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模型设计论文范文

模型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模型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模型设计论文

第1篇:模型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NGN);软交换;SIP协议

引言

目前传统的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上传送着许多数据业务,由于快速增长的数据业务给并不适合传送数据业务的电话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基于分组技术的数据网与电路交换网最终必将走向融合,产生下一代由业务驱动的网络。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交换的核心,如果说传统电信网络是基于程控交换机的网络,而下一代网络则是基于软交换的网络。

一、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

1.1软交换的概念

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1.2SIP协议介绍

会话初始化协议SIP(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是一个面向Internet会议和电话的简单信令协议,SIP最初由IETFMMUSIC(MultipartyMultimediaSessionControl)工作组提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IP网中的信令控制,以及同软交换机的通信,从而构成新一代的通信平台。

二、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实现

2.1系统的层次结构

软交换采用业务与交换分离的设计思想,在系统设计结构上将软交换技术应用设计为三层结构,底层为用户接入层,中间为交换支撑层,最上面是业务实现层。系统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2.2呼叫管理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呼叫管理服务器处于该体系结构中的网络控制层,它是软交换系统的核心部分。呼叫管理服务器除了完成呼叫控制、连接控制和协议处理功能外,还将提供原来由网守设备提供的资源管理、路由以及认证、计费等功能。软交换系统的运行需要SIP协议栈和SDP协议栈。客户端应该能够产生INVITE和ACK请求,能够产生和解析Call-ID,Content-Length,Content-Type,Cseq,From和To头部字段。呼叫管理服务器应该能够接收INVITE,ACK,BYE,CANCEL和REGISTER请求,应该能够产生和解析Call-ID,Content-Length,Content-Type,Cseq,Expires,From,Max-Forwards,Via和To头部字段。为了能够使客户端和服务端能够使用RTP传输语音流,SDP协议应该能够产生和解析v,o,s,c,t,m和a头部字段。

本系统以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了一个满足系统要求的最小SIP和SDP协议栈。SIP协议栈支持INVITE,ACK,BYE,REGISTER和CANCEL请求,支持100,180,200,300,400,500和600状态应答,支持Subject,Contact,Call-ID,Content-Length,Content-Type,Cseq,Expires,From,Max-Forwards,Via和To头部字段。SDP协议栈支持v,o,s,c,t,m和a头部字段。SIP和SDP中的头部字段都是以类的形式实现的,所支持的头部字段都是从一个抽象类Header继承而来。抽象类Header的定义如下:

其中最主要的方法为decode,主要用来对相应的头部字段进行解析,getName方法返回当前的头部字段类的类名,encode方法用来产生相应的头部字段的字符串。

其中SIP协议栈的结构如图2所示:

解析层是对SIP消息进行解析和构造。解析层实现的关键在于各个头部字段类的设计及其相应decode方法的实现。解析层的实现借鉴了VOCAL开放源码中SipStack的头部字段类的设计方法,VOCAL的SipStack对RFC2543完全支持,但协议栈非常的庞大,设计的过程中参考了VOCAL的SipStack的头部字段类的设计形式实现了一个简洁,实用的SIP协议栈,SIP协议栈的大小还不到VOCAL的SipStack的1/10。

三、结束语

总之,基于SIP协议软交换系统的前景非常广阔,在这个领域,有许多技术难题等待人们去解决。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推动之下,软交换系统的应用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强磊等编著.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秦维佳.C/C++程序设计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第2篇:模型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角色协同;工作流;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也是大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每年都要面临的一项烦琐工作。从出题、选题,再到写作与指导、评审与答辩等,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传统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师生协同不足:学生离校实习、教师无固定办公地点等,导致学生与教师见面不易,信息沟通不畅,师生交流不充分。由于教师工作比较繁忙,每个教师要同时指导多名学生,导致学生和教师很难在工作时段内同时有空闲时间来进行面对面地指导,难以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对学生论文评阅效率低下。

(2)工作压力大:本科毕业论文整个工作流程的工作环节多,参与人员多,时间跨度长,业务流程繁杂,工作量庞大,工作烦琐、易重复。

(3)信息化程度低:本科毕业论文各个工作环节会产生阶段文档,而且前后各阶段文档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关系;大量的打印文档不利于师生对文档的查阅、保存,且不环保。即使使用电子文档,但未建立关联关系,不利于收集、查询和统计。

(4)监管力度不足:传统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难以保证师生按时完成各项工作。缺少第三方监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过程的完整记录,难以解决导师与学生之间就论文完成情况及论文质量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文献[1―4]建立了基于WEB方式的论文管理系统,文献[5]提出了基于本体的论文管理系统,文献[6]提出了基于工作流的论文管理系统,但是这些研究在师生协同、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监督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角色协同的工作流模型;根据模型中的系统工作流状态,利用时间和事件触发机制,对用户指派角色、对角色指派权限,再通过各个角色之间的协同,完成毕业论文各项工作,解决传统人工方式的论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增强监管力度、提高论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 相关知识(Related work)

角色:是相关权限命令的集合,使用角色的主要目的是简化权限管理,角色主要由权限和用户构成[7]。

协同:就是打破资源(如人、财、物、信息和流程等)之间的各种壁垒和边界,使它们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调的运作,通过对各种资源最大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以充分达成共同的目标[8]。

工作流:是指一类能够完全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将文档、信息或任务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9]。作为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工作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用有关的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来协调业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之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从而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工作流技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为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以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工作成本的目的[10]。

