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部控制质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0引言
财务报告作为外界了解企业经营实力、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但某些企业受到自身利益的驱使,出具完整性、真实性缺失的财务报告,再者企业内部会计报告重视度不足,致使企业经营活动中错误信息的涌现。尤其以上市公司为主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尤为重要。对此,国家财务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制度的颁布,逐渐增大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视度,以此实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工作的真实性。
1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1.1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对企业经营业务、控制流程予以独立测评,并以此确定是否遵循公认方针与程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是否实现经济资源有效利用、是否体现企业组织目标等。另外,关于内部审计的特征也可表述为以下几点:内向性,即仅针对企业内部领导工作负有主要责任;独立性,即通过各部门间单独审查、评价与管理的方式,对国家利益予以严格维护;简化性,即审计流程和审计报告、审计决策与问题提出均采用简易化的方式,降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系数;广泛性,即涉及企业内部各方面、各阶段经济活动审查工作;及时性,即企业内部审计实施阶段,若出现衔接或审查问题,则应在第一时间内和相关部门协商解决,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1.2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若要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对企业资产完整性和安全性、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性与可靠性的维护,贯彻落实企业经营方针。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能够确保企业经营活动顺利开展,在短期内获取经济利益,以此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彰显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性、自我调整性和约束性、控制性、评价性等优势。而内部控制特征为:关联性、经常性、潜在性以及全面性;遵循原则:合法性、整体性和针对性、适应性、一贯性与经济性、发展性等七项基本原则。
1.3二者关联
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二者关联相对密切,即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特点。其中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有效确保企业会计财务报告真实性、可靠性,还可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现阶段,全球范围内针对企业内部制度正在不断优化,促使经济学家全面加强关于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相关性的探讨,即认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成因相对多样化,但其主要因素以审计规模、审计责任人为主。针对此,企业若要贯彻落实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则应对内部控制质量予以强化.
2关于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思考
2.1审计规模
从整体上来看,企业内部控制涉及控制规模、控制质量两点内容,而其更是通过内部审计强制力、约束力的方式所体现,亦可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衡量指标。常规角度下,企业内部审计应具备相应的规模,如规模较大,则证明企业员工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从而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竞争力,再者企业各部门间互相监督原则的运用,可对企业内部潜在职能予以激发。除此之外,企业内部审计规模的大小,决定其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即大规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便于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实施监督,以此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总之,企业内部审计规模的扩增,可有效促进其内部控制质量的优化,即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呈现正比例关系。
2.2审计人员
企业经营活动、内部审计二者具有息息相关的优势,而其审计人员素质、专业能力对审计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此,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将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作为工作核心,即对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有着严格规定。第一,充足经验。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工作均属于财务工作的范畴,若审计人员缺少工作经验与阅历,则会出现审计结果误差,从而对企业经济决策造成影响。例如:针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经验或阅历充足的审计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依据自身经验对审计问题予以合理应对,而经验过少的审计人员,往往会受到多角度因素的制约,但能力强和经验少的审计人员除外。第二,资质。对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自身资质和审计质量有着密切关联,如资质较优的人员,可对企业所涉及的财务、金融等知识予以全面解读,同时在审计期间可实现思维发散性思考,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另外,职称也是对审计人员资质水平、专业素养的核心体现,例如:获取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职称的审计人员,专业水平较高于普通审计人员。第三,学历。关于审计师学历问题,也会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造成影响。其原因在于:审计师学历高低,可真实反映其受教育程度,从而对审计师教育广阔度、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总之,以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可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优化或提升,加之可及时发现内部控制问题,将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2.3管理体制
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工作应以管理体制作为辅助项目,例如:某企业在2016年初,为提升自身工作效果与职能优势,对审计部门实施优化与调整,即对“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管理体制的体现。而在此期间,审计部门负责企业内部整体审计工作,再者对审计服务、人员业务实施指导,以此贯彻落实企业经营发展目标。该种企业管理体制的运用,能够实现职责明确、政令畅通的目的,便于企业内部审计规范化管理、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
2.4企业发展方向
审计产品营销模式的运用,可对企业内部审计价值、方向予以明确诠释。近几年,随着集团公司、综合型公司的推进,促使企业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尤为重要,即以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的新方向。对此,企业若要实现长远发展,在内部审计工作应采用“审时度势”、“化压为动”、“以挑战为机遇”发展模式,使其形成“高精度”内部审计,从而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经营管理、经营作业等环节需求。
3实证探究
笔者以本市上市公司为例,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筛选,阐述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意义。首先,该公司控制变量为总资产(Lnasset)、资产负债率(Leverage)、净资产收益率(ROE)、财务报告审计意见(Opin)、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事务所规模(Big10)、内部控制缺陷(IC)。其次,模型建立:ICPOI=β0+β1IAquality+β2Lnasset+β3Leverage+β4ROE+β5Growth+β6Opin+β7Big10+β8IC+ε。再次,变量样本数据描述,如表1所示。最后,探究结果。在针对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质量关系探究中,可知需以内部审计衡量指标设计为前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的方式,判断内部控制质量指标,而其相关性的假设,应以变量模型构建为前提,对样本数据予以收集,使其形成样本数据观测值,通过stata13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稳健检验的方式,可对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控制的关系予以进一步论证,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奠定基础.
4结束语
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分析,可知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决定性地位。对此,各企业应在不断发展期间,强化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通过对其审计工作的优化,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意义,如扩大审计规模、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优化管理体制、“精品”审计等措施的开展,贯彻落实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参考文献:
[1]齐卉.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关系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5(9):240-241.
[2]方红星,陈娇娇,于巧叶.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31(4):21-29.
[3]郑伟,徐萌萌,戚广武.内部审计质量与控制活动有效性研究——基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及沪市上市公司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4(6):100-107.
[4]张静.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1):60-61.
[5]郭春林.基于签字注册会计师特征与独立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4(1):102-109.
