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纪检工作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 本文系西南大学2012年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长效机制研究》(SWU12095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98-2
“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检验和锻炼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把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战略重点之一。2011年9月,教育部在重庆市召开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总结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要求各高校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实践育人的重大意义,积极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推动实践育人的科学发展。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强化实践育人制度。可见,研究和探索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成为当前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剖析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内涵与意义
实践育人是一种重要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哲学的实践观点为基础,以开展与学生专业学习相近和成长成才相关的实践活动为途径,以大学生成长成才及教育活动的规律为原则,以引导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则是“根据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的要求所设计和构建起来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它契合了‘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这一教育本质,重视鼓励当代大学生的研究性或探究性学习与实践,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实践,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实践育人规范化、制度化有重要意义”。
首先,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从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号召大学生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到2011年9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时间育人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召开,再到2012年1月,教育部更是联合了、、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的颁布,足见党和国家对高校时间育人工作的重视。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校实践育人是解决此关键环节的有效途径。当前由于部分高校未引起足够重视,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建立不够健全,导致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出现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爱国理论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节,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缺乏等现象,可见,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关节,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内在要求。
其次,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是遵循实践育人规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实践育人规律要求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本质上就是遵循实践育人规律的客观体现,要求高校把实践育人当作一项常态工作来开展,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常规的素质拓展项目。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是遵循实践育人规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最后,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深化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就是要求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这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二、把脉当前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的症结
进入本世纪以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育人机制的建立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高校实践育人的成效。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组织机构不完整,没有持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实践育人相关政策;领导责任不明晰,没有明确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负责人,基本上都是辅导员负责制,主要领导缺席;领导示范不够,大多都是学生或学生社团的单打独斗。当前大部分高校现有的组织领导机构难以直接打通高校与地方联系畅通的渠道,从而建立直接、便捷、稳固的协作关系,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广泛而有力的指导协调和组织保证。建立政府主导、学校参与、基层单位协助、群众支持的组织运作模式,是形成实践者与实践单位的双向选择,实现社会需要与学校需要的统一的必要条件。
二是运行保障机制不稳健。主要表现为经费保障不够,没有专项的实践育人经费,无法保障基本的实践育人活动的必要开支,些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只是体现在文件上,不能统筹规划,缺乏资金投入,只是靠团委、学生会来组织,活动开展不平衡;队伍保障不全,没有建立齐全的指导老师保障队伍,未充分调动教师实践育人的积极性;基地保障较少,当前高校的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无法确保大学生实践育人活动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和常态化的运行。社会实践基地流于形式,根据调查显示,37.8%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利用率不高,55%的高校与实践基地联系不畅。许多高校只爱挂牌而不组织经常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导致社会实践基地名存实亡。
三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课程建设不规范,在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条件下,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课程建设不够科学规范。学生、教师、接受单位等各方面的动力不足,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就业形式等多样化,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人们的利益观念发生变化。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更看重有偿服务和有偿劳动,对一些不计报酬的劳动服务兴趣减弱。绝大多数高校缺少对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实行工作量核算制度。社会各界接受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更看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带给其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不再是把它作为一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三、科学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措施
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
(一)建立健全的实践育人管理示范机制。管理示范机制要求各高校成立校院两级实践育人工作小组,相关部门协同合作,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实践育人工作持续而有效地进行。学校各院系要成立院系二级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院长或系主任要亲自挂帅、亲自参与,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精神,认真组织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并及时反馈实践育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学校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各项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责任分工、层级管理,确保实践育人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完善教师实践育人的相关制度,将实践育人纳入整体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形成全员育人模式。
(二)建立科学的实践育人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要求各高校要把实践育人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办法,定期评比、表彰、宣传实践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从院系、指导教师、学生等三个层面进行考核。其中,对院系的考核主要在于其领导机制的健全与否,相关实践课程落实与否及全院学生的实践成果如何等;对指导教师的考核主要在于其参与、指导实践育人工作的完成情况,以及在实践育人工作中学生对他们工作的反馈情况等;对学生的考核主要在于对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参与实践活动的成效情况,要注重要把指导教师的评价、实践基地的评价、学校的评价充分结合起来,最终评定出学生的成绩。并把最终的成绩与奖助学金的评定挂钩,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建立完善的实践育人质量保障机制。质量保障机制要求高校至少提供四个方面的有力保障,首先是制度的保障: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高校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指定到相关的规章制度;其次是经费保障:要把大学生实践育人经费列入专项预算,保证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的宣传、交通、食宿、奖励、劳务等必要开支,为实践育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经费保障。还有队伍保障机制:要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选拔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大学生实践育人活动;最后是基地保障机制:实践基地是开展大学生实践育人活动的基础和有力保障,确保了大学生实践育人活动的长期稳定发展。要从学生发展出发,结合地方实际需要,加强校地合作,建立和完善共同受益的实践育人基地,推进高校实践育人活动常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2-2-3.
