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线通讯技术范文

无线通讯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线通讯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线通讯技术

第1篇:无线通讯技术范文

鉴于上述情况,我公司引进了大连市的无线通讯传输设备,完全取代了控制电缆,可以避开传统的通信电缆在使用中的各种弱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无线通讯技术 改造应用推广

中图分类号: I253 文献标识码: A

我公司有一个矩形堆料场用于堆放原材料石灰石,供两条2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使用,故堆料机每天的运转时间超过21小时,其改造前的信号传输为:控制信号从中央控制室到电气室通过光纤传输,从电气室到现场通过控制电缆,再通过电缆卷盘和配套集电环连接至机上控制室,堆料机移动时控制电缆频繁受到拉力和弯曲变形的影响,最后折断。因出现断线故障皮带机无法连锁跳车,容易引起物料堵塞,皮带压料等故障,严重时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再加上现场物料导电粉尘浓度高,硬度大,受雨雪天气影响等,使得集电环磨损严重影响生产,严重时还会造成短路,烧坏设备。电缆使用寿命在7~8个月(长度100米),每次更换电缆费用在1万元左右,且更换麻烦,工作量大,影响生产。在目前社会倡导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根据现有情况,结合有关资料给公司提出尝试利用无线通讯技术代替现有电缆卷盘传输信号的改造方案,并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下面简单介绍改造方案的实施过程。

1、改造方案

1)经济方案计算

卷盘由一台5.5kW电动机拖动,制动线圈为200W,电缆费用1万元,电缆使用寿命为8个月,日平均运转时间21小时(忽略电动机和集电环的维护费用),

则月用电量为:(5.5+0.2)kW×21小时×30天=3591(kW·h)

年用电量为:3591×12=43092(kW·h)

年电费(按0.52元/度):0.52×43092=22407.84(元)

年电缆费用为:1×(12÷8)=1.5(万元)

一年总固定费用为:1.5万元+2.2407万元≈3.7(万元)

2)方案实施成本

通过各供货厂家对比,决定采用大连一厂商提供的双向无线控制设备CBD73(图纸号)来代替堆料机的通信电缆,实现无线通讯传输,该设备具有无线双向控制功能,每套设备约2.5万元(远低于年固定运行费用),该无线通讯设备由A机和B机(A机B机均带有输入、输出模块)组成,A机安装于堆场的现场地面箱处,B机安装于堆料机上,A机的功能是把DCS远程控制堆料机的信号发给B机,并接收来自堆料机上B机发给DCS远程的状态信号。B机的功能是接收来自A机的远程指令信号传输给堆料机,并把堆料机的工作状态信号发送给A机。两台机器需要配对使用,相互联系并相互控制,输入状态控制到对方设备的输出,设备同时具有自诊断功能、检测对方设备是否在线、故障输出告警等功能。

具体改造方案中,由中控室至堆料机的控制信号为:堆料机中控启/停通过光纤送至YAPL1号DCS控制柜现场地面箱 无线通讯设备A机堆料机上无线通讯设备B机 堆料机上PLC控制柜,实现无线传输;堆料机至中控室的信号为:堆料机备妥、运行、故障、悬臂皮带运行信号机上无线通讯设备B机 地面无线通讯设备A机 YAPL1控制柜中控室,实现无线传输。

2、具体工作内容

1)分别在堆料机上和地面站内各安装一套无线通讯设备,将中控室启/停信号通过地面DCS站的DO中间继电器常开点接入无线通讯设备的A机输入模块的各对应通道上,堆料机上无线B机输出模块各对应通道接机上控制柜内各控制继电器的线圈上。堆料机的备妥、故障、悬臂皮带运行信号等通过控制柜内中间继电器的常开点接入机无线设备的B机输入模块各通道,地面DCS控制站内无线设备A机输出模块各对应通道接站内DI中间继电器的线圈上,实现各信号输入、输出的无线传输。接线原理见图1、图2:

2)设备安装注意事项与调试运行

无线设备的天线通过延长线接入控制柜内,距离要在要求范围内,不能有金属屏蔽,两天线中间应尽量避免有大的障碍物和遮挡物,天线底座应牢固固定在接地良好的铁质基础上。校对接线,上电调试,试验信号,一切正常,实现正常通讯。

3、实际应用效果

2012年4月份堆料机改造完成,运行情况良好,直接把所有的信号全部用无线来传送,彻底消除了原来因控制电缆、电缆卷盘、卷盘电机等故障所引起的设备停车,有效提高了设备运转率,减少因设备跳停造成压料而导致设备带负荷启动次数,延长皮带及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运行及维护成本。从节能角度考虑,每年可以节省电费2.24万元。综合效益颇佳。

有了成功的经验,接下来准备将取料机卷盘改造,随后将在厂内一些集中传输信号的位置和移动频繁的设备进行改造。

第2篇:无线通讯技术范文

【关键词】无线通讯技术 特点 创新 应用

无线通讯技术已经跨越了之前的有线通讯,不断的创新设备和手段,逐渐的被我们的生活和工业发展广泛的应用了,它不受自然灾害的限制,可以穿越空间和时间,不断快速高效的传输数据。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加快了信息的交换,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1 无线通讯技术的特点

无线通讯技术由于是无线接入式,因此具有灵活、快捷、高效的特点,它可以快速的地进行数据图像和文字语音的直接传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线通讯技术加强了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无线通讯技术还有可靠性高,机动性和可用性强的特点。由于无线通讯技术设备比较小,并且是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进行网络传输的,因此不受地震,雷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即使在自然灾害很大的时候依旧可以保持信息畅通无阻的进行,保持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是,无线通讯技术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信息的保密性较差,安全度不高的特点,因为是无线的传输,因此无线网络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信息的泄露和信息拦截,因此在安全性上比较差。

