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驱动教学法范文

项目驱动教学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驱动教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项目驱动教学法

第1篇:项目驱动教学法范文

项目驱动教学法作为教育领域中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吸收并实践这一教学方法。针对学院培养“合用、顶用、好用”的素质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方针,结合《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质的教育研究法作为指导思想,不断地获取和研究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地修正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系统观念,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可以看出,项目教学都是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反之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却不一定都是项目教学,这取决于教学实践和任务的“质量”。

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相适应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度,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老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项目驱动法在《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师为主导,也就是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预先准备一个或多个项目;学生为主体,也就是以项目工程的研发过程为引导,采用小组方式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开展实践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最后结合成功的项目给予演示。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点,还通过项目将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开拓了思路,掌握了知识,达到了面向岗位的职业教育培训目标。下面我们以《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作为课程平台,来讲述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过程。

1、设计项目阶段。这一阶段对教师综合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即要求教师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当然,只有教师拥有强大的项目整合能力,才能有策略地帮助学生学习到成熟的项目开发经验。设计项目时,教师要把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取出来,并融入到每个具体的项目中,这样师生的教与学都围绕这些项目的实施展开,并且在场景上引入企业化的背景,整个教学活动最终模拟成“在企业中完成特定工作项目”。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我们以所学C++面向对象程序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程序界面,具备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两大功能。根据该项目涉及到的内容,合理分解为控制台人机界面的设计(项目设计1)、预处理及多文件结构的编译(项目设计2)、类在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项目设计3)、类的组织结构在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项目设计4)、多态在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项目设计5)、顺序表模板在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项目设计6)、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存储(项目设计7)共七个子项目模块,每个子项目并不是孤立的,都是可以作为最终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穿插在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中。

2、搜集项目信息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相关项目。教师设计好项目后,每位学生根据研究项目的工作要求,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项目相关信息,然后独立确定各自的设计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和实施计划等。

3、确定阶段。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最佳方案。采取独立工作与小组方式相结合方式,事先做好个人计划后,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工作计划,最终确定最优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实施阶段。学生按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以组为单位,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学生经过组内讨论,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后,组长担当项目经理的角色,对任务进行划分,组内成员每人按各自角色负责不同的模块,并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5、检查阶段。学生对项目结果进行检查,教师对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工作结果要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自我和相互的检查并判断达到的效果如何。此过程锻炼学生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及评估方法。同时,教师除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

6、评估阶段。学生完成工作评定,教师完成最终评估。首先学生自己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工作评定,包括项目的准备、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自己所负模块的效果等各方面进行总结;然后指导教师进行最后的工作总结、成绩评定,并找出差距和改正办法。

三、项目驱动法在《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施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教师在想尽一切办法使知识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学生被教师要求认真听讲,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要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一定要从“前台”退到“后台”,不要害怕学生理解不了课本的内容,就算理解不了,也让他们试一试,不要轻易让他们吃“咀嚼过的东西”,那样的东西诚然很容易消化,但就怕他们习惯如此之后,再也不愿意或不敢啃硬骨头了。

2、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驱动教学法成败的关键。项目设计应该以系部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经过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确定相关课程所采用的项目,并将其纳入到系部教学资源库中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样,既能集思广益,又能有效地集中和共享资源,避免了教师个体化立项所带来的重复性。同时,作为一项长期工程,课程项目应该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使之更能贴近当前市场变化的需求。

3、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首先应当设计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是学习环境),在这个工作(学习)环境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取得一个特定的工作成果(产品或服务)。为此,学生应当进行满足专业要求的工作活动,这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使用工具,需要与工作人员(包括顾客、师傅和车间主任等管理人员)进行合作与沟通。在此,缺少了任何一项,就无法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也就很难称作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在《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我们通过体验式实训模式,让学生经历企业全真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了一项实际、正规的软件开发项目的经验。具体采取如下措施:(1)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开发体制,营造企业工作氛围(上下班记考勤、不规定课间休息时间、严格请假制度等);(2)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分配的任务,每天汇报进度,未完成当天作业者必须加班;(3)严格检查程序质量和测试质量(BUG率记入成绩单)。

4、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不是教学目标。教学不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是围绕完成项目设计、达到意义建构这一中心来展开的,所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定。

第2篇:项目驱动教学法范文

1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大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与市场需求接轨,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针对性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多赢的培养模式。深化校企间的合作,能为企业“量体裁衣”,提高职生的竞争力,为高等职业教育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 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相适应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度,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老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3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项目驱动教学法”研究的必要性

