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发展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海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卫生城市,也是浙东南的陆上交通枢纽。全市陆域面积220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22.8万人,初步形成了中等城市框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对通信网络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城市信息管道资源供需矛盾正日益凸现出来,而信息管道统建的出现,为城市信息管道建设提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但从目前来看临海市地下信息管道统建工作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周边发达县、市相比差距较大。我市建设统一地下信息管道工作起步较晚,统建管道工作是近几年依据信息行业发展趋势,引入全新投资理念,专业从事城市信息管道统建,集约化经营管理的一项新工作。自2008年我市实施统建节约设计标准以来,我市只有一部分单位加入统建管道这一重要的建设项目。到目前为止,加入统建管道单位为3家,能够达到标准使用统建信息管道只有98公里。仅占全部城乡主次干路长度的0.32%,造成信息管道资源挖掘和重复挖掘惊人。随着我市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建设信息管道仍将保持一定的规模,预计今后几年我市城乡主次干路建设约为65公里(根据2013年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计划方案),可以开发统建信息管道约57公里(包括小区)。如果这些新建信息管道资源不按统建标准建造,必将造成新的更大的浪费。
造成我市统建地下信息管道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
各营运商和管道建设及相关部门对统建概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识不足。一些通信营运商及相关单位未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其重视、认可和支持不够,对统建管道缺乏主观能动性。有的营运商只考虑单位自身利益,急功近利,不愿加入统建管道项目;一些项目运营商投入专项资金,报批手续繁,进展慢,专项资金到位少或被束之高阁,使统建管道工作起步难上加难。统建信息管道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首先必须加强与政府或城市相关的规划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由政府出面牵头,并出备的统建政策法规体系去规范约束甚至强制执行。其次将城市信息管道统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项目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统建信息管道缺乏控制性、科学性的规划编制。信息管道网络在分布上多数存在“乱、散、不规划”等问题,科学的规划编制主要是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更加系统性、前瞻性地对城乡信息管道进行梳理和整合,进一步优化管道空间布局。统建信息管道工程施工队伍素质差技能落后。目前我市统建信息管道工程施工队伍中,农村建筑工人比例较大,他们年龄偏高,40岁以下的占15%、40岁至50岁占30%、50岁以上占55%;文化水平初中以下学历占65%。另外是技术不熟练、技术等级不高、不按规程操作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统建工程的质量及日后管道维护工作。、统建信息管道组织机制不完善。统建地下信息管道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市里组织的领导小组抓统建管道工作,经实践证明缺乏监管体系,未能起到管道建设的相关单位全部合建的效果。一些机制性问题、反复性问题、顽固性问题,未研究制定长效管理体制。监督不力、执法不严、造成重复开挖时有存在。
推进我市统建信息管道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市绿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城市市民生活中,园林绿地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空间给人们以贴近生活、返璞归真的机会,让人们能够与大自然亲近接触,同时让人们能够真正地放松身心,产生祥和、安宁的感觉。
一、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一)净化空气
人们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便是空气,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同时消耗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提供人们必要的气体。同时能够吸附、阻挡、过滤烟尘、粉尘等物质。许多的其他植物诸如沼泽、水生植物能够明显地净化污水。此外,有些植物也能够净化土壤,例如植物的地下根系。
(二)有利于实现人文景观绿化
绿化是一门科学,能够丰富文化、艺术的内涵,是一门行业,通过建设改造生态环境,促进艺术、文化历史之间的和谐与融洽,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弘扬,陶冶情操的同时,丰富人们的审美、人文意识,从而大大提高整个社会的综合素质以及文化艺术修养水平。总而言之,绿化的目标便是要协调人与环境间的和谐。
二、中小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有些城市编制了相关的绿化规划,但是没有理论作为基本指导,目光短浅,缺乏科学性,随意性过大,从而导致这一本应该有助于城市发展的规划,提高人们的品味,适应市民数量的增多,满足人们休憩、保护生态的需求,但实际上却与之相背离,不能与其进程协调一致。新旧城区的建设缺乏良好地衔接。在规划的具体执行时,虽然有规划方案,但是常常因为行政首长的意见而将其改变,没有理论的指导,主观随意性导致好的规划不能落实,原本好的园林景观化为泡影。
(二)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的问题
配置城市景观时功利性目的过强,希望能够立马产生效果;只是一味地堆砌城市进行绿化,却忽视了美化的重要性,只是注意垂直的效果而忽视了平面;只是看到草坪的作用,却没有意识到乔木重要的绿化功能。许多地方只要是种下了树便万事大吉,重视工程建设但是却没有关心种的效果究竟如何,忽视监理。在实际的绿化过程中,也只是注重面积的大,而没有从身边做起。在管理过程中,完全由园林部门负责,却没有意识到全员动员的益处。但出现问题时才想办法去解决,而没有预防体系的建立。整个园林操作中,管理人才综合管理专业素质较差,只能简单地操作。
(三)绿化经费来源不稳定
经费来源的渠道单一,主要是靠政府的拨款,以及资金的自筹,后者主要是针对建设单位附属设施建设以及城镇建设项目的配套经费。而对于日常的护理经费则主要是靠政府拨给的专项资金。也就是说,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同,那原理养护管理的经费就有高低,有些地方除了人工费外,基本没有剩余。林业部门专有绿化经费,而建设部门却没有这项权力。
(四)全民参与意识薄弱
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绿化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管理者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将其看成一种消耗性地项目,只有投入没有经济效益地产出,所以尽可能地少砍;其次,绿化部门本身缺乏正确认识,积极性不高,只要能向上面较差就完事了,不注重效果的好坏,没有做好群众的宣传指导作用。同时对于破坏苗木,破坏设施等的不利于绿化的行为也没有及时地制止、惩处,因其不作为而导致绿化水平的进一步地下降;最后是群众观念的错误,自己既不主动地参与到绿化之中去,同时对于破坏行为也听之任之,不去制止也不向相关部门反映。
