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汽车销售培训课程范文

汽车销售培训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销售培训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汽车销售培训课程

第1篇:汽车销售培训课程范文

从2006~2012年,乘用车销量呈现明显上升态势,渠道网点数量稳定增长,乘用车销量增长与渠道网络数量增长趋势相同,成正比关系。

网络布局生变

正在悄然改变。西部成为网络布局的重点区域。数据显示,2012年乘用车标准授权店21047个,比去年增长了4.3%。

高库存挑战原有渠道模式

自2012年以来,高库存成为汽车行业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由于高库存导致新车销售普遍亏损,高标准的4S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厂家和经销商的共同课题――渠道创新

为了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铺设网络,渠道品牌集约化已成为趋势,能够帮助汽车厂商在短期迅速提高销量、占领市场。

目前,东风大自主、一汽南方十省专网战略均是渠道品牌集约化的代表。针对渠道协同的有效性,具体分析如下:

目前很多厂商开始尝试渠道小型化及跨品牌协同等创新模式。单一品牌渠道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渠道创新则出现了展厅、单一销售店、单一服务店等形式。

与此同时,数字化营销开始贯穿在售前、售中和售后各环节。电子商务通过对客户信息、订单信息、市场信息等数据的有效整理与挖掘,高效率地帮助渠道开发市场、提高业绩。

新渠道代表――汽车园区

网点集群主要通过建立汽车文化园、汽车产业园和大型汽车市场等带动汽车销售

汽车园区有助于汽车产业的调整、汽车信贷消费和汽车后市场的延伸。首先,在经济效益方面,汽车园区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降低了品牌销售的成本,容易产生聚集效应,带动产品销售。且营销方式灵活,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容易吸引投资商进入。其次,在社会效益方面,汽车园区能够带动社会资源,解决就业并培养人才。集群化的经营容易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当地形象,对汽车市场信息的采集更加便利与通畅。总而言之,汽车园区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刺激社会效益,而其社会效益又反过来能帮助提升经济效益。

链接

渠道在过去的十年间得以快速发展,已进入重要阶段,其发展方向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渠道的个性化、多元化,二是渠道服务细分,三是品牌提升,四是引领模式创新,五是渠道下沉。在下沉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些挑战:一是是经销商集体资源单薄。二是渠道下沉以后,4S店的经营网点盈利难度增加,投资回收年限达到5?7年,甚至更长时间。还有个问题是技术人才短缺,特别是一些机修大工、钣金工比较缺乏。

渠道下沉之后,厂商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还没沉下去。下沉终端的经销商面临三大问题:第一,物流延时。下沉后的小经销商不可能订一个整板,必须拼,这样就得等。三四线城市的小经销商有时需到中心部取件;第二,关于培训。一些培训课程更多是针对一二线城市经销商的,三四线城市小经销商参加以后,发现该课程与自身不相匹配。第三,缺乏支持力度,一些三四线城市的经销店开业以后,厂商很少进行现场指导,且在营销策略上也不匹配,缺乏有效支持和统筹。

第2篇:汽车销售培训课程范文

1994年我上大学时,对计算机这个专业很陌生,当时就觉得以后就是从事机械或者打字员的工作。现在想来很可笑很荒唐。那时候课程很多,有数学、计算机语言、经济、管理、英语等方面的50多门课程。除了教室,最爱去的地方就是电脑房了,黑白286计算机,DOS系统、WPS好像就是最先进的软件了,但大家照旧很感兴趣。这段时光,对于我在信息化领域的职业道路,起到了基础理论和框架性帮助作用,但那时没有想到自己未来真的会成为CIO这个角色。回想自己十几年来信息化的经历,感慨颇深。

初涉职场

开发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

1998年,大环境是实行自谋职业,怀着满腔热情,一帮同学去了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低压电器之都――浙江温州柳市。一个小镇,有20多家销售额达几十亿的集团公司,大街小巷,也有成千上万计的低压电器小公司和作坊式的制造工厂。但是,在信息化方面确实是个贫瘠的地方,根本谈不上信息化,卖电脑的店都很少。面对如此情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我们在短期内好象没有用武之地了,很多同学去了低压电器公司做CAD图纸设计。也有的去了制造车间,还有去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发展的,有自己开网络公司和电脑培训班的,还有打道回府的……

