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禅宗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I313.074
自从司汤达在十九世纪后期创造了意识流写作手法以来,世界各国文人们围绕死亡、宗教、废墟、梦、生命等进行了大量抽象创作,而自幼生长在“禅宗”文化浓厚之地--日本的川端康成,他一直试图在文学创作中融合其领悟到的“禅宗”思想。正是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才使《雪国》通篇都有着“虚无”之美和人生“徒劳”的感悟,引领着作者跟随他的文字完成了一场人生的探索。
一、《雪国》中人物命运所体现的“涅、莲性、镜像”
川端康成曾称《雪国》是带有宗教主题的小说,小说中的灵魂人物--叶子、驹子和岛村的命运都带有极强的“禅宗”思想,具体如表1所示。
二、《雪国》中自然景色所体现的“天人合一”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有关自然景色的描写,被处理成了超越现实美的意境,例如夕阳暮景中描写到:“黄昏的景色在镜后动着,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这样的夕阳景色给人一种永恒的、幻美且超现实的世界。文中关于银河的描写也是如此:“茫茫的银河悬在眼前......像粒粒银砂子,明澈极了。”作为永恒宇宙的写照,银河在文中更是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象征,此段描写让作者感受到岛村的心融入到这浩瀚宇宙中,超越死亡达到永生,使心灵得到净化后与宇宙融为一体。
在《雪国》的结尾处,一场本该十分可怕的火灾景象却透露出脱离世俗的美,地上是冰冻的雪,冲天的火光以及天上的银河,都隐隐的映衬着,叶子从二楼跌落下来......在这样的情景下,白雪、银河、火光与叶子构成了一幅极具有冲击力的画面,而生死仿佛在这一瞬间被定格了。在这样漫天的火光中,叶子似乎已经被燃尽,又仿佛是要将整个雪国燃尽,人物人物与景色相互衬托,互相依存,达到了天人合一。
在《雪国》众多的自然景色描写中,这种“天人合一”的“禅宗”思想比比皆是,它意味着人通过与自然的融合而升华到超自然的精神层面。
三、《雪国》中非现实世界所体现的“虚无”和“徒劳”
1.《雪国》中非现实世界所体现的“虚无”
“虚无”的“禅宗”思想穿插在《雪国》整部作品中,无论是爱情、景物还是人物刻画,都体现出“虚无”,具体如表2所示。
2.《雪国》中非现实世界所体现的“徒劳”
《雪国》这部作品中始终萦绕着一种“徒劳”的气息,驹子对岛村的爱是徒劳的,在岛村看来她对生活的努力也是徒劳的,而岛村对叶子的爱也是徒劳的。以行男的死亡为例,行男去世后,驹子仍然以艺妓为生来为行男还债,叶子坚持天天去墓地为他哀悼。行男的死预示了驹子追求的破灭,也暗示了叶子未来的渺茫。行男的逝去,象征了人生的徒劳。
最后在火中毁掉的蚕室也向读者传达了特殊的意义。岛村进入到土间后的阁楼,观察驹子的房间后想:“驹子大概也像蚕蛹那样,让透明的身躯栖居在这里吧”。最后,岛村与驹子分别时知道蚕室失火,赶到现场时,火光在两人的脸上摇曳,面对叶子的死,驹子似乎是静止的而又等着情绪爆发一样,抱着叶子的驹子“仿佛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一样”,这把驹子的悲剧性发挥到了极点,为美好生活而做的努力都化为乌有了,在岛村心中驹子成了徒劳的代表者。
《雪国》中人物“徒劳”似的抗争,看似毫无意义,却又透露出另外一层美好的意义,驹子对“生”的徒劳和岛村的不断探索,正如川端康成一生的努力(川端康成本身“U悟”的过程就充满了矛盾的意味,他曾经表达“死亡绝不是最好的开解方法”,却又在几年后,在樱花盛开的季节用极其惨烈的方法告别人世),驹子就像川端康成曾经的感情一样,他是如此热爱着这样的世界,因此他使用文字来捕捉万事万物的不同之处。
《雪国》虽然表面上看来只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在细读之后,我们都能体会川端康成在作品中极力展示的那种人类对美、对爱、对生命的追求。虽然这追求在虚无的雪国中显得不过是“徒劳”,但是其中迸发的热情仍然让人感动,并带有深深的哀伤美。
四、结语
从全文的分析可知,在“禅宗”文化浓厚之地--日本成长起来的川端康成,在其文学创作中一直试图阐述自身所领悟的“禅宗”思想,而其代表作《雪国》,无论是在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刻画、人物命运安排还是爱情故事阐述都透出浓厚的宗教性之美。
参考文献:
[1]游溪,王单单,陈付红.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禅宗美学思想[J].东京文学,2014(03).
[2]符夏鹭,陈思龙.《雪国》中的人物命运与“禅”[J].魅力中国,2014(11).