(五)城市公共绿地匮乏
整个城市的核心便是旧城区与中心区,集生活、贸易、文体、娱乐于一身,所以,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这也就导致了绿化发展难度的增大。目前,其现有的绿地数量少,而且分布十分不均匀,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便利。而现在的一种绿化措施便是“见缝插绿”,没有好的规划,主观随意性地增大,显然不利于整体绿化效果的提高。
三、中小城市绿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合理规划绿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在中小城市的绿化中,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标方针,让绿化能够真正地方便人们生活,让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让人们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不论是住宿、旅游、出行还是休憩都能够感受到自然、生态园林带来的好处。这就需要重视街道、景区、景点、游园,居住环境的建设。不能总是致力于小环境的建设上,要从大处着眼,促进大环境的绿化。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周山、郊区、城市绿化。促进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个城市的绿化水平。既增加绿化的面积同时又能够拓展绿化的空间,将历史文化积淀与人为景观有机地结合。
(二)实行城市园林系统化
引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综合能力。园林事业要想成功并取得较大的发展,其中的十分重要的、根本的一个环节便是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进,整个人才结构建设的合理性,对于人才的引进要注意计划性。此外,可以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对绿地人才进行培训指导,从而促进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既注意他们的园林设计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又要注意他们建筑设计知识的储备。形成工程管理模式,建立监理制度,完善招标制度。
(三)多方位筹集基金
形成多元化的经费筹集方式,以政府的投入为主导。要想提高绿化的管理建设水平需要有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所以需要动员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使其社会化。诸如“3.12”植树节,可以调动全民,积极地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去,也可以让人们认养绿化树,捐建绿化公园等。
(四)努力宣传,提高全民参与意识
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对于绿化认识水平。通过多种方式,诸如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进行大肆地宣传。诸如借助“3.12”植树节之机,开展全民咨询宣传,让绿化真正地走进社区、园区、厂区中。可以开展知识讲座、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关键是要调动人们参与绿化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对破坏绿化行为的惩处力度,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不论违法者的身份、动机,不论行为破坏程度的大小,都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同时注意惩处地及时性。此外,可以设置诸如网站、街道等的公布栏,从而引导人们绿化。
(五)绿化与城市建设统筹发展
城市绿化对改善人们的生产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很多城市将其作为一种攀比的资本,不根据自己城市的实际情况,而一味地去模仿其他城市,急于求成,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生态效益,一味地搞城市建设,结果导致绿地建设资金的严重缺乏,甚至导致大量资金的浪费。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可持续的发展观,注意发展的良性循环,不仅仅着眼于高楼大厦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所以一定要留一片绿色给人们。
四、结语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中小城市的发展矛盾凸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绿化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园林建设中要突出特色,据地理不同而提出相应的对策,要注重发展的科学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注重园林的管理与规划。实行全民动员,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提高中小城市绿化水平,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
参考文献:
[1]吴江红.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
关键词:园林;园林景观;园林城市1 园林景观特点
现代园林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经常见到大家提,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广场,广场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树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让人进。雕塑很大让我们窒息,比例关系和控制范围考虑不足。现代园林景观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背自然而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所以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
2 目前园林景观的现状与发展
当今,园林文化不再像过去时代里的那样只是个别少数上层阶级享受生活的一项奢侈品,逐渐变成为大众所用的一项公共必需品,而实用功能、类型等方面也逐步从只考虑人类本身转向整个自然界的协调共存。园林艺术的内涵与外延也逐步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因为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并开始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原本不适应经济高速发展下永续利用的园林思想,只能渐渐淡出历史舞台。论及内在原因,在文明形态学的范畴内,任何一种文明都有盛衰,同时也是沿着曲线向前发展的,它的变化不仅受到相邻文明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外界媒介以及文明内部所需遵循的盛衰规律的影响。这样说来,衰败只是一种必然,转向何方的兴盛才是需重点考察的部分。当园林艺术沿着曲线波形发展到时间轴上标注着“现代”的这个坐标点时,受到外在及内在因素的影响,逐步向包容性、交融性发展,文明盛衰曲线也相互影响,逐步趋同。所以,从整个园林艺术的发展来看,各种文明所反映在园林艺术方面的表现形态不断地波动起伏,各自经历起源、生长、衰落与解体这4个阶段之后,伴随着相互之间的影响,它们波动的频率产生了共振,到目前逐渐彼此同化,走向交融与相互包容。
