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者行为论文范文

消费者行为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者行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者行为论文

第1篇:消费者行为论文范文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特点  营销策略

一、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理论基础

炫耀性消费。所谓炫耀性消费是指主要为了夸示财富而不是满足真实需求的消费活动,这种消费的动机是谋求某种社会地位,其深层含义是人与人之间在需求和效用上存在相互影响..

体验经济。约瑟夫·派恩11(BJosephPiFie11)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HGilmore)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预见了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1999年在他们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中,进一步诠释了体验经济的实质。所谓体验是一种创造难忘经历的活动,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体验,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体验营销认为顾客是理性和感性的复杂结合者,注重干考察消费场景,关注顾客的购物体验。

生活形态理论。生活形态的概念由心理学家Adler(1927)首先提出的,它是个人认知干一定的社会、文化空间下所显现的外在形态。随后,米歇尔(1978)基于大约1600户美国家庭的调查研究,设计出了称为VALS(valuesaFIdlifestyles)的系统,开始应用干商业并被国外200多家公司和广告商运用于营销实践中近几年来,我国多家大型市场研究机构、企业为了适应分层与分众的消费趋势,开始运用实证的、定量的研究方法并陆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成果。例如,向采发(1999)研究了上海市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定量分析出六类群体。何建新等(2001)基于16400个居民调查进行了消费者层的划分及应用研究。

注意力限制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具有注意力的限制,消费者最多可以同时注意7个(±2个)单位的信息,太多的信息会使消费者不知所措。面对数以百计的商品组合,大多数消费者是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比较了所有的品牌和包装的产品说明和价格后再进行明智的选择的,一旦消费者发现自己的选择错误,就有一种后悔甚至被欺骗的感觉,这将不利于零售企业的销售以及企业忠诚度的建立。

二、当代我国消费者行为特点分析

1我国消费型态的变化

1M1在《多种形态的我国城市消费者》一书中,运用VALS分析方法,将我国城市消费者细分为如下7类:平实型消费人群;潜力消费人群;消极消费人群;实力消费人群;中坚消费人群;弱势消费人群;经济型消费人群。并对各个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以及在各消费领域的消费偏好进行了具体的描述。这些划分有利干零售企业更透彻的研究某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的生活形态,把握其价值观、消费倾向、业余活动等将成为广大商家营销策略的设计基础。

2消费需求的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尚的变迁,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形式各样的商品不断推向市场,消费者的求变心理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随着不同的收入群体的形成,消费需求多元化的态势也很明显,高、中、低各消费群体形成了不同的消费特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更多的国外品牌、服务将落户我国,使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形态,生活方式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3消费意识的变化

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有了明显的变化,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化,质量观念和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这种消费意识的转变表现在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性的增强上,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变得“苛刻”而“复杂”,对于商品和服务的厂家、价格、品质、品牌、地点等因素进行比较,选择最佳的因素进行组合,决定消费一国内学者对消费者超市购买行为的调查研究也表明消费者的价值导向越来越强:消费者选择性的增强,表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化。

4消费者对商店忠诚度的变化

随着消费者价值导向增强、购物经验增多,相对于对产品品牌的忠诚度,对商店的忠诚度比较低: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的相关调查,在我国超市业,顾客的忠诚度偏低,只有18%的顾客表示在通常情况下,自己只固定去一家超市,而固定去2~3家超市的顾客占到444%。

三、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零售营销创新策略

第2篇:消费者行为论文范文

关键词:虚拟低碳社区 计划行为理论

引言

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兴起,发展“低碳经济”已开始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一种新经济模式的兴起必然引发了社会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变革。然而对于“低碳消费”,消费者普遍认为将会牺牲和降低现有生活质量并造成个人生活不便,因而不愿意改变现有生活方式和习惯。面对与环境有关的消费中,这种类似于社会规范的消费模式限制了个人选择余地(张浩,2012),并且成为阻碍低碳社会构建的重要原因。