[2]董广芝.构筑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9-31.
[3]姜丹,单中原.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28-29.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创新
在过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班主任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办法,导致班级管理效果不明显,严重影响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期望、新要求,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改革势在必行。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民主化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共同配合,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利于班级管理策略的落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教师在管理工作中落实民主制度,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像朋友一样跟学生交心,能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成长。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任务和管理目标打造班级文化,组织学生献计献策,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体现班级文化的价值,学生也可在民主文化的渲染下,约束自身行为,激励自身发展。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人性化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让学生感悟到来自班级大家庭的关爱。首先,教师应了解高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成长需要,通过QQ群、微信等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放低姿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其次,作为班主任,要对班里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不能仅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做到公平、公正。在每学期开学后,教师应登记所有学生的个人信息,如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家庭情况等,针对平时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应定期家访,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学习成绩偏低的原因,试图打开学生的心灵,真正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柔性化管理
高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如果教师一味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方法,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当前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尝试运用柔性化管理艺术,换位思考,多给学生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周记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学习苦恼与实际问题,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便 更好地发展。在谈话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谈话的内容、谈话的方式都要区别对待。只有正确的沟通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由上可见,高中班主任必须注重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发挥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也是促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截止2012年,我国已有高等职业类院校1200多所,每年招生300多万人,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否直接体现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与学校的管理是存在莫大的关系的。
1 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高职高专学生难管、管理成效差一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学生接受了大量的不同思想,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许多事情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个性的观点,使得学生很难适应和接受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者过于理论化的教育语言和教育方式。此外,生源地区、生源性质、学生的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抱怨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近人情,教育者抱怨对学生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2 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社会环境导致学生心浮气躁,无心学习
专科层次的学生本身文化素质就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进取心,甚至有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完成录取计划而降分录取,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源的质量。目前社会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部分人群“读书无用论、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影响了不少的学生,对于在校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缺乏足够的是非分辨能力,从而使得学生中出现了心浮气躁、无心向学的现象。此外,部分同学或因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或因没考上本科院校而觉得低人一等,从心底里看不起自己,看不起高职教育,总觉得自己不如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自我评价较低。
2.2 教育模式落后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接受教育者的管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沿用的仍是学院配置党委和团委、系部配置班主任和辅导员这样的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可取性,例如信息反馈及时、问题处理及时等,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作为教育者,多是传达上级领导的指示,对学生进行集中的、口头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较窄,甚至把自己作为学生的对立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能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无法使学生管理工作产生应有的成效。
2.3 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相脱节,导致学生对专业发展认知不足
在高职院校,一般由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由专职教师负责学生的教学工作。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辅导员无法有效展开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的引导,无法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展开有效管理;而由于受到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教师也无法深入学生、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引导,从而造成了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脱节,限制了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日常管理的指导性、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和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
3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成效的途径
3.1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采取科学多样的管理方法
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深刻体现为“管”,严管和处罚更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实现不了教育管理的效果。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性的管理理念,以唤起学生的自我人格意识,形成“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实现人格教育的主体地位。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应充分尊重学生所需,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以渗透式为主的教育方法,即确立个体化的、个性化的、咨询化的、多层面的双向交流的教育方式的主流地位。
3.2 采取有效的学生激励机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我国的传统教育往往强调学生要做佼佼者,要出人头地,不满足学生的现有表现,不关注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内在需要,存在很大的误区。对任何一个群体而言,不可能人人都是佼佼者,总是有层次区分的。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培养一个健康的人格,其次再考虑如何因材施教,找到符合个人特点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潜能,使之发挥特长,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学生进行合理的定位,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加强专业发展的引导,给学生规划合理的、可实现的职业生涯,找出学生自身现状与专业目标的差距,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
