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

经济管理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管理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管理的概念

第1篇: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

空间的设计理念是针对园林景观实体构成。空间在设计时只注重哪些硬质实体景物,忽视软体景物的设计,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周围环境空间的联系等注重不够,其设计理念以堆砌景物为主,同时实体景物是比较受大家关注的,而视觉感觉不是太完美。所以说在实体景物设计时,必须考虑空间的设计范围,注重空间设计结构以及景观格局的塑造,转变设计理念空间胜于实体。因此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2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中地域性设计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注重当地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同时融进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以便人们更好的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同时也可以成为园林景观的一大特点,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欢。在已建好的园林当中我们所看到的的景观,景物都融入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都不是单一,孤立的,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因此,在以后更多的园林建设中针对更需要加强地域性设计理念,针对不同背景的地域设计出能体现当地特点以及风俗习惯的的园林景观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设计中体现当地特点的这一理念,让人们眼前一亮,视觉上别有一番风味。

3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

①水资源的节约。园林里边,树木植物繁多,用水方面可想而知。因此,必须加强水资源的节约,要根据情况进行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尤其是坚决不浪费。一是根据地域特色设计水景。若是在北方这种缺水的城市,应该根据当地地理特色来设计多功能的水景,例如,建造溪流式的水景,在雨水丰富的季节就可以提供人们观赏溪水,若是干旱没有充足的雨水还可以利用溪流底部的各种各样的卵石来吸引人们的眼光,真正做到节约用水。二是水重复利用。若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喷泉或者是瀑布等水景,那么就可以利用潜水泵将水加压提升,那么喷水池内的水就可以重复利用也不妨碍喷泉瀑布这些景观的需要,另外,这些水景使用后的水还可以用来浇灌植物,冲洗厕所等等方法来实现一水多用。三是采用意境水。意境水就是利用其它造景元素代替水资源,创造并展示水的意境美,让人能通过想象来感受到水的存在。如在园林景观中塑造一些符号如水车、假山、石桥、微地形变化来表达水的意境。

第2篇: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社会网络 知识管理 跨组织知识管理

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值经济转型时期,其市场体制和规则还有待完善,加上传统的文化背景,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成为一种对正式制度的补充(Xin & Pearce,1996)。最近十年间,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社会关系网络逐步扩张到错综复杂,尤其是在知识密集性行业,社会网络已成为组织结构和组织间基础框架的新范式(Miles & Snow,2002),它帮助企业转移风险、获得新市场和新技术、加快产品推进市场,促使企业与网络伙伴技能互补(Gulati & Nohria,2000),为企业提供了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须的灵活性,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如今,面对日益动态复杂的竞争环境,单个企业更应采取竞合的方式,通过构建动态的关系网络来参与全球竞争。

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急需知识的有效应用和创新;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经营也需要更广泛的技术知识、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知识与技术创新正在改变着当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并被各国普遍认为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引擎(谢富纪、徐恒敏,2001)。所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生产领域,知识管理早已成为一个大家都关注的话题。出于竞争的激烈和创新的要求,企业不能仅靠内部的知识来经营和创新,同时,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知识的广泛整合,而不是单一的知识(De Boer et al.,1999)。社会网络的广泛建立、知识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企业除了建立内部知识网络和知识库以外,还需要积极有效地建立外部网络以吸收和整合外部供应商、客户、竞争者、合作伙伴、中介机构等组织的知识,只有综合利用企业内外知识才能真正提高企业能力和竞争水平。因此,基于社会网络环境下研究跨组织知识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跨组织知识管理的概念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

不同学者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出发来探讨知识管理的含义,从而出现了知识管理研究的百花争鸣现象。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知识管理领域存在两大观点,即对象论和方法论。对象论观点认为,知识是被管理的对象,则知识管理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顾敏(2001)提出,知识管理是解决对知识或信息进行创新、组织与扩散问题的过程;方法论观点认为,知识是一种管理方法,则知识管理是一个运用知识进行管理的过程。彼得・德鲁克(1993)曾认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使知识产生作用,即通过系统地、有组织地去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

尽管知识管理存在多种定义,但都离不开以人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为基本目标。知识管理对企业而言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这项活动不会自发地实现,需要组织主动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和软性环境,为知识的采集、整合、应用等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本文认同Wiig(1995)的观念,即知识管理为一连串协助组织获取自己及他人知识的活动,透过审慎判断之过程,以达成组织任务。

(二)跨组织知识管理的含义

纵观研究者们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多立足于企业内部,主要是基于企业的原子模型假设,即视企业为独立个体而非网络视角。但随着企业社会网络的出现,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多个组织息息相关,并从单一的二元关系发展为与多组织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网络关系,相应地,企业的知识管理也应从关注企业内部的知识活动发展到关注跨组织的知识活动。因此,结合社会网络环境和知识管理的定义,本文将跨组织知识管理定义为企业利用自身的网络位置和网络关系,通过一连串的跨组织知识活动以协助企业有效利用组织边界内外的知识资源,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跨组织知识管理的内涵

