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教与学论文范文

英语教与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教与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教与学论文

第1篇:英语教与学论文范文

心理学认为,情感对人的活动具有驱动作用。有些学生对某一问题或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懈追求,就是兴趣和好奇等情感体验下产生的驱动力所使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内容的内在力量、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教师个人的情感感染力,往往是吸引学生有效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最佳手段。学习既是一种行为参与,也是一种情感心理体验。教与学不单是一个从知识到知识的单纯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并且认知的效果常常取决于情感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你会发现,高兴地学和愁苦地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积极情感的指引和维持。教师应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氛围,设法使学生享受积极的情感体验,变苦学为乐学,教与学才可能具有持久的高效率。本人在民族中学的英语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情感教学。

1.理解和信任学生,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

情感因素是英语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占大多数的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学习好的学生,学习上有成就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羡慕,对学习起了促进作用,而那些“跟不上队”的学生,对学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抑制。抑制反过来又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以致恶性循环,于是两极分化日趋明显。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正确利用情感因素,以促进英语教学。有些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学习习惯和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英语学习成绩也较差。要想把这些“学困生”从“学困”中解脱出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他们常常要有大量的情感投入,而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老师爱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就拿本班的一个瑶族学生来说,刚进入中学时,英语成绩很不理想,而且还有逃避学习的倾向,常常以身体不舒服为由而不上早读课,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他的这些表现,我没有在班上批评他,而是在课后反复与他谈心,首先是对他的一些行为表示宽容和理解,然后鼓励他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帮他找出英语学习上所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加以帮助和指导。慢慢地,他不再逃避英语学习,有了困难和问题也愿意主动和我交流,英语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我深切体会到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一时跟不上表示理解,必须给予密切关注,同时还要有极大的耐心、宽容心和同情心。在教学中不歧视、不讨厌、不排斥他们,而是与他们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满腔热情积极引导他们共同参与,给他们以极大的信任和理解,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

2.用爱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

创造成功是促使学生形成稳定而持久的积极学习情感的有效途径。“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我在英语教学中从学生身上感受到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多种手段,以满腔热情为学生积极创造成功的条件,想方设法为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创造表现自我、体验或功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每一个模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分组学习,我只是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不管学习的时间多么紧张,我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利用表演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他们的精心准备和精彩表演经常会令我吃惊。学生表现出很大的潜力,我对学生每次的表演都感到满足。我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行,每一次表演,都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产生愉快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注。在这种愉快的情绪影响下,学生就会不断走向成功。

3.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人际关系

在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师生之间坦诚、无拘无束的交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当热情,具有同情心,采用恰当的鼓励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建立信赖、理解的情感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应融洽,不宜过于拘谨、死板或严肃。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错误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多使用积极反馈。经常在交流过程中或大庭广众下“有错必纠”,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怕出错误的紧张感,增加焦虑感。实际上,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错误很多都是过滤性的,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他们会自己改正,所以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积极反馈,少给消极的反馈。

4.搞活课堂气氛,永远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初学英语的同学感到英语较新颖,课上发言的机会多,再加上一些对话的表演,吸引了许多同学、但随着难度的增加及对教师上课思路的了解与熟悉,学生没有了初学时的新鲜感,上课再不像以前那样专心投入了,渐渐地一些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就应该加强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除了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之外,时不时地增加一些新颖的教学形式,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觉得是老一套,这样也有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

第2篇:英语教与学论文范文

英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ClassroomInteractionAndOralEnglishTeaching

二、研究现状:对于课堂互动与英语口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构建主义模式它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互动模式,司洪海在《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中从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反思”入手,探讨将构建主义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意义和作用。卢艳春和路雅琴在《构建主义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则分别“从构建知识观”“构建学习观”“构建教学观”入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构建性。

(2)角色扮演模式徐志敏、王瑛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角色扮演探究》中着重探讨了在角色扮演的互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对指导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黄玉兰在《角色扮演引入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从角色扮演是“多为互动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了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的目的、步骤和利弊等方面。

