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的团队协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固定不团体 协作精神 科研能力
1.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生科研创新意识普遍不强的现实已引起普通高等教育的关注。从普通高等教育本身的特征出发,加深对大学生科研创新教育概念和内涵、相互关系及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意义的认识,从而使普通高等院校树立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1]。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高等学校是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2]。因此,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从而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使我国早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如何培养具有全面创造性的创新人才,国内外众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多种探索。“固定小团体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科研能力”的教学模式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旨展开,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激励,使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引导各固定小团体自己去学习、去创新。改变学生团队精神淡薄、自我管理欠缺、集体荣誉感不强、科研能力较差的现状,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起到一定作用。本研究以学生宿舍为单位组成小团体,宿舍长为管理员,一同学习,一同研究某个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升自我管理意识。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以班为单位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石家庄学院8个教学班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期刊论文,收集研究课题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资料,综合参考多方面的研究结果,为本研究奠定基础。
2.2.2专家访谈法
访谈有关专家,为教学中运用“固定小团体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提高科研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打下基础。
2.2.3实验法
2.2.3.1实验分组
把自然班随机分为多个实验班与多个对照班,每班样本含量为20―30人,保证两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两班的课由不同教师授课,教学内容、环境相同,教学总学时均为34学时。
2.2.3.2教学实验模式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方法教学,采用讲解、示范、练习三段式教学形式。实验班采用“固定小团体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科研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目标、考核评价分层处理。
3.结果
3.1以宿舍为单位成立固定科研小团体的优势。
力量有限的生命个体一旦以团队形式有效组织起来,往往就会释放出巨大潜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宿舍的同学是相互最了解、在一起时间最长、最易组织的小团体,采用以宿舍为小团体组织形式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对于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在团队成员与其所在团队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对团队成员表现为积极的认同和尊重;团队成员对团队表现的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团队与团队成员表现为相互依存,休戚相关[3]。人总是希望自己在社会中有一个确定的位置,以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这就是归属感,它必须以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为前提。有了这个前提,由团队成员组成的团队就会被视为“家”,一个与团队成员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团体,依仗这个团体,团队成员可以获得工作、学习、生活、发展、繁衍、社会保障所需要的条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以获得更高需要的满足,真正明确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团队也通过对成员的尊重,鼓励其个性发挥,重视成员对团队发展的创新意识,帮助成员在团队中发展与定位,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与进步,在激烈的竞争中常胜不衰。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还表现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遵循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以团队的目标和利益为重,牺牲私利和小利,服从公利和大利。另外,团队成员对自己的团队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团队成功时,成员为其而骄傲;团队陷入困境时,成员为其而忧虑。这种集体荣誉感激发着成员的工作欲望,使他们在工作中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
3.2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位研究。
在团队研讨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到计划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等作用,为学生自主、合作式的学习研讨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构建和谐氛围,激发群体智慧,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该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一方面,团队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成员参与管理、决策和全力行动。团队不同于其他一般群体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团队成员的平等性,他们会共同讨论,共同决策,分担领导作用,同为管理者,因此,在对待团队事务上,他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应该尽心尽力、全方位地投入工作,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团队精神的境界是一种奉献精神。我们上面讲过,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试想在现在这个提倡个性、追求独立、突出个人能力的时代,要想使这些既有个性又有很强独立工作能力的人通过自我克制在一起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必要时还要甘当配角,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一种奉献精神,即团队成员在与他人共事时,不只是看到自己,而是从大局出发,在为他人、为团队、为社会的贡献中,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3.3考核评价以小团体中最差的同学成绩作为小团体成绩。
考核评价以小团体中最差的同学成绩作为小团体成绩可以促使小团体的同学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较差的同学为了集体荣誉、不拖累小团体,也会尽自身最大努力学习进步。在活动中应强化过程,淡化结果,使每一个同学都认识到,参加活动是为了学习该怎么和别人相处,怎么相互配合,怎样加强团结;在中专教育中,还有一些社会实践的任务。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应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教师只要明确实践目的,具体的实践计划、分工与合作都由各小组自己完成。他们会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去亲身体会和感受团队作战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创新能力和团队出击的意识。这种开放式团队化的学习方式极易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和潜力,对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4.讨论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心智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既有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各种能力的提升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变革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及健康心智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北京大学在1998年先后设立了三项“基金”,大力支持优秀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创新活动。近年来我国其他高校越来越重视本科生科研,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和高校学生对科研创新活动认识的不足,我国的高校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的教学、学习、生活、管理模式与中学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告别了原先熟悉的一切,将远离故乡和父母,独立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大学生将面临新的学习方法、新的集体、新的管理模式、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等一系列挑战。一部分大学新生因为无法尽快适应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角色转换,面对大学给予的相对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逃课、荒废学业,甚至降级、被劝退学。
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资料表明:在世界公司500强中,80%以上的公司都在倡导团队工作方式,所谓团队就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承担责任的个体形成的集合。21世纪是人类更多地依靠知识的创新、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团结协作精神在发展过程中作用显得越来越大。
当前大学生中,绝大多数能意识到科研创新的重要性,然而在实践中并不能主动培养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行动时缺乏信心,对科学的崇尚意识与行为之间存在很大反差,可以说是作用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都比较欠缺,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学校对其进行深入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要素之一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和滞后性,具体表现为学生求知欲不强、对科学研究缺乏兴趣、创新意识不强、动手实践能力弱、学术理论功底不深、制度不够不健全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影响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大学的战略任务的实现。在这种形势下,提升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立足我国的国情,只有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才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实践证明,高校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有助于加强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作为高校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断加以完善,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更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科研创新工作的开展之路越走越宽。
5.结语
固定小团体教学对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提升、科研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铁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J].中国行政管理,2009,(8):7-10.
[2]施宙,高永军,张殿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0):104-105.
[3]张海林.建国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和完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04-105.
[4]秦宣.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J].山东社会科学,2009,(11):71-74.
