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贸易企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逐渐占有重要地位,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我国一直在关注的问题。但是,各个中小企业大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者,再者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进步本文旨在向人们介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实际情况以及面临的困境,并想出良好的解决对策从而为未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产生的一系列有关于资金和信用的融资活动,国际贸易融资是一切国家结算活动的总和。通过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情况的分析,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良好发展。
1国际贸易融资概述
《巴塞尔协约》对国际贸易融资作出定义: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贸易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短期性的结构融资工具,并以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以及应收账款等资产为基础的融资活动。国际贸易融资对我国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国际贸易融资有利于促进我国贸易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进程;
(2)国际贸易融资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业务的发展,优化我国银行的各项业能力;
(3)国际贸易融资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可以对资金的流动和物流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防止风险的发生,将企业经营不稳定现象所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化。国际贸易融资的融资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应对不同企业的融资情况,而且融资手段也相对灵活,较之国内的贸易融资活动,国家贸易融资活动的范围更为广泛,发展前景也应当比较广阔。
2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困境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2.1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
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始于29世纪90年代中期,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发展时间较晚,不过中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发展快,数量多,当时就已经占据了我国企业数量95%以上的比例,出口额也占到了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60%以上,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活动是我国贸易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不过,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情况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形式过于单一,无法体现我国的独特性。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的规模大体朝着一个高标准、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不少企业开始创造新的融资方式以适应时展,但在实际情况下,我国依旧遵循着传统的融资方式,不仅种类不多而且功能也过于单一,无法满足现今发展的社会。
(2)我国中小企业办理融资服务较为繁琐,手续复杂。中小企业在申请国际贸易融资时,过程时间较长,程序繁琐,申请的程序还很复杂,效率较低,无法进行有效的融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输出,造成企业经济负担,使不少企业有了放弃国家贸易融资的念头。
(3)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国家贸易融资自身带有风险性,不过这种风险性是可以进行预测和防范的,有的企业没有注重到国际贸易融资蕴含的风险性,也就没有做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导致风险性不断加大,阻碍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行。
(4)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市场存在不足。我国形成的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缺乏统一的、集中的、有条理的贸易融资市场,使中小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时,只依靠自身的网络进行贸易活动,彼此缺乏促进进步的竞争性,不少企业还会有暗箱操作的情况出现,中小企业长期处于一种不公平、不平等的市场环境下,自然也会造成企业的融资问题不断发生。
(5)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活动与国外的贸易融资活动容易产生纠纷。国际贸易融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成型,已形成了一套规定的国际惯例和通用做法。不过,我国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活动时,有一些部分与国际惯例有着明显的冲突和不协调,导致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活动与国外的经常发生法律上的纠纷,阻碍着我国中小企业向国际进军的目标。
2.2我国中小企业面对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2.2.1银行方面
转变我国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的传统观念,为银行业务人员灌输国家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专业知识,使员工们对国际贸易融资活动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并加快银行处理国际贸易融资活动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2.2.2国家方面
研究分析国际上贸易融资规范的惯例和通用做法,改变我国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观念,逐渐与国家接轨,尽量较少国际纠纷。建立统一的、系统化的国际贸易融资市场,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严厉打击企业不法融资行为出现。
2.2.3企业方面
企业完善自身建设,对企业自身国际贸易融资做出合理的规划,转变相关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提高工作人员对国家贸易融资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加快转变经营方式,吸取外国贸易融资的宝贵经验,树立正确的企业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建立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对各个环节资金的使用做出准确的核算,真正将企业资金用到实处。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整体进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作者:赵一真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本文通过对32家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较为详细地了解了外贸企业各岗位对国际贸易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反映企业用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高校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外贸企业各岗位人才需求实际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真正培养出适合外贸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
关键词:
外贸岗位;能力要求;人才培养
1.问题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成了高校炙手可热的王牌专业。然而,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率开始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据笔者对本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结果显示,近五年来初次就业从事与外贸相关职业的学生占比仅为30%左右。另据有关报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经成了“十大就业困难”专业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往往只注重参考其他高校相同或类似专业的做法,而对于企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忽视,使得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用人实际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人才市场需求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外贸企业招工难与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愈演愈烈。为此,了解外贸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以及各岗位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能力要求,以期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适度匹配,是破解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2.调查对象的选择
为了能够得到外贸企业的配合,因此,本次调查选择的外贸企业都是曾经到笔者所在学校招聘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企业。这些企业代表性强,涵盖面广,既有大型外贸企业,如富士康集团,又有小型外贸公司,如浙江十足商贸易公司。既有自营进出口企业,如福建机电产品龙头企业“福建亚南集团”,又有专营进出口企业,如上海昌军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既有大型国有企业,如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公司,又有小型民营企业,如浙江义乌的诸多小商品外贸企业。
3.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将调查问卷发送至外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邮箱,要求相关人员填写好再发回至指定邮箱。共发送调查问卷41份,回收32份,有效问卷32份,回收率为78.05%。部分企业可能是因为邮箱有误,或者管理人员调换等而未作答回复。
4.调查结果分析
(1)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情况
考虑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就业情况与对外贸易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对外贸易发展形势较好时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就会比较旺盛,该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外贸行业的比例就会相对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国际贸易也迎来了寒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但从我国来看,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经济仍然处于稳定增长情形,对外贸易的发展也稳中有升。调查数据显示,在对“贵公司近3年内是否有录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计划”的回答中,有28家企业均表示有计划,占调查总数的87.5%。有2家表示要看今后业务发展的情况决定,有2家则明确表示不再增加录用计划。由此可见,市场上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
(2)外贸企业岗位设置情况
对于外贸企业岗位的设置,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具体的岗位设置上略有差异,但其岗位的基本职能大致相同。一般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岗位设置上相对较为细化,这便于岗位的专业化、规范化。规模较小的企业为节约成本、压缩开支,往往岗位的设置不会太细,常常一个岗位要承担多个岗位的职能。通过调查,外贸企业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设置主要有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部分大型工程类企业还设有国际采购员、国际招标员等岗位,但这些岗位不仅仅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3)各岗位对国际贸易人才能力的要求
不论是哪个岗位,都要求国际贸易人才要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知识,熟悉国际贸易各流程与环节,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基本的英语水平,这些是进入外贸企业最起码的要求。然而,由于外贸企业各岗位所从事的基本职能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受调查企业均认为,在招聘外贸业务员时,会侧重于考查应聘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口语交流能力,以确保能够与国外客户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还要求应聘者具备很强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招聘外贸单证员时,会侧重于考查应聘者对外贸单证的阅读与缮制能力,还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能力、电脑操作能力等,确保单证制作准确无误。而对于外贸跟单员,则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预测能力和谈判能力,并要掌握有关合同法、票据法等法律知识。对报关员、报检员岗位,则侧重考查应聘者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等,并要求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在招聘货代员时,主要看应聘者是否掌握基本的国际货运专业知识,是否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整合资源和渠道的能力等。而对于国际商务秘书岗位,则要求应聘者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应变能力、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协作能力,还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
