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的能力。

2.选一种动物,失去了原来的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

重点

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

教学

难点

指导学生写出故事的趣味性、奇特之处。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母鸡是不能在天上飞的,蚂蚁是渺小的,老鹰是凶猛无比的,蜗牛爬得非常慢。但是,如果,一切都反转过来,动物们失去了它们原来的特征,或者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又会是怎么样呢?

这样想象会不会很有趣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这样想象很有趣)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话的学习中。】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

想象导入,明确内容

1.如果母鸡能在天空中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能健步如飞……它们的经历一定很奇特,它们的故事一定很有趣。

2.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图片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想象。

(课件出示2)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图片,大胆想象,学生练说。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任选一幅图,在展开想象在小组里说一说。

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4.指名说说。

5.师生评议,纠正补充。

三、展开想象,说一说

你准备选择哪种动物去写,小组交流,选代表班内交流。

1.谁来说一说,展示一下?

(课件出示3)

假如蜗牛没有了壳,它一定能长出健壮的腿,生出有力的翅膀。它一定是能爬、能走、甚至能飞的动物,也就有可能变成无敌的、能与别的动物一决雌雄的强牛,或许还能变成飞牛,或者真正的天牛。到那个时候,它就会在辽阔的长天独自凌空起舞,拥有更丰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2.全班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她)说得怎么样?

3.同学们想象的真好,赶快顺着你的思路写下去吧!

三、出示要求,学生习作。

1.写话要求:

(课件出示4)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2)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板书:选一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大胆想象,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展示写作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润色修改,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说说自己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2.哪些同学的习作毛病多,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五、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准备誊写。

【设计意图:书写作后,再引导学生修改,在修改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习作:奇妙的想象

选一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

大胆想象,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第2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高中)》一书中,关于课程性质的解读: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打下基础.物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科学[JP3]精神.可见正确理解并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

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JP]

案例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

(1)在引入部分,教师大胆地为学生用英语朗读教材上的一句话:Nature and nature′s law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然后请同学翻译这句话: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

这种创新可以一改物理教师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印象,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并不在于教师读的好坏,也不在于学生翻译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这句话可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学生阅读课前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整理的对牛顿的介绍,进入新课教学――牛顿物理学的基石――牛顿第一定律;以及在重温伽利略的实验之前,学生阅读对伽利略的介绍.

通过两次阅读,使学生经历曾经的历史过程,体味当时科学家们敢于挑战传统观念,挑战权威,执着的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虽然这跟只用1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便将牛顿第一定律呈现在学生面前相比会多花费一些时间,但这种时间的花费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因为这些鲜活的素材向学生展示出了定律背后众多物理学家探索的足迹,唯其如此,学生们掌握的物理知识才可能是生动的、鲜活的,也唯其如此,物理知识的生命力才能真正被挖掘出来.这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在重温“伽利略实验”中,将同学们分成小组,协同合作完成实验,并通过交流体会理想实验与真实实验的区别.这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4)最后,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既指明了伽利略“理想实验”思想的重要性,又为整节课的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学生眼中的牛顿第一定律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成为了鲜活的历史.这正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体现.

第3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

一、努力做一个好教师。

我的一个朋友评价我说:“xx是一个有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人。”是的,这句话概括了我多年来的教育之路。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永远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出其不意地带给学生学习的乐趣,我班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张老师总是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她下一步要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学生对我的喜爱,学生的进步,让我感受到了身为教师的幸福感与快乐。我最喜欢表扬那些和当年的我一样在班级看起来默默无闻的孩子,和那些闪着光芒的优秀学生相比,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表扬与鼓励,这也是促进班级中等学生不断迈向优等生的一个催化剂。善待每一个孩子,即使我批评了他,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恰当时机表扬他可能转瞬即逝的进步,让他被老师批评的糟糕情绪得到改善,从而快乐地、轻松地投入到班级生活和学习生活之中去。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在学习中反思自己,改进自己,提升自己。我有幸去观摩吉林省作文教学大赛、吉林省二实验小学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一流教师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设计与教学风采,他们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扎实浑厚的语言功底,“目中有人”的教学思路,更让我赞叹。我将听课之后的反思反映在每一次的语文教育课堂上,反映在片区教学活动中,本学期学校第一次的大学区活动由我来为学区内的五年级老师主持集体备课,好多参加这次集备的老师听了我的备课,认为说我的备课内容扎实,有可操作性,没有花架子,解决她们在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这样的评价让我对自己挑灯夜战的准备感到了欣慰。在每次学年备课中,我都组织本年级语文教师深入研读教材,从段篇,到字句,从结构,到写法,从教法,到练习,进行一一的研究落实,努力让教师资源达到学年共享。

二、做一个谦和的学年组长。

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小善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以往,我总认为真诚是最有力量的,只要我真诚待人,我就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但是我慢慢发现,真诚是我的优点,也成了我工作的缺点。我的坦诚,直率,可能在我无意中拉开我和同事之间的距离,产生了我不曾预料到的结果。这样一想,我找到症结所在,所以,我比以往更加细心了,说话更加注意角度,在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我就是一个服务者,我心态平和。可以不夸张地说,西五小学,学年组长是除了校长以外,最难做的工作。每天各个部门的任何一个通知,都要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年各位老师,落下了谁都可能给学校工作带来影响,就像那个电影的名字一样“一个都不能少”,而这样的一个,可能一天之内要接到十几个通知,每项都需要组长周全地记好,传到,落实。你有你的考虑,他有他的理解,我无法改变别人,那就改变自己吧。我对自己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管别人怎么对我,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将我的工作做好,至于其他,不是我能力范围内能控制得了的,那就随他去吧,各人有各人的世界。用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一切难以包容的,是对自己人格的提升。

