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维修高级电工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维修电工 分块法 通俗化
中图分类号:TM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在高级维修电工培训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在方法上不断探索,从高级维修电工的几个项目上总结教学方法,由此可得知总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围绕分块式讲述、分块式联系,将一整体分解成若干块,再有序的统一起来,让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分散的,但分散的合起来又是统一的整体,让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总体而言,复杂的就是简单的叠加。下面,主要从高级维修电工几个项目分别探讨:
1、项目一学习:电路改装与调试
本项目涉及PLC改装电路及变频器改装电路,但从PLC这块来讲,首先,在理论学习上,将PLC理论学习通俗化,将其比喻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眼睛、耳朵、味觉等都是用来接收外界信息,也就可以比喻成PLC的输入部分,那么手、脚、行为行动等用来执行大脑发出的命令,也就可以比喻成PLC的输出部分,那么每个人的思想(大脑所想的想法),就是PLC中的我们所要编写的程序。这样,我们通过某个事列,某个人的行为,简单的来比喻PLC,这样,就不难理解PLC工作原理的过程。其次,在PLC实操方面来讲,在明白了PLC的工作原理,从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将PLC的设计展开为三个方面来学习分析,我们可以看成三块:硬件、软件和调试。在进行PLC设计时,我们可以先从硬件角度考虑,第一,硬件中PLC的选择,用什么输出方式的PLC;开关按钮的选择,是带复位的,还是不带复位的;这些硬件的选择,对后续PLC软件的编写会有影响的,从而由这些选择或已给定的硬件,绘制I/O接线图,同时画出I/O分配表。在硬件上,确保没有错误的发生;第二,根据改装电路的控制要求,将被改装电路控制要求分析透彻,将其转化为程序,并将其正确的写出来,然后将程序写入PLC中,第三,再做最后一块--调试,看看在编写程序的执行下,硬件是否按照控制要求正确执行,有时候硬件设计是对的,程序也是对的,但是二者没有衔接起来,也会出现错误。在学习此块内容上,重点做好每一块内容,并保证基本无误,此项目的学习就是对它进行肢解,化繁为简。
2、项目二学习:设备排故
设备排故,通俗点讲,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就是名“医生”,“哪儿痛,医哪”,在排故前,想正确将故障排除,必须对设备的原理图吃透,能正确分析图纸的工作原理,针对X62W、T68机床电路图,在分析图纸中,我们将图纸分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块,想X62W电气原理图主电路中,有三台电动机,我们再将主电路分成三小块,每台电动机看成一块,由此控制每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也将其分成三块来分析,分析完后,在找出这三部分电路之间的联系,由此再把他们合成一个整体电路。
在排故过程中,电路中将出现2到3个故障点,首先,通过通电试车,观察现象,确定了故障现象就可以参照电器原理图确定故障在哪部分,是在公共电路上,还是在某一条支路上,是在主电路,还是在辅助电路,把范围缩到最小。判断发生的范围,如某电动机缺相、某控制电路某一接触器不能正常工作或不吸合,在借助于万用表进行测量,由此判断故障点的所在,从而排除故障,化繁为简,各个击破,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学习会层次分明,调理清晰,学生更容易上手。
3、项目三学习:电子电路调试与维修
掌握必备的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理论基础,对于电子电路调试与维修,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必须理解和熟练分析该电路的原理,就拿脉宽调制电路来说,首先必须认识“它”,掌握给电路的原理,该电路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电源部分、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给定电路、PWM脉宽发生器、驱动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典型的小电路,在理论学习中也是重点学习部分,那么,我们在分析电路原理时,会将这五部分逐一分析,除了分析其原理,还应熟练借助于示波器测试几个电路产生的波形,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分析完毕,再将几部分电路合为一整体看待,那么,原理分析的透彻,对该电路检修便容易多了。在此项目考核内容上,涉及故障点的排除,排除故障方法与机床排故类似,首先观察其电路的工作现象,其次,根据电路发生的现象,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并缩小范围,再次,借助于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查出故障所在,从而判断故障点。
在此项目中,无疑将复杂电路进行拆分,分析其原理,测试其波形,最后将几部分合为一体,此方法简单,有效。
4、项目四学习:电力电子线路装调与维修
此项目可分为两块:主电路和触发电路,简单说,就是用弱电控制强电,对于此项目要具备相应的电力电子基础知识,同时会用示波器测试主电路的直流电压波形和触发电路的触发脉冲波形。
在此项目接线操作上,也将该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分为2部分,即:主电路和触发电路。逐一接线,先接主电路,再接控制电路,完成后,严格进行检查,此项目输出直流电压较高,因此,每完成一步,要保证正确,并借助于万用表核查,让学生有深入浅,由模糊到清晰,为了达到锻炼目的,教师先演示,然后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并测试直流电压脉动波形,包括α=0°、α=30°、α=60°、α=90°的波形,除了会测试波形,还要明白波形是如何产生的,在控制电路部分,要求掌握触发电路工作的原理以及触发脉冲的形式,最后,再搞清楚主电路和触发电路是什么关系。先分后合,先分指的是拆开分析;后合,指的后续组合成一整体。
总之,在分块式训练过程中,每一块的训练,除了在理论上讲解清楚,要在实践中寻得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授之以渔,除了通俗化教学,在培训过程中,还辅以媒体教学,行为导向等教学方法等,同时教会学生借助于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的使用,总结学习方法、交流经验,像机床排故和电子排故,总体方法类似,所以在学习中,不断总结达到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训环节,将实训环节结合企业的现场情况,让学生的知识与企业接轨。
参考文献:
[1]任伟.《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02).
