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范文

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

第1篇: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范文

治理主体: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基于国家至上和国家权力无限的观念,奉行国家本位模式。其最大特点是行政机关在犯罪治理中居于垄断地位,政府是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导力量。犯罪治理的政策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政策和方针,治理策略也会随着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而政策往往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这就导致治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政府本位的治理模式中,依附于政府政策的法律制定、执行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不能得到保障,同样的犯罪行为随着政策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后果。由于治理政策经常变化,导致治理的效果大大降低。另外,国家本位治理模式认为对环境污染犯罪的处理是国家的事情,政府是犯罪治理的直接责任人。在环境形势恶化期间,为了维护政府的权威,树立公信力,政府往往会违背犯罪治理的基本规律,采取专项整治或治理等方式,集中投入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对环境污染犯罪进行整治,反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更多滥用和浪费。

环境污染犯罪的发生涉及诸多因素,其犯罪原因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治理环境污染犯罪必须注意观察与环境污染犯罪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各种社会关系,重视对环境污染犯罪原因的控制。由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所涉技的因素众多,单靠政府无法应对环境污染犯罪发生的诸多因素。因此,治理环境污染犯罪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动员整个社会力量。不论是作为社会组织管理者的政府,还是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团体、组织以及公民个人,都是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体。当然,社会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犯罪治理并不是否定国家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的作用,而是在强调国家的引导作用、明确政府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动性。在现代社会,国家并不会主动介入社会生活,传统行政法手段或刑罚手段往往只在发生了危害社会秩序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之时才对污染行为加以规制,是一种消极的被动控制。但是,环境污染具有破坏范围广治理恢复困难的特点,这就要求必须在污染之前就进行主动控制。可以说,环境污染的特殊性客观上促使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革新,这种革新反映了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模式应该是一种以预防为前提的治理模式,转变集中表现在社会公众与政府协同合作。社会公众与政府的协作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和运用多种社会控制手段,既重视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又注重事先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犯罪。

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对环境污染进行非政府的控制是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发展趋势,政府和社会的协同合作应该成为新时期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犯罪的基本方式。我国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培育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意识与热情。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热情。在司法实践中,经过参与个案经验的积累,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热情正逐步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社会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意识和热情还是难以满足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要求。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热情,一方面可以发挥媒体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网络化时代,媒体不仅可以提供环境污染犯罪信息、宣传环境污染犯罪的严重后果,从而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也可以为公众参与提供良好的途径和平台;另一方面,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例如,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

第二,建立环境污染犯罪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只有在知情的前提下才能参与,知情权是公众有效地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前提与基础。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必须建立和完善犯罪信息公开制度,可以使公众了解环境污染犯罪的规律、特点,从而提高犯罪治理的有效性。犯罪信息公开也可以引起公众对环境污染犯罪问题的关注,激起强烈的社会舆论,提高公众参与犯罪预防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山。因此,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建立环境污染犯罪信息公开制度,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完善环境刑事司法制度。在环境刑事诉讼中,可以提高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在我国是公诉案件,只有检察机关才有权提起刑事诉讼,对犯罪人进行起诉。但是,环境污染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的性质显著不同,其侵害的对象具有不特定性,涉及的区域广,危害程度极大,且难以回复。因此,可以赋予被害人在环境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权。同时,环境刑事诉讼过程要符合司法民主与公开的要求,将社会公众参与到诉讼过程中,既确保社会公众分享到司法权,又有助于把公众的良知引入刑事司法,使得刑事司法更加接近公众情感,从而激发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热情。

治理体制: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环境违法行为与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不同,在性质上并无差异,但危害程度的不同就导致了法律后果和处理机制的迥异。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环境违法行为与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在处理机制上具有绝对的区别:环境违法行为由行政机关处理,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由司法机关处理。这种治理体制貌似明确,但是,由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各自形成封闭的体系,没有形成顺畅的衔接渠道,直接导致对环境领域犯罪行为的追究受阻。

在环境治理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不顺畅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治理的权力分配不合理,行政权过大,制约了司法权。在司法实践中,公安部门虽然可以独立地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进行立案侦查。但是,由于环境污染本身的复杂性,无论是对环境污染行为、危害结果的调查,还是对因果关系的认定都不同于其他的刑事案件。由于公安机关对环境污染缺乏专业知识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导致公安机关事实上对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材料的来源主要依赖于环保部门的移送。根据《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过程中,发现有符合移送条件的案件,应当立即指定两名或者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部门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决定批准的,向同级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移送手续;决定不批准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按照这一规定,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案件是否移交司法机关具有重要影响,他可以根据自身的判断来决定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是否移送给司法机关。从程序看,行政机关对环境污染案件具有较强的筛选功能,完全有可能过滤一些案件,从而导致一些环境污染犯罪行为难以进入到刑事司法程序。事实上,在我国一些社会影响很大的环境污染案件无法进入司法程序,很多都是由于环保部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

