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组织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听说训练内容,从视听入门,通过听听、说说、唱唱、做做,先培养语感,培养兴趣,然后进入字母教学。
新教材把第一册前两个单元作为视听说入门部分。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实物、图片、挂图、录音机、录像机、投影机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视听模仿。小学生视、听觉敏锐,标准的语音、语调,特别是一段声情并茂的情景会话录音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视听,学生会积极模仿。通过模仿、听说,再进行一些内容相近的大量口头练习,促使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二、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学生练习听力的良好机会,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途径之一。
坚持用英语讲课要从最简单的日常英语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开始应配以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说明,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逐步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听说能力。
三、坚持值日生汇报制度
每次上课前由值日生用英语报告。开始练习时,可用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以后逐渐加深。可让值日生提前准备,写在笔记本上。老师提前批阅、修改。尽量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值日汇报的内容中去。无论是谈论天气、谈论家庭,还是谈论学校、班集体,或是自己的好朋友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听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好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由看着材料到不看材料讲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完成好值日汇报的任务,准备一下,写一写、说一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四、用直观教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
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
除教师制作直观教具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制作教具。如刚开始学字母时,就可让学生作字母卡片,以便进行同桌、分组、找朋友等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音标教学、单词教学、对话教学、课文教学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下教具。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我们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会更好。
五、扮演角色,进行会话表演
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
做好会话表演教师应注意四点:
1、要让学生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
2、老师领读时声音、语调要有感彩,要把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随着情节的发展,要有逼真表情和贴切的动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4、要做些头饰之类的简单道具;尽量使学生在表演时更有真实感。
六、加强语言实践,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进行听说训练的另一个途径是开展课外语言交际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并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辅导。象学唱英语歌曲,讲英语故事,朗读比赛,表演话剧,小游戏;猜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七、改革测试方法,增加听力、口试检测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保证课堂讨论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我们还是学生,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作为教师,我们应做的准备有:
1.设计好讨论的话题
我们在选择讨论课题时,首先要注意话题的价值性,话题必须能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服务。如我们学习《燕子》一文时,可以引导他们就“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而在学习《检阅》一文时,又可引导他们围绕观众为什么说“这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发表见解,在讨论中明确课文的中心,在交流里感悟博莱克和孩子们可贵的精神。
其次,讨论话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才是学生真正想讨论的话题。学生对“太阳究竟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的兴趣要远远超过“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大火球”这样的成人化问题。学生对“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兴趣亦远胜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再次,要注意话题的适当性和层次性。难度、大小都比较恰如其分,有利于学生讨论。话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使优等生、后进生都有说话的空间。
2.确定讨论的形式
目前,我们通常采用的讨论形式主要有同桌讨论式、小组讨论式和全班讨论式三大类。一般来说同桌讨论式适用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小组讨论式适用于要求学生分析现象,弄清事理,沟通联系,总结方法的内容;全班讨论式适用于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模糊不清,持有不同意见的地方或者课堂上随机出现的问题。我们可根据教学的内容、时段及要求选用不同的讨论方式。通常情况下,三种方式是综合应用的。如在学习《太阳》一文时,对于完成填空“太阳,你真 ”这样的问题,由于其难度不高,可以请同桌二人讨论后,完成填写。而对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现在哪里”这样需要先行自学再思考交流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降低独立交流的难度。而在解决“太阳给人类带来帮助的同时,是否也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这样发散性的问题时,又可以在全班借助辩论的形式,在“你争我辩”中解决学生的心头之疑。
