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第1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心理健康 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2

教育部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据此,笔者结合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就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1. 心理健康的概念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它以促进人们自我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的完整、协调一致,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问题行为的发生。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表现为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健全、人格统一、人际关系和谐、与社会协调一致及心理特点要与年龄特征相符合等几个方面。

2. 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学科渗透、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使学生在学习成长发展智育的同时,能不断提高自身耐挫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心境,最终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注。现代对健康的理解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对社会适应的同步提升,是身心统一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高中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和变化的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诸多心理问题,进而产生对社会和环境的不适应,甚至出现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过激行为。据对上海六所学校初高中毕业班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44.08%的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大,曾有过自杀念头的学生高达42.75%。据报导,我国每年自杀人数达28.7万,自杀已成为青少年学生的头号死因。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高中生物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理想学科之一。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强调珍爱生命,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提出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也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密切相关。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无论是编排还是教学内容设计上都渗透了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四、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1. 认识生命,珍爱生命

面对陆续报道的中学生跳楼事件,笔者认为,不管事情的原委怎样,生命的凋零在家人和亲友心中是永远抹不掉的痛楚。不管人生处于什么境地,保护生命都是永恒的话题。针对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笔者充分挖掘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坚强和宝贵,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

例如,在学习必修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为了让学生直观认识生命的宝贵,笔者在教学中播放了一段生命孕育过程的视频。视频从进入产道开始,到经艰难跋涉到达输卵管前端、在这儿与卵结合完成受精作用,接下来是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胚胎的发育及分娩过程。在学生感叹生命神奇缔造的同时,笔者进行教育渗透: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来之不易。为了孕育一个你,几亿个参加了争夺一个卵细胞的角逐,能靠近卵子的仅约百个,但却只有活力最强的那个能穿越卵子外壳与卵子结合,最终形成一个未来发育成你的受精卵。接下来,胚胎母亲子宫内的发育也充满了艰辛,稍不留神,你就会夭折或成为怪胎。母亲十个月的艰辛怀胎,终于迎来一朝分娩,在母亲难于言语的痛苦中,你带着胜利者的啼哭,降临到了这个世界。这一路走来,生命的形成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生命的延续又是那么的顽强!

又如,学习必修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时,笔者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独特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我们人和人之间99.9%以上的基因是相同的,不超过千分之一的基因差异使得我们在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了不同,最终造就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了独特的个性和特质。生命世界因我们独特的存在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轻易从世界上消失。

所以不管现在个人的境况怎样,我们都应为自己有幸成为生命竞赛的唯一优胜者和独特的生存者而骄傲。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牢记:请不要轻易结束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 正视逆境,积极进取

进入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想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发现自己并不是“佼佼者”,从而自卑、苦恼、不合群,影响正常的学习。这时,在学习生物科学史时,渗透正视逆境,积极进取的相关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引导他们乐观面对挑战。

例如学习必修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时,笔者挖掘有关巴斯德的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耐挫能力提高的渗透。巴斯德通过反复研究提出了细菌致病理论,但法国医学会的老资格医生们一点都不相信,反而摇头大笑,坚持自己的陈旧观点。面对医学界的顽固反对,巴斯德没有泄气,继续宣传他的细菌致病学说,终于取得了年轻医生的认可,并将之用于医疗实践。又如学习必修2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笔者告诉学生:孟德尔花了8年的时间才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期间,他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但他并没有放弃研究,而是继续实验和总结经验,最终取得了成功。

通过渗透,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不会一帆风顺。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不能灰心丧气,而应像科学家那样坚持不懈,并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实践。从而让学生确立这样的信念:挫折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刻苦勤奋,改进方法,学习成绩肯定能持续提高。

3. 适应环境,奉献社会

现在不少青少年的生活比较安逸,学习上缺乏斗志。他们信奉个人的自由,缺少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很多人只知索取和贪图享受,当家庭和社会无法满足其需求时,他们往往仇视父母、危害社会,做出各种不理智的行为。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与家庭、社会的依存关系,引导他们调整心理、适应环境、服务社会。

中学生物的新课程中充满了适应性思想。地球上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即使是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有生物的存在。这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学习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时,就是适应性教育的很好的切入点。自然界的生物进化历程,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结果。挫折和逆境无处不在,它可以推动生物的进化,同样也可以促使个体的成长。当环境改变时,我们人也要适当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我们人适应社会如同生物适应环境一样是客观的、不容改变的事实。

人是社会的一员,在适应社会、向社会索取的同时,还需奉献社会。这好比组成生物体的细胞,在保持自己相对独立的同时,还需与其他细胞通力合作,为整体生命的正常运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笔者引导学生明白:现在在学校努力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发展能力,内化情感,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工作岗位,为家庭和国家服务。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教师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同时,必将促使自己个人魅力的提升,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的发展,从而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师生一起成长,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继华,胡庆云.现代青年伦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11.

