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课题研究范文

思想政治课题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课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课题研究

第1篇:思想政治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集体备课模式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新型、独特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也给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创新独立学院集体备课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1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现实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们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认真阅读教材,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拟定教学计划,交流教学方法,撰写教学教案,制定教学课件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所以,集体备课就是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团队力量来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这种博众家之长的备课方式正是解决独立学院思政课诸多问题的需要。

1.1集体备课是解决独立学院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需要

独立学院思政课的师资队伍一般由母体学校委派教师、独立学院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教师往往来源复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内容难以统一,教学效果也有高有低。集体备课就为协调教学进度、学内容、研讨教学重点和难点、查找教学漏洞、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1.2集体备课是解决独立学院教学学时欠缺的需要

“05方案”实施以来,多数独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05方案”的要求,把规定的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实际上,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几门课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学时和学分减少的问题。在教学学时欠缺、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1.3集体备课是解决独立学院教师经验不足的需要

独立学院专任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体,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应届硕士研究生或博士毕业生,这些青年教师大多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任务繁重、学习时间有限、培训机会较少、业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集体备课把有经验的教师和没有经验的老师安排在一起,为新教师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管理方法、教学技巧提供了机会。集体备课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便捷、最持久又最现实的一种方式。

2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现在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都或多或少地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总的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集体备课活动基本上还处于一种比较随意的阶段,有的学校的集体备课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综观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集体备课,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学校重视不够,缺乏管理机制制定

科学合理的集体备课制度对规范集体备课活动,提高集体备课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独立学院由于经费缺乏、管理经验相对落后、管理者思想认识不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够等原因并没有制定集体备课制度。在没有政策支撑的背景下,思政课教师们只能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全凭一个人的力量从事教学研究。有的学校尽管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的随意性也很大。再加上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缺少对备课效果的检查与监督,导致集体备课很难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2.2教师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集大家之智慧来弥补各自存在的不足。但是,由于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理解和认识,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误解:认为集体备课只是少数人的事,“与我无关”。有的学校采取的“轮着来”的备课方式也让一些老师产生了误解,认为一人一次,就是轮着的人备,没轮着的人就可以袖手旁观,甚至可以坐享其成。因此,教师们参与备课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导致很多学校仍然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

2.3备课模式单一,效果不明显

虽然集体备课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经常性的教研活动,但大部分学校都把集体备课的重点放在备教材、备教案方面。在许多学校看来,集体备课只要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明确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案就完成了任务。教师和学生的情况则很少纳入到备课的范围,对如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针对文理科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如何“因材施教”并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也很少涉及。具体到如何备课,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来备课就更不重视了。年复一年的采用单调乏味的集体备课模式直接导致教师参与备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3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模式探索

传统的备课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教学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必须突破这种单一的备课模式,创新灵活多样的备课模式以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团队合力。

3.1专题型备课模式

专题型备课模式是指教学团队在集体备课时预先选定一个专题,大家围绕这一专题仔细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学参考书,搜集、选择教学案例,补充教学资源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撰写教案、制作课件,最后在集体备课会上展示自己的专题教学内容,由其他教师进行集体审阅,提出修改意见的备课模式。这种备课模式特别适合教学学时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独立学院。通过专题备课,教师团队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教材体系转化为了教学体系,还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3.2案例型备课模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视和广大学生的喜爱。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课程,与各种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添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经典教学案例。案例型备课模式就是教学团队以一个专题或一个章节为教学核心,大家一起挑选、编写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研讨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如何进行点评和总结,最后合力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资源库的备课模式。这种备课模式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的能力,最终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

3.3问题型备课模式

问题型备课模式是指教学团队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的备课模式。传统的问题型备课模式往往把重点放在组织教师集体讨论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事实上,仅仅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只是起到了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某一知识点的作用。从当前独立学院思政课的现状分析,思政课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如何解决学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不感兴趣的问题。所以,问题型集体备课的备课内容首先应该是备学生目前的思想问题,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想法及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其次,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共同研讨解决方案。最后才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知识点的问题。学生思想困惑的解决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前提,只有解决了根本的问题,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创新备课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因此,除以上三种集体备课模式,独立学院还可以选择视频学习型、文件学习型、优秀教师示范讲座等模式对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及方式进行创新。

总之,独立学院通过创新集体备课的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教学优势,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使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持续的发展。还可以起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增强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赖平.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思路之坚持集体备课锤炼教学团队[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院,2009,(3).