加拿大环境心理学家Mohr提出了基于社区的社会营销理论(community-based social marketing,简称CBSM),它是指出通过基于社区的团队力量,加强个体之间的合作与监督,改变旧的行为方式与习惯,从而能够有效促进个体践行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欧美国家一直领导着世界的低碳运动,而在web2.0时代下随着网络新媒体等技术的发展,虚拟低碳社区逐渐形成,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其中。相关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比大众营销(mass marketing)更为有效。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分析影响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因素,以便能够深入了解消费者心理,为日后制定引导路径提供思路。

虚拟低碳社区

(一)虚拟低碳社区定义

一直以来在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是从改变个体行为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近几年许多欧洲国家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构建一个社区,将消费者联合起来视为一个“组织”,运用营销的思路来改变消费者行为。Moloney(2010)指出建立新的社会组织来形成新的社会规范,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以社区的形式来促进行为的改变更有效且可持续性强。低碳社区(low carbon community)提供了一种新的情景环境来解决促进低碳消费行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实践来看,有四类典型的低碳社区:基于地理空间的低碳社区(urban community);基于企业、行业内部的低碳社区(sector community);基于共同兴趣的低碳社区(interest community);以及利用网络技术的虚拟的低碳社区(virtual community)。

虚拟社区是随着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上开始大量出现,并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Preece(2000)指出虚拟社区是由一群具有共同兴趣、相同目的的人组成的,他们彼此默认一定形式的规则、方案、仪式和法律,他们的互动遵循这种规则,成员借助计算机系统支持他们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归属感的形成。针对参与者对虚拟社区需求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类社区:兴趣型社区,如各类论坛;关系型社区,如人人网;幻想型社区,如网络游戏平台;交易型社区,如淘宝网;创作型社区,如新浪博客。而虚拟低碳社区(virtual low carbon community)正是基于虚拟社区平台上的,一种具备相同兴趣、相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团体或组织,个人通过参与团队的方式彼此合作,旨在减少成员的生活方式的碳强度,最终目的是逐步形成整个社会可接受的一种低碳消费模式。

(二)虚拟低碳社区的发展

国外虚拟低碳社区中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是Carrotmob,一个虚拟性的组织,致力于通过联合消费者个体的力量以促进二氧化碳减排,利用借助新媒体宣传的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联合个体消费者开展社区活动,以减轻个体在实现低碳消费过程中的无助感。这些多变的交流传播方式的意义主要在于观点的分享、成员招新、活动协调组织、经历报道,以及各个活动间的互相鼓励。目前国内虚拟低碳社区主要形式为豆瓣小组、认证微博、人人网公共主页以及个别环保组织独立运营的网站及论坛,其中济溪环境交流网络由一群年轻的中国环境保护志愿者于2004年12月创立,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活跃的青年环境组织交流平台,组织主要结合在线平台建设,与其他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打造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线下活动。通过与国内虚拟低碳社区管理者深入访谈发现,参与者对于该类社区参与度尚处于较低水平,参与者较多扮演浏览者和潜水者角色。大部分参与者主要进行信息浏览,较少进行回复与互动,信息分享与传播不足。线上互动有限直接导致众多线下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因而使得虚拟低碳社区无法有效将个体集中起来,无法从本质上起到改变行为的作用。而有必要分析影响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因素,以寻找激发消费者参与的策略,从而更好地开展虚拟社区运作。

影响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因素

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是基于“理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之上延伸拓展而提出的,被认为是行为领域研究的经典理论模型,广泛用于分析和预测亲环境行为、健康饮食、体育锻炼等。

计划行为理论TPB理论认为决定行为的最直接因素是执行行为的意向,而意向又由三个因素决定。首先是态度(attitude),指个人对某个行为赞成或反对的评价,包括认知评价以及情感评价。其次是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s),指个人考虑是否执行某个行为过程中对他人及社会态度的感知。而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是个人对执行某一行为难易程度的认识以及对自我行为控制能力的判断,Ajzen发现人的行为并不是百分百地出于自愿,而是处在控制之下。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便利条件(facility),反映了行为中需要的客观资源的便利性,比如时间、金钱、基本设施等;另一个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个人对执行某一行为对自我能力的自信程度。该理论同样可用于分析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行为,将影响行为的因素纳入到TPB综合模型中(见图1),从而更系统的认识和分析参与行为。

