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灌注桩基础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房屋建筑的质量,它在房屋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灌注桩基础工程在建设中,会受到很多的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关注基础工程中的质量出现问题,引发相关的质量事故,如何有效的处理灌注桩基础工程中的质量事故,是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概述
灌注桩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其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设计人员有没有对地质资料进行了解、地质资料是不是准确的、选择的桩型是否合理、设计参数是不是正确的、机械设备能不能正常运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等一系列的因素。人为因素非常容易影响灌注桩基础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一不小心就会导致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例如:断桩、偏位、露筋、夹泥、缩径、桩身混凝土的强度不强、终孔层位的设计不合理、钢筋笼的设置不符合标准等。
灌注桩基础工程中,非常严重的质量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单桩的承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
2、桩身混凝土的质量不符合灌注桩基础工程中的设计要求,桩身混凝土的强度不符合设计中的标准,出现了缩径、狗洞、露筋、蜂窝等一系列混凝土质量问题。
3、桩端没有达到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对于持力层的设计标准。
4、堆积的沉积物过多,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钻孔桩中。
二、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措施
1、对单桩的承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进行处理
灌注桩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一些单桩的承载力不符合基础工程设计标准的时候,要对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全部的桩进行检测,检测桩的承载力,针对性的处理单桩存在的承载力不足这一现象。处理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单桩承载力不足时,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单桩的承载力严重的不足,是一部分桩的承载力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还是全部的桩都出现了承载力不足这一问题;灌注桩基础工程中设计的桩基承载力,与实际的桩基承载力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导致单桩承载力不足的原因是因为地基,还是单桩自身存在质量的问题以及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各个承台中桩的距离、数量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单桩承载力不足的程度,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处理措施主要以下几点:
1.1 卸荷与挖潜
首先对桩的承受力进行设计,如果安全系数超过了相关规定中的标准,要适当的降低安全系数,减少设计中桩的承受力。在对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有效的加强地梁的承受力、使用轻质材料、减层、控制使用荷载,将承受力严重不足的桩,对其承受力进行分散,使承受力过剩的桩分担其承受力。例如:某一个房屋建筑的高度为9层,,楼面的活荷载设计为520kg/m2,在房屋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一共采用的490mm沉管灌注桩有281根,将单桩的承载力设计为80t。抽取三根房屋建筑中490mm沉管灌注桩进行静载试验,这三根单桩的承载力分别为57t、65t、71t,但是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工期十分的紧迫,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坑的开挖已经全部完成,想要进行补桩非常的困难,经过房屋建筑工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的分析、研究,决定将房屋建筑中楼面活荷载520kg/m2降低,将520kg/m2降至320 kg/m2,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单桩承载力降至48t,对荷载的使用进行控制,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关的沉降观测,根据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综合的考虑要不要对房屋建筑减层。
1.2 补桩
补桩这一种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单桩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在灌注桩基础工程中使用补桩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补桩的位置、数量、类型以及补桩过程中所使用的单桩承载力。这对补桩进行规划时,在保证补桩的安全之后,要尽量的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1.3 原桩报废
将灌注桩基础工程中承载力不足的单桩作废,对规划方案重新进行设计,这种方法是在特殊情况下进行使用的,例如: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大面积的单桩都存在承载力不足这一问题。
2、对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灌注桩基础工程中的大直径灌注桩,难以采取静载试验对其承载力进行确定,在对桩身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时,一般都采取对抽芯这一种方式,判断桩身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了设计中的标准,根据桩身混凝土质量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例如:某一个高层房屋建筑的高度为15层,在建设过程中使用900mm挖孔桩,房屋建筑中的持力层为强风化层,单桩的长度为28m,对10根挖孔桩采取抽芯检验这一种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挖孔桩底部中的一些混凝土有很明显的松散现象,还有一部分桩在进行抽芯时无法到达底部,考虑到这一批桩的桩身很长,桩身的摩阻力非常的大,而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现场中的地质情况较好,可以有效的对端承力不足这一问题进行解决,预计单桩的最大承载力能够达到900t,能够达到相关规定中的标准。
桩身混凝土在进行缩径之后,桩身混凝土强度能够达到规定中对于承载力的标准,就能够对其不进行处理,如果没有达到就必须对其进行补强。
3、桩端没有达到持力层标准的处理
对于灌注桩基础工程中,桩端没有达到持力层标准这一问题的处理,一般都采用挖潜进行解决,可以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利用桩身的摩阻力或者是承台地梁将桩端中所承受的荷载进行分散。
4、堆积的沉积物过多的处理
当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单桩堆积的沉积物没有超过300mm的时候,可以采用压力灌浆这一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对固结沉积物,还能够将桩身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加强,使灌注桩基础工程中的地基更为牢固。
三、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中的处理方法会越来越先进,但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灌注桩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季超.基础工程处理与检测实录[M].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2010.
