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一下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政治教学 自主学习 学会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主动学习”、“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皮连生认为,“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有能动性、独立性、有效性和相对性等特征。“自主学习”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能学”“想学”、“会学”,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此外,还要有学习毅力,做到坚持学。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努力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导演,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会学习”。
第一,研究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有机统一。在自主学习中,课堂教学目标既要有教师预设的部分,也有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部分。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所以要精心设计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多层次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让学生感到“我能学”,树立对学习的信心。例如,在学习初一下册十八课《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在学生了解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含义后,设计了以下环节:①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会产生什么不同的结果?②查阅词典“乐极生悲”的解释。你看到了什么?③介绍徐悲鸿创作《奔马图》的背景。你又看到了什么?④你得出了什么结论?通过第一问,学生明白积极情绪会产生积极的结果,消极情绪会产生消极的结果。由第一问、第二问知道积极情绪也会产生消极结果,消极情绪也可能带来积极结果。对比第一问和第二问、第三问,学生了解了两种情绪的结果会相互转化。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的分析,理解了情绪划分的相对性。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要我学”还是“我要学”,是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的分野,有学习兴趣和动力,才能做到自主学习。政治课的内容相对枯燥,教学中通过社会新闻、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无疑是一个好的途径,而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做法。在学习初一下册二十三课《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中,展示了一串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学生数字,向学生抛出了以下问题:①以本校本班为基数,死亡的学生相当于多少个学校?相当于多少个班级?②可能是什么原因引发了事故?③给我们什么教训?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在情景问题的推动下,学生以主动的姿态学习,而且很有兴趣,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获得了积极的思想和做法。他们深深地体会到生活中必须遵守法律、道德等共同的社会准则,有规则意识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同时,上课灵活多变,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变换方法和要求。对内容较简单新授课,采用自学解疑为主的教法:设计自学提纲――学生自学,明确疑问――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训练巩固――反思总结。对难点知识的新授,采用探究发现为主的方法: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互动,合作探究――分析总结,形成新知――训练检测,巩固反馈。对内容较乏味的新授课,采用讲练结合为主的方法:展现新知,梳理知识――巩固训练,加强理解――作业纠错,思考感悟。
第三,角色换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①让学生自学后小结新课知识以及重点和难点。②让学生就某个知识点来设问,就某个自己编填空题,自己编判断题,要求对组回答,双方进行比赛。例如,在初一下册二十二课《依法进行自我保护》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照相馆材料”,自己出题、设问。学生的设问有:①照相馆侵犯了晓红什么权?②晓红可能有什么反应?③“给老板好看”的办法好不好?为什么?④无所谓的态度可取吗?⑤正确的方法有哪些?⑥晓红的遭遇给我们什么启示,等等。学生通过讨论、甚至争论,达成共识:公民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侵权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公民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动起来,适时教师加以点拨、补充、纠正、拓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奏出师生思维共振互补的乐章。
关键词:复色;色立体;色的属性;补色效应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单元中的第二节课,第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对一些中外表现春天的美术作品进行了欣赏和评述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美的感受,了解了春天的象征含义,学习了形式和色彩手段的选择应用对表现情感和主题的作用,其后要引导学生完成一幅表现春天的创作,在此之间,安排学生学习一下色彩的基础理论。
在小学和初中的美术教学中,色彩基础理论永远只学到原色和间色,复色没有人去触碰,似乎没人相信中小学生可以学懂复色。学生没有复色概念,对色的认识是割裂的,这使得学生在认知中无法有效地构建色彩知识体系,而脱离系统的孤立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以致色彩理论学习无法满足学生色彩实践应用的需要。因此,笔者尝试让初中生学习复色的相关知识,意图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色彩知识框架,并且通过教学实践,了解初中学生在复色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中究竟存在哪些障碍。
二、学情分析
