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风险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医疗风险; 军队医院; 管理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zing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medical risk management in the military hospitals to understand their continuous changes and more complex forms, an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ich allows u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tage of its main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to make some related measures and policies,which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us to improve the medical risk management in military hospitals.
【Key words】 medical risk; military hospitals; management
现阶段国内外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不断伴随新的医疗风险将医疗风险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具有很大特殊性的军队医院,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有必要了解军队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的现状,即军队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所面临问题的特殊性、相应军队医院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与政策。
1 军队医院风险管理的特殊性
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诊疗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对于军队医院医疗风险而言,在其所具有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危害性等共性问题外[1],还具有其复杂性、兼容性和不均衡性等自身特征性问题[2]。
1.1 复杂性
军队医院的复杂性体现在很多方面[3],如医护人员成分复杂、病人来源复杂等。在军队医院内,有军医院校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他们兼具一个医护人员应有的基本技术,也有一个军人应有的身体素质;也有来自地方的特聘医科专家人才,对于军事活动中所遇到的复杂疑难病例能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这就给军队医院带了很大的矛盾,每年都有各军医大学实习和毕业的医护人员来军队医院工作,使医院在平时的诊疗中容易发生医疗事故,即医疗风险;在战时,他们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对于突发性的疑难病例,还是需要专家人才的能力。
1.2 兼容性
在军队医院中存在多种兼容性[4],如战时与平时的兼容、军队与地方的兼容、赢利与福利的兼容等。就军队和地方的兼容性而言,军队医院首先受总后的直接管辖,同时还受军区和地方政府的间接限制。这种兼容性还体现在病人的来源上,无论战时还是平时,军队医院都得接受部队伤病员,也得尽量为地方百姓服务。这种兼容性给军队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在面对部队伤员普遍存在的疑难、复杂病例的同时,还得兼顾繁多、常见的地方病号。
1.3 不均衡性
不均衡性在军队医院有很充分地体现。所谓不均衡性就是受医疗发展水平的限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城市与边远地区医疗水平差异明显,边远地区医疗组织发生医疗事故比例高于城市,因此在边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要承担更多的医疗风险[5],除了因为边远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较差外,在高原及卫生条件较差的条件下医护人员进行手术的成功率也有很大挑战。
2 军队医院医疗风险的现状
近年来,医疗纠纷急剧增加,军队医院接受危重、疑难病人越多,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承担的医疗风险就越大。目前,转型期军队医院经营管理的风险既可由外部环境引起,也可由内部环境引起,亦可由内、外环境共同引起,它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6]:一是服务性风险。包括服务供应与需求风险,即医疗市场的需求数量变化,影响医院可能提供的服务量,尤其是当竞争使供给与需求变得不确定时,可能产生经营风险。由于军队医院的布局不尽合理,“僧多粥少”的矛盾较为突出,供给不稳定的风险日渐加大。二是技术性风险。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或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因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而形成的风险。医疗质量与人的生命切切相关,医疗事故、设备事故的频繁出现,对医院形象和经营影响,甚至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医院与我国其他不同性质医院一样,其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体制医院的建立,使得医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医院发展存在更大风险。二是高新技术和设备大量使用,虽然提高了医院的诊治能力,但医学科学的局限性与疾病发展的复杂性、多变性已成为造成医疗风险的重要因素。三是法制体系建立和完善,使医患纠纷增多,医疗赔偿也随之增多。四是医疗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无选择性带来的风险的复杂多变性。因而清醒认识军队医院经营管理的风险,强化风险管理意识,研究风险管理应对机制是军队医院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3 军队医院采取的措施与政策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建立医疗风险保险机制可以缓解医患双方的矛盾及减少风险损失,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将医疗风险明确化,更易于进行风险的预测和控制,构建一个医疗风险报告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医疗风险管理水平,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3.1 建立科学的医疗风险保险机制
医疗保险在人们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将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分散和转移。而建立符合我军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现状的保险机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7,8]:一是医疗风险保险险种的划分。医疗风险的种类很多,根据性质、责任划分为医疗意外险和医疗事故险。医疗意外是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学科学发展的局限性或由于病员的病情、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难以避免的不良后果[2]。而相应,医疗事故是由于医方在诊治护理等过程中的错误行为造成病者的损失或病痛。只有完善了这样的医疗风险保险机制,方能避免很多医患之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同时也给了医生一个警告,也就能很好地达到提高医疗风险管理的效果。二是建立科学的医疗风险保险模式。从我国和军队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看,既缺乏对促进医疗风险的规定,也缺乏保障医疗风险保险发展的规定。医疗风险保险机制的发展处于自发和原始的状态,没有一个健全的保障机制,医疗风险保险难以健康发展[1]。
3.2 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预警系统
现代医院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重关系相交织的系统。医疗风险管理需要从全局出发去实现对局部的指导,使医疗风险降到最小值。医院内部不同区域或不同科室有一些共同点。但由于学科间的区别,医疗活动流程间的区别以至各科室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各有不同[3]。所以应当有针对性地将医疗风险预警系统划分成若干符合军队医院自身情况的子系统。这就使在各子系统内进行医疗风险管理更区别化和具体化。区别化即各科室间发生医疗风险的情况不同,通过构建子系统,系统可以将医疗风险易发的科室区别开来到一个子系统内重点观察管理;而具体化就是划分子系统后,子系统可以将各科室内易发的医疗风险具体化而重点观察管理[9,10]。
3.3 建立有效的医疗风险报告系统
所谓医疗风险报告系统是指在医疗行业内一个针对医疗事件和医疗差错的报告系统[4]。系统内的信息共享,能在医护人员诊疗护理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避免了一些类似的事件和小差错的发生,同时,还可以给病人在选择医院和医生方面以一定的指导,减少了患者的不必要开支和损失。而建立医疗风险报告系统需要有相应的一些条件:独立的第三方管理机构、专门的分析审核机构和严格的信息保护机构[4]。所谓第三方管理机构是为在医院和患者之间公平起见,系统的管理权必须是一个独立于医院直接管理部门以外的第三方,这也避免了信息的偏倚和不准确性;分析反馈机构则是为了专业化考虑,需要专业人员认真的分析,并对已存档信息进行再审核,以确保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信息保护机构则是对系统内的具体信息数据要适当加以隐藏,以免侵犯到患者或医院的权力和利益,而事实上现阶段很多医疗纠纷都出于医患之间权力和名誉的矛盾性。所以,建立一个医疗风险报告系统将医疗风险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对整个医疗风险管理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11,12]。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军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随着国内外的进步和国家、部队相关法规、条文的颁布,一个完善的军队医院医疗风险管理体制的建成势必为我军后勤医疗保障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覃红,戴燕玲.浅论建立和完善我国抵御医疗风险的保险机制[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5(4):130133.
