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质量监测;手机视频;媒体传输质量指标;清晰度;平滑度
中图分类号:TN 919.8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3.017
Research on Quality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Mobile Video
XU Li-zai
(Video Operations Center, China Mobile Group Shanghai Co.,Ltd., Shanghai 200135, China)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internet data and voice business, mobile video poses higher command for wireless network.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it is difficult to maintain sufficiently stable network bandwidth for a long time, thus adversely affecting the real-time broadcasting quality of mobile video users. Therefore, real-time surveillance of video quality in every link plays a key role in early warning and consumer complaint process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video streams, and proposes technologies and realization methods of mobile video quality surveillance. The video quality surveillance analysis system analyses real-time QoS index of mobile video, and is able to detect problems before user experience worsens and avoid possible bottleneck problems in the business platform. This technology guarantees the smooth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mobile video busi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eration and network planning.
【Key words】quality monitoring; mobile video; Media Delivery Index; definition; smoothness
0 引 言
手机视频业务要求网络具有更大带宽、更强的实时性。过去IP网络在承载互联网数据业务时被认为可以容忍的一些缺陷, 辟如数据包传输中5ms的抖动或0.1%的丢失率, 在手机视频业务的承载传输中都是不容许的。这些缺陷可能引起在手机终端上出现视频图像的马赛克、黑屏等现象,降低用户的满意度[1]。3G网络相比2G网络具有更高带宽,更能满足人们对手机视频的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随着3G网络建设规模不断完善,手机视频业务在全球迅速发展,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由于手机视频的数据流量和在线用户的数量之间是非线性的增长关系,因此无法依据在线用户数的增长变化来预先判断或规划已建设好的业务平台是否能动态地满足用户对视频服务质量的要求。
随着用户对于手机视频业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用户关于视频播放质量的投诉也日益增多。由于手机视频播放业务使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端到端过程,因此很难界定手机视频的质量问题是业务平台的原因还是IP承载网的原因。为了能够在线监测及评估视频业务平台提供的所有音视频数据包的服务质量,需要研究手机视频质量监测技术和实现方法,同时手机视频业务平台需要研究一套视频服务质量在线分析评估和实时告警的系统[2]。本文提到的视频质量监测分析系统可以实时分析手机视频业务的服务质量(QoS)指标,同时根据网络的性能来判断业务质量受影响的程度,做到在用户的业务体验变差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对视频业务平台及时提出需要进行扩容的需求依据),从而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手机视频业务;及时规避业务平台的可能出现瓶颈的问题,从运行维护和网络规划的角度确保手机视频业务的顺利发展和普及[3]。
1 技术指标及监测原理
视频质量监测针对每一路视频流数据包进行深层分析,实时计算出各种指标从多个层面反映视频流质量,其中最主要的指标为媒体传输质量指标(MDI:Media Delivery Index)、连续计数错误(Continuity Counter Error)、清晰度、平滑度[4-5]。
MDI为媒体流丢失率和延迟的组合评价指标,对视频流在网络传输质量进行评估的测量指标。MDI包括了两个参数延迟因素(DF: Delay Factor)和媒体丢包率(MLR: Media Loss Rate)。
DF参数表示视频流的延迟和抖动状况,即缓冲器需包含多少毫秒的数据才能消除抖动,可反映视频是否会出现图像失真,从而获得用户体验质量。另外DF参数还可确定每个网元在视频流传输路径中的影响,通过比较流入设备的DF参数与流出设备的DF参数,可确定该设备是否注入过多的抖动以至于影响视频传输。
