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太阳的词语范文

描写太阳的词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太阳的词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太阳的词语

第1篇:描写太阳的词语范文

一 看拼音,写汉字。(8分)

lǒng

lián

peng

chuī

dào

yìng

xīn

shǎng

shí

jiàng

shè

huì

kūn

chóng

二 比一比,组词语。(6分)

拂(

)佛(

)

增(

)曾(

)

赏(

)党(

)

检(

)验(

)

期(

)欺(

)

建(

)健(

)

三 选词填空。(5分)

幽静

安静

寂静

1.教室里(

)得连掉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

2.早晨,我来公园看荷花,人很少,公园里(

)无声。

3.“珍珠泉”在密林深处一个(

)的地方。

坚固

牢固

4.冬天河水结的冰既厚又(

)。

5.小草(

)地抓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无畏的战士。

四 照样子,写词语(每类写一个)。(5分)

1.动静(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

2.孜孜不倦(描写读书和治学的词语)

3.旭日东升(描写太阳的词语)

4.一本正经(含有数字的词语)

5.惊弓之鸟(含有动物的词语)

五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改成陈述句)

2.今年的杏儿丰收在望,长势喜人。(修改病句)。

3.草地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

(缩句)

4.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仿写拟人句)

六 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在苏轼的笔下,春天是“竹外

,

”;在杜甫的笔下,春天是

“迟日

,

”。我也积累了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

。(6分)

2.成语故事往往用短小的故事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习了《守株待兔》后,我明白了

。(2分)

七 综合性学习。(5分)

吃过晚饭,我正在写作业。这时,爸爸回来了,发现各处的灯都亮着,便边关灯边对我说:“

。”

我头也不抬地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爸爸语重心长地说:“

。”

说完,把不用的灯给关了。

八 阅读理解。(25分)

1.课内阅读。(12分)

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1)写出下面词的近义词。(3分)

琢磨—(

) 灵敏—(

)

曾经—(

)

(2)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3)关于复眼,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用“

”画出来。(3分)

(4)有复眼的昆虫有什么共同特征?(2分)

(5)你还知道哪种昆虫有复眼?(2分)

2.课外阅读。(13分)

一群蚂蚁做出决议,要把一只大青虫搬回家去慢慢享用。

一只蚂蚁担任指挥,在他“嗨嗨——嗨嗨”号子的指挥下,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合力,大青虫被拖动了。

刚走了一半路程 他们内部就发生了冲突 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 你怎么不肯出力 被指责的蚂蚁反驳说 你不要说我了 你是最调皮的一只 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 却受到他们合伙的批评 你只动嘴不出力 当然容易 参加争吵的蚂蚁越来越多,大青虫被甩在路边。

争吵声把路边的一只在晒太阳的公鸡引来了,他一看见大青虫就扑上去,一口叼走了。

当蚂蚁明白是怎么回事并停止了内部的争吵时,已经晚了。

(1)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4分)

(2)开始,大青虫被蚂蚁们拖动了,是因为

。(3分)

(3)后来大青虫甩在路边被公鸡叼走了,是因为

。(3分)

(4)后来蚂蚁明白了什么?(3分)

九 习作表达。(30分)

我们的校园美吗?提起你的笔,写写校园的景物,注意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 聚拢 莲蓬 吹拂 倒映 欣赏 石匠 社会 昆虫

二 示例:吹拂 仿佛 增加 曾经 赏花 党员 检查 验收 期中 欺骗 建设 健康

三 1.安静 2.寂静 3.幽静 4.坚固 5.牢固

四 示例:1.东西 2.废寝忘食 3.夕阳西下 4.丢三落四 5.鼠目寸光

五 1.

你不敢和我相提并论。 2.今年的杏儿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3.草地上开满了鲜花。 4.示例:高粱涨红了脸。

六 1.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示例: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2.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七 记住平时要随手关灯,不要浪费资源 我们也不差这点儿钱 有很多地方都用不上电

八 1.(1)思考 灵活 以前 (2)有些昆虫有复眼。

(3)“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4)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5)蜻蜓、蜜蜂、萤火虫、金龟子、蚊子、蛾子等。

2.(1), 。 :“ ?” :“ , 。” , :“ , 。”

(2)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合力

(3)大家互相抱怨

(4)要齐心合力做事情,不要互相抱怨。

九 提示:1.首先确定写作范围——校园景色。

2.写作时按照观察的顺序。

3.抒发自己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第2篇:描写太阳的词语范文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出、一截、燃烧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生字字形易错: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点句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范读课文,解题释意

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伟大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夕照又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绘出来!