(一)态度

整体来说消费者对“低碳”的态度将影响是否会参与虚拟低碳社区,态度越积极越有可能参与其中。而影响态度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分别是个人利益于社会利益(刘宇伟,2008)。根据已有文献研究,个人利益可体现在参与虚拟低碳社区能够带来实际利益,包括消费者可获取的信息、经济利益、解决问题方法等;以及情感上利益,包括在虚拟社区中得到的分享与帮助的乐趣、社会价值感满足等。而社会利益则是通过参与者自身相关知识水平范围内感知到的低碳消费能够为社会带来的直接利益。认为利益越大,越能够产生积极态度。

(二)主观规范

影响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规范可以分为社区外的社会规范以及社区内的组织规范。社会规范是通过社会成员的交互演变而来,并通过技术、营销和媒体等商业体系来强化的,最终形成一个社会的消费模式,可以称之为“社会消费习惯”。因而目前社会普遍的消费习惯以及信息宣传将影响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决策。而虚拟低碳社区是一个相对的组织,其内部成员之间也有内部规范,有效的内部规范能够促进社区内成员的认可感,加强成员凝聚力,提高参与意愿。当成员具有归属感时,会愿意遵守社区内规范(徐小龙,2012)。

(二)知觉行为控制

在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行为中,对参与难易程度的判断直接影响了消费者是否参与社区活动以及参与的程度。一方面体现在对虚拟低碳社区便利条件的感知上,Internet设备是否便利可及,虚拟低碳社区运行是否正常,界面是否友好,社区分享内容及资源是否容易理解且可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参与。而便利条件作为外部因素并不必然引发行为,自我效能是对自我完成某种特定行为能力的判断。当消费者关心环境问题,同时认为通过加入虚拟低碳社区能够将自己与其他成员共同促进改变行为,将会更加积极投入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针对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消费者,还涉及到与社区成员间的线上线下合作,因而对社区成员和管理者的信任感也将影响消费者的参与,同时将有助于社区内的互动。

(四)个人习惯

此外,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个人日常习惯在亲环境行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习惯具有无意识的、自动的特点,同时是在特定情境-反应连接中建立的。实证研究发现把过去行为加入到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时,过去行为加强了解释度。因而消费者过去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行为习惯强度越强,参与程度越高,在行为意向到行为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结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影响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因素分别由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个人习惯。其中态度又受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影响,主观规范受社区外的社会规范影响以及社区内的组织规范影响,知觉行为控制受社区便利条件、自我效能以及信任感影响,最后个人习惯具有调节作用。由于虚拟低碳社区概念出现不久,本文分别根据已有对虚拟社区以及环境行为两个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构建了理论模型,相关的实证研究还有待于下一步进行。虚拟低碳社区是全面构建低碳社会的一个有益尝试,从个体消费者角度转向“组织”的角度,深入分析影响参与行为的因素能够为制定干预行为的引导路径提供思路(段文婷等,2008),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浩.基于社区的低碳消费模式:国外的理论与实践[J].消费经济,2012.2

2.Moloney,Susie,Ralph E. Horne,and John Fien. "Transitioning to low carbon communities-from behaviour change to systemic change: Lessons from Australia."Energy Policy 38.12 (2010)

3.Heiskanen,Eva,et al. “Low-carbon communities as a context for individual behavioural change.”Energy Policy 38.12 (2010)

4.Preece, Jenny, Diane Maloney-Krichmar, and Chadia Abras. "History of emergence of online communities."Encyclopedia of Community. Berkshire Publishing Group, Sage(2003)

5.Jackson, Tim. "Motivat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A review of evidence on consumer behaviour and behavioural change. A repor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Network, Surrey: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2005)

6.刘宇伟.计划行为理论和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J].中国流通经济,2008.8

7.徐小龙.消费者参与虚拟社区动机研究[J].商业研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