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小学教学范文

实验小学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小学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小学教学

第1篇:实验小学教学范文

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完善学校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坚持以实践、提高、发展为中心,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制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供各位老师认真学习、参照执行。

一、总则

1、教学工作必须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指导思想,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有计划、有重点、有规范地进行。

2、认真执行教学计划,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课程建设,以开放性、生成性、创新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用实际行动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教师角色的创新。

3、各科任课教师要认真抓好备课、上课及组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布置作业与批改、辅导、考查等环节的工作,教务处要组织人员配合校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4、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因开展活动需要在调课、停课的,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作出妥善安排,方可实行。

二、教学常规细则

(一)备课与检查

1、撰写教案应该根据上级教研要求进行,各学科有其特点,学校将按照有关要求检查、督促、反馈、存档。

2、补充教学内容,教材不等于教学的全部内容,确定教学内容要在凭借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要用教材教。

3、教案的形式要多样化,提前备课量为二周,教研组也可分单元分章节分工备课,但必须做好课前二次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强化“功在课前,利在课上”的意识,做到不备课,不上讲台。

4、各科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的基本精神,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要处理好教学的阶段和连续性,做到循渐进,螺旋上升。

5、各课要写好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课时教案包括教学课题、三维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及教学过程、板书、反思等项目。

6、教案检查:采取普查与抽查,并特注意小科教案检查(科学、品德、英语、音、体、美、写字等)。每学期由教务处统一普查,每月普查一次。每次检查均作好记录和小结存档。当发现教案不合要求时及时交换意见,要求改正,检查中发现未进行二次备课情况要及时纠正。

(二)上课

1、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应在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摆正教和学的关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前两分钟到教室,做好组织教学工作,维持好课堂纪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教学。

2、坚持采用合适的教学用语上课。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①、教学目的明确,即在一堂课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思想教育都明确具体,落实到位,师生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②、教师善于把握、驾驭教材、根据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系统,把教材组织成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系统,做到深浅适宜,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抓住,既落实基础又培养能力。

③、要采用素质教育的理念组织教学,坚持从“乐教乐学”出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讲练结合的原则,教师善于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以趣激学,实践为主,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之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自觉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坐、立、读、写有正确的姿势。

4、不提早下课,不拖课。

5、原则上按计划上课,妥善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无特殊原因,一般按要求上完有关内容,教师不得自行调换课程,因公出差的教师按学校要求安排好课务,因病、因事的教师要依照《实验二小考勤制度》执行好请假,避免“空堂”现象。

6、上课检查:每周最少检查一次。并特注意小科教学检查(科学、品德、英语、音、体、美、写字等)。上课期间由学校教务处不定时随堂听课。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各科基本作业量,

完成课后习题或思考题,可适当设计、补充配套练习题。课堂作业坚持限时分层校内完成的原则,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各科应协调好每天作业的总量,低年经一般不留课外作业(适时调整);中年级每天不超过1小时;高年级每天不超过1个半小时。

2、作业批改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反馈及时,数学作业当天批改、反馈,语文和其他作业应在下一节课做作业前批改、反馈,作文要有讲评、面批等形式。

3、耐心辅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创造条件,开展学科课外活动,用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

4、布置作业要紧扣教材,目的明确有利于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式多样,要努力减少机械抄写和单调乏味的作业。

5、作业批改:作业批改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各学科教材的习题或思考题,教师要全批全改,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迅速及时,讲求实效,不出错误。

6、作业检查: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四)、辅导

1、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培优补差工作。正视差异,重视对暂时学困儿童的辅导、帮助,也提供学习超前的孩子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

2、及时为因病因事请假的学生补课。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

(五)、考查

1、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教学结束后,通过检测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评价,这既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也是对教学效果的鉴定。

2、学校组织月考,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填写质量分析表,

3、考试检查:由教导处检查教师监考、阅卷、登统全过程,对不负责者提出批评,要求改正,对舞弊现象做出扣分或取消成绩的处理。

(六)、教学评议

1、各教研组安排好“每人一节公开课”,均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相切磋,提高教学艺术,并结合有效课堂评价标准做好记录,留存公开课(照片、教案、反思、听评课记录)材料。各教研组推选出一节优质课。

2、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学科性知识竞赛,提前安排好时间、地点、人员,做好记录和原始资料留存(包括影像资料),并报教务处存档。

