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文化赏析论文范文

数学文化赏析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文化赏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文化赏析论文

第1篇:数学文化赏析论文范文

【摘 要】 本文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在阐述高职高专院校俄罗斯文学课程开设意义的基础上,从课外读物和授课教材、教学模式、教师讲课方式、考试模式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以期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 新疆;高职高专院校;俄罗斯文学课程;意义;现状;措施

俄罗斯文学是高校俄语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但时至今日,文学课在各个高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例,在就业压力骤增的当下,专科院校都纷纷选择将精力放在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上。俄罗斯文学这种培养审美情趣的“软课程”已经处于俄语教学的边缘地位。据统计,新疆地区高职高专院校中,目前只有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俄罗斯文学这门课程。文学课程的开设是否真是可有可无?文学课如何摆脱传统教学束缚,成为一门培养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当中不可或缺的独特课程?笔者通过对23名2012级汉俄语专科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谈一点对这门学科教学实践的体会和思考。

一、高职高专院校俄罗斯文学课程开设的意义

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按教学大纲规定,《俄罗斯文学作品赏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集中学习俄罗斯文学史上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探讨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同时也能促使学生萌发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培养和增强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和鉴赏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可见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增加俄语学习者对俄罗斯文学文化的理解,培养俄语学习者的人文情怀,意义颇深。在调查问卷当中,被问及是否有必要开设《俄罗斯文学作品赏析》这门课程时,100%的回答者都认为很有必要。甚至82%的学生认为学俄语的人必须学习俄罗斯文学这门课程。在问及文学课的意义时,95%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对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73%的学生认为“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会为将来在社会上从事俄语相关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26%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升级本科考试会有一定帮助”。从调查结果来看,第一,文学的审美功能没有完全丧失。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强调要培养全面素质的外语人才,但实际情况都是重技能轻审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始终处于次要地位。而在调查中,学生们依然选择了学习俄罗斯文学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可见文学世界对于精神的构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从长远来看,当今大学生如果只具备专业技能,而缺乏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也势必会对以后的工作造成影响。俄罗斯文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其日后工作中与俄罗斯人的沟通交流,在未来的工作领域取得成功;第三,一部分学生已把俄罗斯文学课程与未来深造研究联系在一起,认为这门课程在以后的学习道路当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从结果中不难看出,学生们对《俄罗斯文学赏析》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是有一致共识的。

二、高职高专院校俄罗斯文学课程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根据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俄语系教学时数分析,《俄罗斯文学作品赏析》的学时为32学时。这些学时对于准备浩瀚复杂的俄罗斯文学课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现实情况是如果课时少而教学任务量大,学生在接受和学习俄罗斯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时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根据一学期文学课程结束后的调查结果来看,86%的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感受到作家和文学作品的魅力”,但当回答“哪些因素使你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这个问题时,39%的学生选择了“讲课内容太多,消化不了”。也就是说,课时的压缩给讲解带来巨大的压力,排山倒海式的讲课方式并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高专院校缺乏一套合适的文学讲解教材的现实状况,也就是“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是造成文学课程一系列问题的罪魁祸首”。而其它让学生感到缺乏的兴趣的原因分别是:30%的学生认为“文学作品太过枯燥”,22%的学生认为“上课方式太过单一”,而17%的学生认为“老师讲授方式枯燥”。而这三条原因说明了教材内容经典化,教授方式的现代化、多元化和教师讲课能力的提高都是影响这门课程的关键因素。