我算幸运,职场初期就进入了浙江最大的低压电器制造商正泰集团,它刚成立了正泰计算机系统工程公司,也是温州惟一的软件开发企业,主要是针对低压电器制造行业开发管理系统、多媒体查询系统、门户网站。

我在软件研发部工作,大学学的语言类课程基本没派上用场,面向对象开发工具开始流行起来,小镇上连计算机的图书都很难买到,一切从头开始学习,大部分时候还是看软件里自带的帮助。Windows、office、delphi、asp、sql server、authorware大部分都是自学,或者工作中向老同事学习。那时候几乎每天都熬到深夜3、4点,倒在办公桌睡1、2个小时,起来接着工作学习。在很多老同事的教授下,从字段到表单、从代码到模块、从测试到纠错、从实施到培训、从办公室到制造车间,一点点地积累,但积累的全是财富。当时同事们之间的流行语就是“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赚钱”。

经过没日没夜的努力终于开发出来《温州商人管理信息系统》、《正泰集团门户网站》、《成套电器多媒体查询系统》,并在正泰集团和相关公司成功上线。每开发出来一个系统都有一种成就感,就像导演完成大片,也似画家完成一幅画,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太多的东西,那时根本都没在意什么工资待遇,学习放在第一的位置。除了技术,开发多媒体查询系统时,有幸接触到正泰集团的全套CIS方案,使我对品牌、企业的市场广告推广等都有了框架上的理解,当然,最深的体会还是了解了制造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让我终生收益。

转战连锁企业

提升项目实施水平

2000年进入三本信息技术公司,日企就是不一样,纪律严密,节奏快速,有点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最初,想法很简单,学习日企的精细化管理,提升自己在基础网络、系统集成方面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同时为合伙创立的超仁软件开发公司做准备。

在进入公司之前,最早参加了思科公司的培训课程:学习综合布线系统、LAN、WAN、网络安全,虽然没有考证书,但是网络层面的理论体系都有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后来做网络工程项目中,很多专业的知识都是实战中摸索出来的,拉线、接线、测线,那时有点觉得IT人员跟农民工没什么区别,只是农民工不知道568A和568B标准。

温州市政府、柳市大厦、温州地区80%的连锁超市,都有我们做网络工程项目的足迹,也让我感觉到什么是用精细化来管理工程,很多项目同时开展,文档、表单、与客户沟通的时机等等非常规范,甘特图式的管理和ITSM标准化服务管理,项目要素:人力、时间、成本、质量、资金、文档、风险一目了然,但要控制好平衡关系,如果采用中国式管理,无法精细到那个程度。

职业角色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项目经理提升到系统集成部总经理。系统集成部门是公司的核心部门,既要管网络集成方面的项目,又要管理软件集成方面的项目,还要参与销售层面的技术支持工作。从认识客户,演示系统,根据客户需求,制定项目技术解决方案、商务方案、合同文本;到实施系统,整理业务流程和表单,系统测试上线运行培训,一切过程都在掌控之中。

我非常喜欢这段工作经历,除了技术、管理外,最主要是贴近客户,客户需求和商务方面的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既实施了SAP这种大型系统,也实施了商业连锁行业的POS-MIS系统。比如:商业活动过程(采、存、销)如何把资源(人、财、物)合理分配?商品分类编码如何合理,组织结构如何扁平化?如何发挥POS机、扫描枪、条形码这些先进的商业技术工具?如何控制和处理风险,都是些有趣的事情。

这段时间,合伙成立的超仁软件开发公司,终于让我体验到做老板的艰辛滋味,最好时候发展到60多人的团队。几个合伙人的创意源于“超越自然,仁爱永存”的理念,业务主要从事多媒体软件开发,目标是让大众享受多媒体带来的方便。从市场调查和策略,团队管理,资金管理,到战略的定位,第一次开公司,都是个艰难的决策过程。由于受到人们的接受习惯、行业政策、互联网、基础宽带等诸多因素的冲击,公司只能关闭,回过头来看看市场定位应该快速灵活调整。