[2] 许苹,连斌,罗旭,等.透视我国医疗风险的特点、种类及成因[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79.
[3] 许苹,秦婷, 连斌, 等.试论医疗风险预警体系构建[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34(2): 392394.
[4] 谢瑜,文进, 高晓凤, 等.国外航空风险管理方法及绩效的循证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6, 6(2):131137.
[5] 曹东萍,许樟荣,牛恩喜,等.军队医院门诊医疗风险因素评估及干预对策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2(2):45.
[6] 黄海.新时期军队医院经营管理风险与应对策略[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7):505506.
[7] 许苹,杨兴辰,樊震林,等.医疗风险管理预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13316.
[8] 许苹,孔令曼,秦婷,等.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的若干构想[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911.
[9] 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 确保医疗质量[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566.
[10] 许苹,陈勇,樊震林,等.医疗风险管理预控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 316318.
【关键词】 风险管理;医疗设备;现状;对策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医疗设备在各种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其也存在一定医疗风险。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作为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亟待完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 首先应根据设备自身的特性和预期用途, 识别其危害及风险, 然后对其风险进行评价, 并制定措施控制风险, 完成控制后继续重复评价剩余风险并控制, 直到认为所有风险可接受为止。加强对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 降低其在医疗服务中的风险, 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关注的问题。
1 我国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相应的管理模式已逐步建立,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①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 且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导致监管缺位。生产企业忽视风险分析和生产后信息回馈, 研发机构、使用单位的风险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风险管理的延续性得不到保障。②资金投入少, 管理意识薄弱, 多重监管影响管理效力, 造成医疗设备管理的某些领域职能交叉, 缺乏对其有效监督, 医疗设备风险分析、评价、控制和监管工作开展难度大。③医疗设备本身存在设计缺陷、使用中的操作风险、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设备老化、故障, 医疗设备在采购、验收、使用、术后跟踪及日常监督各环节监管不到位。④风险管理人员缺乏, 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不能满足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潜在需求[1]。
2 完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对策
2. 1 加强风险管理监管,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我国医疗设备监督管理相关法律规定缺失, 因此应加快立法进程, 完善医疗设备使用监管法规, 明确监管方式和责任主体, 加强管理监督。同时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执行流程, 明确各级风险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另外建立在用医疗设备检验、检测认证制度, 授权一些中介机构对其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控制。
2. 2 增加资金投入,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管理人员对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应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提高各方风险管理意识, 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提高风险管理认知能力和管理技能, 全面掌握风险管理的方法。另一方面应增加风险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提高医疗服务人员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意识和水平。
2. 3 建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对在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定期监测和建档, 是有效健全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风险评估分析应根据不同设备、不同条件下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 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实现对医疗设备使用风险的全程控制。加强对医务人员风险管理培训, 培养其风险评估的主动意识, 细化每个环节的设备管理, 责任到人。设备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正确指导和督促临床科室正确使用设备, 并与临床科室密切协作, 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测评, 及早发现、排除设备安全隐患, 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
2. 4 建设完善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
基于风险管理理论, 建立涵盖医疗设备采购、验收、评价、检测、考核、维护等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控制, 定期进行安全监测和建档, 建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保证体系。为完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 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以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为辅助手段,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②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明确职责, 注重风险分析, 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设备使用前风险分析防范、不同条件下的设备使用风险分析评估、电气安全性及电磁兼容性的评估管理、放射防护。③ 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 制定并认真落实操作规程, 开展预防性维修, 加强巡检和程序性维护, 重视质量检测、计量检测和维修质量管理。如呼吸机、监护仪、各类光学内窥镜等根据反馈情况, 及时整改。④根据医疗设备使用状况, 实施专项重点管理, 如设备材料管理制度、高风险植入性材料使用管理、一次性材料用后管理, 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管理效率。⑤建立健全《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 设备科应协助医院主管部门, 对使用医疗设备的不良事件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工作, 加强不良事件教育, 提高其安全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适用于医疗设备生命周期全过程, 即设计开发、制造、流通、使用的各个过程。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 采用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 预防和降低风险, 从而保障患者的医疗用械安全,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医疗风险 管理医疗风险 现状 对策
一、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
(一)医疗风险管理国外现状
医疗风险管理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鲜词汇,人们对此并没有很多认识和相关经验,所以问题出现后实施对策相对比较困难。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对于医疗风险管理的研究,医疗风险管理基本的制度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在国外医疗风险管理较为显著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积极参与,政府组织专门的机构规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得到保障。二是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国外不断的完善这医疗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上,主要在管理上有了硬性明确的规定,对医疗上出现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三是信息化管理的推广,现如今,国外通过信息网不断的将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普及、全球化、规范化,从而使得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医疗风险管理国内现状
