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热处理实训总结范文

热处理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热处理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热处理实训总结

第1篇:热处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13-0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讲授的是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用途之间的关系,本身概念多, 理论抽象,而且实践性很强,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课程知识面广,且不易抓住重点,再加上受实验实训条件的限制,上好该课程不容易,学生学好更难。因而探索该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讲授的生动性成为专业教师必须探究的课题。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阐述如何通过多层次、多样化、多途径的教学设计,制造教学亮点,尽量做到突出重点,因材施教,减少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对金属学原理的模糊理解,实施兴趣教学,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深入分析,找突破口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这门学科主要介绍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包括合金元素和铁及碳的作用、合金元素在各类相变过程中的作用、热处理对性能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对 “铁碳合金的组织”,“铁碳合金相图的建立、识读、应用”等几个知识点难以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这部分知识也常常出现难以讲明讲透的现象。在这个难点的处理上,教师要深入分析,寻找到知识贯穿点,递进式的讲授就使学生很容易找到突破口。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应用关系式清楚地告诉我们材料的选用是根据钢材的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来确定的,金属材料的性能首先取决于其内部组织结构,而内部组织结构又取决于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条件。材料的化学成分是由碳、铁和一些微量元素组成的,其中变化最大的是碳的含量,碳的含量决定了材料的内部组织的变化,组织变化必然引起力学性能变化。另外,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也会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影响其性能,所以相同成分的钢材加热到相同高的温度,当冷却方式不一样,最终得到力学性能也不同。很清楚,问题的关键就是钢材内部组织,钢材内部组织就是难点的切入点。只要了解了铁碳合金内部组织的定义、性能、变化原因,那么识读铁碳合金相图就会迎刃而解。

二、兴趣教学,结合实际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厌学。由于学生通常对当前社会高科技产品比较感兴趣,教学中,始终要联系实际,多举实际例子,结合当前我国军用飞机使用的新材料、辽宁舰采用的新技术、坦克装甲的材料性能以及医用器械等例子来讲解。让学生及时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研究的最新进展、最新科技成果和发展趋势,来引导学生"趣味"学习。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中,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让学生自己愿意学,是教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及学习动力。因此有针对性地挖掘教材内容,有目的地设计些“兴奋点”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在讲解热处理这章内容时,用学生在钳工实训时制作的两个小铁榔头(一铁榔头事先经热处理)进行敲击,先被热处理过的铁榔头工作面平整如初,而另一铁榔头工作面凹凸不平,制作两铁榔头材料一样,为何性能不一样呢?带着疑问,把学生的思维转移到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上,使学生有兴趣探究新知识。

三、设悬念,激发探究精神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实践条件限制,在课堂上把这抽象的内容讲明讲透不容易,关键要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因此,在上新课前放映一段著名的泰坦尼克号邮轮沉没的电影片段,并提出问题:造成"泰坦尼克"号这艘不沉的船沉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二十世纪初,科学考察队才开始到水下对残骸进行考察,并收集了残骸的金属碎片供科研用。这些碎片以及沉船在海底的状况使人们终于解开了首航一千五百多人丧生之谜。当时,只知道用铁造的船比木头造的船要结实,却没考虑到其韧性,当船与冰山相撞时,由于其材料韧性不够,很快断裂。活生生的例子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主动提出想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创设了一个“悬念猜想”的学习情境,从而进入教学过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验求证理论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程内容抽象,但与实际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受条件限制,很多实验无法在学校内完成,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例如,在讲到材料的硬度时,可用一简单的实验求证课本知识:用砖头敲击钢板,砖头粉碎,而钢板完好无损,说明砖头的硬度低,而钢板的硬度高。再如,让学生用小刀切削木头和橡皮,可见,切削木头用的力大,说明木头比橡皮的硬度高。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也可理解为是材料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针对现有教学体制下学校实验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还可以与当地的工厂联系,带学生到生产车间去参观,以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增长学生的见识。

第2篇:热处理实训总结范文

高职冶金技术实训基地为深化高职冶金技术专业改革措施,加快专业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面向广大冶金企业的社会培训和科研、技术服务能力,充分满足冶金行业对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才能使高职冶金技术专业办学特色更加显著,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高职冶金技术专业作为“冶金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职冶金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高水平的高职冶金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既是专业办学发展需要,也是适应其进一步发展人才培养规模、提升社会服务和科技研发功能和满足生产性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因此,重视和加大高职冶金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和建设力度,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基地建设的目标

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建成服务于冶金类专业群的专业性实训基地。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尽可能建设成与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实训基地成为:

1.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实训基地;

2.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鉴定基地;

3.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冶金企业职工岗位(职业)、冶金企事业单位安全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等的培训基地;