三、做一个尽职的中层主任

第4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

曾经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对于民族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想象,敢于质疑,不懂就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创新能力应从低年级学生抓起。

1

允许“插话”,鼓励另类思维

“插话”是低年级课堂的普遍现象。低年级学生胆子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表现欲强,但控制力相对较差,在语文课堂上常常表现为“插话”。

特别是和他人不一样的见解,更容易随便说出来。这种现象其实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对于学生的这些另类思维,教师千万不能当头一棒,泼冷水。对于学生正确的见解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不正确的见解应在赞赏他的积极思维同时,请大家一起来分析这个同学的答案为什么是错的,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在《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教学中,师问:“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这句中的“滴”可以换成什么词?有的同学说:“‘滴’可换成‘洒’。”有的同学说:“可以换成‘浇’。”……师说:“说说为什么可以换成这样的词?”生1:“我妈妈在家里总是洒上香水。所以,可以用‘洒’。”生2(插话):“香水从瓶中出来是就是一滴一滴的。只能用

‘滴’。”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说的也都有道理。大家想一想:家里的面积很大,需要很多香水,一般都是用瓶子一甩,因而常常说成‘洒’。而这水桶比较小,因而还是滴上几滴就够了。所以,作者用‘滴’上香水是很准的。更不宜用‘浇’了。”……

以上片断中生2的插嘴现象,如果老师一下子呵斥:“谁让你乱说话的?”我想,从这以后,学生就不敢发言了。时间一长,课堂上就不再思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我们应允许“插话”,鼓励学生的另类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观察是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课堂上教师除了运用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观察外,还必须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潜能。

如:我在执教《云房子》一课时,发现学生对文中的云房子的形态并不理解。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夸张地展示不同形状的云房子。学生通过观察,一下子来了兴趣,“哇,这就是小鸟造的云房子呀!”于是,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一兴奋点,追问到:“假如你就是一只小鸟,会造出怎样的云房子呢?”有的说:“我喜欢奔腾的骏马,我要造一个骏马一样的云房子。”有的说:“我要造一个高山一样的云房子,让小鸟飞越高山。”……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各抒己见,答案各不一样。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诱发质疑,自主探究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能力也是语文学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还不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善问、敢问、会问。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针对课题质疑。俗话说: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抓住课题让学生质疑,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教学《晚上的“太阳”》一课时,学生读题后,我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疑问吗?”有的说:“晚上,为什么会有太阳?”有的说:“这‘太阳’是真的太阳吗?如果不是,又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晚上的太阳?”……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文,积极探究,很快地弄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质疑、探究中得到了训练。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质疑。“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质疑,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深刻体会语言文字所蕴涵的内涵。同时也能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如:在教学《鲜花和星星》一文时,我就抓住文中的“天上的星星真多!”和“地上的鲜花真多!”这两个关键语句引导学生质疑:“究竟是鲜花多还是星星多?”学生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鲜花多,因为鲜花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有的学生说:“星星多,宇宙那么大,全是星星。”有的学生说:“鲜花和星星一样,都很多。”你看,小小的一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你思我辩中得到了训练。

再次,从标点符号的应用质疑。省略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包含着作者很深的情感。如:教学《蜗牛的奖杯》一文时,学生第一次接触省略号。我就问:“看到这个符号,你有什么问题吗?”有的学生问:“蜗牛难道就甩下这几个对手吗?”有的学生问:“难道是表示话没有说完吗?”等等。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这符号表示对手还有许多,不再一一列举了!”通过讨论、探究,学生既弄清了省略号的意思,又使创新能力得到了训练。

4

合理点拨、启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点拨、启发想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抓住文中的插图启发想象。如:教学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一课时,学生观察图画后,我就让学生看图思考:小兔是怎样把南瓜运回家的?学生积极思维,有的说:“把南瓜滚回家。”有的说:“找好朋友抬回家。”有的说:“借个车子推回家。”于是,我又追问:“什么情况下借车推回家?什么情况下找朋友抬回家?什么情况下滚回家?”学生通过想象,说:“路很平的情况,滚回家。”“看到熟人时,抬回家。”“有车时,推回家。”……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观察图画和语言训练中得到了培养。

抓住文中的空白处启发想象。在小学低年级课文中,有很多地方,语言简洁,概括性强,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如:《木兰从军》中有一句“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文中没有介绍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我就抓住这句话,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木兰:爹,您年纪大了,弟弟又小。就让我替您去吧!爹:你一个女孩子家,怎么去当兵?木兰:我可以女扮男装吗!您就放心吧!我会有办法的。弟弟说:姐姐,还是让我去吧!我是男孩子。木兰说:这怎么行,你还不到当兵的年龄。朝廷是不会要你的。木兰娘:“闺女,还是让我去跟朝廷说说,我们家就不去了。”木兰说:“不行,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一定要为国分忧。你们就让我去吧!”……通过对空白处的讨论,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训练,在语言实践中,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抓住课文的结尾启发想象。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课文的结尾是: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就启发学生想象:“这个故事结束了吗?”有的说:“结束了。”有的说:“还没有结束呢!”接着,我就追问:“没有结束,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学生发挥想象,说:“乌鸦上了狐狸的当,十分生气。心想:我一定要寻找机会报仇雪恨。到了第二天,乌鸦就故意叼了一块臭肉,站在枝头上,等狐狸来。不一会儿,狐狸来了,见乌鸦又叼了一块肉,于是,又用昨天的方法来骗肉。乌鸦心想:报仇的机会到了。于是,嘴一张,肉掉了下去。狐狸一口叼住了肉,哪知弄得满嘴臭味,连忙把肉吐了出来。乌鸦见了,哈哈大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想象和语言训练中得到了训练。