(1)初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开始较快发展,会对事物的一般规律和内在关系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学生会丧失学习积极性,在此安排色彩基础理论的深化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初中阶段学生随着认知和思维水平快速提高,对色彩的观察和感受也更加敏锐,是学习复色的认知基础。
(3)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使用颜料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停留在很低级的阶段,甚至用颜料调配不出很简单的颜色,严重妨碍了学生对色彩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所以系统地学习调色的相关知识,也算是弥补以前的缺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和了解与调色相关的色彩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色彩体系的初步认识;探索并总结水分的掌握和颜料填涂的要领。
(1)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原色、间色、复色、色相、色相环及特性、明度、纯度、色立体、补色及补色效应。
(2)通过分析色相、明度、纯度与色立体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体系性。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经验交流,学习水分的掌握和颜料填涂的要领。
(4)其中的关键点是复色,原因有:①学生从只认识原色、间色到认识复色,体现了对色彩的认识由简单、割裂向复杂、深刻、相互联系升华;②色的三维属性和色立体在本课中实质是对复色进一步的深化认识。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复色既是核心,又是其他知识的联结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和调色体验,巩固所学相关知识。
(1)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提问、举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形式,学习原色、间色、复色、色相、色相环及特性、明度、纯度、色立体、补色及补色效应等基本概念。
(2)通过演示,了解调色的基本规律和要领,并认识本课所学知识对掌握调色方法的意义。
(3)通过学生练习、自我总结、互评和交流,体验和巩固学习内容,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色彩的丰富变化,激发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分工协作的习惯。
(1)引导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由初级、简单、笼统和机械的层面向丰富、微妙、深刻和体系化的层面升华,为更深刻地体会色彩美建立基础,并由此产生对色彩的持久兴趣,建立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基础上的兴趣。
(2)通过对调色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收获和乐趣,培养和巩固自我总结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分工协作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对色彩体系的初步认识,了解色立体在实践中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
因为只有一堂课的安排,色彩基础理论不可能做全面系统的学习,所以内容的选择围绕着怎样调色展开,色调、色彩情感、色彩的对比、调和等问题只能留待今后适时解决。
而对于初一学生掌握的程度不能预期太高,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框架,感觉自己对色彩的认识有升华,即可视为达到教学目标。调色方面,目标设定为体验,所以安排了任意复色的练习,而把其他练习列为选做,体现分层次教学。并不要求学生通过一节课能把颜色调得非常准确,只要学生在今后调色时,不感到特别的盲目,能够进一步在自我学习中提高,就达到了目的。这节课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对一些技巧的学习,如填涂和水分的掌握,交给学生自主探索,互相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色彩写生用具(课堂演示调色方法用)
学生:学生调色练习表、色彩写生用具(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问“原色”概念导入。
设计意图:复习旧内容导入,可以很好地衔接新旧知识,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知识传授
1.提问原色和间色的概念,并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深化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
实践地点:某某地方居民小区
社会实践内容:同时对五个初一的学生进行家教
今年暑假又一次被迫做起了家教,而且还是免费的,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要我一个人同时“指导”五个初一的小孩,还真是有点吃不消。
不过,毕竟不是第一次做,感觉还是可以的,仔细想想更是有不少的收获。如果说第一次做家教的时候有点忐忑,那么这一次过后便是对自己充满了绝对的信心。
第一天 家教准备阶段
第一天虽然不能教授学生多少东西,但是很重要。因为第一天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情况。第一,要和学生家长沟通,其目的在于从侧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现在的学习情况,同时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家教最终的效果如何,主要是看家长的满意度)第二,和学生熟悉,其目的在于从正面对学生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与学生建立起亲切友好的关系。总而言之,第一天的关键词是:沟通。经过沟通,初步了解学生,把握家长和学生目前的状况,进而为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家教计划,给家长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第一天的成果
学习时间 早晨9:00——11:20 下午3:00到4:00
(上午教学,下午复习所学)
学习内容 数学 七年级上册方程应用题(五天的时间)
七年级下册整式 (九天时间,每天一小节)
英语 七年级上册单词复习
七年级下册新单词前三单元
学习目标 1 完全掌握七年级上册的内容
2 初步掌握新书的内容
3 英语的重点是音标,以及记忆单词的方法
初步了解了我的学生——
昝铭,我的姨弟,性格活泼开朗,学习中等,学习态度端正。贾自强,我的姨弟,调皮好动,学习较好,颇为自傲。张茹,我的邻居,有点男孩子气,学习较好,聪明但不够好学。张凡,我的邻居,学习一般,学习很认真。周惠,学习较差,而且学习态度不端正。一句话,情况有点复杂,可能会有点棘手。事实也证明,我的预感是正确的。
教学正式展开阶段
总体上,基本按照所计划的进行,不过这过程有点小麻烦。
第一、学生的水平层次不齐。五个人来自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老师,知识储备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明显差异。