(一)跨组织知识管理活动

Andersen(1996)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对知识的识别、收集、创造、组织、分享、应用和适应。Davenport等(1998)认为知识管理包含了四个流程,分别是知识组织和存贮、知识转移、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陈小让(1998)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利用。Huseman 和 Goodman(1999)将知识管理分为指认并获取知识、评价知识并排列其优先顺序、分享知识和创造知识四个过程。McAdam(2000)提出知识管理体系可以分为四种括动:知识建构、知识内化集成、知识扩散以及知识应用。王众托(2004)认为知识管理是识别、收集和选择、保存、传播与共享、转化与生成、吸收和使用知识的过程。黄蕴洁和刘冬荣(2010)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将知识管理活动分为四个过程,分别是知识获得、知识转移、知识分享和知识应用。将以上对知识管理活动的研究整理出来,如表1所示。

综合以上对知识管理活动研究的文献,本文发现学者们对知识管理活动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四个方面。因为创新过程是一个知识转化与生成的过程(王众托,2004),而知识应用能直接为企业增加价值,因此,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可以被反映在企业的创新绩效当中。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认为跨组织知识管理活动包括跨组织知识获取和跨组织知识整合。

(二)跨组织知识获取和跨组织知识整合

跨组织知识获取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网络位置和网络关系从网络其它组织或个体中收集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跨组织知识获取对企业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资源,知识有存量和流量之分。知识存量是企业长期积累的知识,是企业经营生产的基础;知识流量是企业知识的流动部分,它们改善、更新或增强已有的知识。企业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外部不断获取新知识以补充知识存量的不足(Winter & Zollo,2002;Zott,2003)。

根据以往对知识整合的研究及企业本身需求,本文将跨组织知识整合定义为企业根据战略目标需要,利用自身的网络位置和网络关系,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网络组织中的知识资源进行组合、集成和提炼的一个动态过程,以此形成新的核心知识和知识体系。跨组织知识整合超越单个组织边界涉及到多个组织,要比企业内部知识整合复杂,主要包括知识整合需求确定、合适整合对象选择、整合平台建立、整合冲突解决机制建立等任务。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以Grant(1996)为代表的研究者们不断强调知识整合对企业创新而言是最为重要的能力,因为知识经过整合后才能指引企业在快速变动的环境中使产品与市场有效结合,从而快速开发产品以供应市场需求。企业面临着高度的模糊和不确定性(Daft & Lengel,1986),必须坚持不懈地整合和重组各种知识。

跨组织知识管理的测量和检验

跨组织知识管理的问卷参考了Lyles & salk(1996)、Yli-Renko等(2001)学者的研究,共包含10个测量题项,其中,跨组织知识管理的测量包含“本企业从外部网络中获得许多有关产品设计的知识”、等5个问项,跨组织知识整合包含“本企业能根据需要把不同企业的专家汇集起来,集中解决某项问题”、“本企业能将不同部门、团队或个人的知识在目标任务层面上进行有效整合”等5个题项。所有问卷都采用Likert7级量表进行测量, 样本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共发出问卷350份,回收270份,回收率为77.2%,剔除有残缺项、前后差距太大、同一题项重复评分的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216份。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正交旋转观察各特征根的值,运用Kaiser 法作为确定因子数目的标准,选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特征根,从而得到不同项目的因子载荷,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跨组织知识管理量表通过方差最大法旋转后,有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分别对应于本研究的2个变量,这2个变量共解释了方差变异的87.651%,满足Weiss(1970)提出的解释方差的累积比例需大于50%的条件。2个因子的测量项目在其对应的因子上相对于其他因子而言都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并且都大于0.5,这表明所检测的跨组织知识管理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经过软件AMOS6.0运算后,跨组织知识管理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跨组织知识管理的验证性因子分析中,Cronbach'sα值大于最低要求0.7;建构信度值大于最低要求0.6,T值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跨组织管理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跨组织知识管理的量表中,跨组织知识获取、跨组织知识整合的标准化系数大于最低要求0.5,并且跨组织知识获取、跨组织知识整合的平均方差抽取量也大于最低要求0.5,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从模型拟合情况看,x2/df 值小于2,GFI值大于0.9,AGFI值大于0.9,NFI值、CFI值均大于0.9,RMSEA值不大于0.05,量表的整体模型拟合度较好。结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量表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

结论

跨组织知识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它不仅注重在企业内部实施知识管理程序,并且能与外部的供应商、顾客、合作伙伴、竞争者、研究单位和中介机构等组织有效交流知识,进而形成一个能创造价值的知识网络。但是,跨组织知识获取和跨组织知识整合不是一个任意的自发过程,需要一定的因素作为支撑。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间的关系、企业的网络位置、学习意图、领导参与、知识的性质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跨组织知识获取和跨组织知识整合,企业应该能动地将这些因素控制在对其有利的范围,扫清企业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的障碍,明确跨组织知识管理的任务和目标。面对创新的复杂和风险,企业应该加强同竞争对手或研发机构、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开发合作,通过鼓励边界人员对外宣传、组建跨组织团队、加强组织交流和进行跨组织合作。

