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能力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要切实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及能力
高校要首先明确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医学生在读期间的科研培养与实践。如在学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置“大学生科研管理办公室”,组织科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医学生科研培养与实践的评定、审核及监督。学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负责具体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包括科研经费的管理和学生科研档案的管理等。其次,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优化医学本科生的科技创新环境,确保学生科研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学校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一系列与大学生科研创新培养有关的规章制度,深入推进医学本科生科研服务管理,如设立独立于教学学分之外的科研学分,必须修够一定的科研学分才能毕业;建立医学生科研项目管理细则、科研经费使用及监督准则、导师的选拔制度、激励措施等,积极引导并鼓励医学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只有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并制定完善的政策,才能创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确保学生科研工作规范化和可持续地进行。
(二)优化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模式新学科、新的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21世纪的新型医学人才需要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独立分析与勇于创新的素质。然而,医学科学发展的超前性与医学教育的滞后性是我国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学校的课程设置决定着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结构,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改革对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至关重要。我国医学院的培养模式基本为:基础课—临床课—实习模式,学科的系统性、专业性强,基础与临床分离,理论与科研实践脱节,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探索研究的科学态度和科技创新能力。医学院的课程设置应遵循现代医学教育及人才成长的规律,围绕新的人才需求将传统知识理论和技能内容与结构进行分化和重组、模块化,形成医学内容紧密衔接、交叉渗透,科研理论与实践相互反哺,知识、素质、能力协同发展的新课程结构。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在医学生的课程学习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找到答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全面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科研学生需要导师的管理与激励由于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不足
许多医学院校都采用医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主课题科学研究模式。学生的培养方案受到学生科研兴趣和导师研究方向的双重影响,学生可主动参与并协助导师完成已有科研项目,或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实施、成果整理、、专利申请等一系列完整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今后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但是在大学生实施科研创新的过程中仍存在大量问题有待解决。
1.导师的管理
导师作为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的引导者,导师的科研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可能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临床业务,部分导师带教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的科技创新得不到有效支持和保障。因此,需实施“导师遴选上岗”等系列措施,由医学生科研管理部门遴选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深厚的专业知识,思想政治素质高,教学态度端正,治学风格严谨的导师,形成“临床导师+科研导师”的导师组,公布导师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选择导师组,导师组分别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分阶段开设医学科研基本方法、科研设计等课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科研技能。导师根据学校课程的安排,有针对性地设计科研项目,让学生进行科研实践,促进医学本科生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连贯与衔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科研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实行导师考评制,通过教学督导队不定期对导师进行考评,连续2次考评不合格导师将受到相应处罚,对优秀导师进行表彰及奖励,提高导师培养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学校可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建立交流合作机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或优秀青年教师外派进修等,提高导师科研水平。
2.学生的管理
首先,医学本科生应打破年级、专业、性别等限制,根据共同兴趣自由组建科研团队。项目组成员的年级和专业差别、知识结构、操作技能、性格甚至性别等应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实验技能不同,低年级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多,思维活跃,高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少,但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上较低年级学生优越,能有效带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因此应分别吸纳低年级和高年级本科生共同组成科研团队,以梯队式结构保持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医学的发展应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整体医学的发展,所以吸取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科研团队,学科间的交流合作更能促进新颖科研思路的形成及学生科研潜力的发展。其次,部分学生科研热情不高,依赖性、投机性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及导师组应加强对学生的选拔,多吸收真正有科研热情的学生,系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严格质控学生的科研过程,争取教学资源利用和成果形成最大化。第三,学校应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优秀论文、成果评选,并按照相应标准给予奖励,选拔优秀学生校间互访、交换培养,营造出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
(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的科研平台是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
