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油气勘探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生的缘分从一个偶然开始
“我没想过会和地质科学打一辈子交道,上中学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好,高考的时候没有报这个专业,当时不了解地质科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谈不上喜欢。” 他对记者说。
“得服从国家分配……”虽然没有思想准备,但是张刘平还是在“国家需要”这个朴素的感召下,走上了一条后来他为之全心奋斗的油气勘探研究之路。
“我慢慢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了兴趣,一件事情等你做长了以后,就会有感情。开始我不喜欢学习地质,更不愿意看石头,后来看石头看出感情来了,越看越喜欢。”如今已是年过半百的张刘平博士,描述着他与地质结下不解之缘的那些最初的日子。
上世纪80年代初,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岩矿与地球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在学校“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熏陶下,张刘平获得了精细的系统化训练。
1983年,大学毕业的张刘平被分配到华北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当时的研究院注重年青人的培养,他在26岁时便独立承担研究项目了。骨子里的那股子韧劲儿促使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1995年,他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这时的张刘平日趋成熟,随着环境的变迁和生活的磨砺,执着和坚韧成为他性格的一种特质。
2000年,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又完成了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专业的学习,其学位论文用英文撰写,顺利通过国际著名专家评审与答辩,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与许多不断求学的人一样,张刘平没有满足,他把目光投向下一个目标,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后。在这两个阶段,他先后得到了阮天健、费琪和金之钧教授严谨治学的教育,“君子治学处事,立志高远却又基础扎实,胸襟开阔更能兼察微理”,导师们用自己的言行为这种君子之风做了很好的诠释。
2002年博士后出站,他来到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具有多年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他在中科院严谨的基础研究氛围中,更养成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学术作风正派的良好素质。定格在脑海中为国献身的报国之志,在岁月的冲刷下,愈发亮眼。
张刘平的时间多是在实验室里,在计算机旁,在论文的字里行间。对于近乎“苦行”的求学历程,他其实是庆幸的,正是那些年辛苦的积累才成就了日后的厚积薄发。
30年间,张刘平从一个踌躇满志的莘莘学子,到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再到知识渊博的博士,在他背后留下的则是一行行闪耀着智慧光芒和奉献精神的坚实脚印。他深邃的目光始终放眼未来,而那目光中的焦点,却始终落在祖国石油科技的发展。
突破性成果从基本概念开始
来到中国科学院以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也是张刘平突破性成果越来越丰硕的开始。
他以流体为主线,从壳幔物质交换、壳内盆地流体活动以及地壳与大气圈的物质交换三方面,研究油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与散失及相应的评价、预测理论与方法。今年,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中国油气勘探技术再获重大进展――
在油气勘探技术系列中,地表油气地球化学是一种廉价、快速和直接的勘探手段,也是应用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要求以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所取得的数据去帮助寻找油气藏。其理论基础是埋藏于地下几千米的油气藏中渗漏出的微量烃组分在周围岩石和地表土壤及它们所含的流体中形成多种地球化学晕,造成其中的烃类和相关化合物及其元素含量和同位素比值的变化。含油气盆地都会在地表或近地表呈现这种油气渗漏信号,这些油气信号在地表地球化学中被称为油气异常。
虽然经过80多年的发展,但地表油气地球化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地表干扰可造成“假异常”;二是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得“真异常消失”;三是油气异常的多样性造成预测的多解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地表油气地球化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能够正确地获取油气异常信号,若能成功获取并应用这些异常,则将会在油气勘探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张刘平团队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概念和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他们首先对油气异常开展研究,发现了多种形成机制和相应的多种类型的油气异常,对于不同类型的油气异常,采用不同的预测方式。
“已有的理论与方法之所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是在基本概念上存在问题,因此研究工作有时需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张刘平在采访时如是说。张刘平团队发现,不区分异常类型的做法会造成异常解释具有多解性,同时也是导致预测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多解性,他们建立了微渗逸(低强度、垂直)和渗逸(高强度、旁侧)两类油气异常的新概念和相应的预测方法。如果改了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就得对这个学科中的许多理论和方法重新进行系统的研究。张刘平团队勇敢地承担了这种艰难的任务。
提取油气异常信号的重要环节是异常下限的确定。传统的异常下限确定公式实际上仅仅是线性变换,需要人为确定异常下限值,更不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异常。
张刘平团队从油气异常新概念出发,重新对异常下限和不同类型异常间的界限进行了定义,并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建立了异常下限和不同类型异常间界限的理论公式。进而,运用统计学、运筹学、分形几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多种方法,并且创建和应用逻辑乘聚类分析这一新的数学方法,最终建立起分类识别油气异常的新方法。
针对地表干扰和地质条件对油气异常的影响造成预测成功率低甚至不能预测这一难题,张刘平团队通过研究机理,建立理论模型,采用小波分析等处理手段建立起消除干扰和影响的新方法。
这套新概念、新方法已在我国渤海湾、二连盆地、鄂尔多斯、吐哈和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等十多个地区进行了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中,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斜坡的应用最为典型。其研究结果与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相吻合,使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实现了从不能预测到能够预测油气分布的转变,揭示了三个油气富集带。
关键词:非常规页岩气 勘探现状 前景
一、前言
近年来,页岩气在非常规天然气中异军突起,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新亮点。据预测,世界页岩气资源量为456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中东和北非、拉丁美洲、前苏联等地区,与常规天然气相当。世界上页岩气资源研究和勘探开发最早始于美国。2009年美国页岩气年产量接近1000亿立方米,超过中国常规天然气的年产量。除美国之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瑞典、波兰等国也开始了页岩气研究和勘探开发。
中国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优越,据专家估算,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6万亿立方米。目前,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与勘探开发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至今尚未对其潜力进行全面估算,页岩气资源有利目标区有待进一步落实,勘探开发处于“空白”状态。
二、非常规页岩气的勘探现状
(一)中国页岩气的存储量
中国的页岩地层具有页岩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各地质历史时期页岩地层均十分发育,既有有机质丰度达很好一极好标准的南方海相页岩地层,也有得天独厚的北方湖相页岩地层,资源丰富,开发领域广阔。
(二)中国页岩气分布
从震旦纪到中三叠世,中国南方地区发育了广泛的海相沉积[10~12],分布面积达200余万平方公里,累计最大地层厚度超过10 km,形成了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中泥盆统(罗富组)、下石炭统、下二叠统(栖霞组)、上二叠统(龙潭和大隆组)、下三叠统(青龙组)等8套以黑色页岩为主体特点的烃源岩层系。其中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二叠统、上二叠统等4套烃源岩是区域主力烃源岩。经研究认为,南方地区与美国东部页岩气产出地区(阿巴拉契亚等盆地)具有诸多的地质可比性(包括页岩地质时代、构造变动强度等),下寒武统、上奥陶一下志留统以及二叠系等地层分布广泛、厚度大,有机质丰富、成熟度高,是南方地区区域上的页岩气发育最有利层位,四川盆地、鄂东渝西及下扬子地区是平面上分布的有利区。在华北一东北地区,页岩气更可能发生在主力产油气层位的底部或下部,区域上的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的中一古生界、松辽盆地的中生界、渤海湾盆地埋藏较浅的古近系等,泥页岩累计厚度在50~2000 m,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0%~2.0%,局部平均值可达4.0%以上。