[关键词]建导式协作 计算机辅助 ThinkLets 协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193-03
引言
在国际化趋势的影响下,当今社会的发展越发依赖于高效的协作,无论是组织单位团队、信息团队、服务团队,还是培训、教育领域都不断追求更加先进、快速、高效的协作模式与方法,而对建导式协作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本文运用建导式协作的核心理论ThinkLets方法,设计提出了由头脑风暴、快速聚焦、米花拾掇、水桶漫步、麦秆投票、铁橇选择六个部分组成的建导式协作流程,并用案例研究方法加以验证评价。我们相信,随着案例研究的继续进行和不断深入,建导式协作流程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与更广泛的应用,从而在有效提高学生团队学习能力与协作效率的同时,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完善电子商务课程教育教学体系。
一、理论与背景
(一)建导式协作
建导(Facilitation)是一种先进的参与式领导技术,意指建导师按照步骤化和架构性的程序和技术,对协作团队中的互动过程进行建设性的引导和服务。基于建导理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着重强调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达到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效率的培养目标。
建导式协作(Facilitated Collaboration),即以建导理论为思想基础,利用协作工程学中的ThinkLets等建导方法来优化现代化团队协作,以便快速、高效的实现协作目标。一个优化的建导式协作流程设计,即使在没有专业的建导师给予引导和指正的情况下,仍应该能够顺利进行与完成。[1]建导式协作及其流程设计对于促进团队高效协作意义重大。
(二)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
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 Collabora-tion Learning,CSCL),是一门探讨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支持的学科。CSCL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法有着更复杂的确定标准与原则的关系体系,它的侧重点不再仅仅在于怎样学习、怎样使用等基本技能上,而是更多的关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高端思考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2]
在如今的高校本科教育中,很多教学手段、方法和目标开始转向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通信工具的使用上,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的优势,而且能确保电子信息交换和及时通信的灵活性,有力改善协作团队信任程度缺失、工作效率不高等状况。故而如何以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作为平台支撑,辅之先进的建导理论,设计并运用恰当的协作流程,对于增强协作团队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导式协作核心理论——ThinkLets
从协作工程学的研究趋势来看,它在形成新的管理方法思想并优化协作流程上都有重大发展,如利用协作流程中的建模技术来创建所需的协作模式的ThinkLets方法,作为建导式协作的核心理论基础及协作工程学的重要概念,它的使用与研究探索必将日益深化。ThinkLets是由Briggs和Vreede提出的团队协作管理理念,他们将协作模式划分为分散、聚焦、组织、评估、达成共识五个部分,任何ThinkLets方法都会根据这些模式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3]
ThinkLets作为一种模式语言,常被建导师用来描述和设计复杂的协作流程,并提供可预测、可移植、可复用的协作模块来实现团队目标。通过ThinkLets这个载体,我们可以把协作交互过程中有共性的活动模块进行抽象和总结,使其成为一种不可再分的、可重复使用的设计单元,以实现重复性协作流程设计的过程化。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设计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前期,以建导理论为指导理念,结合建导式协作在国内外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国内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为研究样本,设计提出了基于建导理论的机辅小组协作学习流程模型。在后期流程验证阶段,选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应用该流程的电子商务课程学生团队进行跟踪式调查,对所提出的协作流程进行验证与评价。
1.设计研究法。设计研究法会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出相应的流程方案,并运用案例等进行验证评估,该方法的运用会促进很多其他领域设计研究过程的学习和探索。[4]由于设计研究方法的三个主要阶段——确定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评估与本研究模式相符,故而采用它具有客观合理性。
2.案例研究法。关于案例研究法,Yin提出过一个经典定义,即案例研究是一种以当前环境为背景进行的,针对暂时现象的经验主义性探究,在这种研究背景中,现象与环境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显,研究者通常只能运用案例来进行研究。[5]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不仅能对原有理论或新兴理论进行验证,而且该方法对形成案例的事件有规范性和完整性的要求,通过对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它能更好地解释事件之间的因果关联,成为找到现存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手段。[6]
作为案例研究方法的辅助研究手段,观察、问卷和访谈等数据采集手段的结合使用,可以弥补由于现象与环境界限不清所造成的部分细节信息被掩盖的不足。
(二)建导式协作流程设计
为使协作团队更好地完成团队目标,学生团队需要建导师的建议和引导来完成协作流程,同时,相关协作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及时、便利、高效地完成团队交流。以Briggs和Vreede提出的70多种ThinkLets方法为根据,我们所设计的协作流程主要由头脑风暴、快速聚焦、米花拾掇、水桶漫步、麦秆投票、铁橇选择六部分组成。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ThinkLets流程图
针对以上建导式协作流程图进行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建导师明确该课程教学目标,依据班额及每个团队成员数量随机分配协作团队成员,同时设计并安排每个团队的课题任务。协作团队成员明确课题任务,利用建导师要求使用的协作技术,自行完成每个部分。
1.头脑风暴:针对每个团队的课题任务,成员自由发表意见,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和想法,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本步骤的输出结果。
2.快速聚焦:是对上一个分散步骤做一次聚集,删除明显和课题任务目标不相符的想法,明确课题的大致研究方向。
3.米花拾掇:本步骤旨在对协作团队产生的不同想法进行分类。这将有利于成员整理思路进行后续筛选、投票等步骤。
4.水桶漫步:从每个分类中筛选出该类别中与课题目标最相近、最有实际意义、最切实可行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成员明确问题并做出简单的方案。
5.麦秆投票:成员对已经筛选出的方案进行投票,可以使用投票表决、支持程度分值选择等方法进行,本步骤目的在于选出协作团队所要完成的最终方案。
6.铁撬选择:成员选出票数最高或者分值最高的方案作为协作团队的最终方案。如成员未达成共识,建导师可以引导团队重新回到上一步骤,以得到成员相对认可的一致选择。
协作团队成员达成共识后,可以依据ThinkLets流程结果,对课题任务的方案进行后续的研究与探讨。在现实应用过程中,协作团队可以针对具体课题任务对流程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是ThinkLets方法可预测性、可移植性、可复用性的具体体现。
三、案例研究
(一)案例验证
为验证本研究所设计的基于建导理论的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机辅协作学习流程,我们选取某高校两个班级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为案例研究样本,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课堂案例研究。两个案例班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8人和18人,由教师充当建导师,将学生随机分成4-5人的十个协作团队,引导并监督各个团队按照预先设定的ThinkLets协作流程实施计划(见图2)进行课程学习。每个协作团队主要采用的协作技术为PowerMeeting软件,线上讨论及面对面交流为辅。建导师可以根据每堂课的汇报对协作团队的课题任务进行掌握和控制。
图2 电子商务课程ThinkLets协作流程实施计划
该学期的课程目标旨在研究电子商务在物流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图2可见,建导师要在学期初完成协作团队的分配及各个团队课题任务的分配,协作团队明确所要完成的课题任务,根据课程目标运用ThinkLets流程,找到课题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我们通过期末的访谈,作为对案例的跟踪和数据的搜集,以便分析基于建导理论的机辅协作流程在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应用情况。
(二)案例评价
本文利用访谈作为数据的收集手段,对所提出的建导式协作流程进行验证和评价。访谈内容围绕建导式协作流程的过程本身,旨在从个人访谈中发现建导式协作流程对团队的影响作用。访谈内容参考自Azadegan在2013年初的“协作需求获取案例研究”中的设计[7],所设计并提出的问题见表1。
表1 访谈设计
序号 访谈问题
1 你认为设计的流程是否可以对你有预测和预见性的帮助?