(3)以学生为中心模式这一模式被单独研究的较少,黄影秋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中》通过对学生口语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并提出阐述如何运用其他“教学策略提高口语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而刘蓉在《谈英语口语课堂互动》中则提出了互动可以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课堂和整体小组作业模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合作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的研究较为普遍和盛行,它兴起于美国,在后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黄艳在《合作性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中提出了以下几种合作模式,从而的出该模式的优势所在。顾晓乐在《合作性学习与情景剧表演》中从情剧表演的角度来证明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肖巧玲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中则通过合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原则。而慕东文在《合作性学习的特点、目标、内容和实践策略》一文中,他用“人文精神和平等民主合作”原则,对待新的理念,指导英语口语教学。

(5)情景设置模式它主要是根据GillianBrown&GeorgeYuled的语言情景对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交际紧张、焦虑的研究表明口语情景设置不适当,会影响学生用目标语进行交流,进而强调进行口语教学情景设置的重要性。张舍茹、孙边旗在《英语口语教学的情景设置>>中就论述我们应注意“情景互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如何设置“英语口语教学中情景设置的形式”两个小方面局部性的探讨了情景设置这种互动模式。孙久荣在《论英语口语课的情景教学》中对情景设置这个模式从宏观上进行了分类,进而得出“开放式情景”和“封闭式情景”,为情景设置互动模式研究开辟了一个小领域。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对目前已经发展起来并比较成熟的几种互动模式的归纳来看:关于人际互动这种互动模式在目前的互动性研究中被单独研究还比较少,没有被当作一种独立的模式应用到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它更多的是被贯穿到其他几种互动模式当中。因此,本论题认为它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第3篇:英语教与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学习;心理障碍;教学对策

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以及英语新教材的使用。论文经过一段时问的教学,优秀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往年有了很大提高.但学习困难生的比例也比以往多.两极分化现象从初一就开始突显。由于各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学得比较困难.渐渐地形成了心理障碍。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分析其原因。不仅是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习困难多,更主要的是学生心理的问题这些学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急躁型。从小学升入中学,有些学生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仍然运用过去的学习方法.由于方法不当.尽管在英语学习中花的时问和精力并不比别人少.可成绩仍然不如人意。而这时的中学生好胜心强,情绪不稳定,紧张浮躁,总想急于求成。但越急越不得法.效果越是不佳。

(2)焦虑型。随着英语课程不断加深,一些学生知识结构上出现断层.学习的前后内容不能衔接起来,继续学习困难重重。屡次考试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自信心、自尊心受挫.产生失落感而终日紧张不安.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3)抑郁型。一些中学生性格内向、懦弱,在学习过程碰到困难因自己的自学能力低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又得不到老师及时合理的指导.不能及时解决困难,妨碍了进一步的学习。

(4)孤独型。由于目前教学班容量普遍过大,部分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加上有的教师教法陈旧,因势利导不够,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整节课呆呆地坐着.感到孤立无助。久而久之.随着自信心的丧失和不参与教学活动,形成了日趋严重的恶性循环.最终演变为弃学

(5)自卑型。一些理解能力差,反应缓慢.且在小学没能学好英语的学生,对英语产生恐惧感,虽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苦于无从下手。由于受到自身因索的制约总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永远也赶不上优等生.眼看努力无望,便“破罐破摔”从而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产生自卑心理。

上述各种原因形成的学习i5理障碍造就了英语教学中出现大批的“失败者”。这与新课程倡导的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显然是不相适应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此,关注学困生,用真心实意唤醒他们的学习欲望。用真情实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用恰当的方法帮助他们及时克服心理障碍和学习方面的困难.成了当前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克服心理障碍,重塑自信,达到理想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适应学生心理,保护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学过程不但是认识过程。工作总结而且也是心理变化过程.并且认识的效果常取决于心理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倾向。承认他们的兴趣和个性的多样性与自身素质的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过失。

首先,教师应善待学生。尽显个人魅力,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讲是通过人际交往而达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往往取决于他们与教师的关系.他们往往重视其教师与他们的亲与疏而决定学与不学.喜欢和讨厌某一学科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言:促进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因此,面对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以及他们内心的丰富世界.我们应理解、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独立个性.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给学生更多的亲近感和信赖感。学生只有在人格受到尊重的条件下,在真诚、接受和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他们心理上的缺陷才能得以弥补.才能消除自卑感,产生不断追求、进取、向上的内驱力。实践正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降低课堂语言学习的焦虑.师生之问良好的情感关系与学习效果有很高的正相关。