在西北地区,页岩气大部分分布在中生界和盆地边缘埋深较浅的古生界泥页岩中。其中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均有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局部有机碳含量在30%以上,发现了典型页岩层中局部的天然气富集。其中,暗色页岩发育的地区和层位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和目标。在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水西沟群地层广泛发育了暗色泥岩和炭质泥页岩(图3),炭质泥岩累积平均厚度在30 m以上,有机碳含量一般介于6%~30%;暗色泥页岩厚度更大,如八道湾组暗色泥页岩厚度一般大于100 m,盆地中北部达到200m以上,西山窑组暗色泥页岩最大厚度大于600 m,有机质的成熟度目前大都处于0.4%~1.5%之间,非常有利于页岩气藏的形成和发育。
三、非常规页岩气的勘探前景
(一)中国页岩气的开发前景
随着非常规气体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非常规气的产量在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将有所增加,有望从2000年的35%增加到2012年的54%。而中国作为页岩气储量大国,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
古生界海相页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我国南方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海相沉积岩分布地区,地层时代较老,经历的构造活动期次多,热演化程度高,发育多套厚度大、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富的海相硅质页岩地层。其研究与勘探结果均已证实,这些页岩地层不仅是优质的烃源岩,而且已大量生成油气,尤其是在相对稳定的向斜区、隆起的底部位等处的页岩烃源岩里。
这些地区泥页岩地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平均值普遍较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是页岩气发育很有前景的地区。此外,松辽盆地白垩系页岩,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二叠统、中一下侏罗统页岩,陕甘宁盆地上三叠统页岩以及吐哈盆地中一下侏罗统碳质页岩是有利的页岩气形成的层系和地区。
(二)我国油企针对非常规页岩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
在页岩气开发这场非常规油气能源竞赛中,三桶油再次显现出领跑架势。继中石化宣布国内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提前进入商业开发、中海油国内第一口页岩气探井顺利开钻后,昨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中石油了解到,该公司确定“川南成为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主战场”,今明两年,威远区块和长宁区块钻井120多口、建成日产气700万立方米产能。
(三)目前国家已将页岩气正式列为独立矿种,这对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强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和评价,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制定页岩气产业政策,初步形成页岩气发展的资源、技术和产业基础,推进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
(四)发展定位高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从2004年开始,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起,跟踪调研中国页岩气资源状况和世界页岩气资源发展动态。2009年,国土资源部在重庆綦江县启动了中国首个页岩气资源勘查项目,2010年,确定了黔北、川南、渝东南、渝东北等7个国家先导试验区。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积极调整结构和重点,将页岩气勘探开发列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首位。
四、结束语
能源安全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世界各国通过各种渠道解决自身的能源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寻找替代能源。随着钻、完井等生产技术的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越来越多地得到有效利用,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包括煤层气、页岩气、水溶气等。页岩气将成为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下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WEB-GIS;石油勘探开发;数据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6-0000-02
Data Organization Mode Research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Web-Gis
Bian Fami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ciences of Shengli Oilfield of Sinopec,Dongying257015,China)
Abstract:The field of oi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 involves a hu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and the range of information types,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ccumulating a large number of geological maps,engineering drawings and other pieces of ground data,this paper combines the results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nd GI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discusses the Web-GIS based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oi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ata organization,thus contributing to relational databases using Web technology to handle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Keywords:WEB-GIS,oi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data organization.
Keywords:WEB-GIS;Oi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Data organization
一、Web-GIS的理论基础
Web-GIS指的是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系统,属于GIS技术和Web技术相结合的系统,是一项基于Web技术来使传统地理信息系统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完善的新技术。由于超文本传输协议采用请求应答机制,基于C/S的架构拥有比较好的用户交互能力,因此适用于在浏览器上显示和传输多媒体数据,而传统GIS主要是以图形、图像方式进行空间信息的表现,用户对空间数据通过交互操作来查询分析。以上的特点令使用者能够结合网络技术获取和操作所需数据。
二、Web-GIS在石油勘探开发的应用
Web-GIS在石油勘探开发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基于Web-GIS的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包括两个大的模块,分别是可视化系统和勘探开发信息维护系统。下图所示为其基本结构。
基于Web-GIS的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基本结构
在可视化系统建设中,对所需的报表功能和曲线趋势绘制功能进行封装,转化为标准模块,由Active DLL来实现,为了能够被上层调用,一些内部调用接口必须对外显露出来。系统将MIP视为中间件,直接独立的集成到系统里,实现空间信息的查询和显示,同时,为供上层调用,提供一系列调用接口。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基于Web-GIS的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三个,(1)应用层,居于系统最上层,功能是用户界面的构建、参数的采集,以接口调用形式将参数传递到下层,并还原显示下层传递来的结果。(2)中间层由各自独立的三个模块构成,MIP中间件的功能是接收上层操作地理信息数据库,地图操作参数,为地理信息查询显示服务,以标准文本流形式将查询结果返回上层应用层。应用层传递来的参数由曲线和报表模块接受,通过业务信息数据库查询,进行曲线报表的构造,也可以提供内部属性方法模板的存储及定义,以自定义形式返回客户端ActiveX控件或直接以约定形式将结果传给应用层。(3)数据库层,属于最下层,负责地理信息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独立存储。
三、石油勘探开发数据库技术应用的意义
在属性数据管理的能力方面,Web-GIS技术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由于涉及到众多的数据种类和海量的数据信息,因此只是在数据表现形式上有优势,而在数据的分析查询等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需要采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来有效管理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数据库技术对勘探开发信息管理的优势简述如下:首先,能够对勘探开发数据集中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数据可被不同用户和应用共享;此外,数据库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勘探开发数据的冗余度,能更好地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具有高效的分析查询能力,同时数据存储及维护的成本也降低了。
四、石油勘探开发信息数据组织研究
