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教育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重视艺术教育,注重美术课堂教学,艺术教育重普及,学有特长。
学校对艺术教育加强领导,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并制定了可行的措施、方案,领导深入艺术教育课堂指导艺术工作,明确提高了工作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正规化,课外活动制度化,形成了以美树德、以美树体、以美树智的大艺术观和良好的艺术氛围。加强音美教师素质提高和培养,改善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我校在经费极度短缺的情况下,购置音美教学设备,并配置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浓郁的艺术教育氛围。为了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美、体验美,学校充分利用每一种形式,每一个空间,营造出优雅的校园艺术氛围,使学生在校园这个艺术殿堂中尽情地感受美、享用美、创造美。
2)选派最佳专职人员担任艺术课教学,开全课程,保证质量。
(3)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组织开展课外艺术班活动,发挥教师特长,培养学生具备一技之长。
(4)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如“庆六一歌咏比赛”、元旦文艺联欢、“庆国庆师生书画展”等,丰富了学生的文艺生活,锻炼了学生的文艺才能。
2、组织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艺术教育活动,特别是在它走出课堂以后,往往带有较大的灵活性,学校加大了领导和管理力度,制定了具体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艺术节,举行文艺汇演、书画比赛,通过各种艺术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学生们艺术才华得以展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我校涌现出一大批艺术骨干苗子和优秀的艺术人才,并经常参加镇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称赞。通过各种艺术活动的开展,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能,锻炼了自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创造能力、欣赏能力。这些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知识,增强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组织开展好 美术兴趣小组活动。
近年来,美术教学组织开展了美术课外兴趣小组,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
首先,本小组不仅集中学习个种美术知识,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锻炼美术能力的课外活动,如教授他们如何画墙体画,制作高品质的黑板报等。集中活动时,地点主要是学校三楼美术教室。学生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取得优异的成果。
其次,我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给他们每个人制定了学习目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多的知识。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又能从美术兴趣小组这里找到快乐,也能学到知识。
活动开展的得与失
美术小组的成立,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懂得了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有利于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但由于学生家庭困难,小组的开展很难要求学生购买绘画用品,兴趣小组整体的效果受到影响,但学生能从中学到真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二、不足之处
1、学校艺术活动室数量达不到上级要求。现在美术活动室只有一口,缺少书法活动室。
2、艺术活动的开展还有待加强,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增加摄影、手工等各具特色的比赛项目。
3、各具美术学具不够齐全。
三、努力方向
1、东校区建成后,可以解决活动室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师 课题选择
美术教师在选择美术课题研究时,有以下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
第一,有的美术教师长期任教美术学科,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比较熟悉,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于是就认为搞美术学科的课题研究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出个题目就可以搞研究。
第二,有的美术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平时执教美术课之余,更热衷于美术创作,对学科课题研究不太关心,一旦要搞课题研究,随意杜撰个题目,便自以为是地搞起研究来。
第三,中小学教学工作繁忙,个别美术教师为了赶一年一度的评职称之急需搞突击,匆忙之中借来课题资料,挑灯夜战寻课题。为了求快,有的甚至参考其他同事的研究成果,出个类似的题目,结果往往是失败的。
第一类教师虽然熟悉美术学科的日常教学,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美术课题研究有着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如果仅仅依靠日常教学经验的罗列和粗浅的专业知识,课题研究很可能变成教学经验的串联和总结。第二类教师由于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难以找准问题,更由于缺少课题研究兴趣,很难静下心来研究课题,所选课题往往大而空,不知扬长避短。第三类教师缺少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单凭资料浮光掠影地选择课题,中途往往难以为继,即使东拼西凑勉强结题,也无实质性的研究新意,脱离了美术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特性与类型
1.课题研究的特性
美术教育学科课题研究是运用美术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美术教育学科教育教学领域活动规律的探索过程。中小学美术课题研究,置身于基础教育的大背景,探索的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客观规律,因而是一项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的基础艺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它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和特征。
中小学美术教育课题研究主要体现在:(1)它是属于基础教育的分支研究之一,其发生的对象是基础教育和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2)它是属于一种艺术教育的基础教育研究。探索与解决在中小学生中实施美术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和问题,这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在选择学科研究课题时的基本立足点。
中小学美术教育课题研究具有系统性的特征。今天的课题研究往往是在前人美术教育研究基础上的继续或他人理论方法资料的借鉴,而且美术教育课题研究不是日常美术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也不同于一般论文的撰写。它是美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艺术教育科研活动。一项美术课题研究的结束,其研究成果的产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可以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架构,从而揭示出基础艺术教育领域中的某一规律。