清晰度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块效应产生的感受偏离。
平滑度指标可以真实评价运动信息对视觉感知的偏差。
对于移动流媒体业务服务质量监测在RTSP层面的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服务器RTSP请求响应时延分析、服务器媒体播放时延分析、QoE头字段分析和SDP分析[2]。
RTSP在体系结构上位于RTP,RTCP之上,它使用TCP或RTP完成数据传输。在使用RTSP时,客户机和视频服务器均可发出请求。通过视频服务器从收到RTSP请求到发出视频流的响应时延分析,可以反映出移动流媒体业务的业务请求的响应速度。
服务器视频播放时延用于描述当客户机与RTSP完成播放(PLAY)的命令交互,到发出第一个包含有效媒体信息数据包之间的时间间隔。
QoE头字段包括用于移动流媒体客户端和服务器协商移动流媒体客户端应发送哪些QoS Metrics,以什么样的频率发送等信息。
SDP分析包括的指标为:会话名、会话时间、会话使用带宽、用户信息、媒体类型(例如视频或音频)、传输协议、媒体格式、会话地址、媒体传输端口。
视频质量监测基本原理如下:数据采集点负责对视频流所
MLR参数即单位时间内丢失(或非正常)的媒体数据包的数量。MLR参数对异常数据包的检测非常重要,由于视频信息的数据包丢失将直接影响视频播放质量,理想的视频流传输要求MLR数值为零。实践中,由于具体的视频播放设备对丢包可以通过视频解码中进行补偿或者丢包重传,在实际应用中MLR的阈值可以相应调整。
连续计数错误通常是用来判断TS包连续计数字段是否连续。正常情况下计数连续,即CC_ERROR=0;若出现连续丢包,比如4号和5号包丢失,此时只有一处计数不连续,即CC_ ERROR=1;若出现间隔丢包,比如3号和6号包丢失,此时计数两处不连续,即CC_ERROR=2;若出现延迟,比如3号包延迟,此时计数三处不连续,CC_ERROR=3。因此包延迟对于连续计数错误的影响最大,间隔丢包次之,连续丢包影响最小。经过的网元进行数据采集,同时将采集的数据送到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根据原始采集数据计算出各种指标值,并将指标值送到分析评估中心。分析评估中心进行相关视频数据的全面分析,对视频质量的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存储,在出现指标值超出告警阈值时将告警信息发给报警处理单元。告警处理单元可以按照设定方式将信息发给监控人员。若视频质量问题是发生在监测分析点所覆盖的网络内,则可以重现发生问题时视频流质量情况;并且能实时监控分析点所覆盖的网络中几十万或上百万视频流的质量变化趋势情况,包括视频的各项指标和视频的回放。
2 系统架构及实现
视频质量监测分析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管理层、分析应用评估层和用户接口层。系统软件结构示意图如下:数据采集层包括视频流采集、信令采集以及其他系统的基础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层包括视频流数据管理、告警数据管理、用户数据管理(手机号码)、指标数据管理以及其他数据管理;分析评估层包括视频指标分析、用户行为分析、异常分析、网络质量分析以及视频质量综合评估;用户接口层包括实时质量展示、告警提醒、用户情景再现(异常用户为主)以及其他自定义用户界面。
视频质量监测分析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网络系统,总体上可以分为五部分硬件平台组成:前端数据采集点(网络线路数据分流器),前端数据采集设备(带有1000 Mbps/10,000 Mbps的数据采集接口),前端视频监测数据处理服务器,视频服务质量综合分析服务器及告警系统,监控终端等硬件平台。
视频质量监测分析系统在软件和硬件上都采用分布式架构。每个数据处理单元采用负荷均担的方式,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整个系统始终处于稳定的最佳状态运行。后期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被监测分析的网络流量可能超出初期设计的系统容量极限,只要添加硬件处理单元即可,保证了系统升级的平滑过渡。
视频质量监测分析系统可向用户呈现所监测的所有视频流,以及相关的视频服务质量指标。具体功能包括:
视频流监控及同步播放功能,可实时追踪一个用户的视频流,和用户同步观看节目,检查与原始视频流效果是否一致。
故障视频流查询及回看功能,可查询选择故障视频进行回看、指标查询,回看的效果与故障发生时的效果能够达到完全一致。
直播业务质量分析,功能包括直播成功率和响应时延分析,直播失败原因分析,直播业务时长分析,直播业务访问排行统计。
点播业务质量分析,功能包括点播成功率和响应时延分析,点播失败原因分析,点播业务时长分析,点播业务访问排行统计。
用户投诉处理分析,提供用户业务记录和业务信令流程图,保存用户原始数据,精确分析每个用户的业务失败原因。
业务质量和失败原因分析,按照多种维度对全网的视频业务进行统计分析,实时监测业务平台的质量变化,具有实时预警告警功能。
3 结束语
技术分析以及演示环境模拟表明,本文提到的视频质量监测分析系统可以在高视频并发量的情况下做到实时分析手机视频业务包括媒体传输质量指标、连续计数错误、清晰度、平滑度等服务质量指标。同时可以根据网络的性能判断出业务质量受影响的程度,结合业务质量要求设置服务质量相关指标参数的报警阈值,能够做到在用户的业务体验变差前及时发现问题。视频质量监测分析系统可以为手机视频用户提供更好的视频服务质量,处理用户投诉等奠定技术基础,大大简化手机视频运营维护成本,提高运营维护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弘. 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 康晓东, 杨海英. 无线音视频处理、传输及其标准[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3] 刘峰. 视频图像编码技术及国际标准[M].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5.