(一)信息管理的特点分析。石油勘探开发信息涉及丰富的数据格式和多样的信息类型,其资源环境信息、地理空间要素和油气田开发单位属性以及社会经济信息均涉及到广泛而复杂的内容。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勘探开发信息数据量大。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的管理一方面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大领域,另一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战略有重要非同寻常的意义,由此可知,信息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油气勘探开发信息分为地理信息、人文信息、勘探信息和开发信息4个方面,这些信息数据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彼此之间关系复杂。举例来讲:审批一个新油田,一方面需要考虑地下油藏和钻井等情况,另一方面还要顾及油田生态环境的作用与变化,因此必然涉及到的海量的信息数据,提升了数据管理的复杂度。
2.数据的多样性与多源性。根据所涉及的范围不同,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管理数据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数据格式和各类来源渠道,造成了石油勘探开发信息既包含现实统计数据,又有常规的文本数据,此外还包括不少图形、图像格式的数据以及地震、测井等大数据体。从数据的表现形式来看,有的是以文本形式,有的是以数据文件形式。只有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制定统一的数据规范,才能对其进行综合管理与操作。
3.数据的共享性特征。石油勘探信息管理涉及到诸多领域,通过多个部门来共同管理,因此,这些数据有显著的共享性特征。首先,作为油田发展的重要资源,石油勘探开发与管理是很多部门共同配合关注的系统性工程,其次,油气田信息管理的职能必须是相互约束才能实现整个信息管理过程,这同样需要数据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开放性与共享性。
(二)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管理的内容。可以将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管理的内容界定为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基础地理人文信息、勘探管理以及开发信息管理。下面进行简述:
1.基础信息:基础信息是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地面测量高程点、控制点、行政区划、主要道路以及某些属性等,基础信息的作用体现在表示油田的基本状态,并为各综合信息提供基准。
2.勘探信息:勘探信息主要包括地震数据、钻井资料、测井数据、录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试油试采数据等。勘探信息专业性较强。
3.开发信息:开发信息主要包括油藏工程、油田监测等信息。开发信息的特点是时效性强。
(三)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管理信息流分析。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的信息流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的业务有生产运行业务、油气藏静态动态业务以及油气储量管理等。油田勘探开发的信息层次关系图如下所示。
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管理信息层次关系图
生产运行业务:对油气勘探开发的进行信息管理,包括油藏生产、勘探开发、分析统计汇总。
油气藏静态业务:包括的基础数据有单井基础数据、油藏基础数据等,覆盖了从钻井到试油等工序和所有与油气田有关的静态参数。
油气藏动态业务:包括日常生产分析和管理,油气田动态分析等。
储量管理业务:包括储量统计等管理工作。
(四)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管理数据组织研究。在分析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管理信息流的基础上,下面探讨合理地组织与表达这些信息的模式。
1.空间数据组织。在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管理中引入web-gis技术,能够发挥其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加强勘探开发信息的管理能力,也有助于实现基于图形的可视化操作。web-gis技术的基础是勘探开发空间信息的数据组织。
web-gis技术主要组织和管理的是涉及勘探开发空间信息的属性数据和拓扑关系,数据量和数据模型均很复杂。
本文经过对勘探开发空间信息的数据抽象,来构建web-gis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与物理模型。
在概念数据模型中,主要采用基于几何表示的栅格数据模型和矢量数据模型。
在逻辑数据模型中,确定概念数据模型中的具体数据实体以及数据之间关系。
在物理模型中,主要涉及到勘探开发空间数据的组织,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本文对石油勘探开发数据组织采用混合数据模型,采用拓扑数据模型来构建图形数据,图形数之间的联系通过一个唯一的标识符来建立,对空间数据采用层次结构进行组织,将地图根据不同专题进行分层,将不同的图层分别存储为数个基本文件。从整体上,将石油勘探开发空间数据层分为两层:地理层和地质层,其中,地理层包括地表特征、地貌、城镇、森林以及居民地等;地质层包括盆地、一级、二级、三级构造分区、二维、三维地震工区、油气田、断层等。
2.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原则。在进行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数据库设计时,采取的是数据规范化理论的设计思路,目的是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与减少数据冗余,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在系统总体目标下,为其管理目标提供有效服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定义标准的对象命名规范。设计系统的表名、查询名时,严格遵循所规定的命名规范。②了解系统具体业务。通过与最终用户进行系统的详细交流。尽力向客户表达出易于理解的系统关系基数。③创建数据字典。系统开发者在创建的过程中至少要包含在每个表内的主外键和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④保证数据完整性。可以增加触发器来在写数据的时候保证数据的正确性。这不但包括数据的功能性,而且还包括通过标准化实现的完整性,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实现应尽量采用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功能。⑤视图的采用。应该在有条件时为应用程序建立专门的视图,来代替应用程序对数据表进行直接访问。
在以上的原则下,设计系统的实体关系图,在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及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系统的数据库实体关系图进行转换,使之成为逻辑结构。
(2)数据库物理结构。数据库物理结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在实际的物理存储设备上体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构建性能优良的物理数据库。从上文构建的石油勘探开发信息流流程图可知,数据库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油田数据库、二级单位数据库、作业区数据库以及基层小队数据库。此外,下级要向相应的上级进行数据的及时上报,将传统的纸质表改为电子表,只需进行数据导入即可实现上报。篇幅所限,本文以基层小队数据库为例,阐述整体数据库的构建。主要包括的数据有:本岗位录入的数据,来自下级的上报数据,需要向上级上报的数据以及本级机构的数据,每类数据均列出了周期类型、数据来源和数据的具体用途。
六、结论
本论文结合当前GIS研究与应用成果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探讨了基于Web-GIS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的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管理数据组织模式,从而有助于利用Web技术的关系数据库来处理基层管理机构提交的勘探开发信息,对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管理具有比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龚健雅,袁相儒,陈莉丽.跨平台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组织与处理[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9,25(7):365-369
[2]袁相儒,王新洲,龚健雅.Internet GIS空间数据通讯的部件化构造方法[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9,24(6):321-325
【关键词】企业精神;实施;展望
一、探索实践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提升企业自己的员工素质
一些大学生、研究生,他们来到我们大港油田各单位,要学习很多的知识和工作技巧,更是要掌握操作能力。想要成为一名石油职工非常容易,或许只要几天的时间就够了,但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石油职工,就算你用一辈子的时间也未必能够做到。企业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我们所用的技术,所掌握的知识,都在随着时间和企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和提升。如果想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就需要我们在工作当中不断的去学习,去探索。一个人的进步是小进步,只有团结一心,大家共同进步才是对企业最好的贡献,因此,营造学习氛围,完善学习体系,多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力求掌握更多的知识,达到知识共享,共同进步。
二、企业职工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轻松中体现团结与凝聚力
各单位的领导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可以说是尽心尽力,诸如篮球赛、运动会、趣味游戏等各种活动的举办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丰富多彩;虽然平时的工作任务较多,但是还是尽量通过抽取一些时间让员工能够从工作之余发挥和调动积极性。通过积极参加这些活动,使企业员工结识更多的朋友,和单位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对于企业员工今后工作中的合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积极参加企业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不仅仅有助于自己在体育、文学、演讲等多方面的才能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提高对于与他人之间的合作,而且还为企业员工认识更多的朋友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