[2]姜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制度初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10).

第2篇:思想政治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 思想政治课 多媒体教学 创新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设计特征

1.教学设计的参与者与教学辅助设备人机合一

从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授课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特征,一方面合理地选择、处理和组合符号、声音、图形、影像之类的多媒体要素,顺利地传达特定的授课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地处理教师教授与多媒体课件之间的关系,使教师语言表达与多媒体课件之间形成完美的搭配,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应有的教学价值。

2.教育资源的系统化和教学目标的清晰化对接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多媒体元素、组合什么样的多课程内容及选择什么样的传统教学手段,都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标展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设计活动还表现出能够整合多方面、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实现与清晰化的教学目标顺利对接的特征,由此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顺利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教学反馈的及时化和教学信息处理的数字化接轨

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功能特征与便捷性程度;而且授课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展开在线文字、语言与视频之类的教学活动,或者是在线与学生进行相关的沟通与交流活动,了解其现实的思想状态及在课堂中的学习质量与学习进度情况,尤其是了解他们对于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观点和意见,据此来及时地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多媒体课件。

4.教学交流的交互化和教学成果的共享化同步

高校思想政治课加强多媒体教学设计活动,不仅能够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活动;而且还能够大大提升各个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活动,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方便地探讨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够共享多媒体教学设计成果,使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为更多的老师所学习、借鉴甚至是直接使用。

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设计观念落后

当前,由于授课教师的知识提炼与整理能力较差,或者是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处理能力不足等,从而造成其多媒体教学设计缺乏应有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使学生不知所云,或者是跟不上课程进度等,最终影响到其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另外,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而忽视了自己对于特定内容的讲解、分析与引导活动等,造成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自身则成为一种附属。

2.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不合理

当前,不少教师过于注重课件装饰性元素的使用,甚至将此作为课件设计的主要内容,从而弱化了核心教学知识。表面上看,学生对于课件的关注度比较高,甚至反应比较强烈,实际上却没有学到太多的实质性知识。另外,很多教师无法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征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段表现相关内容,从而造成该用文字总结的内容却用抽象性的图片加以展示,该用生动的图片进行辅助说明的内容却用枯燥的文字进行表达。

3.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设计重设计轻效用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设计还表现出重知识呈现而轻重难点突破的问题,也即是部分教师仅仅将多媒体课件视为呈现核心教学内容的一个平台,或者是将其视为串联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辅助手段,用来呈现思想政治课整体教学内容,但很少用多媒体课件来分析、讲解特定的重难点知识内容,由此弱化了多媒体教学设计在这方面的功能价值。

4.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设计素材资源选取不适当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设计存在设计素材资源简单堆积的问题,而且部分教师责任意识不强,创新观念匮乏,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多媒体课件一用到底,很多知识点与案例甚至都已十分陈旧,却没有进行任何更新。不仅如此,也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设计过程中,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最新素材,从而使用一些触手可得的陈旧素材加以代替,由此造成多媒体课件内容陈旧的问题,从而极大地弱化了其教学质量。

5.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设计忽视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设计还存在预设性太强的问题,也即是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各项教学内容都拥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与方案性特征,或者是为其设定了标准性的结果,学生必须按照预设的教学计划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理解与记忆活动。这虽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题思维,不利于学生个性塑造和自我思想的形成。

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创新方式

1.贯彻“三贴近”原则,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兼容并蓄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设计活动无论是素材选择与处理,还是进行课件装饰,都必须贯彻“三贴近”的原则,也即是要使课件内容、课件形式与课件风格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情况,由此才能保证多媒体课件的知识性与道德性并蓄、文本性与时效性兼容,并由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各个授课教师也应当在吸收、借鉴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优秀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多媒体教学特征,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兼容并蓄。

2.以知识为框架,搭建多媒体教学设计层次性和逻辑性

在进行具体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当在明确其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教学内容,由此提炼、总结出系统的知识框架,以此建构起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结构。在此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多媒体课件内容的相关说明、案例论证和图片、视频与动画元素的装饰,使其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而形式活泼;另一方面则要保证多媒体课件内容前后之间与细节之处的层次性与逻辑性,由此直观、清晰地呈现相关的知识内容。