相对于国外而言,中国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起步晚,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方法普及力度不够等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人们对医疗行业的管理意识并没有提高,很多地区根本并不重视医疗风险管理,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引导和培训。所以,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在国内的规范化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和医务人员付诸更多的努力。从图1表明,在医疗活动交易过程中,“治疗/康复生物/制药”不管是从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额方面都是占据最大比例的,由此可见,医疗风险管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根据相关现状分析总结,有如下几点:
1.意识层面低
一个行业制度的推广是需要人们在形成一种意识后,不断的将其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这个行业的制度管理才能巩固。通过国内医疗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并未形成独立专门的机构去管理在医疗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只是单一停留在解决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层面上,所以人们在对医疗风险管理的认识层面上仍有待提高。
2.信息化缺陷
很多行业都有着全面规范的安全系统去维护,然而在医疗风险管理这个行业,医疗风险管理信息化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国家并没有对这个行业设定完善的病人安全报告系统,卫生部门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病患的全面的信息,这样的信息缺陷就会导致在风险评估时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在医疗活动中给医务人员造成了很多的困扰。
3.管理力度匮乏
医疗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宏观知识也需要细节操作,只有将宏观知识和细节操作二者相结合,才能使管理制度规范化。然而通过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表明,在医疗具体操作方法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人们只注重宏观知识而缺乏对医疗管理的细节操作,并且相关部门在管理方面的预控措施十分有限,总是停留在事后总结的阶段,这导致医疗风险管理执行更为困难。
4.风险意识弱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多,医疗问题也逐渐增多,这对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就有了很大的考验。由于相关机构培训的不到位,低级医疗事故在年轻的医务人员中屡见不鲜。因此,有关部门仍需要加强对医疗风险意识的培训。
二、解决医疗风险管理现有问题可行对策
(一)政府深化医疗机构风险意识
为了从根本上推动医疗风险管理,以保障病人的安全问题为首要任务,政府就需要加大力度在政策上规范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医疗机构需要定期的组织专家小组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树立其风险意识、强化其风险处理能力从而保障风险管理的质量和实施效果。医疗机构应该明确自身责任,制定风险管理预期值、逐步落实医疗措施、不断深化风险评估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为之后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提供参照支持。如此下来风险管理就可以不断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形成一个完备的系统。
图1 医疗器械安全分析
(二)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
通过完善各种风险防控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医疗行业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和拟定风险管理目标的此类信息系统,并将信息规范化、全球化、透明化是目前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首当其冲的要务。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网第一时间了解病患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
(三)普及医疗责任保险
通过各种医疗事故表明,很多纠纷的产生最大因素是在治疗经费上。因此为了降低此类纠纷的产生,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迫在眉睫。相关部门可以成立第三方保障,这就是经常所说的保险,倡导人们平时注重此类问题,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和病患双方所承担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利益也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冲击。随着近几年的医疗风险管理政策的普及,城市的医疗保险投资逐渐上增,人们的第三方保障意识正在逐渐的增强。
(四)深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现如今,很多医疗机构存在盈利性的目的,其首要任务往往不是解决病患的困扰,而是以自身的盈利为目的,将医者父母心的职业道德抛掷脑后,一味的最求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问题的解决制造了很多麻烦。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医疗机构可定期的进行抽查,提升医患间的沟通,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风险。
(五)提升预控风险管理能力
在经过制度的完善、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医务人员的意识强化等各方面努力后,提升风险预控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专家小组对风险分析和评价后作出安全全面的判断。例如,可以通过了解事故发生频率和地点乃至影响范围,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防,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的冲击率。并且,在医疗器械上的使用也是需要进一步控制,医疗机构应该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在救治过程中的医疗器械可以正常使用。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是遏制风险发生最好的方式。
图2 医疗行业风险控制体系
三、结语
逐步建立完善的系统、政府深化医疗机构意识、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普及医疗责任保险、深化医务人员培养职业道德、教育提升预控风险管理能力等是针对目前医疗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学习国外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强化政府积极参与意识,只有政府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更好的倡导医疗机构去实施操作。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从发现医疗风险管理上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使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球化。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风险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R].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河南省肿瘤医院医疗装备部,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为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医疗设备安全使用,避免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的发生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多数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尚处于薄弱环节,针对目前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路,以求减少医疗设备风险发生几率,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
关键词 ]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 R19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072-02
医疗设备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与健康,与医疗质量、医院信誉及经济效益直接相关[1],临床应用安全控制及检测评价为提高医疗技术及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因素,2011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明确开展医疗设备风险管理,预防性维护工作管理在我国逐步得到重视[2]。如何做好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减少医疗设备不合理应用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设备使用及患者的安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的特点
1.1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医疗设备风险为在医疗技术过程中对病人或使用人员造成的可能性伤害,医疗设备在使用周期内存在一定风险,主要原因有设备自身因素、使用因素及监管因素,不良事件的发生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以及外在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有些风险需在设备寿命周期内进行风险管理,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特点之一[3]。