3、校长、主任采取推门听课制。

4、教师听课每学期不低于2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不低于25节,教务主任每学期听课不低于40节,并做好听课记录,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教师听课记录。

(七)、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按照学校《主题教研实施方案》要求做好主题教研工作。(另见《主题教研实施方案》)。

实验二小课堂教学要求

1、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突出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练习,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后记。

2、提前进入教室,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学辅助用品准备到位。认真上课,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3、上课用语规范(使用普通话)。无特殊情况不允许坐着上课(如有特殊情况,事先告诉教导处,遇有领导检查,好做解释)学生做课堂练习期间,教师应加强巡视及时帮困指导。不应出现学生蜂拥在讲台前等待老师批改作业现象,更不能由学生批改。

4、进教室上课不得带与教学无关的物品(例报纸,杂志,茶杯等,无极特殊情况不准接打手机)。

5、合理布置作业。

6、作业批改及时,规范。养成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

第2篇:实验小学教学范文

各位尊敬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实验小学参加我校语文“校本教研”的研讨活动,同时更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来对我校的教研活动给予热情的关注和指导。今天参加活动的有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来宾。感谢市小语会给了我校一次向诸位专家、老师学习请教的机会。今天的活动安排已在各位老师进门的时候发放给大家了。我们的活动准时开始。现在请授课老师和孩子们做准备。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汇报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来介绍一下我校的校园网站,汇报时,您可以边听边查阅我校的教研信息。

2002年,随着新教学楼的竣工,我校的软硬件各个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学生用机、教室教学用机、教师办公用机共323台,并达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园网站已开办近3年之久,为校领导的行政命令、上下级思想交流、教师办公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园网站的首页。通过导航栏,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我校网站的构成:有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师天地、学生园地、党团生活、大队部、政策咨询、留言簿和资源库。同时,校园网站还为我校教师提供FTP,E——mail,VOD视频点播等服务。

今天,我们是将实验小学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点思考、探索和一些尝试以及困惑坦诚地置于各位老师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天我们所展示的课改实验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很多学校都已在实施和研究,也总结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我们在这里不揣浅陋,就是想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校的语文老师搭建一个对话、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经验的专家老师的指点帮助下,以这次活动进一步地促进我校语文教师将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促进我校向学习型、科研型、实践型、总结型的教研组织再迈进一步。

自2001年秋季课程改革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启动至今,已历经了四个年头。我校也同新课程一起走上了一条探索之路,老师们在这条充满艰辛,更充满希望的探索之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来了收获的喜悦。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试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拓宽教学内容,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力求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课堂问题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师孤军奋战的教学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势下的新课堂。在我们倡导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校也在不断修正学校的教研方式,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将我校的教研视角定位在群研上。群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一个操作层面。2003年6月,我校进行了首次校本培训,当时,张平主任、李晨红老师等专家做了切合教学实际又具指导意义的理念的引领,令我校的老师受益匪浅。

其实,实验小学的群研工作历时已久了。这些年来,我校的语文教研在校领导的关注和天山区教研室、乌市教研中心、自治区教科所以及教育学院人文学院、自治区继续教育处等各级领导的专业指导下,本着扎扎实实搞教学的精神,特别重视加强教研组内的群体学习和教学研究课的交流。这几年,在前一任主任梁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学校一直坚持教研组隔周学习的制度(本学期改为一周一次的教研组群体学习)。在教导处的指导监督下,各组老师以“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理论学习,这样是着眼于培养每位教师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师。同时,我校注重在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学研究课的实施,特别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有幸承担了自治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在教研专题探索的驱动下,我校紧抓各教研组的组内研究课的课堂实践工作。为了让教师尽快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验最初的两年里,我校各教研组每位老师每学期上组内研究课达2——3节(每次上课前上报学校,通知各科老师听课)。同时,教导处非常重视教师课后自我反思能力的训练,写教学反思是我校的教研制度。其间,我校每学期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校级教研活动(如校本培训,教师间的教学比武,家长开放日活动、青蓝工程等),充分发掘校内有潜力的教师,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理论引领下的较为夯实的课堂实践,使得我校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这样的积淀下,我校语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立足基层教研组,实抓群研工作,教研组工作求真、求实、求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博采众长,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尝试走班、集体评课” 的群研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下面,我就将我校的“集体备课、尝试走班和集体评课”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师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议。

一、 集体备课:

1、 提出:其一,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其二,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因此,我校于两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

2、 实施:

(1) 原则: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田校长提出)

(2) 措施: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语文书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集体备课上网,个人备课、教学反思教导处会随时抽查并总结)

3、 收获: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我校语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对于富有研究精神与教学经验的老师 ,我们还在思考向“0教案”过渡的尝试。

二、 尝试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师的需要。我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一贯之——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学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我校就力图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两年前,我校田征校长提出试行教师走班制。

2、 实施:其一,以课改龙头年级为试点,由“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其二、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各语文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本学期建议每位语文老师设计一节精品课,在本年级走班,年级组老师听课评议。)

3、 收获:其一,学生的收获。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授课教师的收获。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组的。但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在思考:其一,年级大课走班尝试;其二,跨年级走班;其三,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三、 集体评课:

1、 提出: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语文学科在推行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2、 实施:其一、组织活动。我校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竞赛——十几年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站到了家长的面前,请家长评价,与家长互动;青蓝工程汇报课——一年来,田校长全方位而长远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导处、师傅们扎实有效的指导、徒弟们虚心的学习;校级推优课——“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样。我校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或学段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其三,明确分工。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 讨论交流。

3、 收获:其一,评出了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了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了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了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思考既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将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们近几年在教学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简要介绍。之前,宁老师和李校长对我校开展这个研讨会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宁老师反复强调要办得有特色,让参与的老师们不虚此行。对于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实”。在我校校领导所一贯要求的以研究为先导的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中,我校的老师们用笃学实践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型、科研型组织,求得专业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第3篇:实验小学教学范文

“什么是德育?”在成都高新实验小学,当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从校长、德育主任到班主任、科任教师,并没有给出一个相同的答案。

一位老师说:“小学德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位班主任说:“德育就是如何善待孩子,如何欣赏孩子。”校长说:“德育是‘人育’,是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的善的引导。”德育主任说:“德育是有血有肉的言行、情感、事实与现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做人的教育。”

他们的答案都向着一个名词汇集——“道德欣赏教育”。

对“道德欣赏教育”,该校德育主任寇忠泉有一种诗意的解释:“我们期望站在教育生命观和德育美学观的角度,找到德育和美育的结合点,让道德教育成为一个动人的故事、一种充满愉悦情绪的场景……”

孙竞宇,一个活泼、聪明的男孩子,课间活动量特别大。每个课间十分钟,走廊里都有他异常活跃的身影,跳上蹿下、追着同学跑……

为此,班里的纪律流动红旗总是拿不到,同学们对他很有意见。班主任石榴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他当时不住地点头,可持续不了多久,又控制不住了。

怎么办呢?石榴老师决定在班里开一个讨论会,经过激烈的讨论,决定命名一个“把他身上爱‘乱跑’的‘虫子’捉掉”的全班互助活动。同时,凭借“课堂积极发言”,孙竞宇当选了“班级课堂发言形象大使”……

“奇迹”出现了,走廊里没有了孙竞宇的影子,他将活动场地转移到了操场,带动班里很多同学一起,充分享受课间的快乐。

没有挑错、没有批评、没有苦口婆心,一个坏习惯跑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好习惯。“做这一切的时候,没想把它叫德育,一切都很自然,只是注意到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欣赏他们。”

要孩子说真话,就要让他们感受到说真话的快乐与价值。“如果到小学毕业,我们班的孩子人人都敢说真话,即使他们的成绩差点,作为教师,我也问心无愧。”在一次全校交流会上,石榴老师在大会发言时如是说。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做人的过程,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永远保持真挚的教育情感。”这是高新实小教师的德育观,新颖、个性、动人。

高新实小的王泽晴老师得到了校长和德育主任的高度评价:“她可能没有发表多少教育教研文章、没有多少荣誉称号,包括教学水平也不是最好的。但是,她是一个不功利的、真实的、所有心思只为孩子的教师,一个优秀的、难得的教师。”

王泽晴班里有几个全校闻名的“金刚”学生,淘气、惹事生非。为了他们的成长,王泽晴没少费功夫琢磨。不过,她也没有太强求,“孩子各有天性,强行修剪往往适得其反。”

