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具体形态,为世界各国所倚重,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际竞争已从硬实力之争让渡到“软实力”之争,而文化产业就是“软实力”之争的重要支点。文化产业关乎一个国家的共同思想基础,关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关乎全民创造力的激发,关乎国家文化安全,关乎民族国家国际合法性存在的地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就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与其他产业一样,文化产业需要在政策、资金与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然而,更重要的发展要素在于资源与创意。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文化产业管理者、实践者与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诚然,创意对于文化产业而言的确是重中之重,但文化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深圳之所以能成为文化产业强市,并不是说他跟文化资源无关,恰恰是拥有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一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拥有不同文化资源背景的人才,二是深圳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必然是他所拥有的文化资源。
有了文化资源,再加上好的文化创意,才能生产出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也才能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罗登宜先生很好地实践了此两者,他的《刘淑贞史话》一书既为我们增添了优质的文化资源,又通过他的才能与灵感,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创意。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同时又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资源,供他人进行挖掘、开采、利用与再生产,催生新的更多的创意,后人在其绘制的文化资源版图上,可以自由地拉伸与扩张,生产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
《刘淑贞史话》有三个鲜明的特色:
一是史料详实。作者披阅了大量的地方史志,拨开故纸堆中的繁杂记载,围绕刘淑贞这个历史人物,通过解剖一个地方土司家族史,令人信服地展现了元末明初边地贵州水西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图景。
二是语言质朴。全文不着一个华丽的词藻,但却有着一种清新流畅的艺术美感。作者并没有刻意设计出出人意外的、故弄玄虚的迷幻般的故事情节,却凭借山间清泉般的白描,让现代社会深受各种“神剧”轰炸的人们,有了一种神清气爽的舒畅。“史话”如同老人的炉边夜话,给那些被现代文明涂抹多重油污的孩童,洗却了对人类昨天、今天与明天的迷惘,涤荡出人类本就质朴的一颗真心。
三是故事极具张力。《刘淑贞史话》仅仅是“水东文化”资源延展的一个开端,绝不是完结。作者极具匠心地为当地人及所有读者勾勒出“水东文化”的基本脉络,从而成为一个有张力的文化生态系统:首先,通过对刘淑史这个伟大女性的刻画,丰富了中国历史上的优秀女性文化,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将不仅仅是花木兰、武则天、李清照等,而应该还有刘淑贞与奢香。其次,与刘淑贞相关的历史人物,如其夫宋钦归顺明朝的故事,其祖宋永高、宋隆济、宋阿重的故事,其后裔宋万化、宋嗣殷参与“奢安之乱”的故事,元末明初边地战事及边民政治生活故事等,都成为有待深入挖掘的文化资源。最后,《史话》的极具张力是把历史与目前国家的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主题联结起来,穿越千年历史厚重,与现代生活息息相通,具有很强的当下观照与现实价值。
白酒企业对文化的“挖掘”太过疯狂。不少酒厂掘地三尺,也要拼命和当地名人、历史故事、风景名胜搭上边,甚至不惜杜撰。
这种疯狂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都经不住折腾,什么缘文化、和文化、孝文化、糊涂文化、舍得文化、帝王文化……甚至同一文化资源被数个白酒品牌使用。比如,仅山东就至少有两家白酒品牌使用了孔子文化。
是白酒品牌太多,还是中华文化资源太少?文化资源真的都被挖掘一空了吗?