其次,根据学生的心理动态,运用多元评价,实施成功教育。教学观察表明.对外语学习持消极态度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状况更易变化,我们应通过其言行、表情分析其心理动态,引导他们的情感向有利他们认识活动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努力不让学困生成为“陪读生”或“旁观者”.避免学生这一大批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被自自的闲置和浪费。在课堂上,我们注意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置的问题充分考虑梯度。就每单元的课文教学而言.对优秀生可要求其对课文进行复述、缩写或改写:对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就要求其熟读.听写其中重要词组、句子或常用句型.让他们人人“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同时运用多元评价.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尽可能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笔者认为.鼓励和评价学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作业中给学生写评语.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师对其倾注的热情和关爱。那些抑郁、孤独、自卑的学生.其实特别期待他人的肯定和赞同.希望老师能够对他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答复教师通过作业中评语——师生书面语言的交流.能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极大兴趣。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度配合。在评语中.我们注意简单、有效、具体,并有针对性,并尽量用学生最近学到的词汇、句型。如:You’vedonewellin⋯,Welldone!You’vecaughtupwiththeotherstudents.Keepup!或Goodboy.trytodobetterin⋯.Justpayalittleattentionto⋯让学生在这种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绪中.形成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在对学生学业进行反馈和评价时.还要考虑到原有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不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处于积极学习和成功的喜悦中.并让这种胜利的喜悦化作积极进取的激情.驱使他们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

二、优化教学设计.调动学生潜在主体能量

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课堂教学的主人是他们。教学中能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存在这样一种误解.那就是把所有教学内容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到.哪一点没有讲到、讲透或讲遍就觉得是一个缺憾,似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其实不然.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并不见得每个学生都能了解或掌握。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噪,学生却反应冷淡,灌而不进,输而不入。其原因是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思维没有活跃起来。教学论告诉我们:一切被动的教学活动是不可能有较高效率的。由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与接受的过程,教师应把自己视为教学的指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是引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同时利用英语学科的特点,多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学习需要.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特别要注意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切合自己实际的参与机会,扩大后进生的参与面,让全体学生都能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使人人都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满足,调动他们的主体潜在能量优化教学设计是调动学生潜能的重要环节。《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课标还提出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以foodanddrink一节为例.因为该内容是同学们平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可从日常生活中最必须的riceandwater开始。对于中国学生来讲,不仅单词易记.而且这种名词的出现率很高,不会造成心理阻碍。然后再将单纯的食品内容扩展至民俗文化,联系到传统佳节。这样一来,不仅引出了一些课外的但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名词.而且还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而且也“活”化了课堂。因此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在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及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机械地执行预先设定的教案。而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从而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立足学生现场思路.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进程,以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这样便能调动和激发学的主体潜能,消除惧怕心理,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课伊始,趣已生;课正行,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的感觉。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美国布鲁纳认为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获取知识的方法,有时比知识内容本身更重要。向时问要质量是以力取胜,向方法要质量是以智取胜。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会在以后的作业或考试中原封不动地出现。对于这些令人生厌的现象.即使教师花费大量的心血也未必能见到明显的收效。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不得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必须把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纳入课堂教学.特别要把帮助学有障碍的学生迅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成重要任务因为我们的教育方法不仅包括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还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方法。

一方面,我们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一切资源,留学生论文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教材是最核心的英语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教材的不同难度、不同教学目的和学生的不同基础与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思考内容与要求.让他们有的放矢地预习,提高听课效率。例如,ProjectEnglish,GradeEight,Unit7,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预习目标与要求:(1)利用音标和拼读规则,自学本单元单词、词组(强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温故知新。(2)通读本单元的对话与课文,了解所要学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难点、疑点以及难以理解的语法现象f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产生求知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3)预习本单元宾语从句的用法,找出本单元中含有宾语从句的句子,总结其规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在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单独指导有困难的学生预习,教会他们查字典,读音标;上课检查时,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使得他们一上课就和其他同学一起进人状态并且帮助他们养成“三先三后”(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发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对学有困难的学生不断进行正确的学习行为的指导与训练,充分发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记忆单词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困难.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从读其音、观其形、释其义、明其类几方面培养自己的观察与记忆力.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单词。如,学习Plain一词时,自然联想explain,complain;。背诵课文应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段落大意、尝试回忆、关键词提示、整体与部分背诵结合等方法。但学习方法也有其独特性.教师得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寻找合适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智力上的不足.也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改善学困生的心理品质.减少焦躁、急躁的心理因素。形成正确的学习心理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发展学生健康个性