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学生的科研活动中均设立本科生科研基金,在政策与科研经费方面鼓励学生申请科研项目,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然而,由于学生基数大,学校师资、设备等因素的限制,科研项目资助项目多但金额小,项目内容不能系统深入开展,学生科研素质的提高有限。学校应拓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广泛吸取社会资金来校设立科研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助力度,购置先进的、精良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创造更多的科技创新条件。学校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下可通过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网络平台,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培训、项目申报、评审答辩、成果展示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撑,提高师生参与率、加强制度创新、提高组织管理水平。还可以设置虚拟课题竞赛,科研团体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撰写标书,参加虚拟课题申请竞赛,学校对优秀课题给予重点培养、资金资助、表彰奖励等,这种虚拟研发的手段可有效缓解开展创新活动师资、经费、设备不足等问题,在有限资源配置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
二、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积极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质量人才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提升综合国力的主要方向和重要举措。传统的大学教育将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操作为技能为目标,而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造成人才培养单一化和模式化,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成熟,高校应进一步转变其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向,加大创新教育培养力度,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在西方,很多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创新教育,并将其引入课堂教育环节,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最终将这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合理分配至科研领域或其他重要领域,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美国的大学在这一点上处于全球领先行列,很多研究型大学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习惯,引导其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并开展主题培训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实际科技创新能力。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斯坦福大学约有25%的本科生在大学阶段就撰写过研究生论文,并取得了相关科研成果。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在毕业时就已具备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并能从事相关科研活动,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现阶段,我国越来越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很多高校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纳入教育教学体系。
2科技创新实力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高等院校作为国家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积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改革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而科技创新实力也逐渐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显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各高校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主要内容,推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及时更新和调整专业课程,提升理论和实践课程的科技含量。同时,学校还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为提升学校的综合科技水平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大学需要大师,需要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教师,充分展现其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师资水平代表着学校水平,教师质量是保持学校声望和地位的最重要因素。大学拥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够吸引优秀的学生,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外界支持。而大师的成长、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大学不仅要营造一种“学术自由”的环境,发挥学者的学术权力,保护学者的学术观点,重视学术建树,还要积极抓住国家建设科研基地,开展科研工作这一重要机遇,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组织和培养一支高质量的科研工作队伍,不断强化其科研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还要定期组织主题培训活动,以提升其科研工作能力,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3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可以有效拉动地区和国家科技力量的发展
有机化学教学中要以基本概念、反应类型、物质性质和基本计算为教学重点,同时对这些知识要不断优化组合、适当深化拓宽,最终达到活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一,化学式的拆分组合
有机物的化学式可拆分成残基和水分子、二氧化碳组合的形式,即有机物用CXHYOZ(H2O)n、CXHYOZ(CO2)n、CXHYOZ(H2O)n(CO2)m的形式表示,在化学式的组合、拆分中推断有机物的结构,发展创新思维。
例1,有机化合物A、B的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可能含有碳、氢、氧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如果将A、B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若有机物A是甲烷,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B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写出分子式),并写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含有甲基(─CH3)的有机物B的2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A、B两有机物的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3)当B中含有3个碳原子时,其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任写一种)。
设疑探究:①在等物质的量的前提下,两种有机物燃烧后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相同,说明有机物的化学式有什么共同点?(氢原子数目相同)
②如果设A的化学式CXHYOZ(z可以为0),则B的化学式?
(CXHYOZ+(CO2)n或CXHYOZ-(CO2)n)
③当A的化学式为CH4时,符合条件的B的化学式通式为?(CH4(CO2)n)
当n取不同值时,B的化学式为?(C2H4O2、C3H4O4、C4H4O6等)
④C3H4O4的分子式可进一步拆分成C2H4O2(CO2),则C3H4O4的结构简式可看成
取代了乙酸或甲酸甲酯中的一个H原子,由此可推知C3H4O4的结构简式为?
(HOOC-CH2-COOH或HCOOCH2COOH)
二,不饱和度的运用
烃(CXHy)的不饱和度的求算公式为Ω=2X+2-y/2;当是卤代烃时,可把卤原子折成氢原子,再求不饱和度;如是多官能团化合物(CXHYOZ),仍可用Ω=2X+2-y/2求算,但得到的结果是总不饱和度。不饱和度的求算,可推知有机物的基本结构特征,为结构式的导出提供证据,具体见下两例。
三,类别异构的深化
中学化学中的类别异构主要有七大类: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醇和醚、酚和芳香醇和芳香醚、醛和酮、羧酸和酯、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但如果教师不研究试题和高考
命题趋向,则学生所学的是僵化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实类别异构的内涵、扩宽
类别异构的外延,并由整体迁移到局部类别异构,在知识学习和更新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充实类别异构的内涵
醇和羧酸反应得到羧酸酯,此外还有硝酸酯和磷酸酯等,还有些酯从结构上讲可以看成是由羧酸和酚反应后得到。习题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才能在习题解答中有所创新。
2,拓宽类别异构的外延.
