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孟子的名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3、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4、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6、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7、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8、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9、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10、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11、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1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3、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14、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15、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16、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17、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18、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19、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20、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1、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2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4、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25、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尊老爱幼名言名句【二】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6、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7、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8、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9、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10、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11、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12、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13、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14、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15、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16、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17、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18、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19、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20、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2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22、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2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关键词:孟子 辩论 语言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原有的社会秩序渐趋动荡,社会呈现出礼坏乐崩的混乱局面。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吹自家学说,抨击非己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成为这个辩论时代的佼佼者。孟子的辩论,学识渊博,挥洒自如,说服力极强,特别是运用缜密的逻辑推理和大量生动、形象的譬喻,具有极强的鼓动性和艺术感染力。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孟子辩论的语言艺术。
善用比喻,形象生动
孟子善辩,在论辩中十分善于运用比喻和比喻论证。据粗略统计,《孟子》全书261章,共有93章运用了比喻。其比喻数量之多,是先秦诸子中首屈一指的。孟子善用比喻,成为他辩论的一大特色。他的比喻取材广泛,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自然贴切。汉代首位研究《孟子》的赵岐,在《孟子章句・题辞》中就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孟子通过运用比喻去帮助他辩论,使他能够轻而易举地战胜论敌。
在《梁惠王上》,孟子询问齐宣王治国的最大愿望,齐宣王羞于出口,“笑而不言”,孟子在虚设了五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之后,单刀直入地说出了齐宣王的迫切追求――发动战争,随即把这种追求的结果比喻为“缘木求鱼”,而且“殆有甚焉”、“后必有灾”。孟子的这一番论辩,采用形象、生动、贴切的比喻,深刻地揭示出齐宣王希望依靠武力统治天下的荒唐想法,警示齐宣王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在《滕文公下》,针对关市不合理的税收制度,孟子以寓言故事“偷鸡贼的逻辑”来比喻,幽默生动,直击要害。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指出,“日攘一鸡”和“月攘一鸡”都是非义的偷盗行为,改正“非义”,何必等待来年?这种比喻鲜明有力,发人深省。
另外,孟子的比喻,还有大家所熟悉的以“挟泰山以超北海”喻不能;以“揠苗助长”喻违背客观规律、急功近利,必定失败;以“五十步笑百步”喻不从本质、根源上解决问题;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喻生死的选择(舍生取义);以“水无有不下”喻“人无有不善”;以“茂林不加保养变秃山”喻“善性不加保养变兽性”;以“一暴十寒”喻学习不专心致志,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以“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喻百姓向往仁政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喻。这些高度形象化的比喻,准确地阐明了深刻的哲理,能够有力地说服对方,战胜论敌,使论辩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推理严密,讲究逻辑
孟子在论辩中,熟练运用了多种逻辑技巧,去反驳论敌的论题、论据、论证方式。谭家健在《略谈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中指出,孟子虽然不像墨子那样有比较完整的形式逻辑理论,但是“却能普遍而熟练地使用着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其文章都有着严格的逻辑”,①在论辩过程中,孟子成功地运用了逻辑技巧,从而“无论和谁辩论,孟子都从没有输过”。②
孟子在辩论中,非常善于运用类比推理,他向对方提出一连串问题,欲擒故纵,步步紧逼,巧妙设防,请君入瓮,最后使对方无言以对。如《梁惠王下》: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采用类比推理的论证方法,层层推进,先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司法官的失职,再推论到国君的行为。孟子使齐宣王顺着自己的思路,得出两个不言而喻的结论,最终使齐宣王陷入自我否定的结论中而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在辩论时,孟子还善于运用演绎推理,从容应付对方所出的难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辩证解决,使谈话逐步向他预定的结果发展。如《公孙丑下》: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陈臻的推论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二者必居其一,但实际上却局限于形式逻辑的范畴,缺乏辩证逻辑的灵活性,不能解决特殊性的问题。陈臻采用了两端论推理形式,这是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的综合推理,词锋犀利,看似难以回答,但孟子巧妙地跳出了“两难推论”的局限,用一全称肯定命题“皆是也”机智作答,使陈臻疑惑不解,然后孟子就“取”与“不取”的理由作了充分说明,肯定“受”与“不受”都对,都有理由,因为导致“受”与“不受”的条件不一样。论据充足,使对方完全折服。