(4)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建议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您认为外贸业务员是否应该选修第二外语”的回答中,84.38%的企业给予了肯定回答。并且在后续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希望学校要求该专业学生要选修第二外语,并可以此作为毕业的一个条件。在“您认为是否有必要有该专业学生进行外贸商品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的回答中,有90.63%的企业认为“非常有必要”。这些企业建议学校应该对我国出口量较大的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等进行训练,使学生了解这些产品的生产工艺、产品特性、产品功能等。对“您认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取得哪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作用较大”这一问题,选择“报关员、报检员、商务英语证书”的达到了93.75%;选择“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国际货代员”的有78.13%;选择“国际商务师、外销员”的有56.25%。只有个别企业认为证书作用不大。因此,这些企业建议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该专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并为学生考证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受调查企业还建议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5.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思考
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外贸企业由于岗位不同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高校在制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非常有必要参考企业的这些具体要求,创建“课、证、岗”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一是探索构建“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与跟单员、报关与报检员、商际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培养方向与目标,着力建设“厚基础、精业务、重实践、能创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上注重与岗位对接,在课程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外贸各岗位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具备相关岗位能力要求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二是依据外贸岗位能力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与跟单员、报关与报检员、商际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五大岗位能力模块,并配以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流程的基础上,更突出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与锻炼。三是结合本科生素质拓展的要求,把学生获取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素质拓展学分结构中必须获取的学分,鼓励学生考取面向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结算师、外贸业务员等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到毕业时能够达到人手一证。四是扎实开展岗位实践训练与实习教育。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验室,根据能力模块设定学生角色,让学生模拟该岗位从业人员,完成相关业务。另一方面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该学生到有关外贸企业的相应岗位开展专业实习,让学生对外贸各岗位的职责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各岗位对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渠道
1国际贸易融资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已有百年历史,其长久的发展足以证明贸易融资是一种先进的金融方式,具有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实质作用。
1.1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贸易方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综合运用结构性融资工具,对交易中所涉及的存货、预付及应收账款等资产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其多存在于有形或进出口商品的国际加工生产贸易之中,所以较一般信贷业务而言,其具备十分鲜明的特点。
1.1.1业务周转快,自偿性强
国际贸易融资建立于外贸业务基础之上,其对承接业务的贸易背景及还款来源要掌握得十分明确,而外贸融资一般依托于业务的实际支付结算,一笔贸易完成并达成国际结算后的所得款项将作为偿还融资的第一来源,故其自偿性较强。再加上单笔进出口贸易一般期限较短,因此,国际贸易融资亦具有融资期限短、周转速度快的显著特点。
1.1.2低融资成本,低信用风险
基于国际贸易融资每笔业务均对应一个真实商贸背景的前提,所以其授信还款来源明确。同时通常以货权为抵押的方式也使融资授信条件相对宽松,因此,鉴于还款来源与融资用途的紧密联系,企业融资所需成本及各方融资风险程度大为降低。
1.1.3融资方式灵活,综合效益好
国际贸易融资在融资方式上根据进口和出口方向的不同分设了多元方向。具体的进口方向融资方式大体涵盖信用证、信托贷款及海外代付等,而出口方向则主要囊括出口押汇、国际保理、出口议付及出口信保、退税、发票贷款等多种模式。这不仅为贸易企业提供了便利,为银行提供了手续费、汇差、利差等综合收益,同时也带动国际间贸易结算业务的迅猛发展。
1.2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为了应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和日益增长的客户差异化需求,银行已不断推陈出新,提供诸如供应链金融方式,即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无缝对接性特色服务,为企业的产供销提供国际化融资方案。同时,由于外贸融资形式的创新,当下其不仅能够提供针对大宗商品进口的商品质押融资,还有针对出口的包括应收账款质押在内的多样融资形式。此外,融资手段更为灵活,呈现出外贸融资与金融衍生工具在外汇掉期和远期结汇等方面的双向结合,既有效规避了融资风险,又进一步降低了交易成本。再有,基于国际结算愈来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银行方面可在综合考虑贸易特点、资金把控、风险承受及借款人信誉、相关政策法规等的基础上,将融资与风险缓释工具进行搭配,以实现国际间进出口商贸融资的量身定做,最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及行业腾飞的美好愿景。
2中小企业外贸融资现状分析
国际贸易融资行业发展得蒸蒸日上,但面对如今全球经济的低迷走势,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及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资金紧张,难以为继等风险频现使得资金短缺而又难以获得融资的问题成为其在国际贸易中扩大经营、寻求发展又一难题。
2.1国家现行宏观政策存在保障空白
目前,在中小企业外贸融资的宏观层面,国家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加以扶助且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部分新型业务方面,尚存国家法律法规有效保障的盲点,所以,中小企业外贸融资政策支持相对较弱。况且部分政府对国家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这也在无形中延缓了融资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我国现存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服务机构发展得又不太健全,致使财政预算及服务机构执行发挥受限,再加上目前国内金融体制中银行独大,垄断程度较高,因此,金融资源的不均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外贸融资。另外,我国金融体系存在对商业及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银行内部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故寄期望于单一银行性融资便有可能会有所失望。而部分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向民间借贷,又会因市场的消极及高息的利率而饱受双重夹击。还有股权、证券等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也会加剧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管控风险,因此,上述问题亟需得到有效改善。
2.2国内银行金融机构具有融资偏好
银行是中小外贸企业短时间内快速缓解资金压力的主要动力,但是,基于银行机构的贸易融资却存在一定局限。首先,中小企业规模的划分对其在银行方面融资形成一定障碍。在多数从事外贸的企业中,从业人员较少而收入却较高现象实属自然;而通常情况下,一旦被划定为中小企业,就必须接受银行对其融资额度较低的事实,所以凤毛麟角的资金供应不能解决其实际需求。其次,中小企业外贸结算及融资方式较为传统,所以,无论银行还是自身而言,传统即为束缚,使其无法适应日趋变化的时代需求。虽然现已有不少新型融资方式开始兴起,但流程复杂,国际信用评级及风评体系亦不健全,都使新型产品被疏于选择,所以新型融资产品的推广亦然关键。最后,中小企业办理外贸融资业务的准入、信用评级及审批流程复杂,办理时间偏长,而全球经济放缓也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因价格问题造成货物大量囤积,不能按期归还银行借款,再加上下游客户的信用危机,迫使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而提高业务门槛,因此,多数中小企业想要获得银行融资绝非易事。
2.3中小企业外贸融资需求十分迫切
国内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外部资金的有力支持,只有获得经营资金的融通,才能抓住稳步成长与扩大规模的机遇。然而,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小企业外贸融资问题却屡见不鲜,以致于外贸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不同于其他行业,经营过程更为复杂,例如出口商贸,一般需要经过前期备货、定仓、制单、报关、贸易结算及出口退税等多个环节,资金回笼周期因此而被迫延长,所以,对于资金实力本身较弱的中小外贸企业而言,资金需求无疑表现得更为强烈。况且现阶段,国内中小外贸企业多为纯贸易性公司,自身能够实现生产加工的企业较少,而批发型客户业务类型较为单一,业务频繁但利润不高,且资金回笼依托下游企业,自身付款实力不强。此外,出口企业业务流程前期备货阶段需要占用大量资金,而整个贸易流程的延伸,无形中拉伸了货物运输及到港卸货的时间,致使企业收汇时限延长。如出口企业单纯依托自有资金日常运作,货币资金周转必成问题;而对于进口企业而言,其不仅运输环节时间较长,到港后的仓位费、滞港费及垫付关税也会占用资金,况且货物一旦未能销售,企业就会陷入经营困境,从而对其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3改善中小企业外贸融资问题的创新举措
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只制定单方举措就能够缓释甚至解决的。国家应从政策,金融及中小企业自身等多角度出发,制定全方位的有效方案,才有可能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3.1健全、完善国家宏观政策体系
为使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更好更快发展,首先应从宏观政策层面着手,创造足以支撑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宏观环境,着力完善有关国际融资的保障体系、政府支持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以解决中小企业无抵押无担保借贷的尴尬局面。并鼓励中小企业专注于新技术研发与利用,促进风险项目的投入。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对中小融资企业的信用监督及约束机制,以政府为先导,发挥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优势,以保障国际贸易融资的良性发展。此外,政府还可通过民间资本构建支持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草根金融格局,并建立专项服务的政策性银行,以此为其融资提供多层次信贷支持,解决经营资金的不足问题,从而更深层次地助力于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全面贯彻与落实,达到行业与政府双赢的美好未来,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稳定、国际贸易收支总体平衡的目的。
3.2构建全面、立体的金融服务体系
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带动了中小型贸易企业的涌现及成长,各商业金融机构同时也针对国贸特点及现状制定了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措施,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加强和培养员工创新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方能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其国际贸易融资的倾斜力度,并逐步完善金融的系统化管理,对信用评级及授信程度良好的企业,在融资业务的申请流程,包括准入条件上给予一定便利,进而保证融资的时效性,以便企业能够抓住良好的商业时机。同时,应对中小贸易企业应设立专项负责团队,一来便于企业办理业务,二来可考察和评估市场变动及企业风险,及时作出政策及产品方案调整,为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合作提供组织保障。除此之外,加强金融机构的国际人才培养,引进结构性贸易,并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直接渠道,如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寻求债券市场支持,加大集合票据及集合信托等产品研发,并倡导典当、票据贴现等新型融资方式,以实现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3.3大力提升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
中小企业综合实力不强依旧是国际贸易融资难的主要根源之一,所以,作为融资主体,提升自身综合实力,转变传统经管理念,树立成本管控及信用风险意识,规范财务内部管控,并努力与国际接轨,充分利用税收优惠等政策把控,实现有利于自身易于获得融资的良好口碑及形象,才能在企业管理层全面提高经管决策能力的同时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中小企业应主动维护市场秩序,且应想方设法地提升产品竞争实力,在高度关注国际市场变动的前提下,采取稳妥方式防范现存及预计风险,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自觉杜绝恶意竞争现象,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目的,以与银行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渠道,以国家及国际政策为导向,维护企业在行业中的稳固地位,扩大盈利空间,同时实现业内的良性竞争,以营造积极、健康的国际贸易市场大环境。
作者:何爽 孟宪军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高佳朋.关于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06).
