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答辩总结范文

德育答辩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答辩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答辩总结

第1篇:德育答辩总结范文

答辩会主持词一:毕业答辩会主持词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大家辛苦了。经过四年课堂教学的洗礼、社会媒体实习单位的风雨检验,以及四处奔波找工作、谋生活的艰难艰辛,我们终于盼到了今天——毕业论文答辩。大家都知道,毕业论文撰写是大学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过了今天,就意味着你们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请允许我代表新闻专业全体教师祝贺你们,祝贺你们羽翼丰满、学有所成!

同学们,在多次场合我强调过,咱们新闻专业建设方针是:尊重个性、尊重创造;自我挖潜,借风行船。四年来,你们亲身参与、见证了新闻专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省级新办专业a级达标,凝聚着我们师生共同的心血。优良的学风需要继承,未来的业绩需要你们开创!同学们,你们是继XX级之后最优秀的新闻梯队。今天,就是你们全面展示你们四年所学的一个平台。希望同学们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张扬个性,大胆发挥。

预祝同学们答辩顺利!

答辩会主持词二:

老师、同学,

大家中午好,今天我们迎着温暖和煦的春风,怀着澎湃激动的心情迎来了“育德育才,规划未来”20**年**班德育开题个人报告及主题PPT展示班会。

德育答辩是我校坚持“以智养德、以德养才、育德为首、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适应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的一项特色工作,历经7年实践,现已形成了由新生入学时的德育开题、三年级的德育中期检查和毕业时的德育答辩组成的完整的大学德育体系。

今天大家迎来了第一个环节——德育开题,在这里我们回味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对大学四年做出规划,理性认识自我并深度剖析自身优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老师莅临指导,欢迎他们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现在我宣布20**年**班德育开题正式开始。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大家对自己大学的期望,一起回顾我们共同走过的8个月的时光。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经从丹桂飘香的九月走到了灿烂缤纷的四月,相信大家对大学已经有了几多收获,几许思考,那么就让我们来展示一下我们的思想的落穗吧。不过也许大家还不知道,班会之前,几个班委同学不辞辛苦地给我们每一位家长通了电话,留下了他们对我们殷切的期望。在这里,也提醒大家没事的时候多往家里打打电话,家人挺想你的,也挺关心你的。

下面我们将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展示,每个小组先集体表演一个节目,然后我们会随机播放一段家长给我们的大学寄语,再有请相应的同学做ppt展示。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带来他们的小品和ppt。

下面友情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短短的四个小时的展示,看得出有大家的思想的火花在闪烁,有理性的光芒在熠熠生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豪情万丈踏上征途,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愿我们在大学里放飞梦想,走向成功!

下面让我们有请**老师为我们做班会总结

下面我们将进行德育签名活动,请全体同学和指导老师在横幅上签名。

第2篇:德育答辩总结范文

一、强素质,抓好团干队伍先进性教育

为了提高团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组建一个有战斗力、凝聚力的团队。校团委在06级学生中进行了三次的选拔,经过各班预选、团委会、学生会内竞职演说、答辩三轮竞职,最后选拔出30名新生团干,保障了团委会、学生会的持续发展,促使学校工作的有效街接。同时,在平时工作中坚持每小周一次学习,每大周一次工作经验交流,通过此种方式,促进了新生团干的成长与进步,增强了团干的服务意识、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培养了团干爱校、爱国、爱集体、爱专业的精神。

二、突出特色,抓好团委会常规工作

新学期以来,不但迅速组织团委会组织部的学生,按转团员关系,整理注册。而且还配合学校政教处搞好班级常规工作的考核。平面管理是我校的一大亮点,团委会、学生会保证这一亮点更亮。改变平时定期查的作法,变定期为不定期、抽查与检查、通报与个别及时整改相结合的作法。这三个月以来,各团干部在学生监督岗上比老生做得更好。

团委会、学生会干部成立纪检部,修订完善《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坚持每日签到,每天工作早安排,晚总结,及时张贴公布。不合格团干经过教育不改,予以请退团委会、学生会队伍。

三、抓活动,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文章

我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想就是:“围绕养成抓德育,抓好德育促发展。”校团委成为德育的一块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国旗下讲话,“三·五”青年志愿者活动到第一看守所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心理辅导,开展干部培训工作。配合政教处搞好了内务整理比赛、体操考核、“知荣明耻,兴我理工”的演讲比赛;配合教务处搞好了第二届技能节。

