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回忆的画面范文

回忆的画面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回忆的画面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回忆的画面范文

这是可小莫对我说的。被糖吃掉的牙齿,空洞洞。她却很努力、很用力地说。后来我撵着她满校园地跑,她就笑咯咯地把棉花糖吃得满脸都是。

可小莫是3岁时搬到我家隔壁的。那个下午,我再也没有听到知了的叫声。可小莫被她妈关在家里,哭得很厉害。最后我妈就让我去安慰安慰她。我们,就那样隔着铁门,玩了一个下午的过家家。可小莫问我为什么天黑了就没有阳光,我说我不知道。后来,我们都把很多很多的阳光装进瓶子,彼此收藏。

从那以后,可小莫她妈外出时,都会把她扔在我们家。我们都是奇怪的小孩,都莫名其妙地怀念起那个下午的时光。我们都没有打开玻璃瓶,虽然看不到,却还是固执地相信阳光就在里面。后来可小莫有故意让她妈把她关在家里,可我们却都没有了那个下午的兴致。

七岁的时候,我们在一起讨论我们的爱好。最后的结论是:我喜欢喝可乐,她却喜欢吃棉花糖,而且一定是大门外面那个老公公做的棉花糖。于是每个下午,都会有一个女孩子喝着可乐,陪着另一个女孩子站在棉花糖的小摊前,4只眼睛盯着吱吱转动的机器和吐出来的糖丝。我的钱有一半用来买棉花糖,可小莫的钱也有一半用来买可乐。当我明白可乐比较贵时,我就开始替可小莫的钱包难过。

那天我们家要搬走时,可小莫问了我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搬走的是我而不是她。我就抱着她哭得稀里哗啦。可小莫没有哭,她说她的眼泪要留到以后回忆的时候才流,她说她在这个熟悉的地方找不到我时会难过的。说着说着我就看见她转过身去擦眼泪。我一看见她滴在地上的泪就停止了哭泣。我拍者她的肩膀说,小莫,如果想我了就给我在Q上留言。可小莫就很用力很用力地点头。

一个月后,我打开QQ,一下子就找到了可小莫的留言。

莫小可:

你什么都带走了,惟独拉下了我们的友情。我说过,友情是天上大朵大朵的棉花糖,很甜,也很轻。很小很小的风就可以把它吹走。烈日也可以把它晒溶。我去买棉花糖的时候,老公公问我你去了哪里,我就哭了。哭得比你走的时候还要伤心。眼泪滴在棉花糖上,咸咸的,我不想吃,就扔了。莫小可,你是坏蛋,很坏很坏的坏蛋……

可小莫

第2篇:回忆的画面范文

虽然棉花这种植物从古代起就为西域绿洲的居民所熟悉,他们又是从其近东的邻居那里获得这一切的。棉花丝毫未引起古代汉人的注意,他们的衣着方式受丝与麻这一对基本对衬物支配。丝绸这种珍贵的织物出自蚕对桑叶的加工,当时就已经被比定为一种植物产品。它仅限于供贵族和上流社会的人穿戴,从而确保了它的一种特殊地位。与生产或制造丝线有关的所有技术操作(养蚕、采摘供幼虫食用的桑叶、缫丝、纺纱和织绸布)均属于“女红”的范畴。从仪礼观点来看,这是非常明确的。纺织丝绸是于座落在封闭院落中的作坊里完成的,对绸匹要实施非常严格的质量监控。平民百姓只能仅满足于比较粗糙的纤维织物,诸如线麻或芝麻,其加工和纺织相反却属于可以由男子完成的“农”或“工”的劳动范畴。因此,用于制造麻布的粗纤维属于一种不受法规条律控制的农村手工业之范畴。这些织物并不被计算在由古代社会稽核家们制订的“标准预算”之中,因为这些稽核们首先将农民视为谷物种植者。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很早就进入了商品流通系统,这种特征便意味着纤维植物是做为“经济作物”而种植的,以供应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生产活动。考古学家们已经发掘到了一件被断代为后汉的文书,其中提到了商贩包裹中的麻布的存在,这些商贩能在不同程度上自由地往来并于市场上销售他们的产品。相反,我们只掌握很少一点有关使用动物原料做为制作衣服的原料的资料,诸如褐布和毛皮等。

织物的地位于公元5世纪左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就是当以“均田法”之名而著称的土地制度建立时,将它们纳入到一种直到那时尚仅仅由粮食和贷币组成的财税收入的范畴中。我们没有必要在此于有关确定使“粮民”获得可耕地的程序问题上过分耽搁了,同时也无须在需要知道这些条例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被确实落实的棘手问题上长篇大论了。反之,最重要的却是要强调从此之后被接受交纳第三种税(调)的布帛那几近于货币的地位,这里确实是指生丝绸帛,但同样也有诸如线麻和芝麻那样的粗纤维织物。除了暂时分配给农民的谷物田(露田)之外,他们还会分到种植纺织原料的田,根据地区不同而分别称作“桑田”或“麻田”,它们形成了“永业田”。养蚕业当时在比当代要辽阔得多的土地上实施,因为它明显能大大升值。线麻和苎麻的较粗纤维仅仅在那些已证明无法生产丝绸的地区才做为替代品而被接受。用已被接受的织物来纳税,同样也获得了官方事实上的承认,它们从此之后被确定了一种法定的价格。在家庭基本经营内部,种植粮食作物、纺织纤维和织物生产的结合,使中世纪的中国农民变成了“农民一手工业者”,这与西方社会所熟悉的农民一牧民则大相径庭。但我还必须指出,当时是植树才使农民的所有权合法化了。其它某些目前则很难提供明确答案的问题,则涉及到了中世纪农村社会内部的性别地位问题。一方面,如果大家还记得养蚕女工在其中嬉戏的野生桑林与耕田距离较远的话,那么在耕田中种植桑树的新技术则将养蚕业与谷物种植业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了,可能有助于将女子们置于一种更为直接的社会控制之下。此外,大家于上文已经看到,与纺织业有关的生产活动在古代就已经变成了在性别间进行劳动分工的对象,它们被人深信不疑地视为女性劳动。这就导致女子们获得了对男子们的某种经济平等地位,她们在一种布匹几乎具有货币地位的经济中成了织物独有的生产者。