其实,我们都忽视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礼”文化。
与酒有天然交集的礼文化
“礼”是中国文化之根本特征和标志。
《礼记・曲礼上》有云:“道德仁义(箭头:哲学伦理思想),非礼不成;教训正俗(箭头:习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箭头:法律),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箭头:政治人伦),非礼不定;宦学事师(箭头:教育),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箭头:军事),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箭头:宗教),非礼不诚不庄。”
所有这些,都要“礼”来主宰。没有“礼”,这一切就失去了衡量标准。所以,国学大师钱穆说:“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礼”不仅仅是作为物质形态的礼法,更有作为精神形态的礼义。
《礼记・乡饮酒义》就解说了谋宾、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乐、宾返拜等饮酒的主要礼法。在这些礼法背后,更是体现了君子交往的原则:宾主入门后,彼此三揖、三让才登――“尊让”原则;主人献酒用的爵,尽管事先已经洗过,但在献酒前还要再次下堂洗涤――“洁净”原则;献酒时,宾主之间又有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等仪节――这是君子相交的“恭敬”原则。
礼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而礼文化与酒有着天然的交集:饮酒的礼节是君子交往礼义的体现。中华文化几千年传承下来,虽然饮酒的具体礼节已经没有那么复杂,但饮酒的“礼义”却始终一致。
谁能抢占礼文化?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白酒企业将“礼”这个高端文化资源嫁接到品牌上。只有贵州的“二十一响礼炮酒”提出要打造中国白酒“礼”文化第一品牌。
且不论最终能否成功,但它的这一命名确实有利于抢占礼文化的制高点。众所周知,二十一响礼炮的礼节代表着国际通行的最高接待规格。将其作为白酒品牌名称,则有打造成高端甚至超高端品牌的潜力。
文化是营销的战略资源。物质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文化资源是丰富的、无限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领先,就必须把打造软实力提升到重要地位,让文化来共同承担营销的重要使命。
随着以知识经济和体验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知识越来越多地取代了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知识之所以成为主要经济要素,正是由于知识在价值化过程中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也使企业的长期增长成为可能。一般来说,物质资源作为企业营销的战略资源,具有稀缺性、排他性、损耗性、价值转移性等特点,文化资源则具有丰富性、共享性、永存性、价值增值性等特点,文化资源能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市场营销必不可少的战略性的增量资源。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预言,社会必将向知识社会转变,“现在真正控制资源的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或劳动力,而是知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地位的空前提高。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之所以一跃而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要素,成为企业营销的战略资源,就在于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文化是体验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制胜的法宝。文化可以最大化地为企业创造市场差异,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营销沟通,创造更具个性化的产品体验和品牌区隔。
按照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的理论模型,企业为了避免激烈竞争就,必须在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等三大基本战略之间做出选择。知识经济,特别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层次越来越高,竞争武器越来越多,无论是战略层面的理念、文化的竞争,还是技术层面的策略、手段的竞争,都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和境界。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也将被不断改写。
企业营销战略的“硬件”要素,诸如4P等传统营销要素的同质化是现代市场竞争的一大特点,而企业的“软件”要素却能够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创造出最大化的市场差异。作为资源的企业文化,可以在组织内部与外部的交流互动中不断丰富、不断增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经济萧条期,基于企业的营销战略,定位大师艾・里斯的“聚焦”战略与“修剪”艺术值得我们十分重视。企业更应该注重建设自身的软实力,只有品牌才能创造溢价,唯有声誉方可价值连城。因此,文化才是营销战略的可持续资源,是竞争制胜的秘密武器,是企业腾飞的隐形翅膀。
放眼国际而回眸本土,无论日、美企业的成功实践还是中国企业的借鉴尝试,文化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从基于资源的企业战略出发,以文化为导向的营销战略把企业的管理创新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文化的高度看,企业营销战略和营销要素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经营活动主体系统能力之间的竞争。企业营销战略的行为是以知识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为前提的,或者说,企业营销战略是人格化与知识化的企业行为,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最终都要依靠人来完成。因此,只有充分调动不同营销系统的策略和手段,才可能实现营销的战略目标,并最终赢得市场。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恪守商德和诚信,否则企业就会行而不远。从文化的高度和视角研究营销战略,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营销战略的本质,最大化地实现营销战略的市场价值。
一、建构基于家乡文化的幼儿线描画课程
围绕如何增强线描画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对当前的线描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现有综合活动方案和幼儿园线描画特色教育,我们从家乡的河、家乡的桥、地方特产、民间艺术等四方面开发主题性课程,并由此构建出相应的课程网络。