3.1是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定向培养的必然选择

3.1.1企业的发展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提出新的专业需求。除了企业自身技术方面的实力外,技能人才队伍现在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一些有精湛技艺和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在解决重大工作难题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随着新生产线、新工艺的不断引进,企业需要员工能以最快的速度熟练掌握新的操作流程,成为“一专多能”的技能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员工有高超的技能,还要有诚信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敬业品格等基本职业素养,因此,如何将学生培养成职业化的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应该共同研究的课题。

3.1.2 企业的发展要求高职专业教学要贴近生产实际。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专业方向只有与企业的实际相辅相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胜任企业里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要求。

3.2是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现状的必然选择

3.2.1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实践能力弱、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学人才缺乏局限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来源大部分以院校毕业生为主,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能胜任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方法、课程改革。而且,课堂教学和企业生产存在差异,教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认知程度也是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限制因素。

3.2.2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研究工作难以突破传统理论研究模式,需要有企业专家引进先进的、符合生产需要的、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高等职业院校的课改、教改研究往往局限于在校内、校与校之间,而且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研课题的制定、开展到结题等,都是从学校层面开展,缺乏与社会需求有结合,忽略这些“任务”本身对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对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真正价值,特别是与企业的融合度。基于校企合作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3.2.3高等职业院校的推进项目驱动教学法需求符合现代化企业生产需求,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实验实训条件。当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训条件由于学校经费不足,重视程度不高,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实训条件和设备的高新技术含量不多,教学方法手段落后,智能化、信息化的设备缺乏,没有真正形成以提高学生高新技术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的实训教学模式。引企入校,运用企业现有的技术、设备、场地能够有效的帮助高职院校从硬件设施上解决教学方法运用用所遇到的难题。

3.3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然选择

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胜任情况调查中得到只有46.4%的企业专家认为高职层次的学生能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学生就业的情况普遍不理想。而学生的职业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二是职业心态与工作习惯的联系。那么职业能力并非仅仅取决于获得大量理论知识,如果这些知识是在与工作任务、职业心态相脱离的条件下获得那仅仅是静态的知识,无法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因此,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建立知识与工作任务、职业心态的联系,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要求为依据设计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而这种转变的实现,只依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赖企业专家的优势、特长和经验。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把学生在校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心态与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胜任岗位需要。

4 “校企合作”模式下“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4.1“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学校应借助合作企业的人才资源,内培外引,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4.1.1学校应该突出对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社会经历的要求,更要将终身教育的思想贯穿到职教教师教育之中,规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岗位培训,有资历的高职教师也应该要求有多年的岗位经验,注重实践技能和社会经历,为成为“双师型”教师做准备。

4.1.2学校应建立专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队伍,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企业,全面了解企业对学校的办学要求和技术合作需求,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信息服务。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召开校企合作教研例会,加强沟通与交流,定期学校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成果及研究优势,同时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4.1.3企业要派遣具备实战经验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技术骨干担任、能工巧匠担任课程教师,实训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设计系统全面符合企业需求提升学生能力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教学方法。

4.2“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的重要辅助工具是教学条件,学校要做到与企业“资源互补、效益最大化”。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学校和企业在教育、教学、技术、实训的过程中,将毕业上岗,能力与岗位匹配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改革,双方要根据合作专业和合作内容,不断完善学习、实训条件。企业要向学校提供设备、技术人员支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真实的专业培养和项目技能训练环境,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中,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培养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而并非教师布置虚拟教学任务,空泛不切实,失去以项目驱动教学的真实意义。

4.3“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核心是教学内容设计,要以真实工作项目为中心依托企业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

4.3.1充分了解学生,找到工作“项目”的关键点。

充分了解学生是校企结合模式下应用好“项目驱动教学法”中的前提。在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时候,很多教师会遇到下列问题:一是,教师精心设计项目任务,但学生学得费力、被动甚至难以完成项目任务;二是,教师降低对项目任务要求,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不屑于完成和回答。这都是教师没有或不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任务。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情况、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才可能为学生量体裁主,设置出适合学生的任务。教师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状况,唤醒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兴趣,是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首要关键。

4.3.2企业之所求,教学之所需:校企结合背景下对课程整体规划与任务设计。

设置任务时,任务在内容上应与企业需求接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唯有如此才能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步入社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要求,从企业的需要出发,任务内容的设置尽量与企业的现实接轨,这样,我们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就能较快地融人企业。

4.3.3项目任务的设置要贴进行业与企业发展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正在进行。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到,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我国传统教学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经验,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是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任务来贴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扩展任务两块:基本任务立足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较小,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位学生必须要完成的;扩展任务在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拓宽加深,难度较大,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满足他们的发展。通过设置基本任务与拓展任务的方式进行分层教学,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基本任务贴进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拓展任务满足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学效果是比较不错的。

4.3.4目标是唯一的,方法是多样的,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设计任务时注意任务不仅能够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不仅仅掌握了任务完成的方法,同时通过亲身体验选择较优的方法。此外,久而久之,养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较好地形成了发散性思维能力。