3 建设园林城市
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园林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当前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就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①要有健全的生态环境,使人们能在其中健康地工作和生活。②有为居民进行锻炼、游憩、游览的户外活动场所。③有美化的市容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④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4 创建园林城市的几点建议
首先,城市的各部门都应为建成园林城市而奋斗。城市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是人类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在没有实现城市大园林之前,城市规模越大,则与自然距离越远。现在,为了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和对自然的追求,各个部门都应当为了实现城市大园林共同努力。如城市中心区不宜过大,各种类型的建筑不宜过大。过高、尤其居民建筑更不宜过高,过高的楼房容纳人口数量越多,相对绿地比例就越小,本来楼高了相应的绿地面积应加大,但实际做不到。
其次,传统与时代结合的形式。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群众的需要和情趣也在变化。原有的古典园林作为文物遗产需要很好地保护,要建的新园林则必须在传统与时代结合上下功夫,要去创新,可以说新的形式正在形成之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学习对我们有益的国内外的新形式。综观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我觉得还是传统的少,新的多、新的占了绝大部分,因此在建设园林时,还是应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造中国式的现代新园林。当然,在技法上是可以学习继承传统的,如自然山水园、叠山理水、注重寓意和意境、小中见大、借景等。
最后,花草树木的合理搭配各得其所。现在城市绿化应当花草树木合理搭配,既要有乔木,又要有灌木,也要有地被植物;既要有常绿的,又要有落叶的;既要有花,又要有草,使花草树木各得其所。建设城市大园林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如城市广场和建筑前面就可以多种花草,不但能造成开阔的景观环境,突出主体,还便于群众活动,也有利于空气流通;而郊区隔离片林就应以种植树木为主,留出林缘或适当空间种植少量花草,供人们休憩活动就可以了;而公园则应当依据功能分区,形式和内容应多样,花草树木可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盐城市区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职工队伍情况:盐城市公交总公司成立于1977年12月,现有三个营运分公司,一个出租公司,一个油料公司,职工人数822人,其中机关人员176人,驾驶员502人,乘务员123人。
营运车辆情况:2007年以来,政府累计投入1.28亿元,增加公交车辆280辆。目前运营车辆共计435辆,折合472.2个标台。其中BRT车辆120辆,折合170个标台。
公交线路情况:市区现有公交营运线路42条,线路总长度680公里,基本通达亭湖区所有乡镇(盐东、黄尖两镇除外)及盐都区的龙冈镇、潘黄镇。
公交运营情况:市区公交运行能力逐年提升,2010年总客运量5100万人次,比2009年(总客运量4300万人)增长18.6%。今年上半年总客运量达325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0%。企业营运总收入近几年平均以10%的幅度增长,2010年达4306万元,今年1―6月份实现营运收入250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29%。
快速公交情况: 2009年起,盐城市委、市政府借鉴常州、杭州、广州等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市实际,先后在解放路、开放大道建成城市快速公交BRT系统,形成了“一主一环五支”全长126公里的快速公交网络,成为盐城公交发展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盐城也因此成为全省第二、江北首家开通BRT的城市。
场站设施情况:市区共设有停车场4个,回车场8个,公交站台473个,其湾式候车亭92个。2010年,市政府投入约6000万元,在西环路南段西侧建成占地50亩的城南公交调度中心,包括公交停车场地、调度中心大楼和加油加气站、保养车间、自动洗车机等配套设施建设,于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信息管理情况:盐城公交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正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已实施IC卡电子收费系统,简单运用信息技术统计人员成本、营运生产情况等常规数据,GPS定位系统对BRT车辆能进行实时调度。
2、盐城公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公交优先意识尚未普遍确立。较长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步伐不快,城市规模偏小,公交发展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和扶持等方面缺乏优先意识和具体措施。即使现在,社会各方面对公交发展的认识还有较大差距,上面优先,下面不优先;主管部门优先,其他部门不优先;口头上优先,碰到实际问题就不优先的情况依然存在。如公交站场建设所需的土地划拨尚未优先供给;不少大型项目、规模小区在建设前缺少公交规划,建成后又不愿提供公交站点和回车场地;市区现有超万辆电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不仅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拥堵,同时占用公交站台资源;个别乡镇、企业、学校甚至出现千方百计要公交,公交来了又向公交收取停车费、清洁费、治安费的现象。只要公交服务,不愿服务公交,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
2.2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明显滞后。近几年来,盐城按照建设江苏沿海特大城市的要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路建设逐步成环成网,城市公交需求不断增长。但现行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还是2005年编制的,近几年一直未作修编。过于陈旧的规划已远远不能适应大市区建设的现状,对公交发展已经失去应有的指导性,甚至成为公交发展的制约因素。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场站建设的分布、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构建等,均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市区道路容量不足,中心区的交通压力过大。