2 无线通讯技术的创新

2.1 WirelessHART技术

WirelessHART技术运用的是网格状的组织网络,这样每一台设备都可以作为无线路由器来使用,它的功率更低,对于无线的传输的距离更远。网络中节点越多,网络可覆盖的范围越广,距离越远。而对于WirelessHART的频率为2.4GHz~2.4835GHz,这是国际通信联盟开放给工业、医学和科学三个主要机构使用的免费频段,因此WirelessHART技术不会对其他的通讯造成干扰。另外,在环保方面,WirelessHART技术的无线设备是微功率短距离的设备,这对于用户所担忧的网络功率就不是问题了,不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不良影响,它的发射功率为10MW,比手机使用的峰值还低。

2.2 3G和4G网络

目前在我国3G技术日渐成熟,TD-SCDMA、CDMA2000和WCDMA作为我国研发的3G无线通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3G信号覆盖面积广,对于数据的传输快速,并且能支持语音信号和数据的传输和切换,这些3G技术已经发展成世界的主流,目前3G网络已经非常成熟,wcdma的技术的版本不断升级。目前,又出现了更高的覆盖率和通讯的技术,4G网络技术,目前4G技术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它更加的低成本,并且没有距离限制,这是对于3G的传输上的一些缺点和弊端做了一些调整和升级的网络传输,它更加的快捷,方便,数据传输量更大。3G和4G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2.3 WLAN网络

WLAN技术作为宽带的无线通讯网络,已经广泛应用到生活中,这种宽带无线式接入技术使网速更快、更灵活,它采用与商业一样的2.4GHz的波段。目前,WLAN宽带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办公室,家庭网络中。但是WLAN宽带的无线距离传输受到限制,只能在比较小的空间内才能接收到信号,传输数据,因此还没有被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

2.4 UWB技术

UWB技术是一种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它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它的频谱范围非常广。它基本上是在3.1~10.6GHz频段中占用500MHz以上的宽带,因此它的功率很低,发射和接收数据比较简单,发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低,定位精度高。因此UWB技术更适合运用在室内等密集多径的场所,它能够穿透墙壁,地面,身体系统,对于个人娱乐的局网是最具特色的无线通讯设施。

3 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

3.1 工业中的运用

在工业生产中,无线通讯设备也在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中比较运广泛的是,无线短程网和无线局域网。无线短程网功耗低,工作周期比较短,使收发信息的功耗降低,采用休眠模式。并且它数据传输可靠性高,同时预留了需要固定宽带的的专用空隙,避免了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碰撞和干扰。无线短程网还具有时延小的特点,无论是在休眠状态还是在激活状态下的时延都很短。另外,它还具有兼容性,通过网络协作建立自己的网络圈,加强课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在工业中还经常用到的是无线局域网,它在工业发展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很多的感应器、PLC、计算机、读卡器等等,这些设备的连接和信息传输都需要有一个控制网络,这些设备提供的通信接口通常是RS-232或RS-485,无线局域网将这些接口的设备都连接到一起,利用网络将信号互相转换,这样就使工业设备的通讯能力不断加强,还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并且无线局域网覆盖广,这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安全防御管理、电信、光纤、生产设备自动化都有很多的应用。

3.2 生活中的运用

无线通许科技现在已经广泛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了。从之前的红外和蓝牙开始,已经被我们的手机、电脑、文曲星等很多的电子产品应用到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无线通讯设备传输数据、图片、音频、视频,这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过去有线的网络,到现在WLAN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家庭、办公室、娱乐场所和公共场合,人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无线网络获取数据。另外,GPS等系统也在不断的丰富我们的生活,在开车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GPS定位,寻找路线,搜附近的美食、找公交站点等等,这些无线通讯技术已经不断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使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4 总结

综上所述,无线通讯技术现在已经不断的进步和创新了,并且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蓝牙、红外、WLAN、3G、4G、GPS等无线通讯技术,不断的更新我们的共享资料,丰富我们的生活,方便我们的沟通,使世界不断的联系紧密,各个国家也不断的加强了联系,这就是无线通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卢炜彬.无线通讯技术在小区智能化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1(8).

[2][2]赵晗.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11(8).

[3]王大鹏.对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热点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第3篇:无线通讯技术范文

关键词:无线通讯;重要作用;Bluetooth ;UWB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multimedia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people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 have been inseparable. Today'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ves,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miniaturization of the cur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ducts, especially the strong pursuit of portable products, a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 technology has given rise t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echnical Comparison of Bluetooth and UWB and multi-angle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Bluetooth + UWB as a next-generation high-spe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ay be.Key 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 important role; the Bluetooth; the UWB

中图分类号:F626.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目前,我国大型石化企业在厂内的通讯方式,一般仍然采用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即依靠有线通讯电缆来传输信号,配合以传统的程控交换机和防爆电话,防爆扬声器等等设备终端来实现在防爆区与非防爆区之间的通讯。这样的通讯系统庞大,线缆众多不易于人员维护,加之厂区内部腐蚀性气体,工作环境,自然环境等经年累月极容易造成设备的线缆损坏,影响通讯,由于是有线电缆连接在事故发生时更加容易遭受破坏。一旦通讯中断,对企业的事故救援,员工的人身安全,都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要大力发展无线通讯网络在企业的应用。 1、无线通讯技术的重要作用

石化工厂厂区面积大,人员分布散,防爆区内移动作业人员和零散作业人员众多。无线通讯系统对满足人员通讯需要,加强防爆区内分布人员的动态管理,优化厂区网路结构,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的有线,无线互联互通,相互结合的信息传递,保证企业安全高效的生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常用的无线通讯技术分析 目前广泛应用的无线通讯技术主要有GPRS/CDMA、数传电台、扩频微波、无线网桥及卫星通信、短波通信技术等。 2.1 数字电台用于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工作环境,能够提供标准RS-232接口,可直接与计算机、RTU、PLC等数据终端连接,实现透明传输。数传电台的传输速率从1200~19.2Kbit,传输距离20~50公里。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接收灵敏度高等特点。数传电台技术比较成熟,标准统一。但随着GPRS/CDMA技术的日渐成熟,相应的设备价格的降低,使得在很多应用场合中数传电台被GPRS/CDMA所取代。但同时,数传电台的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智能化、网络化、高带宽的数传电台也不断涌现。