第3篇:项目驱动教学法范文

1.项目选取和布置的注意点。

项目的选取范围应覆盖课程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一个大项目覆盖所有重点内容,也可通过几个小项目涉及几个重点内容。项目的难易度适中,应使学生觉得项目有点难度但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这样的项目是比较好的。项目的选题还需要与实际应用相关,有了应用背景,学生做项目的兴趣度也会提升。项目布置时,应明确设计要求、设计任务和设计的关键点,这样学生才会有的放矢,从而顺利地完成项目。

2.项目分组的注意点。

小组规模是影响学生参与的一个重要变量,如果小组规模较大,部分学生的分工会出现重复或是任务不足,如果小组规模较小,组内成员的任务过于繁重,有时导致项目不能顺利完成。教师应设定小组规模的范围(一般2~5人一组为宜),让学生们自由组合。

3.鼓励实验测试和实物加工。

机械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实验测试和实物加工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常常出现纸上设计的机构,看起来合适,实际做起来是不合适的,因此在学生实施项目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完成实验测试和实物加工,从而检验机构设计的合理性。

4.项目的考核。

项目的考核是检验学生完成项目的一个重要总结,项目的考核应包含设计文档、口头报告、实物或实验展示这三部分。设计文档锻炼了学生总结设计过程的文字撰写能力;口头报告锻炼了学生口头汇报的能力,口头报告还应包含教师和学生提问环节,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实物或实验展示直观地反映学生项目完成的效果,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电子精密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陶瓷放电管全自动打印机”为例介绍如何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法。

1.知识点的讲解。

由于陶瓷放电管全自动打印机涉及上料机构、打印机构、供墨机构、传动机构(凸轮机构)、下料机构的设计,因此布置项目之前,教师应大概讲解凸轮机构、上料机构、下料机构、控制系统等相关章节,为学生的项目实施扫清未了解知识的障碍。

2.项目选取和布置的注意点。

“陶瓷放电管全自动打印机”项目与实际紧密联系,难度适中,学生在了解了相关知识点后不会出现看到题目而不知所措的现象。接下来,教师应明确项目的要求。该项目要求学生完成打印机的整机设计,包括上料机构、打印机构、供墨机构、传动机构(凸轮机构)、下料机构等的设计,使该设备满足打印质量要求,其中自动上料机构保证放电管的供料率;打印机构实现陶瓷放电管的打印,要求保证打印质量;凸轮传动机构驱动打印机构,使其完成打印任务;供墨装置是为印章提供油墨的机构,要保证油墨厚度均匀。教师还应指出项目实施的关键点,例如陶瓷放电管对自动上料的特殊要求:一方面该类放电管的形状和尺寸使放电管在振动排料时出现多种姿态,给自动上料带来一定难度,因此自动上料机构的设计必须保证放电管的供料率。另一方面,放电管在振动料斗中的振动,会造成放电管之间的碰撞和摩擦,进而影响放电管的外观甚至质量,进而影响打印质量,因此要优化振动料斗的机构以减少放电管间的碰撞和摩擦。“陶瓷放电管全自动打印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因此需要向学生说明设计的要求和设计的关键点,同时鼓励学生组队合作完成,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实物的加工和实验测试。

要求依据设计图纸,加工陶瓷放电管全自动打印机。加工之前可通过多次文档报告或口头报告,不断改进设计,从而使得加工出来的实物是可行的,实物的完成会让学生有成就感,让他们对学习《电子精密机械设计》增添兴趣。

4.项目的考核。

项目的考核综合设计文档、口头报告、实物或实验展示这三部分,分别占40%、30%和30%。设计文档应注意规范性,图纸是否规范、合理;文字描述是否正确、翔实;图标是否清晰等等。口头报告应注意学生表述是否明朗、思路是否清晰,若发现学生的思路有误,应及时纠正,防止后续工作的中断。实物或实验的展示是成果最直接的体现,教师应对完成的实物或实验测试提问,掌握学生从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以及他们解决的思路。

三、结语

第4篇:项目驱动教学法范文

在新闻学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新闻评沦课程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创新的教学方式,对于突出实践教学具有良好效果。“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卜,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大多数新闻评论教学法都属于知识讲授型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线,学生的知识多来源于书本和教师讲授,学生们虽然获得了较为系统的知识,但对知识的认知多停留在纸面,单一的课后作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不足,未能通过参与实践的方式来对新闻评论课程获得深入理解,并转化为专业的新闻评论思维及逻辑表达能力。

