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种加工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模具专业;教学实践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具行业对模具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在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两大误区: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二是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还需要接受工厂较长时间的再培训,延缓了上岗的时间。面对模具制造业对“零距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应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改革培养模式,确立培养目标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就必须要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一是“引进来”, 以专业教师、省市模具行业知名专家和大型模具厂家代表的建议和意见,来指导专业的发展方向。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材建设;二是“走出去”, 组织专业教师到兄弟学校、多个模具厂家现场参观考察,了解中职模具专业的办学特点、岗位能力、要素和岗位需求情况;三是“再总结”, 组织教师对中职教育与普通专科教育在办学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讨论,弄清专业的目标定位。中职教育有着特殊的内涵和特征,既不能把它办成高职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能把它办成中学教育的“延伸”,要根据模具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动手能力强应是中职教育的显着特征,应以“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切实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建立良好的中职人才特色培养模式。
二、优化课程设计,构建教学体系
(一)优化课程设计
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生产岗位的需要,通过认真调查、专家认证,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做调整与改进,减少一些课程上的理论重复,将一些理论知识有机地融人到实践教学中去。 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由原来的1∶0.8调到1∶1,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在质量评价中,实践课与理论课同等对待,实践技能考核不及格的应延缓毕业,保证优化课程的落实。
(二)推行模块教学
模具技术的发展对模具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直接反映出模具专业内涵的多样化和技术发展要求。应打破了“先学基础理论再进行实践实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即教学内容模块和综合能力模块。模块确定后,对每一模块又提出具体要求,这样,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1)模具设计模块的要求:能运用常规设计手段和专业模具设计软件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模具、塑料模具设计。
(2)模具制造模块的要求:①普通机械加工模块。能熟练地编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并能熟练地使用普通机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②数控编程加工模块:能熟练地使用和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并能熟练地操纵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③模具特种加工模块:能合理地选择电极材料,并能熟练地使用电火花成形机床及线切割机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④模具装配调整模块:熟悉模具装配、试模、调整及维修的全过程,能熟练地使用模具钳工常用机械设备、辅助设备和相应的工装、工具进行模具装配,具备在现场分析、处理模具加工与装配工艺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专门设计职业综合能力模块,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满足模具专业内涵的多样化和模具行业就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模具设计、模具生产管理及模具企业管理工作。
(三)强化实践教学
改变教学方法变单一“灌输式”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在模具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经过考核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训练中,采取“三层次”的实训教学法;即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操作训练到综合系统设计。每―层次都贴近工厂工程实际。例如,技能操作实训就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多种实训,主要包括普通机械加工(铣、磨、钻、车、刨)、模具特种加工(线切割、电火花),通过实训,使学生能独立使用上述加工方式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和产品.同时在实训中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了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做到“零距离”上岗。
三、加强师资建设,落实工作目标
关键字:特种加工课堂;教学改革;比较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45-02
一、概述
特种加工技术就是借助电能、热能、声能、光能、化学能以及特殊机械能等多种能量或其复合施加在工件的被加工部位上实现材料切除的加工方法,从而实现材料被去除、变形、改变性能或被镀覆等的非传统加工方法。特种加工是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精密制造和微细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特种加工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鉴于特种加工技术的重要性,在本科生中开设了《特种加工技术》课程。
根据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笔者认识到要使特种加工这门课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首先学生对特种加工技术知之甚少,如果只是按照课本讲解,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其次,此门课程涉及电火花加工、线切割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超声加工、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快速成型加工等多种加工方法,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在讲授时就要有些取舍;最后,学生在此门课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都要有所考虑。鉴于此,文章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改革
1.采用比较式教学法。因为本课程中涉及多种加工方法,且学生在之前的实习或实训中接触较少,所以让学生明白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至关重要。在课堂讲解中,笔者引入了比较式教学方法,突出讲解此种方法和其他加工方法的不同。例如:在超声加工的课程中,首先提出“前面的电火花加工、线切割加工和电解加工都是针对导电的材料,那么对于半导体和非导体材料该如何加工”的问题,在引出超声加工的同时,学生们也明白了前者与后者在加工对象上的不同。在讲解完“快速成形”加工后,提出“请同学们将快速成形加工与前面讲到的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电解加工等进行比较,总结出其明显的不同点”这个问题,同学们思考后回答出“快速成形加工是将加工材料堆积成形,而其他加工方法都是在毛坯的基础上去除材料加工”,更有同学提出“快速成形加工是不是最近非常热门的3D打印技术”这样的问题,从而可以看出同学们在熟悉课堂内容的同时还在关注相关技术的最新动态,这就较好地完成了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过程的转变。通过比较式教学方法,学生的自我思考意识不断加强,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基本掌握,较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2.甄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习兴趣。由于特种加工方法离学生的学习生活较远,学校的现有设备仅有电火花加工机床和线切割加工机床,所以如何全面地掌握其他加工方法也是个难题。为了使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特种加工的方法和特点,需要尽可能地利用网上资源添加加工视频、机床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力求拉近学生和加工制造之间的距离。在选择多媒体资料时,也并非越多越好,本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的宗旨进行选取。例如在讲到快速成形加工时,选择了采用LOM技术制作的神五返回舱的坐垫;在激光加工中,引入了采用激光三维切割技术制造的铝合金材料的奥运火炬模型,能很好地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3.引导式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在讲授完核心内容后,需要让同学们掌握这些知识,主要采用课堂作业和课后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课堂作业主要针对本次课堂讲到的重点内容,让同学们能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可是光有课堂作业还不够,为了避免有些同学对于课堂作业的回答“动手不动脑”,必须想出一种方式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主要采用将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并指派或推选一位组长,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要求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网络、期刊等途径查找相关内容的资料,交给组长整理归纳,写出调研报告。例如讲完激光加工章节后,将同学们分为三组,一组的内容是“目前粒子数反转是激光产生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激光产生的条件,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第二组的内容为“激光加工目前的应用领域有哪些,请找出具体的应用实例”;第三组的内容为“激光加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经过一周的准备后,同学们给出的报告内容非常精彩,图文并茂,甚至配上了视频等形式的资料,而且几乎每一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主动学习的氛围。
4.强调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设计能力。特种加工设备的机床自动化程度较高(如可以自动找正、对刀等),操作相对简单,结合学校现有设备,本课程安排了“电火花穿孔成型加工”和“线切割加工”两个实验。在实验教学环节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参照机床详细讲解特种加工的加工原理,机床的硬件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其次讲解机床的加工界面,包括自动找正系统、各种编程方法、程序传输方式、加工参数的设置及作用等;最后为实际加工环节,包括教师演示和自我创新设计实验两部分。通过教师演示,在机床上加工一个实体零件来说明机床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须知,在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特种加工设备进行实际操作。
实验教学是学生难得的贴近加工制造现场的机会,也是能较好地加深其对课堂内容理解的环节,可以说实验教学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学习的质量。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有亲自动手的机会,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最多5人,在实验过程中,由学生动手装卡工件,进行工件的找正。自己设计所要加工的图形,选用编程软件如CAXA进行3B代码或者G代码编程,设置关键的加工参数把图形加工出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手脑并用,会发现许多平时未注意的细节。在工件加工出来后,有的同学并不满意自己作品的粗糙度,还会通过更改加工参数等设置来加工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也有了提高,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成果。
三、结论
在特种加工课程中,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模式,既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注重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相结合,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导,以提高创新设计能力为检验方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作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采用上述教学改革后,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体验了创新的乐趣,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晋春,白基成,郭永丰.特种加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王利利,闫秀芳,等.特种加工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5):149-150.