参考文献:

1.Andersen A..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Assessment Tool(KMAT)[M].London:Arthur Andersen KMAT Study,1996

2.Davenport T., Delong D.W., & Beers M.. 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ject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8(4)

3.陈小让.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新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8(6)

4.Huseman R., Goodman J. .Leading with Knowledge[M].London: Sage,1999

5.McAdam. R.. knowledge management as a catalyst for innovation within organizations: a qualitative study[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2000, 7(4)

第3篇: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积极经济管理;消极经济管理;政府

前言:积极经济管理与消极经济管理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二者的概念、成因、实施手段以及目的不同,二者对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通过对于二者的深入分析,理清积极经济管理与消极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一、概念

(一)积极经济管理

积极经济管理是指政府利用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如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来改变经济模型的参数,使得财产产权与人身权利之间发生改变,引导国家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积极经济管理的运用要以尊重市场发展规律为前提,利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来对国家经济实施管理,同时不能够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统一、竞争、开放、有序,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合理的方式对经济实施管理。

(二)消极经济管理

消极经济管理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经济管理,政府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在经济制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改变经济主体其行为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古典经济理论模型的假设与特定财产与人身权利之间的体系关系相接近。政府利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来对人身权利和财产关系之间的体系进行一个重新的鉴定。消极经济管理的基础是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政治博弈,我们不能片面的将其理解为一个激进的管理过程。

二、成因

(一)积极经济管理

在消极经济管理的调控之下,政府偏好不能够达到最大化的情况下,就可以采取积极经济管理方式。为了使得政府偏好达到最大化,政府可以通过改变经济参数的方式来改变经济的发展路径,这样就可以使得政府偏好达到最大,在追求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消极经济管理

当现实违背了古典经济模型,就会促使消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市场经济假设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完善市场经济假设,只有当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假设的一致性出现问题时,弹性价格假设就会对完善市场经济假设进行弥补。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一种说法,就是当实际的市场经济符合市场经济假设、价格弹性假设以及完善市场经济假设三种假设时,那么此时,这个经济活动体就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建立在一定的人身权利以及财产所有权之上的。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没有现实经济可以符合这三个假设,也达不到在一定人身权利以及财产所有权之上的效率最优化,这时 就必须通过消极经济管理对其进行调节,促进现实经济在一定人身权利以及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上接近与古典经济模型的假设。

三、目的及手段

(一)积极经济管理

在实施积极经济管理时,是以实现政府偏好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使其达到一定的发展速度,就必须要求政府采用相关手段,作为一个平等的经济主体进入到市场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市场的供需发生变化,使得市场的经济结构以及产品价格发生一定的改变。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让市场其他主体了解到政府偏好的信息,引导其他市场主体进行与政府市场偏好相关的经济活动,使得政府偏好达到最大化。

(二)消极经济管理

消极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我国的现实经济向古典经济理论模型逼近,建立一个有序、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发展环境。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利用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来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控,保障市场经营主体的财产所有权,使得劳动者的人身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对于宏观调控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全面的公布,保障社会主体的知情权,给予一些特殊经济活动相应的补贴,对公共物品进行合理的分配,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形成原因上来说,消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因素蕴含在积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之中,为了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社会经济的安全性,在采取积极经济管理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时,要以消极经济管理作为其基础,进入市场时的身份必须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同时不能够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完善、有序、竞争、开放。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来对人身权利以及财产所有权进行重新鉴定时就是以消极经济管理作为基础的。

从进行经济管理的手段上来看,消极经济管理与消极经济管理都是利用了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来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控的,通过对于各个调控手段之间的组织与协调,来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方案,进行社会经济的管理。但是在对于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的区分上,我们必须了解积极经济管理与消极经济管理各有其相应的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但是在某种情况下,某些具体的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及时积极经济管理手段同时也是消极经济管理手段,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来对于积极经济管理手段以及消极经济管理手段进行区分。

结语:作为政府的两种重要的经济管理手段,积极经济管理与消极经济管理二者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弥补的,共同保障着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注重对于积极经济管理与消极经济管理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指导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祁永忠, 栾福茂;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12年09期

第4篇: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

引言

经济管理是促使现代企业高效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方式并非一成不变,它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发挥经济管理的效能。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地位确立并逐渐走向成熟完善的新形势下,市场的自由度进一步放开,我国企业面临国内、国外的竞争压力日趋加大,企业的经济管理就必须更加的科学、合理和高效,现代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还有非常多的企业面临着多种管理方面的困难,特别是经济管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变化,企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方式呆板、制度建设不完善、管理效能不高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断创新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实现有效增强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才能使企业在新的形势下很好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概念及创新的重要性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概念