四、抓宣传,营造和谐良好的文化氛围。

广播台的成员经过“层层招聘——师生反馈——试用——录用”四关,才能正式进入广播台。广播台增设了实用栏目,开辟“诗词朗诵赏析”、“互动英语”等栏目,学生反映很好,并且评选出“十佳播音员”。文学社工作进行了社员的竞选招聘工作,制订本学期目标。为了调动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制订了《辅导教师工作考核方案》,本学期以来,出版报刊三期,从形式到质量有很大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文学社的工作。

五、创一流,更新工作形式与思路

在今年的团委工作中,校团委力求从“新”入手。学生干部竞选实行部长谈话制度,预选试用制度、引进聘用制度,效果较有成效。在升旗活动上,创新形式与内容,每月有主题,主讲为学校十佳干部,互动效果较好。

近一年以来,校团委充分认识到自身地位与作用,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尽管如此,但干部素质不平衡,服务意识不够强,仍是以后工作的重点。

第3篇:德育答辩总结范文

一个思路:全局工作要深化、具体工作要实化,运行机制要创新化,工作绩效要成果化。

三个目标:

1. 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学习+二级传导”三线推进的培训模式,通过“构建学校和谐的与网络”专题培训,深化理念,提升技能,促进德育领导及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成长。

2.在初步形成校本德育特色的科研模式基础上,总结经验,注重引领,整体推广。

3.以心理教研会为依托,以示范课为载体,全面提升我县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三个转型:

一、德育科研的转型

由xx——xx年度开展的关于《全教科xx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实验研究的初步尝试与摸索阶段,向xx年度和谐德育“xx”规划重点课题的全面推广阶段转型。

在过去的五年科研研究基础上,xx年度,教研室将通过宣传、指导、典型经验介绍等多种手段,以点带面,面上推广,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全力做好“xx”和谐德育课题研究的申报及开题工作。

二、培训对象的转型

由对班主任的培训转型为对德育领导及班主任的培训。

1.以往的培训对象为基层学校骨干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师,本年度,为了大力推进德育队伍建设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者专业成长,努力发展德育特色,坚持推进德育工作创新,教研室将把培训对象重点确立为学校德育主管领导上来,立足德育科研,以“如何构建学校和谐德育网络”为主题,采取辅导讲座、交流研讨、答辩质疑等方式对我县中小学校德育领导及部分优秀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注重对集中培训后的二级传导落实情况的管理,做到有序、有效,有成果。

2.结合我县中小学校德育领导、班主任“六个一”创建活动,开展德育领导及班主任论坛,为德育队伍的成长提供平台,促进交流,实现优秀资源共享。

3.为了促进德育领导的专业成长,开展《xx县中小学德育领导才、能大比拼活动》。评选活动以全县中小学德育领导为申报对象,以设计一个以某一年级学生为对象的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现场演讲以及特长展示为评选内容,分别予以量化打分,并按参赛领导比例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

三、心育渠道的转型

以往的心育管理模式是以培训及心理主题班会评选活动等为载体,本年度教研室将以心育教研为依托,以示范课为载体,通过观摩、研讨等双向交流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1.在xx年度心理健康“十佳”教师评选基础上,组织开展《xx县xx年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教学研讨大会》,研讨大会采取示范课展示、现场说课、教研员评课以及专题辅导等方式,旨在提高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素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2.以“和谐、阳光、快乐、健康”为主题,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开展优秀心理主题班会评选活动,预计在xx年上半年教研室组织开展优秀心理主题班会展演暨颁奖大会。

3.本年度,教研室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班主任阳光评语征集活动,并将优秀评语汇编成册,在教师中广泛推广。

其他工作:

1.明确工作目标,强化视导,注重引领。

3月中下旬及9月份教研室将采取听课、座谈、查阅材料、现场查看、指导反馈、问卷调查六种方式,对县城及农村10所学校进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视导检查。

2.精心建设德育网站,搭建德育教研平台。

(1)整体规划,强化管理,重点关注网络培训及网络教研的参与度。

(2)鼓励学校、教师撰写教育管理经验性文章、教育叙事及教育心得,注重资源共享。

(3)对发表的文章要严格把关,使其内容健康、具有可操作性或长效教育意义。

3. 加强管理,注重学习,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1)继续本着和谐融洽的管理原则,服从进修学校的管理大局,努力工作,注重部室内的常规管理与人员之间的团结和谐。