在现有的治理体制中,由于行政执法不严,导致刑事司法承担着很大的压力。环境状况的持续恶化促使社会推动刑事司法强势介入到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刑法修正案(八)》对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进行了修改,降低了成罪标准,扩大了法网。刑事司法的强势介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后的半年内,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了近300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超过近5年的总和;公安机关已立案侦办247起此类案件,相当于过去10年立案总量。通过刑事司法倒逼环境行政严格执法的方式,尽管在短期内具有一定效果,但是,过分使用刑罚手段也会过度透支司法信用,从而助长不法分子的投机心理。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还是如何解决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问题,从而推动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应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协调性。

协调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专业的环保警察,即在公安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环境污染犯罪追诉机关。目前,国内一些省份已经开始了设置环保警察的尝试,例如河北省于2013年9月18日成立了全国首支环境安全保卫总队。环境警察机构的建立既是用刑事手段保障环境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效能,又避免了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因为立场、角度的不同而产生冲突。

第二,构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一体化的信息平台。环保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可以借助电子化办公系统设置联合执法系统,由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将各类环境污染案件信息录入系统,在案件线索、行政处罚结果、法律文件、数据规定及案件处理程序上,逐步实现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信息联网共享。环境违法信息平台建设既可以强化司法机关对环境行政执法的监督,也可以提高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公开与效率,从而更好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对接。

第三,加强检察机关对环境行政执法的监督。检察机关是我国法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可以对环境行政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可以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根据信息平台对录入系统的环境污染案件的执法情况进行全程监管,促进环境执法人员严格履行环境监管的职责;专项监督是检察机关定期对环境执法机构的案卷进行抽查、评查,以考虑案件办理是否合法、有效,有无存在该移送而不移送的案件。

治理手段:刑罚与其他治理手段的协调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犯罪治理应当是合理使用多种手段的系统性治理策略,单纯依靠某一因素或某一手段无法达到犯罪控制的预期目的。在我国,政府是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直接责任人,由于行政手段和刑罚手段具有猛药的作用,短时期内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刑罚手段与行政手段是治理的惯常手段,而其他手段基本不受重视。同时,在当前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不顺畅的法律制度背景下,行政处罚方法与刑罚方法相互脱节,各自为战,未能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形成应有的合力。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具有谦抑性,只有当其他法律不能调整某种社会关系时,才由刑法予以调整;只有当其他法律不足以抑止某种危害行为时,才由刑法予以处罚。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规定模式是立法定性又定量的模式,只有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由刑罚制裁。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由于污染行为轻重有别,所以处罚也应该有区别。环境行政法对一般的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而刑法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

从技术层面上讲,各个法律各司其职,共同起到治理环境污染犯罪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行政法观念不发达,特别是行政执法不严的情况下,导致刑法在环境污染犯罪的治理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既要担负防止一般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发生的任务,又要预防严重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发生。人们本来希望通过这样的立法模式来缩小刑法介入社会生活的范围,但现实的使命又使得刑法不得不广泛地介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刑罚只是犯罪治理的手段乙.,只有其他手段不足以解决社会纠纷之时,刑罚才能介入。正如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所说的最好的刑事政策就是最好的社会政策,仅靠刑罚手段不足以抑制犯罪。在任何司法体系中刑罚并不是唯一阻止环境污染行为的有效方法。刑罚总是作为不得已的最后使用的方法,并且可以结合其他(行政、金融等)法律规定使用。当一个适度的刑罚和其他法律手段相结合一起使用时,才会发挥有效的作用。

第2篇: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问题;污染治理;应用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在提高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环境监测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含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验收监测等内容。环境监测和治理在近些年发展速度较快,不断推出各类新技术,而环境监测网络也得以不断完善,一个健全的环境监测系统已在全社会形成。加之,各级政府与民间、国内外、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环境污染治理效逐渐显现出来。本次研究紧紧围绕当前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日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一、环境监测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中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不单是环境质量的评估指标,也是政府制定环境治理决策的依据。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监测任务,多数基层检测点均出现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此外,也存在几个人同时开展十多个环境监测项目,这对环境监测任务的完成效果及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对日益严重的各种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无法快速适应。现阶段,环境监测和治疗技术对污染物的采样、分析并不系统,对不同污染物需使用不同的分析与采用方法,但并未设定标准的环境监测标准。在环境治理方面,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滞后性上。加之,我国所用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和创新度不足,遭遇新型污染物时,无法提出最佳的监测方案和治理对策[1]。随着国内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我国政府部门虽已不断加大环保和治理力度,由于新增多数污染物,治理过程中均要依托大量新型环境检测设备辅助检查。但设备仪器在设备配置上会因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足,使得我国环境检测水平及治理进程遭受诸多阻碍。

二、做好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对策

(一)提升环境监测管理意识

想要做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能动作用,因此,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水平。具体来说,应以创新管理模式为契机,切实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在此基础上,强化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宣传,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促进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立足提升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业务和技术水平,主动引入高素质人才,并规范用人进出机制,提升整个管理队伍的水平[2]。同时,不单要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也要培养其环境监测专业技能,改善环境监测管理效果。