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常见的管理形式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为有效的管理模式。所谓企业经济管理,是指各种企业运用经济手段对其内部的生产活动、经营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统一协调和调控等一系列行为活动的总称。进行经济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和成长空间,企业经济管理其实就是通过适当的管理系统去保持企业利润的稳定实现。不同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具体包括企业生产或经营成本的控制和利润实现,高效的经济管理是现代优秀企业的重要构成。

(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高效的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为高效的管理方式。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从以下几点表现出来。

第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施行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形式一直施行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和流通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对较为缓和甚至缺乏竞争,企业只需通过行政管理就可以实现相应的管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企业进入市场开始自由竞争,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加剧,优胜劣汰,迫使企业必须实施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成长发展的需要。

第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内在需求要求我国企业必须采用精细化的经济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市场的分化不断完善,企业的竞争更是日益白热化,企业要发展、要实现盈利就必须从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实现精细化的经济管理至关重要,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的细则,并且不断进行经济管理的创新,这是企业实现转轨发展的关键。

第三,知识经济主导的新形势下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新企业经济管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要求企业必须按照时代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改革,否则企业的发展一定会受到影响。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引起一系列的颠覆性变革,如信息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和方便、交流速度更加快捷有效,企?I的经济管理也因此而进行相应的创新发展。

二、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我国的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着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经验探索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还存在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观念亟待更新,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观念上还较为保守,对新理念、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还十分有限,即便是接受了新的观念,但是在大的环境中也难以全面展开工作。另外,很多企业也引进或学习了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变通或修改,并没有发挥原有的功能,往往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将优秀的管理制度不断本土化、不断完善。

(二)企业管理模式亟待优化

长期以来,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还沿用的是较为简单的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模式,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必须实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一种能够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亟待提高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实际上是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济管理的管理效能。目前,我国诸多企业经济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待优化的地方。首先,针对企业绝大多数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活动不足,企业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没能深入人心,由此产生了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不足、缺乏凝聚力,企业经济管理的理念贯彻不好等问题。其次,企业经济管理的评价机制与激励政策不够精细完善和科学合理,评价标准的不完善势必会造成诸多不公平,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员工的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再次,企业经济管理的管理人员素养亟待提高,特别是组织协调能力的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制度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利于企业员工创造力的发挥,更有利于企业经济管理的高效落实。

三、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地位已经基本确立,并逐渐走向成熟,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一)树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理念

思想观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较为成熟和稳定的看法,它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对人们的具体行为起支配作用。我们的企业要实现经济管理的创新,首先要树立创新的理念,改变以前因循守旧的老观念。目前,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位确立不久,市场本身还存在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和竞争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于先进管理理念的接受程度还很有限,对于危机的遇见还不够;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的员工并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更没有将经济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总结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其中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是整个创新环节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其他所有创新的动力之源。

(二)明确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目标

目标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不会盲目地前进。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目标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创新,并能够支撑这一创新任务的顺利实现。战略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在新的形势下,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实现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争力。明确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目标就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总的发展目标量身定制适合自己发展的经济管理创新目标;企业在制定经济管理创新目标时必须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和市场的供需关系,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三)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经济管理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经营管理的好与差完全可以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状况,是否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来加以衡量。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创新的最好体现。

第5篇: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字:知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知识经济

19世纪80年代,知识经济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推广,相比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知识经济管理的广泛应用推广并不是由物质资源、资本资源以及技术资源

和生产规模所决定的,而是基于当前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进步所带来的科技积累而引发的,即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中, 从最初的知识积累到竞争力的转化到最后经济效益获取的过程,能够为现代化新经济模式所适用。创新性知识经济模式能够提高企业乃至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对于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都有着直接影响。

一、知识经济与知识经济管理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相比传统经济体系,知识经济顺应时展,适用于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第一,由于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有着日渐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知识所能起到的作用难以衡量,在经济管理中,知识不仅仅可以革新理念,可以加强创新,也可以影响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未来战略布置。第二,当前社会生产要素的概念界限已逐渐模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新型竞技模式不光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也革新了传统的生产理念。其后传统环境仍然影响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并且这种影响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比如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知识经济时代既要经济发展,也要维持生态环境。最后知识经济管理不单单关注于经济增长,还要更为全面的考虑其他因素。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越发明显,企业未来的行业竞争将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竞争点,企业的战略发展过程中也将面临互联网投资等诸多无形投资,这些无形投资的主要驱动力则是科学知识。

(二)新经济时代下的知识经济管理

目前学术界将知识经济管理的阶段分为三个层面,即创造层面、发现层面和传递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内容覆盖了知识经济管理体系,该体系通过高科技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技术复制、工艺革新、信息传递和流程再造等工程创新。企业应充分接受知识经济管理能够给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事实。知识不仅仅能够改变个人命运,也能够使得企业通过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工艺基础,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知识经济管理模式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敬业精神,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进行知识经济管理的企业有着充分的发展潜力,近十几年来,通过我国政府单位以及国有大型企业的不断努力,加之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已经累积了一定程度的数据、经验和章程,这些对于知识经济管理体系的推行有着积极意义。

