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课的教学设计,实际就是通常所说的备课工作。音乐教学设计是老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之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而预先制定的教学方案。音乐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课程内容、教学条件的因素等。作为基础音乐教师实践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教学设计,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避免或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实际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那么该如何做好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会唱歌曲。
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歌曲的意境,节奏和速度,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原苏联马都索夫斯基作词,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曲,是作曲家从 1956 年苏联纪录影片《斯巴达运动会》写的一首电影插曲,歌词构思新颖,含蓄深情,前两段词侧重写景,从夜色开始,写到天色蒙蒙亮,后两段侧重写情,细腻刻画了初恋情人欲言又止的心情,充满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歌曲为e小调,采用了俄罗斯民歌中常用的自然小调式,歌曲中不方整的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四小节,第二乐句三小节,第三乐句五小节,第四乐句三小节,由于三、四乐句唱每段歌词都反复了一次,不仅使不方整的乐句没有不方整的感觉,相反还得到感情上的满足,唱起来顺口,听起来动人心弦、情真,使这首歌久唱不衰传遍世界各地,这是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课前必须准备的,这有利于上课时让学生充分了解歌曲背景和歌词意境,使学生在歌唱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使用乐器。
1、最好使用键盘乐器,如手风琴,脚踏风琴,电子琴等,因为键盘乐器使用起来方便,特别是手风琴,它能使教师在演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可靠信念,调整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使用乐器有诸多好处。首先是帮助正音,因为从嘴里唱出来难免有错误,每首歌都有自己的调,没有乐器的帮助是不行的;其次,使用乐器能活跃课堂气氛,流畅的旋律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奇妙,能使学生产生无限的遐想,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次是使用乐器能让学生佩服,学生认为教师有本事,增强他(她)们学习音乐的信心。但这要求授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
2、学生也应该使用乐器,如笛、口琴等,有些班级的学生有会使用乐器的,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进行鼓励和指导,并让其感染周围的同学,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充分使用学校现有的乐器,如镲、小鼓、木鱼等,感受旋律的节奏美和使用乐器的自豪感,以及动手动脑能力,由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无限动力。
三、听力训练。
采用范唱的形式分析旋律所表现的意境,范唱的形式可采用教师范唱,学生范唱,乐器演奏,录音等,并进行对比和分析,主要分析音准、音色、节奏和意境。通过对比和分析,掌握歌唱技巧。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通过范唱和录音进行对比,就能发现许多问题,怎样才能唱出进行曲的速度?这首歌是什么调号?不唱这个调号效果怎样?三连音应该怎样唱,你唱准确了吗?通过对比分析,反复练习,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从介绍歌曲入手。如《编花篮》,G调、2/4拍、歌唱时稍快,河南民歌。使用乐器定调,乐器演奏旋律,让学生感受旋律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和舒缓。
2、范唱。由教师演唱,录音或多媒体进行,感受歌词的意境,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旋律难点。教学时应特别强调并反复练习,如《编花篮》这首歌里的切分音、休止符号、延长线和连音线,下滑音等就是重点和难点。
4、能听出个别学生唱错的音,并及时纠正,反复练习,直到唱准为止。
5、针对学生的学习班情况,介绍旋律中的乐理知识,并安排学生视唱一段和一句旋律,并经常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6、课外辅导,音乐能陶冶情操,凡是会唱的歌曲,每个人在有意无意时都会哼唱几句,当听到有学生唱歌时,教师应融入其中,共同歌唱,创设音乐气氛,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激情。
五、设计学习活动
要能体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应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这种服务包括在起始阶段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动和组织起来。如:每节音乐课我都通过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或提出幽默有趣的问题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喜欢音乐课,愿意参与和体验音乐,通过评价调控课堂气氛,使音乐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它的优化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新的音乐课程教育理念,以小见大,从不同角度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研究、改进、这样才会使学生得到音乐美的熏陶和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真正实现建立朴实、有效、高质量的音乐课堂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 陈新民.论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策略[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表演《草原上》。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歌曲的第2~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听、唱、舞、奏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能认真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掌握好一字四拍处的拖音,并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3.能即兴编舞、编配伴奏,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能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做律动)。
2.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音乐导入,进入情境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1)播放课件《草原风光》(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2)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
(3)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播放歌曲《草原上》。
(1)聆听歌曲,说说歌曲唱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轻声地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3)听辨音的长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首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哪些字唱的是长音?
