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经验的总结和时间的安排,高三数学学习一般可分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复习阶段、二是题组练习阶段、三是自由复习阶段,每一个阶段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复习,形成自己的学习规律,从而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一、基础复习,要“细”;力求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1、强调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本”,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与基础,历年高考都强调以课本为依据;课本中结论,定理与性质,都是学习数学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几年高考题目中,常常以课本定义,定理变换模式,加以判断;以课本的例题,习题变换条件,加以求解与证明。另外,如果学生每天能阅读10分钟课本的话,这样能及时调动内容,以适应由基础复习单向训练转向综合训练的题目控制能力,再说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一方面可以巩固课本知识,另一方面也可提高自信心,不断鼓励自我战胜困难,起到一定效果。
客观上讲近几年高三复习资料在编排上不是依高一高二时讲课顺序编排的,限于篇辐,常常过渡太快,综合性强,台阶上不能使一部分同学因高一,高二学业荒废而想在高三好好学的想法得以实现。往往是并不是不想学会,而是会的没有可作,可作的常不会,这样就背离了第一阶段侧重基础内容的工作重点:作为老师,在选择复习资料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同学,资料不易过多,过难,让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有“会”的感觉,都应该有能转动课本内容的能力,作为学生自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千万不要被老师牵着走,学习是自己的事,老师只能起导航的作用。
2、老师分层次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复习。
学习《考试说明》,研究《考试说明》,是师生共同的任务;高三阶段,绝不要同高一,高二阶段,平铺直叙,各章节知识点大面铺开,均衡发展,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高考的四个层次,即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的区别与要求,对每章的知识的结构,在复习开始与复习结束,都要写出或说出章节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特别要强调课本内涉及的内容与课外补充的内容,及高考考过的知识点,而学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思路,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和特点,进行高效有计划的复习,为此,师生要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目,特别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目。
例如:“函数”一章,课本目录:集合与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因为函数是高考的重头戏,函数知识与函数思想地位,需让同学们下大力气掌握,扩充内容:求函数解析式,函数值域,求函数定义域,函数图像及变换,函数与不等式,函数思想的应用;重点知识重点掌握,重点训练,也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方向,而对于集合,因为高考要求降低,就适当减少课时,针对性处理数学知识点。减少盲目性,在高三能帮助同学们居高临下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3、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随着高考对能力的要求,除了强调对数学基础知识考查,在知识交汇点设计试题外,还考查中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作为数学知识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需要分章节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渗透与总结。先认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作用,再想法应用于解题,例:在不等式的解法一章,首先强调化归思想,即所有的不等式转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再强调等价转化,即常说到的等价组,包括函数定义域,运算的等价性等等,这样将资料的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无理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一块学习统一在数学思想前提中,便于很好的掌握,另外,可以开展讲座,集中学习数学思想与方法,加强感性认识,提高数学兴趣。
4、适量作业,巩固基础,加强规范。
高三阶段,应重视课后作业。适量作业,能巩固基础,加强规范,提高成绩。高三学生应认真学习高考试卷,重视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中档题重视其解题格式,得分点的处理,计算准确性;难题重视熟悉知识点的得分;另外布置作业、师生间得以沟通,发现好的解法,改进教与学。
二、题组训练、力求整体研究试卷
第二阶段题组训练、只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成绩。
把握试卷整体难度,要求集中训练选择题与填空题,着重讲叙与总结解决选择题与填空题的方法,例特例法,验证法,图解法,结论法等,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筛选,不要一味强调直接法,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选择题中,有不少题目就使用技巧,有的甚至不需要动笔就能得出答案。
整体把握,要把握好机会题目,机会分,在高考题中解答题第一,二个题,常常是机会分,必须完全做对,不能轻易算错,后面大题,以赚分为主,能得多少算多少;要学会控制整体卷面,据自身情况,也可以先去掉一,二个大题,轻装上阵,避免盲目紧张。
三、自由复习做到反省错误,知识系统化
一、做好常规教学工作,落实教学“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评)。
1.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时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率。
2.严格控制测验,精心制作每一份复习资料和练习
教学中配备资料应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试题的制作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3.做好作业批改和加强辅导工作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对象──学生,这里需要关心、帮助及鼓励。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大量的细致工作,批改作业、辅导疑难、及时鼓励等,特别是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更为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充分利用自习时间,对优生,指导与鼓励他们冒尖,适当开展培优竞赛辅导引导学生做好自主学习;对后进生要多进行个别的辅导,不仅给他们解疑难,还要给他们鼓信心、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去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加强科研促教,大胆探索教学新模式
积极响应学校开展“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课题研究活动,研究学生的学法,使教学工作真正做到:
①培养兴趣,多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想自己的问题;
②教会想,会思考从而实现自己扩大知识量,增加思维量。
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做法,重视“实践——学习与探究——反省、联系与总结“的过程,对于数学问题的学习,积极引导学生用“做─比─问”的方法来学习。“做”就是自己先审题、分析、试做,目的是训练和检查自己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就是把自己的分析、做法同老师或书上的方法对比,找出优劣,发现问题;“问”就是提问题,总结经验:
①解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关键是哪一步?自己为什么没想出来?