一、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的概述
(一)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通过独立测评企业的经营业务和控制流程,以此判断其是不是与国家规定标准相符合、是不是与公认方针与程序相一致、是不是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等等。内部审计特征有以下几点:由于内部审计主要对象是企业的内部领导,因此内向性很明显;其次独立性突出,内部审计相关工作可以对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独立的审查,并给予评价;另外还有广泛性,可以审计企业每个部门的经济运转情况,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阶段,范围很广;及时性是重要的一点,能够通过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交流沟通,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有效地解决问题,降低企业的风险;内部审计在审计流程等方面采取了简易化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比内部审计涉及的内容更加全面,是指通过内部控制,保障企业资产、会计信息、资料的安全性,确保企业的政策、方针有效实施和经营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使企业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生产效益有所增加,实现企业的目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经常性、关联性、全面性、潜在性是内部控制的四大特征,合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其遵循的七大原则。
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两者之间的关系
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既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虽然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目的是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同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着一定的影响。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存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内部控制范围更广、内容更全面。相关专家和学者经过研究认为,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特别多,但还是以审计部门的规模大小、审计人员素质、水平高低为主。
三、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
(一)审计机构规模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企业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的高低。规模越大,代表了企业越重视内部审计,从而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对审计工作的关注和配合,另外也使审计人员处于竞争之中,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审计部门可以更好的监督企业其他部门的工作,利于企业职能部门潜能的充分发挥。除了这些,审计规模的大小也在能否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好坏。规模越大,对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缺陷越有利,越能够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因此,内部审计规模越大,就可以有效优化内部控制质量。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工作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息息相关,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因此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对审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审计工作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这是从事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审计人员面对同一份审计工作,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恰当的措施,使企业避免更大的损失。反之,缺少工作经验,在审计过程中,容易造成审计结果出现误差,影响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得不到好的效果。充足的经验在保证审计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专业水平要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资质。专业水平越高,审计、金融、财务等知识越广泛、越扎实,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利于审计工作顺利、全方位的开展。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取得审计职称,职称一方面体现的是国家对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个人能力的很好体现,获取职称的审计人员,专业水平比普通审计人员要高。另外,学历也是审计人员素质的体现。学历问也会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学历越高,专业水平会越高,综合能力也就越强,并且知识储备更系统、更丰富,更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总之,审计人员的素质为审计工作提供助力,素质越高,不仅利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得到优化或提升,还能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对企业的发展更重要。因此,作为企业必须重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三)企业发展的方向
随着集团公司、综合型公司的推进,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的新方向。因此,企业如果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在内部审计工作应采用“审时度势”、 “化压为动”、 “以挑战为机遇”发展模式,使其形成“高精度”内部审计,从而满足企业?营决策、经营管理、经营作业等环节需求。
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公司特征;治理特征;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系统;影响因素
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归集更是日趋完整。从检索到的文献看,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即判断内部控制缺陷的定性分析、建立规范式定量评价指标的定量分析。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概括说可分为公司特征、治理特征、评价与信息披露、构建与执行四类影响因素。
公司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1.公司规模
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投入内部控制建设的资源越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徐菁忆(2014)认为,财务杠杆越高,外债角度力度越大,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也越高。但是,当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而触及退市临界点时,企业为了降低退市风险、转亏为盈,易于出现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王芸等(2011)认为,财务状况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2.公司的成长阶段与上市年限
蔚风英等(2015)的研究表明,公司的成长阶段、上市年限与内部控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张颖等(2010)采用Likertscale,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会显著改善遵循法律法规的情况,更易于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促进经营业绩并与战略目标呈正相关。因此,成熟期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
3.企业的自身特征
李越冬等(2014)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自身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有重要影响。上市时间越久的企业,由于早期较为宽松的监管,以及为拯救国企而建立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适应新颁布法规的滞后性,使得内部控制存在较多缺陷,有效性较低。周川楣(2015)认为,经营复杂程度越高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也越大,内部控制质量越低。
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1.所有者影响
程晓陵等(2008)以沪深股市1162个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质量显著优于其他公司。张先治等(2010)发现,国有控股及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赵晓铃等(2015)通过深市主板6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发现控股股东性质对内部控制的质量不具有显著影响。除了研究股权性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外,许多学者对机构投资者也进行了研究。朱熙等(2012)发现,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具有更专业的投资技能和投资规模,机构投资者持股越高,对企业内部控制越有积极影响。李阳等(2014)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即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并提出我国应积极引进诸如证券机构、合格境外机构等高质量的机构,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储成兵(2013)研究了金字塔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实证检验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中,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数的负相关关系,即金字塔层级越多,上市公司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越大,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差。研究还发现,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选择和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来攫取控制权私利,因此,公司治理中应重点关注终极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
2.治理层影响姚嘉等
(2014)选取2013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剔除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和ST、*ST、S*ST公司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人数越多,董事会会议召开的频率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低。步磊(2014)以上交所258个A股公司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资产负债率均值为4.84%。其中,214家公司财务报告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样本数据的82.9%。其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会议召开次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影响,说明董事会与监事会的会议质量能够发挥监督与战略决策的职能。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不显著,甚至出现消极影响,说明独立董事未真正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雷辉等(2014)采用面板数据模型、Driscoll-Kraay标准误差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的权利结构,更有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而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对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特别提到了异地独立董事因素的影响,证实异地独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假设。陈汉文等(2014)借鉴Coles、Daniel、Naveen(2007)的做法,以审计委员会成员中就职时间晚于董事长就职时间的人数占比,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董事长在内部控制有效性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审计委员会作用并不明显。刘怡芳等(2014)选择因财务报告违规披露被处罚、对财务报告进行重述和财务报告被出具费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及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规模、会议频率4个特征,实证分析审计委员会质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的规模越大、成员专业性越强、独立董事占比越高、开会次数越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即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周敏(2015)与以往横向研究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不同,他将企业分为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研究不同生命周期下,企业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纵向研究表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不同的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3.管理层影响
