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志愿者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其次,我想用雷锋同志日记里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感怀和心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去。”
中专里的时光是短暂的,像这种浩大的,难得的志愿者服务就更加的少了。我们应该加倍的珍惜这次为群众服务的机会。我们对每个人都一直在微笑着,衣着整齐的做自己的工作,在他人需要时总是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
也许他人认为,我们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很简单的,但是简单中的学问却真的不少。我校团支部组织我班志愿者去社区服务。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我们都会进入社区开展服务。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为车站打扫卫生,这个工作在每一个人看来都是极其容易的,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社区这么大想要做好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便有了不同的想法。因为看似简单的事情,要做好,却是不那么简单的。
志愿者当以爱心为前提。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发自内心,要用真心去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爱的手势,都能给予人温暖的感觉,因为爱心最具魅力。
我想,做志愿者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心人,也许我们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却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用这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一颗爱心、一颗好心。
这次专题座谈会,是我们部门在2012年假期举办的第一次座谈会,会议的主题是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座谈会一共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学社负责人讲话,二是大家的自我介绍,三是主讲人发言,四是大家的自由交流。
感谢各个部门的支持,这次活动来的人不少,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这次活动中明显暴露出来我们部门在组织这项活动中的很多问题。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这次活动缺乏一个详细的规划。这次活动的与会人数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最后我们不得不把时间和地点都换了。还有这次参加会议的人员结构也是很不合理的,我们这次活动的举行主要是针对10届的新生们,可是最后的参加会议的人之中10届的并未占到主体。这些都是我们刚开始的时候缺乏一个详细的规划。所以,在进行下次活动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出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目的、参加活动的人数、人员结构、地点和时间、大概流程等等。
其次,由于部门成员有限,我们没有建立起来一个强大的合作团队。因此,在接下来的专题交流会中,我们要建立起来一个团队,而且是一个运作的相对完善的团队,我们要把工作做的很细,要把联系人员、联系场地、邀请主讲人、负责新闻稿撰写等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不要试图将这些工作由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承担。
在这次活动之前遇到的最让我们尴尬的地方是,部长联系的两个主讲人说并没有收到相关通知。这是我们部门工作的失误,在耒阳负责这项活动的部员忽略了对主讲人的确认和他们活动的审核。在接下来的座谈会上,我们部门要对每一活动的每一项环节进行审核,确保万无一失。
还有我们学社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们部门的活动需要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接下来的活动前我们会制定出来一个详细的活动规划给学社,方便学社整合资源协助我们办好交流会。
虽然这次活动不是很圆满,但是从这次活动中,我们部门算是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以后的工作方向,相信以后的内部交流会会越来越成功的。
个人总结:
这是我第一次作为一个组织者策划组织并且主持一次活动。虽然活动不是特别成功,但是从这次活动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我要感谢对这次活动予以我支持的所有人。
我的最大的感触是,以后在进行每次活动之前要有详细的计划,要有一个强大的组织。做任何事情不要认为一两个人单枪匹马就能成功。
[关键词]肝硬化; 病情复发; 出院指导; 信息支持
[中图分类号] R657.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53-0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我院肝硬化好转出院病人。其中男89例,女31例。
年龄在21-78岁之间,平均 49.9岁。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88例,酒精性肝硬化27例,隐源性肝硬化5例。合并消化道出血69例,自发性腹膜炎37例,腹水81例,肝性脑病21例。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出院指导,而干预组建立护患联系卡,护士对出院患者进行追踪式出院随访电话健康指导。
2 结果
见表1及表2
表1 给予出院指导并进行电话追踪健康
指导患者病情复发评价(干预组)
表2 给予出院时健康指导指导患者病情复发评价
3讨论
3.1 出院电话指导对预防肝硬化患者病情复发的必要性
出院指导是指患者在出院后获得的一份重要的健康教育内容,对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总结统计表明,能否及时获得全面的、持续的出院健康指导,督促其遵从健康指导,家属能否给予支持与配合,对病情复发有显著关系。如果患者出院后对信息的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就很难有效应对家庭康复过程中的新问题[1]。
3.2 出院指导内容
3.2.1干预指导患者改变对疾病不利的饮食习惯。肝硬化患者多伴有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脐静脉、痔静脉曲张,如食物含粗纤维过多、过硬、刺激性强,或者进食过多、进食速度过快、呛咳、加上便秘均可造成呕、便血。
3.2.2 患者病情反复的不确定性,病程迁延不愈,社会支持、家庭和谐、经济条件的改变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应激,不适症状时而加重,和出院后患者信息沟通欠缺,使患者存在心理障碍。表现在生活无热情,自卑自怜,加上忧虑今后治疗问题及疾病本身的影响,经常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而适时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出院后的心理不适。开导患者讲出不适与烦恼、困惑,给予解释疏导,鼓励患者战胜疾病,保持心态平和。[2]
