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环保小制作范文

低碳环保小制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环保小制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环保小制作

第1篇:低碳环保小制作范文

[关键词]低碳 ;美术课堂;美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6-0089-06

[作者简介]许俊(1978―),女,江苏南京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小学高级。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可生活中,不注重环境保护,浪费各种资源,没有“低碳”意识的人比比皆是。如何来进行环保教育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借用美术教育这个平台,在美术教学、校园实践活动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并且能够以实际行动真正为学生成长打好一定基础。

一、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低碳内容

(一)开发美术教材

在美术教材中有涉及环保内容的教程。教师应把“从小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细化进认知、情感、操作三大目标中,使学生从小具备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系列“低碳”美术作业,使学生获得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美术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充分、和谐地发展。

如苏教版美术第八册教材中介绍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地球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从而把导致人类生命、物质财富损失的灾害事件,统称为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又如苏教版美术第十二册教材中有关于“世界环境日”的内容,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在上这些课程时,笔者准备了大量的环境被破坏的图片和动画视频,学生被这些图片震撼着,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人类的可怕行为,纷纷拿起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呐喊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环境的期望(如图1、2、3)。

除了美术课堂,在科学、品德与社会、音乐等课堂更是环境教育的好阵地。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掌握环保技能,从而增强其环境意识。

(二)通过手工课将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美术教材中有许多手工制作课,传统的手工材料有彩色卡纸、蜡光纸、瓦楞纸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生活用品也变身成为艺术作品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手工把生活多的许废旧物品变成美观、实用的艺术作品,如果冻壳、酸奶杯(洗过)、吸管、月饼盒、牙膏盒、旧毛线、礼物盒的包装绳、鲜花的包装纸、瓜子壳、旧挂历以及易拉罐等饮料瓶子、瓶盖等。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变废为宝本身就是一种低碳环保行为,它可以使物品发挥多种使用功能,做到物尽其用,能够加工成美丽的艺术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通过操作,还可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良好品质。如第六册美术教材中有“我也能造飞机”和“我做的鸟和家禽”两节手工课,笔者先让学生收集各种生活中不要的废旧材料,集中整理收集、分类,并开展评比,看看谁是生活中的收集达人,环保达人(如图4、5)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必要利用自身与周边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开发。一是从美术课堂教学入手,针对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引导;二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把环保教育的比重加大,积极依托美术教学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渗透,使美术课堂不再是生产废品的课堂,而是对废品进行合理运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废品处理的一种途径和方式。这样,通过美术课堂,一件件美术作品在学生独具慧眼与巧妙组合中产生了。作品琳琅满目,学生高涨的创作欲在作品中表露无疑。环保小制作,既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创新的乐趣,还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常被我们丢弃的废物,都是及其有利用价值的宝物,同时使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美术材料的合理使用

美术课堂上,环保绿色理念的渗透可以说无处不在。以前美术课本人手一本,用过了下学期就不用了,浪费太大,现在课本变成了循环使用,大大增强了课本的使用效率,节约了成本。作业纸张的使用也是在与时俱进,正反都用,做到不浪费。学生通常在正面画好后,背面用来做练笔,画自己喜欢的内容。学生作画工具的使用也能体现“低碳节约”,在画水粉明度渐变时,提醒学生洗笔罐的水只能打一半,多了会浪费且水会溢出来,水粉颜料要少挤一点,黄豆大小即可,如果不够可以再挤。总之挤多了不能装回去,最后用水洗掉很是浪费,如果有的学生确实颜料挤出来用不完,可以给那些需要的同学,在老师的协调下做到物尽其用。虽然这些只是小小的举动,但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学生们的确比以前会合理使用工具,节约资源了。

二、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受低碳教育

在美术活动的领域内激发全校学生,积极参与“低碳经济”活动,通过开展发倡议书、变废为宝小发明、班级布置环保口号征集、环保时装秀、假日小队进社区等一系列具体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低碳、绿色环保理念,积极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生活方式,引导儿童共建绿色环境,共享绿色生活。

(一)低碳理念形成动员宣传是前提

为了培养全体学生的低碳意识,我们在全校开展“低碳生活从新年开始”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并号召同学带动家人积极实践低碳生活。围绕以下主题开展活动:

1.制定个人或家庭“低碳生活”新年计划,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注意省电、省水,多步行,多植树,多坐公交车,少浪费,积极实践低碳生活。

2.将家里废弃的玩具、旧衣服等物品制作成新年礼物(年画、装饰性“福”字、节能环保玩具等),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变废为宝,给家人、朋友、手拉手小伙伴送出新年祝福(如图6、7)。

活动得到了全体学生和家长的支持,活动反馈表全部收回,每个家庭都制定了“低碳生活”新年计划,并做了详细的活动内容和过程。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变废为宝制作了许多新年礼物。大队部开学初将部分学生变废为宝的小发明进行了展出,全校师生现场观摩,作品琳琅满目,一件件精美的小制作让人发出啧啧称赞声。环保小制作,使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创新的乐趣,还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常被我们丢弃的废物,都是及其有利用价值的宝物,同时又使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如图8、9)。