时间触发机制[11,13]是指将时间域分成离散的时间间隔,将消息的传输分配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完成。

事件触发机制[12,13]是指在工作流程中,根据其他事件的发生而产生相应动作(称为触发动作)干预工作进程。

3 角色协同的工作流模型(The role-collaborative

workflow model)

本节首先对角色协同的工作流模型(Role-collaborative Workflow Model,RcW)进行描述,然后基于该模型进行建模。

3.1 模型的组成元素

角色协同的工作流模型由用户主体、角色主体、任务主体、系统工作流状态、访问权限、角色指派、权限指派和角色协同这八个元素组成。下面将分别对这八个元素进行描述。

用户主体:是指提出指派角色请求的实体,使用符号u表示,用户主体的集合使用符号U表示。

角色主体:是指提出指派权限请求的实体,使用符号r表示,角色主体的集合使用符号R表示。在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个工作当中,存在着教学管理人员(教学院长、系主任、教学秘书)、教师(指导老师,交叉评阅老师,答辩老师)以及学生这些不同的角色,所以论文管理系统中的角色主体集合表示为:

(1)

公式(1)中,M表示管理员,T表示教师,S表示学生。

任务主体:是指接受r访问的实体,也是工作流各个环节的核心,使用符号t表示,任务主体的集合使用T表示。论文管理系统中的任务主体集合围绕着论文展开,表示为:

系统工作流状态:是指RcW模型在整个论文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中,r访问t时的快照,使用符号s表示,系统工作流状态集合使用符号S表示,包含r访问的对象t和访问时间time两个元素。论文管理系统中的系统工作流状态集合表示为:

访问权限:是指r访问工作流中任务主体的方式,使用符号p表示,访问权限的集合使用符号P表示。论文管理系统中的访问权限集合表示为:

角色指派:是指在系统工作流状态下对u指派r的方式,使用符号UA表示。RcW模型中,同一个u能够被指派多个r,但是在同一s状态下,一个u只能被指派一个r,因此角色指派由s决定。角色指派函数表示为:

权限指派:是指在系统工作流状态下对r指派p的方式,使用符号PA表示。RcW模型中,不同的r访问的t不一样,对t的访问权限也不同,且同一r在不同的s状态下,对t的访问权限也不同,因此,权限指派由s决定。权限指派函数表示为:

角色指派和权限指派都由s决定,s的状态由s中的两个元素t和time决定,s中的元素time是被分成离散的时间间隔,t的触发被分配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完成,这样就应用到了时间触发机制的原理。例如在开题报告提交时间结束时,则激活论文写作与指导阶段的工作流程中的t,开始初稿的提交;在论文定稿提交时间结束时,则冻结论文写作与指导阶段的工作流程中的t。

同时在RcW模型中,部分流程的ti的触发等待着ti-1事件的完成来激活自身状态。不同的用户角色访问不同t,则被指派不同权限,这样就应用到了事件触发机制的原理。例如学生在论文初稿tk提交完成后,触发导师指导评阅论文初稿tk+1的工作进程;导师在论文初稿的评阅tk+1提交完成后,激活学生提交修改稿tk+2的工作进程。

因此角色指派和权限指派都考虑到了时间和事件触发机制。

角色协同,是指在RcW模型中,各个角色主体之间打破时间、空间、物质等资源之间的各种壁垒和边界,使他们为完成共同目标而进行协调的运作,通过对各种资源最大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以充分达成共同目标,使用符号RC表示。角色协同函数表示为:

在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大部分工作需要教学院长、系主任、教学秘书、教师和学生等这些角色之间的协同RC来完成。例如,导师与学生之间协同完成论文的指导与写作,最终完成共同目标――论文定稿的完成。

这样,RcW模型可以表示为八元组:

RcW模型运行的充分必要条件为:不存在u无法被指派r,不存在r无法被指派p,不存在t无法被访问。

3.2 角色协同的工作流模型

基于RcW模型的组成元素,根据RBAC96[14]的框架对RcW模型进行建模,在RcW模型中添加了会话集和约束集,如图1所示。

图1 RcW模型

Fig.1 RcW model

RcW Model:

U:用户主体集合;R:角色主体集合;

T:任务主体集合;P:访问权限集合;

Sessions:会话集――各主体之间的会话;

Constrains:约束集――约束各主体之间的指派关系。

OP={execute},操作集合

P=OP×T~Constrains(S)

UAU×R,用户与角色的指派关系

roles(u):U2R~Constrains(S),对用户指派角色的函数映射。

roles(u)={(ri)|([(ri,u)∈UA}

PAR×P,角色与权限的指派关系

per: R2P~Constrains(S),对角色指派权限的函数映射。

per(ri)={(p,ti)|[(ri,p,ti)∈PA]}

RC(RiTk)×(RjTl) i≠j 角色之间的协同

在RcW模型中,为确保用户角色指派的正确性,根据用户与角色的指派关系和用户指派角色的函数映射,设计了用户角色指派算法。如下所示。

用户角色指派算法(Algorithm of User-Role Assignment):

{

Initialize: R;//可指派角色集合

R =GetRofUA(u);

If R is Null

Return NULL;

For each r in R

if r match current S//如果角色r与当前状态相匹配

Assign r to u;

exit for;

Else Next r;

End for

If OutofMaxR(u,R)//如果超出可指派角色集合

Return NULL;

