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理论总结范文

思想政治理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理论总结

第1篇:思想政治理论总结范文

近年来,鉴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来的新的要求,不少高校已经开始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实践教学模式,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可以说,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进行的诸多有益探索为高校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总结来看,当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的主要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面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不少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对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内容、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并有明确规定,进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迈入实质性阶段。不少高校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例如延安大学就利用当地红色革命圣地建立了“延安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康学院在大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社区建立了“安康学院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教育基地”等,还有的高校与当地的一些法院或者监狱等单位联合建立大学生法治教育基地等,这些思想政治实践基地大大推动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质量。

3.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方法逐渐丰富、教学模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化。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逐渐多样化,从校内的专题教育、讨论、辩论赛、案例教学等逐渐转向校外实践参观、社区服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等,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

然而应该看到的是,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其存在的一些较为广泛的问题主要有:

4.高校及一线教师对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不少高校虽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以及教学等做出了详尽的安排,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属于公共课,往往是不同的专业、班级的学生在一起上“大堂课”,实践教学的组织难度很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一块仍然缺少严密的组织、管理等,种种因素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最终流于形式。

5.实践教学缺乏严密的组织性,较为混乱。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依然缺乏较为严密的组织性,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随意性,同时,在师资配备、教材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少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甚至没有教材,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被忽视,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实践课堂收益的也只是少部分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无形之中被排除出实践课堂,脱离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初衷。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近年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经出台了各种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指导性的方针,来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国家在2004年、2011年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些都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因此,高校未来应该以这些意见为指导,进一步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一味创新新的实践教学模式,而是要一方面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修正,使之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在改进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适当创新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中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不可偏废其一。

1.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使用的各个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各个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出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来使之不断完善,真正发挥其作用。例如,当前不少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社会集中实践模式”,即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参观革命遗址等,这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富有感染力,在学生中也极易受到欢迎,但是由于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是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经常采取大班授课,组织管理的难度很大,所以这种模式经常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往往难以达到,因此,针对这种现状,高校应该积极采取适当措施,来有效解决这种模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例如可以采取将原来的大班统一参观按照专业进行细分,进行分散实践,来扩大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效应。

2.因地制宜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以往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所采取的如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校园实践模式等教学模式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些教学模式往往都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即全班统一行动,学生的个性被忽视,而这也是这些实践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的源头之一,因此,今后高校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地制宜从学生实际、从高校实际出发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将那些爱好户外的学生组织起来参与社会实际参观;为那些性格较为孤僻的学生首先进行课堂实践模式的教学模式;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则可以和当地社区等联系,让其作为志愿者到社区中去进行磨练;而对一些家庭较为贫困的大学生,则可以将他们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和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结合起来等等,总之,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创新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第2篇:思想政治理论总结范文

【关键词】视情教学法 独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遭遇到了一系列的现实困难。因此,我们就需要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寻找适合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以此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视情教学法

“视情教育”是由著名教育专家张巨河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总结其十多年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适用于各个学科、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理念。“视”就是重视,“情”就是多元智能情况。“视情教育”要求把教育对象作为教育过程的中心,平等对待每一个教育对象,既要全面分析教育对象的智能、心理和生理情况,还要综合把握影响教育对象的其他因素。“视情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

在“视情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笔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适合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视情教学法”。这里的“视情教学法”就是以教育对象――学生为核心,通过分析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围绕这一核心参与实践教学的教师、课程、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实情,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学生、教师、课程、学校和社会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会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具体而言,这其中主要包括学生的智能组合情况、知识结构情况、性格心理情况、兴趣爱好情况、家庭背景情况等;教师的素质结构情况、层次结构情况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特点和规律;学校培养人才的类型情况、办学层次和办学模式的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视情教学法”要求高校紧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规律,合理配置师资力量,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独立学院是高校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的学院,采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由于市场主体的逐利性,独立学院特别注重节约办学成本和提高办学效益,由于投资方急于收回投资,有时候就会做出急功近利的事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目前不少独立学院没有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和完整的工作队伍。尤其是需要以一定经费作为保障的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旦涉及到实践教学的场地、经费、教学安排、安全保障等问题,领导部门多会以实施困难为由将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化、简约化甚至取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仍然难以落到实处,难以取得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建设滞后、管理不到位。目前,在课程建设方面,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没有纳入课程建设体系中,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标准等。在管理制度方面,关于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甚少,没有形成从领导、组织到实施的规范体系,缺少对实践教学的保障和监督体系。对尚处于初期发展的独立学院,自然不会投入过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探索和建设一套适合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体系和管理制度,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显得有名无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乏相应的物质保障。随着高校扩招,处于市场激烈竞争中的独立学院为了达到和提升办学标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有限的经费来源难以满足多项支出的需要。加之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在很多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都被视为是政治任务和迎合评估的需要,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费投入往往很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然缺乏相应的物质保障。于是,这就导致了目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多局限于课堂实践,缺少实践基地,课外实践又多出现以学生自主进行却无法考核等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乏师资支持。目前,不少独立学院为了节约成本,增加收益,大量扩招,增加教学班级。这就使得原本就数量相对缺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承担更多的教学工作量。此外,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相比,独立学院的教师缺乏足够的科研平台,但却要承担同样的科研工作量。如此一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就难有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实践教学了。同时,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身也缺乏实践经验,由他们来指导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视情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独立学院的领导部门要全力保障思想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独立学院的领导部门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经费、专业设置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尽可能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组织、队伍、经费三方面的保障。首先,在组织保障方面,实践教学要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由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由相关教学单位负责实施,由学工部、团委等部门配合,由人事处、教务处和相关教学单位联合考核。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级级有任务。其次,在队伍保障方面,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硬、敬业精神高、社会经验多的专门队伍。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 组织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尝试,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具有指导性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聘请实践基地的专职人员兼任实践指导教师, 以增强指导实践的针对性。同时,也要对辅导员和学团工作者进行选拔和培训,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队伍中来。再次,在经费保障方面,要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以确保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以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实践指导教师能得到定期培训。