2.3企业智能化管理技术相对落后。新的公交运营技术,包括营运车辆自动定位技术、全方位智能调试系统等才刚刚起步,精确控制与平衡生产管理成本、建立健全企业信息链、车辆修理项目即时或事后查询统计系统仍处于空白状态。目前盐城的公交营运管理仍以手工的、经验的、机械的老模式为主,人车比高达3:1,人力成本过高;调度员、乘务员、驾驶员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调度员不知道车辆在道路上的运行情况,公交驾驶员则不知道前方道路具体状况,而乘客也无法确定最佳的出行路线,整体管理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智能化与人性化要求。
2.4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不快。目前市区在建的公交场站项目,基本还是2009年、2010年、甚至2008年的政府实事工程,有的项目因规划、土地、招标、地方矛盾等原因仍处于选址阶段,建设进展缓慢;公交营运车辆数量不足,目前只有435辆,市区万人拥有公交车不足6个标台,与国家标准15个标台相比差距甚大;车辆配置标准偏低,近几年更新的车辆都是本地企业生产的,其设计、工艺、质量有的达不到客车技术规范要求,车辆运行故障率高,不但增加企业维修成本,而且带来安全隐患。
2.5公交职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公交岗位对职工的学历、技术、职称要求标准较低,职工的知识层次整体不高。目前公交企业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只有98名,占职工数的11.9%,具备技术职称的职工只有29名,仅占3.5 %,技术工种人才奇缺;公交企业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工作活力不够;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公交职工收入、福利待遇较低,影响工作热情,尤其是驾驶员流失严重,目前公交公司紧缺驾驶员近100名。
3、关于加快盐城公共交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加大优先发展公交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城市公交法规体系是“公交优先”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落实“规划优先、土地配置优先、路权使用优先、政策扶持优先”和“政府投入为主”政策的重要措施。为此,应把城市公共交通法规建设作为城市公交工作的首要任务。建议盐城市政府尽快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和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方面的政策文件,将“公交优先”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2科学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从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将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乡统筹、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要求,尽快完成公共交通规划和相应的场站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规划编制要准确把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律,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整体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公交线路、首末站等设施数量、位置和用地规模等等。要严格规划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和纠正违反规划、侵占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其建设用地的行为,保证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3.3进一步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交车辆更新力度。根据车辆报废、新辟线路、缩短班次间隔等实际需求,适时适量更新公交车辆,并逐步增加空调公交车的投入比例。加快公交场站建设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推进公交停车场、枢纽站、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公交服务功能。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目前亭湖和盐都两区仍有13个乡镇未通达公交车,当地群众出行仍以农共班车为主,线路达20多条,处于无序管理状态,建议大市区范围内各乡镇将公交场站建设纳入乡镇总体规划,一并付于实施,逐步取消农共班车,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客运体系。
3.4着力提高公交智能化管理水平。以信息化为基础,通过不断增加科技投入,逐步改变目前公交营运调度技术落后的状况。运用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建立健全公交线路运行显示系统、多媒体综合查询系统、乘客服务信息系统、站点和停车场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公交智能化调度中心的作用,尽快在常规公交车上安装车载GPS设备,逐步构建智能交通系统。积极推广非接触式IC卡,利用IC卡实现不同线路间的优惠换乘,提高公交出行的经济性和分担率。拓展现行的IC卡系统功能,将公交IC卡与超市、银行、其他交通行业联网,逐步实现城市一卡通。
[关键词]长三角;因子分析;综合发展水平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036-02
1引言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苏、浙、沪两省一市。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是带动城市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无论是对长三角地区城市自身的发展,还是对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指标与方法选取
本文在指标的选取,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可比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分别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三个方面选取,选取指标如下:
a.城市经济发展水平:X1为地区总产值(万元),X2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X3为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万元),X4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万元),X5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
b.城市规模:X6为货运总量(万吨),X7为客运总量(万人),X8为年平均人口(万人),X9为在岗职工人数(万人),X10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万元),X11为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数(万人)。
c.公共基础设施:X12为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X13为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辆),X14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X15为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均以当年价格计价。所采取分析方法为因子分析法。