第4篇:德育答辩总结范文

关键词:青年班主任 专业化成长 基本功大赛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青年班主任占了班主任总数的一大半,他们是怀着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对班主任工作的极大热情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的。但是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创造性的劳动,面对几十个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仅凭热情和爱心的结果往往是每天忙忙碌碌却又顾不上班集体建设;付出全部的心思对待学生,但是90%的学生根本体会不到教师的爱。因此班主任尤其是青年班主任要专业化。这种专业化要求班主任除了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外,还需要具备班主任专业道德、班主任专业知识和班主任专业技能。

一、深化认知,专业化成长的内在动力

职业学校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包括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职业指导工作和沟通协调工作。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较好掌握班集体的创建、师生关系的建立、就业创业的指导、班级活动的策划和家校有效的沟通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具备较高班级常规管理、学生品德教育、集体和个别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而很多青年班主任都是依据自己对班主任的书本认知进行工作,处理学生问题时甚至搬用自己作为学生时的经验,缺乏预见性和系统性。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事业心引领下的无限的工作动力和责任心统领下的高尚的人格魅力,更需要专业化引领下的高超的教育能力。作为班主任要养成高度清醒的专业自觉性,不断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班级管理学和班主任工作行为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积累,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基本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和“重要他人”。专业自觉性的养成,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内在动力。

二、理实结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学校向班主任提出的学生德育目标与学生现有的品行水平之间的矛盾。而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是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个体,教科书里没有完全符合某位学生个体的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需要班主任将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有助于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让理论支撑实践、实践总结经验,努力从经验型班主任走向研究型班主任。

教育反思是促进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结合的有效方式。很多青年班主任都认为高大上的教育理论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这其实是一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因为大家关注较多的是如何处理一件件接踵而至的事件,而较少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选取教育方法的依据。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班主任存在重实践做法而轻理论学习的问题。教育反思是班主任基于日常的教育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评判,可以促进教育理论的内化并结合实践的思考将经历变为经验。教育反思可以让班主任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问题,提高教育格局和教育能力,消除职业倦怠感, 从而形成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青年班主任应该养成教育总结和教育反思的习惯,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这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学校德育,专业化成长的环境孕育

学校的德育管理和德育环境对于青年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多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就需要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新班主任需要老班主任的点拨和帮带,学校可以通过“老带青” “青蓝工程”等方式点对点地为青年班主任提供帮扶,引导其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尽快适应班主任的角色,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正确处理,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另外,学校组织班主任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有利于提高青年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走上班主任岗位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因为没有实践的过程所以并不能引起共鸣。但当青年班主任在遇到各种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和困难时,这种专业的培训会是雪中送炭。对青年班主任进行系统、成体系的培训,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而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也必须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使之更加切合班主任的需要。学校的德育管理,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环境孕育。

四、基本功大赛,专业化成长的有力助推

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带动辐射作用下,各省市都在举办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大赛。班主任大赛的开展,既为班主任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也为德育管理的研究和交流提供了平台,更是班主任自我比对的镜子和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力。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例,该大赛分为相关知识测试、主题班会设计、情景模拟答辩和教育故事演讲四个赛项,全面考察中职学校班主任建班育人能力,解决班级建设疑难问题的能力,运用相关政策、法规、原理、方法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班主任大赛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形成了以赛促训、以赛促思的良好氛围,为各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主任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指引了方向,大赛的命题主要围绕职业学校班主任的五大工作职责,旨在通过大赛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方向。班主任大赛起到了很好的反馈作用,参赛班主任在备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加强学习和思考,所以这种比赛具有反哺班主任工作的功能,使参赛选手回到班主任岗位上能更具备教育智慧。在情景模拟答辩项目中,情景都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见的情况,如对学生品德考核量化的问题,以前只是按照要求去做量化考核,不会去思考这么做依据是什么?优势是什么?缺陷是什么?如何科学构建品德评价体系?比赛时选手既要讲解自己对学生品德评定的认识,各种评定方法以及方法间的比较,还要阐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是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的。对于随机抽取的一个题目进行作答,答题过程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有实践深度;既要彰显教育理念,又要凸显教育智慧;既要有逻辑性,又要有可行性。所以,选手在备赛过程中需要对建班育人的方方面面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体系。班主任大赛也起到很好的交流作用,各个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充分展示自己在建班育人方面的创新做法,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想法,为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

青年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正确认识到班主任岗位的专业性,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看做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更是一种追求、一种激励,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齐学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第5篇:德育答辩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课堂小组讨论