3.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课件美观性与实用性并存

多媒体课件不仅承担着内容传播的功能,而且发挥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功能价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授课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注重课件内容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使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理解课件内容之外,还必须注重课件外在的美观性,呈现出一个美观的多媒体课件作品,实现美观性与实用性并存。

4.多媒体教学设计资源适时适度适用,教学资源生活化,注重挖掘本土资源

授课教师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一是要选择合理的素材资源,尤其是从日常生活、本地环境中挖掘出一些与学生比较接近的素材资源,并保证其创新性、时效性与适用性等方面的特征,发挥其应有的信息传达价值;二是要合理地处理素材资源,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处理和解释,由此发挥其补充、完善和装饰核心教学内容的功能。

5.重视对教学设计的预设与课堂实施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合理地处理高校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设计中预设性内容与生成性内容之间的比例关系与内容搭配关系,这是授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不仅决定着其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学生思想、个性与能力的成长和发展。具体来说,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坚持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统一原则,即一方面要保证部分教学内容拥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与方案性特征,甚至为其设定标准性的考核方式,学生必须按照预设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理解与记忆活动;另一方面还应设置一些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互动、探讨而完成的教学内容,由此在师生与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与主动学习的能力,由此形成独立思维与个性特征。

参考文献:

[1]朱京曦:《多媒体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韩保来:《多媒体教学――教学电脑化、网络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2。

第3篇:思想政治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28-02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指为了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实现其教学功能而建构的一整套话语形式,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非言语等。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课堂效果乃至整个教学质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必须首先实现其话语体系的创新。

一、口头语言的创新

口头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话语形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口头语言要提高实效性,增强针对性,实现创造性。要科学而艺术地贯彻和落实“学术问题通俗化,政治问题生活化,复杂问题简明化,大众化”的基本原则,就必须做到实现口头语言的“三化”。

其一是语言的形象化。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印出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正确表达内容原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深奥的哲理浅显化,烦琐的知识条理化。在语言表达中,可通过多用口语、会用短句、巧用问句、善用排比、常用比喻、来点幽默等多种修辞手段增加语言的形象化。另外,还可以灵活使用各种艺术语言,如诗歌语言,笔者在讲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时,就举办了诗词朗诵会,在几十首经典诗词中带领学生回顾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走过的那些光辉岁月;如小品或情景剧语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让学生们通过排演道德小品和法制情景剧的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原理、规范等通过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教育,受到启迪。

其二是语言的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具有对课程阐释的话语之外,还应该展现个性话语。比如,有的教师亲切自然,如春风化雨;有的教师激情洋溢,如山洪倾泻;有的教师讲话幽默生动,课堂上常常笑声不断;有的教师严谨而富有哲理,总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什么样人”和“怎样做人”,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清晰传授课程要求的知识,而且要使学生的人格受到熏陶,精神得到陶冶。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博采众长,又要从自身的优势特点出发,要博览群书,不断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提高自己反思批判的能力,充实自己的个人话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语言风格。

其三是语言的时尚化。所谓语言的时尚化是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注重和提取符合高职学生实际和适合他们特点的新话语,如网络话语。当前,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不断出现,而年轻的大学生是最热衷的使用者,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被称为“网络居民”,网络话语成为青年学生群体喜爱并乐于使用的一种新型的沟通媒介。它打破了传统话语的语境严肃、语法规范、语词固定的特点,而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娱乐性和不规范性等特点[1]。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敢于和善于关注学生的网络世界和生活,要大胆借鉴和运用那些蕴含着健康、有益的思想和正能量的话语,借鉴一些符合高职学生心理需求的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话语内容,适应大学生在网上交流的方式,真正做到与大学生在同一个语境下实现对话和交流。

二、书面语言的创新

所谓书面语言,是指凭借文字、图表等符号载体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语言形式,在教学中,其主要包括教材、辅助书面材料、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板书等。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中,书面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1.实现教材的文本语言向教学实践语言的转换

文本,是固定书写下来的语言。教材是“作者在特定的语境中的一种言说,语言通过书写形成文本后,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历史性,与其最初的语境保持距离,获得“自主性”,向读者敞开一种可能的世界,不同的解读就可获得不同的意义[2]。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这方面的特点就更为突出和明显,总体上常常以结论式的语言和学术性的解释语言为主,读这样的教材总是相对枯燥的、死板的。如果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照本宣科,只会把教材上的条条框框摘到PPT上或黑板上,对着教材进行苍白的、空洞的、干巴巴的讲解,学生听课的感觉和读教材的感觉差不多,那么课堂就一定会变成毫无生气、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教材,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用现时性、鲜活性、口语化、生活化的课堂实践语言,因地制宜加以发挥阐释,增加交流的可听性和实效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变成富有吸引力的春意盎然的“百草园”。

