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标准建设规划范文

标准建设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标准建设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标准建设规划

第1篇:标准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网络机房;电气工程;综合布线

1 概述

网络机房作为服务于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对于实施各种信息化的应用服务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各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大量应用系统在校园网应用,数据量逐年递增。伴随着校园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网络应用的不断完善,原有的网络机房已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网络机房工程建设要根据各学校发展的长远战略,并围绕信息化建设要求,体现“面向未来”的设计思想,满足未来5-10年业务系统数据处理的需要,保障网络信息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机房的设计与建造以安全实用、技术先进、美观大方为宗旨,新机房要达到国家计算机机房规定的相关标准,满足各应用业务对中心机房的要求。

2 建设思路

2.1 实用性和先进性

网络机房建设采用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方针规划并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

2.2 安全可靠性

网络机房整体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要有保证。尤其是要建立完善的配电系统、空调系统;提高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

2.3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网络机房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利日后机房扩容。

2.4 标准化

网络机房设计应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遵循机房建设国际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从而为以后信息化发展,设备增容奠定基础。

2.5 管理性

在网络机房的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考虑网络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管理性。为将来建设成一个智能化程度极高的现代化的高科技无人值守机房奠定基础。

3 设计内容

网络机房工程设计内容包括:机房电气系统工程设计以及机房综合布线设计。

3.1 机房电气系统工程设计

3.1.1 配电系统

(1)配电柜技术要求。a.选用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国内外名牌产品,应配置雷电过压、过流、漏电保护装置,各部件性能必须安全可靠;应有电压、电流和频率等智能检测装置便于远程监测输出;配电柜内母线、接线板及布线方式应符合相关标准;b.需配有数字电流表电压表、空气开关等设备;c.须合理配置电路通断、电压、电流等参数采集装置和信号传输线路,接入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并呈现;d.只有机房内配电柜柜体的款式、风格、颜色、质地要求和服务器机柜相同,其他配电柜采用仿进口玻璃门配电柜柜体;e.柜体内应分别设置零线排和地线排。零排线、地排线的材质应为电工铜,零排线、地排线的回路数应满足出线回路要求,并应满足相应载流量要求。箱体内应预留接地螺栓。箱体内分设二层板及保护线;f.安装电气元件的二层板应用铜编制软线与地线排连接;g.柜体内连接导线应符合所配闸具的容量要求;h.二层板后应预留接线、支线空间;i.配电柜的标签框应固定牢固,标签纸应能从标签中插拔更换,配电柜内应有塑封的系统图(粘接);j.供配电线缆产品均需选用国内知名品牌产品;k.所有配电柜内配置的配电回路控制开关产品均需选用国际知名品牌。l.80A及80A以上开关要求使用塑壳开关。(2)UPS输入输出配电柜。根据UPS用电需求并结合原有UPS供电系统情况进行深化设计和改造,同时考虑日后增加UPS主机的需要;使用三相数字电流电压表对UPS总输出情况进行柜内的本地显示,并提供开放的通讯接口及协议,便于环境监控系统采集。

3.1.2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设计要求。(1)机房接地。根据计算机系统的要求,计算机房应设立良好的接地系统。机房内接地系统包括:交流地、计算机接地系统、保护地、静电地四个系统。测试原大楼综合接地系统,如果接地阻值符合要求,可直接利用此接地系统。否则,则应单独敷设一组。(2)防雷保护措施。a.配电柜内:所有配电柜主进出开关后端均加装B级或C级防雷器,分别做为二级或三级电源防雷,并提供开放的通讯接口及协议,便于环境监控系统采集。b.等电位处理:在机房静电地板下,用30mm*3mm紫铜带沿机房四周做成一个环形等电位接地铜带,该环形等电位接地铜带采用35mm2接地线与机房内安全保护地可靠连接。大楼结构柱剔出主筋与等电位环形接地铜带(30mm*3mm)可靠连接,组成法拉第笼式结构。机房内所有非带电的金属材料及设备金属外壳均就近接地。

3.1.3 UPS供电系统。网络机房设备实时处理、传递大量校园网信息数据,关乎着校园网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所以保证电源的稳定性就尤为重要。机房内设备除空调、照明等辅助设施用电是直接接入市电配电外,其余设备均由UPS供电。以下计算为机房UPS用电量推算(预测):

通常情况下,机柜内设备不可满载,5-8台设备为宜,这里,我们按照6台/机柜进行估算。

400W(单台设备)*6台(每机柜)*24(机柜总数)=57.6kW

由于UPS主机不可满负荷工作,UPS自身功耗及电池充电功耗约为20%,因此UPS配电总量应大于70kW。

UPS装设容量按照实际设备并考虑5年发展计算容量,现有UPS 16kW,需再配置30kW UPS设备(三进三出),能支持2小时放电容量的蓄电池,以保证工作人员有充裕时间完成各种备份工作,从而保证重要业务的不间断及避免数据丢失。

3.1.4 应急事故照明

网络机房应设应急事故照明:照度应为普通照明照度的1/10且不低于15LUX。将应急照明的电源直接接在UPS输出配电箱,也可以将应急电源照明接至楼层竖井中的EPS应急电源箱内。

4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机房结构化布线不同于传统综合布线,其主要功能为以下几点:强、弱电线缆合理布置;弱电线缆布置美观;线缆易于整理;各级链路清晰直观。网络布线为每个机柜内分别敷设24个双绞线非屏蔽六类信息点和1条12芯多模光纤。每台机柜内的铜缆和光纤配线架与列头内的配线架一一对应,同时在服务器机柜之间通过上走线方式铺设相应数量的六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六类非屏蔽模块及配线架要求为模块化设计且前端操作,安装及维修方法简单规范,所使用模块端接采用免工具压接方式,端接标志明显,检查方便且可以反复拆装10次;模块具有多种不同颜色,易于管理,所使用配线架具有模块化功能,能够适应不同模块的安装。以上系统要求使用国内外同一知名品牌。