除了上面所述的七大类类别异构外,还有些类别异构在化学习题中经常出现,如烯醇式结构的物质和醛、酮,羟基醛和羧酸、酯之间的关系也属于类别异构。例如羟基乙醛和乙酸及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3,由整体异构到局部类别异构
有机同分异构体的推断中,除要注意运用整体思维外,还要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结构转换,推导出新的同分异构体.
例2,分子式为C8H8O3的芳香族化合物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其中A、B、C、D四种有机物苯环上一氯取代只有两种,等物质的量的A、B、C、D分别和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3
(1)A可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B能发生银镜反应;C遇FeCl3溶液显色,其分子内含有羧基,翰林汇则A、B、C、的结构简式分别为ABC
(2)D可以看成是酯类,则D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疑探究:①分子式C8H8O3的不饱和度?(5)
②A、B、C、D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二种,说明侧链在苯环上的位置关系?(对位)
③A中含有哪些官能团?(苯基、羧基及醇羟基)A的结构简式?
④B中含有哪些官能团?(苯环、醇羟基、酚羟基和醛基)
B的结构简式?
⑤C中除羧基外还含有什么官能团?(酚羟基)C的结构简式?
⑥D和C相比较,都含有酚羟基,但D比C多中和一分子NaOH,D的结构可看成C结构中的侧链如何转化而成?(把C中侧链中的羧基转化成酯基,且可看成是由酚和乙酸生成的酯).
D的结构简式?
从整体上看,B、C、D结构差异仅在于侧链.是由于侧链异构而引起整体结构异同.B中侧链中含有羟基醛,和C中羧酸结构及D中酯基结构属于局部类别异构,D的酯基又看成是由羧酸和苯酚形成,本题包含了上述三种类别异构新情况。
四,有机复合式方程式的书写
有机化学教材中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单官能团参与,还有很多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综合了各个官能团的特性,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多官能团同时参与反应,这类化学方程式称为复合式化学方程式,复合式方程式的书写不仅训练了综合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例3,化学式为C8H13O2Cl的有机物A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转化。
试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过程(有机物必须写结构简式)
①A和NaOH溶液共热:_______________②F与KOH的醇溶液共热________________
③C氧化生成G_______________
设疑探究:①A的不饱和度为?(2)
②可能含有的结构有?(酯基和双键)
③乙酸乙酯在酸和碱作催化剂时水解产物是否相同?(醇是相同的)A在酸和碱水解条件下产物各不相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酯中的氯原子在碱性条件下同时还发生了水解)A中氯原子位置?(可看成在生成酯的醇中)
④推断物质链的顺序为?(G-H-D-E-F-B-A-C)
⑤由G结构简式可推知H结构简式为?
()
D一方面是A的水解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之一,另一方面又可以水解得到二元醇,则D的结构特点及结构简式?
()
D经催化氧化可得E,E的结构简式?()
⑥在KOH、醇溶液和加热条件下,E可转化为F,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有哪些?
(氯原子和羧基)各种官能团分别发生的反应类型?(消去反应和中和反应)
⑦由B和D的结构简式可推知A的结构简式为?
()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江苏省曾提出科技兴省战略,随后确立了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的主体战略,近年来又提出科教优先的发展方针,不断加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早在的时候,江苏省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45.5%和5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9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4。现在,省委和省政府从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近期,我们对江苏泰州市加强自主创新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进一步加深了对自主创新重大意义的认识。
泰州市10年间成长起了“春兰”、“扬子江”企业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50多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类产品前列。泰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3倍,财政收入增长4倍多,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泰州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是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着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们有利。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些因素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快发展自己,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内有利条件也很多,我们有13亿多人口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有丰富的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有明显改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科技教育基础,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还有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
但同时也要看到,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加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比较多。面对新的挑战、新的任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就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任务,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当前,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足3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0%至70%的水平。由于产业技术水平低,新技术扩散慢,在重要产业难以实现经济规模,产品附加价值低,造成对能源资源的巨大浪费,对环境和生态也形成较大影响。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从容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从实际看,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要发挥企业作为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受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总体上讲,泰州自身的科研力量并不足,但泰州以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海外留学生组织及市专家咨询委员会等为依托,建设起了自主创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一是建立院企合作的基本构架,与中科院、国防科工委、全国知名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与专家、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型联系。二是为企业打造产学研联合的对接通道,每年举办一次企业院校行、两年举办一次科技经贸洽谈会。目前,全市已拥有“春兰”、“扬子江”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集团,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如扬子江药业集团,凭借自身的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不断拓展市场份额,从1996年销售收入不足3亿元发展到目前的销售收入过百亿;利润从1亿增长到8亿多。
(二)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方面的内涵,必须完整理解、全面把握。同时,又要结合区域特点,从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出发,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也要妥善处理好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着力加强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泰州市坚持从自身特点出发,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得到加强,技术发明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提升了二次开发能力;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相结合,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产业和产品,目前已形成新型动力机械、制冷设备、汽车电子及相关部件、通讯电力电源设备、特种合金材料、精细化工、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群。