[2]赵欣,陈文贵.高级维修电工一般能力倾向探析 [J],教育与职业,2007(20).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应用能力,电工电子实训,设置方法
一、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电类专业课程之前的第一科电类课程。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通过实训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中,实训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高职教育的特色。电工电子实训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如何设置电工电子实训题目,构筑电工电子实训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的结合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二、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研究的意义
1、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相脱节。教师基本上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知识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比较好的做法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把那些理论上难以想像,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但多媒体教学并不能解决创造力培养的问题,无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1.2 实验教学手段还延续传统的路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传统的实验是验证性的,实验过程由教师设计好,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获得预定的结果,主要目的是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能提高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电工电子实训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2.1 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岗位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生产现场是用理论解决问题应用能力,而不是用理论分析问题。学生就业的第一个面试题目就是应用能力的测试。为此,为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工电子技能,有必要把电工电子实训做为高职教育的一个课程体系,使之系统化、科学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制造、运用、安装、调试、维修等方面需要大量的高职人才,正是这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转换环节上的需求,搭起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讲台,探索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永远课题。
2.2 多学科技术相互融合的需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把各专业学科有机制联系在一起,如图一所示。接口技术是电工电子学科发挥作用的舞台。同时做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是完成学科融合,掌握相关专业课程基本保证。
三、电工电子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是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学业时间短,学业任务重的特点而产生的,虽合二为一,但是也自成体系。电工技术是电子技术的基础,应用能力模块既有明显的区分,也有有机的结合,如图二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恰当的实训题目设置,可以很好的完成相应的能力训练。
四、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
4.1 影响实训题目设计的因素
4.1.1 教师的专业倾向。专业教师是专业人才,但并不是全才,“术业有专攻”,所以,在实训题目的选择上必然有侧重的方向问题。
4.1.2 实训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大多是由过去的中专学校转型而来,实训条件还没有跟上社会对高职学院的要求。实训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场地的转移,不是授课方式的转变,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有效的运行。
4.1.3 地域市场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式与地域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关系。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也就是为地域市场经济服务。所以,实训题目的设置,也会受到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影响。
4.2 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同时,也有自身专业性的一面。经过适当的知识和技能扩展,而成为相对独立的职业领域。如家电维修工、维修电工、无线电装配工等。
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应遵循“四适应”原则:
4.2.1 适应学生特点。高职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较差应用能力,但这不意为着动手能力差,我们把实训题目分成三个层次,各取所需。初级水平基本达到实训目的,中级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基本可以独立工作。高级水平基本可以独立工作。
4.2.2 适应专业需求。不同的学科专业,对电工电子实训内容要求不同,如:机电一体化专业侧重于维修电工、接口电路、功率推动等。自动化专业侧重:数字电路的设计、检测电路、接口电路等。分专业设置不同的实训题目,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
4.2.3 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灵活的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生存的法定。实训题目的设置也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长春的汽车产业,无锡的弱电子应用,沈阳和徐州机械装备制造等。深入地域企业,了解职业技能需求。
4.2.4 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专业与职业是不同的,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要给学生的职业取向留下适当的“接口”。学生毕业后,经过适当的专业能力补充,就很容易实现职业转换。图三是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设计的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方向。
五、总结
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必须符合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本着“必须、够用”为度,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动为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设置电工电子实训题目。
参考文献:
[1]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 职教论坛 ,2008年10期。
[2]何成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集群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7期。
【关键词】技能竞赛 电工专业 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24-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急需大批各级各类技术人才,职业教育顺应发展潮流,培养各级各类技术人才。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办学思路的指导下,如何以技能竞赛推动职业学校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扎实技术技能、高效工作”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电工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很多职业学校没有将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技能竞赛教学相衔接,导致只有参赛选手受益,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受益不大,严重影响一体化教学质量的信度与效度。为此,引入技能竞赛的教学机制以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高。本文以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为例,探索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坚持的原则
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思路,根据企业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电工专业课程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在电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模式。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需要基于三大现代职教理论(即杜威“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和戴明的 PDCA 质量管理理论来设计教学和教学活动。
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告诉我们,务必把“从做中学”贯穿到电工专业的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当中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职教理论,明确指出做事的方法决定学习的方法,而学习的方法决定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三点:一是如何做事就如何学习,如何学习就如何教学,教育与学习都要突出“以做为中心”;二是对事情来说是在“做”,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在“学”,对施教者和学习者的来说都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共同提高认识;三是职业教育目标不是简单的教人学习,而是教人学“做事”,通过“做事”来悟出新知识和找出新方法。
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法。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师应运用这一教学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切实做到把电工专业理论与电工技能实践相结合。
戴明的 PDCA 质量管理理论。基于 PDCA 质量管理理论,结合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实践,从“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等环节入手,探索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规律,从电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总结出科学、规范、有特点、易推广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促进健全和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体系,推进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进程和提升教学质量。
(二)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必须坚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教学中突出“职业学校学生主体性”的原则。电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及要求、教学过程及评价等方面,凸显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围绕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该专业的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并改革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实用性、针对性,把学习过程转换为工作过程。教学中凸显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促进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平台和评价体系,做到学以致用,体验电工工作之责任并获得经验。在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用企业电工班组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学生,尽快让职业学校学生体验企业工作情景和角色转变。