唐冬妮(2012)选用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剔除异常数据后,共采用1215个观测值,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负相关,即管理层持股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反而越差。原因可能是我国多数上市公司股权改革不彻底,管理层身居要职受利益驱使侵占股东利益等。蔚风英等(2015)与以往多元回归法分析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同,采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来评价内部控制的质量。研究发现,管理层对风险持厌恶态度,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高管薪酬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好。吴秋生(2013)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领导者权利及其运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领导者的强制权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不显著相关外,领导者的合法权、奖赏权、专家权和崇拜权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赵晓玲等(2015)选用员工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反映管理层对员工的工作胜任能力的重视,以此考察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素质的员工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池国华等(2014)与以往研究影响内部控制的显性硬因素不同,而把研究重点放在了隐性软因素上,从管理层背景特征入手,以2009—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高管的风险意识、管理理念、管理哲学、价值观等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背景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提出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发挥软因素的积极作用。刘长奎等(2015)以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包括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管薪酬、管理层年龄、管理层学历等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作用是相当复杂的,是通过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不同方面,进而对整体有效性产生影响。信息披露的影响张建儒等(2015)选择中小企业披露2013年财务报告的635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2013年财务报告中,标准意见审计报告高达98.93%,审计意见披露情况差异较小,对内部控制影响不明显,标准审计意见没有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蔚风英等(2015)的研究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影响显著,外部审计的监督能够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提出,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披露,比自愿披露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更大。张加存(2015)以2009—2013年发表在《审计研究》、《会计研究》等期刊的相关文章为依据,从内控信息披露现状、影响因素、披露效果、改进建议四个维度,总结了内控信息披露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积极影响。内部控制系统构建与执行的影响李小燕等(2015)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分析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建构逻辑与执行偏差后得出,我国应吸取美国SOX法案的经验教训,立足于本国实际,从制度设计、执行机制和制度文化3个方面,建立制度的自强化机制,使制度的设计者、执行者与受益者达到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问题。王龙英(2012)提出,要设计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遵循内部控制基本原则,强化对会计信息和经营活动控制,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以此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孙洪哲等(2014)针对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从相关要素出发,提出构建和执行对保证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影响。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内部控制环境的和谐;其次,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沟通机制,通过有效沟通,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达到自觉进行能力完善和行为监督的目的;最后,要重视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提高风险评估水平,改善内部控制质量。齐保垒等(2010)以2007年、2008年沪深两市219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一个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使用Logit回归分析,验证了企业内部控制越好,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金成浩(2015)与以往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同,主要阐述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健全内控体系的措施,强调了科学、合理的内控体系,对保证内部控制质量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图与结论
1.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图综合上述文献,将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用下图表示:2.结论通过从公司特征、治理特征、信息与披露影响、内控体系构建与执行四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分类回顾,具体阐述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对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内控体系,以及识别内部控制风险因子具有启示作用。
作者:王 贤 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菁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4(11):44-46.
[2]蔚风英,林爱梅.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5(18):87-90.
[3]张颖,郑洪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审计研究,2010(1):75-81.
[4]李越冬,刘伟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企业内部特征视角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4(15):86-94.
[5]周川楣.内部控制质量决定性因素研究[J].财经界,2015(12):100-101.
[6]程晓陵,王怀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8(4):53-61.
[7]赵晓铃,李夏妮.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深市主板数据[J].财会通讯,2015(9):40-43.
[8]褚成兵.金字塔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3):78-83.
[9]陈汉文,王韦程.谁决定了内部控制质量:董事长还是审计委员会?[J].经济管理,2014(10):97-107.
[10]张加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国内文献综述[J].商业会计,2015(1):44-46.
[11]李小燕,杨济华,郭颖.美国萨班斯法案与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自强化机制的构想[J].会计研究,2015(2):66-72,94.
国外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系统日益完善,有关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体制比我国更全面有效。那么,国外有关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研究自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必须牢记国内外的差别,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有利于我国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
由于我国乃至国际组织通常都是向美国学习经验,所以本文着重整理针对美国的相关研究。萨班斯法案是美国审计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许多研究也是基于此背景下进行。Michael L. Ettredge等(2006)就是研究在萨班斯法案202条款下,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延迟的影响。作者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导致更长的审计延迟。Yu-Chen Lin等(2014)他们旨在发现美国CEO特征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笔者选择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来衡量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研究发现,在萨班斯法案404条款下,CEO的壕沟策略及其年龄均与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有显著的关系。除此之外,国外的学者还会将市场细分,希望能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得出有关内部控制质量的一些有价值的规律。如,Dina(2013)研究在二级贷款市场,内部控制质量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关系。文中作者是用内部控制缺陷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发现,虽然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能增加二级贷款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但是二级贷款市场的独特性能减轻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信息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国内有关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
国内学者在向国外学者学习的基础上,并基于本国国情也同样做了大量的研究。在不同的角度,都有着很多有价值的结论。一些学者希望从公司自身的角度出发,研究公司自身和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希望投资者能从可观察的公司特征初步判断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徐菁忆(2014)以2010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特征的角度来探究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作者是用“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衡量。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有影响,且不同的公司特征的影响力及影响方向不同。杨松令等(2014)研究了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构建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的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为基础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和其企业价值之间呈现高度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晶(2014),其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发现经理权力的使用和审计委员会及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问题上,作者选择用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来度量。研究发现,经理权力的过度使用会弱化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正向作用,会导致审计委员会没有起到实质上的作用。杨艾(2014)旨在研究独立董事有效性、内部控制质量和财务风险三者的相互关系。作者用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有效性的提高会促进企业财务状况的提高,也会使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提高。部分学者从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角度来研究,企业的两大资金来源是所有者投资和债务人借贷,这两个途径所耗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流量,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李超等(2011)旨在分析内部控制质量和权益资本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者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内部控制质量判别分数,并将该内部控制判别系数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实证分析后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权益资本呈负相关系。