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年职业生涯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5日
新常态下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加快,高校纷纷扩大招生,大学越来越大,而校风、教风、学风、考风每况愈下。青年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重担,面临着生存、职称评定和升职压力。鉴于此,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畅通青年教师发展渠道,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指明方向,同时激发青年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斗志与决心。
一、文献综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堪忧,高校青年教师普遍缺乏职业生涯方面的规划,青年教师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都遇到一定的问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机会小、报酬低,甚至产生心理倦怠的现象。所以,支持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积极指导,努力培养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具有重大意义。
胡钊涵(2010)从“确定职业发展线、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和制定事业发展计划”等三大方面详细阐述了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黄乃文(2013)研究高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路径,认为应从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制定符合实际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模式。陶建华、胡薇(2013)基于SWOT分析法,从青年教师个人自主意识、职业生涯反思与修正、终身学习机制及管理部门管理等四个方面,系统论述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赵兰芳、蔡永铭(2013)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得出“多数青年教师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但是组织和个人重视都不够,加之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扰,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不容乐观”。韩军(2014)探析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职业理想与现实冲突、教学与科研冲突、管理工作与专业发展冲突”,并提出一系列对策。程育新(2014)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难点。综上所述,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已十分广泛,但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将探究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模式。
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及可行性
青年教师的生存发展现状分析表明,青年教师的发展面临种种压力,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十分必要;同时,高校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尝试,不断探索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提高青年的教师的待遇、能力,因此愿意并能够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资金支持。
(一)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学校与教师“双赢”局面的必由之路。高校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成长也离不开高校的大平台。所以,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是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2、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社会浮躁现象日益凸显,有些青年教师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心理需求失控会滋长其心理的负面情绪,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意识也会逐渐淡化;加上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没受过长期专门的教师资格教育,自我职业发展意识薄弱等。因此,明确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目标,有利于强化青年教师责任意识和奋斗目标。
3、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薄,加上高校重利用、轻培训,忽视职业认知需求。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培训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更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综上所述,我国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十分必要。
(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采用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法律、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等四个方面,系统分析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1)政治法律环境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2)经济环境方面,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师的福利、待遇大有提高,为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3)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教师这个职业在我国源远流长,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以及全人类的重视;(4)技术环境方面,信息化的发展为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带来了便利,青年教师为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提前规划,加强对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创新发展,从而使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前景更加广阔。
三、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前文所述,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策研究以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入手,兼顾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律,坚持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的原则,探寻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下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模式。
(一)全面掌握青年教师个人特质。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青年教师兴趣爱好、性格特质等是其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对于高校而言,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发展档案,全面掌握青年教师过去的成长经历、性格特征等,对开展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至关重要。从青年教师的个人兴趣爱好及特点着手,激励青年教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当前,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仍是广大青年教师拼搏的主要动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高校青年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为切入点,构建高校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培养的运行机制模式。换句话来讲,就是高校在保障青年教师的基本生活、教学及科研需求外,还必须关注青年教师更高层次的需求,使用各种激励措施使高校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二)根据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帮助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帮助青年教师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许多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比较迷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高校管理部门应根据青年教师职业兴趣,指导和帮助其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彰显高校的人文关怀。
要根据青年教师成长规律,有的放矢地帮助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的高校青年教师热爱教学工作、希望在教育教学中实现自我价值;有的高校青年教师热衷于科研工作,他们的目标是在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有的高校青年教师擅长处理事务性工作,更倾向于将自己的旺盛精力贡献在教学辅助工作;还有的高校青年教师希望在教学管理领域施展自己的才能,为高校管理决策尽一份力。
(三)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出现的新变化,为青年教师“减压”和“增压”。针对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出现的新变化,高校对青年教师群体综合能力培养和管理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如何为青年教师“减压”和“增压”上。一方面高校要努力减少青年教师面临的生活负担和青年教师初入教职岗位,在教学、科研方面经验不足面临的压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尽量增加青年教师创造完善的保障条件,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高校要帮助青年教师寻找学习机会、监督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帮助青年教师进入状态、取得成绩,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综上,高校职能部门在编制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各专业教学计划、科研工作计划、国内外研修计划等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到高校青年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朝符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方向发展,满足青年教师对事业发展的孜孜追求;同时,高校青年教师因个人知识、能力等因素无法在一个领域向上突破时,学校能根据其成长特性另行安排工作,实现青年教师的横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钊涵.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2]黄乃文.高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路径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3]陶建华,胡薇.基于SWOT分析法的真实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3.10.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 企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好坏,更直接关系到该企业未来人才竞争力的强弱,是确保企业发展拥有可持续人才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而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作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可以说对于取得企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企业在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企业如何做好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