[3]焦波,赵金涛.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特种加工》课程的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1-42.
关键词:技工院校 模具专业建设 动态调整 机制
技工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生产实践很快就能适应企业岗位的技能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的专业教学过程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岗位需求及需要的技能发生变化,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方式不够全面、客观,教学设备短缺、陈旧,师资力量不足,急需提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技工院校必须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必须考虑几个原则:一是专业调整需要符合本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可持续需求;二是专业的调整需要符合学校的整体专业布局;三是专业调整必须考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状况。
下面笔者以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从专业课程体系和技能评价体系两个方面来阐述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情况。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和调整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笔者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设置的依据是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能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专业知识方面达到本科毕业程度,在专业技能方面达到模具制造工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水平。同时,毕业生还可考取电切削工、数控铣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CAD/CAM职业技能证书等。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调整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机械类专业中需掌握的理论和技能较全面、较系统的一个专业,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外,在技能方面还要学习钳加工、金属切削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逆向造型等。现在,每年都有省、市、全国及世界模具大赛,为了尽早选拔参赛选手,也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模具制造技能,专业基础课和实训课程要尽量提前安排。
首先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培养特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要参加成人高考,在校期间要完成函授本科的课程学习,还要依次考取模具制造工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还可以通过第二专业的学习考取模具设计师(三级)、电切削工(四级)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因此,笔者学校技能操作课安排得较多,学生参加成人高考后,上实训操作课,一周安排理论课教学,下一周则安排实训操作课,交替进行,实训课的课时量逐年增加。
其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笔者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有的课程可归为三大类:公共课、专业课(含实习课)和综合实践课。公共课主要是一年的高中课程和大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例如机械制图课,提前到第一学期开课,其他课程也在前两年完成。专业课程主要开设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工程技术基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床夹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CAD/CAM、压铸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综合实践课主要有模具制造工中级技能训练、金加工技能训练、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工高级技能训练、模具制造工(设计师)技师研修课题训练、模具制造工(设计师)技师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综合技能实习。
最后是模具设计与制造各阶段技能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各阶段实训教学采用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方式,每个阶段要求完成的项目不同,每个项目的难易程度是逐渐提高的。项目教学过程也是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的过程,由于小组成员分工不同,完成任务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针对每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和结果,可根据评分表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评分。
模具制造工中级工阶段:按组完成一幅简单的冲裁模,例如水果刨落料模或冲孔模,完成模具零件的加工、热处理,模具的装配和试模。安排的技能操作内容有:钳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平面磨削加工、金切加工、冲压机床的操作调整等。
模具制造工高级工阶段:按组完成一幅复杂的冲裁模,例如水果刨落料、冲孔模复合模或冲孔落料级进模。要求掌握的机床操作内容与中级工相同,但模具结构复杂,模具零件多,装配制造技能更进一步。
模具制造工技师阶段:完成一幅塑料模,模架采用已加工好的快换模架,每人设计一个塑料件,利用UG三维软件造型,再进行模具分型;采用MOLDFLOW软件分析,确定模具结构;编程数铣加工,模具装配修模,试模等。安排的技能操作内容有:分析软件、三维软件设计、逆向工程、数控电火花加工、数控铣削加工,抛光研磨,注塑机操作等。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评价体系的调整
1.过程鉴定意义
以往笔者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有课程都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资格进行鉴定,即按职业鉴定要求分别进行理论试卷和技能操作卷的考核,两者的考试成绩都在60分以上视为合格。这种一次性鉴定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集中考核导致操作设备紧张;考核模块多、时间长;有些教学结束较早的模块,学生生疏了,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这种终结性的一次性考核,其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评价不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使学校片面重视考核前的短期强化训练,过分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缩小了知识和技能的涉及面,容易出现学生基本技能薄弱、专业技能单一、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等弊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学校现采用过程鉴定方式。
2.过程鉴定促进了模具专业的发展
多年来,笔者学校的专业课程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实施课程模块化教学,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资格培训体系衔接”的思路。
过程鉴定和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有相应的教材,经过多年一体化教学实践,笔者学校模具组教师编写并出版了《冷冲模制造实训》《模具制造工(高级工)鉴定指南》《模具制造工(高级工)技能训练》等教材,完成了校级精品课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工(中级工)训练题库、模具制造工(高级工)训练题库和模具制造工技师训练题库等。
过程鉴定和一体化教学促进了学校实训室建设,目前,笔者学校的模具专业实训室有:特种加工实训室、模具拆装、试模实训室、数控铣工作站、数控车工作站、金切实训室、精密制造与测量工作站、创新设计电脑房等。
过程鉴定和一体化教学加速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伐,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笔者学校模具专业一个班级学生的技能教学主要由两位教师完成。其中,主带教师要完成模具制造工的中级、高级甚至技师阶段的教学工作,因此,对每位教师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也非常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
3.中级、高级模具制造工过程鉴定方案
以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为标准,根据模具制造工职业资格的鉴定内容(国家职业资格二至五级),结合笔者学校相应的专业教学计划,编制过程鉴定的初步方案。在专业课程模块结束时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若干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将其确定为教学过程鉴定考核点,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多次技能鉴定考核。
参照模具制造工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选取了以下14个模块作为过程鉴定的考核点,各考核点所占比重以及计分说明如表1所示。
说明:表1中1~10项为中级模具制造工过程鉴定考核点,要取得中级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完成中级阶段教学考核,总学分在36分(满分为60分)以上;其中,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含课程设计)单项学分在15分以上;中级模具制造工技能训练单项学分在15分以上。
11~14项为高级模具制造工过程鉴定考核点,取得高级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已取得中级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阶段,总学分在24分(满分为40分)以上;高级模具制造工技能训练单项学分在18分以上。
通过对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和技能评价体系的调整,笔者学校的模具专业建设更加合理,培养出了更多的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为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淑.浅谈技工院校模具专业建设[J].中国电子商务,2012(11).