中小学美术教育课题研究是一项创造性的研究活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美术教育课题研究的过程也体现出美术教师的探索、创造精神。在实践某项课题研究时,无论是课题的选择、方案的设计、实践的操作及成果的验证和评价等,都离不开研究者敏锐的课题构思、新颖的方案设计、创新的实验求证、艺术教学规律的探索揭示等等。可以说,没有创造性也就失去了课题研究的动力和意义。
2.课题研究的类型
美术类课题与其他学科的课题在申报时其类型上没有较大区别,主要分基础性课题研究和应用性课题研究两大类。在课题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由于艺术教育的学科特点,会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有关环节。
第一类:基础性课题研究。
着重美术(艺术)教育的现象、教育过程中的规律问题以及美术师生教与学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艺术教育理念的探索等基础理论性的实验研究。它又可根据课题对美术教育理论深入与突破的不同程度而分为若干等级。一般而言,三级课题涉及范围较小,研究也相对容易一些,初涉课题研究的美术教师可先选择。
第二类:应用性课题研究。
它是指运用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着眼于探讨美术教育教学应用途径的研究课题。它通过美术教育理论与美术教育实际相结合,研究试图改造或改变美术教育现象与过程的应用规律,达到深化美术教育学科改革的目的。应用性课题研究也根据所选内容涉及应用范围的大小和应用价值的多寡而分列不同的级别。
二、课题选择的策略
当前,学校教育科研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艺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不少美术教师踊跃申报各级各类美术教育科研课题,但是最后能够申报成功的并不多。之所以落选,选题缺乏策略考虑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1.课题研究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课题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本学科、本专业一定的理论根基,同时需要较丰富的学科实践经验支撑,两者互补,当然不同的课题也各有侧重。尚缺乏理论研究而有实践经验者不妨侧重于应用性类型的课题选择;缺少经验者,一般不适宜选择研究面广、题大、内在环节复杂的课题,而选择从子课题做起,取得经验后再开展重大教学课题的研究。新教师缺少教学积累,课题研究容易“空对空”,搞研究除了邀请老教师参与外,选择相对面小、容易上手的美术学科的局部研究不失为明智之举。
2.课题研究的选择要适应美术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开展美术学科课题研究是为了满足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艺术学科教学质量的需要,就个人来说,也是发展自己的教育职业研究能力的需要。要成功选择课题的内容,就需要研究者审时度势,根据当前国家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总趋势、省市教育界某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践需要,做出自己的学科课题研究选择和计划,也可以根据上级科研部门每年下发的课题指南选择有关内容展开课题设计。
除了参与选择国家和省市重大课题之外,美术教师更多的是要根据需要,考虑选择当地县、区、校级的研究课题。研究要密切结合当地教育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当地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和基础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以服务于当地的艺术教育和经济文化建设。
1.重“技术”轻“理论”在我国,无论是基础教育学校还是专业美术院校,采用的仍是19世纪俄罗斯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思想,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在设置上“重技术轻理论”,即美术课程内容片面地强调美术绘画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学生理论修养和整体素质的培养。美术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其每一次进步都使手上的技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再现客观事物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育重技术培养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发展到今天,技术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而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应成为现代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如今,技术已经不再是检验艺术人才和其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对美术这门艺术的敏锐和深刻的把握已经逐渐取代了技术标准的地位。然而,很多高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无法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2.忽视文化课的建设在我国高等美术院校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美术教育的文化课不够重视,都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去对待文化课程。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文化课在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中所占比例很低,类似于美术史、美术文化、美术道德文化建设等之类的文化课程所占课时少,甚至于仅有的几个课时也会被其它课程占用。其实,文化课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学生只有通过欣赏美、懂得美才能创造美。从美术的角度来讲,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真正理解美术的深层内涵,这几者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的。那些不重视文化课的美术教育都是片面的、不健全的、不完善的,是缺乏长远考虑的。由此可见,当今高校美术教育的这种忽视文化课建设的教育方式也必然会影响美术教育整体的发展。
二、高校美术教育的改革路径
(一)明确教学观念
要想提高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首先就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先生曾提出美术教育不同于其它知识的教育,美术更加注重的是感情的陶冶和养成。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美形态的教育,即强调培养学生对客观物体的形态和结构的美的鉴赏、美的识别和美的把握能力;二是美感教育,即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三是情操教育,既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其情操,促使其个性发展与社会团体有机协调。这三点明确分析了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核心思想。其次,高校美术教育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综上所述,在全球多元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要重点关注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与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关系,在掌握具体的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的前提下,灵活制定美术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并及时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改进传统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高校美术也不例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体制单一,对系科的分类和招生以及专业设置过于机械化、统一化,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个人才能的自由发挥,而且也违背了美术教育规律。