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经历一个“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辩证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思考建构知识、实施技能训练、小组讨论交流、上台展示答辩和评价总结,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课堂小组讨论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自身价值在小组活动中得到展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顺利实现。要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真正实现小组讨论教学,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教学理念

课堂小组讨论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在中职各学科的教学中大力提倡。美国教育学家B.S.布卢姆曾指出在小组讨论期间,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是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每一门学科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只要根据学科要求和特点去设计教学环节,课堂小组讨论教学就能够适应各类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项目任务,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明白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地”,设计好教学环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备课充分有效

教师在备课中要做到:一备教材,将教材再次整理,重新分段分类,有所侧重,突出重点难点。问题设计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二备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时考虑侧重点,发挥主动性,增加趣味性,将一些复杂问题拆分成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讨、研究,而不是直接灌输。

三、完善课堂教学

在课堂小组讨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力和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布置任务,最好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单项练习,学生则根据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小组成员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搭配,每组5~6个成员,并设立负责人。如在讲解线的投影时,出现七种情况,教师可安排七组学生同时完成以下几项任务:①分析各线的投影特性后画出投影图,派组员在黑板上演示;②本组组员讲解投影图的特性;③各组相互评价作图和解析中的优点与不足;④由学生自己总结这七种线的投影特性和区别。针对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应组织评价、总结,首先学生进行自评,根据需要,可让学生进行口头评价,也可以是小组互评。其次,教师进行补充、完善,教师进行评定时应明确优点,指出不足,尤其是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进行评析,统一认识,达到升华的目的。

四、进行德育渗透

中职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更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事的方法。课堂小组讨论营造了自由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期待和激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使他们能自发、自主地探究知识,体验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明确目标,开阔思路,丰富想象,也能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应变力,养成持之以恒、不怕挫折、顽强拼搏和敢于突破等意志品质,并认识到团队精神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比如在讲解工艺加工的倒角时,笔者谈到在工作中大家会碰到很多问题,我们要学会用“倒角”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来直去鲁莽行事。

采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区别在于:第一,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第二,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第三,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第四,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如此便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课堂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自动、自觉、自主地学习,真正解决传统课堂的种种问题。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堂”的阵地,而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不再是一个“传经授道”的角色,而是一个“设计师”。

(作者单位:清新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第6篇:德育答辩总结范文

一、德育教育,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教学中,放在首要位置的是德育教育,它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才能让教师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是非观念还不是很成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进行有目的的开发。如果我们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第一课的时候,我们翻开课本就会发现是三则古代神话传说:《女娲补天》讲的是为了解除人类的痛苦,救人类于水深火热之中,女娲炼出五色石补好了天空,体现了其甘于奉献、造福人类的伟大思想。《夸父逐日》讲述了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赛奔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了桃林,表现了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精卫填海》讲述了精卫不畏艰难险阻,永不放弃,勇敢、坚定的精神和信念。在初中语文课文中,能够体现德育教育的文章很多,那些情景交融、意境感人的作品不胜枚举,这个时候我们要适时地抓住时机,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对情的把握,发现生活中值得歌颂的事物,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对春风、春雨、春花等景物的描写,带给我们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仔细品味,文中作者对春花的描写真是让人难忘:“火”不仅写出了春花的色彩,更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春花怒放、姹紫嫣红的灿烂景象。“霞”的绚丽多姿,“雪”的晶莹明亮,再结合其他的几组画面,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百花争艳、春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学生在花香四溢、姹紫嫣红的氛围中,仿佛闻到了花的香味,感受到了春风拂面而来的舒适体验。教师在这个时候加强引导就会让学生产生对祖国春光强烈的爱,认识到祖国的地大物博、山河秀丽而壮美的特点,从而激发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再如,学习的千古名篇《沁园春·雪》时,我们应先让学生反复吟咏,然后在理解全词境界的基础上呈现历史背景,让学生体会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伟人表现出来的胸襟和气魄以及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念。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能激发他们的热国热情。

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需要教师有目的地设计教案,将德育教育恰当地融入其中。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切知识的根本就是道德。若不在德行上扎根,纵有知识,并无是处。”因此,我们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高尚的、有着健康道德情操的人。