王泽晴遇上学校的“推门课”,即由校领导及教研组长组成听课小组不提前通知的临时抽查听课,这种课的质量与教学水平系数挂钩,直接决定教师的奖金和收入。

这一堂课里,德育主任寇忠泉作了一个统计,王泽晴将60%的问题提给了班里的包括几大“金刚”在内的学困学生,“金刚们”答题的水平都不高,但态度非常认真和端正,孩子们知道:校长坐在教室里呢,能起立答题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

该校对王泽晴的这种教育态度非常肯定:“教师的不偏不倚,教师的信任与真实,对孩子们的影响胜过这堂课所有的知识与教学任务,这就是有效的德育。”事实也证明,几个调皮孩子非常“服”王老师,他们有时依然管不住自己,但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感知了尊重的美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4篇:实验小学教学范文

1、以有效探究为目标的小学科学教材处理的策略

教材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而是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范例。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

(1)、因地制宜,重组教材

农村学校实验仪器设备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从自然课过渡到科学课,使本来就不足的设备就更加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 科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借助自然景物,上《风向和风力》一课,可把学生带到五金机械厂学习《机械》,教学《观察蜗牛》前,可让学生或家长上山时留心采集蜗牛,集中在老师那里养起来,和学生们一起养蜗牛,师生在这一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养蜗牛的经验,使本单元书面学习的过程变成实际观察操作的过程。

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力地促进了科学课探究教学有效性。

(2)、因生而异,重组教材。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新。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七色光》一课中要求学生运用脸盆、镜子、电筒、白纸来“制造彩虹”,在教学中,好动的孩子们把水泼洒到桌子上,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教师即刻可采取非常简单而有效的制造七色光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用塑料尺子和白纸制造七色光,要求学生将尺子在阳光下旋转,观察:哪个部位产生的七色光?思考:这个部位有什么特点?这样孩子们很快发现它们的形状和三棱镜相似,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原来阳光被折射分解成七色光的。孩子们不仅从中发现了科学现象就在身边,更激发孩子积极观察、主动探究的热情。

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地域优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组教材。学生就会乐学、好学。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最终实现科学探究效果的最优化。

2、以有效探究为目标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组织策略

(1)兴趣激发,组织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是否有兴趣,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探究的重要基础。趣味实验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它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激情,能调动所有的感官,运用所有学到的知识,投入到科学探究中来。

①课始以趣导入

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一课,一位老师拿一个圆底烧瓶装满水,再把装满水的圆底烧瓶放在太阳光下,使阳光透过烧瓶;把纸板放在烧瓶后面,移动纸板,使阳光在它上面会聚出最清晰的亮点;然后把火柴头放在亮点上面;不要移动烧瓶,过一会儿,火柴就自己燃烧起来了。这个“用水点燃火柴”的趣味实验,有效的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水还能点燃火柴?”觉得比较新奇,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了对圆底烧瓶的研究上,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装了水的烧瓶可以看作是一个凸透镜,这个“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从而使焦点处温度上升,最终点燃了火柴。这个新奇的实验,不仅点燃了火柴,更点燃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②、课中以趣探究

在指导学生在研究“水的表面张力”这部分内容时,老师让每位学生带一只平口透明玻璃杯来,一起来做了一个体验水的神奇的趣味实验。

③、课后以趣拓展

科学的学习探究不能只限于课内。由于课后的探究实验延续时间较长不受时间的限制,再加上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学习了《音高和音低》之后,老师让学生回家用相同的碗或杯子或高脚酒杯或啤酒瓶等相同的容器,来制作一架“水琴”。只要学生动手就能发现,杯中水量少的那个杯子发出的音调最高,杯中水最多的那个杯子发出的音调最低。适当调节高低音,就可以奏出悦耳的音乐。通过操作,学生对音调高低产生的原因会有更深的理解。

(2)课堂调控,组织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个整体的掌握与调控意识,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有机整合、重组课堂生成的新的有效的资源,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行动者,促进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①、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调控科学课堂教学

如在教学《简单电路》一课时,先给学生 1个灯座, 1个带电池的盒, 2根导线,问学生你能用这些做什么?很快学生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接着,老师再发给学生 1个灯座和 1根导线,问:你能在这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加 1个小灯座吗?学生依照教师的提示和材料显示出的信息,动手组成了一个串联电路。接下来老师再提供 1根导线,问:你能在原有的电路基础上再用上 1根导线,改装成一个新电路吗?学生会思考这根导线加在什么地方最合适,从而自己组装出一个并联电路。以上的实验材料,紧扣“你能利用它做什么”依次提供给学生,有结构材料,调控着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利用有结构的材料,在原有电路的基础上改装,使学生尊重自己的研究成果,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最重要的问题上,避免那种盲目将已经装好的电路拆开再重装,浪费宝贵时间。可见,利用有结构的材料,可以调控教学,把握课堂的“秩序”,提高了探究的实效。

