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文名称:Acta Electronica Sinica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732-2112
国内刊号:11-2087/TN
邮发代号:2-89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高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电子学报》(月刊)创刊于1962年,是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 刊登电子与信息科学及相邻领域的原始(original)科研成果。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反映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反映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
本刊设有:学术论文,科研通信,综述评论等栏目。凡以电子与信息科学为主体(交叉学科论文必须侧重电子与信息领域),在理论与应用实践上具有创新的,代表我国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有科学依据和可靠数据的技术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以及属于前沿学科,并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展望评论性文稿,均可向本刊投稿。
由于本刊覆盖的学科专业较广,出版时有意识地将相关学科和专业集中:第1、4、7、10期主要是通信与信号处理;第2、5、8、11期主要是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相邻学科;第3、6、9、 12期主要是电子物理、真空电子学、微波与电磁场及相邻学科。
一、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必然受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第一,揭示了自然现象的奥妙及其规律;第二,提高了利用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能力;第三,推动了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第四,促进了精神文明的进步。从学科本身性质而言,体育是一种具体的社会现象,或者说社会文化现象,体育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教育等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精神文明方面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无疑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直接作用和影响;从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来说,体育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众所周知,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受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水平的影响。没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难以想象会有高度发展的体育运动水平。而科学技术来自于生产劳动,也指导和促进生产劳动。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为各国体育运动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人们对体育运动本身规律的认识活动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的奥秘为人们所认识,从而使人们从过去朦胧的认识时代进入科学的认识阶段,逐步掌握了有关体育运动的起源、发展,成绩提高的客观规律,建立起基于严密分析和研究的体育科学体系,从而指导人们科学地、客观地进行体育活动实践。当今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方法已广泛地应用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体育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它必然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由以上简述可知,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内容之一,必然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
(一)社会科学对竞技体育发展的指导作用
社会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体育的振兴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现代体育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缩影,综合国力的竞争正是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竞争的综合体现。因而,只有以经济实力作基础,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加强思想教育和作风、素质培养,体育的振兴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事实上,体育的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作指导,经过有效的组织、管理、指导、决策等诸个环节,才能使体育成为一个庞大而有序的系统。
体育的振兴需要科学的决策。体育工作领导者制定的体育方针、政策规定着体育发展的方向、目标及进程。因此,体育的领导机制、领导者的决策水平将影响到体育全局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体育的振兴。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较强的领导工作能力、活跃开阔的思维方式。
(二)自然科学对竞技体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些体育发达国家,无论是竞技体育水平还是群众体育水平都比较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把自然科学技术运用于体育实践。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体育界有识之士认识到要使体育振兴,必须走“科技兴体”的道路。
自然科学技术是体育振兴的强大动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体育高速度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训练手段等都使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成为可能。特别是在运动训练和比赛方面,包括科学选材、机能评定、技术提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兴奋剂检查等方面,无不引入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人们谁也不会否认在几年前认为9秒90的男子百米成绩不可能达到,而在今天出现新型跑鞋、塑胶跑道、电子计时及人的素质、训练水平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变成了现实。
在田径赛场上,“女飞人”琼斯身穿耐克公司为她特制的新式比赛服可以减轻空气阻力,并且能使肌肉发热,有利于出好成绩。阿迪达斯公司为中长跑运动员生产的长及膝盖的运动袜,能够促进肌肉的微循环,加速血液的流通,使肌肉的工作效率提高并保持热量。
二、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的广泛运用,