[3]郭李飞.由《雪国》看川端康成的禅宗思想[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4]杨青,都俊竹.守望一片看不到颗粒的精神田野--解读《雪国》的虚无美学思想[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禅宗美学思想对现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在进行现代居住空间设计时,要“以简约取代繁杂、以自然取代造假、以宁静取代喧嚣”。在禅宗美学具体运用到现代居住空间设计时,要通过“选材、用色、用光、室内陈设”创造出具有禅境的室内空间,使禅宗美学的核心思想和审美价值观与现代居住空间设计观念得到完美的融合。
关键词:
禅宗美学;居住空间设计
一、禅宗美学的概念
(一)禅与禅宗
“禅”最初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进而发扬光大。其是由梵文“禅那”音译而来的,意为“静虑”、“思维修”,本意是安静的思维,但是此思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逻辑思维,而是达到心神宁静状态的冥想。根据《五灯会元》中“拈花一笑”的故事记载,古印度的迦叶尊者被尊为禅宗的开山祖师。禅宗由菩提达摩传入中国,至六祖慧能达到鼎盛。禅宗最明显的特征在于信仰者力求心灵的解脱,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讲究通过个人修行和自身实践参悟达到顿悟的境界。禅宗教派融会贯通了中国儒释道三教的思想精华,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创作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禅宗美学
顾名思义,禅宗美学是在禅宗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审美思想,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美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禅师以及受禅宗影响的士大夫、文人等的审美活动。禅宗思想在悠久的历史时期里逐渐渗透到了广大民众特别是文人士大夫的日常
生活,从而不断影响着诗人、画家和文人学士的艺术创作、文学创作和审美活动。禅宗美学是对人类审美形成的价值生存的哲学思考,因此属于艺术哲学的范畴。
二、禅宗美学在传统艺术中的体现
(一)禅与诗
禅与诗的关系是中国诗史上一个显著的文学现象,融禅与诗,以诗说禅,二者交相辉映,产生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禅诗作品。禅修者的禅悟经常通过诗的方式来体现。王维、常建、苏轼、黄庭坚等都是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诗人,其中尤以王维受禅宗影响最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描写了诗人在春夜深山中参禅悟道的情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的诗体现了禅宗万物相通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达到的空灵的禅修境界;苏轼“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则将禅宗的思维方式与诗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禅与画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这种修行方式要求人们直接体验事物的本质。一般佛教派别提倡修心养性,往往通过佛教经典教化信徒,从而达到悟道的境界,而禅宗则主张抛弃经典和言传身教的修行方式,提倡单刀直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注重“顿悟”在修行中的作用。这种明快、直接的修禅方式,在禅宗美学中表现为在艺术创作中去除一切不必要的修饰,通过简洁、纯粹的设计达到空灵境界的享受,其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国画“重意轻形”的创作理念。在这些深受禅宗影响的画作中普遍体现了重实质不重形式、重意念不重现实、重悟性不重理性、重素简不重繁杂的风格。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梁楷、马远、徐渭、石涛。梁楷《泼墨仙人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整幅画抛弃了传统绘画方式,由泼墨方式创作而成,画风粗犷含蓄,没有对人物进行严谨细致地刻画,风格极简到极致,但是仙人袒胸露怀、憨态可掬的形象却跃然纸上。这幅画集中体现了禅宗美学追求简洁、不拘泥于形式的创作风格。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徐渭的《墨荷》、石涛的《观音图轴》都是这类画作的代表。
(三)禅与园林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留下了许多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园林佳作。园林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设计者的精神追求和审美体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禅宗美学思想的影响。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文人和士大夫们,将自己对禅宗的领悟融入到园林艺术的创作之中,通过寄情园林山水达到禅宗思想与自然之美的契合,他们通过欣赏园林之美回归自我,完善人格,平衡精神。受禅宗“空”观影响,文人士大夫们通常通过造型各异的回廊、花墙等将园子分割成一个个小园,并通过植被、假山等的遮掩,营造出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意境,达到触景生情、明心见性的目的。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是这类园林的杰出代表。
三、禅宗美学对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
(一)用简约取代繁杂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们居住在高楼林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造型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设计师往往为了吸引眼球设计一些造型复杂但是功能有限甚至无用的结构,其结果往往是导致室内充斥着各种繁杂的艺术造型,虽然视觉上给人一种光彩夺目的感觉,但是去掉艺术设计上喧嚣夸张的外衣后,缺少了禅宗澄明高远的境界和那种平静自然的心灵归属感。禅宗美学主张用简约设计取代繁杂夸张,秉持“易简不易繁”的原则,在设计中尽量采用简洁的线条勾勒物体的形状,去除设计中繁杂冗余的装饰性元素,以最简约的设计来达到内在的需求和身体的舒适,在这种轻松、纯粹、自然的生活状态中,人们的精神得到放松,被束缚的心灵也得到释放。
(二)用自然取代造作
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斧凿痕迹明显,有些设计造型奇特但是忽略了材质本来的自然美,也忽视了物为人用的设计原则,而这恰恰与禅宗追求自然、崇拜实际的精神相违背,也是与禅宗美学的宗旨格格不入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禅宗美学追求“巧夺天工”,充分运用自然材料原有的特质,设计要从客户内心深处的体会出发,真诚地面对客户真正的需求,摒弃不必要的矫揉造作的造型,通过材料间的不同组合,达到浑然天成、物我合一的效果。
(三)用宁静取代喧嚣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机动车辆数量的急剧增长,人们不得不面对日趋喧嚣的城市环境,喧嚣的环境又进一步造成人们内心的烦躁与焦虑不安,整个社会也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因此对于宁静环境的向往促使人们想方设法远离城市的喧嚣,追求大自然的宁静与安逸。当然,禅宗并不是要求人们远离尘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是通过追求内心的平静,达到心境的高洁与明净,而这才具备了审美的前提。只有排除心中杂念和欲望,回归内心的平静与祥和才能更好地体会宇宙万物的本质与内涵,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禅宗美学就要求在居住空间设计时去营造一种宁静祥和的环境,达到闹中取静的效果。
四、禅宗美学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选材