②、巧妙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有效调控科学课堂教学

教师要能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有效地调控科学课堂教学。

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有效调控科学课堂教学。这无疑也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的策略之一。

3、研究以有效探究为目标的探究器材的有效使用的策略

(1)运用现有教育装备实验器材,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

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阵地,通过有效实施科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材料是小学科学教师上好科学实验课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

我们可以把苏教版小学三――六年级的科学实验进行了梳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及选作实验进行了分类。如三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见表)

“一套好的材料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可以促成一节好课。”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就是将这些实验材料串联成了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一个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实验操作,信息整理,不断扩充新的知识理念,拓宽思维途径,展开一次有一次的有效的实验探究。

(2)师生自制教具学具,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

科学课堂上需要的材料虽然很常见,实验室可用资源也不少,但限于资源的数量有限,科学教材的内容很多,需要新的教具材料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于是,自制教具学具成了科学教师、学生的必修课程。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第二单元《冷和热》第二课《热的传递》中关于热辐射的知识,教科书中呈现的是让学生在太阳光下,观察深色物体和浅色物体吸热本领大小不同的实验,我们觉得这样探究,使学生搜集实验数据不精确,并且有时可能会造成学生烫伤的危险,制作设计的《热辐射实验装置》,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晴天雨天都可使用,制作简单,携带方便。

就地取材,废旧利用,自制的教具,不仅弥补了传统的实验材料的不足,而且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更提高了实验探究的实效。

第5篇:实验小学教学范文

一、注重手语,适时施教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优势,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且容易分心,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这一黄金时间一过,他们的注意方便开始不集中了。此时如果教师习惯用一些“注意听”“坐好了”等命令语来强迫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这时教师不妨借用手势语的优势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二、激活智力,强化手语

手势语进入课堂,不仅能增强有声语言的传递力度,增加教学感染力,而且能激活和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上学生如果只单纯地依赖听觉来获取信息,其信息量无疑会大大降低,影响学习效果。此时如果教师能适当地利用手势语来传达信息,那效果肯定会大不相同。

三、激发思维,巧用手语

手势语和其他非言语行为一样,不仅可以补充语言信息、强化语言信息,而且可以代替语言信息,甚至有时还能起到语言信息所起不到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上手势语的使用尤为突出,它不仅使用方便,富于变化,而且能恰到好处地紧密联系师生思维,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培养兴趣,妙用手语

因为手势语具有鲜明的外显动作,它能通过学生的视觉作用,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手势语还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教师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语言、别具匠心的提问、富有感染力的手势,都能增进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反馈信息,优化手语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手势语的反馈功能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这种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而且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手势及时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六、加深记忆,深化手语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果借助手势语的技巧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既能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促进儿童手动、眼看、脑想,促使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配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内化。

第6篇:实验小学教学范文

一、趣味故事,激发学习劲头

有部分教师一上来就按部就班的给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知识点,面对抽象的公式、定义等,让学生摸不清门路,从而产生抵触心理、知难而退。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趣味数学故事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去思考,解决故事中的问题,为此就要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讲的一则故事:山羊伯伯挑了100斤的大葱去市集卖,大葱的价格是2元/斤,却遇见了狡猾的狐狸,狐狸上前问山羊伯伯:“你这葱,葱白多少?葱叶多少啊?”山羊伯伯回答:“一棵大葱,葱白占20%,其余80%都是葱叶。”狐狸对山羊伯伯说:“你的大葱我全要了,但是我喜欢分开买,葱白1元/斤,葱叶1元/斤,刚好2元/斤。”山羊伯伯听了很高兴,心想这么快就将100斤的大葱全卖了,就与狐狸成交了,于是狐狸就说:“那好,葱白占20%,就是20斤,1元/斤就是20元,葱叶占80%,就是80斤,1元/斤就是80元,那么一共就是100元”。就这样,山羊伯伯得到了100元,小朋友帮山羊伯伯算算,山羊伯伯是否吃亏了?

