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早期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之心理学家对幼儿语言发展0—6岁关键期的探究,发现这一时期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好机会。幼儿由于其年龄及心理特点,幼儿是自身的活动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体验生活,习得经验。在早期英语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作为教师的应顺应幼儿的这种成长规律,玩中学,学中玩,乐中设定语言环境,让孩子轻轻松松学英语。因此,教师要创造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营造宽松、愉快、自主的精神环境
宽松、愉快、自主的精神环境是调动幼儿情绪、兴趣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上的平等,更有助于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要用自己饱满的热情感染幼儿,并自始自终的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善于捕捉能力较差孩子的闪光点,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学习环境。
(1)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我曾用一节生动的情景表演"外星人运动会"和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孩子们都坐在模拟飞船登陆到另一个星球,我扮演一位外星人,孩子们看到我古怪的样子都笑了,的活动就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接下来孩子们连声问好,主动问你要去哪儿,摸摸外星人等一系列的情景游戏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商讨下产生了,孩子们很难记住这么长的对话,而却在笑声中轻松愉快地把他们掌握了。
(2)要看到孩子们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形式要为个层次的幼儿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例如:在对话、表演、游戏中要充分兼顾不同程度幼儿的,使每个幼儿都有所收获,使他们都能体会到语言学习的成就感,尽可能的满足谈在同语言方面的表现欲。同时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发挥他们的最佳水平。慢慢地,孩子们都成了活动中的主人,都可以勇敢得站在大家的面前,用英语对话、表演,并且学习语言的兴趣越来越浓。
(3)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是愉快地、积极互动地,也是允许出错地。应允许他们说的不正确、不完整、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
(4)要尽量提供母语化的语言情境活动课堂。教师应在活动适度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取代汉语教学或中英互译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课堂情境和教师的引导理解语义即可,不做翻译。教师在教学中数次对课堂用语的,是幼儿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掌握课堂用语,会对其今后的英语教学有很好的推动。母语化的语言情境教师具备良好的英语专业水平,同过借助教师多变、有趣的引导策略、辅助教具,让幼儿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在英语语言环境下自然地使用英语。
(5)要在活动课堂以外创建英语环境。语言只有在交流实践种才能被习得。在其他学习或活动时间,老师可称呼幼儿的英文名,用英语表达一些英语课上已经学习过的日常用语。问候、道别、简单的活动要求、礼貌用语等都可以用英语与幼儿互动。
二、创设物质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学英语
1.家庭早期教育中实施的公民价值观培育优越于学校价值观培育首先,优越于学校早期公民价值观培育。学校早期公民价值观培育是指幼儿园、小学有意识对学生的公民价值观进行的培育。相比而言,家庭早期公民价值观培育是自由的、随机的、渗透性的,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教材,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涉及到过多的教育对象。而学校早期公民价值观培育则与此相对,有固定的教学大纲,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教学目的,固定的教学场所,固定的教学时间,具有很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功利性和明确的规定性。因而前者更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其次,优越于学校晚期公民价值观培育。学校晚期公民价值观培育是指中学、大学有意识对学生的公民价值观进行的培育。家庭早期公民价值观培育具有启蒙性和基础性,人之初好似一张白纸,其大脑处于一片空白,对于具有一定权威性和亲和性的家长导入的主张、思想、观念,幼儿及儿童可谓是全盘吸收,由着家长引导塑造。相反,学校晚期价值观培育难度较大,效果可能不是很理想。一个自主意识、独立意识越益增强,一个大脑里已有一定价值观的学生,如果学校输入的价值准则与其自身已拥有的不一致,其接收的排斥性可想而知。可见,早期教育没有受到良好的价值观启蒙,以后的学校价值观培育效果不是很理想。
2.家庭早期的价值观培育是公民获得价值观启蒙的第一个主阵地孩童时期是孩子学习的最佳黄金时期,家庭早期的价值观培育是公民获得价值观启蒙的第一个主阵地。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曾提出过儿童的可能能力递减法则,他说:“生来具备一百度可能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具备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岁时教育就会剩下四十度。”[2]242印度“狼孩”卡玛拉的学习案例有力的证明了越早接收早期教育、越早受到早期价值启蒙越好。
3.家庭早期的价值观培育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和社会的发展较之宗教对西方人的思想、行为甚至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则更多地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早期的价值观培育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孟子讲“国之本在家”,黑格尔认为中国“终古无变的宪法的‘精神’,就是‘家庭的精神’”[3]113。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人重视家庭,对家庭怀着宗教般的情感,犹如西方人信奉上帝”[4]18。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指出,家庭以缩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后来在社会及其国家中广泛发展起来的对立。可见,综合了家庭成员之间思想的、感情的、经济的、文化的和道德的诸方面因素的家庭对中国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幼童时期,正是幼儿及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正、负方面的影响,家庭早期的价值观培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由此,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后备军的孩子也决定了国家的前途与未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家庭早期教育中公民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从家长与公民价值观的关系而言,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家长(如隔代教育)不了解价值观为何物,不知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不知道价值观形成规律,无从谈起对幼儿及儿童的价值观教育。