(三)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结合,形成良性运行的全面综合创新格局
加强自主创新,必须从经济、社会、科技等多方面入手,使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有机结合,形成良性运行的全面综合创新格局。泰州市始终坚持从多方面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的全面综合创新格局。包括构筑利于创新的政策平台,为自主创新建立服务体系;构筑创新孵化基础平台,为自主创新提供发展空间;强力营造浓烈的创新文化氛围,为自主创新开掘不竭源泉。
三、创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条件
努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各方面条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可靠保障。好的创新环境会不断孕育出大量的创新思想、不断地增进创新动力、不断地形成创新成果。泰州市委、市政府近几年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充分发挥引导和管理的职能,从体制上、机制上为自主创新营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
主要是着力构筑“四大平台”:一是资源共享平台,以泰州科技信息港为载体,建立了“高校、科研院所最新成果信息”、“泰州市企业技术招标、难题攻关及项目需求”等10多个科技信息数据库,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二是科技创业平台,形成三级科技园区,即以国家级泰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的科技创业园,以各市(区)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园,以骨干企业为载体的特色科技产业园。三是技术交流平台,通过科技洽谈会和企业院校行等重大科技活动,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四是政策支撑平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拉长优势产业链,做强做大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二)优化自主创新的要素环境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制,离不开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环境。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泰州建市10年来,不断完善和落实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切实做到将引进人才与自主创新及泰州的跨越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引才、引智、引资、引项目四位一体,积极推进“柔性引才”,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并注重创新引才载体,紧紧依靠规模企业吸纳人才,依靠关联度大、牵引力强、产业链长的项目招揽人才,依靠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吸引人才,依靠博士后工作站聚集人才。
(三)抓好资本市场,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融资保障
近年来,泰州市专门出台《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每年从财政支出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明确规定向具有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向性质的创新项目,产学研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等申报的高新技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本市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积极做好上市资源培育工作,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推动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尽快进入资本市场。近年来,“春兰”等企业集团在国内成功上市;
(四)抓好技术市场,促进科技要素的流通,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激活科技元素的竞争活力
技术市场更是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了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加快了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泰州市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大力发展技术市场、知识产权事务所、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技术成果向市场转化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渠道。近年来,为加大技术市场的管理力度,市政府专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技术市场管理者队伍。对内搭建四大平台,整合科技资源,构筑科技合作基础;对外疏通五大渠道,吸纳科技资源,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技术贸易管理力度,做好技术合同登记工作。积极组织各类科技成果交易会,推进产学研联合开发的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服务。
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利用想象,获取灵感。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少创造想象力。写作文,仅写自己观察到的,往往使人觉得有骨无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没有想象的文章,是干瘪无味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来指导作文。
比如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几个“这像什么呢?”,“看着这些,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等问题。促使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满树的桃花开了,啊!这可太美丽了!完全是用香花组成的桃树,一朵朵花就像一朵朵小火苗,在绿叶中,像颗颗闪闪发亮的红星星。”这些描写小作者有重点地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景,这无不显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写出有灵气的好文章,才能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创新想象的翅翼才能在广阔的生活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才能达到广阔的作文境界。
二、善于观察,发展思维。
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根底厚了,想象与联想才有起飞的基地。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经验贫乏的人,能写出充满活力的文章来。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倡他们写观察日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我们引导学生先学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家务活,然后写《记一次家务劳动》,材料果然新颖、鲜活多了。
三、方式多样,培养能力。
陈旧老套的作文题是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枷锁、也是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祸根。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作文命题中,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我们班的新鲜事》、《我当上了小老师》、《假如我是校长》、《异想大开》、《我是小小设计师》等题目,来自学生“生活近区”.自然有兴趣,也乐于写。我还时时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作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快乐地作文,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也跃然纸上。