3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3.1KMO和Bartlett检验
利用SPSS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当KMO值越大,表明变量之间的公共因素越多,越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KMO检验的检验值是0.729,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给出的伴随概率是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故而可判定为拒绝球形度检验的零假设,即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3.2公因子的选取
根据上文中的特征值大于1及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本文提取了前三个因子,这些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且前三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经超过了80%,达到87.396%,表明前三个公因子已可以代表全部数据的信息。
3.3因子旋转及公因子的解释
由因子旋转矩阵可以发现,公因子1在X1、X2、X3、X4、X5、X6、X8、X9、X10、X11上载荷值比较大,均在0.72以上,其中X1表明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X2、X3、X4则代表着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X5表示城市的投资水平,X6、X8、X9、X10、X11则表示城市的规模,因此,公因子1是反映城市经济与投资水平、城市规模的因子;公因子2在X12、X15上的载荷值都大于0.82,X12代表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X15则代表城市居民居住的生态环境,这两个指标都表明了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因此公因子2反映的是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公因子3在X7、X13、X14上的载荷值都大于0.611,其中X7反映了城市对外交流的水平,X13、X14则反映了城市的交通条件,故公因子3反映了城市对外交流与交通基础建设的水平。
3.4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在SPSS软件中通过回归分析法可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计算各个因子得分,进而就可以把每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做权数,对每个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相乘,然后加总得到每个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Fi=(66.147Fi1+15.053Fi2+6.736Fi3)/87.936
在上式中,Fi表明第i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Fin表明第i城市在第n个公因子上的得分。计算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与排名如下表所示: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因子得分及排名城市得分排名城市得分排名城市得分排名上海3.3081盐城-0.06010淮安-0.39319杭州0.7222台州-0.14911连云港-0.39920苏州0.5533绍兴-0.19912宿迁-0.48821南京0.3414常州-0.22213湖州-0.49122宁波0.3365嘉兴-0.23014衢州-0.56223徐州0.1426扬州-0.25815丽水-0.60924南通0.1117金华-0.26116舟山-0.63125温州0.0758镇江-0.31117无锡0.0109泰州-0.33618
4结果分析
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因子得分可知,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宁波、徐州、南通、温州和无锡九个城市的得分为正,表明这些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在长三角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平均水平以上,这些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较好。在得分为正的城市中,上海的得分远远大于其他城市,上海市的综合发展水平最高,与长三角其他城市有较大的差距。从公因子得分的角度可知,得分为正的城市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绝大部分都为正,但也有少部分城市在某些公因子上的得分为负值,说明城市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是低于地区平均水平的,有必要采取措施去加强。其次,在得分为负值的城市中,绝大部分城市在各个公因子上的表现也为负值,表明了这些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低于地区的平均水平。从公因子的角度还可以发现,有些城市只是在某些因子上表现为负值,如台州、常州、扬州、金华、泰州等,但是,有些城市是在所有的因子表现上都为负值,如宿迁、衢州、丽水等。因此,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南、浙北等地。
因此,为了实现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实现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长三角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徐州、温州等,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壮大装备制造业、能源和港口物流业等,形成较发达的中心城市。同时,由于发达的中心城市存在集聚扩散效应,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故落后地区可以结合自身的地理与资源优势,依托区域内发达城市的辐射作用,实现自身产业经济的发展与升级,提升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实现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其次,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加强欠发达城市与发达城市之间的交通、信息建设,通过改善相关基础设施,进而可以改善欠发达城市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实现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总之,要实现长三角城市的协调发展,发达城市需要依托自身优势壮大自己,而欠发达城市则需要凭借后发资源的优势,结合发达城市的辐射作用发展自身的经济,促进地区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公共财政;自愿;社会医疗保险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对大病重病风险分摊机制,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救助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一条解决占我国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的新路子,关系到几亿农村居民的健康权,其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书在基本理论分析和制度变迁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期间的状况以及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遇到问题的研究,阐述了未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态势,提出了若干新的见解。