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地做好讨论前的预习,如认真阅读教材,对教学内容从整体上初步感知,特别是要注意要他们搜集相关资料。例如为了了解《月球之谜》中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要他们找关于月球的传说及月亮的称呼的资料。为了体会《检阅》一文中庄严的气氛,让他们查阅我国国庆时检阅的隆重场面。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给课堂讨论注入更丰富的色彩。二是对老师提前布置的论题,要通过做实验、查资料的方法去初步分析,寻找结论,做好发言的准备。同时对不懂的地方再带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讨论。
二、灵活的课中引导
讨论是一种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在讨论中,学生虽然是主体,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有在教师的精心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发挥讨论应有的功效。
1.把握讨论的时机
我们要随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时候需要安排讨论和什么时候不宜安排讨论。对于清楚明白的问题,安排讨论那是为讨论而讨论,是在浪费时间;而发现学生产生了争论,有一定迷惑,容易产生错误的时候就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便他们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生在课堂上萌发的“随即话题”,教师要估量其价值性,择其要者组织学生讨论,切不可为了赶进度而将其抛置一旁。因为不闻不问的话,那很可能出错过最佳的讨论时机。例如在学习为了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课文《她是我的朋友》时,我安排设计的主线是围绕主人公阮恒的表情和动作来体现她的舍己救人的精神。而学生在学习时却产生了疑问:阮恒为什么以为自己就要死了,还要去救那个小姑娘?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如果为了救朋友而舍弃自己的生命,那么还要救他吗?此时我抓紧时机加以引导,由此展开一场“如果救朋友时明明知道要牺牲生命,那么还要不要救他呢?”的辩论赛,请正方和反方的学生各抒己见。这样随即组织的讨论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有的会引用阮恒的话作为辩论的证据,有的会找来课外的资料,摆事实,讲道理,而文章的中心也会在辩论的过程中“其义自见”。
2.留出思考的空间
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时,应有片刻间歇,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索或至少有时间形成初步的答案。特别是遇到复杂问题,或要求学生进行较高难度的思维时更应如此。在一定的思考基础上开展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对相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出预测,并就问题的其他方面进行辩论或者围绕教材内容的意义及应用展开讨论。对于学生的观点,我们应鼓励他们进行说明并加以论证,而不是不加辨别地接受。我们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评论。另外,还应鼓励他们阐述自己的看法,或对同学的观点进行评论。
3.指导讨论的方法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讨论方法,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具体地说,一是要求学生会听能说: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分析对错,以便及时修正和补充,同时也可以借此检验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千万不能只顾自己说,不注意他人的观点;要组织好语言,发表观点时做到表达清楚,有说服力。二是要求学生做到以理服人,要重在摆事实讲道理,要清楚地想好自己要发表的观点,千万不能无理取闹。三是要求学生学会整理讨论的结果,综合各种意见,形成恰当的文字记录。
三、妥善的结论处理
大学语文虽然是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之一,但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学生把更多时间用在外语学习和等级考试中,个人素质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现实情况是有些学生的考分很高,但不具备高尚的情操及高雅的审美情趣,缺乏责任感,有些人逐渐丧失人文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甚至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和人格尊严。其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忽视素质教育的问题。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一些学生只是在临近考试时才开始突击,考试结束后,没有多少学生向学习外语或其他课程一样勤奋苦读,想当然地认为母语学习不用花费更多时间精力最终也能有个理想成绩。在考核评价方面也主要以期末闭卷考核为主,评价的重心侧重于笔答试卷,忽视大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要求,即担负素质教育的重任。民族预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为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培养和输送文化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好的,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较高人文素质的一年级大学生。如果不重视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并加以考核评价,势必会影响民族预科教育的质量。鉴于此,大学语文教学亟待加强素质教育问题。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阶段。正确把握民族教育自身的特有规律,把遵循普通高等教育一般规律与遵循民族高等教育特殊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科学稳健的发展之路。有人说“世界贫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知识的差距”,“在导致民族地区落后的原因中,教育落后、人才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必须把民族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民族振兴、边疆巩固、祖国统一和团结进步的高度上来认识,要把民族教育从单纯的应试转变到以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主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大学语文课就是通过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全面提高民族预科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教育名著《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每一种社会改善的先决条件要求每个人都要受教育,以便能自我教育。教师要唤醒人的潜在本质,逐渐自我认识知识,探索道德。”可见,教育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应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大学语文的教学,从实际出发,发挥学科优势,注重挖掘学生的人文内涵,从而促进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思路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高等教育殊教育阶段的少数民族预科,同样不可忽视素质教育。但如何利用综合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加以解决,已成为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新课题。