进入国美集团

第一次制定战略规划

2005年,来北京参加关于CIO系列课程学习的时候,接到猎头的电话,可能是自身有商业连锁管理软件实施的丰富经历,轻松进入国美集团担任信息系统部经理,当时是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兼管信息。刚进入公司,就接到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进行集团IT战略规划,当时对我是个挑战,以前从没做过战略层面的规划,来国美之前只是实施了温州、台州、金华、福鼎地区的80%连锁超市,对商业连锁管理软件算比较精通。

从大环境看,苏宁正在酝酿上SAP的ERP,永乐和大中主要用自己开发的相关系统。国美比较重视信息化,老板已经把信息化当作核心竞争力,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把信息化提升到战略层面。第一件事情就是与决策层、企管部门和各个业务部门沟通,围绕集团的业务战略,从现状、对手、环境、人、财、物等多方面做了综合分析,最终制定出了IT战略报告,为后来的成立信息中心、整合永乐电器的信息系 统、剥离电子商务门户成立网站运营公司等大事件立下了汗马功劳。

先后实施了视频会议系统、金力ERP系统、明基逐鹿OA系统、鹏润房地产项目管理系统。制定和规范了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在这里感触最深的是信息化上升到战略层面,表单拉动流程,流程驱动表单。例如:特别是OA系统,员工只要打开系统,在桌面上就会分类列出办公要用的各种表单,填写完毕,工作自然按流程推动,有事提醒,办事效率大大提升。

迎接跨国挑战

在韩国实施信息化

2007年,韩国CJ株式会社找到我,希望我去首尔总部担任IT部门总经理,管理全球职能团队20多人,帮忙实施ERP系统。当时很犹豫,因为我不懂韩语,不熟悉食品行业,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偏差比较大,挑战是无容质疑的。韩方高层人员希望外来的CIO更加能看清企业的弊端,有点“旁观者清”的感觉,他们对信息化非常务实,没有中国人理论多。在他们心目中,信息化就等同于ERP系统,非常直接,信息化工作就是ERP系统实施、培训和运维。

在韩国,企业文化跟这个社会文化基本一致,守纪律,尊敬长辈,见面分手都是鞠躬礼。韩国企业确实喜欢加班,决策层不下班,执行层员工一般不会提前下班;从领导到员工,对企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决策层拥有高度集中的权力,执行层一般是事业部式细化管理。

为了克服障碍,我迅速熟悉公司的业务战略和食品业务的流程,企业急需解决企业的哪些问题,结果发现这个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系统分散,门店系统和工厂系统无法实现信息集中。导致采购无法根据销售和库存来及时订货,销售数据在精准时刻无法统计,库存积压严重,产品编码标准不统一等等。

针对这些复杂问题,决策层决定选择新的系统,在全球应用。最深地体会:其一:选型ERP系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环节,工作也很累,飞往各地,考察10多家知名软件供应商,包括中国的金蝶。

最终韩国本土的Duzon因多语言集成一体平台、流程化、图形化、简单易操作等等优势被选中为合作伙伴。其二:复杂问题简单化,先把系统思想和业务流程培训给管理人员。其三:培训文档全部傻瓜图画式,很管用,大家一看就理解。其四:业务流程和统一标准是解决跨国企业思维偏差的最好方式,也相当重要。其五,在传统行业,要有个核心本土化实施团队支撑。实施团队中,公司核心人员40多人,软件合作供应商60多人,分别在总部及全球各地展开。需求和选型只花了2个月,实施培训只花了8个月,就在全球30家工厂和1200多家子公司成功上线。

空降汽车行业

接受新挑战

2008年底从首尔回来,由于有商业连锁行业和战略层面的信息化背景,很快加入了旅行者汽车集团,担任信息总监,管理全国40多人的IT团队。业务范围涵盖:汽车销售、租赁、维修、配件、二手车经营、保险等,在全国经营40多个汽车品牌。

第3篇:汽车销售培训课程范文

吴少武是如何刚毕业就当上了老板的呢?

