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电路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9至2012学年度,我校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在结题报告会后进行了各个专业一体化改革专家讲座与科组经验交流。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校汽车科组的“宽基础,活模块”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方案,让我深受启发。下面,谈谈我对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一些见解。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边讲边实训,把课堂放到实验室、实训场。其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用工单位的需要,逐步改变过去的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理论和实际脱离的现状,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社会需求及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理论讲解向实际操作及技能训练转变。把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贯彻到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与用工需求一体化中职办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劳动力,是为社会、为企业而服务的,脱离了社会用工现状的中职办学方针或者是专业教学内容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电子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珠三角电子行业的用工需求。根据2011年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就业情况,目前珠三角电子行业用工需求主要有:电子产品或零部件一线生产工、电子零部件装配工、电子设备检测工、电子电路图初期制作员、楼宇设备安装工、楼宇设备操作工、楼宇设备维护工、监控设备安装工、监控设备维护工、单片机编程技术员等。
2.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化由于一体化教学需要在实训中渗透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训,因此需要电子专业的教师能够同时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训,而且,还需要教师对电子专业的各个专业学科或者各个教学模块都能掌握。这一点,在下面的内容中,将会提到电子专业一体化改革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3.理论教学与实训室一体化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把理论教学课堂搬到实训场中,然而如何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比例,成为一体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理论讲得多,实训做得少”;还是“理论讲的少,实训做的多”,难道理论与实训在有限的课时里成了此消彼长的存在?实际上刚好相反,理论与实训并不矛盾,而应该统一起来。理论是为指导实训服务的,而实训是检验理论、运用理论的平台。所以,我认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理论教学的时间不是一个定量,而是一个变量,因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目的的需要而适当的改变,着重是讲的“精”,而不是讲的“少”,目的是讲的通俗易懂,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消化;而实训也不应是单纯的“多”,而是做得“熟”,凡是学过《教育学》的教师都知道,片面的、机械式的反复模仿操作连尚未进化的黑猩猩都能胜任,何况是人,然而我们的学生需要做得“熟”,“边做边理解,越做越生巧”,才能称之为“熟”。
二、如何落实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汽车科组的“宽基础,活模块”把汽车维修的教学内容分割为发动机维修、变速箱维修、制动系维修、系维修、汽车空调维修、汽车电路维修等模块进行教学,用灵活的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负责学习站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与场室设备,做到教师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设备不会闲置。与汽车专业相比,我们电子专业似乎不能把教学内容单纯地分割开来,因为汽车的内部功能结构基本都是固定的,发动机、变速箱、系、制动系、电路系统、空调系统,每一辆车几乎都具备,而且是有明显的区分界限。然而电子呢,由于目前集成技术的成熟,电子产品或电子电路板上的功能块区分的界限越来越小。例如,一块单片机就能把好几个传统的功能块集于一身。那么,电子专业该如何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呢?以下是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不以电路的内部功能为模块,而是以现成的电子成品为模块,由浅入深,模块分两大类:
汽车维修实训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实训能够让学生掌握汽车电器系统的维修技能,从而学会社会需求型技能人才所需知识。但是从许多技工院校来看,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实训教学并未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改革汽车维修实训教学是现实所需。
二、汽车维修实训教学现状
从实训教学现状来看,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训教学的内容单一
事实上,中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还要满足社会所需的中高级人才。但是从传统实训教学来看,过于重视理论。一些教学内容和社会所需脱节。例如在电控发动机的实训教学中,实训大纲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分析发动机的传感器以及执行器检测及故障的方法。虽然这些实训比较重要,但是对于汽车维修而言原车电路比实训内容更隐蔽、更复杂,实训教学中无法充分得到体现。而且一些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甚至比较滞后,与实际工作电路比较还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指导教师提前装好了实训台架,对汽车各个部分电路进行分解,学生只需按照班级进行实训,而教师现场进行简单讲解。之后教师操作学生在旁边或次要参与,然后结合实训的数据完成实训报告。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仅仅成为一个被动学习者,根本就没有真正参与到实训过程中。所以,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根本不了解整个实训检测,也无法掌握传感器的波形以及数据采集,而且实训报告中也存在许多错误。
3.考评方式较为单一
长期以来,实训教学都是理论课程教学的一个补充,评定成绩基本上都是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训成绩为辅。而且一些学校的实训环节成绩占据比率不大,甚至还有10%,缺乏独立考核模式。同时评定实训成绩大多是实训指导教师直接定,评价成绩唯一依据即为实训报告,一个班级几乎是大同小异,自然实训报告也相差不大。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够全面衡量学生掌握实训教学内容。同时实训教学环节的成绩评定上也没有合理的奖励机制,大多数学生比较重视学习理论知识,反而对实训教学缺乏积极性。自然也就不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
三、汽车维修实训教学之改革
从实训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本文就结合汽车维修实际情况提出改革实训教学建议。
1.实训教学内容多样化
技工院校要教学环节要从强化基础、注重综合的思想入手,从传统实训教学的内容上开拓更多途径。
首先实训教学内容和实际维修任务相结合;实训教学需要依据维修企业生产实况,设计出实训项目及组织教学。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了解整个生产过程,还能够让教学更为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而且还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先进行与实践开放性,应该聘请维修企业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出任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就有更多时间与机会参与到企业生产,施行顶岗实践。