②能找到更好的解题途径吗?
③这个方法能推广吗?
④通过解这个题,我应该学到什么?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二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高二数学内容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几项措施和计划,以帮助更多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
一、指导思想
1、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禁毒、反、校园安全教育。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并养成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扎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推力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4.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精心准备,讲评恰当,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哪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或是逻辑,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重点、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5.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22周,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第一学段:数学必修3;第二学段:选修1-1
新的学期是新的起点,新的希望。通过上面的计划,我相信自己在本学期一定能有喜人的收获。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扎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推力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4.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精心准备,讲评到为,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和是逻辑,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重点、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5.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四、一些固定工作安排
(1)每周的周四下午参加数学组的教研活动,每周的星期五下午第4节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都有文字记录。
(2)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同科目或同科组的课,鼓励多听。
关键词: 方法指导类 讲练结合类 纯习题类 高考母题类 工具类
数学作为文理学生必考科目,高考分值150分,数学考试成绩直接影响高考总成绩,进而影响被录取的高校层次,因此数学高考成绩对每位考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数学内容众多,体系庞杂,有些学校甚至在高二结束时,数学课程还没有上完,因此进入高三后,学生复习时间紧迫,而且精力也有限;高考数学难度较大,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这无疑更增加了学生备考的难度。市场上关于高考数学的教辅资料十分丰富,品牌众多,琳琅满目,风格多样,浩如烟海,而质量、层次也是参差不齐,倘若使用不当,则易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学习效果极差,高考中难以取得优异成绩。因此,高三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巧用、善用教辅资料,合理备考高考数学。
一、方法指导类
方法指导类教辅最重要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因为“考试说明”是高考数学复习的“指挥棒”,“考试说明”对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与要求都有规定。凡是“考试说明”中没有列入的内容绝对不考,列入的内容都有可能考,并且对所列考点都做了详细要求,只有认真研读考试大纲,理解考试要求,备考才有针对性,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少走弯路。刚进入高三的学生可以暂时用本年2月出版的“考试说明”,仔细阅读“考试说明”,弄清“考试说明”中每一个考点的考试要求,对知识点的要求依次是知道、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根据不同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备考。第一轮复习时,对照考点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做到了然于胸。为了节省时间,高三学生可以阅读数学高考专家组织编写的“考试说明”的导读。根据考试说明,抓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内容,比如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圆锥曲线、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概率与统计、导数九大章节知识是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在高考数学试题中保持较高比例,而且考试极有深度,应作为重中之重。
方法指导类教辅,还包括一些名校名师的三轮复习指导法,打破模块、章节顺序的数学知识网络图,应试答题技巧,考前心理辅导等。阅读这些图书或文章,可缓解心理压力,备考有章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提高复习效率,迅速提高成绩及应试能力。
二、讲练结合类
讲练结合类教辅比较适合第一轮复习,大致是按照中学数学章节顺序进行编写的,注重“双基”训练,所选习题多以中档题、容易题为主,每一节开始都是知识总结、常用解题方法或技巧简介,有较少例题演示,主要是大量习题。每章结束后,会有本章知识网络图和本章常用解题方法技巧总结,也有单元测试。此类图书品牌众多,比如志鸿优化、世纪金榜、步步高、天骄之路,河北衡水中学、湖北黄冈中学、江苏启东中学编写的高三一轮复习用书等,太多了,这就要看考生自己就读的学校所选图书了。善用这种图书对学生的备考非常关键,不论学生过去基础如何,只要在这一轮复习中能够充分利用该种图书,知识结构就会得到优化,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按照学科内的知识体系,把分散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同一知识体系的知识点、知识单元进行整合,建立条理化的知识结构,实现基础知识体系化,通用解题方法类型化,学科内容综合化,解题步骤规范化。通常不少学生会觉得学校选的图书例题太少,自己到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所购图书往往只重形式,不是太难就是太厚,利用率极低。学生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难度适中、内容精炼的图书。这里,笔者为高三学生推荐一本由曲一线科学备考系列的《高中习题化知识清单(理数)》(或文数),该书最大特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技巧非常详尽,同时配有难度适宜的高考试题供训练。解题前认真阅读或闲暇时阅读,对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三、纯习题类