1.家乡的河。引导幼儿了解、认识家乡的灌河、沂河、盐河、一帆河、柴米河、五障河、六塘河、龙沟河、义泽河等河流,设计“走近家乡的河流”“保护河流”等主题活动。
2.家乡的桥。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桥:盐河上人民桥、二桥、三桥、四桥、五桥、张店大桥,灌河大桥、五障河、六塘河、龙沟河、义泽河桥闸等,设计“我会画桥”“我会设计桥”“我身边的桥”等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桥的分类、构造、作用等等。
3.地方特产。引导幼儿参观了灌南菌菇产业基地,引导幼儿了解和认识淮山药、浅水藕、汤沟酒、锣鼓西瓜、龙须粉丝等家乡特产,设计“可爱的蘑菇”“我来当导游”等主题活动。
4.民间艺术。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结编织、绣花鞋垫、剪纸、手绘灯笼、锣鼓、魔术等家乡民间艺术,设计“五彩缤纷的民间艺术”“巧手动起来”等主题活动。
课程以灌南乡土资源里跟我们孩子比较贴近的乡土风景、家乡特产等为作画内容,其特点是突出教育内容的生活性、趣味性、本土性,学习用线描画的手段表现这些内容,并创造性地将一些幼儿乡土资源变成我们的作画工具,激发幼儿学习线描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课程的主体是幼儿,以上是我们预设的一些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再对课程进行调整,择优、筛选。提炼出适合幼儿的、幼儿感兴趣的艺术课程雏形。同时,在主题课程的实施中,我们要注重让幼儿参与,让幼儿在操作、体验的活动中感受到艺术课程的乐趣。
二、创设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课程环境
以家乡风情为主基调,全盘规划布局园舍环境,为幼儿的自由游戏创造适宜的、开放性的、互动性的环境。具体来说,我们将做到室内公共环境层层有特色、班班有亮点。
1.以“灌河文化”为主题的环境。向幼儿展示一批特色鲜明、设计精巧的乡土建筑群落图,重现灌南河流的美景。这些图片将采用实景图片和线描画相衬装饰的形式展示在墙壁和悬挂在走廊过道上方,让幼儿进人校园就能感受家乡秀美、古雅的环境艺术美。
2.以“民间艺术长廊”为主题的环境。用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合作完成的地域特色浓厚的民间艺术作品作为装饰,由于有了孩子们的参与,他们更加的关注,这一切让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徜徉在艺术的殿堂。
3.以“灌南的桥”为主题的环境。在这里我们用实景图片和桥的模型及线描画的形式向幼儿展示灌南典型的蛄海让幼儿了解家乡的桥。它向孩子们展现了家乡的巨变,让幼儿体验家乡的乡土风景,在绘画活动中创造条件让幼儿发挥其无拘无束的创作灵感。如“线压印象画”活动中,幼儿以“家乡的桥”为主题,用随意弯曲的毛线和抽走毛线的力度能压出不同形状的桥图案,而且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的人都可以想象出形态各异的图案,这种不重复而又多变的图案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我们还注意引导孩子通过查阅资料、研究探索等途径用笔画出家乡的风景。
另外,还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创设便于幼儿开展艺术活动的专用活动室,如美术专用活动室的改造、增设幼儿线描画展示厅、将幼儿园多功能活动厅进行改造,厅内增加小剧场舞台等。
三、建设富有乡土特色的游戏区域
通过课程的开展,我们将创设一系列富有乡土特色的游戏区域,做到层层有特色。
1.以地方特产为主题的游戏区域。我们将利用一楼走廊边角设置公共区域“菌菇”产业园、“汤沟酒”楼、“锣鼓牌”西瓜、葡萄……,教师利用海绵、纱布和海绵纸巧手制作的各种点心、精致的小蒸笼、蓝印花布的巧用、古朴茶牌的结合,以及古色古香的价目表,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家乡特产店里摆放着各式灌南特产模型,粉丝、淮山药、浅水藕……,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开展各类区域游戏。“有趣的家乡特产”绘画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让孩子们亲眼见到灌南是个水陆交通便利的县城,有着丰富的地方特产资源,通过乡土线描画教育,让幼儿了解家乡特产,感受家乡的美丽。这样的整合活动能够引起孩子们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同时也唤起孩子对积极情感的愉悦体验。
2.以民间艺术为主题的游戏区域。二楼走廊公共区域设置了“糖人秀”作坊“编织坊”“刺绣坊”“泥塑坊”“巧手剪纸”。在这些区域里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丰富多彩、数量充足:五彩的编织丝线、小巧的刺绣工具、剪纸工具、泥塑模型……让人见了爱不释手,总有一种想大展身手的冲动。
四、建设具有园本特点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动漫产业 经济力 文化资源 文化资本 转化
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经济力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力量。在动漫产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内,经济力与产业元素、产业形态、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高度关联,能够对产业形成更高层次的作用力。动漫产业经济力形成过程中,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使产业形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动漫产业的品质和效益。
一、经济力的内涵
管理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学者从各自学科角度,对经济力作了不尽相同的定义。本文从动漫产业角度,界定经济力的内涵,对动漫产业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方式进行分析。
从管理学角度讲,经济力是指企业运用资产产生收益和收益分配对企业管理活动的驱动力,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包括生产率、资本增值能力、自我改造和成长的能力。一个企业经济力越强,就越有发展前途。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讲,文化精神活动是通过文化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实现的,这四个环节的全过程都涉及经济问题,哪一个环节都体现这些部门的经济能力,即经济力。
从文化产业学角度讲,经济力是指产业发展过程中,综合运用文化要素的重组、融合、裂变等创意方式,赋予原有文化要素新的内涵,形成文化产品,并满足受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与喜好,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文化资本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构成文化发展的作用力,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推动作用。
二、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