1 国有企业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无法准确评估自己,缺乏自我分析探讨自我、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对自我的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石,主要由价值观、兴趣和能力三个要素构成。
通过前人所做调查可知,企业青年员工普遍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分析,没有从全面的角度对自我进行客观、全面、深入的评价,这就会造成其在确定职业目标时,产生盲目自信或失去信心的心态,这样就不能进行职业目标确定。
1.2 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还不完善目前公司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较为单一,尚缺乏满足员工全职业规划设计的、连续的职业发展通道。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决定员工薪酬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其所处的职称职务等级。当一个企业的职业通道只有一个成长通道的时候,后来者不论能力的强弱,都只能被排在后面。这也就是典型的排资论辈的现象,而这样的现象在国有企业却非常普遍。
1.3 培训机制未与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相结合目前公司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根据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数量、专业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大部分员工还缺乏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不明确,造成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主动性不够,企业组织实施的培训按照一定名额下发到各单位后,部分参加培训的人员为组织安排,同时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中偏重操作层面,缺乏有计划的系统培训,培训内容与员工的自身发展关系不大,影响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员工消极被动地应付培训学习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使公司承受经济损失。
2 做好国有企业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对策
2.1 厘清组织战略和企业文化,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委员会组织发展战略方向决定其业务经营发展方向、组织结构,以及人力资源的结构、数量和质量。企业文化则集中体现了组织的价值观、管理理念、激励机制和内部行为规则。这些都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参照因素。因此,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要有具体的组织战略和企业文化。
2.2 企业要帮助青年员工认识自己通常情况下,在实施职业规划的初始阶段,企业应着眼于加强个人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要求青年员工进行自我评估,以了解自身特点和优缺点,进而经过主管的辅导和自主调节,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2.3 进行职业生涯路径设计,为其提供职业咨询通常情况下,职业发展路径的类型应包括管理系列、技术系列、生产系列、研发系列、营销系列。研究表明,那些在同一岗位上连续工作5 年以上的员工,或多或少会对工作本身产生“疲惫现象”,组织必须引导他们重新思考其职业生涯通路,对他们的工作业绩、技术专长、个人进行评估,同时要对其价值取向、职业发展需要及未来发展目标做系统的调查,以便通过培训、岗位轮换等方式让员工获得发展新技能的机会。适时地变化工作部门可以重新激起员工对工作的新鲜感和兴趣,有利于激发其创造力。
2.4 部署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青年员工建立职业锚在职业生涯的进入阶段,要先了解新员工的能力、特征,再为其分配工作任务,这有助于对其进行辅导。另外,还应向新员工讲解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以使其尽快融入组织。为使新员工的入职管理更为顺利,主管上级可适当地给其部署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经过短期工作,新员工与组织之间形成心理契约,二者在情感和行为上实现彼此认同和接纳。经过初步接触,如果员工愿意留在组织中工作,且创造出较高业绩,并表现出团队精神,尤其是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能接受不如意的任务,这就表明新员工已经融入了新组织。
在职业生涯早期阶段,企业要做的主要是了解员工的能力,为其建立职业锚。职业生涯处于早期阶段的员工,要做的是积累工作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此,企业可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满足该阶段员工的需求。比如,安排其从事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激发进取心;可进行岗位轮换,为其提供学习更多专业知识的机会;也可以基于职业发展实施绩效考评,使其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
2.5 设置职业指导中心该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对专业技术、管理等人员的各类职业特征进行评估。职业指导中心常用的评估方法是:淤评价中心法,该法主要是用来甄选企业管理者,并为他们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及所需接受的培训。于心理测试,也就是采用心理测验技术来评估员工的职业潜质、个性特征、职业兴趣等。盂接替计划,主要针对管理者的新老更替确定相应职位的接替人选。
2.6 应将培训作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必须环节应让员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近期和远期的职业发展规划,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个人的规划紧密结合,企业的年度人才培养规划应基于各层次员工详细的需求调查,包括单位调查、岗位调查和员工个人调查,为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培训内容的确定提供全面的依据。
2.7 职业生涯规划更应强调员工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企业所起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提供工具方法、创造工作环境、提供培训机会、提供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而员工要本着对自己职业发展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负责的态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8 人力资源政策支持与职业发展在做完职业生涯规划后,还需要配套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否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也仅限于员工自己的学习和提高,远不能达到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要实现的目标。人力资源政策的各项内容都应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进行核检和修订,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谢成.国有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
[2]童天.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
摘要:职业锚是在早期职业生涯中通过自省而形成的事业需求和职业价值观。高职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生涯最初的阶段,是个人和学校互相发现和接纳的时期,高职院校应创新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运用职业锚理论帮助青年教师正视现实,从自己的特点出发,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不断提高职业能力与素质,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并在教学科研实践中体验到专业成就感、探索新事物的创造感和理想的实现感。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生涯规划管理;高职;职业锚
作者简介:张金福,男,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1-0052-04
一、职业锚理论的基本内容
“职业锚”(Career anchors)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概念。所谓职业锚,又称职业系留点。在早期职业生涯中,个人同工作环境互相作用,在习得的工作经验中通过自省达到的自我满足和补偿的稳定的职业定位,是个人无论如何不会放弃的职业需求和职业价值观,是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动机、需要、价值观、能力相互作用和逐步整合的结果。[1]职业锚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教授领导的小组,在几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上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施恩教授进一步提出了职业动力理论,研究职业人的创造力、忠诚度和自我发展等问题。
个人在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时,可以运用职业锚思考自己具有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与当前的工作相匹配。只有个人的定位和从事的职业相匹配,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因为职业锚准确地反映个体职业需要及其所追求的职业工作环境,反映个人的职业理想与抱负,所以,透过职业锚,组织可获得员工正确信息的反馈,努力使个人的职业理想和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职业发展设置可行的、有效的、顺畅的职业渠道,为员工奠定做好中后期工作的基础,从而达到工作满意度、工作稳定性和工作绩效的高度统一。
职业锚理论在组织情境中研究员工的职业选择,从一个较长的职业阶段,关注以工作实践经验为基础的职业自省能力、职业需求和职业价值观,可有效地促进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二、职业锚理论对高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指导作用
(一)高职青年教师面临的职业困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一支重要的力量。这一群体一般是来自普通高校毕业生,以应届硕士研究生为主体,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学历层次高,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作为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他们对社会往往有很多的不适应,在较短的时间内,一方面,他们要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对于大部分的非师范类毕业生来说,可能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他们要成为本行业的设计和工艺的专家。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繁重的教学教育和科研任务,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加之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地位不高,很容易使许多青年教师心理失衡,思想产生波动,危机意识增强,个别人甚至会出现职业倦怠。[3]