其次推行多类职业资格证培训;技工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就应该把职业资格考证作为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毕业前就要完成岗前培训,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上岗。让学生多获取和汽车维修相关的技术等级或者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了就业的竞争力。
2. 实训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中存在各种弊端;自始至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此就必须要改善这种教学方式弊端,让学生参与实训教学全过程,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主要角色。教师充当指导角色,以引导为主,授课为辅。
首先采用“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实训模式;实训教学是学生获取实践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的一种主要途径与手段,因此就要以汽车维修实训的集体建设作为契机,积极推行实训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推行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实训教学模式。
其次改革培养人才模式;一旦为学生知识结构建立了基础平台之后,就应该开办第二课堂、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等,让学生既有专业特长,还能够了解各课程之间的融合。
3.考评方法多样化
检查教学效果、衡量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教学质量最有效方式就是考评。为了比避免传统考评的弊端,就要在考核成绩中全面体现全程实训的表现情况。即由参与表现,实践能力及提交实训任务书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
首先参与表现;主要考核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以及完成情况,以及制定维修方案、实施任务以及研讨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其次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训操作、数据分析以及答辩等各个方面实践能力。
最后提交资料;考核学生各个阶段提交资料,提交实训报告及研讨总结等各个方面。
事实上,这几个方面的评定标准为:参与表现*40%+实践能力*40%+提交资料*20%=实训成绩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217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是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后续课程包括了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网络信息系统等课程。由于越来越多的电控技术、网络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汽车基础电器掌握好坏程度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成为合格汽车修理工,现代汽车上的四大部分基本上都离不开电,同时又与机械部分相辅相成,因此在汽车修理时不可避免的要懂得电气基础,这充分体现出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介绍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一般包含了基础电路、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辅助电器系统等知识章节[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蓄电池、充电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灯光仪表系统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和 常见故障检修; 常握几种典型汽车电器系统的布线及控制原理;具备阅读分析电路图能力。
2 目前《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笔者近些年在高职院校中教授该课程的实际探索,以及参观多所高职院系的教学实训场地。结合学生实际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分析,得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
2.1 实训条件陋
汽修专业实训室在初期建设中,往往存在实训内容不清晰、建设方案不完善、设备采购不合理等诸多问题[3]。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实训场地小、设备少,甚至个别学校没有实训车辆。直接造成多数学生无法进行实训,严重制约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2.2 过多讲授理论知识
因为教学实训条件的制约性,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过多的在讲授理论、缺少实践[2]。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汽车基础电器》教材内容主要是分类、结构、原理等理论性知识,讲授时使得学生觉得课堂乏味,也使得学生缺少职业院校的实践训练。
2.3 教师实际经验少
高职院校部分教师讲课理论性强,实践技能不足[4]。受学校培训条件少、教学任务重以及自身等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汽修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使得在课堂上只能讲理论,制约着教学质量和实训效果。
3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教学探索
3.1 合理建设实训室
在购置设备时,建议购买3台同一型号实训汽车(例如捷达、桑塔纳),3台与实训汽车型号相同的实训台架;6套以上的汽车电路测试灯、万用表、拆装工具;各种保险丝、继电器、灯泡、开关、火花塞、点火线圈若干;发电机、起动机各6台;以及购买已经损坏电器元器件。以上所有设备都为符合实训车辆使用的电器配件,以便更好的合理使用电器件。
在建设《汽车基础电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时,要合理布局:在角落配置工具房。以中心区域做为教学区,学生课桌可以摆设成6个环形小组桌;靠墙的一侧为讲台和投影布区域。实训台架和实训车辆在教学区的三侧摆放。如图1所示。这样使得教学完马上进行实训,实训完后进行总结提升,教学实训交替进行。
实训室管理人员可以由《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教师来兼任。在平行班级课程安排上,建议一个班级课程进行完后再开始下一个班级课程,同时4节课程连上。这样既可以防止实训室混乱,又可以保证故障未排除完时下节课继续进行。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
在编写教材时,每个章节都要安排理论知识和实操训练的任务单;增加基础电器实际案例分析等。学生可分为6个小组,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可分配为3:7,理论章节讲授完,教师可通过设置相关基础电器故障要求各组进行排除。例如在电源系统章节设置蓄电池虚接故障,在灯光系统设置大灯不亮、转向灯右边亮左边不亮、起动机无法启动、车窗升降机无法升降等故障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完成课堂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充实理论知识。
3.3 提升教师水平
高职院校须支持专业教师多参加相关进修和培训,例如中德诺号师资培训班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支持专业教师到汽修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使得专业教师的得到更多是实践工作经验。
4 结束语
通过改革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根据基础电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对汽车电器系统故障进行诊断、检测和维修。通过更多的实车操作,学习故障排除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吕丕华.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2.