二、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当前中职电工专业课程较为陈旧,且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师生通过参与电工专业技能竞赛,逐渐意识到电工专业课程内容应与社会需求接轨,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必须坚持就业导向来培养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技能型人才。随着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工专业课程选择上要紧跟时展潮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贴市场需要,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高技能人才。从近年来的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如单片机设备、PLC、电子制作等要求^高。由此可见,电工技能竞赛项目与国家经济发展、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电工专业岗位技能对接。随着电工技能竞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其必将成为职业学校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标。电工专业培养目标需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电工技能赛对于电工专业一体化教改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调整电工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达到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电工专业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电工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职教需要,应以电工专业技能竞赛为契机,推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提高电工专业教学质量。具体做法是:一是通过企业调研以了解企业需求,把电工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工作要求、职业规范保持高度的一致,把企业电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电工教学当中,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二是通过请丰富经验的电工师傅来学校讲课、辅导,增加师生对企业电工技能需求的了解;三是通过增强电工专业生产实践基地的建设,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产学做一体化;四是教学中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知识链接的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学中做、做中学,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电工专业课堂教学效率。 (三)电工专业实训设备的建设。由于电工技能竞赛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加快了电工实训室的建设。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增加了亚龙和天煌的设备后,快速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室。随着实训室建设推进,电工实训能力大为加强,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政府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展示职业能力的极具吸引力的竞技平台。随着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学子投身到职业教育中,为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而努力。
三、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整合电工类专业群与优化专业培养目标。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应加快电工类专业课程结构优化,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电工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提升服务工业转型升级能力。采用技能竞赛培训方式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培养职业学校学生成为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企业核心技术技能、积累新经验和创新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将电工类专业群优化为 4 个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在建设中)、电子技术应用与电子电器维修、电工技术应用与制冷设备维护,以此优化电工专业培养目标。
(二)改革电工类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驱动电工专业改革、以工业产业技术进步驱动电工专业课程改革、以电工实用技术驱动教学改革,实现电工专业课改以适应经济发展、工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随着科技发展,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内容不断更新,需要按照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标准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具体做法为:一是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电工专业课程设计、评价,引进先进电工技术(如 PLC 技术、电子制作技术等),提高电工专业课程教学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二是模拟真实电工作业环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学真做以快速掌握真本领;三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四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流程改革,根据企业生产真实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流程;五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课程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其中,单项技能训练课程有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检修、电机控制线路装调、PLC 基础与实训、变频控制技术实训等;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有机床电气检修、PLC 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实训、制冷设备检修、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气设备装调、机电一体化设备装调等。
(三)完善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一是着力推荐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参与正高级讲师职务(正教授)评审,考核推举实践经验丰富的年轻教师入编,落实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二是按规定聘请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电气专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三是建立“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建立“双师型”教师年金制度;四是推送年轻教师到办学能力强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技术先进的企业学习,促进一体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五是探索职业学校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加强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例如,通过多年的师资培养,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现有副高级职称 7 人,电类高级技师 12 人,都是“双师型”教师,国家骨干教师 4 人,建成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组建和优化电工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校内实训资源平台。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和技能鉴定为依托,组建校内实训资源平台。在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上,需要满足如下条件,确保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一是建立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的场地;二是编写理论课与实习课一体化的教材;三是完善专业理论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四是设置实习设备与职业场景一体化的实训装备。这些实训平台包括大赛需要组建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单片机安装与调试、制冷设备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调试与维护(在筹建中)综合技能实训平台,以及单项技能实训平台。主要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工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机与变压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机控制线路安装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机床控制线路检修一体化实训室、低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高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PLC 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变频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PLC 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制冷设备安装与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数控机床电气检修一体化实训室、家用电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子电器维修一体化实训室、高技能培训与鉴定实训室。
(五)建设基于PCAD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及质量评价体系。随着职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教改推进,一体化教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体化师资、场地、教材不断得到完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伪一体化”教学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度和信度。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符合一体化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保障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包括一体化课程实施计划、实施过程,教学评价过程的整个过程教学督导。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应该采用全过程跟踪式的过程性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的多样性评价、“知识+技能+素养”的要素评价,确保一体化教学活动不偏离教学目标(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目标),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质量。对好的教学经验和措施,纳入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中;对未能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找到科学的办法,争取在下一个教学循环中加以实证和解决。不断提升一体化教学质量,增强一体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意识,丰富教学经验。