二是一部分家长虽然了解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但不认可,将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在目前的社会变革期,部分家长在价值观上产生了困惑,诚实正直还是投机取巧,宽容友善还是以直抱怨?他们既希望孩子诚实正直、宽容友善,又害怕孩子长大后吃亏上当、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因此,不自觉地给孩子灌输“不与陌生人说话”“资源有限,竞争无限”等价值观。更有甚者,自己的价值观已完全沦落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自由等,仍振振有词的灌输给孩子。三是一部分家长虽然了解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认可,但重视智育教育而忽视价值观教育。在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下,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第一起跑线上,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力方面,而对成长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非智力方面,如价值观、人格等方面重视度不够。
(二)从家长的教育方式来看,存在三种错误的教养方式
一是溺爱型。这种家庭教养方式指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千依百顺、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种方式易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二是放任型。这种家庭教养方式指家长由于一定的原因(或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或因无意识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这种方式易导致孩子散漫,冷漠,长大后很难形成友善等价值观。三是权威型。这种家庭教养方式指家长将孩子看作私有财产,认为教育孩子是私人的事,全凭自己的意志教育孩子。这种方式容易出现“不打不成材”“虎妈”“狼爸”等现象,易使孩子敌视他人,仇视社会。
(三)家庭早期教育中公民价值观的错误培育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如果要对以上的错误教养方式进行总结,可以将“家长要求孩子采取某种行动或者要求孩子听话”归纳为以下的教养逻辑:一是简单的说理;二是在说不通的前提下,权威地单方面下命令下指示;三是仍然说不通则是告诫、警告、恐吓或引诱;四是也即最后一步是歇斯底里的打骂等惩罚,如面壁,关小屋子,或拳脚相加等。错误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及儿童公民价值观的培育负作用相当大。在此,简单列举两种具体的方式加以说明。第一,在权威型教养方式中,如果孩子不听话就以编恐怖故事的方法对之进行连哄带骗的警告恐吓。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易产生诚信感,家长不是将孩子作为平等的主体尊重他,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是连哄带骗,在其幼小的心灵播下了不诚信的种子,如果以后不及时矫正,那么孩子长大后自然会产生一种撒谎心理,离公民价值准则之“诚信”渐行渐远。第二,在溺爱型教养方式中,如果孩子不小心头部撞倒了桌子等哇哇大哭,家长习惯性的安慰,“我们打这个桌子,是它不乖,该打该打,不哭了啊……”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易产生友善感,家长的这一举动不是让孩子查找被撞的原因,而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别物。别人、别物如果有对不起地方,那么一定要“讨回个公道”,在其幼小的心灵播下了怨气的种子,如果以后不及时矫正,那么孩子长大后自然会产生一种报复心理,与公民价值准则之“友善”相去甚远。
三、家庭早期教育中公民价值观培育的观念和原则
(一)家长要形成正确的“三观”
家庭早期公民价值观培育,对个人、社会、国家均至关重要。但家长、学校、社会、乃至政府对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家长自身。因而,政府、社会、社区等有义务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如加强立法,加大家庭早期价值培育重要性宣传,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家长培训支持体系等,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三观,指导家长正确实施家庭早期公民价值观培育。
1.正确的孩子观。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孩子是逐渐成熟的具有一定依赖性的相对独立主体,具有平等的人格。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认识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重视他们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各个年龄段的成长规律。
2.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首先家长要树立教育责任意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一个做父亲的,当他生养了孩子的时候,还只不过完成了他的任务的三分之一。他对人类有生育人的义务;他对社会有培养合群的人的义务;他对家有造就公民的义务。”[5]23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观。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得好……难道养小孩子,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6]8663.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家长通过学习不仅能了解、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还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特色,将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融入到家庭日常生活中,形成家庭成员潜意识地遵从的健康家庭价值观。(二)家长要坚持四个原则1.主体性原则。在家庭早期公民价值观培育中,受教育者是幼儿或儿童,家长虽是主角,占引导地位,但不是主体,孩子才是真正的教育主体,而且是平等的主体。所以应坚持主体性原则。个体具有亲我的倾向,易接纳“我”而排斥“他”。家长在价值观培育中不得硬性灌输,而是以孩子认同为前提。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的模式进行价值观培育:接纳孩子的情绪赞同孩子的观点从孩子观点出发让孩子主动归谬孩子自身否定其原有错误观点家长协同、引导孩子建构正确的价值准则。2.一致性原则。首先,家长言行要一致,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次,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式、教育观念等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会起到此消彼长的作用,让孩子无标准可依、无方向可循,无所适从。再次,情景与教育时机要一致。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生活中一旦出现了教育的契机,家长要及时地介入、跟进。最后,行为与结果要一致。在价值观教育中,对孩子的优良品性予以充分肯定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反之,对孩子的不良品性要予以艺术的否定并及时的给予相应的惩罚。
