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

图书馆劳动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劳动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馆劳动总结

第1篇: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

因此,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现代化的图书馆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使自己具备各种素质,争当集图书馆信息管理者、组织者、信息传播者、能力培养为一身的人才,而更好地满足当代读书的诸多需求。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问题;素质;总结

一、图书馆管理

有很多人认为图书管理就是简简单单的借书、还书,近似于简单体力劳动,毫无技术性可言。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图书管理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培养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素质,以便以后的图书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知识加速膨胀,各种信息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在面对如何从浩若烟海的信息中找出自己需要的资料,一般的读者是难以做到的,这就在客观上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要求。 具体讲就是通过组织、计划等行动,最合理地使用图书馆系统的人力、财力和物质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是图书馆管理的目标之一。笔者认为,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管理水平,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人们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和知识,将成为人们一种不可获缺的生活方式。因此,全面提高素质是摆在每个图书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图书事业要发展,同样需要人才。在图书管理人才的造就培养上,要从全面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入手,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图书管理干部队伍,是图书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本文结合图书管理方面的实践,对做好一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阐述,并且指出要具备这些素质,勤奋是不可缺少的。

二、图书馆管理人员普遍的问题

在当今,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和知识,将成为人们一种不可获缺的方式,全面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图书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认为当前就图书馆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服务的重心仅限于纸质馆藏资源。有的图书馆单纯的认为,本馆所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要尽量的为读者提供服务,而本馆所没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就无能为力了。其二是,我国图书馆对图书馆员不实行职级分类管理,其弊端是非常明显的。它混淆了图书馆内部复杂的劳动分工,不利于图书馆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人员队伍建设。“图书馆工作”并不能代替图书馆内部千差万别的具体工作内容。

它实际上不承认具体的图书馆员个人之间能力、素质现实差别,对所有的图书馆员“一视同仁”,实际上是对高素质、高水平馆员的歧视;由此带来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倾向对于馆员队伍建设的损害有目共睹。由于,没有馆员职级分类制度也导致图书馆用人的随意性和模糊性,直接影响了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也影响了图书馆教育培训制度的发展。缺乏图书馆员职级分类制度,对于图书馆内部工作的开展也极为不利。图书馆内部工作分工的“大锅饭”十分严重,对馆员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模糊,导致图书馆员进取心减退,馆员队伍严重弱化,客观上损害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次,我国图书馆大多没有完备的人事权;缺乏职业资格制度和完备晋升制度,导致图书馆本事缺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能力,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由此带来的后果有两个:一是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素质低下,二是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员素质要求的无线拔高,好高骛远,对馆员队伍建设存在不现实的期望。

通过对上面的问题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也是当代图书馆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了图书馆管理的迅速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三、素质

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知识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只有具备丰富的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了解有关业务的具体情况。掌握图书馆工作规律和特点,热练掌握自己担负岗位的具体业务技术,从而全面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知识素质。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因此,知识将被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得到充分地开发、传播与应用,知识的不断创新成为推动时展的根本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图书馆逐渐走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科学。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程度,一般与所受教育的程度相适应。其包括个人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的知识积累,还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能够亲自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起草报告、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专业素质:既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技术,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等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人工劳动。

图书馆管理是一项知识性很强的工作,对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素质要求较高,还要有远见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单一的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文献服务,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是图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2、专业素质。 现代电子学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为社会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推动力,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实现了资源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拓宽了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这对于数字图书馆中的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图书馆员工作已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客观要求,而一批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层次的人员,将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主力军。

图书管理从横向来看涉及到很多学科与领域,从纵向来看则应有各层次人才,因此要胜任这一岗位必须要加强相关专业的学习。

图书管理软件的应用不仅方便了读者的借用,还简化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流程,使图书管理工作更加专业。虽然目前有的图书管理还没有达到这一水平,但这是大势所趋,要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对参考咨询及查新人员的素质要求。要求既熟悉传统检索工作,又熟悉数字图书馆全文检索的查询。网络为检索人员查询资料提供了新的可选择的途径。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光盘、联机、书本式刊物等检索手段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成为目前数字图书馆检索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在今后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工作中,除了必须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计算机学与检索参考咨询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巧以外,在平常工作中还应掌握网上资源的检索,包括网上各检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上各学科网址的搜集,及时掌握网络检索引擎动态方面的研究。只有精通和了解网络资源,才能更好更有效选择利用各种检索引擎进行检索,更好地担当起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咨询工作,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月盼。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读者服务是联系读者和图书馆藏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无论是传统的基础服务还是现代的网络服务,读者服务都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以上这些素质,才能更好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才能积极开拓思想,采用科学方法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利用多种渠道、方式服务于广大读者。当然这些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需要长期的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有一个学习、磨炼、积累的过程,我们应当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争取做一名全方位的图书信息管理人才。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科学发展、繁荣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给点力。

总结

作为图书管理者素质高低,管理人员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管理效能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科学地配置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J].高等教育,2000,(9)

[2] 图书管理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几点思考 财贸管理学报,2004

第2篇: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 勤工助学 管理

一、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管理的有利之处

(一)、能缓解图书馆的工作压力,提高服务水平,为图书馆工作带来活力。高职院校图书馆近年发展迅猛,读者人数攀升、馆藏数量不断、服务内容增多、服务时间延长……而工作人员人数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因此利用学生勤工助学是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不足问题最方便也是最经济的措施,勤工助学学生可以协助工作人员完成还书上架、整理报纸、维持秩序、打扫卫生等工作,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馆员不必应付这些简单的劳动,可以有较多时间和精力从事高层次服务,如读者咨询、新书推介、期刊导航、阅读指导、读书活动等,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拓展了服务范围。