二、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管理的应用

(一)图书馆应用管理

知识经济管理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图书馆是民众获取知识、保存知识和整理知识的公益性组织,是知识经济管理的实施基础,新经济时代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离不开图书馆应用管理,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图书光管理模式同样呈现数字化和网络化趋势,这些趋势可以看做是知识经济管理运用于图书馆的表现形式。

(二)企业竞争力应用

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知识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也是知识, 企业实施知识经济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创新的波动性, 成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提升企业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知识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知识属性、企业核心竞争力自身就是一种知识经济管理能力、企业实施知识经济管理可以有效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三、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新价值创造与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经济形态下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产量提高企业收益在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的目标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知识作为企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使得企业从生产规模的扩张转变为生产质量的提升,也就是新价值的创造。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即是创造价值,也就是在基于能力补充而实行的新型竞争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每个员工的力量,进而加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人力资源建设,特别是员工创新性思维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当然,目前在知识经济的管理过程中,创造价值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个风险是指企业在人才管理中伴随着人员的流动,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财政与竞争的风险。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的主要工艺技术人员,将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经济时代背景下, 实施知识经济管理需要依靠人力资源,只有高效的人力资源才能确保经济管理体系的落实,换而言之,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管理工作得以充分实施的载体。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中,企业的管理思维以物品为核心,而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思维则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这种人性化管理模式不仅适用于当今社会员工的心理特点,也能够更为高效的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知识经济管理在管理思想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层次第一在知识经济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改变企业管理思想危新企业管理方式变革企业管理职能肩利于知识经济管理功效的发挥第二在知识经济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充分发挥知识经济管理的功效不仅可以为企业创收增益,也有利于企业文化的累积和宣传。

(三)科学化发展

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是指在知识经济管理中应用科学技术能够实现的目标和达到的水平。现代化管理模式是科学化发展的基础,即企业将知识运用于经济管理体系中,能够确保管理方式更为有效和科学。对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创新运用科学软手段强化科技硬手段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 以实现先进管理水平。首先推行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的领域是美国的大学行政部采用高效的管理方法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手段, 为大学学术提供服务,强化了大学的竞争力。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逐渐被推广应用与其他领域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发展应用趋势。在我国实施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是一个理性的方式通过在企业管理中构建量化和非量化的考核指标对企业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建设企业管理数据系统将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与企业管理融合发展。

(四)知识经济将成为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趋势下,企业之间未来的竞争关键点是无形资产的竞争,即知识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程度,企业只有通过思路创新和观念转变,在管理工作中注入更多的知识元素,才能保证企业能够更好的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和工作热情。企业在知识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将知识分散化,使之得以更好的循环利用。知识经济管理模式属于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的一部分,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淡化甚至消除监管机制。

四、结语

现代化社会的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知识经济管理习题,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相信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之大,有可能超过所有人的想象。

参考文献:

[1]潘连乡,韦凯华.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经济,2013(2).

第6篇: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从理论到实践有了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企业经济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逐步深入,进入了企业管理学术领域,受到了多数大中型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推广应用,正逐步成为企业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效手段。但就目前我国现有大中型企业总体而言,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认识和运用发展不平衡,部分企业在推行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开展企业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研究,对于宣传推广企业经济管理,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普及,推动整体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考虑,本文对当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与同行们商榷。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其成为一个单独的管理体系提出来,是企业管理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的体现。其内涵是以价值形式为基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治理。对生产、经营过程,以及相关物质条件进行科学的规划与控制,以达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最终目标。经济管理体系包括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设置组织机构职能、经济管理体系文件、内部审核、人力资源及生产持续改进等的管理体系。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概念不明确,经济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我国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由以生产管理为主模式向以生产和经营并重模式的发展过程,提出经济管理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是企业管理的又一发展进步。然而在这转换过程中,部分企业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企业管理的重点仍集中于生产和经营环节,对经济管理概念认识不明确,对经济管理工作相对忽视。尚未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即使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存在职责不清、执行不力、形同虚设的问题。因而没有明确的经济管理举措和明显效果。2.经济管理组织机构落后。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运作需要相应组织管理机构,而目前,国内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机构相对落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组织管理机构仍沿用传统“直线职能制”,模式过于单一化,导致各部门相互独立,职能重叠,职责重复混淆。(2)传统的企业管理组织机构形成的主管或高层领导的管理幅度过宽,“人治管理”大于制度管理,即“一把抓”的经营方式,往往因领导个人情绪或忙于事务而形成重大决策失误。(3)由于各系统、部门之间互相交叉,经济管理往往政出多门,信息和数据出自不同渠道且存在出入,导致经济管理依据不准确和混乱,影响正确决策。3.管理仍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缺乏精细严密的企业内部管控机制和制度。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企业管理进一步精细化的体现,要求企业的各项管理要相应精细化和集约化,告别粗放式管理。而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仍处在此阶段,表现为:在发展方式上仍然坚持扩大投资、规模发展思路,没有建立科学的投资论证机制;在企业资源分配中仍坚持保生产、保产量生产模式,忽视成本控制和市场的引导作用。4.缺乏经济管理体系评估与改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进行不断完善与改进,以使其始终符合企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发挥其优越性。这就需要对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估,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然而,目前多数企业虽然建立了经济管理体系,但缺乏定期评估机制和制度。传统的绩效考核对于经济管理也只是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管理体系优势的长效发挥,埋没了优秀经济管理人才的才智和业绩,长此将造成人才外流。