1、俄罗斯文学课课外读物和授课教材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对于专业外语学生而言,文学文本实际上就是非母语的文学符号系统,承载着语言对象国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文化精神。”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30%的学生认为“俄罗斯文学作品太过枯燥”,这其中得以反映几个问题,首先是俄罗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多为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这期间欧洲发生很多重大的社会变革,出现了很多先进人士和思想潮流,由于对西方历史文化和社会宗教思想的熟悉度不够,学生们往往无法理解俄罗斯小说中人物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斗争。例如屠格涅夫的小说里充满了两代人对时代问题的争论激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充满浓重的东正教思想,对这些问题的不理解无形中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其次市面上出版的一些文学译著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无法完全领略原著作品的魅力所在,形成了俄罗斯文学作品太过枯燥的印象。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选择经典译本,或是正规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译本。除此之外,应该竭力阅读俄汉对照的文学作品,体会原著语言的独特魅力。市面上大热的英语系列丛书《书虫》给许多英文起步阶段的学生提供了启蒙式的教育,而对比之下,俄汉对照的俄罗斯文学读物却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学生大量阅读的需求,在此笔者希望,应该多出一些优秀的俄汉双语译著,向学生们展示俄罗斯文学的博大精彩。再次是由于很多俄罗斯经典小说部头大,耗时多,使学生普遍感到阅读任务沉重,从而易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在阅读作业布置方面,应该尽可能给学生们选取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或中长篇小说的经典片段。就教材来讲,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任光宣主编的《俄罗斯文学简史》,经过一轮课程的使用后,35%的学生“希望简略书本内容,增加俄汉对照的作品片段阅读”。也就是说,未来急需这样一本俄罗斯文学课教材,既要精简内容以符合课时要求,要对俄罗斯文学史进行宏观的脉络梳理,又能明确一些重要的文学概念,对某个文学现象加以阐明,还要精选一些俄汉对照的经典作品片段以满足学生对知识和审美的双重需求。

2、俄罗斯文学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

首先在授课语言的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名学生希望用俄语讲授课程,也就是说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大多数学生接受以汉语来进行这门课程,这与大多数本科院校实行用俄语讲授形成了明显区别。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专科学生的俄语基础偏弱,无法完全领略全俄文主导的课程内容造成的;其次在回答“如何改进现有的文学课内容”这个问题时,91%的学生认为“文学课应与电影赏析和俄语翻译等课程联系起来”,俄罗斯文学这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课,所以在这门课里可以把翻译、口语训练、写作练习等训练环节进行融合,并结合影视片段赏析进行印象强化。比如在讲解《安娜・卡列尼娜》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不同版本的电影改编。可以把小说当中的经典话语进行翻译赏析,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经典语句“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翻译时既可以领略原文风采,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库。还可以布置一定的写做任务,锻炼学生的俄文思维和写作能力。调查显示,70%的学生认为“需要进行多媒体教学”。可见学生已经普遍适应现代的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教师搜罗和下载更多图片、声音资料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除此之外,39%的学生认为“应该多表演作品中的经典片段”。所谓“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领会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并把它表演出来,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阅读的兴趣和对人物性格的思考。在此基础之上,17%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小组讨论的内容”,可见学生们希望用讨论的方式来发表自己对作品和人物主题的看法。而对作品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和争辩,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有22%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作家的肖像和生平背景等内容”,以全面了解作家创作的意图。17%的学生希望“按照专题而不是逐个作家进行授课”,这样能更系统地对俄罗斯作家作品进行划分梳理。

所以一堂完整的俄罗斯文学课的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任务布置,课前阅读,课堂精讲,思考和互动环节,多媒体展示和影视片段欣赏等。也就是说,课前把阅读任务布置好,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提前预习,这样课堂上只需要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思想做大致概括,对重点片段进行解说,然后进行课堂互动环节,即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辩论,最后用多媒体方式讲解作者生平及跟本文有关的历史事件、文化背景,欣赏改编电影片段来加深印象。

3、俄罗斯文学课教师讲课方式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

调查中显示87%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的吸引程度”,其中61%的学生觉得教师“应该做到知识渊博,授课幽默”,52%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师生互动”。这些结果说明,对于俄罗斯文学这种艺术欣赏课,教师除了本身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学知识,还应该在讲解过程中增加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书面材料,死板教条地分析作品和人物形象,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另有30%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对某些文学概念和文学类别的专题讲授”,说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应随着时间顺序盲目讲解,而应该适当突出某些文学概念、文学现象和文学类别,对一些作家和作品进行归类讲解,这样能使文学脉络更加清晰,使学生能够更系统地了解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