3.2.3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活动,生活自理,以重建自信心,但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性生活要有所节制。养成观察大小便量及颜色的习惯,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化验做B超,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3.2.4 患者获得的有关治疗、饮食、休养、用药及副作用等信息,来自于医护人员的信息源。要充分利用患者在住院时期和出院电话追踪健康指导过程中与护士建立起来的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就疾病相关问题开展互动,给予生活、饮食、心理、用药、预防、消毒隔离、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指导,对预防、延缓肝硬化患者病情复发起着重要作用。
4 小结
现代护理已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已向社会、家庭延伸。出院指导可以培养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自我护理技能,满足患者对精神支持、信息支持、物质支持的需求。出院后随访和支持依然是决定患者顺利由医院转为家庭、使健康真正从知识转变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3]
参考文献
[1] 任晖,李子明,丁,杨新颖.出院后健康指导对胃癌手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9(45):773-776.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144-03
对于心内科住院患者而言,其受到自身机体状况以及医院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往往难以获得高效睡眠,存在较为突出的睡眠障碍,睡眠质量较差,这固然不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危害,然而会使患者产生精神疲乏、焦虑、情绪不稳以及烦躁抑郁等不良表现及负性情绪,患者康复进程也受此影响而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1]。基于此,本文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3年8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高龄,其中男64例,女46例;年龄59~87岁,平均(63.4±5.7)岁。入选患者中39例为高血压,41例为冠心病,12例为心功能不全,8例为心律失常,4例为扩张型心肌病,6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以及睡眠基础重视教育,并予以内科基础护理[2]。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干预,主要涉及心理护理、睡眠环境、睡眠时间、催眠类药物相关知识以及睡前良性行为宣教等,具体内容包括。
1.2.2.1 心理护理 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保持热情的态度,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应做到认真仔细,熟练操作,动作迅速,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心理,强化其治愈的信心;向患者讲述各类护理操作行为的流程、意义、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疾病诱因以及其他应注意事项,促使患者重视自身病情,但同时也应注意做足思想工作,以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的顾虑;此外,应定期巡视病房,对患者心理活动进行密切观察,注意甄别可能影响患者病情恢复的不良因素,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还应重视激发患者内心深处的积极因素,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加速患者病情康复。
1.2.2.2 睡眠环境 注意保持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为患者提供质地柔软的床铺和被褥,选择高低合理的枕头,注意提醒患者定时更换,保持舒适;定时开窗,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在夜间关闭室内大灯,以光线相对柔和的壁灯或者地灯为主,关闭不必要的设备或者仪器,应禁止非必要谈话,控制各类仪器运转、报警声音;可采用屏风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相对私人的空间,将睡觉打鼾的患者单独安排,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病房休息环境[3~4];应在白天集中开展日常护理操作,若患者夜间需要接受治疗或者服用药物,则应由护理人员提前通知,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以免受到突发性干扰而影响睡眠质量。在采用监护仪监测患者时,若血压并无较大波动,则可适当降低血压监测次数,及时添加输液泵以及注射泵内药液,防止因缺乏药液而引发报警[5]。在制订医疗方案时应以患者个体病情为依据,例如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患者应选择在上午服用利尿剂,防止在夜间频繁排尿而影响睡眠质量。
1.2.2.3 睡眠时间安排 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订个体化、合理化的作息时间计划,上午应开窗通气,调节室内光照度,同时开展相应的治疗、护理、巡查等各类操作以及看电视、聊天等娱乐活动,但应注意尽量避免在上午休息,午时可午睡1 h,夜间若无法入睡则可播放舒缓音乐或者通过散步的方式放松,出现困乏感觉后即可快速入睡。患者营造晨时7:00准时起床,对于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可在中午适当延长休息时间。若病房环境以及患者个体病情允许,也可满足患者听音乐、热水泡脚、读书或者饮用热牛奶等个性化生活习惯,防止患者睡前受到不良刺激。
1.2.2.4 催眠类药物相关知识宣传与普及 临床应用催眠类、镇静类药物往往会导致患者产生程度不同的后遗症以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然而正确、合理应用镇静催眠药物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而言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因告知患者各类镇静催眠药物的服用方法、服用效果与时间、常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并确保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出现私自停药或者改变服药剂量的现象,为用药安全以及药物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保障[6-7]。
1.3 疗效观察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8~9]评估入选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总分为21分,国内成人睡眠质量分数阈值为7分,PSQI总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SQI评分有显著改善,睡眠质量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睡眠作为人体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其有利于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并改善生存质量,同时也是人储存体力并快速恢复的一个重要过程[10]。对于心内科住院患者而言,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存在较为突出的睡眠障碍,导致其病情康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于患者疾病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而护理人员在开展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也应注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患者生理功能会受到心理活动的影响,例如抑郁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躯体功能退化症状,此种情况下其治疗依从性也随之降低;自身疾病进展、外界环境变化均会导致患者情绪产生较大波动变化[11]。