二、创新教育,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发明诞生,都会有新的技术出现。科技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追随着社会的脚步去适应和享受创新带来的快乐。封建社会里,中国的教材几千年来都没有改变,私塾先生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会背就打板子。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课改要求,要求摒弃传统教学的八股思路和风格,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多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些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具备学习精神,这样才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育思路和理念。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教师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注意其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成为学生成才的需要,同时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这就要求我们要在阅读中让学生发现问题,用质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知道疑问是思考的起点,是对接下来的刨根问底的体现。孔子曾经在论语中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地去思考,以此来产生质疑,从而使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例如,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在帮助学生分析课文时,我号召学生向那个勇敢的小孩子学习,敢于说真话。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傻瓜。他这么一说,会被皇上杀死的。所以诚实没有好处,还不如说假话,说‘善意的谎言’。”他的观点一时间得到了不少学生的认可。这时我表扬了他敢于提出异议,是大胆创新、勇于思考的表现,同时向学生抛出话题:做人,是诚实好还是虚伪好?然后让学生进行辩论。学生都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最后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诚实,是人类最高贵的品质,应该坚持和发扬”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行为和举动,我不仅维护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的行为,同时也为学生交流和答辩提供了机会,很好地保护了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萌芽。

在具体教学中,我还开展了活动课,如课文续写、故事改编、诗歌比赛等,让学生自己选择素材,将自己的思想告诉别人。同时,我也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积极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益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大环境,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第7篇:德育答辩总结范文

关键词:改变现状;思考;实践

一、大队委的成立――我能秀

1.产生候选人

先在班级内通过“公推”和“自荐”产生候选人。这样的改革,能够逐渐弱化老师的推荐,让每个孩子都有话语权。

2.“包装”并拉票

候选人产生后,这些队员就开始进行“自我包装”。他们先将自己竞选的宣传报张贴在校园中,然后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特长、竞选口号、施政纲领等。此外,他们所在的班级还成立了“竞选学友团”,为竞选宣传造势。

3.各展风采

在竞选活动上,小候选人们则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他们先进行竞职演,接着为了“拉票”,各选手使出“十八般武艺”,有唱歌跳舞、魔术表演、魔方秀技、乐器演奏、朗诵……竞争十分激烈,最后进行现场答辩,考验选手的应变、交流等能力。在这场小学生的民主选举里,每个人都在试图展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而他们的命运,最终由选票决定。戴着红领巾的小选民,在选票上画“√”,排着队,把选票投进投票箱。最终,学生自己选出了16名少先队大队委员。

二、大队委的培训

1.明确职责

教师先组织队委们一起学习学校关于少先队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比较详细地教会队委们如何摆正位置,履行职责,更好地为同学、为班级、为学校服务,并对本学期的少先队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2.专场培训

聘请课任老师、校外辅导员、有专长的家长以及能力强、工作有实效的队委等作为专场培训辅导员。如宣传委员专场、文娱委员专场等,使队委们学习经验,同时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少先队员的代表,要成为广受队员欢迎、能更好地服务于队员们的大队委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服务技能。

三、大队委工作的开展

1.升旗仪式,我组织

升旗仪式由以往的大队辅导员一手包办,转变为由大队委员去组织安排。如旗手部负责指导每周的升旗手正确升降国旗、旗手介绍及宣誓时的仪表礼仪,同时还负责护旗队的训练。宣传部负责对承担升旗仪式班级的活动策划指导。文娱部负责对承担升旗仪式班级的主持人培训。真正做到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让大队委发挥出它的作用。

开学至今,我们开设了“红领巾广播站”这个岗位,主持人的主持稿则由由文娱部和学习部进行编辑。他们制订学期方案,确定每期主题,然后根据话题去选择材料,最后串联成主持稿。通过这一学期下来,由原来的教师要求播什么,变成队员们自己要求播什么,在这个岗位上,学生一步步在成长。

3.常规教育,我参与

以前的国旗下每周的常规教育也是由大队辅导员来做,现如今转变为宣传部进行每周的德育故事演讲。宣传部留心观察校园生活,把学校发生的一些不良现象或者好的现象编成一个童话故事。这样不仅让队委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自己来纠正学校不好的常规现象,更锻炼学生的作文水平,可谓一举两得。目前我们的德育故事有《垃圾桶的夜间谈话》《闹铃的辞职信》《餐厅的悄悄话》等,常规教育儿歌――礼貌教育篇、节约粮食篇、进校篇等等。在这一系列事件中,队员们作为策划者、参与者、组织者,他们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感受到自己职责的重要,他们不断地得到肯定,不断地独立,自信大方的队员们正在一个个脱颖而出。