关键词:实验教学;应用型人才;药品检测
【中图分类号】R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88-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健康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医药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假、劣药等不合格药品也开始频繁出现,药品的质量问题凸显了出来,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形成了威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药品质量的监管,而加强药品监管除了在监管政策上采取措施,我国药品行业中药品质量检测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更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瓶颈因素,这使得药品质量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1当前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药学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新建高职高专院校中,实践教育发展环节薄弱,师资力量不够导致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不强;实验教学的改革还仅仅局限在教学本身,没有结合人才培养的标准来实现教育教学;专业学习中的实验缺乏针对性以及实用性,而且专业学习内容没有实现及时更新,大部分仍为老教材的内容。总体来讲,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药物分析教学中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1)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仍然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在药品检测专业学习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只重视知识的学习,重视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获取好的考试成绩,而不是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实践中,通过实践的发展来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体现在药品检测方面,即为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了药品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课大体领会到药品检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药品检测合格的标准,而没有真正将药品检测学习中出现的关于该药品的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到检测中,像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氨酚待因、美施康定等药物的检测中,就要注意服用氨酚待因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并对药物检测时要注意该不良影响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但很多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往往只注重了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没有更深入的了解此种药物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的进一步伤害。
(2)实验教学课程中缺乏针对性。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学生的实验过程是一项很重要的课程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完成实际操作,掌握实际工作岗位的应用技能。但就目前实验教学的发展情况看,教师在学生的实验课程中课程安排较为单一,教师的实验教学往往只是根据课程的安排以及学校教学的需要,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药品检验的发展需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针对性的全面实验教学体系。
2应用型药品质量检测人员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应用型药品质量检测人员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掌握药品质量检验和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医学和药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药品研发、生产、经营管理、使用以及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一线工作岗位从事药品质量检验、药物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基于该类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药学分析教学的实际,我们在应用型药品质量检测人员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1)在教学中体现出实验教学的针对性。高职高专教育中应用型药品
质量检测人才的培养应突出应用性,主要是以适应社会需要来进行人才的能力培养。应用性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要给药物检测提供优秀人才,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验教学的开展,以应用为目的,增加实验实践课程在教学课时中的比例,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考虑在教学中将内容重复较多的课程进行整合,像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课程中对于分析方法的讨论可适当整合,缩减部分理论课时,增设相对应的实验课时;生药学中部分理化鉴定内容也可并入药物分析课程,增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提升学生对多种类型药物检测的实践能力;这样缩减重复内容后可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以充分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能力和实验教学的针对性。
(2)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改变,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当地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将企业的生产知识以及生产工艺设计等作为实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学习到生产实际的技术。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研究的课题带入到课堂中,将研究课题的内容作为学生的实验部分,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实验主动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随时就实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能力。
总之,在应用型药品质量检测人员的培养中,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实验教学与岗位实践的联系,突出高职高专教学的应用性,提高实验教学的质与量,使学生获得实用性较强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医药行业的发展与国家对这一岗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从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危害等[1]。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像苏丹红事件、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等,对人们造成严重的危害,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1 我国食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立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食品法律体系,但是,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内容不够全面。随着转基因食品、纳米技术等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食品新资源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也越来越多,对食品质量安全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食品质量安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还存在配套不完善、调整范围与具体监管不相适应的现象,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体系结构不完善、强制性标准有冲突的现象。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应从国际上已广泛应用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食品安全风险的分析与评估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完善。
1.2 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监管体制不健全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包括卫生、农业、工商、食药、质监、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但是管理职责交叉,尽管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对其监管权限有所划分,但各部门监管职责界限仍然不够明确,存在各种管理弊端。在具体工作中,各部门之间协同协作效率仍亟待提高,特别是在种养殖、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对有关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和食品质量安全信息难以及时沟通、共享,造成监管的效率较低,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并不到位。
1.3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落后
我国重视食品生产标准,但是,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水平较低,相关标准数量少,像农产品、食品包装物等相关物品的安全缺少强制性安全标准,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并不全面,不能有效的保障食品的安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仍不够健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离现实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标准体系相对落后。同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管理较乱,没有统一的法律链接供公众查阅。