除此之外,心内科高龄患者大多缺乏满意的睡眠质量,以白天睡眠增多、晚间减少、睡眠较浅、容易惊醒等为主要表现,特别是陌生的病房环境、医护人员操作产生的噪音、医患交谈声、监护仪器运转声音等均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加之对自身疾病的担忧焦虑之情,均会导致患者睡眠障碍加重[12-13]。因此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积极纠正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 心理干预;肺源性心脏病;生活质量; 圣乔治呼吸问卷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dietary guide to cor pulmonale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Liu Yinfang
(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gqiu City, 476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Obser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dietary guide to cor pulmonale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Methods :60 cases of cor pulmonal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g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dietary guide group, no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give routine therapy, observation time respectively in half a year, before and after six months intervention st. George's breathing questionnaire (SGRQ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hanges.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SGRQ rating: total score and partial integral decreased (P < 0.05) group, no change. Conclusion: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dietary guid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cor pulmonale, the recovery of cor pulmona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ing;Cor pulmonale ; QOL;SGRQ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反复的急性发作、长期服药、经济原因及疾病的折磨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且由于长期气道阻力增加,消耗增多,以及饮食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亦较高,患者的生活及营养状况下降,因此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有望改善其生活质量。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稳定期的中重度患者,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1],排除老年痴呆、精神疾病及肺结核、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他代谢性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65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7~74岁,平均64.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治疗前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2] (总积分及分项积分), 对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半年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首先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圣乔治呼吸问卷总积分及分项积分的内容及操作规则,问卷由受调查患者独立完成,如受调查患者有疑问,调查员不能做任何有暗示性的提醒。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加用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观察期间病情加重,进行相应治疗。
2.1心理干预措施
行心理干预每两周1 次, 共12次(邀请病人和家属共同参加)。有作者本人负责实施干预计划,由另外两名主管护师以面对面交流及问卷调查,全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疾病的知晓程度、自理能力、心理情绪反应、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支持系统,以讲座、家庭访视讲授肺源性心脏病与心理情绪的关系, 协助病人和亲属制定情感支持计划, 重视加强家庭和社会方面的亲情支持, 宣传家庭支持对不良心理状态的缓冲作用。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反映特点进行干预, 采用支持、疏导、安慰、鼓励和放松练习等方法, 缓解病人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用乐观、放松的语言引导、暗示病人自诉宣泄, 减轻病人心身反应,纠正病人某些错误认知。同时将疾病的防治知识教给患者,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安排适宜的健身、娱乐内容的生活作业,并进行坚持。
2.2饮食指导
日常饮食要考虑数量充足,搭配合理,根据饮食及口味安排膳食。每日所需总热量应超过习惯饮食的30%左右,饮食不可太咸,忌油炸、易产气的食物,每日总热量达到126-168KJ/Kg,日常饮食应以富含维生素为主,适量增加瘦肉、鱼等高蛋白及高脂肪物质。并嘱患者尽量经口补充营养,进易消化食物,经常更换食物种类以及烹调方法,对消化功能障碍者,注意食物调配方法,少量多餐。还应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进食前后适当休息。对具体患者,依据营养、疾病状况、家庭条件及胃肠功能制定食谱。
2.3资料统计及数据处理
有专人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问卷进行整理,应用SPA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采用t检验。
3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GRQ总积分及分项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SGRQ总积分较前明显下降,分项积分以症状积分及影响度积分下降明显,P
2组患者治疗前后SGRQ评分变化
观察组干预前及干预后SGRQ总积分及分项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
4讨论