5

开放作业,倡导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管都是小学生,但各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性格特点也不一样。因而,对于同一个文本,学习的方式也就会呈现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会不同。所以,教师可设计开放型的作业,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表演:根据学生好动、好表现、好新鲜的心理特点,可让学生通过表演形式发展学生个性,让他们尝到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就让学生通过表演狼扑向小羊后,小羊是怎样挣扎的、狼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通过表演形式,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到了狼凶残的本性。

绘画:在教学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或一组插图。如在教学《雨后》一文后,就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雨点落在各个地方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通过绘画,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感受到了雨后的快乐。同时,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都得到了训练。

操作: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现实,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如在教学《2008,北京》一文后,我就让学生写话:我心中的奥运;制作“庆奥运”手抄报、剪报……

第5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教学设计过于细密,教学成了教师一厢情愿地演示自己设计的教案,千方百计地牵着学生往一条道上走,来不得一点变通,容不得一丝意外。学生的思维稍逾常规,回答稍偏教路,教师就急急的点拨引导,根本没有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也没有学生主动创新的余地。于是课堂教学在平淡中一帆风顺,但是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和灵气。因此,在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该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气氛,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1.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创新思维的时空

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注意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师生学习定向的重要手段。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强。在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特别要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条件,如提出“这个字你想怎么记”“这段话你准备怎么读”“学习这篇课文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

另外,在练习的层次上也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在设计练习题时,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设计出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层次去选择、去创造。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说:“让孩子独立发现就是一种创造”例如要求学生回忆自己书法学过的带“门”字框的字,再编儿歌,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哪怕只编了一句老师都给予肯定,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获得创造的乐趣。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就编出了“日字进门惜时间”“口字进门问问题”“马字进门别乱闯”“耳字进门听新闻”等十几句儿歌,学生课终而意未尽,教师又把创造的空间延伸到课堂之外,鼓励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一一回读儿歌巧字的方法去记生字,学生在这种练习中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的火花。

再如教学《晏子使楚》时,在精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学生先后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诸如:“文章写了楚王的三次笑,效果一样吗?”“课文中晏子为什么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还拱了拱手?”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内容、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在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适当展开,增强精读效果。并进而认识到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独特作用。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中达到了,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空间。

2.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思维的训练

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长期、潜移默化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头脑中明确把握创新思维的落脚点与切入点,大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离开积极、丰富的想象,即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又难以发展语文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针对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从培养想象思维入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更为合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必须充分利用语言因素丰富学生的表象,如教《荷叶圆圆》一文,通过模拟小动物们不同的动作来理解课文,并展开想象,问:小动物们在荷叶上会想什么,做什么?要求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展开想象,大家畅所欲言,同时也提高了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堂设“?”者比比皆是,要想真正的起启迪作用决非随意提一两个问题所奏效的,执教者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儿童心理把问题设在点子上,把儿童的思维、想象,从简单引向成熟。教师的语言影响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平时教师要注意使用清晰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良好教育。

另外,还可以填补空白,丰富想象。所谓空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去吧》写到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小鸭和小鹰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文中没有描述,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像中思维互想碰撞、启发,在文中没有出现的心理空白处创新,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2.2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思维定势有碍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克服思维定势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有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曾说:“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说的就是学习要像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才能出新。在平时的观察中,多数学生都有严重的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它积极的一面是慎重、稳妥;消极的一面是缺乏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恰恰就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多方启迪学生拓宽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力求求异求新。开拓思维的广阔性,砥砺思维的深刻性,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时,应不拘于书本知识,不限制学生思维,学生有了更多机会表现自己,他们的思路往往会别出心裁。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时,孩子们被辉煌而又明亮的北京吸引住了,个个心潮澎湃,很想到北京那儿看一看,我就引导学生想象,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不平凡的2008年已经过去了,下一次北京举办奥运会,我们可以去北京,到那时候,我们能为奥运会做些什么呢?孩子们尽情的说:“要去参加比赛,要去旅游,要去做交警,要去观看比赛……”多么大胆形象的想象,闪耀着创新思维的火花。

2.3 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

“求异”是创新,“求同”也有创新,真正的智者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万象之中,去发现相对不变的东西,即认识事物之间所共同的相似规律。例如:我们从《人类的老师》一课可以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都源于生物界的启示,其思维过程恰恰是“求同”,而不是“求异”,你能说这不是创新吗?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路就开阔了。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做方法总结:大凡这类文章,我们都可以先找出文中概括特点的重点词语,然后围绕这些问题,逐层展开分析。教师可以拿出与它相类似的文章――《海底世界》作练习。两篇文章较相似,同属常识性文章,介绍的都是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文中又有概括其特征的两个词语,那么就可以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语,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共同点,进行自学,掌握学习方法。这样对比阅读,便于学法指导,加深学生的印象,是求同思维的典型体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且也要落实在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因为课堂实践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自主作文,主动创新。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亲自参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验,获得真知,创新能力也逐步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有机地结合,而且可以使传统的语文教学真正地成为创新教学。相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坚持不懈的培养下去,敢于摘除学生头上的“紧箍咒”,那么孕育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第6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

一、课外访万家

去年8月25日,我和同事带着“课外访万家”的登记册,骑着摩托车一起畅游在乡间的道路上。

正值金秋时节,好一派迷人的景象。棉田里,白雪般的棉花让棉农心里也开了花。稻田里,轰隆隆的收割机不停地卷吸着金黄的稻谷。果园里,瓢大的蜜柚树很远之外就溢出了清甜的美味。