独立学院的教务部门要根据课程设置情况,科学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独立学院的教务部门要统一组织和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教务部门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规范制度,要向相关教学部门下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要求相关教学部门根据学时和学分的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完整的课表安排,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标准,以做到任务到人,分工到人,责任到人,监督到人。

独立学院的教学部门要根据具体课程的特征,合理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主干课程既有各自的特征和教学规律,又相互联系。因此,独立学院的相关教学部门在安排实践教学时,应根据每门课程的具体特征,按照统筹兼顾,形式互补的原则,既充分展现每门课程的特色,又最大限度地发挥四门主干课程的合力。例如,根据《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深入浅出、贴近现实的特征,可安排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学校和社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报告,并开展成果交流,从而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信心。

第3篇:思想政治理论总结范文

前言

目前,在我国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党校教师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方面的学习是统一的,并且他们都主张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针对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党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得学生理解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方法和本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老师还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真正意义。这样学生很难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政水平,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倦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问题出现。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规范教学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对我国现阶段思政的认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兴趣,要不然很不利于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2]所以说,由于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计方式的不合理,也会影响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

2.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源头

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根本不关心我国的实时政治,导致学生的思政意识比较狭窄。但是,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忽视了对学生的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要求。学生只有真正关心我国的实时政治与国际大事,才能积累广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方面的知识。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能通过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而间接地获得知识的机会是很有限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政觉悟。因此,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源头。

二、提高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策略

1.培养党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思维习惯

人们常说的指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思维习惯就是被自身的思维干扰了的思想政治理念,产生了对思想政治理念的偏差。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政治的思维模式存在差异的问题普遍存在。虽然随着党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常的不断加深,一些思想政治理念已经为党校学生群体所接受。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还比较单一,即一种思维跨度所引发的思维习惯的差异。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党校学生群体经常出现案例搭配、逻辑结构的错误,这都由固定思维所引起。与此同时,由于文化视角的差异,造成党校学生存在其固有的思维习语,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我国党校学生碰到最为困难的问题即是对思想政治理论专有术语的解读,这对于党校学生的思维理解造成了十分大的阻碍。受传统思维的长期影响,对于其他文化的较少涉猎与储备,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

2.加强党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作用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中国党校的各个专业的党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思考的机会并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的中国党校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轻视心理,错误的认为自己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就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了。因此,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之中,这些党校学生自暴自弃,不去认真的锻炼自身的思想政治能力。[3]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化水平的日趋提升,思想政治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理念,势必在我国党校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之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党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锻炼的过程之中,党校学生往往想着通过获取某种特殊的方法,事半功倍的进行思想政治知识储备的提升。但是,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之中,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一旦党校学生遇到了需要自主思维的案例分析型的思想政治问题,学生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的办法,进而自暴自弃,导致思想政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第4篇:思想政治理论总结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理论;案例

[作者简介]罗爱武,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政治学博士研究生,仙桃职业学院思政部讲师,湖北武汉43007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0-0148-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说服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是高校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重要实践课题。近年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越来越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推崇,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具有“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功能,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但要使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发挥预期的效果,避免对案例教学法的误用,还必须处理好案例教学中案例和理论的关系,不能因为案例教学强调案例的重要性而忽视理论的作用。实际上,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理论对案例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从案例教学法的实质看,理论是案例的主导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就是运用基本立场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对精选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最鲜明的特点。案例教学把整体的课程知识分解成各个部分,并融合于具体的案例中呈现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来达成对原理、方法的掌握。它的优点是以具体反映抽象,以特殊体现一般。在案例教学中不是“教案例”,而是“用案例教”,不是就具体案例来教授、学习具体案例,而是用具体案例来教授、学习理论、观点和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通过案例来教授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来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来运用理论知识。