一起跟着琴声练习长音,尤其是一字四拍的拖音,教师范唱,提醒学生一定要唱够拍数,声音要稳。
讲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4)集体跟伴奏演唱,说说怎样才能唱出草原辽阔的感觉。
(5)再次演唱,用响亮的声音唱好长音,唱出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的豪迈。
三、表现与创造
1.为乐曲伴奏
(出示: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手铃)
(1)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2)如果用碰铃和三角铁为乐曲伴奏,在哪儿开始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用三角铁和碰铃在长音处敲击,为乐曲伴奏。
(3)如果用双响筒和手铃呢?
学生自己创编。
(4)用四种乐器为乐曲伴奏。
2.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加上伴奏的乐曲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1)师点击多媒体,播放蒙古舞蹈。
(2)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
(3)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分小组进行。
(4)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载歌载舞。
四、拓展:体验民俗
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随豪放的蒙古人疯狂一下吧。
1.播放课件《那达慕大会》(背景音乐:《草原上》)
2.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挤马奶)。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
关键词:小学音乐 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44-01
音乐课区别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的音乐课堂存在许多弊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教学活动的进展,在音乐课上进行互动设计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下面,笔者就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互动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往往通过音乐课的唱、听、奏等形式来实现,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仍然存在误区,过分强调素质,忽视基础教学,对新课程存在理解误区,音乐课必须重视基础乐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师要在贯彻新课标理念的同时明确教学重点,音乐课堂要具有一定的秩序,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的音乐课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缺乏互动学习的规则,课堂活动杂乱无章,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些无价值的提问,不仅拖延了上课时间,对于教学活动本身而言也没有任何效果,互动设计并非进行简单的没有价值的提问,教学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的,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地提问,精心的设计,另外,在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课的情况,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实现互动教学设计的对策
2.1做好教学准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才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将音乐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完善的教学准备是实现互动音乐课堂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教具、教材准备的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上课质量,而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互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置互动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的时候多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小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乐器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新鲜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和学生科学互动,比如说对唱、伴奏和使用科学软件为学生歌唱进行系统打分,这都是互动环节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2.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放松享受的状态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加对音乐课堂的喜爱,更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课堂任务。最重要的是,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发散思维,进行超常的记忆,要在音乐课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到放松,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贪玩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因此,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学生都喜欢轻松、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身心舒畅,思维才会得到解放,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师生互动教学才能发挥课堂的生命力。教师要让尊重学生,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课堂环境,这样,不仅学生学的开心,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参与音乐课。
2.3进行有效地课堂讨论,精心设计提问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去“一个老师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师要勇敢创新,敢于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经常以小组或全班的方式展开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环节,以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与他人讨论、争辩、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精心设计提问也是实现互动课堂的最佳途径之一,就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效果,同时更要注重提问的有效策略,真正做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实现“互动式”的音乐课堂,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积极思考教师的提问,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想象的场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会全方位的欣赏一首音乐。
3 结语
互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互动设计对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中,把提高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作为课堂的重点,使小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音乐;激发兴趣;教学策略;提高效率
教师一方面要从现代媒介上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增强自身的履职能力,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全面发展,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教会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下工夫、求实效,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