第2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论文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管理、目标内容、教材和评价这个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问题;展望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关注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我国学者班华教授曾指出:设置心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早在1997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明确规定在初中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内容包括:正确看待自己、磨练心理品质等,课时安排为每一个内容4学时。教育部要求1998年秋开始在部分省市进行实验,取得经验后自1999年秋开始在全国实施。教材选用主要是各省自编,没有全国材。虽然各省市、学校越来越意识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及展望三个角度来探讨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国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研究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取得的理论成果也不是很多,现将部分学者的观点呈现如下:

于学兰(1997)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服务对象心理发展需求的阶段性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心理常识课、成才指导课、健康教育课、心理卫生讲座和团体辅导课、心理辅导活动课。姚本先、方双虎(2002)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全部教育性经验(含种族经验和个体经验)。课程包括独立型和融合型两大类。其中独立型课程又分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融合型课程也可分为学科课程中的融合、活动课程中的融合和环境课程中的融合。也有学者提出了综合课程的构想。叶一舵(2003)认为,目前国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致可分为三种取向:第一,学科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把心理素质所包含的内容作为构建课程的主线,强调心理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第二,以经验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把让学生获得经验和体验作为课程的支点,强调活动、实践和心理训练;第三,以问题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把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作为课程的切入点,强调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学者曹梅静、王玲(2004)则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因为它以绝大多数心理正常的学生为对象,以提高其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为目标,以团体教育、团体训练为主要方式来开展各项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性目标。还有学者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提出的见解。李慧生(2006)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从上述文献中不难看出,人们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它是独立型课程与融合型课程的综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综合,经验取向课程、学科取向课程与问题取向课程的综合。

长期以来,以知识本位为特征的课程思想一度占主体和核心地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形式化,而忽视了人文精神、文化素养的陶冶,没有把人格的完美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实施。就目前来看,通过课程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呈现以下特点:

大部分省市、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配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发展速度上城市发展快于农村。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看,其方式主要是有两种:一是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知识;另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即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知识为主,让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课程的实施看,主要是依赖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自发开展,受到教育者的观念、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影响。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地方性课程,没有国家统一规定的教材。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易操作,各地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编制了相应的教材和参考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操作。

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在我国历史短暂,经验不足,因而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有关部门的领导或学校的校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缺乏深入的了解,虽然近几年有教育政策导向,认识到应试教育的不足,提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现行的应试教育使他们疲于应付中考、高考和各种各样的考试,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推广到应有的程度。不少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摆设”形同虚设,应付各种检查。正如有人所说,“上级检查时重要,平常教学中次要,抓统考升学时不要。”课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虽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认为有开课的必要,但是在具体落实课时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它,把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最大的困难之一。

(二)教材存在的问题

在教材价值取向上的偏差。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价值取向是学科本位的或社会本位的,这种教材可以说把什么都考虑到了、考虑好了,惟独忽视了学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存在价值。这种“无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摆不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一切为了学生的心理成长这一基本主题,严重压抑了学生心理发展的主体性,阻碍了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教材基本内容上的失重。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随意性大,呈现出无序状态,过于强调中小学生非智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性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智能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相当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的状况是“匆匆上马,急急推出,草草收场,皆大欢喜”。

在教材个性特色上的缺失。为数不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套用一般教科书的写作路子,没能实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忽略了突出中小学生的活动、体验与践行,缺乏灵活性与开放性,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本应具有的“个性”与特色。  (三)课程目标、内容存在的问题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过于理想化倾向比较普遍。理想化倾向表现为,从课程的目标来看,有些目标过于理想,有些目标过于原则、空泛,不太符合中小学生的实际状况。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等这些提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目标无可厚非,但没有体现出目标的行为化、具体化和操作化。而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课程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注重心理学学科知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拘泥于心理学学科知识的选择,忽视了选择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经验和使中小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各种文化。

(四)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缺乏理论指导,使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比较混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无提高,用考试的定量方法来评价,是难以反映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为考试只能看出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的程度,而学生了解这门知识,了解了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并不能等同于心理健康水平就提高了。所以单靠考试等定量的方法不足以评价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涉及学生行为的改变,包括个人的动机、态度、兴趣、自我观念、思想等。一般来说,个体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我们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就可以了解个体的心理特质。但是有时候却未必如此。如有的人心里想的和口里说的不一样,有的人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评价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又长期的工作,要把评价工作做好,需要花人力、物力和时间,而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奇缺,资金有限,时间也不够,这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工作带来了困难,使评价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设备、经费、辅导人员素质等的评价,或者学生自助作业的收集,等等。