1当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城市房屋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着一些新形势和新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监督工作的任务重。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程建设规模和质量技术难度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工程建设每年都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工程建设水平和要求创造了我国工程建设的记录。在这种形势下,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者来说,即要求非常科学的、严谨的监督体系,也体现了监督工作者们的工作压力和任务繁重的现实问题。第二,监督工作过程中呈现的问题较多。尽管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程质量问题仍然存在,相对于当前的新形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督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规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二是监督机构性质需要进一步明确;三是监督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传统的工程质量监督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既不能充分体现政府质量监督的行政执法特性,也无法有效提高监督的效率。第三,社会对工程质量监督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进步对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全社会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上这些方面,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去直接面对的现实问题和新的形势。
2房屋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
明确的工程质量监督内容,有助于监督实践过程的操作。由于基础设施工程师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诸多方面,这就使得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和监督内容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此,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监督的主要内容体系。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监督工程各方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各方是否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第二,抽查工程主体结构安全,详细地检查和评价工程实体质量;第三,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坚决杜绝各种的行为和现象的发生;第四,抽查如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质量,坚决禁止使用质量不过关的任何材料,以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第五,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第六,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第七,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和认真分析;第八,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这八个内容有机联系,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了解和完全把握每一个内容,才能有效地工程质量的实施监理管理。
3房屋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策略
3.1进一步加强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颁布,为监督机构和工作者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政策性依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作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者必须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文件内容和文件精神。首先,要重新认识监督机构的定位。其次,认真学习和掌握监督工作的具体内容。再次,熟练地掌握监督工作程序,明确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管理办法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开展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为了学习这些内容,这就要求各个地区要加强宣贯,组织多层次的学习和培训,使质量监督系统的每一位工作者都能充分学习领会规定的精神。同时,可以要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规定的关注和了解。
3.2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是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级主管部门要把监督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同时,对现有的监督队伍要进一步加强考核和管理,通过管理和外出学习等方式,以确保监督队伍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除此之外,增强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监督人员和整个监督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
3.3加强实体质量抽查抽测工作,规范工程资料管理。首先,在工程质量巡查过程中,加强对在建工程的施工实体质量进行抽段检测,通过实体质量的抽查抽测控制,能够有效地加强了工程质量的现场控制。其次,规范工程资料的管理。新规范的出台,对工程验收资料有了新的要求,对工程资料进行了统一规定。这给监督人员巡查带来了方便,也使工程质量的管理有了更加规范和夯实的基础材料。
【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不断得到发展的,大量建筑工程的同时施工给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十分直接的暴露了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方面的质量管理措施,这些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建筑工程产业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而,我们更要从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可以尝试的解决措施,将我国建筑工程推向前进。
【关键词】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与保障,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在无形中刺激了建筑业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无论是从它的外形还是质量方面。人们的集中关注给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在此压力之下建筑行业,尤其是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的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阻碍,找到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认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办法是我们积极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途径。
1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所谓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中比较突出的主要是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施工进度管理方面的问题等两个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决定了我国许多建筑的施工方进行工程建设并不是一味地为了获得利润,因而,在工程的前期准备与投入阶段对于工程基本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还是做得十分不够,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导致了许多工程的承包者们并没有从全盘去考虑工程在建造工程中存在的一些成本方面的花费,直接导致工程的建造成本过高,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在工程的施工款项方面也存在许多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款项数目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在施工之前对于工程施工所需要的资金与款项进行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科学的管理。但是,在我国实际的施工工程操作过程中,由于我国的许多建筑化的施工工程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施工规模相对而言比较庞大,在施工的过程中甚至往往会涉及到许多不同的专业与工种,以及许多大型设备与大量原材料的共同使用。