为了让低碳意识、环保知识深入人心,大队部组织学生在“世界地球日”当天进行宣传,并展出学生绘制的环保画作品,学生们被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所触动,纷纷驻足观看。不仅学校宣传环保,大队部要求各班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进行板报宣传并评比,各班十分重视,纷纷拿出看家的本领,画出最感动的作品。各中队按照学校要求,利用班会进行全班低碳环保主题的中队会,队会上,形式多样的小品、歌舞、三句半等节目让学生人人参与,真正做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

(二)低碳理念形成活动载体是关键

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参与到环保活动中,会让学生真正体会活动的意义,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那会比无数次说教更有说服力,所以笔者联合政教处发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全校的环保活动中来。

1.征集环保“金点子”和我设计校园中的“文明标语”活动

为创建“绿色学校”,全校大力宣传“低碳”,学生参与各种环保活动,以提高他们的低碳意识和绿色环保理念。首先,政教处在全体学生中征集环保“金点子”活动,每个学生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设计总结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好点子,全校评比表彰并张贴,学生的参与热情很是高涨。其次,为营造低碳、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我设计校园中的‘文明标语’活动”,学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绞尽脑汁相处了许多妙趣横生的文明标语,最终选出创意标语50条,并将这些标语布置在校园的走廊、洗手池、电灯开关旁、花坛、食堂等地方。学校给获奖的同学颁发荣誉证书,感谢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智慧的贡献。这两个活动可以说让所有的人都参与到了环保的活动,并体验到了活动带来的收获(如图10、11)。

2.征集废旧材料,“环保时装秀”大比拼

为了倡导“低碳”生活,将生活中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学校将举行一场“环保时装秀”,要求各班开展此次活动,各班选的选手参加学校表演。各班级积极响应号召,学生纷纷从家中带来闲置不需要的物品,一起动脑筋发挥艺术创想,设计出惊人的奇装异服,如装电视机的泡沫板、易拉罐、旧的吸管、旧纸箱子、果冻壳、包装纸等。短短2周时间,各班完成了时装秀作品,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选出20组服饰进行校级演出。演出现场台上,学生造型各异,动感有余,选手自信、大方、不时摆出酷酷的造型,看得台下笑声、掌声一片,配上大队辅导员的精彩讲解,环保服饰也将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活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和生动有趣的形式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图12、13、14)。

图12

图13

图14

3.环保中队会

班级是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主阵地。大队部布置各班必须开展一次环保主题中队活动,各班需上交活动过程和照片。经过一周的准备,班级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队活动,学生是活动策划和表演的主角,活动做到了人人参与。教师在寓教于乐中播种了环保、低碳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4.班级假日小队走进社区,开展“低碳”环保活动

为了让“低碳”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大队部让各班都成立了“环保假日小队”。假日小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清除“牛皮癣”、捡垃圾;走上街头宣传低碳;制作变废为宝小礼物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环保带来的乐趣。此外大队部还在校园内成立“绿色天使”小队,通过广播站、板报、宣传橱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教育和环保技能的培养。“绿色天使”小队还定期清理校园内的卫生死角,为营造一个整洁干净的学习环境作出贡献。同时还让“绿色天使”小队学生走出校园,在社区、工厂进行环境宣传,力求用队员自身行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保氛围(如图15、16)。

三、低碳活动反思

在美术实践中渗透低碳意识,应与德育相结合,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取得成效的,所以,笔者设计了一个长效的活动方案,先普及低碳知识,后通过活动进一步深化,将这种环保理念、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让每个学生在心中种下环保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环境保护的内容和主题画学生很关注,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利用绘画这种直观的影像很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低碳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环保的意识,教师应从课堂上的细节着手处处教育学生要有低碳意识。我们也整合其他学科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掌握一些环保技能,从而增强环境意识;围绕美术实践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环保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活动,有利于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而且教师采用绘画、手工制作、欣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寓教于乐,将德育内容在轻松的说、看、做等活动中内化为自己的意识行为。笔者所设计制定的这些活动大多是美术实践活动,从学生参与率及活动成效看是很显著地,说明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最终能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行动研究后,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和预期结果,仍有值得自己思考的空间。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低碳内容,教师将生活中的不环保的行为用照片呈现出来。地球的环境、气候问题,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区寻找这些问题源头,教师只是引导者,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任何活动都是在当时的情景和氛围下对学生有短暂的影响和触动,如果想维持这种学生对环保的热情和关注度,必须将这种意识常态化,即让它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教师要设计出一个伴随学生成长的环保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全方面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家说:“环境是心灵的港湾。”画家说:“环境是灵感的源泉。”教育家说:“环境是塑造人的摇篮。”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低碳生活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态度,愿人人都能有这种态度,因为做任何事“态度决定一切”!