动漫文化元素在现代技术手段和创意思维的作用下,对动漫文化要素进行外形塑造、结构重组、内容融合,生产出受众欢迎的动漫产品,为动漫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漫文化资本做内容上的准备,是动漫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漫文化资本过程中的基础环节。
(一)对动漫文化要素进行外形塑造
动漫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漫文化产品过程中,通过对动漫文化要素中原有形象进行创意和运用创造性思维实现“无中生有”,创作出传统动漫文化要素中不存在的动漫形象或作品,实现外形塑造。
1.对动漫文化要素中原有形象进行创意。通过夸张、拟人、变形等创作手法,调整和改变原有的动漫文化要素的外在形象,创作出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动漫作品。以老鼠的动画形象为例,《猫和老鼠》中运用圆弧线造型等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老鼠和猫的体积形成反差,突出老鼠的机灵和猫的笨拙。《精灵鼠小弟》中三维立体地展现了穿着背带裤、一身白色小短毛的机灵小老鼠,突出了精灵鼠的可爱。
2.运用创造性思维,实现“无中生有”。运用创造性思维,结合传统或现代动漫文化要素,独立地进行动漫创作,实现“无中生有”,创作出传统动漫文化要素中不存在的动漫形象或作品。
(二)对动漫文化要素进行结构重组
动漫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漫文化产品过程中,通过横向和纵向实现对动漫文化元素的结构重组。
1.对动漫文化要素进行横向重组。横向重组的动漫作品是项链结构,每集作品自成体系,上下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可随时加入新的动画角色。主要人物构成项链的主线,起到连接链珠的作用。
2.对动漫文化要素进行纵向重组。纵向重组的动漫作品是“冰糖葫芦”结构,每集之间通过故事主线串接,元素之间逻辑缜密,每集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三)对动漫文化要素进行内容融合
动漫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漫文化产品过程中,对动漫文化要素中的不同文化要素、不同价值观念和不同动漫形象生命个体进行融合,实现内容融合。
宏观上讲,促进不同文化元素进行融合。对动漫文化要素进行内容融合,促进民族文化元素与世界文化元素相融合,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文化要素相融合。促进传统文化的进步和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中观上讲,促进不同价值观念或形象进行融合。微观上讲,促进不同动漫形象生命个体进行融合。要促进对每个具体动漫形象生命个体价值存在追问的融合,在动漫形象创作过程中,融入普适或通用的价值理念或风格。
三、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资本
动漫产业市场包括播映市场和衍生品开发市场。衍生品开发市场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容衍生品市场,以动漫作品情节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音像制品等为主;一类是动漫形象衍生品市场,在动漫形象品牌化后,通过品牌授权,获取收入。成熟的动漫产业,以品牌授权收益为主,播映市场收益为辅,国际通行的品牌授权与播映市场收益比例一般为7:3。
动漫文化产品通过播映方式、衍生品开发方式、品牌形象塑造方式等与社会互动,产生经济、社会、文化效益,为动漫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漫文化资本做渠道和平台上的准备,也是转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播映方式
动漫作品的播映方式走了一条从半媒体、单一媒体向全媒体转变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传统媒体、现代媒体、整合播映等三种基本播映方式。
1.传统媒体播映方式。主要有电影、电视等影视渠道和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渠道,是动漫作品的主要播映和宣传方式,通过广告回收投资和实现盈利。
2.现代媒体播映方式。主要有网络媒体播映渠道、手机等新媒体播映渠道,是动漫作品的重要播映方式,主要依赖手机、互联网、博客、播客等新媒体平台播出动漫作品,通过下载、广告等收回投资和实现盈利。
3.整合播映方式。主要以全媒体播映为代表,搭建动漫产品的多媒体互动平台,如电影、手机动画、网络动画、网络游戏、掌上动画等,强化培育成熟的动漫形象,增加其商业开发的含金量,通过品牌授权或衍生品开发等来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收益。
(二)衍生品开发方式
按国际惯例,衍生品开发收入占动漫产业总收入的2/3以上,是动漫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漫文化资本的主要方式。主要有内容和形象等两种主要开发方式。
1.基于内容的开发方式。音像制品、电影、书籍小说、各种游戏、玩具、动漫形象模型、服饰、饮料、保健品、袜业、鞋业、文具等动漫衍生品,是动漫形象或作品的物化方式,是动漫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也是动漫产业实现盈利的主要手段。
2.基于形象的开发方式。通过产业化方式打造动漫形象,形成品牌效应,以形象授权的方式,转移至其他产业门类,推广动漫产品及其相关衍生产品,利用形象产品的商业价值取得收益,回收动漫产品70%左右的资金投入。形象授权具有收取转让费、形象版权参股、收取版税或红利等三种方式,主要有主题餐饮、漫画咖啡馆、主题公园等旅游产业及服务行业等。
(三)品牌形象塑造方式
【关键词】 柳州;文化资源;经济 ;文化产业
一、柳州文化产业的特点
柳州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一直以来是广西工业发展的领头羊,然而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周边省市,柳州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整理、利用和转化为文化产业开发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打造柳州文化产业,形成文化支柱产业,要从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考虑,柳州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产业,可以从各个角度扩展和提升生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加快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步伐。
二、发展柳州民族文化产业的研究思路
文化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低直接标志着国家或地域的文明发达程度。在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综合实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柳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利用,可以缓解地方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可以改变社会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环境之间达到协调发展。以“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为目标建设民族文化产业特色乡村,以民族区域自治县、乡为重点,努力发展一批民族文化产业重点地区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做精做深民族民间工艺品业。