3.3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
在日常生活,学生与辅导员的接触是非常密切的。因此,辅导员人格的魅力和质素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发展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高职院校在辅导员的选聘上,不能仅仅考虑辅导员的学历,而应重视辅导员的管理和领导才能,重视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热忱度。辅导员不仅要有能力展开学生管理工作,更要有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热爱,具备将情感传递给学生的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只要这样,才能真正深入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心理的所需,并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李伯黍 燕国材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
[2]《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制度初探》 李建鸿《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
关键词 海原县;干旱缺水;饮水安全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1-0188-01
海原县高崖乡位于海原县东部,国土面积187 km2,有“商家之争地,瓜香飘四海”之美称。本次旱作农业高效节水项目涉及高崖乡西北部,包括高崖、草场、联合、三分湾、红古、高湾六个行政村的3.48万亩耕地。
高崖乡为扬黄灌区,项目区内有固海七干渠,固海八干渠穿境而过,并配套相应的灌溉系统,生产条件较好,粮食产量较高,为海原县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近年来由于灌区开发土地增加,项目区用水矛盾突出。制约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扬水量有限,缺水与浪费并存,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不配套,传统大水漫灌用水结构已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以只有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 灌溉及节水灌溉工程现状
高崖项目区地势平坦,适宜机耕,灌溉便利。经过20多年的运行,群众已充分认识到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重要性,自发地对渠道进行整修,但田间水利配套老化、设施不健全。在已建成的设施农业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田间采用给水栓配套移动软管进行沟灌。
1)设施农业供水工程。高崖乡设施农业供水工程覆盖面积2230亩。根据当地水源情况,已建3座高位调蓄水池,工程从高位蓄水池取水经两级输水管道,通过管道将水输送到温棚或拱棚内后,主要采用沟灌或滴灌的田间灌溉方式进行灌溉。
2)硒砂瓜灌溉工程。高崖乡现灌溉种植硒砂瓜10956亩,其中草场村8056亩,联合村灌溉面积2300亩,高崖村灌溉面积600亩。工程通过扬水泵站,新建5座高位调蓄水池,工程从高位蓄水池取水经两级输水管道,田间设置给水栓,采用移动软管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
2 建设本工程意义
1)实施该项目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通过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可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全民树立节水意识,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该工程的新建,可为黄土高原丘陵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示范,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2)实施该项目是加快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的需要。项目区甜瓜种植历史悠久,过去多年压砂旱作种植,由于降雨少,产量低,受季节影响。近年来地膜覆盖及大中拱棚种植,引进新品种,进行补水灌溉。种植季节提前,甜瓜产量、质量大大提高,亩均产值为6000元,销售畅通,遍及西北及至全国。仅甜瓜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80%,因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高崖乡甜瓜产业,要求建成海原县高崖乡3万亩甜瓜基地,海原县委、政府提出把高崖乡建成全区最大的甜瓜示范基地。依靠项目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土质气象条件,在海原县国民经济中占主要位置。是实现高崖乡及至海原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密切党群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和谐,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项目建设是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海原县水资源极度短缺,扬黄灌溉供水不足,随着黄河来水量偏少,国家分配给宁夏黄河引水量减少,近年来,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人畜饮水,产业化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综合需水量不断增加,加剧供水负担。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干旱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强度逐年加重,尤其是近年来连年大旱,造成人畜饮水极度困难,农作物无法播种,生态环境脆弱,造成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缓慢,旱作节水技术措施不配套,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加强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发展旱作节水技术是抗旱减灾,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4)项目建设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项目区灌溉用水主要是扬黄水,扬黄灌区分配年度用水总量2960万立方米。经过海原县多年的抗旱努力,广泛实施渠道衬砌、土地整理、发展设施农业、抗旱品种示范推广、管灌、滴灌、灌溉技术的应用、灌溉管理等节水工程,扬水灌区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达到13.5万亩,超灌面积5.5万亩。库井设计灌溉面积5.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达9.5万亩。通过农业实施节水灌溉,扩大了灌溉面积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节约了水资源,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扩大创造了条件。规划项目实施后,按现有分配水量,可通过运用工程措施,集约化种植,设施种植、保护地种植、坐水点种、注水点浇、膜下滴灌等相互配套的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民收入的途径将会进一步扩大,为建立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长期以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自然条件和水资源的的限制,发展灌溉工程难度大、成本高,农业经济结构单一,节水技术普及率低,节水措施不配套,抗灾避灾能力弱,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还很低。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压缩不具地方特色优势而耗水量大、品质差、效益低的品种,大力推广肉牛、硒砂瓜、小茴香等地方名特优产品,加强地方优势产品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水平。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结合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加强用水管理,根据不同产业的需水特性,按需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效益。建立起现代化节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使农业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
6)项目建设有利于构建节水型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节约水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意义重大而长远。海原县是以传统的旱作农业为主体,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条件差,科学文化教育卫生条件比较落后,广大农民饮水安全还存在许多问题,农村环境和农民健康状况达不到国家标准,农民脱贫致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规划将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卫生条件的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居民点建设与改造,实施人饮水工程,废弃物收集与处置等环境治理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文化教育和卫生水平,创建一个健康、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 结论
项目区现状为水浇农业区,新建本工程,为彻底项目区灌溉问题,有效利用当地水资源,通过发展膜下滴灌、穴灌、小管出流等微灌技术,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民收入的途径将会进一步扩大,为建立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对解放当地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建供水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参考文献
[1]路庆红.旱作农业补充灌溉水源工程的规划设计[J].北京农业,2007.