2.板书课题

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课文?这篇课文呢?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海上日出》是写景课文,这篇也是。从题目可以知道是描写夕阳的景象。)

3.范读课文(配乐)

(二)按预习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请学生先讲学会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错,应注意,哪些字音应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ū溢yì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矫健:强壮而有力。

绝纱:美好的。

宛然:仿佛,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写了夕阳的哪些景色,引导学生再次读书。

第一部分(1—2)写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3—7)具体描写夕照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8)写夕照消失。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夕阳的句子,提问:为什么说是“迷人的夕照”“如诗的夕照”呢?

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前2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与下文有什么样关系?(写了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引出下文“如诗”的景色)

(2)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看看夕照“迷人”在哪里“如诗”在哪里。

(五)听写词语。

欣赏、杰作、红润、晶莹、绝妙、宛然、波光粼粼、矫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含义

3.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并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画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渗透读书方法的学习

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

(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

(2)查阅资料理解难句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

(4)通过多读书展开想像理解难句

(5)我们上课书学的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方法来理解句子

指名读课后练习2(课文中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

3.重点理解

(1)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了。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房顶是砖瓦时,阳光射在上面是什么景象,这样不难理解这句话。(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阳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跃。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动感了。画面生动活泼)

(2)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读出自己的体会(“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中的“微”相对)读出轻、柔语气。

(3)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幅工笔画什么样的,然后画出来。

(收获的喜悦是对“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钻天杨笔直的树干和枝杈上,显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在天尽头形成画面,引起人无限的遐想,)引导学生想像,并试着画出来。

(4)指名读第7,8自然段,画出给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①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②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提问:为什么给你印象深

引导学生:太阳即将落山,从“渐渐”“漫了过来”“几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将来临,而从“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又看出太阳不屈不挠的抗争,从而作者激动和感慨。第②句写出作者明白太阳此刻落山又为地球另一面的人们送去温暖和黎明。因此尽管留恋,但还是赞美它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激动的心情。

四、指导背诵

1.读背交叉

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

3.先部分后整体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第3篇:描写太阳的词语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知识。

(共12题;共100分)

1.

(3分)把划线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g________

________ì

________

s________

d________

x________

包裹

颗粒

懊丧

一堆

绚丽

2.

(12分)我是拼写小能手。

拉骆驼的人在xiè

méi________,被称为“shā

mó________之舟”的骆驼,穿着tuò

rònɡ________的mián

ǎo________,牙齿上下jiāo

cuó________jǔ

jué________,填饱肚子后,它又要上路了。

3.

(4分)形近字组词

椅________

拴________

棠________

虔________

峻________

倚________

栓________

堂________

虚________

竣________

4.

(3分)填空。

①“片”的笔顺是________,第二笔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②“阳”是________结构的字,共________画。

③“为”的笔顺是________。

④“因”的最后一笔是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

5.

(6分)看拼音,写词语

sǎnɡ

zi

qín

láo

shǎ

huà

dài

màn

què

ɡōnɡ

chá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ínɡ

yàn

ān

wèi

tōnɡ

xiǎo

shū

sh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6分)填空。

①________是一个人的处世美德。

②车到山前________,船到桥头________。

③________面前人人平等。

7.

(6分)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去。这是比喻句。

8.

(6分)仿照下面的例句写话。

例句: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9.

(6分)说一说下列词语描述的分别是哪个季节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________

烈日炎炎,树木茂盛。________

落叶纷飞,天高云淡。________

北风呼啸,雪花飞舞。________

10.

(9分)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③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1)片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第②段描写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作者细致地抓住了动植物的变化特点来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绿蔓一天可以________;竹子、高粱一夜可以________;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________;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已有妈妈的一半大。

(3)下面对第③段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

这段话主要写了生物在一天一天变丰满。

B

.

“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这句话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C

.

“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这句话也写出了万物在快速生长。

11.