2.增强书面语言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人们通常说一门好课应该包括:一本好教材,一个好老师,一套好课件。由此可见,在课堂授课中,书面语言这种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如何让其更丰富,更有效是值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好好研究的问题。譬如,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不应该是简单的“教材拷贝”和“黑板搬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综合构思设计文字、图表、动画、声像等多媒体工具,创造性地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和信息。那些图文并茂,多种手段巧妙使用的精彩多媒体课件,能令学生的视觉、听觉都能得到享受,学生们会感到直观生动,赏心悦目。同样,教材和辅助教材的书面语言亦可以更亲切自然、生动活泼,更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看、喜欢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非言语的创新

非言语是指人们相互之间除了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沟通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方式,如通过眼神、手势、空间距离等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副语音进行沟通,学术界把这种类型的沟通称为“非言语沟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交互双方口头沟通的相互理解中,语言占7%,副语言占38%,身体语言占55%,可见,非言语这种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中是非常重要的。

1.运用恰当的副语言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印象中许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课时都不太注意副语言的运用,比如,在音量的控制上,最常见的类型就是高声讲课、慷慨激昂,甚至声嘶力竭。在语气语调上,有的自始至终平淡如白开水,令人索然无味;有的高亢激烈,一副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腔调。在语速上,有的老师说话像开机关枪,使学生应接不暇,来不及吸收和消化;有的则过于慢条斯理,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甚至怀疑老师的思维太慢。其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授课内容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副语言,对教师的有声语言将能起到非常好地衬托或烘托作用。优秀的教师能够做到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让学生感觉朗朗入耳,余音绕梁。在音量的运用上,应该保持适度,可根据授课内容调整音量的大小,注意“大”不能大到吓人一跳,“小”不能小到别人听不到,大小之间的变化要自然。在语气语调上,要尽量用亲切自然的语气语调说话,这样会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同时还要能做到灵活变化。如在和学生互动时多使用鼓励的语气、赞赏的语气、商讨的语气;在讲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成就时,使用兴奋、自豪的语气语调;在抨击社会丑恶时使用激动、甚至愤怒的语气语调将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性情。在讲课节奏的把握上,应快慢有致,甚至有时授课过程中停顿、沉默的运用,都将发人深思,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运用良好的身体语言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是面部表情语言。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表情自然、和蔼可亲,在课堂上如春风拂面,让学生愿意亲近。如果一个思政课教师上课经常面无表情,或者一副高高在上的冷漠表情,或紧张僵硬的表情,都会拒人千里,令人生厌。其次,是身体动作语言。其一是身体姿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时最好站着讲,而不是坐在讲台后面,那样就像在做报告。而当学生们分组研讨或交流发言时,教师最好坐到学生当中,参与学生们的交流,而不是袖手旁观地站着,或像监考一样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教师都要保持姿态的端正和优雅,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其二是使用恰当的手势。使用恰当的手势可以加强思政课教师语言表达的效果,同时会让自己显得更活跃、更生动。在使用手势时要注意做到表意明确、自然适度,手势不宜过多过大也不宜过于单一,多使用积极的手势。再次,是空间距离的把握。按照美国学者爱德华・T.霍尔的划分,人际距离主要有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课堂上讲台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常属于公共距离,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总是坐在或站在讲台上授课,那么他(她)就显得高高在上,和学生之间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很远。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讲课时应适当地走到学生面前,在教室中走动,尤其是在和学生互动时,能走到学生身边,甚至可以就站在或坐在学生当中讲,当教师和学生的空间距离拉近后,心理距离也会慢慢拉近。

参考文献:

[1]倪瑞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

[2]杨红英.走出课堂教学的话语困境―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9(1).