世界竞技水平提高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科学训练方法、先进的场地器材、科学仪器设备的运用、合理营养、心理训练、科学选才以及早期专门化训练等,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借助于科学技术手段训练现代化和进行科学训练。
我们知道,运动成绩的提高当然取决于运动训练,那如何进行训练呢?进行什么样的训练呢?现代流行的一句话“体育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橱窗”,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目前许多最新的科学成就如电子计算机、光学和电子学、无线电遥控遥测空间技术、摄影录像等都逐渐渗透到体育领域里来,从而改变了体育的面目。我们说要提高竞赛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就必须做到体育的科学化、训练的现代化。也就是把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和理论知识广泛地在运动训练中应用,从而达到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目的。
英文名称: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厦门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438-0479
国内刊号:35-1070/N
邮发代号:34-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3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英文名称:Acta Metrologica Sinica
主管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1158
国内刊号:11-1864/TB
邮发代号:2-79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科学是认识世界的学问,技术是改造世界的学问,科学技术就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我所用,为人类所用的知识。我们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而来的方法和技能的总和,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建筑施工科学与技术建筑施工科学技术就是指在建筑施工领域的科学和技术,主要包括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两个方面。建筑科学是主要研究建筑“是什么”其表现形式是建筑的知识体系;而建筑技术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科技人员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并借助现代建筑物质手段以达到控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他侧重于研究“如何办”,其表现形式是解决生产问题的手段和办法。事实上,建筑科学技术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正在逐年增加,建筑科学技术已经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影响着建筑业本身,它需要企业的科技工作者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将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方面,在建筑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管理和组织工作,通过一系列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的工艺流程安排,将科技成果逐步的应用到施工的生产过程中;另一方面,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新的难题,这些难题又常常会涉及到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需要建筑知识的进一步研究和创新,形成理论,再应用到施工生产过程中,推动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
2科技管理的影响因素
科技管理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科技发展的先进程度、科技管理制度、科技的组织工作和科技管理者,这四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科技管理首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科技发展的先进程度,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实用的技术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科技管理第二个影响因素是企业的科技管理制度。同样的科技在不同的施工企业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运用的好,有的运用的差,这之间的差别就是管理制度的不同。科技管理的第三个影响因素是科技的组织工作。主要表现为施工企业的管理机构如何有效的开展管理活动。科技管理的第四个影响因素是科技管理者,人是企业科技管理中起最终决定因素的。上面的三个影响因素最终都要靠人来完成,所以具有高素质的科技工作队伍是建筑企业制胜的关键性因素。建筑科技管理的内容从管理工作的展开分析,主要有建立科技政策管理、科技管理体系、科技经费管理、科技人才管理、科技成果管理、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这是企业的具体科技工作。
2.1科技政策管理
分两个方面,一是贯彻执行国家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政策。企业的科技管理必须服从国家的科技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企业根据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技管理政策并执行。
2.2建立科技管理体系
建立科技管理体系就是建立科技管理的组织机构,要明确组织机构及人员的职责,建立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管理组织机构是建立在企业科技管理领导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的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纵向是从企业总部到子公司或分公司,再到项目部。横向是从管理职能部门到科技管理岗位或人员设置。
2.3科技经费管理
科技工作的开展主要靠经费的支持。经费的管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技管理活动所需筹措的资金,另外一方面是对现有资金的合理使用。前者的方式主要有政府或上级拨款、企业自筹和社会筹募等。衡量一个企业科技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比例。后者是对现有资金的计划管理,它以必要性、合理性为原则,确保科技支出的合理有效。
2.4科技人才管理
科技管理离不开人才,最宝贵的也是人才。随着现代建筑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特点,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运用最新的建筑科技知识和成果,将这些知识和成果转化为技能,并应用到建筑实际,这些都需要依靠科技人才。科技人才管理包括人才的招募、培训、岗位实践、绩效考核、薪酬等方面,核心内容是要有计划的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激励人才,最大的发挥科技人才的效用。
2.5科技成果管理
建筑企业科技成果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科技人员及相关人员通过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成果,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成果。成果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策划、研发、推广应用,策划是指企业应围绕可能产生成果的环节,探索可能创新成果的途径,研发是指利用技术部门组织力量,解决在创新过程中的科技问题,推广应用是指企业把创新成果在企业的内外部进行的广泛的有效的运用。