1.2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特点
医疗设备风险分为物理风险、临床风险及技术风险,包括机械损伤、电气安全、操作错误、设备性能指标降低等原因引发的风险,设备应用风险与设备质量、管理措施、使用方法、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以及设备维修、报废等环节密切有关,风险管理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处理和评价,以最小的成本将风险的发生可能性降至最低,以保障医疗设备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2医院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开展较晚,设备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相比长期边缘化,在医院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医院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医院领导层和设备管理部门缺少相应安全风险管理措施,设备管理工作停滞于在固定资产管理、操作规程制定以及故障维修等相对固化的层面,对设备的技术说明、维护及维修记录、计量管理等重要信息缺乏完整记录,忽视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多数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不足,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学习不足,尚未开展预防性维修及质量检测,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数据分析缺乏,技术水平明显滞后。
2.2主要存在的问题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日常工作多处于接收设备故障通知,进行设备维修的固定流程。上规模的医院医疗设备种类及数目较为庞杂,高风险医疗设备较多,部分设备维修操作难度较大,及时维修设备故障已使技术人员面临很大压力,工作中对医疗设备多属于结果检测,难以达到过程检测的要求,加上医疗设备技术指标尚未健全,基本检测设备不足,技术人员操作规范化程度不够,使得医疗设备管理存在诸多隐患,风险值升高。
3 完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思路及方法
3.1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建立采购风险控制机制,健全采购管理制度及组织,成立专业、能力较强的专家队伍组织和参与采购管理,依照《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良性机制,完善并落实设备安装验收、保养检测、维修后检测审查、维护检测信息归档、临床风险上报及通报、设备评估及淘汰制度,以及风险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及培训、考核等相关制度。
3.2提高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认识
全员提升对医疗设备的认识水平,使医护人员了解医疗设备技术的基本原理、性能,应用及维护的基本常识;强化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建立医疗设备操作培训考核制度,参照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上岗证制度进行岗前培训及考核,杜绝不合格者上岗,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及时制定设备操作规程交付使用人员保管,如操作步骤、维护、注意事项、故障应急处理等,使操作人员规范医疗设备使用与维护;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检测及维护方法,工作过程中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再培训,有效控制临床风险的发生。
3.3明晰工作重心及相关责任
建立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使用者职责,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确保病人及设备应用安全。重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强化主动服务与法规意识,增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与配合,将工作重点向预防性维护及维修质量控制转移,逐步以预防性维修取代被动维修,加强巡检和程序性维护,重视质量检测、计量检测和维修质量管理[4],设计5万元以上及部分常用急救设备风险值、预防性维护周期一览表,工程技术人,根据设备预防性维护周期,在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系统中制定责任科室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5],定期巡检记录由使用科室负责人签字,对设备故障尽早发现及维修,维修任务可采取分科室负责,按月考核,视其负责科室与设备有关医疗安全情况讲行奖惩[6]。
3.4完善医疗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尽快完善医疗设备故障应急预案,医院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设备故障发生情况明显增多,大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故障须专业工程人员维修,易出现维修时间延迟、费用过高等现象,适时、实用的医疗设备故障应急预案的制定十分必要,应结合医院具体情况进行完善,确保医疗设备安全运行,以及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需保存数据或因停电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医疗设备,须配备纯在线式有延时功能的UPS电源[6]。
3.5加强风险管理的运用
建立设备检测规程及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充实设备风险管理所需的人力及相关仪器,在预防性维护工作中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对全院设备风险分析与评估,根据风险值计算相应维保周期,对风险值较高、维保周期较短者重点维护管理,对风险值较低、维保周期较长的设备可采用每月一次科室巡查的方法进行管理,可有效缓解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缓和与相关科室的工作矛盾。
3.6 完善不合理应用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完善医疗设备不合理应用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设备临床监测数据依赖于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科室,设备不合理应用及不良事件监测上报是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设备使用者应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工作的整个过程,医疗装备部门应协助医院相关部门收集、分析医疗设备不良事件信息,并做好报告与管理工作,协助做好不良事件的教育工作,提高全员风险意识,降低风险值。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存在于设备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医院应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完善与落实风险管理措施,减少设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
参考文献]
[1] 王晓虎,高长林.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3):126,132.
[2] 董放.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及法规要求[J].中国医药警戒,2010,7(5):290-292.
[3] 亢德洪,方洪兴.谈医疗设备的质童拉制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95-96,76.
[4] 刘昊君.浅析医疗设备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6):268-269.
[5] 陈绵康,余世准,鲍俊成,等.基于风险分析的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实践与探索[J].临床医学工程,2014,38(2):149-151.
【摘要】 在当今信息化建设正在普及的时代,对于医院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条件实现对医疗风险的预控,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医疗风险的研究方向。本文探讨了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医疗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技术支持条件,并从风险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上提出了信息集成与查询、风险评估与报警、决策支持与维护的操作流程。
【关键词】 医疗风险;信息化;管理
【Abstract】 Nowadays 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tion is being popularized, thus, how a hospital makes use of an existing informationbased condition to preventively control medical risk has become a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informationbased hospital construction and a research direction of medical risk management.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technically supportiv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tion in the medical risk management in a hospital. From the management platform of risk information, we also designed the operational process of putting forward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search, risk valuation and priorwarning, decision support and maintenance.
