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师体育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师语文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58-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要求享有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愿望不断增强,对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冲击,幼师生源质量在不断的下滑,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都相当薄弱;一些幼师学校过分注重技能课而轻视基础知识课的教学,逐渐形成了文化课教师教无压力的状况,导致目前幼师学校语文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缺乏实践性、操作性的现象普遍存在。幼儿教师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语言教育的水平,因此,必须对当前幼师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反思,找出应对的方法和措施,以期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使语文教学成为提升幼师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课堂。
针对幼师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幼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原则,调整幼师语文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幼师语文教学的质量,更好地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笔者对幼师语文课程改革有些初步的探索,在此略加论述,以待方家指正。
1 立足幼师职业特点,正确定位学科方向
幼师语文学科在培养幼儿教师整体工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幼师语文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所决定的。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同时,幼师语文又具有专业性,能够而且必须吸收一些适应幼师职业需要的能力训练点。在《幼儿文学》与《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教学中更要突出其专业的性质, 紧密结合专业需要来强化训练。语文具有传递思想感情的功能,要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培养师德高尚、充满爱心的幼儿教师。
基于此,幼师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应该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和一定的幼儿文学创编能力。这就需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智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语言实践能力。
2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与需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增加教学的效能。就《阅读和写作》这门课来说,选文应尊重学生的心理和趣味,满足学生的职业需要。不妨多选择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现代意识,能够关注当代社会生活和先进文化,反映时代的风貌和时代的精神,体现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优秀作品,用洋溢着时代气息和语文精神的作品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滋养学生的情感与心灵。
教学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鉴于当前幼师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较差,应增设汉字知识与应用、现代汉语知识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素养。为了使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确有实效,语言知识应按照“精要、易学、实用”的原则进行精选。《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教材中一些难度过大的内容如演讲、辩论等内容可适当删减,而讲故事等内容应进行扩充,这样不但更加适应幼师职业需要,而且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更容易进行操作。而《幼儿文学》教材理论过于简略,应适当扩充内容,使学生对于幼儿文学的性质特点、发展历史以及先进的思想理念有系统的了解。增加指导幼儿文学创编和表演的内容,将理论学习、作品欣赏和工作实践有机融合,使《幼儿文学》真正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课堂。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为了改变这一面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平台。例如,《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有些难度较小的文章,不妨让学生自己备课、讲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思考,体会当老师的甘苦;在口语训练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而《幼儿文学》的教学则应让学生多创作,多表演。这样的尝试有利于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定的选择和学习的自由。
4 大力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习训练空间
必修课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且班内学生人数多,难以因人施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因此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难以达到练习要求的,学生对知识特别是技能的学习必须向课外延伸。选修课是幼师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的必要延伸和补充。要在必修课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兴趣和特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能力。选修课的设置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组织地开展教学。选修课的方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可以开展文学欣赏与创作课,讲故事与幼儿剧表演课等,发掘学生在这方面的潜力和特长,进而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营造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除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大型活动和比赛。如语文趣味知识竞赛、汉字规范使用“挑刺”比赛、诗歌朗诵会、童话剧表演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热情。
5 重视组织教育实践,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初中 体育教学 提问式 优越性
初中体育课教学的任务一是,在教学中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二是通过组织教学和身体练习,增强学生体质;三是通过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完成这三项任务需要教师的认真和学生的配合,从而让学生从中受益。一般来讲初中体育教学通常都是组织学生在室外进行的,一般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要想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就要保证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耐心的听老师讲解并且认真学习和观察老师的师范动作,也就是学生要集中注意力来完成课堂学习。但是在实际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却经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的情况,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减少外界给学生带来的干扰,是体育教师应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多年,通过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分析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不集中注意力上课的原因,而后总结运用提问式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的好处。
一、初中生体育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分析