“前面向右转弯,第5家就到了。”张老师在车座后面提醒我。他曾经在达河村任小学校长多年,还记得大部分学生的家庭住址。经商量,我们决定第一个家访对象是二(2)班学生陈亦妍,这个小女生学习比较认真,成绩优良,但是胆量小,害怕挑战,我正好是她的数学老师。“陈爷爷在家呀,我们今天是来进行家访的”,一下车,还没等家长看清是谁,张老师就主动打了招呼,说明了来意。陈爷爷高兴地说:“太好了,快请屋里坐!”接着,我们就一边喝着清香的绿茶,一边聊起来。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我们如实地向家长汇报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学校、班级工作情况,并期待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陈爷爷也迫不及待地说出了孙女在家的学习生活状况,谈吐间,有时面带微笑,有时流露出忧虑的神情。通过交心谈心,我们把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待日后整理。

接下来,我们陆续到吴裕康、刘世玉、陈士杰、杨慧琳、胡雅娟等十几个学生家中家访,了解到了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只靠爷爷奶奶看护。孩子们有的经常帮家里做点家务,有的爱看电视,有的作业没人辅导,有的喜欢到田野里玩耍……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想到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我内心不禁一颤:乡下的孩子与城里孩子的差距真是太大了,他们太需要无尽的爱与关怀了。

一天的家访结束后,我们又伴着火红的夕阳,迎着金秋丰收的美景回家。

这一整天的家访,虽然感到腿脚有点酸疼,身心有点疲惫,但它让我真正走出三尺讲台,走进美丽乡村,走进了万千家庭,走进了每一个家长与学生的心灵。

二、课内比教学

曾记得,去年的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秋风送爽,在开学工作的会议上,我们听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全省上下将扎实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一时间,“比教学,访万家”在全校迅速蹿红,成了最热话题。“怎么比?怎么访?”“我们年纪大的不参加,行不行?”“我们年轻的跑不掉罗!”“呵呵!平时校长们随堂听我们的课,这回我们去听校长的课。”“比就比,怕什么?” ……老师的嘴上这么戏说,暗地里都摩拳擦掌,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是啊,面对富有生命的光辉事业,面对乘风破浪的教改大潮,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本身就应具有熟悉教育教学规律,轻松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能力。既然说,上好一堂课是老师们最基本的职业要求,那么,面对教学比武,何惧之有?既然说,教学比武课不是随随便便的家常便饭,那么,这顿饭要做得色香味俱全,岂可等闲视之?于是,我也在静静的思索中,开始筹划自己的比武大事。

曾记得,那次我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课前,我精心研究了教材教法,准备了辅助课件和学具等,并反复修改教学设计。自以为教学内容浅显,互动性强,一定会马到成功。可事与愿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我随意提了几个指令性不明的问题,致使学生像脱缰的野马、断线的风筝,答非所问,怎么也收不回来?整个课堂,我没有及时捕捉并修正新的信息,特别是来自孩子们的信息,没有有效地接受各种新的挑战,最终急得我慌不择路,失去了目标,只好草草收场,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课后,同事与我倾心交流,给我指点迷津。唉,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蓦地,我从那堂课从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这教训很苦、很酸,它必将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留在我教育生涯的印迹里,指引我向上向上,时刻激励总有一天一定会尝到最甜最甜的果实。

曾记得,我虚心听取了二十位老师的比武课,老师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位老师都是激情满怀、踊跃参加。尤其是校长、领导都以普通老师的身份和心态积极认真的准备教案、制作课件,准备一展中老年教师“宝刀不老”的风采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成果。在比武中,尤其令我印象时刻的是,何持老师的科学课《电磁铁的磁力》令学生兴趣盎然;崔俊华老师的数学课《圆的认识》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黄荷翠老师的英语课We Love Animals激情四射;谢谦老师的美术课《相同与不同》生动有趣;刘芬老师的语文课《四季》让学生身临其境;魏登科老师的音乐课《中国民族弹拨乐器介绍》丰富多彩……

第7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习惯 创新能力

每个人的创造力都是与生俱来,只不过创造力作为一种潜在的能力依附在每个人身上。这就需要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思维的习惯,把每位学生的创造力充分挖掘出来。而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教师到底如何去做,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体现创新教育思想。

一、更新教学理念,张扬学习个性

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而信息化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性和创新总是相伴而生的。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了张扬,才能把创新的潜能发挥出来。要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师就要加快角色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这些学习方式的过程进行引导,在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寻找创新的生长点,点燃学生心中创新的火焰,并使之越烧越旺。

案例:美术课上的一次“意外”

上课的铃声已响,我拿着教科书信步走上讲台,同学们已经拿出美术课本等候。习惯性地,我将目光扫过教室的每个角落。突然,定格在前排一个男同学的身上,其他同学的目光随之而至。哦,他在做什么呢?!

意外就这么发生了!他在埋头吃鸡蛋,蛋壳零零碎碎散落在地板上,还在轻轻地摇摆。他的同桌站了起来:“老师,他上课吃东西!”那男同学急得一把塞进嘴巴,紧张地盯着我,看得出不安的心情和准备挨训的样子。我愣了一下,怎么办?都第四节课了,学生肚子肯定唱空城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快步走下讲台,来到他的桌前,弯腰捡起地上的鸡蛋壳,原来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见鬼去吧,我就拿这小小的鸡蛋壳开刀。

“我觉得这鸡蛋壳挺漂亮的,这颜色,这材质,只可惜了里面的东西,怎么也该给我留一点呀!”同学们以为我会大发雷霆,结果却等来一句这么幽默的话,开心地笑了,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我的身上来,谁还记得刚才发生的事呢。随后话锋一转,我提出建议:“鸡蛋壳浪费了很可惜,何不让它发挥点作用,变废为宝?”在黑板上已经写下:我能变废为宝!下面热闹的讨论声已响起,平时需要他们讨论,倒是静悄悄的,今天反常了,没等开口已进入状态,对我来说,正是求之不得。

“我觉得可以变成一顶小帽子!”