4.活动方案,我策划

在此之前,大队委们只是活动的参与者,现如今他们是活动的策划者。他们会先制订活动方案,教师要做的就是提建议或者在工作中询问进展的情况。如12月20日举行的“一年级入队仪式”,正副大队长就把大队干部召集起来,各自出谋划策,自己制订活动方案。方案主要分成两个板块――入队前教育和入队仪式。最出彩的就是“入队前教育”,他们招募一批干事,先培训,然后带着他们一起到一年级去进行队前教育的,带领一年级队员参观队室,了解队史,普查他们的队礼是否标准,队歌与队史是否熟悉。方案确定后大队长分工,让队委们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几个活动方案的策划,队委们的活动策划能力逐渐提高了,在工作中他们也更自信了。

四、大队委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激发大队委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和责任意识,学校还制订了“大队委管理考核”评分细则,从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学习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同时工作能力方面我们又分为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工作态度、考勤要求。考核时,首先由少先大队干部自我评价,通过撰写工作总结或者工作反思以及自己给自己打分,对自我的工作进行评析。然后,大队委成员之间进行互评。最后,由少先大队大队长和年级老师对大队委成员的常规工作进行评价和打分。

给我一个平台,还你十分精彩。只有我们真正给大队委创设平台,我们大队委员才能在这些工作开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真正成为辅导员老师的臂膀,最大化地发挥大队委员的积极作用,使我们的少先队大队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秩序、有成效、更有朝气。

第8篇:德育答辩总结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成果展评 误区 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课程自实施以来在部分区域取得了欣喜的成绩。如笔者所在的苏州市,扎实地实施课程,并创新地开展“学生优秀成果展评活动”,其目的,一是进行鼓励,有利于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二是进行示范,让更多的学校、师生有学习的榜样等。

本市开展的“学生优秀成果展评活动”,深入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充分体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展评模式为:10分钟学生展示主题研究过程及成果,5分钟评委提问,学生生成性答辩。展评活动评价标准立足于:主题拓展、研究过程、资料积累、分工合作、语言表达。开展展评活动的初衷,除了鼓励和示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呈现出学生在素质教育下,社会责任、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科学探究等综合素养的增量。但在具体实施中,部分学校、教师对于成果展评认识不足,在准备和开展活动中容易步入误区,值得教师思考并探寻对策、建议。

一、典型误区1:目的――为了展示,只求结果

现象1:随便挑选手头一个德育、科学等方面的活动进行包装。如《文明出行快乐你我》,教师拿了正在做的一个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加入采访、调查、宣传环节,就是一个成果了。

现象2:刻意求新求异,寻找一个高大上的主题进行包装。如《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以成人思维引导小学生进行研究,殊不知这样的课题连研究人员都论证无果。

现象3:展示结束,活动结束,即使有生成也再无下文。

归因:很多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时,目标上直指成果展示,或为了完成任务,或为夺人眼球,致使综合实践的功能异化,教育功能也开始退化,忽略了研究活动的本真性、务实性。这种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果展示的目标集中在结果上,过分追求研究成功率及成果展示的功利做法,不利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对策:市、区级开展学生成果展评活动,要把握好方向,明确展评活动目标,明确展示评价标准:基于学生主体,基于生活源头,基于朴素表达。学校一定要常态化实施课程,扎实开展好每一学期的L线活动,做好每次活动的过程性和成果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好成果总结和交流,从学校、班级长线活动中选优参加展示。指导教师应摆正心态,积极探索,引领学生扎实推进活动,深入探究。

二、典型误区2:内容――追求新意,浮于表面

现象1:《封闭小区街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调查与研究》展示中,主题来源于社会热点,选题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诚然在教师的核心主导下,学生开展研究有理有据,了解交通状况、小区规划,采访小区居民,绘制街区制地图,形成研究报告等,但毕竟此选题有较大难度,从学情上而言,并不符合小学生的生本现状,如若请中学生来研究此主题,也许能调动起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现象2:《我们的发明故事》展示中,学生奇思妙想,介绍设计创想,各种基于乐高机器人的模型现场展示。但从整体展示来说,虽然追求了“创新”,但缺乏创新背后的技术支撑,如发明创新、设计理念、可行性分析等,最后呈现出的仍是天马行空的模型。

现象3:《韵味水乡 芡实文化》展示中,学生分为文案组、考察组、实验组、课程组、宣传组、研发组等,对研究内容逐一进行介绍,看得出教师引领学生扎实开展了很多活动。但短短10分钟内,如此多内容,只能罗列做了哪些研究活动,至于成果的提炼,与“文化”的结合等都挖掘得不够深入,最后在成果方面给人印象不深。