在案例教学中,理论是案例的主导,案例的选取是否合适取决于特定的理论内容。针对同样的理论内容,同一个教师如果选用不同的案例,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相反对同一个案例,同一个教师如果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解读,就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这说明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不是选择什么样的案例,而是对教材理论的把握是否准确、透彻。因此,在理论和案例的关系中,理论起着主导作用,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不是用什么案例来说明理论,而是用什么理论来解读案例。离开理论的主导就事论事、以现象解释代替原理探索、使完整体系的理论学习演变成零碎烦琐的事例学习,这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离开的理论视角从其他理论视角来分析讨论案例也不是成功的案例教学。

二、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看,理论是案例的指导

案例教学绝不意味着脱离教材理论内容,就案例来讲案例。案例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理论内容始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在案例选择阶段。理论是选择案例的首要标准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必须选择案例。在案例选择阶段,以什么标准选择案例是个首要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是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学案例必须紧扣教学目的和主旨,紧密联系教学理论内容。

案例教学同样是一个传授理论的过程,它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能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与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的多少有关。因此,教师在选编案例之前首先必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相应的教材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什么,要选择在内容上紧扣主题、围绕中心、针对重点、契合难点的形象材料,使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只有选编的案例符合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内容,才能达到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的目的。切忌为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生动、活跃而忽视教学内容,抛开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随心所欲地东拼西凑,将与教学目的和内容没有什么关系的事件当作案例,这将造成教学案例与教材内容“两张皮”。其结果只能是喧宾夺主,干扰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在案例分析阶段。理论是分析案例的向导

在案例分析阶段,理论是教师分析案例、设置问题的向导。教学案例是一个具体真实的事件或一种现象,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案例,应怎么分析,该如何评价,取决于人们的理论视角,对于同一案例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往往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案例,教师只有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视角分析案例,提出问题,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案例分析阶段首先必须明确与案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其中哪些又是特别重要的,案例适合引进什么理论内容展开深入的讨论,以便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的同时,学习和运用相应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其次,因为思考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在案例分析阶段,教师还要根据课程理论要点,结合案例内容,设计一些帮助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理解理论知识的有针对性、启发性的具体问题,以便于在案例讨论阶段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主题缜密思考、深入分析。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讨,从案例中归纳概括出课程理论来。理论内容是案例分析的向导,没有一定理论指导的案例分析往往是就案例谈案例,会陷入狭隘的经验主义。

3、在案例总结阶段,理论是总结案例的指南

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辩论之后,教师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归纳。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的归纳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也不能局限于对案例本身的讲析,还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解析案例问题,

根据这个典型案例所提供的属性和本质,进一步推论到与此相关的同类现象和问题,使学生对单一案例认识上升到相应理论结构理解、吸收和巩固上,使教学案例融于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中。这个总结过程是从具体案例上升到抽象理论的过程,而这一理论就是课程的内容。如果教师在案例总结阶段没有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对学生来说,他们对案例的认识就会局限于案例本身,而不能获得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要注意的一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案例归纳的结论是带有鲜明的理论导向性的。这就是说,虽然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案例各抒己见,但是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必须给出明确的结论。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和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其他学科中案例教学法的一个最根本的区别: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其他课程案例教学的结论是多元化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必须强化教育教学的导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所决定的: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的主旨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育学生职业技能。因此,案例教学是开放的,案例的解读和案例问题的答案都是多元的,并不追求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要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和方法解释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显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手段,思想教育是目标。案例总结阶段的结论具有明显的“一元导向”性,这个导向性的结论就是课程理论的内容。离开了课程理论内容,案例总结的导向性就无法体现。有的教师之所以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讨论的结果也是“开放性”的,是因为他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法混同于其他学科的案例教学法了。案例总结阶段的理论提升相当重要,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只是就案例谈案例,上升不到理论层次,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那就势必会影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的看,理论是案例的向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何教学方式都不能忽视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是理论课。作为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对大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但由于理论本身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间接性往往会带来认识和理解上的困难,如何传授理论知识才能更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和内化,是出现各种教学方法的根本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为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其说服力、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关注所讲的理论是什么、有哪些,还要关注以怎样的方式将这些理论讲出来才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更愿接受,而后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

讲授法是“用教材教”学生理论和方法,是以直接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是什么、有哪些”。讲授法是对课程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关键术语、原理、规律和基本理论观点进行逻辑推演、严密论证、系统阐述的方法,它注重概念的准确界定、原理的科学论证、理论的逻辑推演、体系的完整一致。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但在讲授中教师往往因为过于注重讲授内容的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而相对忽视一些重要问题:相对忽视构成理论发展前提的社会现实,相对忽视理论的实际运用,相对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养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便难以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得到启迪,无法有力地、及时地回应生动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出的种种鲜活的问题,弱化了理论的生命力和解释力,也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用案例教”学生理论和方法,是以间接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基本理论“从哪里来、怎样得来”,“有什么用、怎么用”。案例教学法克服了讲授法的弱点,它将抽象的理论蕴含于真实、具体的案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来认识理论、运用理论,它能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一般的概念具体化,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观察现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只教案例,不教理论,不向学生进行理论教育,而只是意味着教育形式和方式的改变。教师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来教学生理论是从哪里得来的、怎样得来的,理论有什么用处、怎样运用理论。“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既定的原理、规则。这倒不是说这样的知识不重要,相反,它所指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传授、讲座)获得这些知识。”案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批判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但不能因此否认其理论教育的功能。理论教育和能力培养不是互不相容、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方法教育仍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目的,只不过是同讲授法相比,教授的方式和内容有些变化而已:案例教学法不是以直接的方式而是以间接的方式来教授理论;不是仅限于教授“理论是什么、有哪些”,而是主要教授“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的,“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这两个方面。