由一则趣味的数学故事打破课堂教学死板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产生对数学课程的好感,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劲头。

二、故事诱导,彰显数学魅力

数学知识的魅力就是在解决问题时要层层深入,对所给条件进行抽丝剥茧,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如侦破一件案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从中获得成就感。在此,笔者引用教学过程运用的两则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故事一:有位老人他想考考自己的三个儿子,就将自己的17匹马牵到儿子面前,说:“假如我死了,这些马就归你们,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但是你们不能伤害马,不得杀马,你们怎么分?”三个儿子都在心里盘算着:“17×1/2,17×1/3,17×1/9 怎么能不伤害马、杀马呢?”

故事二:1+2+3+ ……+97+98+99+100 = ?

讲完故事后,笔者提出问题:“有哪位学生可以帮助我解决这两个问题?”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积极思考问题,相互讨论着。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解决出问题,从中获得成就感,发掘数学的魅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故事演绎,简化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正比例、反比例关系”的教学,很多教师尝试了不少方法,但是都收效甚微。笔者通过对教学经验的总结,找出其中的切入点,编排出一则则小故事,变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概念知识简化,便于学生学习掌握。例如“成反比例关系”这一概念,笔者编了《土财主做衣服》的故事:有一位吝啬、贪婪的土财主他想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于是他便挑了一块布料拿到裁缝店,他觉得这块布料做一件衣服,肯定能多出不少,不能让裁缝占了便宜,于是就对裁缝说:“我这块布料做两件衣服,可以吗?”裁缝看了看财主说:“可以。”财主眼珠滴溜一转心想:“回答的这么爽快,我肯定吃亏了。”就这样,土财主反复询问了多次,最后说:“那要是我想做成10件衣服,行吗?”裁缝迟疑了一会,上下打量着土财主,慢慢回答:“可以。”这时土财主才放心,心想:“幸亏我聪明,要是做1件衣服,我就吃大亏了,这回可好了,让我说到了10件”过了几天,土财主高高兴兴地跑到裁缝店取衣服,结果傻了眼,裁缝拿给他10件巴掌大小的衣服。

听完故事,学生们都大笑,笔者便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一块布料,裁缝说做1件、2件,甚至是10件衣服都可以?学生都回答说:“布料的大小不变,做的衣服多了,裁缝同样可以裁剪,只是衣服相对小了而已。”通过这个故事,反比例概念便清晰可见。于是,再给学生补充一些类似概念,如:同样一段路程,走得快,时间就花得短,走得慢,时间就久。

第7篇:实验小学教学范文

一、设计有吸力的实验激发兴趣

在“光与色彩”单元中,“彩虹的秘密”一课讲的是光的色散,即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从而可以解释彩虹的形成。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生活体验,如果照本宣科,没有新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在教学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盆凉水放在教室门口的阳光下,反射光出现在墙上,一晃一晃的,然后我拿一个比盆小一些的平面镜放在水里。顿时,墙上出现了清晰的七色光带。“哇——”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惊叫起来,他们从没见过如此大、如此清晰的彩带,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我趁机提问七色光的排列顺序,解释形成七色光的原因,全班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由此可见,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有吸引力的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可谓一举多得。

二、贴近学生实际选取实验器材

现今配套的科学实验材料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实验时缺乏可操作性,不仅浪费课堂时间,更严重的是会挫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朱元正教授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坚持用生活中的器材做实验,不断改进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在生活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学习科学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应尽可能选取学生身边的、结构性强的实验材料,设计的实验也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课,教参建议教师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入水中,体验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并用自身的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我们知道,一个50克的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约0.1牛,用细线系着钩码后,手是否真的能清楚地感受到这0.1牛的差别呢?既然感受不准确,那这个感受和体验浮力的活动还有必要吗?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在水桶中用手托举装满酱油的酱油瓶来感受浮力的存在,效果非常好。有了这样有效的体验活动,学生发现物体在水中比在空气中要轻,而变轻的原因就是受到了水的浮力,只要测出酱油瓶在空气中的重力和在水中的重力,两者相差的数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这就为思考如何计算酱油瓶受到的浮力大小打下了思维基础。因测力计测量范围有限,再用钩码替代酱油瓶,可以顺利地过渡到测量钩码。而通过认真测量一个钩码所受到的浮力,学生学会了如何测量一个下沉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接下来探索下沉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活动

在实验教学中,一味地教师演示实验而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无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教师总让学生跟着自己做,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只有让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研究,自己找路走,经过多次失败、成功的经验总结才能形成能力。

第8篇:实验小学教学范文

一、实验设计自主化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实验设计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和基础。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实验》一课,学生在研究方糖溶解的实验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在小组内说一说:“如果让你做这个实验,你准备怎么做?”你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变化的量是什么?不变的量是什么?这样的实验属于哪种类型的实验?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互评不断完善并出示以下实验要求:

问题:方糖的溶解与什么有关?