本身初中生群体就处于最好动同时又比较贪玩的阶段,很多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同时体育教学任务主要又是通过组织学生进室外的身体锻炼来完成的,所以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课堂经常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的干扰,有的学校长期存在几个班同时上体育课的现象,特别是受到场地小、器材少、班级多等客观限制的情况下,相互影响和干扰的现象就更为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经常表现出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某某若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上来,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效果,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停止讲解或示范,提出某些学生思想不集中,也采用点名批评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种带有强制性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通过观摩教学,听课教研,对学生进行调查交谈发现,虽然学生的注意力暂时被转移过来,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同教师在情绪的抵触,矛盾激化等现象,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的完成,失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研究探索,发现采用提问的方式方法,解决学生出现的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体育课中提问的优越性总结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提问式教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问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二是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三是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提问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学生,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最好时机,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实践表明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采用对其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否按照课堂常规的要求上课。对学生来讲,用点名提问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比用点名批评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保持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
(二)提问对动作技能教学有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体育教学要涉及到运动技能,研究表明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反馈信息的合理运用,提高动作的练习效果,改变环境和条件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时,出现共性的错误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帮助教学。常规性地找几位学生进行示范演示,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学生示范之前作出要求。
(三)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一般都是没有把思想放在授课老师的身上,所以对于体育动作和技能的学习就会遇到困难,对教师的提问也无从回答。所以教师在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外,帮助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做暗示了学生注意力要集中,又加深了讲解示范的力度,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进一步理解,当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某些反应和想法,如果老师提问到我,应该怎样去回答,这种心理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大家可以尝试着使用提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式教学来提高体育课课堂效率,提高孩子体育课学习质量,顺利完成初中体育课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兴洪. 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D]. 苏州大学 2011
[2] 沈旭东.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1
[3] 吕华雄. 优化设计课堂提问 提高学生思维品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0)
[4] 陈明基. 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5] 王庆然. 新课标视野下长春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6] 寇全祥. 应用目标教学模式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课程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如何使初中语文教学真真正正地落到实处,有效达成,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甚至令人心生厌恶。我们的语文课怎么了?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形式的花样翻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如有一位教师执教《三峡》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①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②就你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③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④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⑤你知道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关心和重视这一工程的?这几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争论中占了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五、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师生之间真正地互动与真诚地交流,而不是肤浅的“形式对话” 、貌似平等的对话,但实际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走进新课程,真正地还语文教学真我的风采。
参考文献:
体育课程属于室外课堂,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减少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还有一些学校会同时有好几个班级一起上体育课,这样就会出现一些互相干扰和影响的现象。再加上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最高涨的时候,他们很难控制自己不去观看其他人的表现和其他外部发生的事情,因此就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一旦遇到学生走神或是注意力集中到其他身上的时候,教师都会采取点名批评的方式,用此强硬的态度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带有很强的控制性和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如果教师长时间采用就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学生表面是回到了课堂训练中,但是内心却没有真正地回到课堂,因此也就不会有较明显的学习效率。针对这种现状,我不断查阅资料、总结经验,希望能够寻找到最佳的教育方式,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下面,我总结几点自己的经验。