一、游戏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添加剂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增进知识。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二、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三、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四、自由选择的作业形式
我清醒认识到: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只会使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最终使得课堂生态被破坏,教学环境被人为地恶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无必要而厌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做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不悦,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没有了。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的布置作业为商量式的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加深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指导。如:在学习了《渡津门送别》后,就可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做这样的作业:收集古代联“送别”的诗词曲赋文,作专题研究。使得他们必须去查找有关“送别”类古诗词资料,这样他们既学到了与课文有关古代诗词曲赋知识,又培养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其他学生,则只需要能做出课文中的巩固性练习即可。
关键词:语文教学;好学上进;互助互爱;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宽松;和谐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园将继续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以教育局提出的五个突出”为切入点,规范与细化管理过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寻求科学高效的人性化管理为重点,以夯实教科研基础、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为手段,进一步转观念、强内涵、促发展,以创建省“平安校园”为抓手,本学期。不时开创我园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合理规划。为下学期中心幼儿园的异地新建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努力改善村级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以一套中心园 与村园一体化管理的模式,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3严格实行《 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方法》基础上。学前教育继续向03岁年龄段延伸。
4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领不同层次的教师跨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境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多渠道、多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练习的平台,确保每一位教师能通过多种途径得以发展和提高。
5加强课程审议。着实推进有效教学,努力构建园本特色
三、具体措施:
(一)调整布局。
而现有园舍无法拓展的现实情况下,针对中心幼儿园生源的不时充分。将积极争取市教育局、镇党委的大力支持,调整布局,进行统一规划,撤并近端村幼儿班,及时递交申请演讲,异地新建中心幼儿园一所,集聚幼教资源,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敞舒适、平安温馨的良好育人环境。
靠近江浙临界地带。本学期我将积极争取当地村委领导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幼儿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改善办园条件,新建合格园一所,着实推进村级幼儿班的撤并工作,全面改善我镇村级幼儿园办园条件,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使我镇幼儿教育步入统一科学管理的轨道,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二)构建社区、幼儿园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
依托社区,横向上。定期研讨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形成家庭、幼儿园、幼儿园和社区相结合的幼儿教育网络。定期组织03岁的幼儿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活动,面向03岁儿童家长开放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指导等服务工作,传输亲子教育理念,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不时提高,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即:维护国家利益、爱岗、爱园、爱生、爱已。特别关注新上岗教师的教育与引领,激发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教职工努力自觉做好本职工作,树立高度的事业性和责任心。继续发扬优良的团队作风,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本学期继续实行家长问卷,不时规范师德行为。
2强化反思与研究。积极开展“135行动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积极撰写教育笔记与教育论文,期末以评比的形式挖掘优质价值。
3加强骨干教师培养。通过上课、讲座、沙龙、竞赛等形式,给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研讨的机会,提高全体教师的工作能力。本学期将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市级a级优质课评比,不但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四)开展园本教科研。
立足本园特点,本学期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以园本教科研为平台,不时提高保教质量和教师素质,完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努力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园本课程。
1教研的工作重点是围绕教师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展开教研。提高教研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及教学基本功竞赛,使教研工作能够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问题。本学期,将通过多种教研模式创新教研活动,准确掌握各年龄段的目标,杜绝一切“作秀”课堂教学,逐步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结合评比,把“备课—听课—说课—议课—一体化,把活生生的教学现场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诊断、评价与质疑,找出开展活动中的优点与不足,并且共同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用理论来诠释我教育行为,使评优的过程成为培训教师的过程。