[2]王国英.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1.
[3]王九华.外向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4]逯词章.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及法律对策[J].中国商贸,2012(05).
一、浙江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小外贸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市场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而融资问题首当其冲。
1.中小外贸企业的贸易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困难在浙江省各地区普遍存在,在对义乌,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等市的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情况调查中发现有50%的中小外贸企业认为取得贸易融资是非常困难的,资金紧缺是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贸易融资困难这个问题迫切的需要解决。商业银行对实力较弱的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兴趣很小,往往把贸易融资提供给经济实力强,利润高的大型企业,即使认识到中小外贸企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弱,信誉较差,银行还是不愿意做风险较大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业务。
2.中小外贸企业自身实力有限,难以满足银行的要求
目前,浙江省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贸易融资产品品种比较全面,但事实上切实实施提供给客户的仍然是古老传统的贸易融资产品如:进出口押汇、授开信用证、贴现等,但是这些传统的融资产品是针对大型企业提供出的,并不适合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外贸企业,较为适合中小外贸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没有实际的提供给客户。
中小外贸企业同样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自身资金实力较弱,流动资金匮乏,信用评级较低,缺少银行认可抵押担保。加之银行在经营业务的时候,尤其是在做资产业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在授信审批的过程中,除了通过严格准入制,审查企业资产情况、经营情况、盈利能力及现金流,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情况,业务真实贸易背景外,往往还要求企业提供第二还款来源,追加多重抵押、担保,无形中又抬高了贸易融资的准入门槛。
3.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长期“抓大放小"指导思想下,都把大中型外贸出口企业作为其核心客户,往往偏好于大中型外贸企业,认为大型企业经营稳定,贡献度高;而中小企业实力较弱,风险较大,加之授信审批采取终身制负责,客户经理往往也不愿意叙做中小企业的授信。同时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地位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在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拓展力度和参与积极性不高。
4.贸易融资新产品和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很少
从目前商业银行的融资产品来看似乎融资产品很多,但实际叙做的均以传统贸易融资产品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重点局限于授信开证、进出口押汇、贴现等,品种少,且功能单一。其他的融资产品特别是适合于中小企业特点的产品,如:打包贷款、假远期信用证、国际双保理、出口信保融资等几乎没有开展,近一两年国外和沿海地区新兴融资方式,如:仓单质押贷款、供应链融资更是涉足较少。
二、发达国家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和启示
国际贸易及贸易融资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发达国家对于采取各种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来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均有一定的经验。虽然各国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经济实力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加上各国政府对对外贸易支持力度的不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融资模式、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差别很大,但各国在促进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仍有一定的共性。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于进一步完善浙江省的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1.完善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体系
发达国家有完善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体系,中小外贸企业融资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非盈利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二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融通及投资:三是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其中政府作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既可以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融资优惠政策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又可以通过担保或监督的形式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些国家中小企业的比例都占90%以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共同特点是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作为一个永久性的联邦政府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小企业发展,尤其是帮助小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大多数发达国家除专设主管政府部门外还设有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虽然也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资金,但最主要的形式还是提供担保支持,信用保证制度是发达国家中小外贸企业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佳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它帮助中小外贸企业获得了商业性融资。
2.发达国家进出口银行发挥重要作用
进出口银行属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各国通过建立进出口银行,采取优惠的信贷政策和金融手段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出口方面,进出口银行主要从事信贷、出口信贷担保与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为出口企业提供了出口融资便利。进出口银行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直接提供出口贷款,而是倡导,将商业银行及民间金融机构的资金引导到出口信贷上来,既能有效利用社会闲置资金,又能扩大企业出口,同时克服进出口银行资金不足,减轻政府负担。通过进出口银行的参与和倡导,出口信贷与出口信用体系协调统一,出口信用机构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和担保,商业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以少量财政支出利用信用中介的杠杆效应,博动巨大的社会资金,这是出口融资体系的最佳模式。发达国家己经基本具备这种发展模式,其进出口银行建立较早,发展完善,并且具备完备的出口信用体系,有明显的出口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的进出口银行已经摆脱完全依靠政府贷款再用其资助出口商的做法,出口信用担保己经成为其最主要的业务方式和内容。进出口银行通过对商业性金融机构提供担保,吸引、推动商业银行从事符合政策性意图的业务活动,达到以较少的资金保证较多的资金流向亟须资金支持的出口项目的作用。加上出口信用保险的有力配合,对出口商形成了强大的支持,同时也有效减缓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从而,发达国家的进出口银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各国对中小企业资金援助的方式,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风险投资和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等方面。近年,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推出中小企业新贷款方案,以此促进中小企业产品出口海外市场,批准过程仅需36小时。这项快速出口融资上限为15万美元。10万美元或以下的融资可获得中小企业管理局高达80%的信用保证,10万美元以上的融资,信用额度则为75%的融资保证。日本则以政府建立的专门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低息贷款的方式为主。目前,这些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低于市场2-3个百分点的中长期优惠贷款。此外,日本政府还设立“信用保证协会”和“中小企业信用公库”以向中小企业从民间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从发达国家建立的官方出口信贷机构的业务来看,中小企业是他们支持的主要对象,而发展中小企业,加大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力度则是发达国家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金融手段。例如,金融危机期间,随着市场预期的大幅波动和市场快速萎缩,外贸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订单数量快速减少,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跳水,加之世界性的金融紧缩,导致大部分金融机构对外贸行业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面对极为严峻的形势,宁波市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紧密协作,发挥既有的银贸协作基础之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对全市外贸保市场份额、保市场主体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4.政府有力的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进出口业务
由于发达国家建立有专门的机构扶持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更能够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服务。美国政府就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开拓国际市场的各种机会。为了鼓励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美国进出口银行将保险数额从200万美元提高到300万美元,还在各地设立许多“出口援助中心”,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等方面的服务。由于政府的积极参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外贸企业外贸知识欠缺、信息不对称、缺少机会等问题,有力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通过对有关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国外政府都很重视和支持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而且都有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专门机构,以及相应的政策及法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体系。