[2]王建华,张建平.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
关键词:专用夹具;二维可调组合夹具;小型万向台钳;简易分度夹具
Special combined fixture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Li Shido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Engineering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MT project uses a special type of equipment, the variety of raw materials, different shapes, it needs a dedicated fix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low-carbon econom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special fixtures including 2D adjustable modular-fixture.
Key words: special fixtures; 2D adjustable modular-fixture; small universal vise; simple sub-degree fixture
先进制造技术(AMT)现正逐渐成为高等院校工程训练项目的新重点。AMT技术设备品种多、配置台套少,以及涉及的加工材料多样、规格形状各异等特点,催生了对特殊夹具的需求。以激光雕刻(打标)项目为例,在实训过程应用范围演示教学和科研协作加工中,经常面临对不同厚度、形状物品表面的固定与找正问题。据了解,在普通的机电工具市场上很难找到这种需求量小的专用夹具,定制适合单位机床工作台尺寸的夹具则价格昂贵。
为此,笔者根据实际需要,总结在实训教学和加工中摸索的一些装夹找正经验,利用工程训练中心设备齐全的优势,自主设计、开发、研制出三套适用于激光打标机等多种设备的专用夹具。
1 二维度可调组合夹具
激光打标机能够用极短的时间在金属、塑料、木材等表面烧刻出永久性的图文标记,精度可达0.01 mm[1],是先进制造工程训练中最受学生喜爱的实训项目之一。但由于其加工的特点,加工表面倾斜或起伏都会造成光束散射,使标记模糊不清,甚至产生局部已经熔化部分还没有痕迹的现象。另外,工作台平面内的旋转角度打标,多工件固定位置打标还需要专用的定位和角度调整夹具,目前的办法是用手工进行大概调整,很难保证一致性,对单件加工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了使激光打标机能完成特殊要求或形状的表面打标,利用一些已有的零配件组合装配出一套二维可调组合式夹具(如图1所示)。
二维可调组合式夹具及附件
二维可调组合夹具是为了固定下表面凸凹不平的零件或物体,结构整体上分为基座、底板和上层辅助附件三部分。基座要求按照右手坐标系,在X和Y轴向可以进行一定范围的转动,用以调整被加工物上表面接近水平。为此利用一个闲置的CRT显示器底座,将其滑动弧形槽切割延长,并扩大原有限位块距离,获得Y轴向90°,X轴向—15°~+10°旋转角。底板采用3 mm铝合金板,上表面用数控机床钻出8×12个定位孔并攻M4螺纹,用以定位和固定装夹用的组合附件。
图1中底板上安装的是夹持手机或MP4的卡爪,附件3是能够三向摆动的支撑架,装在底板上可以大幅提升夹具整体的自由度,弥补基座调整范围局限。组合安装其他附件就可以适应不同的夹持要求。
2 小型万向台钳
在电火花成型和线切割实训与科研协作中,一些特殊形状或倾斜表面小余量加工也需要用到宽范围的专用夹持工具。放电加工主要依赖电火花腐蚀效应去除导体工件的材料[2],进给过程中工件本身受到的机械力很小。但是,形成电火花的高频脉冲电流必须由夹具传导给被加工件,故此类夹具应当由金属构成。
由于实训演示教学的课时有限,一般加工的都是小型工件,加之本单位电加工设备工作台尺寸的限制,现有的钳工或机床用台钳都因体积和高度过大难以安装使用。笔者找寻到1台110 mm×35 mm×35 mm手工制作的小型台虎钳,通过多方搜集技术资料,参考了W.E.Podestra“可摆动特种台虎钳”的思路[3],设计并试制成了摆动方向和角度自由度更高的“小型万向台钳”。结构和具体安装方法如图2所示。
1-小型台钳;2-强磁体底座;3-球支撑架;4-连接座
小型万向台钳
连接座4承担把球支撑架3与工作台固定的任务。图2中是水平安置,也可视需要通过其他连接座垂直安装在工作台上。台钳1将原来固定桌面的附架移除,以两枚螺钉紧固一个强磁性的弧面底座—图中2强磁体底座部分。台钳夹紧工件后,可按需要沿球面摆好角度,强磁体底座与球体近5 kg的吸引力足以应付小金属块或薄板放电加工的固定要求。
3 简易分度夹具
依照等分或指定角度对零件分度处理是AMT加工中经常遇到的课题。在没有合适的现成分度头的情况下,利用示教用的简易分度教具残留部件,组合改造成一台简易分度夹具,在多种先进制造机床上使用,效果很好,其结构如图3所示。
1-摇动手柄;2-分度盘;3-中心轴;4-钢圆盘;5-抱刹手柄;6-三爪卡盘
简易分度夹具
原分度头教具只剩下分度盘、分度叉、手柄和机座,1:40的涡轮蜗杆和一个1:1直齿轮及主轴等都不需要了。经过分析,决定把分度盘的中心轴更换成专门车制的长轴,轴末端直接装配一只小型三爪自定心卡盘。考虑到加工进给时零件受到的扭转力会集中到定位销与分度盘上的孔表面,借鉴了《机械加工工艺与窍门精选(第5集)》的经验[4],将中心轴上留下的直齿轮拆掉,配装一只滚了直齿花纹的钢圆盘,在外加装刹车钢带和抱刹手柄。
使用时,完成分度旋转后,定位销插入盘孔,抽紧抱刹手柄即可锁死中心轴,抵消加工时的扭力。
4 结束语
专用工夹具能够显著减少辅助工时,提高加工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实践教学加工并不要求高精尖的特点,本着低碳经济性原则,采用易于得到的散件和少量机加工配件,组合开发出了三套实用的组合式夹具,使用在工程训练教学和协作加工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群.开展激光打标工程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223.
[2] 张学政,李家枢.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277.
钳工实习报告范文1:
一、 实习时间:
201X-2-24201X-2-28
二、 实习地点:
学院钳工实训室
三、 实习任务:
用一根铁棒做一个长为150.1mm,宽为150.1的正方体。
四、 实习目的:
1、 认识并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步骤?
2、 认识并掌握钳工工具的使用和基本的养护知
五、 实习过程:
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与机械加工相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但是可以完成机械加工不便加工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同时设备简单,故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钳工的常用设备有钳工工作台、台虎钳、砂轮等。钳工的工作范围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刮削、研磨、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装配、和修理等等。 其中钳工的实习安全技术为?