参考文献:

第2篇:低碳环保小制作范文

一、暑期活动的内容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只要是积极健康、富有意义、周密计划的活动都可以设计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走出去看世界,开拓视野;

假期里,你可以和家人、朋友游山玩水、观海看景,不仅可以增进和亲人的感情,丰富阅历,陶冶性情,还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当地文化、风土人情。你可以看大海(青岛日照、大连烟台等),览名山(登泰山、黄山、武夷山等),到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也可以游名胜(苏州园林、杭州西湖……),赏古迹(西安兵马俑、殷墟甲骨文……);当然,也可以到时下热门的“世博会”观瞻高新技术,了解各国文化,一睹世博风采……

2、看一看发评论,关注社会;

生活变化气象万千,社会现象千姿百态。走出家门,走向街头,看现象,多思考,发评论,做一名小小社会家。你可以,到农村、种植养殖示范区参加农业生产实践;到殷墟、马氏庄园、烫印羑里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到中华路、长江大道观看安阳新貌;到老城区的胡同,了解地名的变迁;到人大、政协、市政大楼接受政治启蒙教育;还可以到气象站、环境监测站开展环保教育;到社区、进家属院了解百姓生活;走向街头、走进商场为社会现象打分……总之,社会是我们成长的大舞台,从小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可以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生活技能。

3、做一做去了解,体验生活;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许多内容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你可以到豆腐坊了解豆浆、豆腐脑和豆腐的制作过程;到蛋糕房看看制作精美的蛋糕需要几道程序;也可以到邮局了解一封信的“旅行”,到电视台看看精彩的节目如何制作;还可以到部队了解战士们规律的生活和严明的纪律,到工厂看一件产品如何制作完成;你甚至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上一天班,了解他们的职业,体会他们的辛苦,向他们学习……总之,只要是生活中存在的,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探讨,去参与。

郑州有一个“点点梦想城”,是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各种职业的(如厨师、医生、警察等等),很有趣,很有意义,家长带孩子值得一去。

4、动动手做宣传,影响大家;

作为社会的小公民,我们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影响社会。你可以结合创卫活动,在自己居住的社区搞一次卫生行动,做一次义务宣传,号召大家讲究卫生,爱护家园;可以制作环保卡到街头去发放,向人们宣传低碳生活,呼吁人们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妈妈;也可以组织一场小小的运动会,向亲人宣传健康的重要性;还可以制作环保袋,告诉人们别再使用塑料制品……

也许我们的力量是弱小的,也许我们的声音是微弱的,但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宣传就有影响。用我们的真情和行动去感染大家,影响社会……

5、练一练更出色,发展特长;

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自己,不光要学习好,还有有自己的特长。还记得我们学校墙壁上“校长的话”吗?“全面发展打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暑假,是发展自己特长的好机会。喜欢画画,你就尽情地画吧;喜欢打乒乓球,你就尽情地练吧;喜欢英语,你就大声地说吧,喜欢毛笔字,你就好好地写吧;喜欢钢琴,你就认真地弹吧;喜欢唱歌,你就好好地学吧……还有下棋、轮滑、游泳、小发明、小制作……多多动手,坚持练习,你会拥有更多本领,享受生活,快乐成长。

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

你可以邀请你的同学或朋友组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组”,3—5人比较合适。大家在一起商量设计一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计划”,可以听听爸爸妈妈的意见,聘请一位值得信赖的成人(有时间、有爱心、有经验)做你们的“活动辅导员”。

活动前要考虑周全,制定尽可能详细的活动计划;活动中要有记录,可以拍照片、摄像、文字记录等;活动后要有总结,可以开讨论会,写感受等。

当然,也可以有别的形式,参加旅行团,组织自助游,设计“假日小对”等。

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

安全是活动的保障。假期组织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活动计划的制定要把安全措施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地考虑周全。如注意防晒、消暑、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安全措施到位,计划才能顺利开展。

2、准备充分

把活动的每个细节都考虑在先,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可以请大人为你们的计划把把关。如宣传环保要提前制作好环保卡;外出旅行要提前设计好出行路线;看世博要带好“行头”(小马扎、遮阳伞等)……

3、注重形象

外出活动,要注重形象。懂礼貌、讲卫生、守纪律,听从指挥,分工合作,爱护公物,注意环保等。时时处处以良好的形象展现新时期少年儿童的风采,展现人民大道小学少先队员的风采。

4、及时总结

第3篇:低碳环保小制作范文

低碳环保,从我做起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低碳环保,从我做起。

低碳环保是健康自然的一种象征。绿色环保能带给我们生机、带给我们活力,而绿色校园中的“绿色”也就不只是一种颜色那么简单。走进我们如今洋溢着书香味的校园,你会被那迷人的风景所吸引。高大现代化的教学楼,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鲜艳夺目、争奇斗艳的花卉。漫步在校园里这一派绿景下,会使你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校园中的绿色风景,对我们同学是极其有益的。不是吗?一节课后,站在走廊上看看校园中的绿,让我们大饱眼福,也使精神达到更高、更好的状态!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又可以在校道上走走,看看周围的景物,不是有置身花园之感吗?由此校园的美好可见一斑。

所以,我们就应该让校园中的绿色永存。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必然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感受清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触摸壮丽;“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我们聆听喧闹;“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让我们亲近悠闲;“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让我们体味斑斓。雨天,让雨点亲吻面颊;雪天,让雪花栖挂眉梢;喂蚂蚁美餐,浇花草甘露;问候晨曦“你好”,道别月色“晚安”。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自然,人类自我的本真。自然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物质和能量,是人类存在和延续的基础。雨果曾说:“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近年来,人类由于对环境不够珍惜,随心所欲,滥伐林木,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有关环境方面各类惊人的数字令人毛骨悚然,这其实已向我们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如果只顾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保护环境、拯救家园的战斗,最终毁灭的将是我们人类自己。为了保护地球母亲,我们需要携起手来,做力所能及的事。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拼搏,生活在都市里,随处可见的住房广告上,总是将居住环境写得极美,青山,绿地,蓝天,碧水是都市人对优质居住环境的期许!