一、把握学生心态,推行欣赏教学,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学习音乐
教师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学精神,创新教学策略,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学空间,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成长进步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赏识激趣、音画激趣、比赛激趣等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催生学生学习情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亲师信道的情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构建一种“自主、宽松、愉悦”的互动空间,展现音乐学科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让音乐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掌握学生的音乐基础、音乐情感,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留意学生的表情及表现,及时发现并挖掘学生的点滴进步和积极思维,用鼓励的话语、满意的点头、信任的眼神对学生进行表扬、肯定,激发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把会心的笑容留给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撒向学生,把亲切的关怀带给学生,把真诚的鼓励送给学生,用饱满的情趣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关爱,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手段,提供展示舞台,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寻找自信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围绕演奏技巧、唱歌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质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组织形式,优化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时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情境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师要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展音乐信息的容量,丰富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集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指导学生在影视、网络上学习音乐,提高教学质量。如,笔者在教学《青春舞曲》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切身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我们新疆好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等新疆民歌,向学生介绍一些新疆的风土人情以及神奇美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等特点,加深学生对歌曲风格、意境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新疆音乐的特点,结合乐器、舞蹈等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活跃课堂气氛,理解“青春”的含义,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喜爱民歌的情感。
一、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音乐
据有关教育科研资料表明:人们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所获得的效果比例分别为:听讲课5%,阅读10%,音像20%,示范30%,小组讨论50%,实践75%。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是获得认知的最佳途径。而实践需要以自我参与作为前提,所以,自我参与成为实践学习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喜欢模仿,在模仿活动中学习的乐趣远胜于单一机械的模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去探索音乐要素,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教学《理发师》一课时,可以在学生初步完整地感受歌曲旋律之后,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同时用肢体语言来模仿理发、剪发、梳发、喷水、吹发的动作和节奏。然后,请学生们将代表这几种动作的节奏读熟,并加入像声词和动作进行模拟表演。如: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节奏加上动作模仿。对于节奏感强和有较好合作能力的班级来说,教师还可以将四条节奏分别请四个小组逐一加入进行拍奏,形成多声部的节奏练习。这样练习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游戏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掌握节奏,学会与同学配合,这样的学习贯穿于唱歌教学始终,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合作能力不断加强。如歌曲《粉刷匠》《洗手绢》《快乐的小木匠》等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活动设计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可以用多种律动方式进行学习,避免单一模唱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感。例如,学习《我的家乡日喀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学跳踢踏舞,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以往一遍又一遍机械学唱的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分解动作难度,将踢踏舞的音乐活动有机地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感受音乐,则歌曲教学很容易顺利进行。
二、用活动的方式解决知识点和学习难点
音乐知识学习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的,在教学中用活动的方式学习掌握知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教学中一些歌曲中的音乐记号较多,学生不易掌握,有V(换气记号)#(升记号)等,首先,在歌单显示时,可以把它们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重音记号(>)字的呈现较为大点等,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这些记号的变换,遇到这些音乐符号时采用变换手势的方式,#(升记号)手势轻轻向上抬起,b(降记号)手势向下缓缓落下等,为进一步准确掌握音高,教师还可以采取随着旋律线起伏用手势表现音高。在学习《红星歌》这首歌曲时,下面这两句曲谱节奏相同,第三、四小节的音高第二句比第一句高,学生往往掌握不准,教师可以采取第一句身体向下,第二句身体向上的动作,引导学生很快就把这句曲谱准确掌握,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白鸽》一课时,对于乐句的分辨是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取画旋律线的方式,走路击掌等方法,将这一难点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掌握,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我是小小音乐家》一课中,演唱跳音与连音的区别,采取弹橡皮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跳音、连音的唱法,进一步巩固这几个知识点。
三、用活动的方式巩固学唱的歌曲
在演唱或欣赏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运用活动的方式,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学习歌曲《小红帽》时,为了巩固学唱的歌曲,教学最后,让学生表演《小红帽》的情景剧,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小红帽、外婆、猎人、狼、小花、小草、大树、蘑菇、小房子等,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既巩固了本课学习内容,更好地理解表现歌曲,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我们老师在教授《我的家乡日喀则》一课时,最后采取歌舞表现的方式,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唱歌,一部分跳舞,还可以边歌边舞。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本课学习内容进一步得到巩固。