三、加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1.更新管理理念,建立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进步发展的体现,是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市场环境和竞争局势复杂多变,其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转变为集约型,企业经济管理的地位越发重要。因此,企业领导者一定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经营思路,引进科学管理办法,对现有经营管理体系加以完善、提升,尽快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规范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以保证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方针和发展目标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企业内部管理实现集约化和精细化,引导企业走向可持续稳定发展轨道。2.优化组织结构,设立扁平化管理组织机构。首先按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高效、快捷、准确的要求,对现有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改直线式机构为扁平化经济管理组织机构。减少中间层次,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优化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方式,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消除重叠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速度。其次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尊重每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合理选择,帮助员工实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李文涛田超摘要:本文对当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作者单位:安钢集团福利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荟萃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每个岗位人才潜能的最佳发挥,带动整个组织机构的高效运作,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目标。3.创新经济管理制度和策略,推行集约化管理。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运行要有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作保障,企业要依据经济管理的要求,创新经济管理体制,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实现体制、制度创新,首先要实现管理观念创新,树立科学管理、制度约束的创新思想,强调集约化管理的作用,逐渐改革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创新,如建立科学的投资论证机制、民主决策机制、项目设计建设终身负责制等,以增强经济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责任心。制度创新就是对企业现有各项管理制度按照经济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改进与完善,集中体现价值要素、成本要素、市场要素、长短期目标要素、可持续发展要素等,形成完善、可操作、完整的制度体系,以此保证经济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建立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监督机制,要深入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与各个部门,对各项活动的工作流程及审批权限制定明确的规则与要求,使企业的资产、负债及预算、投融资、原材料的采购等方面的管理得到有效控制,以降低成本,堵塞漏洞,保证经济管理良性运转。4.建立经济管理评估体系,不断优化改进。加强经济管理体系的评审及优化是保证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和发挥良好作用的有效方法。建立经济管理评估体系是实现有效、准确评估的保证。评估体系包括组织设立的常设评估机构,如企业管理系统创新部门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部门。评估方式可采取分解评审与综合评审结合,综合多方评审结果进行整体优化的模式。主要对经济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对在评估中发现的经济管理体系运行环节和部门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完善,以达到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效果。同时,对参与经济管理体系运行的部门和主要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岗位调整,实行奖优罚劣,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经济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和取得良好效果。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改进与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提出和实践就是其发展进步的体现,对于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新旧管理理念、方式转换过程中,肯定会出现问题与不足,我们处在企业管理一线的实践者有责任积极探讨研究企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教训,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尽早普及与推广,实现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经济良性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不足与对策[DB/CD].手机版,2016-04-09.

第7篇: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新常态;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35

1 企业经济管理的内涵概念及基本特征

企业经济管理,通俗的讲,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组织安排、统筹协调、控制实施,是对企业内部各项资源价值实现的管控活动,活动的目的是获取效益。

1.1 综合复杂性

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以实现价值为主要目标,为了实现价值,企业要对整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筹考虑,这就体现出了经济管理的复杂综合性,也是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1.2 系统关联性

众所周知,所有企业管理的项目都会涉及到对资金、资源的使用和调度,就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人员,同样,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效――经济效益与员工个人收入、企业改革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这就是所谓的“系统关联性”。

1.3 财务挂钩性

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成效直接反映为月度、季度、年度的财务指标来直接反映的。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最终反映,并可以根据财务状况来调整企业经营管理方式。

2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济管理的理念落后

还是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到如何获得企业最大利益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企业经济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前提下,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 管理组织架构落后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主要反映出的问题是过于单一的管理组织架构、体制机制不理顺、管理幅度过宽等。管理组织架构落后导致企业内部职能纵横交织、职责分工不明,管理层难以作出决策,甚至有时存在信息传递不顺、失真等现象。

2.3 采取的管理方式方法粗放

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企业采取的管理方式一般都比较粗放,有一定的局限性。确实存在比较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主动规模经济、切实加强投资力度,而对管理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的创新并不关注,采取这种方式,短期内经济效益可以快速提升,但从长期来看,特别是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情况下,很容易失去商机,甚至被淘汰。

2.4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科学

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水平,并没有上升到人力资本管理的层次,没有形成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以致员工跳槽比较多而频繁,增加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影响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5 一些监督体制机制缺失缺位

对企业管理与经营运行的各个环节的监督体制机制缺失,特别是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一些新业务、新项目在开拓,但是监管体制机制确没有跟上,由此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在飞速发展中被公司内部人员“侵蚀”、“挥霍”。