根据禅宗美学的特征,在当代居住空间设计中,应注重人与空间、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对于材料的选择,应尽量选用天然质朴的材料,如原木、竹子、天然纹理的石头、蒿草、石板、布等,对材料的运用以忠于自然,忠于本质为基本原则,“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见唐王维:《山水诀》。]”,可以通过材质的重组营造出具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禅境空间。设计中应合理利用各种材料的形态、纹理、材质等天然特性,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少加粉饰,用材料的天然质朴烘托朴素、简洁和单纯的意境,达到返璞归真的效果。这种材料的天然之美在岁月的流逝中不仅不会黯淡,反而会因为岁月的沉淀而体现出超出表象的宁静隽永而熠熠生辉。
(二)用色
色彩是视觉审美对象中最为直观、也最易引人注目的,因此对色彩的运用是室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理利用色彩不仅可以赋予设计鲜活的生命力,更可以烘托氛围,营造意境,充分体现设计师的设计语言。而禅宗美学自然就要求用禅宗的色彩作为用色的基础。禅宗崇尚自然,因此多利用材料的天然本色就成为禅宗用色的原则。石板的青色、竹子的绿色、原木的褐色、蒿草的灰色,通过利用天然色可以烘托自然、和谐、纯净的氛围,体现出色彩的纯净之美,使人的身心能够达到融入自然的感觉。在具体设计时,结合室内风格、面积、采光等各种因素,选定整体格局色调,色彩运用遵循纯而不驳的原则,通过色彩的运用烘托设计师想要达到的意境。
(三)用光
在室内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光影的控制来营造出这种静寂空灵之美。通过光的投射,在室内产生虚实相应的斑驳光影变化,使得室内空间充满生机感,室内空间的生动轮廓油然而生,营造出奇妙祥和的氛围。在室内设计的用光上,应该遵循质朴、简洁、柔和的原则,综合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使二者相关交融,丰富室内空间层次感,达到强化视觉感受的效果,呈现出禅宗美学动静结合的意境。首先是合理引入自然光。这点在中国的传统民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自然光线通过造型各异的花窗投影到室内,形成了斑驳的光影效果,让整个室内空间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可以合理利用窗户的采光功能,将光引入室内空间,使其产生层次分明变幻的光影,增加空间的深邃感和意境效果。其次是合理设计人工光源。通过对灯具造型、布置方式、色彩、照明方式、亮度等的不同搭配运用,利用光的阴暗、虚实对比和光影的变化,配合室内空间的其他要素进行综合设计,创造出具有禅境的室内环境,带来丰富灵动的视觉效果。
(四)陈设
陈设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室内陈设和装饰往往能对整体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合理设计室内陈设对于营造禅宗美学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室内陈设品主要包括家具、绿植、灯具、装饰品等。根据禅宗美学的精神实质,一般采用简洁、质朴、造型优雅、材质天然的陈设来营造禅意的空间感受。在室内装饰陈设中,贵精不贵多,可以考虑采用抽象性和隐喻性较强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营造含蓄、内敛的幽玄境界。禅宗提倡亲近自然,因此绿植在陈设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合理布置绿植不仅能增加空间的禅意,而且能起到分割空间、点缀空间的作用。如将稀疏的竹林植于室内形成朦胧的分割界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此外通过山水的布置,可以突出空灵、纯净的禅意境界。
作者:苏明静 郝璇 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日]铃木大拙著.禅思想史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
关键词:体验经济;设计;交互理念;体验;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61-01
一、极简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极简主义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是在早期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画家阿德・莱茵哈特是极简主义的启蒙者,受禅宗影响的他主张在艺术中追求一种心灵至上的空寂。极简主义者主张彻底清除作品中的描述性因素,追求形式上的单纯性和完整性。这些思想最早体现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中,以抽象简练的几何形式为特征。后来就被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物即其本身。他们秉承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的原则,形式服从功能,功能与形式在他的设计中是相互依赖的。
二、禅宗艺术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它继承了以往佛教诸派思想同时吸收采纳传统玄学思想和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形成一个独特的思想流派。禅宗思想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空”观,“空”是对自身的存在现象的觉悟和超越,《楞伽师资记》有云“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是空”。禅宗继承了佛教大乘空宗的心物观,认为心是真正存在而把自然看空,追求极度的心灵化。二是“境界”,禅宗通过个体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由感性上的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脱自由。禅宗有三种境界,第一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禅者了寻禅而不得其所,举目茫茫无所见的心境。第二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禅者已经有所悟进入到了忘我的境界。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喻禅者勘破时空,刹那顿悟。
三、禅宗思想在彼得・沃克景观作品中的体现
彼德・沃克,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极简主义园林设计师。他的作品通过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运用古典元素营造出一种具有浓重的原始气息的神秘氛围,把艺术和园林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彼得・沃克设计的环境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必需设施之外又激发了人们本能的反应。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引人深思,像禅宗一样在极富哲学气息的氛围中追求个体的某种觉悟境界,而这正是彼得沃克个人艺术的独特成就。
(一)彼得沃克景观中作品的禅宗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禅宗中的意境受到创作者那种静心澄虑、心物交融的思维方式的影响,禅宗思想鼓励在园林中师借用有限的物质实体构建出精神的无限天地空间。这些思想在彼得・沃克的景观作品哈佛大学唐纳喷泉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唐纳喷泉由159块花岗岩大卵石组成的石阵。石阵中央的雾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给人以强烈的神秘感。喷泉随时节而变化,冬天是喷出的是蒸汽。石阵的灵感来源于英国远古巨石柱阵,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风格的建筑互映成辉,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细看那些石阵仿佛崇山峻岭、群峦叠嶂在茫茫大雾中若隐若现,蕴涵了极其深远的意境,体现了一种玄远寂灭的情怀。
(二)禅宗的“空”在彼得沃克景观中作品的显露