(二)严格设定排放标准

部分商家日常生产过程中,自身环保意识薄弱,这些厂家排放的有害气体明显大于规范标准。加之,有些商家对排放标准缺乏了解,没有真正认识到超标排放产生的不良影响。此时,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制度相应的立法条例和排放标准,例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在此基础上,并加大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生产企业均树立环保意识。对没有根据规定或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厂家或个人进行惩罚,并勒令他们停止生产,进而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政府也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正常好资金的支持,提升各地产家运用新能源的主动性,并对使用环保材料的厂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细分城市的功能分区,对城市的经济布局、产业结构实施严格的规定,那些处于市内的厂家让其快速更换地址,禁止污染严重的企业在市区生产,严格分开商业圈、居民区与工业区,避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水平。

(三)运用新技术治理环境污染

要针对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治理展开讨论,强化对污染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根据颗粒污染源头及治理方法,组建与之有关的研究小组。对其他有害气体及污染物,可使用激光雷达、GPRS等先进仪器实施监测,有效弥补人工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创建覆盖全面的监测网络,提升环境污染检测的效率及准确性。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例如:火电、石油生产等重污染项目,进行重点监测及治理,全程完成信息收集、传递及控制排放方法。

(四)加大环境监测的资金、仪器投入

仪器设备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不可缺少的物质保障,所用企业的性能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提升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环境检测中就要科学管理仪器设备档案。因此,仪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交流与培训,强化他们的责任和质量意识促使仪器使用者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仪器的结构、原理及性能。众所周知,所有仪器均是精密、贵重的,对所用环境条件要求高的仪器设备,使用者要认真填写设备使用登记表,并定期做好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提升仪器使用寿命。开展环境监测必须依赖准确的数据进行分析,实验获取数据是否准确与所用设备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污染实验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便于及时更新设备和先进技术,提升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此外,要定期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及维护工作,并做好各项监测数据的归档。

三、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问题是当今世界有待解决的问题,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过去人们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对过度索取、破坏,往往造成令人痛心的环境污染事件。此时,我们必须吸取教育,在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做好环境污染监测和保护工作。本文从环境污染重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针对性的环境治理对策,以期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和质量。

参加文献:

[1]邓刚.探究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三废”污染及其处理[J].低碳世界,2014,30(22):9-10.

第3篇: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范文

由于环境监测站的监测对象多而复杂,在进行监测分析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废气,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大致分为试剂以及样品挥发物和分析中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因此实验过程中必须要通风,并在通风橱内操作,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室内气体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其次是废水,实验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有样品残夜、实效试剂和大量的洗涤水等,大多数环境监测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废水污染。而废水主要成分有重金属离子,阴阳离子,以及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是非常复杂的一类污染物;最后是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大致分为分析产物,剩余样品以及破损的实验用品等。这些固体废弃物的成分大多数是各类污染物和实效的化学试剂,如果不能谨慎处理,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事故。

2环境监测实验室治理污染物所存在的问题

2.1污染物难以收集

由于环境监测实验室所要监测分析的对象多而复杂,使得所产生的污染物量少,同时也比较分散,这样就不利于对它们收集。加之,较长时间内,实验室内环境污染都不被重视,导致了污染物收集和治理工作都难以展开。即使实验室已经广泛开展了标准化建设,但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实验室对环境污染管理方面都不能严格履行规范化要求,导致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不仅仅是难以收集,而且在收集和处理的设备上也很落后。

2.2污染物的种类繁多

危害较大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实验室污染物是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大多数环境污染物种类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类和酸碱类污染物以及部分刺激性气体等,实验室环境污染物种类多,危害大,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带来很大的危害。

2.3污染的治理方法较少

总的来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一直都未收到上级部门的重视,这样也就致使污染治工作无法得以有效的进行。虽然很多实验室也已经根据化学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分配不同放置污染物的残液缸,而事实操作过程中却没有按类别放置,而是一概丢向下水道。然这种状态是普遍存在的。上级管理部门一直都未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管是进一步进行规范化监测实验室的建设,还是增强对环境监测实验室问题的意识,都离不开监测能力以及质量管理。

3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治理措施

3.1合理有效处置实验室污染物

尽管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污染物在数量方面并不出奇,可是由于污染物的种类多而复杂,而且这些污染物的成分以及危害也相差很大,所以在处理实验室的污染物时,要严格按照它们的性质和状态,对它们进行分类收集,从而避免二次污染。除此之外,实验室的这些污染物必须要及时回收,不同的废液分类装入相应的回收瓶中,并安排相关的负责人员妥善保管,然后将它们送至专业的单位处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治理成本,有效的进行循环利用,以此来处理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中的污染,对于那些不可回收利用的有毒实验室废弃物,统一收集后交由资质的污染物处理单位统一处理。

3.2充分提高认识,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环境监测实验室在治理环境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提高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认识,并且严格按照实验室站点的实际监测工作的特点以及重点,找出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实验室的污染状况。除此之外,实验室的重要工作人员还应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调动专业人员对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进行更彻底的调查和研究,并根据实际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具有很好的操作性的技术规范,而且还要及时的把这些技术规范落实到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中去,使得这些技术规范切实的成为能力建设的重要成分,为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的贯彻落实提供可靠地依据。