总之,职业技能竞赛对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专业根据技能竞赛项目遴选教学内容,通过“课课有竞赛、人人都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步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内容。通过竞赛选手介绍竞赛经验和指导教师指导参赛总结,观察其他学校选手的技能操作演示,对师生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⒖嘉南住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4]赵燕南.电工一体化教学的研究和探索[J].职业,2012(23)
关键词:实训教学 项目教学法 模拟排故机床
一、项目教学法介绍
1.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处于领头羊的地位。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随即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蔓延,引起一场职业教育的“革命”。它的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强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能力的锻炼。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是起着引导、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学生则占据了主体地位。
2.基本含义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完成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一点说,就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强化“怎么干”“怎么才能干得更好”,淡化“是什么”和“为什么”。
3.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照下面五个步骤进行:
(1)确定项目名称:首先由教师布置项目,并且解释项目含义;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项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习的是哪方面的知识,练习的是哪方面的技能;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2)学生制订计划: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制订工作计划,进行合理分工,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评估计划的可实施性,做适当提示,以便改进。
(3)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及时向教师汇报完成的进度;教师则观察、记录、答疑、指导。
(4)检查阶段:学生自行检查项目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
(5)总结评价阶段:小组成员先自我评价,各组再实现互评,交流心得;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予以评价,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纠正,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二、项目教学法在学校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实施背景
学校在调研和吸取兄弟学校的经验之后,研究决定在机电应用设计专业中率先实行“项目教学法”教学。并且学校成立课题小组,校长亲自任课题组长,电工教研组负责具体落实,选定一个有40名学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班,选择5名双师型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分三个阶段来实行。
2.时间安排
(1)2010.9―2012.9(第一阶段):项目课题的调研工作,确定项目名称和设计方案。
(2)2012.9―2013.9(第二阶段):普通车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卧式镗床、万能铣床、桥式起重机床六个维修电工模拟排故实训台项目的研发制作。
3.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课题组成员先在浙江、江苏等地部分中职学校的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进行调研,学习和借鉴他们的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成功经验,然后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名称和具体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
①教师布置项目任务:模拟普通车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卧式镗床、万能铣床、桥式起重机床维修电工排故实训台的制作。
②成立项目小组:由3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30名学生组成:分成6个项目小组,5名学生为一组、每2组配备1名指导教师,分别完成6种模拟排故机床的制作。
③实施阶段:教师给出各机床电气原理图;各组组员进行具体分工:1名学生负责模拟机床外框设计,2名学生负责机床原理图、安装图的绘制、排版、打印,2名学生负责机床电路所需电器元件及材料的购买,5名学生都参与电路的安装和调试。
④学生分组展开制作,教师做指导、记录。
⑤评价总结:6个小组先自评,再实行小组互评,然后由指导教师分别做总结,填写评价表,给出成绩。
⑥评价总结:2个小组自评,再实行小组互评,指导教师分别做总结,填写评价表,给出成绩。
4.评价总结
我们制定了一张项目教学法评价表,作为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后评分的依据。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名称:X62万能铣床模拟排故实训台
小组成员:杨鑫、王晓平、赵海杰、于洋、李恺强
指导教师:胡建华
1.项目设计目标
(1)参考相关资料,对万能铣床模拟排故实训台进行外框架和安装图的设计。
(2)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电气原理图,然后进行安装接线。
(3)根据指导教师要求,设置线路故障。
(4)完成万能铣床的通电试车调试和故障模拟调试。
(5)填写项目评估表。
2.项目设计
(1)电源设计。采用三相四线制电源:电压380V±10%,频率50Hz±5%,实训台上装有电压型漏电保护装置,强电输出若有漏电现象,即报警并切断电源,确保实验进程的安全。控制面板上装有电流漏电保护器,控制面板若有漏电现象,漏电流超过一定值,即切断电源。
(2)外框架设计。外框采用尺寸分别为195cm×100cm×30cm的不锈钢材料和绝缘板,划分为三块区域:上端区域放置万能铣床实物照片和本电路的原理图;中间区域安装电路,将电器元件安装在4mm厚的绝缘板正面,接线和故障设置在绝缘板背面,从而保证故障的隐蔽性,设置了一块用于放置电工仪表、电工工具的搁板;底部搁板用于放置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底座采用4个定活两便的滚轮。
(3)电气安装图设计。安装图左侧放置万能铣床的实物照片,指示出铣床各结构的名称,右侧放置万能铣床的电气原理图,用红色数字标明走线顺序,并对原理图做了一些改进,添置交流接触器分断动作的信号指示灯。在安装区,我们先测量断路器、熔断器、控制变压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圆形工作台工作转换开关、行程开关、按钮等元器件的实际尺寸,再进行电脑排版,将动作指示灯设置在面板正中下侧,圆形工作台工作转换开关设置在面板正中位置,行程开关设置在面板左侧,按钮设置在面板的右下侧,电源和电动机的接线用接线端子引出,最后打印并贴在绝缘板正面。
3.项目实施
(1)万能铣床维修电工模拟排故实训台成品。
(2)检查。根据万能铣床电气原理图,分别检查电路的接线是否正确,接地通道是否具有连续性,检查热继电器的整定值和熔断器中熔体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用兆欧表检查电动机及线路的绝缘电阻是否良好。
(3)试车、调试。试车在指导教师监督下进行。接通电源后,我们先点动控制主轴电动机、进给电动机、冷却泵电动机的启动,检查各电动机的转向是否符合要求,再通电空转试车,观察KM1、KM2、KM3、KM4、KM5、KM6、KS、YA、FR1、FR2、FR3等电器元件的吸合和M1、M2、M3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试车成功后,再逐个把故障开关打在断开位置,通过观察各电器元件和电动机的状态来判断设置的故障是否达到指导老师提出的要求。
四、经验总结
学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环节的掌握、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精心策划、研究,收获了许多经验。
1.学生能力提高
在项目各环节中,以“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这样一个主旋律贯穿项目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项目设计环节,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和利用信息这一系列过程起到培养学习方式转变的作用,即从原来的接受性学习变成自主研究性学习;项目小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分享与合作的乐趣。
2.订单式教学
开展项目教学法以来,我们发现这个班学生的专业课鉴定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在2010年维修电工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中,合格率只有70%左右,而2011年、2012年、2013年这三年的合格率却逐年上升,2013年已经达到95%。
学校的机电应用设计专业2010年被评为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实训场地被评为杭州市市级示范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拥有各种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便于组织学生开展机床维修实战演练,将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相当于提前实习上岗,这样毕业生一进入用人单位后就能立刻上岗操作,受到了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
本学期学校与杭州某电炉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招收了一个以企业名称命名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班级,运用项目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实现订单式教学。
3.存在的不足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其实还需要编写一系列配套的项目教学法教材,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争取把项目教学法实施得更加完善,为学校其他专业以后的实施提供参照。
参考文献:
[1]许长斌.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09(3).
【关键词】维修电工 技能训练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TM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Abstract: Vocational school is the cradle of training skilled and applied talents.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ing. For the kind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vocational schools,it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hat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knowledge needed for maintenance electrician,being familiar with the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cultivate students' capability engaged in maintenance electrician.
The Maintenance Electrician Skill Training is one of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 of practice in kind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intenance Electrician Skill Training,it expatiate adopting flexible and varied skills train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Maintenance Electrician Skill Training.
Keywords: maintenance electrician skill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s
技能训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就业,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对机电类职校,通过多种独具特色的电工实习教学方法,达到既能让学生加深对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通过实习训练掌握本专业的实习操作技能技巧教学目的,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充分认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的目的。重视技能训练,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说技能训练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1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迫切需求