[2]李银英.浅议高职汽修专业汽车电器课程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4):158-159.
[3]张宪辉.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实训设备的合理化配置研究[J].科技资讯,2015(10):181-182.
[4]张冲,赵亮,宋捷.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双导师培养青年教师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4(08):59-61.
[5]张克明.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 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合作与分工进程的推进,加速了汽车技术特别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我国的移植与推广。汽车的创新集中在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创新则集中在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上。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汽车将是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汽车中电子产品和技术的价值含量平均约为22%,中、高档轿车中汽车电子已占30%以上,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地快速增长,预期很快将达到50%。现代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带动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新型汽车电子技术的开发、汽车技术服务、汽车应用维修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就要求对现代汽车的电子技术有充分的掌握。
一、课程规划的性质与目标
《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学好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必要的基础。为进一步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按照职业技术教育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规律,在这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上,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对本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后,对学生所形成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及职业目标进行合理定位,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手段与课程实训,能够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子设备与相关电路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判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使学生读懂汽车电路图,学会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能根据具体电路进行故障判断和排除;并对常用的电气设备能够独立地完成拆装和检修;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仪表等。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中级以上汽车维修电工相应水平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课程结构体系――基础课与选修课并重
汽车电子技术以汽车构造、电子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学科为基础。根据该类课程的特点,结合学校教学课程的安排要求,对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改革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使课程内容和结构更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
(1)该课程为专业基础类课程的选修课。在选课要求上,选课学生必须的先修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汽车原理与构造等基础课程。只有在这些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在课堂上更有效的讲解汽车电子技术的有关知识。这样就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方面,而不是有关汽车原理、构造、电子等基础知识的补充上。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曾遇到过因没有先修这些基础课程而选该课程的学生,他们很难跟上课堂教学进度。如果这样的学生人数比较多的话,势必要求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基础课程的补充教学上,这对于本来教学内容颇多的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在教学安排上一定要遵循基础课与选修课并重的原则,以提高教学效果。
(2)在教材的选择方面。现有的有关汽车电子技术方面的教材有很多,但侧重点差别比较大。有的教材侧重于电子控制模式,有的教材侧重于电子控制功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要求,选用的教材为电子技术原理和功能介绍为主的教材。这样学生能更容易引起学习兴趣, 更快的进入到汽车电子技术领域,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1、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以它直观性强成为高校新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将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兴趣。对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来说,很多汽车电子系统,例如电源系、起动系、点火系、汽车照明、仪表、辅助电器设备等,仅靠语言描述是很难讲清楚的,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动画等来表达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使教学的内容直观、清晰、易于学生理解,这样学生既能增强感性认识,又能对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加深理解,还节约了老师的板书时间,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实训场地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程能力目标的完成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所讲的课程进行对应的实践教学,将理论上抽象的知识实物化,尤其是通过演示汽车电器各个系统的工作过程、观察工作现象、拆装系统等更有助于学生对各个系统的原理、结构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课程内容上体现实用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模块化;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始终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的教学思想,在开展理论实践教学之后,安排整块的时间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即按照实际修配工厂的模式让学生去体验将来的工作环境与技术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知识盘,注重总结