3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应对的主要策略

3.1 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正如提倡的“正能量”理念,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在企业内部通过奖惩措施,形成一些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在研究制定战略的时候,要结合实际、顺应当前大的形势,要以当前国内形势与大局来通盘考虑,从而确定企业最终的发展目标,在这其中一定要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凝聚人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 重新调整优化管理架构

要立足企业实际,建立较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管理层次一定要少,决策流程一定要最优化,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过科学设计最优的组织架构,以便于管理层获取最佳信息,从而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

3.3 管理方式方法要更新

要改变以往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效益和效率优先的原则。通过经常性的开展关爱员工的活动、推动信息化办公以及将“互联网+”运用到业务开展之中,都是可以积极探索的。只要结合企业实际,有利于企业与员工的发展,一切方式方法都是可以试行的,并在取得良好成效之后,提炼固化为制度坚持下去。

3.4 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本管理转变

要积极推动企业由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本管理转变,要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计量每名员工所创造的效益,把人员作为可以创造价值的资本来进行管理,同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励员工,在推动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还要实现员工自身的价值。

3.5 迅速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

随着形势的变化、新业务的开展、新项目的实施,企业要迅速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体系,从而消除一些内部人员利用自身岗位优势谋取不当利益,“蚕食”企业经济效益。

第8篇: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

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摘要: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建设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对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

一、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信息化不够重视在我国目前阶段的农村中,许多村干部甚至是负责农业经济的会计人员对农业信息化管理都不是很了解,更加谈不上实施和建设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了。我国农村中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也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和会计人员简单地认为使用计算机就等同于农业信息化管理,这也导致了地方政府的管理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热情和主动性。

2.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展受阻当前,我国农民对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概念还比较陌生,这就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迟迟未取得成效,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在国家的号召下建立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专门部门,但缺乏对其运行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经验,使得这些部门和管理机构都十分缺乏专业性,也导致了农业发展中的经费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国农村中还无法全面实现农业信息的共享,使得我国农业信息的数据库建设受阻,无法指导农民获得最新的农业市场信息。

3.审计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不够专业我国基层农业中的从业人员,甚至是政府部门的一些政府职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都较低,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和指导,这就使他们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充分解决,尤其是一些新的事物和新的技术。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地方政府的一些审计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经济管理培训,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知识,甚至对计算机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这就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无法充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也无法获得高效、有用的信息,这也是阻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因素。

二、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要点

1.增加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向地方政府充分宣传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并纠正他们对农业信息化认识的错误观点。然后加大政府部门的宣传力度,让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走进农民当中,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对农业经济信息化进行整合和共享建立全面科学的农业信息共享平台,对农业信息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则,进而推动农业信息系统、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充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信息共享。同时采用多种信息化传播平台进行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分享,将通信、电视广播、新闻报纸等多个媒体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提供更好的农业信息共享途径。

3.加强对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培训农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建设水平取决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手段越来越多样,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定期对地方政府的政府职员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尤其是涉及到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审计和会计人员,以更好地建设我国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

三、结语

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建设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对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二:新时期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摘要: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有重要影响。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管理问题;探讨对策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不断加强,并且投入也逐年加大。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强新时期的农业经济管理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2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现代农业经济的进步。诸如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经济结构与发展速度不匹配,导致了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也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了许多制约。特别是经济管理活动中执行力差,管理体制存在不足等现象。这些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整体概念上也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全面进步[1]。

2.2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水平有限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主体主要是人才,而在现代农村经济的改革中,农业经济管理者水平有限,专业知识不高且缺乏培训,导致他们在观念上存在偏差,认识不到农业经济对于国家主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再加上本身的执行能力较差,缺乏相关经济管理经验等客观因素,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2]。

3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3.1管理理念日趋现代化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必将替代保守落后的管理模式。当前,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农业经济管理将越来越注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2管理模式日趋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将成为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管理信息化便于收集整理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等多方面的信息,不仅能够为农业经济、生产和管理提供服务,还能够为农业经济政策提供支撑。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3]。

4新时期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是国家对于实现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真正实现国家惠民政策的根本保障。首先,农民对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期待值较高,但由于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很多制约经济进步的现象。所以,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就要整合和优化农村农业资源。其次,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实现民主管理的自律机制是十分有效法方法。对于一些普通事务,可以由集体讨论决定,而较重要的事务,由重要决策部门如监事会来决定,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充分整合各项资源[4]。

4.2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在发展农业经济时,不但需要改革创新,还必须符合当地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实践证明,实现专业的集体合作是有效的发展模式。首先,这符合我国对于保证土地归属问题的政策规定,还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再次,这也符合农民的自身意愿,从而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从而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

4.3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的匮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引进或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强化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培训,不断更新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并根据每个人的自身能力进行针对性辅导,使其成为具备农业经济管理高水平的人才,发挥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4强化科学技术的支撑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农业经济产业过程中,重视科技的推广和运用,加强对整体的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布局等进行指导。不但可以有效实行对于农业经济的科学管理,而且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单产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收益[5]。

4.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首先,要寻找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际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是,需要顺民意,尊重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从而更好的指导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的工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重视人才作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并且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在新时期整体经济引导下,重点关注现代化的农村农业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艳丽.新疆扶贫开发中的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2.