2继续开展“十一五”课题研究—基于自制玩具的幼儿多元智能的行动战略研究。以自制玩具的环保教育途径为切入点,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重视幼儿的实践操作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多元素质的发展。做好经验的总结,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提高科研的实效性,张扬科研兴园的理念。本学期我将充分作好“十一五”结题工作,以丰硕的效果开启本园特色亮丽的风景线。
(五)落实班级精致化管理。
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纲要》精神。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坚持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不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加强对贯彻落实制度的检查和督促,平时考核与期末评比进行挂钩。经常深入第一线,观摩活动,对一日活动各个环节进行探讨,注重互帮互学与引导。本学期重点加强幼儿一日活动的优化,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班级管理的意识和管理班级的能力。
(六)密切家园联系。
发挥好家委会作用。通过各班家长园地、幼儿园网页、幼儿园家教宣传橱窗、半日活动开放、家教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园将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协助家长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增进家长对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解,优化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整体效果。不时丰富幼儿园网页内容,及时报道幼儿园动态。班级网页要及时反馈本班动态、重大活动、幼儿发展等情况。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
(七)后勤保证。
1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将严格执行 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细则。认真做好各类台帐,切实做好晨检工作。
2做好各项平安工作。落实精致化安全管理。强化防范,把平安工作做到位。门卫人员严格把好园门关,做好来园登记工作,加强平安捍卫工作。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把好食堂卫生关,依照卫生要求规范操作,严防食物中毒。
上学期我们按计划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幼儿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待提高。
2、美术活动组织形式、内容单一,评价环节开展不到位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然教师再固守原有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应加强学习,及时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育头脑,以科学的教育方式组织学习,以饱满的教育热情对待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应时代大发展要求。因此,本学期大班教研组的工作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以幼儿园学期工作计划为重点,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加强学习,将教研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1、我们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园内外的稳中各项学习、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在全体教师心中统一认识、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并且要求教师学以致用,把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相结合。
2、鼓励教师多阅读《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幼儿杂志,并汇报交流等。
3、每位教师都要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等,鼓励教师积极大胆的撰写案例分析等。
(二)、抓好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教育“质量就是生命”。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都已掌握了一些正确的教育观念,但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却发现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研组作为教师学习的阵地,提高保教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的教研活动方法,能使研究更为深入、精确,因而教研组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制度,形成一种学习氛围。教研组的每次活动,都引导教师们学习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让教师们从各个层面上了解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加强教师们的理论基础。
(三)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教研质量的提高。
1、赛课活动
为了让教师们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我们为教师们提供赛课活动,引导教师们通过活动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们也通过互相的学习观摩,会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得更快。
2、交流活动
为了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们对幼儿教育课程的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正确理解与实施《纲要》,通过赛课、交流等活动形式,让有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把好的经验相互之间进行多次交流,让才参加幼儿教育工作的各位教师通过观摩这些交流课的方法,取得最直接的教育教学经验,缩短他们积累经验所需的时间的过程,让参与交流课的教师们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一定的启发,对幼儿的教育教学有更深层的理解与思考。
三、重视家园共育。
1、各班及时布置好家园联系栏,在班级网站上及时班级动态,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学习内容。
2、有效利用时间,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层次性,注意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和优势,将时间和精力切实用在孩子身上,用在自我学习和修炼上。教师在本学期内可邀请家长来听随堂课。
3、结合大班的实际,以“幼小衔接”为主线,将幼儿期的全语言、数学等领域和主题探究活动有益的融会贯通,形成本园本年级本班级的特色。
4、提倡资源共享、资源互补、加强班级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尽快推广各班的成功经验。
5、明确分工与合作,组织好年级组的大型活动。
6、加强班级间的幼儿才艺展示,用不同方式、选择不同场地,让幼儿尽情发挥,增强其自信心和表现力。
7、提倡共同进步,班级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保育老师在带班技巧、业务素质等各方面不断提高,使他们有信心面对竞争和挑战。
四、各月工作重点
二月
1. 学习园务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组实际情况确定本学期教研组特色及研究重点。