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就给他们大致介绍了我上课的特点,同时给他们建议该如何听我讲课。在课堂上,我因材施教,为他们每个人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而且在教学时,我也尝试使用了多种方式。比如,在将数学的时候,比较简单的章节,我坚持让他们自己先看书自学,然后做练习题。我从他们做题的过程中找出他们的问题,然后一一讲解。有时候,我也会让他们相互讲解。在课下,我也会为他们留不同的作业。每天我课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逐一检查他们每个人的作业,然后给予评分和改正。这样既从知识上抹平了他们的差异,为下一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又为他们制造了竞争的气氛,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以上所说在周惠身上体现最为明显。每次轮到她发言,她总是支支吾吾,不敢说话,而且也不太会做题。这个时候,我总是拿出课间休息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单独指导她,帮助她慢慢克服困难。最后她才不至于落下太多,更不上进度。
第二、由于都是熟人,小孩子比较调皮,课堂纪律很不好。
我的两个姨弟刚开始表现还可以,后来随着彼此的熟悉,小孩子调皮的本性很快露出来。他们经常在课堂上开小差,捉弄其他三个女生。贾自强很聪明,但是很自负。经常是我讲过一个知识,他立刻就能反应出来,可是之后就开始自吹自擂,嘲笑其他人。对于这个孩子,我软硬兼施——他一骄傲,我就立刻给他出难题泼冷水,然后给他指出他的骄傲,并且用他的同龄人来刺激他;他如果捣乱,我先是厉声喝止(因为是姨弟,这个可以),实在不行就请家长出面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他的问题基本解决。
经过半个月的教学,最初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他们每个人基本上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他们开学后,我还问了一下他们,效果还是可以的。
这半个月的家教生活让我再一次体会到老师并不好做,一个优秀的老师更不好做。这不仅需要单纯的知识,更多的是知识以外的东西。在给予的同时,我也收获了一些家教的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沟通很重要很必要。父母想要什么,你要知道。孩子现在怎么样,你要知道。你可以把这个孩子教成什么样子,你要让父母知道。孩子听你讲课感觉怎样,你要及时了解,这样才能快速做出调整。除了知识以外,孩子最需要什么,你也要知道。这样,你才能和他们做朋友,把握他们的心理,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而这一切都以沟通为前提。不仅一个好的老师需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生活也是如此。
关键词:活力教育;语文阅读;微创;为教学;为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25-1
一、微创:从追求“表面繁荣”走向“实际价值”
(一)“为教学而变”的微创――追求“表面繁荣”
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以上课气氛活跃为目标,而使教材开发有变化。例如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主题是《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习作训练中有这么一道题:仔细观看下面的图画,根据图画,编写故事,说明寓意,题目自拟。
教学中,我对这个要求进行了“偷工”、“加料”,将之改造成:
仔细观察图画,根据图画,编写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说明寓意,题目自拟。不难发现,我加入了“有意思”一词,更能松绑孩子的心灵,放飞孩子自由的思绪,学生们就会为把故事编的有意思而竭尽全力。不少学生当堂就描写了“大鸟如何健美”,“小鸟怎么弱小可怜”,“山林生活怎么快乐有趣”的内容,推动课堂气氛到。
每次上公开课,我们慢慢地形成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上课要有耳目一新的创新,就要对教材进行二度的“微”开发。“怎样变”首要成为开课的核心因素。教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刻意“微创”教材,却颠倒了“教育为学生”的本质。
(二)追求“实际价值”:“为学生而变”的微创
1.“二变题目”的微创:拓展学生丰富的写作空间
从课堂氛围看,学生对于看图编故事的题目比较感兴趣,这种题目符合了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但是初一学生会犯生活片面的毛病,说林中生活方式好,就不敢写林中生活的危险等等。
于是,我再次把题目改为“仔细观察图画,根据图画,进行充分想象,编写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说明寓意,题目自拟”,增加了“充分想象”一词。再次呈现课堂时,学生积极地展开“充分想象”,有人写风雨霜雪带来的痛苦,也有人写失去自由的痛苦,还有人写忍受饥饿病痛的折磨,更有人写到在笼中的鸟儿享受主人的宠爱、旷日的悠闲等。可见经过题目的再度小开发,学生也认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都是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得有失的。
2.“整合教材”的微创: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
在上《国宝――大熊猫》的公开课,同学们积极回答大熊猫的有关知识,让不少老师都称赞不已。在赏析语言的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形象生动的说明”,我再重新设计了“赏析语言”的板块:
(1)比较课文和《辞海》对大熊猫形体的不同说明。
(2)比较课内不同段落文字对于“体色”的说明。
(3)比较赏析“修改后的第4节”和“原第4节”。
整节课学生都是围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准确运用修饰语来展开思考的。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真正理解了要使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善于运用动词、形容词来修饰和运用排比的手法。学生在积极举手、畅所欲言的快乐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二、“为学生而变”的微创策略
(一)把握课程标准――“微创”的度量尺
初中语文阅读教材的二度“微创”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实施建议,以此衡量二度“微”开发教材是否“适度”。如七年纪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多次出现让学生学写应用文的题目。若教师认为书写应用文这类题型不经常考试,很有可能就“删除”此题,不作为练习对象。但是新课标在“写作”这一“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的目标。况且“应用文”在现实生活中颇具实用性,且比较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经常会接触到《入团申请书》、《请假条》、《证明》等。因此“会写常见应用文”也成为生活中学生交往、交流的书面工具。