窗可透光,窗可通风,窗可映影……常常在窗边看夕阳西下,在晚霞瑰丽的时刻,在窗边静静地欣赏落日与云彩绚丽的景象,那景象真让人神往与陶醉,西天的色彩艳丽而浓重,这就遮避了许多无赖与困境。白天,城市的天空往往有些灰暗,苍白,严重的污染使得窗外的远景朦朦胧胧,城市的发展使窗外高楼林立,密密层层,挡住了我眺望远处的视线;夜晚,城市的天空又显得躁动而混乱,霓虹灯,路灯,车灯,探照灯,张扬着强光映进窗来,使人感觉失却了许多夜的宁静。现实中的都市总是高楼林立,人群熙攘,车水马龙,但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绿色家园。

都市里,小区楼下才会有花草树木。树梢努力地摇动着,落叶翻飞在枝丫间恋恋地不忍离去,感觉空气中飘来了一阵阵青草味,隐隐地还有些花香。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但还需要一些点缀,环境亦是如此。楼房周围修建一些人工湖,种些水生植物,喂上些许小鱼小虾,在周围设置一些健身器械,这样既打破了环境的寂寞,又增加了风景的内容,人们又将工厂搬到郊外,在公路边安装消声器,再种上些花草树木,扩大植被面积,把城市建设成为了真正清静,幽雅,安逸,花香鸟语的绿色家园。

绿色是大自然赠与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环境里。近年来相应“创建卫生城市”的号召,我们的校园环境也正在发生着全面的变化,校园环境建设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校园绿化程度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决定着校园生活的几多色彩,当然,绿色校园不只是环境绿化与垃圾处理问题,其涵义应更广更深,指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比如,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积极进取的班级精神风貌等。创建绿色校园,不仅只是要有优美的硬件环境,更应该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人人都是护绿天使,我们要用绿色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我们更应该保护校园环境,共建绿色校园。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低碳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切实地树立起时代责任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共建绿色校园,同护地球母亲,让我们行动起来,将绿色作为我们校园生活的主旋律,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低碳环保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低碳环保的重任。

同顶一片天,共护一方水

老师们、同学们:

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做这次演讲。

前些日子,我观看了由市环保局、市教育局、市电视合主办的《开学第一课》节目,那一期的主题是:同顶一片天,共护一方水。

主持人通过一张张照片展示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水资源被污染的现状:某条河里取出来的水呈黑色;鱼民双手捧着死去的鱼儿欲哭无泪;一河面五颜六色的塑料垃圾,根本看不到哪里还有水;一条河长满了绿藻……接着主持人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作者的漫画,鱼妈妈和鱼宝宝扛着包袱,举家迁徙……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啊!

据说,不出20xx年,世界缺水人口将突破25亿。而我国更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占世界水平的1/4。

记得我小时候,在我们平房的旧家里,从水龙头里接下的水都可以直接喝,清洌甘甜。而现在,我们天天喝买来的桶装水,因为直接接的自来水有股异味不说,水烧开后大量的水垢,没多久就会坏掉一个水壶。

常见到一些不爱惜水的人,在公厕外洗一下手也要将水龙头开到最大,让水哗哗地流走;人们在会场上喝不了几口就随意丢弃的矿泉水……他们那样“无意识”,那样“随意”,一点都没有觉得自己有过错。

让我们真正的珍爱水吧,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家可以用淘米水浇花,洗拖把的水冲马桶,当你刷牙的时候,请把水龙头关掉那么几分钟……

如果你爱你的子孙,就请你爱惜水源吧!也许,到某一天,可能在拍卖场上,好几万元拍卖一瓶水、家里的保险柜里保存的是一瓶矿泉水等等都将成为现实。

爱惜水,就是爱惜子孙后代的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啊!

让地球妈妈更美丽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地球妈妈更美丽》。

曾记得在我幼儿时,妈妈给我描述过这样一幅画: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高高的山,绿绿的草,清清的河水潺潺的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多美的画呀!如今,每每忆起,我还是如痴如醉。现在,我已从无知幼儿成长为懵懂少年,我常去我的外婆家。外婆家在乡下,在外婆家门前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小的时候,我和伙伴们常在那里嬉戏、玩耍。一到夏天,一群群小蝌蚪就会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享受这美好时光。可好景不长,近几年来那里建造了许多工厂,一些污水源源不断地排放入小河中,在加上一些家畜粪便和人们的生活垃圾不断排入,小河从此失去了它昔日的美丽。天气一热,河岸边河里的臭味常常招来一些蚊子、苍蝇到处飞,让生活在周围的人们苦不堪言。

这都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们的行为不文明,不爱护环境造成的。如果人们多动一动手,多弯一弯腰,多捡一捡垃圾,一起来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就不会造成这样。

再举个例子给你们听听。有一次我和妈妈去上街,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砰”的一声,我转头一看,原来是两辆自行车相对而行时,不知怎么的碰撞在一起,也不知谁对谁错,只见那个年纪稍大点的中年人,从地上爬起来后,赶紧对另外一人说:“对不起,对不起,是我骑的快了点!”那个年纪轻些的人从地上爬起来后,一脸怒冲冲,刚想开口骂人,听到对方这样一说,反而有点不好意思,故作没事似的说:“没关系,没关系,你下次骑车小心点!”一场剑拔弩弓的“战争”就在双方的谅解中烟消云散了。环保演讲稿