}

在RcW模型中,为确保角色权限指派的正确性,根据角色与权限的指派关系和角色指派权限的函数映射,设计了角色权限指派算法。如下所示。

角色权限指派算法(Algorithm of Role-Permission Assignment):

{

If (r,t)(R,T,PA) is NULL

//如果当前(r,t)无法与角色权限集合相匹配

Return NO PREMISSION;

Else

If Activate(t)//如果当前任务被激活

Return READ & WRITE;

ElseReturn READ ONLY;

}

根据RcW模型,实现基于RcW模型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下一节对该系统和传统人工方式进行应用研究比较与结果分析。

4 应用研究与结果分析(Application studies and

results analyzes)

为了验证基于RcW模型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在解决传统人工论文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的实用性,基于角色协同的工作流模型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已在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试运行,网址:http://202.202.121.101/pdms。

对于传统的人工论文管理的方式,通过外国语学院教务管理人员提供的信息,收集整理了2011―2013年这三届西南大学外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数据。

对于系统进行论文管理的方式,通过系统对论文管理工作整个流程的完整记录,收集整理了2014届外语学院毕业生通过本系统完成毕业论文的数据。

对于传统人工方式和系统方式的各项数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首先,在完成各个相同阶段的管理工作耗时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阶段工作的耗时对比

Tab.1 Time for each management stage

工作阶段 传统人工方式耗时 系统方式耗时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给学生安排导师 2.5days 3days 3days 3.2min 2.8min

统计提交任务书人数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0.13

sec/time 0.12

sec/time

统计提交开题报告人数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0.11

sec/time 0.13

sec/time

统计提交论文定稿人数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0.14

sec/time ――

安排答辩分组 2days 2days 2days 3.7min ――

统计学生成绩 1day 1day 1day 0.54sec ――

查找 10―20

min/time 10―20

min/time 10―20

min/time 0.12

sec/time ――

说明:在统计提交任务书、开题报告和论文定稿人数的时候,如果有未提交的,还需要列出未按时提交论文稿件的学生名单。目前为止,2015届毕业生的论文工作完成了一部分,只有部分数据。2011―2013的数据是由外国语学院的教务管理人员提供的,2014―2015的数据是通过系统操作20次的平均值。

然后,在各个阶段论文稿件的按时提交比例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每阶段学生教师完成情况的数量对比

Tab.2 The number of submission on time

工作

阶段 传统人工方式 系统方式

总人数 2011

按时完成人数 比例 总人数 2012

按时完成人数 比例 总人数 2013

按时完成人数 比例 总人数 2014

按时完成人数 比例

指导

方向 141 120 85.1% 145 114 78.6% 146 117 80.1% 143 139 97.2%

论文

方向 571 472 82.7% 563 501 89.0% 579 498 86.0% 541 524 96.9%

任务书 571 469 82.1% 563 468 83.1% 579 472 81.5% 541 540 99.8%

开题

报告 571 473 82.8% 563 439 78.0% 579 472 81.5% 541 537 99.3%

定稿 571 483 84.6% 563 453 80.5% 579 463 80.0% 541 531 98.2%

论文

评阅 571 476 83.4% 563 468 83.1% 579 501 86.5% 541 529 97.8%

交叉

评阅 571 483 84.6% 563 455 80.8% 579 510 88.1% 541 535 98.9%

说明:由于传统人工方式无法对论文指导过程进行记录,传统人工方式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无数据。修改稿在论文指导过程中,论文稿件有多次提交的情况,在表中使用的数据是修改稿第一次提交和第一次评阅的数据。2011―2013的数据是由外国语学院的教务管理人员提供的,2014的数据是系统记录的。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本系统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工作,极大地减少了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由表2的数据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在通过使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工作时,本科论文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完成率相较于传统模式平均提升了15%,各个阶段完成工作比大幅提升。通过在线提交,在线指导,在线监控论文进程,方便了师生之间论文的写作与指导,同时实现了对论文指导过程的全程记录,对论文指导工作的评价与衡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论文存储:2011届纸质任务书、开题报告和论文各571份,2012届纸质任务书、开题报告和论文各563份,2013届纸质任务书、开题报告和论文各541份,总占地1.14m3;2014届各种电子版的论文稿件共计9514份,占5.15GB的硬盘容量。纸质论文需要大量的打印,不环保,电子格式的论文稿件存储占地空间小,不需要打印大量的纸质文档,十分环保,且在系统中查找论文稿件十分方便。

在2011―2013年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发生学生稿件遗失、需要学生重新提交的情况平均17例;给导师发送论文出错情况平均发生8例;在2014届,由于使用了本系统,未发生上述两种情况。在2011―2013年,学生未按时完成论文,与导师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平均有5例,同时由于无依据可寻,处理此种情况很麻烦;在2014届中发生此种情况三例,直接查看整个工作过程的记录,根据记录处理,十分方便且具有说服力。

5 结论(Conclusion)

基于角色协同工作流模型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已初次在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使用,运用角色协同和工作流的技术,采用时间触发机制和事件触发机制的原理,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人工管理方式存在的四大问题,有效地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工作量,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工作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且系统全程保留了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在各个阶段产生的文档和数据,记录了论文指导的整个过程,可以为教师进行论文工作的绩效评估提供依据。

在RcW模型中,考虑优化算法的设计,优化用户角色指派算法和角色权限指派算法;在系统工作流状态中加入短信实体,实时通知用户关于工作流的状态,是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于导华,闫达远,方萍.实行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的探索[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4(9):143-144.