针对我国传统美术教育忽视学生的综合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问题,我们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改革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教学体制,注重对学生自由思维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严格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美的独到见解和创造美的能力。具体来说,高校美术教育应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体系,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首先,要实行开门办学的教学模式方针,积极探索适合人才市场所要求的、能够提高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生产——流程”教学模式贯穿到课堂之中;其次,实施与企业接轨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安排全程式的教学模式,对设计和研发的各个环节进行调研和实践,创立面向市场的教学模式,实现由纯粹的课堂教学向工作室、实验室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由单科向多科相结合的模式的转化,以及由讲授式向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的转化。
(三)调整课程设置
现代高校美术教育所学内容单一,教学内容多集中在美术技巧上,大学四年不但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反而会促使学生与外界隔离。针对这个问题,高校美术院校应提高其它课程设置的比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避免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与世隔离,避免只见美术不见世界的现象出现。此外,高校美术教育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把握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具体的课程调整应遵循如下几点原则:首先,我们要多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我国相关美术专业的技术人才在社会上的分布情况及其实际数量和现状,预测未来美术人才的需求数量和具体水平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其次,在课程结构上,我们要以社会对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求为标准,创设新型的、综合的、交叉的、互融的学科,并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应用技能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等课程的设置。
(四)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推崇。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相关的艺术感受,也正因为此,美术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日渐被大家所忽略。但不可否认,在高校美术教育过程当中,一些课程是不能够用网络来取代的。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将课堂教育与实践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个体开展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打破闭塞的课堂教学,在校外建立美术教育基地,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其次,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只有适应社会的教育才是最为成功的教育,高等美术院校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将课堂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营造智情合一的高校美术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自由想象空间的塑造,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与进取精神的高校美术人才。
三、总结
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教育的课程标准,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习、欣赏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得到良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和个性得到锻炼。2.教学中,通过了解和学习优秀的美术作品,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正确的树立。即作品所具有的美感被发现,学生的审美体验加强了,美的感知、判断和理解能力提高了,他们在比较和鉴别中,追求创造着美。3.通过学习美术,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这对美术教学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美术教育的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中学美术教育理念
(一)以人为本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即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等,这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有助于人自身的潜能和价值的体现。
(二)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其宗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它更关注的是的人发展,即完整性、全面性、国民性和民族整体性,这样就大大提高和发展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民族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
(三)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是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心。而学生学会学习和提高素质。基本
教育的目标,即全面开发学生的素质潜能、知识、能力、素质,使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准得到提高。
(四)创造性理念
对于教育教学过程,现代教育强调,它是一个高度、创造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也促进了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了创新、创业型复合性的人才,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现代教育也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因此,肯定和尊重人的主体价值,要发挥人的主体性,只要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发挥了,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就能转换成受教育者能动的活动。
三、审美教育
在美术新课程改革下,由注重知识点和技法训练的教学,转变到注重审美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才能把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要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