归因:上述三种现象,体现出部分学校在选题时,一味追求新奇,追求“高大上”,缺少对于学情的考虑,缺少务实的研究。部分学校对于课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浮于表面,缺乏对课题内在关联的思考、逻辑关系的挖掘、研究方法的选择、生成问题的延伸等。

对策:就成果展示现场来说,在有限的展示时间内,要明确出示课题研究的缘起和背景,清晰呈现研究的主要环节及方法,突出展示研究的成果,条理要清晰,重点要突出。如《苏州老字号品牌“乾泰祥”调查研究与推广》课题展示分为五大板块,研究背景、方案制定、现状调查、品牌推广、反馈总结。由生活中“苏州人也不知道去哪里买丝绸”的真实问题引入,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制定研究方案;学习文献搜索,搜集苏州丝绸、绸布店、“乾泰祥”的各种资料;学习调查问卷设计,走街串巷地了解苏州各种绸布店,针对“人们对真丝服饰的喜好度”“苏州绸布店现状”进行调查;对采集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得出苏州绸布店的现状,并提炼出苏州绸布店的优势和存在问题;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品牌推广方案,形成广告设计、服饰创新设计、售货方式优化等;最后通过销售方、消费方等各种反馈来继续优化方案,学生谈感悟,生成新的方案和想法等。由于学生真实参与各项研究活动,所以应对评委提问,大方得体,思维敏捷,应对自如。

这样较为优秀的成果展示,基于踏踏实实的常态课题研究:1.从学生的生活世界选题,主题多角度拓展,多视角发散,基于课程特点,基于学生特点,基于主题特点;2.认真扎实地上好开题课,利用思维风暴等,帮助学生多角度拓展,充分深入地挖掘子课题及相关内容,并做好详尽的课题实施方案;3.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教师上好方法指导课,帮助学生获得进行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种信息;4.针对性提炼和深度挖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材料,如网上下载的知识性内容,调查的数据,采访的录音等,做好这些第一手材料的充分加工和消化,培养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

三、典型误区3:形式――过度包装,刻意造作

现象:在《揭开大运河的神秘面纱》展示中,学生穿着唐装汉服演绎小品,朗诵大运河的渊源;《旧衣改造》展示中,学生穿着改造后的衣服,化装走台步,舞台效果热闹不凡,更别提展示时各种高大上的PPT、音乐背景、舞台灯光。试问这是课题研究展示,还是文艺表演?

归因:这样的刻意、包装、虚幻的热烈已经背离了展示的基调,源于部分教师对于课程理解的缺乏,对于学生成果展示初衷的误解。

对策:就成果展示现场来说,形式要富有个性,有针对性地体现不同类型的内容、不同的研究方式,要避免过度包装,避免低效环节。这就要求在常态研究学习活动中,强调学生真实体验,保留学生研究的“原汁原味”,真实“再现”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个关键点,哪怕呈现较为稚嫩的PPT,不够完美的言语表达。如设计制作类主题的成果展示,学生会自豪地向大家展示作品,介绍产品的由来背景,产品的设计理念,材料运用,可行性分析等,请现场观众参与作品体验等;调查研究类主题的成果展示,学生可以娓娓道来,通过多样化形式来展示调查活动的结论,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论述、文本图标呈现、视频图片等;探究实践类主题的成果展示,学生可以与大家分享探究过程,展示探究结论,发表探究感悟,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论述、文本图片呈现,甚至是现场实践操作等。如《走进“鸡头米”》展示中,学生兴趣盎然地谈到“鸡头米”的食用方法,并现场烧煮,介绍制作方法及食用效果,请观众品尝体验。这样的形式,结合主题,体现了研究结果,针对性强,形式个性鲜活。

四、典型误区4:指导――越俎代庖,包办到底

现象:从选题到活动研究、资料整理、成果展示,均由指导教师一手操办,包办到底,学生只是镜头下的“演员”。答q环节,评委提问,学生支支吾吾,回答隔靴搔痒,活动开展真实性大打折扣。

归因:一方面,指导教师急于求成,希望获得较好的成果展示“效果”。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能力不信任,或者选题超过学生能力范围,只好让学生做“演员”。