1、理论发现型案例教学是为了说明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

根据运用的不同目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了说明理论“从哪里来、怎样得来”的理论发现型,一种是为了解释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的理论运用型。理论发现型案例教学通过从具体案例到抽象理论的转化,回答学生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理论是抽象的,但并不是空泛的,而是实践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理论,它具体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或事上,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得出这些理论性结论的过程,真正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包含的实践性智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将反映社会生活真实状况的典型案例,以具体感性材料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具体案例通过分析、讨论,透过案例表象揭示其中蕴涵的深刻思想,挖掘其中的精神实质,让学生认识到具体案例背后所蕴涵的一般规律,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跨越到抽象,从个别扩展到一般,从而实现从感性案例材料到理性理论知识的飞跃。

理论是对具体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抽象,理论发现型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理论还原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对个别、具体案例的缜密考查和深入分析来揭示一般、抽象理论的建立过程,使理论有

了一定的现实依托,避免了单纯进行理论讲授可能造成的枯燥、抽象、远离现实的问题,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

2、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法是为了解释理论有什么用、如何用

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通过从抽象理论到具体案例的转化,回答学生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在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中,教师在精讲理论的前提下,将精心选编的有代表性、针对性、时代性的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案例描述的情景现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判断,通过独立思考、集体讨论来寻求解释现象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通过将如何运用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把握理论中所包含的科学的方法、开放的理念及实践的成果,从而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理论知识,有效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这一教学过程也有利于案例教学另一重要目的的达成:促进学生顺利实现由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升华,最终增强他们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教材中的理论对案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因为案例教学法强调用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轻视理论的作用、忽视理论的教授,这是对案例教学法的误解、误用,也会降低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戴艳军,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3]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

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访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慧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

[4]韩裕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耦舍[J],思想研究,2006,(11)。

第5篇:思想政治理论总结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思政课程 教学模式

本文系西安邮电大学2010年度教改项目“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阶段研究成果。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浓,思政课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偏差。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可以尝试将案例与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选取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课程进行讲解,突破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的单一主体地位及过分强调单向交流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一元性、导向性和思想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通过单一的讲授来实现其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被认为是空洞、枯燥的理论传授,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缺乏兴趣,部分院校存在学生厌学的情况。

2.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认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①如果能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新的案例教学模式,便可以将学习理论与掌握理论和运用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在通过优化案例教学过程,严选案例,巧妙呈现案例,小组讨论,分析案例,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活泼,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实施方案

1.案例选取 (1)案例开发。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案例的质量。案例编写要注意思政课程特殊要求,即方向性、时效性、真实性。案例教学的实施必须有可供使用的案例,案例的筛选与编制是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对于案例的选取,既要考虑到与理论的联系,还必须要考虑到案例的教育意义以及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最后,还要对案例素材进行精心加工,思政课案例必须彰显与思政教育密切相关的细节,概括或省略与课程相关程度低的材料,编制合适的案例。(2)院校案例资源共享。教学案例的共享阶段是案例教学研究的重要阶段。一个系统而成熟的案例库可以提供给使用者很多的理想案例,对于推动案例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案例库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是所有学校都有实力进行建设的。这些都需要学者、教育主管单位、学术机构和期刊等多方通过共同探讨、长期努力来改善。本校内,不同思政课教师之间收集的素材应当进行汇集、整理、分类、归纳、交流、沟通,乃至整合实现一个信息共享。

2.案例导入 (1)巧设议题,导入案例。确定了案例之后,就要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代表维果斯基认为,要使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必须先确定至少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生目前现有的水平,第二种是学生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②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进行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设计一个引导性的问题,即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前进一步,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分析案例,就会使得课程的目标更易达成。(2)多种途径导入案例。教学案例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传统书面材料形式出现,也可以用幻灯片、诗歌朗诵、经典选读等进行呈现,有些案例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表演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品位案例的深刻内涵。现在大多数大学都有多媒体教室,可以从硬件角度实现案例的多元呈现。