四、现实生活的源泉
新教材强调了美术教学侧重了义务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系,实现美术教育由传统的艺术家培养向培育生活课堂的大众人才化转变。新教材侧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新的课程教学是一个综合的美育课堂,即:以美术为基础的审美培养;以美术为主,结合“文学、音乐、体育”等的综合课堂。因此,要与听觉、流动的音乐相结合,从而协调统一。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育得到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以人为本,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也是不容忽略的。这体现了美术教育的人文思想,也体现了美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二)新课改实验的灵魂,坚持新的美术课程观
新的课程观主张“以人为本,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内在的需求得到满足。在美术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创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五、总结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226-01
一、中学美术教育目的
我国的艺术教育,包括美术教育是要求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不仅仅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还要注重培养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求知欲望,得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以美辅德,陶冶高尚情操,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及其创造力。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其价值
中学时期是学生心理与生理加速成长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有良好的完善的教育的实施才能够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取得更好的成果。所以,在中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中,中学美术教育是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性的一门课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出现在素质教育中,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和绘画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塑造学生对于生活中美的感受和感知,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及鉴赏能力;二是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美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培养学生感受人性和世界的美好,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美术包含了个人的情感和理性、脑力和体力的结合,它对于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三、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以及其缺陷
我国的美术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体现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培养绘画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方法,不能够从根本上表述事物的本质特征,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的单一化,概念化的弊端导致了美术教育的条理化,影响了对事物的本质的理解,以及基本理念的相对落后。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绘画方面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便致使学生没有真正的领悟到美术的含义,没有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作为当代美术教育人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过硬的绘画技巧,还应该着重的了解艺术的动向,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教育出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人才。
四、中学美术教育的师资状况以及其缺陷
教育的重要因素便是师资的情况,中学美术教育的师资情况有些混乱,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区的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发达城市中,雄厚的专业资本是落后城市不能够比拟和达到的。第二,地区的差异造成了信息化的减少。在发达城市中有很多的学术交流活动,而在落后城市中,很少有一些交流活动,差距便会越来越大。
师资是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决定性因素和直接性因素。现今,县乡的美术教师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数量少、教师资质偏差、资金的缺乏。这些因素致使美术教育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五、学生的状况
教育的对象和核心是学生,这是能够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的对象。首先,青少年对学习美术的潜意识很强,起初的兴趣也非常浓厚,但之后由于种种因素,致使对美术的学习意识、进取心和意志力薄弱,很难坚持到最后。其次,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对自己要求过于松懈,文化课成绩不够好,所以选择了学习美术专业,以便能够成功跨越高考这一大关。所以,在学习专业课时有时会投机取巧,基础不扎实,便很难得到提高,难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最后,现今的学生也有着自己的缺点,社会环境造成了一些学生学习倦怠,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六、完善教学观念、方法和转变教学模式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是推进提升学生素质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难的环节,需要漫长的过程,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总结过去的不足,找准方向,努力贯彻国家教育的方针以及政策,逐步改变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高水准的全面型人才。其次,全面改进教学手段。因为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过程中临摹和记忆是最常用的方法,缺乏对自我表现价值的体现,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所以要进行美术教育的改革,根本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和领悟,不是以前老师让做什么学生做什么,而是以学生想要做的为主要前提,老师适度的引导,以达到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潜力。最后,正确的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正确意识到美术教育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提高美术教育在教育以及社会中的地位。