1、钳台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线适宜的地方,钻床和砂轮一般应放在场地的边缘?以保证安全。
2、使用机床、工具。如钻床、砂轮、手电钻等。要经常检查,发现损坏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
3、台虎钳夹持工具时,不得用锤子锤击台虎手柄或钢管施加夹紧力。
4、使用电动工具时,要有绝缘保护和安全接地措施。使用砂轮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在钳台上进行操作加工要有防护网。
5、毛坯和加工零件应放置在规定的位置,排列整齐、安放平稳,要保证安全,便于取放,并避免碰伤已加工的表面。
6、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时,工件一定要夹牢,加工通孔时要把工件垫起或让刀具对准工作台槽。
7、使用钻床时,不得戴手套,不得拿棉纱操作。更换钻头等刀具时,要用专用工具。不得用锤子击打钻夹头。 以上都是作为一名钳工必须懂的基本知识。
第一天,来到车间,老师叫我们做的第一个零件是螺母。听完老师的要求,也看了黑板上那看似简简单单的图样,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实习。首先是把在铁块上量好尺寸并画线。画线,这工作可马虎不得,一旦画错便会使自己的零件不合尺寸,还好听了老师说的注意事项,我按老师所说的,稍微把尺寸画大了一点。接着,便是令我一生难以忘怀的锯削了。我原先以为锯锯子嘛,就那么来回拖啊拖,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事一桩。但是事实在锯锯子,也在诀窍的,锯锯子并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单纯的来回拖啊拖啊。如果是这样做的话,无论一个人多少强壮,都会累得两手发麻,两眼发慌的,我们首先要调节好锯口的方向,根据锯口的方向使力,起锯时应该以左手拇指靠住锯条,以防止锯条横向滑动,右手稳推手柄,锯条应该与工件倾斜一个锯角约10度~15度,起锯过大锯齿易崩碎,起锯角过小,锯齿不易切入,还有可能打滑,损坏工件表面,起锯时锯弓往复程要短,压力要小,锯条要与工件表面垂直。同时,锯削时右手握锯柄,左手轻握弓架前端,锯弓应该直线往复,不可摆动,前推时加压均匀,返回时锯条从工件上轻轻的滑过。往复速度不应该太快,锯切开始和终了前压力和速度均减小,以免碰伤手臂和折断锯条。还可加少量机油。 开始锯时我实在是吃了大亏,因为我一直都是用力的拉啊、推啊!完全是死力的锯削,结果弄断了一根锯条不说,第二天吃饭都成问题,右手像裂开了一样,真是惨啊!还好我终于学会了怎么锯削了。 锯完了,还得锉削。锉削也是一个又累又苦的差事,但是只要掌握方法?同样不难了。 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这样我们锉削也就比较简单了。
六、 心得体会:
光阴似剑,转眼间, 一周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至于我总体的感觉只能用八个字来概括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在这一周里,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工人们的辛苦和伟大,钳工实习是我们机电学校各个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许我们以后不会真正的从事工业生产,但这一周给我留下的宝贵经验是永远难以忘怀的,并将作为我可以受用终生的财富。 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时间好漫长呢,两个周呀,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熬过这实习的日子。可是,转眼间,最后一个周已经来到了,最后一天即将向我们招手,不知怎么的,原来一直盼望的最后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我们突然对实习产生一种强烈的难以割舍的情愫,真的不愿和你分开钳工实习,你让我们在快乐中获取无尽的知识。 在实习期间我有很深的感触,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个实习的机会,让我们提前体验到学工科的不易,获得了课堂里边得不到也想不到的知识,也许将来不会走上这个岗位,但是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感受却是终生难忘。虽然脏点累点,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们有了收获、也有了成果。 刚开去的时候,看到那里环境那么恶劣,觉得自己来错了地方,很不满,也没心思跟着老师学,心里想着自己是堂堂大学生还赶这样的又脏又累的活,那不是白读了大学吗?一次次的这样想,被老师发觉了,最后经过老师的耐心讲解和一些有着几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师的谈心,才真的明白了。哪些有成就的人和有深厚技术的人不是经过长期不断的辛苦的工作劳动才变得那样啊。所以刚开始工作时,不要总看工作好不好,而是要脚踏实地去认真学习工作经验和技术技能,这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一周看似漫长,其实也很短暂。其间有休息时师生共同的开怀大笑,也有工作时严肃的面孔。每天的五个小时很快的就过去了。直到下班时才感觉到累,但内心却充实了许多。虽然每天只有五个小时,但它让我感受到了工作的氛围,工作环境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感受。
每一天,大家都要学习新的技术,并在5小时的实习时间里,完成从对各项工种的一无所知到制作出一件成品的过程。在老师们耐心细致地讲解和在我们的积极的配合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实习要求,圆满地完成了一周的实训。实训期间,通过学习钳工。我们做出了自己设计的工艺品。钳工是最费体力的,通过锉刀、钢锯等工具,手工将一个铁块磨成所要求的形状,再经过打孔、攻螺纹等步骤最终做成一个工件。一个下午下来虽然很多同学的手上都磨出了水泡,浑身酸痛,但是看到自己平生第一次在工厂中做出的成品,大家都情不自禁,感到很有成就感。这次实训给我的体会是:第一,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二, 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第三,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同时加强对填写实习报告、清理工作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实训老师将我们加工产品的打分标准公布给我们,使我们对自己的产品的得分有明确认识,对于提高我们的质量意识观念有一定作用。对我们的钳工实训成绩,实行逐个考察的办法,使我们能认真对待每个工种和每个实习环节。
我觉得每一次的实训对我自己来说非常有意义,非常实在.它们给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精彩的一笔.让我更贴近技术工人的生活,让我增长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一年后我们就业的时候,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一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像钳工,它看似简单的锉和磨,都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反复实践,失败了就从头再来,培养了我们一种挫折感等等。一周的实训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训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总而言之,虽然在十几天的实习中,我们所学到的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只是皮毛的皮毛,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我们所学到的都是基本的基本,而技术人员也是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而来的。 很快实习结束拉,结束的时候大家内心是高兴的,因为大家学到了真正的东西,不管学的是不是很精,有没有真的全部掌握,至少让我们了解拉什么是工人做的事情,对以后工作也有帮助。 这次钳工实习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虽然有点累,但我们确实学到了不少钳工知识,在和钳工老师们聊天中,同时也学到了工作经验,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刚参加工作时,不管工作有多艰难一定要耐心,沉住气,不要一上岗看到工作优点累,有点艰难就不干,立即跳槽。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也是不正确的。年轻人首先应该学会掌握工作经验,学好真正的技术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了我们这么一次难得的实习机会,来锻炼我们的意志。说实在话,有这次实习机会很必要,明年我们就要去工作了,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也想通了,不管在那里工作,不管工作有没有自己想的好,我都会坚持干下去,努力学好技术知识。
钳工实习报告范文2:
为期二周的钳工实训结束了,在实训期间虽然很累,但我们很快乐,因为我们在学到了很多很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虽然实训期只有短短的两周,在我们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它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我们来说,它是很难忘记的,毕竟是一次真正的体验社会、体验生活。
重要的安全
要进行钳工实训,安全问题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通过师傅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实训中同学们易犯的危险的操作动作。比如在车间里打闹嬉戏,不经师傅的许可便私自操作机床,以及操作时方法、姿势不正确,等等。一个无意的动作或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机械事故甚至人身安全事故。
通过这次钳工实训,我了解了金属加工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主要学习了以下几方面的知识:金属加工基本工种包括钳工、车工、铸焊工等的操作。
第一项:辛苦的钳工
在钳工实训中,我们知道了钳工的主要内容为刮研、钻孔、攻套丝、锯割、锉削、装配、划线;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这样我们锉削也就比较简单了。同时我也知道了钳工的安全技术为: 1,钳台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线适宜的地方;钻床和砂轮一般应放在场地的边缘,以保证安全。2,使用机床、工具(如钻床、砂轮、手电钻等),要经常检查,发现损坏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3,台虎钳夹持工具时,不得用锤子锤击台虎手柄或钢管施加夹紧力。
接着便是刮削、研磨、钻孔、扩孔、攻螺纹等。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却是我们汗水的结晶,是我们两天来奋斗的结果
钳工的实训说实话是很枯燥的,可能干一个上午却都是在反反复复着一个动作,还要有力气,还要做到位,那就是手握锉刀在工件上来来回回的锉,锉到中午时,整个人的手都酸疼酸疼的,腿也站的有一些僵直了,然而每每累时,却能看见老师在一旁指导,并且亲自示范,他也是满头的汗水,气喘呼呼的,看到这每每给我以动力。几天之后,看着自己的加工成果,我们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指导我们的老师了。