陈汉文等(2014)研究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作者采用厦门大学内控课题组构建的企业内部控制指数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计量。通过实证分析之后,得出内部控制质量越好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越低的结论。伍伦(2014)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企业规模与银行契约条款设置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选用“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实证结果表明,由于银行债权人的自我保护心里,使得企业规模会对银行契约条款的设置产生影响。企业规模越大,条款的设置越宽松;内部控制质量对借款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和获得长期贷款的积极作用,在小型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邓德强(2014)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和异质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作者选择用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的鉴证报告来衡量内部控制的质量。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总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呈正向关系;独立机构投资者偏好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而灰色机构投资者并不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另一些学者还会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角度来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外部监督不仅仅有外聘审计师,还存在媒体监督。比如彭桃英等(2014)就研究了媒体监督与内部控制质量和我国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成本之间的关系。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媒体监督与内部控制质量能减少管理层成本;同时,媒体监督和内部控制质量两者结合可以对管理层成本的降低起促进作用。还有部分学者单纯的从内部控制质量本身来研究,于海云(2011)就是用企业的内部控制报告的自愿披露行为来衡量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他研究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愿意进行自愿披露,在信号传递的作用下,该企业就越容易获得较低成本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贷款,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反之,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则不得不承担高成本的借贷,使企业价值降低。
[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财务风险
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各行业均得到较大的发展,其中,企业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作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性因素,不仅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目前各企业在发展中最重要的内容。在企业改革的全面推动实施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以及企业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在实际发展中仍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以至于企业在发展中在经济与内部有效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就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发展中的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提高与企业财务风险有效控制做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对推动我国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持续推进我国经济深入发展。
1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1.1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风险具有决定性作用
企业在内部运行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企业的整体运行产生消极作用,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经营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尤其以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企业的财务风险最为关键,常见的问题就是企业在筹集资金或者是经营方面,此外就是企业的资金分配以及管理水平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在自身发展中在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增强自己实力的过程中要注重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规避财务风险问题。然而,现行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却忽视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比如说,发生过的“浙江担保圈危机”就是企业忽视内部控制而引发危机的典型实例。企业为了融资,发展自己的势力而盲目进行担保,在其中一个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时,所关联的所有企业都陷入危机中。而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企业在发展中并没有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财务决策方面并没有发挥该发挥的作用,从而使得企业在财务方面出现很多问题。这一例子足以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财务风险起到决定性作用。
1.2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对防范、控制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表明,很多企业破产的原因中都不会缺少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不高这一构成原因。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在壮大企业规模的时候,只是尽可能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并没有对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这样一来,短时间企业发展不会出现不良问题,但是长时间来看,企业会出现资金流失严重以及其他违纪状况。常见的问题是会计信息造假,这一现状的存在使得企业积重难返。这一现状的存在要求企业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质量,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不仅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而且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增强企业发展所需的凝聚力以及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还有效保障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只有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得以加强,企业财务状况才能不断发展,企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防范、有效控制企业风险,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的全面深入发展。
2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风险共同发展的有效性措施分析
2.1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财务作为一个企业的命脉所在,财务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企业的财务状况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要做好对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风险预判和动态监控。合理规避风险,实现企业资金利用效用最大化。我们在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对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同时确保随时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监控。例如,企业打算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就要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对其做全面的风险评估,为决策者提供准确而有效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优化内部控制机制的结构。企业设立内部控制机制的目的是综合考虑成本、利益和风险等经营要素,致力于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因此,要合理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突出机构特点,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规章制度的执行离不开监督,如果财务等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较低、责任感不强、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就可能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发生亏损。因此要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保证企业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执行,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2业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应以财务风险防范为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经济发展以及企业财务风险意识等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要加快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进步。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风险实行岗位责任制的管理模式,明确财务风险控制的岗位对象以及相关的负责人,加快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相关规章制度,最终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提高。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通过财务风险控制批准制度,对企业实际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的程序审核,明确相关的奖惩制度,对于做得好的员工,企业可以通过奖励的形式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重要的是,针对财务管理重要人员,要加强监督,完善企业内部的责任监督制度,还可以实行岗位制衡制度,以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有效性提高,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2.3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与监管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与监管,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企业财务运行风险的重要举措。具体工作中,应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与监管?其一,在相应的时间段内,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地显示企业运行状态。如企业的获利情况、资金流量情况、所有者权益变动等林林总总的财务状况。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因而财务信息可直观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其二,企业应该汇算及审计信息进行披露。企业披露的汇算及审计信息,是具有针对性、指向性的汇算报告、审计报告和内部评价。众所周知,强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追根到底是利用市场的导向作用来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为此,科学合理的开展汇算及审计信息披露,能有效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促使更多的资金成本注入企业,为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夯实基础。此外,除了财务信息之外,其他涉及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成因,如企业的薪酬制度、奖惩制度、员工培训、预定目标等方面,均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科学合理性有关的风险因素。
3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各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发展中,内部控制质量以及财务风险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内容,二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这要求我国企业在实际发展中要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得到发展,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钱江.浅谈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
[2]闫付军.浅谈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商贸,2014(05).