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意识到美术教育与能够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素养,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能够有效地感知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人性的善与恶。也能有效的培养中学生的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有益于同学间的友谊,同时促进了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和默契,这样便会更好的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学美术教育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学习生活充满乐趣,符合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以美术教育知道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得学生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七、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引导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学生从开始接触和学习美术都是充满好奇和欣喜的,老师要正确的引导,由浅及深,逐渐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保持对于美术的旺盛经历和求知欲、探索欲。其次,丰富美术课堂教学手段以确保培养出个性的优秀学生。随着时展,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美术老师不仅要做好平时的常规教学,更要多学习和了解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发现其每个人的自身特点,确保培养出个性的高水准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最后,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自我认识批评与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很重要,美术课堂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与学生产生一种心灵的默契。
八、学生自身的培养
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成长时期,也是人生过程中重要的阶段,在此时期,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还需要中学生自己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中学生应该从生活和学习的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进取心和意志力,挖掘自己的兴趣以及优势,明确学习美术的意义,发扬求知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探索与完善,教育体制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早前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存在不足,发展起步也比较晚,所以现今我国的美术教育还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步,只有理解美术教育的真正内涵,确立它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确立美术教育之于教育的真正价值,才能更好的完善和发挥美术教育的优势,争取充分的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
为了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就要做到有意识的转变美术教育的理念,在现今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加快美术教育的辅助实施进程,完善教育观念,扩大教学范畴,提高教育水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使美术成为各显其能、发挥重要作用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潘勇.对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关键词】 高职教育;美术教学;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推动了高职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政策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为高职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活力,但相对于教学职能和教学方向的不同侧重点来说,当前高职学校美术教育观念仍存在着一定的迥异性。受学校经济能力或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很多地方高职学校的美术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形势下,针对很多高职学校美术课堂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应对策略,尤为必要。
1 当前高职学校美术教育的观念迥异性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由于高职学校教学职能主要以面向社会培养职业人才为主,很多学校对于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教学资金的紧张,关于美术教学资源建设得不到保障,美术学科教育的实际落实程度不到位,致使很多高职学校的美术教学流于形式。
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介质,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需要通过专业教师的引导及落实。很多高职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配置不均衡,受教学理念和学校教学设施等客观条件因素的制约,很多美术老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学方法的弊端和问题,美术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实际效果。
家长,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受当前社会客观现象影响,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促使学生家长片面希望学生通过文化课以及专业技能学习来适应社会现实环境,对于高职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认识不到位,阻滞了学生美术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活动的载体,由于长期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领域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学习思想也存在偏失现象,对于美术知识的课堂学习熟视无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松散,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学习。
2 当前高职美术教学观念落差的成因分析
当前社会形势下,导致高职学校美术教学观念出现差异性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美术教育观念的滞后:很多学校的社会认识程度,学校教育主导观念,家长成才意识等都是形成高职美术教学的重要滞固因素。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领域忽视了美术等其它艺术学科的探索,忽略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习惯养成教育。
2.2 教学环境条件的制约: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不均衡现象,导致很多高职学校的教学资金严重缺失,很多学校美术师资专业队伍力量严重不足,缺少美术教学的先进教学理念,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美术教学资源设施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