除了作文命题,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片断作文,作文填空,连词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编写电视剧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又说:“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成为学生作文时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日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会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兴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思创造出
四、注意评价,培养人格
1.教师可合理融合物理学史
对物理学历史的理解,能够激发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兴趣,对学生学习物理和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融合物理学史时,教师应遵循浅显易懂的道理,向学生展现出一种可以想象的情境,带领学生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产生、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物理学历史的发展有明确的认识。在讲解物理学历史关键性突破和重大贡献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查询相关资料和进行网络上搜索,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再进行重点内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物理学领域发展历程的印象。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类比法、对比法以及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物理学中概念名称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类似,教师应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对比记忆。归纳法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较为常见,学生可归纳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重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1.增强学生动手实验力度
物理学中相关概念与定律的发现与实验有着必然联系,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侧重实验的作用。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主要以演示实验为主,教师只在讲台或者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演示教学,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着阻碍作用。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结合现有教学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物理现象与规律,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2.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课前准备简单而有趣的小实验,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课堂效率,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3.重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在物理实验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相关的讨论,对每个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予以合理的肯定,促进学生提升实验的正确率,同时树立起物理学习的信心,提起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特点,适当满足学生的要求,侧重物理游戏和物理录像等教学内容,保障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思维能力。
2.发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勇于联系和积极思考,教师对于学生提出任何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应采取客观态度,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应及时纠正,鼓励学生采用正确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拓展学生有关物理学科的视野。
3.创新型实验有利于思维结构的构建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以科学的实验态度构建利于创新意识的思维结构。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而,良好的思维结构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课外活动有益培养创新意识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物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载体。教师可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的情况下积极展开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小发明、小创造以及小制作,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实验中体悟更深的物理学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一)分析框架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为了教学的需要,根据美国人类学传统,将其定义为“一群人共有的理解世界、并用符号表达这一理解的方法”。由此定义不难发现,海报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文化研究都选择海报作为切入点;关于文化的教科书也常常提到从分析海报入手理解一国文化。这种思路虽有意思,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一个问题:以英语为外语的学生,要怎样才能可靠地找出海报所反映的观念,而不致让自己的解读沦为主观臆断呢?要回答这一问题,一个能解释海报工作原理的分析框架不可或缺。沿着这一思路,本研究在实践中尝试用不同的图像分析框架,包括著名的“图像语法”,来分析海报通过图像反映出的价值观,结果却发现这些框架均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的。究其原因,似乎是因为现有图像分析框架过于注重图像系统的内在结构而忽视了图像与受众间的联系,直接导致它们无法解释海报如何做到通过图像实现其社会目的。鉴于此,本研究主研人开展了海报图像符号分析系统的相关研究工作,最终提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分析框架,用以解释海报通过图像系统推广新理念的机制在教学中,首先通过一组简单的例子说明图像分析框架。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跟学生一起分析两组文化背景不同的海报,确保学生理解海报通过图像说服受众接受某一理念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该框架发现不同文化符号表征间的同质性,并以此作为检验该分析框架可靠性和合理性的证据。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之一是学生的书面作业。按照课程要求,学生需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相应的书面研究报告;具体到本话题,学生需要运用所学原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独立设计一份海报,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说明:(1)该海报的预期读者群及其特征;(2)海报设计的基本原理;(3)海报设计的效度评估。最终,超过一半的学生(56人)选择了上述题目作为研究话题。这些书面报告构成了本研究的原始数据。本研究的另一个数据来源就是有针对性的结构性访谈。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在期末作业评分结束后,要求每一位选择该话题的学生带着自己作业来与教师面谈五分钟;研究者在访谈开始前明确告知学生本访谈不会影响成绩,要求他们诚实作答。面谈包括如下内容:(1)学生在完成本作业过程中的学习体验;(2)了解学生未在书面报告中展示的学习过程细节,如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等。所有访谈内容都在征求学生同意的前提下被录制下来,并按照研究的一般程序进行分类和标注,供后续研究分析之用。
二、分析和讨论
在各国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大环境下,与之相关的研究方兴未艾,大批专门测量创新能力的标准化量表相继问世,如常用的“Torrance测试”。遗憾的是,目前很少有量表能直接测量学生图像符号创新能力。尽管如此,已有研究对创新能力测量提出了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当能应用到本研究的分析中。经整合,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衡量学生的图像符号创新能力:(1)图像符号系统的原创性;(2)图像符号原创性与思维过程间的因果关系。
三、小结