(二)、减低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解决后顾之忧,提高综合素质。到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大多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图书馆勤工助学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缓解了经济压力,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活动中去;勤工助学学生在参与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也锻炼了工作能力,培养了责任心,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乐于奉献精神,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使其在劳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赚钱的艰辛,从而减少对家庭的经济依赖;并且锻炼了他们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对其更好地融人校园生活以及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部分贫困学生往往因为经济上的拮据而节衣缩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长此以往会形成自卑和焦虑的心理。但这些学生在工作中勤劳踏实,不拈轻怕重,通过在图书馆的劳动获得自己的报酬,这样既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困难程度,也树立了他们与同学交往时的自信心,保证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四)、勤工助学学生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在图书馆工作的学生,他们本身是读者,最了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可以把大学生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直接地反馈给图书馆,从而有利于改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促进读者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化。一方面,他们对图书馆的了解比较全面、深入,成为图书馆很好的义务宣传员,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图书馆的热爱。另一方面,作为图书馆的特殊“馆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图书的分类、排架以及文献资源的检索借阅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不但自己在借阅书刊时得心应手,还能帮助其他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图书,这样不但提高了馆藏图书的利用率,无形中还强化了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

(一)、勤工助学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部分勤工助学的学生由于家境贫穷,从未接触过现代化设备,操作能力差;勤工助学的工作还处在简单劳动阶段,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特长,没有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勤工助学之间及勤工助学和图书馆之间缺乏交流和协调;业务技能不够扎实,部分勤工助学上架、整架时错误率较高等,如果工作人员不及时检查监督、正确引导,就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影响图书馆的整体形象。

(二)、学生时间受限、流动性大、难于管理。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时间易受课程设置的限制,如遇课程变动、期中和期末考试、外出实习等情况学生就不能按时到岗,这种随机性给部门管理带来不便,影响图书馆工作。

(三)、勤工助学的管理体制不健全。鉴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受客观条件限制,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来管理勤工助学工作,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到位,对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缺乏必要的绩效考核制度等,管理不够到位,存在迟到、早退、缺勤现象,有的学生工作不认真,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等,容易造成管理秩序的混乱,导致一时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三、对图书馆勤工助学科学管理的有效措施

首先,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随着学校的发展,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也越来越多,参与学生的人数日趋增加,为有效避免管理混乱,促使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健康发展,图书馆必须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图书馆勤工助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学生的正当权益受到保护,使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二、选派专人或建立专门机构对学生勤工助学工作进行管理,负责对学生的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的全程管理, 引导他们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 实行优胜劣汰,帮助同学树立竞争意识。

第三、勤工助学岗位的招聘过程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勤工助学的学生必须是学院建档的贫困生,由学生提出申请,然后院系审核,最后交由院团委和图书馆共同考核确定。

第四、为使招聘来的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图书馆的工作,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耐心的指导。岗前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方面。在基本素质培训方面,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道德素质。

第五、建立激励措施,给予勤工助学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尽可能多的福利待遇。比如:在已给予待遇的基础上发放限时网卡,允许在多媒体阅览室规定时间内免费上网,充分调动图书馆能够提供的资源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嘉奖,或将借阅图书超期宽限时间延至2个月期限延长、优先借阅新书等,另外真诚的感谢、征求意见、信任、尊重、谈心等,都是奖励的措施,应适时地采用。对于他们的实际工作表现,图书馆还应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并将他们每学期在图书馆的工作表现及时反馈给学生所在系,以便所在系对学生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1.导入PDCA循环对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进行管理《图节馆建设》2008第9期

第3篇: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 图书馆;人员管理;激励制;应用。

激励理论是关于怎样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激励理论也是行为科学中的一种核心理论,主要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励的丰要目的就是想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车殷性及创造性,使人的髑力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外许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现代管理的实践出发,随后激励理论逐步形成了,自我完善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经济活动的开展,对于教育活动、管理活动等也同样适用。

1、激励制运用于图书馆人员管理的必然性分析。

1.1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图书馆人员的T作要求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传统的“忠”

“孝?‘诚”信“等优秀民族精神不断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诸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严重影响,造成了部分图书馆人员不能恪尽职守、爱护公物、热爱岗位等现象。随着我国一些新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要求图书馆人员应做到”爱岗敬业“”积极奉献~待人和善“乐于助人”等,此外还应当具备过硬的文化知识功底,以及相应的管理技能。如此,图书管理人员就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积极进行自我培养,同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对公共产物的保护和管理要求不断严格,这要求图书馆人员必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基准,以法律为准绳不断约束自己。但是,自我提高和自我约束的过程对于每个人丽言都是~项难以实现的艰巨任务,需要莫大的动力支撑,产用激励制度,正是基于这种客观实际F的最佳办法,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刺激为手段,从侧面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学习效率。