纯习题类教辅是高三学生必不可少的图书,也应适当训练。纯习题类教辅也是多如牛毛,比如2015年全国各省市名校高考试题汇编详解、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汇编全解、最新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详解、五年高考真题分类训练、全国新课标卷高考24题等。笔者认为高三备考时间紧张,一定要精选习题,保证质量,高考真题是众多专家心血的结晶,题目规范,无疑是题海之精华。笔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训练模拟题,近3年高考真题分类训练就够了,而且应当以容易题、中档题为主,不要过多训练难题。天利38套系列中的《高考必做真题课时练》是一本不错的纯习题类教辅书,题量、难度适中,答案详尽、规范。学生通过高考真题训练,可以熟悉高考题型,明确高考数学热点、重点、主干知识所在,提高解题能力、技巧、速度,提高答题的规范性,避免因答题不规范而丢分。而在第三轮复习或冲刺阶段,应当以本省市近5年或3年整套高考数学试题来训练,体验高考氛围,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感悟数学思想,熟悉解题方法。
四、高考母题类――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是与“考试说明”同等重要的教辅资源,数学教材是高考的母题来源,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整套试卷中约有80%的试题原型来自于数学教材的例题或习题,有的是巧妙改编,有的是多题整合。其实高考数学试题中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占80%,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能做好容易和中等难度基础题就已经是成功了,教材例题、习题难度比高考数学试题的基础题难度还要低。因此,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一定要结合三轮复习,认真研究教材,加强对概念、公式、定理、推论、重要结论和重要方法的理解记忆,细心研究例题、课后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加强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不变应万变。
五、工具类和奥赛辅导类
一、做好准备工作,奠定衔接基础
1.做好高中入学教育。这是做好数学知识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这里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对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实例向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
2.摸清基础,规划教学。为了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学习和比较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垫的知识点,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吃透初高中课标,衔接教材内容
初高中衔接,是一个严肃、重要的教学任务。初高中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高一上学期代数第一章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做好如下衔接:
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数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从而引入坐标定义法。
2.利用旧知识,加深新知识。如在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而在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是异面。还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在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如果能一步一步进行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三、培养数学思维,衔接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的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则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论思维过渡。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和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做好衔接。
1.认真组织教学,有效促进思维过渡。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加强推理训练。通过数形结合和解题思路的探索活动,来发展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反省性和独创性,以达到为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做准备、打基础的目的。注意理论观点对数学思维活动的指导作用,注意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并丰富数学观念系统。在解析几何教学中,教师应把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当作重要的教学目的。
2.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让学生在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同时让学生对所运用的思维方法和具体的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形成最佳的解题方法。
四、加强督促指导,衔接学习方法
初中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
1.教给学生基本学习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理解与分析、综合与应用,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以及预习――听课――复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地起来,学生掌握后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对于作业,教师应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作业书写,做到规范化、严谨化。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开始可有意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特别是立体几何书写表达上和立体几何的画图训练上。
一、备教材应戴好“显微镜”,挖掘教材深层意蕴
现行高中新课标教材分为5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模块,是按照“螺旋上升的”的方式进行编排的,不少教学内容是分散在几个模块中,并非一次学完的。因此,教师备教材时要系统分析高中阶段的所有教材,深入领会某一章节、某一知识点在高中整个数学体系中所占的位置,认真推敲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公式、定义,挖掘教材的深层意蕴。例如教学反函数前,教师应对反函数在整个高中教材中的地位和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有明确认识。我校要求新教师通读高中数学教材,不但要听高一的课,也要听高二、高三的课,培养教师的全局观,是很有道理的。
高中数学教材中不少例题往往是重要知识点的精华和浓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会有一些难度,这时,教师要对教材呈现的思维链适当加密,给学生“搭桥”,助其“过河”。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会让教学更有深度,我一直认为,教师多花时间钻研教材,课堂教学就会有深度,就会少一些“正确的废话”,就能节省学生许多的宝贵时间,教与学的效率都大为提高。
笔者最近读傅国涌先生主编的《过去的中学》一书,发现民国时期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度远非当下教师所能企及,这固然与当时社会对人才消化吸收能力较低,不少大师、学者委身中学课堂有一定关系,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不值得当下每一个教师学习吗?我想,数学教师每天读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读黄毅英的《数学教师不怕被学生难倒了——中小学数学教师所需的数学知识》,读梁宗巨的《数学历史典故》等数学教育著作,对数学教材的认识定会更有穿透力,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备教材。“深入方能浅出”的道理谁都知道,但知易行难,而这应该是每个教师备课的理想方向。