(14.0分)阅读短文,回答练习。

每年八月十八秋分前后,许多人来到海宁观潮……潮水奔腾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潮差可达9米。

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潮水的涨落是海水在月球、太阳的引潮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共同作用引起的。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引潮力特别大,水涨得特别高,落得也最低。钱塘江潮如此壮观除上述原因外,还因钱塘江口有特定的地理形势和气象水文条件。钱塘江口的入海处即杭州湾。它在地形上是个典型的喇叭河口,越近东海越宽,最宽处达100公里,从杭州湾口的南汇嘴开始,向西(大幅度)收缩,到澉浦附近狭到30公里,到海宁盐官,江面只有3公里。河口宽,潮水大量涌进,往西,江面突然束狭,潮水相叠,水面升高。加之,在钱塘江澉浦附近的河宋底部又有一道____相连的沙坎,像门槛一样,起着进一步抬高水面的作用。农历七八月正是钱塘江洪季,水量丰富。江水滚滚东流入海,恰受东南季风推拥上溯的海潮顶托,风起潮涌,潮水和江水叠加,使得本来因江面束狭和沙坎的阻拦而抬高的潮水更加汹涌,形成钱塘潮的奇观。

(1)“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潮水的涨落是海水在月球、太阳的引潮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共同作用引起的。”一句中,“和”字不能改为“或”字,为什么?

(2)联系上下文,“澉浦附近的河宋底部又有一道________相连的沙坎”一句中,横线上应填(A,南北

B,东西

C,左右)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中加点词语“大幅度”是用的十分准确的?

(4)既然说“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引潮力“特别大”,那为什么钱塘江潮的壮观只在秋分前后才能看到?

(5)钱塘江潮的形成,除“引潮力”这一因素外,还因为________。

12.

(25分)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那生活中的爸爸又是怎样的呢?请用一段话写写你的爸爸。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共12题;共10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1-4、

第4篇:描写太阳的词语范文

首先要明确写什么。细节描写是与重大情节相对而言的细小动作和细微的情节,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动作、神情、物件、景色等细枝末节的具体生动的描写。它可以是某个动作,某个神态,某种情境,某种景色,甚至可以是某一句话。具体说可以写人物。人物细节描写,往往最直接体现在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上,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细节描写;可以写景物。对物的细节描写,要想法触动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从它的大小、形状、颜色、重量、声音、气味、味道,以及自己触摸时的感觉等多个侧面加以描绘,找到细节的描写的感觉;可以写感觉。具体描绘体验某件事时的感觉。我们在经历某事后,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感觉,这是个人独特的体验,把当时的这种感觉具体描绘出来,那也将是非常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而且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要知道如何写。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培养持久细致的观察能力

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把要写的细节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写出来才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观察自然时的细致、全面和持久。从中我们看到了露珠的形成过程,感受到草叶的柔嫩和坚韧,听到了露珠从草叶尖上滑落时的轰然声响,感觉到地面的湿润和弹性,甚至看到了摔碎的露水如碎玉般弹起到空中,与明净的晨光相击,迸发出耀眼的光辉。如果没有细致入微地观察,露珠的坠落就微不足道且悄然无声。我们在观察生活时应带着放大镜和扩音器,不放过生活中每个有意义的变化。

二、训练准确具体的表达习惯

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使用诸如“高兴”“讨厌”“很棒”一类含混的词语,这些词语虽然也有一定的情感倾向,但不具体,没有独特性。大自然和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在平时就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作文品质,即在自己心有所感、情有所动的时候,要逼迫自己把这种感觉准确具体地表达出来。找一个最精确的形容词,打一个生动的比方,打通感觉,尽量用少量的语言写出丰富的层次。比如贾平凹在《商州又录》中写道:“三个月的企望,一轮嫩嫩的太阳在头顶上出现了。”不是“黄黄的”“圆圆的”“暖暖的”,而是“嫩嫩的”,把视觉与触觉打通,看到这个形容词我们仿佛吃到了母亲为我们煮的荷包蛋,仿佛捧着刚出生的柔嫩的婴儿,淡黄的、柔嫩的、温暖的、甚至是清香的感觉,同时袭上了心头。

三、雕塑形象逼真的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做动态展示,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精心选择词语,巧妙运用修辞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鲁迅的小说《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鲁迅是绘画的高手,不仅画人物的外形,更着意通过简洁的三言两语活画出人物的灵魂来。“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就活画出一群愚昧麻木的看客的神态;又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的一段描写:“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这一系列的动词把父亲艰难的为儿子买橘子的过程描写得生动细腻,从而体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读者顿生敬意。