[2]刘超川.发展旱作农业的水源建设[J].内蒙古农业科技土壤肥料专辑,2001.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勤工俭学;心理
一、建立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制度,准确认定贫困生
1.建立符合校情的认定标准和制度。制定一个放之全国而皆准的标准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对工作指导意义不大,即使制定省级认定标准也无实际操作可能。因为每个高校所在的地理位置、经济环境、最低生活消费水平和生源情况差别很大,用一个具体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如此众多的不平衡因素实在勉为其难。要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符合校情的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制度和办法。
2.建立一整套认定制度和措施。要彻底解决贫困生认定这个现实问题,需廓清思路,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配套措施。要对认定工作有宏观全面的把握和认识,制定多维度多层面配套措施和办法,仅靠一个标准或某一具体做法难能奏效。高校在明确贫困生评定标准之后,必须对地方政府出具的“贫困证明”作行之有效的核实。
3.坚持学生参与认定的原则。资助工作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学生。工作开展情况判断的标准就是学生满意不满意。在认定贫困生工作中让学生参与认定,能够提高认定的准确性。
这样有助于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掌握学生日常消费情况和有助于相互监督。
二、加强勤工俭学体系,提供勤工俭学环境
1.健全完善有效的勤工俭学体制。大学生勤工俭学既然是高等教育中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段和教育方法,其管理和机构设置应融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具体制度必须围绕勤工俭学的派发程序,社会的投诉处理,奖惩、学生的维权等内容来制定,使勤工俭学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依。
2.立足校园,加强外联,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①校内扩大勤工助学岗位。目前,校内的工作岗位非常少,而学生在校内勤工也是他们最为擅长的、能够踏实的选择,也是给学生提供的最便捷的勤工助学方式。
(1)后勤工作。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步子越迈越大,后勤服务逐步脱离学校,成为一个完全企业化模式运作的经济实体,正式编制员工可相应减少。除一些重要岗位外,在时间和技术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聘用大学生作为临时工,从而加快后勤社会化人事改革的步伐。
(2)教学工作。各院系学生工作和教学秘书等工作,经常出现人员不够的情况。而高年级学生(指大学三四年级)对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有了基本完整的认识,只要略加培养,完全能够担任秘书的角色。
(3)助手工作。在高校,很多教师都有课题或者研究项目。这些课题或项目需要调查、调研、实验、统计等非常多的环节和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时间。对学生来说,能够帮助老师,共同完成研究,一方面是勤工助学,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是加强专业知识,锻炼能力的机会。
②校外联系各行各业,拓宽勤工助学渠道。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是高校勤工助学的主要渠道。学校应该通过相关组织,派遣学生到各社区、企事业进行宣传,还可利用媒体为供需双方交换信息,扩大影响,广泛开拓校外勤工助学渠道,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努力给学生提供较充足的勤工助学岗位。
三、做好心理辅导,培养贫困生健康心理
1.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①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贫困、理解贫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社会生活中许多复杂的问题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加强自强自立教育。“人穷志不穷”,有坚强的斗志,坚持不解的努力就能摆脱贫穷。通过优秀贫困大学生的事迹报告会,谈体会、讲经历,帮助他们放下包袱、排除自卑情绪、合理规划人生,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通过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同时,任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专业技能、技巧,教育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解决自己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更有利于贫困生的健康成长。
2.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①加强制度及队伍建设,完善硬件设施。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员、心理辅导员。划拨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开支。开设心理访谈室、团体辅导室、大学生心理协会活动室等场所。
②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服务于不同需求的学生。开展个案咨询、团体辅导、网上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选修课程。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当然,要做好上述工作,就必须全面准确地掌握贫困生的情况,对全校贫困生进行心理普查,全方面了解贫困生心理,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设立追踪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新华.谈高师资助贫困生工作[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2).