4.冶金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广基地。

二、基地建设指导原则

1.坚持以突出有色、兼顾黑色的原则,重点建设有色金属企业为主、钢铁冶金企业为辅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按照能够满足金属材料热处理、安全技术、电气自动化、环境技术、工业分析等冶金术专业群的相关专业要求进行基地建设,形成可供高职高专类专业共享的冶金类实训基地。

2.坚持按冶金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要求,强化情境教学、岗位化实习安排、任务式课程设计和项目化综合实训等教学模式,推进高职冶金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3.坚持按同时满足教学、社会培训、科技服务和技术研发需要进行建设。

4.坚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原则进行建设。

5.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三、实训基地自身的运行机制

1.组建形式、机构

高职冶金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上由冶金高职院校承担,同时积极争取各冶金企业和同类职业技术院校的参与。成立基地建设与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负责基地建设的规划及管理等各项工作。

2.运行机制

高职冶金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采取对内无偿培训和对外有偿服务的运行方式,在完成学校教学实训任务的基础上,主动面向市场开展有偿培训、科研和技术服务。将对外有偿服务产生的效益用于实训基地维护和再发展。

四、基地建设与管理

1.建立和健全实习实训工作(基地)管理机构,在学校实训处的直接领导下,院(系)成立了冶金实训中心,冶金技术教研室根据实习实训的具体情况成立的实习队,形成三位一体的实习实训管理机构。

2.选取有较好的资源基础、技术优势、产业链优势、人才优势、环境与安全、交通便捷的“科技领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管理科学”的大中型冶金企业作合作共建基地。

3.加强实训基地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实习实训的效果,制定了专业实习实训的教学文件,根据所开出的工种认识实习、设备操作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实训认真编写了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学指导书,紧扣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要求,合理安排实习、实训计划。促进实践教学工作严格按照冶金、热处理、碳素等专业实习实训大纲完成,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实训报告书、实训教学考核、实训教学总结等原始记录详实、完整、全面。

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师资建设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档案,定期对兼职教师进行校外实训教学管理文件和实训教学进行培训与考核,建立一支人员相对稳定、德高业精的校外实训兼职教师队伍。

五、基地建设效益

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实践性教学基地建成后,能够完成培养冶金、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碳素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及各相关工种,除完成本校实训任务外,还可以提供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等,可提高本省乃至全国矿业开发与利用类人才的整体素质。同时,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可为区域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由于新建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设备条件,可以大幅度提升受训人员的技能水平,缩短企业用人的适应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2.推动地区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建成后,对于改革多年来困扰职业教育的问题给予有力支持。如“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资源紧缺、实训时间少等问题,由于实训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设备,可以满足实训课题和生产实践,可迅速提升整体实践能力,也为学生参与企业实践,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奠定了基础,为校企合作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以说,实训基地的建成,将有力地促进高等职业冶金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并对高等职业冶金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3篇:热处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模具制造专业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课程体系

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理论和实训教学相脱节,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生学非所需,学非所用,知识与能力不相配,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需要,因此,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十分必要。从2011年9月起,笔者所在学校在10级高技和中技模具制造专业班级中分别挑选一个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对模具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并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教学,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了明显提高。通过比较,高技班取得的教学效果比中技班好,因为高技班的学生知识面更广、理解能力更强、自觉性更高,而中技班挑选优秀的学生组班开展“一体化”教学,则效果会更好。

一、课程体系的建立

根据社会对模具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我们决定将模具制造专业(高技班)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基本素质模块、模具专业技术模块、模具专业实训模块。在教学课时安排上,理论与实训约为1:1。

1.基本素质模块

该素质模块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语言表达、公文写作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基本素养。

开设的课程有:数学、语文、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等。

2.模具专业技术模块

该模块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制图、AutoCAD、Pro/E、模具结构、材料、制造、工艺、夹具、安装、调试、维修、先进制造技术等知识,能胜任计算机绘图员、模具设计员、模具制造工艺员、模具调试工、机床夹具设计员等工作。

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冷冲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床夹具、复杂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先进制造技术等。

3.模具专业技能实训模块

该模块能让学生掌握模具制造的各种设备、加工方法、工艺等相关知识,并完成一套冲压模和一套注塑模的完整加工,能胜任模具钳工、车工、铣工、磨工、模具调试工、数控机床操作工、冲压机操作工、注塑机操作工、检测仪器操作工、产品质量管理员等职位。

开设的相关课程有: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数车实训、数铣实训、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模具拆装和测绘实训等,教学过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二、课程体系的实施

模具专业实训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应紧密相连,冷冲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冲压模、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相对应,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学习和金工实训、钳工实训相对应。