第二项:轻松的车工
车工不是由数控来完成的,它要求较高的手工操作能力。首先老师叫我们边看书边看车床熟悉车床的各个组成部分,车床主要由变速箱、主轴箱、挂轮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座、床身、丝杠、光杠和操纵杆组成。车床是通过各个手柄来进行操作的,老师又向我们讲解了各个手柄的作用,然后就让我们加工一个主轴两个小轮和两个大轮。老师先初步示范了一下操作方法,并加工了一部分,然后就让我们开始加工。车床加工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选择正确的刀,一开始我们要车个锉刀把。这对我们这种从来没有使用过车床的人来说,真是个考验。
不停的转动横向和纵向的控制手柄,小心翼翼的加工,搞了整整一个下午,自以为差不多的时候,准备在加以最后一刀,却操之过急,把圆弧的直径车小了!我痛心不已,惨啊!最难受的是站了一整天,小腿都疼起来.但当把车好的零件交给老师时那种成功的喜悦使我忘记了站得发疼得小腿.这种成功的喜悦只有通过亲身参加实训才能感受得到.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经历了十几年的理论学习,不止一次的被告知理论知识与实践是有差距的,但我们一直没有把这句话当真,也没有机会来验证这句话的实际差距到底有多少。钳工实训给了我们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感受到了车间中的气氛。同学们眼中好学的目光,与指导教师认真、耐心的操作,构成了车间中常见的风景。久在课堂中的我们感受到了动手能力重要性,只凭着脑子的思考、捉摸是不能完成实际的工作的,只有在拥有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熟练掌握实际能力,包括机械的操作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把知识灵活、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钳工实训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这里是另外一种学习课堂。通过我们动手,对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与质疑。这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正好相反。这两种学习方法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能填补其中的空白,弥补其中一种的一些盲点。通过钳工实训,整体感觉实际生产方式还是相对落后,书本中介绍的先进设备我们还是无法实际操作,实训中的设备往往以劳动强度大为主要特征,科技含量较低,但还是有一些基本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第三项:危险的焊工
在电焊实训中,我们了解了电焊的实质,电焊机的组成与焊条的构成;学会了选用焊条的种类和如何操作电焊机。这次为期数天的电焊是我们参与实践活动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一定的动手操作实践,掌握了某些技能,在这数天的实训中我对电焊的焊接操作等电焊常识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深刻体会。学到了很多在课堂没学到的知识,受益匪浅。 一、实训目的 1. 了解常见的焊接方法,所用的设备、材料、工艺及应用实例。 2.了解常见的焊接缺陷和焊接变形。 3.了解电焊的基本原理,焊接过程,金属焊接的条件及电焊应用。 4.了解电焊的安全技术。 5.初步掌握电焊的应用范围。
总而言之,虽然在十天的实训中,我们所学到的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只是皮毛的皮毛,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我们所学到的都是基本的基本,而技术人员也是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而来的。最值得高兴的是没有同学在这些具有不同程度危险的实训工种中受伤,反而在实训中不时会出现一些甜甜的笑,这是和同学们的认真与用心分不开。钳工实训让久在课堂的我切身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工人的苦与乐,同时检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钳工实训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世间无难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钳工实习实训总结
转眼间,为期两周的钳工实习就要接近尾声了。爱思范文18回想两周以来,有过汗水,有过失败,有过伤痛,有过微笑。正是这些五光十色的生活片断拼凑成了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进行的是车工的训练。第一次接触这种工作,技术不熟练,特别容易出错,而且还是站着工作。一天下来,整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崩溃感。由开始的好奇转为后来的厌烦,只是有一个极短的过程就完成了。但看着一个光滑洁净的工件从自己的手中出来,还真的很有成就感。
实习完车工后,我们又接触了特种加工。通过特种加工的实习,我们了解到了几种比较先进的加工技术,而且还亲手操作或者参与其中对试件的设计加工工作,制作出了很多漂亮的工件,都被我们收为纪念品,成为了永久的回忆。
很早以前就听师兄师姐们说,钳工实习是最辛苦的。由于以前没有亲身体验过,还没有什么感觉,这回有了亲身体验,不得不承认钳工的辛苦了。钳工几乎完全手工操作,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且为了工作需要,也要站着进行加工。虽然操作间有空调或者电扇,但我们还常常一干就一身汗,而一身汗还没下去,另一身汗又出来了。有的同学汗水都滴到了工件上,特别辛苦。看着自己亲手做的小锤子,小启子,虽然不十分完美,但还是很欣慰。以前觉得身边的东西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用习惯了。但现在才发现,原来很简单的东西里也包含着很多的智慧与辛苦在里面。
只是小时候见过工厂里面工人电焊,由于那时候被大人告之一定不要去看电焊的弧光,所以一直对电焊比较恐惧。但没想到这次实习也有电焊的内容。开始对电焊很恐惧,不敢去点火,不敢去引弧,在师傅的引导与指引下,渐渐消除了这种情绪,逐渐适应了那样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方式。虽然最后的成果焊得很难看,但毕竟也见证了我战胜自我的过程,虽丑由荣。
【关键词】双主体;厂中校;校中厂;实训基地
数控设备在工业现场应用多年,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人才逐步成为紧缺人才,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我院批准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是项目之一。
项目建设总目标是针对天津及滨海新区对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在与大连机床集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下,深化“双主体工学交替”的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主导,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集教学实训、企业培训、产品展示、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厂中校,校中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实施教师企业实践、校企互聘,打造专兼结合的市级水平专业教学团队;依据机床行业标准和规范对人才培养过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考核,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够做、踏实做、做得好”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三年建设,与机床企业“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发展”,探索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运行机制,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建成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骨干、带动作用的国内一流专业。
建设方案中实训基地建设是重点之一,目前本专业拥有生产性的校内实训基地,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承担数控设备维修实训。现有高速高精密加工中心1台、数控车床9台、四轴加工中心1台、数控维修实验台6台。其中用专利项目产品充实实验室,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学院拥有生产经营、实训教学、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天津轻模工贸有限公司,该公司不仅承担着本专业的数控加工实训、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数控机床拆装、毕业实践等教学环节,同时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工、特种加工、数控机床调整工的技能鉴定工作,还可面向企业进行在职员工的培训,承揽对外加工的生产任务,并把对外加工与学生实训相结合,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本次建设项目要进行“双主体”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学院与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学院内建设“大连机床集团天津服务示范中心”成为“校中厂”, 其功能集数控机床整机展示、装配、调试、维修、营销、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攻关、课程开发、教材开发、售后服务于一体。
在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天津厂内,建设“大连机床天津研发制造基地培训中心”成为“厂中校”,实施企业人员培训、学院在校生的培训,使其成为服务于机床研发、制造、销售、维修人员上岗、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的“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示范基地。
1.“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与大连机床集团合作,在学院内共同建设“大连机床集团天津服务示范中心”成为“校中厂”, 实现工厂融于学院。包含数控机床产品展示中心、大连机床备品备件中心、数控机床售后服务中心、校内一体化实训中心、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其中在校内一体化实训中心里,新建1个、完善3个一体化实训室。校企共同制定并实施“天津服务示范中心”的校中厂运行管理制度,确定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校企人员互聘与考核管理规定、学生厂校实训管理办法、实训设备的配备与管理、企业用户培训管理规范、备件管理使用规定等等。形成专任教师主动为企业服务、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与教改,校企深度融合的“校中厂”的高效运行新机制。
(1)数控机床产品展示中心