[2] 陈洁.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共享型毕业论文指导学习管理系统 的实践与应用[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0,2:31-33.

[3] 毛洪贲,等.基于.NET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 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128-131.

[4] 李志河,王云,李文.基于Web的学位论文管理系统研究[J].现 在教育技术,2011(2):125-128.

[5] 徐俊,刘志洪,顾宁.基于本体的论文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 2004.3(6):38-41.

[6] 龙世荣,赵学孔,岑磊.基于工作流的B/S架构毕业论文管理系 统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14):3306-3307.

[7] 李亚子,等.协同工作系统中用户角色的设计与实施[J].现在 图书情报技术,2013,2:77-81.

[8] 周琳.泛微协同管理应用平台e-cology[J].CAD/CAM与制造 业信息化,2010,2:53-57.

[9]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Then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R].TC00-1003,Hampshire,UK: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1995.

[10] 史美林,等.WFMS:工作流管理系统[J].计算机学报,2006, 6:326-332.

[11] LEEN G,HEFFERNAN D.TTCAN:a new time-triggered controller area network[J].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 systems,2002,2(6):77-94.

[12] YAN Huaicheng,YAN Sheng,SHI Hongbo.Event-Triggered H∞ Control fo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J].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4,3(11):96-103.

[13] Roman Obermaisser.Event-Triggered and Time-Triggered Control[M].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2011.

[14] Sandhu,R.,Coyne,E.J.,Feinstein,H.L.and Youman,C.E.(1996).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s.IEEE Computer,29(2): 38-47.

作者简介:

第3篇:模型设计论文范文

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一些本科院校提出了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概念,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总的看来还未形成系统性的成果,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问题、课程体系问题、实践教学建设问题、师资队伍问题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准确定位应用性本科教育的课程模式,将成为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在培养目标上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所偏离

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知识,尤其是陈述性知识的传授,轻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做到结合社会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如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存在内容设置过细与课程周期短的差异,学生专业学习内容过多与学科知识面狭窄的差异,单一的课程设置和市场整体综合设计的差异等。

1.2在培训模式上,理论与实践脱节情况仍然严重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前期看轻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仅仅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和产品表现形式,导致学生在后期综合设计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一味地追逐技法,难免会变成匠人之艺,缺乏深度,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的的道路上走不长,会受到商业等其他事物的诱惑,进而迷失方向。应用型学科固然在于实际应用,然而须有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盲目性,导致学生的设计缺乏创新和延展性。

1.3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教学中单调、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手段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设计专业人才的差异。由于部分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师欠缺,绘画教师被迫走上设计绘画之路。但是其自身缺乏对产品设计的基本了解,造就了设计基础教育的缺失,使得设计基础课程训练与专业应用设计脱节。再加上单调、封闭式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无意间被消磨,出现了师生相互应付的局面。为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及适应信息时展的需求,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型的产品设计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2产品设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2.1面向行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设置

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时,通过传统优势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衍生新专业,使新专业建设起点高、条件好。按照前沿、交叉、急需的原则,发展建设需要的专业;根据行业人才需求主动调整专业方向,更加准确有效地实现现有高等院校对设计专业课程本身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更好地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市场竞争力,满足现代企业用人需求。学校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变过于强调基础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想法,坚持基础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为相通相近学科搭建基础课程平台,按专业实际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设置基础模块,并根据专业需求,适度加大专业课程模块学时比例,同时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循序递进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2.2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提高

高等院校的产品设计专业教育要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丰富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不断以创意思维、创新设计、创业实践为三大模块贯穿于设计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探究性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创意热情,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同时推进考试方法改革,形成以引导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创业实践能力。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现代设计教育研究与民间工艺技能培训相结合,培养创造能力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相结合。教学中随时考察企业需求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打造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师生的实践教研水平和服务社会需求的能力。更好地从机制上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以此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2.3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并不能简单地通过课程设置得以实现,更多要依赖于教师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意图贯穿于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及考核的各个环节设计中。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定期举办与开展教师培训课程以及专题讲座,让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参与企业设计实践,进入企业参观,了解现代设计专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使教师更好的掌握最新设计软件,提升相关专业技能,以此服务于教学活动中,给与学生最新的专业发展前景咨询,真正使得人才的培养符合企业需求。教师要树立团队意识,将设计教育与创新文化产业紧密联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设计水平整体提高的需要。

3结束语

第4篇:模型设计论文范文

关健词:测绘新技术 毕业论文(设计)模式 测绘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基金项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7)

作者简介:胡青峰(1980-),男,河南省汝南县人,博士,讲师。

1引言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1],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既能够很好的对自己四年来的学习与实践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工作方法,是一个学习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但不同的学科由于其学科性质不同,要想更好的体现以上观点,其毕业论文或设计模式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测绘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在现阶段测绘新技术形势下,如何更好的使学生达到“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的培养目标,探讨测绘新技术形势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意义重大的。

2测绘新技术特点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了弥补传统测绘技术的不足和满足现代测绘的要求,测绘科学涌现出了新的测量技术,主要有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摄影测量技术以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其测量呈现如下新特点:

(1)作业模式数字化

测绘部门传统的生产作业模式正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如:地图数字化、数字摄影测量、扫描数字化等。计算机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正逐步出现在测绘生产作业流程中的各个关键部分,传统测绘生产工序正被简化,新型测绘生产作业以及管理模式正逐步形成,这要求学生对计算机软件要有较好的运用。