柳州民间工艺品业有着丰富而又独特的资源储备、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人才潜力,如三江县同乐乡的刺绣、剪纸等都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柳州民间工艺业由于主要是家庭型、手工作坊型,不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精细型、规模经营型,须开发出了一批较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做大做强民族文艺演出业
柳州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民族文艺演出业具有非常广泛的基础,而且颇具特色。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推动,民族文艺演出业显示出惊人的潜力,但在时代潮流冲击下优秀的民族文艺开始失传,如《侗族大歌 》、《侗戏》、《高沙锣鼓》等。
3.发展新兴体育文化产业
柳州民族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十分充裕,并且具有内涵丰富、独具特色、观赏性和娱乐性较强等,如赛马、斗牛、抢花炮、打陀螺、赛龙舟等,如三江县内的斗牛场已形成规模。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是柳州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宝贵的地域性文化资源。
4.深度开发民族饮食业
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多种多样的食物资源,开发了不胜枚举的美食佳肴,如米酒,酸鱼、酸鸭、牛腊巴等,浓郁风味的民族饮食文化,烹制方法和食物种类构成了与我国菜系迥然不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
5.不断挖掘民族节庆会展业
最近几年,柳州各级有关决策部门已经把节庆会展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从总体上而言,这些节庆会展活动对于促进物流、人流、资金流,促进消费,塑造良好区域形象,提高知名度等诸多方面都提供了强有力的驱动作用。
三、柳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应用价值
1.产业价值。在柳州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产业开发资源和宝贵的产业开发价值。只要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地对这些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就能够形成规模庞大的文化产业群,为把文化产业培育为柳州新的支柱产业提供最可靠的保证。
2.社会价值。柳州各少数民族在其生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这种民族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地包含于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和符号载体中,深刻而又久远地影响和制约着这个民族成员的思想、观念、习惯和行为,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价值。
3.审美价值。柳州民族文化具有鲜明与质朴的美学特征。真实、真诚和纯真,是柳州民族民间工艺在造型方面的一个重要风格。其既没有装腔作势、哗众取宠,也没有矫揉造作、无病。真正的民族民间工艺是坦诚、直率和真切的。她凝聚了人们的真诚心声,积淀了丰富的艺术成就,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4.技术价值。柳州民族文化是人民在历史长河中运用聪明才智和手工技术,通过改造自然,经过总结升华的生存智慧。它不仅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表达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民族民间文化中蕴涵着大量的尚待开发和破解的文化和技术信息。
5.文化价值。柳州民族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具体到拥有它的群体身上,它将表现为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技能,这些文化素养和技能又反过来成为个人参与社会的重要条件,为个体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富和发展的基础。
四、发展柳州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1.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实践“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推动“两个共同”工作的重要动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加快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
2.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跨越式发展是民族不发达地区同步实现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打破少数民族在自身所处的条件下按部就班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条件下,为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通过超常规增长,跨越某个经济发展阶段,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跃升。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情况所决定的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道路。而发展文化产业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最好方法,现实选择。
3.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博山;孝文化资源;颜文姜;现状
博山是孝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关于孝妇河的发源以及孝妇乡、颜神镇的得名,最见于晋人郭缘生的《续述征纪》:“梁邹城西有笼水,云齐孝妇诚感神明,涌泉发于室内,潜以缉笼覆之,由是无负汲之劳。家人疑之,及时出,而搜其室,试发其笼,泉随喷,涌流飘居宇。顾命笼水。” [1](P147)
一、博山孝妇文化的开发