2. 交流各班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研讨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三月
1.策划、组织植树节社会实践活动。
2. 组织好三.八“模范妈妈”评选活动
3.“六幼杯”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
四月
1、组织好幼儿进行春游。
2. 组织好“五。一”劳动节幼儿生活技能趣味赛。
五月
1. 学习园本培训:美育奥福 蒙氏教育
2. 参观小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3.庆“六.一”星光灿烂音乐会。
六月
1.邀请小学老师、一年级学生及家长到园座谈。
2.开展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的家长讲座。
3.计划、组织幼儿“毕业典礼”的活动。
论文摘要: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是多年来幼儿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的策略。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
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育儿知识,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
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我们通常说的幼儿教育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的幼儿教育论文是指三至六岁的儿童接受的幼儿园教育,广义上的幼儿教育是指三至六岁的儿童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的总和。陶行知认为,六岁以前是形成重要习惯、人生态度以及关键人格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好好培养,只要对儿童进行适当的调教,即可长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但若没有进行好好的培养,一旦你有些习惯和毛病在幼儿期养成,是很难改变的。陶行知先生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的指出,教育要从小抓起,而幼儿教育则是根本。我们要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不可忽视小孩子的天性和能力,更不能漠视了对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让我们明白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创新幼儿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技巧地启发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只有意识到了儿童的创造力,才能重视儿童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先生认为封建教育的弊端是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没有言论自由,更没有动手的机会,学校仿佛是一个鸟笼,而孩子就是小鸟。
2 陶行知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
陶行知先生,很早就开始关注并重视外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并密切关注国内的教育事业,关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与国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比较,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幼儿早期教育,因为幼儿教育是开始人生的基础教育,是人生可能发生转折的关键时期,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儿童成长的这一个关键时期,加强对儿童个性和习惯的培养。只有做好幼儿教育,才能够保证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成长为祖国所需要的人才。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儿童若得到好的教育,国家则发展得好,儿童若得不到好的教育,国家则面临危机,这也就是所说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强弱的关键就是能够得到好的教育。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明确了幼儿教育的根本。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应该对幼儿教育进行普及,尤其是农村,更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让所有适龄的孩子都能够在合适的时候,走进课堂,接受教育。保证儿童接受幼儿教育不仅有利于对妇女劳动力的解放,让妇女能够安心地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明辨善恶,在早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
(1)指出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在幼儿教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目前的中国教育教学中,其理论思想和现实意义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明确的指出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兴办幼儿园不仅可以解放妇女劳动力,还可以提高工厂的工作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儿童健康成长。同时陶行知还提倡在农村多多建立幼儿园,将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普及到农村,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公平的机会能够接受应该受的教育。在农村扩建幼儿园,也使儿童有了更多接触自然和认识自然的机会,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情操,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性格。陶行知这种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关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如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师资力量,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2)有助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转变。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有助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转变。首先,使我国更加关注国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逐渐向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化教育转变,逐渐从重视城市幼儿教育向农村幼儿教育转变,并逐渐普及化。陶行知指出,我们不能一味地光顾着学习别人的东西,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列宁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有太多的未接受教育的儿童,这个国家是无法实行社会主义的。可见,幼儿教育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意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很好地促进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重大转变,并且这种转变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化的意义,由专注城市幼儿教育事业向注重农村幼儿教育及建设相应幼儿园的道路上转变。