(二)立足学生立场――“微创”的奠基石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材的“微创”,还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例如在上《我们家的男子汉》时,谈到“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时,请学生思考“潦草”和“沮丧”这两个词的妙处。有部分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出来。我就说那么“潦草”换成“随意”,“沮丧”换成“难受”,哪个效果更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课文中的词语更好,更能突出他失败后沮丧的心情和失望的神态。可见二度开发并非都要大动作,虽然有时只是几个词语的替换,却能体现出教师的理念,以及教师对教材、对学生的深入理解。
(三)正确处理教材――“微创”的催化剂
二度“微创”并不表示只要对单节课做一些改变就可以了,要能做出实质性的变化,仍然要以教材的系统为基础。例如上文中《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中所展示的,这道习作训练正是在学习了第三单元的说明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黄鹤楼》、《于园》、《诵读欣赏》后要让学生“懂得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在观察时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而安排的。学生明白了“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以此推彼,“写人记事”也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因此教会学生“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思维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生物;实验课;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0-13
1.教学案情
这是一位教师的公开课,内容是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生物体的基本结构》这一节中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及“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两个实验。
教学片断: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你们座位上的实验装置。
生: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碘酒、牙签、洋葱、水杯、生理盐水、清水。
师:那么如何用这些器材来完成这两个实验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视频。
师:看完这两个视频,大家应该清楚这两个实验该怎么做了。在做实验之前,再强调几个注意点:①洋葱鳞片叶要薄;②在做“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滴在载玻片上的是清水,与之不同的是做“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滴的是生理盐水;③染色的时候,要用碘酒多染几次。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教室走动指导。
2.教学诊断
生物课程本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所有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都是通过实验的手段才清楚地观察到的。同时,生物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还能提高学生分析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1]除此之外,生物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态度。
一堂好的生物实验课,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中学生的概念,自然也没有很好的自律能力。因此,他们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往往是好奇感大过求知欲,忍不住摸各种仪器,看各类 标本,这样实验室的标本和设备非常容易在不经意之间被他们损坏。所以,在他们进入实验室之前,一定要先进行实验室纪律和安全的相关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度,同时与他们制定好上实验课的规矩。除此之外,为以后上实验课更加方便管理,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小组,每组指定座位,指定专人负责本组实验装置和纪律。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让学生认识和明确实验对生物学习的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学生总是期待上实验课,因为少数学生把实验课误认为是去玩耍,所以提到实验课,学生的反应只有兴奋和激动,很少主动预习和熟悉实验要求、过程、注意点。待到真正做实验的时候,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导致实验失败率高,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完成后,收获不大。还有些学生完成实验后,实验桌就像战场,又脏又乱,还免不了少数牺牲的仪器。
好的实验效果,离不开学生的自觉主动,而自觉主动的实验又与明确实验目的息息相关。因此,实验成功的前提是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也就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要明确书本上实验的目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小目标。比如一个实验要求掌握某一个操作技能。就拿“显微镜的使用”这一个实验来讲,一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如何用显微镜来观察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另一方面,学生还需要掌握如何取镜、如何对光、如何换镜头,如何调节、如何收镜,以及在观察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的地方。这样一来,既可以完成实验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实验课充满期待,同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实验课,体会到实验过程的乐趣,以及实验成功的喜悦。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2]但是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为了省事方便,规范的实验操作往往被简单化。而这样被简化的操作很可能导致错误的认识。以“显微镜的使用”为例,在进行实验时,就有学生将本应该放在开始时操作的亮度调节放到最后进行,在隐约看到物象之后,觉得不够亮,又去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导致最后找不到物象,重新再来。还有学生为了节约时间,直接用高倍镜对准装片,寻找物象,这样既不容易找到物象,还容易把装片弄碎。所以规范的操作,在生物实验中极其重要。