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和实训内容相对应。通过两套模具的完整加工,将计算机制图(AutoCAD)、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Pro/E)、线切割编程、机床夹具、复杂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冷冲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课程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每门课程都有了相对应的项目(模具中的零件),而所有的项目又有了一个总体的目标(一套完整的模具)。例如计算机制图的教学可以用模具上的导柱、导套等零件的绘制作为项目,线切割编程的教学就可以用型芯、型腔的加工作为项目。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目的性强,理论和实训就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三、教学效果的总结

1.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学生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反复对照、理解,从而缩短了认知过程,加深了记忆,能更易理解、更快接受专业知识,能更迅速掌握技能。

2.学生的实操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个个由易到难的工作任务,最后制造出一副完整的模具,学生对学习充满了自信,对操作充满了热情,操作技能也在不断提高。

3.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加

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而学生也能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纠正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4.教学过程可融入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按照企业要求管理和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文明生产观念、团结协作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最终培养出良好的职业习惯。

第4篇:热处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无损检测;企业调研;实践技能

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而言,全面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探索行业的当前需求及专业的发展方向,切实调动在校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专业教学和实践工作再上新水平,采取全面摸排、问卷调查和座谈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专业的行业现状和毕业班顶岗实习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意义巨大,应常抓不懈,绝不能走过场。

以我院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连续几年组织专业教师调研走访沈阳鼓风集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沈阳锅炉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铸造研究所、沈阳一佳无损检测公司、沈阳铸锻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收获颇多,成效显著。

1 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

对于毕业生整体评价:学生能基本适应企业环,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强,肯干、懂事,非常严格遵守厂规厂纪,工作踏实,任劳任怨,共同协作,虚心向老师傅学习,进步很快车间反映很好。

不足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应加强实训,实践技能需要加强;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需要细化,功底要加强,尤其对于私企性质,要求能者上岗,无损检测工作任务有季节性和弹性,要不断进行知识补充,考证必须保证,必须持相关专业一级或二级证上岗,仅有一级证远远不够,必须在短时间内至少考到一个二级证;3)应加强与人沟通能力,要争取在短时间内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在检测工作任务较少或没有的情况下应主动参与车间检查工作;4)要立足现场,稳扎稳打,不能盲目频繁更换岗位,以免高不成低不就。

2 通过调查各企业的人员需求,了解学生应具备的条件

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调研,总结各个企业对检测人员的需求情况如下:目前企业检测人员基本够用,有的企业的检测人员已经形成年龄梯队,但是公司领导表示,如果有满足以下条件的优秀学生,企业也可以考虑招聘:

1)要求必须有一级和二级证,最好有一个二级证;

2)最好是农村孩子,男生,学习成绩在班级前10名,班级干部,能吃苦;

3)能够适应出差、野外作业、艰苦的工作环境等;

4)服从领导指挥,能够在本单位坚持工作至少2年以上。

3 针对各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评价,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各企业建议:

1)学生识图、能力较差,希望学校加强机械基础类如制图及CAD的教学,以加强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

2)学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面的知识较薄弱,希望学校加强金属材料、热处理的教学,在工作中要知道工件的性质,了解哪些是主要部位,哪些是受力部位。

3)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希望学校要加强专业实训,要多些课时,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增加学生到现场实习机会,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专业实际,与现场接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考虑企业的信息反馈和建议,检测专业教学计划适当进行调整,已经在2010级及以后的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增加工程材料、机械制图、CAD等课程的教学学时数,增加实训的学时数,以满足现场的要求。

4 对专业调研的体会和总结

4.1 切实加强校内教学和实训,强化技能鉴定工作

对于在校学生,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及时引进本专业的行业最新技术,与时俱进,校企合作为最佳选择。另外要注重专业实习和实训,在顶岗实习之前,对于检测专业高职学生必须考一至两个二级证,而且最好是一个表面检测,一个内部检测。

4.2 从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反思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本着灵活、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符合课程实验实训环境条件的原则适时开设课程。就本专业的课程而言,还应本着大小证穿插教学的设计理念来制定教学计划。作为专业教师,我认为有必要改变教学思路,使同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缝衔接,让同学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期开始,就教学而言,大胆进行理论、现场教学相结合。

4.3 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反思

现代职业教育,突出教与学的互动,不仅注重教师引导,更要强化主体学生的自身努力。从历届考证来看,同学们都是被动学习,学点忘点,搞突击补课、死记硬背,为了考证而考证,题型稍有变动就不知所措。因此有必要在学生入学开课之初就相关专业考证的必要性,强化学生专业学习以理解为主,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随堂跟进习题集,积极主动给自己列出计划并切实实行。

4.4 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个人修养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加强个人修养,要有团队精神,有责任感,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个人素质,更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专多能。

5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5篇:热处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模具教学;培养思路;可行性方案