2.6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
新技术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企业内部新技术,一个是企业外部新技术。内部新技术指企业在自身研发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技术或工艺;外部新技术指例如建设部号召推广的新技术或业内其他企业发明的新技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将企业内外部新技术通过内部的工作,使企业的科技人员理解、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广新技术的手段主要有学习交流、研究研讨、科普讲座等形式,让科技人员掌握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新技术,这就需要企业配备必要的人员、专项资金、设施,并最终通过项目的应用来检验推广的成果。
2.7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是指企业在科技研究开发过程中形成并拥有自主排他性成果。产权的主体是企业或个人。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主要有产权登记、产权保护、开发利用等。随着产权意识的增强,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产权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应设立专门机构或安排专职人员进行产权管理,以便于更好的管理企业的科技成果。
3结语
【关键词】卓越计划 培养模式 以读督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5-01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技术已经在经典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目前课堂讲授仍以成熟知识体系为主,使学生缺少接触最新技术和理论的机会,有违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的。
目前,广泛关注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然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相关领域知识和精髓[3]。但目前课堂讲授的知识以经典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主,难以做到全面,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培养,学习机制,仅从课程体系改革也很难做到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因此,必须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础知识不扎实,创新和应用能力差的弊病,才能更好地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标。
1.目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学生往往被经典理论和经典知识所禁锢,同时又缺少接触新理论和新知识的机会;由于缺乏相应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所学知识很难应用到实践。目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知识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从高中生到天之骄子,大学生带有迫切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愿望,但当学生一次次的发现现有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时,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慢慢转换为得过且过的思想,学习懒散,对学习失去兴趣。
(2)缺少行之有效的促学方法: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多数课程都增加了相应的实践环节;但目前的实践都是一些经典理论和经典知识验证的过程,缺乏与新技术的融合,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让学生产生应付了事的学习态度。
2.“以读督学”培养新模式
“以读督学”就是让学生学习目前最新的科技文献和最新科研成果,掌握最新成果是在哪些经典理论基础上的再创新,对比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差异,明确现有技术的弊端和新技术的优势。学生在“以读督学”的过程中查漏补缺,清晰认识到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足,反过来,目的明确的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实现“以读促学”的目的。
2.1定期学习制
保证有效的进行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是“以读督学”的关键,可采用小组学习制和集中学习制。3-5人为小组,每组从新理论解决的问题、创新点、采用的理论、得到结果或结论,以及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五个方面进行深入详细总结。在集中学习过程中,每小组进行这五个方面的讲解,其他小组对其进行提问和探讨,达到每人都对新理论有清晰认识;通过交流,在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时,新知识的相互传递和讲授,也弥补了个人学习时间有限和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
2.2教师指导制
对本次各小组学习的内容进行汇总,针对其涉及到的知识和理论,及时分配给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教师。教师可对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明确新理论与基础知识的关系;在集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从不同方面对新理论和新知识进行再延伸,增强学生的理解,激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
3.结论
通过“以读督学”的新培养模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不仅让学生掌握新理论新知识,而且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激励学生针对性的对经典知识进行再学习;从而达到“以读督学”与“以学促读”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秉林.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J]. 高等教育研究, 2013, 34(11): 71-76.
首先,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行动意识,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会死啃书本知识。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能很好地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我们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地与实际相联系。例如,在学到大气压强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制作一个特殊的水壶,让它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即让它出水就出水,不让它出水时即使将水壶倒过来也不出水。