5 结束语

网络机房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动态工程,涉及多层面多学科,是学校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建设的时候需要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攻坚的原则,施工过程中如遇到问题需不断调整改进。

参考文献

[1]丛培经.建设工程施工网络计划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唐乾林.网络安全系统集成与建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第2篇:标准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规范管理;作用;实践探索。

1. 概述

1.1 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基本内容

如图1所示,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是企业其他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QHSE管理、内控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的集合。建立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应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充分满足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企业现行有效的管理制度、 技术性标准、作业性流程文件为基础,建立健全以管理标准为主体核心,以工作标准、流程文件为支持,以岗位标准为保障的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并进而在企业设立管理标准化部门统一负责本企业的管理标准化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管理标准化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3]

图1 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成

2.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对规范管理作用的实践探索

2.1 宣城烟草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背景

体系建设工作是烟草行业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挑战,真正目的是推进企业内部管理不断上台阶、上水平。国家局在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相继提出了"管理创一流"和"精益管理"评价标准,都是以体系为抓手和主体,阶段性推进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市级烟草公司的主要抓手就是要导入"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思想,使管理体系运行更加上水平。宣城烟草按照国家局和省局要求,结合宣烟实际,始终把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不断推进、深化和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宣城烟草坚持顺应行业改革发展趋势,把握大势,正确判断发展形势,顺势而为,从思想上、文化上、情感上主动融入,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在标准化体系建设中,紧紧围绕规范管理这个核心,不断提高消费者和零售户的满意度。

但也不难发现,在体系运行中,矛盾日渐凸显。一是文件需要不断修订完善,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面对行业政策规范新的要求,制度的完善和修订需要逐步落实;二是流程要持续优化,很大程度上来说客户需求转化为服务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存在着部门间横向沟通的问题,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失误和扯皮现象,导致了工作效率的降低;三是法律法规要不断更新,国家法律法规的识别需要进一步跟进,要把更新部分及时、准确融入、导入流程,行业政策法规、政策规范的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员工对体系要加强认识,特别是针对新员工、新技术、新设备等,还需加强技术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变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实现管理理论和企业规范管理的创新及再生。

2.2 健全和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措施

2.2.1 标准化体系策划

1.完善标准化管理组织机构。为使标准化工作有序进行,成立标准化委员会,下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设立管理小组和专职或兼职标准化人员。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宣传及信息机制,标准文件审核机制,集中编写机制以及考核机制等。

2.深入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内外部标准管理小组既是调查小组,又是标准完善小组。小组对内外部进行调研,通过座谈、访谈、参观学习、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国内外管理动态,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地方的标准水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企业内部管理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掌握了员工的标准化知识水平,摸清标准化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制定出标准化实施方案,有针对性的做好标准化完善工作。

3.加强标准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为全面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营造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采用专门会议、网站、企业管理动态等形式,大力宣传标准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同时采用聘请专家、外部学习、内部传授,有针对性的组织标准化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和素养。

4.完善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和计划。标准管理办公室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标准化计划。在规划和计划中,认真分析企业标准化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明确三年、五年、十年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及实现更加规范管理的方针目标和保障措施,明确阶段规划目标完成的内容、期望、职责、考核办法和责任人等,确保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提升。[4]

2.2.2 完善标准化体系总结构

为确保标准化体系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在完善标准化体系总结构时以企业方针目标、认证体系,结合适用的法律、法规,编制标准化法规和标准化制度体系表,明确了企业标准化体系的结构及主要内容,制定了详尽可行的技术标准,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标准,实现了优质高效的工作标准。

2.2.3 建立标准化信息平台

为使标准化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到员工,达到学习到位的目的,宣城烟草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了标准化模板,形成了标准、技术规程,标准制修订、标准化会议等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制修订审批管理和系统优化动态管理,确保了公司标准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有效对接和公司所用标准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适用性。

2.2.4 采用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标准,国外的先进标准主要是指工业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及公司团体标准。宣城烟草认真学习和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确保管理科学化、有序化,更好的利用了资源,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2.5 优化标准的实施监督与检查

宣城烟草建立了标准化内部评价体系,每半年进行一次内部评价,外聘专家对标准化管理实施有效监督审查,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完善,保证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有序进行。标准化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对不执行或执行效果不好的部门或个人,给予指导和帮助,对标准化管理效果良好的部门或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2.3 标准化体系建设对规范管理的作用

2.3.1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

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与企业管理二者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二者相辅相成。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企业管理指的是对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进行指挥,组织,计划,调节等一系列的管理,而在对企业进行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探索适用企业规范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再创新和规范了制度,形成了职责明确化、流程再造化、标准一致化、制度体系化、改进持续化的管理机制,使公司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工作更加富有效率。从任务的制定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层层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每一个员工都具有明确的职责和量化的任务指标,工作环节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2.3.2 加速企业员工素质提高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而人是有惰性的,标准化是克服人的惰性的有效方法。如果企业的员工没有工作责任心,没有热情,工作都做不好,就更不要说企业的规范管理。标准化体系做好定位,把企业经营理念融入了标准化规划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并进行有计划的推进,提供了共同准则和科学依据从而使企业实现各项管理职能,使每个人、每个环节、每个过程、每个岗位都围绕企业的目标高效率的、协调的运作,使流程精确化,也使企业的各项管理程序和管理业务规范化。[5]通过建立内审员、外审员培训机制,充实标准化体系建设队伍,增强了员工的自身素质,端正了工作态度,改进了工作作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做好每项工作,工作中按标准实践了"严、实、快、新"四字要求,使企业员工逐步把标准的强制性约束变为自我约束,而进行标准化教育和培训,进一步使他们形成自觉的标准化意识,最终把个人的专长和兴趣用在工作中,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