随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社会对“人才”的认识发生微
妙变化,即从注重文凭向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转变,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凭高,但缺乏操作技能的人并不受欢迎,学历高代替不了操作能力强,反而认识到尽管学历不高,但动手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人才,才是实际工作中适用和急需的人才。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工业对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才能满足高质量工业产品的生产要求。
1.2 技能,必须通过技能训练来培养
技术工人只能靠职业技能训练来培养。技能的培养,训练至关重要。实际训练是掌握技能的基本途径,多训练是各种技能形成的有效方法。学生首先通过课本学习掌握相关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但从知到会的转化过程,关键是实际训练,通过实际训练,才能由不会操作到会操作,再到熟练操作,直到形成技能技巧。
1.3 思想上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在电工实训前,让学生明确技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加强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只有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毕业后才能直接上岗就业;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毕业时,学生除取得毕业证书外,电工类专业的学生还必须考取劳动部门颁发的维修电工技能等级证书或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双证拿到手,对于选择企业,获取较好的工资、福利待遇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掌握电工操作技能,考取电工技能等级证书,既是学生毕业的前提,又是就业的需要。只有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才能在技能训练中克服怕苦怕累的思想,才能主动练好各项操作技能。
2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我校电工实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一体化教师(双师型)同时担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融于实践教学中,突出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实习教学中,采用以实训教学为主线,理论教学为辅的方式进行。具体做法:围绕模块教学内容,对理论教学内容及顺序做相应调整,一切为实训模块、课题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将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块分为电工基本技能;照明电路的安装与维修;电动机的维修与检修技能;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PLC、变频器控制;单片机实训、典型机床排故等内容。每一模块又分若干课题。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教学过程强调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
通过实践证明模块化的实习教学具有以下三个优势:第一,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第二,由于每个模块同时开设有几个课题,同学们观察学习的机会多,避免了因单一课题枯燥,导致学生精力不集中的现象;第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实践证明该教学方式为操作能力强、领悟较快的学生提供了施展的舞台,学得快的同学在完成当前课题后,既可以学习更难的课题,也可以帮助学得慢的同学共同进步,同时对学习散漫的同学起到了鞭策的作用,形成你追我赶的互动性强的学习氛围。
4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出现听觉,视觉和感觉的疲劳,降低教学的效果,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给学生注入新鲜的血液,适合于年轻人的感知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1 安全教育法
校园安全包括很多方面,教学安全是校园安全里的一个重要环节。电工实训由于其专业性质的特殊性,学生常常需要处在交流220v/380v的强电环境中,而中职学校学生大多年龄在15.--17岁之间,他们对电充满好奇,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或因操作不规范而发生一些意外危险,所以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稍有不慎,便会造成重大教学安全事故。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在实训第一课,应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首先,要告诫学生,电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如果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注意安全用电,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所谓“电猛于虎”。其次,要明确告诉学生:电工作业是特种作业,属于高危作业,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可通过课件列举各种电工违章作业案例,分析这些事故案例产生的原因、后果及教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向学生讲明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实训人人有责”的思想,认识到安全是时时、事事、处处不可漠视的,安全思想始终贯穿与电工实训中。
4.2 循序渐进教学法(传统教育方法)
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操作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巩固归纳总结。这是教师普遍喜欢的传统教育方法。例如:在进行电气控制线路配线(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和自锁控制明线配线)模块教学时,本人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因刚刚接触配板实训,内容又简单,学生充满了新鲜感;加上学生好动手的特点,所以,实训结果不错。但是,如果长期使用此法教学,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缺乏兴趣,有些同学甚至把实训课当作是玩耍课。在此种教学方式中,由于学生在实训中只是跟随教师的步伐,缺乏提问,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和举动。此法优点:训练中,学生能避免盲目无序,易接受,实训的纪律好。缺点:教师的教占主导地位,学生主动性差,盲目跟从,依葫芦画瓢,缺乏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
4.3 类比启发教学
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的模块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学习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自锁正转电路,再进行正反转线路安装,这时采用类比启发教学,启发学生,能完成电动机正转方向电路的安装,那么电动机反转方向控制电路是否也是一样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在主电路上改变电源相序,在控制电路上是相同的,这样,学生学会了在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实现电动机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电路的安装。再用类比启发:如果要实现电动机正、反转自动往复运动电路的安装能否行?学生回答:应用限位开关来实现。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动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安装在板内,一个安装在板外,因此原电动机正、反转电路不动,增加两只限位开关,在控制电路上采用常闭触点串联,常开触点并联的接线方式,即可达到电路的要求。这样学生通过装接一个简单电路后,采用类比启发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安装较复杂的控制电路的教学目的。 转贴于
4.4 直观教学法
利用实物教学,可变抽象为具体。在学习常用低压电器时,将实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介绍结构名称,形成表象。利用一些废旧设备、电器让学生进行拆卸、安装,接触其内部结构,并介绍其功能,讲解其工作原理。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在教学中还可采用直观演示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及电工仪表的使用等课题时,采用直观演示法,边讲解边演示,力求对每一种工具、仪表的使用方法熟练地做出正确、完整、规范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示范动作的速度应与学生的思维速度同步。在教师演示结束后,还可采取个别学生模仿演示,多数学生观摩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过程。当学生在模仿演示中出现错误时,指导教师要纠正错误,并提出注意事项。
4.5 分组研究教学法
分组研究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研究小组操作教师检查、评价、总结。这种方法学生占主导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眼、手、脑三者并用,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尽可能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操作技能。在进行电子焊接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课题时,采用此法,同学们研究情绪特别高涨,六组当中竟然有两组完成地很好,电子元件安装布局合理,焊线横平竖直,焊点美观、光滑、整齐,无虚焊、漏焊现象,工艺水平较高,通电调试一次成功,当公布总结评价结果时,同学们高兴得欢呼雀跃。这种方法较循序渐进虽然用时较多,但学习效果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学会了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的能力。
4.6 实习工厂参观法
参观教学,是培养兴趣的基石。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参观,让学生直接观察与教学有关的事物及现象,从而获得感性知识,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参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实习工厂不同于实训室,各种设备几乎都在带电工作。如果学生乱摸乱动可能造成设备事故或人身事故。其次,组织管理要严密 由于生产场地的限制,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实际训练机会,教师要根据实训的要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实行定期轮换。如在学习电动机模块时,其中课题: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的重绕,采用此法教学。在实习工厂,学生参观、观摩现场工人师傅如何绕制绕组、了解了制作绕组的工序,电机铁心制作过程,仔细学习如何进行电机的嵌线,嵌线的步骤、工艺流程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参观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非常高。在后序模拟嵌线实训时,从绝缘材料的下料、线圈的绕制、铁心的处理及嵌线过程,进行地非常顺利,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7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汇集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特殊效果等,它能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包含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它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和理解问题的方式,而且逐渐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弥补了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时某些方面表现单调的缺陷,创造出最理想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 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手段,能把抽象变具体,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使实训教学变得生动而有趣。如学习安全用电知识、电机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安装及拆装等内容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图表简单且不精确,视觉效果差的不足,增加了图片、动画及视频等辅助内容,使更生动、形象,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技能训练教学效果。