第5篇:描写太阳的词语范文

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儒染,大量的、成套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从语感类别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情味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意蕴感的教学策略等。培养形象感,要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倡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培养情味感,一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二要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三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意蕴感,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咏、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咏,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1.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2.引导想象

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丰碑”是什么?为何说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是指什么?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

3.释义悟情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 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五彩池》中有“折射”一词,教师直接打开投影仪,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天花板上,再把一枚三棱镜放到投影仪上,光线发生了变化,告诉学生这就叫“折射”。一些词语拟人化程度很强,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如讲《锡林郭勒大草原》中描写湖水的句子“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象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与“草滩上,有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加以比较,为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读出美感打下基础。

4.巧加提示

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如:《马背上的小》里,小鬼说:“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由于学生对人物内心很难揣摩,所以朗读起来比较平淡。老师巧妙地加上提示语“小鬼不假思索地说”或“小鬼毫不犹豫地说”,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鬼是装出来满不在乎的样子。学生朗读的语调也由原来的理直气壮变得没有了底气。教师的巧妙提示,使培养学生语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句式练习

第6篇:描写太阳的词语范文

【关键词】石榴 文本解读

课堂教学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69-01

郭沫若笔下的《石榴》(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宛如一盘精致华美的大菜,可谓是形、色、味兼具,给人以无限遐想与回味。教师如何解读文本,才能给学生传递丰富的阅读信息,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感知呢?笔者认为,既然这篇文章就是一盘美味大餐,教师不妨从形、色、味等角度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品析,促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文本阅读中,并形成丰富的个性体验与认知。

一、观其形,在反复对比中见精神

《石榴》字数不多,却能够对石榴的树干、枝叶、花朵、果实等进行传神的描绘。作者观察细致,刻画准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石榴的枝干、叶片描写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笔者让学生从对比中感受形象描写,以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找出描写石榴树外形的语句,体会其描写效果,学生很快找到“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一句。笔者接着引导:“第一段中作者说石榴树是最可爱的一种。从这段描写中,能够体察出作者对石榴有怎样的情怀?”学生思考后回答:“作者没有直接写外形特征,而是用对比的方法,将石榴树与梅树、杨柳进行对比。有梅树的奇崛,却避免了其枯瘠;有杨柳的清新,却避免了杨柳的柔媚。给人的感觉是精神、挺拔、独特。”笔者进行总结:“是的,这一段对比描写有创意,有个性,让人遐想,给人启迪。石榴的可爱溢于言表,石榴的精神跃然纸上。”

二、察其色,从独特比喻中看品质

《石榴》中的色彩描写非常奇特,表示颜色的字眼比较少,却连连用经典的比喻,时时给人以色彩体验,让人遐想联翩。“深红色”的石榴花直接点出颜色,“夏季的心脏”,这个比喻非常经典,有形有色。“红玛瑙”“青铜器的各种锈彩”,还有形容石榴花朵的“金盅”“破口大笑”“露出皓齿”,这些地方都没有采用太鲜明的表示颜色的词语,但都让人联想到红、白等色彩。

笔者引导学生欣赏石榴的颜色时,突出其独特性:“作者说最可爱的是它的花,其可爱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回答:“石榴花不怕太阳的直射,深红色的石榴花,就是夏季的心脏。”笔者说:“这个比喻真是太经典了。石榴花的可爱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呢?”学生有的回答:“茄子形骨朵是一种奇迹,它逐渐翻红,裂为四瓣,那般匀称,用刀无法劈出,花心伸出,活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有的回答:“单瓣的花像金、像锈彩,这样的描写更为奇特。虽然我们还不是很清楚这些东西的样子,但比喻够特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比喻运用的角度赏析石榴的颜色,顺利接轨学生学习思维。比喻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修辞手法,颜色也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师从这里展开欣赏突破,很容易引发学生共鸣。找出比喻句,体会比喻中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可以体会作者设喻的精妙。

三、品其味,在醉心回味中生情愫

石榴的味道如何,作者没有刻意去描绘,只是在结尾提及。“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在阅读文本时,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隐约感受到石榴的清香、酸甜味道,给人垂涎的感觉,想一饱口福。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可从嗅觉这一角度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让学生的情感徜徉于文本阅读之中。