《般若无知论》中云“真般若者,清净如虚空”,佛教大乘般若空宗的直观,就是“空观”,“空”是超越时空永恒的般若智慧和涅之境。这种与“少即是多”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空观”的思想在彼得・沃克的作品中有明显体现。加州大学校园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校园里有一个用来阻隔外界噪音的植被小山,同时又为学生提供非正式露天剧场和教室。打破了以往沉闷以墙作为隔断工具的设计手法,以“虚”隔“实”反而令其有一番禅宗“空”的意境。丰田市立美术馆喷泉池塘位于两栋新旧博物馆建筑之间,池塘里有种了玉蝉花的泥沼,一些石头和一个圆形气泡喷泉。这些简单凝练的设计手法把极简主义发挥得淋淋尽致,极似东方禅宗园林的写意风格,其意境中表现出来的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空观”思想让人深思。用十分抽象的设计语言营造出一个虽“空”犹胜实超脱尘世的禅宗境界。
四、总结
现代设计思想下的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景观在有形的设计中追求精神的无限空间,禅宗一个以追求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以及自然澹泊、清静高雅的生活情趣的佛教宗派,但二者在精神的追求方面达到了共通之处,共同追求虚空静远的真般若境界。
【关键词】日本建筑;禅宗思想;
1 引言
禅是一个具有东方智慧的词,它不是简单的大道理而是用心灵感悟到的一种意境,而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成果。禅宗自产生之日起,就给中国的哲宗、艺术等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当它随交流传入周边国家后,同样的对其他民族的生活态度、审美取向等多方面产生了影响,这其中对日本的影响最为突出。
2 禅
禅学作为佛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讲求的是“心”和“顿悟”。禅作为参悟世界的一种方法,其本质是教众生参透自己的心灵状态,方能以心的不变应事物的万变。而“顿悟”展开来讲,就是指在感知、理解、情感、联想等诸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后,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直觉感受。南怀瑾说:“禅让我们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同时又看见了自己。当一个人能够透过事物的表像而彻了其本然时,那就是禅的境界”。禅在无言中开始,又在无为中完成。
3 禅与日本建筑
3.1 文化背景
日本的禅宗是从中国引进的,在公元12 世纪由日本高僧茶西禅师将禅宗临济一派介绍到日本,其后在公元13 世纪又有日本高僧道远禅师将禅宗曹洞一派引进到日本。经过镰仓、室町和德川幕府时期后,禅宗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远甚于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禅宗对日本人民的道德、修养、精神生活乃至人格的塑造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是个面积不大的岛国,且多发自然灾害,这样的生存条件使得日本人民容易感受到一种无常、孤寂的情绪,进而形成一种普遍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日本人民偏好悲情之美,就像他们的国花樱花,瞬间的灿烂,凋零时反而更有一种令人落泪的美感。于是禅宗带给人的冷静和超脱的精神一下子就得到了日本民族的广泛认同,这种精神层面上的迎合关系正是禅宗能够深植于日本文化的本质原因。
日本文化选择了禅宗,经过长时间的融合,禅宗思想又反作用于日本文化,最显而易见的表现就是促成了日本人民欣赏和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空寂和枯淡的审美取向。
3.2 与建筑的交融
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形式之一,必然受到文化的某些熏陶和引导。因此在日本,无论是普通的园林或者住宅建筑,还是特殊的神社或者宫殿建筑;无论是过去的传统建筑,还是当今的现代建筑,都或多或少能够体现出一种禅的哲理精神。这种在建筑中完美地融入禅宗思想的现象,已经成为了日本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
下面就以日本园林、日本宫殿、日本住宅三者为例,解析一下禅宗思想在日本筑中的表现。
3.2.1 禅与日本园林
同中国园林一样,日本园林的基本特征也是典型的再现大自然的美。但是相较于中国园林的“写实”风格,日本园林的艺术之最大特色却是“写意”。日本的写意庭园极盛于14 世纪下半叶到17 世纪,其最纯净的形态就是“枯山水”。枯山水的突出代表即龙安寺方丈南庭和大仙院方丈北、东庭。
枯山水的大师多数是禅僧,所以他们完整地将淡泊弃世的情调带进了园林。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为了保持恰当的尺度,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夭矫多姿的,精心控制树形而又尽力保持它的自然,不种花而种蕨类或青苔。
枯山水式的园林可谓集中体现了禅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欣赏枯山水也要求具备一定的哲宗、文宗以及艺术修养。枯山水用最简练的抽象要求观看者在空与有、虚与实之间悟出其中的美。这种美是最普遍的大美,是需要用心灵,而不仅仅是靠眼睛能够感受得到的。
除了枯山水以外,日本还有另一种园林被称为:回游式园林,即供人漫步游赏的园林,以桂离宫和修宗院离宫为典型代表。这种园林比较类似于目前在中国常见的明清两代的园林,但是相比之下它们又有四点明显的区别
(1)整体的规模和布局不同。回游式园林的规模相对较小,布局自然,不拘一格。
(2)其中建筑物的数量和体量不同。回游式园林中建筑物的比重较弱,且这些建筑注重的是特色和精雅。
(3)色彩和细部装饰不同。回游式园林的色彩较单一,有的甚至只植一种植物,为的就是避免花哨。细部装饰比如用石,日本园林中的用石少斧凿而多野趣。
(4)空间处理手法不同。回游式园林从不用建筑分割或者围合空间,而是推崇建筑与环境的界限相对模糊,提倡将景色最大限度地引入到建筑中。
从这四点区别也可以看出回游式园林中的禅味。禅宗追求自然,将自然作为悟道的媒介,这也是禅宗容易被日本人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回游式园林的布局和细部装饰都体现出对自然的欣赏;减少建筑物的比重,将景色引入到建筑内部也是喜好自然,想要亲近自然的表现。保持色彩的单一,则是为了防止花哨的色相影响心灵的静修。
很多禅宗小故事都启迪我们不要给自己的生活平添很多不必要的思想纠结,用一颗平和的心去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就是得道的境界了。日本的园林不就体现了这样的思想吗? 简单的、自然的就是最美的,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欣赏的心境。
3.2.2 禅与日本宫殿
日本的宫殿建筑不求华美而崇尚雅洁,这种情况在世界建筑史中是极少见的。另外日本的匠人善于发现自然材料潜在的美,这个特色在宫殿建筑中也有表现,非常特别。
以京都御所为例。京都御所虽然在几个世纪里是日本的正式皇宫,但却始终保持着离宫的特色,气氛是闲适的、潇洒的。京都御所的建筑物,没有华贵的材料,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精巧的装饰,淡泊明洁而典雅和谐,又富有层次、节奏的变化;空间开阖、构图奇正、姿态百出。而这一切都仿佛出于自然,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同样,在日本即使在宫殿建筑这种需要体现尊贵与森严的建筑类型中,禅宗思想还是可以得到体现。从容淡定是生命的最佳状态,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使我们能够摒弃做作和其他许多欲念。真正的气度不是来自表面,来自表面的气度也只能是一种肤浅的表象。就好像长得像佛的人一定不是佛,说自己是佛的人更加不是佛。发自内在的高雅才是气度的真正来源,发自内心的修养才是得道的最好表现。
禅宗里有这样一则名言:在修禅之前,山是山,水是水;在修禅之时,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在修成之后,山仍是山,水仍是水。其实最先的状态和最后的状态是相似的,只是在过程中截然不同。宫殿建筑也是供人日常使用的建筑,所以它就应该是这样的状态。禅宗思想告诉我们要看破,走入世间是红尘,走出世间便是清净,清净了便无所谓吃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了。
3.2.3 禅与日本住宅
日本的住宅同宫殿一样,也相当有特色,可以概括出以下三个特点:
日本住宅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灵活无碍的自由空间。日式住宅的结构很简单,几乎仅由地板、柱子和屋顶三部分组成,讲究一点的,在延伸的屋檐下有条走廊,供纳凉或小憩。房间内部被拉门隔开,方便拉上和开启,这让看起来很狭小的日式住宅能够显得宽敞些。
日本住宅的第二个特点是陈设简单。日式住宅均铺有高出地面数十厘米的地板,以便使屋内冬暖夏凉,也避免室内潮湿。日式住宅房间的地板上都铺有俗称塌塌米的草垫。塌塌米是用稻草制作的厚草垫子,上面缝有细席子,长约180cm ,宽为90cm ,做工极为精细。寝室白天表面上几乎空无一物,只是在一边设有壁橱,放置衣服和被褥等物。
住宅的第三个特点是适合日本人低坐的生活习惯。尽管衣柜,椅子,高脚餐桌等西洋家具已经进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但日本人仍然穿拖鞋走进房间,坐在坐垫上休息,或是围着矮桌用膳,因为这才是日本人最习惯的生活方式。
从这三个特点都可以看出日本住宅中的禅宗韵味。禅宗思想强调用最简单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这样世界也会变的简单起来。复杂往往是人为的,再复杂的事物看破了也就是简单的一点。日式住宅简单的结构和内部陈设正切合了这一论调。
白云自在在何时? 答曰:正似春风处处闲。万事随意的观念也是禅宗的基本思想之一。就好像划分灵活的日式住宅空间,灵活所以就允许有很多种可能,只用简单的可开可合的拉门作为空间的界限,体现了生活中随意的大度。
俗语说“家有金山银山,一日不过三餐”。禅宗思想认为“财、名”是幸福的障碍。适合自己的东西就是最好的,日式住宅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符合日本人民的生活习惯,是根据传统的生活习惯来进行设计的。不是公认好的东西对所有人都好,不要因为追求一些虚妄的东西而忽略自己真正的需求。即使参禅悟道也有不同的途径,不一定高僧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能使自己成功悟道的方法,不管是什么,那就是最好的。
4 禅宗思想的现代建筑实践与启示
4.1 在日本的实践
要介绍禅宗思想的现代建筑实践,首推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着的清水混凝土直墙似乎已经成为安氏建筑的显著特征。安藤所设计的建筑独有的那种酷似老僧禅定般的纯粹素净,既体现了西方建筑的豁达又表现了东方建筑的婉约,集中展现出日本现代建筑阳刚与阴柔综合美的奇特艺术魅力。
安藤的光之教堂、小攸住宅、直岛当代美术馆分馆等建筑作品都是阐释禅宗思想的得力之作。以光之教堂为例,这是安藤所设计的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小教堂的其中之一。这座建筑外观非常朴素,清水混凝土的墙体不加任何装饰,只在祈祷室正对着的入口的墙体上开了两道十字交叉的裂缝。白天的时候由于光的作用这两道裂缝会形成一个发光的十字架投射到祈祷室内。这样的设计于简明中见意境,充分利用使用者的心灵感受来升华空间的内涵,禅味十足。
4.2 对我们的启示
禅宗本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一种文化,但是却在日本得以蓬勃发展,并且已经成为日本本土的一种特色文化。禅宗思想的建筑实践也在日本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已经可谓是功成名就。
不仅是建筑,在日本的城市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一种强有力的民族性格,其实这与对传统的继承是分不开的。传统就是民族内在文化的集中整合。将禅宗思想借建筑完美演绎,就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具体实践。在中国,也需要这样的实践,并且我们有非常有利的条件进行这样的探索。
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本土化,但是应该注意本土化是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有效表达传统文化的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独到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设计本土化的精髓所在。贝聿铭大师曾说:“新材料新技术固然重要,但对于建筑创作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找到正确的民族化道路,使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与风格”。日本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我们还需要在借鉴与宗习中寻求进步。
5 结语
将禅宗思想渗入到建筑创作中去,这在日本从古到今都有所实践。这样的实践一方赋予了建筑创作以独特的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得本土文化得到弘扬。在建筑中解读禅意,既丰富了建筑的内涵,也使抽象的、不可言传的禅变得真实。禅与建筑,这种独特互生的关系值得为人所称道,日本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也值得我们积极借鉴和宗习。
参考文献
[1]太田博太郎,日本建の特[M],京:岩波店,1983.
[2]郭林生,听南怀瑾讲禅[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曹军,禅悬心中一盏灯[M],保定: 河北大宗出版社,2008.
[4]王发堂、杨昌鸣,禅宗与庭园―对日本枯山水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宗宗报,2007.
XX公司项目深入贯彻自治区政府2019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集团公司安委会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督促施工单位把重教育、查隐患、抓治理作为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环节,现将2018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XX公司项目把安全生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扎实有效推进年度安全生产工作,2017年6月28日, XX公司工程成立了安全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召开了第一次安委会会议,安排部署了安全生产工作,明确了责任人的划分,使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强化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2018年5月12日和2018年11月20日分别召开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安委会会议,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工作,形成自我约束、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二)在所有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没有发生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火灾事故;未发生负主要责任的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跨(坍)塌事故,较好的完成了项目办和集团公司签订的《2018年度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安全和环保的目标任务。
(三)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了充分发挥了各级人员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确保安全目标的全面达成。参照《xx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结合xx集团有限公司基建管理办公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了《xx办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2018年完成了基建办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要求的每一项工作任务。
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检查监督、认真落实各项安保措施