2 把该协作流程设计运用到你们现实中的团队协作中是不是有支持和帮助,和以前你们所用的方法来设计的各类流程相比,这种流程是否对你更有支持?
3 这种流程你认为容易不容易使用?好不好用?
4 这种流程你做起来,会不会有认知负荷?就是超过你目前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你再花时间来学才会用?
5 和以前你们用到的类似的技术相比,此流程是不是更能提高生产力?能产生更好的结果?
6 你认为在该流程中产生的结果的质量怎么样?
7 和其他方法相比,此流程是否能更有效的帮助你做出决策?
8 此流程是否能帮助你们在所讨论问题上产生共识并达成一致?能和你们以前所用的其他方法做一下比较吗?
在期末,我们对两个班级共46名同学进行了访谈,每人约15分钟。对于得到的46份访谈数据,我们采用标号来表示各个团队成员,如C1G3S2表示该课程第一个班级的第三组协作团队的第二个成员,Q1表示第一个访谈问题。然后,我们对访谈的内容进行关键字的提取。最终,通过对关键字的编码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部分访谈数据编码和分析举例如表2所示。
根据Larsen等人的研究,我们采用了感知地图方法(cognitive mapping process)对已编码数据进行了分析[8]。在每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受访者能够反映出一些前因会导致或促进一些后果,根据关键字编码,我们定性归纳出各关键字相互影响关系图。如图3所示,图中每一个圆圈标示了关键字,箭头表示了两个关键字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加号即代表了相互之间的加强作用。当然,这个关系图应该被解释为暂定表示出所得到的关系,我们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充分地确定这些关系的性质。
根据对访谈数据的分析和关系图所示,我们得到基于建导理论的机辅协作流程设计对协作团队的作用如下:
1.实用性强。建导式协作流程对各个环节的任务、时间等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流程在使用上简单易操作,加之协作技术的辅助支持,该流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方便的应用到其他协作项目中。同时,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任务的难易,建导式可以引导团队灵活处理各环节所用时间,也可不严格按照协作流程中提到的ThinkLets六个部分进行,而是有选择的进行灵活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协作性强。以协作目标为最终导向,该流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建导师的指导下,以ThinkLets流程为主线,团队成员可以有据可循的进行协作,使得团队更高效的做出决策,完成协作目标。由于团队成员在流程的使用上知识局限性小,参与性强,使团队协作密切程度、信任程度、协作热情有所增加,这也是发挥学生协作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方法。
3.质量型强。流程中的头脑风暴可以充分激发团队成员兴趣,调动大家参与热情,产生了很多更具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同学们普遍反映这是团队成果高质量的有效保障。从期末教学反馈来看,每个团队都能提出一个较高水平的成果,可见,建导式协作流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意义。
4.效率性强。流程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流程性,这对于有效引导团队协作有很大帮助。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探究式教学,建导式协作流程在使用上更能保证时间性,头脑风暴、快速聚焦、米花拾掇、水桶漫步、麦秆投票、铁橇选择等步骤的使用可以充分完成想法的分散、聚集、汇总,从而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充分提高协作团队工作效率。
5.共识性强。建导式协作流程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团队成员的参与性,从投票、筛选等步骤中,与团队协同想法,跟进认知。从反馈中我们了解到,通过该流程的使用,学生不但学习兴趣有所增加,学习质量更是大幅提升,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团队成员的信任和默契程度都有增强,在协作问题的认知上相对一致,都能较好达成共识,更好地完成协作任务。
四、结语
(一)研究贡献
本文设计提出的基于高校教学的建导式协作流程,突破了该领域的研究多指向企业等社会团队的限制,而应用于教育环境中的学生团队。本文所选定的电子商务类课程为案例考察点,本身就属于新兴发展领域的前沿学科,这也有利于迎合国际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团队协作需求。
本研究内容在国内的建导式协作研究中案例较少,在访谈数据分析中,本文使用了认知地图方法,这在国内的研究中也是较为少有的。本文也意在吸引更多的学术人才对该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局限
本文所设计提出的协作流程仍有一些限制之处,如限制于该校教学时间的客观安排,流程执行时间只能以其为主线;在协作技术的使用上也有较高要求,流畅的网络更有助于提高协作效率;在流程的设计上仍有待改进,如水桶漫步、麦秆投票两个步骤可以简化设计,有所整合,以增强决策的连贯性。
(三)结束语
本研究设计提出了基于建导理论的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机辅小组协作流程,旨在增强学生学生质量和团队意识的同时,较大程度的提高团队协作效率。笔者相信,随着案例研究数量的不断增多,及建导式协作在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中外混合教育中的综合研究及不断推进,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流程一定可以在高校范围内得到更加充分的完善及应用。与此同时,本文也旨在为更多的学者将建导式协作的相关研究应用到电子商务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L.Kolfschoten,G.J.de.Vreede,A Design Approach for Collaboration Processes:A Multimethod Design Science Study in Collaboration Engineering[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9:225-256.
[2]F.Kirschner,F.Paas,P.A.Kirschner,Individual and group-based learning from complex cognitive tasks: Effects on retention and transfer efficiency[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25(2):306-314.
[3]R.O.Briggs,G.J.De Vreede,J.F.Nunamaker,Collaboration Engineering with ThinkLets to Pursue Sustained Success with Group Support System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3,19(4):32-62.
[4]N.Cross,Editorial: Forty Years of Design Research[J].Design Studies, 2007,28(1):1-4.
[5]R.K.Yin,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4nd ed.),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shing,2009.
[6]W.Tellis,Application of a Case Study Methodology,The Qualitative Report,1997:1-3.