1.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管理改革潮流要求采用激励制。

当今社会企业、部门管理理念中,对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念尤为椎崇,因为。卜述两个观念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需求的科学见解。在图书馆人员管理中应用激励制,正是符合这两个观念的先进人才管理制度。一方面,图节馆日常工作是通过入力来执行的,工作人员活动和工作能力及精神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效果。因此,如何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起工作活力是当前图书馆人员管理工作的重心。另一方面,激励制度已经在当下诸多企业、组织、部门中得到了有效开展,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激励制度也因此被广泛接纳并传播适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一制度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改革的必然潮流。

2、撤励制在图书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1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制度之间的矛盾。一个健康、完整地自然人,必须具备与物质生活相适应的精神基础,因此,注重对员工物质生活的保障,和精神层次的满足,是企业、组织、NI'7等顺应时代要求下的重点工作,是我国社会建设工程的硬性要求。首先,物质是决定~切行动的关键因素,对员工的影响力最大,只有完善物质奖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管理员工,激发其工作潜力。在对图书室人员开展激励制之前。必先完善物质储备,能够确保物质奖励的发放。其次。人是具有情感的动物,其行为受到情绪的影响,轻松愉悦的心态是良好工作状况的保障。因此,要注重对员工进行精神奖励,比如:通报奖励、书面表扬、对典型人物进行宣传学习等,能够使员工在精神上产生满足感,从而使其能够具有更饱满的活力。最后,要合理采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过多的精神奖励会使员工产生误解,认为自己的优异劳动表现并不能获得实质性的【口J报;而忽略了精神奖励,不但会在财务上造成一定压力,还有可能使员工产生价值观的歪曲,只重视物质生活,不能获得健康的人生。

2.2工作评价与奖励制度相结合。工作评价是对员工工作的总结、分析和客观鉴定,评价结果越高,则证明员工工作能力越高,工作投入越大,工作效果越好。要实现员工工作评价与经理制度的结合,需做到:(1)建立广泛的评价体系,对员工的工作状况、精神状况、管理技能、理论知识等进行动态、客观地评价;(2)细化奖励制度,对员工的表现进行分层、合理的奖励,突出奖励设置的阶梯型,使员工有奋斗方向;(3)强化管理者的素质,不但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也要保障奖励方案的落实;(4)将评价结果作为奖励标准。

2.3使淘汰制度与奖励制度进行互衬。”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如果说,直接奖励是对员工的正面激励,那么采用淘汰制度则是对员_丁实施”激将法“,从反面促使员工优化自我。首先,要将淘汰制度贯彻于图伟馆人员管理工作始终,在人员聘任时,当注重对应聘者进行考核。采取择优录取的办法;在工作中,应当以动态评价结果为基准,以阶段性评价结果为最终标准,将表现不足或能力不足的员工予以辞退。其次,淘汰制度应当落实于奖励机制当中,即,针对相应的不良工作表现,予以取消或者降低奖励的办法,实现人才管理中的”恩威并济“。

3、总结。

激励制能够激发图书馆人员的工作活力,通过对图书馆人员工作能力的促进,达到保障图书馆正常运转,实现其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效果。要想存图书馆人员管理中有效实施激励制,就必须对激励制度的发展和创新历史进行科学把握,从客观实际中探查H{图书馆员工管理的规律,继而发挥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不仅要从实际制度上确立激励制度,还应当从物质和精神上对激励制进行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映红。教育转轨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问题新探[J】。图书馆杂志,2002.

【2】马桂君。网络信息时代图书文献信息的管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图书情报工作,2008.

第4篇: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女性馆员;生存现状;发展对策

一、“性别隔离”影响图书馆女性馆员的生存状况

职业的性别隔离(occupational gender segregation)一词最早是由Gross(1968)提出,意指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因性别不同而被分配、集中到不同的职业类别,担任不同性质的工作。现代社会的劳动力市场是性别隔离的,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女性劳动力都集中在一些低收入、低声望的“女性化”(其成员主要是女性)职业里面。

图书馆职业中女性员工占绝大多数,受“性别隔离”的影响,导致了图书馆女性馆员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前景堪忧。性别隔离,一方面影响男女员工收入不平等;另一方面,影响许多非经济报酬的分配,如工作条件、学习进修机会、生活方式以及消费实践等等。

二、图书馆女性馆员的生存现状

1.男女比例失调,女馆员占绝大多数

目前,图书馆男女馆员构成比例失调。据广东省高校图书馆抽样调查,女馆员占全省高校图书馆人员的70.03%。从甘肃最大的三家图书馆看,甘肃省图书馆184名工作人员中女性占55%,兰州大学图书馆60名工作人员中女性占66.7%,西北师大图书馆76名工作人员中女性占72%。县级图书馆女性所占比例更大,有些甚至全是女性。有关资料表明,美国图书情报专业的女性和男性的比例大于3∶1。据一位访问过国外图书馆的专家讲,国外图书馆女性所占比例更高,一个百人的图书馆男性只有几人。据张树华、董小英对全国61所图书馆调查显示:我国三大类型图书馆工作人员女性比例平均为57.9%,100%为女性的为数不少。这说明,女性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图书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福利低,社会地位不高