(二)高职青年教师生涯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是在高职院校和青年教师自身的双重作用下,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和修正的综合性动态过程。[2]通常我们将高职教师职业生涯的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适应期(1-3年),主要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对社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对复杂的高职业教育,不能掌握教学规律和方法,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消化、吸收,以尽快适应教师岗位的要求。(2)稳定期(4-7年),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教师逐步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实践的规律,并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逐步探索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此时,教师对教育教学较为投入,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开始步入轨道。(3)试验期(8-23年),也称为重新评价期或职业危险期,这是整个职业生涯的中期阶段,既有可能获得满意的职业发展,又有可能出现职业生涯危机。此时,其职业能力趋于成熟,但是,由于来自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教师开始对薪酬、学校环境和管理等产生不满,容易影响和加重其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焦虑和怀疑,职业热情下降。(4)平静期(23-31年),长期的教育工作使之成为资深老教师,掌握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规律,同时,随着职称的升高收入稳步增长。(5)退出期(31-39年),即教师生涯的退出。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前两个时期,即适应期和稳定期,一方面,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对复杂的高等职业教育感到无所适从,需要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较高的工作期望往往与工作现实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又有初为人师的兴奋,正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和创造力的高峰期,进取心强,职业竞争意识强,愿成就一番事业。学校通过职业锚的开发,引导青年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忠诚、自省能力、事业需要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运用职业锚开辟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即培养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应当成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当是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者;不仅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备开展应用研究的专业实际工作能力,参与企业的研发工作,同时,承担“教师”、“技师”和“工程师”的角色,成为“双师型”教师。[4]
职业锚是职业人在早期职业生涯中,同工作环境互相作用,在习得的工作经验中通过自省达到的系留点,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所确定的长期职业贡献区或职业定位。高职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生涯最初的阶段,是个人和学校互相发现和接纳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职业自省能力,比较精确和稳固的职业自我概念,这时,可以运用职业锚理论帮助青年教师从自己的特点出发,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思考自己具有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取得事业的成功和实现自我的价值应成为高职青年教师终极的职业追求。
(四)奠定高职青年教师长期职业发展基础
青年教师职业锚的寻找与确定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身优势、肯定自我和建立信心的过程。其潜能能否充分发挥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即职业锚是否确定,它在个人的工作生命周期和组织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
帮助青年教师选择正确的职业锚,一方面,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个人来讲,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准确地评价自身的理想、个性、兴趣、能力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并结合学校的发展,为自己成长的各个阶段目标准确定位,在个人业务进修、学历提升、职称晋升、教学科研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和长期成长规划,以便获得最佳职业发展机会,实现青年教师个人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对学校而言,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和辅导,帮助青年教师定专业、定课程、定方向,使青年教师尽快进入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角色,这可以增加学校对教师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吸引和留住人才,并确立起个人较长期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优化高职院校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和举措。
三、基于职业锚的高职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原则[5]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职业锚的形成与确立是个人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综合作用的结果,个人抛锚于某一种职业工作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过程,就是把职业工作与自我观相结合的过程。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应该在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保护和发展教师个性,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意愿,共同制定生涯发展战略,帮助教师形成与其职业生涯相协调的职业锚。做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提供教师职业生涯信息、教育培训机会和任职机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每个教师有均等的机会促进职业发展,对实现青年教师个人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适时开发原则
在高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职业锚的特点,把握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开发重点,成功确定每一职业阶段的职业锚,不断促使教师实现阶段性目标。适应期(1-3年)的青年教师刚刚入职,不能掌握复杂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方法,其职业锚倾向于明确专业学科方向,接受工作的挑战。进入稳定期(4-7年)后,他们适应了环境,逐步探索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科研有所起色,生活和事业开始步入轨道。职业锚倾向于体验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肩负起事业的深度开发,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促其不断追求自我完善与发展。
(三)发展创新原则
基于职业锚的高职青年生涯管理,不是让教师学习和掌握一套规章程序,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工作,而是提倡采用新方法、新思路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教师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不断发现、发挥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获得有创造性的成果。对青年教师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不仅仅是职务、职称的晋升,还应包括工作内容的转换或增加、责任范围的扩大和创造性的增强等。成功的职业生涯战略能使青年教师在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专业成就感,在探索新事物的创造过程中精神焕发、身心愉悦,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个人事务(如身体健康、心理平衡)和家庭生活三方面共同发展。
四、基于职业锚的高职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措施
(一)青年教师自我规划
凡事预则立,高职院校在进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时,应该从青年教师的自我规划开始,让青年教师重视自己“双师”能力的培养,明确“双师”素质的目标。“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指高职院校教师在职业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所有内隐和外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总和,其基本要求是热爱职业教育,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全面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能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从事课堂教学和类同于企业工程师的实践教学活动。(1)应让青年教师对照“双师”素质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全面的自我分析,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编写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案,其内容包括:自己的特长和不足,对职业目标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各种“双师”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使每个青年教师都能在理性的自我认识,清晰的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合理地规划人生。(2)学校要根据每个青年教师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职业追求,及其所面临的不相同生涯发展问题,通过对其全面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使每个教师都能获得职业生涯的高效发展。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管理
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高职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前二个时期,他们在普通高校接受的是学科式的知识体系教学活动,对高职院校围绕职业定向的教学不适应,所以,在入职的初期,学校应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特点,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教学指导导师,从适应新岗位、组织实施教学、解决学生各种问题等方面,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掌握教学规律。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必须经过一年左右的企业实践,在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和师傅的引领下,根据本专业的要求进行定岗、定职、定责的工作式学习和训练,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状,掌握行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
在稳定期,青年教师在适应了环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校应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高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对青年教师的选聘、培训、考核、评价及工作职责方面的具体要求,切实使青年教师在校企合作和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和名师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和企业实践能力,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讨论、教学论坛、科研沙龙、新产品研发等活动,让青年教师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开阔教育视野、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三)引导教师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