4、俄罗斯文学课考试模式的改革

“俄罗斯文学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通过对作品(原文)的把握,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俄语的魅力。”除课堂环节以外,如何在考试环节体现这一教学宗旨?调查结果显示,22%的学生希望“以传统考题方式出题”,13%的学生希望“用写论文的方式”,22%的学生希望“抽签进行口试考试”,43%的学生希望“以情景剧表演的方式”来结束这门课程。可见,单一的考试模式并不能完全体现这门艺术欣赏课的宗旨和精神,在考察学生对文学知识了解程度的基础上,增加口试和表演环节等实践内容的考察内容,是文学课独立于其他科目存在的独特方式。

通过调查得知,俄罗斯文学赏析这门课不能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出现。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宗旨,应该在高职高专院校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上述所有改革方式的探究,都是为了改变高职高专院校中俄罗斯文学课程现状。希望随着时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院校意识到文学课的重要性,伴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使俄罗斯文学这门课程以其特有的独立性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俄语系中的长青课程。

【参考文献】

[1] 李建刚.俄语专业俄罗斯文学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俄语教学,2008(3).

[2] 季明举.构建基于文本的俄罗斯文学课程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中国俄语教学,2012(1).

[3] 郑永旺,白文昌,孙超.俄罗斯文学史与俄罗斯文学选读课程改革几点设想[J].黑龙江教育,2011(12).

第2篇:数学文化赏析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迫在眉捷,这就需要从大学语文教学在人文素质培养上着手,改革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辫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迫在眉睫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人文素质,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人文素质包括文化素养、艺术修养、思想道德素质等诸多因素。人文素质可以而且必然转化为人的外在行为。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

一个时期以来,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大学生越来越实际,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学生选课不能不考虑就业的需要,除了专业课和英语、政治等必选课外,多数学生都会选技能性、应用性的课。他们关心重视的不再是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而是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因为技术性、应用性的课程可有助于谋职。一些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几乎无人问津。这些既非实用又不盈利,也非生产性的人文学科与技术教育相比,处于弱势地位。我们看到,不少学生放弃了情感的追求和心灵的陶冶,导致境界低下,审美弱化,心理脆弱,理想缺失,总之,人文素养严重不足。而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内容弘博深厚,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而它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使得所有关注人文学科教育人士深感优患。难怪不少资深学者惊呼:大学生人文素质欠缺,人文教育已陷人困境。

人文素质教育强调,人应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促使人的知识、情感和意识等全面健康发展,并为生存竞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提高境界和事业境界。人文素质对人才特别是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来说尤其重要。

而高校由于缺乏人文素质教育,随之而来的间题也日渐显露:不少大学生虽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但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在扑朔迷离的社会中,往往茫然失措;在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中,孤立无助;在成功面前,常无法自持;在遭遇挫折之际,又无力自救。有的步人社会后,很快丧失了理想和才情,人生的价值被欲望、名利所扭曲。物欲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由此产生的缺乏社会责任、躲避政治、游戏人生等庸俗化的东西,在大学生中也不乏市场。所有这些,都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文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在大学生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

《大学语文》是全国各类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课,也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中文专业必考科目。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大学语文》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毋庸讳言,学生厌学、老师困惑。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好像“高四”语文,好多篇目已经学过,不但没有文学的魅力,反而像高中语文一样枯燥,成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课;加之课程多任务重,对《大学语文》自然了无兴趣。任课老师则认为该课是非中文专业课,感到前途渺茫,一些高校,大学语文教师更是青黄不接。《大学语文》课程这种艰难困境和被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如果不及时改变,那将是一种悲哀。

其实(大学语文》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科技交融、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文化氛围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训练思维能力,培养良好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和发展良好的个性,而且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苦乐观、大局观,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一个时期以来物质主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理性主义成为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否有用、是否可以直接创造财富、是否对学生的就业有着直接的帮助成为了教育选择的标尺,因而导致人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严重失衡,知识、智力、技能也失去了原本具有的意义,不再代表人的本质力量,而只标志个人获取物质财富的水平差异。可以这样说,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是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思想中最大的、也是最严重的缺失,它的不良影响如果得不到尽快的校正,必然对中国社会新的历程产生相当的影响。