第4篇:低碳环保小制作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文化建设;新建区

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江西省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定,获批列入我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省份之一,标志着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1]新建区作为江西省第一批进入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区域,应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能够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

一、新建区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基础

新建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境内,江西省中部偏北。新建既是南昌市的城乡结合带,又是南昌市城区的主要拓展区,所在地长僬蛴牒旃忍残虑联为一体,全区有70余平方公里面积在南昌市城市规划区内。近几年来,新建区一直致力于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今后建设新建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较好的基础。现状基础具体如下:

(一)生态文明培训制度体系

新建区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精神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生态立区”的意识。举办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培训,有700余名领导干部参加培训,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比例达到85%。

(二)生态知识教育方面

新建区广播电视台从新闻报道(播出了生态旅游、城乡清洁、爱绿护绿、环保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公告广告播出(创建通告和标语、环境保护类的公益广、文明旅游标语和公益广告)和新闻舆论监督(设立曝光台对城乡环境卫生不到位的情况进行监督)三个方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并开展了环保教育、环保小制作、文明课堂、健康教育、文明学生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

(三)生态文明创建

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创建。新建区大力开展了生态创建工作,获命名的国家级生态乡镇1家,比例为5.6%;创建成功了5个省级生态乡镇(象山镇、联圩镇、溪霞镇、乐化镇、樵舍镇),创建比例为28%。积极帮助松湖镇、石埠镇完成了省级生态乡镇的申报工作,协助石岗镇、西山镇、金桥乡、大塘坪乡、南矶乡等五个乡镇完成生态乡镇的规划。并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村87个,创建率为32%。

生态文明家庭创建。开展寻找“最美家庭”评选活动100多场次,活动通过自荐、乡镇和区直单位推荐、资格审核、社会公示、综合评定等程序,在300多户海选家庭中最后评选出23户“最美家庭”,其中最美家庭标兵3户,最美家庭10户、最美家庭提名奖10户。

(四)生态文化培育

新建区是个有着灿烂历史文明的千年古区,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旅游重点区之一。全区现有文化古迹16处,其中列入《中国名胜词典》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非遗项目“西山万寿宫庙会”以及“新建得胜鼓”、“石岗梅烛灯”、“吹箫引凤的传说”、“古建南昌汪山土库的建造技艺”4个省级非遗项目。

充分挖掘各乡镇的特色资源,打造特色小镇新亮点,打造了西山道教文化镇、南矶鄱阳湖生态旅游乡、溪霞都市农业休闲镇、乐化物流商贸城镇、樵舍现代工业城镇、大塘坪府第文化乡、流湖温泉养生旅游乡。建设了四个中心村(樵舍镇朱坊新村、溪霞镇店前村朱石岗自然村、望城镇幸福花园、长俟ひ翟扒璜溪村),在中心村建设了村名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配套建设和商业街的建设。

二、进一步加快新建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在新建区原有的生态文化建设基础上,为加快建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应积极构建健康文明的生态体系,主要措施建议如下:

(一)建立生态文明宣传体系

1、生态文化宣传。开展社区、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在公共宣传橱窗刊登生态文化知识、信息,发挥文化服务中心的窗口作用,把生态文化建设同“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活动相结合,引导与培养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2、生态文化培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各层次管理人员、公众、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尤其,重视面向决策层、企业管理层的宣传与培训工作。通过简报、宣传小册、网站建设、网络办公系统等,定期向他们通报本地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现状与变化趋势,宣传生态文明行为或非生态文明行为典型。

3、生态文化教育。将环保、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全区各级教育体系中去,通过夏令营、冬令营、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努力普及生态文明教育;和金达莱环保有限公司开展了“向污染宣战”大型宣传活动。

(二)促进传统与生态文化融合

推进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扶持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的文化企业,引领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创建“红、古、金、特、绿”五色旅游的特色品牌。依托改革开放思想发源地小平小道、世界著名道教圣地西山万寿宫、气势恢宏的“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有“江南第一大漠”之称的厚田沙漠、有“南昌第一城市养生温泉”之称的金燕国际温泉城、鄱湖明珠”南矶湿地,创建“红、古、金、特、绿”五色旅游的特色品牌。构建“鹭鸟王国”象山森林公园、山清水秀的溪霞怪石岭风景区、梦山风景区、中盛山庄、梅仙山、绿源农庄和乡村旅游等生态旅游,推进南昌洪福人文纪念公园建设。发挥鄱阳湖湿地、西山古镇、梦山、象山森林公园、厚田沙漠、小平小道等品牌优势,积极创建湿地生态旅游区、山水宗教旅游区、山水人文旅游区以及沿江特色主题旅游区。

(三)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模式

1、强化绿色办公。政府部门与行政管理人员要走在绿色消费前列,开展绿色办公,提高办公品及其他相关产品的政府绿色采购比例。严格执行《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对优先类别产品积极鼓励优先采购。在地方政府发挥出引领与示范绿色办公的生态文明作用。

2、推行绿色消费。要求企业、机关、学校、农村、社区等把倡导节能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作为宣传重点,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优势,积极运用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转变传统生活方式,促建低碳、环保、绿色消费模式。在全社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奢华虚荣、铺张浪费。大力推广绿色农房建设和农房节能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国家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提倡理性节俭的低碳生活方式,使节能、节水、资源回收利用等尽快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鼓励和引导市民选择使用环保建材、绿色家具和其他绿色日常用品,引领低碳消费方式。

3、加强生态乡镇、低碳社区的创建。实施生态家园创建工程,创建一批国家级生态市、生态区和生态乡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工程,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和秀美示范乡村。大力开展绿色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和绿色家庭,打造一批以绿色示范单位为主体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作者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Z].发改环资[2013]2420号,2013.