本中心为学院与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由学院提供场地,展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和大连机床的数控机床整机产品。其主要社会功能是展示“双主体工学交替”的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展示大连机床的数控产品、企业文化;及时展示数控机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发展趋势。本中心同时也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承担专业教育、认识实习、学习企业文化等教学任务。本中心既是展示职业教育改革成果的窗口,也是展示企业文化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窗口。
(2)大连机床备品备件中心
本中心是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地区备品备件中心,提供华北地区售后服务备件支持。本中心是大连机床华北区技术服务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中心还是教学中认识数控机床零部件的主要实训场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课中认识、测量数控机床零部件良好性的教学内容在本中心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企业文化和企业运行模式的教育部分内容在本中心进行,对学生了解职业环境,直接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3)数控机床售后服务中心
本中心是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地区售后服务中心,承担华北地区售后服务技术支持,是大连机床在天津地区重要部门。本专业教师在中心任主要技术职务,承担安装、调试工作;承担大连机床集团天津地区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同时收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维修工作案例,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和课程资源建设的素材;也为保障天津地区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提供高层次技术服务。学生在本中心完成现场调试验收部分教学,加快学生的职业化进程。
(4)数控系统应用中心
本中心是数控系统应用技术(系统连接,调试,维修及维护)的综合实习和实训平台,主要进行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及教学新模式探索;本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及研讨;本专业师资培训,以及数控技能鉴定培训;用户技术交流及论坛;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服务;行业调研,岗位需求分析,与本地区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等。
(5)校内一体化实训中心
在原有三个实训室基础上,购置新设备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强化与企业和市场更紧密地联系,使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使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占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超过70%,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开放和使用效率。校内一体化实训中心建设见表1。
为保证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对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促进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协调发展,依托大连机床集团天津服务示范中心,融专业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直接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实现学生对专业由陌生到熟悉、专业知识由单一到综合、专业能力由初级到高级的培养过程。
2.校外实训基地与内涵建设
在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天津组装厂内,建设“大连机床天津研发制造基地培训中心”成为“厂中校”,在“厂中校”内,完成数控设备装调岗前技能训练。学生在企业环境中,按照企业操作规范,自然地融入了企业文化、职业氛围,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大幅提升。
同时在“厂中校”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维修人员上岗、继续教育、企业人员和学院在校生的技能培训,使“厂中校”成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示范基地。
此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一直在努力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条件已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发展起点高、技术含量高、发展时间短。因此,为保证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建立与实施,必须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参加行业协会活动,为企业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加强和机床企业的联系和技术合作,在原有4个基础上,再建天津中际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4个校外实习基地,以保证实现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校外主要实训基地见表2所示。
【关键词】 高职教育;工程光学;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2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工程光学》作为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好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学内容与企业对高职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差距;二是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往往沿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因此,加强对高职工程光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使之适应高职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构建。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光电类专业是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需要,掌握光伏太阳能、光电器件、光电仪器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从事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测、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在《工程光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职《工程光学》的通用教材不够完善,很少有与实际工程问题相联系的例子[1],缺少生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在总课时的分配上,理论课时较多,实践应用课时较少;课程考核方式上,理论比重考核大而实践考核少,导致培养的学生所掌握的基本技能与企业对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相差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重新构建如何使高职院校的工程光学课程的设置适应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需求,如何使专业基础理论与后续课程设计衔接、过渡与铺垫,培养学生过硬基本功。
二、改革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应用能力为抓手。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来分析,确定教学的要求、突出课程的基本内容,这是对课程教学的普遍要求。而落实到《工程光学》这门课程,总体要求是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使学生能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工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2]。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笔者根据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了如下调整: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适当减少繁杂的数学推导
根据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方案,以及借鉴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3],《工程光学》属于专业基础课,高职学生一般在大一就开始了该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将《工程光学》教学内容紧密、巧妙地融合于各门专业课程中,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理论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由于工程光学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高等数学知识,这恰恰是高职学生的短板。因此,在教学中保证够用的原则下,应注重基本原理、定律的复习引导,适当减少繁杂的数学推导,强调概念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同时既要涉及到相关原理的扩展应用,又要注意把握扩展的深度,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学生学起来也会相对轻松。
(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