图书馆福利低,社会地位不高,使图书馆女馆员心理失衡产生了压力,普遍缺乏职业幸福感。女馆员们普遍反映图书馆目前的工作平淡繁杂,重复单调,没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收入,也不能赚取名声和金钱。在高校图书馆中,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人员的激增,高校有关管理部门在确定编制时,往往根据经验,常把图书馆作为某些剩余人员的安排场所,并认为图书馆就是解决校内教师家属和关系户的地方,任何人都能胜任,总认为图书馆工作无需很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这些让图书馆女馆员们更加失落,产生了自卑心理,无法正视自己的工作。因此,图书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很多专业性强、技术精深的人才离开了图书馆。

3.工作能力有限,科研意识淡薄

据了解,我国图书馆中的女同志占总数的70%左右,而每年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约占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总数的40%。而在发达国家,女性馆员却显示出了强大的科研能力,如美国专业图书馆杂志女性作者的比例高达59.3%。从白崇远对《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情报工作》、《图书馆杂志》和《图书馆》4种有代表性、学术性水平较高的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优秀核心期刊1993-1996年论文作者统计显示:在1167名作者中,男性816人,占作者总人数的69.92%,女性作者242人,占20.74%,男性作者是女性作者的3.37倍。由此可以看出女性馆员的科研能力大大低于男性。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是图书馆女馆员受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实中她们扮演着双重角色,既要当好贤妻良母,又要成就事业。女馆员的工作压力、家庭负担和心理负担都比较重,许多图书馆女馆员的知识结构陈旧,管理服务理论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参与科研的意识薄弱,缺乏竞争机制,学不能致用,缺乏继续教育的自觉性,高校图书馆稳定的工作环境,图书馆女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专业方面的知识钻研就更少,安于现状。因此,这也是高校图书馆女馆员的工作能力有限,科研意识淡薄的原因所在。

4.重复机械的工作催生了职业倦怠

高校图书馆工作环境稳定,有规律,风险小。作为高校图书馆女馆员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有较好的稳定感、安全感,从而产生有的女馆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对专业方面的知识钻研得很少。同时,图书馆较多的岗位工作简单,平淡,繁复单调,机械,其工作流程操作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如图书编目工作流程就是从图书验收――盖馆藏章――打馆藏号――贴条形码――贴磁条――录入数据――贴书标――典藏――移交,周而复始,各工作流程机械重复,由此产生职业倦怠,特别是女馆员,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更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三、促进图书馆女性馆员发展的对策

1.提高女馆员职业地位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女性占2/3,可馆长级别和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却只占1/3。要提高图书馆女馆员职业地位,首先要加大政策与法律的支持。在当前各类女性图书馆员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对图书馆女干部的领导职数和高职称指标要有明确、硬性的比例规定,坚持设立“女性专控岗位”或“专用指标”,从政策上保障女性馆员参与管理和晋职。其次要改变世俗的偏见。世俗的眼光对图书馆这一整体行业带有偏见,认为图书馆就是管理书刊、借借还还等简单、重复的工作,技术含量低,算不上什么学术机构,不需要高学历、能力强的人员。再次,提高女馆员受教育的程度。由于传统的、历史的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女性受教育程度仍远远低于男性。

2.重视提高女馆员的科研能力

我国图书馆女馆员数量上占绝大比例,而每年发表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论文总数中,女性馆员作者仅占40%,而美国却高达59.3%。造成这种科研成果与人员比例不相适应的强烈反差,是因为我国图书馆女馆员文化素质较之男馆员偏低以及存在着一定心理障碍。当前要对图书馆女馆员强调图书馆工作与科研并重的意识,要树立“科研促进工作,以工作带动科研”的思想。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他认为,大学教师的进修主要不是听课进修,搞科研才是“培养教师的根本途径”。同样,科研工作是女馆员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是对业务工作的总结,对图书馆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积极鼓励女馆员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研论文,积极申报、参与图书馆课题研究,参加有关图书情报学术会议,了解图书情报发展的前沿知识、图书馆的改革和人才培养及发展前景。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学术会议等,让女馆员能接触新的图书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从而提升图书馆女馆员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3.加强对女馆员的人文关怀

女性有着和男性截然不同的生理特点,她们承担着生育、哺乳等人类自身繁衍的重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竞争的加剧,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方式发生了具大的变化,对图书馆女馆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一向处于安全稳定的女馆员的心理适应带来了困难,甚至会因种种心理困扰而造成焦虑、抑郁、狂躁、偏执、孤独等心理适应不良或心理偏差,乃至发生心理失常的情况。为减轻女馆员工作压力,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激发她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图书馆工作质量、科研水平,应对女馆员进行多方面的关怀,有意识地疏导女馆员的不良情绪,了解女馆员的合理需求,提高女馆员的生活待遇和地位,为她们排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充分地发挥她们的积极性。

4.重视女馆员的继续教育

图书馆日新月异的发展给女馆员提出了新的高要求,女馆员要走出成才困境,必须从主观上改变自己,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能力。图书馆事业要发展,人是根本因素。目前在国外有这样一种观念:即在图书馆服务作用中“图书馆建设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在图书馆工作中,女馆员占绝大多数,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重视女馆员的继续教育,要把图书馆女馆员的继续教育纳入工作制度中,要激励图书馆女馆员自学成才,并把接受继续教育的状况和评职、评优、评先、奖惩直接挂钩,鼓励女馆员参加各种培训。如在职进修、在岗培训、专题讲座、参观考察以及本馆组织的各种业务知识培训等。

5.更新观念

由于受几千年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女性馆员不把自己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去付诸对社会事务的思考,甘愿居于男性附庸的位置。长期以来,女性受教育程度也远远低于男性。女馆员又因其特殊的生理特点,承担着男性不可替代的生育及哺乳的职责。因此造成女馆员只满足于现状,不求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适应新时期的图书馆工作,女馆员必须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加强图书馆专业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学习,提高计算机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要在服务中不断进行探讨,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科研活动,坚持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吴愈晓,吴晓刚.1982-2000:我国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研究[J].社会,2008,(6):1-31.