中世纪的中国人绝非是对棉花一无所知,他们可能从汉代起,在后来成为丝绸之路的道路沿途进行开拓的第一阶段时,就已经发现了棉花。他们后来利用赴佛教圣地方向朝山进香的机会,与南亚和东南亚的关系日趋密切起来时,又在这些地区重新发现了棉花。由于经常往来于唐朝那国际性大都市的大客商以及在东南港口的胡族骆驼队商人贩运的货物,棉织品传到了中国。这些布匹织物被视为具有异国情调的珍异物,可以达到很高的价格。但在仍是高质量的丝绸大批流向西方的时代,这些布绝不会引起消费者们的注意。早在晚唐,棉花这种作物就已在福建省被引种成功,但棉织品的首次风靡只能断代为宋元两朝。当时生丝的生产和丝绸的制造又缩退到了某些地区,而这些地区在这段时间内又变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由棉逐渐取代麻的过程首先应被重新置于一种广泛的经济和体制的背景中。正如陈钟毅和赵同于其《中国棉业史》中所指出的那样,麻被取代的过程大致开始于北宋时代,当时的中国人口首次突破l亿大关,而进入了一个人口增长达几个百分点的阶段。考虑到人均耕地拥有量的减少,但由于引入占婆早熟品种的水稻以及推广双季稻,粮食产量不断增加。这样一来,农民们便被迫用很大比重的耕田种植谷物以及他们更喜欢的油麻品种。相反,其用途仅限于生产纤维的苎麻却开始衰落。因此,从麻向棉(一种直到当时始终在荒芜得难以改良的沙土地上种植的植物)的过渡。在早期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使人收回部分麻田,并且将之改造为粮田。因此,对于一个已经是人口集密的农民阶级来说,棉花的种植从此之后将代表着一次实施收益要大得多的商品农业的机会,因为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棉田收获的棉花纤维数量要明显高于麻田所提供的纤维量。最后,棉花的种植可以使人不必去忧患麻田所特有的那些生态条件的限制。因为在沤麻劳作时,泡制麻杆则必须在炎热的气候中进行,同时还必须拥有活水。由此而产生了移植棉花的颇有意义的可能性。做为一种当年生植物,棉花适应了北方比较干旱的地区。

这种或然性在许多方面都是新颖的,明显受到了出自近期演变的启发。在这种演变之中,经济作物(首先是棉花)是一种将重点放在粮食自足上的农业政策的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这种比较不会使研究当代农业问题的经济专家们感到惊讶。但它也只能不深不透地解释这种形势的复杂性,因为它似乎是低估了与农具有关的各种技术状况。棉花在中国社会中获得成功的缓慢程度,确实应与涉及到加工纺织纤维而使用的“土工具”的落后程度有关。两种操作技巧显得特别棘手:脱棉籽壳和纺纱。因棉纤维要比中国女子(由她们完成主要任务)所习惯的那种纤维短得多。意味深长的是,我们发现了加工棉花工艺的两条主要传播渠道:“南路”自东南亚起,经云南和海南岛;“西路”则取道于河西走廊。由于棉花传播的重要时代恰恰相当于元朝由蒙古人入主中原的时代,所以也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工艺借鉴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一名女子黄道婆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传播棉花加工工艺的“神话”传说,可以被视为由赐婚于当地内附政权的汉公主在西域和吐蕃传播丝绸以及与缫丝织锦的故事记述(无疑也是神话般的)之对衬。有关黄道婆的故事,在传播一种“外来”工艺方面很明确,她是种植和纺织棉花的倡导者,可能是从海南岛黎族那里学到其技术的。黎族是一个接近于东南亚的“南岛人”的土著集团。

然而,我们应该指出,与蚕丝和线麻的加工相反,对棉花纤维的加工仅仅需要有一种轻巧的工具,而当时的纺麻则是以纺车来完成的,甚至有时要装上叶轮并以水力传动。经济史学家吴承明津津乐道地将这种方法比定为工业化之前的机械化的初始。弹棉花纤维时使用的器械相反却要简单得多,一般仅由一人操纵。轧棉机主要是由两根木辊子或铁辊子组成,安装在一个木框中,其中的一个辊子固定而另一个则要由一根手柄转动,专门弹棉花纤维的弓子之末端是一根装在木架上的具有弹性的木杆,甚至还固定在操纵者背部的腰带上。带有一根或两根轴的纺车以脚踏而传动,窄织布机则分别带有或者根本没有梭子。此时,颇有意义的是,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些器械在数世纪期间从未发生过变化。与这些机器颇为相近似的模型被雕刻在做为已断代为自元至明的多部农技论著的插图中了。这些设备一直使用到20世纪中叶。虽然棉织品的生产是一种要比做为养蚕或种麻业之特征发达得多的劳动社会分工化的对象,但我们也只能说它仅有很少的专业特征。相反,在纺纱方面,生产率确实很低。吴承明估计,平均需要4天的劳动才可以纺织一匹约3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布匹,平均需要结成一组的两个男工(或女工)一整天的劳动。布匹的后整理(染布和缩绒)只运用于上乘质量的棉纺品,形成了一种“工业”劳动,于此当然是使用了该词的现代之前的意义。这两种最后的工序一般都是在城市中由专业工人在动用资本的专业化作坊中完成的,特别是由用来采购缩绒的巨石的资金,这些巨石的重量可以多达两吨并代表着一种真正的投资。

有关加工棉花的手工业之地理分布的研究,导致我们更倾向于注意另外一种真正是社会制度的因素,它们似乎未引起上述作家们的注意。由我根据吴承明辑录的各种记述而复原的那些地图清楚地说明:一方面是优质棉织品的生产集中到了少数地区,另一方面是丝绸和棉织品的生产中心之间的互补性。这种专业分工绝非是偶然的结果,也不是自主经济机制的产物,而完全是出自于对“调”(布帛税)的分配。正如崔瑞德(D.Twitchett)曾指出的那样,生丝和丝绸的生产地域从唐代后半叶起就开始收缩,最终集中到了“江南”以及某些得天独厚的地区,诸如成都(四川)盆地和广东(珠江)三角洲等地。我们由此便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大部分省份从此之后就只能生产“劣质”的纱或布了,无论是指丝线还是麻布都一样。明初的税制改革沉重地打击了苏州和松江诸府,因为这些府曾因在中国东南要寒支持朱元璋的主要对手张士诚而获罪。由于这一事实,松江地区植棉业的发展,被普遍地与该府的沉重税务负担联系起来了,或者至少是与允许将部分税收改用棉花交纳的做法联系起来了。明朝政府一举赋予了这种纺织纤维一种与丝绸并驾齐驱的地位。