1.4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手段落后,财政保障不够
食品安全最基本的保障是食品安全检测。目前我国食品检验检疫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检测技术仪器落后,检测方法缺乏科学性,相关的检测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分散,特别是终端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还不够完善,生产、销售变质食品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食品质量管理财政保障不够,基层的食品质量检测工作,财政支持不足,检测手段和设备落后,容易造成食品检测率和正确率低,食品质量无法保障。
2 解决食品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
对于食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解决。
2.1 完善我国食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
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制度上解决实际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使食品安全得到规范有序的调整。注重食品标准程度性规定,建立食品风险监测和评估系统,使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化。食品产业链过程要进行有力的法律规范,对于法律中不适应食品安全需要的规定及时修改和完善。学习国外先进食品质量管理的经验,使我国食品质量管理水平国际化。
2.2 建立有效的食品监控检测体系、加强质量监督
对于当前食品质量管理部门,应建立统一有效的食品监测规范,形成全方位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等企业按照其规模和业态进行分类管理,食品准入市场要强化QS为标志的制度[2],推行GMP和HACCP质量体系认证,不断完善食品管理和检测制度。相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依法、依规、依标准加强食品质量的监管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2.3 理顺优化管理权限、加大监督惩罚力度
要加强质量监督部门的权责,积极主动履行职权,对于失职、徇私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给予相应惩罚;严厉打击假标识、假包装等伪劣食品,对伪劣不合格的食品生产企业要加大打击力度,严惩相关责任人,情节严重者须追究刑事责任。
2.4 学习国外先进监测技术、加大检验检疫设备投入
我国应多学习国际新技术,如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食品危险性分析技术等,运用食品检验设备和检疫设备,有效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性,提高食品质量。政府应加大食品安全监测设备上的投入,把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得到先进技术支持。同时,引导和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加强和提高食品检测水平,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卫生达到质量标准。
2.5 定期食品质量信息、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由国家和省级食品综合协调部门牵头,构建统一联合的两级食品风险监测、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食品质量的监测与预警分析,定期食品的质量报告,可以有效预防食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污染,加强食品质量监督抽查,让不负责企业和不合格食品随时暴露,从而增加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3 结语
食品安全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我国应重视食品质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以及食品生产企业都要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管理工作,解决存在问题与不足。还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法律意识,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水平,使人们的食品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董守正 夏强 来源:中外食品工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产品检测 产品质量 关系研究
1 生产前产品检测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对食品产品生产前的检测,主要是对食品原料进行检测。一般来讲主要测定食品原料的化学性能及物理性能。对食品企业而言,生产前的检测主要是对生产食品的原料进行物理与化学性能进行测定与试验,并借助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来确定一系列事情:①这种原料是否变质,是否满足食品生产各项指标要求。②选用怎样的生产工艺,以及运用哪些生产设备。③食品原料配比系数的确定。甚至,在选择生产辅助设备时,也应以各种检测数据为依据。
对食品生产企业来讲,不同食品所用的原料不同,如小麦、玉米、水果等,而且不同原料有多个品种。因此,为确定哪种原料更适合生产食品,必须对原料的每种品种做试验与检测,以了解其矿物质含量、发热量、化学成分等。例如对罐藏食品而言,原料包括肉类、水果类、蔬菜类,食品生产企业应根据生产食品类型,对相关原料进行检测,以确保生产食品的质量。实践表明,食品生产之前对所用材料进行检测,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原料,生产的食品不仅色彩较好,而且具有口感舒适,质量有保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食品企业的利润的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生产中产品检测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食品产品生产过程,也是直接决定产品质量的过程,因此必须严格检测各个生产环节,以确保食品质量满足各项标准要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食品的各项原料是否添加到位、卫生条件是否满足要求、食品是否满足储藏要求等,在实际操作中,检测人员应依据食品成型方式、原料特点、产品品种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制作工艺,以确保食品生产满足质量要求。同时,准确把握食品生产温度,在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完成食品的生产,切实把握好制作过程的每个小环节,确保食品生产的每一步都能在可控范围内,真正把握好产品质量,生产出健康的食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3 成品检测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对食品生产企业而言,食品成品的检测是出厂的关键步骤,因此,应加强食品成品的检测确保食品产品质量。接下来以罐头食品为例,探讨成品检测与质量的关系。
罐头食品成品检测内容包括外观检测、感官检测、细菌检测、化学指标检测以及重金属与添加剂的检测,其中外观检测包括罐头真空度、密封性检测,确保罐头的密封性良好避免被外界细菌污染。而感官检测主要对罐头杂质、风味以及色泽的检测,确保罐头食品生产质量满足外观要求。细菌检测是罐头检测的重点,如含有的细菌较多,容易导致罐头腐败,不仅影响质量,而且给生产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检测时通常以抽样方式进行,不过应注重抽样的代表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化学指标的检测是罐头食品检测的重要内容,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罐头质量。例如果品罐头要求总糖控制在14~18%、总酸控制在1.2%~0.4%。食品的重金属及添加剂含量,一定程度上关系着食用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检验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研究表明,对食品成品进行严格检测,可保证食品质量,确保食品的顺利出厂。
4 提高企业化验人员综合素质
通常情况下,食品检测工作由生产企业的化验员或国家质检部门执行的,所以,为切实提高生产食品质量,必须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与时俱进,借助最先进的检测理念、检测仪器严把质量大关。因此,企业领导及国家职能部门应充分了解并足够重视产品检测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积极为企业化验人员创造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借助交流会、外派观摩等形式不断提高化验人员的理论知识与检测技能。另一方面,化验人员应具有自主学习的意愿,积极进行业务学习,以提高自我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了解食品生产中所用原料的各种性质、特点及工艺要求及技巧,能严格监控生产过程中工艺所设计的多种参数,并依照相关行业标准对成品进行外形与内在质量进行检测,确保生产的食品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总之,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优势,就需要食品企业充分重视产品检测的作用,并借助在生产前、生产中对生产原料、制作工艺等因素进行详细的试验、控制,并对食品的外观及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食品,为提升食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增加足量砝码。
参考文献:
[1]朱辉.H市食品实验室检测质量提升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游清徽,王曼莹.酶学技术在食品加工与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10:3284-3289.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国某地区食品调查报告。
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我国食品感官与物理检验在食品质量优劣现场应用前后的食品安全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3.食品感官与物理检验
(1)外观检验①外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加强对食品外观的检验,如霉变、油脂酸败、腐败变质、污秽不洁、混有异物等异常食品的检查;超过保质期食品、掺杂、掺假影响食品营养卫生,经过卫生检查的肉类以及防病特殊需要等,严禁不合格食品售出。②准入制度:要严格检查食品包装上是否标注有市场准入标志等,深入落实食品安全准入制度。③产品标签:检查食品的标签是否完全符合标注的基本要求,要示标签需要标示的内容有名称、配料及配料提示、沥干物、净含量、制造者、经销者、产品标准号、日期标示、内藏说明、质量等级等,同时,还包括其他强制性标示内容,如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等。④特殊标识:产品包装上有特殊的标识,作为产品鉴别真假的主要手段,如防伪技术如激光信息编码、激光综合防伪贴标等。