由于《工程光学》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保证系统讲授工程光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将生产一线涉及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等相关的研究前沿和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来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几何光学、物理光学的基础知识,光学仪器使用及调试等基本知识从而使之掌握基本光学仪器测量技术,基本光路及光学现象的分析,激光光学器件调试技能,光学零件检测、特性分析等基本技能;光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光学元件的加工与检测,光学元器件的特性分析及调试,光电子设备和精密仪器的光学成像和测量系统分析。
(3)教学内容分理论、实验、实训三大模块有序开展。
理论教学指导实验、实训教学;反过来实验教学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训教学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升华。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在课堂时间内安排一些验证理论知识的实验内容,较少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学生只能做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院实际,对工程光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将工程光学实验设置为一门单独的实验课程,制定独立的实验教学大纲,将课程学时数提高到48学时,系统地安排实验,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本着“逐步引导、循环上升”的原则[4]开展教学,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之余,实验室还面向学生开放,学生不受学时限制,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来预约实验时间和内容,管理员只需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依靠学生自行解决,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极大的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训教学实行“项目型教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光学零件加工工艺的实训课程,《光学零件CAD与加工工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实训课程,是光电仪器设计、光电器件、光学检测技术、光通讯等专业课程的重要联接纽带,是光学工程师和光电仪器工程师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实训使真正实现教室—车间,学生—员工,教师—师傅的转变,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分综合型和设计型两部分来安排实训教学内容:
1)综合性实训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实验内容中包含了“光学零件的上盘、下盘技术”、“光学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光学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光学零件的镀膜和胶合工艺”等综合实验。“光学零件的上盘、下盘技术”主要是针对光学零件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加工夹具进行设计;“光学零件加工工艺流程”要求学生掌握光学零件的粗磨成型工艺、细磨工艺、抛光工艺、定心磨边工艺和检测的全套生产流程;“光学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要求学生会对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检验、面形检验、棱镜的角度检验、几何尺寸的检验;“光学零件的镀膜和胶合工艺”主要训练学生掌握光学零件特种工艺中薄膜设计和按一定技术进行结合的基本能力。
2)设计性实训是结合课程教学或独立于课程教学而进行的,实训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探索性。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Zemax等相应的光学设计软件在电脑上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仿真,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变通,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结合实际情况,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程光学课程图多、知识面广、公式推导复杂且具有一定抽象性。应用多媒体课件借助颜色、图像、动画等多种技术将授课内容图文并茂的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大幅度扩展授课信息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包括一些典型例题、习题的讲解、现代光学的实际应用,甚至一些光学知识专题讲座,用于课堂教学,同时上传到校园网上,供学生课后学习,以适用于不同要求、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在讲授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时,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将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5];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作图时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解决了课程容量大与有限学时的矛盾。
(2)多做课堂演示实验,多设光学实验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课堂讲解与演示实验相结合,学生观看教师的实际操作,更有利于定理、定律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已有的示教仪器和设备,适当增加演示实验教学。部分简单的光学演示实验可带到课堂上,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光学仪器如迈克尔逊干涉仪等设备,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理论教学,在讲到显微镜结构和物镜类型的时候,可将显微镜和物镜拿到课堂上,对着实物逐个部分讲解,再结合书上的光路图,学生就很容易记住显微镜的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在全校大力宣传每年在武汉举办“中国光谷”光博会等重大活动,组织学生到光博会现场参观和学习,同时面向全院增设一些交叉性较强的光学实验公选课,内容向普及性、趣味性方向转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3)重视互动教学,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深度学习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采用互动教学法,互动主要包括学生-老师互动、学生-学生互动、学生-内容互动等几种形式。运用互动教学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深度学习。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在讲授课程时,要在教学实施方案中设有交流、讨论专题,一般先由教师提出讨论题目、要点、阅读书目,学生可据此进行准备。讨论前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组内的每位同学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通过讨论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能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从知识运作、技能训练、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表达的不同观点,对每个小组的结果进行考评。因此,每个小组成员不但期望自己同组的同学努力,而且自己也会加倍努力,这样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师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整个学习过程是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课堂内外结合[6]”来完成。使同学思维更加活跃,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导向作用,采取何种形式进行课程考核将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根据《工程光学》课程内容特点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时,既要包括对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又要包括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学生的总评成绩可由以下几部分[1]构成。
一是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占15%。要求学生定期对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谈谈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二是知识考试,占40%。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试制度,同时对考试命题提出较高要求,考题要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逐步探索多种考试方式,例如可以实行教考分离,考评主要由企业来完成等。
三是实践技能考试,占45%。实践技能主要分实验和实训两部分来进行考核,考核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进行评价,通过考核促使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五、结束语
工程光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由于现代光学学科的迅速发展,对工程光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通过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实现高职《工程光学》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提高学生应用光学的能力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秀华.高职《电工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7):43-45.
[2]刘登飞.高职高专工程光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改革.2011(8):15-16.
[3]武旭华,肖韶荣,张仙玲.“工程光学”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增刊.2009(31):35-36.