4.8 仿真教学法
仿真教学,是指应用软件和技术借助windows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活动。将仿真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和实训中,例如PLC、典型机床的排故实训可采用此法。
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效果,节约了教学成本,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通过仿真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教学效果良好。
5 对学生的技能及时评价
每项技能训练,教师都应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作出评价,及时评价能督促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一方面,通过评价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以便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及时改进。为了更好地进行技能评价,在每个训练项目开始前,教师都应制订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评分标准,可以了解技能训练的具体要求,教师则可利用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激发热情,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以上所谈,只是粗浅的看法,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如何更有效地提高电工实训教学质量,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进取和探索。转贴
参考文献:
〔1〕牙凤莉 浅析中职学校电工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 2011.7
〔2〕胡芳芳 电工电子学教学方法浅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年,02期
〔3〕丁福强 侯金环 试论电工实训\实习课中教学方法的探讨 职业教育 2011.8
根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高级维修电工理论知识考核范围包括:继电控制电路、交直流传动系统、电子线路等知识的读图、测绘、分析、调试与维修。考核深度要求掌握电气图测绘地步骤和方法,熟悉机床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常见故障;掌握PLC的基本指令表,熟悉编程技巧,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PLC常见故障的类型和解决方法等,其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理论知识点和实操都占到30%甚至更多。从现代生活需求还是工业发展方向,都需要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可想而知,对于可编程控制器的学习需要不断地深入。在多次的高级维修电工理论知识培训考核中,机械手类题目就多次出现,从专业的知识方面来看,机械手学习的综合知识面广,涉及知识较多;从逻辑思维方面来看,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社会分工逐步细化,生产设备越来越精密,自动化生产设备越来越复杂,机械手控制精细化,同时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
一、机械手背景
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它是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机械手被广泛地应用于自动生产线中,机械手虽然目前还不如人手那样灵活,但它具有能不断重复工作和劳动,不知疲倦,不怕危险,抓举重物的力量比人手力大的特点,因此,机械手已受到许多部门的重视,并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在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又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同年,美国机械制造公司也试验成功一种叫Vewrsatran机械手,该机械手的中央立柱可以回转、升降,采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也是示教再现型。这两种出现在60年代初的机械手,是后来国外工业机械手发展的基础。目前,机械手大部分还属于第一代,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控制;改进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和提高精度。对于我们维修电工高级工学习机械手来说是比较复杂的,通过我的教学和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还有待提高。
二、机械手结构及工作原理
结合维修电工考证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要求,我校与企业联合研制出针对考证训练地模拟机械手,大概分为3个模块:(1)送料机构;(2)抓取机构;(3)分拣系统;采用电磁阀气动控制。送料机构有物料检测,当料槽有物料时,物料检测传感器会发出信号,通过程序控制电磁阀,送料气缸推出物料,等待机械手抓取;抓取机构有3个自由度的控制,每个自由度都规定初始位置,当物料放于指定位置时,机械手开始动作下降,夹紧物料;此过程需要位置传感器来检测抓取物料的精确度;取完后,机械手要放物料在分拣系统中。该系统由传送带带动,有物料检测、颜色检测、金属检测,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分拣到不同的收料处。机械手控制涉及气动、电磁阀控制、传感器检测、机械位置调整、硬件电路接线调试综合能力训练,所以学习起来比较费劲。经过3年的教学,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三、机械手学习
对于机械手,模块化学习是很重要的,使用时要根据各个模块的功能有针对地做练习,这样学习起来会很容易上手。下面介绍模块化分步学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对于机械手结构,我们把它分为3个模块来学习,如图1所示。供料单元、搬运单元、分拣单元;第一模块上料检测单元,此模块又可分为物料检测、推送物料、循环供料;物料检测主要用于入料口,并在需要时将料仓中物料送至抓取搬运平台,为搬运单元做好准备。在物料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检测传感器的灵敏度,因为这是机械手搬运过程的第一步中的第一个环节,如果这里检测出现错误就可能导致搬运单元过程的失败。此过程需要循环进行,下一次何时开始推送物料要看机械手把第一次的物料是否安全无误地搬运到指定位置,这是供料单元在程序编写过程中要注意的。
(2)搬运单元,在整个搬运系统中,此环节最为重要、复杂。涉及到机械知识、气动控制、传感器知识、PLC程序控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在机械手搬运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传感器限位控制,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传感器来检测,那么在机械手从原位开始伸出、下降、抓取、上升、旋转、下降、松开、上升、转到原位,这个过程需要调整每个电磁阀动作的先后顺序,这是首要步骤;然后需要每一动作都要准确到位,这将影响到抓取物料。如何确保物料精准的抓取,这里要分步进行。把抓取的动作分步细化,上述每个动作用传感器检测准确到位后在进行整体调试,这样可以避免在调试过程中重复调整机械手抓取的准确性。程序的编写也有多样性,根据PLC型号的不同,有不同的编写方式,这里重点说明三菱FX2N型号的PLC。大家都知道一般指令编写都是没有问题的,在注意整个机械手动作过程后一步步编写,确保每个动作完成后复位即可。与其他PLC比较拿一般指令编写无太大差别,但是要拿步进指令编写的话,这里就很简单了。三菱FX2N-PLC步进指令有个很大的好处在于它的每一步程序动作完成后,下一步不需要考虑它的复位问题,这可以大大简化了机械手搬运过程的程序量,和一般指令比起来简单了许多。
(3)分拣单元,作为最后的分拣系统,我们能够正确的认清每个传感器的功能,把相应的物料通过传感器检测出来分流出去即可,此过程程序写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按照动作顺序到分拣单元时编写;另一种方法是在机械手动作之初,也就是原位的时候把分拣系统程序加入,在机械手完成抓取动作后回到原位的同时开始分拣物料,同时也不影响下次抓取物料,此过程是同步的。这两种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
关键词:示范校;电气;专业建设;初探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38-02
2011年,云南工业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重点支持专业。在2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专业建设方向,明确了专业发展思路,多措并举开展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强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效益。
1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开展专业建设
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摆在专业建设的首位。工业是云南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把坚持工业兴省、工业强省、工业富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作为实现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主要措施。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将做大做强、做优做精特色工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学校所在的曲靖是云南桥头堡建设的重要产业基地、能源基地,滇中城市群次中心,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基础雄厚,经济门类齐全。伴随着曲靖“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和在云南“率先进入新型工业化城市”三大战略的实施,“滇中经济圈”、“滇中产业新区”的建设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将进一步加速,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自动化产品普及率不断提高,交流调速不断发展,电动机控制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企业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都迫切需要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和供电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安装、调试和管理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主动适应云南省以及曲靖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以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总体培养目标,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大量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改造、维修技能的技术型人才。
2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开展专业建设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巩固发展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成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改革评价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全面提升专业办学质量。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体现四个方面的强化:
一是强化为社会和地方经济服务、为企业服务意识。
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目标,通过导入企业参预机制,在公共实训基地运作、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实施等多方面与企业共同设计,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实现工作过程同学习过程的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达到为企业服务的目的。
二是强化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双核”相融的人才培养意识。
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入手,把职业素养培养作为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形成以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双核”相融培养体系,在学生的学习任务中,导入职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从安全教育,到环境教育;从人文教育,到素养教育,从技能学习,到驾驭工作过程能力的培养,形成以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双核”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强化机、电、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之间的融合。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习内容涉及到机械、电气、电子以及计算机等多种技术,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以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导入专业新知识、新技术,强化各专业知识间的融合,充分利用学院各系的教学资源,完成多种技术的复合,从而实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是强化技能型知识人才培养过程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实行学籍管理学分制,给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技能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满足学生需要的技能培养机制。