“怎么看也像是乌龟!”

“老师,我可以把它画成小丑的脸吗?”

“我们俩一起完成一组国粹――京剧的脸谱!”……

这些都是学生的想象,我扬了扬手中较大的鸡蛋壳,来到学生的中间,说:“变变变,我要把你变成――”用手修修剪剪,出现一个椭圆形的东西,征得一把剪刀,剪下自己围巾上的毛线留着备用,派去办公室拿红墨水的同学已经回来。我把蛋壳涂成了红色,用嘴吹吹,再手扇扇,借学生的黑墨水,在蛋壳上面点上黑点。前排的一位男学生站起来,激动地说:“老师,我知道是什么了,下面我来完成最后几步,可以吗?”我用欣赏的目光鼓励他:“你一定做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一下!”他继续把七个黑圆点点完,再把染成黑色的毛线拿来当它的腿,一只漂亮的甲克虫爬在我们的眼前……

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根据蛋壳形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它像什么,我该怎么设计?等到学生上交作品的时候,欣喜看到学生作品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妙趣横生!

虽然是课堂的一次意外,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必须从诱导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且在课堂中呈现出非常融洽的师生合作的民主气氛,气氛营造、兴趣点的创制都是使课堂教学产生学习效益的基础,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学生就能触发思考的主动性,才敢于提出个性化的见解,这就是创新。

二、善于营造创新的良好空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创新的良好课堂空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作风,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自己读书,自己寻找答案的机会和时间,容许学生犯错误,引导学生把错误当作一种财富,把错误看成是学习的一种途径。教师少用或不用否定的方法,多一点肯定和赞赏,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多倾听学习的意见。即使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要使学生觉得你发表的只是你个人的理解和意见,教师要胸怀坦荡地承受学生对你的意见的批评和挑战。没有民主的教学作风,教育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奴仆。没有比较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就会禁锢。没有自己读书寻找答案的机会和时间,学生的心智就不可能得到训练。没有判断失误的经历,学生就不可能获得正确判断的途径。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创作技巧和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扎染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扎染的情趣。

而实践是认知的基础,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的基本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的愉悦体验。

只有为学生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空间,学生才能“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三、注意发挥教师的诱导作用

英国著名思想家斯宾塞说:“习惯产生于诱导”,“诱导在于有趣”。“几乎所有习惯都开始于有趣,然后才与一定的目的,目标相结合,当这些有趣的事与实现某一理性的目标越来越同步,则有趣的事情被固定下来,成为主动选择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善于营造学生良好的创新空间,更要注意发挥教师的诱导作用。用诱导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习惯。学生在教师成功的诱导下,在内心认同了这种创新思维的习惯。在有趣的情况下,他们就会主动选择这种习惯。学生的创新习惯养成了,还怕学生不敢创新,不会创新吗?

案例:美术课也“疯狂”

在拿到教科书的时候,我先把课本浏览一遍,当看到介绍毛南族的面具这一节课时,想到的都是怎样让学生很好的利用45分钟,即了解毛南族的历史和面具的作用,又能发挥他们的学以致用,于是有以下的“诱惑”。

“请同学们制作一张自画像的面具,”我认真地给同学们布置作业。“画完自画像的同学,请再画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50多个同学开始在课堂上各显神通,有画小猪、有画小猫、有画小狗,也有画向日葵、荷花……不一会儿,同学们就画完了,我又给他们出一个难题:“请同学们把刚才画的两幅画合二为一,画一个整体的自画像面具!”话音刚落,教室里传来惊奇的一声“啊”字。几分钟后,然后把面具作业戴在脸上,同学们的大作纷纷出炉:有长着猪耳朵猪鼻子、梳着两条小辫子的青春少女;有狗头上理着“板寸”的“犬子”;有娇艳的向日葵上露出一张长满青春痘的脸……整整45分钟,没有一个同学开小差,只有哈哈不断的笑声!

课堂活跃了起来。课后学生还跟在我后面叨叨絮絮:“这个课就这样上完了?我都觉得时间太短!”

老师设计了课堂里的一次悬念,却充满了创作的诱惑,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里,再也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漫长。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把每位学生的创造力充分挖掘出来。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总之,利用教学中创造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开启学生创新思维之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托夫勒《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第五部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

[思考问题]

教师如何捕捉课堂上的教学机智诱导全体学生创新。

[案例描述]

课前准备:把塑料京剧脸谱面具(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羽)挂在黑板上,因为这节课原来的教学设计重点是学唱《唱脸谱》。教室里轻声播放着京剧音乐,创设情境。

上课铃声一响,我拿着道具马鞭充满自信地走进了教室,并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有关京剧知识。当我介绍完有关京剧脸谱知识准备板书――“唱脸谱”时,我听到有个男生在很不合时宜地模仿京腔念白道:“小姐,请......”“请”字还拖得特长。当我朝声源看过去时,他还在忘形地挥舞着作花旦“请”的手势――双手转手腕靠向右腰间。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所有同学奇怪地扭头看着他,这时他才回过神来。接着是一片寂静,学生们都怔怔地看着我。

就在这一瞬间,我想了很多关于怎样处理这件事的方法。如果采用平时常用的处理方法,他明显违反了课堂常规,应该受到老师严厉批评,然后再上课。可是此刻的他,面红耳赤,低着头,拿着音乐课本遮着脸,分明是个自认为做错事的孩子,在等待老师的“训斥”。