大学语文课属于人文教育课。因此,教师是否在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了“人文教育”这一根本宗旨,学生是否在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是衡量开设该课程得失的根本。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就是要把人类优秀的人文素质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学生生命意识中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该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人与人(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从语文和人文内在的关联来看,语文就如同人文这条大河的一条支流.,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流徜于语文的河道上就会体现为一种尊重语言、珍视语言、热爱语言的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也只有在拥有自觉的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时,人们才可能意识到语言作为“存在之家园”的神圣与伟大,才可能会像亲近和热爱生活一样地去亲近和热爱语言。反之,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的缺失在语文这里便体现为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的缺失,即人们往往局限于工具论层面,只把语言当成一种简单的符号工具,一种实用性质的交往手段,这样不可能对语言和语文产生珍视心理,而且导致其对语言和语文的漠然,如此语文教育遭受冷落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特别是在大学教育体系中,中学语文课作为高考敲门砖的作用已经完成,无论学校还是学生都拿语文不当回事的现象便时有发生。甚至可以说,自全国高校设立大学语文课程之日起,大学语文就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危机,其中最深刻的,是人文危机,而最直接的,则是生存危机。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对知识的哲学思考,无法从理性的高度认识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内容弘博深厚,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从厚重的中国文化中体验人的尊严感和使命感;大学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建议 要改进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我们认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大学语文课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庞杂,如果蜻蜓点水式地面面俱到,势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关系到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应该有一个整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在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方面,不同版本在选文上各有侧重,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选择教学内容,给教学留下充分发挥的余地。高等语文教育要求在进一步完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语文的所谓“隐性能力”—文化认同能力、美的欣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决策思辨能力以及人格、修养、品位等。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学在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下更侧重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学形式趋于单一化、模式化,大学语文教学则侧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升学压力的教学更有利于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大学语文》教材中80%以上的篇目都是古典文学,选择文质兼美的篇目进行诵读,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理解诗词的初始意义和如今广为人用的现实意义。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加强实践,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突破,如组织晨读、读书协会、诗词协会、文化沙龙、讲座、演讲、辩论会、话剧表演等,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的妙处。多媒体教学,.观看影视作品,把语文与音乐、美术等结合起来,能直观而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第3篇:数学文化赏析论文范文

一、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作用

语文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专业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创业能力及继续学习的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成为自尊、自强、自立的人。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性、形象性、生动性、实用性的特点,也决定了它比其他学科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带我们进入奔放激扬、明志修身的崇高心境;王维的《山居秋瞑》表达出作者的超凡脱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这些内容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人格健全,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进取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2.陶冶学生的情操。

技工学校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堪称典范的文学作品。在教学中应挖掘其内在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使学生在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的熏陶和感染下,陶冶情操,纯净心灵。

二、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技工学校不受困于升学率,也就没有了压力,学生学习就没有了动力。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语文大多没有兴趣。从学习目的看: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没意思,上写作课就头疼;还有学生认为,我们在初中已上过语文课了,来技校就是学技术的。从学习基础看:多数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表现为:错别字普遍,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或干脆不用,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抓不住重点,回答问题只言片语或词不达意,逻辑性差,阅读能力弱,缺乏概括能力,写作水平较低,写作中文不对题,各种文体混淆,有的干脆照抄范文。从学习习惯看:多数学生学习不安心,学习没有窍门,不自学,不预习,没有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些是技工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三、创新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措施