其实像这样一个例子,就是将所学知识巧妙运用的结果,但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生活常识的话,我想,他是不可能想到压强知识还可这么用的。
其次,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能将现代科技以及社会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渗透到物理教学中,使我们的物理教学不至于与时展脱节,同时又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十”于2013年6月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在轨飞行了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物理课。作为教师,可以将这一消息传递给大家,使学生及时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最新动态,同时也感受一下太空物理的新奇和魅力。与此同时,作为物理教师,还可以及时将火箭升空的原理联系到动量、动量守恒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去,因为所有航天器的发射都借助于火箭技术,火箭飞行是质点系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例。矗立在发射架上的火箭在发射前总动量为0,点火后燃气通过火箭的尾端喷管连续地向下高速喷射,火箭的箭身取得向上的巨大推力,从而克服自身重力,加速向空中升去。
最后,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能够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参与到社会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之中。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有着巨大的作用,但现阶段实施“STS”教育,在各个年龄阶段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应有所不同。
小学阶段,应着重于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尽可能采用比较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例如,讲到雷达时,可以将其讲成是一口大锅,有了它,电视台才能接收到卫星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信息,并以另一种形式传播出去,最终被家家户户的电视机接收,形成了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各种画面。
初高中阶段,适当引导和启发他们认识物理与外界的联系,理解物理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知识又可反过来作用于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像初中物理书《乐音和噪声》这一节,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声音的分类,一种定义为乐音,另一种被称为噪声。在人们的主观意识里总认为只要是噪声就是不好的,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可他们不知道,噪声同样有它的社会科学价值,比如噪声可以用来发电,可以用来除尘,可以干燥食品和除草作用。对高中生,可以以讲授和阅读为主,引导和启发他们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双重影响。例如,关于核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它的发展可以使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增强,从而不受他国的威胁,捍卫国家,但另一方面核技术的滥用同样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认识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能使受教育者更好地把握物理、技术及社会的关系,为以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奠定基础。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我们还可以在课外开展一些物理科技活动,如进行科技小制作比赛,如制作“小孔成像”的简易装置:我们可以取可乐罐两个,把其中一个的盖截去,并在底部开一个直径为0.5mm的小孔,另一个可乐罐的两头都截去。然后在有底的这个可乐罐的顶盖处粘贴一张半透明的纸,并把两头都无盖的可乐罐套在其上就做成了“小孔成像”实验的一个小装置了。另外,像电视这种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教师可以转变以往看电视会影响学生成绩的观念,从两个方面利用电视进行科学教育:一方面,向学生介绍电视中的科学教育栏目,使学生养成习惯,关心电视中的科学节目。另一方面,要通过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养成关心科技发展的习惯。
高新技术在国外一般称之为高技术(HighTechnology),而在我国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高新技术是具有国际可比性的高技术的概念,广义的高新技术,则包括“高技术”和“新技术”。
高技术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国内外目前关于高技术、高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业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定义,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关于高技术,有以下一些代表性观点:
美国学者的定义。美国学者D.Crane指出:应用研究如果同科学有联系,那么它有时被称为高技术;如果没有联系,它就被称为低技术。美国的J.Utterback认为:高技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所指,冷藏技术、电器、汽车和航空技术,都曾是不同时期的高技术,高技术不局限于电子学、计算机、生物工程、材料、激光、海洋工程等六个领域。美国《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辞典增补9000词》定义高技术是:使用或包含尖端方法或仪器用途的技术。
日本学者的定义:建立在当代尖端技术和下一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即为高技术。日本学者津曲辰一郎认为高技术是经济过程中的主导技术,他将高技术定义为下述技术的总称:①为提高现有商品功能的必要的中心技术;②具有能赋予产品以新功能的主导技术;③构成下一代产品基础的技术。
国内学者的观点。高技术是指能带来高效益、具有高增殖作用,并且能向经济和社会广泛渗透的技术,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涌现的新技术群的核心。王伯鲁提出枚举定义法,即当代高技术领域是指: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与机器人、生物技术(包括制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包括核技术)、航空和航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
从以上各种定义可以看出,高技术应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不同时代的高技术内涵是不同的。现代高技术应反映如下3个方面的要求:
从技术的结构看,高技术是尖端技术,其主要原理建立于人类最新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技术,这一点有别于传统技术,传统技术是经验的积累;从时间上看,高技术是新技术,是以最新成就为基础的技术;从与科学的关系来看,高技术是基于科学的发现而产生的技术,即高技术是Science-based技术。