3.分组讨论 (1)提问环节。在展示案例之后,要回到本课程的中心环节,教师本课程的教师要围绕案例提出问题,问题中应包含这节课的中心内容和主要内容,和本课主题紧密相关,要有针对性。以便在讨论中逐步总结得出本课教学内容中的相关规律,知识原理,以防出现跑题或没有目的随意争论的情况。(2)分组环节。问题提出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案例教学的分组讨论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深入到他们的中间,注意倾听他们的讨论,发现问题时,就和他们一起讨论,在讨论的同时理论讲授要“穿插其中”。(3)答辩环节。分组讨论后,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入讨论、分享借鉴的环节。组织学生讨论之后,老师向小组提问,请小组成员回答,原则上要求每人陈述自己在其中所做的工作及看法。通过教师给组长打分,组长给组员打分,确保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4.案例总结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元性和导向性的特点,对案例教学的“点评总结”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缺乏有效的“点评总结”,从案例中得出的结论往往得不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提炼,甚至会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反作用。因此,“点评总结”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至关重要,这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要源于实践、依托理论,通过理论引导,点评总结,达到对实践工作的指导、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从而深化理论学习、提升素质能力。”③

注释:

①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14.

②夏普祥.生命课堂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的探寻[J].课程·教材·教法,2008,(1):30.

③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

参考文献:

[1]杜孔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徐建会.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运用探究[D].苏州大学,2008.

第6篇:思想政治理论总结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设计 创新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由于缺乏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创新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其教学中存在内容设计简单、行程流于形式等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阻力重重。当代大学生大多属于90后, 90后的大学生是个性。他们年轻、活力,具有创新精神,但是更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与众不同。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活力,但透射出冷漠;他们身上体现出创新,但透射出搞怪。90后是孤独的一代, 90后是缺少情感感化的一代[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常以团队、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在运作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和谐共赢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兼顾理性知识和非理性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

(1)授课教师确定选题,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进行研究,完成调查论文,调研报告。最后教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这种实践教学形式适用于社会中存在的现象、政策贯彻实施及效果等问题的调查研究。从经费计算的角度来时,最为经济实惠。从组织管理的角度,也最为简单轻松。但是,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赖于学生高度的自觉性、敏锐的观察力和高素质的科研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组织的带领大学生到社会重点行业、企业、街道或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等地方进行考察调研,完成调查报告。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与第一种实践教学相比,具有更高的纪律性要求,可获得教师的现场指导。但是,参加活动的人数有限,活动成本相对较高。

(3)情景模拟。根据教学内容,模拟一定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从中获得启示。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可以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2]。

(4)专题讲座、座谈。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成功人士或先进人物等,到学校做专题报告,就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问题与学生现场互动。

(5)课堂讨论、辩论。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6)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联系起来,开展实践性教学。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的条件保障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保障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指导力量、经费条件、基地建设等方面。

2.1组织领导

教育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中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并成立“直属学校领导的、与学校其他二级院(系)行政同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表现出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度重视。

当前,由于生源问题,高职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学校的领导者都“聚焦”在不可回避的生存发展问题。但是目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国际形势复杂,不能放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各级领导也应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

2.2教学管理

关于实践性教学的学时学分问题,《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教育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也同时规定“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覆盖所有学生。”各高职应根据这些文件的精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真正地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落到实处。

2.3经费条件

关于实践性教学经费,教育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明确规定应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实践性教学经费主要包括交通费、差旅费、讲课费、门票费、场地费。随着实践性教学参与学生数的增加,实践性教学成本也会越来越高。这笔教学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学校设立的专项经费,但在具体的实践性教学中,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争取外援,增加实践性教学收入来源。如: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获得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资助,同企事业单位双赢[4]。例如,同移动公司的合作,可以使学生身穿带移动宣传标语的T恤从事实践活动,宣传移动公司的形象的同时获得移动公司经费的支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关系和支持,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系和支持。

2.4基地建设

柳礼泉在《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一文中指出:“基地教育,就是利用地方教育资源优势,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在现场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是一种基于认识与感受的实践教学环节。”基地建设是开展基地教育的前提。基地建设要体现本地化、规范化的原则,深入开展基地建设。本地化是指基地建设要积极利用学校所在地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特征。规范化是指基地建设中教育基地的合法化、规模化,合作关系的稳定性、长期性,教育内容的代表性、指向性。随州职业技学院在基地建设包括随州高城镇“傅本发残疾人自强基地”,广水“单身母亲养殖基地”等在本地具有影响力的基地。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的路径

3.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思政”课各章节也存在重复的内容,必须进行优化整合。如:第一章可以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然性、科学内涵、成果、意义”的线索进行整合,把中国化各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放在其他专题重点介绍;第一章和第六章都涉及“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只在第一章重点介绍;第六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都涉及“科学”、“教育””等内容,一定要避免重复;第八章和第十一章都有“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容,也要避免重复。可以把重复的内容集中在某专题重点讲解[5]。

3.2将理论热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理论热点问题,如:“六个为什么”、“四个划清”、“七个怎么看”等,这些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如能充实到“思政”课精彩教案中,将使教学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六个为什么”可以与第一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四个划清”可以与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七个怎么看”可以与第八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五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3.3课程评价与管理学相结合。