2.2 扩频微波和无线网桥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门数据传输技术。扩频微波最大优点在于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保密、多址、组网、抗多径等,同时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等特点,特别适合野外联网应用。而无线网桥是无线射频技术和传统的有线网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网桥是为使用无线(微波)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的点对点网间互联而设计。它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LAN互联的存储转发设备,可用于固定数字设备与其他固定数字设备之间的远距离(可达50km)、高速(可达百Mbps)无线组网。这两项技术都可以用来传输对带宽要求相当高的视频监控等大数据量信号传输业务。 3、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简介 “蓝牙(Bluetooth)”是一个开放性的、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标准,也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一种公开的无线通讯技术规范。它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网络互联,使得近距离内各种通讯设备能够实现无缝资源共享,也可以实现在各种数字设备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通讯。由于蓝牙技术可以方便地嵌入到单一的CMOS芯片中,因此特别适用于小型的移动通讯设备,使设备去掉了连接电缆的不便,通过无线建立通讯。 蓝牙技术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采用高速跳频(Frequency Hopping)和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access—TDMA)等先进技术,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讯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作为一个新兴技术,蓝牙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成本过高、有效距离短及速度和安全性能也不令人满意等。但毫无疑问,蓝牙技术已成为近年应用最快的无线通讯技术,它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4、超宽带(UWB)技术研究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为军事技术在雷达等通讯设备中使用。随着无线通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无线通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宽带技术又被重新提出,并倍受关注。UWB是指信号带宽大于500MHz或者是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的无线通讯方案。与常见的使用连续载波通讯方式不同,UWB采用极短的脉冲信号来传送信息,通常每个脉冲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十皮秒到几纳秒的时间。因此脉冲所占用的带宽甚至高达几GHz,因此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百分之一。在高速通讯的同时,UWB设备的发射功率却很小,仅仅是现有设备的几百分之一,对于普通的非UWB接收机来说近似于噪声,因此从理论上讲,UWB可以与现有无线电设备共享带宽。UWB是一种高速而又低功耗的数据通讯方式,它有望在无线通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UWB的特点如下:

4.1 抗干扰性能强:UWB采用跳时扩频信号,系统具有较大的处理增益,在发射时将微弱的无线电脉冲信号分散在宽阔的频带中,输出功率甚至低于普通设备产生的噪声。 4.2 传输速率高:UWB的数据速率可以达到几十Mbit/s到几百Mbit/s,有望高于蓝牙100倍。 4.3 带宽极宽:UWB使用的带宽在1GHz以上,高达几个GHz。超宽带系统容量大,并且可以和目前的窄带通讯系统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扰。 4.4 消耗电能少:通常情况下,无线通讯系统在通讯时需要连续发射载波,因此要消耗一定电能。而UWB不使用载波,只是发出瞬间脉冲电波,也就是直接按0和1发送出去,并且在需要时才发送脉冲电波,所以消耗电能少。 4.5 保密性好:UWB保密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跳时扩频,接收机只有已知发送端扩频码时才能解出发射数据;另一方面是系统的发射功率谱密度极低,用传统的接收机无法接收。 4.6 发送功率非常小:UWB系统发射功率非常小,通讯设备可以用小于1mW的发射功率就能实现通讯。低发射功率大大延长了系统电源工作时间。 4.7 成本低,适合于便携型使用:由于UWB技术使用基带传输,无需进行射频调制和解调,所以不需要混频器、过滤器、RF/TF转换器及本地振荡器等复杂元件,系统结构简化,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更容易集成到CMOS电路中。

5、结束语

第4篇:无线通讯技术范文

【关键词】无线通讯;应用;发展

0前言

无线网络的近几年的普及越来越广泛,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利用无线电波进行计算机数据的传输成为通信发展的主要手段。结合智能技术,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传感器被应用到无线通讯技术环境中,使得各种无线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机、智能移动设备、机器人等各种自动化控制设备可以在无线通讯的工业环境中,通过无线链路进行通讯、数据传输和控制,对于信息可以进行上传、和共享。一些网络拓扑结构有效地弥补了无线网络,并且通过无线数据链路进行通信控制,可以使得智能传感技术、无线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

1无线通讯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无线通讯技术协议主要是对于可用于现场设备层的无线短程网,采用的主流协议是IEEE 802.15.4(ZigBee);对于大数据容量的短程无线通信,则是IEEE 802.15.3;而对于适应较大传输覆盖面和较大信息传输量的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是IEEE 802.11系列。其中应用的重点是无线短程网和无线局域网。

1.1无线短程网(传感器网络)。现场设备层无线通信迅速进入工业自动控制领域,其中一个突破口是现场总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以Zigbee网络为例,其特点是:功耗低,由于工作周期较短、收发信息功耗较低且采用休眠模式。数据传输可靠性高,采用了碰撞避免机制,同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业务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免了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网络容量,一个Zigbee网络可以容纳最多65536个从设备和一个主设备,一个区域内可以同时存在最多100个Zigbee网络。时延小,针对时延敏感的应用做了优化,通信时延和休眠状态激活的时延都非常短。设备搜索时延典型值为30ms,休眠激活时延典型值为15ms,活动设备信道接入时延为15ms。兼容性,与现有的控制网络标准无缝集成。通过网络协调器自动建立网络,采用CSMA-CA方式进行信道存取。为了可靠传递,提供全握手协议。安全性,Zigbee提供了数据完整性检查和鉴权功能,加密算法采用AES-128,同时各个应用可以灵活确定其安全属性。实现成本低,模块的初始成本较低。典型的产品和应用为Honeywell推出的基于ZigBee无线传输协议的无线变送器XYR 5000系列;OMRON的无线链接Device Net现场总线主站WD30-ME和从站WD30-SE。