[3]闫光霞.浅谈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01).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企业的规模逐渐增大,企业的经营类型也随之增多,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企业需要通过债务融资获得发展资金,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会对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造成较大影响,这是企业在进行债务融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与债务融资成本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资料逐渐私有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就随之产生,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化的原因,难以被外界所得知。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越多,资金流动量大,其财务状况的评估就会越复杂,难度越大,即使是企业内部的人员也难以对内部的财务状况有精确的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存在的这些问题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一方面,为相关部门的监管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为投资者的判断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投资者无法得知企业经营的状况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信任度下降。企业以后的融资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融资成本也会增加,同时债权人的利益也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
内部控制是以保证企业合法经营、各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企业资产的完整性等为基础的一项工作,实施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目前很多企业在管理中都实行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也逐渐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债务融资成本是企业以债务形式进行融资产生的成本。企业债务成本是指企业以举债方式进行融资,企业需要回报投资人一定的报酬,这就是企业进行融资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高低与企业的偿债、盈利能力、规模等有一定的关系。我国企业所采用的融资方式以债务融资为主,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会直接降低企业的效益,阻碍企业的发展。
企业融资成本的多少与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有着较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越低,债务融资风险就越大,难以获得理想的融资,融资成本也会加大。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高,那么债务融资风险就会越低,获得债务融资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需要的成本也相应较低。
二、国内外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研究现状
由于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控制企业的债务成本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内部控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从研究效果来看,国外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已经提出了符合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理论,理论主要包括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管理的规模、企业的经营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内部控制还会引起相应的其他效果,例如可能会对会计质量造成影响,对会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以及对企业审计设计师的行为造成影响等。
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管理也开始逐渐与世界接轨,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主要内容有分析内部控制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控制企业的内部信息公开,明确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以及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级层绩效的影响等。
内部控制需要企业全部人员的参与,对企业的经营、融资、投资等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对提升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及合法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做好内部控制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施内部控制对企业部门活动以及企业的重要决策都产生规范效应。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做好内部的控制工作,可以使企业拥有合理的管理制度,企业对外公开的信息真实可靠,让债权人更好地进行监督,这样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投资人对企业的信任度增加,企业融资更加容易,一般发展较好,效益较高的企业都会对外公开信息,发展较差的企业会隐藏企业的真实信息。企业领导可以选择公开企业的真实信息来把企业与发展较差的企业区分开,获得投资人的信任,降低融资成本。
三、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1.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企业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拓宽经营渠道或者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营时,一般都会以债务融资的方式来获取资金,债务融资也是目前企业发展的重要筹资形式。对企业进行投资的债权人最关注的问题是企业的还债能力,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投资活动。企业只有能够盈利才有能力进行还债,盈利能力的强弱也代表着还债能力的强弱,投资人在偿还时会考虑对具有较强偿还能力的企业进行投资。
2.企业的成长性
企业的成长性也是影响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一般在企业的创立阶段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客户、市场等,债权人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企业在成熟阶段能够稳定盈利,债权人可以获得稳定的利益,企业筹资也很容易。到了企业的衰退期,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权人对其投资也会很谨慎,企业融资又变的困难。
3.企业现金流量
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获取利润,从而更好地进行经营活动,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活动资金的主要来源,更是相关利益关注的重点内容。通常情况下,企业现金流量大,则偿债能力较强,现金流量小,偿债能力较弱,进而影响债权人的投资积极性。
四、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1.会计工作的问题
会计工作不规范会导致企业财务工作难以满足银行的要求,财务工作水平较低,难以与银行工作相适应,也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
2.企业管理的问题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领导没有掌握企业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所制定的经营决策缺少合理性和科学性,无法有效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使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降低,企业经营不稳定,进而影响企业的融资。
3.决策执行问题
如果管理人员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导致一些正确的决策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影响企业融资。
4.组织结构问题
企业内部组织不合理企业缺乏控制意识的主要表现,内部组织不合理导致企业内部各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也会影响到企业融资问题。
5.人力资源问题
企业没有引入高质量的人才,对员工的培训达不到要求,导致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员工的能力无法适应现代化企业融资的要求。
五、内部控制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分析
1.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影响
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造成直接影响,最终会影响债权人之间的信息对称现状。如果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话,企业内部制定的管理制度也会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也可以保证企业信息的对称。债权人会根据企业的财务报告情况,衡量企业的还债能力,然后决定是否投资和投资的多少,如果债权人根据虚假的财务报告进行投资而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长期下来,债权人对企业的信任度会下降,债权人为应对风险一般都会要求提高报酬,这也就提高了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这些虚报财务状况的企业不仅降低了自身企业的信誉度,还会对其他企业的融资活动造成影响,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一些优秀的公司无法得到低成本的债务融资,阻碍其进一步发展。企业所面临的这一问题是债务融资方面的典型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严格控制内部控制的质量,保证各个企业的内部财务报告与公开的财务报告具有一致性,为融资企业和债权人提供可靠的依据,取得债权人的信任,让其放心投资,企业获得融资的所付出的成本也会降低。
2.内部控制质量对债务融资契约的影响
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不仅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造成影响,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都会对债务融资契约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内部控制的质量会对债务契约造成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债权人投资的重要依据,债权人在进行投资之前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就会使财务质量较差,这必然会对债权人的投资产生影响。除了财务状况,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是债权人在进行投资时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因为企业的经营状况更能真实反应出企业的还债能力,如果企业稳定经营,能够持续盈利,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能够利用企业的利润及时进行还债,那么,债权人会倾向于投资这样的企业,以保证得到稳定的回报。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高,其财务状况良好,经营稳定,持续盈利,那么就会给予债权人极大的信心,债权人会放心投资给企业,债权人也不会增加风险成本,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也相应降低。相反,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话,债权人会对企业还债的能力产生怀疑,投资信心不足,即使企业获得融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也会很高。
3.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的稳定运营造成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好坏也体现在企业的凝聚力方面,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必要的保证。如今企业的经营形式较多,企业兼并和收购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为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企业能够保持内部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让企业经营有序进行是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体现,如果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差,企业内部矛盾不断,缺乏有效合作,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影响。企业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凝聚力也会影响债权人的决定,凝聚力较差的企业即使在短时间内可以保持较好的经营状况,但是企业存在隐患,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在进行投资时,会对企业的凝聚力进行考察,选择凝聚力较强的企业进行投资,以保证企业稳定的经营能够为其带来预期的回报。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完善也决定了与企业运行的风险,企业存在的风险也会直接增加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