三、撰写稿件,用文字写出身边的人的辉煌
新闻是一种非常迅速并且有效的信息传播途径,下到基层,上到领导层,都可以通过一张张鲜活的图片和一段段生动的文字了解各个不同方面不同内容的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的人可以带动许多人更加优秀,坚强的精神能够令很多人钦佩和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方针、大内涵,但我们身边的人却用最基本的事情将它们体现出来,供我们去学习去传承。这是一个企业文化传播和发扬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提高我们自身写作水平的契机,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理解,将企业的文化精神通过文字像每一个人去表达。
大企业、大建设、大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一种优秀的管理制度,而每一个优秀的企业后一定有一个能够支持这个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新世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经营企业的新思想、新观念。调动和科学组织广大职工的积性、智慧和创造力,是现代化管理的高层次选择,是当前转换经营机制和进行科学管理以赢得市场经济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大人物,大贡献,大团结,不要忽视每一个人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为企业争光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的责任。大前景,大需要,因此,建设大油田,需要属于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需要企业文化为我们的发展发挥作用。
四、试举大港油田公司所属单位的一个企业文化建设单位
在大港油田的所属单位中,勘探开发研究院就是多年来以弘扬大港油田企业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单位。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始终把握: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者倡导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是最具时代特点的前沿管理理论,是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位于渤海之滨的隶属天津市滨海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主要承担着精细构造解释与构造解析,沉积体系研究与储层预测、油气资源、复杂断块富集油气带的立体评价,斜坡凹陷岩性油气藏的精细研究,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潜力定量研究,开发方案和调整方案编制,特殊类型油气藏开发机理综合研究等科研生产任务,承担着岩心分析、地层流体分析、地层古生物等室内分析化验测试项目等,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综合研究的技术支撑单位。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目前拥有职工573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98人,教授级高工8人、中油集团公司高级专家3人、油田公司首席技术专家17人,高级技术专家15人,油田公司专家28人。全院下设研究科室16个,机关科室5个,科研辅助机构5个。全院拥有专业工作站401台套、微机505台、分析化验设备150余台套。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在建院40余年来,共荣获全国地质勘察功勋单位、天津市科技创新先进集体、中石油科技创新团队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00 项,油田科技进步奖 544 项;国家专利7项;公开出版技术专著 24 部,发表学术论文 1300 余篇。先后有2名同志获孙越崎自然科学基金奖,3名同志获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1名同志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39人次获天津市及中油集团劳动模范等荣誉。同时研究院依托先进的技术装备、优秀的人才队伍,积极加强核心技术的科研攻关,已形成一套具有中国东部油田特色的精细构造解释及构造分析技术、沉积储层研究与储层预测技术、断陷湖盆油气资源评价技术、复杂断裂构造带油气精细勘探技术、地层、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技术、复杂断块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老油田挖潜滚动评价技术、水平井设计优化跟踪技术、凝析油气藏开发技术、油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地质设计技术及“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地震勘探层位标定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等优势技术。目前研究院已与国内数十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还同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联合国能源署等国外石油公司或研究中心开展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曾先后为国内陆上、海上16个油气田提供勘探开发技术服务。
关键词:油藏经营管理,运行机制,经济效益
0.引言
油田从发现、开发、采油后期管理到终结,大约需要几十年,针对宝贵的地下石油资源没有精打细算、合理的开采,老油田进入开发后期管理阶段。近年来,随着新区储量增长困难、油田勘探开发技术难度大,老区稳产上产措施投入加大,吨油成本逐年上升情况,推行“降低成本、加强油藏经营管理、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经营管理策略,是上游油田企业高效开发油气田,提高油气田开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主要经营管理模式。
近几年,国内油田企业在油藏经营管理方面,吸收了国外油藏经营管理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并结合我国陆上油藏复杂性的特点,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许多创新,确定了总体思路应是:以对油藏的评价和价值评估为基础,以油藏单元的成本核算为关键,以新区产能建设为切入点,以勘探开发一体化为重要组织模式,努力实现管理单元由油田或区块转向油藏单元、管理目标由产量转向经济效益两个转变,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把油藏经营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
油藏经营管理,从油藏发现、开发建设、开发生产直到油藏开发退出全过程的经营管理,是用集成的思维和理念经营管理油藏,即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人力.技术.财力等),制定和实施油藏经营策略的进程,寻求最佳的经营方案,把油田开发技术和经营管理策略相结合,实现油气田开发的工程优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的主要特点:一是以提高和改善采收率的配套技术为重点各种先进技术的集成,二是数据库技术和管理技术运用,建立开放的生产综合数据库是数据共享的有效形式。
1.科学划分油藏经营管理单元,构建油藏经营管理运行机制
1.1确定以地面集输系统为油藏经营管理单元,将油田193个油气藏开发单元归集划分为54个油气藏经营管理单元,通过地面流程归集便于独立计量、独立核算,投入产出清晰,为确立目标,实施方案、落实责任,考核评价体系确定前提条件,实现地下油藏分布与地面系统配置的统一协调。
1.2从运行体制上,采取三级油藏经营管理体制,调整采油厂管理体制,解体采油矿“小而全”机构,成立47个油气藏经营管理区,将油气集输、作业、测试、维修、生产运输等辅助业务单位剥离,实行专业化管理,对科研单位和厂机关科室进行统一规范。。形成以分公司为模拟利润中心、油藏经营管理区为直接管理层、以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撑层、以生产辅助单位为协作支持层的三级油藏经营管理体制,提高了组织运行效率。
1.3从运行机制上,建立了技术分析决策高度集成,经营预算和决策优化,生产运行、日常管理、综合治理,激励约束与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地质、工程技术管理部门的技术集成作用,保障开发技术方案、地面工程改造方案经济有效、切实可行,技术决策和方案优化,体现多学科协调作用,促进了技术、资金、资产、资源等各种要素优化配置,实现了从总体上监控和监督运作过程,为油藏经营管理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油气藏经营决策水平,。
1.4从运作体系上,建立了采油作业一体化管理运作体系、建立以内部利润为核心、兼顾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绩效考核运作体系及技术、生产、经营一体化油藏经营管理水平评价体系。油藏经营管理区和井下作业施工队伍一体化的采油作业管理体系,研究制定《油气藏经营管理水平评价规范》、《油气藏经营分析试运行规范》等制度,提高了井下作业质量,改善了作业施工效果。通过经营绩效考核机制调动了员工的经营意识、效益意思增强。。一体化油藏经营管理水平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储量经营水平评价、开发管理水平评价、生产管理水平评价、财务管理水平评价、和综合经营管理水平评价。建立“油藏经营方案编制到油藏经营分析调控到油藏经营效果评价”的循环经营管理程序,形成跨系统跨行业协同合作的团队管理模式,加强油气藏剩余储量价值管理和调整挖潜措施效益管理。
2.实施油藏经营管理,提高了油田经济效益
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摸索实践,油藏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渐应用实际生产中,促进了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与2005年对比:探明油气地质储量由1089万吨上升到1220吨,探明储量可动用率由75%提高到91%,新区新建产能有4.09万吨上升到20.1万吨,新区新井产量比例由1.22%提高到5.93%,新区注采配套率达到75%,老井自然递减油20.61%减缓到17.2%,综合含水有89.66%下降到89.31%;油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价值年增值4.18亿元,储量保值增值率3.33%。
油藏经营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程,下步工作进一步推行基层油藏经营管理新模式,推进采油作业一体化管理,继续深化油藏经营管理,提高油田开发管理水平,实现利益最大化,完成油田稳产上产目标。
【参考文献】
[1]屈耀明.油田企业推行油藏经营管理的思路探讨[J].当代石油石化,2005,13(2).