我下面的看法将涉及到棉织品所获得的成功,它做为一种摆脱了在高贵纺织品丝绸与仅供穷人使用的由麻或苎麻纺织成的布匹之间平分天下的织物。众所周知,粗棉布特别受到农民的喜爱,尤其是在夏季闷热而潮湿时更以其轻薄而受青睐,在冬季严寒时又以其保暖性而倍受钟情;它们以其莫列顿双面绒呢(Mole—tonne)服装的形式出现,既比传统的褐布(毛织布)舒适便利,又比皮袄价格便宜。同时,细棉布的出现可能形成了丝绸的一种取代物,原则上严格地供上层阶级的成员享用。然而,我们饶有兴味地针对这一问题而指出,中国在很长时间以来就奠定了其丝绸手工业和瓷器的优势,这是该国维持着几乎是一种垄断性的出口产品,其生产程序(至少在瓷器问题上是这样的)始终严加保密。中国人在18世纪期间已开始发展出口“印花棉布”(细棉布,原产印度,在中国则一般均以“南京花布”之名而著称),以至于中国工匠于1780年左右缺乏原料,而广州的商人便通过西方贸易公司(特别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而开始进口数额巨大的印度纤维和纱。

此时棉花这种作物远非仅供应地方市场并向农民提供现款的经济作物。虽然继19世纪的历史大转折时代之后,棉花在很大的一部分国土上变得很普遍了,加工棉花的劳动可能会确保五分之二的家庭获得额外收入,其纤维可以为大部分平民提供衣着。但却存在着一种地理性的专业化生产,同时在或致力于种植或从事纺纱织布的两种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明显差别。大家都会发现,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植棉能确保一种比种植粮食作物高数倍的收入。棉花最早种植于包括长江三角洲不适宜种植水稻的沙土高地的地区,其种植区沿一个圆形弓带延伸,从京城地区北京一直延伸到中原的东北端、山东与河南省,甚至还到达长江的中游(武昌盆地、江西省北部与湖南)。于此同时,来自西域的棉花逐渐地征服了中国西北边睡的绿洲,特别是黄河河套与鄂尔多斯地区。

如果大家参阅吴承明的复原,那么加工棉花的手工作坊于清代则形成了帝国经济经营业务的第2个分支,面对当时只占国内货币收入7%的养蚕业来说,相差甚远。这位作家认为,在前夕,棉布的总产量已增至3.15亿匹布,也就是说每个居民占约3/4匹布。然而,当养蚕业成为一种主要是转向市场的生产行业时,与棉花的生产和加工有关的业务却首先在于满足个人的需要。大部分农民都保存其皮棉以用于缝制粗布衣。加工棉花棗去籽脱皮和弹花一般都是由流动劳工就地完成的。他们携带其工具于秋收后前去上门服务。纺纱以及有时还可能包括织布在内的劳动,同样也于村庄中就地完成,它们在那里占用了部分女性劳动力。各种年龄的人混杂在一起,甚至包括幼童。当地利用窄织机织布,所生产的3/4的棉纱都供当地农民消费,大部分农民都不利用其土布经商,而仅仅是出售他们多余的皮棉或以棉套或棉线的形式出售。这第2种选择仍然是首先涉及到居住在由吴承明的论著中统计到的l0个主要织布中心之一周围的家庭。对于以布的形式而获得的产品,唯有质量上乘的棉布才得以跻身于国家级市场。它只代表尚不及全部产品半数的数量,也就是说可能有1.5亿匹布出自江南织造厂,那里的松江、常熟和无锡的三大中心(围绕着本身却在致力于丝绸生产的苏州)形成了豪华手工业企业的一条带状地区。在中国民族经济的轴心之一,以及与世界经济建立了直接联系的极少数地区之一苏州,集中了浆布车间,当时的主要纺织品批发商均居住在那里。我们还将指出,所有这些城市均位于最古老的单一棉花种植区附近。在吴承明著作中已经考证清楚的其它7个中心,则分布在最新发展的棉花种植区之间。它们在当时只具有一种区域性的意义。然而,那里存在着来自北方和中原地区棉纱的大量流通,其最终目的地是由南方沿海谙省组成的,那里本来都不适宜种植棉花,但却拥有纺织劳动的大量熟练劳力,其经济越来越转向世界市场。从18世纪末开始,广州地区便开始摆脱国内的流通渠道而储备(可能是很便宜地)进口的印度棉花,它们是由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有联系并从事“从印度到印度”的贸易船舶运载而来的。总而言之,我们的这位作家始终认为,在之前的数十年间,与棉花有关的交易始终占有对外巨额贸易1/2的份额,这与丝绸和茶叶相比较,则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多年来,数倍增加的工程,清楚地证明了棉花的手工产品(土布)是一种非常强的抗磨损的产品,从而导致史学家们思考这种生产模式的有效性。据此认为,中国于签订的翌日,遂向西方贸易开放,可能会引起家庭手工业的破产并促使农村社会的解体,于是便加速了该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关系。在18世纪时,中国仍以先进的经济强国的面目出现,既出口其侈奢手工业的成品(丝绸、瓷器、漆器和细棉织品),又出口它几乎拥有垄断权的物品(如茶叶或生丝)。它同时又仅仅进口有限数量的“异国”舶来品,以进口白银而结算其外贸。中国在20世纪时,在其移民地区的范围内失去了贸易平衡,于是便出口原料和进口成品。有关棉花的研究导致我们使这种景象变得多姿多彩了。大家于上文已经看到,广州的商人从18世纪末起就已经开始进口印度棉花,利用了出自运输费用的价格差。通过海路进口外国纤维,要比以江河小艇沿湘江和赣江逆流而上地运输中国棉花更为便宜一些。毫无疑问,在国门开放之后,商业潮流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反向流动。因为19世纪的统计数字确实向我们清楚地表明,出口原棉,进口制成品、棉纱和棉织品。曼彻斯特的工业家们早在1830年就生产普通的棉织品,其效益要比中国的手工业主们好得多,所以他们自认为以其商品充斥中国市场处于很有利的地位。然而,如果大家注意由陈钟毅和赵冈提出的论证的话,那么其演变实际上要更为复杂得多。与英国人的期待相反,1840年之后的中国在数十年中继续进口印度棉花和出口棉织品,这种形势仅仅从1880年起才开始颠倒过来。在此以后和在尚未因此而出现古老潮流之枯竭的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趋向于接近印度的殖民地模式,其特点是棉花纤维生产过剩、出口原棉等与进口棉纱和棉纺品的重大发展相联系,从而弥补了当地棉纺品生产的逆差。这种新的局面却仅仅持续了20一30年。从20世纪的转折时期起,更具体地说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期间),中国利用国内外资本而取得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以至于该国在1930年左右又重新变成了一个棉花进口国和棉纱出口国,而外国棉纺品的进口商业都崩溃了。