四、歌曲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演唱”(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收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在进行歌曲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
歌唱教学中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这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于《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有表情地唱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此,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连音与非连音、与铺垫等方面的特点,运用这些特点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的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绝大部分学生本能地喜欢唱歌活动,教师应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方法学习唱歌,注意保护、调动学生参与演唱活动的积极性;相反的,淡化甚至扭曲音乐整体艺术形象、进行过多单调呆板练习等会使学生失去演唱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歌唱的自信心,多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踊跃地参与演唱活动,让学生在歌唱中享受美、体验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
歌唱教学中根据各学段、各年级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歌唱技能练习,歌唱技能练习包括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吐字等,其中正确运用科学发声和使用气息支持尤显重要。歌唱技能练习一定要在演唱活动当中结合歌唱实践,并根据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避免脱离歌唱活动的“专业化”“成人化”的技能训练。《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是无限的,要根本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使学生在思维和探索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启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应放在优化课堂提问设计上,下面粗略地谈一些有关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
一、以教材为蓝本,优化提问设计
课堂提问作为教育艺术中的一种手段、技巧,当然也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提问时巧妙利用好教材中的变与不变,设计出更为科学有效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师生共同探讨。而在实际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同一问题,这样问,学生不知所措,那样问,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能“一潭死水”,而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前音乐课教学中,许多学生既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也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旺盛的求知欲,缺乏思考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儿童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一切设想、探索和安排都将成为泡影,变成没有生命的木乃伊。”这说明旺盛的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提问的重要心理条件。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引起他们的探究要求,从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他在自学中碰到疑难向人请教时,也总是先说:“给我指个方向,不要把结果全部告诉我,留着让我思考。”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存疑,这样可以使学生经常表现出疑惑、惊奇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欣赏《 辽阔的草原 》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看一段媒体录像——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光片,让学生在兴趣中了解这是什么地方?草原上生活的是哪个民族的人民?在引出欣赏曲以后,再让学生在音乐中找找,这首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并讨论,选择合适的色块(绿、红)、合适的图形(三角、圆)、合适的乐器(三角铁、串铃)、合适的道具(纱巾、梦幻彩球);在听一听动一动的过程中,继续引申出: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描述了什么?造成两段强烈对比的原因主要是什么?这样设计的问题就整体而言要不散不乱;就局部而论,则问问相扣,珠连珠,鱼咬尾,逐层深入形成提问系统。适度的提问,可以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从知觉性欣赏、情感性欣赏到进行深层的理智性的思索。
二、以欣赏民族舞曲为蓝本,优化提问设计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思维导图的引导,学生对构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了更好的认知体系,从而体现了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内涵理解,构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体系,重点是以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案例分析,阐述了思维导图下,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眼界。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读是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有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在理解思维导图的内涵上,构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体系,对学生的阅读有了更高的价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基于思维导图,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建立阅读知识网。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
众所周知,东尼・博赞是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一种呈现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依据人的大脑自身运转的规律,让左脑和右脑建立联系,最大限度地深入开发与挖掘人的记忆潜能。学生大脑活动的具体化就是思维导图的呈现,其中东尼・博赞给我们提供了思维导图的七个绘制步骤,通过其中一个个关键点,去寻找构建记忆的规律与方法,从而有效地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与加工,便于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二、依据思维导图,构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体系
1.借助思维导图,汲取阅读的精华
学生阅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朝一夕的积累。在建立群文阅读体系的时,需要借助思维导图。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时候,可以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对比,总结出不同点与相似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低年级是对字、词、句的基本认识,在阅读时,往往是学生预习,借助字典,解决生词,然后通过老师的协助点播,完成对小段文章分析,从简单的句子分讲解,让学生对阅读层层推进,最后对重点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阅读体系。