2.3.3 提升工作效率

一是紧紧围绕市场和国家政策做工作,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检验,利用管理平台把生产要素加以科学、系统的管理,大大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避免了资源浪费,提高了效率和效益;二是不仅解决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还开展了前瞻性的研发, 在工作流程开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工作每一个环节的精确性,提高了质量和效率。

2.3.4 深化企业文化的影响

标准化体系建设有效的规章制度、清晰的岗位职责、健全的标准体系、顺畅的信息传递、严格的绩效管理,有效提升体系目标化、管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基础规范化、改进持续化的水平,在"管理创一流"活动中取得了好的成果。企业文化和标准化体系相互促进,不断融合,共同发展。企业文化利用标准化体系达到具体化,思想理念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落地生根,在员工的日常行为中生根开花,在企业业绩和整体形象上开花结果,使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在思维模式和行为上外化于行。

2.3.5 推动企业科技进步

标准是科技进步的成果,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实施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的宣贯,有利于推进科技进步,加快科技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地检验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3. 结束语

标准化体系建设对推动企业规范化管理意义巨大。标准化工作并不是为了标准而标准,要将标准运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去,以实现标准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实现标准文件的共享、贯标和继承,避免标准文件与整体的信息化办公脱节,杜绝标准的遗漏、重复等问题。利用标准化体系建设可以促进生产管理过程的高效、顺利、有序的进行,减少重复劳动,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和管理的规范化,保障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梅英.依托标准化建设全方位提升屯力服务品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V旬刊),2011,(8).

[2]张小勇.兰州供电公司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研究[D].2012.

[3]齐涛,尚锋.基层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J].2012,(7).

[4]孟凡智,赵百里,赵德义,代杰杰.健全和完善标准化体系,实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C].2011.

第3篇:标准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 茶园;标准化;建设;改造;广西桂林茶科所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58-02

广西桂林茶科所是广西唯一的自治区级茶叶综合性科研机构,是全国茶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之一,辐射广西6.67万hm2左右的茶园,肩负着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农户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技术支撑的重任。所部茶园20 hm2,另建有2个基地,包括坡地茶园、平地茶园、山地茶园,茶树主要品种20多个,如福云6号、福鼎大白、桂绿1号、凌云白毫等,该所建立至今已有31年,随着茶树树龄的老化、市场优良新品种的替换以及劳动力的日益短缺,推行茶园机械化迫在眉睫。对此,桂林茶科所根据茶园的不同类型和实际情况实行茶园标准化建设与改造。

1 高标准、高质量新建茶园基地

由于近年劳动力短缺,茶园面积接近饱和,桂林茶科所提倡山地坡度太陡、土壤贫瘠的茶园退茶还林,茶园建设求质不求量,新建茶园要求高标准化,近年在金秀县、昭平县建立超过66.67 hm2品种优良、设备高标准化的茶叶基地,在广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1.1 建园条件

选择的建园基地气温适宜、雨量充沛,以壤土、砂壤土、黏壤土为宜;土层厚1 m以上,地下水位在1 m以下,底土无硬盘;表土及底土酸性反应,土壤pH值、含钙量分别为4.5~6.5、≤0.2%;坡度≤25°,向阳,不面向寒流,交通方便,无污染源。

1.2 园地规划与建设

1.2.1 园地规划与建设。在规划建设园地时,应注意保护、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促进茶园生态平衡,以充分发挥茶树的优良种性[1]。新建茶园坚持远景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以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梯田标准化、良种化的要求,以使茶园达到高产、稳产、质优的目的,不再提倡大规模发展茶园基地,而是合理发展优质高效的生态茶园。

1.2.2 道路建设。根据园地的地形、规模、地貌等科学安排支道、主道、步道和地头道。主道硬化能通汽车等交通工具,支道要求宽不少于2 m,地头道、步道宽不少于1 m,以促进茶园机械化操作。

1.2.3 水利系统。完善茶园的排灌水系统,并与茶园道路配套,在基地茶园顶部建立蓄水池,茶园地面安装水管和水龙头,建立良好的茶园灌溉系统[2]。

1.2.4 茶园生态建设。茶园建设不应破坏生态环境,茶园山顶要留好森林植被,在上风口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遮荫树、行道树;梯级茶园坎边、梯壁种植绿肥等。

1.3 园地整理

平地和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建园,坡度在15°以上的山地修筑内倾式等高梯级茶园,梯面宽不小于2 m,梯坎坚固,保土保水。

1.4 茶树种植

选用优质高产的茶叶品种,各类茶叶品种合理调节,不宜种植单一品种,按照茶行规划,平地茶园双行双株种植,植行距180 cm,梯田茶园在梯面外侧单行双株种植,以利于茶园机械耕作,种植前开宽40 cm、深60 cm的沟,施足基肥种植[3]。

2 原有茶园标准化改造建设

桂林茶科所1979年在原桂林茶场的基础上建所,所部茶园种植最早的已有40多年历史,生产茶园收集种植了区内外20多个茶叶品种,茶园建园基础标准不高,大部分茶园老化严重,茶树品种参差不齐,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困难,近年来茶科所不断研发和引进茶叶新品种,并严格按标准化茶园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改造。

2.1 茶园园相改造

2.1.1 道路改造。茶园主干道进行了水泥硬化,拓宽了茶园耕机道,按照地形给茶园编号分块,每0.67~1.33 hm2为一块茶园,交通方便,茶园喷药修剪耕锄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2.1.2 种植行道树和遮荫树。在主干道两侧和围墙边每隔6 m种植桂花树,既可起到遮荫效果,提高茶叶品质,其桂花还可以加工各类桂花茶,进行茶叶深加工;桂花树同时还是经济效益很高的园林绿化树,许多茶厂由于茶科所这项间种技术的推广收益不小,有的收益高达几百万,是广西茶园间种品种选择较好的树种[4-5]。