假设:方糖的溶解与水温有关。

实验步骤:①倒两杯等量的热水和冷水。②将等量的方糖同时放进杯里。③搅拌同样的次数(或都不搅拌)。

明晰了实验要求,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此类对比实验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结构化

“结构性材料”是美国兰?本达教授首先提出的:材料的种类、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各个材料之间、材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为材料本身代表着教师的思维,材料的结构性代表着思维的层次性。所以精心选择、巧妙设计的材料一旦出现在孩子面前,就会对孩子产生一种思维冲击,引发学生认知的发生,有时甚至会产生无师自通的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选择材料的同时考虑到了材料的结构性。准备好最精炼的上课材料,并且思考材料出示产次序和步骤,这是我们老师在做课前准备的时候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

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曾经上过一节著名的课——《玩注射器》。课上,他准备的材料非常简单,只有一盆水,两个注射器,一根软管。学生对于这类材料也非常熟悉,所以前半节课学生自由操作的时候,大多数学生是把注射器放进水里,抽一管水,挤出去,或者抽一管水挤压到软管里面去,没有玩出什么新花样。

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路老师让学生将材料进行组合:将两个注射器用软管连在一起。就这第一连通,学生们的操作就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这边一推,那边就出来了;这边一抽,那过就缩回去了……咦,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们立刻对新产生的现象发生了兴趣,于是对空气压缩的探究就沿着这个思路进行下去了。在这样的探究中,结构性材料的使用明显增进了学生的理解,促使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问题,包含的规律,帮助我们从抽象上升到理性。

三、辩论过程深入化

在上五年级的《折形状》一课时,同样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感发。为了解释棱数越多它的承受力就越大这个科学知识,我依照教材内容,在实验汇报阶段制作了一个统计表格,用算平均数的方法顺利地得出结论:棱数越多,它的承受力越大,通过统计,学生们很容易发现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的承受力依次增大,圆柱体的承受力最大。此时,按程序可以算是大功告成,但我并没有就此结束,我让学生们再次观察实验记录表格,结果发现竟然有一条数据是这样的:其中有一个六棱柱承受力(4本书)小于四棱柱的承受力,此时四棱柱的平均承受力是5本书,事实出乎意料,与我们发现的结论根本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请同学们抓住此意外资源不放,积极引导学生辩论,深入讨论,深究原因。通过同学们的讨论,猜想其中的原因是:有可能是摆放的桌面不水平;有可能是放书的过程中,用力不均匀;也有可能是这份五棱柱的纸在实验前搬运时就已发生了皱褶。根据同学们的猜测,再次用五棱柱进行验证,结果证明它的承受力确实大于四棱柱。通过这样的细节讨论,我们充分利用了突发性生成资源,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困惑,还轻而易举的明白了实验一般要做三次以上的道理。真所谓道理越辩越明。

在这个细微的环节中,教师不只是纠正了认知上的科学性错误,更引发了学生对真理的求索和挑战。更可喜的是,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历练中再次提升了对科学知识的认识。真正达到了“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效果。

四、实验评价多元化

对实验活动评价的科学与否,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关系着科学课整个实验教学的成败。对学生实验活动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和独创精神。对学生实验活动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实验的过程和实验技能的掌握上,不能只注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评价更应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实验前——以学生的“准备工作”为评价重点;实验中——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为评价重点;实验后——以学生“对器材的整理工作”为评价重点。

评价的主体首先要多元化:可以是老师评价,也可以是自我评价,还可以学生互评。实验完成后,让小组自我评价实验的成果,然后再让其他小组评价补充,加以修正。评价的方式也可多样化,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还可以是口头的认同,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鼓励。

第9篇:实验小学教学范文

    1、健全科研组织制度,激发教师科研热情。

    为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营造我校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开学初,在经过校长室领导批准,教科室同志充分讨论后,修定了《涟水实验小学教科工作奖惩制度》。刚开学第一周,教科室立即召开了部门工作会议,会上罗鹏程校长就教科室同志的分工作了具体明确的部署,并对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后教科室根据各级主管部门的计划及学校工作计划即刻制定了教科研工作计划,并召开了全体教学人员会议,组织学习了《涟水县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奖惩制度》。