肺源性心脏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它不仅造成患者的肺功能损害,而且对患者的躯体、情感、社会活动以及从事的工作等均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许多研究采用不同的心理评估方法均证明了在肺源性心脏病人中有较高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而且心理障碍与躯体症状密切相关。长期的心理障碍与疾病本身所引起的静息能量消耗增加、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营养物质和必需营养摄入减少,还有某些细胞因子所介导的代谢紊乱[3]常导致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不仅使呼吸肌功能及通气功能降低,而且可损害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功能,使其易发生肺部感染[4],急性发作次数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改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使其了解通过合理的治疗及自我保养,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完全可以延缓甚至中止肺功能减退的进程,使病情长期保持稳定。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量表)是评定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常用量表,已证明SGRQ量表评定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功能及临床症状相关性良好且可行[6、7]。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分析发现,经过系统的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对反应患者生活质量的总积分、症状积分及影响度积分较前明显降低,而生活质量的高低与SGRQ积分呈负相关,所以,笔者认为,系统心理干预及营养指导是一种提高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且不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肺源性心脏病分会学组,肺源性心脏病.诊治指南[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 ,25 (8) :453.
[2]李连弟,蔡映云, 王晓燕, 等. 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调查.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 7 (3) : 178, 205.
[3]Pit siou G,Kgriazis g ,hatzizisi O , et al. Tumor necrosisfactor2alpha serum levels. Weight loss and tissue oxygenation in chronic obst 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 Respir Med ,2002 ,96 :445.
[4] 翁心植. COPD 与肺源性心脏病[M] .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366~381.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宣扬“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志愿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切实加强大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不断掀起全校学习雷锋、争当先进的学比赶超热潮。
二、活动主题:
“向榜样致敬,发扬志愿精神”
三、活动时间:
xx年3月
四、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全体本科生
五、主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六、活动负责:
何良凡
七、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前期宣传 (1)青志协做好视频的整理和下载工作;
(2)通知各班组织委员在各班进行宣传(由负责各班的青年志愿者干事负责),积极营造学习雷锋氛围;
(3) 撰写心得体会。
(二)活动中
1、进行场地和多媒体的申请;
2、与志愿者进行互动;
3、鼓励志愿者发言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活动后期
活动后期宣传
活动背景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经济突飞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被冷落,是敬老院让这些需要帮助的老人重新找到了家,得到了家的温暖,爱的呵护。我们每个人都要从少年走向老年,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尊重老人,敬爱老人,说到底就是尊敬自己,敬爱自己。老人缺的不是物质上的资源,而是内心精神上的陪伴。懂得孝顺自己父母的我们,更应该打开心胸去陪伴敬老院中孤独的老人,经常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觉不再孤单。
10月13日是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中国的老人节,在节日的这天,集合社会各界志愿者,包括按摩师、发型师、学生、上班族等来到市福利院,为生活在这里的老人和孩子带去节日的问候和关爱,给他们欢乐,给他们祝福。
一、活动主题
尊老爱幼、奉献爱心
二、活动目的
1、让市福利院内的孤寡老人和孤儿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
2、通过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志愿者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活动意义
1、通过活动,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弱势人群,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让孤寡老人和孤儿们不再感到孤单;
2、让参与志愿者树立社会责任感,让志愿者身心更加明朗,养成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并通过自己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人人都能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
四、活动时间
2013年10月13日上午08:30~10:30
五、活动地点
兴宁市社会福利院
六、服务对象
光荣院、养老院的孤寡老人,儿童福利院的儿童
七、经费预算
横幅100元/1条
八、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招募志愿者,人数40人为宜,分为后勤组4人、按摩组10人、剪发组5人、清洁组30人;
3、9月24日~10月9日按摩组志愿者进行理论培训,10月10~11日进行实操培训;
(二)活动当天安排:
08:15 志愿者福利院内全部到齐;
08:30~09:30 后勤组负责场地布置,清洁组负责福利院大院、老人、小孩的房间卫生,整理完毕陪着老人、小孩拉家常、讲故事、看电视;
09:30~10:30 按摩技师带领志愿者给老人按摩;发型师给老人孩子剪头发;
10:30 活动结束与老人孩子合影留念。离开时不留垃圾,清洁组负责保持整个庭院的环境整洁。
(三)活动后期工作:
1、宣传组写活动总结,鼓励参加人员写感想,通过网站、论坛、微博等进行活动宣传;
2、宣传组负责照片的收集和;
九、活动主办
兴宁市阳光义工协会、善源养生会所
十、媒体支持
梅州志愿者网
十一、注意事项
1、维护志愿者形象,以饱满的热情及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此次活动,在活动中讲文明懂礼貌,对待人要亲切热情大方。