[4]丁茹,李辉,赵丽,郑桐.测控专业“光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C].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区域产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浙江省现有光伏企业200余家,是全国光伏电池生产大省,产量约占全国的35%。衢州市作为浙江省第一个省级光伏产业基地,现有光伏企业60余家,是国内光伏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从市场调研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2011年下半年,硅材料加工、光伏电池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产量及价格受到巨大冲击。但从光伏应用市场来看,由于光伏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及国家光伏发电标杆电价的出台,给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前景。从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上看,2009年装机不到300MW,2010年装机约500MW,2011年装机约2.8GW。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和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预计在未来的10年内,每年装机容量将急剧增加,人才需求将非常短缺。根据以上调研情况,我院对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即重点培养具备光伏应用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的能力,能适应光伏电站建设和光伏产品生产等光伏企业生产运行、技术服务、产品检测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主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引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以生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结合专业定位,我们对处于光伏产业下游的光伏电站建设与光伏应用产品企业展开了调研。
光伏电站建设工作岗位能力分析。从调研情况来看,光伏电站建设的主要工作岗位有电站建设前期调研、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申报、工程施工、入网调试、电站运行维护与检修等,具体能力要求如图1所示。光伏应用产品生产工作岗位能力分析从调研情况来看,光伏应用产品生产的主要工作岗位有单体电池检测、特种组件生产、组件检测、控制器制作、系统集成与检测、系统维护与技术服务等,具体能力要求如图2所示。
专业拓展能力调研分析。结合专业定位及企业调研,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光伏电池生产、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等相关企业从事硅太阳电池方阵组合工、光伏系统集成工程师等相关岗位工作,经过1~3年后,可升为技术员,或转岗至管理岗位,如车间班长、车间主任等。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如图3所示。
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抓住区域产业、企业、学生三个要素,要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因此,课程体系的建立不能仅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而是更应该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文化素质课程平台构建。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原属于文化素质课的公共基础课程进行重新定位。比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应改变以往课程模式,设置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在计算机文化课程中,应按照专业定位及要求,设置Word高级应用、Excel高级应用、PowerPoint高级应用等课程模板,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交叉学科能力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应基于文化素质课平台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艺术鉴赏等四大类素质拓展课程。
专业课程平台构建。专业课程平台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基础理论课程是为专业核心技术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的课程,主要有《电工基础》、《太阳能电池材料制备工艺》、《光伏电子产品制作》、《电子线路制图与制板》、《工程制图与CAD》、《电力系统基础》等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基础理论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比重应占50%以上,平时的课程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由于学生在学科系统理论学习上存在一定的缺失,所以在课程体系中,很有必要增设一门回顾总结性课程———《光伏发电技术》,使学生在“做”的基础上掌握学科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是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关键课程,必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设置。本专业开设了《光伏电池制造工艺》、《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与设计》、《光伏逆变技术》、《光伏发电系统施工与入网调试》、《光伏电气设备检修与电站维修》、《智能光伏产品制作》等6门职业核心课程。
关键词:兽医公共卫生学;实习基地建设;卓越计划;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043-02
随着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我国的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公共卫生问题是世界性话题,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而兽医公共卫生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一是共患病问题;二是动物饲养中药物添加、动物屠宰加工以及动物性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兽医学与人类医学之间互相渗透,其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安全服务[1]。培养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人才一直是农业院校的培养重点,北京农学院作为都市动物医学特色鲜明的新型都市型、复合型、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亟待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而实习基地建设正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
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教育平台,国内外的实习教学经验证明,在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实习,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有效途径。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实践,学生对兽医公共卫生的工作内涵有了真实的体验,深入理解动物检验检疫、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的意义及宠物临床的工作技能、管理措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系统的专业技能和提高创新能力,并且通过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找准定位,从而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和职业规划。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的功能[2]。技能型兽医人才的培养最终要求实现岗位实际操作,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本着学生需求使得实验室功能发挥最大化。
1.完善基本技能训练所需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要围绕兽医公共卫生基本实践技能进行组织,整合建立市级动物类本科教学实验示范中心,规范管理,明确分工,有效运行,以满足学生实习和分组的要求。
2.实验室的建设。除了常规的能满足学生实习要求的实验室外,还建立了满足兽医公共卫生防疫要求的兽医安全实验室,保证了学生的实习操作的安全,同时,让学生深入理解兽医公共卫生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并进行操作技能规范性训练。
3.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实训教师队伍的要求:实训指导教师需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与学生的良好的沟通能力。
4.完善实训成绩考核。考核的目的在于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以口试代替之前的写报告的方式,以此来督促学生重视实训的过程,考核标准的设置以客观、准确、简单易行为原则。同时总结教学经验,评价与改进教学工作。
三、校外实践培训基地建设
优质、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与学生的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学生通过校外实践将校内实训习得的技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以全面协调发展,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3,4]。兽医公共卫生校外实践是将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的各个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训练。我院先后与多家企业与研究院所建立了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校外实践基地的选择。我院从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单位和北京市的龙头企业中,进行筛选建立了符合兽医公共卫生教学要求的实践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本着以下原则:①着眼长远规划,把握近期效应,从教学环节来看,校外实践基地应是有影响力、具有规模的企业单位,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校和企业有共同的合作意向,确定为稳定的教学基地。②促进学校、企业单位的双赢,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实施不仅要符合“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的校方利益,还须兼顾企业的利益,即实践基地单位通过与高校的联系,也能为企业带来发展,为其经营带来效益。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有益的“双赢”的互动联系,使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稳定运行下去。③责任人制度,为了保证实践基地的有效运行,双方要指定专人负责联系。校方聘请基地的老师为学生实践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建立在校教师实践基地的巡视制度,保证每周每个实习点都有老师亲临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护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
2.实现多层次的校外基地建设。经过多方考察和筛选,我院先后与顺鑫集团、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药品检定研究院、伟嘉兽药研究院、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宠福鑫宠物医院、北京美联众和动物医院集团、亚福动物医院荣丰医院、亚福动物医院白广路医院建立了北京农学院兽医学教学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涵盖了基础兽医学科、预防兽医学科和临床兽医学科方向,同时又与兽医公共卫生紧密联系,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特种专业技能培训,对提高学生多种实际技能和综合能力非常有益,提高了学生实际工作的责任感。
3.实践基地促进校内教师技能的提高。校外实践基地也是教师接触社会实际的窗口,我们利用实践基地的条件,在教师跟踪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能促进年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学院的教师以博士或硕士为主,理论基础好,还能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
四、建立实践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
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实践基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保证学生实践的效果。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派指导教师,基地负责人(联系人)和指导教师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学院每年组织开展优秀示范专业实践基地、优秀基地负责人、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对实践基地工作成绩进行科学评价,极大地促进了实践基地的对学生的规范化管理和指导。
2.基地负责人(联系人)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关系的维护,包括签订每年接受学生的合同,确定联系会议、交流访问事项,了解掌握实习基地的状况,对师生实习活动期间的数据、文件、照片、文字等资料进行保存。将实践基地的有关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学院领导汇报。
3.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按照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的特点,对实践内容进行规划,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对学生的实习质量进行监控,协助基地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实习计划和总结。
4.学生考勤与监督。向实习单位提出要求,严格执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严格考勤,同时学生也要对指导老师进行监督和巡视记录。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考勤、任务完成情况、能力进行评价;学生要对自己在实习工作中的表现和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内容以及对校内外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学校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双方的评价报告,完成实结,为实习基地的长远发展献计献策。
校内外实践教学培训提高了学生生物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动物疫情的标准实验操作技能,强化了学生的动物性食品安全理念,通过系统的操作训练,学生了解了不同动物疾病、疫病的处置方法,提高了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玉臣,马俊飞,李长海,江明春.兽医公共卫生与人的生存安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0)):88-89.
[2]韩杰,尹荣焕,韩小虎.浅谈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J].学园,2015,31:58-59.
[3]王建国,赵宝玉.强化实践教学,打通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最后一公里”[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1):231-231.
[4]杨亚会,史旅华,张友兵,汤德强,胡志慧.基于“卓越计划”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2,32(6):45-48.
Study and Practi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Bases Associated with “veterinary public health” at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University
SUN Ying-jian,LI Qiu-ming,LI Huan-rong,YANG Zuo-jun,SHEN Ho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