一、有效的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体育教学是让学生的身体处于运动状态,而在运动生理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只有当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适当的兴奋状态时,才能够建立比较好的条件反射,才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方案以最好的时机开展。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主要构成因素,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体现在对学生的引导和组织,让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来主动学习和训练,确保自己掌握最正确的体育运动技巧和能力。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主要是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课堂中出现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可以委婉地采取提问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课堂学习中来。这样教师用点名提问的方式来提示学生来调整自己的注意力,要比点名批评学生取得的效果更佳突出,教师也会十分顺利地保持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积极的学习,体验到体育课程带来的喜悦感。例如,在学习《篮球》这节知识时,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篮球的一些理论知识,接下来就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刚开始学生对于这种方式充满着好奇,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游戏中来,但是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发现了很多学生没有了最初的激情,还有一些学生出现了一些溜号的现象。此时,我就专门点名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这样他们自己就会意识到自己分心的状态,很自觉地又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提问能够给予学生相应的暗示,帮助学生走出困惑
学生出现注意分散的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内容对学生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为此学生就会脱离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去想一些其他的事情。因此,在我们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确保学生能够最大限度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提问的时候,由于学生之前处于溜号的精神状态,因此他们对教师的问题也不清楚该怎么回答,如果教师此时严厉的批评和指责的话就会给学生的信心带来很大的打击。为了顾全学生的面子,又能够让学生清楚自己应该专心地听讲,教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暗示学生,一步步提醒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对教师产生感激和敬佩之情,而且教师也以此种方式帮助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体育运动的要领和技巧,并且从教师的宽宏大量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精神。
三、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帮助
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体现在学生自己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些学过的体育项目,能够自觉性的在学习生活中开展体育运动,并且养成较强的体育运动意识,在以后的体育课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提高自己学习体育知识、训练体育技能的效率。随着课程的改革,体育教学也需要快速地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教师要从传统的讲解、示范和训练教学方式中积极的改善和创新,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体育课堂中能够较好的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的学习环节,帮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并不断提高自己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意识,使自己的体育素养上升一个台阶。
在实际体育课堂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出现同样的问题,针对这种共性的问题,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会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和改正,并且让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来进行示范,同时将最佳的改正方法和策略也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下一次训练和运动过程中要多加注意。在课堂中教师要先提出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思考,并做好自己回答的准备,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帮助教师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发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有关小学教育的论文投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新课改以来的主流趋势。教育城域网,是指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育局内部网和校园网的一种传输网络,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提供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服务。教育城域网的接入,缩小了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之间的差距,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支持。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要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将信息技术赋予数学知识的新内涵,进行有效的科学整合,改变教学模式,从“要学生学”向学生“要自己学”转变,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展开有效教学的实践。
一、整合内容,凸显数学意义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要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陈旧,填鸭式的硬塞硬灌,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单一化,学生分析问题缺乏灵活性,更不要说思维创新。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整合数学资源,从教育城域网中的数学资源入手,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进行加工,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数学现象和数学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数学思考,为主动探索新知,提升数学思维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学习抽象的空间图形概念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精心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搜集并加工丰富的课程资料,通过多种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善于运用教育城域网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搜索并下载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将其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活”化教材。教学时,笔者选取了各种规格和型号的自行车轮胎、电动自行车轮胎、汽车轮胎等生活素材,通过城域网数据库中丰富的教育共享资源,并参考了各种教学设计,将这些生活元素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看到了动态的变化过程,引发学生对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凸显出数学的意义,为下一步主动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