[2] 丁玲.二十一世纪女图书馆员的素质和形象[J].图书与情报,2002,(4):31-32,35.

[3] 余秋英.试论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潜力开发[J].图书馆建设,2001,(增):67-68.

[4] 张正光,杜新中.以工作带动科研,以科研促工作[J].图书馆,2004,(4):77-78.

[5] 黄丹.浅谈高校图书馆女馆员的工作压力及对策[J].昌吉学院学报,2004,(3):106-108.

[6] 唐民.教师个体的生存现状及其改善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0,(11):22-23.

第5篇: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 图书管理人员 素质要求

当前,人们对图书馆工作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足轻重的,认为在现阶段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图书馆所发挥得作用越来越小。殊不知图书管理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还是一个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根据图书馆的工作特点,笔者认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在职业道德、文化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三方面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

1 职业道德

图书馆职业道德是图书馆这个职业集团为圆满完成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基于图书馆员的自觉意识,向社会公示集团性的职业伦理、专业素养与行业规范。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以人为本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全方位服务好读者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方面。因此,爱岗敬业、读者第一、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图书馆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1.1 爱岗敬业:爱岗就是应该热爱图书馆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就是应该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能认识其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具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

1.2 读者第一:读者是图书馆直接的服务对象,图书馆工作的任务之一是为读者服务。因此,图书馆员对事业的忠诚,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都体现在对读者的认识上,这也是一种职业责任。这就需要培养一种精神,一种以服务为荣、以服务为乐的精神。

1.3 勤奋好学:勤奋好学不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图书馆员只有不断的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图书馆行业的竞争力;并且要有终身学习意识,要经常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有了能力才能为读者做好高质量的服务。

1.4 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在与人交往态度上的诚恳和气、言语上的谈吐文明,行为上的举止谦恭的表现。它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在读者服务中,要求图书馆员热情文明、真心实意地搞好读者服务工作。

2 丰富的文化专业知识

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培养。

文化基础知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和外语等基础知识。管理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能够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起草报告、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学术研究着述能力。

专业知识是实行内行领导的基础,缺乏专业知识是难于胜任图书管理工作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是图书馆各级管理者的必备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丰富的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懂得自己的管理对象,了解有关业务的具体情况,才能对本馆本部门确定恰当的目标,作出科学的决策,实行内行的领导。专业知识还指各行各业、各层次、各岗位管理共同需要的科学知识,如信息科学、控制论、系统论、决策科学。

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图书馆学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图书馆是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的多功能知识服务场所。计算机将成为现代图书馆的重要标志之一,利用其管理数据库,不仅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迅速、准确、灵活地为读者检索资料,满足读者的需求,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 较高的业务能力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除掌握多层次知识外,还应具有宏观思维、科学的逻辑推理、预测分析、灵敏的信息与心理研究等能力,这样的人才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3.1 宏观思维能力。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埋在资料堆里,必须要有宏观思维,做到从积累资料入手,从大处着眼,收集积累细小的信息;注意信息的旁系性,善于从某些信息资料中分析推断出有用的微观信息,开展立体思考,通过点滴资料的积累去揭示未来的发展。

3.2 综合分析能力。图书管理人员要把纷繁复杂的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研究、储存、检索,然后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认识其内在的联系与发展变化规律,为读者提供方便。而综合分析的质量关键在于资料的准确性和可能性:一是要提高选择素材与国情的适应性;二是精确地辨别、选择素材的可靠性与可信性。

3.3 较高的心理素质。图书馆管理人员是根据不同用户与读者的需求提供各种不同服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直接为读者与用户提供信息和资料,并从他们那里获得反馈信息,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分析用户与读者的心理特征、活动过程和行为需要等能力。

总之, 在新时期, 图书馆要争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就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 加强自身建设。图书馆的主体是馆员, 要适应时展的要求, 就必须加强馆员的自身素质建设。唯其如此, 我们才能在实现图书馆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同时, 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就业;参考咨询;图书馆工作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071-02

大学生就业率是各高校关注的重点,也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大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千万家庭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事关高校自身的发展前途,事关社会的安定团结。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是高校学工部门,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参考咨询部则仅限于为教学科研服务,对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少有涉及。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本着为广大高校学生服务的宗旨,高校图书馆也应该行动起来,专门设立“就业参考咨询”,不仅为图书馆工作发展开拓新思路,更为大学生就业尽一份力量。

一、设立就业参考咨询的必要性

(一)顺应就业市场形势的变化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09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在2011年2月22日举行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就业形势的严峻及其破解仍然是大会的主旋律。从劳动力供求方面看,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超过2400万,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将达到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30万,而全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1200万个,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用人制度的主基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为了保证实现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的这一目标,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一揽子政策,更加注重突出重点,继续把大学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以大学生服务为己任的图书馆,自然要顺势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变化。