创新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学生欣赏作品、学习绘画除了锻炼绘画技巧以外,更多的是培养一种美的感觉。而这种美感的形成靠的是学生的观察、感受、想象,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些能力都会最终促成创新能力的提高。美术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更要学会鉴赏美和创造美。教师要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确立学生的审美价值,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优良的人格品质,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将理论知识加以应用或实践,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在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努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高校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美术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描绘事物的能力,更要求学生通过绘画表达个人情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感觉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重视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利用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发挥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是否能够发挥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先决条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前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方法和美术表达。教师应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变单方向的知识讲解为双向的师生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如遇到问题时,教师不是直接的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查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研究讨论主动的获取知识,并体会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喜悦感,这样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
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对美术较强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创新氛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做良师,在课下成为学生的朋友,把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扩展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平日里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内心世界,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怀,努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第二,师生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多元的思维等,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挫折多正面鼓励,为学生建立一个宽松和自由、崇尚个性的氛围。第三,要对学生多进行正面的鼓励。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少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创作来获得的快乐。第四,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善于表现的特点,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要利用美术教育易于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优势,做好美术学习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的深度上要不断开拓创新,在专业技巧上精益求精,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实行开放性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应该设计制定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题,提高内容的开放性,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美术教育中体会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鼓励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进发新思想,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锻炼。
(四)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和其他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传统的美术教育中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教学材料不足条件等的限制,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太少,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检索、鉴赏艺术作品的新途径,也可以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增强美术教育实践环节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战略性资源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第一个提出知识资本概念的是加尔布雷思,之后有斯维比、布鲁金、埃德文森等对知识资本概念进行了研究,至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概念。但从文献资料可总结出知识资本具有无形性、无限增值性、不可量化等特性。刘谷金和盛小平在其文献《论知识资本价值的测量》中提到斯图尔特提出的关于知识资本的H-S-C结构模型,即知识资本是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顾客资本构成的。Bontis则将供应商、竞争者、大学与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企业利益相关者引入知识资本中,将顾客资本发展成关系资本———不仅包括顾客,还包括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6]。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其作为企业一组无形资产,对企业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人力资本是知识资本系统中最重要的、具有能动作用的要素,企业内部知识的创造与外部知识的获取均源于其能动作用;结构资本指存在于组织之中的保证企业正常、有序运转的知识因素,如企业结构、企业惯例、企业文化等,能为企业员工工作和交流提供一个和谐的大环境;关系资本指其所拥有的关于市场渠道的知识和所建立的关系网络,有利于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促进内部知识的积累。
二、社会网络、知识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模型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聚集知识的过程。依据知识资本理论,如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应当考察企业所拥有和一定程度上由组织所控制或能为企业所用的知识要素,而企业的社会网络是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社会网络、知识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三者的有效整合,为如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供重要思路。本研究同时考虑社会网络与知识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所持的基本假设是:社会网络除了能直接影响企业创新能力之外,还能够促进知识资本的形成、积累及其作用的发挥,间接影响企业创新能力,这为分析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具体来说,内外部社会网络对企业技术、制度创新和知识资本的各个构成要素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知识资本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既有可能对企业技术、制度创新有直接而显著的作用,同时,也有可能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技术、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社会网络、知识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一)社会网络与企业创新能力