1.2无线局域网。自从1977年第一个民用网系统ARCnet投入运行以来,有线局域网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技术价格方面的优势,获得了成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在工业生产现场,一些工业环境禁止、限制使用电缆或很难使用电缆,有线局域网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无线局域网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技术将在工业自动控制网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成千上万的感应器,检测器,计算机,PLC,读卡器等设备,需要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控制网络,通常这些设备提供的通信接口是RS-232或RS-485。无线局域网设备使用隔离型信号转换器,将工业设备的RS-232串口信号与无线局域网及以太网络信号相互转换,符合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b和以太网络IEEE 802.3标准,支持标准的TCP/IP网络通信协议,有效的扩展了工业设备的联网通信能力。无线网通信协议可采用IEEE802.3来实现点对点传输方式或采用IEEE802.11实现一点对多点传输方式,也可以在普通局域网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接入站、无线网桥、无线Modem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其中现场以无线网卡使用最为普遍。利用无线局域网组建自动化工业网络,相比之下具有有线固定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无线网络拓扑更适合工业网络应用,支持RS-232工业设备点到点的连接,支持广播的拓扑,多个RS-232工业设备可组成对等网络,相互通信。客户机/服务器的拓扑,每个RS-232工业设备都可以方便、快捷的接入无线网络中,极大的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无需布线,省去了施工的麻烦,无线局域网利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适合于难于布线的环境中搭建数据传输网络。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现场,铺设的线缆容易受到频繁的触碰损坏,无线网络则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覆盖范围广,无线局域网在开放空间覆盖半径达550米,室内一般覆盖半径为300-400米,通过室外无线设备传输距离可以达到几十公里。现主要应用在远程视频传输、门禁、考勤管理系统、安防管理系统、生产设备联网自动化、电信、光纤网络监控、医疗、实验仪器联网自动化、工业、流程联网控管等领域。

1.3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由东芝、爱立信、IBM、Intel和诺基亚于1998年5月共同提出的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的技术标准。自从提出该技术以来,蓝牙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蓝牙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工业界生产厂家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世界上一些权威的标准化组织,也都在关注蓝牙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发展。例如,IEEE的标准化机构,也已经成立了802.15工作组,专门关注有关蓝牙技术标准的兼容和未来的发展等问题。IEEE 802.15.2 TG2是探讨蓝牙如何与IEEE 802.11b无线局域网技术共存的问题;而IEEE 802.15.3 TG3则是研究未来蓝牙技术向更高速率发展的问题。国内的一些生产厂家与研究部门也准备开始组织蓝牙技术产品的开发。蓝牙是取代数据电缆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支持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通信,工作频段是全球开放的2.4GHz频段,可以同时进行数据和语音传输,传输速率可达到10Mb/s,使得在其范围内的各种信息化设备都能实现无缝资源共享。蓝牙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极具潜力。它可以应用于无线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安全产品、消费娱乐、汽车产品、家用电器、医疗健身、建筑、玩具等领域。

2 无线通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应用的发展方向

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是通信协议的标准化,如无线系统与现有系统的共存性,不同厂家设备的相互可操作性以及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性,这些都有赖于制定能被普遍接受的无线通信协议。无线局域网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安全性、可靠性、能耗性、移动漫游、网络管理以及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其发展方向有更高的通讯速率;研发智能天线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覆盖范围;与微波存取全球互通融合,支持高速、移动接入。现场总线无线传输的可行性正在评估,无线通讯技术将会和现场总线技术更加紧密结合。

第5篇:无线通讯技术范文

关键词:WiFi技术;VOIP技术;IP电话

井下通信系统是煤矿安全防护及生产调度必不可少的设施,目前我国井下主要通信为有线方式。由于井下环境差,巷道分布多,干扰信号源多,对井下无线通信造成极大的阻碍,但随着技术发展,近年泄露技术、小灵通技术、无线对讲技术及WiFi技术相继用于煤矿井下。尤其是WiFi技术和VOIP技术的相结合具有很多优势,正大规模的应用于井下的各个方面。

1 WiFi技术分析

1.1 WiFi技术简介

WiFi(Wireless Fidlity)又称为802.11b标准,使用2.4Ghz直接序列扩频,最大传输速率为54bit/s,并可根据信号强弱把传输速率调整为5.5bit/s、2bit/s及1bit/s,在2.4Ghz及5ghz频段上免许可,具有成本低、终端便携、宽带等特点,组网系统主要包括无线站点、AP节点及网络服务器,站点和节点之间可以实现级联连接或组建局域网,站点可以实现集线器的所有功能。总的来说,WiFi技术属于短距离无线技术,覆盖范围可达几百米,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WiFi有着“无线版本以太网”的美称,世界上至少有80%以上的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其几乎可以视为以太网标准在无线领域的延伸。由于WiFi协议本身限制其设备的功率,使无线设备可以设计成符合煤矿安全要求的本质安全型设备,增加在井下的使用范围,并且可以改变井下无线通讯长久以来一直徘徊在窄频范围的现状,使无线通讯方式在井下得到更多的运用。

1.2 WiFi与相关技术的比较

目前国内外矿井无线通信方式主要有漏泄通信、感应通信、透地通信、PHS(小灵通)通信、3G(大灵通)通信系统等。

与WiFi技术相比,漏泄通信系统存在着抗灾变能力差、大量的串联中继设备导致可靠性差、系统不具备冗余功能等问题,通信终端存在功能单一、信道容量小的缺陷。而感应通信系统存在着体积大、重量重、信道容量小、通信距离短等问题。面临同样问题的是透地通信系统存在着设备体积大、重量重、信道容量小、地面设备功率大、地面天线布置困难、单向通信(地面向井下)等问题。

PHS(小灵通)通信系统与3G(大灵通)通信系统都存在着基站控制器和基站非本质安全型防爆、系统不具备冗余功能、抗灾变能力差、井下基站至地面最大通信距离不满足井下通信10公里的要求等问题,通信终端存在功能单一、信道容量小的缺陷。考虑到矿井下的特殊性和经济性,还是选用WiFi更适合井下局域网的环境。

1.3 WiFi网络基本工作原理

WiFi的典型配置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及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每个接入点(AP)每隔一定时间将服务单元标识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经由beacons(信号台)封包广播一次。基于如SSID这样的设置,客户端可以决定是否联结到某个接入点(AP)。若同一个SSID的两个接入点(AP)都在客户端的接收范围内,客户端可以更具信号的强度选择与那个接入点的SSID联结。