2.2 复壮树势

由于茶科所部分茶园的树龄虽老,但管理水平尚高,主枝和一、二级枝尚壮,因此可采取复壮树势的方法改造。

2.2.1 更新树冠。更新树冠主要采用重修剪、台刈和轻修剪3种类型,重剪和台刈是根据茶树枝干部位、发育阶段、茶树衰老程度选择改造手段。轻修剪主要用于抑制茶树枝干顶端生长优势和更新树冠上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一是重修剪。茶园中未老先衰、半衰老的茶树树龄不大,但因不合理采摘、肥培管理不善,使茶树植株生长偏小,分枝相对较少,树冠枝梢存在明显的高低差,茶树育芽能力不佳,降低了鲜叶的产量与品质,但茶树有活力的主枝还是居多。因此,对茶树进行重修剪[6]。由于茶树中、下部枝干生活力较强,可在茶树1/3或1/2处沿水平高度进行修剪,修剪高度茶树间要保持一致,以利于茶园管理。对“两层楼”茶树,应以低层为标准,切口要割成倾斜,一般剪口离地面35~50 cm为宜。同时清理病虫枝、丛内外枯枝、匍匐枝。

二是台刈。茶树严重衰老,分枝数量少,大多数枝条没有育芽能力,枝干皮层呈灰白色,发生回枯,部分茶树长满苔藓和地衣,树冠上的叶片较少,病虫害严重,根系向根颈部萎缩。为提高茶树产量,增加肥料的施用量,但因茶树的吸收能力大大降低,很难达到增产的目标,该类茶园可以进行台刈。台刈即将茶树地上部分砍除,使根茎部细胞得到分化,萌发出新芽,重新培养树冠的一种方法。桂林茶科所选用圆盘式茶树台刈机,在春茶采摘结束后,将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全部剪除,要求剪口离地面5~10 cm,且切口平滑、倾斜。台刈后的茶园对夏梢进行留养,打顶采秋茶,以养为主,以采为辅,以培养宽大的树蓬。而当年春夏茶则结合茶树生长情况合理留叶采,并做好定型修剪,加强肥水管理。台刈后抽发的新枝,在当年生长停止后,离地面40 cm修剪。以后,2~3年内逐年于上次剪口提高5~10 cm修剪,长到80 cm左右时,按轻修剪标准,整理树冠便于采摘。

三是轻修剪。对离地15~30 cm处没有明显骨干枝的大量形成对夹叶的茶树,采取先留养、后修剪的方法培养树冠,留养春茶1季或春夏茶2季,春梢留养后期在原树冠面以上10 cm高度剪平,留养的夏梢在春梢切口上提高10 cm剪平。

2.2.2 更新根系。茶树地下部、地上部的生长关系,不仅相互促进,而且相互制约。一般地上部分枝、地下部分枝同时生长,随着吸收根系的生长,茶叶产量逐渐增加。但在茶树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根系萎缩,粗根比重增加明显,有效根系死亡量增加,茶树吸收养分、水分能力明显减弱,树冠衰老,茶叶产量下降。另外,与茶园表土冲刷、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盐基流失、肥力下降有直接的影响。为使茶树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平衡生长,低产茶园、老茶园更新树冠时,要对根系进行更新复壮。若只单一更新树冠,改造不理想甚至无效。在枝干更新前进行根系更新,要求深耕30~40 cm,抽槽换土,槽深、宽分别为50~60、40~50 cm,上下土壤要求交换。深耕位置距主根距离、深度分别为20、40~50 cm,结合施用有机基肥效果最好。

2.3 更换新品种

由于有些茶园树龄有40多年,茶园严重老化,品种混杂,品质劣,产量低,因此可按新建茶园要求,重新改植换种。种植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如桂绿1号、金观音、白豪早等适合作高档绿茶和红茶的优良品种,采用双行双株种植,行距180 cm,为日后机械化耕作打好基础[7-8]。

2.4 科学管理

2.4.1 合理施肥。一般茶园秋冬重施1次基肥,春、夏、秋3季追施肥料,且要求施用生物有机肥、麸肥。桂林茶科所施肥方法:分别用桐麸、生物有机肥3 000、375 kg/hm2作底肥,追肥按N∶P∶K=3∶1∶1的比例配方施茶树专用有机肥,每年施2次,春茶结束后秋茶开采前,在茶树行间开沟深施,并做好完善的记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4.2 做好茶园病虫防治。茶科所主要有小绿叶蝉和蚧类等30多种病虫害,尤其以小绿叶蝉和蚧类危害严重,在病虫害防治中以农业防治为主,以全面建设生态控害体系为中心,以广泛利用物理生物技术为重点,以合理使用安全低毒农药防治为辅的茶树病虫无公害化治理的集成技术。加强病虫田间监测,利用害虫习性采用信息素黄板和灯光诱杀。

2.4.3 标准采摘。茶叶严格按产品标准生产,采摘标准化,天天采,及时分批采,不同的品类不同的级别采摘标准不同,但对鲜叶质量的标准的要求是相同的,要求鲜叶老嫩一致、大小相同、匀净度好、鲜爽度好,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做到按标准采摘。

3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优良茶叶新品种

长期以来,由于广西茶树育种人才及育种仪器设备等条件均较欠缺,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数量远远不如国内其他省份育种单位,满足不了广西茶叶生产上的需求,致使广西有80%的茶园面积都是引种外省品种,普遍种植福云6号、福鼎大豪,导致出现同类的产品很多,成为全国茶叶的原料基地,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经济收入不断有下滑趋向。因此,近年来桂茶科所加大了良种育苗基地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建立了国家良种繁育基地,选育有桂红1号、桂绿1号、桂香18号等国家良种,指导各产茶大县和龙头茶叶企业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合理开发当地野生茶树资源,育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品种,快速选育出更多的优异茶树品种储备起来,不断供应广西市场,使茶园建设良种化,更有利于打造广西自主的茶叶品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参考文献

[1] 彭欣.茶园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建设的思考[J].湖北农机化,2011(2):29-31.