教师引导学生品析作者笔下石榴的味道,学生找到结尾相关语句。单纯从这里品味描写的妙处,显然有些单薄了。笔者这样设计:“作者说石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由此可见,作者吃过很多石榴,对石榴味道有深刻体验。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这一点呢?”学生阅读文本,找到“它会笑你呢”“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透明光嫩的皓齿,你的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等语句,回答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吃过石榴,两次提到“皓齿”,说石榴子粒“透明光嫩”,不品尝当然是得不到这样的结论的。笔者肯定:“说得不错。其实,在前面已经两次用‘可爱’这个词语了,石榴的可爱不只是好看,当然也包括味道了。”

第7篇:描写太阳的词语范文

一、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要想让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的含义,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验和感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所寄寓的特定情感,情感的萌生离不开情境。

在设计《四个太阳》这课时,我以“心愿”为一条主线,从开始到最后一直贯穿整堂课。通过这条主线,利用自读、师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教材。

以课例《四个太阳》为例

课前利用音乐、图片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切入主题。

欣赏图片,听音乐勾起学生的心愿,引出课题:临上课前还有几分钟,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些图片吧!一组图片是一些美好的事情,一组图片是需要人们伸出援助之手的。孩子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指名学生说。

师:看来你的心愿是想拥有美好的。有一个小男孩很聪明、很智慧,他是怎样表达自己心愿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二、让学生体验创设的情境,优化教学内容

老师在课堂中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成功到来的喜悦。让“体验”相伴,用“演”育情。例如,在《四个太阳》这一课中,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用图片引导学生入境。通过对比两张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第一个心愿――清凉。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再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作者用“到处”一词的准确性。再读第一自然段,激发学生体会文本,感受小男孩的第一个心愿。我按照“观看情境―联系想象―朗读感悟”的方法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

课例如下:深入学文,读中感悟,放飞心灵。学习夏天段落

1.手指板书,让我们先走进夏天,这个夏天怎么样?此时你想干什么?

2.是啊,小男孩送你个绿绿的太阳,你感到怎么样?(清凉。)是啊,这就是小男孩想表达的第一个心愿。

3.真清凉,这清凉都有谁感受到了呢?

4.出示句子,对比,齐读,你觉得哪句好?为什么?(指名)

生答:不仅在高山,不只在田野,不光在街道、校园,而是在世界每个角落。

5.谁能读出小男孩想让到处都清凉的心愿?指名全班齐读,相信你们把小男孩的心愿都记在心底了,我们一起试试。

三、突出课文特点,展现优美的情境

在《四个太阳》一课教学中,我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将一幅幅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与课文内容自然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有了更真实的感受。

课例如下:合作学习2、3、4段

我们一起来分享

(1)汇报冬天段

①指名汇报。

②你们学得特别明白,他的确是想表达让小朋友温暖的心愿。那他读得怎样呢?你们感觉到温暖了吗?谁来点评?

③小男孩到底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温暖呢?

④此时你就站在北风呼啸的冰天雪地里,你什么感觉?

⑤这么冷的天气,老师送你们一个词语,那叫一个寒风刺骨。(齐读。)

⑥刺骨的寒风让你冷得已经快要冻僵了。

⑦冻僵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演?

⑧这时一轮红红的太阳就照在你冻僵的身上,此时你感到什么?

⑨男女生赛读,看男生读得温暖还是女生读得温暖?

⑩真温暖,这正是小男孩想表达的心愿呀。

(2)汇报秋天段

①指名汇报。

②你们学习的也特别好。

③香甜的水果都有什么呢?

④这么多香甜诱人的水果,如果你是金黄的落叶,你会邀请哪些小伙伴品尝呢?

⑤那让我们一起品尝水果的香甜吧!

⑥师生合作读。

(3)汇报春天段

①指名汇报。

②听了你的读,此时王老师的心愿是带大家去找春天。

③红的、黄的、粉的、白的……就是多彩的。

④孩子们,我们正在进行“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主题大单元活动,在活动中你们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色彩的词语。

⑤再次读词语。

⑥让我们一起读出春天的多彩吧!