2.3 教学评价机制的弱化:很多高职学校缺少对于艺术教学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措施,造成教师美术教育的积极性淡化,导致美术教学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想象思维、创造表现等能力的表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3 解决当前高职学校美术课堂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探索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成为当前高职学校美术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3.1 深化美术教学理念,转变美术学习意识:传统的应试教育和成才观念,是当前高职学校美术教学束缚的重要思想弊端,当前高职教育形势下,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及家长,都要深刻认识与理解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正确转变高职学生进行美术知识学习的态度观念,培养学生审美造型能力及实践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意识和兴趣。
3.2 拓展美术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新课改形势下,美术教学,要坚持实践创新的原则,深化新课改理念,探索有效地教学策略,灵活教学方法,实现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3.2.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美术学习的能力素质,基于美术教学动机,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探究兴趣。
3.2.2 优化教学过程,开放学习空间环境:课堂环境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影响要素。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美术课堂教学要坚持平等民主原则,转变师生角色关系,教师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进行与学生互动交流。教学中立足于实际需要,开放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思考分析、交流探究,发挥创新思维能力。
3.2.3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美术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运用,是发掘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潜能的重要策略。教师根据美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兴趣,创新和实践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研究、交流体验、演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体验过程中优化教学效果。
4 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地方资源开发
教学评价是对学校、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成果的认可和定位,是对教学活动和经验进行反思与总结的保障手段。新形势下,高职学校应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评价机制,完善相关教学激励措施,优化和提升美术基础设备的质量。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作为当前高职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美术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为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分析、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提升高职美术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栋《高职美术教学探讨》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2001
关键词:美术教学;幼儿教育
客观地反思、分析,我们发现以往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存在着一定误区,单一美术教学活动不能适应当今这个多元化社会,更不能适应幼儿园发展需要。
一、研究的意义
1.幼儿美术教学现状分析和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美术教学往往过于强调以学科为中心,而忽视了与其他活动之间的整合;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由创造、个性化的探索与尝试;过与强调灌输和传授,而忽视了创作过程中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目前我园使用的教材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其中的美术教育是渗透在主题活动中、随着主题的开展而进行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课程中的美术教育缺乏内在联系,技能与幼儿的表达相互脱离,美术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表现方式比较单一。
.幼儿发展的需要。美术是幼儿把握世界、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他们可以通过美术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变成可视的作品表达出来。“多元化美术教学”的理念,将探索多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引导孩子在画画、做做、玩玩中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孩子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表现形式创造和表现新的、美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以及成功感和满足感。
3.教师特长发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美术教学根本的价值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我园的教师中,有着一大批对美术教育钟情的工作者,她们美术素养比较高,拥有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有扎实的美术教育功底,有创新的美术教育方法,同时乐于在美术领域中开辟一方属于自己的特色天空。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和优势的双重考虑,我们选择了“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这一研究内容,在多元化美术教学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并和我们的园本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模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让教师融于课题研究之中,亲自去体验,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新的视野去进行较深入的实践研究,才能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进反省与探究教学实践的能力,缩减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促进我们教师群体的共同进步。