关键词:营改增 高校财务 影响 建议
一、高校营改增范围及资格认定
经国务院批准,从2012年11月1日起,在部分省市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试点纳税人应按规定申报缴纳增值税;从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营改增试点。根据财税〔2013〕106号通知要求,提供交通运输业、邮政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转为增值税纳税人。高校的横向科研收入,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取得的测试费、检测费、化验费、分析费等技术服务收入以及其他服务性收入等,属于营改增的范围。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75号要求,营改增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应申请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高校作为非企业性单位试点纳税人,若营改增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应申请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二、营改增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影响
营改增后,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高校,除了税收征管机关及使用发票改变外,日常业务处理基本没变,因此,这里主要探讨营改增对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高校的影响。
(一)横向科研优惠不变
根据财税〔2013〕106号文件中附件3规定,高校所提供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可免征增值税。营改增后,高校横向科研仍继续享受与营改增前相同的税收优惠。对财务工作来说只是开具的发票、税收申报、税务减免登记的部门发生了变化,高校不会因此产生新的税负。
(二)计税方法不同
营业税是价内税,以全部的营业收入作为计税依据。增值税是价外税,按不含税的销售额确认收入,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一般纳税人适用6%的增值税税率,虽然比原来5%营业税率略有升高,但由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所以进项税抵扣规模决定了税负高低。
(三)会计核算更加复杂
营业税是通过“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月末缴税款转入该科目借方。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高校在对增值税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在应缴增值税明细账中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转出未交增值税”等专栏,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的,还需增设“减免税款”专栏,对增值税进行核算。月末抵扣进项税额后再缴纳税款,具体会计核算较为复杂。
(四)纳税申报流程更加严谨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过程包括抄税、报税、认证等步骤。通过抄税将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数据写入IC卡,并打印各种报表,然后将IC卡及报表提交税务机关核对报税。同时,将当月准备抵扣的增值税发票抵扣联提交税务机关认证,只有认证相符的进项税额才能抵扣,而且,当月认证的只能当月抵扣。
(五)增值税发票管理更加严格
由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所以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要求更加严格。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进行管理,对于专用发票的领购、开具、缴销、认证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税务机关要求健全会计核算,提供准确的增值税相关税务资料,并按要求存放专用发票和专用设备,设专人进行管理。
三、高校应对营改增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法规政策学习宣传
认真学习相关税收法规及政策,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积极应对营改增变革给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具体包括政策宣传解释、业务学习培训、建立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调整、硬件设施配备、软件系统升级等,保证营改增工作顺利平稳进行。
(二)建立项目明细会计核算
高校按新会计制度对增值税进行会计核算,通过上面的科目设置,虽然可以对全校总体增值税进行核算,但在进项抵扣核算方面,没能做到增值税按科研项目进行核算管理。因此,对横向科研的会计核算,还应进一步细化到按科研项目进行独立核算,为每一个科研项目建立增值税抵扣明细备查,以便按科研项目核算免税及进项税额抵扣。同时,也便于向税务机关准确提供增值税税务资料。
(三)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高校应建立健全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机制;设置专人专岗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及专用设备进行管理,防止发票丢失或损毁;按规定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严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加强宣传,使广大教职工了解增值税发票使用及管理的相关规定,为规范和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进项抵扣管理
税法对于不能抵扣的各种情形做了明确的规定,高校要充分熟悉和掌握相关规定,加强进项抵扣相关资料管理,避免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税务风险。
高校要严格按规定取得尽可能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严格审查取得的专用发票,认真核对发票信息,保证所取得的进项税额抵扣凭证真实合法,在规定时间及时依法抵扣。应明确分清应税项目与非税项目,按规定的范围抵扣进项税额,避免由于管理不善造成进项税额错误抵扣而带来税务风险。
(五)税务机关应区别对待高校一般纳税人计税
高校作为非企业性单位,主要进行教学科研服务,取得增值税抵扣税额有一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高校纳税负担。因此,税务机关应考虑高校的实际情况,支持教学科研发展,区别于其他企业性单位,针对高校一般纳税人核定一个相对适合的征收率,采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参考文献:
[1]财税〔2013〕106号
关键词: 研究生调剂工作效率影响因素建议
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未达到第一志愿院校复试要求,但符合国家硕士研究生调剂政策的考生,申请到其他院校的相关缺额专业,这个过程称为考研调剂。调剂是国家教育部门充分考虑考生利益,保证大部分考生上线不落榜的有力举措,是对整个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平衡招生单位之间和专业之间生源的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大幅度扩大,调剂工作也日益繁重。2008年招生计划44.9万人,按国家规定以1∶1.2左右的比例进行调剂,需调剂的人数大约为7.5万人左右。调剂的影响面很广,几乎影响到所有研究生招生单位和近1/3的考生[1]。然而研究生调剂的时间一般只有1个月左右,调剂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因此,提高调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简要分析了影响研究生调剂工作效率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调剂工作效率的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研究生招生工作有所帮助。