解决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融资难问题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相关部门政策的协调配合。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金融支持是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问题、促进中小外贸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有效办法,但是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政府要有相对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外,还需要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机构的积极参与。
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需要完整、协调的法律体系。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制定和完善有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和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浙江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国际贸易融资具有操作灵活、适应性广的特点,是促进浙江省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但与此同时,很多中小外贸企业也深为融资难的问题所困扰,国际贸易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外贸业务发展的重大障碍。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外部环境
①浙江政府扶持力度弱
浙江政府普遍意识到中小外贸企业的重要作用,加大了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但关注的焦点是中小外贸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还缺乏长远考虑,浙江经济中的中小外贸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例如纺织外贸企业,因此政府针对具有浙江经济特点的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特别是针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方面的支持力度更弱。我国现行贸易促进体系中也存在着政策内容不全、体制机制不顺、资金来源不稳、促进手段不多等问题,需要通盘规划重新构建。
②信用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与中小企业有关的公开信息难以取得,银行无法对除自己客户以外的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比如,在国外,进口保理商可以通过官方或民间的多种渠道获取进口商的信用评级和资信情况,再加上企业的财务报表就能为其核定信用额度。而我国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值得质疑,加上部分企业不讲信用,有意拖欠贷款,逃欠银行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保理,银行担心一些客户通过国际保理业务,将不良应收帐款转嫁给银行,从而使银行相对而言更愿意给大企业进行国际保理融资业务,而对于中小企业保理业务基本不愿涉足。
③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质押、抵押、担保、信托等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与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有些国际贸易融资常用的术语和做法在我国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例如,押汇业务中银行对单据与货物的权利如何,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债务关系如何;进口押汇业务中常用的信托收据是否有效;远期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己经承兑的汇票是否可以由法院止付等等。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保理业务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法院方面也极少有判例。例如保理的基础是债权的有效转让,但债权转让在我国只能按照《合同法》一两条很宽泛的规定:合同效力可转让,转让通知债务人有效,而在出口商业发票贴现业务(有追索权的保理)中,出口商一般不愿在发票上加列转让条款,则通知如何实现,这一问题无司法解释。由于这些法律空白和不完善的地方,银行从保护自身资产的角度考虑,往往从严要求,影响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开展。
2.中小外贸企业自身的缺陷
①规模小,经济效益低下
浙江中小外贸企业经营规模一般较低,技术水平落后,注册资金少,进出口额较小。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生产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流通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即可申请进出口权,出口经营权门槛的降低使得浙江省大量中小企业得以进入外贸行业,由于自身规模限制,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额往往较小,经营效益相对低下,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增大。浙江省中小外贸企业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或缺少实体的贸易公司,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拳头产品,缺乏比较优势。
②财务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
浙江中小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部分中小外贸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都是制约其在银行取得贸易融资的障碍。同时,中小型外贸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财务记录混乱的特征,加大了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从而造成融资的一定难度。
③浙江中小外贸企业担保难、抵押难
企业要办理一笔财产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手续,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对于习惯进行灵活经营的中小外贸企业而言,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制约。而且抵押登记和评估费用高、随意性大,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抵押率较低,并且中小外贸企业的信用等级偏低,企业通过抵押实际得到的贷款数额相对较小。
3.商业银行 “惜贷”
①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认识有偏差
商业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认识有偏差,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不需要动用实际资金,只需出借单据或开出信用证就可以从客户赚取手续费和融资利息,是零风险业务。当出现问题后,又认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很大,要面临国家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外管政策风险等等,一味的夸大风险,严格控制,制约了该项业务的发展。银行除了将贸易融资所依附的国际结算产品未来的应收帐款应作为第一还款来源,还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抵质押品,甚至多重抵押。使客户不得不放弃贸易融资业务,从而严重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②银行与中小外贸企业信息不对称
中小外贸企业往往不主动与商业银行沟通,对商业银行在给予国际贸易融资时候的风险和政策都不是很清晰。银行仅仅通过中小外贸企业的书面财务报表来分析中小外贸企业的情况,而从书面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关的企业资料,很难分析中小外贸企业的实际状况,和融资要求。商业银行也很少主动到中小外贸企业中了解企业的实际效益及成长情况,对中小外贸企业缺少深刻的分析和了解。因此造成了在融资上的中小外贸企业和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中小企业获得商业银行的融资。
③商业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授信担保的门槛高
1.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单一。企业国际化的融资经营最为主要的内容是一般商品的进出口融资,可以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进行。所谓直接融资就是指,通过货币市场进行票据的发行,对货币进行融资,主要的方式就是资本的融资;所谓间接融资就只指,通过商业银行或是其他专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融资服务,也可以通过中介进行融资服务,主要的方式是债务融资[1]。但是目前中国的货币市场并不完善,很难形成一个发达而又完善的货币市场,无法保证国际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商品融资仅仅局限于间接融资,方式的单一造成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出现问题。2.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集中。在国际贸易融资时,往往会出现贷款无法收回的情况,那么中国的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的银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把目标客户定为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以及没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他们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时,会出于风险的考虑,而不愿意对其进行融资。这样中小企业没有融资的帮助,很难进行自身业务上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对象的集中,使得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迫切,进而导致难度更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所影响。3.国际贸易融资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落后。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是风险较大,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但是这些风险能够预测并进行防范。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预防措施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手段落后,很多措施都无法得到具体的应用。就国家风险而言,他们的评估和风险预测也并不科学,对风险程度的预测都是通过经济计量模型而统计出来的,需要国家作为承担者,描述各个经济变量与国家风险之间的关系[2]。之后在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这样才能预测国家风险的大小,但这个判断是主观的,可见其随意性。