(2)感官检验在进行产品感官性状的检验时,主要包括色泽、外形、滋味、气味、组织、口感、体态和夹杂物等。一般而言,感官质量检测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即合格吕、次质品和劣质品。合格品应该保证产品正常的色泽、味道、外形组织、口感等,对于已经被判定为合格品的食品才可以允许食用、销售或者是用于其他食品加工,严格禁止劣质品和次质品的供人食用或者是销售。
(3)物理检验通常要进行食品物理性状检验时,主要包括折光率、相对密度、电导率等,通过相对密度对食品的浓度、纯度、掺假度和新鲜度进行判断,折光率则主要是测定食品内的糖度,以鉴别食品浓度和纯度,而电导率是测量馀用水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还可以用于鸡蛋新鲜度的鉴定,以提示水的质量。
4.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X2检验,计量资料用x(_)±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
讨论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旧不容乐观,市场上食品质量参差不齐,充斥着整个食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乡镇或者是偏远地区的食品问题,其形势更加严峻,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要求仪器监测人员必须要加强食品感官和物理检验的应用,严格规范当前的食品市场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要建立严格的市场检测制度,要求国家和政府加强对食品的安全整顿,严格规范食品的安全整治行动,维护食品市场秩序,确保食品感官与物理检验技术在食品专项整治中的具体落实。
2.要明确食品标准,包括检验的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从而进一步对食品进行质量优劣的鉴别。
3.加强检测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通过了解当前食品市场动态,熟练掌握检测技术,从而捕捉产品内在的品质变化,
关键词:食品质量;检测工作;要点;分析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Chinese food inspection work at present, analyzes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 food quality; test work; element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众所周知,现在我国的食品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食品问题对人民的生命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比如三鹿奶粉事件。使得人们对我国生产的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督工作,并且提高管理的准确性,要通过检测及时发现食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那些有问题的食品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不能让他们继续存在危害人民的健康,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食品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才能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使我国生产的食品能够放心的被人们食用。
1 我国食品质量检测工作的现状
人们的生存离不开食品,食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食品的检验工作,并且要做到保证对食品的检验结果准确无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就是指通过在食物中加设天然物质或者是化学合成物质来改善食物的色泽、味道和气味等等。而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了防腐剂、抗氧化剂、合成甜味剂、食用香料等。
对食品添加剂的含义了解以后,我们就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们不能不肯定食品添加剂的积极用途,但是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它的安全性,更值得我们注意。所以在食品添加剂使用之前,我们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保准和使用是否安全。现在有很多食品使用违规的添加剂或者是过量使用添加剂,这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对儿童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多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更加香脆可口,卖的更好,就在生产中,使用非食用的添加剂,而不是用天然的添加剂,而且还不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添加。这些小食品由于使用了过量的添加剂,很有可能造成食用者出现畸形、过敏、细胞组织突变或者癌变等现象。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食品的检验工作,并且提高其准确度。
在对食品进行质量检测工作中时,要按照规定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所以,通常来说,在对食品的质量进行分析时,由于工作中采用的仪器和使用的方法存在差异,另外在分析的时候还要受到分析的环境和分析者的主观因素等多方面的限制。其中这些误差有的是因为仪器的测量不准确,试剂中含有杂质,蒸馏水的质量不好,还有是因为采样不科学没有表现出平均值,在操作过程中不仔细掺有杂质,计算的时候出现不能消除的误差等因素。还有的误差是由于环境造成的,比如说气压、温度、湿度的偶然波动,和仪器的性能、分析人员对各个式样的处理过程中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偶然误差。这些误差的大小对分析的结构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它的准确性。所以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这些误差的大小,确保分析具有准确性。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 安全的选择使用仪器
食品检测的仪器是否达到标准,这直接关系到检测的结果是否准确。那么我们就要选择那些符合标准的仪器进行质量检测。我们可以采用能自校的仪器(如天平、酸度计等)应保证每周进行自校,自制的蒸馏装置要确保气密性,另外还要注意对仪器的保养工作,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使仪器的质量得到保障。另外要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防止因为仪器损坏而造成的测量误差。使仪器在使用时更加精确,这就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做好了第一步。
3 合理的选择检验方法
在食品检测过程中,检测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采用了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才能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检验人员应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有时方法标准中会有多种方法,需要根据检验性质、实验室条件及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来选用检验方法。检验方法中的第一法为仲裁法,对结果有争议的也可选用第一法;实验室条件不容许用仪器分析法的可选用化学分析法;不同食品中含某种成分含量不同时选用的方法也不同。这样通过不同的方法使得各种食品都能够得到科学的检验,得到准确的结果。
4 提高检测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素质
工作人员是检测工作的直接操作者,检测工作又是一个具有专业性的工作,所以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为了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检验人员不仅要认真操作还要正确记录和处理检验数据。记录内容应包括与产品检测有关的一切资料、数据和现象,完整地描述检测操作的全过程,检验数据的处理必须将测定值按规定的修约方法(GB8710)修约。为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性和适应性,必须对检测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和全方位培训,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如鼓励自学,组织内部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用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从法律法规、质量意识、检测技术和管理知识水平培训等方面,来加强检验检测人员在岗培训,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使检验人员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工作能力、经验和技能,造就一批精干、高效、懂业务、懂法律的质检队伍,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打好良好的基础。
4 选择适宜的检验环境
检测环境也对检测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选择适宜的检测环境,要尽量减少由于环境变化而造成的误差。在理化检验分析中,环境温度对检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容量法分析时,尽量在室温是20℃的条件下进行,比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都要对滴定的体积进行温度校正,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只有在20℃时校正值为零。还有测定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时,温度校正的范围是10℃~30℃,只有温度控制在此范围内,才能查出校正值,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
现在我国出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等。这些不合格的食物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也危害到了他们的生命安全,所以为避免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再次发生,就需要加强食品质量检验的监管,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是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为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加强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对保护消费者利益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都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5 结束语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利益,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问题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食物的质量,加强对食物的质量检查工作,通过科学技术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确保食品的安全,保障人民的利益。使食品能够放心的被人们食用。本文对食品质量的检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现存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靳乃宁, 王强. 食品安全的保障——谈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J]. 大众标准化, 2003,(04)