第3篇:回忆的画面范文

关键词:抽象主义绘画;现代平面设计;康定斯基;蒙德里安

中图分类号:J2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114-01

抽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兴起的一个反对表现视觉印象和视觉经验的艺术流派,在该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俄国的康定斯基和荷兰的蒙德里安。抽象主义绘画在表现形式上把自然物象高度地精神化,把绘画的构图形式从自然物象具象的内容中摆脱出来,抽象的表现了内容的形式、色彩、结构的美。同时赋予了点、线、面以鲜活的生命力。其创作思维也是是把现实物象转变为理性所控制的结构形式。

抽象主义绘画的始祖康定斯基,认为艺术的构成不是由于模仿自然,而是有它自己的视觉语言,像自然那样。在康定斯基出版的论抽象构成的理论著作《点、线、面》中,总结出点、线、面是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其中点使空白的画面受孕结实,竖线是主动的等,全面地阐诉了抽象的构图形式规律,这将抽象艺术的构图形式语言转变为应用性的设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莱斯里西加在《平面图》一书的概论中说:“相对于设计功能的复杂性来说,简洁是衡量设计是否简单和优美的标准。例如,设计同样简洁,传达更多信息的则更好。相反,传达同样信息的两幅设计,更简洁的那幅更优美,粗糙常常会使设计失败。”[1]这里给了现代平面设计一个重要的启示,简洁不仅指的是平面设计版面的编排,同时也是指在平面设计中的创作思维,都对设计对象科学理性的把握。平面设计作品中的文字、图片及其周围的空白都处于一种基础的结构形式中。这一点其实就是抽象主义绘画中采用点、线、面的表现形式的体现。如果将文字、图片、空白用最基本的形式语言概括出来,其实质就是点、线、面的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安排。

康定斯基同时把数学引入绘画领域,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创作意识是科学的、理性的。他把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和绘画中的冷暖色调来做对比,因此可以看出他把绘画艺术做为科学加以理性的分析和研究。这一点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设计师更多的对平面设计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研究。而且他不但将画面做出理性的分析,并且试图找出画面中最基本的形式语言以及色彩语言对观赏者的心理影响和暗示作用,以此建立和观赏者心理之间的联系。这一点对现代平面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提醒了设计师要注意设计作品中每一个小的形式语言与观赏者心理互动的交流。在康定斯基的引领下,欧洲现代艺术顺利地从具象领域向抽象领域发展,且极大地影响着现代平面设计。

抽象主义绘画另一位大师蒙得里安,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充满了平衡和理性。在其代表作《红、黄、蓝的构成》中,其构图形式是简单的黑色线条形成简洁明晰的框架结构。整个画面除了三原色,就是横线和竖线。但通过蒙德里安巧妙地组织色块,辅以黑色的线条,再加上适当地留白,使整幅画回归到一种宁静与平衡的理性秩序中。蒙德里安的这幅作品最精彩的地方可能就在于他运用了极端的对立的形式语言和色彩语言,但是通过一定的构图法则,将这些对立的语言协调起来,并且在画面中营造出一种有节奏的平衡感。这种巧妙的分割与组合画面并使其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对现代平面设计有节奏的分割和组合空间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抽象主义绘画在构图中所追求的视觉上的平衡和色彩上的平衡,也对现代平面设计有一定的影响。

蒙德里安提出“新造型”的观点,并在其理论著作《绘画中的新造型》中阐述了他的观点,通过现代绘画,我们看到了一种倾向于直线和平面化原色的新造型的表现方法。蒙德里安纯粹抽象的绘画是由高度简单的纵横几何组合而成的新造型法则,极大的影响了现代平面设计的造型形式。“风格派”的思想和形式起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艺术探索。荷兰“风格派”的平面设计体现在《风格》杂志上,其特点是高度的理性化,采用简单的纵横编排的方式,采用无装饰的字体,只有黑白方块或长方形,直线方块和文字就是全部的视觉内容。“风格”杂志把蒙德里安的“新造型”推广到当时的艺术与设计领域中,逐步发展到更加简单,更加具有现代设计的风格。蒙德里安不但开创了绘画的新领域,而且在设计领域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现在我们仍然可以从身边看到很多运用蒙德里安艺术语言为重要元素的平面设计。值得一提的是,抽象主义绘画对构图形式和色彩运用以及创作思维的思考不仅对平面设计产生了影响,而且还对设计教育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上产生了影响。在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包豪斯,最早将抽象主义中的构成意味以三大构成的课程设置开展开来。

抽象主义绘画在思维方式上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它们所需要的营养,在构图形式上给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借鉴,对于现代平面设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任何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自身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吸取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思想。由此看出艺术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在这个互动的关系中,也可以看到每种艺术的丰富都会带动其他领域艺术的发展。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那就是在认识大师的作品中寻找灵感,去丰富现代设计语言。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阿历克斯.伍.怀特.平面设计原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瓦尔特.赫特著,宗白华译.欧洲现代化派画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康定斯基著,罗世平,辛丽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矫苏平.国外现代画家与作品[M].人民出版社.

第4篇:回忆的画面范文

网络使得商品信息能够以更快捷的方式传送给消费者,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品牌推广的便捷平台。但在数字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越来越不希望被垃圾信息打扰。如何进行数字营销,让品牌与消费者真诚沟通,建立品牌忠诚度,成为每个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数字营销误区

全球最大的专项市场研究公司TNS隶属于WPP集团(NASDAQ: WPPGY)旗下的Kantar集团,它通过“数字化生活”(Digital Life)研究表明:网络世界为品牌提供了无限商机,但如果网络推广活动无法做到精准定位,只是增加网络噪音,甚至有可能使企业的潜在顾客流失,影响品牌打造及长远发展。因此,只有精心部署,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战略,品牌才有可能吸引并留住消费者。

TNS新兴市场消费者洞察中心负责人肖实天(Ashok Sethi)告诉《新营销》记者:“TNS的‘数字化生活’研究覆盖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各国GDP和互联网渗透度,将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划分为成熟市场和快速增长市场。”