(2)测绘技术一体化与复合化

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也出现了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如内外业数据处理一体化、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一体化、“3S”技术集成等等,这种一体化与复合化的特点将有利于网络化观测体系的形成,必将会大大提高测量作业速度和测量数据处理效率,并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测绘技术的一体化要求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综合能力。

(3)测绘设备的两极化

新技术测绘设备的生产正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一方面向小型化、微型化和可携带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其功能和性能也更可靠。这一变化对我们的启示是,在教授学生传统测绘仪器使用的同时,必须加以强调和落实学生掌握和运用新理论和新仪器的能力。

(4)测绘信息的网络共享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也飞速普及全球,这一工程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生产过程管理的网络化,而且促进了网络化由生产部门一直延伸到用户。这种发展导致了测绘生产组织结构必须加大信息服务能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在生产组织结构中趋于专门化,这也就加强了学校和测绘单位和外界建立新的合作关系的必要性,以便空间数据资源的互补。

3建议

在测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针对如何利用测绘新技术开展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达到我校“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前面分析本研究给出以下建议:

(1)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联系起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特点、现状和发展前景,清楚社会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要,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定位,进一步激发其刻苦学习与立志成才的积极性[2],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测绘新技术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对测绘新技术理论的学习、探索、创新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能力,为以后学生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2) 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我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与其它专业相比,测绘工程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专业性强、专业面较窄。因此,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时考虑到教学大纲的同时,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所学到的各种基本理论和技术,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题目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且难度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应该是被允许和鼓励的。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兴趣,有利于获取创新性的成果。

(3) 与学生就业方向相结合,为学生以后就业打基础

对于有意向到科研院所或高校工作或继续深造的学生,根据科研院所的具体情况,指导老师可以重点考虑为该类学生选择与测绘新理论相结合的论文形式的相关课题,对于有意向到生产性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指导老师可以重点考虑为其选择与测绘新技术或方法相结合的设计形式的相关课题。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直接让学生到意向单位实习,结合意向单位课题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为学生快速转变角色、适应单位的工作模式打下基础。

(4) 注重交叉学科的选题,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在选题时,还应注重交叉学科的选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测绘科学与技术大的学科框架下选题,即可以适当与新发展的相关专业相结合,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整个测绘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二是与学校特色相结合[3],多与相关水利专业相结合,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对学校办学强项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校特色专业引进了新的先进的测绘技术,促进了学校特色专业学科发展。

4结束语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过程,是检验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毕业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自学专研能力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检验和提高,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次重要的综合实践机会,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针对测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为真正把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毕业论文(设计)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姚黔贵,张鹏飞.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矿山测量,2004(3):63-64.

第5篇:模型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成绩评定 离散Hopfield网络评定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28-03

Evaluat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for undergraduate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HE Min ZHU YaLin

(School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Anhui,230009,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more important ten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five grades ideal evaluation is established corresponding to the level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wenty undergraduates. Combined with associative memory capacity of discrete Hopfield neural networks, a new evaluat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for undergraduate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ssessment model, five undergraduates are assessed by the model, the network connection weights is obtained by iterative learning using the outer product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 of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discrete Hopfield neural networks can assess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undergraduates fast, accurately and intuitively.

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thesi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DHNN evaluation model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教学实践中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综合性环节。学生在各自老师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要求,独立撰写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理论等各种能力的综合应用、升华,创新潜能得到了充分激发,并且对专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全面检验。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仅影响到学生评优和学士学位的获取,也使得他们在做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清楚认识到自身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的评定,一定要公正、合理。目前我校毕业设计综合成绩评定分成三部分:首先是指导教师评阅,给出建议成绩;其次在答辩前,专业教研室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交叉评阅,给出建议成绩;最后由答辩委员根据学生答辩情况,并参考指导教师、评阅人所建议的成绩给出最终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这种评定方法存在评价指标缺乏定量的评定标准、工作繁琐、时间滞后,人为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对众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目前应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的方法有模糊评价法[2]、层次分析法等,该文尝试选用我校毕业设计毕业过程中较为重要的10个评价指标的数据,结合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DHNN)的联想记忆能力,建立离散Hopfield评定模型;将待评定的学生等级评价指标编码作为该模型的输入,利用外积法对网络连接权值进行迭代学习,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此种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直观地得到众多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结果。

1 外积法设计DHNN网络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这种全连接型网络可以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记忆功能,由美国物理学家J.J Hopfield在1982年首先提出。Hopfield网络目前主要应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等问题。其中的联想记忆原理是:当某个矢量输入网络后,经过反馈计算,最后达到稳定状态,在Hopfield网络输出端得到另一矢量,此输出量是网络从初始输入量联想得到的稳定记忆,即Hopfield网络的一个平衡点。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DHNN)是二值型网络,神经元输出取值1或者-1,1表示神经元被激活的状态,而-1表示神经元被抑制的状态。一个三神经元组成的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其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第0层是网络输入,第1层的神经元执行对输入信息与权系数的乘积,并且求累加和,经过非线性函数处理后,产生神经元的输出信息。是一个简单阈值函数,如果神经元的输出信息大于阈值,则神经元输出取值1;而神经元的输出信息小于阈值,则神经元输出取值-1。二值神经元的计算如公式(1)所示

(1)

式中,为外部输入,并且有公式(2):

(2)

离散DHNN网络是输出神经元信息的一个集合,DHNN网络(输出层是个神经元)在 时刻的状态为公式(3)所示的维向量:

(3)