[2] 2016年新建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2013.

[3] 陶表红,焦庚英.江西生态经济体系的构建分析[J].求实,2010(1).

第5篇:低碳环保小制作范文

[关键词]绿色生态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可持续性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正如教育家所说的,“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生态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环保学生,在家做个环保孩子,在社会上做个环保公民”。

生态教育是以生态学为依据,传播生态知识和生态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素养、塑造生态文明的教育。生态教育的目标是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调整人的行为,建立环境伦理规范和环境道德观念,教育人正确认识自然环境的规律及其价值,提高人对自然环境的情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为每个人提供机会获得保护和促进生态环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环境行为的新模式。为实现人口增长的节制稳定、资源的综合永续利用、环境资源价值的量化,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城市建设的生态化打下基础。生态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日益受到更多关注,特别是在北京申奥成功,倡行“绿色奥运”始,我国对“生态绿色教育”更是重视。我校进一步加强开展“生态绿色教育”,并切实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各个方面。

一、发挥学校教育优势 形成生态绿色阵地

1)绿色教育与学校常规相结合――促进绿色校园文化建设

注重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环保和节约意识。校园各重要部位张贴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校园标语,教师们自觉按“绿色”学校创建要求,节约用纸、双面印刷。学校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行无纸化办公。加强各类环保与节能设施建设,提升绿色校园文化内涵。

教室、办公室干净整洁,师生定期清洁环境,班级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校园实行垃圾集中存放,并有专人定时清理,各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内,绿树成荫,四季常绿,鸟语花香绿化率达45%。有展示南方特色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园;有生动有趣的金鱼池……这里的一墙一廊、一草一木、一阶一楼,都充满灵性。黄花校园就是和谐绿色生态园。

2)绿色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发挥课堂绿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各种环保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注重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各学科的特点,不断渗透资源节约与环境教育的内容和知识。学校要求各学科结合学校提出的“绿色”教育要求,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组合,制订了各年级、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教学的目标。例如:将科学课中有关水、电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课程充分整合,开展了“低碳生活 你我能行”的实践学习活动。

3)绿色教育与少先队德育活动相结合,让绿色育人蕴涵在活动之中

① 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环保知识,进行绿化、美化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师生绿化意识,提高了爱绿、护绿的自觉性。学校通过优美的环境建设,营造了一个宜于生活、宜于读书、宜于育人的良好校园氛围。

②利用环境类各种重大节日,组织学习环保与节能知识,开展系列活动,如节能环保手抄报、绘画、童谣、班级节约公约的制定。

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动学生利用废品搞小发明、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节能环保意识,例如:在六一节开展环保科技游园会,引导孩子们用各种废旧饮料瓶、报纸、纸箱为原材料来设计游园活动游戏;用废旧纸盒做中秋小灯笼。

二、构建家校网络 形成绿色生态网络

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1)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绿色家长学校

我校家长座谈会采用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形式。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做好绿色家庭教育,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形成生态教育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教育活动,推动家庭教育健康发展,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的良好风气。例如: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并利用课余在社区内做宣传教育,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与补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丰富绿色教育活动

我校每学期每个年级都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或“家长进课堂”活动,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和孩子一起体验学校生活,参与老师的教育教学,进而更好地与学校携手对孩子进行生态教育。黄花小学有不少家长在科学院、地震局工作,学生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请家长开展“地震逃生小知识”“酸雨小知识”等讲座,还请家长组织“黄花小科学家”做科学小实验研究,如“椰子壳对重金属的吸附”小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报告,这项实验研究还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大赛成果一等奖。学生在一系列的家庭教育活动中丰富、提升了自己的环保生态素养。

三、开辟生态实践基地 促使绿色文化延伸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补充。如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影响着学生。由于信息的高度社会化,学生生活的环境再不是一片净土,社会的阴暗面对学生道德的形成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加上少年儿童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生理早熟,又缺乏对美与丑、是与非、好与坏的判别能力,有时这些负面影响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种情况下,单靠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这就要求全社会人们一起来为孩子们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生存发展环境,同时发挥社会的有利优势及丰富的教育资源的作用。