二、备学生应戴好“透视镜”,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学生是否学会、会学,是衡量教师教学成效的核心要素。教师在备课时要问计于生,要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的导学案在使用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信息,依据学生学习成效不断完善。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前,我和学生聊天,让学生说说对教材的认识。有学生说:“书本上用抛硬币做实验求概率,可不可以换成做其他的实验?”也有学生说:“概率内容我们在初中就学过了,今天学的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这为我如何组织教学提供了重要信息,知道学生想要学到什么,有什么困惑,便于因材施教。
备学生就要透析学生内心世界,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如讲解函数f(x)=在(1,+∞)内单调递增时,教师要思考,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哪些学习障碍,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疑问呢?在课堂上,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很多时候就来自于教师对师生角色的换位思考。
三、备教法应戴好“望远镜”,全面灵活选用教法
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侧重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法时要戴上“望远镜”,能够高瞻远瞩,灵活选用教法,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的特级教师陈颖每年暑假都要深入备课,总结出大量解题规律、教学方法,他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从点看到面,形成知识网络,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这种引领式备课方法、教学方法值得每个教师借鉴。
教师备教法时,要把学生易错或易混淆的知识点作为重点备课内容,让学生通过分类、对比,在自主发现中解决问题。例如备《函数与方程》时,教师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解题时往往忽视分类讨论,对结果是否符合题意考虑不周,因此,二次备课时,要根据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加强分类讨论的训练。
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问题的设计
由于高中数学教学时间紧张,教师往往只注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大包大揽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学工具由粉笔、黑板组成,教师忽略通过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是凭借想象力被动地学习动态的、抽象的知识点。
2.注重讲练结合而忽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一般先是教师讲,然后空出时间叫学生做练习题,通过练习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但是,教师却忽略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生成过程,只有学生亲自思考学到的知识点才会记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直接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点记忆不深。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策略
1.设计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会知识点
教师在讲述知识点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讲一个知识点,做一道练习题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拓展学生思维,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并获取知识点,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双曲线这一知识点时,对于解方程x2a2-y29=1,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请问同学们这个方程是双曲线方程吗?如果学生回答是。教师可以设问:一定是吗?没有限制条件吗?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开发他们的思维空间。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回答的内容,在探讨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总结,概括知识点,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主体功能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整节数学课在学生的思考、讨论以及动笔的过程中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2.在讲述知识点前,通过有趣的问题设计开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等比数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然后再讲述等比数列的概念、公式、题目等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然后将白纸对折32下,请问此时白纸的厚度是多少?此时学生会拿出一张白纸不停地对折,一边回答:“5厘米,10厘米,课桌一样高,楼房一般高……”当教师说会和珠穆朗玛峰一样高时,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会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为什么那么高。教师便可以此问题为切入点,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以及本题的计算方法。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关注知识点,真正地实现快快乐乐学习。
3.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启发性问题
课堂问题的设计在精不在多,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研究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从学生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从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讲述椭圆的概念这一知识点时,首先让学生用细绳、图钉在纸上画出椭圆,在图形结合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依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通过学生自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椭圆的概念。
问题1:在纸上作图是为了说明什么?
问题2:如果绳子的长度不变,改变图钉之间的距离,那么椭圆将会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将图钉合二为一,会画出什么图形?再请同学们将图钉之间的距离调到和绳长一般长,会画出什么图形?如果两个图钉是固定不变的,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能否画出图形呢?