而大学语文课是民族预科教育阶段开设的必修课之一,旨在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对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精心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依据现有教材读本《大学语文》(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修订本〉)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分主题进行教学研究讨论,如“理想”“爱国”“学习”“修身”等主题,可以结合孔子的《论语》、陶渊明《归园田居》、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教材内容选取可对学生进行修身、做人、学习等方面教育的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读者》《青年文摘》等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中选取适合的文章进行研读、讨论,实现教育资源多样化,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创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语文教学改革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延伸课内外教育,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和喜欢的城市进行课外的精神的陶冶,亲近自然,深入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到群众中去学习语文,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另外,在课上编成语文学习小组(五人为一个小组),主要进行讨论与课后实践。如学习小组到“七三一”部队遗址观看之后进行“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民族,不辱使命”,“中国梦,振兴大中华”等话题讨论。以学生讨论为中心,营造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的课题氛围,形成预习、阅读、实践、讨论等环节的教学模式,老师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现由“让我学”到“我想学”的转变。
(三)优化考核评价办法
大学语文的成绩考核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风向标,对教育目标会产生直接影响。以往的考试主要以期末闭卷的形式为主,考试内容也局限于传统试题模式,难以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创新能力,重视期末一张试卷,缺少对学生平时的考核环节。为了全面提高民族预科素质教育,应加强学生平时学习考核,注重学生个性发挥,避免出现整齐划一的具有标准答案式的考试类型,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成绩评价问题实行课上和课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并且创建独特的大学语文考核模式,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只有这样,才会从根本上实现民族预科素质全面提高。
(四)营造民族文化环境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人文素质高等院校
[作者简介]张吉珍(1963-),女,河南固始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写作学方面的研究。(河南郑州45004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046-02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繁荣、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经济社会剧烈转型和科学技术迅疾发展的外部压力下,高等教育迫切需要持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具有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才,而其中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构成了值得注意的挑战。对于高等院校来说,从学习型组织的视角来看,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显然需要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
一、“学习型组织”的含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逐渐活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教授在其所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首次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学习型组织理论尚在发展之中,对于何谓学习型组织,总体上说存在两类观点:一是将学习型组织看作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架构模式,从分析组织中的学习(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入手,着重强调这种组织所具有的区别于传统等级制组织的特点;二是将学习看做是战略过程模式,从对战略变革重点的历史演变分析入手,着重强调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新的战略变革模式的优越性。对于个人来说,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提出了以下要求:
1.系统思考的要求。学习型组织要求组织成员善于进行系统性思考,需要运用系统论的视点来观察和处理各种遇到的问题。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某一系统之中,系统内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系统思考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圣吉认为,人类的大部分问题是因为缺少“系统思考”所致,因此个人和组织掌握“系统思考”方法非常重要。
2.团队合作的要求。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更为注重成员之间为组织愿景和目标的实现而共同的合作过程,而不仅仅是强调个人的学习能力。团队学习与个人学习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学习成果共享。团队成员通过深度会谈,坦诚地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看法,使形成“观点”和“认识”的思维方式方法浮现出来,接受团队其他成员的剖析,从而打破思维定式,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3.终生学习的要求。学习型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念,它要求个体成员和组织本身都具有终生学习的心智习惯。学习型组织提出了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双重要求。在学习型组织内部,保持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被鼓励和提倡,这种组织中存在着某种能够推动其成员不断进行高效学习的机制(如双环学习),鼓励探索和对话,并能够不断地为其成员提供学习的机会,通过成员的学习来完善自身。
二、学习型组织视角下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分析