一、影响研究生调剂工作效率的因素
(一)报考方式加剧了调剂总量
我国现采取的是先报志愿再考试、统一划线再复试录取的模式,由于考生填报志愿时还未参加考试,报考志愿没有参考依据,只是一味按照自身的主观意向随意填报,必定产生志愿的盲目性,加剧生源分布的不平衡,阻碍生源的
合理流向,为日后产生大量调剂留下隐患。
(二)调剂方法和程序烦琐
调剂涉及考生、调出单位、调入单位三方行为。教育部规定考生调剂需要本人分别向调出单位、调入单位递交申请;调出单位同意调出,调入单位同意接收,并发出第二志愿调剂接收公函,函调考生初试试卷;调出单位收到调剂公函后,须将考生的初试试卷寄往调入招生单位。此时正值繁忙的复试阶段,寄发调剂公函、查找初试试卷,加大了招生单位的工作量,延误了调剂进程,同时也增加了招生成本。另外,考生也因寄发调剂公函,而延误了复习应考时间。
(三)调剂手段较落后
现代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调剂信息平台构建还不完善,调剂过程效率低下,人力财力浪费严重,调剂还停留在过去的电话、纸质材料的反复传递中。在调剂总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落后的调剂手段给招生单位和考生均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招生单位为调剂一名考生往往要反复联系多次,信函、传真、特快、电话满天飞,最后还不一定能成功调剂,浪费在这种重复事务性调剂过程上的人力巨大;考生方面,为了能调剂到一所理想单位,往往要频繁联系多家单位,调剂过程的不确定性使考生无所适从,增加了考生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四)无效调剂增多
调剂考生为增加录取机会,往往同时申请多家单位调剂。由于现行调剂政策约束机制力度不够,调剂政策没有对考生和调剂单位的调剂过程作出必要和明确的限制,经常出现一个调剂生被多家单位录用的现象。2008年教育部教育部限定每个调剂生只可以在调剂网上填报两个平行调剂志愿,提交后的调剂志愿在48小时内不允许修改,这个政策使调剂的“一女多嫁”现象有所缓解。但复试被录取后,又去另一家招生单位调剂的考生仍有相当的数量,生源的无序流动让招生单位苦不堪言。而且有些第一志愿单位由于生源流失,补录被其淘汰的考生,补录信息在目前的调剂网中没有显示,以致产生第一志愿单位与调入单位重复录用同一考生的尴尬局面。无效调剂既扰乱了调剂秩序,更浪费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成本。
二、提高研究生调剂工作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给招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议
招生行政管理部门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调剂工作的领导者,主要职责是制定或执行教育部关于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办法等。
1.改革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模式,尝试二段制考试制度,减少调剂总量。
研究生报考方式可借鉴高考制度,入学考试按二段制[2]:第一阶段,考生按学科大类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教育部划出填报志愿的资格线,上线考生具备填报志愿资格,结合自己的分数及所处的排名有针对性填报志愿;第二阶段,招生单位根据报考生源人数确定本单位复试线,考生参加招生单位复试,由招生单位根据复试情况决定是否录取,未上一志愿单位复试线的考生及复试淘汰考生再向生源不足单位申请调剂。这种先考后报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考前填报的盲目性,合理分配生源,平衡报考人数,从而有效降低调剂总量。
2.完善网上调剂平台,简化调剂方法和程序。
要改变调剂的无序状态必须有政策的支持,同时要结合调剂信息平台,从技术上实现政策。全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余缺信息平台,即“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于2000年建立,随该网在调剂实际运行中经验的不断积累,2008年该网被确定为全国研究生调剂的唯一工作通道,即需要调剂的考生(除个别享受特殊政策照顾的考生和校内调剂考生)均需通过该网调剂,未经该网调剂录取的调剂考生不予认可。
网上调剂明显改善了生源流动的盲目性和多重性,但是目前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的网上调剂录取。实现彻底的网上调剂还需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①进一步改革调剂现有政策和程序,简化调剂方法和程序,取消调剂公函和调初试试卷等书面和纸质材料传递的有关规定,明确网上调剂为唯一有效的调剂;②进一步完善调剂系统,理顺考生、调进单位、调出单位、招生主管部门等多种用户的关系,最大程度地保障和均衡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3.增加约束机制,减少无效调剂。
为减少无效调剂和重复录取等无序现象,调剂政策对招生单位和考生的调剂过程必须进一步规范,细化明确,增加一些必要的约束条件和限制措施[3]。如,要求考生慎重进行调剂申请,一旦招生单位同意调剂,考生接受后就不得反悔;调剂申请分期分批进行,只有得到调剂单位的同意才可重新申请;招生单位不可随意改变考生的调剂结果等方面的规定。另外,限制第一志愿单位补录被其淘汰但被其他单位招生调剂录取的考生,避免第一志愿单位与调入单位重复录用同一考生的尴尬局面。
(二)给招生单位的建议
招生单位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调剂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其主要职责是执行教育部关于硕士生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办法,以及组织实施硕士生调剂工作等。调剂能否成功,招生单位起着关键的作用。
1.充分利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招生单位要极力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硕士生调剂工作的有关精神,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充分利用全国统一网调剂信息平台,及时本单位招生计划余缺信息和调剂工作的有关政策,在第一时间为考生提供本单位有效的调剂信息和政策,促进生源调剂有序流动。
2.加强“学校招生信息网”的建设,提高调剂效率。
互连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是大多数考生了解高校的首选途径。“学校招生信息网”上的信息要真实、全面、准确,使考生更详尽地了解学校,了解导师。此外,还可以开通网上交流平台,设立留言板,开通在线咨询等,及时为考生答疑,让考生全面了解招生学校的情况。对第一志愿上线率低、调入量大的招生单位,在国家统一划线出来后,可在“学校招生信息网”开通“调剂预报名系统”,对有意愿调剂的考生进行详细资料的登记,建立调剂考生库,以备调剂使用。
(三)给调剂考生的建议
目前调剂生源流动比较盲目,有的专业只有几个调剂名额,却能收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调剂申请。考生调剂时,要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单位的招生情况和当年的调剂政策,并估计自己的实力,做到有的放矢地投递调剂申请,避免不必要的无效调剂。
参考文献:
[1]张国群.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现象解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7,34(15):77-78.