“一般而言,成熟市场的GDP高一些,而互联网渗透度在美国是80%,在北欧国家甚至达到了90%。快速增长市场的GDP和互联网渗透度都低一些,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渗透度是34%~35%。因此基于这样的标准,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为成熟市场,而中国、巴西、埃及、印度、墨西哥等为快速增长市场。”肖实天说。

尽管消费者和商家都认为网络是了解商品信息的好平台,但根据调查,成熟市场有57%的消费者不愿意通过社交媒体与品牌商家接触,美国和英国的数据更是达到了60%和61%,中国的52%虽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53%,但仍然可以看出,消费者在使用网络媒体时,不希望被商家大量的推广信息打扰。

虽然许多商家意识到了网络能够为他们带来大量的潜在顾客,但却没有意识到,这些社交媒体空间同样属于消费者。

肖实天说:“打扰其实是要分情况的,比如消费者要购物时,积极地获取信息帮助自己做出购买决策,这时出现推广信息,他就不会认为自己被打扰了。但如果他在玩游戏,突然出现了品牌信息,他就有强烈被打扰的感觉。”

因此,品牌必须谨慎地利用数字技术,必须适当而合理地出现在目标人群的视线范围内,才能捕获潜在顾客,深化、巩固自己与现有顾客的关系。

现实却是,在没有考虑目标受众和推广策略的情况下,商家匆忙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制造了大量的数字垃圾,将品牌置于风险之中。

中国网络营销特点

在肖实天看来,和其他国家比起来,尤其是和美国比起来,互联网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含义更广一些。

肖实天说:“对美国消费者来说,互联网更具功能性,他们通过互联网买机票,付款或者购物,偶尔有一些娱乐性因素,但是不会很多。但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互联网更具有娱乐性。”

“根据我们的调查,近四分之三的中国消费者通过网络评论品牌,一方面表达他们对品牌的感觉,另一方面是为了向他人提供或寻求建议。与此相对应,中国消费者喜欢在互联网上搜索产品或服务信息。”肖实天说。

“以买车为例,对于70%~80%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是第一次买车,他们的父母、朋友或许有买车的经验,但相对而言经验都很少。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少,只有依赖互联网获取一些产品信息。但是在成熟市场,比如美国,消费者从小就是跟汽车一起长大的,他们有很多方式,通过朋友、亲戚都可以了解汽车信息,所以他们不需要依赖互联网获取这些经验。”肖实天补充说。

中国消费者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比其他地区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非常注重社会关系。大部分中国人在做出购买决策时,都会通过和家人、朋友谈论听取意见。

肖实天说:“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如果要买一台电脑,对他购买决策最有影响力的,不是广告,也不是卖电脑的销售员,而是口碑。”

“口碑营销如果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可能最多只能和四五个朋友谈,可能只有这四五个朋友影响你。但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比如说你在开心网、Facebook,你在社会化网络上有很多朋友,比如有200个朋友,那么这200个人都会影响你的购买决策。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口碑营销的力量变得更强大。”肖实天说。

相对于西方国家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的多年根基,中国传统媒体历时较短,受政府控制较严格,因此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力量比较强势―这是中国互联网的另一个特征。因此,消费者更加依赖互联网看新闻,或进行互动娱乐,其比例高出其他国家很多。

商家应对之道

“数字化生活”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商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社会化媒体。

面对这一问题,肖实天解释说,主要是由于社会化媒体比较复杂。比如电视广告投放,相对比较简单,商家只要知道在哪个频道、哪个节目、哪一时间投放就行。但数字化媒体可以分为多种媒体类型,比如自有媒体(owned media),即品牌官网;付费媒体(paid media),即百度或谷歌上的付费广告;社交媒体(earned media),即人人网、开心网、微博等。

由于社会化媒体涉及的因素太多、太复杂,致使营销者很难决定他们到底要做什么、在哪里做、投入多少预算。

肖实天说:“在中国,很多商家有一个错误的意识,他们认为数字化媒体是完全独立的,或者是一个新的媒体。其实,数字化媒体并不是新的媒体,也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和其他媒体融合在一起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看电视广告,广告中有个产品很吸引你,你就会上网搜这个产品的相关信息。”肖实天说,“我们的研究表明53%的消费者会这么做。同样,如果你逛超市,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如果你有智能手机,你会通过手机上网,了解相关的产品信息。所以数字化媒体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和其他媒体相辅相成,将商品带到消费者面前。”

因此,肖实天建议商家在做市场推广时,不要把社会化媒体当成一个新的、独立的媒体,而是要把所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

肖实天说:“中国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网上购物更加疯狂。在发达国家网上购物基本上是订一些比较值钱的东西,像买飞机票、订房、买电脑等等,小额消费主要是买书、买音乐。但在中国消费者什么都买,护肤品、笔、食品,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网上购买。”

铺天盖地的网上购物行为,要求商家要有非常清晰的电子商务策略。

肖实天解释说:“以前是规模比较大、资金实力雄厚的商家才有电子商务策略,但现在已经覆盖到各行各业了,同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商家还要将电子商务策略整合到线下渠道策略中。比如零售行业的一号店,它现在基本上是一个网上商店了,沃尔玛也参股了。我不知道北京怎么样,在上海地铁站里,整整一面墙上全是一号店的商品。这些商品通过拍照,将上面的二维码扫一下,就可以进入电子购物车买下商品。一号店通过地铁营销,提高了曝光率,提高了知名度,同时把商店带到了消费者面前。”

在中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短期内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品牌和产品,很多品牌和产品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陌生的,消费者希望了解品牌和产品信息。不同于美国消费者冲动购物的习惯,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后,再做出购买决策。

这就意味着商家无论是通过社会化网络还是其他方式,都要给消费者提供大量的信息。

“虽然,我们的研究表明消费者不喜欢在社会化媒体里被营销者打扰,但同时我们的研究表明有60%的消费者愿意学习相关的产品或品牌知识。”肖实天说,“所以我们认为,商家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帮助消费者了解更多的产品或品牌信息,而不是像电视广告那样,不断强调自己的产品多么好。消费者需要社会化媒体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出决策。因此,针对不同的渠道,要有不同的沟通方法。”

第5篇:回忆的画面范文

关键词: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护理体会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易暴发流行。为保护儿童健康,2005年我国政府和所有西太平洋区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为此,我单位在全市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现将适龄儿童强化免疫麻疹疫苗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年龄为8月龄~14岁儿童,均需强化接种,且无接种禁忌的500例健康儿童。