1.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化问题。当前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开始逐步走向正规,各种人文内容的讲座、论坛等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标志性符号,这些教育固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它存在着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大学生是否切实体验和接受了人文知识的熏陶是一个需要深入调查的问题。即使接受了碎片化的人文知识,也仅仅能停留在表面上的教育,内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缺少进一步的改变。这样的人文素质教育,仅仅具有形式化的外表,而难以将“知识”真正“转化”为素质。
2.人文素质教育的被动化问题。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严重的被动学习的问题,大学生往往很难主动设置自己希望的学习方式、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各个地区和高校也往往匮乏自身的特色。从学习型组织的视角看,问题在于在这种被动式接受人文知识的场景中,个体很难发展出主动性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素养。个体对知识往往陷入一种被动回应当中,往往会将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视为学业任务的一部分,抱着完成任务和拿学分的心态去接受教育,自然效果有限。
3.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子化问题。所谓“原子化”,是指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者往往将大学生视为原子一样的单个的个人,而没有将其视为可以发展出互动关系和学习潜力的团队。从学习型组织来看,团队合作的精神是个人与组织获得持续互益的基础,只有融合到组织的团队工作当中,个体的力量才能塑造出组织的发展潜力。然而,当前高等教育普遍缺失这种培养团队精神的教学方案,不仅在专业学习中缺失,人文素质教育这样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阵地也往往没有自觉承担起发展大学生团队意识的责任。这样不仅不利于建设合作的团队,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创造,团队往往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器皿。
三、学习型组织视角下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途径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校的人文素质存在的多种问题,使其显然难以满足学习型组织对个体素质的基本要求。学习型人才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国家和社会在应对激烈的学习挑战和知识竞争时处于被动地位,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灵活性和弹性使其成为可能塑造学习型人才的关键方式。本文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来改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1.将培育学习型人才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应当得到不断发展。当今时代,知识的积累性、传播性和互动性特征非常明显,传统的封闭式学习手段已经难以塑造出成功的具有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团队思维的人才。因此,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当积极弥补传统教育的短板,将培养学习型人才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应当对大学生在团队意识、系统思考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以此作为基本凭据来制订详细和系统的学习型人才培养计划,而不再依靠分散的、焦点偏移的、短期化的目标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2.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知识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人文素质教育倾向于以碎片化的人文知识作为教育的内容主线,这种僵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与学习型组织的要求相差甚远。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首先,要通过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精神和理念融入系统性的教学方案当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出学习型人才培养的细节和手段;其次,应当促进师资力量的扎实培训,选择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师来主导课程设计,尤其是要加强对教师在学习型组织方面的知识培训;最后,要针对不同层次、专业和需求的大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避免过去人文素质教育的单一化倾向。
3.形成构建学习型人才的多维教育网络。学习型组织是支持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而学习型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各个教育主体的联合行动。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应当成为培育学习型人才的网络中枢,不仅自身要不断形成创新型、学习型素质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手段,也应当积极联合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习型人才的培育。各个院系、团学工作部门、社会企业、民间组织等都是潜在的合作对象,都在不同的侧面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塑造。人文素质教育部门应当同这些行动主体建立紧密联系,通过各种互动性强、有内涵、有特色的方式来形成学习型人才培育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法)保罗·郎格郎.终身教育导论[M].滕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借语文课堂教给学生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精华的方法,从而达到对学生思想感情的滋润、熏染和精神情操的提高。