4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1)提高幼师地位。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和“学”是一件事,主张寓“教”于“学”。做老师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知识并不是可以使用终生的。但在目前的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是幼师的待遇和地位低都很低,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幼师相关工作,尤其是男性幼师就更少了,可能也与男性很难与幼儿相处和沟通有关,这就导致幼儿园中男性幼师严重缺乏。城市是如此的境况,农村的幼儿教师就更不受重视了,也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去农村当老师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重视幼师的地位,给予他们以肯定,要切实地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和地位,并保障幼师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幼师的师资队伍,才能有更多的人愿意从事幼师行业,才能不断壮大幼师队伍,保证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这是前提条件,也是当务之急。所以,加强幼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保障幼师的合法权益,提高幼师的地位,主要包括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改善幼师的经济待遇,才能够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到幼儿教育中。
(2)学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无论是幼师还是家长,都要学会对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行有效的保护。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或听到许多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不懂的事,都会马上对老师和家长进行提问,就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这个时候作为幼师或者家长切记对孩子说“不懂就不要问”这样的话,这样只会打消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其实,很多幼师或者家长由于没有耐心,在无意间就会犯这样的错误。使得孩子下次再有疑问时,已经不敢说出口,这就导致孩子们的好奇心被一点点地扼杀,甚至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好奇心。失去好奇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可悲的,是不符合他们年龄段的现象。作为幼师和家长,要学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宝贵的财富。当孩子有疑问,充满好奇心时,作为幼师和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解答,千万不能默不作声,要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
(3)会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对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玩耍的阶段,所以老师和家长要找到与孩子正确的相处方式,最好是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到知识,在玩耍中有所感悟。但是,目前有很多老师和家长一心只追求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小小年纪就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参加各种补习班,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作为幼师和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所以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在玩耍中教会他们学习,开发他们的智力。此外,还有很多老师和家长经常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觉得别人的孩子永远比自己的孩子优秀,这样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要学会在玩耍中教会他们学习,更要学会尊重他们和鼓励他们。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他们远离压力,远离厚重的课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的国家需要的人才。
(4)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越来越重视,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很容易导致幼儿教育的“西化”,这是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所鄙弃的。但目前,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存在并热衷于西式管理和教学的幼儿园。而家长们总觉得“西式”教育相比于“中式”教育是先进的,家长们希望孩子上最好幼儿园的这种心态,也将“西式”幼儿园推向了,尽管这种幼儿园的教育投资很高。这就导致了一些幼儿园一般家庭的孩子只能望而却步,甚至一些农村地区的孩子,由于家庭困难,根本上不起幼儿园,使这些孩子接受学前教育成为了困难。所以,我国应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而不能一味的崇拜和模仿外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从目前的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我们应该借鉴陶行知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现状,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创办真正适合我国的幼儿园,同时还应该加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建立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5 总结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界的先驱,他的幼儿教育思想无论在理论意义还是在现实意义上,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不仅指出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还有助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向更好的方向转变。幼儿教育需要幼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努力学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建立陶行知先生期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平民的幼儿园,实现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芳妹.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26.