三、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展望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

社会及教育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的法规,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和规范化。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管理,首先体现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方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安排。”学校领导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的认识、重视程度以及合理的制度是课时保障的重要条件。其次是选定或组织编制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和参考教材。学校管理层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主要参考教材。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上,应凸显“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理所当然应直指人的心理成长、发展与自我实现,因而教材的建设不应当是“物本”的,而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把人视为自身心理发展与建设的主人,把人的主体性发展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一切从人的心理需求发展,一切为了人的心理健全发展,一切服务于人的心理潜能开发,一切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生命和生活,关怀人的价值和使命,关照人的精神和信仰,真正确立“人”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中的中心地位。在教材内容选择上,要坚持以“实”为本,即联系实际、体现实用、突出实践、注重实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目标来确定适当的教材内容。在教材编写组织上,宜采取“多元优化、积极整合”的策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应以心理化取向为基础,以教育化取向为主干,以生活化、问题化取向为依托,建构整合化、网络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趋向。

(三)注重课程的可操作化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可操作性,是指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将目标化为可以观察评定的和可以训练培养的行为特征。我们不能泛泛地将“完善自我,培养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单元目标或课时目标,而应该把这些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具体化,把行为目标作为单元目标的细节,从而真正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目标集中指向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这种目标价值观的引领下,课程应当提供适当的心理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积极的、愉快的心理体验,并由此滋生出积极的个人心理意义。课程内容应强调与学生生活相适应,以促进学生在学校的成长;注重与社会生活相适应,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健康心理的自我构建。

第3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二、学校要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

既然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就应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其次,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努力创设和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心理治疗。也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动技能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为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浓郁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励学生拼搏精神,整洁的校园设施可以规范学生心理行为。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也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家教知识,不断提高家长的“心育”水平,促使家长自觉地营造和睦,平等,民主的家庭心育环境,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管教孩子,与学校形式强大的教育合力。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村队生活环境,使之服务于学校德育。

三、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要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可以请有关专家给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让教师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进取的精神、愉快的情绪、适当的行为、虚心的态度及现实的良好适应力。明确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有所不同。让教师们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懂得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与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

组织教师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具有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积极与懈怠等错综复杂、相互矛盾的不成熟的特点。也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差异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的表现不可能整齐划一,但是这种差异不是消极的、有害的,而是可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一种资源。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不应忽略这一点,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都切忌轻易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老师要为人师表,以满腔的热情感动学生,要有敬业精神,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做到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这样才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第4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8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教法已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领悟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掌握新教学技能,才能担负起增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中学生,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使部分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刻不容缓,不仅事关学校,而且事关家庭、社会。我们只有把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联合起来,才能把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抓好。总而言之,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新课改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进和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是每位教师值得冷静深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从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不仅仅要完成“老师”的任务,更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及时更新教学思想,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更新教学理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应从改变教学观和改变评价观两个方面更新教学理念。第一,改变教学观。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以及参与到活动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引导学生。第二,改变评价观,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初中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还不能了解,又不善于自觉地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以及教学中,耐心、正确并全面评价学生的进步,对于每个学生的质疑,必须耐心的教导,决不能埋怨或者责备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

在学校,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优化自身心理素质的要求。若教师经常闷闷不乐,使学生紧张、情绪易波动、没有热情,甚至先入为主地对学生抱有明显的偏见,这对学生无疑是一场灾难。所以,教师为了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施加有力的影响,以保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先培养自身的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以“爱”作为教学的基础,要对学生有耐心,以公正无私、民主、体谅人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甚至应每天检查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令人有愉悦感,让学生一听到铃声就有“盼”的感觉,让学生对教师有信任感,有安全感,有仰慕感。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情感交流呈现了积极的状态,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断完善自我,竭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不少初中生自信心较差,主要体现在有的学生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就自认为自己不行,产生自卑感。这样的观念十分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善于引导学生,并让他们在参加平时的课堂活动中建立自信心的要求。比如,在平时的一些班级活动中,老师均不参加,让学生自己组织各个环节。长期这样下去,每位学生的潜能都会得到发挥,学生也会逐渐充满信心。这也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只参与不参加,并在教育过程中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承受能力。这样学生会越做越好,自信心理也会不断增强。另外,教师也应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关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教师正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落实到所有教育活动中去。这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项基础工程,只有真正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步入坦途。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就进一步促使教师在对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作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除了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行为规范并形成相应的态度和情感外,还应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更要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之中,与学生建立真正的友谊,以适应新时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志芬.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价标准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03).