二、整合形式,关注课堂生成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其中不乏一些复杂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概念,但农村的小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的引导,学习需要感性材料作为支撑,一旦教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教师要充分运用教育城域网这一平台,将有效的信息资源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通过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将不同类型的轴对称图形的资料、图片、视频等整合在一个课件中,上传到学习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分享交流。在互动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集体探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如有的学生提出:如何找到五星红旗的对称轴?雪花是轴对称图形吗?大自然中还有什么轴对称图形?如何找到对称轴?这样的问题也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笔者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怎么画出对称轴?学生根据讨论和探究,不但把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而且深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意义:每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学生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和之前学过的图形最大不同就在于,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从而深入理解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整合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优势不足
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近年来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逐渐被广泛应用。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笔者在语文课堂上尝试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曾多次观摩过其他语文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公开课,深切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但是,如何将理论教学知识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应用于中职校语文课堂教学,这是目前中职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多媒体教学在给传统课堂教学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笔者就多媒体教学在中职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谈它的优势与不足。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的常规教学手段(如教学卡片、挂图、图表、实物等)和其它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相比,多媒体教学有如下优势。
(一)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手段的重要特点是生动、直观。广播、录音给人以听觉直观,卡片、挂图、图表、实物、幻灯、投影给人以视觉直观,电视、电影、录像给人以视听直观,这些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各有所长,而多媒体教学可以综合这些媒体特点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从而弥补常规教学手段和其它电化教学手段的不足,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二)切实解决课时矛盾,省时、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操作型技术人才,学校更重视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实习课所占比重较大,而基础课包括语文课所占比重较小。但语文教材的容量并未减少,因此,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要删掉教材20%―30%的内容,并且有些必讲篇目由于时间因素而不得不“缩水”。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之后,抽象深奥的事理可以变得通俗易懂、直观生动,知识可以被安排得更系统、合理。如各类说明文和各类游记的教学,若能借助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比起教师只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来讲课,既能省去教师的许多口舌,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单位时间内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密度。所以,如何省时、高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是考虑的前提,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三)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心理学实验材料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94%来自视觉和听觉,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持,视听结合可达65%。因此,教师运用有关教学手段,形声并举、音画同步地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一)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虽然灵活运用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真正能做到灵活运用的教师并不多,课件是否丰富、生动也是评价不一。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仅教师的创造性受到限制,而且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常常受到约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而看画面不如听声音,更不如读文字容易发挥想象力,这在小说、诗歌和戏剧中往往体现得较深。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给了读者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可是看完了电视剧或电影《红楼梦》,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将人物与小说所描写的形象对号入座。
(二)在语文教学中所处地位存在认识误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依赖多媒体教学,一堂课从头至尾离不开计算机,就只能算作配角,计算机充其量代替了黑板。笔者曾经见过的有关文言文课件,基本上是课文知识点的归纳和梳理,节省了课堂时间,却减少了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的时间。其实,语文课堂教学更多的在于教师教的主导性与学生学的主体性的二者结合,这里既要有思考时间的保证,又要有双向交流的磨合。如果课件中文字内容过多,学生的眼睛易疲劳,而且要在有限时间里速记,结果常常是既看不透彻,又记不完整,大脑思维也得不到有效训练。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程式简化,运用时机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安排。具体说来,归纳知识要点可安排在学生完成之后,用多媒体教学完整地展现出来。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关于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环境描写特点,可先让学生讨论归纳,再通过课件总结展示。对于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如贾府(即荣国府)的环境描写,可以用多媒体教学先播放贾府示意图,对照画面让学生将文中黛玉行踪路线勾画出来,这样会更直观容易些。对于需要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地方,如对于王熙凤出场时的人物形象理解,宝黛初会时关于宝玉的形象刻画,可以先是师生共同分析,然后借助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画面作比较和加深理解。
(三)课件主体内容定位往往欠合理。选题的合理性也不容忽视。就多媒体的发展趋势而言,笔者以为,只要处理“得当”,任何课题都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表现得更完美。但是目前多媒体教学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实际应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都很多。所以仍要注意到课题的合理性与制作内容的侧重点,而不能一哄而上,什么课题都依赖多媒体,什么内容都用多媒体来演示。