经过几年的培养,青年教师逐步适应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行业的技术专家,进入了其职业生涯的第三个时期——试验期。由于高职院校的薪酬较行业企业,特别是热门行业低得多,随着青年教师专业技术的熟练,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加上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开始对学校的环境和管理产生不满,这个时期也称为职业危险期,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此时,留住人才成为学校在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关键。学校通过职业锚的开发,引导青年教师正视现实,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如:职业倦怠、职称的晋升,短期收入的高低等问题,学会在逆境中重树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中的困难,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
同时,学校要给青年教师提供舞台,让每位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干。(1)创建教师教学大赛、技能大赛的平台,促进其在教学中发挥带头作用,鼓励教师申报评审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或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创设职业发展平台;(2)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研修和继续攻读学位的机会,让青年教师在更高的层次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3)学校通过与企业共享高层次人才,开阔人才使用的思路,让“双师”教师到企业兼职,既参与企业高新技术创新及重大攻关决策工作,又参与学院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双师”教师的社会影响力。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忠诚、自省能力、事业需要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创造舆论氛围,让追求高尚的师德成为青年教师的一种精神追求,培养青年教师的团队协作、创新精神,树立强烈的职业纪律观念和职业责任意识,并建立职业自豪感。
(四)提高高职院校青年职业能力与素质
通过工作经验积累而逐渐形成的职业锚,能清晰反映出个人进入职业生涯后期的潜在需要和动机,也能折射出个人的价值观及才能。个人以职业锚为其稳定源,可以获得职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决定他成年期的主要生活和职业选择。当职业锚与个人的职业工作相匹配,不仅能使个体在长期从事某项职业中增长工作经验,增强职业技能,而且,也能获得理想的工作结果。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属性和职业特征,“双师”素质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及企业实践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分为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企业实践能力。(1)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是“双师”教师的基本能力,高职院校教师讲授的不是完全知识体系的课程内容,教育的实施是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发课程内容和进行教学设计,决定教师能否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完成既定目标。(2)专业技术能力是“双师”教师的关键能力,它主要是指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前提。(3)企业实践能力是“双师”教师的核心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承担理论教学的任务,还必须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具备这种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和生产服务。要使青年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校应唤醒青年教师的热情,把职业教育当作终生追求的事业,激励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勤于思考、开拓创新、不断积累经验,并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追求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五)实行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建立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保证高职院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发现具有不同职业锚的教师的较为重要或强烈的优势需要,激励青年教师积极进取,明确其努力方向和改进方法,促进其成长与进步。(1)确定合理的评价内容,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需要为出发点,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确立正确的专业发展愿景;(2)确定有效的评估标准,重视教师的现实表现,更重视教师的未来发展,努力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3)确立科学的评价方法,通过对青年教师不同时期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教学能力的提高、专业技术的掌握、科研方法与手段的提升等方面赋予不同的权重,对高职青年教师进行考核;(4)建立与评价相关的反馈机制,建立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让教师及时了解学校发展战略、岗位的任职资格和标准,对照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信息系统,可以系统而全面了解青年教师的情况,提高职业生涯管理的效率。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激励性的薪酬机制,使不同岗位之间有较大的薪酬差距,进一步体现创造性劳动之间的差异,淘汰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师,优化学校教师的人力资源,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施恩.职业锚——发现你的真正价值[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4:3-4.
[2]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6:10-11.
[3]孙静华.高职院校提振青年教师精神气的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78.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对策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实践和行动方案。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时期,对于当前处于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我国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顺利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塑造成功人生的重要法宝。
对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能力结构,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对自我和职业及其关系进行评估。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环境,扬长避短,确立适当的职业目标,并适时进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从而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并以此不断地鞭策自己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到平衡点,进而获得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
鉴于此,我们对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15000余人,本次调查对全院四个年级的三十几个专业随机抽取了800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进行施测,共收回有效问卷719分,有效回收率为90%。其中男生379人,女生340人。
二、结果与分析
1.自我认识能力薄弱,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的认识不够清晰
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是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调查中发现,45.48%的同学了解自己的兴趣、59.25%的同学了解自己的性格、仅有25.45%的同学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较弱,对自己兴趣、性格、能力没有正确的定位,这将会使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表现出盲目性,不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不高,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5.87%的同学了解自己的专业、31.85%的同学了解自己最喜欢的职业;21.97%的同学清楚自己适合的职业去向、19.7%的同学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17.52%的同学清楚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工作内容。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清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比较模糊,这必将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个人的职业规划,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挫败感。
3.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不多,规划意识模糊
职业规划意识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的依据。只有充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使大学生更好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明确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而有效的安排。在调查当中发现,只有19.19%的同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53.82%的同学愿意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13.49%的同学了解职业测评;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有61.89%的同学感到缺乏指引、没有方向。从以上数据来看,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不多,规划意识淡薄,再加上动力不足,自然就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
4.大学生渴望深入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但知识获取渠道较窄
调查当中发现,有71.21%的同学认为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但在回答“学校有提供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吗?”却有71.91%的同学回答“没有”。当被问之“如果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课程,您会选吗?”有81.22%的同学选择“会”,这表示大学生非常渴望得到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由此可见,一方面,就业形势的现实促使学生在认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的同时,积极去了解、确立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渴望得到有关方面的指导;但另一方面,对于高校来说,有理论、技能和经验的教师很少,缺乏专业的教材,缺乏高水平的指导人员,教育方式和途径也亟待改变。