[2]徐璇.浅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结合[M].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2005(11).

第5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 教学现状 原因改进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一日千里的互联网络的全方位渗透,人们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发生了很大改变,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变。社会的进步发展更是深刻地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思想,使得我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背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也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近些年来,全国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本人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现状,结合我院近年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些实践和体会,愿与其他兄弟院校共同分享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既有成果,并就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与改进作进一步探讨。

首先对当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现状归纳如下:

(1)过于强调形式,不注重实效。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是走形式主义的路线,为了应付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流于形式地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虽然有少部分院校也配套建立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但人员配备不够齐全,不够专业,更没有长期有效地开展实际工作,甚至连固定的心理咨询场所都没有。在课堂教育方面,多数学校只是做一些讲座或报告,有的就是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在课程内容中安排两三节心理健康的内容,就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的课外实践根本无从谈起!而有些学校则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成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都缺乏具体的、有效的措施,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得不够紧密。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都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有很多建立起来了的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因而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不够明显。

(2)对其内涵及外延重视不够,理解不够深。心理健康教学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本身就具有特殊性,与一般的理论课程有很大的区别,但现在很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都存在误差,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几堂教育课程就能解决问题了,所以就产生“单纯说教,不管实效”,“课堂上滔滔不绝,课后事不关己”的奇怪现象。决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的根本在于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促进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通盘管理,所以说,重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行为。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直到先如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学的理念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教学方式单一,始终以“讲授—接受”模式为主,教学理念落后。究其原因无外乎,一是学校安排的教学课时不足,一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只在12到20课时之间,由于课时有限,有些要花时间的教学方式,如讨论、参观、见习等就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实施。从而就造成了教师一人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局面。二是高职迫于生存压力,不断地扩大招生,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扩大班级人数,但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导致教师迫于压力不能有效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学生依然在重复“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过程,没有从填鸭式教学中解脱出来。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的培养起不到积极的作用,更有甚者开始逐渐抹杀教育的创新功能。

(4)师生关系冷淡,缺少沟通。当前,高校的在校学生在不断增加,而辅导员的配备却没有随之增加,每位辅导员至少要管理两百多名学生。能和每个学生说上一句话就很不错了,而且都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更别说与一个个学生去沟通了。因此,一些个性内向、行为消极的学生,心理郁闷无处宣泄,心情不悦无处诉说,而只有当出现问题后才去处理,大多数甚至不诉诸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沟通和教育的作用很难充分发挥。

(5)大课堂教学,课时短少,学生主体参与差,互动少。进入高职院校往往是大课堂,教室也是使用幻灯片教学,往往是几百学生一起听课,这样就会造成听课的效果下降,而且学生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般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也是仅在大学一年级或者新生入学第一学期,时间很短,内容也较有限。但针对高职生个体成长发展来看,身体和心理又是动态变化的,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健康正常发展的时代需要。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我们高职院校或多或少会出现以上种种现象。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我们更应该去了解、学习、研究学生的心理现状。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心理特点也呈现出复杂化,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初中毕业,有的高中毕业,还有的是中专毕业,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不够高,也不够全面;

(2)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多,道德行为和品行意识更接近于现实,常陷入迷惘状态,渴望非理性的认可,且自由散漫、叛逆性强;

(3)学生的情感丰富且脆弱,心灵纯真且复杂;性格率直且固执;既有孩子般的天真烂漫,又有成年人的无奈和游移;

(4)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其思想意志也是千差万别,有的游刃有余却缺乏刚性;有的遇事易冲动不加思索;有的又过于执着,沉迷其中;有的则胸无大志,玩世不恭。

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和强大,从小而言是决定学生自己未来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从全局来说是关系到我们祖国未来现代化建设和整体民族富强的关键。因为心理素质是文化素质和事物认知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地基。

就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来说。由于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学设施不够完善,从而导致教学手段的落后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健康需求。

就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辅导的老师来说。据笔者观察,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大多是通过培训或者自学来的,人员缺乏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况且并没有系统地学习或者研究高职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而且这门学科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教师既要懂心理学知识、又要懂教育学和医学知识,甚至还要懂社会学和哲学方面的知识。因为这门课它是一门交叉学科,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手段就应该灵活。

所以我们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同时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和随时变换课堂教学手段。

下面结合我校高职生心理健康课程开设情况,和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明晰课程的性质和定位,以及开设的目的。对于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一方面根据高职院校本身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对课程进行具体的添加。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规定中对课程性质的描述即: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最终的目的就是对提高大学生学校环境的适应力、学习力、交往能力、职业规划能力。通过这样开增进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的素质要求。

第二,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调查,收集学生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而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和有效地开展。