六、内部控制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的内在机理
第一,内部控制的质量会对企业生成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造成影响,这也会导致债权人了解信息与企业的真实信息出现不相符的情况,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企业与债权人在利益方面出现冲突,因此,在合同中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保证双方的行为都能符合合同的规定,这也可以有效降低签约与监督的成本。
第二,企业的成本是指因为问题而产生的损失和为了解决问题所出现的成本,成本又包括约束成本、监督成本和剩余损失三种,其中监督成本和约束成本是制定、实施和治理契约的实际成本,而剩余损失则是在契约最优但又不完全被遵守、执行时的机会成本。企业的内部控制除了影响企业的真实信息以外,还会对企业的冲突和成本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债权人对债务风险的控制。如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较差,通常情况下,企业经营所得的利润也会比较差,股票回报率低。内部控制会监督企业的生产过程、营销过程以及企业信息的形成过程,保障企业对外公开信息的真实可靠,取得债券人的信任,债权人可以通过企业的真实信息来做出合理的债务投资决策,第三,企业和债权人之间签订的债务融资契约中包含有融资成本。
企业的融资成本与企业的财务报表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融资成本也和企业运营状况有密切的联系,而企业运营状况受内部控制的影响。企业内部的成本和冲突会对企业的整体业绩造成影响。企业融资成本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内部治理状况和冲突,企业通过内部控制来约束管理者行为,减少违规、违法行为,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公司利润,减少成本。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 控制环境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投资者与债权人具有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也是国家确定未来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参考的重要依据。然而从真实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在当前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失真问题,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隐患,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状况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各个领域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导致会计信息质量比较低下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有外在的一些原因,也有企业控制管理的原因,这些原因和要素互相的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质量低下。其中这些外部因素需要管理者不断加强调控的力度,企业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挖掘潜力,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断得到加强,尽可能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因此,我国企业如何才能结合实际状况,使得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提升和健全,成为我国企业不断规范行为,并且大力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一个重要任务。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
(一)会计信息对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比较漫长的一个过程。然而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内部控制理论具有的内含来看,无论其处于哪一个阶段,会计信息一直都属于内部控制非常基本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管理里面的一种信息,发挥着联系企业委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而且还作用于内部控制当中。如果要是从企业控制活动过程的角度来看,基本都是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政策,但是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政策都需要建立一个重要的基础之上,那就是管理者必须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也就是在了解会计信息的基础之上。所以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效应用,对企业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效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基础。
(二)内部控制制度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
会计信息和内部控制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会计信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是良好的话,又会成为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非常重要的前提和保证。企业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内部控制,对降低由于疏忽和违纪违规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着很大的支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稳定人心,对企业激励机制的更好发挥,良好会计信息环境的塑造,以及改善企业财务活动和管理等都是有利的。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我国企业一直以来就对企业内部控制具有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误解。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以及具体的运用方法没有一个全面和科学的认识,对其中的内容往往只是断章取义,理解的非常片面。有一部分的企业管理者觉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其权力起到了束缚的作用,因此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往往抱以消极的态度。甚至还有一部分的学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研究依然停留在了内部牵制与控制的阶段,没有充分的考虑到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以及信息与沟通的问题的应用和开展。加上执行者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上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偏差,在实际运用的时候没有理论对其进行指导,只是片面地认识内部控制,使得企业只是单纯注重内部控制的建设,而没有对实际的执行效果进行太多的关注,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内控管理。这就对原来确定的内部控制程序进行了破坏,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等方面的规范工作很难取得成就,这对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内部控制环境薄弱,致使会计信息缺乏必要的监督。
1.企业内部控制不规范,执行不力
我国企业当前总体的内部控制体系,离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需求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企业内部控制在真正执行的时候,得不到人们的重视。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带现在为止还没有建立其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是已经建立的,其内部控制制度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整体的协调性非常缺乏。还有一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只是是关注其经营状况,企业的管理没有放在心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自我防范与约束的机制。他们只是将其眼观放在了当前的利益上面,没有从长远来看到以后更大的利益。他们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企业构建一个健全内控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是企业在未来能够健康经营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保证。
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1)企业的董事会可以说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里面,这就导致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出现控股股东权利过大的问题。在一些企业里面就出现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及监事会有着直接干涉和控制的问题,使得企业的这些机构形同虚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有的威慑力被严重打压。
(2)一些企业到现在还存在着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的问题。这样就使得董事会的独立性被降低,对经理层很难进行控制,决策具有的随意性被提高。企业如果处于这种环境下,就会导致企业管理层很容易我行我素的开展工作,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也有很多不合理的问题,从业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总体比较薄弱。
(3)监事会作用有限。尽管我国企业基本都使用了监事会的制度,然而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监事会发挥的监督职责是非常有限的。
3.内部审计弱化现象比较严重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并不是企业自己愿意构建的,而是在我国政府与审计部门的要求下构建的,因此其建立具有非常明显的行政命令的特征。在这样的条件下虽然企业建立了内部审计,但是大多数只是为了应付相关的要求,企业领导者并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内部审计。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内部审计与财务部门进行合并,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还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审计人员,但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非常的粗糙,业务非常的不规范,加上人员素质比较低,因此使得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发挥监督的作用,导致企业的内审人员没有太高的积极性,他们的工作态度往往比较消极,使得内部审计更是雪上加霜。
(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我国的一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非常的不可靠,一些企业没有设账,有的还设立多本账,利用虚假业务信息来完成核算。对一些数据和信息人为的进行捏造和篡改,对收入与利润进行篡改。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专业修养和职业素质非常低,账务处理的一塌糊涂。还有一些企业的内部管理非常混乱,内部牵制制度非常缺乏,企业为了能够降低成本,将一些毫不相干的职务交给一个人负责,这样就容易引起企业资产被挪用和盗用。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说我国企业总体的会计信息质量普遍比较低。
三、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观念,转变认识。