(一)本项目既要抢进度,又要保安全,为了确保安全管理严抓不懈,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每天进行巡查,并对巡查情况记录,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情况,对施工现场每周三进行定期检查,每周四召开一次专项的安全例会。对于安全隐患督促监理对施工单位进行下发整改通知单,对于较大或重大安全隐患或施工单位反复出现的安全隐患,业主下安全整改通知单,确保施工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进行作业。对于风险较大的区域,我们还运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监控。
(二)通过加大文明施工、安全资金投入,督促施工单位开辟工地安全隐患、违章通报专栏和实施隐患整改挂牌督办制度对对塔吊吊装作业、深基坑外墙防水作业、楼层内部拆模作业、爬架安装作业、高支模及铝模安装作业、上下交叉作业、外架作业等重大危险源做为安全重点监控,根据所存在危险源项目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危险源在可控范围内。
(三)2018年初制定了《XX公司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及处罚办法》对施工现场存在严重违章行为的按照管理办法进行处罚,罚款(罚单13张),督促监理下发整改单33张,基建办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9张,对项目提出“再战100天”关键月份,业主和监理部按照安委会提出的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加强自身安全责任意识提高的基础上做好高风险作业项目的安全管控监督工作,并对现场局部区域出现立体交叉作业、起重机械作业项目等做好协调与监督,针对出现的违章、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协调处理,确保危险源在可控范围内。
三、认真转达和落实上级及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指示精神
(一)11月28日下午基建办办公会上传达了28日上午集团公司党委扩大会议上集团公司总裁传达学习全区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关于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特别重大事故情况通报情况,特别转达集团公司总裁提到的“重大安全隐患没有整改的,视同发生事故严肃追责”的指示精神。
(二)12月1日安全例会上已转达学习xx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关于针对建设施工项目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通知》的通知,万象新区规建局《关于深刻吸取江西丰城发电厂特别重大事故教训及做好岁末年初及元旦、春节期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精神,并且按照通知要求会后对施工进行元旦及春节前现场安全大检查,把安全生产工作逐一落实到位。
(三)2018年12月12日召开的XX公司项目第三次安委会会议上转达了集团公司总裁、安委会主任在2017年1月4日会议上的精神,一是认真落实《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确保做到“三个必须”“五到位”;三是深入排大隐患,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加强环保工作,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四、总结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再创佳绩
200*年是不平常的一年,作为在经济战线上奋战的同仁,我们感受最深的可能就是“调控”与“紧缩”。昨天,我们小组讨论时,大家都分析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感叹银跟紧缩,货币政策从紧,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在喜迎奥运之年,我们却感到行业发展处处步履维艰,形势并不喜人。参与我们小组讨论的成员基本上都是集团房地产公司的同仁,作为房地产企业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实行可持续发展,我觉得,我们至少应该关心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采取“适度多元化”的经营策略来分散投资和释放风险。
房地产业的运营与金融业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关键是寻找能增值的资产和项目;如果有回报率更高且公司可以驾驭的生意,同时又不影响公司的主业,那么完全可以考虑介入。也就是形成以地产为主业,适当辅之以其他高效投资的经营模式。目前,房地产行业面临调险,土地、房价均已处于高位,因此,房地产企业的扩张趋于谨慎;一些小型房地产企业通过转让、并购等方式退出了地产行业;而一些资金较为充裕且拥有相关资源的地产商则通过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扩大新的利润增长点,分散主业风险。在保持适度规模的辅业,不会影响主业的情况下,提高公司的资本运营效率。
其次、为文化地产、品牌地产发展做准备
目前,我们的房地产项目往往是通过项目规模、地理位置等产品本身的要素取胜,还没有达到利用品牌的号召力来获取市场信赖的程度。 虽然我们有些项目已经开始朝着文化地产、品牌地产的方向发展,但是,在“产品创新、服务超越、市场细分”等领域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就我个人看来,房地产发展可以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发展阶段,此阶段消费者主要关注的是产品户型、建筑品质、项目区位等等;第二阶段为配套发展阶段,消费者主要关注的是项目相关的配套,包括学校、医院、商业服务、公园绿化、会所等等;第三阶段为外延产品发展阶段,也称为服务发展阶段,此阶段消费者转向关注开发商品牌、服务商品牌、项目的文化品位与文化内涵等等。
目前我们的大部分房地产项目还处于第二阶段,消费者关注产品本身以及相关的项目配套服务。我们接下来需要关注和研究的是品牌建设、服务建设与房地产文化建设等,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精品项目的开发来实现我们房地产企业的提升。
作为在外发展的xx公司,虽然最终的盈利点还是体现在房地产的开发上。但是我们这种运作模式有更新的内容。包括市政建设和招商引资。这是集团走出去战略的尝试,是与异地政府合作的尝试。在这种合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在异地创业的同仁能够沉下心来,经营事业。
做事与作事业只有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也会相差甚远。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三个工人一起在工地上做同样的活--砌墙。一天,一个过路人问第一个工人:师傅,你在做什么?这个工人回答:砌墙。
他又问另一个人:你呢,你在做什么?这个工人回答:挣钱养家。
他又问第三个工人:你做的是什么活?这个工人认真地回答道:我,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
三个人坐的是同样的工作,认识却迥然不同。但后来,前两个工人仍然在工地上砌墙,第三个工人则成为了著名的建筑大师。
人的一生都在忙忙碌碌的做事,但是却有做事何做事业之分,如果一个人用做事的态度去工作,他永远都是在做事,而用做事业的态度去工作,就会成就一番事业。不过做事往往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要成就一番事业更是难上加难。但只要认准了就去做,倾力付出,坚持不懈,哪怕最终只做成了一件事,就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然后,循序渐进,终会成就一番大业。
1中国传统文化与禅宗的结合
禅宗是佛教的中国化,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支柱,道家和禅宗起着辅助的作用,禅宗受到道家、儒家文化影响,成熟后的禅宗又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1]