1.4 WiFi网络的操作模式

IEEE802.11标准定义两种基本操作模式:infrastructure模式和ad hoc自组网络模式。

(1)Infrastructure模式,属于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组成结构至少包括一个与无线网络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模式也可以通过门桥提供与有线网络即因特网入口相连接的可能性。这种配置(一个ap及若干站点的组合)可以构成一个基本服务集合BSS。在通一个BSS覆盖范围内,所有的站点都使用相同的无线频率。

(2)ad hoc自组网络模式。由一组客户终端组成,作为独立的基本服务单元BSS即IBSS(Independent Basic Service Set)。该模式不需要任何基础设施(如接入点AP或到分配系统的连接)的支持就可以实现其覆盖范围内的站点之间的通信。每个站点不需要通过接入点AP就都可以与相同IBSS下的任何其他站点建立通信。

2 VOIP技术分析

2.1 VOIP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式

(1)VOIP的基本原理

VOIP(Voice Over IP)其实就是IP电话,是基于IP网络的语音传输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语音压缩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然后把这些语音数据按相关协议进行打包,经过IP网络把数据包传输到接收地,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串起来,经过解码解压缩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由IP网络传送语音的目的。IP电话系统把普通电话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入因特网传送的IP数据包,同时也将接收到的IP数据包转换成声音的模拟电信号。广义的VOIP技术还可以进行包括话音、传真、数据甚至图像的传输。

(2)VOIP的实现方式

目前,VOIP终端的实现方式主要有3种:带扬声器的个人电脑PC、传统电话机、IP电话机。每种终端连接不同的网络,并且都支持相互间的通信。其中,IP电话机是一种新的电话终端,具有以太网或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借口,只需将IP话机连接在家中的宽带网接口上,并通过话机键向服务提供商进行注册,就可以像普通电话机一样进行通信。

3 基于WiFi的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原理与模型建立

3.1 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工作原理

井下无线通信系统是基于WiFi无线网络和TCP/IP协议为基本构架,以矿井工业以太环网为整个系统的主干传输平台,形成有线主干与无线终端相结合的方式,覆盖矿井部分或全部巷道及地面相关区域,最终实现煤矿宽带无线通讯。

系统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位于地面的管理主机通过交换机为进入到无线信号覆盖区域的每一台手持机分配一个IP地址,并自动为其在管理软件中注册,将数据存入数据库,注册后的IP话机即可进行正常通话。

3.2 基于WiFi的井下无线通信系统模型建立

在煤矿井下工业以太网络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井下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的需求与目标,建立以下基于WiFi技术的井下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模型,如图1.1:

基于WiFi的井下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实际上就是用软交换技术实现IP电话的控制系统即IPPBX;然后通过WiFi无线技术将承载话音的IP包传输到井下,实现井下的WiFi无线通信;并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对IP电话的调度功能。该模型可分为三层结构:(1)数据源:包括WiFi手机,IP电话,广播等多媒体终端。这些终端的信息经过VOIP处理器编码,打包;经过模数,数模转换;及射频发射和接收来实现与WiFi网交换数据。(2)承载传输层:包括井下WiFi无线网络、及各种协议接口。该层负责将承载了语音的IP包通过传输网送达目的地。(3)应用处理层:包括IPPBX、调度台、调度主机、媒体服务器等。该层负责呼叫控制、强拆、录音等功能。

3.3 WiFi技术在矿井应用中的主要优势

WiFi技术就是基于802.11标准建立的,它具有部署方便、成本低廉、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灵活性好等优点。

(1)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

WiFi的覆盖半径基本上能达到100米左右,而普通的蓝牙技术基本上只能覆盖15米左右半径的区域。

(2)价格低廉

WiFi网络的建设成本相对于传统的局域网布线成本要低,WiFi网络只需要安装一定数量的无线网络节点(AP)就可以满足制定区域信号的覆盖,可以避免固定局域网繁琐的布线工程。

(3)传输速率快,网络可靠性高

WiFi最高带宽为11Mbps,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带宽可以调整为5.5或2.1Mbps,带宽的调整有效地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结束语

WiFi无线传输技术是当前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WiFi技术的开发应用层出不穷。本文紧跟通信技术前沿,分析了基于WiFi无线技术的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有效地将井下数据信息传递到地面调度中心。凭借WiFi技术的无线节点可以移动、组网快速简单、成本低廉、网络易维护等特点,该系统在矿井调度和应急中有着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维.矿井调度移动通信系统[D].中国矿业大学.1999年.

[2]张磊,王阿禅.VOIP语音技术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第6篇:无线通讯技术范文

【关键词】ZigBee无线通讯智能家居

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智能家居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让家庭中的所有通讯设备、家庭安装的装置以及家用电器等,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在家庭智能平台上的连接,从而为家庭居住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和安全的环境。智能家居就是在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等高科技技术的基础之上,结合我们日常家居生活中的各种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让过去的被动静止的家居结构变为智能的统一整体,为家庭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也增强了家庭与外界沟通的交流的能力。而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智能家居在一定程度上比较重视居住环境与人之间的协调性能,因此在结合人的主观性上会做出及时调节室内的环境,让它能够更好地将家庭环境与各种影响分子进行有机化的智能调节。

一、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的优越性能

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家庭内部环境各种系统进行调节和管理,在平常的智能家居系统中,各个分系统所采用的都是综合布线的方式,由于综合布线本身步骤的繁杂和局限性造成必须在布线之前进行系统的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作量,也让布线格局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而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系统却能将家庭各种设备经无线通讯技术加以连接,实现了对智能家居系统科学有效地控制。其本身还具有自动愈合、自动配置、抗干扰能力强和消耗小价格低等优越性。在简化了协议后,每块内部芯片只需要2美元就能买到,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还使用了安全设定、高级加密等技术为短程无线通讯技术提供了三级保护的安全模式。用较为灵活的性能实现了对安全属性的保护。