二、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中国的中小企业会出现国际贸易融资难,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例如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银行和外部环境也会对其融资造成一定的影响。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之所以中国的中小企业会存在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是造成贸易融资难的首要原因。因为中小企业没有较高的注册资金,在发展的过程中,财务情况不佳,表现出较弱的综合实力,没有抵质押担保、造成偏低的信用评级,最终导致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只有将治理机构和经营管理提升上去,才能保证融资的顺利进行;第二,中小企业在外贸领域并没有很长的时间,因此比较缺乏复合型的人才,高素质的业务人员也相对比较缺乏,不能对复杂的风险贸易进行估计,导致无法运用更加灵活的融资手段吸引国外的客户,导致交易很难进行,进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困扰[3];第三,中小企业没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进行创新,仍然采用传统的交易方式,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忽视对进口方的调查,导致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收款风险。2.银行存在的问题。银行在中国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中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第一,在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中银行往往存在着违规操作的现象,因为银行数量和规模的增加,银行对风险规范有所松懈,很多业务人员利用资金操作过程中的漏洞,给银行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第二,银行有较为复杂的操作环节和审批程序,由于风险的考虑,银行会对融资提出很多限制条件,而且相对而言,银行没有严格的标准,这样业务流程就不够规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就致使中小企业在申请贸易融资时具有很大的困难。3.政府存在的问题。政府在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并不顺利。第一,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支持不够。在最近几年,国家才逐渐意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从而加大了对其的扶持力度,而且通过了一些法律条文对中小企业的业务进行支持,虽然无法与发达国家进行相比,例如在税收补贴方面,德国以及法国酒可以对中小企业免征营业税或是提供就业补贴,但是中国就没有发展到这个水平;第二,出口信用体系发展比较缓慢,像很多发达国家有较充裕的资本,因此可以有力保障出口商收汇安全,但在中国的发展还不成熟,勇于信用保险的资本金很少;第三,法律环境不够完善,很多国际贸易融资的术语与做法在中国的法律上并没有进行规范,而且中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比业务的发展慢,例如银行对单据与货物的权利等等,不完善的地方会让国际贸易融资难度和风险都大大增加[4]。
三、改进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外贸企业;汇率波动;汇率风险
汇率波动是造成汇率风险的主要原因,频繁而且剧烈的汇率波动,会给国际贸易企业带来极大的不变,在他们进行贸易活动时使用外汇,就可能会导致因为汇率变动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现象发生。所以,当今的国际贸易企业如何才能规避汇率所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目前国际贸易企业研究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笔者对于国际贸易过程当中汇率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建议和措施,更好的促进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
一、当今世界汇率变动的基本形式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活动当中,大部分的贸易活动是以美元为交易货币的。所以,在进行我国的国际贸易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研究过程当中,就需要充分的考虑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变动。因为,近年来汇率的变动相对来说较为频繁,所以就应该在进行贸易结算之前,需要相对准确的估算出所需的费用和最后的盈利,以此来避免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带来的损失。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
从目前的状况来说,人民币面临着相对较大的升值压力。很多国家认为,对于人民币币值的估计偏低,使得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于国际上的很多国家的工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因为人民币的币值低估,使得中国每年的贸易都呈现出顺差,所以中国的人民币就应该升值,以便于改善其他国家的贸易状况。
(二)美元持续的贬值
因为,美元现在属于在国际的贸易当中所依靠的主要货币,在以美元为主体的世界金融体系之下,美元的贬值就意味着其他国货币的升值。在这样的一个体系当中,美国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印制货币,来改善自己国内的经济状况,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待遇,这必将会造成美国国内的财政赤字。由于,美国的这一思想,就导致其货币的发行量越来越多,美元持续贬值动力仍在。
(三)我国缺乏完善的汇率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其汇率较之前的相比弹性增强,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仍旧显示出明显的刚性。由于整体的汇率制度的改革,就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境内,央行为了进行调节就必须要增加外汇的储备,这一系列的措施结束之后,就会出现货币供应总量,超过应有的标准,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随之增大。
二、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规避风险的现状
如果想要对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的汇率风险进行规避,那么首先就要了解我国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现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更好的促进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普遍缺乏规避风险的意识
从现在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进行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地认识到: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于汇率风险的敏感度相对来说较低,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相对大多数的外国企业来说较差。在汇率变动的敏感时期,也就是在人民币升值之后,我国的很多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都承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损失,但是这些企业并没有痛定思痛,寻求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办法。所以,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我国的大部分的企业,只能是处与一个被动挨打的局面。
(二)我国企业缺乏规避风险的经验
在经历了人民币升值之后,受到国际贸易当中汇率变动影响的一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在进行国际贸易的交易当中,通常是采取通过电报办理汇兑的方式进行资金上的结算。并且多数是在收到汇款之后,马上进行结算业务,这些都是在短期的范围内进行的。而像货币掉期、期权交易以及货币选择这些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小型企业国际贸易当中很少采用,这就导致了他们对于国际贸易中的有效的防止汇率风险的经验相对来说较为的欠缺。
(三)银行产品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
在进行国际贸易当中,结算时多数是依靠银行进行货款的结算。迄今为止,我国的银行已经推出了远期掉期、结售汇等一系列的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在设计上并没有深入的考虑我国进行国际贸易企业的现状,就使得银行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在设计之上显得不够合理、期限相对来说较短,门槛相对较高,结构比较单一完全无法满足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的多元化需求,这就造成了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完全无法享受到这些业务,很难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
(四)从事汇率风险研究的专业人才偏少
从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在我国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当中,缺少专门从事对汇率风险进行研究的专业人才,这就导致了企业的上层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即将面临的汇率风险没有一个良好的敏感度,对于企业所要承担的风险的理解和认识不足,这就造成了企业的很大的损失。
三、国际贸易当中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措施
通过上述对于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的分析,就可以充分的看出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国际贸易在进行结汇的时候会造成一种怎样的汇率风险,如何有效的规避汇率的风险,笔者认为,规避汇率风险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微观层面上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
第一,针对于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问题,就必须要从企业的自身入手,充分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解决汇率风险的基础。所以,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就必须要引进一批专业素质较高、技术素质较强的专门人员来对即将要进行的国际贸易进行一定的评估和预测,通过加大信息的投入,对于汇率做出一个独立的判断,同时还需要在企业当中树立起一个合理的风险管理观念,确定自己最有优势的产品来进行国际贸易。
第二,在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汇过程当中可以选择多种形式进行,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汇率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的而损失和不利影响,所以在进行结汇时应该采用外汇期货交易套期保值、扩大人民币的结算范围等方式进行结算。以便于更好地保证我国的企业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之下更好地进行国际贸易,规避由汇率所带来的风险。
(二)宏观层面上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
针对于宏观层面上对于汇率风险的规避,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定的讨论,从而减少因为受到汇率的影响,而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第一,在宏观上规避汇率风险需要短期措施和长期措施相结合。短期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使汇率在短期的范围之内保持相对平稳,不至于波动过大。这就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必须要坚持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也就是说要给市场一个明确的货币汇率变动的规则,让市场对于货币的汇率变动有一定的了解,并预先做出解决措施。其次,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并应该承诺在一定的时期之内不会改变,让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当中有一定的凭借,更好地组织生产。最后,国家通过外汇储备,促使汇率进行窄幅的反复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规避汇率的风险。但是,这几个措施治标不治本,不能完全根治汇率风险。
第二,短期措施职能在短期之内缓解汇率风险,所以,如果想更好的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就必须要采取长期措施,来对汇率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按照市场规律来发展。首先,就应该扩大汇率的浮动空间,其浮动空间的扩大,就有利于央行能够对汇率变化更好的预警,实现内不平衡的目标,同时采取相应的政策,促进对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其次,市场规律下人民币进行单边升值的概率很小,所以在进行国际贸易汇率风险规避当中就应该加强企业的自身实力和对于市场规律的认定,以及进行一定的选择。最后,企业当中要加强对于汇率的研究,建立出一个完善的货币汇率预警的机制,加强对于企业生产的引导,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寇宣丽.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贸,2012(25).
2.冯跃.固定汇率、浮动汇率下中国经济政策——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2012(9).