学习英语.掌握这门语言毕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苦的劳动.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与重重困难作斗争。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是不会取得辉煌成就的。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有所成就的科学家几乎都有一种百折不回的精神.因为大凡有价值的东西在面临反复挫折的时候.都需要毅力和能力。”同时使他们认识到英语学习也常常会遇到挫折.而挫折也往往蕴示着成功和希望。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充满坎坷曲折的学习过程中.意志坚强的人能以顽强、坚毅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英语论文以理智权衡熟轻熟重.克服一切障碍直到最后取得成功。而意志薄弱的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对学习失去兴趣或放弃学习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对学生意志、毅力的培养。对此.我们一方面可利用教材中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战胜困难,达到期望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应注意,在引导和帮助的过程中。不应以分数来衡量一切,而应本着“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进步”的指导思想,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使得他们不断增强信心.最终克服一切困难和心理障碍,树立学好英语的坚强决心。

关注学困生的英语学习.不仅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关注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的教育方式因人异.笔者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就会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第4篇:英语教与学论文范文

   

中学英语课文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所包含的词语、词法、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语言教学只有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其功能和生命力。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把课文内容作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议论、评价、延伸和借鉴等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将课文内容作为话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课文话题所引出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摆在我们外语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而教育学理论中的“近体原则”在中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挥其创造潜能和学以致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近体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近体原则”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时间近体原则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材料,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重大事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话题,用课本知识去分析当今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和背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The Green Hills of Tangsa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时间近体原则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话题:Why did the people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suffer a lot in the big flood in 1998? 然后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用英语进行讨论。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经过各小组发言,归纳出1998年中国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如:气候变化,河床抬高,河道变窄,雨水集中,山坡植被破坏严重,围湖造田,森林遭砍伐等等。接着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出另一个话题: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such a disaster in the future?这一问题的提出再一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已见。通过小组总结和归纳,师生们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课文,例如:动物保护问题----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男女平等问题----The secret is out;关注地球问题----Saving the earth;残疾人问题----Disability;世界粮食问题----Feed the world;垃圾处理问题----Dealing with waste 及自然灾害问题----Earthquake, Fire, Hurricane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出课文以外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为课堂教学创设出一种紧张、活跃、和谐和民主的氛围。  

二、空间近体原则  

受全局性和典型性的局限,教材在选材时不可能选用近期发生在学生所在地区的事例。由于空间距离远,在教学中直观性差,感受性弱,学生的兴奋点不易被激发,因此教师应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尽量结合当地典型事例,从课文中引出最受学生关注的话题。  

第5篇:英语教与学论文范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即语言中的文化教育,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 

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2.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兴趣爱好为话题如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等等。 

3.称呼语 

例如“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我们在教材出现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的情况,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同样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张医生"、"王护士"称为Doctor Zhang, Nurse W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4.感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5.称赞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coat looks nice. 

B:Thank you. 

6.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 ""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第6篇:英语教与学论文范文

学前专业学生现状在中职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发音不准、口语较差、缺乏英语学习兴趣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鼓励他们,帮他们重拾信心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幼儿英语教学中,不需要像初高中那样需要大量的单词量和语法作为支持,只要说的清,说的准,儿童学得会,并且愿意学,就是成功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说和教的技巧各占一半。因此,过去的英语水平只说明过去,并不对将来起决定性作用,让学生们认清这一点,就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二、教学对策

(一)授人以鱼

1、词汇教学词汇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学生比较头疼的部分,如果按照要求大量背单词,尤其是一些较难、较抽象的单词,无疑会加大学生学习负担。因此,根据实际需要,我将其化难为易,化多为少,提炼出将来在幼儿教学中有可能用到的一些单词,精讲多练,并有针对性的分为:color、school、stationery、transportation、verbphrases、nounphrases等40余类共计700多个常用单词。这些应用频度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既简单又实用,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对单词的负面情绪。