二、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总体结构分析

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拓扑技术,利用的是嵌入式的控制技术,在智能家居完成各个终端的环境数据采集后,进一步进行协调和调控,而各个智能家居的“终端设备”又是有着智能传感器功能的设备,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上的无线通讯电路的设计是依靠MSP430F1491单片机来完成控制的指令解析的,并通过SPI总线路来对无线射频芯片进行控制和操作。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原理对于无线射频的整体电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尽量避免各种电磁对线路的干扰,电阻、电容以及电感的各个位置,对于电容的位置,加强注意力。PCB的底层一般不会放置什么元件,但是顶层和底层的空余地方,需要敷上一层铜。我们还要保证直流电源和电源的滤波电容量尽可能地靠近VDD的引脚部位,供电的电源要通过滤波电容来实现接地。在ZigBee的地址分配模式中,所有的ZigBee设备都会有一个64bit的地址,这也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设备地址,需要z联盟的分配和许可才会有效。它的地址模式主要有两个,首先在点对点的拓扑过程中,可以直接采用源/目的地址,这种源/目地分配模式,可以让每一个ZigBee网络的协调器同时支持65535个设备,多个协调器直接也可以相互进行连接,让整个网络的规模更加强大。星型的拓扑方式则采取的是用网络号加上设备标识。对于智能家居中的网络拓扑方式的选择,甚至可以决定整个网络的成本、特点以及实现的功能。一般在家庭这种小型的局域网中采取的是星型的网络拓扑结构,这种结构较为简易,容易管理并且成本较为低廉,但是整体结构和功能对中心节点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一旦中心节点出现任何问题,就会导致整体网络瘫痪。家庭内部的网络连接距离一般在100m之内,这种短距离的连接方式让电器的位置容易发生改变,并且信息传送主要也就是集中在家庭网关和其他终端之间,ZigBee的技术传输距离一般都在150m左右,因此它完全满足了智能家居系统中的网络连接。

三、应用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远程的控制界面通过因特网来实现对家庭网关的控制,而家庭网关中的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网络和终端节点的家电网络以及终端节点的传感器网络一起对外网和内网产生作用。而对于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的射频电路,信号线的宽度、走向若存在任何不合理的设计现象时,会对信号传输线造成交叉干扰,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线路的走向,科学合理地进行布线。而电源线要尽可能的宽阔,用来减少环路的电阻,为了提高整体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也要尽量做到让地线、电源线以及信号线走向一致。对于那些不能够相容的信号线路,尽量做到远离,不要出现平行布线的现象。对于 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中的PCB设计,地线和电源线做到正确的布线更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字区和模拟区间尽量用电线来隔离,模拟地和数字地还需要加以分离,最后共同连接于电源地。对与电路还需要分离,在设计期间,为各个电路的模块设置一个共同的点位参考点,这样就能让信号实现在不同的模块之间进行传输,最后汇总到总地线中。在软件设计中,OSAL实现任务调度需要对任务的时间来进行触发,在某一个事件产生后,包含这个事件的任务事件属性就会自动设置为相对应的事件编号,这样事件调度就会进而调用相对应的处理任务的程序,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的通讯部分会通过其他的时间来向系统总部发送ZigBee通讯请求,从而实现触发。往往这种请求通信采用的都是KVP的格式,这种格式在ZigBee协议中是提前定义好的,操作也相对简单,只需要调用相对应的信息发送函数就行了。在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系统的通讯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考虑的通讯方式还有直接发送或者通过绑定来建立间接性的通讯,需要注意的地方是,IEEE地址不能作为参数来进行直接通讯,它需要通过调用API的网络函数查出其对应网络段的地址来加以组合成函数,从而来实现网络各个节点之间的通讯功能。在这个系统中,家庭网关是核心和灵魂。通过外接的ZigBee短程无线收发模块来实现对区域网之外的传感器和家电的控制。而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实现外部网络和家庭网络的连接,从而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我们所定义的家庭网络内部是用ZigBee技术来实现连接的,因此,不需要考虑内部不同协议之间的相互转换。射频收发模块和传感器或者受控中断共同来构成终端节点的单元,该系统中的终端传感或者受控单元通过对周围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等数据的采集来实现各种调控。终端节点设备要比家庭网关的功能简单很多,它只负责接受或者发送数据,控制执行机构,对终端设备进行自身管理等等。因此在这些功能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使用那些集成度相对较高或者价格比较便宜的控制芯片。

四、结语

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弥补了无线通信市场中成本低、功率低以及速度低等空缺,还在可用范围之内,大大实现了对智能家居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控制和调配,它在利用先进的各种通讯技术或者布线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家具系统整体环境的分析后,实现了对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不仅仅让所有家居终端设备使用科学、方便和灵活,还让我们的家居环境更加舒适、安全。该项技术由于不需要布线、成本低廉和扩展相对便捷等特点,因而更容易让人们接受。ZigBee短程无线通讯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技术并不是靠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的探索就能够成熟起来的,它需要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杨玮,吕科,张栋等.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无线智能控制终端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0(3)

[2]任智,翔,姚玉坤等.基于分段的ZigBee网络按需可扩展地址分配算法[J].通信学报,2012(5)

第7篇:无线通讯技术范文

关键词 无线通讯;通讯数据;采集与传输;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TN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8-0062-02

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日渐为人们所注重,其不仅能够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而且逐渐向着更广泛的领域发展,很多产品以及通讯系统因为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而得以更高水平的进步。而其中最需要引起人们关注的便是无线通讯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只有做好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够真正推动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

1 无线通讯发展的特点

1.1 无线通信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公众移动通信发展速度处于全盛阶段,但世界各地发展十分不均衡,无线通信发展的普及率差异十分悬殊。一方面,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尽管移动通信普及率变得越来越高,但是,最新增加的移动用户数量呈现着逐年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虽然在无线通信技术方面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其移动通信设备呈现着逐渐增长的趋势,其移动用户数量迅猛增长。总的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移动通信用户所创造的ARPU值要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移动通信用户创造的ARPU值要高得多,而且,最近根据相关报道显示,韩国、日本在不断开拓新的移动通信业务,并且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热点。

1.2 无线宽带通信技术更新升级换代较快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无线宽带通信技术实现了高速发展,其技术更新升级换代的次数更加频繁。随着公众移动通信发展速度全盛阶段的进入,最近这几年,兴起的全球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宽度也在不断扩展。对其的应用变得十分灵活和活跃,与此同时,一并出现了诸如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WLAN技术、UWB技术等各种各样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促使我国的无线通信产业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为用户带来新的应用体验。