2 新型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2.1 建立稳定增长的筹资机制(1)加大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较快,正好为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力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建议每年按高于中央财政支出预算增长一个百分点来安排新农合专项补助支出;而且再从每年超收收入中拿出1~2个百分点专门用于县乡三级医疗网的建设。省、市、县级财政也应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投入。对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由上一级财政予以专项转移支付。(2)进一步提高农民缴费水平。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及各级政府支持力度的提升,在补偿幅度更高、保障更加有力的前提下,农民的投入也应逐步增加。
2.2 将土地出让金中的一部分纳入到新农合基金。土地出让金的实质是用地单位占用农地必须付出的较为完整的农地非农化价格。在征用土地用于商业开发过程中,所给予农民的补偿并不是土地的全部价格,更多的部分被政府以土地出让金的形式成为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政府低价获得土地所有权、高价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是产生土地出让金的根源所在。无论是从土地的保障功能、土地补偿金的生存保障功能的缺失,还是从土地出让金的性质、规模、用途等的角度看,拿出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农民的医疗保障都是合理而且可行的。
2.3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节基金制度。笔者建议,与从国有企业收益中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方式一样,拿出等额的资金,成立专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节基金。这一调节金由财政部管理,专门用于对贫困地区或者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确实存在困难的县、市,以确保贫困地区的财政补助资金的及时到位。
关键词:城市 发展 保护 文化 档案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城市记忆是城市发展、繁荣的重要证据,也是对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进行传承的一种手段,城市的记忆必须有其准确性和时间性,要使其能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保存城市的记忆,不仅是保留历史,更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承受着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所以城市记忆工程对于城市发展起到无可替代重要性。
一.城市记忆工程与城市建设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建筑和老城区的改造速度很快,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钢筋水泥已经切断了地域性历史文化的传承,使很多城市在原生态保护、城市文化保存都出现了严重的障碍。以江苏淮安发展为例,在明清两代境内置淮安府,府治于山阳县(今楚州淮城)。明永乐年间,淮安(今楚州)漕运又兴,境西北清江浦镇也随之开始兴起。到了近代淮安府撤销,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境内漕、盐、河、榷之利皆失,进一步衰微。改革开放后淮安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这造成了建筑文化性和真实性的遗失。所以加强城市记忆工程与城市建设的连带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古城区的建筑风格只停留在照片上和档案馆中,不能将现代化城市的高楼大厦 、立交桥、高架路 ,强加给老城区,要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保证老城区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良好,要使优秀的历史文化能在现代化城市内得到很好的传承。
二.城市记忆工程与古城保护
几百年来我国有很多城市都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性和人文底蕴,我们必须使其得到完成的传承,不能刻意的修改和破坏,所以对古城的发展要注意对地域风格保住,这就需要加强对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城市记忆工程通过对城区原有建筑的记忆,使城市的规划可以围绕着老城区进行发展,而且杜绝了因政治工程项目造成城市破坏事件的发生。同时在制定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城市的科学性规划,尤其要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对古城的保护,在充分体现地方风格和地域环境特征的基础上,以保持建筑风格和建筑多样性为基础。本文就在古城保护过程中运用城市记忆工程提取以下几点看法:
要确定老城区的保护区域,并对其中的历史建筑制定保证等级,使在保护老城区文化传统的条件下有效合理的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通过城市记忆工程中对城市建筑街区进行评估和审核,利用相应的措施和管理细则进行控制。
如果在城市扩建过程中出现破坏老区建筑的事件要坚决予以禁止,不能对体现古城风貌的建筑进行任何的拆除、改造。
要是古城区在实用性上的到升级,要积极听取广大市民的建议,进行城区改造的设计,在利用建筑手法和使用材料的问题上做到,重塑历史、尊重文化。要将最完整的地域文化留给我们的后人。
三.城市记忆工程与城市文化
城市记忆是每个城市发展过程的重要体现,它也是城市在结合本地域和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和人文历史的积累,很多城市在进行古城保护中都采取了系统有效的措施,例如北京在进行城市记忆工程开展中以胡同文化入手,将很多名人的故居都纳入了保护范围之内,而广州则是利用高科技手段,采取航拍的方式,使整个城市的更新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记录,并使其具有鲜明的经济特区性质。而上海则制定了城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性的手段建立了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资源抢救、城市数字记忆、档案开发服务等以系列城市文化抢救项目,并针对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建筑进行了专项保护,将上海市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进行传承。城市记忆工程的建设目标已经由记录城市发展转变为保留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为主,并与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相互结合。同时将城市记忆工作的工作重点深入到对建筑的细节保留这对城市文化的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城市记忆工程与城建档案