以先秦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是一种自然主义哲学,发展到魏晋又衍化出玄学。不管是先秦道家思想,还是魏晋玄学,对禅产生了极大影响。[1]作为佛教之一的禅宗,继承了印度佛教大乘“性空”“中观”“涅槃佛性”等基本理论,以“无”“空”“唯心”“真如佛性”为宗本,又受到老庄三无论、三忘说的影响,宣称不可言说。禅宗主张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在参究禅道时,要求心无一物,不假外求,不立文字,直截心源,见性成佛,自然任运。在修行的过程中也含有魏晋玄学的“忘言得意”“得意忘象”相近的含义。中国的老庄哲学,以“道”为中心,构成了一种注重内心世界而不注重外在为特征且主观随意的哲学思维方式。禅宗把这些思想都纳入了内心反思的框架中,以对空灵澄澈的“本心”的体验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神秘的直觉主义为特征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2]
禅宗和老庄思想有相近和融通的一面,儒学思想中的理学和心学也与禅宗有着渊源,当时代表官方文化的理学就源于禅宗的“本心”说,王阳明的心学更是如此。儒家思想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入世的人生观在历代文人心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入世精神通过新理学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理想一直顽强地占据着士大夫的社会观念与伦理观念。但是儒家的这种入世进取的人生观却忽略了个人生活情趣的一面,正因此禅宗文化成了士大夫生活的第二支柱,补充了儒学思想的不足。[2]禅宗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宗教伦理哲学,是重在出世间的。禅宗讲求忠实于自己的本心,注重内心性情的发掘。这就与儒学思想相反了,人的行为是需要调节的,努力和享受是要同时进行和互相补充的,儒学教育人们积极入世,勤奋努力,但在积极的人生追求背后总有疲倦和受挫的时候,这就需要禅学思想注重内心的教义调节了。所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和禅宗一直活跃在文人士大夫心中,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2禅宗对中国绘画的接纳和反哺
禅画的形成是禅宗与绘画互相接纳影响的结果。绘画是修禅的一种方式,艺术品对于画家和欣赏者的修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禅宗对中国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我看来禅宗思想最巧妙的表达方式就是绘画。绘画具有可塑性和表现力,一直承担着抒感表达思想的任务,绘画的这种特性使其成为禅宗解释禅意的媒介。禅画是禅意的图像性表达,十分符合禅宗不立文字的传教习惯。但是“以画喻禅”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需要用有限的形象去发掘形象背后的含义,禅画艺术的魅力和内涵是巨大的,这就对欣赏者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禅画便于启发欣赏者对禅意的追求和顿悟,是欣赏者的一种特殊的修禅方式。
绘画语言的巧妙运用,也是修禅的一个重要方面。墨色可清、可重、可淡、可深的效果非常有利于表现虚无缥缈,清幽逸远的禅境,而且作画者在创作作品时,往往在心中构思禅境和禅机,这种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修禅方式,艺术构思同样也需要禅学的知识和悟道,以及参透禅机并表达的能力。正是基于绘画与参禅的微妙关系,禅宗理智而又主动的接纳了绘画这种艺术形式。
禅宗对绘画是具有反哺性的,体现在禅对绘画的影响:
(1)心灵。禅宗强调“心”的作用,艺术创作也离不开心灵。禅宗思想净化了作画者的心灵,使其在心灵上达到一种澄明心净的状态。禅的自性论理论,在哲学上是唯心的,在艺术上却符合创作规律,对文人画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表现心灵,抒发心灵的绘画,成了禅画甚至文人画的主题。[3]
(2)笔墨。在笔墨上,禅画相对于文人诗意画更自由,放纵。如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和《李白行吟图》,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人物的性情。这种对笔墨的处理是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禅宗讲求内心的修行,不以外在具体的
式来局限内心的顿悟,个性而自由。
(3)深静。深静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独特美学品格。烟云供养,山水凄迷,引导艺术家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景气”,也就是在深静的境域里消解在世的烦忧。所以中国文人画即便是如徐渭般狂肆泼洒生动,也须以天遥地远、余音袅袅的深静境界为最终旨归。深静的来源是需要画中没有繁复狂肆而生的“火”气,作品中没有燥火之气,呈现清寒之境,是很多艺术家难以企及的境界。禅的思想正是涤荡了画家的内心,使其归附到清净,无欲,自然。[4]
3禅画艺术背后的文人审美情趣
禅画艺术在中国得到兴盛和发展,这与同是为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的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不无关系,可以说禅画以及禅宗的艺术发展思想契合了士大夫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思维方式。
东晋以来,士大夫把名分,禄位看得很轻,在老庄玄学的影响下,十分推崇一种自然适意、无拘无束的生活,极力追求一种轻松自由、淡泊空灵的心理状态。这是老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生活情趣和“因其固然”的养生哲学的付诸实践。[2]这样的生活情趣为禅宗打开了大门,自六祖慧能之后禅宗不再以苦修为修禅唯一方式,更多讲求顿悟的禅机理解,使其与老庄玄学的人生观一道,成了士大夫们最为欢迎的人生哲理,其中《维摩诘经》还在南北朝时期士大夫不离手的小玩艺儿,标志着超尘脱俗的高雅。禅宗在士大夫那里留下的,是追求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宜人生哲学与自然淡泊,情景高雅的生活情趣。
人生哲学、生活情趣与审美情趣往往是相连的。中国士大夫追求的是内心宁静、清净恬淡、超尘脱俗的生活,这种以追求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宜人生哲学使中国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趋向于清、幽、寒、静。自然适宜,不加修饰、浑然天成、平淡幽远的闲适之情,乃是士大夫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无论在唐宋诗词,还是元明清绘画中,我们都可以领略到,士大夫面对着这静谧的自然、空寂的宇宙抒发着内心淡淡的情思,又在对宇宙、自然的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人生的哲理,把它溶化到内心深处。这种由个人内心与外界单线条的往复流通,乃是士大夫与宇宙、自然之间的情感的融合和心灵的对话,这种精神与物质的合一、情感与物象的交融,自然地从胸中泻出,写成诗,做成画,凝聚了一刹那间的心灵感悟。于是,凝结着这些情、景的诗画就成了中国士大夫所认为的无上艺术品。有人把这种包含了自然、恬淡的感情与静谧、空灵的物象的艺术境界叫作有“禅气”、有“禅思”。[2]正是基于中国士大夫的这种审美情趣,促成了禅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鼎盛。参考文献:
[1] 刘长久.中国禅宗[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禅宗的设计美学研究现状
目前对禅宗文化与禅宗美学方面的研究颇多,但主要集中于禅宗体系和美学的关系性的研究,中国对于禅宗的研究应用更多地体现在山水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布局上,与现代产品设计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则为数不多。洛可可上上系列在汉传佛教宗派中,禅宗可谓是最具特色和最具影响力的宗派。禅宗文化就是以中国佛教禅宗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对中国文人画、山水诗、性灵文学、宋明理学及至现代园林建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传播到了亚洲其他国家,并影响到了欧美国家,如日本“无印良品”的产品形象及品牌理念,无印良品的“设计即‘空’”,产品外形极其单调,与时尚和潮流毫无关联,因此一度被称“无设计”3;Apple简单的“方导圆”体现了乔布斯的禅宗理念,看似“无”的设计实则包含了丰富的设计内涵;贾伟的上上品系列设计(见图1),以“禅”感悟生活,遵循“述而不作”的创作原则,体现内心的平和态度,感悟纯净的内心世界及人生领悟。他们的设计理念无不与禅宗的观念融合贯通,用极致的简约设计传达质朴的精神面貌,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更带来精神上的启示与沉淀。