语文教学 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学。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用祖国的山川之美、风俗之美、历史之美陶冶学生;用民族的传统之美、文化之美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让学生在民族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我在黑板上写“雅正”一词,请学生释义,无人能答;我又写“物色”一词,也是鲜有人知;至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也大都不知所云。在如今中学生的“字典”里,似乎只有“指教”“寻找”“我爱你”这类浅俗的词句,而稍富传统文化色彩的“文辞”,他们却知之甚少。语文教学经过数十年的探索研究,“少慢差费”问题依然摆在广大师生面前。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生连我们古老而优雅的母语都掌握不好,何以在其他方面有更高的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工具性”自不必说,而我们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这种“人文性”的开发。我们不否认别国优秀经验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但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要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以补足学生人文素质的严重低下。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如今,大部分中学生对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匮乏,因此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自然不如人意。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学。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用祖国的山川之美、风俗之美、历史之美陶冶学生;用民族的传统之美、文化之美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让学生在民族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当语文学科的性质重新确定为“文化载体”时,我们更应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康向上、高品位的文化素养,重铸新世纪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转贴于
一、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是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它本来就该满载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语文教学就要起到文化传递的作用,我们要努力营造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感受到传统文化特有的甘甜与魅力。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一个民族特定思想情感、特定生活情景、特定文化传统的写照。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我们必须着意引导学生去把握汉语言文化的内在特质,体会作品中蕴涵的精神价值、道德观念。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鉴赏的方法,鼓励学生读背,使学生养成品读古诗文的习惯,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含优美意象的古诗文熏染学生的灵魂,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品性灵气。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唤醒学生的心灵
夏丏尊先生说:“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汉语言婉转和谐的音乐美,揣摩汉字的形式美、意蕴美,唤起丰富多彩的意象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汉语言的内在美有更加丰富、细腻、深刻的理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交流,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推动,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学生生命成长的觉悟,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源泉。我们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在体验中深入作品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实物的展示、音乐的渲染等方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氛围之中,真正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是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的载体,担负着传承民族精神的庄严使命。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是新世纪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举措和重要保证。
第二条 对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实行统一归口管理。所有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均由静海县教育学会统一组织实施。县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教育系统各部门须提前制定相关活动方案,经静海县教育学会会长(或主管常务副会长)审查同意后,报学会秘书处组织实施;国家级、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教育系统各部门要依据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术团体的有关文件精神,提前制定县级评选推荐方案,经静海县教育学会会长(或主管常务副会长)审查同意后,报学会秘书处组织实施,或由教育学会委托相关专业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四条 论文评选(推荐)程序。
国家级、市级优秀论文评选推荐程序。
1.转发文件。转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术团体的有关开展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的文件。
2.个人申请。有意参加优秀论文评选的教师,根据转发的文件要求,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交本人的论文,由学校进行登记。
3.乡镇校审核推荐。乡镇校组织人员对教师作品的原创性进行审查,并按推荐指标要求(第五条)择优推荐。将教师原创性论文登记造册,向县教育学会秘书处进行推荐,并提供推荐名册。
4.县教育学会秘书处评选推荐上报。县教育学会秘书处组织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按照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择优推荐。
县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程序。
1.全面发动。各单位要把优秀论文评选当作一次教师交流反思自身教学经验、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一项校本研究活动,宣传发动到每一位教师、教育干部。
2.基层推荐。各单位根据每年下发的通知要求,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初评,根据相关要求及推荐指标择优确定上报论文名单,在本单位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参评。
3.组织评选。由学会秘书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选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论文分类分组、统一编号、清除论文作者个人信息、论文审核等;聘任评委,原则上评委由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担任;组织评委培训活动;各组评委根据评选标准对每篇论文进行评价赋分;秘书处安排相关人员对论文及各组评分情况进行复审;根据论文成绩分类统计排序,按奖级设定比例和成绩一次性确定获奖名单及等级。
4.评选结果。评选结束后,通过《静海县教育科研简报》公布,并供各单位存档备查。公布后,向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第五条 推荐指标。原则上各单位推荐论文篇数不超过教师总数的10%。