在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以同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因为学生年龄较小,我出示了相应的自学提示,为学生自主学习降低了难度。

最后升华课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为画太阳的小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根据学生回答引出“爱心,善良”。

四、坚持小练笔,促进读写学习情景化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心愿,是本课难点,也是本课的情感目标。我先示范,以自己有许多心愿要表达为由,教会孩子表达心愿的方式不仅是画画,还可以是唱歌、跳舞、伸大拇指等。在表达心愿的内容上也是由小到大的一个过程,再将课前的一些图片循环播放,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的心愿多种多样,拓展他们的思维。最后,以“让学生的美好心愿乘着翅膀飞翔”的方式全班交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课例如下:以“我手写我心”的方式,教会孩子们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

1.你们也是一群聪明又有爱心的孩子,今天你们表现得这么好,王老师有特别多的心愿。

2.相信你们也有很多愿望,还等什么呢?赶快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的心愿吧!

3.指名分享。

第8篇:描写太阳的词语范文

一、语言活泼明朗不浮躁

冰心在《归来以后》中写道:“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喜欢描写快乐的事物,喜欢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

冰心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明朗清新的句子在冰心的儿童散文中处处可见。《拾穗小札》中有一段描写:“直到前几天一觉醒来,看见檐前光辉夺目,赶忙爬起凭窗一望,原来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屋上地上厚厚软软的一白无际,几只寒雀在蒙着一层雪片的枯枝上啁啾上下;几个上学的、穿着红色蓝色棉猴儿的孩子,手里握着雪球在新扫出来的一条小道上,嚷着笑着地奔走追逐。” 这些句子均被涂上了明朗的色彩,换上了清新的曲子,让读者在回味语言的同时,仿佛在享受一道“声、色、味”俱佳的烛光晚餐。

再如《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用明朗清新、清丽爽洁的语言,温婉细致地描写了在知春亭畔活动的孩子。首先是写了孩子们的多,多到了“座无隙地”,任何可以坐的地方都挤满了孩子;其次是写了孩子们的欢,欢到了“叽叽呱呱、说着什么、笑着什么;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鲜红的队旗,在骀荡的东风里哗哗地响着”。这是一幅动态的、有声响的活泼画面。在“多”与“欢”的描写中,作者用了“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说些什么,笑些什么”等纯口语词汇,这些词汇没有淡化和俗化作品语言的典雅之美,也没有华丽浮躁之感,反而更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和自然流畅之美;也使散文语言句句铿锵、音像俱足,从而令读者获得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美的愉悦,让人觉得孩子就在你面前。她的创作保持了一贯的清新隽丽的艺术风格,但却没有了过去的迷茫和淡淡的惆怅,而是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呈现出明朗乐观的情调。

二、儿童散文的用词精炼传神讲雕琢

如果说叶圣陶的儿童作品在用词上有一种没有雕琢、毫不造作的朴素美;那么冰心的儿童散文在用词上却有一种精于雕琢,又不堆砌的生动美。冰心十分强调作家应该有浓厚的感情表现。她在《关于散文》中写道:“文章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抄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独特的语言。”正如她所追求的一样,冰心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里,没有追求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描写离奇的事物,她专心捕捉和描绘的是儿童生活的细节,通过精炼准确的用词倾诉了自己的情感,并给读者以无限遐想,使读者产生共鸣,仿佛置身其中。

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首段中,写孩子的多,冰心没有用“成百上千”而改用了“成百盈千”,把“上”字改为了“盈”。为什么要说“盈”?汉语词典内,“盈”解释为“满、往外溢”,冰心在这里用“盈”,这个概写的数字就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盈”再与下面的“闹嚷嚷、飞涌”联系在一起,不正说明此时的冰心已经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打动了吗?不正倾诉了冰心多么喜欢这些孩子们吗?再纵观整篇文章,作者是在赞颂春天里无限的生命力,“盈”的运用也是在为后文表达“春天的欢畅、生命力旺盛”作铺垫。本篇散文的第三段,她细致地捕捉到了孩子们鼻尖上“闪”着的汗珠,我想那汗珠一定是晶莹的,是活力的闪现;感受到了“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甚至她还嗅到了“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巧妙地运用了动词“闪”与“喷发”。“闪”与“喷发”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作者锤词炼句的精炼,突显了文章活泼轻快的基调,还强调出了孩子们身上散发着的太阳的气息,更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活力是藏不住的,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活力是藏不住的,而且这活力旺盛得很,强劲得向外发散着,表现着。并且,这里的“喷发”更显出冰心用词上的匠心,“喷发”也隐含了一个“嗅”,“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嗅到了吗?因为她对充满生命活力的儿童的喜爱而产生的想象――八九点钟的太阳,怎么不让人觉得他们在“喷发着香气息”呢?文中我们的“笑”“迎”“挤”等,一“笑”一“迎”,流露出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一个“挤”字,表现出冰心奶奶那颗不老的童心,希望融入他们中间,他们是惹人喜爱的,作者看到这样的情景,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快乐。