想要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就必须要使实验课堂更规范,实验内容更丰富。
参考文献: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二、课堂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样,因此,仅靠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通过摸索我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时,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且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最后,我还会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刚开始时,学生们个个都比较胆小,没有人愿意上讲台去讲。
但是当他们后来发现自己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时,都变得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讲课了,他们真正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人翁”。看到学生们有这样的转变,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很有成就感。
三、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初一数学第一章节中加入了“丰富的图形世界”,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开辟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数”避开了教学的难点,使中小学知识的过度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中学数学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只是新教材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势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善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景,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初一数学“几何体”部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形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
四、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写工作计划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自己工作的一次盘点。让自己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计划是我们走向积极式工作的起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一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
(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二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又是一个新学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二34、35、36及初一48、49共五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各年级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推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1、初二:本学期新授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上、下册)。
2、初一:新授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三、学生情况分析
总体上讲,初二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地理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讨论较激烈,具备一定的学习自觉性,求知欲较高。课堂气氛好,学生思维灵活;当然,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成绩不理想。
四、教材分析
1、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部分。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2、八年级地理下册主要学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内容,介绍了中国的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分为经济发展与区域地理两大板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在区域地理中,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角度来认识我国的各个区域。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三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1)、(2)、(3)、(4)班的地理课的教学,本学期本人将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现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地理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地理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
(2)班中成绩差别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3)优秀率不很突出,双优率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在毕业会考和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余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未尾又有单元小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思想教育目标:理解科学上存在争议是正常现象,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初步形成敢于怀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文化知识目标:继续了解地理知识。