关键词:王国维;教育思想;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46-02
王国维一生关于教育的著述颇多,并能躬行实践,把自己的思想积极地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他早年主编《教育世界》,翻译了大量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文章,促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中国最早的师范学堂教员之一,他在教授期间,能够融合中西,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撰写了诸多教育方面的文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理论,丰富了中国教育理论,等等。所以,深入总结王国维的教育实践,对重新评价王国维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促进今日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笔《教育世界》、呕心沥血向西学
1898年,迫于生计的压力和对新思想的追求,王国维北上,在梁启超、汪康年所主办的《时务报》工作,后又于工作之余在东文学社中学习外文,从此开始正式接触异国文化。两年之后,王国维受到罗振玉资助赴日留学,学习了西方文学、哲学、美学、教育等先进思想,在思想观、文化观、教育观上有较大的改变。1901年8月,王国维在武昌农务学堂任教并开始为《教育世界》撰文。1904年起,他开始在《教育世界》主笔,负责撰写、翻译外文,介绍西方先进思想。他在第68期中撰文刊物新的宗旨,共分为三部分“一、引诸家精理微言,以供研究;二、载各国良法宏规,以资则效;三、录名人嘉言懿行,以示激劝。若夫浅薄之政论,一家之私言,与一切无关教育者概弗录。” 自此,《教育世界》为学术界、教育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研究平台,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许多著名学者纷纷投稿,王国维繁杂之事虽多,但亦笔耕不辍,时常发表自己的论著或译著。《教育世界》成为先进人士讨论学术、发表见解、抨击时事的主要阵地,其中所刊登的文章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被桎梏已久的思想,在当时产生极大影响。
20世纪初,正值中国近代教育探索、确定之时,所以《教育世界》开始大量翻译国外先进教育论著,其中以日本的最多,包括日本确立近代教育学制之时所颁发的新教育政策、学制、各级各类教育法案等等。同时王国维在《教育世界》上注重刊登西方先进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例如,刊登的《费尔巴尔图派之教育》、《德国海尔巴德派教育学会纪事》、《讷德普氏之教育社会学》、《姐妹花》(1904年)、《醉人妻》(1905年)《爱美耳钞》(今译爱弥儿,1903年)等等,为清末政府制定新学制提供了参考资料。为了丰富多学科理论研究,《教育世界》自第69期开始实行新的版面,不但扩大了版面,张页也有所增加,涵盖的内容更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从纯教育类刊物改为综合性刊物,主要内容有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史学等等。王国维主编《教育世界》使它成为囊括百家言谈、罗列世界先进教育、学术理论的专业刊物。它上面刊登的许多文章几乎都是国人闻所未闻的,且翻译的西方教育思想较全面,所以说《教育世界》对引进西方教育思想,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学制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任教师范学堂、鞠躬尽瘁育新人
1903年,在罗振玉的协助下,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中国第一师范学堂――通州师范学校。当时的王国维虽然在《教育世界》工作,但因学识广博,精通外文,故此在罗振玉的举荐下赴南通任教。
王国维在通州师范主讲的为何种课程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他主讲的是心理学和逻辑学,而有的学者,如佛雏,认为其主讲的是伦理学和国文两课。据资料显示,王国维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且在1903年之前翻译和学习的多为伦理学,故此他在通州师范主讲国学和伦理学的可能性极大。王国维在工作之余亦不忘研究教育、哲学理论,撰写了不少文章,其《论教育之宗旨》、《哲学辨惑》、《汗德像赞》便在此时而著。