在这些精炼而准确的用词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做作,也没有堆砌之感,而是充满了作者内在情感律动的再现,同时也充满了语言的音韵美,令读者获得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美的愉悦。

这些精心的雕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感受到了冰心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词语的精炼传神,看到了冰心的匠心独具。广大读者读完后不仅交口称赞,更学到了很多。

三、儿童散文的修辞文情并茂显灵活

“腹有诗书气自华”,冰心的文章,使读者受到爱和美的教育。作为女性作家的冰心温柔细腻的性格体现在文章上则是抒情委婉轻柔,风格清新明丽,想象深远而富有诗意。她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来熔炼优美的文学语言,表现出女性的细腻、婉约、柔美隽丽,让作品充满明朗俊逸的色调。

1. 化用古代诗词进入自己的文字。冰心自己也在1963年的《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中写道:“在手边和枕边,常常放几本古典的散文或诗词,为什么说古典的呢?因为今人的一些好的词汇有不少还是从古典书里来的。”正因为冰心精通古代文学,能非常熟练地背诵大量古代诗词,甚至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眼前的景物人事,或心中的喜怒哀乐,常常会脱口而出地引用古代诗词中的某些句子来表达她的感受,抒发她的情绪。

除了经常引用古代诗人的诗句外,冰心更多的是把古代诗句加以变化剪裁,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语汇,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色彩更加丰富。冰心的散文中经常用到的“浮云蔽日”“山雨欲来”“斜风细雨”“柳暗花明”“雨雪霏霏”等,都是把古诗句化作自己的用语。《寄小读者通讯十六》冰心写在冰雪中行走:“下楼微步雪林中曲折行来,偶然回顾,一身自冰玉丛中穿过,小楼一角,隐隐看见我的帘幕。虽然一般的高处不胜寒,而此琼楼玉宇,竟在人间,而非天上。”这些文字很明显是从坡的《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演化而来的。

又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写道:“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很明显是引用了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中的诗句,并进行了巧妙而贴切地化用。这样不仅增加了文章文采,也彰显了她散文明朗的艺术色调。

2. 在散文创作中运用了多处比喻,使文字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形成了明快的节奏美。如《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开头写道:“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看见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用“魔术匣子”来比喻颐和园,突出了颐和园内涵的丰富,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用“小天使”来比喻孩子们,“天使”本来是指宗教中神的使者,西方文学艺术中,天使的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少女和小孩。冰心说孩子们是“从大魔术匣子里飞出的小天使”,把颐和园的大门一打开,变幻出了无数让作者挚爱的惊喜――漂亮的、可爱的、充满活力的儿童!一个“飞”字,既让我们想到天使的翅膀,更让人看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这里冰心用生花妙笔,把情景再次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读者感受到儿童的多与欢快。又如“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冰心用“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突出了花开之多、之密、之美,既让人感受到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觉得海棠花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更让人感觉到春光的饱满与烂漫。

冰心的作品注意选用形容词、排比等修辞方法,常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的表达效果,更将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第9篇:描写太阳的词语范文

[关键词]家庭作业 趣味成“业”联合成“业”因材施“业”合理择“业”

家庭作业,是巩固学生当天所学新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家庭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农村学生的家庭作业质量往往大部分是不尽人意的,大部分孩子面对简单机械的作业尚能完成,一遇到灵活性较强的作业,总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这主要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家长很少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而且有些家庭作业也确实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如何使学生抛弃不好的旧习惯,使学生喜欢做家庭作业,去钻研家庭作业,已成了我们农村学校教师值得反思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提出自己以下几个观点:

一、结合实践趣味成“业”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农村学校的孩子,相对城区的学生具有见识少,胆子小,课外知识面窄,但是他们的生活有着城市生活不能比拟的丰富。捉鱼掏蛋,摘瓜扯豆……他们的家庭作业,可以有更丰富的生活内容。