2 基于无线通讯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分析

本文以西安优玛公司YM600S系列YUMA-RTU为核心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其通过卫星、GPRS无线通讯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实现计算机网络控制的无人监控效果,通过无线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更好地了解设备故障,并达到精准维修的效果。

2.1 GPRS的运用方案

GPRS这种新型的移动数据通信业务,其具体的工作原理是:为移动用户在与连接数据网络之间搭建一种无形、高效的连接形式,通过此种形式为移动用户提供高速无线IP。另外,与其他移动数据通信业务不同的是,在GPRS这种新型的移动数据通信业务中,同一无线信道可以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任何一位用户可以同时占用多个无线信道,以上这种形式,在专业领域被称为分组交换技术。在分组交换技术下,无线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业务体验,而且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通常,在理论方面,无线传输宽带每秒要达到171.2kB,但是实际应用传输宽带大约在每秒10~70kB,由此可见,GPRS还大大提升了无线传输速率。

另外,GPRS这种新型的移动数据通信业务,具备其他无线通信业务目前无法企及的优势:GPRS不再需要利用电路交换模式的网络资源,而是实现了在端到端分组转移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从这方面考虑,GPRS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但是高效率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也正因为上述这个特征,GPRS这种新型的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特别适合于以下形式的数据传输:间断的、突发的、频繁的以及少量的。另外,GPRS还具备以下优势,由于该技术提供数据分组发送和接收的服务,因此,运营商只能按照流量给用户计费,因此,大大降低了服务成本。

该系统的工作流程是,在油田管网的遥测点有规则的、有计划的分散地分布着远程终端单元RTU。通过远程终端单元RTU,将开关量、模拟量的信号连接起来,进一步实现对传输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以及传输。将收集、存储数据的信息,一并通过GPRS网络,向数据服务中心传输数据信息,并且随后执行上位机的命令。GPRS系统主要包括智能模块、电源、天线、RTU以及后备电池组等几部分组成。从其组成要素中,我们不难发现其是具备先进的无线通信设备,因此,为数据传输提供了关键的技术力量支持。

一般而言,GPRS系统的运行是按照拓扑图来进行的。管线阀室设1站、2站、3站以及20站、21站。其中管线阀室1站、2站、3站通过信号连接与通讯公司内部网相连接,然后,以主站为连接点,将GPRS设备与卫星设备之间的信号通过网口、串口联系起来,主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管理员站、操作员站以及打印机都是在以太网上进行的,通过其将管理系统与数据中心库连接起来。

2.2 系统硬件配置

通信系统是系统硬件配置的核心。改系统中使用的石油管线长度比较长,而且其阀室分布的十分分散,因此,为了避免十分严重的事故给用户带来的经济损失,需要对系统当中涉及到的各种设备和管线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在通信系统的支持下,能够对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压力以及流量等指标进行全天监控,一旦其中的设备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启动自动报警机制,还可以实现远程调控和修正,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损失。并且,其监控系统中监控站数量较多,并且跨越的地理范围十分广阔,对于通信系统的速率、响应时间要求比较高。而且,油田管线阀室都陈设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因此,敷设通讯光缆十分困难,而且其中要耗费巨大成本,因此,为了弥补以上缺陷,采用以GPRS为主、卫星通讯方式为辅的通讯模式。

除了通信系统,中控室的硬、软件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中控室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服务器、管理员站、操作台、控制器、电源模块、通讯模块以及主站模块等多种设备;而中控室的软件配置主要是指在一些核心的运行系统,其中包括操作系统软件以及监控系统软件、系统编程软件等多种系统,操作系统软件一般采用的是Windows2000serve。除此之外,还有RTU的硬件配置。该硬件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发挥着监控和采集数据的重要作用。在此硬件支持下,初步形成了以主站RTU为主,以21座阀室的21个远端控制系统为辅,完成数据诊断、监控和采集的任务。

3 无线通讯技术在数字化中的应用

无线通讯技术不断成熟,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电脑以及其他多种多样的数据和网络服务变得越来越依赖。最近,新型的无线通讯设备,诸如照相机以及数字摄像机等电子设备,都被安装上了blue?tooth系统。这样就免去了电缆方面给用户带来的不便。同理,如果将blue?tooth系统安装在手机里面,能够实现无线传输连接,允许用户可以在小范围内自由走动打电话和听音乐。蓝牙设备在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传输成本,而且还拓展了新的应用。无线通讯技术在未来数字化的应用中也将会越来越彰显其优势。

4 结论

人们生产和生活对于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采集、存储以及传输无线通信数据,为用户提供新的业务体验。同时,还要将理论应用于践,在实践中反复检验理论的科学性,进而不断提高无线通讯技术的水平,不断为人们高品质生活谋取福利。

参考文献

[1]李松涛,尹清爽.基于Android和ZigBee的移动环境监控系统[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7(3):1-7.

[2]韩润衍.GPRS的无线远程气象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设计分析[J].科技展望,2017(1):9.

[3]侯学元.试分析蓝牙技术的低功耗无线数据采集控制和传输[J].信息系统工程,2016(2):50.

第8篇:无线通讯技术范文

关键词: VB5 无线通讯

控件

1 引言

目前对于用于数据采集和传输的无线设备之间的通讯编程,一般仍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较多,这主要是由于在编程时,要涉及到对无线通讯设备硬件的控制,因此,选择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较多。采用以上两种语言进行编程,对于一般的编程人员来讲,很难较快的掌握。本文采用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以上问题,只要有一定编程基础的技术人员,均可实现自己编程。

2

无线通讯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无线的通讯方式中,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可以认为是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工作的,而这种调制解调器是无线方式工作的,它不含有拨号功能,而且和它直接连接的是无线电台。无线电台的作用就相当于有线传输中的电话线,它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发送和接受信号的。而无线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将二进制的信号调制成可以在无线电台之间传输的无线电波。