关键词:外汇风险;三要素;国际贸易;影响因素
一、 引言
作为经济主体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企业,在其对外经济活动,特别是国际贸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如应收帐款、应付帐款、货币资本的借入或贷出等,这就可能造成企业拥有大量的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或者是债务,而这些涉及外币的资产、债权和债务等,都需要在一定的周期或者是在贸易活动结束后与本币进行折算或兑换,以便结清债权债务并考核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最终利润和成果。也就是说,本币是衡量企业对外经济活动效果的共同指标,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发生的外币收付,均须在一定的时期或国际贸易周期结束后与本币进行折算,以便结清相关的债权债务,并衡量其国际贸易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因此,企业国际贸易必须直面外汇风险,其外汇风险类型也主要涉及的是交易风险,这是对企业国际贸易活动影响最大的外汇风险类型,所以,本文对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分析正是围绕交易风险进行。
企业国际贸易活动中面对的外汇风险与汇率紧密相关。可以说,只要存在汇率波动,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管选择何种外币币种进行结算,都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外汇风险。自从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人民币弹性明显增强,汇率波动幅度显著加大,变动频率也明显加快,而且,由人民币与世界各主要货币的汇率走势可以看出,没有哪一种外汇汇率不存在波动。因此,外汇风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长期存在于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同时,随着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不断复苏,世界各国之间针对汇率的博弈也越来越频繁,各国贸易争端和摩擦也接连上演,导致外汇汇率的波动进一步加剧,外汇汇率的走势和预测也更难以把握。面对这种格局,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外汇风险,如果不进一步加强外汇风险管理观念和增强外汇风险管理技能,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必将遭受巨大的汇率损失。因此,在汇率市场化环境和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幻的过程中,加强对外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十分重要,而分析和认清企业国际贸易所面对外汇风险的影响因素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的前提,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二、 外汇风险的三要素
根据外汇风险的定义,需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第一,外汇风险是由于经济主体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或债务,发生了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或兑换而产生的。如果经济主体持有的资产、债权或债务都是以本币表示的,不涉及汇率,也就不会因汇率变动而带来外汇风险。第二,外汇风险是由于不同的时间点,汇率不同而导致经济主体持有的资产、债权或债务折算或兑换成本币后的价值发生变化。如果折算和兑换是在同一时间,或汇率不发生变动,那么就不涉及汇率变动,也不会产生外汇风险。第三,外汇风险是因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而给经济主体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外汇风险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风险发生的时间是不确定的,风险程度是不确定的,发生后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导致的经济损失只是一种可能性,即有损失的可能也有收益的可能,并非必然。
根据这种理解,外汇风险常常被认为由三个要素构成:本币、外币和时间。本币是衡量一个企业经济效果的价值尺度,外币是衡量一个企业国际贸易商品价值的经济指标。本币和外币是外汇风险存在的基础要素,两者构成了外汇风险中的价值风险,没有外币和本币的兑换关系,也就没有外汇风险的存在。有了本币和外币之间的折算和兑换关系还不一定构成外汇风险,外汇风险的存在还必须有时间差异。时间是外汇风险存在的直接要素,构成了外汇风险中的时间风险。在确定的时间内,本币和外币存在折算比率,这种折算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外汇风险。时间的长短对外汇风险的大小有直接的影响:时间越长,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就越大,外汇风险就较大;反之,时间越短,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就越小,外汇风险相对就较小。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把本币、外币和时间作为外汇风险的三个构成要素并不完全恰当,或者说这三个要素并不完全相互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并不能直观地反映出外汇风险的构成实质。其实,从直观地角度,可以将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分为:头寸、时间和汇率波动。头寸指的是外汇暴露头寸,是没有经过风险对冲的头寸,也称为敞口头寸;时间指的是外汇暴露时间,是头
寸暴露的时期;汇率波动指的是本币和外币的折算比例有一定的变动。
头寸、时间和汇率波动构成了外汇风险的三要素,缺少任何一个要素,外汇风险也就不存在。外汇暴露头寸是外汇风险存在的基础,经济主体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面对的外汇风险,即不直接由其拥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决定,而不由其拥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务决定,而是由债权债务相互对冲后的敞口头寸决定,如果经济主体的债权债务完全对冲,不存在敞口头寸,也就不存在外汇风险。显然,外汇风险与外汇暴露头寸正相关:外汇暴露头寸越大,相同时间、汇率相同波动率下的外汇风险也越大。外汇暴露时间是外汇风险存在的前提,经济主体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拥有的外汇暴露头寸,如果没有暴露时间,如对外贸易过程实行一手交钱,一手交物,不存在外汇暴露时间,也就不存在外汇风险。显然,外汇风险与外汇风险暴露时间也显正相关:时间越长,则在此期间汇率波动的可能性越大,相同头寸、汇率相同波动率下的外汇风险也可能越大。汇率波动是外汇风险存在的核心和关键,经济主体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如果汇率是没有变化的,如处于固定汇率制度的环境下,不存在汇率波动,也就不存在外汇风险。显然,外汇风险与汇率波动也显正相关关系:汇率波动率越大,相同头寸、相同时间下的外汇风险也越大。
外汇风险的存在由头寸、时间和汇率波动这三要素决定,外汇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是由这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汇风险的三要素与外汇风险表现形式的关系可由图1表示。风险暴露时间决定了外汇风险的基点,而外汇风险的大小由风险暴露头寸和汇率波动决定,同时,汇率波动又决定了外汇风险的方向:是亏损还是收益。在图1中,如果汇率表现为波动朝左边,则外汇风险的外在表现为亏损;如果汇率表现为波动朝右边,则外汇风险的外在表现为获益。
三、 外汇风险的影响因素
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面对的外汇风险主要是交易风险,同样,外汇暴露头寸、外汇暴露时间和汇率波动也是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三要素,因此,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影响因素也与这三个要素息息相关。外汇暴露头寸和外汇暴露时间是由企业国际贸易订单的内容和性质决定的,也就是说,企业国际贸易订单的内容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外汇暴露头寸和外汇暴露时间。汇率波动主要是由国与国之间不同的经济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差额、外汇储备、法律文化等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影响,同时还要受国际性危机的影响,总之,汇率波动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也是国与国之间博弈的结果。因此,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方面的,也是不受企业影响的,但却对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影响因素也着重从分析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 1. 经济增长率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深层次因素。经济增长率差异并不直接影响汇率。不同的经济增长率,对物价、利率、利润率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是不同的,进而导致国家的生产、消费、投资等经济运行状况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到本币的需求,促进本币汇率发生变化。同时,经济增长率差异,也对国家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的提升产生差异,经济增长率国家,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提升也要快些,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该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其货币币值也趋于坚挺。因此,经济增长率的差异通过对国内经济运行状况产生差异而影响到贸易和资本流动,从而影响到国际收支,进而影响外汇供求变化,最终对汇率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
2. 利率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短期因素。利率差异在一定条件下对汇率波动的短期影响很大。一方面,利率差异对资金特别是短期资金流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利率较高的国家,对国外金融资产的吸引力高,国外金融资产内流,汇率趋升;反之,则汇率趋降。另一方面,利率差异还通过贸易项目影响汇率:利率高的国家,不仅其国内居民消费的机会成本高,而且资金利用成本也高,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下降,这样,国内有效需求总水平下降,促使出口增加,进口缩减,从而增加该国的外汇供给,减少外汇需求,使其货币汇率升值。但是利率差异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是短期的,一国如果仅靠高利率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坚挺,就容易引起本国货币汇率高估,从而被市场投机者所利用,造成严重的本国货币贬值风潮,所以,仅靠高利率维持本国货币汇率坚挺的效果是有限的。
3. 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长期因素。通货膨胀率差异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是长期多方面的。一方面,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货膨胀率差异会使各国黄金价格变动程度不一,使各国纸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的变动也不相同,从而造成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发生变动,产生汇率波动。另一方面,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差异也使各国的物价变动程度不一,各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变动也不相同,打
破了国际市场上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使各国的进出口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对本币和外币需求的变动,进而造成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发生变动,产生汇率波动。另外,通货膨胀率差异还通过货币价值的变动影响到实际利率的变动,从而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汇率波动。
4. 国际收支差额是影响汇率波动的直接因素。汇率波动是各国国际收支差额最直接的表现。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就会引起国外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及国外货币供应的增加,从而造成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就会引起国内对外币的需求增加及本国货币供应的增加,进而造成该国货币汇率的下跌。
5. 外汇储备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间接因素。外汇储备差异并不直接影响汇率波动,而是对汇率波动间接产生影响。外汇储备是一国拥有的对外清偿能力,也是其对外汇市场干预能力和维持汇率稳定能力的标志。外汇储备高的国家,潜在的外汇供给能力也很高,市场对该国货币的信心也相应会增加,该国货币也会坚挺。而且,该国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也很强。同时,该国政府也能通过外汇平准基金,大规模地投放外汇,迅速改变外汇供求关系,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这就是说,外汇储备差异通过对外清偿能力,外汇市场干预能力和维持汇率稳定能力的差异影响到市场信心,从而改变资金流动,进而影响到汇率波动。
6. 法律文化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文化因素。不同的法律和文化,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法律法规方面的差异、企业和社会信用的差异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国际贸易合同的遵守,国际信用欺诈等差异,从而影响到进出口贸易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汇率波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未制定反信用证欺诈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些发展中国家也从保护本国利益的角度出发,在贸易方合理全法的追收货款过程中,由于文化、法律方面的差异,主观或客观地实行法律歧视或无理拖延等保护主义政策,助长了信用欺诈者的气焰,这无疑会改变市场对其贸易的信心,从而影响到该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汇率波动。
7. 政府干预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政治因素。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也是影响汇率波动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汇率波动对一国国际收支、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等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而这又势必波及到国内的生产、投资、价格等,所以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或明或暗的干预,从而影响汇率变动。政府主要是通过汇率政策、贸易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汇率进行直接可间接的干预,这种干预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
8. 突发事件是影响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全球性金融危机、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大地震、骚乱等全球性或地区局部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突发事件有来自政治层面的,有来自经济层面的,也有来自社会层面的;有可能是全球性的,也有可能是地区性的。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政局动荡必然引起本币贬值,引起汇率波动;如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会导致各国政府应用国家强制力,通过行政手段对涉外经济进行干预,从而给国际贸易及对外投资等活动造成很大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汇率波动。
除了以上因素,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市场投机因素、心理预期因素、企业信用因素等,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或长期、或短期对汇率波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当然,所有这些因素并不都是通过影响汇率波动来影响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有的还通过影响外汇暴露头寸和外汇暴露时间来影响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如全球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不仅通过影响汇率波动来影响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还通过影响企业国际贸易订单的签订、执行,特别是使企业国际贸易订单款项无法按预订计划进行回收,从而影响到企业国际贸易的外汇暴露头寸和外汇暴露时间,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因此,企业在规避其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时,需要科学全面的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具体影响,从而采取科学的防范策略。
四、 结束语
汇率波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存在于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因此,企业的国际贸易必然无法避免外汇风险。因此,企业的国际贸易必须直面外汇风险,必须要科学全面地分析影响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所有因素,从而能采取科学的防范策略。本文正是对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在对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外汇风险的三要素:外汇暴露头寸、外汇暴露时间和汇率波动。并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了这三要素与外汇风险表现形式的关系。接下来,针对这三要素,从经济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差额、外汇储备、法律文化、政府干预、突发事件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影
响。希望能帮助企业认清影响其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所有因素,从而能采取科学的防范外汇风险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周海.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外汇风险管理. 中国金融,2010,(18):80-81.