【Key words】 medical risk; 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利用网络及数字技术有机整合医院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来实现医院内部资源有效利用和业务流程最大优化的数字化医院已成为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在门诊、住院、出院等环节和诊断、治疗、康复等行为的全过程中时刻面临着的医疗风险,医院管理者必须树立风险管理理念,研究当前医院所面临的新形势,借助开展信息化建设来科学地预测和处理医疗风险,达到维护医患双方共同利益的最终目标。
1 研究背景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医院的基础[1]。我国医院信息化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关数据表明:90%以上的大中型医院已经实现了科室的信息化管理,40%的大中型医院正在建设全院的管理信息系统、打造数字化医院[2]。据资料显示,全国有20家医院首批成为了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
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在从"三级"大医院向基层医院推进,并拟投入30亿元成立利用数字化改善基层医院落后现状的"中国千家农村医院数字化扶持工程"。但是,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2005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调查统计:三级甲等医院平均每年每家发生医疗纠纷中要求赔偿的有100例左右,到法院诉讼的有20~30例左右,而赔偿数额一年达100万左右。此外,目前在风险管理上还没有业内公认的、完善的、全国性的医疗风险监控网络信息体系、数据库或调控系统,因此也难以及时准确地对医疗风险程度进行评估,更无法实现通过相应的预警机制预警信号[3]。
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试图通过打造数字化医院来加强医疗风险的监控管理,形成集数字化的管理、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医院经营管理模式,并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存储各种风险信息,做好各部门的沟通反馈和协调合作,从而来维持医院的经营稳定,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因医疗风险所致的所有损失,同时还助于减少医务人员对医疗风险的恐惧与忧虑,为医院管理者制定工作计划或决策提供重要依据[4]。
2 技术支持
数字化医院的信息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以医院管理业务为核心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以临床医疗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门诊、住院病房、药品、检查、器材等管理分系统,且部分医院建成了覆盖全院的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检验信息系统(LIS)、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以及医疗质控网络化和综合管理查询系统等临床信息系统[5]。同时,正在兴起的电子病历系统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合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和临床信息系统数据的,反映患者医疗信息的诊疗系统。
在硬件支持上,目前大部分医院拥有较先进、小到科室和个人的计算机设备,并建有成千上万个终端信息点的网络系统,配有防雷击、防停电设施。同时,大中型医院还拥有各类大型数字化设备,包括多种类型的CT、MR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的检查设备,均有完备的标准化数据传输接口,确保实现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另外,从有些医院的经济实力来看,有能力完成对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升级或改造。
3 平台设计
根据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和总体规划,在已组建信息化领导小组和机构部门的基础上,我们应增加对医疗风险信息化管理模块,设置专职机构和人员与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结合医疗风险的自身特点和管理流程,自主开发医疗风险管理信息平台,集成和监测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通过查询并分析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及时按层次级别发出风险警报和提供可供参考的处理对策(见图1)。
3.1 信息集成与查询
医院业务种类繁多,信息类型复杂。既有特有的各类医疗业务,也有常见的人、财、物的管理。所涉及的信息,有结构化的文字、自由文本,还有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而风险管理首先必须完成对医疗风险的识别,也就是从大量的信息中识别出医疗风险的类别、根源及影响。其中完成大量信息的集成是整个医疗风险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以往这些主要信息来源于自我发现、他人提醒、内部检查和上级监督等。如今,我们可以通过组建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对医疗、护理、经费、药品、物资及科研、教学等活动中的所有信息进行分散收集、统一管理,也通过综合管理查询系统了解单个病人的诊治信息和工作人员业务信息,从而快速、准确地实现对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和查询。
3.2 风险评估与报警
医疗过程专业性强,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工具的需求具有专业化、知识化、智能化的特点。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我们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准确、便捷的特点,根据医院的工作要求和病历的书写规定,开发一套能衡量和评估各类潜在医疗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潜在损失程度的风险分析处理软件和风险预警信息系统,设想将医疗风险监测的指标输入到信息系统中,确认这些指标的数据处理模型和预警界线值。同时,根据定性分析和事实,剖析问题的性质与发生根源,确认风险性质;根据定量分析和描述,对风险危害程度进行重要性排序,确认风险等级,最终发出相对应的警报,显示风险的指示图与态势图。
3.3 决策支持与维护
一旦出现医疗风险就必须采取针对性预控策略。如消除和缓解风险、转移风险及分担和回避风险等。不同的风险策略显然效果也不同,因而医院需要对风险策略进行最适合、最优化的选择,其目的是将医疗风险损失成本控制到最低。我们可以在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组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由定量分析为主的决策支持系统和定性分析为主的专家系统结合组成,主要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使其辅助决策能力从运筹学、管理科学的单模型辅助决策发展到多模型综合决策。另外,我们还必须建立一套安全机制,实行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
4 实现目标
4.1 提高管理能力,确保病人满意
我们可以利用医疗风险管理网络平台及时获取所发生的各类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医疗风险的动态情况,促进医院内部的信息流动和传递,便于管理者和政府机构对医院的监管,使医院风险预警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从而可以提高医院经营的决策能力与管理水平,使医院管理向正规化、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医疗风险的降低,病人满意度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4.2 加强过程控制,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具有很强的动态性、连续性和实时性,原始的人工管理方法很难从环节管理机制上加以控制。通过医疗风险管理网络信息工程,我们可随时从终端上很方便地掌握全院的风险动态信息,及时发现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使医院管理从过去的终末质量管理深入到环节控制管理,将事后管理变成事前预测或事中监督管理,使医院医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4.3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风险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对医院原有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重组,促进了医疗活动规范、有序进行,保证了整个医疗工作的连续性和信息组成的完整性。同时,使风险管理过程由繁变简,从杂乱走向统一,减少重复劳动,由过去的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方式转换,可以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水平以及预警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使医院工作效率明显上升。
参考文献
[1] 连斌,许苹.医院核心竞争力[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80205.