关键词: 酒店 团队精神 高效团队
中国有很多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由此可见团队的重要性,任何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必不可少的核心力量就是要有一支高效的工作团队。酒店各部门做好了团队建设,酒店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就会脱颖而出。
一、相关概念
团队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的正式群体。团队成员为了共同目标,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协商,团队是正式组建起来的组织。团队的内涵包括:共同目标、相互协作、正式群体。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实现团队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4]。团队精神内涵具体表现如下:1.归属感;2.贡献意识;3.协作意识。
二、高效团队特征
具有高效率工作的团队应该是高效团队(high-performance team)。这样的团队,肯定有别于一般团队,不仅具备卓越的团队精神,而且有一般团队所不具备的特征,如:1.目标明确;2.高度忠诚;3.技能互补;4.充分信任;5.有效沟通;6.优秀的领导;7.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三、酒店高效团队建设
(一)目标管理
团队制定明确的共同目标,最佳状态是团队的领导与员工做符合自己角色的事情,各司其职,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即实现团队的全面职业化。
1.依据酒店经营管理目标制定团队的目标和个人目标;
2.目标要合理、具体明确、可测量、可达成及完成时间期限;
3.沟通一致、认可一致;
4.经常检查和监控目标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若有偏差,分析原因,及时调整目标;
5.检查实施结果和及时奖惩。
(二)双管齐下
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现代管理更倾向于情感管理,重视管理的艺术,既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又要培养共识的酒店文化。
1.强调成员的制度化意识:成员需加深对制度标准的认识;领导者应加强制度的自我约束能力。
2.完善团队的制度建设:成立专门机构,建立、完善制度;对现有制度定期论证。
3.强化制度的可执行性:逆向思维,使管理工作更具可操作性;简化制度,使管理意图更加清晰;丰富制度,使管理触角更加细化;量化制度,使管理标准更加明确。
酒店文化是一个酒店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酒店文化是酒店的灵魂,是一种精神文化。成员若充分理解和认可了酒店文化,成员的心目中就会形成酒店所倡导的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并且表现出统一的行为方式,从而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增强酒店的竞争力。
(三)同舟共济
同舟共济重在营造团队归属感,营造互信、沟通良好的团队氛围。领导者要授权给自己的团队成员,授权将是成员感受领导信任的最佳形式。只有在一个开放、沟通顺畅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团队管理的功能。
(四)持续学习
持续学习,培养酒店学习型团队。学习要与时俱进,学习力培养团队创新能力、决定团队或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持续学习能力,要涵养成员的学习基因。第一要有一颗好奇心;第二要有接纳之心;第三要有反省力;第四要勇于改变;第五要坚持不懈;第六要有危机意识。
(五)增强领导力
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团队建设的关键是团队领导:1.具备带动力和亲和力;2.领导是做对的事情;3.有活力、能激励、够敏锐和竞争精神、创新精神。
(六)增强执行力
团队执行力是指团队按质按量完成工作和任务的能力。表现出来的就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有态度还要有能力,想做还要会做,会做要有恰当的方法、相应的技能、适用的知识,实践严、实、快、新四个要诀,最终实现目标。
关键词:高效团队 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个人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团队就是由一定人数的个人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有机组合所形成的群体,团队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工作目标,相互积极配合协作,共同承担责任。高效团队的形成,与团队中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如果缺少合理的管理措施,也可能导致团队成员各行其是,从而导致整个团队迷失方向,偏离目标。
1.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
团队创建的目的在于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机组合,提升竞争力,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要建设和管理一支高效团队,首先要了解影响团队绩效的种种因素,解决团队发展中的问题,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从而达到提高团队绩效的目的。
1.1团队的规模与结构
团队的建设没有固定的规模,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甚至更多。一般情况下,高效的工作团队规模一般^少,如果人数太多,成员之间就可能产生工作技能的重合,导致工作界面的模糊,影响工作的效率,同时如果团队成员太多,成员之间会缺乏沟通和了解,进而导致团队成员的个人表现随着团队规模的变大而变差。一般情况下,高效团队的成员人数控制在12人以内,如果一个组织人数过多,可以采用分散组建多个工作团队的做法。
高效团队的特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成员之间在能力、经验等方面形成互补,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团队一般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协调人员、团队领导者构成,团队工作任务的分配要与成员的个人特点相一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合理的人员结构配置,达到促进团队健康发展、提升绩效的目的。
1.2团队的成员与氛围
在一个高效的团队中,团队成员首先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要能够清楚地知道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做好分内的工作,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并能够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中,自觉地调整自己扮演的角色,适应新的任务要求[1]。除了自身专业技能和担负的职责外,团队成员还必须能认可其他成员的工作能力,相互信任,为整个团队的凝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团队成员之间要能够保持信息交流的畅通及时,良好的沟通可以使成员对团队的目标更加明确,增强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同时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消除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误会,创造和谐的团队氛围,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打造成一支坚定、有凝聚力的团队。
1.3团队的规章与制度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团队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和制度,规章制度对成员起着约束的作用,是团队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一个没有行为准则的团队,会导致团队成员各行其是,从而导致团队的混乱,团队的规章制度就是明确团队成员在工作中的行为底线,明确什么是不能够做的。团队的制度要有利于整个团队的发展,并要具有操作性,在成员违反制度时,能够适时适量的给予惩戒,减少其对整个团队造成的影响。
此外,高效的团队还需要对其成员采用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措施,来激发团队成员的奋起精神和潜力,保持团队的长久发展。
2.高效团队的特征
当今社会,团队在每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业的不同导致团队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但高效的团队却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
2.1共同的目标
高效团队的目标十分明确,且能够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队目标就是团队成员的最终目标,为整个团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并且能够分解为成员的个人目标,团队成员原意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2.2优秀的成员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团队的发展,关键在人,团队成员的能力决定了团队的整体竞争力。高效团队中的成员能够充分了解认知并胜任自己的工作,团队成员都具有专业的技术,善于沟通的能力以及为团队做出部分牺牲的精神。高效团队的成员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对自己负责,还对团队的发展负责。
2.3畅通的沟通
高效团队总能够保持内部之间的沟通及时畅通,畅通的沟通能够减少成员之间因个人性格、工作方法等造成的误解,促进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能够让成员认识到整个团队目标的实现情况,从而使整个团队保持凝聚力,团结一致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
2.4和谐的氛围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团队成员之间出现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高效的团队能够妥善的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利用良性冲突,避免不利矛盾的影响,创造和谐的团队氛围,促进团队的发展。
3.高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多方面去努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和管理一支高效团队,发挥团队作用。