现有的“思政”课教材是章节式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为了照顾结构的逻辑严谨性、章节的均衡性和前后呼应性以及内容全面覆盖性、学术权威性和表述的准确性等,存在着内容重复的情况,非常不利于教学。因此,精彩教案不能照搬教材体系,必须将其转化成教学体系。

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增强教学实效性,“思政”课精彩教案可以把章节式的教材体系转换成专题式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围绕中国化的主题、中国化的主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把十五章设置成十五个专题,这十五个专题又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总论部分、思想核心理论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又可以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政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教育对象及实施过程所进行的价值评判[6]。“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政”(简称“思政”)课精彩教案,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思政”课精彩教案的价值、特点、结构和内容。

3.4精心设计“思政”课精彩教案的结构

在把章节式教材体系转换成专题式教学体系以后,“思政”课精彩教案每一个专题的结构都可以从教学简况、教学过程和教学小结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首先是教学简况。这是对教学基本情况的简要认识和把握,包括授课对象、学时安排、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课后作业、阅读书目等。授课对象要把本专科区别开来,以此了解不同授课对象的总体情况;学时安排是指对每个专题教学任务完成所需时间的总体把握;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重点难点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教学的主要方面,包括教材要求的重点和一些热点、难点和疑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采用的策略、方法和手段;课后作业是教师教学任务完成后为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阅读书目是教师为学生布置的拓展学习任务,除了一些经典选读外,还可以推荐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教学简况最好安排在每个专题的最前面,以表格形式呈现,简洁明了。

其次是教学过程。这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布局,也是精彩教案的主体部分,包含了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实际上把整个教学流程都进行了安排,包括告知、导入新课、讲授、视频、案例、提问、讨论、自学、教师归纳或点评、知识链接、时间分配和板书设计等。告知是告诉教学对象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导入新课是教师在新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它能引起学生注意和激发学习兴趣,既可以通过复习提问自然过渡到新课,也可以通过案例、名言、图片、视频等导入新课;讲授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它是教学过程的重点环节,也是时间分配最多的部分;视频与案例是指通过播放视频资料、分析教学案例进行辅助教学的环节;提问、讨论及自学等,是指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而设计的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归纳或点评是指在视频、案例、提问、讨论、自学等环节完成以后,教师对其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指点,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知识链接是指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知识点,通过专门的介绍以加深教师和学生的理解;时间分配是指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所分配的时间;板书设计是对板书的内容、形式布局的设计,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

最后是教学小结。这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思考,包括教学效果、教学经验分析和改进措施等。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价;教学经验分析是在对教学效果总结与评价的基础上,对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进行经验总结,发现优点,找出不足;改进措施是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柳礼泉.教学研究与教学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3]柳礼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4]吕志,黄紫华.面向社会 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7篇:思想政治理论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 思想性

论文摘要:“思想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乃至思想政治教育学各个环节的个性化特征,但由于各种原因而并未充分彰显,明确并落实思想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深化和实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思想性”界定及表现

“思想”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含义有所不同。如,哲学论域中的“思想”是指相对于感觉、印象的一种认识成果,属于理性认识,有时也可指一种理论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思想”则指的是思想意识,涵盖了意识中全部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但侧重理性形式[1],是指支配人的行为、态度的主观观念、主观意识、主观精神,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特点的范畴[2]。“思想性”是指以思想、观念为涵载,强调思辨而非经验,价值主导而非价值中立,承载着价值判断、伦理追求、道德呼吁的特征和属性。思想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着充分的表现。

1.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水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

在学科特性上,思想政治教育学明显不同,其目标是直接而明确的培育某种观念、思想取向,意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格及行为实践等方面达到预想结果。而其他学科的取向是知识性或称做学术性的,不直接涉及与知识相关的观念和思想的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尽管作为一个学科也有自己的学术性特征,但其最终取向却不是传承和增进知识形态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而是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观念水平。

2.思想、观念性教育主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无一例外都是观念教育,观念教育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也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素和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观念教育为内容取向,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这当然不等于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进行观念上的说教,但却明确了一点,即要围绕观念教育选择有效的载体和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观念培育的目标。而知识性的内容则必须突出其思想性,而不作简单的知识和学术传承。另外,与课程紧密相关的多种灵活多样的载体和形式,如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有效的教育形式,但必须注意,这些载体和形式的运用必须以思想观念的培养为主导,做到为思想教育所用。

3.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评价标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评价标准是思想性的,强调课程对受教育者主观思想观念的改进和提升,具体来说就是在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以为理论指导和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方面所达到的效果。这迥异于常见的学术性标准,后者注重对某学科领域的知识的掌握以及增进和积累。政治学和伦理学传承和发展政治和伦理道德的知识体系,可能培养出政治学和伦理学学者,却未必能培养出政治家和道德高尚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根本上说不是在传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培养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学者,而是要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心理素质有所提升。