一、前言

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应用于现代生产的各个行业,而模具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类工业产品在现代模具的高速复制过程中,已达到了超大、超薄、超精、超复杂的水平。中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模具设计人才奇缺是严重制约我国模具行业高速发展的瓶颈。

对具备综合知识、全面技能的模具人才的培养,是摆在当今各大专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目前模具专业已表现出难教、难学、难懂的状况,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各大专院校及中职、中技学校,在没有充分了解当今模具技术状态的情况下,盲目开设此专业。

2、由于模具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绝大多数模具专业教材脱离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现状,各种教材相互摘抄,它给学习者带来的只是陈旧的设计与制造理念。

3、许多院校,由于机制原因,师资没有机会去企业接受现代模具的新技术和新概念,只是机械专业的一般教师,他们没有见过模具从产品分析到设计制作的全部过程,对模具的了解只停留在书本上,根本无法将现代技术转化成教学资源。

综合以上所述,制定出一套适合于现代化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技术的教学方案,将决定我们培养出什么样的模具专业的学生。

下面提出培养真正的中技与高技模具人才的思路。

二、知识结构

(一)文化基础教育。培养学生自修及适应社会基本能力(以第一学年为主),我们培养中技和高技模具人才,应定为在模具企业的预备人才。

1、基本的文化素质教育、逻辑思维能力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吃苦耐劳教育,使他们先具备良好的人品,这是他们将来要进入企业的第一要素,也是对人生发展最主要的因素;2、英语,包括专业英语、计算机英语;3、体育;4、美术(以素描及造型为主,为产品设计打基础);5、计算机。

(二)基础理论。首先普通模具概论并通过实验室各类模具的基本讲解,从感性上认识各类模具及模具的生产过程,对模具的产品,设计制造成型的过程了解,并导向出学习各类课程的必须性。可设置如下课程:

1、模具概论,模具结构;2、模具设计与制造基本数学;3、机械制图;4、材料与热处理;5、金属切削;6、公差配合与测量;7、机械常识;8、机械制造工艺。

(三)基本技能(制造方向),以实训为主。

1、理论部分

①模具基本结构:掌握一般模具(五金模具和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②模具制图与识图:看懂模具结构图、零件图、产品图及技术规范;③电脑绘图:CAD绘工程图;④模具制造工艺学:各类加工工艺。

2、模具钳工实训部分:

①掌握修配与装配模具零件、开入水口、飞模、开排气槽、配凸凹冲模、配压边圈、配侧刃、装送料机构等。②加工电极及圆形模具配件,如冲头、压料板、退料板、模柄、冲套等。③学会开框、配行位、开斜导柱孔、开水口、开唧咀孔、配锁紧块、开水道、配顶针及顶针板等。④磨平面、内曲面、外曲面及零件的热处理。⑤线切割:YH、AUTOP加工软件、机床操作、掌握线割间隙及装夹校正、穿丝、紧丝等。⑥电火花:掌握放电参数的运用,学会看放电加工图,学会校铜公、装夹及设置加工工序等。⑦CNC加工:对各类型腔、型芯、凹凸模的CNC数控加工工艺规范。⑧制模综合实训:按工程图装配所有的零件、试模、修模、调试后出产品。

三、实验室配置

模具教学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一门学科,它必须按照先有感知再有认知的教学规律采取形象化教学法才能轻松完成教学。实验室配置方案分为:

1、原料展示柜:通过各种原料的展示,有形的反映各种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2、产品展示柜:各类塑件和五金件,可让老师针对实物讲解产品与模具的关系。

3、耐高温彩色透明模具展示柜:用于课堂理论教学讲解,并配有相应的课件及动画,还可以在成型机上进行演示,并加工出产品,生动、活泼,学生易理解。

4、铝合金拆装模具展示柜:学生进行装配练习的专用模具,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配有挂图,供学生按图装配。

5、微型成型设备:可在课堂上直接使用,可以快速装上各类模具进行成型演示,可看清楚进胶和成型的全部过程。

6、工厂旧模具展示:工厂旧模经修复后价格较便宜,特别适合教学,因为它经过多次修改后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这些修造之处正是我们对模具分析的实际依据,将大大启发学生的思考。

四、实训车间配置 (按80人2个班配置)

1、车间应有300至500平米左右。

2、钳工区:40工位,4台台钻,并用作模具装配。

3、铣工区:普通铣床是模具加工最重要的设备,模具的70%的工作量是在该设备上完成的。该设备配有数显机构,对模具制造工艺有飞跃的改进,并保证加工精度配置数量应在4台左右。