2. 张云,刘骏民.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与风险应对探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65-70.
3. 郭树华,王旭,吴松谚.人民币“汇改”、汇率风险与利率关系实证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0,(3):182-186.
关键词:国际贸易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策略
中国对外贸易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为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能够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的国家和企业都将大有作为,而游离在外则将被边缘化。中国企业汇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中,竞争与成长相伴,如何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拥有稳定的资金链,做好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工作成为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一、国际贸易企业应收账款的特点
作为贸易中间商,国际贸易企业面对竞争,为了稳定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占领市场份额,减少存货、增加收入,赊销通常是企业采取的一种常用手段。一旦信用业务发生,国际贸易企业由于境外客户的赊购行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国际贸易项下的应收账款。国际贸易企业上下游交易范围触及世界各地,交易各方所处的文化意识形态不同,不同,对待国际贸易的态度和支付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国际贸易企业应收账款常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应收账款的对象在本国国境之外,涉及地域宽度广;二是,应收账款适用的法律法规可能是国际法或者他国法律;三是,应收账款会面临由于国际政治风险导致意料外客户违约;四是,应收账款遭遇本国或他国的外汇管制发生收款困难;五是,当面对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企业为打破壁垒采取激进的赊销手段造成的收款风险;六是,国际贸易中交易主货币和本国货币汇率波动产生应收账款的汇差损失。因此如何在交易过程中确保本企业的资金安全,降低资金成本成为国际贸易企业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国际贸易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控管理不足,造成日常管理中风险意识薄弱
一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销售额的增长,利润的增长,忽略了应收账款风险;二是,内部制度不够健全,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三是,销售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以扩张市场为导向,忽略财务风险;四是,财务人员综合分析管理能力不足造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销售额占比分析、客户信用分析等不全面及时。这些环节的疏忽在日常经营中常会导致赊销比例占销售比例过高,客户信用度调查不足盲目授信,坏账风险和坏账金额增加,地缘政治风险意识淡薄及忽视汇率风险等问题存在。
(二)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不力
应收账款虽然属于财务管理范畴,但是作为业务部门,销售人员最了解行业动态,客户状态,对于财务部门对客户设立赊销额度,赊销方式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财务人员在客户管理时如未能及时与业务部门销售人员进行广泛的沟通,常常会对客户缺乏足够了解,导致信控管理失效,赊销支付款条款设立与实际情况不匹配,应收账款管理沦为简单的数据分析,从而加剧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矛盾。
(三)财务人员对影响应收账款的国际因素不敏感
传统理念中,对财务人员定义局限于会计核算人员,面对账簿,账册进行单一的数字交流,每月例行的账务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不少财务人员也缺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动力,往往面对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风云变化显得漠不关心,更对应收账款所属客户的所在国不甚了解。当应收账款所属客户的所在国发生各类政治风险,政策变动时,国际贸易企业的财务人员往往后知后觉,造成了对应收账款风险判断的失误,也影响对支付条款中汇率风险的判断。而且在以往企业管理中,财务人员没有参与到企业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管理中,常常是逾期账款发生后才介入,而汇率风险、政治风险这时已经发生,财务人员不能通过提前控制手段起到规避应收账款风险的作用。
三、国际贸易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一)构建现代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传统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通常建立在对逾期应收账款的控制上,往往是应收账款发生了,才考虑怎么管理,财务人员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未全程参与到整个业务发展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现代风险管理体系应该是贯穿于风险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整个链条体系中,从而建立起完整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并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信控管理能力。针对于应收账款不同层面的风险,企业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事前控制
设置企业风险管理部门,配置具备风险控制管理能力和相应财务知识体系完备的财务人员,并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风险建立事前控制手段。一是,新客户建立时,完善客户征信体系,设计完整的客户档案指标,从业务部门及第三方征信公司同时获得客户多方面的信用信息,制定与客户信用度匹配的支付条款和信用额度;二是,定期从业务部门等渠道获取行业资讯,建立行业风险对标;三是,掌握国际汇市变化,在销售起始时就积极介入到销售定价中,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汇率锁定来预防汇率风险。
2.事中控制
赊销发生时,财务人员严格执行公司订单管理制度和赊销审核制度,销售部门、运输部分、发货部门准确编制提货、发货、运输单据供财务部门开具销售发票和相关单据以及时变更应账款数据。当财务部门收到客户回款后,及时入账冲减应收账款,同步更新客户信用占用额度。同时信用管理人员需对客户经营状况密切关注,当发现客户经营状况变化时,信用管理人员应及时调整客户信用等级并调整支付方式和信用额度。财务人员还应定期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本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根据本企业经营状况、资金流情况进行信用政策调整。严格控制赊销额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严防坏账发生。
3.事后控制
财务人员定期进行客户对账,采用邮件、传真等形式发送对账单,并取得客户确认。对于逾期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加紧催收力度。若客户财务状况发生实质性困难,积极与客户和业务人员沟通,共同制定可行的收款计划,从而有效降低坏账风险。
(二)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合作,提升销售人员应收账款风险意识
日常工作中,财务人员不仅仅是只进行数字分析,更要看到数字背后的故事,及时掌握各种讯息。因此,财务人员与业务部门人员需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客户情况、行业情况,产品销路等情况。同时向销售人员介绍应收账款各种付款条件下的特征及风险所在,并及时向销售人员反馈企业应收账款的最新状态,提高销售人员对应收账款的风险认识。明确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强调只有货款的顺利回笼才是销售环节的结束,企业销售收入只有实现现金流的最终流入才是企业真正的利润基础。通过双方不断地沟通了解,共同维护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占销售总额规模比例,保证应收账款顺利转变为企业现金流,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应收账款风险转移
日常经营中,企业的部分营业收入表现为应收账款而非实质性的现金流入,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和日常运营。为避免这些风险,企业可以通过保付和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转移应收账款信用和汇率风险。一方面,企业可通过采用应收账款保付业务,转嫁企业的信贷和汇率风险,同时将应收账款转化为实质性的现金流,加速资金的流转。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支付相对有限、固定的保险费,将不可预计的风险锁定为企业固定的税前财务成本支出,从而可以做到稳定经营。
四、结语
应收账款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销售收入采取赊销手段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一种正常现象。企业只有面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采取一系列方法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和化解应收账款带来的不利因素,才能对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实现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帮助企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田运银.国际贸易实务精讲[M].中国海关出版社,2012.