在学完本课程时,注重知识的总结,为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盘点。以汽车外搭铁型电压调节器电路为例,总结所学的知识。在这个电路中具有下列知识点: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反电动势、磁场的产生、楞次定律、三相交流发电机、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整流作用、续流作用)、稳压管、三极管的开关作用等知识,贯穿了汽车电工基础、汽车电子技术的大部分基础知识。通过这样一个既不复杂,又与实际紧密联系的电路,不但把每一个孤立的知识模块、知识点融合起来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与引导作用,同时又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增强了学习兴趣,也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实际电路原理图的理解,把理论与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举一反三、迁移的能力,在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中,能够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
总结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要以现代汽车电子技术为主,跟上迅猛发展的汽车、电子、通讯、计算机等技术,难度颇大。在教学中,要根据本校的现有师资、实践等教学资源,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在课程体系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探讨及实际应用,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向文。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高教论坛. 2008(01)
[2] 蒋科军,刘成晔。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12)
[3] 刘成晔,蒋科军。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4] 张学义,史立伟。 项目教学法在《车辆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07)
关键词:汽车电气 设备 课程 教学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1.教材方面的问题
1.1教材不适应本地区教学设备的需要
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材是国家规划的通用教材,照顾全国各地的不同情况,教材中示例一般以东风、解放载货汽车以及桑塔纳、夏利轿车这些国内比较普及的车型为主,有些教材也对丰田、大众轿车的内容作了一些介绍。而这些车型有些中职学校大多没有,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不太适合本地区的教学需要。
1.2教材内容过于陈旧
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内容的编写一般还是把汽车电气设备分为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和信号系统、辅助系统等五大系统,有些版本还有配套的实训教材和教学光盘。但这些内容过于陈旧,一是上述车型社会的保有量较少;二是汽车的电气设备已经更新换代,实现了电子式器件取代了机械式器件。
1.3教材内容理论性过强
中职学校的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材,无论哪个系统,都把系统部件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作详细的介绍。如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组成物质、工作过程的化学反应时内部离子的转移关系、工作特性曲线;发电机的工作特性、电子式调节器工作时内部电子元件的动作关系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这些理论难度很大,中职学生根本无法听懂。
2. 学生方面的问题
2.1学生的基础知识差
当前,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很差,很多人没得参加中考,在教学工作中发现,一些学生还没有建立起电压、电流、电阻、磁场等基本的电磁概念,更不用说上课时常用到的开路、断路、短路、短接这些概念了,这就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2.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晚自习时很多学生无所事事,在玩游戏、玩手机,抄作业现象普遍。这是由于他们基础差,初中就感觉是被“合格”的,到中职学校来学习也还是沿袭着原来的习惯,希望再一次被“合格”,很少学生能主动学习,特别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和实践
1.改革教学内容
近年来,笔者多次到汽车修理厂及4S 店实习,发现学校教学的知识和生产实践存在较大差距。通过与汽车修理厂及4S 店的工程师和一线修理技术员进行交流, 教师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先进的汽车电器知识, 将其补充到教材中去。其次,《汽车电气设备》课程要让学生读懂电路图为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电路图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利用电路图了解电器的控制方式和工作原理,通过电路图对汽车电器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建立最有效和简单的诊断流程。
2. 改革教学方法
2.1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1)构建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或项目引导下,将《汽车电气设备》理论教学融合到实习、实训教学之中,使理论与生产实践融于一体,学生在边学边做、教师在边教边指导的教学环境中完成项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达到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目的。
(2)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主线,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练习。
1)讲授法: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通过演示操作及讲解相关内容,总结并引出相关概念、原理。根据教材及职业能力的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重点、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知识的构建。
2)演示法:在一体化教学进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3)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该项目的操作练习,通过操作练习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练习时强调操作规程、操作安全,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操作速度和操作质量做详细记录,以提高学生练习的效果。
(3)分配科学合理的教学时间。教学的时间安排,一方面参照汽车维修企业检查维修该项目(汽车电器故障)所需的步骤与时间,另一方面结合学校理论教学的特点和学校现有设备、场地及学生的基本素质等情况,采用半天(四个课时)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其中理论教学占25%,教师示范占20%,学生实际操作占50%,总结、评价占5%左右。另外,每一项目的教学时间只设定参考时间, 以方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2 采用讨论法组织教学
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自主选出一位同学作为小组长, 负责小组的活动。小组活动时, 教师一般不加干涉,小组成员可以畅所欲言, 充分交流, 争取达成共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 然后交给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间、小组间可以自由发言,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教师对细节进行归纳总结。只要老师引导得当,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求知的欲望。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 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不断更新和增加, 原有挂图、幻灯片内容很难与新的汽车电气系统相一致,不能反映出现代汽车电器和电子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而学校拥有的汽车电器和电子设备实物多数都较为陈旧,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汽车修理厂、4S 店等实地收集相关的图片和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紧密结合本地区实情,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职业院校汽车电气设备专业只有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应该结合院校所用的教学设备紧跟现在社会需求,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学生对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学习方法和内容都与高中有很大的差距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大多数学生会联想起高中物理,甚至一些学生还会在笔记本和作业本的封面上留下“物理”字样。