(一)约定俗成的庙会习俗。颜文姜生前是孝妇,死后则成了庇佑一方、每求辄应的神灵。按照当地的风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四月十八、七月初三这3天,人们都要到颜文姜祠中烧香许愿[2](P161)。近年来,庙会活动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2002年首届文姜庙会的举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庙会文化,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动[3](P16)。以传承孝文化、宣传博山人文和自然景观为目的,以展示博山传统民间文化为切入点,突出了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开发保护的颜文姜祠。颜文姜祠是一组富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古建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南部凤凰山之南麓、山头镇西神头村的北首,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这座古建筑群至今已有近1400多年的历史)。据颜文姜祠内碑文和史志记载,该祠始建于北周,唐天宝五年唐玄宗指派重臣大规模扩建;宋熙宗八年再次扩建,清康熙十一年又进行增建 [4](P14)。颜文姜祠于195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1月30日,经山东省几位古建筑专家鉴定,其正殿被确定为唐代建筑,是我国仅存的3座唐代木建筑物之一,也是国内目前最早的一座由最高统治者褒封、平民营造的祭祀庙宇[5]。
(三)建设文姜广场和沿河主题公园。博山区政府为了弘扬孝文化,先后投资扩建了颜文姜祠,修建了二十四孝蜡像馆,建成了博山孝园。并在颜文姜祠的北侧,依山建设1万余平方米的文姜广场,中间耸立着高达17米的大理石颜文姜雕像。另外,自2009年博山区投资1400余万元兴建文姜公园,成为弘扬孝文化的又一重要基地。现在文姜公园已初步建成,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品味孝文化的最佳去处。
(四)以孝文化促进经济文化建设。颜文姜的孝文化教化人民行孝积德,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凝聚着一种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经济的繁荣。在宋金元时期,博山的陶瓷琉璃业就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博山依托境内蕴藏量丰富且埋藏较浅的煤炭资源,工业迅速发展 [3](P17)。新世纪,博山更是改变多年以来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在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分析自己“生态、山水、文化特色鲜明”的优势,提出了打造“陶风琉韵,休闲博山”的口号 [6]。
二、博山孝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零星开发,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博山区现有的孝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包括颜神镇的孝妇颜文姜孝行感天,八陡镇的孝子王让因孝为官,崮山镇的焦波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俺爹俺娘》等。但要想独自大规模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些景点比较分散、规模过小、产品过于单一,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而且缺乏全区发展总体规划,各地方各自为政,文化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档次低、规模小,难以留住游客,形成集团式的产业发展规模。
(二)知名度低,尚未形成品牌。博山作为一座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广为人知,原因在于没有做好宣传工作,没有打造出文化旅游的品牌。一方面,缺乏旅游宣传经费,旅游包装低档次,品牌打不响;另一方面,各景区的零星宣传经费,形不成声势,且文化旅游生产企业缺乏,产业链短。另外,因为旅游业在经济推动上的作用还未凸现出来,大多数人对其认识还不够,没有把旅游业作为潜力产业来培育。
(三)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脱节割裂发展。博山拥有传承已久的孝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以陶瓷琉璃为代表的轻工业,以水泵为代表的重工业,且各方面都独具特色。但是,文化旅游资源与工商业脱节割裂发展,各主管部门没有有效沟通,达成发展共识,使得资源分散,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另外,旅游没有文化内涵,经济不依托文化发展,使得市场环境相对混乱,浪费了宝贵资源,对博山的综合发展也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博山孝文化资源开发的建议
(一)打造孝乡品牌,规划孝文化资源圈。面对零星发展、规模小的问题,博山应该按照点、线、面的模式来规划当地的孝文化资源。首先,打造以颜文姜祠为中心的孝文化旅游核心圈,连接周边琉璃园―陶瓷园―原山―颜文姜祠―樵岭前,形成以颜文姜祠为中心的山水文化旅游线路。其次,建设以农村题材影视基地为中心的孝文化旅游拓展圈,以电视连续剧《俺爹俺娘》拍摄的外景地――崮山镇天西村的人情风貌为基础,建设影视基地。最后,还可以开发以王让故居、二女泉等为点缀的孝文化旅游边缘圈,将其纳入博山文物修复长远计划[7]。做到集中成点,延伸成线,拓展成面,将分散的孝文化、山水文化联合起来,提升档次与规模,留住过往游客,形成集团式的产业发展规模。
(二)加大宣传力度,建设文化旅游型城市。针对知名度低的问题,博山应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提升文化旅游形象,围绕博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夏孝乡、生态旅游、琉璃之乡、鲁菜名城等知名品牌,广泛组织开展旅游宣传活动。强化旅游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将孝文化、山水文化、饮食文化,还有手工艺品统一包装,利用各种会展和交易会将博山的品牌打响,建设为真正的旅游文化城市。
(三)依托孝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博山区应该意识到孝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依托丰富的孝文化资源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文化共同繁荣。一方面,要以孝文化为精髓,突出“孝”的特色,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以便于招商引资,达到以文化促经济的目的。另一方面,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依托,完善其文化、旅游、饮食以及工艺品的产业链,将经济发展纳入到文化繁荣的产业链之中。还应该将庙会文化传承下去,做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扩大地区影响力,促进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博山孝文化资源的开发已经起步,但如何将其做大做好还有待商榷,面对当前各地弘扬孝文化、开发孝文化产业激烈的竞争形势,我们要正确认识博山孝文化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挖掘其思想内涵。希望博山能以孝妇颜文姜为依托,从本文中找到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l]郭缘生.续述征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刘心明.博山孝妇故事探源[J].民俗研究,2003(1).