对策:研究学情,谨慎选题,相信学生,帮扶有度。小学生能力有限,但教师不能包办,要充分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指导主要体现在解惑、点拨、组织、协调方面。如学生在研究中不知道如何进行采访提纲、调查问卷的设计,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研究方法指导。如在主题展开、方案设计、中期交流等阶段,学生可能会遇到研究瓶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内容上挖掘、思维上梳理。如在课题实施、成果展示阶段,教师要做好课题小组的组织、协调等工作。总之,指导教师需要在方法上细致指导,方向上高位引领,其他方面起到一个“参谋”作用。

五、典型误区5:评价――重视显性,忽视隐性

现象:成果展示现场,评委及教师常常因为学生的现场表现、实物展示、答辩反应等显性表现而惊喜,往往忽视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及经验体系构建等隐性成就。

归因: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注重过程性、多元化,需要采用表现性评价等一系列评价方式,评价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课程理解不够,对于课程的评价方式研究不够。

第9篇:德育答辩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A-0006-02

当今小学生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只求索取、不知回报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将感恩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促进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内容

1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的含义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投我以琼瑶,报之以桃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

2感恩教育的内容。感恩教育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诲之恩,感谢旁人的救助之恩,以及感谢祖国、社会的关爱和大自然的赐予之恩等,其中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重点。

二、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抓住中队活动课这个德育教育主阵地,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和培养。然而,不少的德育活动课,让人在感叹课堂的气氛活跃、形式活泼、学生多才多艺之余,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德育课堂:一套少先队仪式后,辅导员老师例行表态“活动按原计划进行”,接下来是学生完全按既定的程序自主活动,教师则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的意义、同学们的表现作个简要总结。在这样的德育课套路下实施感恩教育,恐怕很难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笔者认为,感恩教育课型应该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打开思维,有话可说。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即要求设疑多向度;另一方面,要看学生质疑的兴趣和寻找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多向度。多向度越多,说明学生的思维越广。如果学生能把眼前的素材与万事万物联系起来,就容易把感性与理性思维方式很好地结合起来。其中,实施感恩教育应经历这样两个阶段。

过渡阶段:在筛选问题阶段主要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主要看学生民主参与的意识和对问题的分辨能力、筛选能力,同时也看教师的课堂调控水平。

群体探究、主题扩张、立论与思辨阶段:主要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听说能力、交往说服力、敏捷力、顿悟力、批判和被批判的能力、发散细微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领悟知识能力,以及群体讨论技巧、答辩的艺术技巧和批判精神、团队精神、自信心、意志力、世界观、方法论等。

感恩教育的实施,可以有以下途径:

(一)感恩教育从小事做起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感恩教育,要回归现实生活,首先要让小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爱护身边的人做起,在生活的实践中感恩。为此,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勇于实践,真诚地去报答身边的人。

1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要教育小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父母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教育小学生报答父母之恩,可从下面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让父母省心;在双休日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叠被、洗碗、拖地板、烧饭、做菜等;自觉完成作业,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适逢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或为父母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2感谢教师的培育之恩。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教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小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因此,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

3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同学是孩子们心中最纯也是最真的朋友,这是因为同学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是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的好伙伴。朝夕相处,心有感激,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感谢同学,学会表达对同学的感谢之情。

4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祖国、社会、个人的关心和帮助,为此,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为他人有贡献的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5感谢大自然的赐予之恩。大自然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富饶的土地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保护大自然,节约能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我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志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家长与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立志回报社会。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学生家长及教师们的普遍好评。学生回家之后不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是真正体会到家长的不易,主动帮助家长做事,改变了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教师们也发现学生比以往更听话、更有礼貌,变得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了。

(二)感恩教育从文明礼仪做起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要让小学生知道,从父母、亲人、教师、他人、社会那里得到的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要让学生明白: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有时就是一声简单的道谢也能给施恩者带来特别愉快的心情。所以,“感恩”当从语言上的感谢做起,从文明礼仪做起。这就要求学校善于创设语言环境,如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写上文明礼貌用语,让小学生眼里、心里都时刻装着“你好”“再见”“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

(三)结合各种节日,通过班会等方式开展感恩教育

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良好时机,教师要设计相应的感恩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让小学生接受感恩教育。如在教师节,让学生当着老师的面,说上一段发自内心的感谢老师的话,送上写有祝福语的自制卡片给老师;“母亲节”,让学生给妈妈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递上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写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使亲情的温暖在学生心中弥漫;“重阳节”,组织孩子们用自己的歌声、舞蹈为老人们送去欢乐和祝福,让老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结合各种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可升华小学生的感恩思想,提升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