3.1选取合适的团队成员
如何配置团队的成员,是团队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个高效的团队中,成员之间的技能应该互补,团队的建设并不是要去所有队员都是精英,而是要适合整个团队的发展,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势,能够在自己的专业方面独挡一面。因此,团队在挑选成员时,要根据个人的人格特点和个人偏好为基础,合适的团队成员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具有专业技术的成员,并且成员间的专业技术不重叠,是团队中攻坚克难的主体;二是做决策的管理者,能够全面了解整个团队的发展状况,快速的解决团队面临的问题,指引团队的前进方向;三是协调内外关系的成员,能够协调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能够恰当的处理外部环境对团队的影响,给团队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3.2建立规章制度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团队要想达到建设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建立一套与其相适应的团队运行规章,用来管理团队成员,约束团队成员的行为,拒绝团队成员的越线香味,强化团队。在团队管理中,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它能够为团队的发展提供保障,保障团队良好的运行秩序,团队管理者要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而不是生搬硬套,好的规章制度能够促进真团队的良性发展,否则可能对团队产生破坏作用。
3.3明确的奖惩措施
古语云“恩威以洽,若无刑罚,则骄兵惰将”,团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奖励的目的在于通过满足团队成员不同的需求,来促使其为整个团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恰当的惩罚能够进一步促进团队成员积极向上的态度。有效的奖惩能够保持团队的健康发展,要正确判断团队成员的利益需求,给予合理的奖惩方式:一是要讲物质奖惩和精神奖惩集合起来,以物质奖惩为基础,以精神奖惩为补充,体现对团队成员的信任和肯定,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二是要把团队的绩效和个人的绩效相结合,个人的绩效要以团队的绩效为前提,个人绩效要随着团队绩效的增减而增减。
3.4灵活处理冲突
在工作中,团队成员之间可能因为工作分工、性格等方面产生摩擦和碰撞,引发冲突,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增加成员之间的矛盾,导致关系的破裂,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益。团队管理者首先要能够直面这些团队冲突,利用有利冲突,消除不利冲突对团队的影响,首先要对冲突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明确区分有利冲突和不利冲突,其次要能够选择处理冲突的时机和方法,对不同的冲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达到缓解矛盾,促进团队和谐的目前,从而提升团队的绩效。
3.5打造学习型团队
团队要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就要求团队成员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团队的竞争力。一是F队成员要有主动学习的精神,能够根据岗位的需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团队管理者要创造外出培训教育的机会,提升团队成员知识技能,同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知识的共享,加强知识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提高团队的竞争力。
3.6提升团队凝聚力
团队的凝聚力是维持团队存在的重要条件,对发挥团队的潜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团队中的成员立场明确、行动一致、互助互补是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团队的凝聚力即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和团队本身息息相关。团队管理者要通过良好的内部管理方式、有效的管队规范、良好的沟通途径等方式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在团队中成员具有共同目的、良好的工作氛围,就能够形成内在的动力,而达到提升团队效率的目。
3.7强化团队管理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有效的团队管理者,能够在关键时刻为团队的发展指明方向,和团队成员一起渡过难关。团队管理者要具有影响力、要专注于整个团队分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能够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进行工作分工,让成员在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能够根据外界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决策,激发团场成员的积极性,使成员更具有效率。
总之,建设和管理高效团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但只要从组建团队开始,结合实际,认清影响团队效率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团队成员的个人潜力,探索团队的运作方式,促进团队沟通协调,营造和谐的关系氛围,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促使全体成员朝一个方向努力,达到提高团队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摘 要 体育游戏中体现出来的交流沟通、合作创新、统一行动、遵守规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文章从分析体育游戏培养团队精神的设计要求,提出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的运用。
关键词 体育游戏 高职 团队精神
一、前言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基本生活与劳动技能及各项体育基本运动形式,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并根据健身的需要,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在团队协作方面的有着突出条件,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体育游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体育游戏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很多体育游戏都是以集体参与的方式出现的,游戏的完成需要参与者的共同遵守游戏规则,一个团队游戏的成功必须依赖团队中每位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创新、统一行动。在游戏中教师要不断的灌输团队协作的精神,磨练学生,使学生产生共同的使命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选取那些具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体育游戏,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懂得团队之间协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三、体育游戏培养团队精神的设计要求
(一)设计的游戏要有团队性
设计选取的体育游戏要具有团队性。通过团队性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教师在团队性体育游戏中的引导,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团队之间协作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体验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同时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性和协调性等能力。
(二)设计的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
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学内容中团队训练的素材,所设计选取的体育游戏要与主要教学内容相关联。如游戏安排在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部分中,要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开展做好热身的准备;安排在体育课堂的主要部分中,则要围绕主要教学内容开展体育游戏。这样即能达到团队精神的培养目的有能完成教学任务。
(三)设计的游戏要有量化标准
无论开展何种游戏,都要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可计时、计量等。这样即使是优胜团队,也有团队提升的衡量标准,才能激励团队如何超越自我,实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目标。
(四)游戏中教师引导的设计
团队性体育游戏的开展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为引导角色。根据每个体育游戏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教师引导至关重要的。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1:游戏的导入,教师介绍体育游戏的规格,引导学生进入游戏角色。
步骤2:游戏中方法手段的引导。根据游戏的重难点,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甚至做适当的提示。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给予反馈。
步骤3:一个游戏完成后的反思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团队的协作,解决问题,创新突破,提高成绩。
(五)游戏后的总结反思设计
在每个游戏完成后,都要留有时间让学生总结反思。通过团队交流或全班交流,使学生反思总结后有所提升。交流过程要求学生表达要简明扼要,一般为一两句。同时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给与鼓励和肯定。反思的问题有:
反思1:每个人在团队中起到什么作用?你与集体是什么关系?
反思2: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反思3:游戏对我们的日常学习有什么启示,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启示?