三、措施与建议
1.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课程纳入学生培养体系,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化
调查当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但却没有得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说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性有待提高。而高校教育的主场是课堂。所以,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课程化,是推动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部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作为公共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让职业生涯规划走进课堂,学生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鉴别和评价自己的兴趣、技能、价值观和偏好的生活方式;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方法;了解职业资源、开发职业抉择的技能;学习基本的求职技巧,开始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参与进程。高校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2.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
调查结果显示,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的在“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愿意做职业生涯规划”的题目中,答“是”率明显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可见,大学低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目前的薄弱环节。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目标的实现绝非一日之功,所以它需要我们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根据职业发展理论揭示的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大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以及大学生成长的基本历程,可以将大学生全程职业生涯辅导分为四个阶段:对一年级新生应侧重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自觉性,帮助他们树立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意识,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二年级的学生则应指导他们做自我分析,了解职业社会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修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三年级的学生应着重使其认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要指导学生把目标集中在提高职业技能上,掌握求职策略和技巧;对四年级的学生应注重使其认清就业形势,调适不良心理,参加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建立全员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环境
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大学生渴望深入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但知识获取渠道较窄。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学校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校友等,建立一种全员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环境。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可以以协会的方式或者专业教师助理的方式,在校园宣传、修改简历、提供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组织模拟面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家长是职业生涯规划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把家长也邀请加入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行列,一方面让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另一方面让家长参加学校的职业生涯活动和各类指导,他们的求职经历和其他职业生涯相关的问题,都是大学生非常想获得的重要资料;学校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做专业咨询、参加研讨会、为学生写推荐信等;校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提供自己工作领域的行业信息、参加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兼职岗位等等。
4.培养专业化队伍,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层次
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有很高的要求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但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所以高校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不断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另外,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内容要从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变,不仅在于分析学生个体的心理素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帮助学生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重中之重。
5.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薄弱、专业认知程度不高,因此,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在确定了职业目标后,行动成为关键环节。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时,要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进一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同时开展校内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内的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课程”、“各种心理及就业讲座”、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模拟性的职业实践等活动;校外的如组织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毕业设计实习单位”、“校友交流会”等,让大学生深入社会、亲身体验,了解社会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未来职业发展,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9,(9).
[2] 兰亚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9).
[3] 杨凤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4] 龚咏梅.简论对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职业生涯规划工程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企业人才引进、开发、培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大港油田公司也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培育优质人才,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中心工作。
一、采油厂人员构成基本情况
如何盘活现有人员,使青年员工迅速成长成才,使他们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将成为采油厂三支队伍的中坚力量,让员工和采油厂共同发展,笔者将目光投向了职业生涯规划。
经过半年时间我通过在采油厂青年职工中座谈和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总结了80后青年员工共性特点:整体素质普遍较高,讲求和提倡个性发展,基本能适应企业环境,工作表现大多积极上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采油厂必须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推动后备人才培养持续发展。
二、何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对员工和企业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其目的是通过企业与个人的共同努力,使企业与个人的目标趋于一致。既使员工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又使企业获得长足的人力资源,实现企业目标,达到双赢目的。其积极意义是,可以避免人才的流失;可以增强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利于员工自我定位的准确性,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采油厂三支队伍的建设和完善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和启示
大港油田公司是最早在石油行业中提出职业生涯规划的企业,从2002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到2007年搁置,对青年员工规划效果并不明显。为此笔者走访了当时油田公司人才中心主管职业生涯规划的刘春文科长,通过探讨发现当时工作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参与范围有限影响个性化职业生涯设计。
2、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单一影响员工个性化发展。
3、后期评价缺乏科学依据,影响总体培养效果。
4、“画大饼”情况严重,这个也是最后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出现瓶颈推行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在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避免以上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实施应该由采油厂统一领导,人事劳资部门牵头抓总,团委、培训学校与业务部门齐抓共管。以增强员工素质为主线,本着适应发展需求、贴近生产经营实际的原则,强化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准确的、有效的,更加科学化,人性化为青年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另外要考虑成本问题,节约经济成本和管理成本,尽可能少的人员和精力投入。
四、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设想
2012年起,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与国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正策钧略”合作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项目。通过资料阅研、员工访谈、调查问卷、内部研讨、专业评审等方式,管道局构建了包含职业发展通道、任职资格标准、任职资格标准认证、培训发展四大体系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信息系统在内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利用管道局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结合采油厂实际情况开展适合采油厂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项目。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成长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1、职业生涯规划参与人员选择