3.3控制环境污染源头以及改进分析方法

控制环境污染的源头,不得不说这是降低实验室环境污染的产生量的根本措施,在满足实验分析的要求下,要对分析污染物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分析测定方法要尽量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试剂毒性小,取样量少,试剂消耗量少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例如在对COD进行分析测定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是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而不是利用传统的重铬酸钾法进行测定,利用ICP以及ICP-MS对重金属进行分析,可以一次性对多种物质同时分析,同时这种方法所消耗的试剂量要远远低于光度法;在分析测定多种阴阳离子的时候,采用离子色谱法要比光度法以及滴定法效果好的多;在对有机污染物分析测定时,密闭的固相萃取法或者密闭液相萃取法更占据优势,不但降低了有机溶剂的挥发,还减少了有关操作人员与污染物的接触时间。

4结束语

第4篇: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但是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也成为了人们不能逃避的问题。1987年,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自此各国开始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协调发展。自然、社会、人三者的协调发展也深入人心。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专门的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它既是一项独立具体的管理工作,又有自己本身的特殊性质。 生物技术作为一项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环境污染治理、生物修复技术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随着技术的进步,对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可利用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进行污染物降解;还可利用微生物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创建高效工程菌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等,这些都是环境污染生物治理的有效手段。环境污染的治理和控制将随着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而日臻完善。

1 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况

现代生物技术是应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工程原理,利用生命有机体来发展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目前生物技术应用到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世界各国均重视高技术发展的当代,生物技术最被人们看好,被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支柱之一。

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它在对环境保护领域中一直起巨大作用,污染治理提供了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应用生物技术对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气体污染、固体污染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它还能在生态修复中发挥巨大的功效。目前利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污染,与化学、物理等其他技术比较,环境生物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能有效的遏制生态恶化趋势,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技术是最安全和最彻底消除污染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增强自然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是有机废物资源化的首选技术,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沼气、酒精、有机材料、蛋白等;能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或无废化。

2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 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利用生物技术,将利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技术,称为自然生物处理法,该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和转化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处理方法,该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手段,它不但融合了生物自身的特点,如吸附性好、沉降性好和降解能力强等,而且符合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污染状况的加剧,环境标准的不断提高,使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如吸附-降解生物处理技术、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生物处理技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技术、LINDE生物处理技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生物处理技术、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等都得到了充分开发[1]。

2.2 生物技术在废气净化处理中的应用

目前采用的方法有生物过滤、生物洗涤和生物吸附法等。生物技术法与传统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比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好和无二次污染等技术优点,国内外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废气净化处理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美国学者利用微生物代谢净化工业性恶臭气体效果显著,而且不产生二次异臭;德国研究者利用生物膜过滤处理含硫化氢的气体,硫化氢除去率达90%以上。魏在山等利用生物膜填料塔对橡胶再生脱硫过程所产生的低浓度有机废气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膜填料塔处理工业有机废气是可行的,当运行条件控制适当时,净化效率可保持在90%以上,能够实现达标排放,且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2.3 生物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固体废弃物常规处理方法主要有固积、掩埋、焚烧,其缺点是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在处理的过程中有同时对空气、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使其成为可用于农田的土壤改良肥料,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经过生物技术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可作为作物生长的优质有机肥料,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部分资源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国外采用机械快速堆肥工艺,发展用蚯蚓床处理有机垃圾和粪便、处理城市垃圾,不仅可以将城市有机废弃物转变为肥效高且无臭味的蚯蚓粪土而且还能获得大量蚯蚓作医药原料,加上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与鱼类相当,是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优良饲料,可以收到一举数得之效果。

2.4 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其原貌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自然净化能力并强化其分解污染物的能力,使其得以修复。该法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在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它包含有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两种。

生物修复技术是80年代以来产生和发展的清除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生物工程技术,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去除污染环境如土壤中的污染物,达到治埋环境污染的目的。生物修复技术最成功的例子是应用投加营养和高效降解菌对油轮泄漏造成的污染进行处理,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使得近百公里海岸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此后该技术被不断扩大应用于环境中其他污染类型的治理。国外对生物修复技术非常重视,研究证明采用微生物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是治理大面积污染区域的一种有价值的、可行的、有效的和优越的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的内涵也不断丰富,近年来还研发了真菌修复、植物修复以及无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等技术。生物修复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可分为土壤生物修复、地下水生物修复、沉积物生物修复和海洋生物修复等。

2.5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塑料、橡胶制品、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难处理的污染物

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是将自然生长的生物或微生物群体加以驯化、繁殖后再加以利用。它的代谢过程复杂,能量利用率较低,处理速度不太快。因此需要有较好的技术来加以改进。还有许多的废物不能完全处理好,采用新的技术和生物种类来进行处理、适当加大生物用量和添加流程步骤是改进废物处理技术的关键所在。基因工程就是通过基因分离和重组技术,将人类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转移到受体生物细胞中并表达出来,使受体生物具有该目的基因表达后显现出来的特殊性状。达到改进生物物种的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构建的高效菌种来治理污染,尤其是除草剂、杀虫剂和塑料、橡胶制品等人工合成物质的污染,是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更是未来环境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所在。

3 结束语

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忽视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目前环境状况十分严峻。近年来虽采取了大量控制措施,但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我国成为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细胞融合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的发展,环境生物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环境生物技术已在环境治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产生、发展及演变与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有着深远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对于寻求用低成本解决环境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极大潜力。

参考文献:

[1] 宋金枝, 宋金辉. 生物技术在水污染监测和治理上的应用[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10).