[2]李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卢金玲.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4(17).

第9篇: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柔性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应用研究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管理模式是否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柔性管理在此基础上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出现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所谓刚性管理,是以制度作为管理的中心,通过严格实行制度来实现对员工的管理和约束。而柔性管理是以人为管理中心,强调关注人的意志。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使企业在一种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得到发展,通过对组织管理、人才培养以及生产运营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柔性管理的概述

1、柔性管理的概念

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与传统的刚性管理有所不同。传统的刚性管理是以制度为中心,强调员工要严格遵守和服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而柔性管理作为一种企业经济管理的新形式,是通过企业文化、企业价值以及精神力量对员工进行感染和教育的人格化管理模式。它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规律为基点,对员工进行非强制化的管理,通过对员工心理和意志的说服,实现行动上的自觉。事实上,柔性管理的本质就是针对企业的稳定和变化进行经济管理,其任务是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也就是从线性思维转变为非线性思维的过程。通过柔性管理,将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复杂多变的表象中揭示出来,继而预见市场的变化特点,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柔性管理的特点

2.1管理决策柔软化

传统刚性管理的决策层是由领导层和指挥层组成的,而柔性管理转变为由专家层和协调层组成。在形成方式上,刚性管理强调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推行,而柔性管理强调以听取员工的心声为基础,广泛进行讨论,征询大家的意见后才实施。这就是柔性管理的基本特点。

2.2组织结构扁平化

传统的刚性管理是以直线式的管理结构对员工进行指挥和管理,而柔性管理则是采取扁平化组织结构,下放决策权力,使得每位员工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权利,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员工提供一个显现自我的机会。

2.3组织激励科学化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以被分为七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激励因素。通过柔性管理,科学化的组织激励,可以充分地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为员工创造一个相对公平、轻松的工作环境,实现管理的最优化。

二、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优势

1、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许多新兴产业随之诞生。对于企业来说,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实现创新。而创新的实现必须依靠员工的劳动和智慧。采用柔性管理的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2、发挥出有别于物质激励的非物质激励

奖励机制的实行是满足企业员工需要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根据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传统的物质激励手段单一,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员工的需要。企业实行柔性管理,将其思想融合进激励机制的设计之中,在确保物质激励的同时,实行非物质激励,通过分析员工的具体需要,实现奖励机制的多样化,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其甘于为企业奉献。

3、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随着买方市场形成的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对于企业来说,如何迅速的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成为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关键。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实现生产的柔软化,在进行生产时必须以订单为依据。采用这种生产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也可以避免出现库存积压的情况出现。如此一来,企业便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4、强化企业管理的反应能力

生产的柔软化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层面。如今,企业的竞争力与人才的竞争力息息相关,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实行柔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才实行柔性管理,通过形成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避免出现管理重叠的问题,各部门之间消除障碍,实现横向交流,从而强化企业整体的反应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实现柔性管理的有效方法

1、建立柔软化的组织结构

通过减少无关的职能机构、裁员等方法来减少企业操作层与决策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越级上报的方式。同时,企业管理层也需要定时或不定时的下到基层部门进行情况了解,只有反馈信息真实、有效,才能使决策的制定更准确、有效。组织结构的柔软化有利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减少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化、灵活化。

2、形成多样化的产品结构

多样化的产品结构体现了柔性管理模式的深刻内涵,在提高企业整体反应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取柔性管理模式,形成多样化的产品结构,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实行自主研发;第二,吸收高科技创新性人才。总之,在柔性管理的背景下,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对市场进行细分,开发新产品,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3、实现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良好互动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柔性管理和刚型管理这两种模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二者必须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一方面,刚性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没有刚性管理,就不可能保证企业运行的秩序化,也就不可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另一方面,柔性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柔性管理,企业的经济管理就会变得死板、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

4、完善柔性管理的激励机制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柔性管理体制,包括薪酬激励、学习激励、工作激励以及精神激励等许多方面。在管理中运用柔性管理的模式,以满足员工的需求为中心,完善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轻松的工作环境,加强管理层和基层的交流沟通,避免出现不和谐的因素,使整个企业发展成一个温馨的大集体,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总而言之,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实行柔性管理,可以从建立柔软化的组织结构、形成多样化的产品结构、实现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良好互动、完善柔性管理的激励机制这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发挥柔性管理高效、灵活的优点。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验证这一科学、有效的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柔性管理的概念,分析了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的有效作用,研究了如何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运用柔性管理,希望为以后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提供参考。总之,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使企业在一种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得到发展,通过对组织管理、人才培养以及生产运营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必须在实践中研究柔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激发员工在工作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作者:任虹 任成刚 单位: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 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子政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殷传伟.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作用[J].中国外资,2010.9

[2]高松武.浅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