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实现的认识误区

1.泛政治性使思政课无法触动并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

所谓泛政治性,是指在教学中过度强调课程的政治性,把教学简化为政治说教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即通常所说的阶级性、意识形态性,其含义是说没有超越阶级和非阶级的思想体系,其目标是要完成统治阶级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3]。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但思想政治教育却不可以简单地在本质层面展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的误读反倒会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实现。表现之一是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即通常所说的“上纲上线”,并且为了做到这一点,不惜牵强附会,甚至肆意歪曲。表现之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中过度突出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对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轻描淡写。表现之三是在教学手段上进行舆论宣传和政治说教,以宣传口号代替理论的逻辑展开,把思想和理论教育演变成政治蛊惑和行动动员。这种“泛政治性”倾向最致命的缺点是没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思想层面上,无法通过理论的透彻解读来触动并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使受教育者坚定理论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相反,过度的政治渲染还会拉大思想和理论与受教育者的距离,阻滞甚至降低受教育者的思想理论水平。

2.学术依附性使思政课囿于知识积累而非思想水平的提升

所谓学术依附性,主要是指弱化思想观念培育而强化知识性、学术性积累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术性还相当孱弱,学术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学术性的追求必须是在对本学科的学术特性充分认识和把握的条件下来展开,且不可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的学术轨道。有的教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做专业课进行教学,认为这样的教学才有深度和力度,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来看,这种所谓学术化风格恰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的一个误区。从理论上说,追求教学的

学术性恰好用知识性掩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有的思想性特征;从实践上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大都是非该专业甚至都不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生,从课程的数量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能力等方面考虑,学生不可能完成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充分把握和学术积累,遑论基于这一知识性积累而提升思想和观念水平。

3.重理论环节而轻实践环节使思想教育与现实脱节而缺乏实效

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一样,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论和西方的教育理论都明确了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相对成熟,自我意识强,情绪、情感丰富,并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乐于独立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期。由于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到的都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而非书本上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学生们无法通过简单的背诵、记忆完成任务,必须迫使自己作出认识和思考,这无疑是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的一种再好不过的途径。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或者被忽视乃至名存实亡,或者虽有严格的社会实践安排但却缺失思想性的主导,甚至沦为变相的旅游。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的对策

1.贯彻针对性、形象性、层递性原则,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上的思想性

针对性是指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每个人即便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也都会形成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看法,都会有自己的“原初思想”。当然,由于理论素养的缺乏,这种“原初思想”和我们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还有或大或小的差距。从这种差距出发,遴选并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就很容易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呼应,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形象性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不可以太抽象和理论化,而要尽可能地形象生动,有感染力。这不只是要求运用视听资料,更重要的是应尽可能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选取那些学生日常经历的,有深刻寓意的鲜活素材,结合这些素材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思想教育会因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不再产生距离感,在润物细无声中达成目标。层递性是指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遵循思想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使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并在时间上依次递进,例如要把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在内容上作出调整和整合,以符合学生思想发生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学生思想上的接受和提升。

2.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有学术取向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支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深厚基础,但必须凸显自身的特色。首先,“合思想教育性”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术研究的独有视角,是学术个性所在,它所展示的是以思想教育为目的的研究而非单纯的理论研究。“合思想教育性”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术研究的一个基本方向和独特研究领域,能否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地位。其次,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以学术地位并加强其学术性研究。长期以来,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被视为学术研究,在论文的分类上就有学术论文和教学论文之别,后者显然没有得到学术承认。这种观念的形成与各专业学术研究在整个学术领域的强势地位有关,它所强调的是学术积累而不是思想和观念的教化。以观念和思想教化为宗旨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比任何其他学术领域都更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否定方法研究的学术性是十分荒唐的。再次,建立具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身特色的,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为核心的学术评价标准。这对于本学科确立独特的学术领域,凝聚和培育学术人才,提升在整个学术界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3.突出思想性在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在社会实践的准备阶段,要使选题富有思想意义,与课堂理论教学有衔接,作出详细、可行的实践计划并作必要的技术准备,以保证社会实践的深度;在行动阶段,要进行全时段的导引和监督,保证社会实践的方向和力度;在最关键的总结阶段,除了严格要求,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社会实践成果的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以最便捷的途径、最大的容量表现出来,同时还要挖掘学生最深刻的内心感受。总之,思想性主导的社会实践既要有“量”——使学生广泛思考,又要有“度”——使学生的思想观念获得深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1-102.