[2] 陈钧.打造数字医院[J]. 中国信息界(医疗),2008,4:2635.
[3] 许苹,孔令曼,秦婷,等.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的若干构想[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911.
【摘要】 本文从医疗风险管理过程、医疗风险管理内容、医疗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医疗风险相关问题思考几个方面论述医疗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关键词】 医疗风险管理 防范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d the medical risk management precess,conteuts and system,and think discwsses some problems in respeet of the medical risk thinking of pren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Medical service risk management guatd
医疗风险指在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问接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医疗风险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任何临床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目前世界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医疗风险的界定、医疗风险的分担模式虽有所不同,但都很重视医疗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工作。在我国,医疗风险管理刚刚起步,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是陌生的,医疗风险防范与管理方法的研究在我国医院管理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医疗风险管理过程
医疗风险管理借用了工业中风险管理方法,它是指医院有组织、有关系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它是通过医疗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其过程主要包括4个方面:
1.1 医疗风险的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医疗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整个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常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技术有两种:第一是工作流程图法,包括整个机构运行的综合流程图及特殊部分(高风险部分)的详细流程图,由此全面分析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第二是调查法,设计专门调查表,调查关键人员,掌握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信息。在医疗工作中可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流程图便于直观分析、全面综合,调查法有利于了解风险之所在,并且可以补充及完善工作流程图。
1.2 医疗风险的评估
医疗风险评估就是测定医疗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它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风险识别发现医疗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确认风险的性质,并获得有关数据。风险评估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处理,得到关于损失程度和发生概率的信息,为选择处理方法,进行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风险评估一般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完成。
1.3 医疗风险的处理
医疗风险的处理是针对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之后的风险问题采取措施。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1.3.1 风险预防 即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
1.3.2 风险承担 是指将风险损失的承担责任保留在医院内部,由医院自身承担风险。这在风险发生频度不高,预计赔偿额在医院支付能力之内,且无法用回避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等策略应对时,才采用这种对策。
1.3.3 风险转移 将风险责任转给其他机构,(如保险公司),是最常见的风险处理方式。
1.3.4 风险回避 回避风险即停止提供可能产生某种风险的医疗服务项目。例如,在不具备确保产妇安全分娩所必备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没有加入医疗风险保险的情况下,可采取暂关闭产科病房的对策。
1.3.5 风险取消 有些医疗服务项目,如果风险发生率太高,或是购买保险的费用过高等,对医院工作影响大,可考虑取消这些服务项目,从而完全避免此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1.3.6 风险处理中的法律事项准备 对于一些风险发生率较高的服务项目,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准备必要的法律材料,例如诊断、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发症要详细向病人或家属说明,要求病人家属签字认可,一旦发生风险事件,有法律依据可查,以维护医院及医生的权益。
1.3.7 风险教育 已发生的风险事件,是最好的风险教育素材,可利用它向职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
1.4 医疗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风险的效果评价是指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风险处理方案是否为最佳,其效果如何,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来评估。看风险管理效益的高低,主要看其能否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2 医疗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医疗风险管理的内容极为复杂多样,不同规模、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地域的医院、不同专业的科室,其风 险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医疗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2.1 医疗护理业务工作
医疗护理业务工作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制定院、科两级专业技术责任制度;实施临床程序守则以减少不同单位临床做法上的差异;实施急症分流制度,使病人尽快得到救治;制定药物使用安全手册,提高医务人员对药物事故的警觉性;减轻一线医务人员工作量,加强对临床部门的业务支援;统一医疗记录表格,制定医疗记录管理标准及手册;设立感染控制小组,统一感染监测和呈报制度等。
2.2 医疗组织机构
医疗组织机构风险管理的内容有: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制定涉及法律责任的医疗风险管理措施;对医务人员加强沟通能力的培训;制定医疗资料保密手册;信息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培训;医务人员违纪管理;推行医务人员行为守则。
2.3 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管理的内容有:医院保安系统安装和保安人员培训;防火安全教育及培训;医疗、化学、放射性及其院内废物处理;病人及治疗的安全管理等。
2.4 处理公众意见和投诉
处理公众意见和投诉管理的内容有:设立药物咨询电话热线;制定投诉和反馈机制,有效监督服务质量;进行有关病人的权利和义务教育;通报公众投诉摘要和病人建议。
3 医疗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
3.1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风险观
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都要充分认识医疗的风险性。首先治病就要冒风险,在没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生命和健康的风险是完全由患者自己承担的。其次,医务人员接收病人就要尽量避免风险。医务人员接受对患者治疗的同时,又承担起了对患者的医疗安全保护。医疗行为所涉及的检查手段、医疗护理方法和治疗药物的作用都是相对的,医务人员能力不能及的,切不可盲目行事。
3.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为医务人员应当掌握4个要素:
1)同情:医生对病人要表现出同情心。
2) 交流: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同时也要与其医疗伙伴进行交流。
3) 能力:医务人员要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
4) 表格化:随时书写规范表格,并保证表格的清楚、连续、完整。
美国医务人员对付医疗风险一般有3种策略:一是小心谨慎,防止事故差错的发生;二是参加“事故保险”,一旦出了事故则由保险公司负责处理赔偿事宜;三是尽量与病人及其家属搞好关系,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希望病人不起诉。
3.3 正确的舆论导向
目前,大多数新闻媒体对卫生系统给予了大量、客观公正的宣传报道,为推动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个别媒体追求轰动效应,或因记者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听了一面之词就匆忙发表文章,把本来就不太正常的医患关系更加白热化。如果新闻媒体只抓住某一个病人的问题大肆宣传是不合理的,应该做好正面的宣传报道。
参 考 文 献
[1] 卢祖洵,程峰.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6,98(8):395—396.