课件的主体内容定位在何处,这还得和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联系起来看,既然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工具,这就意味着它只是在教师能力不及的地方提供帮助,使教师更完善地传授知识、传递情感与思想。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加深加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对思想的感悟。教师在想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审美体验的水平而又力有不逮之时,不妨借助一下多媒体教学。譬如诗歌、散文教学的氛围营造,戏剧、小说的片断剪辑,通常在最需要的时刻插入教学环节,倒未必非要将作品其它的知识点也加进课件。目前有些课件正是因为自身已具备完整性与流畅性而破坏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自由性与创造力的发挥,有时为了课件的好看、教师课堂授课的轻松,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发挥。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教学;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275-01
引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新时代的人才不仅应该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社会经验,而且应该具有积极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教育部门应该从幼儿阶段抓起,注重幼儿这些方面的培养,塑造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让他们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受教育体制的约束,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教学的现状还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目前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家长开始将子女的教育问题作为重点,也深刻意识到幼儿学前教育的关键,这对于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也有很多家长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没有提起重视。其实孩子在幼儿阶段对于任何事物都是十分好奇的,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也最强,教师和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行为和人格的培养。
(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
近些年,政府开始实行精简机构的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地区教育部门的领导干部没有正确认识到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学前教育发展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实行幼儿学前教育,这就使得当地学前教育政策出现一片空白,严重阻碍了当地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近十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1]。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四)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尽管目前很多的地方都开始实行幼儿教育阶段的规范化管理,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待遇更加优厚。但是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幼儿教师知识水平不高、专业技能不强的特点。对于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教师也没有进行足够的培训,更新他们的观念,让教师的思想和教学理念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从而对幼儿教育的更新和进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与小学教师差距还是很大,不利于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去。
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
各级教育部门首先从思想上转变对幼儿学前教育的认识,要从根本上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管理政策,将幼儿教育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根据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制定战略目标,要始终坚持素质培养和人格培养的原则。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可塑性,借鉴发达国家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寻找适合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将幼儿教育长久发展下去。
(二)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在积极研究幼儿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培养策略,让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真正实现他们的健康全面发展。管理者要通过完善幼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幼儿教师的行为进行约束,让他们在日常的研究中不断取得更大的成果。政府要加大对幼儿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做好幼儿教育的后勤保障工作,促进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更大的成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对幼儿教师的招聘要求进行改进,鼓励幼儿教师进行再培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对幼儿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进行提升,要从根本上改变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增强学前教育的整体实力,快速促进幼儿学前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积极稳妥地进行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与服务机构[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提升,这时就可以将社区作为依托,依靠基层群众的力量,因地制宜,从而创造有利的条件,分配好工作人员,大力发展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要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更多幼儿学前教育的需求和发展。
三、如何做好幼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一)要对孩子的生物钟进行及时调整
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和教师就要对孩子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督促孩子在空余时间内补充睡眠,早睡早起,要严格执行孩子的午休睡眠时间,这样可以保证孩子在下午的学习中保持充沛的精力,通过家长和教师的不断沟通和努力,早日将孩子的生物钟调整过来。
(二)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通常,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单纯而复杂的,现在的孩子都十分聪明,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孩子肯定会对新事物产生一种期待,但是周围人对小学生活的谈论,也会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产生影响,这时家长和教师就要学会鼓励孩子,将小学校园中的美好灌输给孩子,要带领孩子选择新文具、新书包,要告诉孩子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要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进行合理规划,要多带孩子去小学校园转转,提前让孩子感受下小学校园的环境氛围。
(三)加强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孩子在学习上光知道玩,在生活上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很多孩子不能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不会自己上厕所。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这是在害孩子,孩子始终会脱离父母的庇护,独自成长。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要在生活细节中要求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孩子过于溺爱,要多组织孩子参加一些夏令营活动,要孩子能在校园生活中学会自主处理一些事情,想要孩子成才,就必须要经历这些过程,要从根本上对孩子做出要求。