优化社区环境,开辟绿色生态实践基地。加强对孩子们的生态教育,保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孩子是未来的主人也是家庭的核心,他们的生态素养水平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形态、影响着每个家庭的生态行为模式,因此,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已经成为生态教育的重点。黄花小学附近有黄花岗公园、广州市动物园。学校与公园积极共建,充分分享教育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生态教育项目。如:在公园绿地内给学生提供活动和实际参与的场所,让孩子来参加实践、观看实物、动手操作,千方百计地让孩子们更好的观察、触摸和感知动植物;鼓励学生做生态教育志愿者,创造一些学生能承担的生态宣传或生态保护活动;向高年级学生介绍生态建设原则及原理,组织他们参与一些风景园林绿地的建设或改造方案的讨论工作;公园也派人到学校,帮助学校进行绿色校园建设,帮助学生了解本地生态问题,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小生态环境并自己动手去改进它,等等。近三年,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开展了各种物种对小生态圈的平衡作用的研究,如“蝇蛆对小生态圈的平衡作用”、“福寿螺对池塘物种的影响”,这些小研究分别获得省、国家科技小论文的一等奖。通过多种方式带领孩子们欣赏自然、认识自然环境的规律和价值,帮助他们建立与自然为友,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教给他们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技能,全方位地培养下一代的生态素养。

“三结合”大教育机制的有序运行,能够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和强大的“绿色”合力,学校,家庭,社会都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发挥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达到协调,形成多层次,全方位,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全员育人氛围,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环保学生,在家做环保孩子,在社会上做个环保公民。

绿色学校建设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决心进一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手,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让“绿色教育生态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黄花小学成为一所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学校,为孩子们的绿色生活和美好明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极其启示》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邵广侠. 论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回归问题[J].理论月刊,2006(8)

第6篇:低碳环保小制作范文

一、调整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提高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科学课作为国家课程,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和普适性,有些教材内容的编排不能照顾到地方特点,从而使课程的实践性受到了局限。突出的如涉及气候条件的内容,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性大。以我校使用的科教版教材为例,三年级科学教材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的教学内容,一至七课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但是地处西北地区的我校,学生是寒风料峭的三月开学,如果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学生种植凤仙花就是“纸上谈花”。于是在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与本地气候时间不相符的时候,我们对课程内容先后顺序做了调整,先对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这两个对时间、气候等地域特色要求不强的内容进行教学。等到清明过后,北方大地气候转暖,再安排学生种花养殖,将科学课的亲历活动落实到实处。使学生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还比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动物》主要是通过对小动物蜗牛、蚂蚁的观察来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但是也由于北方气候的关系,课程的安排时间导致课程教学时这些小动物都冬眠了。我们在安排教学进度时,按照本地的气候等环境因素对课程进行地方行编排,使科学课程校本化,从而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

二、增、删、改、换,提升课程校本化的程度

1.“增”使教材内容更充实。在四年级科学《电路》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做了大量的校本化教学设计尝试。对教材做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如《点亮小灯泡》这一节教学内容,我们在设计中增加了观察拆开大灯泡的环节。由原教材的交代灯泡的结构,换为学生自己探究灯泡的结构,了解电在灯泡中的传播路径。《做个电路检测器》,我们增加了制作电子虫的环节,使科学实验更具实用性,更具艺术性和人文性。串并联是电路单元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在教科版教材中,第三课就开始研究,课的容量很大,学生在第二课刚学习用一个电池、一个灯泡、一个电珠,点亮灯泡。在第三课加上电路元件,马上开始连接串联元件,连接串联、并联电路,难度较高。所以立足学生学习实际,把串联和并联单独作为一课。在教科版教材安排上,本节目标达成度为学生了解电路的概念,学会操作连接电路。基于今天家用电器、电子玩具、电子教学仪器普遍化的现状,我们又增设了了解开关并组建手电筒,做个小开关两个内容,一来拓宽知识面,二来学以致用,坚持了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

第7篇:低碳环保小制作范文

一、完善生命教育理念,树立良好身教典范

教育是人的灵魂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认识与堆积。良好的生命教育理念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前提条件。生命教育的成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信念。因此,地理教师应强调对生命本体存在价值的珍视,要致力于强调对生命神圣性的追求,要注重对生命家园的建构,对生命审美境界的引导,强调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应在认知、情意与技能方面多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充实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生命观。教师不但应具有正确的、健康的及自然的态度,同时更应该是位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及关爱生命的教师,而且应本着赤子之心,甘愿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对生命的情感和体会,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喜悦。另一方面,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要关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这些都会对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它的教育功效有时甚至比知识的传递更为重要。再者,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理念因素。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集中表现为两点: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情境。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在课堂上即时捕捉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才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同时教师应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才是地理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深挖教材,构建富有“生命气息”的地理课堂

生命教育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追求。初中阶段的生命教育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会欣赏人类文化。地理学科的特有性质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进行生命教育的机会,教师充分关注和挖掘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素材,努力构建富有“生命气息”的地理课堂,引导学生建立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教会学生如何关心自然、关心社会,进而培养其形成科学的生命观。

1.创设情境,启迪心灵,在感受自然魅力的同时,懂得珍爱生命。

有人说,生命教育就是“从生物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开启希望之光”。地理学科中强调对生物的保护,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实际上就是要引发学生内心中对绿色、阳光、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认识世界,尤其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增进学生与大自然的亲密感情,培养学生的生态情感,使他们欣赏并感激自然,让他们感受到自然之美,才能逐步养成主动的、带情绪色彩的生态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情境教学法,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声音、图片的再现和鲜活的生命展现,使学生入境、生情、思考、感悟,体会生命的价值,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