收稿日期:2014-10-13

第4篇:思想政治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 教学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首先要明确由谁来评价的问题,它涉及到的相关主体也是多方面的,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才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出全面、科学的评价。为此,笔者简要分析四种教师评价主体评价的得失利弊,以有效整合评价力量,不断提高教师评价的质量与效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主体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评价主体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基点,居于支配地位,掌控着主动权,主要包括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社会这四个内容。

一、 教师评价

教师既是课程的教学主体,又是课程的评价主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既有同行评价,又包括教师自我评价。

如果按照评价主体必须要根据评价结果,为达到改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目的而采取相应措施这一要求,教师无疑是对自己工作评价最直接、最现实的主体之一。教师自评是指教师作为课程评价主体对自己开展的课程实践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自评一方面可以帮助课程教学实施者就课程教学实施的各个方面作出系统的梳理,得出合乎科学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课程实施者就课程实践的实际效果、操作措施和理论发现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和总结,以便为其他评价者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同时也可为经验的推广提供基础。教师自评要求充分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使评价的过程真正成为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使教师的评价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教师的自我客观评价,可以对课程的建设起到诊断作用,从而促进课程的改进,也可为其他评价者或课程建设者指明努力的方向。另外要指出的是教师自评要基于这样的信念:教学行为可以通过不断的检讨得以不断地改进。进行自我评价的教师承认自己的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任何时候都有可改进之处,这种信念才能促使教师置于不断的自我评价之中。没有这种信念,有意义的自我评价不可能存在。

同行评价法即由任课教师的同行对其教学进行评价。同行评价不仅在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中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它在创造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专业发展气氛上,也有很大的潜在价值。由于教师同行之间相互比较了解,对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师生的背景情况较为熟悉,因此,同行之间的评价应该能够作出准确的、恰如其分的判断,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同行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使多种评价信息互相补充,以提高同行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但是,同行评价法在运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同行之间由于平常较为密切的联系和接触,因此评价时往往出现因碍于情面而相互吹捧、言过其实的现象,或者因为平常的矛盾与成见而相互贬抑、吹毛求疵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学评价的结果产生变异和失真,这是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管理主体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管理主体,主要指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专业评价人员等。他们能够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管理来进行综合的、总体的评价,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指导,从而可以保证国家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进而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实践,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管理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领导评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因其具有评价的行政权威,评价的结果影响力自然比较大。二是专家及教学督导评价,专家评价法就是借助相关专家学者的知识、经验与判断能力进行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专家及教学督导人员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与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样有利于对教师作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价。此外,专家评价应是随机性的,由专家组自主决定听课时间和内容,以便了解教师平常的教学情况和真实水平。专家评价法除了采用听课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和教师的教案、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总体而言,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方法简单,运用方便,可以全面考察评价对象,但缺点是评价结果可能缺少数据支持和定量分析,并且评价质量的稳定依赖于专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三是高校辅导员,他们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了解的最为详细直接,因此辅导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比较大的发言权。

三、学生评价

第5篇:思想政治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主体性;人格;自主性;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09-01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指教育者通过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以促进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主体性,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立足点和出发点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尊重并引导其兴趣和意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参与度,不断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改进教学目标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在教学目标上,由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素质为主转变。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课如果只是简单地灌输书本知识,不重视心灵体验,这其实是把学生看成一个呆板机械的“知识接收容器”,难以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改变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否则,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2)在教学模式上,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型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型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的民主化程度密切相关。只有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期待,主体性教育才能有效进行并发挥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学环境具有民主精神,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而不能板着面孔说教,更不能动辄训人。这样,学生才能变客体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

(3)在教学方法上,由单一型的线形教学结构向复合型的立体教学结构转变。当前,要实现由满堂灌到启发式的转变,就必须对传统的线形教学结构进行改革,向复合型的立体教学结构转变。所谓立体教学结构,是指符合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为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各种教学方法,如演讲辩论、边讲边议、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角色参与、直观教学、愉快教学、电化教学等,这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4)在教W评价上,由一元、封闭的教学评价方式向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转变。传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往往是一元的,即一张试卷定成绩,这种封闭的评价方式主要弊端在于它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差异性,遵循导向性、整体性、客观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等原则,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比较客观、公正、科学、有效的评价。为此,在评价过程中,必须把考查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相结合,把考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相结合,把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的表现和社会实践成绩相结合。这样,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变得多元化,空间变大,变得开放灵活,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能动性也就得到提高。

三、积极开展学生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成长的全面性和发展性

同志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的成长既依赖于理论教育,也依赖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主体性教育是一种“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使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树立科学的政治理念。同时,学校要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内心信念,养成文明、高尚的道德品质。此外,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提升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不断成长、发展。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创建优质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兆强,张景书.基于主体性视角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08).