[2]陈月明.油藏经营管理[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充满度 埕岛油田 分布规律
近十几年的勘探实践表明,埕岛油田新近系作为济阳坳陷的一个主要含油层系,仍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是油气藏在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层系的充满度差的差异性还不清楚,针对存在问题,本论文以埕岛油田馆陶组油气藏为研究对象,对馆陶组油气藏的圈闭充满度进行多角度的统计,
一、区域地质背景
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西南部浅海海域,构于埕宁隆起带埕北低凸起东南部,是在古潜上发育起来的潜山披覆构造带,成藏条件非常有利。已发现的新近系油气藏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分布不均,整体上研究区的主要含油层系从北向南逐渐变深,油气储量北富南贫。埕岛油田的新近系油气藏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因此,以油藏成因及其形态作为油藏类型划分依据,将埕岛油田的新近系油藏分为背斜―岩性、断层―岩性和岩性―断层油藏。其中,以岩性―断层和断层―岩性为主。
二、圈闭充满度统计
依据对油藏的分类和现场对油藏描述的资料,对埕岛油田的新近系油藏进行了充满度统计。由于研究区的新近系储层主要是河道沉积砂体,所以依据油田各区块的储量报告、油藏精细描述、砂体数据表、小层平面图等所确定的砂体为基础,对砂体进行统计。
1. 圈闭充满度计算方法及优缺点
微观上,埕岛油田新近系油藏主要以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岩性和复合油藏为主,油藏的形态受岩性的影响明显,并且砂体可以单独成藏,但是,油藏形态复杂。因此,选取体积法求取充满度。
两大类的体积法也各有利弊。第一类方法参数的选取较为简单和准确,根据圈闭边界和含油边界,即可计算得到充满度。但是,因为河道砂的形态复杂,此类方法不能准确的反映圈闭中聚集油气的实际情况;第二类方法能较准确反映油气聚集,但是因为河道砂的厚度横向变化较大,砂体厚度和有效厚度的读取存在较大的误差,准确度相对较低。因此,以岩性为成藏主控因素背斜―岩性和断层―岩性油藏,选取第二类的体积法统计圈闭充满度;而岩性―断层油藏,断层和岩性共同控制成藏,相对于以岩性主要控制成藏的油藏,形态较为简单,可选取第一类的体积法统计圈闭充满度。
2. 油藏充满度计算
在描述的埕岛油田馆陶组河流砂体的基础上,应用钻探井的录井资料(岩屑描述、荧光、取心等)和电测曲线进行油水层分析,结合地震属性圈出油藏的边界以及油水界面,为充满度计算明确油藏单位和参数。
以油藏描述和储量报告中描述的油藏为计算单位,根据选取的参数,对埕岛油田新近系不同类型油藏进行了充满度计算。
三、圈闭充满度分布规律
在平面上,埕岛油田不同构造单元的圈闭充满度分布规律有所不同。位于潜山披覆构造主体的新近系油藏充满度最大;埕北断裂带、埕岛―桩海结合带充满度最小。此外,相对于位于埕北断层上升盘油藏的平均充满度,下降盘油藏的平均充满度较低;并且随着油藏与埕北断层的距离不断增加,充满度也存在逐渐减少的趋势;远离主要供油凹陷―埕北凹陷的埕北351、35区块,油藏充满度最低,为42.13%。
纵向上,所统计得新近系油气藏的以馆上段为主。层位间充满度大小存在差异,其中馆上段的油藏平均充满度为59.2%,相对而言,馆下段的平均充满度分别为28.55%。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统计的油藏主要分布层系和充满度值也有所差距。埕北断裂带统计的油藏在新近系馆陶组各砂层组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以馆下段和馆上段5、6砂层组,馆下段油藏平均充满度较小。而埕岛主体,馆下段无油藏分布,统计的油藏分布在Ngs1+2~6,个数分布较为平均,在Ngs4油藏充满度达到最大,为79.8%。在主要含油层系馆上段,每个砂层组的充满度大小和油藏个数也有所不同。统计油藏的个数以Ngs 4、5居多,分别为20和16个,Ngs 1+2、6次之,Ngs7最少,仅有3个。油藏的平均充满度从Ngx到Ngs3逐渐增大,在Ngs3充满度值达到最大,高达74.29%。从Ngs3到Nm,充满度值又有所减小,明化镇组油藏平均充满度仅为28.97%。
四、结论
结合研究区油藏特征确定充满度统计方法,根据地震属性圈出油藏的边界以及油水界面,为充满度计算明确油藏单位和参数。平面上,潜山披覆构造主体馆陶组油藏充满度最大,埕岛―桩海结合部充满度最低,沿埕北断裂带从西北方向到东南方向油藏层位逐渐变深、圈闭充满度依次减小;纵向上,油藏的充满度从Ngx到Ngs3逐渐增大,在 Ngs3充满度值达到最大值,到Nm充满度值又有所减小。
参考文献
[1] 张海娜.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馆上段沉积相研究.石油实验地质,2007,29(1):52-56
[2] 邓运华.渤海湾盆地新近系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17(6):359-36
[3] 张善文,王永诗,彭传圣,石砥石.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在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学报,2008,29(6):791-796.
[4] 张善文.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J].地质论评,2004,50(4):365-369.
[5] 曾溅辉,张善文.济阳坳陷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其主控因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27(6):729-732.
[6] 时丕同.埕岛油田油气成藏动力系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9.