4.促进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需要。幼儿园创建办园特色,能使幼儿发展有目标、幼儿园发展有方向、教育教学有主题、教师成长有平台。为此,我园将在切合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前提下,有系统地进行多元化美术教学。在《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外补充相关的美术教学内容,力求美术技能层层递进、美术教育方法多样、美术教育形式游戏化、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使之更适合幼儿的学习。在进一步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同时,促进幼儿素质全面的提高。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探索,优化美术教学的资源,构建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进一步形成我园的文化特色。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幼儿园美术教学:是指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内容和组织形式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多元化美术教学:是指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以多元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一种开放的教育观念下,选择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活动。
3.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在本课题研究中,主要是在多元美术教学实践的开展中,建设较为明显的幼儿园美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园本美术教学课程。
三、研究目标
1.幼儿方面。在富有园本特色的多元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的兴趣,开拓幼儿的视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提升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引导幼儿体验自由表达、表现和创造的快乐,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2.教师方面。通过对多元美术教学的实践尝试,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总结出一套提升幼儿审美观点、形成幼儿审美态度、增进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审美习惯的策略、方法、途径。3.幼儿园方面。通过研究,优化资源,初步形成幼儿园美术特色和课程文化。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的内容大致为:多元美术教学内容的研究,多元美术教学策略的研究、多元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园本特色教学课程的研究。课题研究将采取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开展研究。研究的策略主要有:
1.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员学习方案,领会研究方案的基本精神,以研究方案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加强对课题组员的培训,提高课题人员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质量。
3.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监控。教育教学实验的过程受到多种变因影响,控制过程是课题研究的灵魂,是增强研究信度的重要手段,根据研究的反馈调整研究方案。
一、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为教师借助美术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构成对美术学科的整体认识,并锻炼形成综合创造技能的社会化行为过程。目前,中学持续地注重开展素质教育,该背景下,中学美术教育在教学框架的整体构成中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较多学校在逐步普及美术教学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各类丰富生动的美术实践活动课程。我国各区域美术教育也热情积极的进行投入,如板报制作、纸版画设计、美术绘画以及书法创作竞技等。定期举办大型赛事,促进交流,各个不同层面均良好地推动了中学美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教学水平的优化提升。中学美术教育当前正经历着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我国美术教学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然而身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学美术教育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更新的当今更加重要。素质教育逐步变成学校教育管理中极为经典的理念,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中学美术教育状况仍旧不能乐观,探究成因,主要在于中学美术教育目标定位不够精准。
一些学校针对中学美术教育在主观层面认识存在欠缺。基于升学等较多层面的压力影响,令美术教育无法引起广大社会、各个学校、家庭以及学生的充分重视。目前素质教育环境下,不论社会或是学校仍旧将应试教育视为首选。同考试关联不多的美术课程,则被较多人看做是鸡肋,食之无味。还有一些中学将美术教育集中在锻炼少数想要参加高考的美术特长生群体中,表面上为美术教育,实则为应试培训,令较多美术教学变为了陪衬以及摆设,一些学校甚至并不设置美术课程,或将其作为点缀内容,认为可有可无,存在着被他类文化课程兼并或覆盖的危机。中学美术教育始终欠缺应有的地位,无法受到重视,更无法体现其内涵价值。
另外,中学美术教育还呈现出欠缺专业师资力量以及基础教材的问题。一些中学虽设置美术课程,却缺乏专业教师,较多课程由非专业教师代替。倘若遇到考试等状况,通常美术课程需要为考试让路,无法构成较为完整系统的中学美术教学系统。基于经济、就业以及环境等多层面因素,该类问题在农村地区更具代表性。农村缺乏美术专业教师,无法符合中学美术教育既定需要。一些中学虽设置美术课程,并配备了专业教师,却无法重视美术学科。教材与教育设施较为欠缺,令美术课程如同虚设。扭曲了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本来意义,令其单纯地作为一类升学教育存在,无法发挥学科净化心灵、升华精神境界,培养学生自主发掘美、赏析美、开创美的综合优势。为此,我们只有针对中学美术教育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提升教学水平,凸显素质教育的内涵价值。
二、中学美术教育策略
1. 深入明确中学美术教育重要性与普遍性。美术课程为中学基础文化课程,可对中学生展开良好的审美教育,因此其占据了重要地位,具有无法取代的教育功能。为此,中学应进一步深入明确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与普遍性。通过美术教育提升教学质量、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其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确保开设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应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重塑美术教育地位,开展普及性、熏陶性基础教学,令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德,推进智力发展,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
2. 实现整体化教育。新课改确定的教学目标需要整体化教育推进方能实现。为此应有效的突破不同学科壁垒,改善德智体美互相分离以及借助单独学科开展的传统方式,显现出各类基础课程学科的特征个性,进而推进学科教育的良好融合渗透。再者,应良好的进行中学美术教育课程系统的重构。应推进美术技巧训练学习有效的向着培养人文素养方向转化,选择内容广泛分布与形式充满个性化的美术教育教学手段。可组织作品欣赏、画法对比、专项探讨、艺术观摩等实践活动。同时应做好师资队伍管理建设。应全面激发美术教师在升华教育质量阶段中的核心作用。通过美术教师队伍组成分析、状况研究、特点总结,做好团队建设。应设立契合艺术教育管理特征的教师队伍考核管理标准,创建一支内涵深厚、为人师表、德艺具备、甘于奉献的中学美术教学师资队伍。