首先企业应该要从思想上意识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的保证其经营有序进行,使得企业资产完整性得到保证。企业领导需要认识到确保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是企业避免和纠正非常有效的一个措施,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其经济效益,所以要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任务来对待。对此,企业领导首先要具有内部控制的理念,这样他们才能自觉地开展内部控制,企业的现象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如果具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那么对避免和降低会计活动里面的问题,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得到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得到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使得内部控制环境得到优化和提升: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必须要妥善处理“一股独大”这种不合理是股权结构现状,积极地推动股权向分散化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推动国有股退出与减持。企业股权的集中或者是分散,对股东会和董事会的运作都会带来影响。对此我国的企业需要合理地分散股权,并且要积极引进多个类型的投资者,从而使得企业的投资主体向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这样公司的治理结构就得到优化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会变得更加的有效。
其次,要大力促进独立董事制度,要让外部独立董事的比重进一步得到提升,使得董事会的独立性进一步得到提升,独立董事的作用被慢慢的挖掘出来。企业应该在董事会下面设立审计委员会,从而来提高对企业的监督力度,避免企业出现的现象。
第三,进一步健全监事会制度。监事会担负着监督的职能,需要对企业的业务和财务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如果监事会制度可以得到健全,那么就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部门现象的出现。
2.加强内部审计
首先,企业必须要提高内部审计的意识,并且努力为企业的审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要在进一步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上面下大力气,审计人员的素质要,采取一些鼓励措施以推动内审工作的开展,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监督和审计。
其次,要让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更加合理,使得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得到提高。企业为了可以更好地提高审计人员具有的独立性,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要加大惩处力度。只有这样内部审计的会计监督作用才能更加充分的被挖掘出来,对提升内部审计的威信是非常有利的,进而才能更好地让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提升。
第三,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对各个岗位和业务的核查力度不断加强,要对及时的对控制环境与控制程序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监督和反馈。
(三)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衡量其风险比较重要的基础,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其内部控制制定与实际情况越接近,那么其风险就会变的越小。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各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尽管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基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制定与健全:
首先需要做好会计基础的工作,推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不断趋于完善。企业需要将职责进行严格的划分与授权控制,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账务处理的权利和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这样每一个部门和员工都会清楚自己的职责,将那些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牵制与监督,避免某一个部门或者是某一个人员操纵账务处理的整个过程,这样就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此外还需要确立一个比较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这样企业领导就可以及时的对企业的运行以及债权债务的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二,要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由内部审计部门结合财会部门、管理部门等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分析其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三,为可以有效的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并且使其进一步的进行健全,企业需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激励体系,设立相关的奖惩制度,违反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根据相关的控制规定进行适当的惩罚对于表现良好的,要根据规定对其进行合理的奖励。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的推动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保证健康的一种工作氛围,实现内部控制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温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11).
[2]蒋光洪.论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0,(02).
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审计意见;政府控制;治理环境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美国安然、世界通信等著名上市公司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的曝光,彻底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为改变这一局面,美国国会和政府加速通过了《萨班斯法案》,标志着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制度的正式建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实施方面的缺陷逐渐显现,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了内部控制指引,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于2008年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颁布了《配套指引》等,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相关主管部门和监管当局的一项战略性安排。在主管部门和监管当局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效果到底如何,是一个值得检验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增进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人无法直接观察到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状况,因此,借助外部的审计师签发的审计意见来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效果不失为一种方法。基于此,本文从审计师签发的审计意见角度,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效果,以期为监管部门和实务界的判断提供一些较为直接的经验证据。
本文后面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包括样本选择、数据来源、检验模型与描述性统计等,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分析,最后是结论与启示。
二、研究假设
尽管内部控制的建设有四个方面的目标,但是,无论是美国的监管部门还是中国的监管机构以及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最基本的关注都集中在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作用。监管者总是试图通过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来确保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内部控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一种是减少经营者或会计人员随机错报的可能;另一种是降低经营者机会主义地选择会计政策的可能性。
现行的风险导向审计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一定的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在此基础上签发审计意见。内部控制作为风险评估的主要方面,同时贯穿于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中,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师的审计判断,最终影响审计意见的签发。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有助于审计师签发的更好的审计意见。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了内部控制指引,自此,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广泛关注内部控制建设,主动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因此,本文选择2007-2009作为样本期间,剔除数据缺失的观察值以后得到4,445个观察值。
对于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本文采用厦门大学内控指数课题组(2010)①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07年至2009年度的数据。其他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
(二) 检验模型与描述性统计
根据Wang et al.(2008 ),本文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
根据描述性统计,二元审计意见哑变量(Opin)的的均值是0.072,中位数是0,多元审计意见哑变量(Opinrank)的均值是0.101,中位数是0。内控指数(LnICindex)的均值是3.491,中位数是3.519。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占59.2%,同时发行B或H股的公司占9.1%。Lev的均值是0.546,中位数是0.516,ROA的均值是0.033,中位数是0.035,CFO的均值是0.053,中位数是0.051。SIZE的均值是21.501,中位数是21.388。公司当年亏损(Loss)的比率是12.2%,同时发行B或H股的比例是9.1%。速动比率(Quick)的均值是1.168,中位数是0.778。Arinv的均值是0.253,中位数是0.227。总资产周转率(Turnover)的均值是0.690,中位数是0.585。公司的风险系数(Beta)均值是1.000,中位数是1.039。回报残差的标准差(Stdeq)的均值是0.036,中位数是0.027。市场化指数(Mindex)的均值是8.904,中位数是8.81。
四、实证结果分析③
本文中所有回归均按公司维度进行了cluster处理,同时,对所有连续变量两端分别按1%进行了winsorize处理。
根据回归模型,当以审计意见的二元哑变量(Opin)作为因变量时,LnICindex的系数是-2.467,P值小于0.001,当以审计意见的多元排序哑变量(Opinrank)作为因变量时,LnICindex的系数是-2.314,P值小于0.001。这些结果表明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审计师签发不利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支持了本文的假设,即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有助于审计师签发的更好的审计意见。
在控制变量方面, LEV和Loss的回归系数是显著为正, 表明负债率越高,公司亏损,越容易得到不利审计意见。 ROA和SIZE的回归系数是显著为负,表明公司业绩越好,规模越大,越不容易得到不利审计意见,它们与Chen et al.(2010)的发现基本一致 。Beta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公司风险越高,越不容易得到不利审计意见,这个结果与Chen et al.(2010)利用中国审计市场1995-2000年数据回归的结果一致。Turnover则没有一致性结果,其余控制变量不显著。
五、结论与启示
作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已成为国内外监管部门、学术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签发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有助于审计师签发的更好的审计意见。本文的启示意义在于:(1)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2)我国审计师的审计独立性有所增强,审计行为趋于理性。(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2010,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 刘启亮、周连辉、付杰、肖建,2010,政治联系、私人关系与事务所选择,审计研究,4:75-82
[3] 刘启亮、罗乐、何威风、陈汉文,2012,产权性质、治理环境与内部控制,会计研究,3:52-62
[4] 张玲、刘启亮,2009.治理环境、控制人性质与债务契约假说,金融研究,2:102-115
[5] Ashbaugh-Skaife, H., D. Collins, W. Kinney, and R. LaFond. 2008. The Effect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 The Accounting Review 83, 217-250.