以增强员工素质为主线,本着适应发展需求、贴近生产经营实际的原则,强化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重点加强工程、地质主体专业人才以及加快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岗位紧缺急需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在采油厂35周岁以下职工中选择政治思想过硬,勤奋好学,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各选择10名人员。
2、参与规划人员职业定位
改变以往单纯从岗位特征出发,简单给人员进行职业定位的方式,引入人才测评管理方式,本着从岗位出发,参考测评结果,结合本人意愿的方式综合分析,为员工进行职业定位。
在油田公司现有岗位管理制度基础上,对照岗位分别组织三支队伍人员进行人才测评,测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标准化问卷,多为心理问卷如韦氏智商、EQ测评等,第二部分为为评价中心如面谈、学习速度测试、360度能力评价等。前者为测,后者为评。
3、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工作目标
坚持把个人发展需要与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奋斗目标溶入采油厂的发展目标,在实现采油厂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由参与规划人员自己根据职业定位设计阶段目标、长期目标、最终目标。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阶段的目标,通过细致的目标制定、分步的努力实施,最终实现实现长期奋斗目标。
4、通道设计
一是创造条件、提供学习新技术的机会。对参加生涯设计的人员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结合岗位实际,尽量安排他们参加专业方面的课题,经常组织他们和工程、地质、技能操作专家一起进行技术交流,多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创造强化培训的机会,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人事劳资科将积极与人才中心进行协商,结合采油厂实际,千方百计为参加生涯设计人员创造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通过短期培训,技术比武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除参加人才开发中心集中组织的学习培训外,并给提供一些必要的学习材料费用和有关技术书籍。
三是尽量给他们创造岗位交流机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对于参加职业生涯设计人员,要结合实际,选拔有代表性的、有发展潜力的同志,尽量给他们创造单位内部和单位之间的岗位交流机会,以提高综合素质。
四是开展胜任特征类课程培训。根据采油厂不同岗位人员建立不同的胜任特征模型,对应不同特性项,设计相应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岗位对任职者的胜任特征培养要求,如可以针对管理类人员开展团队管理、计划能力、组织协调等课程。采油厂的胜任模型要反映出采油厂“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价值观。
五是通过开展专项活动,给规划人员展示机会。人事科、团委和培训学校结合青年成长成才途径,为规划人员搭建成长成才平台发现人才,开展适合青年职工的活动。如专业技术岗和操作岗开展青年科技立项,季度技术对擂赛,青工示范岗等,通过活动发现人才并为后期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六是后期规划结果评估。由于参加生涯规划人员的岗位及工作内容均不相同,无法进行横向比较,而单纯依靠有关部门打分也不尽科学,故引入KPI绩效考核(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法)和360度u估。这也是对我们厂现有考核方法的一个改进和试验。
[关键词] 青年员工 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教育是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我优势、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能力与自我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指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角色、寻求最佳发展途径的专门性课程与活动。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使人们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克服生涯险阻、避免人生陷阱,从而促进事业发展。然而,由于目前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择业的盲目性延长了职业生涯的试错过程,最终导致不少青年员工过度频繁地变换工作,难以很快地进入职业稳定期。有学者研究发现,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因此,加强青年员工职业生涯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实施步骤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个人志向。坐车乘船要有目的,盖楼建厦要有蓝图。具有远大志向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佼佼者共同的特点,志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和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到奋斗目标及未来成就。
2.自我分析评估。通过自我剖析,认识自己的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能、情商、气质、价值观、工作经验、管理水平、活动能力、生理情况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3.生涯机会评估。分析内外组织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法律、人力资源需求、行业特性、发展前景、工作内容、所需能力、薪资待遇等因素对自己未来生涯发展的影响,以利于在复杂的环境中趋利避害,使生涯规划更具实际意义。
4.慎重选择职业。在分析自我、适应环境、了解职业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与自己性格、兴趣、特长等优势相吻合的职业,以利于个人才能的发挥和事业的成功,这对刚步入社会初选职业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5.确定生涯路线。选择职业以后,应进一步考虑该职业中有利于个人优势发挥的的具体岗位。例如:一个计算机业务能力很强但语言表达和协调能力较差的人如果选择了管理岗位,他就很难成就事业。
6.设定奋斗目标。确定了职业及其具体路线后,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相当关键,这是因为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奋斗目标。而目标通常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又可分为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
7.制定计划措施。目标的实现要靠具体的计划和措施进行落实,分析达到该目标可能得到的助力和遇到的阻力,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利用助力和排除阻力的计划与措施。
8.及时评估反馈。政策变化、行业调整、自然灾害等影响未来生涯规划的内外因素往往难以预测,这就需要及时修订和调整原来的生涯路线、奋斗目标和计划措施。职业生涯设计方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验证其可行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连续性原则。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职业生涯规划需保持设计目标的相对连续性,不宜频繁修正。
2.具体化原则。目标不是理想和希望,而是理想与希望的具体化。理想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而目标是实实在在的具体方向。这就要求具体量化自己的生涯目标体系,把社会对个人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明晰化。
3.相近化原则。要选择与自身长处相符或相近的目标,让自己处于左右逢源主动有利的地位。有的人一辈子在与自己才能不一致的岗位上辛勤劳作,但终无所成,可谓人生悲哀。
4.集中化原则。同一时期的目标不宜过多过宽,多个目标可以拉开一定的时间差距分开设置,实现一个目标后,再实现另一个目标,以便把全部身心力量投放进去,这样较易取得成功。
5.实际性原则。在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特征选择目标的同时,还要去熟悉外界环境和身体状况对目标实现的各种影响。“年轻时用身体换金钱,年老时用金钱买健康”的忠告提示我们:在制定职业生涯事业目标不能忽视健康、财富、婚姻等直接影响着人生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实际因素。
6.激励性原则。长期目标为人生指明了方向,可起到鼓舞斗志和防止短期行为的作用,而短期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保证,没有短期目标也就不会有长期目标。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通过短期目标的达成能够体验到达成长期目标的成就感。但只有短期目标,看不到远大的理想,就会使事业发展摇摆不定甚至偏离方向。良好的职业生涯设计方案需要明确激励目标,通过实现一个个子目标,激励自身向更大的目标奋进。
7.正当化原则。事业成功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必须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利益和道德规范。否则,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也终将毁掉自己的前程。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帮助青年员工在组织内部更好地发现职业发展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在这一过程中,持之以恒和坚持行动至关重要。未来的成功者大多是目标意识很强的人,哈佛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成功者的共同点都在于他们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早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并且始终坚持,而没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人只有4%能获得成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发展自己个性、明确人生使命、确定奋斗目标,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心灵地图,每一位青年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持之以恒是实施这项工程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团体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①存在诸如学生的自我评估不够客观,职业目标模糊,重视程度不够,规划意识薄弱等一系列问题。然而以单向信息传输为主的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互动和交流,内容单调乏味,且应用性不强,满足不了当今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学者把团体辅导引入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专门针对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研究却很少。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普通高校学生不同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应不同,故探讨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团体辅导的内涵及其功能
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即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过程。②
团体辅导方式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优势。首先,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团体的成员间可以同时受到多个成员行为的影响,还可以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其次,团体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团体辅导过程中,一个指导者可以同时指导多个成员,以节省时间和人力,符合经济的原则,提高了辅导效率。再次,团体辅导效果容易巩固。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类似的社会生活情境,为参加者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在良好的团体氛围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各成员可以尝试与其他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团体内实践的结果容易迁移到日常的社交生活中去。