在刹那间把他的行为又反思了一下:他刚才的行为虽然打破了我正常上课,但它有没有闪光点呢?新教学理念告诉我,我们应鼓励创造。难道这不是很好的时机吗?我不能扑灭他的“创造火花”,我不能扼杀他对创作、表演的兴趣,我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引发每一个学生创作、表演京剧,亲身体验京剧艺术,这样也许能比学唱歌曲《唱脸谱》更好地了解、感受京剧艺术。于是我决定把这节歌唱课改为京剧创作、表演课。我和颜悦色地对那位学生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的演唱吓了一跳。这突然来的不是时候,但我觉得你编唱的还真有京韵,要不然同学们也不会乐成这样了,你可以再为大家唱一遍吗?”他很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又唱了一遍。教室里沸腾了,全体同学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中。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你的欣赏,你很有创造、表演潜能。其实每个同学都具有这种潜能,只是你们没有发觉它而已,不信接下来请同学们测验一下自己,你们创造、表演的结果怎样?也让你们当一回京剧演员,过过瘾。京剧台词、旋律内容自创,表演手段、角色等自定。需要搭档的,请作好合作讨论。接下来开始准备。”准备不到一分种,同学们纷纷举手。一场场精彩的京剧表演开始了。

叶利伟表演包公,一脸镇定,跨着大步“骑着马”(手拿我带的马鞭上下挥动)审案来了。他往讲台上一站,拿起粉笔盒往讲台上威武地一击,道,“升那堂”“来那哟”,其他同学这时也都成了兵了。

全怡、林禾同学分别表演《白蛇传》里的青儿和白娘子。白娘子端庄地坐着,皱着眉头,恐惧不安地搓着手。青儿拿着手绢(纸币)双手腕靠右腰,走着碎步来了,轻轻地碰碰白娘子的左肩,“京腔”唱:“我家的姐姐别忧伤,总有一天会战胜法海”,然后她们拥抱并“哭泣”。“太棒了!”我说,“她们不仅表演得很好而且唱得也非常有京韵。同学们知道青儿唱的旋律来自哪出京剧曲目?”有个别同学知道,我就让全体同学随她唱唱。

这时同学们激情万丈,深怕我看不见似的,恨不得将举起的手伸到我的眼下。只有魏伟和叶磊同学似乎没什么准备,这俩同学平时有点孤僻,课堂上很少发言,是许多教师眼里的差生。难道今天不是锻炼和鼓励他们的好机会吗?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他们说:“接下来请魏伟、叶磊同学为我们表演一段好吗?他们体魄健壮,演将军肯定很合适!”他们犹豫了一下,并对视默认了。由于他们事先没什么准备,为了减轻他们的表演难度以便借此机会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表演兴趣,我给他们提供了故事内容,内容为《三国演义》里的一段:华容道上关羽放走曹操的故事。我给他们带上曹操和关羽的京剧脸谱面具,分别表演曹操和关羽。他们在热烈的掌声中上了讲台,表演的结果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了。关羽(叶磊)一副将军模样坐在通道上,曹操(魏伟)骑着马(手挥动马鞭)来了,一看前面坐着关羽,他一怔,退缩了几步,最后一抖身勇往直前,拱手“京腔”道:“看在过去情义上让我过去吧!”关羽不断地搓手喊着:“唉呀呀……这……这……”,然后头往左一撇挥手沉重地说:“走吧!”曹操道:“后会有期”,然后骑着马惊慌失措(手颤抖)地跑了。我不失时机地鼓励道:“叶磊、魏伟同学不仅是位好演员,而且还是心理学家呢!把关羽的矛盾心理和曹操的惊慌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以后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风采,与大家共享。”他们充满喜悦和自信地回到原位上。

同学们还沉浸在创作表演的愉快气氛中,一双双高高举起的手表示一节课的创作表演时间是不够的,可是下课铃声已响。于是我总结:“今天才知道我们班同学原来具有这么大的表演潜能,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这节自编自导的京剧表演课中,你们感受和体验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快乐”“京剧艺术其实也很美”“从中得知京剧表演很夸张(动作、念白、乐句的拖腔),虚实结合(如马鞭)......”于是我说:“京剧是国粹,它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要热爱它,将来将它发扬光大。今天我们了解到的只是有关京剧中的一小部分知识而已,课余搜集有关京剧资料以便以后更精彩地表演好吗?”“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反思与评价]

从一声响亮的“好”字中我感觉到这节课成功了。学生们创造出的京剧表演“舞台”是课堂的升华,是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极好表现。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当然,这要归功于那位“京腔”“捣乱”的学生呢!如果那时,我停下来制止、严厉地批评他,结果无疑是学生被迫回到原来的课堂思路,表面化的学会戏歌《唱脸谱》,但学生能真正得到很大发展吗?他们能亲身体验到创作、表演的乐趣吗?能真正感受、体验到京剧艺术的魅力吗?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我很好地运用了学生资源,采用随机教学策略,利用了来自事件的灵感设计了这场自编自导的京剧表演,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最高程度的发展;京剧也最大程度散发出它的艺术魅力;学生们的喜爱京剧之情也被点燃了。

我通过本案例的反思,觉得以下对我启发很大。

教师要学会宽容与欣赏学生,允许学生犯点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并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学生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并将它发扬光大来引导其他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在自信中得以健康发展。本案例中那位男生的表现违反了课堂常规,其实是他进入情境时内心真情的流露,表现了他本能的创作兴趣。此时我没有停下来制止、严厉地批评他,而是表扬了他让他发现自己的创作潜能,这时他的创作兴趣越发上升,也借此机会点燃了全体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就像哲学家所说的“人不可能两次跳进同一条河流”,每一次课堂教学永远都不可能是上次的翻录过程。这不仅因为学生的兴趣、能力、需要、认知水平都各不相同,时时变化,而且因为教师在课前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测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甚至还会经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迅速捕捉到学生的真实反应,根据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传统教学以“教案为本位”,使师生成为机械地执行教案的机器,导致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真正“以生为本”的“开放教学”应该是师生对话的过程、生生对话的过程,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随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的动态生成过程。上面的案例显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