2、口语教学英语口语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练好口语的意义毋庸赘述。学好口语,语言环境相当重要,没有环境的逼迫和熏陶,只从书本上学,是很难真正学会一门语言的,口语能力更无从谈起。这样,创造学习英语口语的语言环境和气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用英语教学,学生的问答与交谈也要求全部用英语进行。怎么想的.就怎么表达,不要怕犯错误和认为别人会瞧不起自己,任何人也都不要嘲笑别人所犯的错误。学生的口语错误,在坚持不懈地大胆说练中,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是一定能够逐渐克服纠正的。总之,尽量做到:“Wheneverandwhereveryouare,justtalkinEnglish.”此外,英语教师还要不断地为这种口语氛围“添油加醋”,要想尽办法,撩起学生心中要学好英语口语的强烈欲望,不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劲头。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和魅力,并从中挑出能够打动学生的经典语句让他们记忆是个不错的方法。

(二)授之以渔一个只可以“授人以鱼”的“渔者”,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传播者、启发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也要做到“授之以渔”。对于中职学前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固然重要,但掌握英语教学的方法同样重要。由于幼儿的年龄原因,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和集中时间短是学习中必然存在的问题。那么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教学方法很关键。众所周知,语言的掌握就是:听、理解、模仿、纠正、练习的过程。但这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重复作为依托,持续关注作为保证,只有能掌控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授课顺利进行。因此,只有在这每一个步骤中额外加入新鲜的、活泼的、灵动的、激情的元素,时刻抓住学生的眼睛和耳朵,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Gameandcompetition游戏竞赛教学法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游戏中学,游戏中练,以竞赛的方式督促孩子记忆。举两个例子来说:No.1game:wolf和lion两个单词的记忆。“ifIsaywolf,youputupyourlefthandandifIsaylion,youputupyourrighthand”以此强化单词记忆中听的部分,andthenchange,“ifIputupmylefthandyousaywolfandifIputuptheotheryousaylion”这样就可以反复联系单词发音,加深印象,且又不使人觉得乏味厌烦。No.2competition“Before&After”:即在一节课的总结复习阶段,按顺序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单词:blouse,dress,pants,shorts,skirt,pajamas并将学生分为A、B两组,采用“我说汉语你说英文”和“我说英文你说汉语”的方式进行抢答,哪组同学抢到并回答正确得一分。进行两轮竞赛,在两组胜负差距产生之后,再以B&A方法加试一轮,即“IfIsayPANTSBEFOREthenyoushouldsaythewordinfrontofpantsandifIsayPANTSAFTERthenyoushouldsaythebehindone--SHORTS”此方法适用于任何单词的记忆和检测,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反复读出强化印象,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持续获得关注。以上仅是游戏竞赛教学中的两个普遍常用的方法,在近十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近百种行之有效的幼儿英语教学方法,并将他们系统化,类别化的传授于学前学生。它们可以被应用到英语教学的任何一个角落,从单词、短语到句子,从听说读写到语法教学,都可以游戏中学、游戏中练,竞赛中加强、竞赛中提高,使教与学的双方达到目的的同时,教学过程也变得尤为轻松和愉快。

第7篇:英语教与学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的人才市场的不断变化,就业形势的严峻,我们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式要不断变化,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作为一门大学的公共基本课程,教学时间跨度在两年至两年半左右。这种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英语全方位的教学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为纲,以人才需求为基本要求,不同文化的交融为手段。这种立体教学模式要求积极转变教师的主角地位,同时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主角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是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

二、教学意义

高校的扩招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的迫切程度不断增加。那种以前只关心英语的单词的记忆,特殊语法的学习,完全的应试教学的那一套已经不符合现代市场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了,笔者也进行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只能占到15%,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占到50%以上。这一组调查数据充分显示出,现实情况下,大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效果不佳,学校的教学目的很难完成。英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靠上课的几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大学生学习英语需要一个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学习才能实现英语学习的效果。现代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生在学习完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多掌握一些其他知识(例如英语),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复合型。同时加强英语学习过程中欧美的文化了解,加深这种对英语语境的掌握,才能应用好这门语言工具。

三、学习误区

在中国,现代人的功利心理作用,学习的目的性很强,不是为了考学,就是为了找工作。笔者不是反对目的性较强的学习,至少这种学习的动力很足。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类的教学活动。很多教师在阐述英语课程重要性的时候,总是说“英语是一种技能,可以给大家带来升学、找工作的便利”,但是学生以这种心态去学习英语,升学之前,他们的学习劲头很足,但是一旦升学完成,工作稳定,这些学生还会学习英语吗?这就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功利心理的作用,不能使得学生长期坚持学习英语。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英语教学的过程才能流畅,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才能从传统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理念的转变。为了学生的这种思想转变,笔者一直在探索一套立体化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通过通识教育思想的引入,摸索出一条适合高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新方式。