而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主线组织学生自主探索、互助协作,分阶段设计与实施项目,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实践。全程参与一个综合项目运作的过程充满乐趣与挑战,学生被卷入其中,在推进项目、解决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学习,并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深了对新闻评论学原理和理论的理解,体验到新闻评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充分发挥了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切实增强了新闻评论的专业实践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新闻评论课程,需要从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安排、师生互动关系、实战项目引入、分段过程考核等多方面进行设计与实施。

明确课程目标,突出实践能力

运用项目驱动教学,课程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关键。新闻评论课程重在说理,思辨性较强,以思想深度取胜,因而整个新闻评论课程目标除了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与原理外,应着重通过项目驱动、增加实践课时来培养学生分析新闻事件的能力,增强自主思考、系统思维、逻辑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针对新闻评论课程培养目标,教师应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方向不是为了完成教材学习,而是要完成项目。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在涵盖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优先考虑与媒体机构对接,重视新闻评论的媒体个性,而不仅仅重视其于理论研究中的贡献。所以,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课程内容可考虑结合业界新闻评论撰写的规则,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践来学习。此外,教学内容先后的安排也基本按照业界新闻评论撰写的流程来组织。

为了使课程与媒体紧密结合,教师需要对项目运作有深入的了解,及时了解各类媒体机构新闻评论撰写流程、思维训练、表达规范,不断吸收业界最新的专业成果和专业发展动态,将业界的优秀案例和培训资料运用于教学。同时注意课程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做到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指导学生切实理解新闻评论撰写的全流程以及各个程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训练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业界实际相结合。

课程项目驱动,转变师生角色

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是主导,其作用不完全是教授者,更多的时候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主体,是项曰自发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新闻评论课程以项目驱动,转变了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团队合作,运用课程设计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一个学期的课程中围绕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探索。

比如,项目可以由学生自拟选题,通过自我思考和团队讨论来推进项目的实施,自主进行新闻评论撰写方案的设计、实际写作和成果展示。在完成项目的驱动下,学生需要以主动实践的方式运用所学来解决新闻评论写作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而整个过程,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教练,主要工作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创设学习环境,启发学生选择难度适巾的新闻评论选题,设计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对学生新闻评论写作进行督导和质量控制,启发学生将系统思维及逻辑表达等子项目链接起来,及时纠正学生新闻评论撰写过程中的偏差,并引导学生对项目成果以及自身的撰写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

与媒体合作,引进实战项目

项目驱动教学不仅可以运用在课堂中,还可以运用在课堂外。教师通过加强与媒体合作、建立校外课程实践基地等途径,使学生了解新闻评论在业界一线的实际用途,亲身体验新闻评论撰写的工作流程,通过实战将所学转化为实际的专业能力。在一线实践的同时,学生也感受了专业媒体的环境与文化,了解到行业中的岗位需求和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为规划自身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多维空间教学,分段考核

第5篇:项目驱动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工程材料;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船舶与海洋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006-03

船舶制造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工程建设是发展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的基础之一,船舶与海洋工程是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主要关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设计建造和水上交通运输。

工程材料课程是开设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二下学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连接机械制图、船舶设计原理等基础课程学习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桥梁。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种船舶与海洋工程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使用性能、钢的热处理工艺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为后续课程教学及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为将来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提供有关正确选材、合理用材的必要理论指导和实际帮助。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所有课程中,工程材料为唯一的一门专门全面论述材料的课程,在课程框架设计上以“成分、工艺―组织结构―性能”间的关系为主线,加强材料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和相互糅合。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材料学基础、材料成形方法及工艺、常用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介绍、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构件的失效分析及相关材料的选用等四大部分,需要理解金属、陶瓷、高分子和复合材料四大类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与工艺―微观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课程概念,专业术语、名词繁多,且内容庞杂,加之有些微观结构十分抽象,导致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理解,难记忆,学习困难,抓不住重点,提不起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勉强能跟上,后期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付,导致学生学习已有知识点能力强,但很难在课程学习完毕后,将所学具体知识融会贯通,构建该门课程乃至整个学科的整体学习和研究思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严重不足,更难进一步创新。如此学习模式与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突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基本理念大相径庭。因此,如何增强船舶与海洋专业工程材料课程的授课效果成为每位该课程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很多任课教师都对非材料专业的工程材料相关课程进行了研究,黑龙江大学的赵霞等提出,在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来提高授课质量[1];贵州师范大学的陈昌礼提出可“以研促教”来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授课质量[2];河南理工大学的张建新结合案例将抽象理论具体化,运用实例来激发专业激情[3];成都大学宋慧瑾等从绪论课、学科前沿、实践过程各方面总结了提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质量的途径。[4]

针对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程材料课程的设置目标,以及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在工程材料课程中同时应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在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具体实施及最终评价。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学生可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以及其中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5]项目教学法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特点可归结为: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其中,目标指向具有多重性,且可控性好。