[3]于斐.浅谈博山孝文化[D].安徽大学,2007.
[4]建文.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颜文姜祠[J].城建档案,2007(3).
[5]博山颜文姜祠被确定为唐代木建筑[N].新华每日电讯,2001(1).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五十多个民族,文化积累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为我们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的尧舜禹,到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再到最后一个王朝的灭亡,前后经历了5000多年,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夏商的甲骨文、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1文化产业资源的内涵
任何一个产业的崛起和发展都与资源的开发密切相关,中国的文化产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对中国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其中心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把有限的资源(即投入)转变成为有形的产品(即产出,包括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为其他产业提供的附加值等多种形式)。它所依赖的不仅有其他产业的共性资源——资金、技术、设备等,而且还有特殊性的资源——文化资源,即文化可以像物质资源一样,通过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赋予它具体的商品或商品属性,使其较之原来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整体上看,文化产业资源的要素组合可以划分四大类:(1)货币资源,这是文化产业投资和运作的动力。(2)技术资源,包括文化生产所需的能源、原材料、技术和装备等。(3)专利资源,包括著名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是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4)智能资源,它是直接决定文化含量的人力投入,包括三种形态:一是符号化的文化知识;二是经验型的文化技能;三是创新型的文化能力。
2我国文化产业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文化资源浩如烟海。但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轻视了将其看作是一种宝贵的社会经济资源,而仅仅是在民族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与继承的层面上,以办事业的方式对其进行开放和利用。这就使得今天的中国仍处在既是一个文化资源的大国,又是一个文化产业的小国的状况。我国文化产业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体制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国内现有的体制对工业产权和版权的保护还远远没有和国际接轨。在中国,泛滥的盗版滋养了地下工厂、黑作坊并促使其迅猛发展,对我国出版业、音像制品和电影产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另一方面现有体制条条分割束缚了文体资源的合理流动。现行文化系统中不少单位特别是国有文化系统的文化单位仍然依照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管理,把专业分工划分得过于狭窄,结果各自为政,垄断分割。各单位拥有的信息、知识、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难以合理共享,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更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不能以资源为纽带实现联合,文化产业资源闲置浪费,利用率低,存在重复建设,低水平使用等现象。
2.2政策法规滞后限制了对国内文化资源的开放
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制订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其他资源投入本国的文化产业,最大程度以挖掘本国的文化资源,将其从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中国是全球著名的恐龙蛋化石之乡,但相关的恐龙蛋化石资料却在好莱坞拍摄的巨片《侏罗纪公园》及其续集《失落的世界》中得到了广泛采用;花木兰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巾帼英雄,而迪斯尼公司却用这个素材拍摄了动画大片《花木兰》,还将这张“中国牌”打向世界市场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我国的文化资源在国内遭到冷落,在国外却倍受青睐,真有点“墙内开花墙外香”,如何能够减少这种尴尬,使中华文明在我们自己手里发扬光大仅靠国人的自觉性还不够,还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以保护开发。
2.3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中缺乏创新型智能资源
文化产品和服务中包含大量的知识,但一般的文化生产可能是简单复制,而高级的研究开发不仅可以制造出商品,而且还可以创造出大量新的知识,作为下一阶段生产的新资源,即创新型智能资源。这一过程可表述为:
创新能力+资本+技术+知识(产权)新的产品+新的知识。
“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明确提出了研究开发的投入指标:(1)投入指标,包括研究开发的专业人数,研究开发经费;(2)活动指标,包括举行国际会议和参加的人数,国际合作者人数等,并提出了研究开发的产出指标,包括直接产出即研究成果,间接产出,即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等。
与国外许多文化企业集团都注重研究与开发投入相比,我国文化产业研究开发的经费很少,各主管单位虽然有实验室,但大多属于政府的行政机构,缺少经费来源也无专门的研究开发项目。有的文化企业急功近利,不愿投入经费进行研究开发,由此造成项目开发上的大最低水平重复。因此,我国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病因就在于缺乏前瞻性的研究开发。转3我国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