四、具体实施

1.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方式和相关内容。

教师在及时的转变教学思路,不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在进行有效的单词语法教学的基础上,更加将英语语言文化的教授,提高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上要转变为了考学、找工作而学习英语的思想,要利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手一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之后,可以进行一定的摸底,掌握学生的基础。然后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问题时难点,教师教学就游刃有余了。

2.逐步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的教学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课堂上几十分钟的教学,更需要的是,学生课下不断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课堂上的几十分钟的时间,同时要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下学习,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多聊一些英语学习的经验和困难,有效解除学生学习的疑虑,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的通信方式和学生交流,建立起现代化的“英语角”。建立一个以教师为核心的微信朋友圈,QQ群,通过网络多交流一下。

五、结语

第8篇:英语教与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整体语言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因此,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育的当务之急。整体语言教学因其崭新的教学理念,实用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重视。

一、整体语言教学

整体语言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美国中小学语言阶段教授本族语儿童的语言艺术及阅读教学中。整体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反对把语言肢解成音素、词素、词汇、语法等;它强调口头语言(听、说)和书面语言(读、写)之间的互动性及内在联系,认为在自然的环境中,儿童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与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十分相似。因此,主张在教学中同时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后来,整体语言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等领域之中。

从此,整体语言教学在各国的语言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解释。语言学家Goodman认为,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而是关于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语言内容及学习环境的一整套理论和原则(1992)。Brown概括了整体语言的内涵。它包括: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对学习社团的集中关注;语言的社会性;真实自然环境下的语言使用;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学习;整体的、非传统的评估技巧;四种语言技巧的结合(1994)。

二、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与教学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是建立与构建主义心理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上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整体语言教学法的研究者们认为,事物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总和,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的相加,学习和被学习的对象不能割裂开来(Weaver,1988)。Rigg也强调,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成分,任何企图把语言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句形等部分都会使语言丧失其完整性(1991)。Genesee也认为,听、说、读、写是语言作为功能结构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不应当被分成听、说、读、写,而应当同时教(1994)。整体语言教学法的主要倡导者Goodman指出,儿童对文字和书面语言的知识以及读写能力,并不是等口语能力发展完善以后才开始发展,而是很早就开始与听说能力同时发展的,很早就对书面语言已有一定的认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使用其形式和功能(Goodman,1992)。在自然的环境中,儿童能像学会听说一样学会读写,他们读写能力的发展过程与听说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并驾齐驱的,是自然语言学习的延伸(Goodman,1987)。因此,把语言分为听、说、读、写的传统教学法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是不科学的。

整体语言教学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学习的整体性。整体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入手,而后再从整体到部分。Goodman提出,“应将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零散的部分学习。”语言不应被分解成语音、语法、词汇,语言技能也不应被分为听、说、读、写。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出发,听、说、读、写同时发展。

2.语言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动机、目的和差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有目地的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观察,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别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个性化的指导与提高,有效地促进个人的学习。

3.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来培养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不应人为地把语言知识和技能分割开来孤立地进行培养。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自然良好的语言环境,创造一种即自然、轻松又备受重视,能够展现自我价值的学习氛围和语言实践机会。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课后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第二课堂、英语俱乐部等活动,使他们能够更多地生活在英语语言的环境之中。

4.学生之间的互助同伴关系。学生之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伙伴关系。他们可以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互相批改作文,互相辅导;还可以小组的形式就某些话题或某些内容进行辩论,可以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互助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5.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同步发展。英语教学一直遵循着“听说领先,读写在后”的传统规则,即必须在听说能力达到相应程度时才能进行读写能力的培养。相反,整体语言教学认为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该同时教授,而不是按技能分别培养。在听说语言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同步发展。

6.教师的功能从语言知识和技能传授者转变为策划者、鼓励者和启发者。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自己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7.允许用学生的母语组织教学。整体语言教学法认为使用母语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促进学生的英语习得。在成人教育中,适当地使用学生的母语组织教学能使学生更迅速地理解教学意图与内容。

三、整体语言教学实践

整体语言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上活动的主角,一切活动都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并得到提高为目的。教师要清楚自己的多重角色的作用——既是问题的提出者,提出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语言能力;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通过设计组织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提高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整体语言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可分为三个步骤:

1.课前活动。

作为整体语言教学的第一环节,读前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以探究的心理完成课文的学习。教师通过引入课文的背景知识,或者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

2.读中活动。

读中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skinning,scanning,skipping”等阅读技巧快速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思考与讨论。讲解课文时,既要注重语篇教学,又要兼顾语言点的解释,使学生在对课文通篇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语言点。对于结构复杂较难理解的句子,可以通过分析语法结构译成中文的方法进行讲解。讲解课文时,对语言点只需指出基本意义,不必详细讲解,以免误导学生过于注重词句而忽略语篇,语言点的详细讲解可以放在词汇学习时进行。整体语言教学这种由面到点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所学的语言知识也更加扎实。

3.读后活动。

读后活动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如可以就课文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片段进行角色表演,锻炼学生英语思维与表达能力,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H.Douglas.TeachingbyPrinciples:AnInteractiveApproachtolanguagePedagogy[M].NJ:PrenticeHALL

Regents,PrenticeHallINC,1994.

[2]Geneese,Fred.SomeHolesinWholeLanguage[J].TESOl,1994,4(6,7).

[3]Goodman,K.Ididn'tFoundWholeLanguage[J].TheReadingTeacher,1992,46(3).

[4]Rigg.Pat.WholeLanguageinTESOL[J].TESOLQuarterly,1991,25(3).

第9篇:英语教与学论文范文

本文从Focus-on-form的理论入手,通过部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探索在以交际为中心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渗透相关文化信息的方法。高职教学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中相应采取“必须、够用”的原则。而高职学校中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许多学校都在自己探索适合本校具体情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新思路。在这个全国范围的高职教改环境里,我们看到不少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都在课程设置上作了很大的变动,比较明显的特点就在于缩减文学、文化、语法甚至于阅读、翻译、写作等传统英语专业课程,同时加大了经贸、英语听说以及相应的实践课程。其目的很明确,即在普遍存在学时短、课程多、师资力量弱的客观情况下,加强专业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突出“高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却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学生对于跨文化知识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务英语专业教与学的障碍,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尤其明显,如:跨文化谈判实践中语言技巧与非语言技巧的掌握;跨文化翻译实践中的文化符号不对称问题;跨文化交流中价值观念与行为差异;跨文化管理理念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再次审视跨文化信息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存在方式。

一、跨文化信息在英语教学及英语交际中的作用

(一)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交际法教学,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交际能力通常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分、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分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外语教学目的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二)而将此问题进一步放大,也能发现类似的社会需求。当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时,由于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而他们之间的文化冲突现象日益显著,就必然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在1999年报道,83%的跨国公司合并没能产生经济效益,人们往往把这种无经济效益的合并归咎于双方的错误选择或对市场的错误分析,却忽视了在合并过程中及合并之后的文化和人的因素的作用。著名跨国公司文化差异研究专家戴维•A•利克斯甚至认为———凡是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结果。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同时也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知识与跨文化沟通技巧的人才无疑会更有竞争力。目前在高职院校学时短、课程多、师资力量弱的客观情况中,仅通过阅读来增加跨文化知识显然不够充分,而通过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渗透文化信息,让学习者在模拟实践中体验文化差异将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切入点。

二、文化信息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的渗透

(一)Focus-on-form的启示Focus-on-form在中文里被翻译为“语意与形式兼顾”,它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关于语法和语意教学的新兴理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西方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热点。Long把Focus-on-form定义为“在以意义或交际为中心的课堂下,随着语言形式的偶然出现,学生的注意力被明显地吸引到这些语言形式上去”(1991),“是对语言形式特征的偶然注意,或教师或学生提出这些语言形式特征,它们往往在理解或表达中引发问题”(1998)。既然在以语意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达到语法和语意共存,那么同样我们也能借用Focus-on-form的思路,探索在以交际为中心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渗透相关文化信息的方法。下列模式是以Focus-on-form的操作方式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隐性”渗透文化信息的尝试之一:1.课堂活动准备工作:确定课堂(专业)教学目标!选择有关跨文化信息2.课堂活动组织形式:语言交际活动开始!语言交际活动终止!学习者自觉注意活动终止原因!文化差异因素出现(可采用InformationGap方式)!跨文化信息渗透!语言交际活动重新开始!体验文化差异!语言交际活动结束!完成课堂(专业)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课堂中跨文化信息的渗透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进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学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