因此,高技术是一种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最新尖端技术。必须强调,新技术不一定是高技术,新技术仅仅代表了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对新颖的技术形态,而不是技术内涵的革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谓高技术,是指运用当代最新科学知识和尖端技术而形成的技术群,它们构成新一代产品的基础技术和主导技术,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具高增殖作用和广泛的渗透功能。
2高新技术产品的界定
美国科学基金会的定义:高技术产品是指每1000名职工中有25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并把3.5%以上的净销售额用于研究开发而生产的新产品。
美国商务部依据某类产品销售额中R&D支出的比重和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为标准确定的高技术产品为:①导弹以及航空器;②无线电及电视接收设备;③通讯设备;④电子元器件;⑤飞机及零部件;⑥办公设备及计算、会计仪器;⑦军械用品;⑧医药制品;⑨工业用无机化工制品;⑩专用设备及科学仪器;(11)发动机及涡轮机;(12)塑料材料及其合成制品,合成纤维及其他人造纤维(不包括玻璃制品)。
美国海关合作理事会在以往对高技术产品定义和分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定性分析,对高技术产品进一步筛选,把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产品定义为高技术产品:①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②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据此所确定的技术10大领域为:①生物技术;②生命科学技术;③光电技术;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⑤电子技术;⑥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⑦材料设备技术;⑧航天技术;⑨武器技术;⑩核技术。
广东省“高技术企业统计方法研究”课题组认为:符合下述条件的①、②、③、④中的任一项及⑤、⑥两项者,即为高技术产品:①(在国际或国内)首次应用新科学原理生产的产品;②(在国内或省内)首先应用我国独创的新工艺或国际上最新工艺,并使产品质量或功能或劳动生产率、成本有显著改进的产品;③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生物品种,并使质量或劳动生产率或成本或功能有显著改进的产品;④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公布的高技术产品目录;⑤符合国际标准或技术先进国家标准,若无国际标准,则应根据具体情况符合国家、专业、地方或企业标准;⑥达到本年代技术先进水平。
我们认为,所谓高技术产品,是以高技术为主导技术而生产的具有新的用途和性能,或质量、劳动生产率、成本有显著改进的产品。
3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美国方面的研究。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定义:研究试制费和科技人员与职工总数的比例,比整个制造业高出1倍以上的产业,即为高技术产业。美国国立科学财团的定义为:研究和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为3.5%以上,职工中每千人中有25人以上的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的产业,即为高技术产业。美国商务部的定义为:研究开发费用在总附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为10%以上,而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总职工中所占的比重为10%以上的产业,即为高技术产业。美国学者纳尔逊(R.Nelson)在《高技术政策的五国比较》一书中指出:所谓高技术产业是指那些以大量投入研究与发展资金,以及迅速的技术进步为主要标志的产业。美国学者戴曼斯叙(D.Dimancescu)在《高技术》杂志上指出:对高技术企业的定义,主要依据两大特点: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高;二是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发展的投资比例高。这两大特点又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东西,即知识密集,这是高技术产业的一个必要成份,也是技术持续创新的必需。美国学者杜迪(F.D.Doody)和芒塞(H.B.Muntser)认为,高技术部类可以被定义为是一类体现出高增长率、高额的研究与开发费用、高附加价值、强烈的出口导向和劳务密集(这里专指高技能的劳务)的生产技术公司。
在英国,高技术产业被认为是一组包含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许多位于科学和技术进步前沿的其它技术的产业群体。
法国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当一种产品使用生产线生产,具有高素质劳动力队伍,拥有一定的市场且已形成新分支产业时,才能称其为高技术产业。
在加拿大,高新技术产业被定义为是一种技术水平相对高的生产部门,这种相对高的技术水平通过劳动力的技术素质或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来反映。
在澳大利亚,科学与技术部将高技术产业定义为投入大量研究与开发经费,与科学技术人员联系紧密,产生新产品并且有科学或技术背景企业的产业。
在日本,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定义为:能节约资源和能源,技术密度高,技术革新速度快,且由于增长能力强,能在将来拥有一定水平的市场规模,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波及效果的产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R&D密集度(R&D经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作为界定高技术产业的标准,将相对于其他制造业而言具有较高R&D密集度的产业定义为高技术产业。
《欧盟科学技术指标报告》把有很高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竞争能力,有较大的就业潜力,同时R&D投入高于所有部门平均水平的航空航天制造业、化工产品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科学仪器制造业等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或先导产业。
在中国,目前采取的主要是概括法,也叫例举法,即按技术类型定义高技术产业。《中国科技产业》公布的目录包括:①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②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③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④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⑤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⑥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⑦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⑧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⑨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⑩医药科学和生物科学工程;(11)其它的新工艺、新技术。
从以上各种定义可以看出,高技术产业具有以下4项特点:
它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所用的设备、材料涉及到现代技术领域的许多尖端成果;它是资本高度密集型产业,其科研费用和设备投资大,产品的附加值高;它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科技开发人员和富有创新精神的经营管理人员;它的产品具有国际性和前景良好的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技术产业是指由高技术成果转化形成的具有知识密集、R&D投入高、附加价值高、增长速度快、技术进步快等特征的先导型产业。