这给我们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提出了十分大的挑战,许多时候我国的施工建筑工程往往因为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原因对整体的规划不够从而导致了建筑施工到了后期资金短缺给工程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最后,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往往存在着一个工程建筑的质量方面的问题,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一旦建筑工程在质量方面发生了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往往会给我国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我国施工工程在质量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又突出表现在下面三点上:首先,工程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违背建筑的应有程序,这主要是因为作为工程的施工单位,常常会因为得到上级审批的程序比较复杂,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而言比较漫长,为了片面追求施工进度,打着施工需要的幌子,在施工之前并没有完全办齐所需要的手续,甚至是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一边设计一边建设,或者是为了施工的便利肆意修改工程图纸,这些方式都给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埋下了深深地隐患。另外,明显突出的建筑施工质量问题还表现在许多工程在施工之间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地质勘查措施,工程建设上对于地质勘查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但许多施工单位为了工作的便利,总是根据施工地原有的地质资料,稍加改动来进行基本的应付,这种处理方式也给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土地的地质条件会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完全依靠过去的数据进行修改从而施工是对工程的质量建设十分不负责任的行为。另外,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还包括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时一项耗时的长久性工程,由于天气在长时间内发展的这样或那样的变换很可能会给工程的施工质量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分析
针对以上阐述的建筑工程在施工质量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解决办法:首先,针对施工项目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要做到在施工之前很好的做好工程的基本预算工作,并且做好基本的工期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牢牢遵守,争取让每个施工的步骤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的完成,但是,我们在实行这一点上一定要注意,不管是进行严格的成本方面的控制还是进行严格的工期管理,都不能一味地为了控制成本而偷工减料,要坚决杜绝为了追赶所谓的工期而忽视工程的质量。其次,针对施工的款项数目问题,我们要尝试做到在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施工的每个环节以及步奏进行所需要的资金预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把关。再次,针对施工建筑工程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我们也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统一部署,即在工程程序的设计方面一定要牢牢按照工程施工的程序进行处理,不能仅仅因为怕工程施工审批制度的繁琐而擅自做主,在施工前的地质勘查问题方面,我们也一定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与程序进行地质方面的勘查,从而更好地对地质等各个方面进行一个相对而言比较详细的掌握,针对工期长而对自然环境方面提出的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做到不拖延工期,按时按量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工作人员应该对工程建设的地基进行一个实际的考量,认真分析这块地是否真的适合工程建设的需要,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打下坚实稳固的地基从而更好地保障工程的建设。工程师们针对工程建造所需要的土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后做出了最适合工程建设的图纸,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一定不能对这些图纸进行随便的更改,要更好地保证工程按照原有图纸进行施工,一定要找口碑好、相对而言有比较强烈的责任感且拥有较高水平的施工团队进行施工,这些才是工程良好运行下去的前期保证。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施工人员自身的管理与施工人员基本素质的提升,即我们在寻找施工单位时,一定要强调每一部分的任务以及基本标准,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求施工队一定要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施工队在施工的同时一定要在技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设计水平,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真正符合设计需要的工程。同时,施工方一定要被要求首先将符合施工需要的主要材料提交给建设方进行考核,这样做有利于建设方更好地做到货比三家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工程预算。最后,在工程实施完成后,建设方要进行一个基本的工程的验收,即要确保工程合格之后才能与施工方进行工程结算,一旦工程不合格,一定要要求其修改到合格为止。在验收之后施工单位还要与建筑单位制定一个关于工程保修方面的基本协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工程在日后的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常规性的问题施工单位要按照严格的合同签订程序对工程进行维护与保修,如果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可以组织相关的单位到现场进行调查从而设计出修改方案提交给施工方进行修筑,直到工程符合标准为止。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们在意识到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成本方面的问题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获得更好更快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粉喷桩工艺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出现沉降的问题是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一定要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公路工程施工面临的施工问题也非常多,很多的公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在淤泥或者是土质疏松的土质上进行施工,这样就会出现路基的承载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路基出现沉降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在稳定性方面也不能进行保证。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不会出现破坏的情况。在公路工程施工以前,要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勘查,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技术和工艺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同时,要对软土地基的分布情况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在施工工艺方面进行考虑。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就是为了更好的对地基进行加固,然后消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隐患,这样能够在施工工期以及施工进度方面进行保证。
1 粉喷桩加固软基的机理
粉喷桩加固软土技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是要利用水泥来实现固化的作用的,利用专业的深层搅拌喷射机将粉状的材料喷入到地层深处,这样能够更好的利用钻机来实现和软土地基进行均匀搅拌的情况,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以后,在地下会形成一个整体性、稳定性和强度都非常好的柱体,这样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才能避免出现更多的问题。软土在和水泥结合以后会形成一个强度非常好、压缩性和渗透性非常低的水泥土固体,这样也能更好的实现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的目的。在水泥和软土进行拌合的时候,水泥颗粒的表面矿物会和软土地基中的水发生水化反应,这样能够形成水化物,在吸收大量的水分以后会形成水泥石骨料。在经过了大量的化学和物理反应以后,在地基深处会形成刚度和强度都非常好的水泥土柱体,在这个过程中,物理化学反应也会出现慢慢变化的情况,因此,水泥土柱体也是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出现更加稳定的效果。
2 粉喷桩的设计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1 设计标准
公路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由于其等级是不同的,在使用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粉喷桩的基准期和公路的使用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的柔性路面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通常使用年限都是十五年,因此,其基准期也应该是十五年。公路工程在竣工以后,从开放使用到路面进行大修的过程中出现的沉降情况被称作为工后沉降,工后沉降有一定的容许范围,因此,在对粉喷桩进行设计的时候也要对其进行重视。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要对稳定验算的安全系数进行确定,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的稳定性,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对加载的速率进行更好的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速率进行调整也是对路堤稳定性的保证。在粉喷桩处理过程中,进行路段预压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预压的时候,实现预留沉降量静置就可以。