记得五年级进行综合学习的那个单元时,正值榨菜收获季节。我们小曹娥的榨菜闻名遐迩,班上几乎每户人家都种着榨菜,学生们都帮助大人种过,收过榨菜。根据这种情况,我就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1.读关于榨菜的文章,书目与体裁不限,还可以做读书笔记;2.画画你家地里的榨菜,并以一棵榨菜的身份介绍自己;3.写写家乡的榨菜;4.为榨菜设计一些广告,争取家乡的榨菜走出余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作业为自选一,时间为一周。

学生做作业的热情真可谓是高涨。有的孩子通过上网、跑书店,查到了很多种植,制作榨菜的资料,让钟了多年榨菜的大人们都刮目相看;有的孩子还在傍晚放学的时候帮助家里收割榨菜,知道到了很多腌制榨菜要注意的事项;还有的孩子通过观察和想象,写出了妙趣横生的广告语。如小曹娥榨菜,好吃点你就多吃点!小曹娥榨菜,扬名世界.小曹娥榨菜,个个让你流口水!没胃口?那就来一包小曹娥榨菜吧!……语句虽然显得稚嫩,但都是我们班孩子的原创家庭作业。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家庭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走进生活。再比如教学完六上年级第四组以“环保”为主题的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我们小曹娥镇河水,空气污染特别严重的情况展开调查,调查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问家长,也可以亲自去看看。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后,深有感触,弄明白了“为什么家门口的小河越来越臭,为什么杭州湾里的小海鲜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不受人欢迎,为什么一到阴雨天空气中总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化学气体的味道”等等。并且很快拟成了一份倡议书,呼吁一些制造污染源的企业爱护环境,关爱下一代,最后孩子们还把这些倡议书寄给了相关的企业。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既完成了这一单元的习作,也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组课文所要传达给我们的内容。

二、联合家长,共成大“业”

学生在家时间大大超过在校时间,因此,能抓住学生的在家时间认真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农村的孩子尤其是男同学放学后一般一回家就钻在房间里忙于看电视、打游戏,有的则三五成群地疯玩,常常忘了作业。于是跟家长的 沟通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我们班有一个女同学,叫婷婷,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语文测试考9分。 究其原因是基础不好,作业从来不做,态度不认真。家庭离异,跟着父亲,但父亲忙于工作赚钱,很少管孩子,更不用说检查家庭作业了。我跟孩子谈了很多次心,她表示想要学好,但这样的学生由于“惰性”太强,光靠学校的教育是不行的,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于是我请来了家长, 在家长面前我极力表扬孩子的其他方面 的优点,如爱劳动,团结同学啊,肯帮老师做事啊,等等,唯一的缺憾就是成绩不尽人意,但是有很大的潜力的,所以希望家长能在百忙中抽时间来督促一下孩子的作业。

然后我还隔三差五地往孩子家里打电话。慢慢地,家长能时常督促孩子作业,有时还能花时间陪孩子做作业了。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再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9分到三四十分,再到及格,现在不及格的名单里是没有她的名字了,最近的一次单元考试是76分。虽然不是很高,但就这个孩子的资质而言,已经相当不错了。

三、关注差异 因材施“业”

就好像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手指都是各有长短的,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学习能力弱的孩子相比较城区的要多许多,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针对他们的差异来布置家庭作业,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得到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首先,每个学生作业的布置量应该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拿最简单的词语抄写来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抄写遍数。在我所执教的这个班级,我就针对书写情况不是很好的实际规定:以抄写质量定抄写遍数,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书写质量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其次,作业的难易程度也要适当把握。我班级中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学生,每次家庭作业都很难及时的完成,他们是因为家长不会指导,自己又实在有些懒惰。还有一部分学生,确实是能力有限,对一些“活”的东西根本无法掌握,对于这样的学生,难度大的作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选择适合他们的作业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开设一个作业超市,设计难度不同,形式多样的作业,让他们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来完成。如《太阳》一课的作业超市:(1)抄写生字词。(2)摘抄描写太阳的诗句。(3)写一首关于太阳的小诗。(4)读描写太阳的文章。(5)搜集有关太阳的故事、传说。《索溪峪的野》一课的作业超市:(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试用成语造句;(2)摘抄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有绘画特长的学生还可以画一幅山水画;(3)请你当导游写一段导游词……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完成字、词、句的基础训练题;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完成实践、体验题;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广泛阅读、积累语言;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尽情作文。……充分的选择空间,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紧扣教材合理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