4、车工区:普通车床,用量较少,可少配置,2台即可。

5、磨工区:配置2台手动磨床(也可用于钳工磨料),该机床也是模具专用机床,再配置砂轮修整器,可完成模具多方面加工。

6、电加工区:线切割机、火花成型机,分别为各类模具进行凸凹模及型腔的加工。配置1至2台为宜。

7、数控加工区:配置数铣1至2台,数车1至2台,以供型芯和型腔的CNC加工。

8、工刀具及机床附件有完整的清单。

以上是实训车间的基本配置

五、CAD/CAM实训室

1、电脑配置40台;2、多媒体教学设施1套;3、光盘、教材、动画、挂图等配置。

六、师资培训

1、包含专业知识培训和教学流程培训。

2、培训内容包括:产品分析模具设计UG、Pro/E软件应用工艺制造实际动手制造一套模具普加工CNC加工电加工模具零件制造模具组装试模修模改模出产品参观大型模具企业模具成本预算企业管理综合总结1套自制模具及产品成果。

七、结束语

目前模具专业在全国作为热门专业,已形成遍地开花,但要教得好,还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形成校企结合,尽快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转换成教学资源,采用形象教学法、复式教学法,横向交流教学法,尽快为我国模具工业培养出货真价实的预备人才。我们虽然不能培养出有高超技能的、企业拿来就用的人才,但我们完全可以培养出有素养、有职业道德、能在现有的技能平台上快速发展的优秀人才,并为完善模具专业教学而做出一份努力!(作者单位:常州冶金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杜文宁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6篇:热处理实训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金工实训是理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分析金工实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金工实训教学在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对邮电类高校学生金工实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探索,提出了金工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

论文关键词:金工实训;教学改革;创新训练

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是以“实践”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制造和创新等综合能力的一体化实训平台。金工实训是实现工程认知和基础工程、现代工程以及工程创新三个层次的训练。这三个平台根据培养方案的需求,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同时拓展到研究生和工程博士培养阶段。每个工程训练平台之间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又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熟悉阶段和精练阶段)。各阶段可通过组合形成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所需的培养模块。在金工实训过程中,通过这种“模块”形成有效的工程训练体系。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工程型大学毕业生非常渴望,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制订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论证”计划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这种大背景形势下,许多高校纷纷成立工程训练中心,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工程场景的训练环境,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人才。以上所述的各种计划都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培养复合型人才,其具体内容均涉及到金工实训的教学改革,所以研究金工实训的教学改革也十分必要。

邮电类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实训对象,既要兼顾传统的金工训练又要体现出电子、通信类专业的特色。所以,在邮电类高校的金工实训中要做到有特色的针对性实训,就要求针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本文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相应的教学手段进行了研究,从而形成了金工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我国邮电类现代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金工系列课程教学中增加了现代工程中所需的新内容,删减了现有实训的过时部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高数控、加工中心等新设备实训的比重。以车、钳、铣、刨、磨、铸、锻、焊等传统实训方法为基础,引入了最先进的金工实训方法。结合21世纪的新型工业、企业要求具有综合性素质人才的特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破除陈旧的实践、实训模式,以锻炼本科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注重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改革实训的教学内容,增加现代技术的含量。

1.结合社会需求,增加特色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具有专业技术特色的实训业务

为增强培训中心的特色,将实训中心的加工装备建设过程分成了多个阶段。在一期建设中,注重传统设备的积累,确保教学中不丢传统知识;在二期建设中,增加了数控加工设备,包括数控加工中心、PCB电路板加工中心、数控系统、机器人示教系统,使学生在了解各种先进设备的同时能够有更开阔的眼界,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在三期建设中,将数控系统和示教机器人教学与学院科研联系在一起,结合研究方向,学院的科研团队设计了一些控制系统,研制了一系列特种机器人,建立了示教机器人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验室。

2.进一步加强引入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加工手段和制造工序

即将最先进的现代化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的金工实训教学中。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如并行设计,是在设计产品原型的过程中就开始考虑材料加工的各种工艺过程,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开始进行市场调研、产品需求分析;在产品概念设计之初就考虑原材料计划等环节。在综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先进的加工和制造,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节省加工成本,增加产品效益。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机器的制造既要着眼于工厂里的生产、制造活动和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又要建立起现代化制造的大工程观念,保持大局观,建立正确的总体目标。

3.支持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通过特殊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使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需增加生产实习中学生作品的类别。如果仅仅包括几乎贯穿全国工科高校实训的小榔头产品,金工实习的内容就显得十分单一,学生的思路也太狭窄。应该做到在教师设置的产品造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并加工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但该产品必须要经过指导教师的检验,确保达到紧扣教学大纲和切实训练的目的。