2、确保活动期间自己与老人的人身安全,对老人要耐心、亲切,不可烦躁;
3、服从组织安排,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因事无法参加或有事提前离开者请及时通知所属负责人;
4、活动往返期间注意交通安全;
5、提倡环保,参与志愿者自备饮用水。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干预;住院患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79-02
一、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状况分析
精神分类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主要表现在患者基本个性改变,个人思维、情感、行为分裂,精神思维、个人活动与环境彼此不协调。在医治过程中,精神病患者一般采取住院治疗,常见的精神病患者的在住院期间采取封闭式管理,严格限制了患者的活动空间区域,这就使得患者的活动量大大减小。另一方面,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为了保证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精神状态保持稳定,有效配合医生开展治疗工作,往往会给精神分裂症患者开一些稳定情绪的抗精神病药,患者在服用了这些药物以后会变得多吃少动,也都严重影响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体重及生活质量。
据调查研究可知,80%的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体质量增加7%以上,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体重增加最明显时期是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前12周内。体重增加可导致患者缺乏自信,与服药不依从,导致病情复发,最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二、护理干预在医学上的作用
护理干预的发生者是护士,行为的对象是患者。根据患者所处地方分为医院和家的不同,护理干预也可以分为临床护理干预和社区护理干预。
1.临床护理干预
临床干预主要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因为身体产生明显的不适感,或者因为各种病理症状、体征需要到门诊接受检查、确诊、转诊,明确诊断。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求助于临床护士帮助解决各种问题。
2、社区护理干预
社区护理是在病人出院后,回到社区,因为各种健康问题需要求助于社区护士帮助解决,社区护士采取的各种护理手段。
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病症的特殊性,需要把主要的治疗在医院内进行,所以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集中在住院期间。
三、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精神病患者,具有更强烈的不稳定性,所以治疗过程也会相对长一些。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阶段的封闭性,很难接触到除了医护人员以外的其他人。患者本身因为情绪的不稳定性及个人的自身因素,在生活自理方面更多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
1.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
由于住院期间环境及药物双重因素的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会随着在医院时间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控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根据病人本身身体状况、日常饮食习惯、医院食物种类对病人所需要的热量和营养进行合理控制安排。合理的饮食搭配,是控制患者体重的第一步。通过一些机构研究可知,心情也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因素。很多人通过吃东西发泄不良情绪,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他们本身精神上的病症,他们的自我控制力和心情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治疗期间,也要重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适时了解他们的心情,通过心情调节来对他们的体重进行控制,也有利于他们的精神治疗。
要控制体重除了控制吃,还要控制运动量。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行为上与正常人是存在差异的,因为精神上的病症,他们自身的行为控制能力是比较差的。结合了精神患者在行为运动上的整体弱电,医院在治疗过程中配备了运动方面的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结合每个人制定了不同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之后,护理干预人员要在护理期间引导患者积极运动,通过运动消耗过剩的能量和热量,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2.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除了医生,护理人员是病人所能接触到最多的人,所以护理人员对病人的行为干预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护士都接受过系统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尤其是专门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特殊性所接受的的护理培训知识也是极具针对性的。
在患者接受完住院治疗之后,就要回到家庭,慢慢地回归社会,所以如何让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态度和技能发挥作用,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护理人员通过干预手段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进行控制,会让患者的外在形象发生改变,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的重要性,在较长的住院期间形成这两方面的规律,不仅是在院期间的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的生活质量的保证提供了行为支持。
由于认知上的局限性,精神分类症患者极容易被社会上的各种人群歧视和排斥,这些行为都不利于他们的治疗和恢复。也是对他们心理的沉重打击,让他们因为自身的疾病而自卑,更有甚者会让他们心理产生病变,产生自虐行为或者是报复他人的行为。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可以让护士利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方式,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对精神分裂者病情的治疗和恢复作用明显。