[6] Beneish, M. D., M. Billings, and L. Hodder, 2008.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Information Uncertainty. The Accounting Review 83 (3), 665-703.
[7] Chen, S.,S.Y.J. Sun, and D. Wu, 2010, “Client Importance,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s, and Audit Quality in China: An Office and Individual Auditor Level Analysis”. The Accounting Review, 85 (1), 127~158.
注解:
① 2010年6月11日,“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同时报道了陈汉文教授主持的厦门大学内控指数课题组研发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具体的介绍见“产权性质、治理环境与内部控制”一文(载于《会计研究》2012年3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 资产质量 债务治理 相关定义描述
一、相关定义描述
1.内部控制
在2008年6月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演进过程。
2.资产质量
张鸣(1998)提出资产财务质量的定义涉及财务管理目标,不同的目标包含着不同的财务质量的定义。如果将财务管理目标确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则资产财务质量定义为“能导致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各项资产有用特性的总和。钱爱民、张新民(2009)指出资产质量,应更多地强调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企业带来的财务后果。而这种资产质量会因所处的企业背景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企业的生命周期背景、企业的不同发展战略等。
已有文献表明资产质量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根据资产和质量的定义将资产质量界定为资产所具有的所有特性和特征的总和,在资产运作过程中,这些特性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3.债务治理
不同理论对债务治理阐述的角度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理论和信号理论介绍债务治理。Jensen Meckling(1986)从负债可以缓解委托问题角度分析,认为当企业持有较多自由现金时,使得经理人员滥用自由现金,然而如果企业拥有较多的负债由于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的限制,可以降低经理人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价值。Ross(1977)研究发现资本结构可以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的信息,如果企业采用较高的负债比例,则代表企业的质量比较好。由此可以看出,债务治理就是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起到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资产质量与债务治理关系理论分析
1.内部控制与资产质量
李斌(2005)通过分析折现现金流量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得出企业内部控制同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它直接增加或减少企业价值。林钟高等(2006)研究认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总目标的具体化,所以内部控制活动也应该是企业价值管理活动具体化。每个企业的活动都包括了设计、生产、营销、储存、服务等基本活动以及财务、计划、人力资源管理、研发、采购、营销等支持性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企业价值活动的具体体现。这些价值活动将企业在价值上的内部与外部、整体与个体、总部与分部、各种业务环节等互动关系清晰地勾画出来,能够较好地实现价值的增值。所有这些的内部控制活动都有助于企业价值的增长。其接着在2007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通过COSO框架下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手段、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主要方面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利用沪深两市A股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确实对企业价值有高度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呈现出逐年强化的趋势。杨德明(2010)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或更为充分的内控信息披露有助于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有助于抑制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成本;治理环境越差的地区,内部控制治理效应越高。这说明,对于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地区,内部控制可能成为补偿弱投资者保护负面影响的一种替代机制。杨有红、毛新述(2011)研究发现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明显的信号发送作用,内部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财务报告的质量,并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通过已有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可以起到降低成本,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企业价值的作用。具体而言,一方面内部控制通过降低成本,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进一步可以促进经理人员对公司资产利用效率的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的提高,可以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与未来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有密切关系,未来现金流量来源于对现有资产的投资,也说明内部控制可以影响企业的资产质量。林钟高等(2007)发现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有着正向相关关系,而企业价值是资产质量的最终表现(甘丽凝,2010),都表明了内部控制与资产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即内部控制提供提高资产的投资、利用效率等来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
2.资产质量与债务治理
甘丽凝(2010)研究发现只有高资产质量企业采取高债务融资才能增加企业价值,而低资产质量企业采取高债务融资会适得其反。因为企业采用债务治理和传递信号,有其成本和收益。其收益包括:债务的税盾作用(Modigliani和 Miller,1963),债务可以传递公司信息质量(Ross,1977;Leland 和Pyle,1977),债务可以作为反并购工具(Harris and Raviv,1988),可以降低经理人员的成本(Jensen,1986)。其成本包括:增大破产风险,经理进行高风险项目投资,投资不足(Jensen and Meckling,1976)等。因此债务融资选择要依据企业自身资产质量,只有在选择债务融资方式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才能起到很好的治理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资产质量能够影响债务治理效应。
三、内部控制、资产质量与债务治理关系实证分析
为了能够为上述理论提供依据,接下来从实证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内部控制资产质量与债务治理之间的关系。
1.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01年-200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金融行业。
2.变量定义
根据前述理论分析,知道内部控制影响资产质量,资产质量影响债务治理效应,为了避免数据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分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根据CSMAR数据库将样本分为stpt公司和非stpt公司。stpt公司代表内部控制不完善和资产质量较低的公司,非stpt公司则代表内部控制较完善和资产质量较高的公司。在现有文献债务治理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设定的被解释变量为公司价值,用托宾q表示;主要解释变量为债务融资(dz),控制变量为:资产规模(lnta)、成长性(pe)、最终控制人性质(control)、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secfive)、第六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sixteen)和市场化程度(market),并控制行业变量和年度变量。
3.实证结果
表 实证结果
注:括号部分为显著性概率,***,**和*分别表示在0.01,0.05和0.10水平以下统计显著。
由上表可以看出,stpt公司,债务融资与企业价值在5%显著水平上负相关,非stpt公司,债务融资与企业价值在10%显著水平上正相关。该实证结果与前述理论分析一致,即内部控制完善、资产质量高的公司,债务融资能够起到治理作用;然而在内部控制不完善和资产质量低的公司,债务融资主要凸显出其风险的一面,没有起到治理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