四、体育游戏在培养团队精神中的运用
(一)游戏:计时传递呼啦圈
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团队,每个团队中开始第一人肩挂一个呼啦圈,全队手拉手成一个圆圈。计时开始后,人从呼啦圈中过,手不能松开,将呼啦圈在团队中传递一周,先到达者胜出。决出胜负后,给每个团队一分钟的时间讨论,再进行第二次传递比赛。第二次比赛结束后对比第一次的成绩。导入——用集体荣誉感召大家,激发个人力量,发挥团队集体智慧。
培养目标1:通过与同伴有效合作,最终争取团队的集体胜利。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柔韧性;
培养目标2:挖掘团队潜能,发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采用新的高效的传递方式,将游戏做到更好。
(二)游戏:找人凑数
随机将红、黄、蓝的丝带发给学生系于手腕。红、黄、蓝各代表数字1、2、3。学生围成一圈按逆(顺)时针方向单脚跳前进,注意力集中,当听到喊某数时,相邻的同学在三秒内按组合起来的数目立刻集合成一组——导入,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
培养目标1:学生记住自己的丝带所代表的数字及观察别人丝带所代表的数字,背转身凭记忆找出自己的同伴。——关注团队中的每位成员,了解自己团队。提高学生在团队建设中必备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培养目标2:学生围成一圈按逆(顺)时针方向单脚跳前进,注意力集中,当听到喊某数时,相邻的同学在三秒内按组合起来的数目立刻集合成一组——观察团队中每位学生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分工合作的意识。
(三)游戏:学生自主创编游戏
按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团队,在限定的场地、器材和时间,设计出一个的全新游戏,各团队分别简述设计的游戏思路并展示,完毕后共同选出最佳游戏,全班一起尝试这个游戏。——团队在接到游戏设计以后,要进行计划、分工、沟通、合作,以最高效的方法完成游戏设计,反映出团队的协作和创新,以及对于游戏改善的巨大创造力,
培养目标:通过这个游戏激发潜能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理解团队里有效沟通和通力合作的重大作用,并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通过精心设计,运用团队性的体育游戏,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渗透团队精神的培养。深受学生认可和喜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是学生较为乐于参与的教学方式,在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体育游戏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大胆改革创新,加强团结协作,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蔡锡元,李淑芳.体育游戏[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团队执行力心得体会(一) 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总公司举办的这次团队执行力培训。两天的团队执行力学习,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团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我也发现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看法和收获。
一、创建优良团队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很多工作都不是由某一个人来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共同协作来完成的。一项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任何一个人工作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失败,因此在工作中一定需要一个优良的团队,只有所有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有的团队中,领导很喜欢那些工作能力很强的队员,却往往忽视了那些工作能力一般的队员,在工作中他们以为只要培养几个优秀的员工就可以了,但是他们却没意识到,工作不是由某个成员完成的,而是由整个团队完成的,只有所有的成员的能力都提升了,整个团队的能力才能提升。这就像木桶原理,木桶中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木桶上最长的木板高度,而是最短的木板高度。因此一个好的团队,一定要发挥所有队员的作用,提高所有队员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高效率的完成工作。有的团队中,可能所有成员的个人能力都很强,但他们在共同完成某一项工作的时候效率却不是很高,甚至效率很低,这是因为团队成员只注重个人努力而不注重团队协作,或者有的团队中可能每一个成员都很努力,但是每个人努力的方向不同,这样大家收获的也可能只有苦劳。因此,要创建一个好的团队,一定要有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思想和统一的行动。在工作中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二、工作重视工作过程,更要重视结果
工作中,工作过程反映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结果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传统的思想告诉我们,在工作中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因为这样,我们在工作中往往比较重视工作过程,好多人往往把工作过程放在了第一位。但是我们仔细一想,我们所需要的却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这就好比一个人打井,他很努力,一天挖了好几个井,每个也都很深,但是么有一个出水的,这个人的工作态度很认真,也很努力的去工作,他费了很大的气力,却是徒劳无功,因为一口没有水的井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要的是一口水井。现实中我们很多人都犯了挖井人犯的错误,都是为了做任务而去做任务,这样看似把该做的都做了,但是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我们只有把结果放在第一位了,那么我们在工作中才能冲着结果这个终极目标去努力,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阻碍的时候,我们才能努力去想办法解决,去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工作的过程上。
三、坚持原则,处理问题要及时
我们的团队在工作中可能经常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可能暂时对整个团队的影响不大,但是我们一定要及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这些小问题可能经过累积,会形成影响整个团队工作能力的大问题,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的问题我们不重视,当出现大问题的时候,我们想解决已经来不及了。当团队中的某个成员犯了小错误,一定要按照原则及时处理,如果不处理,或者处理不及时,这都有可能给其他团队成员一个错误的信息这个错误不重要。那么其他成员有可能会效仿,错误如果蔓延,那么你到时想处理可能也无从下手了。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小错误如果处理不及时,也会给团队带来很大的影响。
团队执行力的主体是团队,而不是团队中的某一个领导,或者某一个能干的成员,只有我们所有的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协作,这样我们团队的执行力才会提高,我们的团队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只要我们整个团队,团结一致,那么我们一定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团队执行力心得体会(二) 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执行的效力,也就是把目标和想法变成结果的能力。对于企业而言,执行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众所周知,执行力与企业各个层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有着很多相互制约的因素。究竟该如何提高执行力,在众多因素中,下面三点最为重要:
1、简洁高效的制度是提高执行力的保障
制度的作用就是让员工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流程高效地处理各自的工作。任何一项任务、流程,都应该把谁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相关问题在制度上加以明确,分清责任,理顺程序,能简则简,务求实效,这样才能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执行力。否则,冗繁的制度流程只会阻碍高效的执行力度。
2、营造企业文化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准则。导向正确的企业文化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企业是由职责不同的众多部门组成,各个部门又是由分工不同的员工构成。只要有了导向正确的企业文化,每个员工的目标才可能都是一致的,也才可能做到讲求速度、崇尚行动、团队协作、有责任心、拒绝无作为、相互尊重、相互鼓励、乐于分享、共同成长。
3、科学的激励措施是提高执行力的源泉
Abstract: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and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level and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chool development,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an not be separated with a team with high level academic management,a team's cohesion for serving teaching management,teachers, students,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schools to promote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关键词: 团队精神;教务管理团队;凝聚力;服务
Key words: teamwork;educational management team;cohesive;service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186-01
0引言
高校教学工作的良好运行,则离不开教学教务管理的有效组织和协调。教务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有效的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功能,包括根据一定的目标、程序、原则、方法,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等,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状况,也从侧面映射出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高校需要拥有一支高效的教务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力,为教学管理服务,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高校的教务管理是一项准确度要求很高,却又非常烦琐的工作,这就要求有一支具有团队精神的教务管理团队。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务管理团队能够鼓舞每一位教师的信心,一个充满斗志的教务管理团队能够激发每一位教师的热情,一个善于创新的教务管理团队能够为每一个成员的创造力提供足够的空间,一个协调一致、和睦融洽的教务管理团队能给每一位教工一份良好的感觉。
1教务管理团队是否具有团队凝聚力,对教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团队凝聚力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将一个团队的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看不见的纽带。团队的凝聚力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价值观,是团队精神的最高体现。一般情况下,高团队凝聚力带来高团队绩效。 我院教务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具体表现在:①团队内的沟通渠道比较畅通、信息交流频繁,大家觉得沟通是工作中的一部分,不会存在什么障碍。②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较强,人际关系和谐,成员间不会有压抑的感觉。③团队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并为成为团队的一分子觉得骄傲。④团队成员间会彼此关心、互相尊重。⑤团队成员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承担团队的任务,集体主义精神盛行。⑥团队为成员的成长与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领导者、团队四周的环境、其他的成员都愿意为自身及他人的发展付出。
2团队凝聚力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表现
团队凝聚力在外部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荣誉感及团队的地位。团队的荣誉感主要来源于工作目标,团队因工作目标而产生、为工作目标而存在。因此,必须设置较高的目标承诺,以较高的工作目标引领着团队前进的方向,使团队成员对工作目标形成统一和强烈的共识,激发团队成员对所在团队的荣誉感。同时,引导团队成员个人目标与工作目标的统一,增大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使团队走向高效。 我院教务管理团队的工作目标就是将我院建设成为省级示范院校,发挥团队凝聚力使我院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离不开教务团队的组织与协调,教务管理人员是联系上级管理部门、职能部门、教师、学生的纽带,起着上传下达、传递信息的作用。
团队凝聚力在内部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团队的士气。人是社会中的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效团队的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亲和力,形成高昂的团队士气。团队是开放的,在不同阶段都会有新成员加入,高团队凝聚力会让团队成员在短期内树立起团队意识,形成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缩短新成员与团队的磨合期,在正常运营期间,促使团队的工作绩效大幅提高。我校的教务管理团队在院长、主管院长间接指导下、在教务处长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系部及其他部门的协助下,教务团队发挥团队的凝聚力,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越来越步入正轨。我院由多所学校组建而成,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教务管理团队也是好几所院校组成,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家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协同共进的高效团队。学校由没有一门省级精品课到拥有一门国家级精品课,三门省级精品课;三个省级示范专业,现在正在申报省级示范院校。这些成果离不开这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在学校各部门的综合考评下,教务团队总分为第二名。正因为这支教务团队具有凝聚力,为我院的教学质量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承担者,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高校服务育人的一个窗口,是最能体现服务质量的地方,其素质代表着整个学校的形象。教务管理的核心是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离开了服务,教务管理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
高等学校不仅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且还必须有一支拥有团队精神、敬业奉献、开拓进取、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拥有一批彼此间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合作的教工,学校才能不断前进、壮大。
参考文献:
[1]刘国林.浅谈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J].现代商业,2007.21.