第三,应突出课程的活动性。在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教学很重要,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进行积极的倡导工作。学习与实践并重,例如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重点应该侧重于学生的心理培养,在实践指导中,老师要增加相应的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对心理健康活动的参与兴趣,如角色扮演、心理调查、主题讨论等。最终的目的是想学生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来提高自我认知、调控、激励、生存及发展等相关的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带来的心理困惑,在社会生活不断变化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如何以一种合理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是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把学生自觉追求健康的心理活动当做一个重要工作来抓,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强大自己的心理调节力的目的,树立健康的心理健康观点。

第四,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充分发挥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的作用。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侧重于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从增强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角度,对学生的健康思维、情感和性格进行再次教育,而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则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己任,侧重对以科学理论和哲学的思想武装学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我们学校近年来除了开设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开设了与心理健康课相关的理论课程,譬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概论等课程,这些都与高职生心理健康课程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正常发展。

第6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答:健康的心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创造力发挥的基础。心理健康课程面向全体中职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并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我国现有二千万名左右的中职在校生。中职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他们虽没有普高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但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要比普高学生大,所受的失败与挫折也比普高学生多,情绪两极性的表现也较为明显。他们既要承受社会轻视职校的压力和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一项对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甘肃、广东等省市近20个地区50多所学校近万名职校生的调查发现,厌学、学习焦虑、交友困难、挫折感强、就业困惑、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成为职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育部于2004年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今年初,又颁布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从政策上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这个《大纲》还是教育部向各级各类学校颁布的第一个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德育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德育的内容范围,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个性发展问题,纳入到整个德育大系统中。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保证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因此说,中职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问: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确定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一个方针。我们既考虑到与初中思品课的衔接,又要充分体现出中职特色。《大纲》规定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悦纳自我,健康成长”“和谐关系,快乐生活”“学会有效学习”“提升职业心理素质”。五方面内容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要围绕学习环节、活动和体验环节以及实践环节来安排。

问:《大纲》强调心理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重在体验和调适”,指出要“加强活动和体验的环节”。您怎么看待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活动?

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各种活动为组织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研究表明,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因为,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过程,是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中职生在成长、生活、学习和求职就业中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过程。其次,心理健康活动的活动模式是他助、互助、自助。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助过程。只有在活动氛围和交流过程中,每个学生把整个身心都融入活动中,才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达到自助的目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实现有趣、有用、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就必须加强活动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活动是心理训练,就是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认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资源,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活动。同时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师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问:根据《大纲》的精神,您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材编写有何建议?

答:根据《大纲》,心理健康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内容可以按大纲的编写次序,也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教材编写,要着力落实《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着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内容上加强与学生现有的心理实际需求和求职就业的心理素质的联系。特别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做好面对就业竞争压力的思想准备。中职一年级以心理健康知识、学校环境适应、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潜能开发为主要内容;中职二年级以成长和生活中的自我意识、职业心理准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中职三年级以认识职业和培养职业兴趣、职业选择和社会适应训练为重点,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

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有哪些评价方式?

答: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要对学生从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能力等方面加以评价,特别重视评价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大纲》明确规定:“本课程不允许进行知识性考试”。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可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在教学过程的自然状态下,对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状况的观察;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语言描述;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观察学生反应的情境测验。另外,还有学生自评,同伴、教师及家长参与的多主体评价等。要重视学生自我反思、体验、感悟、收获和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

问: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倾向。

学科化倾向。即把心理健康当作一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心理学概念、理论。我们认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是必要的,但反对那种把课程理解为普及心理学知识,甚至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考试的学科化倾向。因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目标是应用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和知识,来解决中职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困扰和心理行为问题,使其心理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医学化倾向。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学校的领导、教师有这种看法,会误导学生认为只有患心理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现在的人都重视保健,不是生病了才去看病,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是这个道理。据统计,有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到总数的1%。中职生的心理从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学习、成长、生活、职业等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些适应性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要任务。

片面化倾向。在教育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大多数人需要的是心理辅导,如果教育对象片面化,就成了针对部分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有时候片面地选择一年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但实际上二三年级、特别是即将上岗的学生遇到的问题更多,更需要心理辅导。

第7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危机;心理健康

一、心理危机的具体表现

心理危机是当一个人受到一些突发事件的刺激,或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应对能力时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调状态。出现心理危机的具体表现为:

1.在情绪上,当事人往往表现出高度的紧张、焦虑、空虚感、丧失感,并且经常会伴随愤怒、恐惧、烦恼、罪恶、羞惭等,更多的表现为焦躁不安,情绪时而亢奋、时而低落,反复无常。