问题3:通过以上作图实践,同学们是否可以得出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
4.通过设计问题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上,立体几何(Solid geometry)是3维欧氏空间的几何的传统名称—-因为实际上这大致上就是我们生活的空间。一般作为平面几何的后续课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数学学好立体几何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数学学好立体几何的方法第一、建立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
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一次飞跃,要有一个过程。有的同学自制一些空间几何模型并反复观察,这有益于建立空间观念,是个好办法。有的同学有空就对一些立体图形进行观察、揣摩,并且判断其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探索各种角、各种垂线作法,这对于建立空间观念也是好方法。此外,多用图表示概念和定理,多在头脑中“证明”定理和构造定理的“图”,对于建立空间观念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用图形、文字、符号三种形式表达概念、定理、公式,要及时不断地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是因为《立体几何》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前面内容是后面内容的根据,后面内容既巩固了前面的内容,又发展和推广了前面内容。在解题中,要书写规范,如用平行四边形ABCD表示平面时,可以写成平面AC,但不可以把平面两字省略掉;要写出解题根据,不论对于计算题还是证明题都应该如此,不能想当然或全凭直观;对于文字证明题,要写已知和求证,要画图;用定理时,必须把题目满足定理的条件逐一交待清楚,自己心中有数而不把它写出来是不行的。要学会用图(画图、分解图、变换图)帮助解决问题;要掌握求各种角、距离的基本方法和推理证明的基本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
第三、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
通过联系实际、观察模型或类比平面几何的结论来提出命题;对于提出的命题,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它,要多用几个特例进行检验,最好做到否定举出反面例子,肯定给出证明。欧拉公式的内容是以研究性课题的形式给出的,要从中体验创造数学知识。要不断地将所学的内容结构化、系统化。所谓结构化,是指从整体到局部、从高层到低层来认识、组织所学知识,并领会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所谓系统化,是指将同类问题如平行的问题、垂直的问题、角的问题、距离的问题、惟一性的问题集中起来,比较它们的异同,形成对它们的整体认识。牢固地把握一些能统摄全局、组织整体的概念,用这些概念统摄早先偶尔接触过的或是未察觉出明显关系的已知知识间的联系,提高整体观念。
高二数学记笔记三大误区误区之一: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几页纸,可以说是教材和教师板书的“映射”,成了教学实录。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一般来讲,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并简明扼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或略记。同时,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如老师讲概念或公式时,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推理步骤、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对复习讲评课,重点要记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最优解法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之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翻开一些同学的数学笔记本,可以说是高考试题大全以及一些解题技巧、一题多解之类的集锦,很少涉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及解题策略的整理,没有自己的钻研体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诚然,做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多积累一些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若一味做题抄
录,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不好数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少量典型习题及其解法的确要记在笔记本上,但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即注意写好解题评注。这就好比安装在高速公路两旁的路标,它们会提醒你何时减速,何时急转弯,何时遇到岔路口等。解题也是如此,易错之处或重要的解题思想,要用简短精炼的词语作为评注,把闪光的智慧用笔头记下来,这对积累经验,提升数学素养大有裨益。隔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拿出来推敲一番,往往会温故知新。总之,笔记应成为自己研究数学的心得,指引学习前进方向的路标。
误区之三:笔记本成了过期“期刊”
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事实上,许多高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因为,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当然,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易错题”等类别。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不断扩大成果,就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高二如何避免数学学习枯燥化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4.偏重结论
一、在教学中加强了对问题导学法的初步认识结合教学实际
1.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禁锢着许多教师,使他们热衷于讲、满足于灌,不厌其详、滔滔不绝,生怕学生听不懂,唯恐自己讲不细,其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法消化吸收。数学教师的责任其实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所学内容,而且要听懂,理解数学教学的内容,领悟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掌握其基本技能。这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发挥导学式教学方法的功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使用问题导学法是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以传授为目的旧教育思想,完全地摒弃满堂灌输的“授鱼式”教学方法或“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工作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轨道上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实施问题教学法之后,学生都能参与到小整体中学些知识,不再干坐了;原来学习好的同学,在课堂上能多学不少新知识,提高了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能同其他同学互相研讨问题,出新招、想新办法,创新能力得到发挥;在师生互动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观,学生能随时与教师交流,情感相融;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浓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体性体现明显,很具现代特色。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有不少缺点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成功。