1.明晰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是职业教育这一概念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所在。专业化是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切入点,语文教学的“专业化”指的是把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专业性,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全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奠定基础”。基于这个培养目标和特殊性,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就不同于普通高中,从生源比较来看,由于普通高中扩招吸纳了大部分初中毕业生中的优秀生源,进入技校的生源质量较过去大为下降。虽然中职学校招生的对象要求初中以上的学历,但据近年来的初步统计,技工学校新生中有很大比例不具备初中毕业水平,生源质量状况决定了中职语文教育具有低起点的特点。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过程中,一方面要在重视学生个性、需要、兴趣等因素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学科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兴趣的满足的目标。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让学生掌握那些他们感兴趣的、最基本的知识,掌握那些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适应职业要求所必需的知识。由此可见“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语文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明确中职教育的内涵,重在明确语文教学的性质,确立中职语文教学的大方向。

2.重新梳理教学内容,做到从学生兴趣出发。

一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教材为中心,以优秀篇目为出发点,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与欣赏,分析和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风格和人文内涵等,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二是在重视文本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发挥与拓展,将哲学、历史、艺术、专业知识加以渗透,开阔学生眼界。三是作品分析讲授过程中,注意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的分析,提升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四是要充分融入社会生活,要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除了讲解课本知识外,还要渗透一些社会、生活内容,借以增强课堂的时代感、兴趣感。五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把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六是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尽可能地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应用写作、语言训练等内容,达到学以致用。

3.改进教学方法,使兴趣发展为爱好。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不同专业的学生,一是要针对实际情况,结合本专业特点,选讲教材中的相关篇章,创新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各专业的语文教学中,要以语文智育为主干,把德育、美育、智力因素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的训练中。三是以文学欣赏为主,发掘作品中的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加强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四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五是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按照自己的方式,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发展为爱好。

4.改革考试方法,让学生热爱考试。

单凭试卷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考查面很有限的。要根据语文课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办法。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闭卷、开卷笔试及口试都是常用的考核方式。如对于必要的理论知识、文学作品的欣赏、应用文写作等,可采取笔试。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可要求学生写赏析性作文。这样虽然增加了阅卷难度,但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口试对于考查学生的读、听、说的能力十分有效。语文考试不应该杜绝口试。在平时进行的口语训练中融入考核,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考核的方式很多,如朗读课文、演讲、讨论等。通过考核促进平时的训练,诱发学生对考试的兴趣。不同专业学生其形式可不同。如公关专业的考核,可侧重理论基础知识与口语相结合的测试。教学离不开考核,好的考核方式能够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技校语教学文应该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就业”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使考试被学生所热爱。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兴趣教学是提高语文质量的重要途径.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3,2.

[2]罗毅.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人文素质教育[A].第十届全国大学语文学术年会论文[C].2004.

第4篇:数学文化赏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有序有法整合语文综合素养

2006年7月送走六年的学生,9月我接手任教五年级,对我来说这是新的学生新的教材,此届学生是第一届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研读教材,我发现相对旧教材,此套教材的语文课程体系分为“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五大版块。较旧教材明显多了“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对这一紧贴新课标特点的崭新的内容我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学习研究,经过2年的打磨实践,我从懵懂到有所体会,我觉得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整合起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习不同,她重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重视联系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过分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是新语文课程的一项全新的内容,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中心,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充分发挥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所具有的工具性、人文性的优势,体现出兴趣性、实践性、情感性,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相似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经验课程。体现了综合性、研究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综合实践课程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它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有机整合的开展策略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有机整合的优势。

在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语文综合性学习将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呢?下面先以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为例,谈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有机整合起来后有什么优势: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

第一阶段

1.确定教学目标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著书指出:“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志。”综合性学习教学目标它既是主题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主题教学的灵魂,支配着主题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主题教与学的方向。所以无论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还是综合实践课,目标都是必不可少的。“走进信息世界”可以根据要求设定目标为:

A.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B.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C.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D.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E.认识19个生字。

2、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3.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填写活动计划表。

4.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阶段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第三阶段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1.说说调查的过程,如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2.交流调查的结果: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3.、分析调查结果

第四阶段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第五阶段

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第六阶段

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有意识地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有机整合起来后,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以下的特征: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多元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不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可以不断产生,能在活动中生成许多新的有价值的目标,比如《网上呼救》原目标是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在学习中我们还知道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我们还学会如果发生危险可以多想办法解决,同学们对救助苏珊的桑恩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目标都达到了。