2.借助思维导图,建立阅读的规律
当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有的信息就在我们的大脑中储存起来,有的却成为瞬间记忆。借助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相关的提取,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对《别董大》和《赠汪伦》的阅读,这是表达同一主题的古诗。同样是送别诗,一个是安慰劝勉的相送,一个是踏歌而送;一个是作者送朋友,另一个是朋友送作者。思维导图将这两首诗进行了网状编码的连接,储存在学生的心中,对比感知古诗的深层意义,从而掌握了阅读的规律。
3.借助思维导图,理清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把一组文章,运用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阅读。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群文阅读,通过对文章的对比,联想、组合,从而从而将单一的阅读,形成多个阅读,建立起立体的阅读网络,让孩子的思维不断的拓展、不断的拼接,从而快速高效提升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例如:同时送别诗,还可以让学生联想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运用前面的分析方法,通过思维导图,把有关送别诗进行了立体的网状构建,当想起其中的一首古诗,就可以从记忆中提取相关的古诗。
三、思维导图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分析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思维导图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方法,而如何开展和实施却是任课老师新的难题。以下以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的阐释。
1.充分利用教材,确保阅读品质
群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对教材的科学选择,这是进行课程设计的前提和关键。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以同一主题组成的单元式教学,同一单元的相似性对比。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鲁迅”为主题,在开展群文阅读时,会方便于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可以利用思维画出“知识树”,尝试从背景、段意、中心思想等方面来预习文章,从而快速理解文章的思路,从而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精神,平且可以掌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合理利用构架,统筹主题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结构的多元化,让阅读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借助文章的主题与特点,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根据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修辞方式等,把不同的文章串联在一起,将文章进行合理的编排、整合与优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阅读技能,从而提升阅读技能的效率。例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对人物描写的文章。在进行群文阅读时,首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其次,处理生词障碍、分析段落与提出困惑,对问题进行分类处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最后,学生展示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能够建立清晰的思维脉络,那么就达到了掌握本单元的目标。
【结 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有利于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它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对阅读有了更立体性的认识,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将互不相连的线性文章,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属于自己的阅读网络,从而加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完善阅读体系,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6(9)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歌唱与表演,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美好生活的热 爱,教育学生增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跳、说、奏、演等方法,达到让学生感受并学会歌曲的目的。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轻巧、圆润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用优美、舒展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能够创编歌词,赞美自己的学校或家乡。
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聆听曲目,本单元的主题为草原,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音乐时间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情。引导学生唱蒙古歌,爱大草原;欣赏蒙古歌,回归大自然。《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
学情分析:
学生对草原歌曲十分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会很高。小学生模仿力强,通过教师的范唱、表演舞蹈,为歌曲伴奏的示范,相信会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2/4拍的强弱规律掌握较好,在歌唱教学时巩固加深印象。将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听、看、跳、说、奏、演等环节,让学生深有感触。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象法、谈话法、体验法、音乐表演法等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舞姿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唱准并掌握附点音符节奏 ×· ×|×× ×|
注意休止符 ×0 ×0 |×× ×|
教学用具:电子琴、课件、
板书板画设计:略
设计理念: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多听多欣赏,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起复习《草原就是我的家》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歌曲?生答(蒙古族)
二、介绍蒙古族:(出示课件)
蒙古族时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你们谁去过大草原,谁知道大草原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就带你们领略草原风光,感受草原美景,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 1、
三、播放范唱;(多次)
四、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谁能说一说这首歌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有什么不同?(出示幻灯片)
2、再次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用欢快的节奏形象的展示了性格自豪的小牧民手拿着扬鞭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一下吧。
3、用la模唱歌曲曲调。(教师介绍前倚音,让学生了解它是装饰音的一种。)
4、同学们与老师一同熟悉了曲调,现在我们试着把歌词唱出来吧。指导:
(1) 草儿 青青,羊儿肥——轻轻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
(2)×· ×|×× ×|
啊 哈啊哈呵
5、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现在大家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了,那老师问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怎样唱才会更好听?(前面自豪赞美家乡,衬词豪放,表现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最后要天真活泼,自豪的表现草原儿童对家乡和美好生活的赞美。)