[2] 薛亮.茶园管理机械化效益核算[J].茶业通报,2009(2):64-66.

[3] 刘初生,梁月超,陈佳.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96-98.

[4] 江余昌,李文炳,们发培.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技术,2006(3):35.

[5] 吴文珍.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J].安徽林业,2005(5):31.

[6] 吴祝平.山地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J].闽东农业科技,1998(2):24-25.

第4篇:标准建设规划范文

43 184.1 m2,其中实验室使用面积

17 678 m2。现有中学实验教学人员192人,其中专职实验教学人员55人,兼职实验教学人员137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96人,初级职称52人,其他人员12人。

化学实验室是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才的主要科研环节之一。随着阿勒泰地区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地区化学实验室建设也得到明显加强,相关实验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诸如化学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不规范、相关设施不配套、专业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加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

1 阿勒泰地区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来看,阿勒泰地区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均衡。化学实验教学的普及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化学实验室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乡、镇中学的化学实验室基础设施(如门窗、综合布线系统、通风等)不完备(如没有上下水管线),缺少实验准备室、实验教师办公室、危险品及药品室,仪器室面积不足。

1.2 化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阿勒泰地区内县城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师基本能满足实验教学活动的需要,而乡、镇及农村中学实验教师业务水平则普遍偏低,基本都是兼职,缺乏专业实验教师,有些学校由理化生老师兼任,不能完全胜任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实验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不能与任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未能享受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营养津贴补助。

有的实验教师在接受培训之后未从事实验室工作,实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一些担任实验教师工作的教师学历不够,专业能力不足,不能承担维修仪器、设计准备实验、指导学生实验等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1.3 实验室管理不规范,实验教学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在:实验室资产、仪器分类管理不规范,仪器室面积不足;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只能开出部分学生实验,实验开出率偏低;缺乏实验教师,不做或少做实验,或由课堂讲授;实验室不对学生开放,利用率低。学生实验操作考核不规范、或者没有学生实验操作考试。

1.4 部分学校在购置、存放实验仪器药品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是已购入的低质量仪器设备无法使用;

二是购买数量大于使用量,造成浪费;

三是由于冬季寒冷,部分学校特别是基层学校校舍冬季供暖不足,存放的仪器设备或药品发生损坏无法使用。

2 实现化学实验室的科学建设和管理,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2.1 制定科学的实验室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建立科学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通过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工作职责》这两项制度,理顺了学校领导、科任教师和实验员三者之间的权责关系,可使工作规范、简洁、高效。用《学生实验规则》进行管理,明确奖惩条例,让学生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2.2 科学的管理和运用实验室各类资料

首先,应分类存放和保管常规资料。学校各有关部门关于实验计划、总结,实验教师的演示、分组实验通知单,学生实验记录,仪器借、还记录薄,损坏赔偿记录薄,剧毒药品的领用记录薄等分门文件都要按类入档。仪器药品账目和各项记录要规范化,新购入的仪器药品要及时入账,如损坏或消耗要及时记录。每年对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药品要进行盘查、摸底、记录。做到账物相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其次,要建立健全实验资料档案。将每学年的期中、期末、升学、竞赛等各类考试中有关化学实验的试题、试卷分析都进入资料档案,自制的教具及改进的实验装置也要入柜存放,有关资料要经常整理,有利于实验教学与研究的开展。

2.3 注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仪器药品要科学分类存放

做好仪器药品的管理,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化学仪器要根据仪器的类别进行科学管理、存储。天平、电化学仪器等精密仪器不能和化学药品一并存储,而且要注意室内干燥、清洁、通风。而玻璃仪器的种类多、数量大属于易破损的仪器应按性能、规格分类存放,贴签定位,定位签的编号与账本编号统一。对于铁制仪器,如铁架台、坩埚钳等,用完后要保持干燥,并涂上一层清机油,防止锈蚀。

其次,化学药品的管理应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分类。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能一起存放;易挥发的药品要用蜡封保存;见光易变质的应避光保存;易燃药品要特殊保管;剧毒药品要封好瓶口放入专柜并上锁保管,使用时经领导批准,并定期检查。放置妥当后贴签定位,定位签编号与账本统一。

最后,化学实验用成套装置的管理。教师用的成套仪器可配1~3套,演示实验所用的试剂每种也配1~3瓶,分别放入演示实验仪器箱和演示实验试剂柜里。常用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试剂,可按略超出学生实验组数的数目进行配置,放在大小合适的塑料盘或瓷盘里,并根据仪器和试剂的种类、盘子的规格分别存放在试剂柜和仪器柜里。并根据试剂性质、瓷盘的大小、实验顺序统一归放。这样安排使实验室既规范,又整齐、美观,可提高实验工作效率,及时为教学服务,还能节约时间,减轻实验工作强度。

2.4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实验员的工作态度会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员应具有相应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验能力,还应具有专业的教学服务精神,在完成管理和日常工作的前提下,要注重应加强实验教学研究。

3 结束语

第5篇:标准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住房建设规划;城市规划;衔接机制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37号文件提出了编制住房建设规划的要求,具体包括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主体、编制年限、规划内容、公布时间、审批方式、主管部门责任等方面内容,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37号文件赋予了住房建设规划内容的法定地位,即住房建设目标要纳入到当地“十一五”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