(二)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等学校的综合型转变,各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这些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开展图书工作,如何使图书工作在大众化教育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迎合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变化,设立就业参考咨询服务,拓展图书馆工作内容,从信息资源完备、齐全,信息咨询服务深层次、专业化方面,专业阅览室建设特色化,学生读者培训、讲座实用性、针对性方面进行转变,这样一来,图书馆工作能够高效地指导大学生读者利用图书馆和检索文献,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作用,就能够适应高校教育改革对图书馆工作的要求了。

(三)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

1.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地位

高校图书馆作为全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其重要性非其他单位可以比拟,但是作为学校的教学辅助单位,则很容易被忽视。因此,高校图书馆通过设立就业参考咨询,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开展积极有效的建议和辅导,使广大师生真切体验到图书馆服务带来的便利,意识到图书馆服务的好处,培养出使用图书馆的习惯,在工作、学习中形成对图书馆的依赖感,无形中就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地位,这对图书馆继续开展工作,深入拓展服务等大有裨益。

2.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我国古代图书馆被称为“藏书楼”,主要用于收集存放文献资料,具有典型的“重藏轻用”的观念;现代图书馆则偏向于文献阅览、外借、馆际互借等对外交流的形式。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仅限于回答读者提问、辅助检索文献等,新兴网络时代的咨询服务则广泛利用互联网进行全方位、实时性、深层次的人机互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要有效开展和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广大师生对参考咨询服务的认识,培养他们主动利用咨询服务的意识,推动高校图书馆从传统服务层面提升到现代层次。就业参考咨询服务的开展是加深读者认识、提升服务层次的突破口。

3.转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重点

高等院校大学生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认识绝大多数仅停留在借还书籍文献,其他的服务知之甚少。高校图书馆服务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其口号的实施没有把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考虑在内。设立就业参考咨询的服务部门,能够真正为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够提升图书馆的地位和影响力,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并必将成为学校教学辅导工作的热点和亮点。设立就业参考咨询,转变图书馆的服务重点,能够推动图书馆与大学生读者的互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和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二、设立就业参考咨询的可能性

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参考咨询服务与校学工等部门开展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不同的地方在于,图书馆就业参考咨询服务的重点以提供与就业相关的信息资料为主,搭建全方位、专业细致的就业资讯平台,便于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随时浏览和网上交流。图书馆设立就业参考咨询的条件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7篇: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

关键字: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服务;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0

1数字网络化高校图书馆特点

(1)馆藏资源数字化。对于信息化数字化的图书馆而言,其文献资料资源相对过去图书馆模式不同,种类较为齐全。同时能够通过将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现代科技处理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从而方便读者的使用,易于接受。

(2)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由于依靠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网络信息传递,通过互联网将网络平台上的图书馆信息联合一体。从而实现信息服务、远程存储等联机互借、检索等功能,有效地发挥数字化图书馆作用,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模式。

(3)信息资源共享化。数字网络化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系统中,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等特点,有效地将信息资源进行跨区跨地的共享服务,从而实行爱你资源共建的协作性和便捷性。

(4)信息服务个性化、自由化。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有效地将数字图书馆与远程用户、各类信息服务中心等机构实现信息系统联机,从而用户无需特意到制定的图书馆内进行资料文献的查阅寻找,用户不会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够实现图书馆信息的自由个性化服务模式。

(5)信息实体虚拟化。数字图书馆使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结合起来,打破原有的"馆藏"(现实馆藏)概念的局域性和局限性,把"馆藏"的概念扩展到馆内馆外、网上网下的信息资源。

2数字化与网络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数字网络化高校图书馆由于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读者查阅资料方便快捷性,在进行图书馆整体服务功能时,突显决定的优势。对于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一般具有开放性、自由性、无限制性、主动性以及知识广泛性等功能模式特点,相互协调共同提升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如下对这几点服务模式进行简要的介绍:

(1)开放型服务模式。数字化图书馆开放模式,是针对于过去图书馆封闭模式所进行比较的,其本质和特性完全不相同。不同于过去只针对部分人群进行藏书的使用,而是面向大众。同时根据不同需求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型的现代化图书馆具有时间自由性,图书馆给用户提供全天式服务,读者能够在任意时间内进行资料的查阅。同时,这种服务模式没有身份权限,不会对身份进行界定,并且不会出现繁琐的上架、等级等问题,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优化模式,大大增加图书文献的利用率。

(2)主动型服务。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走出图书馆,面向读者、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上门服务,及时收集、加工信息,在各种专业平台上,提供信息服务。

(3)知识密集型劳动。信息社会需要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图书馆开始从以文献单元的加工,深入到以知识单元为主的加工,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将从借借还还的服务,转移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有更多馆员从事信息资源建设并直接参与市场,信息服务人员已经从简单重复性劳动,逐步转为知识密集型劳动。

3 影响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制约因素

虽然近几年,我国各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图书馆整体现代化、自动化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同时馆内的藏书量也相对增加。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图书馆整体系统还没有做到非常的完善,服务平台也没有健全,严重影响图书馆人员查查阅数量和资源量利用率。针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几点影响因素,如下所示:

(1)数据访问不透明的困境。在传统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中,信息用户在查询某种信息时,必须要先用人工方法到一个个数据库中找到一系列有关的数据文件信息,再进行综合性分析,信息用户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2)非一体化服务的困境。传统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都是非一体化的,不能大规模地对读者服务。信息用户在接受服务时,费时费力也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信息服务,而且每次的服务由于单机的功能限制影响到读者的信息采集量,使用户觉得非常不方便。