1.恰当的案例选择是实现文化信息渗透的前提案例的选择应该同时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和体验文化差异的需要。

2.合理的互动与引导是实现文化信息渗透的关键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保证学习者能够自然、自觉感受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及影响。

(三)商务谈判实践环节中文化信息的渗透商务谈判实践环节实际上非常适合学习者们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心理特征,思维模式及其引发的行为方式的不同,所以情景设计与心理分析应该成为此实践环节中的重点。1.情景设计应尽量贴近现实,为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预留空间在实践环节最初的指导中就有必要为模拟谈判的5.4亿增长到2004年的近13亿。受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长双因素影响,人均耕地面积逐年下降,2004年降为1.41亩左右,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有关研究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我国人口将达到15—16亿,到时,人均耕地面积将会比目前减少1/4,人地矛盾将更为尖锐。加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减少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将日益凸显出来。与日益减少的耕地相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却日益增多。2003年我国农村从业人员总量已达4.897亿人,约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70%,按照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大约仅需1亿劳动力,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3.4亿,目前大约有1.2亿在外务工,仍有2.2亿多可能长期处于隐蔽性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且这种状态在长时间内难以改观。不仅农业生产的要素状况如此,而且在几十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水平也出现了极不平衡的状态。在工业发达的沿海和大城市郊区,农业技术模式已开始向资源密集型过渡,呈现出了以设施替代劳动和土地,这种技术模式的发育是与这类地区的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全国大棚面积范围是0.54公顷,1994年日光温室已发展到93公顷,大棚8.7万公顷,两者合计达到100万公顷,再加上小棚213万公顷,已占全世界的70%以上,从而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许多农业新技术企业也由此脱颖而出;在中部地区或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区,农业技术模式的发育状况要相对复杂一些:一是这些区的生产力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进一步提升土地生产率将会造成边际收益递减和资源环境恶化;二是这些地区非农就业比例相对较低,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由于受农业劳动力剩余和土地相对稀缺的双重挤压,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因此,农业技术进步趋势会向节约土地的技术进步的转移,如多熟种植、间套和节肥、节水等。在以生存性农村为主的西部贫困地区和山区,由于劳动力投向农业的机会成本很低,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均十分低下,所以这类地区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提升土地生产率,生物技术如良种、化肥、地膜覆盖是其正确选项。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发展水平都是不平衡的、多层次的,和少数尖端领域技术突破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总体农业科技水平的落后,与高水平的科研水平并存的是低效率的普及工作。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水平呈现出多元性,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农业科技进步中选项的多层次性。超级秘书网

三、多元化农业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

由于受到资源约束、市场约束、战略目标和工业化水平等因素制约,导致我国在农业技术进步的选项上不能只是静态单方向的演进,而必须是动态的多元化的推进态势。在沿海地区、大城市周边郊区及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工业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便且比例高,劳动价格相对昂贵,土地则显稀缺,农业的发展应立身于自身优势和区位优势,压粮扩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专用性。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品牌农业,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提高竞争力,技术选择上应以资源密集型为主,以实现资本对相对稀缺的劳动和更加稀缺的土地的替代,重点发展生物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设施,适当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广农机械的使用。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农业的典型代表,生产中保持了精耕细作等传统农业的优良技术,人口众多,土地面积宽广,但劳动生产率不高,其发展目标应首先满足我国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所以,中部地区农业技术的方向必然会朝着劳动密集型和有利于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方向发展。

而西部贫困地区和山区,地处高原、山川、丘陵地带,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产品生产所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且素质不高,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十分低下,但土地稀缺特征不明显,从扩大粮食产量以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出发,这些地区应以提升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动生产率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重点推广能提高土地生产率的生化技术如良种、化肥、农膜以及有利于水土保持、平衡生态的技术。当然,基于诱导性技术变迁理论,使得某些农业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动能及时地传达给有关技术变迁的当事人。为了使农业技术进步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下去,正确的政策取向应该是以诱导型制度变迁为主要手段,使农业资源的配置成为技术创新的长效动力,引导农业技术遵循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与资本价格之间的有机互动的方向变迁。农业技术政策的机制在于依托诱导型和强制型制度变迁获得预期的技术变革效应,从而使农业技术选项建立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朱玉春,刘天军写作论文编著.数量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张全红.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农业经济,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