孟子在辩论时,还经常使用归谬法来驳斥对方,以证明自己的论点。如《梁惠王上》: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这一段叙述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运用归谬法分析了“不为”与“不能”的本质区别。孟子首先假定了两种荒唐的说法:“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让齐宣王自己对此加以否定,然后再联系齐宣王自己的做法“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使齐宣王自己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而予以否定,轻而易举地总结归纳出齐宣王不施行仁政是“不为”,而不是“不能”,即齐宣王是不愿意做,而非做不到。
孟子的辩论,除了运用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二难推理)、类比推理、归谬法等逻辑技法外,还运用了归纳推理、反证等逻辑技法,推理严密,语言准确,很少有人能找到纰漏将其驳倒。
运用成语,简洁精辟
孟子在论辩中,常常借助于前代权威人士的言论来增强自己论辩语言的说服力,旁征博引,左右逢源。他精通历史,熟记诗书,引用典籍名言,字字千金。《孟子》一书中,产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成为我国古代典籍中重要的成语源。
《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成语:不远千里、与民偕乐、弃甲曳兵、兵刃相接、秋毫之末、明察秋毫、不违农时、衣帛食肉、不可胜用、仰事俯畜、缘木求鱼、挟山超海、始作俑者、寡不敌众、放辟邪侈、上下交征、旱苗得雨、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梁惠王下》中的成语:疾首蹙额、匹夫之勇、箪食壶浆、凶年饥岁、鳏寡孤独、旷夫怨女、大旱望云、见死不救、出尔反尔、流连忘返、发政施仁、创业垂统、幼学壮行、水深火热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成语:如运诸掌、易如反掌、浩然之气、恻隐之心、与人为善、倒悬之急、心悦诚服、出类拔萃、揠苗助长、事半功倍、尊贤使能、反求诸己、具体而微、恶其所好、坐于涂炭、饥不择食、闻过则喜、舍己从人
《孟子・公孙丑下》中的成语:地丑德齐、舍我其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地利人和、采薪之忧、恶湿居下、绰绰有余
《孟子・滕文公上》中的成语:饱食暖衣、绝长补短、守望相助、用夏变夷、下乔入幽、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纪纲人伦。
《孟子・滕文公下》中的成语:独行其道、毁瓦画墁、乱臣贼子、不忘沟壑、吊民伐罪、一傅众咻、逾墙钻穴、枉尺直寻、富贵不、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救民水火
《孟子・离娄上》中的成语:离娄之明、规矩准绳、天下无敌、濯缨洗耳、濯缨濯足、濯缨沧浪、授受不亲、好为人师、罪不容诛、安宅正路、授手授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舍近谋远、不虞之誉、求全之毁、自暴自弃、声音笑貌、殷鉴不远、无后为大、孝子慈孙、仁心仁术、足蹈手舞、易子而教、守身如玉
《孟子・离娄下》中的成语:赤子之心、夜以继日、富贵利达、左右逢源、私淑弟子、由博返约、易地而处、掩鼻而过、视如草芥、过门不入、披发缨冠、视如寇仇、若合符节、声闻过情、取友必端、盈科后进、已饥已溺、好勇斗狠
《孟子・万章上》中的成语:源源而来、以文害辞、以辞害意、以意逆志、先知先觉、枉己正人、岌岌可危、自怨自艾、不肖子孙、一介不取、知人论世、藏怒宿怨、齐东野语、幡然改途
《孟子・万章下》中的成语:辞尊居卑、市井之臣、充类至尽、位卑言高、金声玉振、却之不恭、顽廉懦立、抱关击柝、勃然变色
《孟子・告子上》中的成语:专心致志、乐善不倦、舍生取义、杯水车薪、一暴十寒、操存舍亡、心有鸿鹄
《孟子・告子下》中的成语:敬老慈幼、动心忍性、以邻为壑、献血为盟、寸木岑楼、困心衡虑、
《孟子・尽心上》中的成语:穷不失义、鸡鸣而起、摩顶放踵、引而不发、久假不归、安身立命、进锐退速、一毛不拔、不言而喻、曾经沧海、举一废百、当务之急、习而不察、独善其身、安富尊荣、居仁由义、以身殉道、过化存神、俯仰无愧、不愧不怍、弃若敝屣、春风化雨、豕交兽畜、似是而非、死于非命、岩墙之下
《孟子・尽心下》中的成语:百世之师、来者不拒、自以为是、守约施博、总而言之、同流合污、再作冯妇、言近旨远、茅塞顿开、仰不愧天、负隅顽抗
孟子成语的结构,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也有“多字格”的,这些成语意思精辟、形式简洁,富有深刻的哲理和教育启迪意义。运用大量的成语,是孟子论辩语言的一个突出特征。
排比铺陈,气势逼人
孟子在论辩中,大量运用排比手法,气势奔放,感情激昂,词锋犀利,观点明确,文章纵横捭阖,排比铺陈,具有令人无法阻挡的超凡气势,充分体现了孟子擅长辩论的语言风格。如:
《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中,针对齐宣王希望实现自己的最大愿望,孟子故意设问,连用五个排比问句,欲擒故纵,引出齐宣王有大欲,“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这五个排比问句并列铺陈,凸显语势,穷尽了齐宣王可供选择的所有可能情形,但齐宣王已经领教了孟子的厉害,避而不答。于是,孟子以锐不可当之势,又用了四个排比短句,和盘托出了齐宣王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抚四夷”,直切主题,毋庸置疑。这种排比,句式齐整,情感激昂,掷地有声。孟子运用排比,既渲染了情绪,又增强了说服力。
《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中,孟子与齐宣王论乐,希望齐宣王能“与民同乐”。孟子从正反两个方面具体描述“不与民同乐”和“与民同乐”两种截然相反的施政结果。“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运用两个排比段落,形成鲜明对照,得出“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的结论。这一段集中地运用了铺陈、设问、排比、对比、对照的形象描写,反复论述“与民同乐”,酣畅淋漓地渲染“与民同乐”的效果,气势逼人,令人信服。
《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运用一组排比来论述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即“性善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在这里,孟子反复运用排比句式,重言申明,以壮文势,突出思想,加强感情,准确扼要地表达了性善思想。
注 释:
①②谭家健:《光明日报》,1957-09-08、1957-09-15。
一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r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离娄》上)
【注释】桀纣:桀是夏桀,纣是商纣,历史上的暴君,最后都亡国了。圹:音kuàng,旷野。獭:音tǎ,水獭。爵:通雀字。r:音zhān,一种猛禽。汤武:是商汤和周武王,历史上的圣王,分别取代了夏桀和商纣。艾:艾草,可以治病。三年之艾就是陈年艾草,治病效果好。淑:善的意思。载: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
【解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中国传统中最简洁有力的政治原理,它正是出于孟子这一番议论。所谓民心,就是最大多数民众的共同意愿。一般时候,民心表现为对富足生活的向往。施政者的行为和这种意愿息息相关,或是符合,或是背离。当背离到极端的时候,民心就表现为巨大的政治意愿,从而决定不同政治势力的兴衰。孟子举了桀纣覆灭和汤武兴起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商取代夏,周取代商,的确是中国古代最具思想意涵的历史时刻。孟子总结其中的意义,认为得天下就是得民,得民就是得民心,得民心就是和民众意愿一致,和民众意愿一致,就是民众想要的事努力去实现,民众厌恶的事不去做,如此而已。孟子生活在诸侯争霸的时代,他提醒执政者,不要像桀纣那样把民众赶跑,而要像汤武那样顺应民心。孟子很感慨,天下失道很久了,就像害了大病一样,一定需要陈年艾草来治,天下一统也需要仁道爱民的君主才行。统治者如果不是这样,终究会和其他人一样,归于覆灭,就像《诗经・桑柔》中说的:那怎么会好起来呢?不过是一起掉入水中罢了。孟子的告诫当时没有人理会,直到秦统一天下又迅速灭亡,人们才认识到这个原理,并一直珍视至今。
二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焉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尽心》上)
【注释】著:显明的意思。
【解说】孟子说,每天照着规则行事,却不能显明,顺着习俗的样子做,却不会省察。一辈子顺着道而不知道大道的原委,那些人就是普通民众啊。普通人总是生活在日常世界中,关心的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所以像仁义这些大道,他们或许做到了,却不能深彻明达地把握,因而不免于行事游移,有时候还会背离仁义。因而,孟子认为,民众自己并不能挺立起大道,还需要圣人君子来引导和治理。
三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e,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尽心》下)