采用外积法设计离散Hopfield网络的权系数矩阵。给定需记忆的样本向量,如果的状态是1或者-1,则连接权值的学习利用外积规则,即:

(4)

利用外积法设计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需要记忆的样本,按公式(4)计算权系数矩阵;

第二步,令测试样本为网络输出初始值,设定迭代次数;

第三步,进行迭代计算,

第四步,当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者神经元输出状态保持不变时,迭代终止;否则返回第三步继续迭代,直至满足条件为止。

2 大学生毕业设计综合成绩评定模型

影响本科生毕业设计综合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以较为重要的10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科技论文翻译(X1)、查阅资料及学习能力(X2)、出勤率(X3)、毕业设计过程中小组检查情况(X4)、毕业设计过程中院校督导组检查情况(X5)、电算模型/程序(X6)、计算书整理(X7)、施工图绘制(X8)、评阅人评阅(X9)、答辩过程表现(X10)。

参照合肥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学生综合成绩可分为四五个等级:优秀(I)、良好(II)、中等(III)、及格(IV)和不及格(V)。换算成百分制,优秀在85~100分之间,良好在75~84分之间,中等在66~74分之间,及格在60~65分之间,不及格在0~59分之间。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模型建立流程如图2所示的五个步骤。

该文列举出20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等级与10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各评价指标采用百分制,如表1所示。将各个等级的样本对应的个评价指标平均值作为各个等级理想评价指标,即作为Hopfield神经网络的平衡点,如表2所示。

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神经元的状态只有1和-1两种情况,当评价指标映射为神经元状态时,需要将其进行编码。编码规则为:当大于或者等于某个等级的指标时,对应的神经元状态设为1,否则设为-1。理想的5个等级评价指标编码如图3所示,其中表示神经元状态为1,即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理想评价指标值;如果小于理想评价指标值,则用表示。

5个待评定的学生等级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由前面所述的编码原则得到这5个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待评定学生的评价指标编码,如图4所示。在Matlab软件中利用自带的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创建基于离散型Hopfield的综合成绩评定模型,再确定待评定的5个学生等级评价指标的编码,并且将其作为评定模型的输入,经过一定次数的学习,最终得到学生综合成绩评价的输出结果。

为了直观显示结果,以图形的形式显示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第1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II级,第2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III级,第3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I级,第4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IV级,第5个学生评定等级为第V级。

3 结语

基于Hopfield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模型,并对5个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得到如下结论。

(1)设计的Hopfield神经网络综合成绩评定模型可以快速、直观地对工科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状况)进行进行评定,方法简单易行,并能有效保证评定结果的准确性,避免打分过程中的各种人为主观因素,体现成绩评定过程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在我校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评定方法基础上,尝试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按照上述方法再进行一次评定,比较两次结果是否一致。对两次的成绩评定结果,再按照加权算术平均法确定最终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志英.模糊评价法在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1,28(3):467-470.

[2] 李瑞兰.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设计(论文) 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156-158.

[3] Hopfield, J. J. Neural Networks and Physical Systems with Emergent Collective Computational Abiliti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82, 79: 2554-2558.

第6篇:模型设计论文范文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绪论一般作为一章编写,但不加章节号。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1、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2、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3、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第7篇:模型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可拓评价;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董非(1982-),男,江苏常州人,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讲师;尹必峰(1975-),男,江苏泰州人,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镇江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Y200705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99-0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高校本科实践教学质量水平的检验。[1]目前,国内高校在对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时大多仍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是由指导老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三方面成绩简单加权平均得到,对于一些很难量化的定性指标,评价时主观性过强,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依据;此外,在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有疑义时往往是由几位专家讨论确定,缺乏说服力。因此,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统一的评价是当前我国各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根据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建立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多级评价体系,提出一种基于多级可拓的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该方法的应用过程,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1.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

工科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其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通常表现[2]为“一人一题”,以工程实际或模拟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常规或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展开研究,研究内容紧密围绕学校、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主要成果形式包括工程设计图纸、三维CAD软件建立的参数化模型和虚拟装配结果以及用CAE软件进行的工程设计分析等。

2.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多级评价体系

针对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结合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笔者制定了与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相应的质量评价细化指标,并综合考虑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三者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审视角度不同,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多级评价体系。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多级可拓模型

可拓评价[3]是以可拓学和物元理论为基础,将要评价的对象视为物元,通过物元分析确定评价的不同等级,然后利用关联函数计算和划分各待评价对象隶属等级,相对客观地实现待评价对象的分类排序,进而明确待评价对象的质量水平。可拓评价与层次分析法[4]、灰色聚类法[5]等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价预测结果的干预,规范性好,具有简捷、严密的特点。经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可拓评价方法在教学质量管理、命题质量综合评判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6],但鲜有将可拓评价运用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中的报道。

1.物元可拓模型

在物元分析中,任何事物都可以由事物M、特征C和量值X组成,记为R=(M,C,X)。[3]

(1)待评物元矩阵的建立。对于待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系统,将待评指标的相应数据用物元模型来描述,记事物P0为待评对象;Xi为P0关于Ci的量值(i=1,2,…,m,m为指标个数)。

(2)经典域物元矩阵的建立。假设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等级分为n级,记Moj为第j级别的事物,令表示级别为j第i个指标Ci的量值域(j=1,2,…,n)。

(3)节域物元矩阵的建立。节域为各指标对应的所有取值范围,记Muj为物元系统中级别的全体,令表示第i个指标Ci全部等级的量值范围。

(4)关联度函数的构造。根据物元理论,定义待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指标i关于等级j的关联度函数为:

(1)

其中

式中,为关联度,为第i个评价指标关于等级j的关联度。

(5)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由图1可知,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包含多个层次,且每个层次所含的评价指标很多,为此在进行综合评价时低一层指标对其上一层指标的影响作用(即权重)是不相同的。本文在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为针对子指标层中各项指标,由于其数据丰富,可充分挖掘原始数据本身蕴涵的信息,采用熵权法;对于其余各级指标,由笔者任教学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加以确定,详见表1所示。熵权法是指根据各子指标提供的有用信息量确定各子指标的权重。

第i项子指标的熵权计算公式为:

(2)

其中

式中,为第i项子指标的熵权,m为指标个数,n为等级数。

2.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思路

多级可拓评价基本思路为:首先计算子指标层各指标的关联度矩阵,根据熵权法确定子指标层对于指标层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ω,将ω与相乘得到指标层关联度矩阵,再由表1给定的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权重α与相乘得到准则层关联度系数,依次类推,逐级计算直至目标层,得到目标层关联度矩阵。

若满足,则认为毕业论文质量综合评价属于等级j。

(3)

其中

式中,j*为目标层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总评的级别特征值,即属于某评价等级的程度。

三、案例分析

以笔者任教学校2010级某学生毕业设计为例,介绍其多级可拓综合评价过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1.经典域、节域和待评物元的确定

本文将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评价质量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依次赋值为1、2、3、4、5;与各等级对应的经典域分别为[0.9,1]、[0.8,0.89]、[0.7,0.79]、[0.6,0.69]和[0,0.59],指标对应的节域均为[0,1]。该学生子指标层下各指标得分见表2所示。为了方便,将子指标层下各指标得分进行归一化处理。

2.子指标层指标对指标层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在确定子指标层指标对指标层指标权重时采用的是熵权法。下面以“指导教师评分”子指标层指标对指标层指标权重为例。

由式(5)和式(6)计算得知,“指导教师评分”下子指标层指标对指标层指标权重向量分别为:

注:表示指标层第i个指标下各子指标的权重向量。

3.多级可拓评价

通过计算,该学生子目标层及目标层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见,该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价为1级,属于优秀;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评价均为2级,属于良好;最终该生毕业论文质量总评成绩为2级,属于良好。表中数据为负,表示关联度不属于该质量等级以及不属于该质量等级的程度;数据为正,表示关联度属于该质量等级以及属于该质量等级的程度。进一步,由式(8)计算可知,该生质量总评综合关联度特征值j*为2.029,数值更趋向于2,表明该生毕业论文成绩更偏向良好级别。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定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将多级可拓综合评价的方法引入工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中,建立了基于可拓评价理论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各级指标的特点采用不同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逐级计算,直至确定目标层与各评价等级的关联度,明确评价结果。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不但能评定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级,而且能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反映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优劣,提高了评判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故该方法在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方面是有效且可行的,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孟梅等.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83-86.

[2]徐晓美,张永辉.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42-43.

[3]蔡文,杨春燕,林伟初.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4]韩瑞娜.模糊层次分析法与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的数学建模[J].科技信息,2011,(5):186,401.

第8篇:模型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毕业论文管理;LAMP;ThinkPhp;框架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1

The Thesis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inkphp Framework

Chang Benchao

(Zhengzhou Jiaotong University,Zhengzhou450062,China)

Abstract:Needl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traditional thesis management problem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LAMP platform framework for rapid implementation using ThinkPhp B/S based mod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design of the thesis implementation.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Thesis management;LAMP;ThinkPhp;

Framework

一、引言

毕业论文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很重视,但是,对于复杂繁琐的毕业论文管理流程,当前很多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还在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管理。由于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行业一线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很多高职院校往往会安排学生在最后一年或学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而这个时间段也恰恰是学生们找工作和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冲突。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高校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完善,采用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来替代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二、系统需求分析

(一)角色分析

系统应具备至少四个角色:系统管理员、系部管理员、指导教师和学生。

1.学生。学生注册登录后可以修改完善自己的个人资料,修改密码;可选择本专业教师的选题,在指导教师确认之前可以删除选题重选或上传自选题然后选择指导教师审核;可以浏览教务通知,下载各种文档模板;可以给指导教师留言和查看留言反馈;可以上传开题报告、论文等文档;可以查看自己的论文成绩。

2.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注册登录后,可以编辑修改个人资料,修改密码;可以带附件的公告通知;可以上传课题供系部管理员审核;可以查看自己的选题的审核情况和学生选者情况;可以审核选者自己做导师的学生上传的自选题;可以下载查看学生上传的文档;可以给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可以查看并回复学生的留言等。

3.系部管理员。系部管理员可以审核本系指导教师上传的选题;可以查询统计本系教师选题和学生选题情况;可以批量下载本系学生论文进行存档备份;可以添加编辑本系专业、班级等信息;可以审核确认本系学生有效注册信息等。

4.教务管理员。教务管理员除继承系部管理员权限外,还可以设定用户注册、教师上传选题、学生选题、文档上传、论文评分等时间范围;可以查询统计所有教师选题情况,学生选题情况,学生文档上传情况等。

5.系统管理员。系部管理员继承教务管理员权限拥有系统最高权限,主要对系统进行设置维护,数据库备份,用户组管理,角色权限分配,上传文档路径设置,设置上传文档命名方式等