例如八年级《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如果单纯地只通过书本内容是很难带动起学生的思维共鸣的,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引入了大量精美的图片、浪漫的诗歌,还有自己旅游时的照片,此外我还选取了科教频道近来播放的纪录片《美丽中国》的片段,抒情的文字、优美的歌声、震撼的图像,通过大尺度、多角度的空间展示,把祖国的壮丽山河尽展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充分带动起了他们的情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进而引发了他们珍爱地球、珍爱生命的情感共鸣。又如我在讲授《台湾》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制作手抄报、绘制台湾地形图,用这些资料来装扮教室,烘托氛围,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灿烂的文化、富饶的物产、台湾繁华富丽的都市、多元的现代享受、鲜美的水果、闻名于世的阿里山、日月潭……充分激起了学生对台湾的向往,课上一曲《阿里山的姑娘》彻底点燃了学生的热情。

2.合作探究、启发思考,在了解人地协调的同时,懂得尊重和敬畏生命。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尊重生命,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又要尊重自然界所有的生命。大自然总是用一只无形的手巧妙地平衡着各种关系,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和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规律,敬畏自然中的生命。中学地理教材是以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地理环境为出发点,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为主线,以人地协调理论为依据来编写内容的,其中蕴含着大量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的案例。教师应运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进而渗透生命教育。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积极倡导新课程理念所提出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生命意识,这是地理教育回归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最终目的和体现。

如,我在讲到关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时采用了合作讨论的方式,课上学生们讨论得很热烈,提出了很多点子,集思广益,开拓了思维,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太实际的方法,但毕竟是一种创意,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然后我又以“低碳生活,有你有我”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班会活动,通过绘制手抄报、编排小品、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点滴中注重环保,为低碳生活献计献策。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深化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如我在讲到有关“保护文化遗产”时,让学生小组讨论“保护遗产的重要意义”,由于答案具有开放性,有一定的思维和探究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热烈参与,并且各组的回答也不一致,最后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从而得出保护遗产的重要意义。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再如我在讲授《北京》这节课时,课后活动中有一个关于老北京规划,四合院和胡同的去与留问题,我采用了分组分角色来进行辩论的合作学习形式。角色扮演要求学生转变思维方式,真正从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采取行动。对于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这个问题,学生往往存在懂得其中道理,但又与实际联系不上的情况,采取分组角色扮演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可以全面认识这个问题的。每一组学生从一个角度、一个目的进行问题的诠释,每种角色对于文化遗产的作用认识不同,拯救文化遗产的方式和措施各有不同,通过思维的交流与碰撞,有利于全体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增长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沟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更有切身感受。

3.开展研究性学习,组建课外活动小组,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生命教育的价值。

地理学科内容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使得地理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作为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其目标之一是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认识社会。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直接感受;在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过程中,懂得多方面地去获取地理信息,并用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因此,很多知识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来进行深化,在活动中提升生命教育的价值。例如:“室内环境污染与改善建议”“小区绿化与居住环境的改善”等,这些课题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懂得保护大自然就是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命。又如我在讲授人口问题时,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外调查活动:调查自己居住的小区周围的人口、环境、资源状况,理解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理,感受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再如我在讲授天津地理时,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搜集资料,或是出去采风,进而了解天津的风土人情、乡土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并由此上升到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我在讲授《中国的自然资源》这部分时,结合学校倡导的“珍爱地球,保护环境”活动,搞了一次“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爱护环境的实践活动,通过给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介绍和指导,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目前地球环境不断恶化的认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演讲和手抄报、宣传海报的制作活动,在班级内部开展节能减排的各种创意活动,进而把各项活动推广到学校和家庭,深化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唤起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情感,让他们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三、关注时事,联系热点,服务现实,提升生存技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打开教材,我们会看到关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叙述占了相当多的篇幅,还涉及到各种人为灾害,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滥砍滥伐、酸雨、臭氧空洞、全球变暖、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教材要求学生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具有安全意识,并能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从“生存教育”的大视野来看,教材还特别强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强调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关爱生命”“生命至尊”的精神。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出台的《地理课程标准》,把“关爱生命”提上了日程,发挥了纲领作用。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再如“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等。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成长的守护者,理应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逃生的技巧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在学习地震、海啸、洪水、飓风等知识时,让学生意识到: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是脆弱的,自然界任何一个微小的环境变化都可能使生命受到伤害。联系现实,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灾害是其中一种,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毁灭性极大。5.12汶川大地震,震颤着整个中华大地,短短几秒钟就夺去了十几万人宝贵的生命,给我国带来了巨大创伤。虽然我们无法预知和躲避灾难,但我们能从现在做起,把学生培养成知危险、懂安全、能自救的最强生命力,这也必将使他们受益终生。我们可以利用地理课堂教学,讲授防震减灾知识,同时我们还应切实有效地进行一些地震应急对策训练,要求学生经过训练后,能表现出良好的防震意识和应急素质。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普及生存技能知识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选修课的时间,开设一系列关于逃生技能方法的校本课程,更多更细致地为学生讲解生命危难关头的自救方法,要充分联系现实,尤其是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像洪水、冰雪天气、冻害、浓雾天气、沙尘天气、雷电天气等,要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到的知识与自己是息息相关,非常有用的。事实证明,地理学科的“生存”教育具有坚实的基础,具有长期的积淀,具有系统的载体,具有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