其实,吴少武并不是大四毕业时才开始创业的,而是从进入大学校门起,就开始琢磨着自己应该如何创业。在大一到大二的这段时间里,吴少武除完成自身的学业外,就在外面做家教,还干一些兼职,开过复印小店等。虽然忙得不亦乐乎,但到头来却并无多少收获。大三后,吴少武又开始在学业上努力了,甚至很投入地参与一些学术竞赛。由于在学业和学术比赛中成绩突出,获得过不少省级比赛冠军,吴少武让自己当上了学生会的主席。

当上学生会主席,吴少武不论是做学业还是做课题包括做社会调查,都非常认真,而且强调要保持最佳的团队精神。大二的下学期,吴少武为参加一个挑战赛,接到一个“恋爱经济学调查”的课题。他让调查组成员在同学们中发放了200份问卷调查,然后,他又让成员非常认真负责地去催问同学们填写调查表,并动员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调查问卷活动中来。课题做完后,在进行答辩时,他要求课题组成员一律西装革履,非常认真地投入到答辩中去。吴少武没有想到,就是自己的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让自己日后获得了一个创业的极佳机遇。那次答辩中,学校邀请了校外的一些专家和企业界的人士参与。其中就有广州好来运速递服务有限公司老总韦俊荣。他看到吴少武在课题中能把大学生恋爱中潜在的消费导向和消费习惯调查分析得那么细致而准确,足见其干事认真负责的精神,觉得应该是一个能干一番事业的人。尔后,韦总特意请吴少武的团队到他们公司做咨询,并为公司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经过多次交往,吴少武便和韦俊荣老总结下了忘年之交。

到大三实习时,吴少武去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吴少武仍然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自己的实习工作。他复印了上千份有关资料,撰写了200多份行政函,受到了实习会计师事务所的好评,他自己也得到了7000多元钱的实习工资。在实习结束后,吴少武得到了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的offer。能拿到一张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offer,这是许多同学梦寐以求的事,而吴少武却很坦然,他把这份offer弃之一边,未予接受。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自己创业,干出一番事业来。

吴少武作出自己创业的选择,不光是要有勇气,更需要的是有底气。大三下学期时,广州好来运速递服务有限公司的韦总给吴少武打了个电话,问吴少武有没有兴趣在学校一下毕业生的包裹业务。吴少武接到电话后,一口允诺了下来,他预感到自己的事业或许就将由此开始。

承接了高校毕业生的包裹业务后,吴少武马上组织了学生团队,在学校内开展宣传,并向特定的目标客户进行上门服务。另外,吴少武还利用学生会主席的身份,与广州的其他高校毕业班的班长进行直接联系,上门承接包裹业务。由于服务到位,能保证业务质量,加之充分利用了较好的人脉资源,因而吴少武的业务迅速得到发展,仅仅一个月时间,他就做了10万元的营业额。

好来运的韦俊荣老总对吴少武如此高效率的运作感到吃惊,更坚定地相信他是一个做事有激情,有头脑,能干大事的人。于是,韦总投资全力支持吴少武创办自己的公司。大四时,在韦总的支持下,吴少武创立了广州新陆程物流有限公司。公司的团队里,只有两位是在物流行业做过,有物流工作经验,其余的人都是在校大学生或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是以华南地区的中短途高速公路运输为主。没多久,吴少武接到了广汽丰田公司配件供应商的大单,专门负责把汽车零配件从公司的仓库运送到广东西部沿途各大4S汽车销售店里。由于吴少武公司物流业务服务水平较高,在运输汽车零配件上做到了零破碎、零延误、零事故,为公司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业务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公司一个月的营业收入达到了60余万元。

第4篇:汽车销售培训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可行性路径

2016年,国务院政府:T作报告首提“工匠精神”,这不仅是对民间工匠艺人的高度认可,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保障。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特别是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背景下,如何将工匠精神融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从而探索一条以产教融合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新路子,已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一词不仅是传统技艺的代名词(如古代的鲁班、庖丁和现代的蛟龙号装配组组长顾秋亮、C9型客机首席钳工胡双钱等),更是中华民族现代工艺创新发展的血脉荣光。在古代,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农耕时代,科学技术甚少用于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创作基本上是纯手工完成,正是在“师傅带徒弟”这一实践传承过程中,传统技艺在古代社会创造出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进入21世纪,世界产业发展已身处“工业4.0”时代,有部分传统工艺虽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合(如年画制作、皮影和吹糖人等),但工匠精神仍具有时代价值,特别是在“工业4.0”的背景下,面对“卡脖子”技术难题,重拾“工匠精神”,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前提,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保障。有鉴于此,高职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的内涵具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一种在本职岗位上不断钻研的职业精神