【参考文献】
1蔡莉,王新.高技术产业的划分及发展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12)
2012年年初,我国歼-20在成都首飞成功,轰动了全世界,这一举动比美国国防部预计的时间提早了四年。歼-20试飞成功对中国制造业的两化融合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歼-20的研制前后只用了15年,而美国的F22用了44年。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说过,数字化制造是隐身飞机的基础,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歼-20的按时首飞。过去十年来,信息化使中国航空工业一路飞奔,两化融合使我国航空工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不仅是歼-20,几乎所有各种机型、机种,在过去十年里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两化融合,得益于信息化在航空工业的推进。
中国两化融合的水平、中国制造业的水平,体现了当代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制造业水平。航空工业是当代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从材料到工艺、从元件到整机、从理论到技术,几乎无一不是当代科学技术最先进成果的结晶。飞机制造业和一般制造业有着极大不同,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是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一个标志。面对世界航空巨头,中国的航空工业曾经是“望尘莫及”,现在终于可以“望其项背”了,未来还要走向“引领潮流”,这是整个制造业崛起的战略目标。
加快进入成熟期是最终目标
航空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制造业的两化深度融合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结合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能够看到中国制造业现代化的发展路线图。我国两化融合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生存期,即从“望尘莫及”发展到“望其项背”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发展期,即由“望其项背”走到“并驾齐驱”;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由“并驾齐驱”走向“引领潮流”,特别是引领一些重要的、先进的、对国计民生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制造业发展成果。
生存期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到1990年代的中后期。经历了改制、改造和重生,相当一部分企业被淘汰,而一些有技术、管理好、决策能力强的企业得以生存下来,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竞争优势,并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和一些经营好的民营企业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他们关注信息化并对信息化有了强烈需求,以为渡过生存期后蓄积力量,准备参与国际竞争。
发展期主要是从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并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信息化需求,加大了对信息化的投入。企业的信息化改造使企业更具竞争力,逐步进入一个信息化良性循环的发展期。在调研当中,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企业对信息化不仅有需求,而且是有强烈的需求。可以看到,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来讲必须推动信息化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此阶段,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学习信息化建设方法、引进软硬件的技术装备,实现与国外企业“并驾齐驱”的发展。
成熟期的主要特征是两化融合的核心技术基本实现自主发展。目前,我国企业90%的核心技术需要依赖国外企业或进口,这不仅导致两化融合的成本很高,而且无法形成自己真正的创新能力,不可能“引领潮流”。因此,如何提升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加快成熟期的到来,是推进两化融合战略的重点。
科技转化能力是创新本质
实际上,两化融合就是国际上流行的再工业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非常重视这一点。再工业化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变衰退或高污染产业为新兴产业或绿色产业,落实到国内企业,就是要实现量化的深度融合。再工业化是一个经济的、政治的过程,是一个国民经济复兴的过程。
美国IHS公司的报告现实,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为1.955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当中所占的比例为19.8%同年美国制造业的产值为1.952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9.4%。就制造业产值而言,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为日本和德国,其制造业产值分别只有1.027万亿美元和6180亿美元,与中国的差距非常大。但是该报告同时指出,从制造业人均产值来看,中国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2004年发改委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显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三十分之一,可以看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劳动力生产率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人均劳动产值差距较大,美国1150万制造业工人创造的价值与中国1亿制造业工人创造的价值是相当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行业,而美国制造业则在高附加值行业领先世界: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制造业行业的信息化与美国差距仍然很大,即两化融合的水平差距还是很大。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反应了创新能力的差距,因此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所谓先进制造业,其核心是在于不断地、迅速地利用各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改造和优化,也包括对业务模式、管理流程和方法学的改造和优化:其中信息科学与技术毫无疑问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因此,与其说先进制造业是一种技术状态,还不如是说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改造和优化制造业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因此,与发达的工业国家相比,中国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比劳动生产率方面更大、更难解决;两化融合不仅应着眼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要着眼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尽管我国制造业企业已经着手进行了各种产品、生产过程,以及流程与管理的改造和优化,但依然还不具备快速采用各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改造制造业的能力。因此需要有前瞻性的、有计划地将科学和技术,特别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前沿的最新成果迅速转换为制造业产品其生产过程中的改造优化。