第六条 论文要求。
各单位推荐的县级论文要符合以下要求:
2.报刊杂志未公开发表的。
3.如实填写《静海县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登记表》。
4.每篇参评论文打印2份,同时提供电子稿。论文正文格式
各单位推荐的国家级、市级论文要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第六条 奖项设定。县级获奖论文总数控制在推荐总数的60%左右。评选结果按1:3:6的比例设一、二、三等奖三个奖项;国家级、市级论文推荐比例,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七条 评选纪律。评审人员和评审工作人员在受理申报和评审过程中,应客观公正,秉公办事,严格把关;评选实行回避制度,凡申报参加评选或有亲属参加评选的,不能担任评委。评委成员必须模范地遵守师德规范,坚持原则,执行评选规定。对工作不认真或有营私舞弊行为的评委成员,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取消评委资格的处分。论文作者需作出“个人诚信承诺”,保证所写是原创,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审查,并对论文原创的真实性出具审查意见。严禁弄虚作假,对抄袭他人文章和冒名顶替者,取消参评资格并记入学术诚信违纪档案。
第八条 县级论文评选活动不收取参评费,相关经费由县教育学会和县教科室承担;国家级、市级论文评选活动,按相关文件执行。
第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县教育学会负责解释。
静海县教育局
本学期计划活动九次,实际活动九次。在教研活动中,得到了学校教务处、教科处及校行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全组教师的团结协作和不断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各项教学工作要求,保证了我校史地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中,本组教师都能按学校教科处及教务处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参加组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学校及教研组交给的各项教学任务,不断摸索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加强教师责任意识,开展“三生教育”活动
根据校行政的相关要求,认真进行加强师德师风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要求教师强化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特别是通过学习《云南省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定》的通知及《切实减轻中小学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等文件精神,树立减负不减质的理念,抓好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提高认识,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次,认真组织学习《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教师领会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掌握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学习后,本组于2009年3月26日开展了一次野外生存能力的实践活动,使全组教师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都得到了一次体验和锻炼,加强了对“三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二、认真进行质量分析,积累教学经验
根据学校教科处的要求,认真对上学期期末考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教师们从历史、地理试题的题型、题量、难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学生学情方面、教师教学方面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从主观、客观方面寻找各自在教学及复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虚心向成绩好的教师请教和学习,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特别是今后的各类考试及备考提供借鉴,并制定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三、认真抓好各项教学常规的检查督促工作
按学校教科处的要求,组织本组教师于每星期的星期一早上八点半到十一点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本学期共备课17次),每次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都实行签到制,每次备课都有活动主题,由本组教师集体参与和交流说课等等。
另外,长期坚持每个月月底对全组教师的各项教学常规检查。主要包括按期检查老师的的教案完成情况,听课记录情况,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以及其他各项教研要求,并及时上交学校教科处验收,本组教师都能按时、规范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四、积极进行高考及会考研讨
搞好高考史地复习备考和高一年级史地会考工作是本学期本组教研工作的重点。首先根据本届高三学生的实际,特别是根据两次云南省统测及云南师大附中的模拟题测试的成绩,进行认真分析,依据考纲及各级研讨会的相关信息,调整高考复习备考的战略,并由组内有经验的史地老师进行交流指导,制定出比较实际的备考复习计划,注重抓好高考后期专题复习及模拟测试的各项工作,为提高史地高考的成绩献计献策。
其次,认真进行高一会考复习研讨,学进度,尽早完成教学内容,以云南省高中会考考试说明为依托,认真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并让学生熟悉会考题型,进行测试和训练,而且向学生印发了高中会考复习材料,经过详细复习后对学生进行会考模拟训练,把近几年的会考题进行测试并认真分析和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会考备考工作。
五、认真组织高一年级史地知识竞赛
为了增强高一学生的会考知识,搞好会考复习工作,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本组与高一年级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于2009年6月3日进行了高一史地知识竞赛活动。本次竞赛共有6支代表队参赛,经过广大师生和参赛选手的共同努力,以级校教务处、教科处的大力支持,评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踊跃参与,气氛热烈,达到了竞赛的目的。
六、搞好教学科研活动
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一
写到这里已是论文的结篇之词,我突然没有了之前流畅的思路,敲击键盘的手指变得有些沉重起来,总结与回首总是令人感慨万千。翻看着这厚厚一叠的数万文字,想起曾经为了要写六千字的论文而发愁,我不禁对自己微笑了。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十六年的学子生涯亦将挥手告别。这一路走来的点滴片段,此时此刻如同影像般在心底回放,无论快乐、忧伤、收获还是挫败,都是那样的珍贵与温暖。能端坐于课堂,凝听老师的谆谆教诲;能留连在图书馆,啃读册册文献;从一门门课程的学习到一行行论文的撰写,能拥有这段学习的机会,我有着难以言表的珍惜与努力,惟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学业有丝毫的懈怠,尽其所能不辜负老师、朋友和家人的期望与关怀。