2 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
2.1 团体辅导有利于高职生全面地认识自我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着概念模糊、评价偏高或偏低等问题。③如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学习能力上,难免存在着学习主动性差、知识掌握能力较差等特点,主要表现为自我认知过低和自我认知过高。团体辅导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弄清成员的优势和缺点,并在信任、理解、关怀的团体氛围中交流和分享,真诚地表达自己对成员的感受,也能获得其他成员的真实反馈信息,使自我概念更加清晰、客观;同时还能将职业兴趣、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结合起来,从而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2.2 团体辅导有利于高职生增强职业认识
发展职业教育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对职业缺乏认识,因此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职业认识是高职教育工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团体辅导是提高学生职业认识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的宏观方面,如职业所属的产业、行业等;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的微观方面,如从事该职业的薪资待遇、入门条件、资格和工作内容等一些具体的内容,强化高职学生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认识。
2.3 团体辅导有利于高职生确定生涯定向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生涯定向是其始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生涯定向的讨论和探索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过程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团队辅导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和信息反馈,可以帮助其成员分析影响生涯定向的个人特质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④搞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环境中对自己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类型、职业领域和职业发展路线,找到职业生涯发展的落脚点和起点。
2.4 团体辅导有利于高职生提高规划认知,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团体辅导可以帮助高职生学习、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知识,比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方法、步骤、意义等,逐步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它能帮助个体及时明白生涯规划宜早不宜迟,可以使各成员清楚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体制,刚进校门就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以及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因此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根据其本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并做好生涯规划管理。
2.5 团体辅导有利于高职生改善消极情绪的体验
高职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有抑郁、焦虑、冷漠、愤怒、嫉妒和自卑等几个方面。团体辅导通过创设一个自由、安全、温馨的氛围,让成员相互帮助、交流和鼓励,分享生活学习中成就感,宣泄心中的消极情绪,释放心理压力,同时还能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
3 结果与展望
团队辅导在我国虽起步较晚,并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研究与推广,它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思路,它既关注每一个成员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由于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团队辅导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团队辅导的过程中,成员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获得其他成员多角度的反馈,有利于高职生全面地认识自我、增强职业认识、确定生涯定向、提高规划认知、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改善消极情绪的体验,从而产生心理与行为的改变。今后的研究应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特点,针对性开展团体辅导方法、团体辅导方案、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有机结合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实现更好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注释
① 王泽兵,孙加秀,盛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② 梁东标.团体辅导在学校用的应用[J].教育导刊,2002(1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2-0173-02
Abstract:Thepaperdoesthebriefresearchaboutthecareerplanningeducationandtheinstructionforcollegestudents.Firstly,itexpandstheconceptandsignificanceofcareerplanningforcollegestudents.Onthebasisofthis,itgivessomespecificstrategiesfortheeducationandguidanceofcareerplanningforcollegestudents.
Keywords:collegestudents;careerplanning;educationandguidance
職业生涯规划研究最早始于西方,于上个世纪90年代被我国学者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我国一经引入,立刻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最早应用于企业领域,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该理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教育当中。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无疑已经成为大学教育面临的头号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多关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希冀能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不断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界定
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我国学者刘咏宝于2007年在他的相关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根据大学生自身情况,并结合当时存在的发展机遇,同时综合分析当时存在的个人职业生涯主客观因素,最终确定事业奋斗目标,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的合理安排。这个概念基本准确概括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文章中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具有如下几点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学业与职业良好匹配
相关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促进大学生更加清晰、完整的对自我进行客观认识,引导大学生将自身的个人意愿、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科学结合,进而进一步树立和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形成正确职业认知。除此之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让大学生更加清晰认识到自身能力与理想职业间存在的差距,而这种认识则可帮助大学生通过学业学习,更好的完善自我,从而促进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匹配。
2.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实施的大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分割教育,这样的分割教育方式未充分重视知识的整体性教育,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形成适应性差、知识面窄的不良局面。这对于大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高校注重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项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它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所在。
3.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更好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种多种教育资源的融合,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于大学生实际,是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要实施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具体策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需认真把握好如下几点问题:
(一)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意识
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方面并未予以足够重视。要想真正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有效性,高校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意识。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长期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无法做到一蹴而就。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目标,在此目标的引领下积极采取相关教育与指导策略,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率的提升。(2)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可评估性。可持续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可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为科学,可评估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可帮助高校更好改进自身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策略。
(二)高校应建立高素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支撑。因此,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建设方面也应多下功夫。作者认为,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如下几支队伍的打造:(1)专职职业指导队伍;(2)就业导师队伍;(3)校外顾问团;(4)大学学生职业规划协会。队伍建立之后,为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有效性,还应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提出严格要求,最好应配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如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及其他一些具体的管理制度等。在相关制度的管理、约束及激励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综合素质定然会得以稳步提升。