从生活实践可知,应用现实中实用的产品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分析和理解。把学生的设计、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制造的任务融入到解决具体的实际工程问题上来,使学生更多地在真正的设计工程和加工环境气氛中进行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锻炼,指导教师应该更合理灵活地安排课时,在课程刚开始就布置各种作业,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整个实习过程中的任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多个小组,也可以相近的几个小组联合在一起组建成模拟公司,也便于把最初独立的分散的设计方法、加工手段融合成一个整体,使之贯穿于生产实践的始终。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努力创新的综合能力。例如:第1组负责产品的设计(设计部),第2组可负责工艺方案的制订和编制(模拟工艺部),第3组负责实践加工操作(模拟生产部)。每个小组在“生产”过程中都应与指导教师做好充分互动,在交流期间不间断地修改、完善本组的方案,最终由指导教师把关,各小组之间互相监督、检查(模拟质检部门)。应用这种分组的形式能够做到从构思到设计图纸(包括加工工艺、加工工序)再到制造零件、部件,乃至整个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都在“模拟公司”中进行了训练。学生经过“模拟公司”的实践能够进一步整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生产中,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同时,采用几个小组联合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讨论和检验,能够让学生在产品质量控制、培养协调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模拟锻炼。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对产品模块化分析的能力,了解个性化装配、个性化订制过程,建立个性化设计的思想,每个小组可分工设计不同的产品或零部件,最后组装成各种功能成品,即不同功能、不同性价比的产品,这样可以满足社会对产品的多方面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邮电类高校学生的学习、就业、工作都具有十分突出的学科、行业特点,其专业设置普遍偏向于通信、电子、自动化和计算机类方向,这就要求邮电类院校在专业课的实训上一定要体现出自身的特点、突出特色。根据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殊技能的要求,邮电类高校金工实训根据专业的特点实行了分类式、差别式的教学方法。

1.机械电子工程类专业、精密仪器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类专业

以上几个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侧重于机械设计基础技术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根据往届的经验,建议实训的时间至少达到4个星期。在实训的初期,应全面地参加各种基础工种,包括车、钳、铣、刨、磨等常规的切削加工实训,这样学生可以对传统的实习内容有了总体的了解;在实训的中期,适当参加铸、锻、焊与热处理等基本的热加工、热处理等实训,可扩大学生在金属材料方面的知识;在实训的中后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数控加工实训,包括数控程序的编制、计算机仿真、现场的加工实验,可使学生掌握各种先进的数控加工方法。在数控实训过程中,还应安排自主的产品设计和加工,可独立完成,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创新训练。总之,在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实训中,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和特色。

2.通信、自动化、电气和计算机类专业

通信、自动化和计算机类的实训应注重特色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数控加工操作、加工中心操作、控制系统的设计。在实训过程中可多使用PCB电路板加工中心、机器人的专业加工、机器人焊接,结合电子设计软件进行机器人示教系统实训。另外,可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示教方法。在进行专业加工训练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联系大型企业来进行参观性教学,为避免影响正常生产活动,可进行视频和参观结合的方法。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先进的装备展(如机床展、宝马展),这样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外、国内先进的制造装备,以弥补学校对传统加工装备投入的不足。在通信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实训中,要突出特色,做到精益求精。

3.管理类、经济类专业

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重点是了解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加工设备,从总体上认识生产作业中所运用的加工方法、工艺、工序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的成本控制、物料管理和产品数据的管理。针对邮电类高校金工实训的基本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管理类专业学生特点,在教学环节上应当降低实训过程中加工操作技术方面的要求,更侧重训练学生在生产制造过程方面的管理水平,着重要求撰写制造过程的成本预算、决算、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实践报告,并学会进行产品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合理性论证。要从管理的角度重点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在实训过程中始终向学生灌输经济效益是所有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企业或部门的一切加工活动必须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标进行,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产品的开发成本、市场需求、产品质量、销售和利润等经济指标的概念,并将这些指标与生产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提高生产效率与确保加工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训过程中的教师引导和训练,使邮电类高校学生了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成本管理的运作情况直接影响生产过程是否顺利;让学生清楚企业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命脉,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查找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并对不良因素及时分析形成的原因,找到最优解决方案。在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实训中,要求学生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弱化加工内容,突出产品质量、管理和销售内容。

第7篇:热处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模具;教学改革;技能型人才

一、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推行模块化教学

在模具实训教学中推行四个教学模块,坚持“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讲练结合、实践先行、趣味伴行、模块化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根据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就业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将模具实训教学以四个教学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模具实训教学模块内容如下:

1、专业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模具钳工所有基本操作技能,打好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2)拓展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车床的、铣床、磨床、焊接等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途径。

3)数控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仿真技能、CAD/CAM软件应用教学,了解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

2、核心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拆卸、测绘实训教学,将测量技术、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模具材料热处理、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工艺与模具结构等多门理论课程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课程。

2)模具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教学,了解模具使用设备冲床、注塑机等,掌握模具安装、调试、维修方法。

3、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

通过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4、技能鉴定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技能鉴定实训教学。