3. 体现课程自主化,引入生活化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育应做好课程建设,定期审视并进行效果优化,完善课程系统,令教育目标内涵价值有效的转变成课程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任务。令美术课程发展改革同设置安排始终契合艺术教育的现实规律以及学生建设发展需要。为此应体现课程自主化,彰显特色,实现现代教育与传统方式的良好集成、绘画内容以及形式的有效融合。通过教学内容的编排组合、方式的创新优选、吸收艺术信息以及有效传播,实现融会贯通,优化教育管理效果。
1.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
随着我国民族美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兴办了一些中国本土的美术学院。这些美术院校将传统民间美术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强调对学生传统艺术精神的培养,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美术人才。可以说,没有民间文化的融入,我国美术教育就失去了本来面貌,内涵价值将无从谈起。因此,在当代美术教育中,我们有必要借鉴这种模式,将民间美术合理规划到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中来,将高校作为民间美术传承的主阵地,将民间美术作为提升新型美术人才竞争力的砝码,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这样,民间美术能够借助高校的人才与资源优势拥有继续向前发展的宝贵机会,高校美术教育则因为民间美术的加入而更具有生机与活力,二者将联合起来共同提升我国美术教育的水平。
2.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合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各院校的美术专业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学生特点开设了一些有关民间美术内容的课程并编写了涉及民间美术知识的教材,但遗憾的是,这些策略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是,高校美术专业中民间美术所占的课时相对较少,教材中所占的篇幅也多为选修课程,学生无法全面、细致了解到民间美术的精髓。二是,由于民间美术并非美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大纲内容,学校对于其重视度不足,授课、讲解、评价均处于一种“应付”的层面,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通过总结分析,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美术教育体系常年以西方美术体系为准绳,对西方素描、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课程过于重视,挤占了民间美术的发展空间。加之人们观念当中普遍认为西方艺术是“阳春白雪”,而民间美术是“下里巴人”,对于民间美术缺乏“好感”,亦缺乏深层次的认知,更缺乏对于民间美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长此以往,更弱化了民间美术在社会及教育领域的地位。
3.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民间美术作为汇集我国历代民众智慧的结晶,对于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最古老和最原始的艺术文化形态,民间美术的传承一旦根源断裂,势必会造成美术教育的挫败。鉴于此,高校有必要对其价值与作用形成深刻认识,以便更好地将其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
(1)民间美术作为高校美术教育资源的补充,可用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理念提出,良好的教育模式要在顺应时代的基础教育改革之下充分发掘已有的教育资源,以此丰富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民间美术作为我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深厚的内涵,将其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资源非常合适。高校可将民间美术作为专业基础课或技能课的有益补充,在授课时讲解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民间美术知识,如在高校美术教育课堂中贯穿刺绣、蜡染、剪纸、皮影、雕刻等民间美术知识,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亦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门必修课开展,系统介绍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史、表现形式及其在现代艺术中的存在形式与融合方式等,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全面、细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以民间美术为主题的活动,如在各种民俗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活动,在民族文化节日中讲解、渗透民间美术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民间美术在教学活动与课堂内容中的融入,能够为高校美术教育增添一份活力,有利于学生日后兴趣的培养以及民族创新能力的提升。
(2)民间美术有助于培养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审美观念
我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虽然创造民间美术的历朝历代人民生活水平远不如今天,但人们却凭借丰富的精神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艺术瑰宝。可以说,民间美术的艺术理念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以往历史文化、社会的集中反映,更是传统思维与审美观念的绝佳体现。意识到了这一点的现代艺术家们纷纷挖掘本土艺术或是原始艺术中的精华,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如毕加索在游历非洲后,从当地黑人原始艺术中找到灵感,创造了夸张而前卫的“立体派”绘画。我国民间美术作为蕴藉了千百年的艺术,其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绘画观念与创作理念上都能给高校美术教育带来巨大的启发与借鉴。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民间美术,能够帮助学生将中国美术史贯穿起来,有益于他们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在认知更为全面的情况下,学生的创作空间就更加广阔,可选素材就更多,这也就从一个侧面促进了他们突破固定思维的约束,更为大胆地展开创新型绘画创作。
(3)民间美术可以提升高校人文教育的总体水平
民间美术归根结底是人的文化,其产生与发展是我国历代人民共同参与的结果。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开展民族美术相关课程或引入相关内容,有助于优化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提升高校人文教育的整体水平。具体来讲,民间美术在高校人文教育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民间美术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观念。学生在对民间美术的学习与整理中能够亲近本土文化,感受其中强烈的民俗气息,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从而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平衡好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关系。二是,民间美术能够辅助学校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民间美术中的道德观念、生活态度中崇尚宽容、人际和谐等内容时至今日都能成为社会奉行的价值典范,将其作为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充实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人文资源,推动高校德育事业发展。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