关键词:金融危机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选择
2008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及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国内石油储量、产量远远满足不了石油消费量的快速增长,石油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石油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石油企业只有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以石油的可持续发展支撑能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石油供求现状严峻
(一)我国石油储量有限,稳产、增产难度较大
国土资源部2008年5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仅有212亿吨。论文百事通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中,低渗或特低渗、重油、稠油和埋藏深度大于3500米的石油储量占50%以上,勘探开发难度极大。近几年来,我国东部主力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高采油速度的开发中后期,稳产压力大。2000-2007年,我国原油产量保持在1.6-1.9亿吨之间,未来增幅有限。
(二)我国石油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消费量从1991年的1.18亿吨增长到2008年的3.9亿吨,平均每年增长1600多万吨,年均递增7.4%以上。
(三)我国石油进口量飙升。对外依存度突破50%
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国内石油的有限供应导致的必然后果就是石油进口量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02-2007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从7773.5万吨增加到1.85亿吨左右,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8.7%,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002年的31.2%上升到2007年的49.6%。2008年我国净进口石油近2亿吨,对外依存度更是首次突破50%。
面对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和国内石油资源有限的矛盾,迅速提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矛盾,持续高位运行的油价和满足国内石油需求的矛盾,仅仅依靠国内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我国石油企业必须从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和经济稳定的角度出发,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的石油安全。
二、我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成果显著
自从1993年国家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石油企业开始大力开展海外油气合作以来,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力度不断加大,海外油气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油气项目100多个,逐步形成了以非洲、俄罗斯和中亚、南美以及亚太为主的五大海外油气生产区。截至2007年,我国海外油气作业产量将近9000万吨,权益产量4000万吨左右。其中,中石油海外原油产量近3000万吨,中石化700万吨左右,中海油将近130万吨。预计2010年我国海外油气作业产量将达到1亿吨,权益产量超过5000万吨,占国内油气生产总量的比重将超过25%。
(二)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国石油企业在走出国门开展国际石油合作上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在“走出去”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也遇到了许多障碍。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面临资源国政治风险的同时,法律和经济制约因素越来越多,国际石油合作难度加大。
由于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占据了世界石油的中心地带,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在“走出去”时,更多时候只能进入西方石油公司不愿意进入的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往往蕴含着较大的政治风险,包括政治体制变动风险、战乱风险、社会风险、东道国经济政策发生变化等,而且我国石油公司同西方公司相比,在应对这些风险方面经验欠缺。同时,资源国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7期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制定了诸多法律法规,同时在石油合同里规定了很多限制条款,比如除了支付勘探费、矿产资源税及其他各类税赋外,还要支付资料费或签字费和其他红利等,有成本回收比例的限制,原油出口、设备进出口以及外汇出口限制等,导致我国石油企业获得海外区块的难度不断增大。
2资源国推出的合作区块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经济效益差。
勘探开发作业难度主要体现在技术难度大和成本高两方面。勘探项目如陆上深层勘探、深海勘探、山地等复杂地表条件下勘探;油田开发项目如老油田改造,高含水油田、低渗透油田、稠油、高凝油开发等。如果没有相应的先进技术,是很难介入这类项目的,即使获得此类项目,其经济效益也是比较差的。另外,在东南亚、南美、北非等世界主要产油地区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招标区块中都大量存在一些项目,在油田开发初期过分追求产量,致使后期开发难度极大,经济效益很差。此类油田不但对开采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工作量大,且增产潜力较小。
3潜在目标地区国际合作困难重重。
除了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及一部分油气勘探开发早、技术比较成熟的发展中国家以外,其余油气资源丰富、可以进行国际石油合作的国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受作业条件或目前的技术条件所限,勘探开发难度很大或无法勘探开发的地区,包括深海、极地、高山和沙漠地区;二是资源国油田基础设施欠缺或远离油气市场,如内陆发展中国家尼日尔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三是政局不太稳定的国家和地区,如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等。
4多国石油公司参与导致国际石油合作市场竞争激烈。
世界上大部分具有油气资源潜力的国家都对外开放或部分开放其国内油气资源,有成千上万的公司参与其中,使得国际石油合作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国家石油公司拥有资源优势,把资源潜力大、邻近市场且容易勘探开发的区块牢牢控制在手中。大型跨国石油公司以其资金、设备、技术、经验、人才及市场形象等多方面的优势,在国际石油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众多的中小型石油公司经营灵活、善于公关,在获得区块许可证上往往有独到之处。各类基金、财团或投资公司凭借资金优势在全世界寻找各种投资机会,也常常在国际石油合作中分得一杯羹。
5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缺乏沟通和协调。
国外石油项目多是通过竞标获得,公司之间必然要开展竞争,也包括中国各石油企业之间的竞争。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各自分割、单打独斗的状态,显然不利于各个企业的境外发展,也影响了海外直接投资的整体效益。
三、新形势下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金融危机给我国石油企业带来一定战术上的损失,但就战略层面而言,有可能成为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历史上的大机遇,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克服上述障碍,取得海外石油合作重大突破。金融危机会对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走出去的目标选择还是方式方法,都需要我国石油企业深入研究,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目标市场选择
我国石油企业在“走出去”开发利用海外油气资源时要力求既积极又稳妥,讲究实效,在目标市场选择上首先要选择优先矿产资源丰富,勘查开发潜力大的国家。其次选择投资环境良好的国家,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多种因素的结合,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人文等。第三选择与我国友好的国家。总结起来,要到有油或可能有油、得到了油能拿回去、矿业权有保障、服务好、市场化程度高的地方去。
金融危机之前,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最多、作业产量最多的地区是非洲,项目数占我国海外总项目数的35%左右,作业量占海外总产量的43%。我国企业不但在非洲国家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炼油等业务也取得了进展,中国石油和苏丹合作的喀土穆炼油厂年炼油能力达到500万吨。俄罗斯中亚地区是目前中国企业第二大海外油气合作区,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第三则是南美地区,包括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并不断深化,世界主要的油气合作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是非洲地区形势严峻。非洲地区资本流入主要是国际援助及贷款、外国投资、侨汇和旅游收入以及资源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援助、贷款和投资均有所下降,来自欧美的侨汇骤然减少。同时,因欧美游客人数急剧萎缩,外汇收入也大幅减少。能源、矿产品和一些农产品价格猛跌也导致非洲主要产油国收入锐减。其次是俄罗斯中亚地区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俄罗斯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外汇储备不断缩水,几大石油公司已经联名请求政府提供贷款。金融危机本身对哈萨克斯坦等国影响不大,但是国际油价暴跌导致政府收入锐减。第三是拉美地区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委内瑞拉、巴西等国因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跌导致财政收入锐减,拉美国家在本币贬值、资金逃逸和股市震荡的多重冲击下,实体经济受到影响,之前针对油气行业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政府的国有化倾向暂时缓解。中东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经济没有出现大的动荡,基本保持平稳发展。亚太地区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出口型经济在欧美订单不足的情况下大幅下滑,大量出口型企业倒闭。
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在进行国际油气合作的目标选择上必须进行适当地调整。非洲地区资源丰富,与我国关系良好,此时对外国投资和援助的需求极为迫切,是我国石油企业进入本地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大好时间。俄罗斯中亚地区资源丰富,且急需境外资金缓解债务压力,帮助企业脱困,我国石油企业应积极把握机会,通过国家石油公司股权收购、石油公司之间的区块权益转让和股权转让、购买中小私营石油公司等方式,积极参与本地区的油气资源合作。拉美地区正在加快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鉴于拉美地区长期比较突出的资源民族主义和国有化情绪,我国石油企业应与拉美国家石油公司积极合作,争取到我国建立炼厂。
(二)石油企业“走出去”形式选择
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形式包括全资控股、合资参股和非股权安排的投资模式。全资控股即项目股权由我方全部持有。合资参股方式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东道国石油公司的股权联合,另一种是与国际石油公司联合。非股权安排方式的范围很广,包括租让制、经营合同、产量分成合同、技术援助合同、租赁合同以及各种工业合作。