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对项目教学法更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教学任务,具体内容的教学以任务驱动而进行。[6]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具体实例为先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相关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各有利弊。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学历教育中,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来说,要独立完成一个教学项目较难,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挫败感。如果教师能将“项目”分解成相对简单的“任务”,并在讲授相关内容前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则整个项目相对更容易完成。根据上述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设计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的基本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实施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过程图

二、项目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实例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从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出发,阐明材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四大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微观组织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及其应用方面的基本知R。由于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与工程应用联系紧密,在学习热处理、合金钢、有色金属、合理选材和塑性成形相关章节时实施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教学设计内容包括设计教学项目、将项目分解成相关的任务、分组实施、课堂任务的完成和点评、总结所有任务及引导项目方案设计、项目方案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补充完善报告、教师评分及反馈9个方面。

1.设计不同的教学项目。项目是项目教学的起点,决定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成败。在设计项目之前要明确具体的项目教学目的,制订具体且详细的教学计划,精心设计项目,仔细分析项目材料,提出思考题,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在设计项目时可选用具有专业代表性的项目,也可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学科研究热点和难点相关的项目。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工程材料课程学习过程中,以船舶中常用的船板、传动轴、齿轮、弹簧、艉轴、发动机活塞、螺旋桨等零部件作为教学项目,根据这些零部件的服役情况及背景条件,选定合适的材料,制订相关的制作工艺路线,并利用金工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组建的实践俱乐部制作出具体零部件,并验证零部件的使用性能。

2.将项目分解成不同的任务。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来说,要完成相关零部件的制作较难,且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工程材料课程的知识点,将每个项目都分解成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包括零部件的选材、热处理工艺的制订、成形工艺的制订等,以便于学生在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时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不同任务的完成,逐步完成整个项目,从而减少整个项目的难度。

3.分组实施。根据学生人数和平时课堂表现,按自愿与教师制订相结合的原则确定4-5个组长,组长自己组合6-8个学生成一个学习小组,再确定各自组内人员的任务和分工。留给学生2周左右的准备时间,在这期间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充分思考和讨论,集思广益,熟悉所选项目中相关零部件的服役情况及背景条件。多数小组能根据项目中相关零部件的服役情况和背景条件反推出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从而对基本选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课堂任务的完成和点评。例如在学习合金钢部分相关知识点之前,给各小组布置各项目中的选材任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活泼,参与度非常高,会将所学的知识点带入自己小组的任务中,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为自己小组的零部件选材。除了发动机活塞和螺旋桨的选材没有确定外,其他小组都提出了本项目中的选材,并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确定了项目中的选材。选发动机活塞和螺旋桨的小组也通过排除法确定了合金钢不适合自己小组的项目,从而更期待学习有色金属相关知识,其他小组也对有色金属的基本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整个合金钢部分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此外,在热处理、热加工和有色金属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各小组制订项目相关的热处理方案和成形方案。

5.总结所有任务及引导项目方案设计。完成上述各任务并学习完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对所有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梳理所有相关知识点,同时介绍学习资源,引导项目方案设计。此外,还可根据项目中的重难点,留一些思考题给学生,如针对零部件服役过程中的失效原因分析,考虑如何全方位完善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工艺。通过该思考题,学生也可进一步强化合理选材、正确用材的观念。

6.项目方案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在各项任务完成后,进入整个项目教学的重难点环节,即项目方案的整体设计和实施。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完成。各小组可将整个项目方案设计和实施的不同阶段交给不同的学生具体负责。每个阶段的方案设计完成后,经由整个小组内的学生共同讨论确定。然后再依托学校的金工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组建的实践俱乐部,由整个小组内学生协同完成项目中零部件的生产制备,同时设计相关实验,检验所制备的零部件的使用性能。

7.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安排专门的学时对各小组完成的项目进行课堂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可对报告内容提出质疑,并要求汇报小组的成员回答。集中讨论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集中讨论过程也是深化学生对项目理解程度的过程。通过集中讨论及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确了一般船用零部件乃至所有零部件的制备都包括选材、下料、预备热处理、粗加工、最终热处理、精加工这几个基本步骤。具体零部件的制备根据材质和初始微观组织的不同,各步骤有所添加和减少,且各零部件服役过程中的失效分析和性能改善也可从以上步骤着手。

8.学生补充完善报告。根据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情况,各小组完成项目的书面报告并提交任课教师。通过书面报告的完善,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更牢固,对船体各零部件加工、使用及用后的失效分析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且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9.教师评分及反馈。综合考虑各小组的方案设计、实施情况和所提交的书面报告,教师对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反馈给学生。

三、结束语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程材料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塑性成形、热处理、合金钢、有色金属和合理选材相关知识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利用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仅掌握了工程材料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工程实践。这样为后续课程教学及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将来从事船体工程结构、船舶动力及船体机械零件等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提供有关正确选材、合理用材的必要理论指导和实际帮助。此外,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推广到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 参 考 文 献 ]

[1] 赵霞,王永东,党振乾,等. 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3(4):23-24.