2.在事物认知上,看待问题、判断是非片面化、简单化,容易偏激、固执己见、钻牛角尖,难以听进别人的解释;看待和处理问题情绪化,缺乏理智,多意气用事,并且怀有报复杀人或存在自杀轻生的想法与念头等。

3.在行为举止上,性格内向怪异,脾气急躁怪僻,不能自我约束,多具有报复性或破坏性;不能集中精力专注学习或劳动;经常拒绝别人的善意帮助。

4.在身体生理上,伴有严重的紧张、焦虑、压抑、头晕、失眠、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情况。

二、高中生心理危机的形成原因分析

高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速变化的关键期,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会产生各种困惑。

1.学业压力和高考压力的影响。高中课程与初中相比,学科科目大大增加,学科知识内容增多,难度和深度加大,很多学生的学习出现不适应现象,部分学生会感到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压力过大,甚至出现学习焦虑。有些同学成绩不如以前“辉煌”,或从“班干部”变成了“平民百姓”,自身无法接受这种心理落差。部分择校生会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部分学生经历了紧张的升中考试后会产生歇一歇的思想,会把自己的课余时间过多地分配在娱乐上如打球、听歌、玩计算机游戏、上网聊天等,浪费了一些学习时间,最后临近考试时会出现更大的焦虑。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情绪波动较大,容易陷入精神不振,郁闷生气和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之中。

2.不良的人际交往影响。人际交往是学生中常见、最为复杂、影响最深的一个问题。高中生的人际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困扰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家庭背景、成长过程、个性、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人际交往风格,再加上高中生敏感、情绪多变,又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很容易片面化和极端化,所以易产生自卑、嫉妒、害羞、多疑、人际回避、自我中心等不良情绪和行为。

3.恋爱受挫带来的影响。高中不允许学生谈恋爱,家长老师几乎都反对学生在此期间谈恋爱。但是高中生处于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的高峰期,他们很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萌生爱慕之情。一些意志力比较薄弱的同学往往分不清孰轻孰重,一心扑到恋爱上,耽误学I。有些同学在恋爱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加上学业压力,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高中生在心理上远未成熟,心理抗压能力和挫折耐受能力较弱,因恋爱问题产生的困惑、失望、愤怒、挫折和自卑感等不良情绪是很多大学生难以承受的痛苦。

三、高中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的构建

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主要是通过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根本上预防心理危机的出现。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建立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放松室、心理辅导教室等心理功能室,购置心理健康专业仪器设备,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条件。配备相应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提供软件条件。专业的教师和设备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基础。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掌握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可有效地预防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现象。

3.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面对高一、二、三年级的分别举办适应心理讲座、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和高考考前心理辅导讲座,针对性地帮助不同年级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重大人生课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适应高中的生活和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心理素质。

4.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在学校网站上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板块,通过网络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利用“525”心理健康教育月,开展系列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举行校园心理微电影大赛、学生服装创意大赛、心理手语操、心理情景剧、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等,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

5.加强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开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心理咨询预约制度,接受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预约咨询,如利用沙盘游戏心理技术进行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认真做好心理咨询记录。另外还可借助心理信箱、心理热线、QQ等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

6.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每年定期对高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心理档案,可以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可根据心理健康普查结果,通过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心理辅导人员对存在心理危机隐患的学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对那些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访谈,并根据访谈情况给予心理帮助或心理干预,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于已经超出心理咨询范围的学生,及时进行转介,并联系其家人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同时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以及领导的高度重视。预防为先,防范于未然,才能将心理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大学生心理危机与专业干预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07(17).

[2]李景,闫翔.构建农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实证研究――以某农业大学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第8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摘 要:在一个班级中,看班级的素质高低,要看学生的整体成绩和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在一个年级中,看他们的素质高低,就要看陌生的学生之间的相处情况,以小见大;而看一个学校的管理情况,就要看学校的管理者互相之间的配合以及他们的管理理念,很多学校在管理时只抓学生的成绩,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或者身体素质都视而不见,这样一来,先不说学生的成绩能否提高,就连他们最基本的身体状况能否保证都有问题,所以学校的管理中,必须要以人为本,尤其是中学学校,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忽视这个阶段对他们的管理,就可能造成终生的遗憾。主要讲述了中学管理中人本化管理模式的运用。

关键词:中学管理;人本化;管理模式;运用;方法

人本化管理即在管理中把学生放在首位,学生是一个学校的口碑和核心的人群,对他们进行人本化管理就是要在管理时除了科学文化修养,还要注重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身体素质,不单单只看他们的成绩,把学生当做分数的机器,一味给他们施压,中学生十分敏感脆弱,同时也不喜欢表达,如果在这个时期的管理中稍有不慎,就会让他们一辈子活在阴影中,中学的管理者不仅仅只有领导,还有教师,他们都是学生和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双方配合才能让学校的管理更加完善,那么如何把这种人本化管理模式运用到中学管理中呢?我们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是多组织户外锻炼;第二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多组织户外锻炼,管理学生的身体素质