城建档案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变化的“活化石”,通过城建档案。可以清晰地显示城市的过去 、现在和预示未来 ,是传承城市建设文脉与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特 色 、衔接现代化城市建筑的桥梁和纽带 。挪威档案学家列威 · 米克伦曾经说过 :“ 没有档案的世界 ,是一个没有记忆 、没有文化 、没有法律权利 、没有历史 的世界 。”詹姆斯·B·罗兹也认为 :“ 档案的首要作用是它作为整个国家的历史记录,能使一个社会立足于过去经验的认识 ,去理智地规划未来 ”下面本文介绍国内外的两件事例来说明城建档案对于城市记忆保留的重要性和在进行城市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性。
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希特勒准备发动侵略战争 ,叫嚣要消灭波兰。波兰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出于对祖国建筑文化遗产的热爱,集中力量把华沙古城的主要街区、重要建筑物都作了测绘记录。战争一爆发。他们把这些图纸资料全部藏到了安全的山洞里。战争中,房屋街道毁了,但珍贵的图纸资料保存下来了。战后重建华沙城市时,华沙大学的师生们把战前画的老城图纸拿出来,在城市的主要地段 ,按原来古城格局和所有建筑样式进行建设 。华沙的重建,依赖的就是波兰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做的老建筑 、老城 市的测绘图 , 这些城市记忆档 案,就是恢复老城建设的科学技术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华沙古城后来最为重要的历史建筑被收录在《世界遗产名录》,但是世界遗产是不会接收重建的建筑的,正因为城市记录档案为华沙的重建和历史遗迹的保住中期到了重要的证据。这个事例不仅对荷兰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也为欧洲乃至世界古建筑保留做出了榜样
例二.北京城是古代建筑的杰作,按照著名学者侯仁之的说法:“ 北京旧城规划严整,宫殿建筑富丽辉煌 ,举世之封建,无与伦比 ”,“旧城规划之初,紫禁城外绕以皇城,皇城之外更有内城,其后大城之南复加筑外城,于是有内外城之分。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各有城楼,形制不一 。每门之外,又建瓮城及箭楼,亦各不相同。内外两城之四隅,各筑箭楼 ,于是城防形制粲然大备 ,为任何前代都城所未有。” 明清以来的北京城有三圈半,中心是作为皇宫的紫禁城,紫禁城的外面是皇城,皇城的外面是内城,内城的外面是外城 。不过只在南部有 。建筑的形式、规模 、色彩,都按照皇帝、贵族、平民来区分等级,体现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北京城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布局、施工技术、色彩用韵等很多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北京的建筑保留就是因为城市的档案建立十分完善,使其的历史性和文化性都得到了有利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价值会更好的得到体现。
结束语:
本文针对城市记忆工程对城市发展中几个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应用了一些案例对城市记忆工程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希望城市记忆工程能在日后的发展中受到重视,将我国的古城文化更好的保留。
参考文献
[1]杨来青;;青岛市档案馆“城市记忆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档案;2008年01期
[2];;探讨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工作内容的拓展[J];山西档案;2008年04期
[3]刘晓敏;;加强城市文化研究 提升现代城市形象——在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关键词:建筑;城市规划 ;发展
Abstract: The urban planning is the overall image to dynamically resolve and coordination link betwee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buildings, take the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point of view to continue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look to the future of the city. Here, the paper analyzes high-rise buildings in urban planning,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deas.Key words: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高层建筑对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建筑物的体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大。 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那是很令人讨厌的。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但每个建筑都必须拥有各自的特点,这样除了丰富空间外,还可以缓解人的视觉疲劳。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使周围建筑与之相协调,但不能过多的采用保护建筑的元素,以免削弱原有保护建筑的特征。
关键词:输配电 用电工程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033-02
1 关于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发展的近况分析
(1)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中我们对用电工程以及输配电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必须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这便意味着其必须是在规定的某一范围内,在相关要求遵循下所取得的良好效果。若要使用电工程和输配电满足标准化发展条件,就必须严格地对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的工作流程进行编制,并严格地检查各个环节,以便其在标准化发展进程中,不断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使能耗降低,从而帮助电力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源泉。然而就当前众电力企业发展的近况来看,还有一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标准化发展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对于整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中国地大物博,所处地域的不同,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输配电、用电工程等发展都会表现出不同差异化。就国内的电力企业来讲,其是以水电以及煤电作为主要的发展介子,并受到传统用电工程运行理论的影响,并没有在科学技术和理念的遵循下,合理的现有资源进行配置。诸如:就国内用电分布来看,用电量最大的通常是在东南沿海地带,然而当地实际的电力资源存储却不能够满足当地的用电需求;而在偏远的西部地区虽然有着较大的电力资源存储量,但由于经济不发达,在用电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小的。可见,国内所处区域的不同,对于电力需求以及电源分布有着很大不同,为了满足各个地区的用电需求,就必须合理进行输配电。