(三)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更科学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纸空谈,在具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需认真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职业理想
当前,很多大学生并未树立科学职业理想,在职业理想的设定方面大都呈现出理想化、功利化倾向,未充分考虑到社会与国家的实际需要。这样的职业理想树立对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校应帮助大学生积极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而要做到此点必须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如下几种观念:(1)树立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观念。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与职业理想实现应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当代有为青年,应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奔赴祖国建设事业需要的地方。(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必须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终身学习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助力,为自身的未来职业发展助力。(3)树立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21世纪需要的是人才,而最不缺的也是人才。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均在稳步增加。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大学生要想获取理想工作,必须具备较强的主体及竞争意识。
2.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及外部环境
很多大学生在对自我进行评估时,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应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及外部环境。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1)准确认识自己的职业性格;(2)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3)理性判断自己的职业能力;(4)准确评估自身所拥有的资源。除了加强对自身的准确认识之外,还应帮助大学生准确评估社会环境对从业者的要求。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有效性。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加强认识自我的实际情况是极为必要的。但恰恰有部分大学生并未准确、充分的认识自我。另外,还有很多大学生对于学校之外的外部就业环境也未进行充分认识与了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仅知道就业形势严峻,但具体严峻到何种程度他们却往往一无所知。因此,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及外部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
3.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
高校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关键所在就是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据了解,目前很多大学生并未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计划,即使有部分大学生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计划,其计划性也往往不够科学。因此,高校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制定方面多下功夫。具体可从如下几点入手:(1)积极要求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应让大学生将其为一项任务完成。如有可能,还可将其纳入学分,引导大学生更为积极的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计划。(2)计划制定后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制定后,在后期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受到影响。因此,高校在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后,还应要求大学生积极进行调整,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出更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学业与职业良好匹配,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除了上述提出的几点策略之外,高校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把握多点问题。另外,希望文章的研究可以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李迎春.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1(01).
[3]刘景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3).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中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人生绘制理想的蓝图,是青年人开启美好人生之门的钥匙。中职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成为动手能力强,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的成长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一部分中职学生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正在将为此目标而努力。但更多的中职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未来的道路感到困惑和迷茫,不知道以后该如何走好每一步,抱着得过且过,混时间的态度挥霍自己的青春生涯。“反正混过三年,随便找个地方上班,学校会给我们安排的。”“未来?没想过。”这是笔者在给部分中职学生做问卷调查时得到的最具有普遍性的答案。此类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深思。而中职教师对于帮助、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贯穿着人的一生,而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让中职生尽早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职业,学会职业决策,根据可能实现的职业目标,尽早制定计划,根据自己的专长、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二、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我国的中职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他们在接受三年的职业教育后,将进入社会就业。由于中职学生多为应试教育下的竞争不利者,在校期间学习动力不足,存在着不少的主观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懒惰、贪玩,混日子的思想,对毕业后的生涯缺乏规划或者虽有计划但下意识的去逃避。在毕业后通过学校或劳动部门推荐就业后,很多中职学生因缺乏理性认识而在工作中屡屡碰壁,消沉颓废,他们对自我,人生甚至是社会产生怀疑情绪,甚至把情绪带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反之,部分中职学生因做好了职业规划,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在职业竞争中发挥个人优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中职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现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挑战与竞争力的社会,中职生做好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利弊,合理定位目标,正确选择职业,从容自信的走向社会。
四、如何帮助中职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
在青年人的人生历程中,职业的发展也与人生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目标明确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中职生应这样进行职业定位:
(1)全面了解自我,正确定位人生。人贵有自知之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要了解自己,分析自己,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中职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自己做一个客观的分析,根据自己的专业、形象、特长、处事能力、性格等,分析自己的综合素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样,可以消除盲目性,对自己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不会过高估计自己,在选择就业时,避免挑三拣四,预计过高,错过一些不错的就业机会。同时,在求职时求真务实,不追求高起点,按计划踏踏实实从低做起,在工作中步步发掘自己的潜能,谋求发展。
(2)做到一专多能,提升全面素质。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竞争不可避免,除了与同龄人的竞争,还面临着与众多的大专生、本科生的竞争。在专业优势不足的基础上,中职学生在学校里就需要一个短期的职业规划,掌握好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实用的操作技能,考取好本专业的上岗证的同时,尽量根据自己的需要,掌握多门技术,考取自己力所能及的专业证书,从而提升自己的素质,为就业创造更多的条件,尽可能拓宽就业面。而专业课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则要进一步了解自己,发挥自己长处,选择一些专业知识要求不高的工作但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避免在学习工作中四处碰壁。
(3)不断加强充电,争取学习机会。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在不断进步的当今社会,人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我,才不会落伍,被社会边缘化。作为中职学生,在青春年少之时,应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住学习培训的机会,虚心求教,做到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学历,考取更高的专业证书,同时,可以给自己做一个三年或者五年规划,在固定的时间段,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达到一个有机会实现的目标,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4)形成合理的心理预期,乐观看待得失。幸福人生,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健康进取的心态,对于实现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时随地都能保持良好心态,以乐观的态度看待成败得失,乐于迎接挑战。让自己形成一个不断进步的理念。在遇到挫折时,能合理调整心态,不悲观消沉,一蹶不振,只要知道自己又往前走了一步,提升了自我,这就可以了。
社会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职学生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也需做到与时俱进,灵活调整,不要一次把终身职业生涯的每一个细节都确定下来,硬性要求自己都做到。而是要在人生历程中用实践去检验规划的成果,及时判断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对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才会保持切合实际、更加合理,才有更大机率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古人云:有志之士立长志,无志之士常立志。中职学生制定了科学合理、量身定做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前行,相信都能获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