3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专业建设
本着基础课程为“一体化”教学服务、“一体化”教学为学生顶岗实习服务,顶岗实习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原则。从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全方位进行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特色树品牌,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课程体系架构为切入点,以“三段式”、“一体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依据培养目标和规格准确定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多年实行“三段式”、“一体化”教学积累的经验和专业实际,结合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与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整合构建《电工基本技能》、《常用电器设备及线路安装与维修》、《供配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电工新技术运用》5门专业核心课程,把《常用电器设备及线路安装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建成学校精品课程,并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包含专业教学辅导书及习题库、教学案例、课件、教学作品、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积极参与国家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为教学信息化、现代化提供软件支撑,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通过扩建、新建实训车间,增加实训工位,保证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的实施和“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电控设备厂这一产学研平台,吸纳学生参与电控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与技术服务;充分利用电控设备厂的企业氛围,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国家、省市以及高等院校举办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及相关电气专业各种形式、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继续推行教师进企业研修制度,新进专业教师参与各种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努力提升教师学历及职业技能等级,利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培训教师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能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不断充实由企业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大与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力度,除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外,还将开展技术攻关等活动,由企业委派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工为学校兼职教师,确保了学生与生产岗位的无缝对接。
4专业建设的回顾与总结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至今,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既定目标按期推进,专业建设初具雏形。
一是领导重视是专业建设强有力的保障。
学院领导和技训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专业建设工作,积极协调争取机会让更多的教师外出培训和下企业锻炼。专业建设至今,多次派出教师到外省和发达地区学习,本专业的教师多次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和培训员工。
二是团队协作是专业建设的动力源泉。
电气教研组的24名教师全员参与专业建设,通过整合组建团队,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各环节建设,把教学管理工作与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促进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效解决教学、专业建设面临的时间矛盾,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综合实力,带动整个专业的发展。
三是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平台让更多的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并把这些新知识补充到相关教学内容中,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需要,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更加贴近工艺现状,增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校企合作有助于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建设,有助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助于专业的课程建设,有助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助于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童年和少年,引爆对技术的兴趣
刘建1982年12月出生在湖南安乡县,家中有兄弟姐妹四人。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父亲却一直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刘建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希望通过努力能让家人和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些。
大约在1994年,家里第一次装上水电,当时请的是村里一个读过高中的村民,家附近的很多水电都是他装的。那时候师傅安装水电不问人要工资,每天只要给一两包香烟并管饭就可以了,这第一次让刘建感觉到,做电工很好,受人尊敬。
中学时代,刘建遇到了一个很好的物理老师,他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与众不同,这位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教些和生活相关的物理知识。在初二下半学期,刘建就会拆旧录音机里的变压器,当时的他还曾花8元生活费买来4个二极管,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并带动收录机里的直流电机工作。微型直流电机放在水里不会马上坏掉,刘建还曾经将直流电机放在水里,想做一个玩具小船,这个想法终究因找不到螺旋桨,加之当时要升高中,放弃了。
还有件事情让刘建记忆深刻――初中二年级学期期末,他每次经过学校厕所,总看到厕所的灯没有及时关闭,感觉浪费了很多电。刘建想:能否发明一个装置,不用去现场也可以把灯关掉。通过思考,刘建想到了用跷跷板结构,跷跷板两边各用一个小型直流电动机带动。这个弱电控制强电的跷跷板制作出来后,立马实现了对学校一些电源的控制功能,这件事曾在学校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认可。由于这是自己的第一个发明创造,所以刘建想为此去申请一项专利,还特地写信到国家专利局,并得到了国家专利局的回复。
正当刘建得意洋洋之时,那年寒假,表叔的一番话点醒了刘建。表叔是湖南某电机公司的工程师,看了刘建设计的模型之后,表扬了刘建善于思考问题、喜欢动手解决问题的优点,但也指出他目前的知识和见识都还比较欠缺,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争取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在表叔的提示下,刘建放弃了专利申请,对自己前进的方向有了目标――学到更多的技术和知识。
高中时代,尝试学徒生涯
2002年夏天高考结束后,当大多数同学都开始放松心情时,刘建却开始了勤工俭学。勤工俭学是刘建高中假期的必修课,之前他做的主要是收废品,同时维修一些简单的家电。刘建打算上大学时利用空闲时间去上门维修家电,补贴大学生活费,于是就选择去县城的一家电器维修店做学徒,学习维修洗衣机、空调和电冰箱等家电。
当时维修店老板在县城做家电维修有10年时间了,由于他技术过硬,很多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都能解决。刘建一直想拜这位维修店老板为师,于是便鼓起勇气和他说明了自己的目的。店老板对他的勇气非常赞赏,不但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没有收取任何学徒费。在与师傅相处的两个月时间里,刘建力求做一个合格的徒弟,所有的电风扇、排气扇都是他修的。渐渐地,刘建的技术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自己也感受到了由技术带来的尊重。
有件事情让刘建记忆深刻。某单位有一台中央空调的风扇电机烧坏了,由于是进口空调,很难找到匹配的配件,很多空调维修的师傅去看了空调,都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刘建过去检修后,经过仔细观察,结合之前修理的经验,把电机拆开,拆除了里面的漆包线、清理了烧坏的残留,重新安装绕好的漆包线后再经过烤漆等一系列程序,烧坏的电机就维修好了。这让师傅也对他刮目相看。
诸如这样的维修案例还有很多,刘建总说,是师傅言传身教,影响了他很多,也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学习兴趣。刘建知道,光是动手实践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同时,技能是复合的,只掌握单一技能,关键时候就可能不够用,因此还是要像海绵吸水般博采众长。
放弃大学,投身技能学习
刘建曾考上大学本科,然而只上了一个学期,他就放弃了继续在大学深造。现在认真回想起来,刘建总结当时放弃大学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自己出身贫寒,昂贵的大学学费对他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二是刘建认为,大学的教学过分注重理论,动手机会太少,只有到了研究生阶段,才有几次动手实验的机会,而大学生毕业后想立即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几乎是不可能的;三是那时候电视上有很多关于企业缺少高技能人才的报道,说高技能人才的年薪可达数十万元,一方面广东缺少上百万的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本科学校的大四学生临毕业连电饭锅都修不好,刘建固执地认为大学是培养不出电气工程师的,即使大学毕业后成了工程师,工作之后还是要再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才行。
决定放弃大学后,2003年8月,刘建来到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就读高级工班。学校当时要创新建立一个PLC和变频器的综合实训室,由电工实训教研组自己设计,然后采购配件自己安装调试,这个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落在高级维修电工班上,刘建所在的班每人完成了一台到两台的PLC和变频器实训台的组装调试,安装调试的过程让刘建对PLC认识和理解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高级工班毕业后,刘建来到广州旺达自动化工作,后因为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刘建被叫回学校进行竞赛准备,集训了一个星期后就参加广东选拔赛。当时的比赛分理论和实操,实操有PLC编程、电拖故障排除等模块。当时所有学校教的PLC还不是很深入,而竞赛所出的题目,如果用一条功能指令编写就会简单方便很多。由于当时只有刘建用了功能指令编程,并提前近一个小时完成比赛,在赛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拿到广东选拔赛高级组第一名。紧接着,刘建获得参加在天津举办的全国决赛的资格。
留校任教,继续教学改革与梦想
留校任教后,刘建经历了人生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第一次参与设备改造,第一次进行超大型设备维修,第一次进行叠加电池设备电气设计,第一次创业,第一次花5000元买个教训,第一次培训企业员工,第一次收到得意女弟子,第一次培训大学生,第一次在校外开设PLC培训班,第一次制订工程师培养计划,第一次力推务实技工教育,第一次为全国数控维修骨干教师授课……