精神病人始终是要回归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所以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可以考虑考虑在医院进行简单的社会活动环境的模拟,提前锻炼培养他们的接受适应能力,充实他们在医院治疗期间的生活,提高在院期间生活质量。社会适应力提高和对社会的认识,参与性的增加也都会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参与性,为他们今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小结: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无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出院之后都是巨大的。因为住院期间医院里充沛的医资力量,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更明显一些。所以,要在病人住院期间充分发挥护理干预的影响力,从而对今后病人的生活水平的保证提供系统的学习机会,通过住院阶段的护理干预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变身体素质,提高他们融入社会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季加翠;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与护理对策[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英,邓泽英;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B];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年01期
[3] 李凤玲,高诚,李秀玲;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问题及生存质量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年12期
关键词:2型糖尿病;院外健康教育管理;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由于其治疗周期长,需要终身维持治疗,因此大部分患者选择居家药物治疗。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能遵医嘱服药或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治疗效果下降或病情的恶化[1]。笔者对某综合性医内分泌科2012年~2013年出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出院后持续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某综合性医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39~64岁,平均年龄(46±2.5)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均给予常规的出院宣教,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的院外护理干预手段。
1.2.1个体化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患者出院后制定详细的护理干预措施,如患者的血糖情况、体重指数、生活方式与心理特点等,对每一个体进行具体分析,评估患者遵医行为的意愿大小,在集中干预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按需施教,即做到个体化教育;同时对依从性差的患者增加随访次数,如吸烟及饮酒者重点讲解其对糖尿病的危害,使其戒烟、戒酒;口渴、饥饿症状明显的患者,我们配合中医护理耳穴压籽,在耳部的糖尿病点、渴点、饥点三个穴位进行按压刺激,来改善患者的症状等等。
1.2.2加强患者自我管理的培养 糖尿病的治疗不单纯是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所以在家庭护理干预中,动员一切力量帮助糖尿病患者加强自我管理,与患者家属及亲朋进行沟通,帮助监督管理患者的日常行为。同时在居民小区粘贴糖尿病防治知识图片,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健康病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定期电话随访,对少数患者还应上门随访问,与社区健康教育管理者加强沟通,动员社区力量参与管理,使患者加强了自我管理的的力度和主动性。
1.2.3加强糖尿病护理知识讲座 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包括糖尿病的总论、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日常护理、糖尿病的监测与自我管理、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与护理、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护等,课间制作要形象、生动,可利用多媒体画面、图片展示更能生动形象的帮助患者理解、消化、吸收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直到患者搞懂搞透为止。每次讲座后进行医护人员与患者互动、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要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形式以咨询和经验交流为主,包括自我心理调节的经验交流,免费为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的相关资料、图片、各类小册子。
1.2.4观察指标和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各项生理指标见表1。
3 讨论
3.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通过干预,患者FPG、TG、2hPG、BMI、HDL-C与对照组相比较效果明显,且TG、2hPG、BMI与对照组相比较P
3.2院外护理干预加强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随访及亲属的督促加强患者的遵医行为,使患者能够严格的按照护理人员的指导规范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了自我管理能力,调动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有利于血压及血糖的降低。
3.3院外护理干预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 院外护理干预模式摆脱了传统护理的不足,加强了对糖尿病患者在院外的护理,使得对糖尿病患者有了一个由入院-住院-出院-家庭全程的护理模式。它提供给患者最全程、最方便的护理,使糖尿病患者及时有效的得到帮助。
3.4 Baarbara Menandez-Jandula等研究结果表明[2],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保健意识等因素的限制,患者自我管理的监测模式还无法大规模普及,需要社区医护人员更多的主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患者依从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监测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患者的习惯性。所以,我们在通过随访和电话沟通等多种途径取得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后,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从而使患者的自身主观感觉以及相关生化指标得到稳定和改善,让患者感受到健康教育方案的有效性,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3],通过院外护理,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了,自我健康意识能力增强了,从而促进了了疾病的恢复。
总之,探讨院外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寻找更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心身状况,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兆杰,佟丽芳,金亚香.620名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9,29(16):2107-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