二、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制定优化的实训教学计划

改变以往在2-3学期以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为主的模式,学生实训了很长时间还不知道模具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困惑。优化模具实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的实施。

1、第一学期在以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第二学期在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和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拓展实训教学模块和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了解专业内容,巩固专业思想。

三、模块化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的情况,现将部分实训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做法总结如下: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教学目的:一是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模具工作原理,拆装工具的使用等;二是通过测绘了解模具零件的尺寸,绘制测绘零件草图,绘制零件正规图,标注零件的尺寸及公差,零件的材料,技术要求等。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分阶段逐步实施,在第二学期引入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时,因部分专业课还未开设,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那么这一阶段以模具拆卸教学为重点,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工作原理,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拆装工具的使用。

2、模具制造实训模块

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目的:通过模具制造实训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巩固专业思想。模具制造实训模块内容包含冲压模具制造实训教学和塑料模具制造实训教学。

1)在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实施中,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到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遵循渐进、有简到难的教学顺序;讲练结合、实践先行的教学手段。

2)学生第一次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要求学生每一个人独立完成模具制造,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从零件的准备、零件的加工、零件的组合、模具装配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模具制造的能力。

在后续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采用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四人,推选小组组长一人全面负责模具制造的进程、任务分配、协调小组成员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进度,通过模具制造实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课题,增强班级观念,团队观念。

其次模具制造过程组织管理,模具制造零件多、标准件使用多,如果组织管理安排不当,将可能造成零件丢失、标准件使用过多、钻头铰刀丝锥等工具损坏严重、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制造效果差等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对模具零件加工提出要求,零件精度按图纸加工,如果图纸未规定公差则由教师制定公差,将零件的加工按课题要求对待,每加工好一个工件先由组长进行初检,教师进行复检,然后教师按小组分类统一管理工件,这样教师可以掌握模具制造进度、零件加工精度、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和标准件使用等情况。在成绩评定中采取以小组为评定对象,展开小组间竞赛,综合考察模具制造中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组合精度、模具装配精度、原材料的使用数量、标准件使用数量、工具损坏情况、团队协作情况、模具制造总体用时等方面评定出小组得分,再由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得分、各自在模具制造中工作情况评定出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成绩;以小组考核的方式评定成绩,可以有效地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锻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团队观念。

参考文献:

第8篇:热处理实训总结范文

一、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几年的专业课教学我发现,我们使用的教材比较注重理论部分且内容有限,那么有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就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造成了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我们的学生恰恰就是不爱理论学习,又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而且对事物充满好奇的一个群体。认识到这一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用专业理论课为专业实训来服务这样的理念,使整个知识体系与生活,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常用机构的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讲解,学生对演唱会感兴趣,那我就问学生知道演唱会是怎么从现场转播到电视中的吗?引发出本节的内容,四杆机构,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都认真的听老师要讲的内容,了解到原来就是我们所学的铰链四杆机构,知道了这四个看似简单的杆件,谁担负着整周回转运动,哪一个又担负着往复摇摆运动,四个杆件的不断变化,而形成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在好奇心下期待出谜底的揭晓。这样学生就有光彩炫目的舞台是靠我学习的铰链四杆机构来传递的满足感中找到自信。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让学生以骑自行车为例,车身为机架,脚踏板为曲柄,小腿相当于连杆,大腿相当于摇杆.是以摇杆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这样的分析更能让学生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讲解专业的内容,比如缝纫机的驱动靠的是我们学习的四杆机构,公交车门的启动关闭,自卸货翻斗车等。这些实用性很强的事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既想学又能学,既激发了兴趣,又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说打开知识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我给学生设置问号,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课堂成为知识传授,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然后和他们一起解决问号。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充分的给予了学生参与的权力和机会,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

二、注重直观性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

对机械基础这门枯燥,繁杂不系统的学科来说,不进行教学信息双向交流学生必学之无味,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始终唤起比保持学生的兴趣,就更需要老师下工夫,在讲解轴、轴承的部分教学中,我拿出实物,让学生亲眼看到轴承的构造及安装,轴的结构、接触了真实的、活生生的具体事物,获得的初步印象。在感知过程中引导学生,我在讲解轴的加工时,对轴的结构要求,为什么按装在轴上的零件,要能牢固而可靠的相对固定?实现了轴向或周向固定。轴要便于加工和减少应力集中,在讲解应力集中的问题上,我拿了一块有裂痕的玻璃,和完好的玻璃都施加同样大小的力,让学生来猜测结果,这正符合这个时期学生活跃,好动的特点,这样就顺理成章的把应力集中的危害讲清楚。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加深理解,记忆比较牢固。

三、注重由浅显易懂的故事逐步归纳结论

第9篇:热处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实践;大学生;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66-02