        1.2方法:采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复溶后用1.0 ml注射器取0.5 ml备用,嘱家属协助暴露孩子注射部位,取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酒精消毒皮肤[1],待干后,皮下注射。

        1.3结果:本组500例麻疹疫苗接种者,经门诊随访7个月,均未见相关病例的患儿,有效地预防了麻疹的发生。

        2讨论

        2.1参加培训:参加上级疾控中心组织的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安全注射和预防接种常见异常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2.2为目标患儿摸底造册:采用电话通知在我中心建卡的8个月~14岁儿童,无论有无免疫史,于2010年3月25日~31日到门诊接种麻疹疫苗,并将摸底儿童制表造册,上报上级疾控中心。

        2.3严格查对:①仔细核对儿童姓名和年龄,询问健康状况,有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发热或对鸡蛋有过敏史的儿童不得接种。②检查疫苗的标签、名称、批号、有效期及生产单位。本疫苗加水溶解后呈橘红色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变紫、变黄(变黄是有杂菌生长,变紫是安瓿有微细裂纹)、安培有裂纹、标签不清或溶解后不清晰者均不能使用。

        2.4使用前充分复溶:由于使用的是两人份冻干麻疹活疫苗,应在加入1 ml无菌注射用水后待完全溶解后取0.5 ml待用,安瓿开启后,30 min未用完,应废弃。注意在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2.5接种室准备:注射疫苗前要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后,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6接种后留观15~30 min:要告诉儿童家长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2.7接种后的护理:接种后应告知家长注意以下几点:①接种后应让儿童好好休息,不要剧烈运动,防止着凉;②注射当天,注射部位不要用水洗,保持干燥,避免感染;③避免小儿用手搔抓注射部位;④多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⑤禁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⑥叮嘱家长随时观察小儿接种后的反应,其反应主要是发热和皮疹。体温大于38 ℃应服退热药,如果是疫苗反应,应在24~48 h之内自行退热,若高热不退或其他异常反应,应及时送医院诊治,皮疹主要有荨麻疹和麻疹、猩红热样皮疹,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至数日发生。轻症口服扑尔敏、息斯敏或氯雷他定治疗,重症及时送医院诊治。500例儿童有2例在接种的当天晚上出现了麻疹、猩红样皮疹,给予口服息斯敏,外用炉甘石洗剂后第2天皮疹明显好转,第3天痊愈。

        通过对500例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认为只要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好宣传,不良反应就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顺利进行。

第6篇:回忆的画面范文

矛盾空间的表现技法最初是由荷兰现代艺术大师埃舍尔创立的,其具体指利用二维平面空间的局限性创造出客观世界不存在的、有悖常理的空间结构的绘画手法。这一手法能够将立体三维空间同平面二维空间突破性地穿插在一起,制造出一种怪诞而又新奇的视觉效果,从而使观者产生视觉上的错乱感。具体来讲,在平面设计中创造矛盾空间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共用面将不同视点联合,使物体各视角形态并置在一起的矛盾空间创建手法。二是将物体所在空间的近景、中景、远景等景别的前后顺序打乱,而后进行错位衔接的矛盾空间创建手法。无论是上面哪种方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表现相悖的空间关系,激发受众的探究兴趣,进而更好地传达设计思想。下面,笔者就选取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作品中在矛盾空间塑造方面最为典型的两幅海报为例,举例说明其具体的运用方式。首先来看福田繁雄为日本松屋百货集团成立130周年创作的庆典海报。在这幅作品中,福田繁雄选择了不同视点联合的方式营造矛盾空间——画面中的两个人,一个为俯视角度,一个为仰视角度,两个人的不同视角使人们对空间的形态产生了疑问,再用上黑色同灰色两种极易产生视错的色彩搭配,更加强了画面的新奇效果,使受众获得了独特而富有趣味的视觉享受。再来看福田繁雄1987年个人展览作品《思考》。在这幅作品中,福田繁雄将坐于台前思考的一个人分别以仰视、俯视、前视、后视四个角度表现出来,四种不同的状态以单纯的黑色线条串联。这样,观者欣赏海报时目光就会随着线条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从而产生错视的跳跃感,体会到海报的玄机所在。

二、拼贴重组表现技法的运用

超现实主义的拼贴重组技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联性不大甚至毫不相干的物体形象糅合在一起的绘画手法。这一手法能够将来源于不同时代、不同类别的物象创造性地组合到一起,给人们一种荒诞感与幻觉感。设计师可借鉴这一思想,对参与作品创作的素材展开创造性的全新组合,从而带给受众非同以往的视觉体验。具体来讲,平面设计中拼贴重组的表现技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一是来源不同的物象间的拼贴重组,即在多个物象中选取一部分重构成一个物象的设计手法。这一手法能够创造出从形式到内涵的全新的物象,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二是将单个物象打散,选取局部展开拼贴、重组,使之在保留一定原意功能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意义。这一手法颠覆了人们对物象固定组合的认知,极富视觉冲击力。下面,笔者就选取两幅较为典型的拼贴重组海报为例,对其的具体运用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来看德国鬼才设计师迪米屈里•丹尼洛夫为英国百货公司创作的广告《HarveyNichols》。在这幅作品中,设计师采用了不同物象间的拼贴重组对素材进行设计。画面以三个衣着整齐得体、时尚大气的商务人士为主体,左边两位男士手扶膝盖、身子前倾,右边的女士左手拿着化妆镜,右手涂着口红,令人奇怪的是他们三人的头部分别被替换成了蓝眼睛兔头和白光灯泡。受众看到这幅作品往往会被其中古怪的场景所吸引,从而加深了对画面的印象。再来看冈特•兰堡为戏剧《戏子》设计的同名宣传招贴。在这幅作品中,冈特•兰堡选择了人体解构图形中的脚部残像作为整体物象的代表,通过点地、外撇等芭蕾舞基本脚位造型组合成了一幅全新的图像。整幅海报中参与拼贴重组的素材来源于同一事物,即芭蕾舞者,并且基本保留了原物象的表意功能,即跳舞、舞蹈,这使得受众既能体会到拼贴创作的视觉乐趣,又不影响对招贴宣传意图的了解,非常实用且富有艺术感。