[2] 唐海燕. 环境生物技术的现状与进展[J]. 科教文汇, 2011,(3).

[3] 叶晓斌,闫韶娟,崔青安等.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6).

[4] 罗会文.谈政府投资项目中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3).

第5篇: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范文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放的生产和生活污水也不断增加,对环境和农民自身的健康均带来一定隐患和威胁。鉴于此,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以及治理措施已经成为业内人士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阶段,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是珠江和长江,其中海河的污染最严重。在我国26个国控重点湖泊中,只有1个满足二类水质,满足三类水质的有5个。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药、化肥以及除草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加之任意排放农业废弃物以及在乡镇企业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致使部分农村地区的水质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对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农民的健康状况、农业生产等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诸多污染源中,由禽畜养殖造成的污染现象较严重,且污染面也比较大。在很多农村地区,禽畜养殖呈现出一种无序分散的状况,且养殖数量通常比较多,产生的粪便、尿液,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到河沟等处,致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影响到农民饮用水的质量。

其次,化肥以及农药等造成的污染。我国的化肥施用量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化肥的利用率却不高,化肥的大量流失致使农田土壤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并进一步影响到湖泊以及海洋的富营养化,成为最主要的水体面污染源。据统计,我国单位面积的农药用量非常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之多,且其中有80%以上流失到水体以及空气和土壤中。

再次,农民生活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也不容小觑。近年来,农村人口越发集中,小城镇以及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非常大,与此同时,生活污水的来源也不断增多,包括人的粪便、厨房污水、家庭清洁污水等,此类水污染较为分散,给治理带来了困难。在农村地区,几乎普遍缺少污水处理设施,使农村河流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最后,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其流入到农田、河沟等处,致使周边水环境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加之随意排放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向小城镇转移,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不断加剧。

2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

2.1 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治理策略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防治不可一蹴而就,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如社会、经济以及技术和环境等。鉴于我国农村水环境恶化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治理,使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在具体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宜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并考量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得到有效治理,政府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加大宣传力度,以此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逐步得到缓解。

2.2 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和技术

2.2.1 倡导生态农业。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为此,宜提倡循环经济理念,使农业清洁生产得以有效实现。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农村水环境污染。在具体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一定要合理施用氮肥,并适度增加有机复合肥以及生物肥料的用量,应用生物防止病虫害技术,使化肥以及农药的总体用量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以及生态防治技术,使水、肥的利用效率逐步得到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并完善生态合理、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使农业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满足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2.2 推广一体化发展模式。这里所说的一体化发展,主要是使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得到同步推广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宜致力于生态养殖小区的建设以及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宜采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使得治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状况逐步得到缓解,并使得禽畜的粪便逐渐减量,降低其对水资源的危害,将沼渣以及沼液有效转化为有机肥料,从而使农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3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措施和技术

2.3.1 集中处理模式。在人口总数比较多且产生的污水量比较大的村镇,比较适宜集中处理模式。通过管网将污水有效收集起来,建设并完善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使相关污水可以进行有效排放或者回收利用。在此过程中,活性污泥法以及SBR等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2.3.2 分散处理模式。现阶段,对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式处理的技术主要有以下种类:土地处理系统以及高效藻类塘技术、厌氧沼气池技术等,以上技术的应用效果均较好。其中土地处理系统是现阶段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净化技术。在高效藻类塘处理系统的应用中,可将藻菌共生生物体当作净化手段,使污染物得以被有效去除。采用该种方法,不仅效果好,且实施成本较低廉。选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以及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厌氧沼气池技术,其具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可以实现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结合,使污水中的相关物质经过处理后有效转化为生活

用能。

2.4 乡镇企业污染治理的措施

目前,要想对县镇企业水污染进行有效防治,首要的一点就是对乡镇企业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布局,同时应使清洁生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在对乡镇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以及布局调整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污染治理,使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水平逐渐得到显著提升。为此,可以参照以下思路:一是对乡镇企业进行适度引导,使其向工业园区集中,以此对污染进行集中控制;二是参照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标准,使乡镇企业技术改造以及生产技术升级换代的速度得到提高,并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技术的作用。对城镇污水情况进行综合考量,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水对农村水环境造成的污染的状况得以缓解。

第6篇: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246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经济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大自然正遭遇巨大的破坏,尤其是现代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尤为突出,这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村自然生态的保护。

1 目前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村生活废水排放与固体废弃物增多

随着自来水在农村范围的普及,农民日常生活用水的排放量逐渐增加,一些日常农业生产与生活废水都是直接排入到附近的农田与河流中,这给土地和水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使得固体材料的使用量增加,日常生活用品的直接丢弃与垃圾的天然堆放,对附近水质的影响也加重。