(四)培养孩子在校园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孩子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已经熟悉了身边的小伙伴,但是在步入小学校园后,任何事物都是陌生的,这是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环境,孩子如果不能尽快融入和适应这个新的集体,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内心的孤独感。家长和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提起高度重视,要时刻对孩子讲述与人相处之道,要多对孩子说一些社交道理,尤其是对于那些爱与同学发生矛盾的孩子,要不断督促孩子与新同学和睦相处,不要为了一些小事就斤斤计较。同时,老师也要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影视资源;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67-02语文在中国作为一门常青型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读书协作的基本表达和沟通能力。小学、初中、中专等不同学习阶段,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学习的内容深度有所区别。而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下,语文教育应该和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的需求相结合,除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需要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出正确的引导。随着影视市场的逐渐发展,影视资源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扩充语文教学的宽度,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现状
1.1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分为两个来源:一是在初中阶段因成绩差而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继续读书的;另一部分是没有正当职业想要通过职业学校的再教育,获得一项专业技能的人群。这两个生源的共同特点是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缺乏严谨系统的学校教育,语文学习基础能力难以达到相应平衡的标准。另一方面,语文教育内容,教材大多以选取不同时期的文章进行学习,虽然文章不同,但教学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课本内容非常单一,加上学生基础不好,多种因素都导致了学生对中职语文缺乏学习的兴趣,没有学习积极性。
1.2教学模式枯燥,教学两相厌。中职学校教育目的与中学教育目标不同,中职学生以高质量就业作为培养方向,高中生的培养方向则是以升学为主。所以,在学科设置上,中职学校侧重于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对语文等基础课程教学并未引起一定重视,导致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本身就没有教学积极性,往往单纯的采用老师主导的课堂讲授模式,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由于授课模式枯燥,常常昏昏欲睡,提不起学习的热情。导致老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无聊,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两相厌。
1.3信息时代给中职学生带来新的冲击。目前,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多为90后、零零后。他们自出生就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电子时代。即使是平民家庭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知道手机、电脑在他们生活中担当的角色,也给学生获取大量信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是,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育却依旧停留在黑板粉笔阶段,语文老师一本书、一支笔就在三尺讲台上解决了一年又年的语文教学。学生回到宿舍或者家里,手里拿着的现代信息工具能带给他们的知识和信息远远超过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45分钟。所以给职业学校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影视资源走进中职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2.1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扩充,提高学习兴趣。中职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历史名篇,大多出自节选。如果学生没有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前后篇章的内容,对节选的内容尤其是古诗文理解起来会有较大的难度。但是如果语文老师在做课程设置时,能提前将其他章节的资料让学生以影视作品的形式观看,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教材所选章节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老师引导或者共同回忆影片内容的方式,启发学生,联系文章的教学重点,就能让学生对该章节的教学重点印象深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有利于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老师讲课的生动性,直接体现为老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方式和多媒体工具的利用程度。例如,对于小说类文章的学习,教师就可以通过巧妙的布置课堂的艺术环境,通过播放相关影片,利用影视文化创造特定氛围,对文章教学任务中提出的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叙述等方法,将学生渐渐地带进特定的故事氛围,使学生的心绪逐渐进入错综复杂而又高度集中的故事情节中,随着人物或喜或悲,调动情感、感染情绪、打动心灵,从而进入与作品创作所期待的审美的情感状态,领悟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思想精髓。这种形式,对于学生的小说文章类型的写作也有直观的感受和刺激,通过亲自感同身受小说文章与影片中内容的比较,了解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3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建设。中职学校的学生经过2-3年的专业知识学习,主要的出路是直接走上社会岗位,成为对自己独立负责的社会个体。对他们自己来说,掌握对自己的主动权,在培养自身这种意识,比学习专业的知识更加具有学习的重要性。影视作品,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品。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这种艺术因素,首先能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的兴趣;其次选取具有人生启迪性的正面影视作品,通过作品中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让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跟着波动,通过体会影视作品中的人生起伏,来感悟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这对于建立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有着重要的刺激作用。
2.4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习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年纪上来说,处于青春期,求知欲最强、兴趣培养和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中职语文课堂上影视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影像世界的四维运动,直接诉诸于人的视听感官,能最大限度地锻炼人的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影视丰富的表现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影视鉴赏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有利于他们将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创造性任务的直接解决。所以,影视艺术能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通过影视艺术的熏陶,可以极大地丰富想象能力,激发写作灵感,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影视作品的文化特质,使学生在观赏影片时,从有声有色有形的感知向内部转化,由兴趣产生情感,由情感上升为审美,由审美积淀为情操,进而升华为人格。欣赏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辨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感受力,能识善恶,辨美丑,分真伪,升华为对美的追求和品味,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
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影视资源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