在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油气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合资参股和非股权安排的方式,尤其是以产量分成合同、服务合同等方式为主。试图以全资控股的方式进行国际油气合作的努力往往因为各国政府对进入本国的外国石油公司严格监管和干涉而作罢。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首选战略就是加强海外资产收购。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油价暴跌,大量投机资金撤出,融资难度加大,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压缩投资。近几年大量购进区块的公司因为面临融资和债务压力,无法摆脱被收购的命运,一些拥有区块的中小型石油公司由于资金缺乏,已经购入的区块无力开发,甚至破产。而高度依赖石油的中东、非洲和拉美产油国,迫于财政的压力,也有抛售项目资产融资的愿望。我国大型石油企业的资产质量与之相比有很大优势。从融资方面来看,我国主要国有石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于很多国际石油公司,中国石油的资产负债率不足30%,融资方面不会有任何问题。我国石油企业应积极把握机会,加紧购买海外资源,去占领一些能源资源,获取我国的战略利益。我国石油企业相对融资机会较多,成本较低,手中握有大量现金,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积极购买国外区块,或则利用资金优势,与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合作开发,甚至大量并购一些拥有区块的中小型石油公司。同时,一些油气资源丰富但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可能会放松对外国石油公司参与本国油气资源开发的限制,也为我国石油企业进行国际石油合作提供了机会。
四、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战术选择
我国石油企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现有海外油气合作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有利时机,通过优选目标,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拓展新领域和新项目,发挥优势,优化布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建立稳定可靠的海外能源供应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跨国石油公司。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有合适的战术,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政府保障支持选择
1加大政策支持和能源外交力度。
由于石油的特殊地位,海外油气合作竞争异常激烈。目前海外石油投资已经不仅仅是资金、技术等经济因素所能决定的,任何国家的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利益保证,都需要依靠本国的国力优势和政府的石油外交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应积极实施能源外交,努力推进与石油资源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与国际性的能源组织和国际石油通道沿线国家的官方联系,为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油气合作争取比较好的条件。
2完善“走出去”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
国家出资设立风险基金,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项目、产品的政治风险和非商业性风险保障。政府应积极同有关国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并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有关条款,保护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利益,为企业创造对外投资的安全环境,并通过法律法规和适宜的企业管理机制防范海外企业的系统风险。作为高投入项目,石油投资的风险巨大,而“走出去”到海外投资,企业的融资成本就会更高。我国政府应该利用目前的有利时机,广泛拓展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
3建立石油公司海外业务的统一协调机制
国家应修改完善境外油气资源开发协调机制,避免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项目上与自己的公司互相竞争。为避免我国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恶性竞争,应该由政府出面建立协调机制,一致对外,凡是几个公司同时感兴趣的石油项目,应组织共同投标,政府应根据各公司的实力、技术特点、在项目所在国的工作基础,在公司间进行有效协调,确定合适的作业者或者各公司的参股比例。除了区域选择,还应鼓励我国石油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和产权互换进行资产结构调整,组建战略联盟,共同携手利用全球资源。
(二)石油企业的战术选择
对企业来讲,要优选战略选区,要在政治、经济等多项评价对比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目标,要采取灵活多样的项目获取战略,股权购买、股份转让、收购等多管齐下,还应注意采取合适的项目发展战术和项目组织策略。
1采取多样化的项目发展战术。
勘探与开发相结合,早期以油田开发项目为主,逐步增加勘探项目。如果有新油田合作机会,应该成为首选项目。油田项目的进入费用高,操作不当损失可能就会很大。勘探项目进入费用比较低,且划分阶段,每个阶段的义务工作量不是很大,一旦成功,其收益可能很高。国际上的大石油公司都有勘探项目,上游工业的获利主要从勘探开始。
逐步进入海洋勘探开发领域。目前,陆地的勘探程度总体上比较高,而海洋的勘探开发程度比较低,深海区和极地海域的勘探程度更低。海上剩余油气储量增长速度比较快,随着勘探开采技术的进步,海洋勘探从浅水区进入深水区。我国石油企业应积极进入海洋勘探开发领域。
大力参与和积极进入天然气项目。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国外大多数天然气项目中所生产的气难以供我国利用。鉴于天然气存在巨大的剩余可采储量和勘探潜力,近年来天然气的液化技术有很大进展,而且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积极选择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也可以通过天然气项目的合作,促进石油勘探开发项目的获得。
重视重油和油砂矿项目。重油、沥青砂资源在地质上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在地理上主要在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的中亚地区和美国的阿拉斯加等地。目前,国际大石油公司正在加大重油和沥青砂的勘探开发力度,我国石油企业也要抓住这个机会,积极进入重油和沥青砂勘探开发领域。
2不拘一格的项目组织策略。
争当海外项目作业者。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有作业者和非作业者之分,对于两种角色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对作业者的要求比较高。从能力而言,我国石油企业经过多年来跨国经营的实践,基本上已经有能力当作业者,而且当作业者有利于带动自己公司的劳务、物资、设备出口,比较容易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图。
努力带动劳务、物资、设备出口。我国石油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很大一部分转化为劳务承包和设备物资输出,我国石油企业的专业技术服务公司通过海外项目作业,取得跨国作业的经验,提高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有利于在国际技术和工程服务市场上投标。同时,各技术服务公司也可以为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提供强大支持。
参考文献:
唐金鸽、邵万钦: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探讨,《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第5期。
陆如泉:中国大石油公司实施国际化战略需要积累五种社会资本,《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6期。
谭灿玉: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徐淑秋: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在这些勘探者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学数学专业出身,却从事着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地球物理方法、信息与计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他把精准的数理计算方法带到石油勘探领域,提出了基于“皮尔森体系”独立分量分析实现信号去噪的方法以及基于HHT的点谱白化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在数学力学与石油勘探之间游刃有余地行走。他甘于清苦与寂寞,却为中国的石油勘探行业赢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面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他淡然表示:“我所做的,不过是在数学跟石油勘探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他,就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曹思远。
从数学到石油勘探
1978年,16岁的曹思远考入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力学系。大学毕业后,曹思远留母校任教,成了一名年轻的大学老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申请的一个针对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获得批准。曹思远从此与石油物探结下了不解之缘,踏上了一条解密苍茫大地、探求自然奥秘之路。
随着工作的展开,深感自己知识不够的曹思远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牟永光。在牟永光的悉心指导下,曹思远第一次将属于三个不同学科的内容,即调和分析中的小波理论,非线性学科中的分形理论和地球物理学科中的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完成了题为《小波变换在地震资料处理和分形研究中的应用》的博士论文,得到了业内行家的高度评价。
1996年曹思远在完成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后又回到了自己的第二个母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新站在了教书育人的讲台上。此时的他,不仅仅是一名大学老师,更是一名科研工作者。
激情是创新的源泉
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生活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人类对石油勘探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的地震资料的去噪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精度数据处理的需要,新理论方法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
曹思远在博士毕业之初,没有实践经验,没有人脉资源,有的只是深厚的数学功底和对未知世界强烈的探知欲望。拿到任何一个地震数据资料,他都如获至宝,在数据中寻找真理,在图像中探求规律。付出过太多的激情,也面对过太多的劳而无功;编过太多的程序,也有太多的程序因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而中断搁浅。
即便是这样,但曹思远激情未减,脚步未缓。天道酬勤,曹思远通过多年实践研究,提出了“基于‘皮尔森体系’独立分量分析地震去噪”的方法,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该专利成为教育部所属高校数十万个国家发明专利中仅有两个获奖专利之一,获得了当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曹思远向记者介绍说,接收到的地震记录中,很多有效的信号成分,由于能量弱,被淹没在各种各样的环境噪声中。对于能看到一些信号影子的记录,人们已经发展出了不少好的去噪方法;但对于看不到信号的记录,目前还没有好的方法将有用弱信号和无用噪声分离出来。曹思远就是基于这样的问题,用自己深厚的数学功底,开创性地建立了有别于传统去噪方法的有用弱信号提取法。