2.南岳旅游文化产品现状解读
我国禅宗圣地众多,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使文化旅游成为我国重要的人文资源旅游项目。而作为旅游景点最大的收入除门票外,则是来自旅游商品的销售,但今天各个旅游景点的产品太过雷同,缺乏地方文化特色,人云亦云。南岳衡山作为重要的佛教旅游胜地,虽然以其著名的宗教特色每天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但是依然缺乏有南岳宗教特色的文化产品,难以从精神层面满足游客对佛教文化本质与本心的领悟,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深层次需求及体验。南岳佛教文化在素来享有极高的评价和地位,但南岳衡山在佛教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却处于较低端的局面。
二、以禅宗思想为指导的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本性回归
禅,可以修心养性,让人的心灵在闹市中得到一片宁静,但禅又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去感悟,离开了生活,“禅”字便失去了意义。人对于“禅”的解读要从日常生活及生活用品中才能得以参悟。因此,设计要懂得取舍,敢于失去,简单就是丰富,简约即是内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基于禅宗思想的旅游产品设计应体现禅宗的本原,让设计恢复本来清净的面目,清净而无染。
1.基于禅宗文化视角的南岳建筑和景观研究
南岳有很多重要的佛教建筑和景观是禅宗文化的载体,也是佛教旅游产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墨镜台是南禅文化重要遗址,南岳大庙是中国南方和五岳中最大的古建筑群,祝圣寺、南台寺、福严寺、上封寺等都是有名的寺庙,还有众多书院遗址等。因此要想打造以禅宗文化和思想为依托的南岳旅游文化产品,必须充分研究禅宗文化对南岳佛教建筑和景观风格、特点、表现方式等的影响,通过禅宗文化在这些建筑和事物的不同呈现方式中解读禅宗的本质,将其符号化用以指导南岳衡山独特的旅游景观设计及其衍生产品设计。
2.以禅宗文化为特色的体验型旅游产品研究
体验型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一种趋势,南岳衡山有着厚重的禅宗文化历史底蕴,而且这种历史底蕴不但影响了中国,对亚洲其他国家及欧美国家都有很高的认同度,因此对禅修、禅茶这种特色的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禅修、禅茶的禅意空间设计、禅意建筑设计、禅意室内外环境设计,让游客通过设计感受到禅宗的本心与本性。
3.基于禅宗文化视野的南岳旅游商品设计
该类设计是旅游产业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南岳衡山目前主要的旅游商品是以祭祀用品为主的传统香烛、纸之类的产品,偶尔在一些商店中也会出现在其他旅游景点司空见惯的旅游纪念品。反映南岳衡山地方文化与南岳禅宗文化的产品除当地食品外几乎没有,因此,开发南岳地方特色旅游文化产品急需对南岳衡山的禅宗文化进行深度分析与研究,以产生真正体现南岳独特品牌的旅游产品,让设计回归本性。首先通过查阅南岳衡山的佛教文化资料,掌握独特的宗教文化背景,如抢香头、南岳庙会、朝寿佛、南岳香期、划旱龙舟、出天行、抬地故事、牛头报春、闹田灯、春放荷灯等宗教及民间风俗;然后对南岳衡山流传的民间故事、传说等进行收集整理,挖掘其中的禅宗文化内涵符号;然后对南岳衡山宗教的装饰、绘画、建筑、书法等艺术形式进行研究,提炼其中代表禅宗文化内涵的素材;最后对南岳衡山佛教器物进行研究,如佛教八宝、祭祀用品、佛教建筑、佛教行为等,挖掘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产生影响比较大的素材进行分析。基于上述详尽的调查、分析与研究,以禅宗文化与美学的观点出发,对南岳衡山进行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的整合设计,以实现设计的本性回归。以南岳衡山的四季变化为切入点,将四季交替变化融入到旅游产品设计中。在禅宗的心性和自然的变化相结合,“春看花,夏观云,秋望日,冬赏雪”南岳四季奇观更是创造出了“物生物灭”的审美理念,万物的变化使人心有所感,自然之气与人一脉贯通,“花、云、日、雪”是物,物为情所激发,情凭借物表现出来,万物皆体现人的性情变化。图2中的设计对春花、夏云、秋日、冬雪四种“物”不加以任何修饰,体现自然的本原,用简约的造型和纯粹的色彩表达春天花的姿态,夏季云的飘渺,秋天朝阳的暖意,冬季冰雪的纯净。以设计来印证人与物的变化,无论如何变化,终将归于根本,映射出禅宗思想的本性回归。
三、结语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禅”便与中国的文化艺术交织在一起。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用象征性的表达方法,将求福纳祥、趋吉避凶的愿望,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化作各种图形,通过图案的视觉语言表达心物统一、意象契合、情景交融,产生“境生象外”的美感,这与禅宗文化的追求是相契合的。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对于禅宗文化的借鉴主要表现在对生活的理解、感悟上,设计师创作的作品与自然浑如一体,透露出内心的感悟等。禅宗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是相辅相成的,禅宗文化在发展与传承中不断与人们的生活和艺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具有密切联系。
二、禅宗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风格的影响
中国现代服装设计中一些质朴、简约的设计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就是受到了禅宗文化的影响。在现代语境下,服装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人们对于它的感受和追求越发多样化,中国风格的设计莫过于它所表现的东方传统,而强调内心灵性的禅宗文化,正是这一特点的表现。受多种文化的影响,中国现代服装设计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禅宗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精神文化,将其融入服装设计,能够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也反映出设计师本真的内心世界。服装设计师马可说:“我喜欢质朴、大气、简单的东西。女性,我欣赏那种有力量的女性,这种力量是更多的来自于内在,是一种精神上的独立自信。作为一个设计师,我应该能够提供一种最适合她们的服装,不取悦于男性,充分体现自我和她们的个性。”佛教常说见性可指本心,马可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样的思想与感悟,其设计正是贯彻了一言一行皆为“禅”的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领域,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思想、艺术语言、创作意境等开始受到禅宗文化的影响。禅宗文化给人提供的是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和审美的生活态度,它将设计理念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让我们审视自己的行为,平复日益浮躁的内心世界。现代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禅宗思想崇尚自然之美,倡导宁静、悠远、质朴的生活。它反对人工矫揉的雕饰和装饰,强调运用最纯粹、最简单的材料,一切以心表意,这就是以禅宗文化为基础的服装设计风格。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含蓄之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道、释三者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了中国服饰上独特的审美体系。禅宗文化对于缓解人们由于现代社会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也让人们在细微处感受到禅宗文化的力量。一切设计都需要以文化为基础,而禅宗文化则为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文化支点,对今后的中国服装设计风格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