2.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用导学式教学方法是实践新的教育理论的要求。认识不是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为依托,对新的刺激或知识同化或顺应,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新建认知结构,即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彻底更新“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发挥导学式教学方法的作用,上好每一节课。因此,研究班级授课下的因材施教方法很重要。
二、针对学生的特点,对问题导学法的实践
1.创设情境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环节。转入新课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感性认识,产生认识性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产生学习需要的前提,也是“渔”之方法的起点。否则,上课时就会感到无趣,感到吃力,这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在预习阶段,教师应极力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其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预习兴趣的方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变。例如,学习椭圆知识时,我们可从我国“嫦娥一号“卫星开始谈起,畅谈我国的科技进步以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问:“大家知道我们地球卫星如何运行呢?”我们这时可谈卫星轨道是椭圆曲线,再联系到行星轨道等等。此时,学生从通过内心爱国、爱科学的思想,慢慢产生了对椭圆知识学习动机,进而对数学整体知识产生兴趣。
2.课堂中思索、研讨
一、一个中心
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指出了我们备考的方向和目标,因此考试大纲是我们备考的中心,也是学生复习的依据,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备考的本质要求。通过比较新老考纲,明确考试范围内容的变化与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例如,原来属于“理解”的内容,如果变为“了解”,就说明这一知识点在高考考查中要求降低了;原来如果能出大题,现在最多是以小题形式考查,或是不考查,从而决定我们对这一知识点复习挖掘的程度。
二、两个基本点
在河南新课改高考的大背景下,我们紧紧抓住课本和新课改省份的高考真题这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它们是备考之本,是取得高考大捷的根本保证。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也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近几年新课改省份的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对通性通法的考查,并且一些高考试题能在课本中找到
“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将课本题目进行引申、拓宽和变化,高考试题千变万化,异彩纷呈,但无论怎样变化、创新,都是基本数学问题的组合。所以,对基本数学问题的认识,基本数学问题解法模式的研究,基本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理解,乃是数学复习课的重心。新的高考既要有变化又要保持稳定,所以我们对近几年新课改省份的高考真题进行了细致的演练与研究。同时,针对考试大纲后的题例,体会高考对知识点将如何考查的,了解考纲对每个知识点的要求,适当强化对新增内容的研究。
三、小组合作制
1.组织形式
把全班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九个小组,一般六人为一组,每组设组长一名。具体实施中根据班内的实际,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2.激励方式
为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制订小组积分制细则,对各个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考核,对于做得好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做得不好的小组给予扣分,每周总结评比一次,奖励得分前四名的小组优先选择小组位置的权利,并对于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进行适当的奖励。
3.知识树
大树的树根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基本学习能力,树干和树枝则代表了某一方面(可以是一节,一章,甚至是所有高中数学)的知识,而树叶则是更详细的知识。知识树大致可分为夏天的树和冬天的树,顾名思义,夏天的树枝繁叶茂,每一部分知识都详细描绘,它多用于最初的知识归纳,类似于高三一轮复习;冬天的树只有枝干,它多用于后期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类似于高三二轮复习。
4.问题串
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内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问题串的优点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四、构建课堂模式。两课型打造高三数学高效课堂
高三数学课堂可分为两大课型:复习课与讲评课。
1.复习课
高三数学复习尤其是一轮复习中,我们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夯实,具体体现就是预习、互动、测评三个环节。
2.预习环节
第一步,展示预习目标,明确任务分工。(投影在电子白板上并且强调指导)
第二步,预习过程:先自己研究学习考纲和课本,用知识树等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然后独立完成预习学案;然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各自预习成果,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预习中形成的问题,将未解决问题与新提出的问题列在疑难问题反馈表上。(由小组长负责反馈上交)
第三步,预习完成后,学生独立完成讲义上的典型例题与变式训练,达到巩固预习成果,演练典型题目,积累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效果,同时要求学生思考与记录做题中遇到的障碍与形成的好的思路,准备在互动环节中解决与交流。
3.互动环节
第一步,老师批阅学案,根据批阅学案与疑难问题反馈表中提出的问题,构建问题串,提前分配任务,由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展示。其他同学在展示过程中,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展示的问题准备点评。
第二步,师生互动,点评展示的疑难问题。对于小组合作探究未能解决彻底的问题,老师要进行必要的点拨;老师根据本节内容提前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进行巩固、拓展。因为学生先做并且经过独立的思考,在讨论中小组的针对性很强,并且相互启发,往往会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方法有更独到的研究。
4.测评环节
学生在掌握了例题的思路与方法,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后,跟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测评完成后进行批阅,找准问题,再放在各小组第二次讨论,老师根据情况适当、深入的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