2.2 粉喷桩的设计
粉喷桩的桩径一般情况下要在五十厘米,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穿透软土地基的情况,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桩径的长度和桩距以及路堤的稳定性以及沉降量都有很大关系,在桩距方面,通常要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在平面上桩位可以呈现规定图形布置。为了更好的改善路堤底面的受力条件,在进行粉喷桩处理的时候,要在路堤下铺设垫层,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沉降量情况进行控制。
于沉降量小于30cm而大于10cm的位置,台前不用粉喷桩处理而直接做桩基,台后则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配合等载或超载预压进行处理。桥台处粉喷桩距宜采用1.1~1.2m,处理长度不小于5倍桥台高度,设置1/4~1/3长度的过渡段,并以采用桩距逐渐增大的过渡方法为宜。对于一般路基段,经计算如工后沉降量大于45cm,则宜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基,桩间距应根据经粉喷桩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来确定。如工后沉降量小于45cm而大于30cm,则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配合等载预压进行处理。用粉喷桩处理路段路堤的预压高度为路槽设计高加预压期沉降量,即预压期末路槽顶面应沉到设计高,铺筑路面前无需移去预压土方量,仅需整理路槽即可。
3 施工工艺
进行粉喷桩施工的场地,事先应预平整,清除桩位处地面、地下的一切障碍物,如石块、树根等,并进行清表处理。场地低洼时,应先填粘性土,沟塘处需打设粉喷桩,应优先考虑抽水、清淤及整平等。粉喷桩主要施工工艺为:粉体喷射搅拌机械就位预搅下沉喷粉搅拌提升至离地面0.3m处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提升直至离地面0.3m关闭搅拌机械。
4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要根据工艺试桩确定的各种操作技术参数制定施工要点,供现场操作人遵守。严格控制钻孔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确保粉喷桩长度和喷粉量达到规定要求。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水泥损耗量平均不得大于1kg/m。粉喷桩要穿透软弱土层到达强度相对较高的持力层,并深入硬土层50cm,持力层深度除根据地质资料外,还应根据钻进时电流表的读数值来确定,当钻杆钻进时电流表的读数明显上升,说明已进入硬土层,如能持续50cm以上则说明已进入持力层。搅拌机每次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必须有专人记录,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s,提升前要有等待送粉到达桩底的时间,防止出现提升却未喷粉的情况,具体时间随机械类型与送灰管长度而变化。在桩上部1/3范围内应重复搅拌一次,并且复搅长度不足5m的,按5m施工。特别需要指出的,对于软土天然含水量大于70%的地段,要求复搅长度应贯穿软土层。钻进提升时管道压力不宜过大,以防钻孔淤泥向孔壁四周挤压形成空洞。在成桩过程中,如发生意外影响桩身质量时,应在12h内采取补喷措施,补喷重叠长度以不小于1.0m为宜。特别困难时以电流表读数明显变化为准。否则应重新打设,新桩距报废桩的距离不能大于桩距的15%。
《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明确指出:粮食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粮食经济现象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可见,统计监督是粮食统计的四大基本任务之一,是最终目标。
统计就是监督,与其它监督方式不同的是,粮食统计监督是通过量的描述,反映粮食经济运行状态和规律,检查其运行中执行国家粮食法规政策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预警或建议的一项统计活动。既包含对粮食经济运行的监督,也包含对粮食统计工作过程的监督。通过统计监督,推动统计整体功能发挥,实现依法统计和依法管粮。它既有从企业微观角度对经营者的政策法律执行情况实行监督,更有从宏观角度对全行业和辖区的粮食经济运行情况、粮食政策法律执行情况实施监督,达到对粮食经济运行“号脉”和“纠偏”作用,是保障粮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2 新的粮食统计职能需要健全完善粮食统计监督长效机制
2004年5月26日国务院公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明确: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粮食宏观调控工作和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承担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的职责。2005年1月1日,国家粮食局制定的《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正式执行,粮食统计由部门统计转向全粮食粮食行业统计,新制度对统计范围、内容、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统计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明显增加。在粮食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经过近三年努力,我省按照新制度要求,逐步建立了对社会涉粮企业的定期统计制度、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制度、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制度、储备粮统计监督制度,取得一定效果。
由于现有粮食统计组织机构体系、依法统计监督体系等还不配套,目前粮食统计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统计范围上,一些地方对非国有粮食企业的统计代表性未能达到统计制度要求的80%;(2)在依法统计上,一些地方和单位不能主动及时报送统计报表,少数企业甚至抵触,一些企业报表报送随意性较大,企业数据提供存在“因事而定”伸缩性现象,在统计报表上报数上“缩水”,在申报项目评优升级上报数上“注水”;(3)在统计监督与管理上,一些地方和单位统计核算不健全,数字管理不规范、数据控制体系不完善,报表数字差错时有发生;(4)在统计结果上,大部分地方和单位统计停留在出初级报表阶段,未能深入开展统计分析、监督预警建议少。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一些部门和单位还停留“统计=报表=数字”的简单观念,认为统计就是应付几个对上报的数字,懂点文化会点计算就行,因此在人员配备上未能达到岗位要求,影响统计质量;一些单位不能及时将有关政策或与业务有关的信息及时传导到统计岗位,久而久之便形成统计人员对内外部政策环境和管理要求陌生,无从履行统计监督;
二是依法统计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出于自我保护,不愿提供真实情况,一些单位存在统计与功利挂钩,置统计监督于不顾,导致统计数字失真;
三是统计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近两年,统计任务成倍增加,但不少地方粮食统计机构人员基本依旧,“四无一大”(无专门综合统计机构、无专职人员、无统计上岗证,无专项经费、人员流动性大)现象较为普遍,基层单位的统计设施也不配套,计算机不能及时更新,影响正常统计业务开展;
四是统计监督的社会效应不明显,统计监督约束力不够。由于机构人员力量不足,目前大部分地方在统计制度执行中,以宣传教育为主,一些长期不履行统计义务的企业逍遥法外。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主要面向国有粮食企业,依法统计理念尚未在非国有粮食企业中生根。
当前,粮食市场化改革正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客观上对粮食统计工作结果的全面、时效、实用、深度以及数字公开共享等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规范统计工作、实施依法统计。为此急需建立健全粮食统计监督长效机制,保障统计秩序,提高统计质量,促进统计整体功能发挥。
3 建立粮食统计监督长效机制的初步探讨
粮食统计监督长效机制,是保证粮食统计长期正常运转并发挥预期功能、实现预期目标的机制。它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如统计制度、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统计监督检查办法、统计数据质量监控与预警办法、统计资料共享办法等做保证;还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积极推动和监督各项制度运行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归结为:一支合格队伍、两项严密制度、四个保障体系。
3.1 一支合格队伍。首先,应解决机构和人员配备问题,一是改分散统计为集中统计,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相对独立的综合统计职能机构(或在有关机构内设专职统计)。如:北京市粮食局已经编办批准增设了信息统计处,独立行使辖区粮食行业统计职能。二是指定统计负责人,据单位层级,建立总统计师或首席统计员制度,配备与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三是吸收热爱统计工作、责任心强、具有统计或经济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承担统计任务,依现行粮食统计任务要求,省市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配备2-4个专职统计人员,分别承担流通、仓储、工业等行业粮食统计并履行其调查、分析、咨询和监督职能;粮食企业视经营规模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保证岗位职能专人履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①便于统计集中管理,减少或避免重复或多头对下发放统计报表的“报表滥发”现象;②有利于统计独立履行职能,监督经济运行;③有利于数据共享、在综合选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经济运行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抓好统计人员再继续教育。粮食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粮食统计范围、内容、方法的相应更新,为此统计人员在业务知识和技能上要与时俱进,努力做到:能算(计算、电算)、会读(解读经济数据)、会说(提供业务指导和咨询)、会写(书面分析报告、决策建议),要建立统计人员现继续教育机制,通过实施年度培训和统计证年检制度,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
再次,要落实好各级统计专项经费,现代办公必备的设备除了传统的“桌椅水电笔纸邮”外,还应加上“电(电脑、电话、传真)网(络)车”等信息传播和调研需要的工具,一些涉及面广的调查项目,还需要聘请调查员,现行粮食统计经费预算多采取分级承担方式,一些基层粮食部门因财力不足资金不到位,影响统计调查正常开展。在统计专项经费安排上,若改进现行“分级负责”为“谁提出,谁出资”的经费承担方式,将更有利于保证经费来源和工作开展。