2.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整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课程,与其他科目,与生活的联系都很广泛,体现了综合性、研究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有机整合起来后,整合性更强了:

在学习内容上,要关注和涉及自然、社会、天文、地理、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等各个领域。如“走进信息世界”既有历史――《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自然――《奇怪的东南风》,还有计算机知识――《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在方法途径上,既可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比如上述展示的“走进信息世界”的学习过程既可有小组合作讨论、独立探讨、调查研究、演讲、辩论、调查报告等。

从学习功能上看,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创新意识、合作探究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促成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身心和谐发展。

3.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

教师要在综合性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记录分析调查的结果。”……无不体现了这一特征。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同学们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要我们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其乐无穷。

二)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有机整合过程的技巧

1、重视方法的引导,放飞学生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比较能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评价者,起主导的作用,重视方法的引导。引导他们对综合性学习任务进行分析,找出学习规律,选择学习方法和途径,启发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虽说我们要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但是又不代表放手不管,应该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引领学生有序有法的学习。教师的指导功夫应花在以下方面:

引导―――指导学生做活动计划;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的信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交流调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合作―――站于学生的立场感受学生的兴趣,参与讨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调查的方向……;

评价―――组织学生自评互评调查结果的展示方式与内容,谈谈感受;给予学生知识性的、正确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指导,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筛选、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的求知欲。所以,每次进行活动,从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到成果展示的评价,我始终尊重学生的意愿,倾听学生的意见,让每个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兴趣盎然地开展探究活动,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既体会到学习和实践的艰辛滋味,又享受到过程的乐趣和成功的甜蜜。

2、人人参与,齐齐动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综合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优生或有特长的学生必定会是活动的活跃分子,我们要避免个别的优生或有特长的学生用自己的成果来代替了其他同学的成果,要注意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创造成果的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我还会碰见这样的例子:有的家长看见孩子手忙脚乱的不知怎样开展,就亲自为孩子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替孩子一一包办;有的家长对孩子做出来的成果指指点点,这不好,那不行,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使学生活动变成家长活动,学生成果展示变成了家长的能力展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还得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也对学生使用赏析教育法,鼓励家长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要适当的启发,引导和帮助。

家长老师双结合,一定能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做到人人参与,齐齐动手,从而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

3、重视联系其它学科,开拓探究途径。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单靠语文学科的知识就可以的,正如综合实践活动课一样,任何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开展、情感的体验、道德品质的形成,都与综合实践、数学、美术、音乐、计算机等学科互相渗透和融合,体现了新课标改革的特色。引导学生开拓探究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料,多进行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学会运用上网查询、摄影摄像、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提高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4.提倡合作探究,组成合作小组有讲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六年级上册“轻扣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分成的几个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专长,擅长计算机的同学负责收集诗歌资料,擅长画画的负责画画,书写漂亮的同学抄写,朗诵水平好的同学进行诗歌朗诵……他们发挥各自特长,各司其职,使诗歌朗诵比赛有声有色、《诗歌集》图文并茂。

小组合作学习好处不少,但是方法不对会事倍功半。因此,组成合作小组有讲究。我们在布置任务时,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小组的人数不宜太多也不应太少,尽量控制在4~6人一组,使学生人人都有“活”干,人人都有参与、表达的机会;

(2)学习的内容要全面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会干的“活”,有展示的空间,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3)如果分组,小组内各成员能力最好能够互补,你写字来我画画,你找资料我朗诵……使每个小组都能发挥自己最大力量顺利地开展活动;

(4)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要多样,像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学生们采用了朗诵比赛、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手抄报等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才能得到最大的激发。

在相互的合作过程中,培养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个人都各尽所能、取长补短、相互影响、各有所获。

5.重视反思、交流、分享。

活动结束后,有一环节是我必不可少的。如“轻扣诗歌的大门”,我安排了以下要求:

(1)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2)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3)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可从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分类、朗诵的技巧、学习写诗、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等方面谈)

这就是反思、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