第6篇:思想政治课题研究范文

高中生了解外界信息更加便捷,渠道也逐渐拓宽,不用电脑只要一个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关注社会动态,与朋友沟通交流。鉴于学生的信息渠道的不断拓宽,国际国内时事动态,各时各地大事小事的不断了解,教师在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上也应相应的有所改进和创新,应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与科技相关的“活”的知识。因此,基于以上情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联系教材内容,对自媒体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对策,以望增强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2 自媒体时代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1 自媒体时代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带来的机遇

以即时通讯、博网博客、手机媒体为主要内容的自媒体贯穿着学生和教师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网络的交互性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了更广泛的教学渠道。在自媒体时代来临之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在教室中进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今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渠道大大地拓宽,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除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课堂教育以外,还可以借助手机,电脑,连上互联网,随时随地地通过腾讯 QQ 聊天、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传达信息,进行师生学习生活交流,或者进入网络课程教学网站点击教学视频,进入论坛、贴吧发表言论,登陆微博、博客进行点击、分享、链接、互播等进行教学,再或者通过手机短信传达教学信息等。学生可以在课外进行学习,将政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同时,网络各学习资源的内部整合,也节省了教师的人力和物流。

2.2 自媒体时代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带来的挑战

自媒体传播的技术复合性和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对高中政治教师的媒介素养和教学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处于信息的优势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顺利展开。而在自媒体时代,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新生事物的超强认同感和接受能力,这让他们成为了自媒体最先的接受者、使用者。而网络技术水平差、新技术意识淡薄、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弱,敏锐性和观念更新不够的教师往往处于了信息劣势的地位。因此,对高中政治教师进行更新知识、提高媒介素养和教学素质成为迎接自媒体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

3 自媒体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实证调查...........................15

3.1 调查方案及过程 .....................15

3.2 调查现状及运用效果分析 ......................... 15

4 提升自媒体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效果的措施....................21

4.1 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师生媒介素养 .................................. 21

5 结语....................26

4 提升自媒体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效果的措施

4.1 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师生媒介素养

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在自媒体时代,要想增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义务。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明显不足,需要学校、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学校可以将自媒体的知识融入到课本当中,或者学校开展一些知识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微机课教师以及政治课教师可以在上课期间可以对自媒体知识进行一些介绍和讲解,班主任开展班会活动,家长进行家庭会议时,或者对孩子进行网络活动或媒体传播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进行正确的媒体评价,媒体传播。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和能力,在面对自媒体时能够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正确的认识、选择、质疑、理解和评估。树立正确的自媒体观念,做个遵守媒体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合格公民,做个自媒体时代优秀的高中生。

4.2 善用负面信息,精选教学案例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于教学案例的选取不要盲目的地排斥“负面信息”,而应用“疏”而非“堵”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走出“负面信息”的误区。我们首先要给“负面信息”正名。我们要正确认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只有好消息,坏消息的存在也是理所应当的。因此,我们要正视问题的存在,然后找到问题的根源,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解决问题。其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负面信息”。在面对“负面信息”时,对其进行背景和社会影响的分析,对其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在面对学生对“负面信息”质疑时,要给予及时的回应,准确点评,正确引导,以免学生进入误区。再次,积极引用“负面信息”开展教学案例。很多时候利用“负面信息”远比正面信息对学生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5 结语

第7篇:思想政治课题研究范文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任务,目前高校在加强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一直以来,高校普遍开展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是社会实践教学。然而,采取何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更具有合理性和实效性,成为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1.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内涵。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是与课外实践,即第二课堂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相统一的更为基础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在思政课课堂中渗透于理论教学而进行的实践教学。它本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与计划,运用丰富的“实践资料”(案例、影像等),和生动的教学手段(演讲、情景模拟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感知理论、体验“社会”,实现“内化”和“外化”、“知”和“行”相统一,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教学形式,它是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

2.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1)课内实践教学可操作性大。课内实践教学对经费需求少,对其他条件要求也不多,高校现有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而不需要兴师动众以及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2)课内实践教学针对性强。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教学形式以及具体实施环节,避免活动形式单一化和活动组织中出现“一窝蜂”现象。

(3)课内实践教学实效性高。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手段活泼,教师倾注全力进行教学准备与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既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1.开展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是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的本质特征,思政课本质上就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2.开展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把思政课课的理论内容渗透到课内实践教学中,有效践行思政课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激发大学生了解历史、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实、关爱自身成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通过课内实践活动发现、尊重、释放以及完善学生个性,锻炼学生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内实践中的小组活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及早适应社会。可见,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培养综合素质。