3.2 两项严密制度。以《统计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统计制度》、《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进一步明确各级粮食部门实施统计监督的内容、范围、方法和手段,规范调查对象和统计人员执法行为。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可行的粮食统计调查制度。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粮食流通在区域、季节、多元经济主体等方面又呈现新的特点。要提高统计数据收集质量,必须改进和完善统计制度方法,如:从粮食产销的区域特点完善粮食省间调拨统计,从储备轮换管理需要完善储备粮收支存统计,从粮食物流特点改进和补充粮食物流统计,从粮食批发市场集散特点和风向标特点完善市场监测统计等。在调查内容设计上,要遵循"抓大放小"原则,保证及时快速准确地采集统计信息,集中力量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统计信息加工,避免企业多头上报,实现全方位宽领域分析统计信息。
二是建立严格的粮食统计监督制度。这是统计监督长效机制的核心。根据统计监督内容,这个制度应该包括对主体――依法开展统计工作的监督和对客体――粮食经济运行的监督。对主体统计监督的主要法律依据是《统计法》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并配套建立《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规范并监督检查部门或单位的统计工作,包括:组织领导、机构人员设置、经费安排、设备设施的配备、统计工作程序或具体实施方案,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提高机制、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统计资料管理和统计内部监督管理等方面执行情况。对客体统计监督的主要法律依据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或地方的《储备粮管理办法》,并配套建立《粮食流通统计监督检查办法》,规范统计监督行为,内容包括:监督检查项目、方式、程序、时间、人员等。
根据统计监督的内容和时间不同,粮食统计监督可分为:日常监督与定期监督、全面监督与专项监督、事前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在实施中,应有所选择。
3.3 四个保障体系
3.3.1 建立粮食统计数据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实现统计对自我职能的监督。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应参照现代企业的“全员质量管理”,将统计质量管理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落实到统计工作的各个过程、各个方面和各统计岗位。在企业内部,数据质量监控基本要求是:建立健全统计、会计、业务三大核算基础,规范核算流程,定期对账,保证原始记录和有关经济活动台账的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在粮食行政部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统计,严格执行统计制度,规范企业统计核算行为,利用经济运行中相关的指标关系,评估和检验调查产生的数据可信度,分析其偏差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改进调查工作。严格“统计岗位责任制”,提高数据质量,实现统计监督。
3.3.2 建立粮食流通市场运行监控保障体系。完善的市场运行监控体系,应该基于真实而丰富的统计数据之上,通过反映敏感、适用、科学的指标体系,采取时效性强、适合的反馈方式实现。现行粮食流通市场运行监控体系应以粮食安全为核心,包括粮食产量、粮食期货价格、粮食购销存数量、粮食供需量、主要粮食物流节点流通量及粮食现货价格(含进出口)、粮食储备轮换量、粮食政策补贴等项目。对监控体系的内部管理,可按部门和岗位责任制采取“分级负责、及时处理、统一报告”方式进行;对监督结果的对外,应由政府指定的唯一的粮食行政职能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项目内容密级作定向,以强化数据的权威性,起到对市场运行的描述监督和导向作用。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质量;措施;不足
班级管理属于一种兼具目的性及规划性的社会活动,其质量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目前来说,中国绝大多数初中班级的管理均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严重阻碍了各初中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成长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各初中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各初中班主任理应强化自身班级管理,消除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力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最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理论未跟上时展的步伐,管理水平相当低。鉴于班主任系初中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所以我们理应在兼具科学性及个性化管理思想的引导下开展各种工作,同时还应及时对自身的管理过程进行总结,形成一套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管理理论,以求让本班所有工作均有条不紊地展开。此种管理理念的形成,需要班主任拥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可以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初中班主任由于长时间受传统教学理念及管理理念的影响,其管理理论根本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同时管理水平也存在普遍偏低的情况。
(二)班主任所需承受压力特别大。班主任心理素质身为班级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其好坏对于班级教学及管理活动亦具有特别大的影响。近段时间来,部分老师“失德”现象接二连三地涌现,为教师这一职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亦体现了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急需加强的社会现象。初中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天均需承受特别大的工作及生活压力,加之长时间的繁忙劳累,部分心理承受水平较低的老师很可能由于承受不住压力的考验,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如此本班的班级管理工作便会受到巨大的不利影响。
(三)管理方法亟待优化。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落实要求老师完成教学方式及管理方式的他新。在此环境下,学生所具有的课堂主体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部分班主任可以意识到此点,同时亦可以自学生立场出发看待班级管理问题,将学生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完成学生的自主管理。然而,大多数班主任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倾向于将自身工作重心置于成绩及分数层面,科学管理理念缺乏,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如此其管理过程中便特别容易出现师生矛盾突出的现象。
二、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的措施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新形势下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同时其管理理念亦应从以前的权威性转变成民主性,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活跃度。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针对当前的形势变化班主任理应根据当前的现实情况,主动地参与与自身管理工作相关的各类培训,以优化自身的管理理论,同时还应定期在班级中组织一些相应主题的辩论活动,让学生们可以为班级的管理出谋划策,且主动地融入到班级的管理当中。
(二)创建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体系,缓解班主任身心压力。在班级这一大集体里,班主任必须仔细思考自身和学生的关系,应明白自身与学生不单单是师生关系,亦应是朋友及合作伙伴关系。鉴于初中生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且其心理居于半成熟状态,所以各班主任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人生引导,传授他们学习及为人处事的方法。此外,班主任还需用平等及宽容的姿态与学生交往,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老师间的地位是平等的。鉴于班级管理工作异常复杂,班主任没办法每一个方面都顾及到,所以班主任便可科学地利用自身和学生的平等联系,民主挑选班干部,且拟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如此不但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及身理压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
(三)推行多元化管理,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相关心理学观点表示:老师在对学生的行为展开塑造的过程中,理应同时选用正强化及负强化的方式。假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老是喜欢训斥、惩罚学生,如此学生便特别容易对老师生出厌烦、排斥的心理,甚至还可能对老师产生敌意,如此便会造成学生心理发展不正常等情况的出现。与之相反,如果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味地表扬学生,那么学生便很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如此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亦是特别不利的。但是如果班主任们可以将正强化及负强化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那么学生的不良习惯便会得到控制,同时其健康行为亦会获得塑造,这样其综合素质自然可以得到较好地提升。正如为这样,所以班主任们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理应推行多元化管理。