这说明他们把这门课程作为高中物理的延续。但是高中物理涵盖范围很广,比如力学、运动、光学、电学等,只起到入门作用。高中阶段为了应对高考,学生主要注重书面学习,对于电学概念的理解也很抽象,只是不断地做题,很少有实验的机会,而电工电子技术着重对于实验测量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高中学习方法相差很大,学生一时无法适应。高中电学注重对电学原理的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而高职阶段电工电子技术更注重对这些原理规律的应用,不注重公式推导和计算,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分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要从高中“重结果(理论计算正确性)”向“重实践(解决问题过程)”的方向迈进。
2.实验效果不佳电工电子课程实验所安排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传统的验证性试验较多,学生只是测量记录数据,就可以完成实验任务。或者实验的步骤过于清晰,使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积极探索的动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实训的意义。
3.缺少专业内涵电工电子课程是诸多专业的基础课,由于各个专业要求不同,知识技能侧重点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目前的教学过多地向“平台课”发展,各专业学生在一个平台授课,和专业脱节,不利于未来专业课教学。还有,任课教师的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当前专业教师大都进行专业课教学,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很多来自外聘,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对于学生的掌控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质量。
二、研究对策
对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和学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抓好最初两周现有的电工电子基础教材尽管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不断展示出近年来的多种教学改革成果,但内容上大致相当。学生一上来就被各种电路和数据参数定义所左右,往往在初期就遇到困难,并随之失去对课程的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一门课程前两周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往往决定了这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于是笔者提出一定要精选前两周的教学内容,将学生领进这扇大门。目前的教学中,第一次课除了师生介绍、课程绪论和安全用电知识以外,很难有更多令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大都在第二次课就进入直流电路。这样做很容易让学生回忆起高中教学,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阴影,毕竟他们的高中学习相对较差。这一方面要求有更多内容进入教材的绪论部分,并且能够吸引学生。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自身有足够内涵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尽量还原人类认识电、使用电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将三百年来的电学发展史分为三个层次呈现——发现之旅、智慧之光和飞越之梦。发现之旅强调对于电的发现过程,通过“静电魔力”、“存储电能”、“捕捉闪电”三个部分,讲述最初人类对于电的认识。慕欣布罗克的莱顿瓶存储了电能,富兰克林的实验捕捉了闪电,并最终证明闪电(lightning)与电(electricity)是一样的。智慧之光通过对历史上“生物电”的大论战,引出了电动势的概念,伏打电堆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电学研究。1808年,在伦敦的英国皇家研究所里,占据了地下室一整个房间的电堆组令两个相互靠近的碳棒间产生了一道持久耀眼的火花。这是千支蜡烛和百盏煤气灯都无法比拟的明亮,从此黑暗不再,曙光破晓。飞越之梦以电磁感应理论和莫尔斯电码为基础,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电的本质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应用“电”的研究。最终,跨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连接成功,赫兹的无线电技术已发了人类“飞越”的梦想。俄国一位正从事电灯推广的青年波波夫留下了这样的名句:“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装电灯,对广阔的俄罗斯来说,只不过照亮了很小一角,要是我能指挥电磁波,就可飞越整个世界。”
2.改变实训模式笔者一直在努力进行课程改革,增加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力度,目前的实训现场感不强,没有专业特点,始终停留在高中物理延续的实验室阶段。要改变这种模式,必须要引入专业特性,运用电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专业课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点,或者专业实际应用电路进行实践分析。比如汽车类专业在进行整流滤波电路实训中,完全可以采用汽车用整流器作为实训最后一环,一方面是理论应用,一方面是专业设备,两者结合效果显着。
3.从现象到本质在理论内容开始授课之前,用专业实践和实训现象入手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RC串联交流电路中,首先利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发现不同频率下RC串联电路中电阻电压、电容电压和总电压的数值关系,进而分析数据产生差别原因;与熟悉的电阻串联进行比较,进一步要求学生扩大实验范围去寻找不同,并适时提出对于实验现象的有效解释,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并升华为理论。
三、未来方向
通过近年来对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特别是充分分析高中物理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衔接问题之后,对于未来课程有以下几点建议:
1.研究学生,异步教学当前学生的变化速度,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以学生为本,这要求对于学生的研究精力要超过对于课程本身的研究。尝试去了解学生现状,尝试进入他们的思维模式,尝试去用学生的眼睛看待课程,才能真正完成好教学任务。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不再进行全班同步的教学,利用异步教学法、分级教学法等,让学生有个性发展。
关键词:点火故障简析、供油故障、发动机故障
当今世界汽车工业飞速发展,迫切需要更多合格的高素质汽车专业技能人才,为更好的满足汽车专业教学的要求,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通过全面分析,理解,实际操作解决故障,最终撰写该文。
该文主要围绕一汽威志实训车点火不着故障展开,通过分析该车点火系统、进排气系统、供油系统等可能引发点火不着故障的原因,并且将实际检测与维修以文字的形式写入该论文,通过解决该故障,可以将问题扩散到其他车辆,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加清晰系统的维修分析思路及相应的维修办法。
同时,希望能与同行交流,对文中的不解或疏漏,敬请批评、指正。
1.概述
在日常生活中,汽车发动机常见几类故障,启动不了、能启动但是点火不着、点火正常但马上熄火等。首先描述该车故障现象:打开威志车点火开关至ON档,各类仪表指示灯显示正常,燃油表显示燃油充足。启动车辆,启动机带动发动机转动,但一直不着火。第二步从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故障原因。然后根据故障原因制定并实施维修计划,维修完成,启动车辆,一切正常。最后,对此故障进行简析总结,并提出反思,为何出现此故障。