6、 师生对唱:听到小牧民唱得那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的更神气。
五、教师指导学生为歌曲伴舞
1、唱得比老师还神气,我可有点不服气,我要边跳舞边唱歌,和你们比一比。
(教师随着音乐跳舞,学生跟着老师跳蒙古族舞蹈)
2、谁能比老师跳的更美?(学生边唱歌边跳舞)
大草原的风景优美,蒙古族的人民热情好客,蒙古族的舞蹈多姿多彩,今天我们感受到了大草原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瞧,小马来接我们了,让我们骑上小马,和大草原告别吧。
基本动作名称
1.肩类:硬肩、双肩、柔肩、双绕肩、耸肩、笑肩、碎抖肩、甩肩。
2.臂、腕类:柔臂、屈臂、绕臂。提压腕、绕腕、甩手、弹拨手。
3.步伐类:平步、迂回步、错步、踮步、海青步,摇篮步,碎步。
关键词:小学音乐;小学音乐;教学;以人为本
一、教学设计环节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设计是最为基础的环节,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为引导灵活开展,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应当体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在教学中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首先潜心研究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段等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各有特色,教学设计要建立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上,与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音乐技巧掌握程度以及对音乐的了解感知状态等联系起来,结合这些方面有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其次,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师进行要点点拨、技巧示范之后,将更多的教学环节交给学生自主去完成,让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更加投入,体现他们的自主性与参与性,让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得到充分发挥。另外,针对小学生兴趣容易激发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适当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以多媒体新颖的展示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从而打造更为生动形象的小学音乐课堂。由此可见,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只要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处处体现学生为主体,就能够有效设计出针对性强的高效教学方案。
二、课堂组织环节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课堂教学是整个小学音乐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与以往单向灌输模式不同的是,笔者在音乐教学中转变理念,将自身角色定位为启发引导和示范点拨,学生才是学习与训练的主角。在音乐技巧技能指点示范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自主开展训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揣摩分析、研究发音技巧、乐理知识,并进行训练和学习成果检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将音乐学习的气氛推向。其次,在教学活动组织中,笔者还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寓教于乐,将一些教学训练活动设计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如在班级音乐教学中进行开火车游戏,进行音阶接龙,每人唱一个音,到谁卡壳的时候就要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以这样的形式让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再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猜歌名、曲名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游戏形式教学中,兴趣得到了充分激发,投入程度更高,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曲目的记忆效果。另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笔者还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地位,激发他们创新的思维,如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音乐剧,这既是对学生所学乐理知识、音乐技能的一次巩固,同时也是对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三、教学评价环节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评价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学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总结分析,同时也是积极运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举措。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一方面坚持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学生乐理知识掌握情况、音乐技能掌握水平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对学生音乐学习态度、投入程度等方面也给予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实际状况。同时,笔者在教学评价中始终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教师的鼓励在小学生的心中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甚至一句鼓励的话能够让学生改变对一个科目的学习态度,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坚持发掘学生身上的进步之处,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无论是音乐学习基础条件较好的学生,还是自身发音存在一些缺陷的学生,只要在学习方面、训练效果上得到了进步,都给予表扬鼓励,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充满积极情感,获得成功的满足,更加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有助于小学音乐教学深入开展。
四、教学活动环节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音乐是一门拓展性较强的学科,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既要立足课堂抓好技巧训练,同时也要积极向课外拓展,发挥课外活动对音乐教学课堂的补充拓展与延伸功能。在这些音乐拓展活动的组织环节,教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在兴趣小组的设置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要以学生的兴趣为方向搭建载体,吸纳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自发参加活动,提高训练效果。其次,在教学拓展活动的内容上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不管是以传统音乐为主还是民族音乐为主,都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另外,在音乐特长生培养方面,教师也要善于做伯乐,对于那些先天条件较好、有志于未来从事音乐方面发展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培养,从培养计划、培养措施方面进行量身定做,切实提高教学培养的针对性水平,让每一位学生在此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广大教师要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全面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汤丹.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大
众文艺,2011(8).
[2]彭君君.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功效[J].教育教
学论坛,2011(3).
[3]王立红.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因素探析[J].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