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后进生的创新潜能不可低估。有人谈到创新,就会很自然地和那些优秀生联系起来,似乎与后进生无关,其实这是对创新的一种偏见。事实上,在创新面前,后进生和优秀生是平等的,创造潜能同样巨大,关键在于你怎样去挖掘。本案例中的魏伟、叶磊同学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不仅成了“好演员”,而且还成了“心理学家”。

第9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范文

师:今天我们用“读”这种方法来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读”字)请全班同学先齐读课文。(全班第一次齐读课文。学生有些字音出错,多媒体显示第一部分:识文)师:好像在一些字的读音上我们发生了歧义,在初读文言文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字音问题,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几个字。(多媒体显示文中几个重要的字,学生读,教师指导)师:请齐读字词两遍!(学生齐读字词两遍)师:请同学们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全班第二次齐读课文)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课文,文中除了逗号、句号外,还有几个特殊符号,你找到了吗?生1:有引号。师:引号在这里的作用是?生1:引用别人说的话。师: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所引用的人的身份。生2:还有叹号和问号。师:很好!问句有好几种,疑问、设问、反问,在这里的问句属于哪一种?生2:反问!师:你觉得该怎样读这句?生2:这是小孩子说的,所以要读出小孩子的感觉,还要有强烈的反问语气。师:那请你为我们示范一下!生2:(不好意思)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师:反问的语气还不够,再加强一些!生2:(声音大些)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师:很好!有感叹号的这句应读出什么样的情感?生3:应该是有些得意,因为他觉得他把孔子都难住了!师:你的思维真的很活跃!值得表扬!齐读这句两遍。请全班同学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齐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一定的语气。(全班第三次齐读课文)

二、二读说文

师:我们把读的难度加大,听说过同步翻译机吗?同桌之问玩个游戏,一人有感情地读文章,一人口头翻译这句话,看谁读得好,译得好,给你们一点时间准备,我们一会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师:时间到,我们从这组同学开始吧!(随即抽取学生)生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生2:孔子去东边游玩,看见两个小孩子辩论太阳,问他们辩论的原因。师:你们为大家开了个好头啊!我想问一下,孔子是去游玩吗?生:不是!是游历!师:对了!中国古代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孔子的游,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游学。两个小孩在辩论太阳的什么?生: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师:把这两点加上,刚才的翻译就更完美了。生3: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生4: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到中午时距离人远。生5: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生6: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中午时距离人近。师:同学们注意,这位同学在翻译时将文章省略的部分也翻了出来,非常好!生7: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8: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盖,等到中午小得像盘子,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师:远的怎么样小?同学们把这句翻译再完善一下。生:看上去!师:真棒!补充正确!生9: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生10: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感觉热而远的感觉凉吗?师:反应很灵敏,居然加了“感觉”两个字,很好。生11: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生12:孔子不能够决断。两个小孩笑道:“谁说你智慧多呢?”师:太棒了!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力量太强大了!给自己一点掌声!还有没有同学对文意有疑问?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借用书下注释,并调动以前所学的知识,这会让我们的翻译更加轻松。比如“去”字,古今异义,过去我们学习它要翻译为“离开”,本文要翻译为“距离”。让我们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全班第四次齐读课文)

三、三读辩斗

师: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好了,请问这篇文章在讲什么?生1:两个小孩子在辩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师:很好。我们又如何让我们的读中体现辩的特点呢?我们来换种方式学课文,回到2500年前,体会下两小儿激烈的辩斗场面。首先要明确他们各自辩论的观点和理由。为了方便区分,给他们取名为甲乙。请同学告诉我:甲乙儿的观点是什么?他们的理由又是什么?生2:甲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3:乙儿的观点是: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他的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你能不能把乙儿的观点模式变得和甲儿一样呢?生3:可以。一儿曰: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师:真好!谢谢!文言文语感不错。在甲乙两儿的对话中,有两组关键词是整场辩斗的核心,谁找到了?生:(齐声)车盖和盘盂,沧沧凉凉和探汤。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词,有什么共同特点?生4:它们都是反义词。车盖是从大小上对比,探汤是从冷热上对比。师:不错。再看,这两组词又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太阳?谁来说说?生5:我知道了老师!一个是从视觉角度描写太阳,一个是从触觉角度描写太阳。师:太好了!谢谢你们的回答!男生注意听老师的问题:甲儿的观点是……他站在视觉的角度提出理由……女生注意听老师的问题:乙儿的观点是……他站在触觉的角度提出理由……(学生齐声同答,此问题重复两遍)师:思路还算清晰,但没有斗起来啊!老师为你们提点要求:是斗不是打;是斗不能笑,要严肃坚持自己的观点;加入动作、口语,扩充斗的内容。推荐你们班思维最敏捷的男生女生来斗一斗!(生推荐两位学生,分别充当甲乙儿辩斗)