(3)能力培养目标: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更具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通过尝试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1、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给学生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月布置一、二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注意平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习。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要大,应是绝大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
六、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本节课应用了eClass的一对一教学和电子白板教学,并进行了实验教学,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结合。其中检测花的结构,学习传粉与受精,检测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用一对一教学,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应用电子白板教学,观察花的结构应用实验教学。eClass的一对一教学,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和eClass的观看视频的功能,解决受精过程难以理解的难题。电子白板软件中的写画功能解决花与果实和种子关系的问题。在eClass的讨论区功能和评价功能中,教师清晰地了解了各学生的学习状况,由此出现一些生成性资源。
教材分析
《开花与结果》是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初一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之前,学生学习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而植株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结果。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从小就认识很多花,吃过很多的果实和种子。可是花的结构具体如何,是否花开了就结果,果实与花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不明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解剖花,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沟通能力;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探究、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生命是不断发展的,要热爱生命。通过学习,培养积极看待问题的心态。
教学环境与准备
环境:eClass教室,电子白板。
准备:为每位学生准备鲜花、镊子、小刀、放大镜;eClass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请学生点开eClaas平台上的《欣赏》,伴随轻柔美好的音乐,欣赏美丽的花朵。在学生欣赏结束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花开过之后会结出果实和种子,从而导出本节课题《开花与结果》。
(二)学习新课,展开实验
学生点开学习目标,了解本节应该达到的要求。在了解学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或选择随教师一起学习,或选择自己学习。和教师一起学习的学习过程如下:
1.学习花的结构
学生点开课件中的操作要求:(1)对照课本40页,观察手中的花朵。(2)用镊子将花的各部分分离,放在桌子上认识花的结构。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说出观察和操作的基本规律:从外向里,从上往下。然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通过eClass平台的测试题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师针对学生测试情况,侧重讲解大部分学生没掌握好的结构,随后提问:花有众多的结构,什么结构才是最重要的呢?学生在讨论区讨论花最重要的结构应该是什么。教师通过eClass平台了解学生的意见,不做评价与解释,告诉学生等本节学习结束时自己判断。
2.学习传粉
学生自由选择观看传粉的视频,了解传粉的概念和方式;通过eClass平台上互联网的链接,了解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点。
3.学习受精
学生自由选择观看植物受精过程的动画,了解受精的过程。然后在讨论区写出植物受精的过程;便于教师掌握他们学习的程度。教师针对学生讨论区中出现的共同问题,进行引导订正,而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则个别辅导。
4.学习果实种子的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花的凋落意味着果实种子形成的开始。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
教师讲述:虽然繁华落尽,可是果实种子正悄悄地形成。你还记得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吗?花和果实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首先用刀片纵切花的子房,观察子房、子房壁、胚珠,然后通过观察课件图片和自学课本,了解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之后,师生通过电子白板的写画功能,将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图进行填写(如下图),并由此请学生评判之前自己认为的花最重要的结构对不对,花最重要的结构应该是什么。
(三)总结收获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在讨论区写下自己的收获。
观看PPT教学课件。
画概念图。
阅读教材。
利用eClass的“词语”功能,掌握本节的概念。
教学反思
(一)优点
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学习传粉、受精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视频,而不是全班同学同看一个。总结收获时,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画概念图、看教师的课件或网络课件、阅读课本等。教师通过eClass的测试评价系统,能够对学生学习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有目的地个别指导。学生还可不按教师的教学设计,而是从eClass课件中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顺序。
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及生物教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1)本节课应用了现代化的eClass的一对一教学和电子白板教学,但并没有放弃传统的实验教学。
(2)在eClass中,利用它的“词语”功能,使学生了解相关词语更多的含义。
成功进行了生命教育。部分学生在总结自己的收获时不仅写了学到的知识,还说道:“花谢了,新的生命开始了”,诸如此类。
(二)不足
首先,本节课中,教师虽然进行了生命教育,可是主要是教师的讲述,太直白,不能够润物无声,不能真正深刻触动学生心灵中美好的情感。