[2]张挚编著.团队协作创造绩效奇迹[M].重庆:金版电子出版公司,2003.
[关键词]健美操 团队协作 合作
一、前言
健美操作为一项具有浓郁团队凝聚力的体育运动,其团队协作意识在运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健美操运动
(2)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健美操运动特点及团队协作的形式等。
2.专家访谈法:通过专家访谈,主要了解健美操如何体现团队意识,细化各要素与主题之间联系。
3.逻辑分析法:利用逻辑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分别对各种学能力进行细致阐述。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健美操运动体现的团队协作意识特点
1.目标的一致性
高效的健美操团队对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楚的理解,并坚信这一目标包含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这种目标的重要性还激励着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在有效的团队中,成员愿意为团队目标做出承诺,清楚地知道希望他们做什么,以及他们怎样共同努力并实现目标。
2.领导的合理性
在训练中,教练员起着传播技能,组织一起学习、训练的任务,其中的队员队长也起着积极带动作用,因为其在训练或学习中处于就受的状态,更能有效的反馈学习、训练的效果和建议,也能很好的转达教练的训练意图。这样,在老师与学生、教练与队员、领导与下属之间就有了很有效的桥梁,更能积极带动训练的积极向上,而且能在营造良好训练气氛中更好的发挥每个人的团队协作意识。
(2)健美操运动的团队协作意识的表现形式
1.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显现的团队成员的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团队精神在健美操运动中的形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学员或者队员都存在着合群倾向,合群可以满足人们在单独情况下无法得到的各种需要,可以消除孤独感,调节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组织的目标在于完成任务和使命,为此要求组织内成员要同心合力,团结协作,形成凝聚力。
2.团队协作效率
团队协作效率在大众健美操中表现的更突出。集体锻炼健美操的形式一般是由健美操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一种健身活动,以老年人及无业人员为主。它不受场地、人数、性别、动作的限制,在音乐的伴奏下,无拘无束地模仿练习,这样的一种训练方式极大的相互提高了训练效果,彼此之间参照、比较、共同进步。
(3)怎样更好的发挥在健美操运动中的团队协作意识
1.建立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始终要把发展整个健美操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要为团队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创设一切可能的条件,而不是停留于“控制”,停留于片面地从竞赛成绩等方面出发;要有“不断超越”的理念,永不满足已有的经验、成绩和做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相互信任与尊重
信任是团队里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健美操团队中,相互信任,通过阶段性训练相互产生默契对团队的熔炼起着积极效果。
3.宽容
宽容是培养队员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有效途径。既是是动作错误或者面临失败,收到队友或者教练的鼓励,都将更好的恢复自信、发挥积极进取的效应。
4.良好的与人为善、与人相处的心态与交流、沟通能力
在团队训练中毫不缺乏交流的存在,在团队建立之初尤为重要。沟通与交流成为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健美操运动中经常用到团队的细分,通过细分能更好的把团队资源优化,让优秀帮助较差的队员,这样才能带动整个队伍的提升。
四、结束语
健美操运动在塑造团队精神及团队协作意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满足现在许多管理者对建立团队方法的需求,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团队精神是整个中华体育健儿取胜的保证,这种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美德,集体主义是团结协作精神的基础,我国体育的历史证明,只有在集体主义和集体价值的认同当中,个人才有可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熊文.伦理对竞技体育的规范和激励作用[J].Journal of Sports and Science,2008,(2).
[2]李雯.教练员在培养优秀运动员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8.
[3]乔春洋.团队文化的三种表现形式.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9
[4]闵春晖.话说体育团队精神[J].视点.2005
[5]王姝玥.浅谈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J].职教论坛,2004,3
一、团队相关概念解析
团队:关于工作团队的定义众说纷纭。Alderfer(1977)、Hackman(1987)和Rtbbiris(1994)的定义最为流行,他们认为,“工作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由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并总是置身于一个或更大的社会系统之中作为群体成员,他们要完成在群体中所担负的任务,同时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要影响到别人”。
企业团队:人们在相对平等、自愿的前提下,让员工适当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直接对顾客和公司的总体目标负责,以群体和协作优势赢得竞争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是由知识技能互补的人员组成的,以团队任务为目标导向,为实现共同的绩效目标,具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和执行权的联合体或叫工作单元。它由一些具有共同信念的人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各成员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同一方向,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体系,是团队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发挥集体组织的力量,有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充分的信息共享,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团队管理的必要性
有研究表明,无论企业还是公共部门实行的团队管理,都有利于员工个人素质的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与经营业绩的扩展。
1)团队管理能使成员的技能和经验得到互补与融合,使得团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能应付多方面的挑战,对员工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团队管理能够培养成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特质^首先,团队中的成员都要对集体负责,变化对团队的威胁并不像个人对付变化时那么大。其次,团队中的人们有灵活性,他们有扩大解决问题范围的意愿,团队为人们提供了比那些工作面窄又受层级制限制的小组所能提供的大得多的增长和变化余地。最后,团队也重视业绩、团队成果、挑战和奖励等因素,并且支持有创新意识的成员。
3)团队方式为管理工作、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业绩的取得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加入团队的员工克服阻碍之前,真正的团队是没有发展空间的。通过共同克服障碍,团队成员对相互的能力建立起了信任、获得了信心,也加强了共同追求高于个人和职能工作之上的团队目标的愿望。克服障碍,取得业绩,这就是使分组的人们成为团队的原因。工作的意义和努力的目标都是使团队管理得到进一步深化,直至团队的业绩最终成为对团队自身的奖励。
全球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类组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为团队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如何加强团队管理,打造和谐的组织进而服务社会是当今企业与公共部门必然面临的新课题。
三、影响团队管理的因素
影响团队管理的因素有多种,众多专家学者与企业界精英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与见解。美国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塔尔科特·帕森斯在他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中明确提出行动系统的四个基本范畴AGIL即适应(A)、目标达成(G)、整合(I)、维模(L)是任何行动系统(包括社会系统)都必须满足的,它为我们研究团队管理的因素提供了很好的功能分析框架。
1)发展目标。团队目标是团队成员统一行动的标准,共同活动的客观依据,这与“达鹄”作为社会系统的目标相一致的,它要求系统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集中实现系统目标。一个高效的团队要求把个体的行动统一于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有了目标,才能整合不同的个体目标,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个体与团体才能协调一致地有节奏、有成效地行动。反之,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共同目标来指导每个成员的活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团队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就会削弱团队的凝聚力。