2.系统分析
根据故障现象对该故障进行原因分析,主要从点火系统、进排系统、供油系统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2.1点火系统分析
由于电源电压正常,启动机正常转动,固首先考虑点火系统是否出现问题。那么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分析点火系统故障。
(1)点火相关保险首先考虑点火系统相关保险是否烧毁,导致点火系统故障。
(2)点火低压段分析完点火相关保险原因,在分析点火低压段线路是否正常,点火保险仍属于点火低压段线路。
(3)传感器及ECU考虑是否有正确的点火信号传输,对各类传感器进行分析;电脑ECU是否正常,是否点火正时正常。
(4)点火高压段分析高压段出现的故障。
通过对点火系统故障全方面具体的分析,做出相应的检测。
2.2进排气系统分析
(1)进排气管道故障发动机不着火,很多情况跟空燃比有关系,可能出现“闷缸”现象,致使点火不着。发动机缸进排气口可能堵塞。
(2)节气门故障节气门出现故障。
2.3供油系统分析
在供油系统分析时从供油管道、供油系统电路、燃油泵几方面进行分析。
(1)供油系统电路供油电路出现故障,会导致不供油。
(2)供油管道供油管道堵塞或断裂,且这是一个常见的故障现象。
(3)燃油泵燃油泵是供油的主要动力,燃油泵不工作,供油无动力,则点火无法正常经行。另由于燃油泵堵塞,也会导致不供油。
2.4其他故障分析
分析完可能出现的主要故障原因,还有部分其他原因,虽然这些故障现象很少出现,但也不排除有一定的可能性,如:气缸无压力;气缸漏气;发动机缸体或活塞严重变形等等情况,这些故障因为排除困难,故可将其放在最后进行检查排除。
3.该车辆故障检查与排除
3.1点火系统检查及故障排除
(1)点火相关保险检查
分别取下100A主保险,50A(B+)保险,用万用表测量通段,测量结果:正常;检测保险阻值正常。分别装上主保险及50A保险,在用试灯进行检测,正常。结论:点火保险正常。
(2)点火低压段检查
用万用表或试灯对低压段线路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所有常火线路端电压均为12.7(负极打铁),试灯测量均亮;检测负极线均正常。分别检测各缸点火线圈插接头三颗端子线路,正常。结论:点火低压段线路正常。
(3)点火信号相关传感器及ECU检查
利用示波器检查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传感器正常;检查进气温度与压力传感器,正常。分别取下各缸点火线圈插接头,检测点火信号线正常,用示波器测得点火信号波形正常。检测点火正时,正常。结论,点火信号相关传感器及ECU检查正常。
(4)点火高压段检查
拆下各缸点火线圈,观察正常。利用“跳火”实验,检测各高压线圈是否跳火,工作正常;用火花塞套筒分别取下各缸火花塞,检测正常。通过“跳火”实验得到结论:点火高压段正常。
综上所述,点火系统相关元器件及线路检测均正常,且能正确产生点火信号。故进行下一部检测与维修。
3.2进排气系统检查及故障排除
通过以上关于进排气系统故障分析,对其进行检查与维修。
(1)进排气系统检测
拆下发动机进气管,检查未堵塞,检查空气过滤器,正常。查看排气管道,启动发动机,有排气现象,正常;用手稍微阻挡进气口,有明显压力,进气正常。
(2)节气门检测
检查节气门,转动正常,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正常。气缸各阶段压力检测正常。
通过对进排气系统检测,检查进排气系统正常。故进行下一步检测与维修。
3.3供油系统检查及故障排除
通过分析供油系统故障,从下面几项对供油系统进行检测维修。
(1)供油系统电路检测
首先检测供油系统相关电路继电器,分别拆下主继电器和油泵继电器,测得阻值正常,打开点火开关至ON挡,主继电器工作正常。燃油泵继电器在开关打开一瞬间,检测正常,燃油泵继电器工作正常。检测燃油泵端,燃油泵端均正常。得出结论:供油系统电路正常。
(2)供油管道检查
检查供油管道正常,畅通,无泄漏。检查回油管及燃油气收集管道均正常。用大力钳取下燃油进油管,流干管道内燃油,打开点火开关,燃油并未连续泵出,得出结论:供油管道正常,但无燃油泵出。
(3)燃油泵检修
对燃油泵进行检修。用万用表测量燃油泵各端子,正常。打开点火开关,燃油泵电机工作,转动正常。拆下油箱盖,取出燃油泵,测试燃油泵电机工作正常,但无油从出油口泵出。取下过滤网端过滤网及相应部件,正常泵油。得出结论:过滤网端堵塞。
检修:用化油器清洗剂对过滤网进行喷洗清洁,直至清洗过过滤网的清洗剂变正常颜色。装复过滤网,从新测试泵油正常,故障解除。打开点火开关,启动发动机,发动机着火,工作正常。
4.总结反思
4.1总结
通过简析并排出此故障,可得到结论,出F此类故障,我们可能从各方面去进行分析,影响车辆不点火的主要因素:点火系统、点火正时、进排气系统、供油系统、以及其他发动机变形等原因。通过分析检查,该故障为燃油泵过滤网堵塞。
关键词:技能培养;“基地‘加’企业”;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29—02
为了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全面的就业竞争力、从业适应力,全面实现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成了学校各专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探索新型的技能培养模式,也成了每个职业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科研目标。
一、新型技能培养模式的提出
学校针对注册入学、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生源,通过对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对目前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对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践与完善,总结出适合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的技能培养模式——“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在三年短暂的学历教育年限内,把他们培养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均符合当今生产第一线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建立生源基础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教育“接合点”,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进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
“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是从技能分析、教学要求、组织形式、培养途径以及师资、经费和设备等着手,初步构建“基地‘加’企业”式的技能培养模式链,然后依据企业调研和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培养方案,并加以实施。“基地”指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指校内、外对口生产企业。为了解决多数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差、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技能训练要求,而直接到企业上岗又满足不了生产技能要求的实际问题,探索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有效途径,根据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我们把专业技能分解为基础技能与基本技能而进行分阶段培养。基础技能为掌握和运用某项专门技术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单元,如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专用设备的规范使用等等。基本技能为应用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完成企业某项生产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或设备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生产任务等等。基础技能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基本技能是在生产实践中对基础技能的熟练运用和巩固提高。基础技能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或项目教学等模式进行训练培养,基本技能在有条件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战或模拟训练培养。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技能、初步掌握基本技能的条件下,再到校内外对口企业的生产岗位上,在师傅指导下通过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等训练方式,对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和基本技能进行应用、巩固和提高,最终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基地+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架构如图1(“品字”型结构)所示:
图1 技能培养模式内容链图
三、“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教学环节
从以上“结构图”可以看出,两个小“品”字沿着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教学结构链,每一个教学环节与其相连的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互相补充、不可分割。从链条的始端到链条的终端,学生完成了对职业技能的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生疏到娴熟的过程。其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基础技能环节
在这个教学环节,汽修专业学生要掌握钳工操作技能、机械识图技能、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设备使用技能和汽车维修常用电气检测仪器仪表使用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课程是《汽车机械基础》、《钳工实习》、《机械制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和《汽车结构认识拆装实习》。其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课堂与实训车间融为一体,老师和师傅互为角色。专业课教师要具有现代企业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通过在实践的观摩和体验中“有的放矢”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去掌握某些“概念”和“公式”。即便是一些比较适宜课堂知识传授的基础知识课程,也要尽可能地通过与实践、实物、实例的结合上来学习掌握。各个基础技能的培养目标如下:
钳工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钳工常用设备、工具、量具和仪表;能进行测量、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攻丝、套丝、刮削、研磨规范操作。
机械识图技能:能运用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公差配合基础知识及标注方法,识读较复杂的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检测发动机、底盘各总成的基础零件。
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设备使用技能:能正确选择与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和机具(设备)。
汽车维修常用电气检测仪器仪表使用技能:能正确选择与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电气仪器、仪表。
(二)基本技能训练环节
学生在掌握技能基础后,就进入了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环节。基本技能包括:汽车驾驶操作技能、汽车维护作业技能、汽车修理作业技能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课程及实习有《汽车驾驶实习》、《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二级维护实习》和《维修企业顶岗实习》。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产教结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里所讲的“产教结合”教学,不是边生产边教学,也不是生产+教学,而是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是以教为主、以产辅教的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始终渗透着生产过程,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与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在学校实训基地学习的技能到企业能够直接用得上,达到“无缝对接”。在这个教学环节,老师即是老师又是师傅,学生即是学生又是学徒,教学相长,共同克难攻坚,使学生在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掌握基本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各个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如下:
汽车驾驶操作技能:达到汽车驾驶员C1执照考核要求。
汽车维护作业技能:能按照汽车维修手册独立完成汽车一、二级维护作业项目,并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汽车修理作业技能:能够按照汽车修理作业的相关修理、装配标准和工艺规范完成汽车零件的检测分类、总成部件检修、总成大修和竣工验收工作。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技能:能够利用仪器仪表检测、诊断与排除汽车使用中发生的常见故障。
(三)基本技能在生产岗位上的体验与应用环节
校内实训基地再“必真”,与企业生产的环境、过程、条件、工艺对接得再一致,也赶不上企业快速发展对岗位技能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已在校内实训基地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学生,还需要到企业生产岗位“真刀真枪”地体验和感悟,直接在生产岗位上真正完成对技能基础的运用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在这一环节,学生虽然是直接在企业生产岗位上体验,但还不能像一个企业职工那样独立担负起生产任务,还有一个对岗位生产技能边体验、边感悟、边掌握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环节仍然是教学环节,或称之谓岗位生产性教学环节。也只有在这一阶段,学生才能完成在直接生产岗位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使其所学技能成为生产技能。根据汽车生产岗位分为:诊断工位、机修工位、电器工位、完检工位。这一环节,各个工位的培训目标如下:
诊断工位:主要负责对客户车辆进行常规检查,包括以下检查内容:第一,清洗气门积碳,清洗喷油嘴,以及更换火花塞。第二,检查空调、清洗空气滤清器;第三,检查刹车油和刹车片。第四,车轮动平衡和胎压。根据检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需要维修或更换的零部件。
机修工位:能够对车辆发动机、车身、悬架、转向等部位的零部件或总成进行正确的拆装工序,按照工人师傅的指导,完成对汽车零部件的维修数据的测量与统计工作。
电器工位:要求实践学生能够读懂汽车电气线路图,熟悉电气零部件的组织按照部位,按照电路图判断出故障点。
完检工位:要求实践学生熟悉二级维护的所有检测项目,能够熟练完成汽车灯光、制动、动力、电气等方面的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全面掌握汽车电路、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方面的理论知识结构。
(四)对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环节
学生初步掌握了企业生产的基本技能,还要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完成对基本技能的巩固和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到企业在师傅的指导下,直接顶岗进行做工,在反反复复的工作中来完成由生疏—熟练—精确的熟能生巧过程,锻炼成为一名毕业后到企业直接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技术能手。这一环节与前三个环节不同的是,前三个环节从总体上讲都属于教学环节,是在老师和师傅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而这一环节是直接在生产岗位上在师傅的总体引导下,完成对前三个环节所掌握的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过程。这一环节的岗位,称之为企业生产岗位,我们同样分成四个工位,各个工位的技能目标将按照实际生产来定,比企业实训岗位技能目标稍高。
诊断工位:主要负责对客户车辆进行初步的故障诊断。确定车辆故障产生原因,并且能够初步估算出针对故障或损坏的部分的维修成本;同时,要编写出维修工艺卡,为下一步维修做好工艺卡片。
机修工位:主要针对车辆发动机、车身、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架、转向等部位进行检测维修,同时,可进行汽车二级维护及油路、气路的检修与日常维护。
电器工位:主要针对蓄电池、交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起动机、点火系统、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汽车电器仪表与显示系统、汽车车身电器装置、汽车空调系统等做检修与零配件的修复与更换。