1.2 畜禽业发展造成的污染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肉类与蛋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使得农村畜禽业的发展迅速。很多农村在养殖畜禽上呈现分散状态,畜禽数量多、种类繁,圈养地点多且不定,并且畜禽生活粪便也是直接排放,不仅造成大气污染与环境污染,还会引起地表水质的富营养化。而在一些养殖规模较大的乡村,这类问题更加突出,养殖场管理人员经常将粪便随意乱倒,畜禽废水直接排放,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污染,进一步导致环境恶化。

1.3 农业化肥使用与农药大量使用对水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化肥的使用量也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是化肥的实际利用率却不高,造成大量化肥流失并进入自然水中,使水环境受到污染,化肥的大量流失会使农田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进一步扩散到河流湖泊中,成为水体污染的主体。而在农药使用方面,随着农作物害虫抗药基因的增强,造成农药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农业生产中单位面积农药的喷洒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农药的实际使用率却低于20%,大部分农药挥发到空气与土壤中,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危害。

2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2.1 农村生活污水与固体污染物的处理

对于人口较密集的农村群体,在生活废水与固体污染物的处理上可以采取集中处理的方法,通过构建类似城市排水系统的方法利用管网将污水收集起来,并建立设施完善的污水处理场,污水经过具体处理后,实现循环再利用或者保证水排放达到标准。而对于无法集中处理的农村,可以推广使用高效藻类塘技术与厌氧沼气池的技术,实现废水的集中处理,高效藻类塘处理能够净化大量富营养化水质;而厌氧沼气作为我国农村最经济、最有效的污染处理方法,能够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与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2.2 在农业生产中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对于农村大型畜禽养殖业生产而言,实现畜禽养殖的集约化发展与生态农业的建设,针对农村分散养殖的情况,推广生态养殖的理念,比如利用畜禽粪便为果树提供养料。对于大型养殖场,可以采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大型畜禽养殖涉及到温度、光照等能源的使用,可以利用畜禽粪便再生能源的方式,为养殖场提供必须的能源,一方面降低了粪便对水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使资源、能源得到有效利用。

对于生态农业的建设,应提倡循环经济与农业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预防农业生产对水环境产生的危害,在实际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要合理使用有机化肥,尽可能使用生物肥料来替代有机肥料,提高化肥的使用率。在农业病害的防治上,通过生态平衡施肥与生态养殖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建立生态养殖系统,实现功能循环,比如在畜禽养殖农村,可以利用家禽农田放养的方式,对农业病害进行生态控制,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2.3 乡镇企业污染治理措施

对于乡镇企业水污染的有效防治,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乡镇企业建设进行规划,合理布局并完善其污水处理功能,同时推广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在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及布局调整中,要重视生产废水的污染治理工作,使企业污水排放始终达到标准。为此,可以参照以下设计思路:一是要对乡镇企业适度引导,使生产企业集中在同一工业园区,实现污水的统一处理与排放;二是要根据城镇发展规划的标准,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更新速度与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采取针对性地解决措施,使乡镇生产废水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2.4 完善污水治理运行管理机制

农村污水治理普遍存在制度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运行资金缺乏等问题,因此构建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是实现污水治理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也是避免污染处理设施闲置、无人管理的关键手段。实行统一的污水管理时,要以政府为指导力量,基层干部实现分村实施的方法,确保机制运行的有效性,考虑到目前农村经济状况,短期内污水处理资金仍然以政府补助为主,但可以对较大污染的处理实行收费制,确保污染处理经费的充足。

2.5 普及生态环保知识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还是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造成的,因此相关乡镇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农民充分了解到水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对未来生活的影响,普及生态养殖、生态农业。这样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又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要重视水环境的污染处理与预防工作,改善当前农村水环境现状,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升农民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构建并不断完善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逐步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冯欣,师晓春.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5).

[2]许亚.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北京农业,2011(12).

第7篇: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方法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畜牧业发展大国,可以说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据的比重以及其所具有的经济地位至关重要。因此,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化、科学化及集约化养殖逐步成为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可也正因为如此,养殖业大规模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影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污染情况的加剧直接威胁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所以,探究畜牧业养殖过程中环境污染现象的综合治理对策,对于提高畜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我国畜牧养殖发展现状及其环境污染情况分析

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发展现状看,其所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尤其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不断进步的关键[1]。简单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缺乏从立法层面对畜牧养殖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制定和规范,这就导致养殖户本身的责任意识不强。现行的法律条款中,并没有针对相关环境污染现象的具体惩处对策,所以养殖户往往忽视法律层面的监督和管理,在生产及养殖过程当中违法排污,最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果。第二,对畜牧养殖业发展投入资金不足,导致其对环境问题的保障力度不够,从而造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2]。从国家角度来看,并没有设立在生产不同阶段的相应技术投入,同时由于养殖户本身对饲料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养殖过程中盲目增加饲料以导致畜禽的排泄物中重金属超标。同时,针对相关饲料配比的研究比较匮乏,这就直接造成排泄物中有机磷含量增加,加之没有对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影响环境发展。除此之外,畜牧养殖区域规划不够科学、养殖审批流程不够规范、生态养殖技术投入力度不够等都是严重影响我国畜牧养殖发展的关键,也是未来必须关注的问题。