(3)信息需求、资源共享的困境。数字图书馆虽然已经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方面打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使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得以深化,但是,为确保服务器内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及服务器的可靠运行,图书馆对服务器的最大服务响应数量及接入终端数量等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形成了服务器访问限制瓶颈的困境。

4建设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制约问题,通过相应的有效方法对问题进行逐一解决,从而全面提升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高图书馆服务等级,实现服务高质量。如下对建设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采取的对策进行简要介绍:

(1)加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实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数据库化。图书馆最宝贵的财富是丰富的馆藏资源,它是数字图书馆最主要的特征,也是衡量一个图书馆办馆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数字化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和核心,是提供知识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的前提,所以数字图书馆要开展信息服务,首先必须要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缩小差距,逐步完善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2)加强馆际协作,强化服务职能。数字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主页,积极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提高开放程度,开展信息检索、信息咨询、文献传递等方面的服务,在不同图书馆之间开展馆际互借,建立共享网络资源数据库等服务,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图书馆提供优质服务的对象,不仅仅包括学校的师生,也包括整个社会。

(3)突出学科特点,发挥网络优势。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建设应以学科为主题,以教学科研为主线,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和网上资源的优势,整合各学校与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4)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信息服务人才。图书馆人员的知识业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对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图书馆员业务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为促进图书馆资源共享利用提供有效的保证,实现高效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最优化建设。

参考文献:

第8篇: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当代 图书管理人员 素质 通才

随着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知识加速膨胀,各种信息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在面对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出自己需要的资料,一般读者是难以做到的,这就在客观上对图书人员提出了要求,尤其对知识型馆员的需求日显突出。根据图书馆的工作特点,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当代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政治思想素质

图书管理人员素质中,政治思想素质处于主导和说明地位。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即使有再高的专业才能和组织才能,也难于发挥出来。图书管理人员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有甘为人梯的崇高职业素养。政治素质包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具有政治敏感性;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事业心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正义感,原则性。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具有不断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

很多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认为图书管理员不就是干些借书还书上上架的事情,无须太多专业知识就能完成的一件很普通的服务工作,谁都能干的简单劳动。就拿浙江日报图书馆为例:以前都是照顾对象的工作基地,如采编部门身体不好的记者、编辑、外单位调来的关系户都安排在图书馆工作。前几年曾招来几名全国重点大学图书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图书馆工作。但报社图书馆毕竟是附属部门,服务性工作,收入比别的部门少很多(奖金是一线部门的七折),工作一辈子,到顶也就是科级,没有什么发展机会。场地不大、服务手段也不够先进,工作烦琐、无弹性,时间长了年轻人就没了工作热情,没几年就分别另攀高枝了。长期坚持工作在图书馆岗位上,是一些非图书馆专业出生的,耐得住寂寞的,而甘为人梯的中年人。这与他们执著的敬业精神不无关系。

二、知识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在生产要素中居于最重要的位置,其他所有部门的发展都依赖知识的增长,因此,知识将被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得到充分地开发、传播与应用,知识的不断创新成为推动时展的根本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学逐渐走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科学。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程度,一般与所受教育的程度相适应。文化基础知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和外语等基础知识。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的知识积累,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能够亲自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起草报告、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学术研究著述能力。

专业素质:既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技术,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等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人工劳动。

图书馆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创造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素质要求较高,还要有远见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单一的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文献服务,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是图书馆、特别是报刊业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三、信息专业素质

现代电子学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为社会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推动力,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实现了资源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拓宽了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这对于数字图书馆中的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图书馆员工作已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客观要求,而一批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层次的人员,成为数字图书馆网络化环境下图书情报资料工作的主力军。

1.对参考咨询及查新人员的素质要求。要求既熟悉传统检索工作,又熟悉数字图书馆全文检索的查询。网络为检索人员查询资料提供了新的可选择的途径。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光盘、联机、书本式刊物等检索手段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成为目前数字图书馆检索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今后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工作中,除了必须掌握图书馆学、分类学、目录学、计量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计算机学与检索参考咨询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巧以外,在平时工作中还应掌握网上资源的检索,包括网上各检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上各学科网址的搜集,及时掌握网络检索引擎动态方面的研究。

2.图书馆员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数字图书馆的实现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知识,又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

四、性格作风素质

图书管理人员的性格作风素质直接关系到读者服务工作。读者服务工作是一项典型的基础服务性工作,也是图书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图书的采访、订购、编目、分类、典藏、书目检索都是围绕读者服务工作开展的“读者服务工作”是指图书馆围绕读者在使用馆藏图书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而进行的各项直接为读者服务的活动,包括图书流通、宣传、书目检索定题服务和参考咨询等,通过馆员在读者和信息图书之间所担负的中介作用,来满足读者各种阅读需要,起到“为书找人”和“为人找书”的目的。

图书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以上这些素质,才能更好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才能积极开拓思想,采用科学方法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利用多种渠道、方式服务于广大读者。当然这些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需要长期的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有一个学习、磨炼、积累的过程,我们应当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争取做一名全方位的复合型的图书信息管理人通才。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科学发展、繁荣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给点力。