从住房政策演变的角度看,住房政策的具体落实由原来中央调控管理的具有较强计划性的“住房建设投资计划”转为地方调控管理的具有较强市场性的“住房建设规划”,这标志着我国住房供应体系在逐步系统、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住房建设规划的现实意义(1)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住房、教育、医疗“新三座大山”之首;(2)住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住房问题涉及到土地供给、金融信贷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住房政策无法落实,土地、信贷等宏观调控的手段也就无法发挥作用;(3)住房建设规划是体现住房政策的重要手段。

2.城市规划及衔接手段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15~20年)的全局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则反映了城市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的局部实施,一般是城市中的某片地块(新区或中心区等);近期建设规划则反映了城市总体规划在时序上的局部实施,通常是5年内的阶段实施内容。城市规划的各个类型相互衔接逐步深入、细化,将城市空间布局推向实施。城市规划的各个类型尽管都是以用地为对象,但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在用地的规模、比例和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在用地的建设强度,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在于用地的项目实施计划。各类型的重点不同就决定了三者之间的衔接机制可能存在隐患。与此成为鲜明对照的是,各个部门的专项规划实际上不只是对应于城市规划的某个阶段或某个类型,而往往是贯穿城市规划的各阶段、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通过一些重要的专项规划来将城市规划各阶段、各类型中的专项内容自上而下地衔接起来。住房建设规划有助于推动城市规划各阶段、各类型在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方面规划内容的衔接与落实。

3.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各类型的衔接方法

3.1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上的衔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规划)的编制内容应包括:“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这与住房建设规划中三类住房的建设目标、建设总量、居住用地供应总量、城市旧区改造等几方面密切相关,尤其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中“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是二者衔接的重点。城市总体规划作为较长一段时间内(15年~20年)的综合性规划,必然跨越3版~4版住房建设规划,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应充分预见到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住房需求,确定各类居住用地较为合理的建设标准和空间布局,为住房建设规划的滚动修编提供明确连贯的目标、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的空间布局。因此,城市总体规划与住房建设规划在建设目标上应充分衔接。

3.2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上的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具体地块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提出控制要求。37号文件要求在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中“明确新建住房结构比例。‘十一五’时期,要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m2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这就对侧重于指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了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通过规定居住用地的住宅建筑套密度和住宅面积净密度等强制性指标,保证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各类套型(特别是中小套型)住房的数量和建设标准,推动住房建设规划的实施。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住房建设非常重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房屋建设面积总量的指标,将其作为我国住房建设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而这些总量指标实际上却无法反映住房套数这个反映社会总体居住水平的实际情况。作为37号文件的配套文件,建设部建住房[2006]165号文件指出“应当对拟新建或改造住房建设项目的居住用地明确提出住宅建筑套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套数)、住宅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两项强制性指标,指标的确定必须符合住房建设规划关于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在总体规划确定了各类住房的建设标准和空间分布以后,在具体指标上与住房建设规划进一步衔接落实。

3.3近期建设规划———时序上的衔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指出,近期建设规划要“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在编制中我们通常设立项目库与年度实施计划与“十一五”规划对接。住房建设规划在纳入“十一五”规划后,其内容将与“十一五”规划的内容一起,通过近期建设规划的项目库与年度实施计划予以落实,因此住房建设规划与近期建设规划的衔接重点在于建设时序的安排,特别是经济适用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在近期建设规划中的项目年度实施计划。

4.结语

目前我国各类住房建设(包括经济适用住房)都是通过房地产市场来进行,建设用地也都是通过招拍挂的市场途径来出让,37号文件推出之后,对各地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有的地方出现了普通商品住房居住用地流拍的情况,这就很难保证住房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因此,各地方城市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税收等市场经济杠杆,来调动房地产市场开发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积极性。住房建设规划的政策出发点是通过提供各种类型的住房,特别是政策性住房,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城市规划领域在规划编制中应积极衔接,保证各类住房特别是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不再“居者忧其屋”,而是“居者有其屋”,再逐步过渡到“居者优其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2006]37号).

[3]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6]165号).

第6篇:标准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乡建设 规划 信息化 探析

最近几年,城乡建设规划步伐相当迅速,城中村的现象屡屡出现,因此要对城乡建设规范性和科学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城乡发展情况不一样,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规划局应强化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数据为本,创新为魂。随着城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规划局的责任也日益增大,必须建立起一体化的综合信息体系,为编制城乡规划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完成信息对规划管理的技术作用,努力实现城乡合理规划,推动城乡经济的大发展。

一、前言

上个世纪90年代,城乡建设规划在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城乡建设规划行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核心力量。当前,城乡建设规划局继续深化信息化工作,逐渐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的信息平台。使信息系统更好地用来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服务,尽可能完成城乡建设规划全覆盖,实现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决策智能化。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换句话说,信息化在规划管理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信息化是各个国家用来衡量城乡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也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并逐步向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变革发展。

二、城乡规划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而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发展完成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一步。城乡建设规划应在相互发展中进行,合理协调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城市人和乡村人之间的关系。我国各地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城市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的差异、重视的差异、人才的差异和投入的差异等拉开了距离,当然也有各地城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及时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有一定的关系。

城乡规划在地方上缺乏一定调控手段,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主要表现在:

(1)城乡规划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资源利用效率地下,土地利用模式粗放,非农建设快速无序蔓延,工业建设用地年均增长很快,工业用地占总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也可能超越合理上限的警戒线。

(2)规划决策缺乏智能化,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城乡规划管理决策、分析和预测时,还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现代化的工作平台,城乡规划管理和决策能力、服务水平还待提高。

(3)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政务没有完全公开,业务办公的透明度还不够加强,廉政建设仍需努力,城乡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度也不够。

(4)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化机制,无法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效能的同时,也不能利用规划信息化成果为城乡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三、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发展对策

(1)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体系,提高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水平