2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

2.1注重对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现象的立法支持。从现阶段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来看,首先需要从立法层面对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现象进行监管和制约[3]。立法应该包括对畜牧养殖部门排泄物处理的标准制定,明确其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相对义务。在环境管理问题上要严格审查,严格监管,这样才能做到严格执法,对违法者进行全面责任追究和惩处,充分体现法律的威慑力。2.2对畜牧养殖区的规划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畜牧养殖区域的划分及具体规划必须严格经过相应审批流程。在实际审批过程中对养殖圈舍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尤其需要将废弃物的处理作为养殖区域建设的根本指标。同时,在对养殖区域进行布局时应时刻秉承科学合理原则,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效益的最大化。2.3注重生态养殖技术的投入。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投入生态养殖可有效改变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重产能且轻环境的特点[4]。所以,需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注重饲料配方的优化,同时尽可能培养优秀品种的畜牧种类,加之对排泄物的科学合理控制与综合利用,最终确保在技术支持下以及有效监督管理之下切实提高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治理水平。

3结语

在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控制和管理将成为畜牧养殖人员工作开展的重点,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做法。

作者:梁杜 吴立英 单位:河南省镇平县畜牧局

参考文献:

[1]吴勇.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的综合治理[J].河南农业,2016(11):111.

[2]亚森•如则.畜牧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思考[J].甘肃畜牧兽医,2016(3):44-45.

第8篇: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范文

 

 

近年来,管理会计经过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环境管理会计这个新领域,环境管理会计是随着可持续发展得理念而产生的。也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这是区别于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应该在增加税收的同时全面控制其工作各个阶段。对于环境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会有一个这样的定义:通过开发和实施恰当的换环境相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对环境和经济绩效进行有效的管理,它包括和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和审计,大事环境管理战略规划是其侧重点。

 

Cumberland(1981)分析了税收竞争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他的观点是:地方政府会通过环境监管方式降低其招商引资的社会成本,这样会使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划方面陷入“趋劣竞争”。总体上而言,地区环境状况和破坏性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有关。环境业绩评价主要考核地方政府在环境管理方面的成效,是环境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地方政府的经济绩效考评中,可以通过其辖区内企业的环境绩效考评来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是否在环境治理方面进行投资;二是企业在主要环境衡量检测指标上是否达标;三是企业对于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材料,废旧物资是否进行了妥善处理;四是企业在达成目标绩效所耗费的资源是否在标准线内;五是企业是否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成效。同时,也可以从社会层面对地方政府的经济绩效进行综合考评。Rauscher(2005)也指出,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地方政府可能会在经济竞争中采取降低税负或方式环境监管或两者兼有的策略。将地方政府的环境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应涵盖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做出的贡献和环境忽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从而衡量地方政府是否在环境管理方面真正取得实效。

 

但是,保护环境资源的保障之一就是进行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不但要考虑相关利益主体承担的经济受托责任,更要摆脱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可以明确的是,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倒U型关系”,具体而言,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质量确实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等因素降低,但是一旦到达临界值,环境质量将随着经济发展进一步上升而上升。因为此时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会采取行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可忽视的是,不同地区间的税收竞争是影响环境规制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财税分权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具有不同外部性的污染物治理问题上会存在一定的策略选择,这样的选择往往和税收收入相关。

 

通过环境成本计量的比例计量法,参照余绪缨(2004)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建立的环境污染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4)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本文主要选择了水、固体废弃物、大气三个因素,这主要是考虑到指标的代表性、可行性和关联性,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地区环境污染的状况与差异。通过对2008年和2014年我国31个省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进行比例计量,得出综合分值。本文将称为环境污染水平定义为分值,分值越大,排名越靠前,则污染越严重。

 

比例计量法是将地方政府绩效考评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因素以一定比例进行计量的方法。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环境污染较严重的省份主要有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和江西;环境污染不太严重的省份主要有宁夏、青海、甘肃和海南。直辖市中,重庆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纵向比较可以看出山西、内蒙古和新疆的环境污染水平在不断恶化,浙江、四川和广西则略有好转。综合以上,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省份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不过今年环境污染有向西部内陆地区蔓延的趋势,同时沿海省份也意识到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有些省份已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本省的环境污染。

 

以上结论在政策层面有较强现实意义:

 

第一,人事任免权的过度集中会导致地方政府官员的短视行为(比如对于治理成本较高的污染物的选择性忽视)。中央政府在利用经济措施激励地方政府官员重视环保问题的同时,更应该从行政上给予其激励。并结合环境管理会计的相关制度设计,推进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评体系改革,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第二,环境管理会计的考评理念对于地方污染治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立足于环境保护和地方税收的综合考虑,以“零缺陷”为最终的目标,全面确保地方税收建立在保证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之上。

 

第三,提升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构建完善的污染治理体系。在环境管理会计的评价体系中,3E的理念应当得到坚决的贯彻和落实。注重效率是重中之重,如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第四,增加环境保护信息的透明度,健全环保投资的全过程督查与绩效考评制度,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保事业。

 

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以及环境管理会计的计量指标是数量繁多且极其多样化的,本文选取的相关指标只能从一些角度反映环境管理会计在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中的作用,并不全面;而且当前我国环境管理会计制度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地方政府在税收竞争策略选择方面缺乏法律监督,因此更多的环境管理会计决策指标和内容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