[2] 部分农资产品及食品质量监督检查通报[J]. 现代质量, 2003,(08)
[3] 潘传利. 绿都集团通过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认证[J]. 现代商贸工业, 2004,(03)
关键词: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监管 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4-0000-00
1 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分析
1.1 对快速检测的定义和类别的分析
目前,我国对快速检测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对食品检测来说,包括样品和设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食品安全与否的结果的行为,就可以称之为快速检测。
“短时间”虽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但业内已经达成共识,对于物化检测来说,能够在两个小时内得到食品检测结果,被认为是在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对于现场食品检测来说,能够在半小时之内,检测出结果,就被认为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此外,对于微生物检测来说,在保证检测准确的前提下,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可以大幅度的缩短其检测时间。
我国目前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有胶体金检测类、生化试剂检测类、便携仪器类和微生物纸片类等。在经典实验室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提炼,并通过简单的颜色对比,就可以判断出检测结果,是生物试剂检测方法,具有灵活多变、操作简单的优点;对胶体金检测技术来说,是利用胶体金作为跟踪标志,对食品中的抗原体进行标记,进而得出检测结果的一种免疫标记检测技术,同样,具有检测方便、结果明确的特点;利用微生物的孵化特点和日期,但其检测的操作难度较大,主要受到孵化时间和制约,使得检测的结果和可信度不高;便携式仪器检测技术主要使用各种快速检测仪器,例如,弄药物残留测量仪、氖检测仪、ATP荧光仪,具有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可信度高,但是成本较高,操作的难度较大,因此,结合上述分析,适用于目前快速检测的方法为生物试剂检测类和胶体金检测类。
1.2 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快速检测的差异分析
现场快速检测是利用现场一切可以使用的设备和方法进行食品样品的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是利用实验室一切的设备仪器对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主要注重于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测试能力、以及改变样本的检测方式,而现场快速检测则是利用一切目前现场可以使用到的手段,把实验室检测的一套理论搬到现场使用。
1.3 对快速检测的特点分析
快速检测,顾名思义,速度很快,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使用的实验设备少准备程序简单,使用的试剂较少,试剂的保存时间较长;二是样品在经过初步处理之后就可以检测出结果,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三是快速、简单、准确,能够对样品在短时间内得出测试的结果。而且,快速检测的仪器容易操作,检测结果容易判读,而且成本较低,检测的范围广泛。
2 对快速检测方法的分析
目前,在快速检测中,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下面对几种比较经常使用的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
2.1 对化学比色法的分析
目前,化学比色法主要包括各种检测试纸和各种检测的试剂,其原理都是利用待检测样品的颜色的快速变化,再通过和标准色的比对,进而得出检测结果,而且,随着检测仪器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微型检测仪器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定量的分析,就可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
2.2 对酶联免疫法的分析
ELISA检测法,即酶联免疫法是使用酶作为标记物,进行样品的检测,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免疫检测和分析方法,使用标记酶在抗体之上,形成酶标记抗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异和反映,再使用仪器进行分析;目前,酶联免疫检测中,固相载体使用的是96孔聚苯乙烯酶标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是常的酶,而常用的底物是邻苯二胺和四甲基联苯胺等。
2.3 对免疫芯片的分析
所谓的免疫芯片,是利用一种特殊的蛋白芯片,根据我们实验和检测的需要,选用合适的抗体及抗原等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再利用芯片上的探针蛋白进行研究;通过蛋白芯片上的探针点阵,对样品中的各项性能反应和颜色变化进行分析,并使用专门的激光扫描设备进行图像的扫描、分析以及结果的验证,具有操作简便、精准度高、使用广泛的特点。
在使用免疫芯片的过程中,要对免疫芯片的制作过程进行质量监管,最关键的一个就是要对抗原或是抗体进行固定;一般使用的有物理吸附法和共价结合法;使用武力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但是可固定的抗原分子较少,在洗涤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分子的脱落,影响结果的判读,进而使得实验结果不理想。
2.4 对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分析
基因芯片是按照愚公的位置固定在固相字体上的很多核酸分子组成的一个面积很小的微点阵阵列;能够同时将大量的探针固定在支持物上,所以,能够一次性对样品的大量序列进行检测和分析;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主要适用于检测食品和水中常见的致病性菌素、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并且,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结果精准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2.5 对传感器检测技术分析
生物传感器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将生物感应元件的专一性及能够产生浓度比的信号传导器进行结合,具有很多的优势,高灵敏度、较好的稳定性、低成本、高选择性等,可以进行现场检测。
2.6 对生物发光检测方法的分析
使用生物发光检测方法,用力细菌和细胞裂解时,会释放出ATP,因此,我们根据这一特性,使用荧光虫和相应的酶使其产生能量,发出磷光,磷光的强度就代表了ATP的量,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菌落的总数。
3 快速检测技术的意义和重要性分析
3.1 能够弥补实验室检测的缺陷
由于实验室的设置数量较少,在视屏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污染,导致质量的不合格。因此,需要设置多部门的实验质量检测机构;但是,建造实验室的成本大、建造的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实际的检测需求。故而,使用便携式的检测设备,进行现场的快速检测,往往能够弥补实验室数量的缺陷。
3.2 快速检测的效率高,弥补了实验室检测的缺陷
一方面,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现场进行快速的检测分析,得出结果,实验室对样品的检测周期较长,例如,对蔬菜、快餐等,进行检测,在送往实验室及进行检测时,很可能在没有进行检测或是检测报告没出来之前,就已经过期,因此,为了保证这类产品的质量,最适用的就是快速检测技术。
3.3 快速检测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渐增强,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和事故还是频繁发生,例如: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假牛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严重威胁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一些旧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就产生,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厂商违法生产,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而实验室设置的有限和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健全,使得现场快速检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3.4 快速检测应用实例分析
目前,针对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使得我国政府部门加大了对食品行业的质量监管力度,并且,原有的监管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鼻子闻、眼睛看、手摸等方式不能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快速检测方法曾在进行“神州三号”、“神州四号”、“神州五号”等大型发射活动以及每年“两会”上的饮食卫生保障中进行了多次现场应用,杜绝了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部队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了快捷手段,也为我国载人航天试验的成功贡献了一份力量。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监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快速检测经常使用的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快速检测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逐渐推广快速检测技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促进社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恒,杨伊苏.《浅析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科学杂志出版社,2007.