内外部社会网络可能从不同的路径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内部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体现在:(1)高效的企业内部社会网络有利于企业培养共同价值观、营造高度信任的文化氛围,指明企业整体战略方向,组织创新活动,提升企业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力;Uzzi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社会网络影响企业技术、制度创新,验证了内部社会网络的成员会因为经常交流感想而提高获得资源许可的支持,并会改善信息的收集能力,从而加强在复杂环境中的竞争优势[7]。(2)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良好的关系可以带来相互的信任、尊重,内化共同目标,促使员工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从事企业并未明确界定的任务,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还推动企业进行制度方面的创新。(3)内部社会网络的规模能为企业带来非线性效益,网络的密度会影响到员工、部门、团队的态度和行为,网络的中介中心度可以确定企业里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会促使企业组织制度创新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发挥核心者的桥梁作用,进而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外部社会网络中各个主体具有各种不同的资源、信息,前后一致的、紧密的外部社会网络可以帮助企业成功地达到目标。基于外部网络视角,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如何构建、保持和扩大外部社会网络的规模,合理、有效地利用外部社会网络。Nerkar和Paruchuri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能否从其他行为主体获取信息与资源,并有效实现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网络关系[8]。与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大学与科研机构、金融与中介服务机构等的联系越紧密,企业创新的来源就越丰富,其创新方式也越多,进而会加快企业技术、制度创新的速度。外部社会网络的规模、密度和中介中心度会影响到企业运作的惯例和流程,进而影响企业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创新。汪蕾等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外部社会网络的某些特征通过创新资源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企业通过外部社会网络获取创新资源,形成自身独特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竞争优势,从而能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9]。
(二)知识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
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体现在:企业家的成就动机关系到企业创新行为、方式选择以及对创新的态度;管理团队的风险认知能力直接关系到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创新;关键员工团队的胜任特征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的效力。结构资本是知识资本的基础设施,在知识资本运营过程中与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相互作用:是激励人力资本的根本力量,是企业吸收、整合、转化一切要素资源的根本保证;在为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的充分利用创造条件的基础上与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企业的创新能力[11]。而且结构资本能使企业高质量、有序地运转,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将企业惯例和战略综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使企业获取、吸收、转化并开发知识,进而实现企业技术、制度方面的创新;其存量直接关系到创新的高度、并影响企业先行优势的取得,组织学习能力则关系到企业后发优势获得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资本管理的目的是推动企业积极从外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积累,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同时Reed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关系资本对人力资本起杠杆作用[12]。关系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体现在:供销商满意度、市场声誉位次、公司信用等级的提高会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制度方面的创新;产品的盈利能力与产品市场的竞争关系之间的矛盾及企业上下游客户关系的相互制约创造企业创新的外在动力或压力,企业内部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产生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或压力,企业通过把所感觉到的压力传导到其创新神经中枢,再由神经中枢做出对来自内外部压力的反应,促使企业组织技术、制度方面的创新活动。
(三)引入社会网络分析知识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资本的广度与深度,而社会网络正是影响知识资本广度与深度的重要因素。LandryR等提出知识是包含在网络与社区中的[13]。陶海青和薛澜认为社会网络中联系的力量、网络规模、网络位置、以及网络范围与种类均会影响知识的传递,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不同的网络路径以便实现有效传递[14]。社会网络对知识资本的作用机制一方面体现在改善知识资本的质量。社会网络是个人知识与个人知识、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组织内外部知识的交流与沟通的重要途径,能够促使各类知识之间不断发生线性与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使知识资本产生放大效应与整体涌现效应,各类新知识被不断创造出来。另一方面体现在影响知识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作用的发挥。社会网络关注如何通过人际关系的创造和维持来获取稀缺的资源,有助于促进知识的传播;基于社会网络中的人际信任可以消除成员对机会主义行为的防范心理,降低技术学习的交易成本;社会网络中成员加强了彼此间的沟通,会及时地进行信息共享与传递,提高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透明度;关系网络中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及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知识资本转换及共享的效率。企业的内部社会网络,为知识转化、共享及个体、团队与组织三个层次主体之间知识的重组与重构创造机会。具体来说,企业营造的高度信任的文化氛围和加强建设的知识共享文化有助于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信任和关系互动,有助于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的积累;企业在内部培养的共同价值观、建设学习型组织有助于提高主体间知识转化、共享的效率,直接影响了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的增殖及其作用的发挥。整合后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会对企业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企业外部社会网络的最大作用在于增加关系资本。与顾客、合作伙伴等的知识共享是企业的市场反应,可以拓宽知识共享的广度,将对关系资本的放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单个企业难以实现知识资本的积累。Jarillo认为企业外部社会网络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交易成本+外部化价格<内部化成本”,促进知识资本被网络中的行动者吸收[15]。为了获得互补性的知识资源,外部社会网络包括企业及其各个利益相关者,使得各方能够实现知识共享。与利益相关方进行的合作和沟通,促使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这种信任促进了关系资本的放大;随着知识交流与合作程度的加深反过来再次促进了关系资本的积累,最终形成知识联盟。因此,外部社会网络使得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及时、准确地传递知识,从而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创新。企业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搜寻和关注于对特定问题相关信息的识别,获取的外部知识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对企业来说,为了接收新知识,需要改革其惯例和流程使其能够接触到新知识的源泉,之后才能发生消化新知识,并把新知识与现有知识整合,使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在自组织的情境下不断地进行优化。因此,外部社会网络通过影响知识资本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而推动了企业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创新。综上,社会网络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关系资本的形成、积累、增值及其作用的发挥,并对企业技术、制度上的创新产生更显著的作用。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