男生:嗯(挠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女生:……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男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女生:听我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男生:我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乎?女生:我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男生:那好嘛,你说了算。(全班窃笑,掌声鼓励)师:不错不错。但是斗得还不够!下面请你们班最有幽默感的同学上来和我斗一斗!是谁?生:我来!师:好!有勇气!现在我不是老师了!我是小甲!你害怕吗?害怕就赶快下去吧!你看这么多人看着呢!生:我不怕(大笑),要下你下去,我不下!师:你这个小朋友!今天我定要和你斗个分明啊!来吧!我说小乙老兄啊——(师用手抚摸同学的脑袋,生大笑)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生:(笑)小甲啊,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师: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摆摆手,并用手比划车盖和盘盂的大小)生:非然也(学生拍拍老师的肩膀,下面学生大笑)。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学生做发抖状和挥汗状)师:你说的不对!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加快语速)生:NoNoNo!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也学老师加快语速)师:你胡说!明明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做推拉状)生:你才胡说!明明就是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手叉腰)师:你少哕嗦!乱讲!远的小近的大!生:你才啰嗦!我没乱讲!明明就是凉的远热的近!(拉袖子做打架状)师:感谢你的精彩演绎!我确实斗不过你啊!气场很强大!(全班掌声)全班起立!我们还没下课呢。全班进行辩斗。左边是甲儿,右边是乙儿。注意听老师的指令,并反复体会文章的核心句。甲儿曰,乙儿曰——甲儿坚持曰,乙儿坚持曰——甲儿不服曰,乙儿再次反驳曰——甲儿扯着嗓子曰,乙儿手叉腰曰——甲儿拍着桌子日,乙儿跺着脚曰——甲儿手指乙儿曰,乙儿也手指甲儿曰(全班学生按照教师指令反复诵读文章核心句,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师:累吗?生:(大声)累死了!师:终于结束了一场无休止的辩斗,两个孩子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什么?生:因为他们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师: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待问题,要多角度思考,才有可能得到较为全面的答案。让我们带着这点理性的思考再次齐读课文。(全班第五次齐读课文)

四、四读析人

师:虽然两小儿并未分出胜负,但他们的优点都落在了我们眼里,两小儿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生1:他们都很善于观察事物,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师:很好!你能用一个字总结他们的性格特点吗?生1:嗯,我觉得应该是“察”。师:很好!还有吗?生2:我觉得他们都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持之以恒,不会随便就相信别人的观点,很认真,不是随便玩玩的。我觉得可以用“真”字概括。生3:他们还敢笑孔子。师:这种笑应该是得意的笑。笑的背后是什么?生4:他们不轻易相信,哪怕是权威人物!师:敢于挑战权威!用哪个字总结?生4:我觉得用“勇”吧?或者“真”也行,真性情嘛!师:当两人争论不休时?孔子来了。孔子是谁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学问家,至圣啊!他这个有大智慧的人,能决断吗?生:(齐声)不能。师:为何孔子不能决?请同学们仔细思考。生1:因为当时受科学知识的限制,他没有办法解释。师:有道理。但今天我想换个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假设老师是孔子,我站在你们两个中间,我能否这样说:嗯,小甲是对的。小乙是错的。生:(齐声)不能!师:为什么我不能这样?我要维护我孔子的名声啊!生2:不能!因为他这样骗别人反而会损坏自己的名声,不能不懂装懂!师:你说的太对了!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孔子不是不能决,而是不愿决。不能乱决,不可违心决。对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我们不可以乱说,从这点来看你们觉得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生3:很真实的人,实事求是的人。师:如果让你用《(论语)十则》里的一句话来表达此时的观点,你会说——。生:(齐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如果让我用一个字去概括孔子的精神品质,我会用“真”字。(板书真字)

同学们,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要学会抓住文章中刻画人物的关键字句,比如“笑”字,“问”字,“游”字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分析更加有理有据。让我们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读课文。(全班第六次齐读课文)

五、五读启智

师:最后,让我们看看这节课都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多媒体显示读一真一智几个字)通过这节课,我们初步掌握了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在读中赏,在读中悟,在读中析;读是一种手段、一种基础,促进我们更好地[论文写作 dylw.net]学习。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一种精神品质——真,既是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对待问题的认真,也是孔子的真实与真诚,同时更是我们的真读书、真做人。这些都是智慧!请大家看“智”这个字,是由知和日组成的,就是告诉我们,每天都要更新自己的所学,每天都要反思自己的所知,这样,才能最终开启智慧的大门!请大家带着这点智最后齐读课文!(全班第七次齐读课文)

执教感言:1.设计理念。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句话准确地道出了“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重点:善用教学方法,把教师从盲目重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同时解放孩子的身心,使其快乐健康地成长。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作为基点,学习就成了一种令人厌恶的任务。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大胆设计了这节课,目的就是放下文言文的坐而论道,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游戏的方式对文本进行阅读,真正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趣味与智慧,从而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2.教学思路。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吸取了余映潮老师阅读教学中的“板块教学模式”,并借鉴了国内多位知名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结合诵读欣赏教学的特点,经学校备课组反复琢磨,将整堂课分为五个环节。

一读识文,用集体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二读说文,分角色朗读,开火车朗读,一人朗读,一人口泽;三读辩理,同桌互辩,男女生竞赛辩斗,师生辩斗,大组之间辩论读书;四读析人,在集体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同学分析人物形象,找出人物描写的词句;五读启智,集体朗读,分析文中的智慧火花;最后诵读,全班齐声背读课文。我围绕“读”,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对课文反复朗读,在读中悟、读中赏、读中析、读中诵。让孩子在多次不同形式的读的过程中完成文言文字音、词意、句意的理解;随詹通过朗读,启发学生寻找文章中存在的反义关系和观察角度,从而达到分析文章的目的:并加入辩斗环节,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达到理解诵读的目的;在析人的部分,让学生自己总结人物角色带给我们的生活启示;最后教师归纳学习方法——读,精神品质——真,通过读的方法,体会“真读书,真做人”的道理,目的在于告诉同学除了要学习知识,更要增长智慧,并在最后的读书声中完成教学。文言文教学应讲究多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先完成最基础的自学,然后在老师有梯度的问题中,逐渐提升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少教多学。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堂能多一些趣味性的探究和人文性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