三、夸张变形表现技法的运用

夸张变形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经常出现,其具体指将画面主体物象进行局部夸大或异体变形,使其得到突出表现的造型手法。这一手法能够打破客观物体的常规比例,令画面产生一系列奇异的视觉效果,从而强化作品内容的表达。设计师可借鉴夸张变形技法来增强平面设计对受众的吸引力,进而提升其传播效率。具体来讲,在平面设计中夸张变形技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基于物体大小、长宽、纵深等表层属性或具象属性的夸张变形。这类夸张变形手法往往脱离了客观自然物体的真实面貌,呈现出丑与荒诞的趣味,其优势在于表意较为直观,能够使受众快速关注到作品要表达的意图,方便人们记忆。二是基于物体速率、性能等深层属性的夸张变形。这类手法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既给受众带来了感官刺激,又让他们在物体的必然性和图片的夸张结果之间产生了思考,从而达到了传达作品内涵的目的。下面,笔者就以两幅夸张变形运用较为典型的海报为例,对其操作方式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来看英国某汉堡公司的促销广告。设计师以具象属性夸张变形的方式描绘了一个男人吃惊的表情——画面中,男人嘴巴张大,甚至漏出了声带,下颌脱出到胸膛的位置。受众观看到如此夸张的表情心中自然会产生疑问:是什么让一个人如此惊讶?广告主体右侧的“肉馅食物加量不加价”的促销标语随即给出了答案。整幅作品通过人物局部的比例夸大处理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达到了方便人们快速阅读并记忆广告内容的目的,从而最大程度发挥了广告的宣传作用。再来看德国某品牌刀具的宣传广告。设计师基于该品牌刀具锋利无比的深层次属性对画面主体进行了设计。图片中砧板上放置的胡萝卜被刀切成了块状,连木质砧板也被刀切成了条状。受众看到作品能够很快联想到道具的锋利程度,从而对品牌产生记忆。

四、图底关系表现技法的运用

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图底关系又被称为正负形或反转现象,其具体指利用视觉双关原理使图形与背景在观者视点转换下呈现出主置轮换、各有表意功能的创作手法。这一手法能够使画面“图中有图、景中有景”,令观者体验到目光流转之间的乐趣。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可借鉴超现实主义的图底关系,在绘制一图形(主体图形)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另外一图形(背景)的形状,将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共用边缘及主次关系处理得当,从而使画面在观者的视觉转换中呈现出视幻效果。需要提起的是,设计师在图底置换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主体图形与画面背景在面积上的均等,如此才能满足两个图形(图与底)共用图形轮廓边缘的基础条件;二要注意主体图形和背景轮廓的状态为半封闭式,这样有利于图形未封闭部分间的相互联系。下面,笔者就以两幅图底关系运用较为典型的海报为例,举例分析其具体运用。首先来看萨尔瓦多•达利为荷兰超现实主义设计展览创作的海报《红唇沙发》。在这幅作品中,设计师选择了红色嘴形的双人沙发作为画面的主体图形,接着又选择了一个化着精致眼妆的性感女郎作为背景,沙发的摆放位置恰好位于“女郎”的嘴部。这样,随着受众视点的流动,唇形沙发就会忽而自成一体,忽而同背景相融合,从而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意趣。再来看福田繁雄于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在这幅作品中,设计师将白色的女性腿部同黑色的男性腿部以上下交替的关系重复并置,这样,两种图形就实现了虚实互补,使画面在受众视点转换下出现正倒位图底翻转的错视效果,从而传达出简洁、有趣的作品风格。

五、总结

第7篇:回忆的画面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生活;社会;教学;效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紧扣现实生活化,活动方式多样化,运用知识综合化等特点。《义务教育综合实践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如何切实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实生活化效益,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三点看法。

一、延伸社会资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因此,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以班级的形式,或以小队的形式,因地制宜,因“效”制宜,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开放的时空,让他们在兴趣中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的同时收获发展,例如社会调查等等。

社会调查是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一种研究策略。这是学生走近社会,感受生活的形式之一。通过社会调查,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能力。

二、融合生活主题

为了促进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开展,主题内容的设定尤为重要,是实践活动的良好开端。

1.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课程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因此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取用为学习课题,以建立与生活的联系,并要注意主题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使学生产生兴趣,在活动之前便开始“蠢蠢欲动”。例如,我组织开展“巧吹肥皂泡”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制肥皂泡,比赛谁吹得大、谁吹得多,学生都爱玩,学生一听到这个活动课题就非常高兴。

2.专题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最佳手段。不受课堂空间和形式的局限,能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学校德育部开展“拒绝吸烟”主题教育活动。为切合该专题,我组织学生一起进行“拒绝吸烟”签名活动,并让他们查找资料、抄报,宣传吸烟有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该主题实践活动中受到了教育。

三、丰富实践内容

如何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内容,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在实践中学习,如,搜集有益信息,进行劳动体验等等,以学增知,以劳辅德,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更好地体验劳动实践。

1.信息搜集

在社会信息化不断提升的今天,良好的信息索取习惯是帮助学生养成信息素养的前提,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不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同时还提高了阅读和习作的能力,养成了关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2.劳动体验

为唤起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劳动技能,促进学生的品德养成和身心、情感、能力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根据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我校开辟出一小块菜地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称为“劳动乐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更懂得了珍惜。

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强调“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灌输教育,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开拓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J].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郭元祥.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J].基础教育杂志,2006(8).

第8篇:回忆的画面范文

关键词:GPS移动电话;农田水利工程;平面图

中图分类号:TV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55-1

制图过程分为:GPS数据采集;MapSource、excel数据处理;ACAD展绘;坐标校正;测量精度分析。

GPS数据采集可以用专业RTK差分测量机,也可以用GPS手持机,笔者用移动电话内置GPS芯片SiRFstar III(三星I788)实现,经过对比分析,测量精度和专业的GPS手持机(用GARMIN GPS60对比测试)相同。

1数据采集

使用内置GPS芯片的移动电话采集数据,采用Windows Mobile 2003以上操作系统,BeelineGPS绿色软件。开机搜星初始化以后,即可以使用航点测定功能采集点位,根据自己的喜好编辑测点名称,设置测量单位,最终形成GPS文件。用手机内置GPS芯片采集数据的好处是可以用PC方便的编辑每一个测点,便于后期使用通用的办公软件处理采集数据,测量仪器及应用软件容易取得,节省了大笔的采购费用和时间,易在基层单位或边远地区推广使用。

BeeLineGPS是一款GPS综合软件,可以查看星图、速度、电子罗盘、高度、记录轨迹、设定航点、分析海拔等多种功能,并且可以导入导出轨迹文件到CSV,KML,GPX文件。