[2] 何文炯.风险管理.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 徐仲华,张新平,陈茂盛等.国外医疗机构风险防范及其分担措施探讨.卫生软科学,1999,13(5):21—23.
【关键词】风险管理;肿瘤医院;日间化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37-02
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住院难成为肿瘤患者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肿瘤患者住院难问题,我院于2008年1月设立日间治疗室,收治病情轻而稳定,自理能力好的肿瘤化、放疗患者、术前患者、生物治疗患者。医院对日间治疗室病人视为住院管理,患者白天在日间病房进行系统治疗,安排专职值班医师负责病情观察及应急处理,晚上回家休息,如有不适可到医院急诊科就诊或到其主诊医师所在的病区就诊。此种住院模式既让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又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更有利于病情康复。但是由于日间病房存在病人多、周转快、流动性大、病种杂、病情变化快、缺乏全程观察护理等问题,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也存在诸多风险。医院风险管理是指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与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所造成的危害[1]。现就本院2008年1 月至2012年12月间,对日间治疗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
1 对日间治疗患者现有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认识与评估
1.1 护理管理上的风险因素
护士长除正常的业务管理工作外,还要忙于其他多方面的事务性管理;科室化疗患者多,输液治疗量大,病房繁忙时护士长参予协助治疗工作,因而可能出现对护理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部分护理人员对医院和科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护理预案等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无法落实到位,或某项护理服务流程不够合理,导致护理风险的存在,并有可能导致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
1.2 护理人员的风险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潜在风险的认知缺乏预见性;护理工作兼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当工作量大时易产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工作,工作忙时随意简化护理操作程序或工作中思想不集中;日间治疗患者多,常出现患者同名同姓或异姓同名现象,并且由于与住院病区之间频繁迁床,有时存在一个床号出现两个患者姓名的现象,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如未认真核对患者情况,或医生下错医嘱时护士把关不严,就容易产生护理差错。
1.3医护沟通的风险因素
日间治疗病房可收治全院主诊医生组的患者,主诊医生分布在全院各个病区,在日间治疗病房查房的时间有限,存在护士与主诊医生沟通不良的现象或查房时间以外患者如有需求或疑问,护士需电话联系主诊医生,当医生忙于处理病区事物或上手术台时则没有充足的时间沟通;此外面对患者相同的问题时不同的医护人员往往可能给出不同的答案,容易使患者产生疑问或不信任医护人员,从而可能导致服务满意度下降甚至医患纠纷的发生。
1.4护患沟通的风险因素
部分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或工作忙时健康宣教不详细、态度生硬、指导不耐心、入院介绍不规范、出院介绍不详细、安全告知不全面等造成患者未能进行良好的自我护理,或对护理工作持怀疑态度,导致纠纷发生;患者白天在日间病房治疗,间歇期和晚上回家休养,与护理人员接触时间相对比入住病房的患者少,相互间情感交流不足,且流动性大,出入院、和病房对迁几率大,护理人员亦无法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内心动态,造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实施不够全面,不利于为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和疾病的连续观察。
1.5药物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
日间化疗药物品种繁多,护士对每种化疗药的注意事项及其毒副作用了解不够全面传达给患者的知识也就不够全面;或因工作繁忙未认真进行指导、宣教,或因患者自身文化水平、性格、认知能力不同等原因,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当患者在家中休养遇到突发事件时不懂如何处理,发生突发症状来院就诊前的自我护理知识缺乏,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日间治疗模式无法做到分药到口,护士将化疗前的预处理药物地塞米松分装好后贴上标签,注明药名、剂量、服药时间后交给患者或家属嘱遵嘱服用,但仍有少数患者存在漏服现象,以至次日无法按照计划实行化疗;此外,紫杉醇类化疗药物过敏反应发生快,并且存在迟发性过敏反应,给护理工作带来极高的风险。
2 日间治疗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的防范管理
2.1加强病房管理职能
护士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把护理风险管理列入工作计划中,长抓不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的执行;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小组的作用,发现、收集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每月底召开一次护士会议,及时提交讨论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整改及防范措施;经常在科内开展护理风险意识教育,通过教育使护士改变“管理是护士长的事”的认识偏差,使全科人员共同认识现有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从而共同防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进工作流程、落实科室重点护理环节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机制,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最终确保医疗安全。
2.2 护理人员风险管理
2.2.1 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及护理安全教育,充分认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从而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的产生是不确定的,它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损失性或者全面性的危害。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也一样,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会产生不确定性的风险,从而影响着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因此,针对这种不具有确定性的风险,我们应当找出风险的问题所在,进而对其加以预防,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方案,以减少财务管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一、目前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常出现的风险问题
(一)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不完善
在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中,经常会出现货币资金管理的不完善,形成账外账、“小金库”等经济犯罪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对财务票据的管理上,由于管理不善,经常造成票据遗失、虚假发票和现金套取的现象;二是财务印章的管理上,部分医疗机构出现用业务印章代替财务印章、滥用印章等现象,给医疗机构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三是在内部稽核上,出现业务部门账目作假,采购的过程中存在以次充好、资源分配不合理等情况;四是在专项资金管理上,由于监督制度不完善,部分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或部门内勤人员出现挪用公款、虚报冒领等现象,给医疗机构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很多医疗机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在预算、账务处理、净资产、报表编制和会计档案保管上都存在许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核算工作程序,预算时没有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合理评估,没有及时进行会计核算,按工作规程执行等;二是有些科目的设置违背国家的政策法规精神,或者在执行过程中科目的使用不规范等,都会使得账目不精确、核算数据出现偏离、不能显示真实的财务状况等现象;三是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上,经常上报不及时、报表调整不合理、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财务交接工作不规范等现象,从而使得相关的财务档案遗失,造成经济事项备案或经济责任追查时数据失真等情况的发生。