我国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应该是使用城乡三维仿真技术,从先前的单一系统转变为一体化系统,努力实现规划管理从单一项目审批到对城乡空间形态统筹研究的过渡。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时,整合应用数字化规划,使用三维仿真技术,提高城乡建设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在城乡规划管理系统层次上,应加强与数字管理、数字监管、土地监管、数字房产、数字执法、数字规划等信息化系统相互融合。三维仿真技术应用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但随着仿真系统的不断扩大,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应合理应用,努力发挥其在城乡规划中作用,使得城乡建设规划逐渐完善。

(2)运用遥感进行监测,提高规划监督效率

为了更好的对城乡规划进行有效监督,应借助GPS全球导航系统等遥感技术加强对城乡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建设情况进行监测。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遥感获得的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处理,对可疑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认真核实和记录拍照,这样做可以保证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同时坚持数字城乡理念,城乡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城乡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城乡规划监督效率,为实现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对信息系统人才的培养

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必须依靠一批城市规划信息化的人才,要加强城市规划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与此同时,要关注城市规划信息化知识的进行更新和提高。深入学习,努力学习国外先进信息技术,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加大城乡规划信息化成果的社会化应用力度,加强服务社会化,增加服务应用领域,让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于城乡规划实践,使得规划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不断提高规划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拓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持续发展。此外,通过积极创新科技,努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与业务支撑能力,规划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可以推进规划局机关作风建设,节约规划办公成本,提高规划行政效率,不断实现信息共享。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未来城乡规划信息化在城乡建设规划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继续深化信息化工作,不断完善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系统共享的信息平台。随着我国信息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城乡规划创新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多,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必须认真进行解决,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标准建设规划范文

气象探测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范围和标准。长期以来,各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在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现象日趋突出。截止20*年7月,仅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观测站中,有1445个气象观测站由于探测环境破坏被迫迁移,占全国气象部门地面气象观测站总数的60%。其他部门有1000多个气象站探测环境遭破坏,或者被迫迁移的比例也很高。这些气象观测站的迁移,直接影响了这些地区气象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和代表性,影响了气象探测业务质量、气候变化分析和气象预报服务工作,也影响了我国气象探测资料的全球交换工作。为了切实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管理工作,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使气象探测资料更加及时、准确、科学、高效地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增强法律意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气象探测基本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关系到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问题,也关系到我国气象工作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形象。为此,各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要从实践“*”重要思想,维护国际形象,树立科学发展观,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国防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充分认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的力度,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各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都要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自觉性。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备案制度。各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要继续发扬密切合作、相互配合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气象部门与建设规划部门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协作工作机制,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各级气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建设规划部门联系,建立、健全相关的备案制度,及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范围和标准报当地建设规划部门备案;各地在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时,要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减少或者避免因城市或者乡镇规划建设项目导致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影响和破坏。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协作沟通机制。建设规划部门应当与气象部门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规划协作沟通机制。建设规划部门应当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审批可能影响已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建设项目时(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主动听取气象部门的意见,并事先征得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新建、改建、扩建气象台站和设施,应当符合气象设施建设规划和城乡规划,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城市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四、严格审批程序。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的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气象观测站迁移的各项程序,凡涉及到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气象探空站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迁移,必须按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的要求,报请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批。

第8篇:标准建设规划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住宅建设发展很快,居住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定阶段,多种形式的私人住宅建设模式和政策,在促进居住条件改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私人住宅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目标,对各项城市建设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私人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规划建设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规划区内私人住宅的翻建、改建、扩建和新建(以下统称私人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健全私人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城乡空间资源,保证城市现代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城市规划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市区私人住宅建设(不包括农民多层公寓式住宅、农民拆迁安置房以及非住宅性质的建筑物、构筑物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的原则

私人住宅建设既关系到城乡建设发展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又涉及到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本生活保障。在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中,必须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私人住宅建设是公民实施的建设行为,是城市规划行政执法管理的内容之一。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私人住宅建设,必须遵守《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本市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

先规划后建设原则。规划是管理的依据,私人住宅建设必须以规划为指导,服从和符合城市规划,按照批准的规划实施。

从严控制原则。为适应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和政府经营城市的需要,必须调整原有私人住宅建设的思路、模式和相关办法,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私人住宅建设应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私人住宅建设应推广多层公寓式住宅小区、集中居民点建设等模式,提高村(居)民的聚居程度,不再审批零星低层私人住宅。私人住宅建设的条件和标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因地制宜原则。私人住宅建设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布局和城市发展的建设时序的要求,区分不同情况,实行分区管理。

二、私人住宅建设分区管理的规定

1、*区、*区、*区、*区(东镇、*镇、*镇、*镇和*镇除外)范围,*区*镇,*区*镇,不得改建、扩建和新建私人住宅;经房屋鉴定机构鉴定确属危房的,可以翻建,但不得扩大原有宅基地和建筑面积。

2、*区东镇、*镇、*镇和*镇,*区东*镇,*区钱桥镇,不得占用土地新建私人住宅;经房屋鉴定机构鉴定确属危房,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和有关建房条件,可以利用原有宅基地翻建、改建和扩建,建筑层数不得超过两层,沿高不得超过7米。

3、*区*镇、*区(*镇和东*镇除外)、*区(钱桥镇和*镇除外),原则上不得零星新建私人住宅。利用老村改造新建私人住宅,应统一编制老村改造的集中居民点建设规划,按照批准的规划实施。老村改造私人住宅建设的建筑层数不得超过三层,沿高不得超过9米。

4、上述地区内,凡是规划部门已核发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用地,已公布规划部门编制的地块规划的用地,国家和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用地,城市主干道两侧100米范围,风景名胜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和文物保护规划等确定的禁止建设或控制建设用地,各镇规划区范围内,统一规划建设的住宅小区内,以及住宅商品房和享受优惠政策购买的房改房,不得进行私人住宅建设。