开展户外锻炼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户外的锻炼必不可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身体在学习中垮了,那么学习多好都没用,对于多组织户外锻炼,管理人员还存在争执,认为初中有体育课,不需要再进行多余的户外课程开展,但是初中的体育课一周只有一节,学生的锻炼得不到满足,所以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开始重视户外锻炼,组织学生在户外多活动,比如可以在每天早晨规定他们晨练半个小时左右,也可以让他们在做操时尽量多活动,多举行全校性的运动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他们对运动就有了热忱,刚开始锻炼时可能是痛苦的,学生承受不住太大强度的训练,跑400米就会觉得太难,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的身体素质会越来越好,这样他们在学习中也会更加高效,管理起来也更加容易,学生得到锻炼之后精神面貌就会大大不同,管理时他们就会更有效率去执行一些事,这样就可以提高学校学生的整体面貌,外界对学校的评价也会是管理有序,那些不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管理的学校,一味逼迫学生学习,这样的学校学生都是两眼无神、无精打采,大家就会对这个学校的管理产生怀疑,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被下降很多,所以要进行人本化的管理,多组织户外锻炼,管理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管理学生的心理素质

很多人在看到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都嗤之以鼻,认为对于一个中学的学校来说未免太小题大做了,r且中学生也没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不会在学习中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开设心理课程或者是建立心理服务中心是多此一举的事。的确,我们所知道的新闻报道出来的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受伤的大部分是高中生,因为他们的学习压力很大,虽然初中生的学习压力不是很大,但是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心理有很多需要解开的疑惑,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排解,还有很大一部分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是从初中开始就有的。所以不能忽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在这个阶段很正常的现象,也让他们的问题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防微杜渐,不能等悲剧发生了再亡羊补牢,管理好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本化管理的必修课之一。

中学人本化管理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管理是重中之重,而不是学习的管理,当然也不是要学校放任学生的学习不管,而是要在保证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情况下再抓学习,这样能够更有效率。只有在中学管理中时刻以学生为主,时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学校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学校管理并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校不懈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王景忠,高明杰,梁艳玲,等.试论中学教育管理人本化管理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10):184.

第9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现状;调研

一、问题提出

为进一步做好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了解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为自治区统筹规划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而作本调研。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于2016年10月16日至10月25日对全市47所中小学(中学18所,小学29所)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

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达到87%的中学配备了1-2名专职心理教师,100%的中小学配备了兼职心理教师。通过组织区内外的培训,目前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有203人。其中二级心理咨询师38人,三级心理咨询师165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为校编,少数学校使用北师大及其它版本教材。课程开设情况中学开课情况好于小学,初中开课情况好于高中。2014年以后随克拉玛依新一中模式的推广,近一半转型学校(4-5所)改为选修课或讲座。

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我市所有中小学均建有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使用情况良好,小学使用情况一般。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领导高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2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设一名心理健康专业高级教师职称人员专项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局领导市教育工会主席专项抓心理健康工作。这些举措使得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在心理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培养,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基层教师、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幅度提高。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1],市教育局工作要求是思政科,教师培训是市教育工会和继续教育中心、心理专项督导是督导室,日常具体工作是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多头管理,实际各部门都只负责这项工作的一个方面,且大家都各做各的,没有信息互通和联席制度,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基层心理健康工作如果出现问题,各部门可能就都没注意到因此没管或想管管不了。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自治区建设平安新疆,实现新疆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及克拉玛依打造平安、高品质城市和校园、克拉玛依能否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能否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幸福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开展的。即我市各区、直属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和教材编写使用情况、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等。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

2013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部对全市47所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提出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建议。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每学年、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16年市教育局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纳入十三五教育规划。目前各中学基本成立以校长或书记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咨询中心。克拉玛依区各小学成立了以德育主任为组长,以心理教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部分科任教师为工作小组的机构设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置,为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保障,搭建了平台。

(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

2015年市教育局联合新疆教育学院、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培训民汉心理咨询师共158名,获证书者124名。考试通过率达78.5%。目前各中小学参加区内外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总人数达到587人。