在这些记录中,人们看到的只是些杂乱无章的随机噪声,而看不到与它们混在一起的弱信号。如何从这无序的信号中,去寻找能量很弱的有效信号,是他们研究工作的重点,实际上它也是很多学科中的难点。而曹思远在本项专利中提出的解决方案,既无须大量的观测样本,也无须信号的先验信息,就可实现信号与噪声的有效分离;过程简单、计算速度快、应用方便灵活。经过该方法求取的地震信号具有信噪比高、振幅保真的特点。因此这项专利对我国的物探技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其它学科的信号处理也具有广泛而独特的应用价值。
耕耘于无声处
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涉及地球物理、石油测井、油藏工程、石油地质等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需要协同作战、团队合作。在技术研发进程中,曹思远经常与实验室的其他成员,或者是其他院系的老师通力合作,使得创新与突破的“源头活水”滚滚而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工作中,曹思远不管做什么都追求更高的水平。夜深人静之际,他就将白天未能解决的问题从头到尾思考一遍,许多新的思路就在这种反复思考中产生。他从不轻信前人的结论,而坚持从事物的本质出发,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曹思远在学校还承担了储层地球物理、地震勘探原理及解释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新技术、分形理论、小波理论及其应用、空间解析几何等学科的教学工作。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培训,员工队伍,企业发展
一、企业发展形势与公司现状
过去的一年是公司发展史上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我们具有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一,国际金融危机趋于稳定,世界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国际油价整体好于去年,我们严峻的经营形势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第二,我国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国内油气和化工产品需求会相应增长,集团公司油气业务发展特别是天然气和海外业务的加速推进,必然会给油气田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第三,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开发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速,我们的区位优势会更加明显,我们的发展空间会有效拓展。第四,经过几代大港石油人的不懈努力,大港油田具备了相当的发展实力,形成了550万吨当量的油气产量规模,这是我们建设大油田的重要物质基础。第五,大港油田勘探开发潜力依然很大,剩余资源量超过10亿吨,而且陆上老区挖潜空间大,滩海新区增储上产潜力大,具备建设大油田、实现大发展的资源条件。第六,歧口凹陷勘探被纳入股份公司勘探计划单列项目,歧口勘探科研项目被列为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企业发展,这为我们加快勘探步伐、实现规模增储创造了条件。第七,经过46年的历史积淀,大港油田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思路和适用于不同地质特点、不同油藏类型的特色技术体系,这为我们实现更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团结一致,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在各路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果、实现了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面对全球金融海啸带来的巨大冲击,石油市场“需求不旺、供大于求、油价振荡多变”。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异常严峻,效益增储上产而勘探开发难度加大,大油田建设加快而投资成本紧张,特别是企业内部职工队伍老化,关键岗位人员缺乏,已成为制约企业的发展的重要瓶颈,企业发展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需要大批优秀专业性人才和综合性人才。
二、加强大学生培训与培养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企业陆续招聘录用了专、本、硕、博毕业生千余人,在不同部门、不同的岗位从事工作。2007年~2010年,油田公司每年都组织了新招聘大学生入厂教育培训,通过大学生培训使我们更多的接触了他们,了解了他们。根据2007年~2010年油田大学生跟踪调查分析可知,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校园相对而言是个比较安全的场所,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然而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尤其是作为石油企业的职工,安全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则是致命的问题。
2、大学生有着雄厚的理论知识底蕴,但实践能力欠缺;书本知识丰富,但现场动手能力不足。理论与实际生产相脱节,理论说的头头是道,到现场却全然不知,很多设备,器材只是见过图片,不知道该如何使用与操作。
3、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大高校,所学专业各不相同,有与石油企业相关的石油类专业,也有一部分非石油类专业的大学生,专业涵盖面广泛。到公司工作后,一部分大学生所从事岗位,专业不对口或从事工作为相近专业,所学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利用。
4、企业发展需要高学历的尖端人才,以开发新的技术和适应新领域,硕、博研究生首当其冲作为主力军,然而部分研究生其本科、专科所学专业与研究生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不统一,专业间的“嫁接”,导致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限制其发展。
5、随着全球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办公自动化已成为办公的必然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为学历教育,侧重理论与专业技术的学习企业发展,其专业知识丰富,而到了工作岗位之后,大部分大学生尤其是二线岗位的大学生,对办公系统的基本操作显现出力不从心,于是“木桶原理”——短板效应,导致办公效率低下,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影响工作。
6、一些工作岗位所从事的工作,实际只要具备高中或中专文化即可胜任,用不着利用本科及以上的知识水平。相对安逸的工作环境,对大学生来时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一部分喜欢刺激与挑战的大学生选择了跳槽;而一部分主动性差,学习能力不强,没有明确人生目标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整日碌碌无为,安于现状,慢慢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荒废。
7、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接触的人群相对单一,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差,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不足,造成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由于个人原因而处处碰壁,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大学生培训与培养的具体措施
通过“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需求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各项需求中,排名第一的是“有更多的学习与培训机会”。从2007年~2010年油田公司大学生入厂教育培训的“培训效果测评表”可以看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人际交往与组织与沟通》、《团队建设》、《职业化塑造》等提高员工自身素质的课程,学员满意率都达到85%以上。经过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员工,在员工专业技术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种种数据表明,企业新进员工对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增加培训机会,有明确的意愿与需求。大学生培训与培养意义重大,如果没有给予他们系统的培训与培养,既浪费了公司的资源,又荒废了大学生成长的黄金时间。针对以上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可实施如下具体措施:
第一,加强对新入职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理论与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并严格考核,作为各项培训工作和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平台,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使专业技术人才得到提升;开展各种技能大赛,激发他们的热情。第三,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继续教育培训,更新大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调动大学生积极性企业发展,不断学习充电。对于所学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的大学生进行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以使其更快适应所从事工作。第四,开展大学生现场实习培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第五,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培训,熟练办公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简单的电脑故障维修。第六,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建设能力的培训,掌握有效的沟通,培育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第七,加强大学生与优秀职工的经验交流,开展培训座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定位与转换,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与积极的工作心态。
全面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就要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着力打造富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就要坚持把培训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紧紧依托培训资源,不断强化员工教育培训,优化队伍结构,完善管理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大学生是企业发展的后备军,也是企业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培训与培养则是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关键。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油田公司增储10亿吨、建设大油田、建设示范石油矿区的宏伟事业继续全面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公司总经理李建青在传达贯彻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大会上的报告》,2010年7月23日
[2]《夯实基础创新能力努力开创矿区服务事业新局面》,王守信在学习贯彻集团公司2010年矿区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4月15日
[3]《如何培训和培养大学毕业生》,hrm.cn/news/7691.html,2009年12月15日
[4]《坚定信心打牢根基为全面实现既定战略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公司总经理李建青在大港油田公司十届二次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2010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