(三)信息化管理流程管理不完善
在医疗机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中,经常会出现财务流程、业务流程与电子信息流程管理不对称的现象,这样就会使得财务管理的监督不全面,业务流程有所偏离,经济管理出现漏洞等现象,从而致使医疗机构不能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由于数据信息不精准,造成医疗机构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医疗机构财务管理风险的预防办法
(一)健全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和外部审计工作
对医疗机构实行内部控制,应当要求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制度,使之形成一个内控监督体系,将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能够完整地统一起来。因此,在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同时,应当使医疗机构的内部和外部审核充分结合起来,以预防财务风险现象的出现,从而减少由于?务管理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在进行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时,应当按照各项的控制标准进行严格实施,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结合,把控好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中易出现失控的节点,并且能够根据审计中出现问题进行规范财务管理,保证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健康运作。
(二)对风险基金、财务预算等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
在规范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工作上,应加强风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工作,从医疗收入中进行专用基金的提取计入,以防止在医疗风险出现是能够对账务的支付上进行处理。而在坏账准备和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上,也应当使账面价值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医疗机构的真实状况和损失准备情况。对会计预算的编制进行规范,目的在于能够使医疗机构收支平衡、以收定支,能够真实地反映医疗机构的财务状况,使其合理合法,从而达到预防财务管理风险的发生。
(三)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降低医疗机构财务管理风险系数
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服务平台,能够将单位中的各个职能部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保障财务信息管理的安全。通过实行电子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机制,能够使医疗科室通过网络进行相关单据的开出,收费部门再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收费处理,最后由化验部门在网络上进行核对单据便可进行化验操作。把若干信息孤岛有机的统一起来,对于不能从技术上衔接的模块,要从制度上对接,使之有效避免数据造假的现象,从而使医疗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地透明化,大大降低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风险系数。
关键词:管理风险防控 现代医疗 财务管理 核心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单位也开始寻求新的变革,力求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现代医院更加追求制度化、规范化,力求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其中,对医院内部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制度进行合理的划分,有利于减小一些风险对医院的威胁,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可以为患者创造更好的条件。本文主要从管理风险防控的角度,对现代医院管理核心进行研究。重点对医院的管理核心制度进行分析,以此来推动医院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本市8家二级甲等以及以上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三级综合医院4家,二级综合医院4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院的管理风险点进行监控,对现代医院管理核心制度进行详细地分析,并界定其风险的等级。
(二)方法
本研究主要依据《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查询和核对医院相关的规章制度, 并且按照本市对医院管理风险的评定,对这几家医院存在较大风险的核心制度进行筛选,然后由相关的专家进行评定,进一步筛选,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要求受访者对筛选出来的制度的重要性进行综合地评价。在调查中,总共发放100份问卷,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同时,利用SPSS 18.0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将事项的重要程度按照1-5分赋予不同的分数,“非常重要”用5分表示“,比较重要”用4分表示,“一般”用3分表示,“不太重要”用2分表示,“不重要”用1分表示。然后按照评分的结果对各项制度的重要性进行评定,从而可以构建科学制度的框架,并对风险等级进行评定。
二、结果
要按照问卷调查的具体得分数据以及重要程度的情况,对医院的风险防控进行等级的划分。其中,重要性平均数值4.49,将其评定为高风险等级。就本次的调查结果来看,属于高风险等级的制度主要有绩效考核、财务管理、集中采购和干部选聘等。
三、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要对医院的服务行为进行规范,提高服务的质量,并且要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事故,才能不断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所以,医院要重视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重点制度,并将其作为核心制度进行管理,严格执行。同时,医院要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着全面的了解,在数据的支持下,筛选出属于本院的核心制度,并且要重点强调对这些制度的管理,从而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推动医院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目标。同时,医院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编制,防范一切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比如,医院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以便可以对一些重要制度的有关信息及时进行了解。在本次调查中,得出属于高风险等级的制度主要有绩效考核、财务管理、集中采购和干部选聘等。因此,医院要重点针对这几个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和医护人员职称相挂钩的奖励细度,促进他们积极性的提高;建立药品供应商的数据库,记录一些供应商的不良信息,并将其载入数据库中,数据库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其中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等厂家生产信息、规格等,还有产品的价格、供应商违法行为等;建立财务管理的数据库,以时间为单位,对医院的各项采取进行管理,从而减少资金变动的风险。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院的管理工作的风险点进行监控,分析现代医院管理核心制度,结果表明,在现代医院医疗财务管理核心的研究中,财务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集中采购制度以及干部选聘制度属于高风险的核心制度,与医院财务管理密切相关。医院可以加大对制度的执行力度,对薄弱的环节进行严格地控制,并且对多发的风险进行防范,规范工作人员的权力。
综上所述,要针对现代医院的实际情况,预估其发展的水平,高度重视对管理核心制度的分析,从而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推动管理效益的提高,进而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优质、和谐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沈晓思,胡磊,陈蓓,陈敏生等.基于管理风险防控的现代医院管理核心制度研究[J].中国医院,2014,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