信号转换过程的属性取决于调制解调器所接收到的源信号和目的信号。一般来说,调制解调器从终端或计算机接以串行方式收到二进制信号后,将它们转换成了音频信号。然后调制解调器将这些声音通过无线电台传输出去。在接受端,另一个兼容的调制解调器将这些声音信号转换成了二进制信号,并把这些二进制信号发送给终端或计算机。

由于在无线电台之间有过滤和放大作用,同时,无线电波的传输受很多因素影响,因此传送的速度受到限制。下面给出了一种900M电台的技术特性见表 1。本程序就是使用的这种电台,对于其它参数的电台,其基本原理也是一样的。

表 1 900M无线电台的技术指标

项目

指标

含义

传输速率

1.2Kbps或2.4Kbps

每秒的字节数

数据的控制

透明传输

发射功率

3W

接受灵敏度

-105dBm

工作频率

915—917MHZ

信道

158个

3 无线数据采集的编程

由无线通讯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出,无线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从带处理器的传感器或计算机终端发送二进制信号到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电台之间建立连接并传输数据;从另外一端的电台接受二进制数据;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因此,要建立无线设备之间的通讯必须在两端进行编程。

从计算机终端到无线电台的数据传输是通过计算机的串行口进行的,通过对串行口进行编程就可以实现向电台发送数据。在Visual Basic5.0中的控件MSCOMM是进行串口通讯的。通过设定控件MSCOMM的属性,可以用VB5.0对其进行灵活的编程,控件MSCOMM同时支持事件驱动及轮询方法。控件MSCOMM能生成一个名为OnComm的事件,它能能捕获的事件范围包括通过串口接受数据以及遇到任何错误等等。事件或错误的值以整数的形式保存在CommEvent属性里。可根据CommEvent属性判断最近一次事件或错误。也可以在程序中设置一个循环,每次循环都直接检查CommEvent属性的值,从而对事件及错误进行“轮询”。如果应用程序规模小,这种方法相当完美。

下面的部分程序代码是计算机和900M无线电台之间的传输程序,本程序已经在486计算机和PII586上调试通过。

1 从串口读入电台数据程序GetStringFromComm()

功能:(1) 主要完成从端口获得数据,将二进制的数据转换为ASCII码数据

Public Function GetStringFromComm() As String

定义变量(略)

If frmTerminal.MSComm1.InBufferCount < 7 Then

GetStringFromComm = ""

Exit Function

End If

‘//读入标志码

frmTerminal.MSComm1.InputLen = 6

ReDim Preserve BinDataarr(6) As Byte

BinData = frmTerminal.MSComm1.Input

BinDataarr = BinData

UserDataLenth = BinDataarr(5) ‘用户数据的长度

Wait1:

If BinDataarr(5) > frmTerminal.MSComm1.InBufferCount Then ‘未接受完数据

delay 6 ‘延时6s

GoTo Wait1

End If

frmTerminal.MSComm1.InputLen = UserDataLenth

BinData = frmTerminal.MSComm1.Input

ReDim Preserve BinDataarr(UserDataLenth)

BinDataarr = BinData

GetStringFromComm = BinTotext(UserDataLenth, 0)

frmTerminal.MSComm1.InBufferCount = 0 ‘清空接受缓冲区

End Function

2 从串口向电台发送数据程序SendStringToComm()

Public Sub SendStringToComm(ByVal TransCommand As Integer, ByVal TransString As String)

ReDim BinDataarr(5)

frmTerminal.MSComm1.OutBufferCount = 0

‘//清空发送缓冲区

‘TransString = makestring(Val(mc.txtdesstation.Text), 4) + TransString

‘//设置标志码

(略)

Select Case TransCommand

Case 0:transmit text

ReDim Preserve BinDataarr(6 + Len(TransString))

TextTobin (TransString)

BinData = BinDataarr

frmTerminal.MSComm1.Output = BinData ‘发送

Case 1:transmit binary data

ReDim Preserve BinDataArr(5 + Len(TransString) + UserDataLenth) As Byte

TextTobin (TransString)

BinDataArr(5) = UserDataLenth + Len(TransString)

Dim i As Integer

For i = 1 To UserDataLenth

BinDataArr(5 + Len(TransString) + i) = userDataarr(i - 1)

Next i

BinData = BinDataArr

MSComm1.Output = BinData

End Select

binDatalenth = 0

End Sub

以上的两个子程序是在实现无线传输的基本程序,如果要实现无线设备两端的数据采集,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文件格式、控制命令、编码方式等的编程,这些编程均可通过Visual Basic5.0实现,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这部分内容不作详细叙述。

4结论和讨论

通过以上的实例编程可以得出,采用Visual Basic5.0对无线数据采集和传输进行编程,具有可视化、容易掌握、灵活性好,尤其串口控件MSCOMM的属性功能齐全,完全可以控制串行口实现各种功能。通过Visual Basic5.0编写的程序具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且编程过程简单。本文仅在数据采集方面应用了Visual Basic5.0,在其他的通讯方面,它还有更大的应用。例如在终端防真程序,在电子邮件和互连网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微软公司《Visual basic5.0 联机手册》

2、南开大学出版社《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

3、人民邮电出版社《无线通讯信息手册》

第9篇:无线通讯技术范文

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化,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将通信工程师分为九种类别,包括有线传输工程、无线通信公告称、数据通信工程等。企业培训部门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在进行分专业培养时,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需求情况,利用现有的培训队伍和实践能力训练条件,从员工的兴趣和基础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分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此,开展分专业方向的无线通信专业培训计划,可以实现员工的自主选择,也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更深入的参加专业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去。

优化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应当结合市场和岗位的要求,归纳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对应的技能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课程培训计划和结构。比如在核心课程群中,应该将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群、通信理论课程群等作为重点来实施。在课程教学中应当从知识与技能的整体培养着手,针对应用型符合人才培养的特点,密切关联企业人才岗位和职责能力的要求,突出无线通信专业必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进一步的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提升员工学习的效果与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综合实训、综合设计与科技制作等实践环节,带领员工从实践中来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无线通信技术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过程中,比如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学习和分析,对高频电路的实践和分析,对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充分发挥员工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实际工作中来加强其对具体设施、设备的综合性运用,以提高对工作岗位的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