完检工位:主要针对修复过的车辆进行系统完整的检测,包括车辆外观、内部及性能方面,确定检测数据符合规定范围后,由完检负责员工签字,交付客户验收。
完成了这一环节的巩固提高过程,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了到企业能够用得上、留得住、站得稳、发展快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总结
职业教育主张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基地+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用岗位技能,实现了由传统教学方法向技能型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通过四个教学环节对学生培养,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企业安全操作意识增强,并具备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G].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及其作用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一个“项目”活动,由学生小组完成的一种教学实践。在中职教育中,利用这种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对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将有些课堂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分给学生,学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完成各项实践活动。学生小组可以根据项目内容,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然后付诸行动;最后项目完成后展示实践成果,师生共同评价与总结。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高。每一个项目都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第二,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与理解。第三,项目教学法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当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不足:由于中职院校自身的教学设备与资源不足,很多教师缺乏专业的汽车维修知识,课堂上教师照本宣读,对学生知识的讲解方式单一,学生听讲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互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学习兴趣不足等。
2.2理论教学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汽车维修专业学习的理论知识偏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量时间都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的联系不紧密;另外很多院校由于汽车维修专业实践设备不足,加上学校学生人数较多,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效果不佳,传统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3对项目教学法的结果评价不够:教师在学生完成项目之后,对学生的实践情况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和做出全面的评价,教学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实践结果的运用不佳。比如对表现好的学生没有进行表扬,对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没有正确指导与教育等,总之,项目教学结束之后应及时进行评价与总结。
3促进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方法
3.1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教学下,中职院校也应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课堂上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探讨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与学习。比如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汽车维修厂进行参观学习,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最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教学。
3.2提高中职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和改善教学设备:首先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加强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队伍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增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的学习;也可以开展教师交流会或者研讨会,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另外,学校可以扩大校内的实训基地,增大设备的投入,也可以建立或投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汽车维修厂的合作方式给学生提供实训和锻炼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为维修厂输送人才,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3.3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增强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教师在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合理安排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项目教学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1做好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前提工作:在实施项目教学法之前,教师和学生应深入市场进行调研,了解汽车市场的真正需求和发展方向,从而找到教学的重点,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教学活动,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3.1.2确定项目的任务:在对市场进行调研之后,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要利用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比如中等职业学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本教材,教师在讲《认识传感器及其信号调理电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项目的任务,让学生认识传感器、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明白电阻式传感器的具体应用,在明确项目任务的基础上有效开展项目教学。
3.1.3制定项目计划并实施:通过确定项目的任务,小组学生要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实施。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的形式制定计划。教师也可以事先进行演练,让学生明白具体步骤。计划应包括项目实施的时间、具体步骤、实施的程序、小组分工等,最后按照计划进行实施。
3.1.4做好项目教学结果分析:在项目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总结与评价,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和明白项目的收获等。其次让小组学生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在进行总结,进行相应的表扬与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使项目活动获得实际效果。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