一、工程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强盛都离不开创新。党的十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尔・盖茨说过:“创新是原子裂变,投入一点点,产出千千万。”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就有了以不变应万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家级教学名师、清华大学傅水根教授在谈到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工程素养时专门强调:“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难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1]

创新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各种创新行为和成果都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提出问题的基础是具有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创新、创造的基础,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的内驱力;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问题的主动发现。[2]培养学生自觉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必要途径。[3]

工程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不是纸上谈兵,要以实践为基础。高校工程实践教学的各环节都应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是工程实践教学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培养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做法

笔者参与工程实践教学多年,在教学中一直努力将知识传授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做了不少探索。热处理实践教学包括设备介绍,理论讲解和动手操作三个环节。在各教学环节中,笔者有意在相关的知识点上设置问题,既通过观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又通过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还通过布置思考题的方式促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能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问题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也是教学的内容,更是教学的目的。笔者在热处理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做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能提出问题,而提问题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好奇心,要善于观察。清华大学傅水根教授在谈到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科学能力时对观察力有如下描述:“所谓敏锐的观察力不只是指在同样的条件下,能够观察到实验中的科学细节,而且能观察到从什么途径入手,可以达到科研的目的。”问题的提出可由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也可由学生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主动提出,或二者结合使用。“学习者只有在认真思考他自己发现的问题,追求符合于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力的答案时,才能真正地在学习。”[4]可见,提高学生问题意识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工程实践教学面对的多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实训涉及的设备和内容对他们来说很陌生。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能力,笔者有意设置了观察环节,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认真思考,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教师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及答案进行分析并加以延伸扩展,这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设备介绍环节,讲解箱式实验电阻炉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工业用箱式电阻炉,鼓励大家针对两个电炉在结构上的不同或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了解到工业用炉的结构特点、炉底板的功能及应具有的性能。在讲解硬度计测试原理及过程时,笔者引导学生发现硬度值与压痕大小的关系,并在硬度测试时让学生观察不同硬度值的压痕大小,以此来验证他们的结论;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硬度的概念。在理论讲解环节,笔者通过观察裂纹,引导学生思考工件开裂原因及预防措施。

实践表明,通过让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 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为提高其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并最终得出结论。[5]这个过程需要师生积极主动配合、共同参与。教师的活动是“启”,是前提;学生的活动是“发”,是“启”的结果。为避免造成“启而不发”,教师在内容的讲授上要遵循知识本身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要求,跳跃不可太大。[6]

笔者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目的,努力在教学各环节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最终得出结论。比如,在介绍高频设备及加热原理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运用电磁感应原理的电器有哪些?学生很快联想到家用电磁炉。同时,笔者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在学生观察工业用箱式电阻炉后引导学生思考:现有设备的炉门在前,炉膛与外壳固定一起,应如何解决大件装炉难的问题?启发学生对炉门的不同安装位置及炉体由整体变为分体式的认知。讲到工件加热时,让学生思考:工件在高温状态下会发生哪些变化?进而引导学生知晓氧化、脱碳和变形的概念,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后,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到工件变形控制、高温下工件防护、氧化脱碳会造成工件尺寸减小及加工余量等相关知识。以材料为45#钢的轴为例,在介绍整个加工过程时,涉及粗加工和精加工两次留加工余量的环节。这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粗加工环节加工余量留小了或精加工环节加工余量留大了会产生什么后果?学生经过分析认识到,虽然两个环节都需要留余量,但“量”不同。同时提醒学生要合理设计加工中的任一环节,任何环节没考虑到位,都会造成工件报废,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各环节设置的问题均鼓励学生思考后回答,并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分析,肯定可行之处,赞扬创新之处,提出需完善之处,鼓励大家对同一个问题提出更多可行的方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学内容同步;学生的参与感得到满足,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为深入。

(三)通过布置思考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实践过程实际上就是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过程,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的过程。教学中设置的思考题,应和当天所讲授的内容紧密联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并分组讨论,让学生用头脑中储备的知识及所学的知识经过分析思考得出答案。如使钢材变硬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使钢材变软的途径有哪些?这些问题着重考核学生对热处理基本工艺的理解、掌握及归纳总结能力。为什么磨刀时要加水?这样的问题着重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何分析适合弹簧的硬度区间?着重考核学生在设计零件性能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对基本原则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思考题的思考和解答,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消化、提炼,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当遇到问题时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结论

笔者以热处理实践教学为例,对如何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教师在相关知识点以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多数学生能打开思路,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的学生同样也受到启发。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过程,是打破思维定势、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过程,能有效培养大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帮助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傅水根.以项目驱动的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姜新生.创新教育与问题意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3] 陈朝新.问题意识、创造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探索,2002(2).

[4] 罗祖兵.教育学问题教学:涵义、价值与操作[J].高等教育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