综上所述,初中班级管理质量的高低对于班级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广大初中班主任理应给予班级管理充分的重视,并从自身及本班实现情况着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供给一个绝佳的学习及成长环境,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处理措施
钻孔灌注桩是民用和工业建筑采用的一种基础方式。钻孔灌注桩质量的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钻孔灌注桩质量的把握,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及进度。因此,及时处理钻孔灌注桩出现的质量缺陷对整个工程的进行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就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类似缺陷的解决提供参考借鉴。
1 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地下1层,地上12层,采用框架混凝土结构和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φ600mm钻孔灌注桩277根,桩长度35到10m不等,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所示。
2 质量缺陷
成桩28d后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采用反射波法对293根桩桩身质量进行全数检验,完整性类别统计结果为:Ⅰ类桩236根,占80.5%;Ⅱ类桩48根,占16.4%;Ⅲ类桩9根,占3.1%。部分典型Ⅱ类及全部Ⅲ类缺陷桩如表2所示。
根据现场成桩质量检测结果,Ⅱ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可不处理;Ⅲ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需要进行处理。施工中因监管不严格,施工过程记录缺失,事故无从查究。经业主、设计、施工单位以及混凝土供应商等协商,决定对检测认定缺陷桩采取开挖检查探寻质量事故根源。现场开挖检测部分Ⅲ类灌注桩缺陷部位,发现其缺陷表现为2种类型:第1类是桩体中心为包含浊水的空腔或桩中心空腔内填塞水泥砂浆体(见图1a,1b,1c);第2类是桩身夹裹泥渣,成型松脆易破碎,如图1d所示。
3 缺陷原因分析
根据开挖检测结果,导致以上缺陷产生的原因应归结为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不正确与操作方法不当所致,尤其是拆管时在孔口冲洗导致,具体分析如下。
3.1 桩身空腔水囊
部分Ⅲ类桩在距地表5.0m左右处存在水囊空腔或水泥浆块,如190号桩(见表2)。按照一般混凝土水下灌注施工要求,导管埋入混凝土浇筑面不宜过浅或过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规定“导管埋深宜为2.0~6.0m”。导管埋深是否合适决定浇灌过程能否连续,因此不同浇筑阶段导管埋深应由计算决定。
根据管内外受力平衡原理,如图2所示,可得埋管深度范围理论公式如下。
当导管埋管深度大于第1种极限状态埋深时,导致内外有效压差无法克服孔壁摩阻,导管内混凝土将不能正常灌入;而当导管埋管深度小于第2种极限状态埋深时,则容易造成孔内混凝土面上升速率过快而形成真空空隙,并可能将混凝土顶面浮浆吸入混凝土中,造成夹层、离析等质量缺陷。
由本案例190号桩桩身缺陷位置可以判断,缺陷开始产生时钻孔内混凝土面正好符合距离地表6.0m左右(见图2),理由如下:已知混凝土的重度为25kN/m3,泥浆重度为11kN/m3,取混凝土与孔壁摩擦力为25kPa,根据式(2)和式(4),可得h′max=0.8m,h′min=0.4m,可取导管合理插入深度0.6m。经了解导管单节2.0m,因此正常情况下,此时下料导管提升后高出地面约4.4m或6.4m,为便于浇灌,需拆除顶上2节导管,并及时洗管。而从出现问题的部位来看,在实际操作中,工人为图方便,采用先冲水洗管后拆管,导致水或水泥浆留在管内。再次浇灌混凝土时,水柱或水泥浆柱在管内封闭混凝土料作用下向下移动,当导管缓慢上提,水柱或水泥浆柱就缓慢地向下移动,最后随出料一起留在灌注桩内,稳定后大致位置恰好在距地表5.0m左右处。
对现场部分桩缺陷出现在距地表不同部位的现象(见表2),如259号Ⅲ类桩的缺陷出现约在14.0m处及108号Ⅲ类桩的缺陷出现约在13.0m处,分析如下:按成桩桩径推算桩体断面积0.283m2,现场每罐车混凝土容积通常为8m3,若取充盈系数1.05,则每罐车混凝土可灌注高度约为27m;本工程单根桩高度40m左右,1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钻孔内混凝土面距离地表约13.0m;现场第1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和第2车混凝土开始浇筑前中间常常会存在时间间隔,部分操作工人为便于下一次灌注顺畅,会利用等料间隙擅自用水或砂浆润管,因而会导致约在13.0m处出现水囊或者水泥浆块淤积缺陷现象。
3.2 桩身夹泥
部分缺陷出现在灌注桩其他部位,形成桩身夹泥、桩体松脆现象,如130号桩(见表2)。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则是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控制下料导管埋管深度及一次拆管长度。导管埋入太深,拆管时一次性拔管过多,或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够,只处于浮浆层,都会致使混凝土压力不够,被泥浆挤入形成桩身夹泥,这也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4 成型缺陷桩处理
缺陷桩处理解决方案有以下2种:①对于单桩承台,将原来的承台扩建,在原有Ⅲ类缺陷灌注桩两侧补钻2根桩。补桩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操作规范性,以保证补桩质量。②对于两桩承台,采取钻孔高压水泥浆填充的办法,根据详细的声测结果,在每根桩上布设2~3个φ50mm的孔位进行取芯,进一步确定缺陷部位范围、大小和性质。
采用150型岩芯钻机,φ50mm钻头,从桩顶至缺陷部位进行连续钻芯取样,确定缺陷部位范围、大小和性质。选用12m3空压机和32mm不锈钢水管若干,钢管底部加工成90°弯头放入钻孔内,钻孔时连续充水。利用5MPa高压水沿钻孔进尺对缺陷部位进行冲洗,将桩身缺陷部位泥浆及松散混凝土冲洗干净,操作时注意水管均匀转动,及时调整跟进水管高度,轮换冲洗钻孔,确保冲洗充分,直至孔内不再有泥水残渣排出。
清孔完毕后,按C40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将其粗骨料石子洗净填入清洗孔洞,然后采用灌浆压力机将配合比胶结料按水泥:水=2:1灌入孔内。采用二次灌浆工艺,确保封口严密。首次灌浆压力0.2~0.5MPa,直至浆体溢出;等待2~4h后进行二次灌浆,增加压力至0.5~1.0MPa,稳压30min后卸除压力。压浆工序中应密切注意进浆量和压力变化,确保灌浆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工序繁多复杂,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各种质量缺陷,并且这些质量缺陷极易影响整个钻孔灌注桩工程的质量及进度。因此,要避免因质量缺陷而引发的质量问题,就要要求施工人员、尤其是质检人员,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执行质量评定标准。在施工准备阶段及施工过程中,对每道施工工序要严格把关。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工序进行返工直至合格。只有对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严格各道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及时处理出现的质量缺陷,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一、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处理
(一)关于粮油库存成本的核算
设置“储备粮油”一级科目,核算粮食企业库存的用于调节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的中央储备粮油、地方储备粮油、最低收购价粮食、国家临时储存粮油等政策性粮油的实际成本。该科目可按政策性粮油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设置“轮换粮油”一级科目,核算粮食企业按照主管部门下达的轮换计划轮换中央或地方储备粮油的实际成本。设置“定向供应粮油”一级科目,核算粮食企业按照政府指令,向军队、受灾人员、低收入人员、执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禁牧舍饲)政策的农牧民以及为平抑市场粮价限价销售等供应的粮油商品的实际成本。该科目可根据不同供应人群类别进行明细核算。设置“商品粮油”一级科目,核算粮食企业库存的自营商品粮油的实际成本。储备粮油和定向供应粮油应按历史成本进价,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国家对政策性粮油成本计价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外购粮油存货成本具体包括:购买价款,以及达到入库储存状态前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及入库整理等各项费用。其中,有关政策性粮油库存成本需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确定的,应先将购买粮食所支付的价款通过“储备粮油”科目下设的“待核××粮油价款”明细科目归集,发生的收购、运输等入库前费用通过“待核××粮油费用”明细科目归集;政府有关部门核定粮油成本后,将购进粮食价款和费用,转入相应的政策性粮油库存成本;企业实际成本支出与政府部门核定成本之间的差额通过“储备粮油结算价差收入”和“储备粮油结算价差”科目核算,计入当期损益。
(二)关于储备粮油轮换
储备粮油轮换采取成本不变、实物兑换、费用包干方式进行的,企业轮出储备粮油,按销售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粮油轮换销售收入”。同时暂按销售价款结转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粮油轮换销售成本”,贷记“轮换粮油”科目;月末,根据轮入粮油的加权平均价和完成轮换数量的乘积与轮出粮油的加权平权售价和完成轮换数量的乘积之间的差额,调整当期已完成轮换粮油的销售成本,借记或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粮油轮换销售成本”科目,贷记或借记“轮换粮油”科目。
储备粮油轮换采取财政承担价差亏损或盈余、成本重新核定的方式进行的,轮出粮油参照储备粮油销售处理,销售成本按账面库存成本结转,轮入粮油参照储备粮油购进处理。
(三)关于储备粮油等政策性粮食移库
政策性粮食移库储存时,调出企业在会计处理上直接核减粮油库存和贷款,不作销售处理;调入库点相应增加粮油库存和贷款。调运发生的铁路、水路运费经财政部驻相关省(区、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后计入调运方粮食库存成本。在税务处理上,政策性粮食移库视同销售处理,调出方应按有关规定向调入企业开具发票。
(四)关于储备粮油、定向供应粮油等政策性粮油销售