一直以来,刘建都在思考如何改变当前技工教育的现状,思考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之路,在这方面他做了很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Abstract: Mechatronics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one of the popular specialties. Construction of mechatronics specialty with the port characteris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dea, target positioning of talent training,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 and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premise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enterprise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专业建设;机电一体化;港口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pecialty construction;Mechatronics;harbour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63-03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港口的大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港口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以青岛港为例,2013年吞吐量已达到4亿吨,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隶属于青岛港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港口特色的企业办学制高职学院,其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历年来招生人数最多、最受社会欢迎的专业之一,在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成为港口特色鲜明的重点专业,在专业建设思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付诸大量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1 专业建设总体思路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把专业建设重点放在内涵建设上。依据山东省周边经济发展的特点,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归纳专业岗位群;从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出发,总结职业能力需求;以此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将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在实训室建设中,利用企业办学的体制优势,实现校港共融、校港共建、校港共利;“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创新教学组织模式;“专任教师进码头,港口专家上讲台”,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紧紧围绕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等要素实现专业建设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有服务区域经济的职能,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经济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港是山东半岛港口发展的龙头,目前,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已超过4亿吨,尤其是近年来董家口港区的大规模建设,将青岛港的吞吐量提升到未来的6亿吨。港口的大发展为社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港口是以货物装卸为主要任务的企业,港口的主要装卸设备是以门座式起重机、岸边集装箱装卸桥、轮胎式起重机等为代表的大型机电一体化设备,这些设备的操作、维修、安装调试、保养维护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紧紧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的使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合港口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调试、保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企业、行业的各个就业岗位,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分解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再依据职业能力的需要提炼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据此将这些知识、能力化解在课程体系中,将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这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3.1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依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就山东省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以及周边锦州港、曹妃甸港等港口进行调研,根据港口装卸作业的流程提炼职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从事的核心职业岗位包括港口机电设备司机、机械维修工、电气维修工、电工、机械加工操作工等。将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解,总结归纳出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其核心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部分。
3.1.1 专业能力 ①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和技术交流;看懂本专业英语技术文件和商务文件,并具备初步听说能力。②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利用所掌握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能对一般低压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和故障排除、器件更换;③能使用普通机床进行常规机械加工;④港口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基本能力;⑤使用港口机电一体化设备检修专用工具,能对港口机电一体化设备常见故障进行故障检测、器件更换;⑥港口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的能力。
3.1.2 方法能力 ①针对岗位常见问题,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②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③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④工作岗位常见问题的决策、迁移能力;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
3.1.3 社会能力 ①在职业精神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其过程中能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并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和自信心;②有自己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一般鉴赏能力;③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自觉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3.2 知识体系的分解和课程体系的建立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解知识体系,采取校企合作分析会的形式,由教师、港口技术人员、港口专家、往届毕业生等共同组成研究小组,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归纳核心的知识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电工技术基本原理;电子技术基本原理;机械结构基本原理;电机及电气控制应用;PLC及变频器应用;液压系统原理应用;港口机电设备原理应用;机械维修方法;电气维修方法;专业英语阅读;机械电气识图;港口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法;机械加工方法;安全用电知识。
将知识体系归纳整理,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4 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依托青岛港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师资及设备资源共享的思路,开拓实训、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教学、培训、服务一条龙,保障实训基地持续良性运行和发展。
4.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①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建设校内实训室,如表1所示。②从港口调用大型机电一体化装卸设备:门座式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各一台,用于教学、参观、技能培训和鉴定。③定制港口大型机电设备“岸边集装箱装卸桥”的仿真设备,用于教学实训。
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青岛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最大的校外实训基地,利用办学体制的优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定期到港口进行参观、实训、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提前感受到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学习更加有目标和针对性。除此以外,通过与其它港口和企业共建“订单班”、员工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共建共用”长效机制,建立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
5 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学院的教师要求教学和实践两方面能力并重,国家也提倡职业学院的教学具备双师素质,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全体教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以校企合作为途径,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打造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①“请进来”。根据个人意愿,从青岛港港口装卸、维修等一线岗位选拔一批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同时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调入学院充实到专职教师队伍中去,利用他们的实践经验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由于学院和港口同属于青岛港集团,使人事调动手续简便、渠道通畅,客观上促进了教学团队的的发展。同时,长期聘用港口同行业专家作为专业的外聘教师,不定期到学院进行专业讲座,交流港口装卸一线发展动态,为专业建设的改进和调整积累资料。② “走出去”。青岛港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学院制定了专职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每学期都要选派专职教师到港口实践锻炼,深入到港口装卸、维修第一线,参与港口生产活动,了解岗位工作过程、设备运行情况、专业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动态,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6 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摈弃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方法,专业性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或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程内容紧贴港口发展的实际,并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实时进行调整,专业性课程采用自编教材,逐步实现全部课程均采用自编教材授课。教材编写邀请港口一线技术人员参加,所选设备与港口同步,做到“港口用什么设备,我们就讲什么设备”。
7 结束语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专业建设中,体现行业优势、发挥专业特长,将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时刻把握专业技术更新的脉搏,实现专业建设的动态发展,这些都是专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7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