(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整合国内外两种文化资源。过去我们的文化产业主要是针对国内市场,但在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在继续关注国内市场的同时,更需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也即是不仅“防守”和“拿来”,而且要“进攻”和“走出”。中国的文化产业也要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转换为同时面向国内和国际两种文化资源。2000年新年,上海大剧院和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联手举办了“上海·悉尼2000年的跨越”卫星双向传送音乐会。虽然在两地不同的舞台上,在同一时间内纵情高歌,但却能通过两地的卫星电视,同时传送给南北两半球的广大电视观众,这是一次文化创意、艺术人才、技术设备、市场资源的综合性国际大配置,是上海的文化资源和国际文化资源在又一次相互交融中得到了最有效的整合。这种文化资源的全球化大配置,无疑将会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川北大木偶也称为杖头木偶,是现阶段世界上最大的木偶。其源于民间艺术,最早出现在清朝初期,主要是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所在地,到现在已经都300多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研究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工作。
【关键词】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工作的基础构成部分,主要包括风景和人文景观两方面。后者包括了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风俗、现代建筑、饮食、购物、文化艺术以及体育娱乐等。川北大木偶作为特别的川东北文化,在划分资源的时候,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旅游资源,才是发展中的最大问题。
一、川北大木偶旅游开发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川北大木偶旅游开发问题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与南方的旅游行业融合度不够。由于之前的发展过于注重物质化旅游资产,忽视了文化资源,川东北大木偶现阶段还没有融入到南充旅游行业中。第二,四川地区实施的木偶艺术投入的资金较少,演出经费较少。第三,没有后劲。现阶段,从事大木偶舞台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具有木偶制作技术和丰富舞台经验的青年人较少,各种技能都存在失传的危险。第四,创造能力没有提升。现阶段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大木偶的更新速度受到的限制较多,新的素材和器材都在研究中,一个新剧本的编排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无法满足人们对文化新元素的要求。第五,市场缺少地位。影视和演唱会的出现影响着南方市场,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市场受到影响。第六,与现代化科学技术出现脱节。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创新,导致演出成本提升,演出效果降低[1]。
二、川北大木偶旅游开发的方案
(一)提升宣传工作,做好文化推广工作
文化的流传需要有效的宣传工作,南充对于川东北地区以往文化的宣传工作还不是很完善。因此,要提升对川北大木偶等文化的宣传,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发挥媒体的重要性。提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对川东北文化的传播,提升游客对于南充文化的接受率。第二,在不同行业中进行宣传,利用A级旅游区导游等人讲解南充的文化特色和人文遗产等,以此为游客提供更为生动丰富的南充文化。第三,提升在网络上的宣传。
(二)注重文化创新,促使文化和旅游的结合
依据地质文化、山水花草等构成完善的景观系统,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平台。其中就有构建完善的文化传播座谈会议,其主要是传播研究专家的观念、南充文化的特点、旅游建设的需求以及城市建设的要求等等,并且与当地的学校进行有效合作,注重青少年时期的文化培养工作,以此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2]。眉县所在的区域属于周原,出土的青铜器非常多,对历史研究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要想使其物质和文化得到有效保存,需要依据现阶段的高科技技术和人类智慧,更好地改善传统文化,以此为旅游产业提供有效的附加价值,创造额外的价值。我们可以发现,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南充,结合川北大木偶、灯戏等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开发,并且结合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向旅客展现川东北区域的历史、文化、风俗特点等,以此促使传统文化和旅游的有效结合。
(三)政府支持,企业唱戏
四川区域的大木偶剧团现阶段并没有能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平台,政府或者其他部门可以依据这一单位空出来的舞台,以川北大木偶为主要的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现阶段的科技手段,构建完善的、经典的戏目,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固定在一个区域演出,促使其成为南充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政府补贴,以此保住常年在外的表演团队,更为南充旅游经济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保护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升旅游工作的有效性,增加旅游经济收益,更好地进行地方宣传工作[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川北大木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偶,发展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要想继续发展和传承川北大木偶艺术,最重要的就是将其融入生活中,真实地展现人们的生活形态。让其与旅游行业有效结合,以此更好地展现川北大木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实现有效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工作,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许学术 单位:四川省大木偶剧院
参考文献:
[1]蒲静,陈万洪.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2,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