系统性和长期性是工匠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需要严谨与钻研的态度,在岗位上不断地坚守与学习。若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与钻研,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就无从谈起。当前,工匠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之一,其内涵十分深刻,“爱岗”不能是“磨洋工”,而是把工作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把自己满腔的热血和热情都奉献给工作;“敬业”则要求对单位安排的任务不能有拈轻怕重的情绪,要有一种“钉钉子精神”,只有在岗位上建功立业,才不仅能在待遇方面获得相应的提高,更能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

(二)是一种对技艺传承精雕细琢的职业态度

精雕细琢是指在产品质量上追求一流品质,是工匠型人才的基本特性。只有发自内心的“匠”,才会点燃“臻于至善”的熊熊烈火。如C9飞机主任设计师刘若斯(80后),不管是在当学徒期间,还是成为主任设计师,X#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零件都是以超常规要求进行打磨。正是凭着这种对完美的孜孜追求,“中国制造”才得以迈向高端,走向世界。其实,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不仅促使一个从业者,甚至推动整个企业形成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并在提升产品品质的过程中,通过实现自身价值促进跨越式发展,从而树立行业地位,获得良好信誉。所以,工匠者,美也,对照规范的工艺流程和美学的产品设计,工匠们认真审视每一个环节或每一次组装,最终实现“技”与“艺”融为一体。

(三)是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

对人类社会而言,每一次变革,都是对瓶颈的突破,而这些变革都与工匠们所用的材料、技术和方法密不可分。“独具”则表达了不仅要保留产品原有的创作风格或生产方式,更要随着社会发展主动融人“跨界”元素,这不仅是传承技艺的需要,更蕴含着创造性思维的特质。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学习由集中化学习转向碎片化,只有发挥突破条框的创新思维和勇攀高峰的创新勇气,才能与时俱进。

二、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养问题分析

(一)企业对现代学徒制工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应充分挖掘校企各自优势资源,让彼此找到教学改革着力点。而校企专兼师资队伍的建设,则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如在理论知识讲授方面,由学校专任教师负责,而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方面,则由企业导师评价,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下,真正让学生(学徒)成长与成才有通道、有盼头。因此,仅靠学校一方无法完成工匠型人才培养,而真正意义上的工匠型人才,只有在“双元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才能实现校企精准育人和深度融人。因此,在试点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企业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有待提升,特别在学生(学徒)的教育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经验,推进过程仍是以“边改革边推进”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有益经验,如建设企业培训课程、打造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和构建激励的薪酬体系等方面。

(二)对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思路不够清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作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一开始,就注定与众不同,因为从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虽有借鉴参考实例,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现,不仅取决于学校顶层设针,更取决于合作企业的参与度。以民办髙职院校为例,2019年广东省只有8所民办高职院校获批试点现代学徒制,占全省民办高职的30.8%(比2018年下降4.9%)。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职人才培养侧重于技术技能的培养,普通本科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民办髙职院校,由于对现代学徒制缺乏制度性设计,时常出现“一事一议”现象(如招生经费、教学投人、产教融合和师傅补贴等),进而影响现代学徒制从培养工作高质量推进。2.教学模式及教学观念不适用于现阶段人才发展需求“理论够用、重在实践”不仅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更是工匠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两者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技能”的重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和技能的训练都在理论教学和商业模拟过程中完成,但这种方式根本培养不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原因有H:—是对技能的重要性缺乏感性认识。与公办高职相比,民办高职的校内实训投入相对较少,加上教学投入经费有限,大多数课程只能通过模拟教学的方式完成,学生缺乏接触具体技能的过程(如钣金工,通过持续敲打,打造出适合相应产品的模具),对技能如何造就人才缺乏感性认识。二是信息化投人方面有待加强。作为00后学生,不管是在上课,还是在休息,手机早已离不开半步,但由于民办高职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够,以致网络化教学无法顺畅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或校内实训,网络卡顿或掉线现象频频发生。三是课程设置合理性有待确认。课程体系不仅要讲明各个阶段学习什么课程和获得什么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前后呼应的育人体系。但由于部分民办髙职院校受实训场地和教学设备投人的限制,课程设置方面强调较多的是理论讲授,而对各个阶段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关注的较少,以致“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只能停留在理念创新,X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缺乏有效载体。