3.开展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课内实践教学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合理、新颖、多样、信息量大,教学针对性强。通过这种“入脑入心”的课内实践教学,改变学生对思政课枯燥、乏味、远离生活的偏见,激发大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切身体验和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思政课“到课率”和“抬头率”,提升思政课的教学魅力,解决学生上课参与度不够、学习兴趣不浓的难题,真正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也为学校学风建设服务。

三、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形式应该是既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又可以促使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活动。

1.明确课内实践教学目标,制定课内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根据课程包括章节教学目标,制定课内实践教学目标,处理好课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制定体现课内实践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分配课时数(分钟),实现动态调整,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根据教学计划编写课内实践教学大纲。大纲内容翔实,实时更新。

2.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内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内实践教学形式有时事评议,.案例评析,专题研讨,情景模拟,主题演讲。.影视观摩,此外有教师提问、红歌欣赏、诗词朗诵、拍摄DV、辩论赛、课堂讨论、征文比赛等形式。

3.建立完善的课内实践教学辅助资料库。教学辅助资料的搜集是教师完成课内实践教学的必需环节,整理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工具书、参考书、影像资料、教学软件、光盘、时事新闻、录音资料等实物和数据资料,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4.完善课内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多元而又充满激励的评价考核体系是检验计划落实、督促过程实施、巩固实践教学成果关键的程序。建立完善的考核评鉴体系是保证课内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评定的具体要求是:重在学生的态度、过程的考核;根据效果区分等级。并与理论教学评价相协调。

5.构建完整的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合思政课课程每一章节内容,构建完整的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注意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科学性。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1.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学时的有效途径。有效利用课外学时并将其落到实处,保证课外学时的教学质量,是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对课外学时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特别是要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形成一整套课外教育教学基本方法,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2.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由于高校持续保持扩招规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几乎成为普遍现象,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且有限的课内学时与庞大课程体系和博大精深内容矛盾并未彻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也是不可能实现教学目的的。更何况,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变成“满堂灌”:教师总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总是力求把知识点讲全讲透,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真正的互动,也没有理解和对话,学生主体意识和功能被限制。

3.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要靠课堂系统讲授,才能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方法无论如何创新,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总是有局限的。特别是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实践来说,理论往往是苍白的。在回答实践问题中产生、又在指导实践中得到证明并与时俱进,是科学性、时代性和生命力的生动体现。因此,在理论联系实际和“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指导下,通过大学生全员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和“三下乡”等一系列课外教育教学方法来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而且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

1.师生网络互动法。网络互动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个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多向互动、多维反馈、多元发展的系列方法和途径,教师还广泛通过设置课程公共邮箱、个人E-mail、QQ群等网络互动方式,就课程教育教学相关问题与学生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2.暑期全员实践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其他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了解时代,认识中国化理论产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历史条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思想、新实践、新成就,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力量。

3.实践资源整合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实践教学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它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和困扰高校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固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有关,但更多的是与实践教学资源分散使用和低效利用有关。

4.专家学者报告法。一是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二是举办教授(博士)论坛。三是创业就业报告会。

第8篇:思想政治课题研究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观不认同,存在不安全感

首先,职业角色认同感低。在高校中,由于大环境的影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枯燥难懂,无论怎么改革学生也难以喜欢,教师的社会地位也难以提高,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其职业角色认同感非常低。

其次,懒于改变惯性。人们都习惯自己原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由惯性而产生惰性,从而阻碍变革。教师都有自己的“舒适地带”,有自己熟悉的活动范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经验等,甚至不用备课也能对上课方式、方法和内容驾轻就熟,这使其觉得轻松和愉快,有这样的捷径可走,在人的惰性的支配下,教师就会抵制课程改革,而停留在自己原有的“舒适地带”。

最后,信心缺乏导致无安全感。人们面对新生事物时由于缺乏信心而产生不安全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改的不安全感来自于人对未来不确定事物的恐惧,不清楚在发生巨大变化的课程体系中能得到什么,而会更加担心失去即得利益,因此也会参与课改但由于心态问题而表现出表面积极而实际消极的状态。