1904年,王国维任满通州师范学校,受罗振玉邀请赶往苏州任教。多数学者认为王国维此时主讲的课程为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但是仍有争议,有的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和资料研究认为其主讲的是修身、中文、历史等课。据江苏师范学堂第一届学生蒋息岑回忆:“王虽讲授修身、伦理,出入于封建名教纲常之领域,然王能沟通不同之中外礼俗,时创新说,着眼当时国势民风,讲求实效,而为学生心悦诚服,后成为中学方面的总教习。” 由此可见,王国维讲课不拘泥课本,结合时事,时时创新,深受学生欢迎和同事们尊敬。江苏师范学堂的教学,可谓是王国维展开其新教育实践的过程,从他这时期写的文章《论性》、《释理》等哲学文章中可窥一二。以《释理》为例,作者首先从本国和“西洋各国”的语源解释“理”字来源,而后又从本国和国外两个方面解释“理”的广义和狭义、“理”的客观假定和主观性质。可知,王国维讲解修身、伦理理论之时即注重本土理论,又注重新学的真学法、真方法和真精神;既注重传授知识,又能恰当结合时事,不啻为教师的典范。
振兴教育、改革教育时弊是时代所趋。王国维追随时代潮流,积极汲取新思想,参与新学实践,可谓是时代造就了王国维,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近代教育改革的实践者。
三、谋划新式学堂、身体力行忙新学
王国维毕生致力于教育改革,其青壮年时期更是血气方刚,雄心勃勃,立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看到旧学衰败不堪、新学新生繁荣,于是产生了举办新式学堂的计划。在友人许默庵的举荐下,王国维于1898年到《时务报》任临时书记及校对,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他,初到上海,就深深感受到了新学的气氛,并认识到了教育对国民发展的重要性。他与同乡许默庵等人互通信件,商议在家乡海宁创设新式学堂。从来往的信件中可以看出,创设学堂的计划周详、目标明确、态度积极诚恳,而并非是草率的冲动之举。他认为,海宁每年向湖北的捐款甚多,完全能取之充为建立学堂的资金;另外又设想向小学生略收学费来解决办学资金问题。但是,此时的王国维等人办学设想并没有得到各方的响应和支持,故并未成功。
1902年,王国维从日本归国,受罗振玉之托,负责编写中小学教科书。他认为,编写教育内容,事关紧要,不仅要立足国内已有资料,取之精华,更应当引进国外先进内容和教学方法。日本人藤泽利喜太郎的《算学条目及教授法》就是王国维在1901年成功翻译的。当时,国内数学学科尚未统一,其教学内容混杂、滞后,难以适应工业技术发展的需要;方法不一,难以传授科学、正确的数学原理;深浅不同,直接导致人才培养的不确定性,故此亟须加以科学规划以形成理论体系。所以《算学条目及教授法》一书的引进,对中国数学教育可谓是雪中送炭,对近代数学教学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育小言十则》中,王国维论述了广播新学必先培养师资的问题。当时政府多聘任遗老充任各类学校的教师,王国维认为如若能聘任到得用之才尚可,但放眼望去,大多遗老身体孱弱多病或者思想僵化而难以教学,而且最重要的是有的遗老有学问而不能自成一家,有的则迂腐不堪、盲目自大,由此而产生的矛盾甚多,后患无穷,这可以说是导致办学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教师的聘任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层层选拔,甄别人才,保证教育的实效性、教学的严肃性,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同时,王国维经过研究日本教育状况,指出教育的另一弊端。他提到,以官管学可以说是日本和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授予教师一定的官职,意在提高教师地位,引起人们对教学的重视,他认为这种方法本意极好,但施行起来极不可取。因为这样一来,容易导致人们治学目的不纯,不但于教育有害,学术的发展也会蒙受损失,因为唯利之徒有可能借学问来追逐官位,而丧失专心做学术的志向,故此,他提倡,学术如要得到长足发展、振兴,首先要与官位脱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次要采用各种方法鼓励人们潜心研究学术,而不是以名利相诱。
王国维在教育领域的可贵探索把人们的眼光吸引到了旧学改革推进新学之上,对当时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