粮食企业按政府指令性计划销售储备粮油、定向供应的粮油等政策性粮油,按销售额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粮油销售收入”科目;月末按库存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粮油销售成本”,贷记“储备粮油”或“定向供应粮油”等科目。价差盈余上交财政时,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粮油销售收入”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上交财政价差款”科目;价差亏损按财政确定的弥补数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
(五)关于粮食损失、损耗和溢余
粮食企业收购农民粮食,对农民交售的高水分、高杂质粮食,按照国家粮油质量标准扣量,其中弥补烘干入库整理费用等扣量形成的库存按权属记入“政策性粮油”或“商品粮油”科目。
粮食企业在商品粮油验收入库起至出库止的整个储存过程中发生的自然损耗和水分杂质减量等正常损耗,设置“粮油损耗准备”科目核算,于年度终了,按照国家规定的粮油损耗比例按仓(货位)计提粮油损耗准备,借记“销售费用――商品损耗”科目,贷记“粮油损耗准备”科目。一个独立存放单位(如一仓、一个货位)储存的粮油销售完毕后,根据实际发生的粮油损耗借记“粮油损耗准备”科目,贷记“商品粮油”等科目,对实际发生损耗与计提数额之间的差额,予以补提或冲回。政策性粮油储存损耗的处置方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粮油在储存和流转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或责任事故造成的非正常损失,在未经批准处理之前,将损失金额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待调查清楚明确责任后,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按应扣除过失人的赔偿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属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按批准金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六)关于粮油品种兑换
粮油品种兑换业务不涉及补价的,换入粮油的成本为换出粮油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不确认损益。粮油品种兑换业务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方:换入粮油的成本按换出粮油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合计确认,不确认损益。收到补价方:换入粮油的成本按换出粮油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再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合计确认,不确认损益。借记“商品粮油――××品种”科目,贷记“商品粮油――××品种”科目,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七)关于粮油代购、代储、代销、代加工的处理
1.关于粮食代购。视同中介收取手续费方式代购的,企业收到委托代购粮油款时,借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等科目,贷记“预收账款”科目。按约定价格收购入库时,借记“受托代购商品”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等科目,同时借记“预收账款”科目,贷记“受托代购商品款”科目。代购粮油出库时,借记“受托代购商品款”科目,贷记“受托代购商品”科目。视同购销方式代购的,企业按照粮食购进和销售进行处理,确认损益。
2.关于粮食代储。粮食企业代农储粮或接受其他单位委托代储粮油时,按照双方协议价格或市价,借记“受托代储商品”科目,贷记“受托代储商品款”科目,代储行为结束,作相反会计分录。
3.关于粮食代销。视同中介收取手续费方式代销的,企业收到委托代销粮油,按约定价格借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贷记“受托代销商品款”科目。按约定价格销售代销粮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受托代销商品款”科目,贷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交付代销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视同购销方式代销的,按实际销售额确认销售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约定价格和价款结转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同时借记“受托代销商品款”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4.关于粮食代加工。粮食企业收到受托加工材料物资时,借记“受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受托加工物资款”科目。加工完成,将加工物资发给委托方作相反分录。
企业代购、代销、代储、代加工收取的手续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八)粮食竞价交易
1.关于粮食交易市场。交易市场向客户收取的保证金和货款可根据核算需要,按客户单位细化核算,也可归类汇总核算。
交易市场向客户收取保证金时,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付保证金――交易保证金”、“应付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科目。若交易不成功或客户履约结束,交易市场退回客户保证金时做相反会计分录。若客户履行合同违约,交易市场代受损方扣取违约方违约金,借记“应付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违约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相关类科目。交易市场向买卖双方收取的交易手续费和违约金,记入“主营业务收入――交易手续费收入”科目。
交易市场收到买方存入的购货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付交割款(买方)科目。应买方要求,将未成交部分的保证金转为货款时,借记“应付保证金――交易保证金(买方)”、“应付保证金――履约保证金(买方)”科目,贷记“应付交割款(买方)”科目。履约后,交易市场将买方购货款分解,借记“应付交割款(买方)”科目,贷记“应付交割款(卖方)”、“其他应付款――应上交财政差价款”等科目;支付卖方销货款时,借记“应付交割款(卖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关于粮食企业进场交易。粮食企业向交易市场交存保证金时,借记“其他应收款――保证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划回保证金,作相反会计分录。竞价交易成功后,按交易细则履约,买方支付给交易市场结算货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验收入库时,按照粮食竞买价款和手续费等支出,借记“商品粮油”或政策性粮油类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卖方收到交易市场转来的货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按照有关规定结转销售成本。若粮食企业发生违约,交易市场扣交保证金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保证金”科目。
(九)关于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
粮食企业对中央或地方政府清理认定的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设置“政策性财务挂账”科目,按照认定金额和挂账类别,借记“政策性财务挂账――老粮食财务挂账、新增粮食财务挂账、陈化粮差价亏损挂账、保护价粮差价亏损挂账、其他政策性亏损挂账(以下简称“××挂账”)或政策性财务挂账利息”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应收账款”、“待处理财产损溢”、“其他应收款”、“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同时,将政策性财务挂账占用的银行借款,从“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明细科目中转出,借记“短期借款――××贷款”、“长期借款――××贷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政策性财务挂账借款――××挂账贷款”)”科目。
若政府拨款消化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根据政府文件和贷款归还手续,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政策性财务挂账――××挂账或政策性财务挂账利息”科目,同时借记“长期借款――政策性财务挂账借款――××挂账贷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十)关于粮食企业取得的财政资金
1.关于政府补助。粮食企业取得各项财政拨款时,应分清款项的性质、种类和规定用途。一般情况下,政府部门无偿拨付给企业,用于弥补企业日常生产费用开支,支付固定资产维修费用,或对开展特定的经济活动所给予的专项经费应纳入政府补助进行核算,如粮油产业化项目贷款贴息、建仓贷款贴息、运费补助、粮油利息费用补助、价差补贴、专项检查经费、专项活动经费、仓房维修补助、网点改造补助等。对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依据政府及有关部门下发的文件、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中所确定的标准和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按照配比原则,同时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补贴收入”科目。对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包括政府无偿划拨资产或专项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长期资产等,企业取得时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补贴收入”科目,固定资产按期计提折旧,借记费用类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粮食企业待转拨所属或其他企业的粮油补贴,通过“其他应付款――待拨政策性补贴资金”科目核算。
2.关于政府投资。企业收到政府作为投资人直接投资、资本注入的货币资金或非货币性资产时,应增加所有者权益,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企业收到政府拨付的具有导向性的、专门用于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发挥长期效用、改善基础设施的投资补助,如:粮食仓储物流设施新建、重建、改扩建投资、粮食产业化投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投资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将拨款用于工程项目,借记“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专项拨款形成的长期资产,文件明确由全体股东共同享有的,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如明确归属某个投资者,贷记“实收资本”科目;对未形成长期资产的支出,直接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拨款结余需要返还的,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关于由企业转付给自然人的财政资金,如种粮农民补贴,分流安置职工款等,记入“专项应付款”科目,进行往来核算。