[2]王晓和,韩泽.《我国食品安全发展现状分析》.内蒙古 内蒙古出版社,2011.
[3]陈柳河,于凤芝.《快速检测技术对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的作用分析》.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光谱技术概况
近红外光谱技术。近红外光作为介于可见光以及中红外光彼此之间的电磁波形式,近红外光谱的技术应用属于现代科技光谱与多项技术之间的结合。现代社会之中针对光谱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说近红外光谱属于当前社会之中对食物进行安全检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红外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属于借助了红外光与分子作用形成的分子振动原理,记录分子吸收红外光产生的振动模式的方法。现代科学技术水平飞速进步,促使红外光谱技术进一步发展。近些年以来,红外光谱技术属于食品安全领域之中的一项直观重要的技术手段,更加成为了现代食品安全检测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形式。
近红外光谱的技术检测应用与分析
食品掺假分析。近些年以来,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问题方面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食品之中是否掺假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度检测。如何检测食品这种掺假,需要从食品外观角度与物理性质等方面出发。辨别食品之中是否掺假是较为困难的,通过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则能够改善这种情况,食品之中掺假比例达到10%左右,则检测率能够达到97%,在掺假比例超过20%时,则检测率能够达到100%。
食品质量检测分析。因为食品具有各自独特的口感与品质,部分商家将会使用品质与口感较差的产品,以次充好。此类做法属于是对消费者的欺骗行为,更加会对人类社会与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借助近红外光谱技术完成对不同品质的产品的检测,通过检测可以发现,此项技术的检测效果显著。
红外光谱的食品安全检测应用分析
食品残留农药检测分析。在进行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使用农药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成因是现代社会之中病虫害严重影响农业产量。农业生产中并不禁止使用农药,但是针对农药类型进行规定,同时,农药残留度也是被严格限制的。农残需控制在一定的标准之中,然而,我们所使用的食物之中存在大量农残。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安全检测,并确定农残含量能够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人们食用食品安全。经过相关实验可以发现,通过借助此项技术能够对食品之中的农残进行有效鉴定,因此,红外光谱技术具有良好使用性。
食品掺假检测分析。在对食品掺假情况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本研究在前文中介绍了近红外光V技术,并提出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很好的完成食品掺假检测。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因为,食品掺假检测方法并不唯一。红外光谱技术能够被应用到掺假检测之中,并具有良好准确性。其中区别是近红外光谱,其在精准性与精确率方面都明显优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同时,也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性。
1食用林产品的定义及类型
林产品与食用林产品二者之间是总与分的关系。林产品泛指一切以林木、林地、森林资源等有关的林业原材料及加工制品。林产品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以林木为基础依托,涵盖所有的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林区农产品等。食用林产品属于林产品范畴,指的是具备食用功能的林产品,其类型也非常丰富。按照产品属性可以具体分为以下种类。①林地蔬菜类。诸如竹笋、香椿、蕨菜、蘑菇、木耳等。②林木果实类。包括核桃、板栗、松子、苹果、梨子、大枣、葡萄以及梅子等各类林木坚果和水果。③木本油料类。包括茶油、橄榄油、长柄扁桃油、核桃油、杜仲籽油、牡丹籽油、元宝枫籽油、光皮梾木果油、文冠果油等。④森林药材类。诸如黄柏、野山参、天麻、吴茱萸、金银花、罗汉果、灵芝、何首乌等。⑤木本和草本香料类。比如八角、肉桂、大料、木茴香、花椒、丁香、花椒、桂皮等。
2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食用林产品种类多样,生长环境各异,其质量安全问题存在于种植环境、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中。
2.1生长环境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产地环境对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量及产品质量都会有所不同。某些地区由于土壤、水源等受到化工污染,存在Fe、Mn、Zn、Cd、Hg等金属物富集,在这种环境下食用林产品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吸收这些有害金属物质,并产出重金属超标的产品[2]。这些食品一旦被人体过量摄入就会导致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反应,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有可能致人残疾或死亡。重金属超标将严重影响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2.2生产管护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食用林产品生产和管护不当、不科学也会导致其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比如在栽植某些果树的过程中,很多种植户为防病、除虫、催长、催熟、保果等大量使用各种化学农药、化肥等,虽然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了病虫害损失,但是也造成果实化学药物残留超标,对产品的口感和食用安全造成很大影响,进而导致滞销,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比如,常见的苹果、梅子、橘子以及桃子等水果都存在普遍的农药残留问题,从而降低了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2.3产品加工环节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①多数与食用林产品产业配套的加工厂仅对产品进行粗加工,就直接投放市场,从而引发产品质量问题。在加工过程中,一些工厂作业环境恶劣,工人质量安全意识低下,职业素质不高,食用林产品常出现卫生不达标、包装污染等问题[3]。比如产品未经仔细清洗或清洗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受到二次污染,工人在包装时并未检查。此外,包装管理流程不严格、作业不规范、标识不规范等也会导致食用林产品出现质量隐患。比如包装上关于食用林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单位、出厂日期、保质期以及产品质量等级等标识不完整;产品出厂质量检查不严格、不规范,造成产品出现各种质量缺陷。②某些小型加工厂,为追求更大利润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违规使用添加剂的现象。比如为增强食品色泽,提高产品吸引度,个别不法商家会使用硫磺来熏蒸食用林产品,比如经过硫磺熏制的鲜红枸杞,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如果长期食用会对人体的肝肾脏器造成较大损害。
2.4运输和存储中的质量问题