我要深深的感谢我的导师陈凯,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完成,陈老师都给予悉心的指导,您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科学思维、忘我的科研精神以及淡泊宁静的生活境界,让我在做人和做学问两方面都获益非浅。您的幽默风趣和出众口才更让我佩服万分。
感谢化学系的各位领导,感谢龙琪、陆国飞、宋怡三位化学教学论文的老师,感谢你们在学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中的关心,你们学者的睿智和师者的风范,让我在热爱的化学教育领域的领悟更深一层!感谢张凤、胡应杰、鲜华、刘少贤、陈昌云等老师在实验场地、实验器材和药品上的帮助和实验技术方面的指导,毕业论文期间得到了你们太多的帮助,尤其是胡老师那一句“实验要深入”被奉为我设计实验的关键原则。
陈博同学的渊博学识、教育理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朱子丰同学的深厚科学素养、敏锐实验洞察力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他们共有的执着、热情,都是我学习的典范,也给予我投身实验研究的极大动力。他们在毕业课题实践过程中的交流、指导,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里诚挚地感谢他们。尤其是陈博同学在我实验失败时给予我巨大的精神鼓舞,让我更有信心站在今天的讲台上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
江虹、王炜祺、赵钧若、范淑平、蔡敏尧、马晓雯等学妹都是在相同课题组共同奋斗的成员,本篇之成文与她们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文中部分还参考了她们发表的部分成果。青春靓丽、才华横溢的你们让我对晓庄的校园更加留恋。谨以拙文向她们表示谢意。
本文还参考了部分江苏苏州高级中学的徐惠老师、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胡益民老师与导师合作的论文,虽然没有见过这两位老师,但是仍然要向他们表达我的谢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保志明老师、江苏艾迪生公司副总沙德慧先生也给予我很多指导,特别感谢他们。
最后,我要以无比的深情感谢我远在家乡的父母,你们的浩荡养育之恩、深刻体察之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和幸福。
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二
致谢2011年8月30日,我踏入了浙江大学,开始了新的求学之路。时至今曰,3年多的时光已悄然消逝。再回首,内心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在本科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曾经给与我莫大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及亲人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
我要感谢我尊敬的导师一一宝贡敏教授。宝老师在做人、学习等多个方面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值得我不断的去学习。宝老师的思维非常的好,讲话十分有逻辑,简单明了,并能给与人深刻的启发;做事十分严谨,工作兢兢业业,为人谦和,等等。在本科学习阶段,宝老师一直用科学的精神要求我们,让我们认清道与术的关系,并让我们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这为我本科论文的写作以及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科论文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宝老师的用心指导和教诲,以及资助,例如,在例会进行汇报时,宝老师总能给出具体的完善意见。此外,宝老师对待每个学生象对待子女一样,在生活中也给与了我悉心的照顾。同时,师母俞秀金老师待人真诚、和蔼可亲,在我本科学习阶段也给与了我温暖的关怀。
感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例如,吴晓波教授、张钢教授、魏江教授、陈凌教授、周帆教授、霍宝峰教授等,他们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组织的国内外专家的学术讲座,开阔了我的思维,让我增加了大量的知识。
我要感谢同门张世琪、李贤红、赵卓嘉、蔡丽玲师姐,师妹龙思颖、夏倩雯、黄谆心、陈瑾,师弟肖增瑞,在我本科学习期间给予的帮助和关心。我要感谢2011级本科班的所有同学,他们给与了许多的帮助,以及快乐,有他们的陪伴使得本科阶段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和更加的有意义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论文。
感谢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相关人员,他们也给与了我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浙江理工大学的程华教授对我的鼓励,感谢浙江理工大学的薛宪方副教授、MBA中心、杨哓刚科长,感谢浙江财经大学的吴道友副教授,对我学习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相关企业的高层领导对我本科论文问卷调研的帮助,他们的帮助使我在问卷调研过程中的阻力降低了很多。感谢所有填写问卷的企业人员,使我获得了本科论文的数据。
一、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目的,培养创新的态度,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善于反向思考,标新立异,以学生喜爱的活动为突破口,主动突破教材的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引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变教学过程为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的过程。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找准创新的途径。
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目标,以学科学习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创新的动力。以主动获取新知识信息,掌握认知的策略,实现创造性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在艺术教育的综合素质。
三、拓展美术文化范畴,培养创新的思维。主要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着手,在美术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教学,树立以发展能力和人格为中心的教学质量关,在学生发展创新的要求本能上,把美术的着眼点放在开发学生的主动性上。
四、课堂上要有效的运用创新教育,使学生动手、动脑有机结合,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和人格培养的转化,在教学中能够愉快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艺术教育上能有自己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五、树立新型的师生观,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
实行教育民主化,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能力的主动建构者,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教师也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业务学习时间积极学习有关教研教改的理论文章,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创新教育的理论,使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实验研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