【关键词】水利工程;监理;工程经济效益;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项目逐渐增多。水利工程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灌溉、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也就使得人们对水利工程质量的要求逐渐增高。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是由监理人员进行水利工程质量监控。此外,水利工程监理还关系到水利工程的投资、施工进度等工作,是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对水利工程监理在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中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明确监理的作用,从而促进监理功能的充分发挥,确保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获取。
一、水利工程监理与经济效益概述
(一)水利工程监理
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灌溉、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水利工程监理是具有专业化管理水平的,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全面管理水利工程的投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因素,是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二)水利工程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主要是由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成的。工程经济效益就是指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带来的利润和减少的损失。而社会效益是促进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本质是公益性的为社会广大群众服务的,是能够得到社会群众认可的工程项目,这就使得水利工程项目能够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水利工程监理与工程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监理兼具控制整个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任务,而且,水利工程监理在管理工程项目时,需要具有特点的原则,依照我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的展开监理工作。水利工程监理与工程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确保工程质量是确保工程经济效益的基础,水利工程监理不但具有合同所具有的责任,还承担着社会的责任。不仅要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还要确保水利工程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指标。确保工程质量是确保工程经济效益的基础,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水利工程监理在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工程概况
某地一水利工程其主要负责拦蓄水源,并兼顾农田灌溉与水利发电。拦河坝主要是由混凝土构成,水利工程还承担着调水的作用与附近的供电任务。有效提高附近农田的调水能力,能够有效的为水利工程附近农田提供灌溉用水,确保水利工程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表1:某水利工程的相关参数
项目 最高的拦河坝高度 最大蓄水量能够达到 正常水位 死水位为 年平均发电量 年增调水水量 粮食增产 增收
参数 60m 2.00亿m3 450m 440m 2.5亿kw・h 32.27万m3 250kg 300元
(二)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是公益性的基础工程,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国家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这也就使得企业对工程的经济效益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的投资呈现先增后将的走势,水利工程的步伐日益加快,水利工程始终在社会发展中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水利工程监理在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中的具体作用
水利工程是由多个阶段组成的,水利工程监理在水利工程各个阶段的作用不尽相同。
1.在投资阶段
水利工程监理在工程投资阶段,能够对企业的投资进行控制,确保投资的合理。工程监理通过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对整个工程的实际内容进行规划,并针对预算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
2.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工程监理人员通过良好的知识储备,与相关技术人员对工程方案设计进行严格的审核工作,确保方案的合理和可行性,避免方案不够合理,给水利工程项目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实现方案设计的最优化,实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的提升。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工程监理的作用更为巨大,由驻地监理对施工阶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控制,确保相关施工人员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施工,避免操作不合格带来的返工,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工程监理还要制定合理的合同付款计划,针对工程的资金流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核,避免工程的经济风险。
4.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是,是整个工程完成后,工程监理不但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对工程决算进行审核,对工程的实际造价和投资结果进行对比,确保参建各方的经济效益效益。此外,还需要根据相关合同,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的列项和分项顺序计量,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决算确保整个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四)水利工程监理的工作重点
水利工程监理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工程投资、施工安全等方面的调控,从而降低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确保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此外,工程监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签订合理的合同,避免业主对监理工作的过多干预,从而实现对工程投资的控制程度。
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影响经济建设。这就使得水利工程的质量要求不断增加,促使工程监理的作用日益显现。对水利工程监理在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确保工程监理的有效实施,实现整个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邱浩. 水利工程监理在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中所起作用的思考[J]. 水利发展研究,2015,03:51-53+62.