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5、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6、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7、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8、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9、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10、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1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2、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13、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4、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15、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6、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名人名言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规》
17、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1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0、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21、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23、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24、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25、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26、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7、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8、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29、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30、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31、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32、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33、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34、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35、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36、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7、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38、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 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 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39、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40、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41、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4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43、长幼有序。——孟子
44、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45、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46、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47、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规》
48、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第一》
49、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50、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5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52、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5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5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5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5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7、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
58、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5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6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61、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30:师夷长技以制夷。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5、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尊老爱幼能使家庭更加和睦
1、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2、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4、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5、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尊老爱幼能体现出个人的品德
1、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3、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4、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5、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尊老爱幼重在关爱
1、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2、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3、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4、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5、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尊老爱幼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2、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3、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1、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2、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
3、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4、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5、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9、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日本谚语
10、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11、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12、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
13、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14、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
15、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英国谚语
16、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17、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18、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1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0、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22、可怜天下父母心。
23、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日本谚语
24、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5、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
26、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27、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
28、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2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30、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英国谚语
3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32、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雨果
33、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日本谚语
34、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35、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希腊谚语
36、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中国谚语
37、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谚语
38、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39、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0、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41、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4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43、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44、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45、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
1、团队的三个条件:一自主性;二思考性;三合作性。——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
2、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3、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
4、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地质学家宋叔和思考的名言
5、作曲需要的是符合逻辑的思考,以及乍然闪现的灵感。——日本作曲家,歌手,钢琴家久石让
6、苟学而不思,此理终无由而得。——明代教育家罗钦顺
7、习惯支配着那些不善于思考的人们。——英国诗人华兹华斯
8、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德国诗人席勒
9、我们可不可以说,人只是在他无法把正在想的东西想清楚的时候,才是在思考?——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
10、有两种容易悄悄过生活的方法,就是相信一切或怀疑一切。两种方法都使我们省却思考。——科齐布斯基
11、迷茫不会一直存在,更不会永远消失在生活里,迷茫时不妨深深思考一下——女演员歌手赵薇
12、善于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俄国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思考名言
13、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
14、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
15、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莫利
16、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俄国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
17、只要还能思考,恐惧就不能完全控制一个人。
18、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天论中》
19、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思考的名言
20、失败是一种教育,知道什么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美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21、活着就意味着思考。——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
22、一个人完全系于他终日所思。——美国作家爱默生思考的名言
23、人应当相信,不了解的东西总是可以了解的,否则他就不会再去思考。——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思考名言
24、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
25、谁不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
2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告子上》
27、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思考的名言
28、我们要敢于思考“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如果事情变得不可想象,思考就停止,行动就变得无意识。——富布赖特
29、在我看来,最好的书是那些能够提供最丰富的思考材料的书。——法国作家法朗士
30、思考的意思是:亲近自己。——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思考名言
31、我们所有最大悲哀就是嬉戏,原因是嬉戏最能妨碍我们的思考,而且能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死亡。——法国物理学家巴斯卡
32、善辩的天赋是一种把智者仅仅思考的思想说出的才能。——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
33、“思考”应当走到众人前面去,“愿望”不妨留在后面。——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富兰克林
34、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法国诗人布瓦洛
35、精神的高雅在于思考那些善良和优美的事物。——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
36、思考一切。——德国哲学家马克思
37、我喜欢这样——在生活与文化深深的肌理里感受思考和工作。——作家,画家冯骥才
38、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
39、没有任何权宜之计可以让人逃避真正的劳动——思考。——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40、一旦你年过五十,你会充满信心。你开始根据经验说话而不是凭思考想出一些东西来。——日本知名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宫崎骏
41、注意他人成功的结果,并经常思考他人成功得原因。——作家,演说家,企业家陈安之
42、自动自发: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
43、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中国科学院院士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周培源
44、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思考名言
45、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46、有许多人玩乐致死。有许多人大吃大喝致死,没有人思考致死。——海特思考的名言
47、应该坚信,思想和内容不是通过没头没脑的感伤,而是通过思考而得到的。——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