第9篇: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重要地位

引 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特别是最近几年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日趋严重。人们为了自身眼前的金钱利益,毫无顾忌地疯狂掠夺资源,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了环境的自我更新和自我清理能力。与此同时,大小企业,特别是化工类企业,为了节省污染处理的人力和财力和时间,直接将各种固体类、液体类和气体类污染物不断地排放到环境中,再加上人类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废物和垃圾,使得现今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仅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还对人类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我国环保部门通过立法不断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监督、惩戒单位和个人的环境污染行为,社会各界环保人士也纷纷开展各类环境保护公益活动。

1 环境监测概述

1.1 环境监测就是政府和有关环境部门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一定的程序,采集样本对环境中的各种可以代表环境质量水平的物质进行测定,对环境的质量以及受污染程度做出评估,是环境工作中的科学数据资料,可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策略和措施的重要依据,也可以对以后的环境发展做出预测。

1.2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简单来说就是明确要检测的区域以后,制定检测计划,收集样本,测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环境监测包括环境质量的监督测量以及污染物的两个重要的方面,是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是制定环境管理方针,控制污染源的排放,规划环境的科学依据。早期的环境监测主要是对污染物的监测,主要用于污染物的排放的控制,环境的治理,通过检测获得数据分析某地区环境的质量,有助于提出科学的治理措施,改善生活环境。随着国家的控制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将环境质量检测加入到监测工作当中,对于污染物的监测有对比效果,更对生活环境的质量实施全面的控制。

1.3 环境监测的对象和方法具有多样性,时间和空间具有可变性,污染物有具有复杂性,这些因素使得环境监测具有连续性和综合性。环境指标随着时间的不同不断的变化,而且污染物又具有复杂性,通过连续不断地观测、采样,获得的分析数据越多,则检测结果越具有说服力;监测的对象包括多种类别,只有对环境中的不同种类做出分析,将数据综合处理,并结合社会环境因素,才能避免片面性,才能对环境整体的掌握,做出客观可靠的评价,便于以后治理防护工作的正确展开。

2 环境监测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2.1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在新时期,科学技术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环境监测是一种以高科技为手段的监测,自然,环境监测离不开科学技术,但同时环境监测又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在对决定环境质量各因素进行测定的时候,收集到比较全面的、科学的数据,这些科学数据为人们研究科学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加快人们研究科学技术的步伐,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比如,在对环境进行监测时,可以为地质学家提供相应的地质信息。在监测生物资源时,可以为微生物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

2.2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相应的出现不少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环境监测是决定环境质量各因素的测定,因此,当出现环境污染时,就需要环境监测对造成影响污染的各因素进行全面、持久的监测。比如当某一地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环境监测测定影响环境污染的各因素,如大气、土壤、森林、水资源等等,通过对测定结果的分析研究.及时地制定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案,科学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在还没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地区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2.3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和环境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国家在坚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执行。在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时要齐头并进,“两手都要硬”,即实现“三同步”与“三同时”。“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因而,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可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为城市环境规划提供合理的、正确的发展策略。

2.4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颁布的重要环境保护政策之一,该制度要求建设项目与区域开发计划均要经过环境部门的审批,确保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当前的环境状况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数据。通过环境监测,可以料及项目所在地当前存在的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找到关键的污染因子,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靠地依据,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5 环境监测是解决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方法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中出现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在我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如果采取了错误的应对方式,便会造成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增大受污染的面积和污染的治理难度,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环境监测的存在,使事故的处理部门能够在污染发生时及时的了解污染物的污染范围与迁移状况,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在短期内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产生严重的干扰,还会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长期的影响。因此,只有通过环境监测的方法来对污染物进行长期的监测,才能够掌握污染物在环境作用下的变化趋势,并为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减少环境污染物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加快环境的恢复速度,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治理以及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在新时期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不能忽视环境监测的作用。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我国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相应的配套技术不全等等。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水平。

3.1 增加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

想要进一步的扩大环境监测的监测范围、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就要加大环境检测的资金投入,及时的引进新技术与新设备,并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的监测方法,与时俱进,不断的提升我国环境监测的监测能力和监测水平,使环境监测能够更好的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

3.2提高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不断地发展,在环境监测技术

上,虽然我们拥有一些先进的技术,也取得一些令人欣慰的效果。但总体来说.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在已有的技术水平基础上,不断研制出新的、先进的技术,寻找适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最佳路线,完善环境监测技术的规范体制,提升我国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3改进环境监测的方法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方法相对的落后,其先进程度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我们必须改进落后的监测方法,建立自动监测的体系,提高其在噪声、空气以及水资源等方面监测的准确率,提升整个环境监测系统的自动化能力,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更好地进展。

3.4培养环境监测人才

环境监测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只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才能实施。在新时期,我国缺少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培养一批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这些环境监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过硬的监测技能,并且具有国家持证上岗证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做到正确的使用监测仪器,认真分析监测的结果,并且根据监测的结果制定出高效的防治方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保护的生命线,只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才能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让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