(二)客观上能力不足

开展课程改革,就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知识的储备。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实是政治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上好思政课,不仅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专业素养要求其实比一般教师要高。但是,有不少思政课教师是从学校党政机关和相近专业抽调出来的富余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难以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改革任务。

(三)高校政策支持不够,缺乏资金

学校为了响应上级政策,开展课程改革,只是要求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却没有在政策上真正给予支持。教师要进行改革,打破常规,就要有必要的经费支持,如课程研究的确要花费金钱:如材料、顾问、合作、印刷、装备、参加会议、调研等都需要资金。由于资金的缺乏,导致教师无法真正进行课程改革。

(四)教师培训进修机会少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进行改革,首先教师要进行学习,自我提高。但是,很多高校认为这门课,不能马上带来看得见的经济效益,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即使参与培训进修,时间也较短。从整体上看,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提高,还是投入不足、激励不足、力度也不够。

二、改进的对策及建议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首先,要不断学习,充实知识。学习是提高技能和境界的过程。思政课是内容磅礴的一门课,在研究上除了讲“专”和“深”之外,讲课的内容还要力求丰富,讲“博”和“广”。除了要研究经典的著作之外,还要涉猎各类学科和知识,随时关注时事政治和重大事件,保障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透彻性。同时,还要注意围绕课程内容精心搜集资料,结合理论精心运用资料,运用资料来恰当地解释理论,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做到“以理服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研究与比较确定哪些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内在动力,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增强竞争能力。高校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各种教学比赛活动,符合条件的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大胆的参与。通过参加比赛活动,不仅可以开阔视野,也能向他人学习,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改善其知识结构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不断改善教师的职称和知识结构,使教师不仅在数量上,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等方面都能够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要求。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想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使思政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职后培训就是必不可少的。针对高校的实际,在思政课教师的职后培训方面,应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学历进修和培训,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通过脱产、半脱产、在职等形式进修完成学业,提升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二是开展社会实践,并逐渐形成制度,要创造条件让思政课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考察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最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三是开展校内培训,各院校应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如定期组织备课会和研讨会,促使思政课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交流经验、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同时还可以聘请重点大学的思政课专家、教授到学校讲学或指导科研工作。四是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对于一些道德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应大胆起用、重点培养,使他们的业务素质“更上一层楼”,改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才“断层”的局面。

(三)加大支持与投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第9篇:思想政治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理工科研究生 思想政治素质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74-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理工科院校作为专业性较强的高校,随着研究生的大量扩招,其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也日益艰巨,理工科高校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当代研究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该群体的政治思想教育途径和方法,有效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使之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相协调。

一、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三方面。当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主流上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适应时展变革,思维活跃,反应敏锐,见解独到,容易形成新观点、新看法;但同时由于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某些局限性和社会的急速变化,思想上也容易出现许多问题和矛盾。

(一)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包括政治观念、政治信仰、政治诉求等。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达到社会要求的标准,首先要看研究生有没有一个坚定的政治信念、明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政治品质。在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绝大部分精力是投入到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套用一句话“理工科院校的研究生,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 理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多流于形式,大部分研究生只是为了得到学分,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死记硬背一些政治理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相差甚远的。虽然有关资料显示,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绝大多数关注国内外社会热点,关心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拥护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倡导和谐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也有部分研究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对政治表现出冷漠和排斥的现象。

(二)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研究生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和开放的信息社会,总的来说,理工科院校大部分研究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比较积极乐观的,他们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敢于尝试和挑战,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憧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理想和目标。但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健康风气,正悄然侵蚀着相对纯净的大学校园,使得一些是非观念不强的学生把金钱和权利视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生活奢侈浪费,艰苦奋斗意识淡薄,思想严重功利化、庸俗化。由于理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从而使研究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缺乏有力的引导,更易使其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

(三)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是非观、荣辱观、作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民族的一员应该遵守的道德观念,道德素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处理他人利益关系的内在枢纽。 理工科院校的研究生大多是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不乏也存在着一些道德失衡的状况,比如普遍存在的各种等级考试的作弊、校外非婚同居、宿舍失窃等现象,都在触动着社会的道德标杆。

二、理工科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的成因

(一)理工科院校疏于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理工科院校由于其专业性强的特点,实验室的课题较多,学校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对单一,导致了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视不够,“两课”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感染力不强,加之研究生的专业课学习任务较重,他们就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只是把它们作为不得不学习的课程去完成考试;这样的消极状况直接影响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