图1是BeelineGPS已经进入工作状态的画面,使用卫星数量为5个,经纬度的格式可以进行设定,比如设置为度分秒格式,或者小数点度格式。海拔高度的默认单位为ft,可以设置为m(由于该种办法GPS测得高程的精度很低,因此测得的高程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在需要测量定位的测点点击航点测定按钮,就可以保存这个测点的数据,在如图2的界面上,可以对测点名称进行编辑。一般会按照测绘常用的办法对测点分类编号命名,重点测站做好标记以便后期复核。

2数据处理

BeelineGPS数据存储的默认格式为GPX格式,为了能和ACAD接轨,先使用MapSource读取BeelineGPS生成的GPX格式文件,然后拷贝到Excel进行处理,用Excel进行坐标转换计算。当然也可以用MapSource里面的坐标转换工具进行坐标换算,但是MapSource没有现成的适合中国使用的坐标系统,比如北京54坐标系。

北京54坐标的转换比较复杂,笔者从A到V列按照单元格编辑了计算公式,其中A列为测点(航点)名称,B列为中央子午线经度,C列为中央子午线经度换算,D到G列是将经纬度的度分秒转换为Excel能够识别计算的小数点度,H到S是计算过程,T列是北京54坐标系的X坐标,U列是Y坐标。V列是准备拷贝到ACAD的数据格式。

各列计算公式如下:

A:书写测点名称;B:填入中央子午线经度;C=INT(B3)+(INT(B3*100)-INT(B3)*100)/60+(B3*10000-INT(B3*100)*100)/3600;D:GPS测量维度数据,小数点表示°,度分秒格式连写;E:GPS测量经度数据,小数点表示°,度分秒格式连写;F=INT(E3)+(INT(E3*100)-INT(E3)*100)/60+(E3*10000-INT(E3*100)*100)/3600;G=INT(E3)+(INT(E3*100)-INT(E3)*100)/60+(E3*10000-INT(E3*100)*100)/3600;H=G3-C3;I=H3/57.2957795130823;J=TAN (RADIANS(F3));K=COS(RADIANS(F3));L=0.006738525415*K3*K3;M=J3*J3;N=1+L3;O=6399698.9018/SQRT(N3);

P=I3*I3*K3*K3;Q= J3*K3;R=Q3*Q3;S=(32005.78006+R3*(133.92133+R3*0.7031));T=6367558.49686*F3/57.

29577951308-Q3*K3*S3+((((M3-58)*M3+61)*P3/30+

(4*L3+5)*N3-M3)*P3/12+1)*O3*J3*P3/2;U =((((M3-18)

*M3-(58*M3-14)*L3+5)*P3/20+N3-M3)*P3/6+1)*O3*

(I3*K3);V =U3&","&T3。

将V列数值拷贝到ACAD画线或画点命令栏,即可在ACAD空间生成测绘碎步点,整理后成图。

4坐标校正

该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较低,实际测得控制点和北京54坐标系真值相差超过了10米(整体漂移误差),通过在ACAD模型空间里用整体移动的办法,令测量结果的控制点移动到真值,然后再进行坐标的标注。

5测量精度分析

第9篇:回忆的画面范文

有一种青春叫执著

4月15日上午9点多,在位于白沙县牙叉镇儋州村的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宿舍里,王合升忙得不可开交,他一边忙于分类几天来上山采集到的记录资料,一边要整理考察中拍到的图片。这是一条足有胳膊粗的眼镜王蛇,这是一株优雅无比的兔耳兰,这是一群犹如云彩的斑蝶……

每一张图片,对于王合升来说,都是一种快乐和惊喜,但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

那一天,王合升如往常一样背上煮饭的锅和考察需要的行李,步入浓密的鹦哥岭深处。这一趟,他是准备去考察班蝶群居越冬的科考项目。据他了解,此前从来没有记录说在这里有那么多的斑蝶“集体出现过”,他也只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当地百姓的“传说”。

在一处绿树葱葱、野花满坡的地方,王合升一待就是3天。饿了就在小河边煮包方便面吃,困了就在草地上咪一会。当第二天中午他伸一下疼痛的腰身时,突然发现在几米之外一条胳膊粗的眼镜王蛇虎视眈眈地看着他。来不及多想,他立即用相机对准这条蛇一阵猛拍,“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人蛇对峙十多分钟后,这条眼镜王蛇才慢悠悠的爬走,直到此时,王合升才感觉到“后怕”。就这样三个日夜的坚守,他终于见到令他“惊叹不已”的景象,当数十万只斑蝶如五彩的云朵集体出现时,多目的劳累一扫而光。

这五年来,这样的情景他不知道遇到过多少次。作为云南农业大学昆虫专业毕业的一名硕士生,这位来自山东的小伙子在鹦哥岭留下了不少“惊心的故事”,但也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标本和科考资料。

其实,这五年来,不管是王合升,还是刘磊,这27名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年轻人就是在这个当地人称之为“老岭”的地方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青春和学识发挥到极限。他们在深山密林生活和劳作,与青山为友,与绿水为伴,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他们以对生命价值和理想的执著,在荒山野岭之中,让青春绽放在这片绿地上。

通过他们4年多的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27名大学生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19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坡垒、海南苏铁、台湾苏铁、伯乐树4种;国家Ⅱ级植物保护有25种;记录到脊椎动物43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蟒蛇、海南山鹧鸪、海南灰孔雀雉4种,国家Ⅱ级动物保护45种:记录到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还记录到了轮叶三棱栎等26个中国新记录种,伯乐树等178种海南新记录种。

有一种收获叫改变

他们用青春与汗水不断刷新着鹦哥岭动植物资源的纪录,大大丰富了前两次生物多样考察的结论:植物从原来记录的2100多种,升至2209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从3种升至4种,Ⅱ级保护植物从8种升至25种;陆生脊椎动物从112种升至431种,Ⅰ级保护动物从2种升至5种,Ⅱ级保护动物从13种升至45种……这些缜密的调查再次证实:鹦哥岭物种数量为海南各保护区之冠,是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生态最好且保存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鹦哥岭这个2004年批准成立的、最年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省自然保护区的佼佼者。2008年至2011年,连续4年在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中获得优秀。

他们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这些数据的变化,这27个大学生还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情,守护和滋养着鹦哥岭;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改变着当地群众的护林意识和生活环境。

鹦哥岭有了护林员。在他们真诚的召唤下,当地黎族人民放下了砍刀,放下了猎枪,270名护林员与27个大学生共同守护着这片鹦哥岭,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