第8篇:思想政治理论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家示范性 高职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53-02

前言: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趋势逐渐壮大,开始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方向转型。随着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为保证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健康持续的发展,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对其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建设具有国家示范性特色的思想政治课,是我国所有高职院校长期奋斗的目标。

一、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

1.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阶段,需要全面领悟和贯彻党的十会议精神,以此强化政治建设工作。现阶段的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建设的主阵地作用,政治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积极向学生灌输十会议精神,保证学生能够全面领悟精神,提升自身政治觉悟。

2.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政治素质过硬的综合性人才最终目标。由于多方面原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比如说学生能力较低、课时较少、教学任务凸显职业性、以及办学层次多等因素,进而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有效完成[1]。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不仅专注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3.完善落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际所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离不开思想政治的支持,只有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完善,才能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树立全心的教学观和课程观,以此保证高职学生顺利想社会实用性人才过度。

二、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对策建议

1.强化课程建设的规划性和科学性

各大高职院校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全面抓起建设工作,同时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部,全权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首先,可以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条例,保证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促进其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建立规章制度时,高职院校可以充分与自身发展规模、人才目标培养、以及未来战略规划充分结合,保证教学监管体系能够严格执行、规范管理,以此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其次,可以加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保证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全面电子化。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以及实践教学内容等等,保证所有教学资源实现实时共享,通过电子监控系统提升教学监督管理力度,以此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2.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

首先,需要提高整体思想政治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提高选配标准,制定严格的制度,要求所有思想政治教师具备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充分连接起来;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负责,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实践意识、以及奉献意识[2]。其次,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培训思想政治教师,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知识体系,以此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进而打造一支综合能力过硬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3.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高职院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合理设置课程,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构安排,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功能的情况下,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的特性,高职院校在实际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将职业特征、专业特征、以及人文特征充分结合,将思想政治课扩展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思政课体系教学[3]。第二、教材规范,思政课教材必须符合党的会议精神,所有教材必须使用同一的国编教材,能够全面展示出马列主义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可以将课本教材同多媒体教材充分结合。第三、改进教学模式,高职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阶段,可以充分引入各种社会案例、以及特点专题,同时合理采取情景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等,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第四、改革考核方式,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重点考察,加强综合素质的考核,保证所有学生思想政治品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总结:通过上述论述可以明确看出,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对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建设,起到基本的政治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政策的提出,各大高职院校更加当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教育职责,突出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以此提升高职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水平,以此满足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所需。

参考文献:

[1]杨宝田.建设具有国家示范性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75-76.

第9篇:思想政治理论总结范文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252-02

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赋予高等学校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确保正确的育人方向,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审视和总结。笔者对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十所新疆高校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问卷、座谈、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组织座谈、访谈学生200人。在占有大量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对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和深入的分析。

一、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有待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运用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不竭源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据2006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的数量大幅增加:全国已有一级硕士授予权单位 94 个,一级博士授予权单位 21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84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10 个。而目前,新疆高校中只有新疆大学有基本原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喀什师范学院等院校只有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且专业偏少,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学科建设水平亟待提高。在研究成果方面新疆高校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科研方向过于分散,科研成果明显偏少,且质量不高,学科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教学效果有待增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时代性不强,更新较慢。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断充实、丰富,但在迅速变化的形势面前仍显得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二是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实践教学比较薄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虽然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总体而言还相当薄弱。三是教师队伍底蕴欠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近年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一定加强。但是,目前这支队伍的现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和要求仍不相适应。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

新疆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中央提出的“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认识不足。部分高校领导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以为建个“红色网站”或在网上开辟一个思政栏目,占有一席之地就行了,使得经费投入、人员配备、规范管理等方面难以保证。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影响力不足。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教育和宣传网站,但点击率普遍不高,学生浏览量较少,普遍存在覆盖面较窄、投入力量有限、交互性不强、与现实结合不够等问题。三是对网络社区中的大学生“隐性”交互平台关注不够。新疆高校许多大学生在百度贴吧、BIAS、新闻组等网络社区中建立了交互平台,经常就社会热点、学校发展、校园现象、成长困惑等展开讨论,但由于缺乏规范和引导,网络上非理性的交互环境会引起民主参与形式的变异,造成群体情绪波动,甚至引发。同时互联网平台广泛的辐射性进一步促使西化和分化思想蔓延,少数学生在自由网络环境中诱发出的理性缺失、道德失范、人际交往异化等不良想象仍然突出。

二、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首先要凝练学科方向,针对新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突出“五观”、“四个认同”教育,凝练出新疆民族理论、新疆地方史和兵团屯垦史学科方向,并深入挖掘,长期保持,形成特色;其次要构建学科梯队,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探索“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的模式,重视青年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中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应将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纳入到自治区学科建设整体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重点扶持;再次加强科学研究,设立中国化在新疆高校的教育探索与实践、少数民族大学生“五观”、“四个认同”教育认同感研究、高校反渗透教育、大学生“三个离不开”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最后要建设学科平台。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生学位点的建设,打破多年来只有新疆大学拥有学科博士点的局面,积极开展“马克思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化”等博士点以及“民族学”、“理论”等硕士点的申报,以博士点、硕士点建设为依托,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层次。建设新疆民族理论研究中心、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新疆反渗透警示教育基地、兵团屯垦文化研究院等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平台,发挥学科平台的引导作用和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