[2]庞斌. 水利工程监理在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中所起作用分析[J]. 品牌,2015,06:56.
关键词:电工电子 技能教学 高效课堂
技工院校电工电子技能一体化教学中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高效课堂其主要表现为讲究教法和师生课堂互动,重视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广泛参与度,并通过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进行电工电子课堂技能学习的时候感到愉悦,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感觉轻松;同时高效课堂还是一种融合了学生情景创设、认知建构、情感激活以及教学控制的教学形态。
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体现了学生质疑――析疑――释疑的思维训练过程,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的课堂模式重点突破学生知识结构的生成和学习方法的提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以上我们也不难看出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真正做到“谋个性之发展”,法国哲学家弗洛娜说过:“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本人对于自己关心的事情作出的反应。”根据弗洛娜的说法,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责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自己喜欢的课程,创建个性化的学习氛围,最终培养学生学习责任的目的。由此可见,在我们倡导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下,专业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对创设技能性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的方向
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度适宜,在面向全体,针对个体的执教理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太高太低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还要严格考虑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再次,要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除了在课堂上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顺利掌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差等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六个度能够更好地帮我们解读课堂,驾驭课堂,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课堂关系,达成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
二、适时设问答疑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用引导文来指导学生学习,这是当前一体化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太多或太少的两种倾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注重开放性问题的预设。开放性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提问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三、课堂节奏合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做好有效提问外,还有就是要学会倾听。比如,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要求其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还有的教师一味让学生讨论交流,却无任何要求,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也黯然失色。因此,不能一味地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凸显教师主动、学生主体的作用。有效把握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益。
四、以学生为中心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技能训练必须先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意去做,只要对自己的学习和训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和参加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说,创新地想,自由地思,快乐地练。在一体化课堂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迁移运用的能力。例:在练习照明电路安装的过程当中,一名学生进行通电试验时,出现灯管两头发红,中间不亮的情况,问他们是否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学生都说有,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而把启辉器中的小电容去掉,日光灯又亮起来了,从此之后,学生学习技能课热情高涨,有些还主动要求参加电工兴趣小组。因此高效课堂应该是基于学生知识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课堂。
五、掌握教学过程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同样对于技能的掌握也是一个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专业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充满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魅力和向往。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从一定程度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因此成功的导语,也能成就高效的课堂。
此外高效课堂教学过程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任务的拓展、教学评估及教学效果的反馈。
六、把握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渠道
关注学生课堂生存状态是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基础。要从课堂入手,让课堂形成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首先要架通几座桥梁,即架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其次,要关注学生课堂的思维状态和情感体验。课堂教学的技能性是实现技能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一方面要避免以往片面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方法和社会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结合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认识阐述自己对职业教学的认识。课堂的效益意识是技能课堂有效性的保障。要提高技能课堂的效率,就要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即教学之初,不要急于讲新课,应用足够的时间交待新的教学活动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课堂上要做到朴实、扎实,要简化课堂教学步骤,让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制定计划、做出决策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须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上,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要做好课堂总结;还要多关注学生,多掌握关注学生的学情、心理、接受状况,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在课堂中如鱼得水。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一轮一体化教改的牵引与推动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构建一切以学生为核心,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使教学内容流程化、教学形式民主化、教学手段实战化、教学环境情境化,从而构建一种让技工院校学生乐学、想学、会学的高效技能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新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职教通讯,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