第9篇: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

2011年度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图书馆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建设研究--哈师大图书馆服务质量指标体系构建”项目(编号:11D080)的成果之一。

图书馆是目前我国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机构,图书馆的发展对文化传播、文明发展、精神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民众从图书馆服务中获得多少收获,就能够说明我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发展的状态。由此看来,图书馆服务的质量成为乘凉我国精神文明发站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图书馆服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 图书馆服务概述

1.1 我国图书馆服务述评

我国图书馆建设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被提上国家发展日程就开始了,在进入21世纪之后,图书馆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已经成为覆盖全国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农村的网格化的文化服务机构。但是,如此完善的图书馆建设所提供的服务仍被认为是不完善的,一方面,民众的读书要求并没有被完全满足;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到“服务性”上来。

1.2 改进图书馆服务的必要性

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民众对图书馆的接受度有很高的相关性,如果一个图书馆在服务质量上有问题,那么当地民众对图书馆的向往就会降低,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发展基地的作用也会随之减小,因此,改进图书馆服务,对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十分必要,是目前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

1.3 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是对图书馆服务进行的系统性的、全面的、结构化的分析和总结,通过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图书馆在发展自身服务职能的过程中更有方向性,可以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进行更清楚的认识,可以使公众对图书馆服务评价更客观、更具有实际意义,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建立不仅对图书馆建设十分必要,也对图书馆服务与民众的阅读需要的匹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分析

2.1 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构成

对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结论已经有很多,通过对图书馆服务进行改变描述和评价,可以发现目前的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从图书馆服务的概况来看,图书馆服务应包含服务的中心、服务的目的、支撑服务的项目,知识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的三个基础。图书馆的服务中心自然是资源建设,则需要对图书馆的资源,即馆藏图书进行评价,然后确定图书馆能够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图书馆服务的目的就是为民众提供借阅服务,而借阅服务又分为基本服务、教育服务、高级服务三个部分。基本服务包含了我们最常提到的管理员的素质、资源的利用率和读者满意度三个部分,而这三个部分又可以进行子级细分;教育服务包括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服务和研究生培养三部分,这是图书馆针对馆内进行的社会文化服务;高级服务则包括一切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如智能检索、数字参考和个性化订阅等;图书馆服务的支撑由图书馆自身拥有的技术、设备和环境三部分组成,需要分别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评定,作为评价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指标。

2.2 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根据上述对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的建立不是图书馆内部通过开会和学习中央文化建设文件就能完成的,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公众的参与、需要专家的评定,还需要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能够帮助图书馆建立服务指标体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针对图书馆服务体系指标中与公共评价有关的部分,如“读者满意度”和“管理员的素质”等,进行图书馆服务质量改革,通过民众投票或者向民众发放问卷进行访谈式调查的形式,从民众口中获取关于这方面的评价细则;第二,针对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中的“硬件”,如图书馆的高级服务中人工智能方面,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图书馆目前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读者反馈意见进行图书馆“硬件”的具体评定和完善;第三,在图书馆内部展开“内省”,通过工作人员互相评定和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的总结,发现图书馆服务中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分别归纳到评价体系中去,对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进行评估。

2.3 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建立的要点

图书馆的服务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活动的物质条件,包括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设施资源以及其他一切可以为服务对象所利用的资源。对服务资源进行统计是服务指标体系建立的首要工作;另外,还应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进行统计,这是针对图书馆服务情况而设计的统计内容,如图书馆提供服务的种类、提供服务的质量、读者反馈的信息等,它反映图书馆服务的总体现象及水平,是改善图书馆服务管理,提供基本数据的主要依据;最后,还应对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进行统计,用以确定民众对图书馆的建议是基于公共想法的,而不是某个阅读群体的单一要求,另外,读者的多少是图书馆劳动成果的一种具体测验,因此读者统计也是图书馆服务统计的核心

3 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的内涵是指服务统计指标应是客观的、可统计且有实用价值的,应紧密结合图书馆服务的现实情况,数据结果能够反映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变化和需求;全面性原则:服务统计指标的确定要全面而系统,应该从图书馆服务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反映图书馆服务情况,而且还要体现服务的变化趋势,突出服务的本质特征。实用性原则:构成服务统计指标体系的指标不能过于繁杂,指标并非越大越好,应尽可能用综合性较少的指标反映服务状况,而且指标的素材要易于取得,要考虑统计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可操作性、可靠性以及可比性;针对性原则:要针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设计指标,指标要有准确性,用数据说话本身就是为了强调准确性,数据具有可收集的特点;标准性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应符合国际或国内惯例,能方便地进行相互比较与换算,可比性较强。

4 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建设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十分必要,而目前的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建立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能够帮助图书馆更好的完善自身服务质量,使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得以全面发挥。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包括三大部分六个等级,而建立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则需要全馆上下的共同努力。对图书馆服务指标进行统计,是指标体系建立中的要点。建立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还应遵从科学、全面、使用、针对性强、标准化几个原则,相信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使我国图书馆服务越来越完善,使图书馆能够真正成为民众的“心灵之家”。

参考文献

[1]朱逊贤.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途径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6月:2-6.

[2]王世伟.国际大都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12):128-130.

[3]李海英,李柏洲.图书馆服务统计质变体系建立初探[J].现代情报,2006(10):125-128.

[4]苟爱菊.图书馆服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4(12):125-128.

[5]范小华.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08):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