三、系统设计

(一)开发运行环境

开发平台采用WindowsXp系统下的AMP(Apache+Mysql+Php)集成开发工具和Thinkphp框架,正式运行环境则采用Ubuntu linux服务器下的AMP组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开始时在经常使用的windows环境下,容易上手,编码和调试都比较方便;运行时放到Linux环境下,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最大程度发挥LAMP组合的效率,还可以节省不少windows环境下非AMP组合产生的正版软件授权费用;采用ThinkPhp框架则可以实现代码复用,以少量的代码快速开发出基于MVC分层模式的应用系统。

(二)ThinkPhp框架和MVC模式简介

ThinkPhp是国内的一款免费开源的,快速简单的面向对象的轻量级php开发框架,遵循Apache2开源协议,是为了敏捷web应用开发和简化企业级应用开发而诞生的,拥有众多优秀的功能和特性。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的诞生完全是为了解决传统的web开发模式下大都将页面显示和数据处理等功能都耦合在页面代码中,增强了系统的业务逻辑和页面显示的耦合度,不利于系统的维护和扩展这一弊端。其核心思想是将程序分成相对独立而又能协同工作的3个部分,即模型、视图和控制器。模型表示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是应用程序的核心,它包含完成任务所需的所有数据和行为,并把要显示的数据提供给视图。视图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是应用程序的外在表现。控制器则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并将模型映射到视图中。MVC设计模式利用控制器分离模型和视图,达到层间松散耦合的效果,从而提高系统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三)基于ThinkPhp框架的开发流程

在经过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之后,序开发人员可以参考ThinkPhp框架开发手册和开发实例,熟练掌握框架的命名规范和功能特性,然后进行数据库和表的创建并根据创建的数据库信息来配置项目文件。随后,创建项目的控制器类和对应的模型类,在控制器类中主要编写项目的业务代码和模板文件有关的代码,在模型类中主要编写和数据库操作有关的各种代码;同时,作为美工,需要配合设计所需的页面文件,由程序员在需要显示动态输出的地方插入模板变量,通过浏览器进行不断的测试与修改后,最后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中。

四、结论

通过使用国内比较成熟的ThinkPhp框架使得本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摆脱了过去传统web开发模式带来的系统后期维护和扩展难的问题。系统运行环境采用开源免费的LAMP组合,节省了windows环境下昂贵的正版软件费用。该系统目前已经在郑州交通学院成功应用,很好的解决了高职院校中传统论文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和不便,给广大师生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胡声洲,车燕兵.基于ASP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J].福建电脑,2009,6

第9篇:模型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不确定时滞系统;鲁邦稳定性;Lyapunov函数

在现实世界中,控制系统的设计都要以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为依据. 而在许多实际系统中,如航空航天、化工冶金、电网等系统,由于测量的不灵敏、信号的传输和元件的老化等原因,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时滞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造成系统不稳定和性能变坏的主要原因. 其中不确定性通常包括外部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的不确定性两种. 一般有随机模型、统计模型、模糊不确定性模型、未知有界不确定模型等4种不确定性模型,其中对于未知有界不确定性模型,又可分为结构不确定性和非结构不确定性两种.

基于这一原因,在控制系统设计过程的系统模型建立和控制器设计过程中,考虑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是否可行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目前,有关不确定性系统、时滞系统或者两者的复合系统方面的论文很多,基本上也都是构造Lyapunov函数,结合线性矩阵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得到相关结论. 但是研究有关系统之间的论文不多,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对这些研究进行一个整合和总结,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便于更好地理解和研究.

我们研究时滞系统1:

(t) = Ax(t) + Bx(t - d(t)),t > 0,x(t) = φ(t),t∈[-τ,0].

的鲁邦稳定性,首先要构造Lyapunov函数:

V(t) = xT(t)Px(t)+xT(s)Qx(s)dx +

T(s)Z(s)dsdθ.

我们研究不确定系统2:

E(t) = (A + ΔA)x(t) + (A + ΔA1)x(t - τ),t > 0x(t) = φ(t),t∈[-d,0].

的鲁邦稳定性,首先要构造Lyapunov函数:

V(t) = xT(t)PTEx(t)+xT(s)Qx(s)dx +

T(s)ZE(s)dsdθ

我们研究不确定系统3:

E(t) = Ax(t) + A1x(t - τ(t)),x(t) = ?准(t),t∈[-τ,0].

的鲁邦稳定性,首先要构造Lyapunov函数:

V(t) = xT(t)PTEx(t)+xT(s)Qx(s)dx +

T(s)ETZEx(s)dsdθ.

我们研究不确定系统4:

E(t) = (A + ΔA)x(t) + (A + ΔA1)x(t - τ(t)),t > 0,x(t) = φ(t),t∈[-τ,0].

的鲁邦稳定性,首先要构造Lyapunov函数

V(t) = xT(t)PTEx(t)+xT(s)Qx(s)dx +

T(s)ETZEx(s)dsdθ.

认真比较大家不难发现,系统1可以看成是系统3的特殊情况,而其Lyapunov函数亦是如此. 系统4是在系统2的一种推广,而Lyapunov函数也只需作了相应的变化即可. 即:要证明系统的鲁邦稳定性,有一种方法就是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的特性,对其对于的Lyapunov函数稍作变化从而解决问题,真可谓大题巧解.

在平时做学问,搞研究时我们应该善于发现问题,,相互比较,相互参照.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应如此,应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去发现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掌握世界、利用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