[2] 陈昌礼.“以研促教”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64-67.

[3] 张建新.《材料科学基础》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09(21):506.

[4] 宋慧瑾,鄢,李玫,等.《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进探析[J].广州化工,2015(43):153-154.

第6篇:项目驱动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机械CAD;教学方法;职业技能

机械CAD设计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同时也是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技能课。本课程兼具工程制图与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特点,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其基本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机械CAD制图的一般方法,基本掌握AuToCAD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熟练掌握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重点掌握工程图的绘图方法并能应用于企业工程制图的实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成为具有应用性技能的人才。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1、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方式: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和制定工作项目,以实际项目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把基本知识和练习题用项目联在一起,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科学的设定项目:把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取出来并融入到每个项目中,(注意分散难点、重点),师生都围绕着项目开展。并对每个项目进行任务要求、教学内容、技能目标及学时分配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1、设计教学案例和工作任务:教学案例和工作任务的选定、编排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项目设计要有总体目标,工作任务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考虑知识点含量、任务的连续性等多方面因素。在设置教学案例时,要根据学生的工作任务,选择知识点、难点类似的图形,尽量选择配有真实零件的工业图纸,按照绘制工程图纸的标准要求学生,使学生如同在进行工作一样,有真实感,并能尽快熟悉企业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本课程结合专业特点、突出专业性和职业化来设置工作任务,如把机用虎钳作为项目的主线,根据组成机用虎钳零件的复杂程度不同,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中。如销钉、垫圈这些比较简单的零件设置在平面图形中,固定钳身放在箱体类零件图项目中。在前三个项目教学完成后,由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工作任务(组成机用虎钳的11个零件图)组成装配图。这样的设置既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使学生在最后完成任务时有成就感。

2、教学模式: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例图,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工作任务、基本命令的使用,掌握绘图的基本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目的是在教学中,把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并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体教学案例如下:

教学案例1

项目名称:组合体—平面图形

工作任务:销的主视图

教学内容:了解AuToCAD软运行环境

技能目标:掌握软件的启动工作界面、功能键和控制键、命令的启动方式、了解AuToCAD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了解直线命令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案例2

项目名称:零件图—轴类零件图

工作任务:螺杆的主视图

教学内容:复习并熟练掌握绘图命令的基本操作学习并熟练掌握编辑命令的基本操作学习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使用操作

技能目标:掌握轴类零件图的画法、尺寸标注、技术要求

三、 通过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回顾探讨学习方法,总结经验,为以后自学打下基础。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利用AuToCAD软件,熟练绘出工程图。但是,只掌握绘图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准确画出工程图纸,必须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基础、金属工艺学、公差与配合、金属加工等一系列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融合相关知识,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培养自学能力:AuToCAD是一款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它的特点是二维绘图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简单易学、体系结构开放等。同时,它具有这类应用软件共同的特点。(1)计算机软件通用的工作界面(标题栏、下拉菜单、工具栏、通用存储命令等)。(2)通用的操作方式。点击图标启动命令,输入参数执行命令等。(3)软件特有的绘图功能。在清楚的了解软件的特点后,掌握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SolidWorks、UG等软件打下基础。

四、考核方式: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注重工作过程的考核及评价。在《机械CAD》课程考核中,设置常规考核和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常规考核是根据每个项目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分数,占总评成绩的大部分,其中,四个项目成绩占百分之六十,期末考核占百分之二十。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是指在平时教学中,融入职业资格考试标准规定的知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职业技能证书成绩占百分之二十。

实践证明,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极大地激发学习欲望,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可建筑CAD设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86-87

[2]金莹,张小粉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模具专业中的应用与研究[J]模具工业2012(4)65—72

[3]劳文薇,刘俊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电子CA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11(3)33—35

第7篇:项目驱动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项目驱动教学;教学模式;角色定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90年代中期确立地位,大规模发展开始于90年代末。在这20年的时间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已悄然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和创新:第一次课程教学改革强调两条:一是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缩减学时并进行同类课程的适度整合;二是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集中实训环节。第二次课程教学改革强调:以培养就职能力为导向,实施课程内容综合化,把学科式课程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改造成适应职业教育的“基础、定向、专长”的三段式课程,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灵活选择课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次课程教学改革强调: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这种改革方法主要借鉴德国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体化工作任务分析法(BAG)。

基于高职过程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能够尽快地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要以真实项目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向导进行教学组织与施行。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设计与创新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既注重最终的实践结果,更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组成团队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从而最终获得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工作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在工作过程中锻炼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等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这种模式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项目驱动教学法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作过程,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整个过程活动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笔者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创新:

(一)创造项目实践环境,按照项目时间流程组织教学与实践

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典型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组成团队、选择项目、制定项目目标和主要进度计划,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一边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一边进行实际的应用项目开发。学生在实际项目的驱动下,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知识和开发技术,学习导师在项目实践中的思维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发素养将随着问题的求解和任务的完成得到整体提升。

(二)自愿组队和随机组队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根据以往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际教学效果,在二年级学生组织团队中,以自愿组队方式为主,以锻炼学生利用团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年级毕业班则采取随机组队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锻炼学生与自己不熟悉、不喜欢的人一起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大环境打下基础。通过自由讨论和展示技术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法中分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使小组成员之间的频繁交流成为必然,学生在与组员的讨论甚至激烈争辩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解决矛盾,通过掌握倾听、诉说和谈判的技巧,培养了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师成为导师,注重角色互换

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扮演着“信息库”的作用,学生接受项目后,教师除随时给学生补充必要的理论和技能知识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适时启发、解决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个体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创造热情,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和状态。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能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应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项目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项目创作,在项目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四)创设和利用困难情境,培养学生的挫折耐受能力

当今社会真实的项目环境复杂多变,通过模拟或真实的困难情境,可以磨练学生的挫折耐受力。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课前项目准备,主要是针对项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搜集相关资料,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如何组织教学进行过程设计。教师在项目准备时应注意,项目设计,应注意与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套、内容的整合。同时,此过程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知识的传输,而且也关注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探究,由此,使学生澄清对于某些概念和原理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学生的准备。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项目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若是分小组的讨论,要集体准备。

(二)进行分组

分组人数应该控制在4~6人,每个小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分配。当该小组表现比较好时,那么全组人员都受到表扬,即使在这一项目中他的知识掌握不是十分理想,但相信在下一项目他就会更投入用心去学了。分完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计划,组员进行分工,并进行理论学习。同一小组的学生必然互相帮助,互相讨论,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起指导作用。

(三)项目设计

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选择难度适中的项目,根据工作过程将该项目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子

项目分配给学生,并围绕项目准备好相关的理论知识、领域知识和技术知识等。

(四)实施形式

学生在经过一两年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后,自主学习不是由导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导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同学、导师甚至社会进行探讨和交流,特别要教会学生如何到浩瀚的Internet网络中去搜索、查询自己需要的资料。协作学习是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等,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要特别提倡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不足,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五)成绩评定

学习成绩评定体系在评定内容上应该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的体现,应该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等方面的表现。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闪光点,导师更应积极评价并加以肯定。

第8篇:项目驱动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

在讲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以项目任务驱动为出发点,提出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模式,通过提出项目案例、分析项目任务、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实现目标与评价效果等环节的模拟,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与真实的工程项目任务实践相协作的实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浓厚兴趣,灵活掌握并应用理论知识,通过项目任务的不同计算机模拟结果举一反三,实现课程学习目标。

1.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传统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法中,课程知识点应被看成是从项目管理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立于项目任务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在纯粹理论层面上采取与实际项目的工作任务相独立的方式进行,这些理论知识的价值实际上是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之后,才能理解和掌握,光靠理论讲解学生只会背概念,很难融会贯通。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是以项目工作任务为核心,通过训练专业技能引入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项目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它是以“完成项目任务”作为理论指导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原则,凭借教师的组织、指导和促进,辅以项目管理软件教学情境仿真模拟,通过改进师生协作、学生讨论等诸多要素,重组原有的学习方式,调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1]它的主要特点是“项目任务驱动”和注重“项目管理软件的模拟实践”。前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合的“项目任务”,以完成“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模拟实践”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实践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通过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任务的模拟实践,把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计算机项目管理软件的仿真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两门课程在教学中的综合互补效果。