[2]牛丽丽齐飞.浅析应收账款风险化解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55).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企业竞争已经跳出了小范围局限性竞争的圈子了。现如今的企业竞争普遍都具有全球性。这也是国际贸易组织构建所带来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在国际贸易规则的要求下,企业必须要复合拥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较强的创新意识、优质的服务项目等等一系列要求。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能使企业在国际贸易的洪流中保持较大的竞争优势,从而激流勇进开拓更为宽广的蓝海。本文则主要立足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对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等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一、复合型企业的运作模式
所谓的复合企业,实质上指的就是企业在各自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之后,为了扩大企业的规模不仅仅是盲目地实行较为流行的扩大生产规模的方法,而是在企业取得一定市场优势的同时,进而对所掌握的核心技术进一步专研,从而在以核心技术为基础支持的情况下,生产出其他与原有产品相似或是其中间环节所需的产品。除此之外,企业还有可能与相类似的企业甚至于是其竞争对手达成战略联盟,从而提高彼此的竞争力。这样一来企业就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拥有了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这也极大的提升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复合型企业的类型
(一)核心技术开发型
顾名思义核心技术开发复合型企业,最主要的企业运营工作就是对新技术的研发工作。这样的企业拥有大量的技术专利,并与其它相关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的企业因为其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大的优势。与此同时仍然专注于技术的开发,所以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比如美国著名企业IBM就是一家以专利为生的公司,其主要经营的计算机业务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之计算机行业内群雄并起的形势,令这家公司在主要业务上的几乎丧失了竞争力。但是由于其对技术研发力度较大,倒是使其在技术领域里几乎拥有不可撼动的竞争力,它也蝉联了多年的专利拥有量冠军,并且第二名仍不能望其项背。
(二)产品配套型
所谓的产品配套,就是指企业的产品是多元化甚至是相互关联的。即企业具有多种品类的产品,每个产品都有自己市场或者是产品拥有相同的大市场,但是不属于同一个细分市场。比如著名的日化用品公司宝洁,它就同时拥有许多种类的产品,其各个分公司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日化市场中的各个板块,不仅如此在每个板块还同时拥有许多子的品牌,如在洗发露板块就同时有海飞丝、飘柔、清扬等种类繁杂的子品牌。这种类型的公司,在市场竞争往往具有十分全面的竞争优势,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合作共赢型
现代企业进入到21世纪时已经告别了以往单打独斗的竞争形势,相反如今更加重视企业间的合作共赢策略的开展。企业可以与自身生产销售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利益互惠。同时又可以与相类行业企业似抑或是相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提高彼此的竞争力,从而与较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分庭抗礼,这样的合作有许多,比如我国电信行业的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家企业,为了抵御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和与较为强势的中国移动相抗衡,以此他们两家企业达成了战略联盟并在许多经济活动中相互支持,终于改变了中国移动一枝独秀的行业形势,稳定了企业的发展。
三、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一)核心技术开发复合型型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势
1.在竞争中占有主动权
根据核心技术开发复合型企业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较多的核心技术。这些具有专利保护的核心技术,往往也是其他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和研发新产品过程需要的关键技术支持。没有一系列的核心新技术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销售活动。所以掌握了每个领域的核心技术,就会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将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企业,在竞争就更为的强势了,因此核心技术的掌握对新产品的开发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可以利用的技术开发出更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比如苹果手机的畅销就是如此。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即便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具备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也可以找有实力开发的企业合作。并且在选择合作伙伴过程也同样拥有主动权,企业可以选择对自身发展最有利的公司进行合作,因此将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到最高水平。由此可见,核心技术开发复合型公司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相对具有主动权。
2.可以抢占市场先机
拥有较多核心技术的公司,在产品研发能力上是其他公司望尘莫及的。其原因也很好理解,因为其掌握了较多的核心技术,在产品研发过程也同样有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也使得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时可以游刃有余。而新产品的研发进度也关系着市场份额的分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先入为主的说法,同样这也适合于国际贸易竞争活动中。比如苹果就是最先进入智能机生产销售领域的,当然紧随其后的还有三星、HTC等公司,由于HTC的创新能力的匮乏导致在智能机领域迅速的没落。但是其中最早的开路人苹果和三星相对而言却有着强劲的研发能力,因此自然而然成为了智能手机领域的巨擘。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手机领域一手遮天的诺基亚却因为墨守成规在同行纷纷转向安卓系统手机研发生产之时,诺基亚依然坚持塞班系统手机的研发生产,再看清塞班系统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又固执己见的选择了微软的WINDOWS系统。这也使得诺基亚错失了进入智能机时代的先机,致使一代手机行业巨头迅速的没落。由此可见,核心技术的研发在企业竞争中是至关重要的。
(二)产品配套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势
1.研发成本的降低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流动资金
产品配套复合型企业的产品普遍具有相关性,即新产品和传统产品的生产流程大抵相同,需要的核心技术也相差不大。因此在产品的研发过程其实就是企业产品品类的完善而已。因此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不需要投入较大的研发资金,只是对原有产品的简单改进。这样的研发过程既十分简单易行,又极大的节约了企业的资源,同时还完善了企业的生产链,降低了企业各个品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大了企业的利润率,从侧面上来看也是对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提升。
2.形成完整的生产链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产品配套型企业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进行企业生产规模上的扩展而获得递减的边际效益,而是通过完善产品类别、构建完整生产链的方法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这样的生产模式,可以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因为生产链的关联性也有利展开于各个产品原材料的共用及生产废料回收再利用工作的开展,由于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链也极大的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完善的生产链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并且也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从而使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占据压倒性优势。
3.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由于拥有完整的生产链,和丰富的产品类别。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使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获得全面的优势。这样的优势既是来自于完整生产链所决定的生产成本的低水平化导致的价格优势,又是因为企业拥有的产品多元化所累计叠加的一种综合优势。这样的优势,具有一定的抗风险性。因为企业拥有较为丰富的产品,每个产品都一定盈利能力,并且每个产品的盈利能力又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即便在某个产品中的利润不尽如人意,也可以通过其他产品的盈利来弥补损失。这样也可以极大的缓冲损失的破坏力,给与企业调整改革的机会。
4.有利于企业对局势的掌控
一个行业的整体形势,必选要通过行业各个生产环节因素综合的考虑。不难看出,复合型企业在对行业整体形势掌控具有绝对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其产品的多元化,正是因为产品多元化特性,从而促使生产链的完整性。这两个因素都为企业分析行业形势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企业既可以通过对各个产品的销售情况得出产品改进的方向,也可以通过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分析,得出产品价格及销售量的波动区间。总而言之,丰富的产品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合作共赢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势
1.合作企业竞争力的叠加性
合作是一个企业发展必要的策略,因此合作机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为了更加清晰的区分普通企业和复合型企业之间的差别,一般将同行间的合作才归纳为复合型企业的合作行为。所以,复合型企业的合作通常指的是同行间为了与行业中较为强势的企业相抗衡所采取一种互利共享的合作模式。这样的合作模式,如今已经比较广泛了。比如现如今比较流行的合资车生产,就是两个相同行业的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市场所采取的措施。这样的合作机制,通常具有意想不到的竞争力叠加现象,即两个企业合作的项目往往会吸纳两个企业各自的忠实顾客,并且在深入合作中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减低项目的成本甚至于提升项目的质量。譬如华辰公司与宝马公司合资生产的华辰宝马,在价格上由于实行了国产化因此避免了各种因进口所附加的税收,另一方面这样的合资车吸纳了华辰和宝马两个企业的忠实顾客,因此销量相当可观。由此可以发现,同行企业间的良性合作也是可以增强彼此竞争力的。
2.以合作促成长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