(3)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国内的输配电并没有获得长足性的发展,可以说发展的条件并没有完全具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大多数情况下所使用的均是交流电,而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均使用的是直流电,由于交流电是在线路运行下完成传电操作的,因而其在使用中难免会有电能损耗的情况在电阻运行过程中存在,并随着不断延长的电力传输距离而造成更多的电能损耗问题。针对以上一些问题的存在,难以确保电力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除此以外,在使用交流电的过程中时常有用电事故发生,其威胁着电力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阻碍着输配电在国内的可持续发展。
2 P于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1)从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在国内发展的近况来看,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利用下,推动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进一步发展,使其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稳定不移地前行。从自动化输配电发展的角度来看,首先需要做的是智能化电网的引进和发展。在建立智能化电网的进程中,主要需要对其在高速发展以及集成发展结合起来的双向通信网络应用下构建出来,其仅仅服务于客户,因而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其能够使整个点消耗降低,达到供电质量增强、电网运行效率提升的目的。正因为人们所强调的是用电工程及输配电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必须全方位地对我国一个具体的单个配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在高新技术的运用之下,逐步提升整个配电网自我优化、自我监测、自我恢复以及自我预防等作用和性能,并以此来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取得。
(2)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不断增强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先进供电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其对于我国用电工程以及输配电标准化进程的发展所发挥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在标准化发展输配电和用电工程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对技术性人才进行培养,聘请专业而优秀的技术人才,将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一支管理队伍组建出来,通过他们的“手”推动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我们所要求的专业队伍构建必须符合较高的技术能力、理论知识、经验操作技能以及业务水平等条件。作为专业化队伍中的一员,应当具备创新精神,时刻关心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发展动态,设计出合理的输电线路,并根据相关行业规范科学进行施工管理操作,最终用专业的态度来评判用电工程管理效果,发现其中不足并改正。此外,确保工程计算和绘图的有效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其对于整个用电工程标准化的建立功不可没。
(3)建立起标准化的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标准化建立进程中,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范和准则,只有在法律规范等理论依据的遵循下,严格构建输配电与用电工程,才能够满足合理构建的要求。各个地区都需要针对该地区实际用电需求以及电力发展情况,将一个现代化的政策信息网络平台创建出来,顺应着时代不断发展的潮流,需要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用电工程及输配电发展动态,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在国家资金扶持的推动下,引进先进技术,从而促进不同地区用电工程的均衡发展。
(4)国内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的标准化发展指日可待,对于当前国内电力企业的发展而言,横亘在他们经营发展中的是资金不足、技术缺乏等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安排优秀的员工去发达国家参观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并适当改变电力经营方式,多渠道的融入资金,并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员工对用电工程标准化建设的认识,不断引进先进的设备,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进行构建和管理,使其更合理、更科学,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塑造电力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3 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不断发展,历史进程的推进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电力逐渐成为我们生活必需品,人们已经离不开电力了,面对着不断增大的用电需求,我们需要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标准化构建的角度出发,通过标准化构建机制以及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采用自动化技术手段来强化用电工程建设。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要求电力企业在未来必须标注化、规范化的构建和管理配电网以及用电工程,中有科技水平和科技设备达到高水平要求,组建出优秀而又专业的标准化构建团队,才能够推动用电工程与输配电项目的稳步前行,从而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 .中国输配电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规划探讨[J].科技资讯,2015,13(4):219.
[2] 崔强.110 kV及以下输配电设备改造项目研究[D].南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