三、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的职责

根据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我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具体情况,*区、*区和*区范围内的私人住宅建设,分别由*规划局*分局、*分局和*分局审批;*区、*区和*区范围内的私人住宅建设,由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区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应按季度(在每季度后的一周内),将私人住宅建设审批的结果报市规划局备案。

四、私人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制度和审批程序

私人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实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私人住宅建设需要新增宅基地的,办理私人住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原有合法土地上翻建、改建和扩建的,办理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私人住宅建设规划审批实行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副本制度。

凡是没有办理领取私人住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土地部门不得办理用地批准文件;没有办理领取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的,不得开工建设;没有依法取得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或不符合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要求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发产权证及其他有关证照。

私人住宅建设应按规定程序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其一般程序为建房人申请,居(村)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规划分局或区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审批。规划分局和区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应在15个有效工作日内办理私人住宅建设规划审批手续。

农村集中居民点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规划部门审批;私人住宅建设申请人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私人住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私人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技术规范,按照《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五、加强私人住宅建设的规划监察

第9篇:标准建设规划范文

大学校园建设规划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离不开“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校园建设规划要符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到建筑层面就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生态校园、开放型校园等。长久以来,大学教育与社会思潮有着深厚的渊源,社会思潮的流变直接影响大学教育模式,对校园建设理念亦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西方早期的大学都是神学的教育,学校的形态模式也沿用了修道院的模式,校园是建筑围合形成的封闭的四方院,与自然及社会封闭隔绝。随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潮渐起,大学教学内容由单一的神学转向培养、激发素质的人文科学,使得校园空间向开放化发展。再如我国古代的教育多是对封建礼教、儒家思想的教育,校园主要以国子监、地方官学、书院、经院等形式存在,校园整体环境一直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空间结构和轴线式布局“。”以来,社会主义思潮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科学”和“民主”成为教育的主旨。此后,以广场为中心其他建筑形成严整的轴线布局,标志性建筑如图书馆作为学术性的象征坐落于轴线尽端的校园建设形式逐渐成为主流。

2部分大学校园建设规划定位

建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基本形成高效能、节约型、信息化的管理运行模式;建成一个学术氛围浓厚、时代气息强烈、工作学习环境优雅的绿色生态校园;建设适应21世纪需要的生态校园;建设一所以人为本、智能型的绿色校园。以上表述是近年来部分高校对其校园建设规划目标的表述,可以看出“节约型”“、智能型”、“环境友好型”“、高效能”“、信息化”“、以人为本”“、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些也是当代大学校园建设规划定位的最新理念。其中绿色校园、生态校园、节约型校园、信息化校园是大学校园建设必须重视的关键点。

2.1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是当代大学校园建设规划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定位,它要求校园内有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和较丰富的植物物种,为师生营造一种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绿色校园的本意是在尊重大自然规律基础上的覆盖草皮和植入作物,并不是草皮越多越好,奇花异草越多越好,而是要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科学种植。

2.2生态校园

生态校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基本概念。广义的生态校园是指在校园建设规划中以尊重自然生态为基础,使行为环境与形象环境有机结合,最终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其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狭义的生态校园关注于实践操作层面,台湾特有生物中心彭国栋教授列举了生态校园的标准:使用原生物种、多样化多层次绿化、减少使用外来草坪、减少人工修剪与干扰、维持自然与活化的土壤、保存适量比例的荒野区和湿地等。有国外留学和考察经历的人大都有过在国外大学校园内碰到松鼠和其他野生小动物的趣事,这才是生态校园的最好展示。美国、英国和台湾的部分高校都是生态校园的典范。

2.3节约型校园

节约型校园是指在校园建设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在预期使用过程中对水、电等资源的节约,并通过创新结构设计以增加对上述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采用更多的自然能源。通过建设节约型校园,广大师生身处建筑之中就能学习、领略节能的重要性、节能的方法,自觉成为节能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2.4信息化校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升级,信息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工作都越来越依靠网络和信息技术。信息化校园建设要本着“统一规划、软硬并重、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持之以恒”的建设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实施,逐渐形成一个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大学校园,为师生提供更多便捷。

3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的普适性要求

3.1校园建设规划要体现自然和谐

建设和谐校园是当前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和谐校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求校园建设规划以人为本,以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生态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都是校园建设规划以人为本的最新体现。进行校园建设规划要自觉把生态、绿色、人文等理念贯彻到规划的方方面面,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各个地方。以绿色校园为例,在雨水充沛的东部地区,修建大面积草皮运动场,挖掘人工湖比较适宜,但在干旱少雨的西部应以栽种耐旱、易活的植物为主。在生态校园方面,雨水回收池、贮水罐、自然采光楼、地热取暖浴池、可循环利用物品回收站等都是很好的创意。

3.2校园建设规划要突出环境育人的功能

大学校园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中人文景观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在进行校区建设规划时可以精心布置若干人文景观,大气的校园文化广场、错落有致的亭台水榭、寓意深远的建筑造型、形式活泼的音乐彩灯喷泉等都是校园中飘荡着的美丽音符,使学生徜徉其中就能受益无穷。

3.3校园建设规划要与学校事业规模、学科特点相协调

校园建设规划是一门科学。校园面积的大小、功能建筑(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体育馆、食堂等)的规模都是按照有关规定,科学计算的结果。规模过小,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规模过大,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学校事业规模的合理预算,是制定校园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同时,校园建设规划还要与学校自身学科特点相协调。工科院校对实验室规模的要求与文科不同,体育院校对运动场馆规模的要求与一般院校不同,医科院校对实习场所的要求与其他院校也不同。工科院校与文科院校相比,工科院校一般规模较大,建筑整齐简洁,有磅礴大气之美,文科院校一般规模较小,建筑丰富多彩,有婉约精致之美。尽量保持校园建设规划与自身学科特点相协调。协调是一种和谐,而和谐是一种最高境界的美。

3.4校园建筑要考虑“通用性”和“可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