(三)师资队伍中仍须深化工匠精神

德国“双元制”教育,已发展成为全球职教标杆,其中,在教师选拔过程中,将教师的工作经验作为第一要求,而不是学历优先。受民办高职投资方影响,大多民办髙职教师综合薪酬(含“五险一金”缴纳比例)远低于公办高职,以致师资选拔方面较多选择应届毕业生。而这些教师由于企业工作经验或技能指导较为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赛教结合”。民办高职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合理和薪酬待遇缺乏竞争性使得工匠型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在高职院校评估中,‘‘双师型”占比须达到专业课教师的50%以上,这对师资结构本身不均衡的民办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必须迈过的槛。为提高“双师型”占比,民办髙职院校应付式或被动式安排教师到企业完成“挂职锻炼”,以满足教学检查需要,“双师型”培养缺乏可行性培养路径和激励性投人政策。另外,由于兼职教师教学成本过高(如排课不合理、课酬标准过低和学生学习能力有限等原因),导致行业能工巧匠不想或不愿到民办高职院校进行技艺传承。同时由于民办高职院校所能提供的平台或环境,很难与公办高职院校或大型企业相比,很多教学政策或文件仅停留在纸质文件上,没法真正落地,高水平兼职教师的聘请只能通过私人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养路径分析

(一)出台激励性政策,增强校企协同育人主动性

现代学徒制作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发展壮大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等方面协同共进。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必须借助社会资源,以最大力度搭建校企“精准育人”协同平台,培育“适销对路”的工匠人才。企业作为工匠人才培养的重要变量,其作用与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由于现阶段校企合作层次仍以相对松散为主,企业仅满足于招人,而学校仅满足于就业,在校企利益各异的背景下,产教融合难以在民办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因此,要培养“适销对路”的工匠型人才,必须在税收优惠、人才补助等政策方面调动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动性。首先,政府出台激励性政策。校企合作之所以存在“校企冷热不均”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只获得学生半年的实习时间,在缺乏经费保障或激励性政策的背景下,大多企业不愿意过多投人校企合作。为改变现状,有些地方已为推进试点现代学徒制出台了激励性政策,如山东省财政厅规定,对经考核达到要求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按5000元/生给予补助;广东省财政厅规定,对参与试点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企业,按4000元一8500元/生给予补助,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使试点现代学徒制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其次,在“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企业要及时转变人才观念,以横向课题、联合科研攻关、协同育人和企业经营咨询等多种形式,与地方髙职开展深层次合作,使科研成果不仅惠及学生,更能打造校企双方品牌美誉度。再次,完善企业导师激励机制。现代学徒制下,企业导师与学徒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实行导师负责制,既要对导师量身定做激励性政策,以实际行动提高其企业认可度,又要对其进行不定期考核,使导师的技艺得以传承,并通过其言传身教,提高学徒的成才率。最后,校企协同开展产教融合。作为企业,更多关注企业经营效益,但参与现代学徒制后,发展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因为产教融合不仅有利于学校,更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产教融合的道路上,只要坚持教育初心,校企就能越走越久,就能产生出更多有益于“校一企一生”的标志性成果。