其次,虽然本次导入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毕竟是从网上找的照片,如果用自己或学生拍摄的校园中的花开的美景,学生看起来会更亲切,效果更好。
再次,对于eClass的评价功能,本节课没有充分利用。
点 评
本节课教学设计新颖,对于显性知识主线明确,内容之间紧密联系,设计出了一条非常清晰的逻辑线索,具有内在的逻辑美,而对于隐性知识,能挖掘有潜在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生命教育,技术上使用交互式电子平台,配合eClass教学平台、PPT软件等,充分演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具体讲有以下三个明显特点:
(1)目标的设计与资源的选取。本节课是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来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选择了教材以及教材以外的教学素材,如实物花、传粉的视频、植物受精过程的动画等,教学过程设计没有拘泥于课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重组,资源利用恰当且富有创造性 。
(2)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教学预设合理,关注了学生的起点,教学过程的逻辑线索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认知水平,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解决受精过程难以理解的难题。根据内容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历多种学习过程,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素质教育;英语;教学;方法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长期为广大中学英语教师所关注和探讨。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积累,谈谈个人的一些经验和看法。
何为英语素质?英语素质是指人们通过学习英语,掌握英语并能恰当地运用它的能力。具体到中学生身上,笔者认为英语素质应该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牢固的语言基础;2.灵活的运用能力;3.积极的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呢?结合学生特点,教师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多做努力。
1.传授学习方法与传授知识并重
英语的学习不同于一般数理化的学习,有其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很多前人总结的方法和技巧已经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例如:在英语学习中,记忆单词是一大难关,如果机械地让他们读背抄写,很容易使他们厌倦,因此在教单词时,我经常采用启发诱导,新旧联系的方法,只要能和学过的单词联系上,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做比较。他们纷纷找出拼写相近的词,有的加头,有的换尾,如“able”―“unable”―“ability”,“happy”―“unhappy”,再女口“careful”―“carefully”。有的长词把它们按音节分开记忆,如“ballpen”可分为“ball”+“pen”;“weekday”可分为“week”+“day”;“policeman”可分为“police”+“man”等。当讲到“room”时,连带提出“bed-loom―bathloom―living loom―sitting room”;讲到“v+-er”时,引出“worker―runner―teacher”单词穿成了串,编成了辫。反复记忆,学生印象加深。学生们很有兴趣地学会了生词,然后再让他们找出所学的同义词、反义词、同形异义词、同音异义词等相关词。另外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曾有一个学生有些“口吃”,每次读课文,总是结结巴巴,不成句子。但我发现他爱好唱歌,而且,唱歌时非常流畅。我就鼓励他试着每学完一段课文编成歌曲,唱出来,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
2.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和谐互动的情境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动作、手势、表情、实物、简笔画等进行教学,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如在教以购物为内容的单元时,我事先准备了颜色各异的衣服、裤子、鞋子等几件实物,上课时把它们摆放出来,讲台便成了卖货的柜台。教师扮演营业员,学生扮演顾客,营业员主动热情地和顾客打招呼:“Can Ihelp you?”顾客一边看着商品,一面说:“I want to buy ashirt."营业员接着问:“What color do you want?”顾客回答:“Red.”营业员一边帮助顾客挑选衬衫,一边说:“Here youare.”顾客马上询问:“How much is it?”营业员回答:“25dollars.”顾客最后说:“I’ll take it.Thank you.”表演完一遍以后,教师再用学生学过的其他商品名称套用句型,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到台上进行表演。表演的过程就是巩固操练句型的过程,这样,真实的情境再现,使学生们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新的句型。有时,实物携带不方便,简笔画的运用也十分有效,可以边画边呈现。可以边画边操练。简笔画不仅简便易行,易学易画,而且风趣幽默,省时、省力,寥寥数笔就能表达出丰富的语言信息或概念。情境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能当堂记住所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
3.改变旧有观念,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且还要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现在,我校正在推行“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实验教师,新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三个部分:预习、展示、反馈。每一教学步骤,都真正还原课堂给学生,让他们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如:教初一下册第十二单元,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熟练运用祈使句。在课前,我先布置了预习提纲,包括查找重点单词用法、背重要的词组和理解祈使句的使用。要求学生事先在笔记上做好预习。课上,对于重点内容,小组内先进行讨论,然后,集中学习,学生主讲,教师点拨补充。最后,让每个同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我总结提高。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提出问题,有独创性见解,培养他们积极的创新精神。
4.因材施教,灵活调整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