行业、装备、技术三管齐下
在推进两化融合向成熟期迈进的过程中,要对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有正确的认识。制造业信息化并非简单的ERP,也并非单纯的PLM,它有更为复杂的内容。
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来讲,企业研发的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产品信息化程度如何、生产信息化程度如何、管理信息化程度如何,以及通过信息化的应用,业务流程和组织再造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从这个角度来看,两化深度融合就是从研发、产品、生产、管理、以及业务流程和组织再造等各个方面全面提升制造业的信息水平。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两化融合应当被赋予全新的概念和思路:信息化不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应该转变成如何发挥其最大价值的问题,将信息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当突出战略重点,促进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发展带动大批企业。
在下一个五到十年,中国的两化深度融合应当以重点行业、关键装备、核心技术为引领,突出战略重点,争取在追赶和超过世界先进制造业水平方面有所突破。
首先是重点行业。每一种制造业行业对国家的意义不同、缺一不可,但是有一定有一些制造业行业能够显著提升国家和地区软硬实力,能够加快推进国家和地区比较优势,能够迅速强化国家和地区竞争力,这些产业和行业应该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对于重点行业,国家和地区需要动员全国的力量,使之更快的发展。
其次是关键装备。关键装备是整个生产流程当中战略要点,对之进行信息化改造,将有助于提升整体产业的实力。
再次是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在于能够把机械化、电器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连为一体,进行综合研究、设计和开发。关键装备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都离不开核心技术,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并且具有强烈的行业色彩、专业性强,用户相对有限,不能由用户单独研发和生产,需要政府的配合。因此,解决行业的关键装备和核心技术问题,需要国家和地区政府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扶持。
嵌入式是信息时代产品的特征
回顾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进程,每一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转化都离不开嵌入式系统和工业软件,二者是信息时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例如,制造业的新产品研发离不开计算,特别是高端计算,高端计算又离不开通用和专业的工业软件。具有嵌入式系统的信息产品成为先进信息化产品;反之则称之为普通的工业产品。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嵌入式系统和工业软件的复杂程度具有极大的差距,因此,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时,嵌入式系统和工业软件就成为加快研发、产品、生产、管理等信息创新的核心。
回顾整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20世纪60~70年代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时代,80年代初中期开始进入微机+局域网时代,90年代初中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很多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嵌入计算机时代,对产业改造的意义重大而深远。目前每年在PC当中所使用的微处理器不过以百万计来计算,但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微处理器则以10亿来计。与云计算、物联网等被“神化”的新兴技术相比,嵌入式技术才称得上是一个时代:它无处不在,并将无所不能。对于企业来说,嵌入式技术是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基础,因此如果过度关注云计算,而忽视了嵌入式计算,我国的整个工业化水平的进步将会很缓慢。在很多产品或者系统当中,嵌入式系统已经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标志。嵌入式系统越复杂,智能化程度越高,产品的智慧程度就越高。因此,信息时代产品的特征就是是否带有具有嵌入式技术。
随着信息化的深度发展,嵌入式系统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例如,数控系统实际上就是数控的嵌入式部分,没有了这一个部分,数控机床就只能称之为机床:又如,望远镜是工业时代的产品,但是加入了芯片后望远镜就变成了摄像机,再复杂一些就能将视频或照片传播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一旦传统的工业化产品装入了嵌入式系统,就成为一种全新的科技成果。可以说,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是无止境的。对于制造业人士来说,准确找到利用嵌入式系统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制造业智能化程度的方法,就是找到了创新的机遇和切入点。
嵌入式系统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特殊领域,可能很简单也可能极为复杂。虽然嵌入式系统是基于微处理的芯片,但是嵌入式系统真正的核心和难点并不在微处理芯片上,而在于如何设计产品的嵌入式系统,即解决现在工业产品或者物理系统的何种问题,通过嵌入系统来提升其性能。因此嵌入式系统的研发关键在于认识和理解现有工业产品和物理系统,找到利用和设计嵌入式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构造一个智能物理系统。需要产品和系统设计人员的知识结合起来,才可能开发出真正有用的嵌入式系统。反过来讲,嵌入式系统在很多情况下对微处理芯片的性能要求并不是很高,而是根据需求而定。
工业软件是制造业的思维工具
美国B-2、F-22等最先进的轰炸机、战斗机,其数以亿计的零件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按照设计的精度实现准时制造而没有任何装备困难和问题,其核心就是一套完整的工业软件。而我国制造业工业软件的90%要依赖国外,核心制造业工业软件的国产化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工业软件并非单纯的软件,还是制造业的思维工具。没有发达的、富于创意的嵌入式系统和工业软件产业,中国就无法拥有先进的信息装备制造业和其他相关产业。
工业软件的行业特征非常强,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除了汇集本专业各种最新知识和技术以外,还结合相关的材料、工艺、能源、经济、环境等知识和技术,通过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库,为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工业软件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的表现,体现了行业的学术和技术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