(二)优化顶层设计,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

新的育人模式,必将带来新的变化。首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仅停留在理想设定层面,能否实现并不在考虑范围,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始终以企业岗位为目标,其核心目标是培养“适销对路”的工匠型人才。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迫切需求和招生形势日益严峻的双重因素影响下,民办高职院校应厘清投资方与管理方的职责与权限,对标省内一流同类院校开展自我诊断,为专业建设、课程思政、学习成果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制度保证,并通过工匠进课程、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开展校内技能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技能宝贵”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人才培养目标应以胜任工作岗位为导向。培养目标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与有代表性的企业协商后确定的,如果企业不具有代表性,其培养目标只能停留在某一企业,易被其它企业否认,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以“校企精准育人”为中心,校企双方定期或不定期商讨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企业产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培养内容,如华为某品牌手机因手机芯片供应紧张问题,严重影响其品牌手机销售,此时,销售企业迅速调整营销方案,调整进人华为汽车销售,而原先的课程、岗位都应及时调整到汽车销售管理,以适应企业转型发展需要。因此,校企合作应该是紧密联系的,除了招实习生外,还可以在共同开发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构建专兼师资队伍等方面发挥作用,以工匠精神为指导,重构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扎实教学改革推进工匠精神的落地,才能在学生内心真正建立“技能宝贵”这一信条。

(三)外引内培,夯实“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

人才是取胜的关键,特别是民办髙职院校由于先天不足,很难引进高层次或髙技能人才。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灵活的体制优势,加大硬件(如星级餐厅、数字化图书馆、校园WIFI等)和软件(如竞争性薪酬待遇、公平竞争的科研政策和鼓励“干好活”的政策氛围)投入力度,构建师生满意、同行认可的校园环境。正因为有了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钻研的示范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何谓工E精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路径有三i1?外部引进优秀人才这种人才补充政策见效快,但由于公办和民办高职运行机制迥异,公办高职因政府投资设立,人才补充较为迅速,而民办高职则要求投资方付出高额的人才引进费,这对投资方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作为“经济人”的民办髙职院校,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节约成本办大事,所以,外部弓丨进只能以“一事一议”的方式与优秀人才谈判达成最终引进方案。2.内部培养教学名师二是内部培养“适销对路”教学名师。主要做好两个层面:一是用“激励政策”让专任教师在企业“潜心钻研”。对选派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或挂职锻炼的专任教师,学校不仅要注重过程中实践情况(如履职情况、企业评价),更要考察实践反哺教学的效果(即能否将岗位学习的技能融合教学),以提高育人效果。同时,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过程管理,如挂职成果展示、履职能力评价等,并将企业实践锻炼经历作为职称申报的前置条件,助推教师主动提升技艺或企业工作经验。3.引进企业行业能工巧匠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实际,聘请地方支柱产业的企业管理者或技术骨干或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兼职任教,并与所属专业“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出台优秀学徒(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遴选方案,对达到评选条件的候选人,给予相应的待遇(低职高聘)和奖励(激励性奖励),进一步引进提升内部师资教学能力。

(四)产教融合,促进工匠精神培育见实效

产教融合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具体表现,一般包括以下竺个方面内容:1.宏观方面——深化产教融合“产”对应企业,“教”对应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应从协同育人的角度重构高职教育如何对接企业产业、职业岗位,双方都需要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作为社会力量办学的民办髙职,在缺少国家财政必要支持的情况下,更应以强有力措施(如出台工匠培养、高层次师资培养等方案)提髙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满意度,助推“双师型”教师真正成长为“工匠型”教师。2.中观方面一 ̄对接职业标准由于人才培养方案是事前制定的,但产业调整或岗位变动是不确定的,所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滞后性。为解决这一问题,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对接职业标准,将最新的职业动态、技术信息和经营理念融入教学内容,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或建设教学资源库,进一步丰富工匠教学内容和提升技能教学效果。3?微观方面——强化技能训练在一线教学中,考虑到民办髙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过程应对接生产过程,将校内实训课程搬进企业生产一线或在校内建设“企业工厂”,让学生直观、具体地感受技能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真实任务(奖励式)、模拟实训、“1+X”书证融通和学赛结合等活动单元,为工匠人才开辟多元化的成长路径〇通过产教融合,不仅可以让教师具备工匠技能,更让学生传承工匠精神,力争在受教育过程中将追求的技艺做“绝”,促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校企精准育人,使高职教育释放“技能宝贵”的积极信号。

参考文献:

[1]邢良,曹科岩.工匠精神融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_l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65-69.

[2]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33-37.

[3]王永红.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与技能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7(3):55-56.

[4]王建军.匠心教育与匠技教育的耦合机制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8(10):9-13.

[5]张亮工匠精神”融人高職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