我市各中学大多数配备有1-2名专职心理教师,各小学配备1名兼职心理教师,学校还配备若干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体情况如下图表: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市心理咨师队伍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培训总人数的绝对值创近年最高。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者,中学优于小学,三级证书获得者优于二级证书获得者;小学心理辅导员比例高于中学,小学心理辅导员多取得资格证书,中学心理辅导员多无证书,只是口头称号而已;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人数及其匮乏,中学专职教师占总培训人数的2.21%,小学为0.85%,中学情况稍好于小学;小学兼职心理教师优于中学,但多数中小学兼职教师身负多职,实际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力和时间屈指可数,工作一忙,事情一多,心理工作可能就不了了之了,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从取证情况来看,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已经具有较专业的资格。

(三)心理课程开设及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使用情况

我市中学共18所,其中完中9所,初中6所,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1所。有初中部的学校16所,开课学校有14所,未开课学校2所;有高中部的学校11所,开课学校4所,未开课学校7所。初中部学校开课情况好于高中部学校。8所学校使用校编教材,1所学校使用地区编教材,其余为北师大、华师大、人教版、乌鲁木齐地方课程各1所学校。开课年级1-3个年级不等。

我市小学共29所。开课学校有18所,未开课学校11所,白碱滩区4所均开课,准东中心2所小学利用每周班会、主题教育、报告、讲座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好。13所学校有校编教材,2所学校使用北师大版、3所学校使用大百科全书版,1所学校使用开明出版社版本等。开课年级1-6个年级不等。

中学校编教材质量高于小学校编教材质量。

(四)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

所有的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各功能室发展快,功能室种类较多,使用率高,但校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些中学只有一个简陋的咨询室。中小学各类功能室总计126个。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中学的功能室多于小学;中小学各功能室中接待室、个体心理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占比例较高;中学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测评室明显优于小学。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

1.管理工作实现三级网络制度

2012年以来,我市教育局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以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部为核心,各区教育局、直属单位为二级单位,各区中小学为三级单位的市、区(直属)、校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负责国家和自治区文件的上传下达,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具体落实。

2.以培训为抓手,以教研为突破口

近三年,市教育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专业培训6次,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取证培训4次,对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开展EAP员工帮助计划培训12次。定期组织每月1-2次的中学专兼职心理教师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北师大心理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许多专业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进步很快。2013年举办了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坛新秀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坛新秀称号,1名教师获教学比赛一等奖。2016年又成功举办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学能手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获优质课一等奖荣誉。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市教育局组织沙盘游戏治疗师成长系列沙盘制作活动,面向广大中小学师生的“5.25硬笔书法比赛”及“5.25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比赛”活动,中高考期间组织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中高考心理辅导巡讲活动,每学年开学初及结束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集中宣讲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生物教师、校医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举办每两年一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提升了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极大提高了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重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横向服务

全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服务学生为主体,兼顾教师心理健康。通过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通过学科渗透及讲座、活动体验服务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包括专兼职心理教师、取得资格证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参加资格证培训但尚未取证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等。我市南湖中学还成立了中学生健康人格讲师团,充分服务于校园师生。各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讲座、办心理小报和板报、心理健康班会、心理情境剧比赛、心理漫画赛、沙盘游戏、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师生的心理健康理念。

5.重视家校、社区合作,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市教育局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课堂,走进社区巡讲,与社会办学机构协作,与市文化馆、市卫计局、市妇联联合开展社区居民、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收到良好效果。

三、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些困难亟待解决。

(一)问题: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心理健康工作指导与督导脱节。

1.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培训完成后,部分中小学校没有把培训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培训完了心理工作就完成了。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面貌与前相比,没有改观。

2.由于年度预算资金缺乏或不到位,且没有专项资金,多数中小学校配备的心理咨询室不达标。

3.由于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岗位编制问题,各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没有享受与班主任同等待遇(班主任津贴),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激励机制跟不上,导致专兼职心理教师没有积极性、工作效率低下。

4.多数中小学校缺乏校园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学校出现的严重心理问题以及问题导致的严重后果,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一旦出现问题,草草了之。缺乏责任追查制度和意识。

5.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对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清楚,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规范、岗位职责不清晰,学校管理缺乏明确的要求和长远规划。

6.自治区德育达标校评比、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验收,督导与心理专业人员没有同时参与。

7.高水平的心理教育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学校心理咨询室等各功能室建成后,如何使用,使其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培训。个别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人数偏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1.政府支持建立地州、市、h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建市、区、校三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本区域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2.充分利用内地各省市援疆机遇,争取援疆省份对口支持各地州、市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心理健康专业角度加强工作指导与帮助。尽可能多的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培训、观摩和交流机会,加速新疆本土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3.各地州、市县通过创建国家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规范各地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专业、科学、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4.随克拉玛依中小学教育转型后,全员心育的工作思路需要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5.注重广大教师、家长心理知识的培训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