4.关于粮食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企业政策性搬迁涉及的所得税有关问题按照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第40号公告和2013年第11号公告执行。
企业收到除上述之外(非公共利益)的搬迁补偿款,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等会计准则进行处理。
5.粮食企业取得的政府转贷、偿还性资助的财政资金,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资金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作为“长期借款”进行会计处理。
6.粮食企业取得的税收返还款(不包括增值税出口退税),记入“补贴收入”科目,确认损益。
二、执行新会计准则有关财务报表列报要求
1.“储备粮油”、“定向供应粮油”、“轮换粮油”、“商品粮油”科目余额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及“库存商品”项目内反映。
2.“受托代销商品”和“受托代销商品款”、“受托代购商品”和“受托代购商品款”、“受托代储商品”和“受托代储商品款”、“受托加工物资”和“受托加工物资款”科目,月末余额可借贷相互抵销,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
3.“粮油损耗准备”科目余额在资产负债表并入“存货跌价准备”项目内反映。
4.“政策性财务挂账”科目余额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内反映。
5.“应付保证金”和“应付交割款”科目余额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付款”项目内反映。
6.“储备粮油结算价差收入”科目累计发生额在利润表的“营业收入”项目内反映。
7.“储备粮油结算价差支出”科目累计发生额在利润表的“营业成本”项目内反映。
关键词: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管理;处理事项。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质量及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建筑队施工既要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加快施工速度,又要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实施科学而有效的技术管理,不仅是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的共同要求,也是为达到建设设计指标,满足建设单位的需要,结合工作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及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做一探讨。
1施工技术管理
1.1图纸会审工作:在建筑施工中,图纸是施工依据也是重要的技术资料,是工程技术的
共同语言,图纸会审尤为重要。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设计意图,设计特点及对施工要求。施工单位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把施工中可能出现难点提出来,在施工中使用某些材料采购及使用困难提出来。施工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审查图纸,经设计、施工、建设三方协商,达成共识,即对施工过程有利,达到设计及质量要求。还不能出现浪费,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形成会审记录,纳入工程技术档案,并作为施工中的重要技术资料及依据。
1.2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指导施工全过程。是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文件。
l-2_l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按合同要求严格遵守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做好人工、材料、设备综合平衡,严格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招待规范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
1.2.2施工程序,采用流水作业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
1.2_3施工机械:选择技术性能好和经济适用型,即能满足现场施工,又经济合理,做到物尽其用。
1.2.4技术措施: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必须确定科学的技术保障措施,即质量、
安全、降低成本和季节性措施。
1.2.5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是施工项目中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对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主要工程应相应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2.6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进度安排直接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的音乐会期限和经济效果,特
别是对于各项目之间的衔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就材料供应劳动力使用、机械使用安排
具体计划,以达到经济有效。
1.3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根据工程特点及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工序搭接、安全措
施等,分类别项地向有关人员交代清楚,使他们在施工中能够掌握和执行。如被忽略会出现很多质量问题。
现在,技术交底在施工企业已形成制度,它对企业管理,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很大作用。
1.4工程质量:施工从设计到施工、竣工,周期较长,为了工程工序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对每一道工序实施跟踪检查,落实具体技术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1.4.1加强领导必须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坚决不允许抢进度或为了降低
成本,偷工减料,领导必须抓发这项工作。
1.4.2要有专职人员负责,从工程开始到竣工。有始有终。
1.4.3要有具体可行措施,检查不是目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及安全,因此只有具
体措施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2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
2.1工程质量往往随时间、环境、施工情况发展变化,有的细微裂缝,也可能发展为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房屋大面积裂缝或倒塌。为此在处理质量问题前,应及时会集有关人员:设计、建设、施工单位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作出判断,找出原因,对那些随着时间温度、湿度、荷载条件变化的变形,裂缝认真观测记录,寻找变化规律及可能产生的恶果。对那些表面的质量问题,要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转化,对那些可能发展成为构件怕裂或房屋倒塌的恶性事故,要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2.1.1对较大的质量事故,应设警戒或封闭现场,在认定不可倒塌或进行保护后,方可进入现场。
2.1.2对要求拆除的质量事故应考虑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进一步扩大,应制定可靠
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方案。
2.1.3凡是影响结构安全的,应对处理阶段结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防护措施,在得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
2.1.4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注意加固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2.2质量问题处理事项
2.2.1处理应达到不留隐患,安全可靠,满使用要求。
2.2.2正确制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相邻区对整个结构
的影响,正确确定处理范围。
2-2_3选择处理时间及施工方法制定措施及方案,发生问题后应及时分析原因,但并非所有质量问题处理的越早越好,如裂缝、沉降、变形出现时,就应对地基及基础进行充分了解,若未稳定就匆忙处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会发生重复处理,处理方法是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比较分析择优选定。
2.2.4加强事故处理检查验收工作,从准备到竣工,均应根据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质量
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2_3处理质量问题所需要资料
2.3.1与质量事故有关的施工图
2.3.2与施工有关的资料,如:材料试化验报告,施工记录,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2.3_3质量问题分析报告,事故情况、出现事故的时问、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性质,区分属于结构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及时处理,还是采取防护性措施。
2.3.4事故原因:如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形,结构裂缝是施工振动,还是承载力不足。
2.4质量问题处理根据质量问题的性质。常用的处理方案有封闭保护、防渗透堵漏,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