要进行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因为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分项目管理软件课程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和项目管理软件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教学模式仍然沿用“教师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学生机房上机练习”的刻板教学方法,陷入了僵硬的授受教学模式,是典型的陈规教学,学生只能被灌输理论知识,简单模仿,被动练习,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明显脱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本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无法“学以致用”,以致形成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削弱,毕业工作后不能动手干事,实践能力弱的被动局面。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就是针对于此的一种教学改革。它通过教学中不同阶段不同教学项目任务的设立,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通过两门课程共同完成工程项目管理任务,从而增强学生在教学中动手参与的意识,将课堂所学的内容从广度与深度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实际工程项目,利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计算机实战模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把讲解和操练的教学对象形象地设置成计算机模拟的具体项目任务。在上课时,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任务,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整个工程管理任务有一个初步的具体的印象;其次,教师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对学生讲解分析这项工程项目管理的详细结构。例如,哪部分是项目计划,哪些地方需要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项目资源,根据哪些项目成本对工程项目任务进行分配,优化计算等。这样就避开了为讲授概念而讲授概念的枯燥乏味教学,直观形象地输入了各种工程项目管理概念;再次,教师通过演示讲解项目资源中甘特图的分配、理解各个任务资源的具体分配、过度分配等各部分调整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项目管理软件自主完成这些工程项目管理任务,但又不限定具体方法和思路。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多快好地掌握知识,学习理论问题不再是被动的,而是通过师生或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在计算机上模拟获得工程项目知识结构。学生经由自己动手体会到完成工程项目的成就感,就能更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任务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章节的实际精心设计好各章节的“项目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顾名思义,要以“项目任务”为主线,“项目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重中之重,它可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是教学法改革成败的关键”。[2]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而言,“工程项目任务”的提出首先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实践性,项目任务主题突出,不能太大,最好是能贯穿课程始终的项目;其次,这个“项目任务”还要有综合性,需组合此前所学与将要学的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互通有无;再次,“项目任务”更要具备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有无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的高低,如果学生对“这些项目任务”无兴趣,那么可以说这种教学法的临场应用就是失败的;最后,“任务”还要有创新性,“任务”创新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不仅如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需要顾及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给他们留下一定的创新空间和发挥场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创新意识。

第9篇:项目驱动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项目驱动;项目实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225-01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学习很多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必备基础,对学生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采取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离散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且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离散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对计算机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计算机研究与开发的起点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在计算机研究与实践中出现的很多大问题表明,这些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理论问题,至少是技术方面的理论问题。因此,《离散数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同等重要的,偏废任何一方都是不妥当。而目前《离散数学》的教学中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或两者都不重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学生的角度上看,一部分学生认为《离散数学》的理论课程不重要,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应该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要会编程,学习理论对编程没有帮助,而且理论学习枯燥、乏味,概念又多又抽象,难于理解。于是这部分学生放松甚至放弃理论课程的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很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但是不注意实际应用,一遇到实际问题的求解时,就束手无策,不知道该采用什么理论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2)从教师的角度上看,首先,授课老师讲课时还是站在纯数学的角度来讲授学生所学的内容,不能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来讲述所授内容,导致学生不能把所学习的内容跟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更不会用计算机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教学过程中没有改变老师的主体地位,老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没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改变《离散数学》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2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2.1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包括模拟项目)、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它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是高校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由于项目驱动式教学强调项目的现场性、知识的综合性和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其形式、内容与传统教学课程有较大差异。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以项目和案例为核心。项目和案例都是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因此学生能够很快理解教学内容。这区别于传统的知识驱动式教学法,知识驱动教学法是以知识为核心,由于很多知识是抽象的,所以有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各个知识点。由于强调了项目的参与性,一开始就能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项目实训中,强调学生跟着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要求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需求参与设计,并以学生小组讨论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在逐步的展示和分析中让学生跟着工程的进度学习和思考,课程快结束时,教师再从企业的角度介绍情况,评议学生的设计,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与社会、企业的零距离接触感。

2.2 项目驱动式《离散数学》课程中的教学过程

根据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原理,通过教学研究和任课老师的之间的协作,我们研究出了适合学生学习《离散数学》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该方法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极大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理论教学阶段、项目实训阶段和项目检验阶段。

(1)理论教学阶段。

该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然后根据大纲和进度表的进程,讲授所学内容。我们设计出的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命题的逻辑推理、谓词演算、集合论、抽象代数论和图论,共五个部分。教师可以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吸收所学的知识,并通过上机实验巩固练习,为项目实训阶段做好准备。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上机演练来检验。

(2)项目实训阶段。

项目实训阶段的关键是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分项目,该阶段主要由项目准备、项目分析和讲授、分组实践操作三部分组成。项目准备的主要任务包括项目的设计和在项目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和每组学生的特点任命组长,其中项目设计很重要,要有该课程组老师认真研究设计;项目分析和讲授主要是对各个分项目的意义和项目的内容、重难点进行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难度,在项目实施前,要有教师现将每个分项目演示一遍给学生看,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做;分组实践操作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组长带着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分项目,这一环节要充分调动组内和组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且教师要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开发,不能让学生觉得看了演示过程后还是无从下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去做。所以这阶段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编程情况和学生书写的项目报告书来检验。

(3)项目检验阶段。

在第二阶段,老师已经把每个项目做出来了,学生只是模仿了一遍,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第三阶段,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选择开发平台,多方收集资料,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也可由老师提供项目,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 结语

教学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理论性和抽象性都很强的《离散数学》课程,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在《离散数学》课程中的实施,一方面解决学生学习的为难情绪,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了学生就业时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

参考文献

[1]许杏芳.案例教学在离散数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