2)制度约束。制度是团队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的一定限制,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整合”为了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发挥功能,必然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使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不致出现游离、脱节和断裂。这里的“整合”在团队管理中起着制度的约束功能,制度的约束是人与物、人与运营制度的结合,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制度的规范性是一种来自员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它规范着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行为,它作为团队文化中人与物,人与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团队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团队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团队目标的实现。
3)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灵魂,它是属于系统运行中的“维模”范畴,它保证系统重新开始运行时能照常恢复互动关系,“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经常维护处于潜在状态的模式”,这就是精神文化,它是以观念形态表现的文化内容。通过团队文化的建立,培育和培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凝聚力,从而塑造团队的精神灵魂。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这里的文化即是团队文化。一个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就会丧失战斗力和竞争力。
4)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第一资源'团队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是怎样识人、用人。以年均增长率100%高速发展的中创软件之所以成为中国IT业的旗舰之一,其中很重要原因是精心打造企业的团队精神,推行契约式管理,为高知人才提供最好的发展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以“与您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美好前景吸引人才,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强化服务意识,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无缝对接”,可极大地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加强团队管理的途径
大多数“未来的组织”模式,如“网络化组织”、“集群组织V“非层级化组织”、“横向组织”等等,都是以超越个人的团队作为主要业绩单位为前提的。根据这一先决条件,加强团队管理就成了每个组织必然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1)确立团队和员工利益相一致的发展目标。
没有目标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没有目标的团队也同样没有战斗力。目标对团队来说,包含两层功能:一是为团队决策提供前提与导向;二是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团队的目标是对它的全体成员的利益承诺,是协调大家行为的航标和支柱。一个切实可行的团队目标对个体具有激励和鞭策作用,个体能否积极地响应团队目标,要看目标是否正确、明晰,是否具有挑战性。目标制定得越清晰,就越能使个体为实现目标而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就越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娜目标得到个体的呼应,个体才能根据目标来自我控制、自我引导,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效率。当然,团队目标与成员个体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从团队的角度来说,一个人融入了一个团队中,当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发生冲突时,个人是必须要作出某些放弃、某些牺牲的,任何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并为此目标不懈努力的团队都不会容留一个只为达到个人目标而不顾团队目标的个体的。
2)加强制度化管理通过管理制度化强化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在一个团队组织中形成团队精神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如果制度不能对团队精神的形成起到导向和促进作用,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团队精神。一个团队,必须通过制度化管理明确职责、目标、利益,使每个人按照团队的目标、分工、职责开展工作,取得自己在团队发展中应得的收益,而这一切只靠口头协议、君子协定是不行的。建立分工协作的良好氛围,养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服务的意识和观念,不仅可以增强成员个人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团队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明确利益分配标准,用经济杠杆调动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与工作热情。对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人要及时给予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对那些破坏团队协作、没有团队精神的人,要坚决予以惩罚。但要把握好奖惩的尺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两种手段:惩罚和激励。惩罚导致行为退缩,是消极的、被动的,法律的内在机制就是惩罚。激励是积极的、主动的,能持续提高效率。适度的惩罚有积极意义,过度惩罚是无效的,滥用惩罚的团队肯定不能长久。惩罚是对员工的否定,一个经常被否定的员工,工作热情就会荡然无存。激励和肯定有利于增加员工对团队的正面认同,而频繁的否定会让员工觉得自己对团队没有用,进而员工也会否定团队,出现辞职与跳槽。人才,只有遵守组织行为规范的人才,才能成为利国利民的一员,才能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
3)建立团队文化,塑造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
文化也能产生效益,这是许多优秀团队成功的经验,他们往往把文化建设作为其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凝聚力的团队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压力管理和情绪疏导,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多种形式的团队文化娱乐等组织活动。“以人为本”就是认同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且成员自身能力又符合团队要求的以人为本。这样才能塑造出充满活力、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团队精神。
一个优秀的团队文化与精神,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都是有归属需要的;通过增加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在员工之间形成同志式的友情,可以满足这种需要,而且能够较好地对付外来压力,并更乐意工作。
一个优秀的团队文化与精神,可以增强员工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和智慧。团队精神可以改善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沟通状况,拓展员工的工作技能。团队鼓励员工把个人目标升华为群体目标,在团队内形成共同的目标。员工在有团队精神的工作环境里,能做到信息、技术共享,互相信赖,相互促进,共同拓宽知识面,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就会得到显着增强。
一个优秀的团队文化与精神,是一种越用越丰富的资源,生生不息,具有极强的生命九是团队独有的宝贵财富,而且不用担心会象产品或技术那样被复制或窃取。
4)加强团队人力资源管理,增强团队竞争力。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更加关注人的个性的张扬和能量的充分释放,更加重视人才的再培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团队建设中,其运营好坏离不开广大高素质员工的支持,而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需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物质方面,要满足成员生存安全的基本需要,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二是在工作设计时,要认识到团队成员的激励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作本身,应采用合理的工作方式,使员工体会到工作的价值,同时满足成员社交与自尊的需要,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三是允许失败的激励,由于团队管理的鼓励创新特点,要设计合理的容错规则,允许成员创新失误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四是对成员要给予一定的培训机会,以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在团队管理中,成员对新知识和信息的接受十分重要,要注意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要让员工感觉到学习的紧迫性,并把每次学习转变成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五是要构建合理的员工队伍,因为团队的有效运作需要成员间的技能互补。一般来说高效的团队同时需要三种不同技能的人:一是需要具有技术专长的成员;二是需要具有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建议,并权衡建议作出比较性选择的决策技能的成员;三是需要若干能够协调解决冲突,处理人际关系的成员。无论何种类型的人员过多或过少,团队都无法发挥其绩效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