部分食用林产品保鲜时间很短,而且易损坏,不便于远距离运输和长时间存储,但是新鲜的产品往往市场价格较高。如果产品量大滞销,就必须采取低价促销的手段达到尽量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然而,实际情况下很多收购商并不愿意接受低价损失,为提高食用林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其鲜活期,达到远距离高价销售的目的,一些商家或个人会大量使用化学保鲜剂和防腐剂来保存食用林产品,这些物质与食品长期混合,易引起食品质变或混入有害物质,从而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此外,食用林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也会因道路颠簸,导致产品挤压变形、损坏、甚至污染和霉变等,某些不良商家会对这些产品进行二次处理,混同其他产品一起销售。从而导致更多新鲜产品被污染,引发质量安全问题。
3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意义和检测体系构建
3.1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意义
3.1.1有助于提升林产品竞争力当前,食用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已不再是数量和价格竞争,而是以质量和安全为主的核心竞争。加强质量检测和管理可以提高食用林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严防不合格产品的流入,对提高林产品的生产水平和质量,增强食用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更高利润意义重大。3.1.2有利于促进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食用林产品经济是林业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从规范其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信任度出发,可以为整个林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1.3有助于提高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质量强化质量安全检测将促使食用林产品产业发展模式发生巨大改变。根据食品质量安全的相关要求,食用林产品在栽植、生产过程中将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并对生长和生产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推动整个产业开始逐步向绿色化发展方向转变[4]。化学污染的减少可以降低林业生态破坏,同时改善自然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同步。
3.2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构建
质量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的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是市场所需,更是民生头等大事。笔者认为要构建完整的质量检测体系,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3.2.1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水平在整个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检测工作人员发挥着主导作用,其检测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道德素养、法律法规意识等都会对食用林产品的质量检测结果产生很大影响。有些检测人员,自身业务不熟悉,工作不严谨,甚至存在虚假检测等现象,给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留下隐患,也会影响整个林产品市场生态。因此必须加强检测队伍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重点是对市场销量较大、日常必需的食用林产品提高质量抽检。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林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学习,明确工作规范,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应加强吸纳高素质、专业质量管理和检验技术人员的加入,不断优化当前队伍结构,打造高水平、专业化质量安全检测精英团队。3.2.2提升质量检测机构级别,增强质量检测能力为获得更强、更充分的质量安全检测支持,各地区质检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级别,完善设备配置。符合条件的地区应按照相关程序,加快申报和建立省级或国家级林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应依托现有科研条件,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加快申报并建立国家或省部级林产品检测中心、标准化检测实验室[5]。需要采购、引入更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包括采购紫外分光光度仪、原子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实验仪器设备。通过提升机构级别,完善硬件配置,可以为各类林产品生产企业及科研究院所提供原料检测、成品质量抽检、生产工艺研发等多样化服务。3.2.3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提高检验检测规范性完善制度体系是构建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重要支撑,其中首要任务是健全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让整个检测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检测的随意化和人情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质量检测机构要加快制定适合本地区食用林产品类型、市场安全需要的产品质量标准、规范、检测工作实施程序以及检测结果评价标准等,还要根据国家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食用林产品样品管理制度和质量抽样检验技术标准[5]。应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治理,质检部门可联合工商、公安、环保等职能部门开展协同管理,定期对食用林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基地、销售单位等进行质量抽检,对存在违规操作的相关责任人要依法实施处理,以充分发挥质量安全检测的重要价值。
4结语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食用林产品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必须确保质量安全可靠。针对现阶段,我国食用林产品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有必要采取综合措施,推动质量检测体系的尽快构建,将安全风险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以切实维护林产品市场秩序,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文图,庄宇铮,许冰冰,等.“互联网+”背景下林产品供应链模式优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2):85-87.
[2]陈良兴.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现代食品,2016,8(15):72-73.
[3],王凤,唐文静.浅析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2021(23):6.
[4]刘刚,李国栋.食用林产品监督抽检样品采集方法探讨[J].现代园艺,2017(1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