    2、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追求教科研工作实效。

    本学期教科室对教研组活动进行了改革,变每周活动为课题组、教研组间周进行。为使课题组实验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本学期增加了课题组活动的时间,同时陶会主任还专门印制了关于课题研究工作的资料,并带领大家学习了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等,让广大教师消除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神秘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

    二、搞好活动,塑造形象,全力打造品牌特色

    1、认真组织了作文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为了搞好本次活动,教科室牵头组织成立了由郎宝堂、卢玲、徐鹂、徐曙光、周明、陶会等六位同志组成的评委小组,并分别召开了评委和参赛选手会议,冯霞、左洋、胡成杰、邹雅雅等四位老师积极报名参加了本次选拔活动。参赛选手都能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评委同志能挤时间调好课务克服困难顾全大局,为本次活动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评委认真评比冯霞获得了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县选拔活动,左洋、胡成杰、邹雅雅分别获得了二等奖。为了能在县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六位评委对冯霞的课进行了两次试教指导,本着“愉快教学、快乐作文”的理念进行作文教学。在县决赛中,冯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得到了评委同志的一致赞誉,并顺利进入了市决赛,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2、组织好省、市优秀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教科室牵头由罗鹏程校长亲自带队,陶会、李月霞、冯霞、李海艳赴繁荣路小学分别参加了省、市优秀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并都顺利通过省、市优秀青年教师评选。

    3、积极落实布置“七彩杯”读书成果展示活动。为了在“七彩杯”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展示实小师生的良好形象,开学初就由教科室牵头并在校长室的统一布置下,将此次活动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并落实了专人负责。另外还组织了各班自愿征订《七彩语文》等杂志,在准备过程中教科室多次检查督促各负责同志认真准备,特别是徐鹂主任负责的节目,准备充分,指导到位,获得了市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4、积极配合电教中心,做好信息技术整合及网络课评比参赛工作,对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竞赛取得较好的成绩,邹雅雅、孙云代表县参加市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邹雅雅还将代表淮安市参加省级评比。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为了组织好本次活动,胡成杰同志从拟发通知到稿件的催交修改,以及初稿选择、排版打印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文学社还积极申报参加淮安市诗词教学先进集体评比,今年学校再次被评为淮安市诗教工作先进单位。

    6、另外,教科室为了申报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做了大量的材料准备工作。

    三、更新理念,抓好教研,注重课题过程管理

    1、抓好教研组活动,浓厚研究氛围

    本学期,教科室组织校内骨干教师上研讨课并组织老师撰写评课稿,利用周三时间集体评议,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笪月霞、卜金英、赵红春、李梅、高超、王攀攀、李玉等老师作了精彩的校内公开课。同时我们还开设讲座。一学期以来,先后有陶会主任、卢玲主任、罗鹏程校长、韩峰主任为全体老师分别作了学科讲座,帮助老师更新教育理念。各教研组在单周三放学后活动正常,参加听课人员都写了评课稿,集体研讨研究氛围浓厚。

    2、抓好资料整理归档,注重过程管理

教科室先后多次调研了各教研组、课题组计划制定及落实情况,经查各组计划齐全,并能按计划活动。低语组、中语组、低数组、中数组、美术组、英语组,杨杨、支海兵、刘曙光、冯霞、张彬、胡成杰、何爱乡等同志为组长的课题组每次活动到会人员齐能按计划活动,效果较好,而且各课题组老师能及时做好学习记录。课题组的各项资料整理规范,计划齐全,并能按计划活动。

    3、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教科室除了参加了县教科室召开的教育科研专题会议,及时传达至各课题组相关同志外,还积极报名参加省内外的有关教学研究活动,先后组织了朱靖涛、邹雅雅、李春林、胡成杰等同志参加全国作文教学优质课评比淮安地区选拔赛观摩活动,卜金英同志参加了“千人万课”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观摩活动。何艾乡、卢玲、李春玲等同志参加了省青年教师阅读课观摩活动。还组织了全体语文老师观看了特级教师录像课,有力地提升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1

    4、编写资料,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本学期,教科室还编印了《实小科研》(第28期,《江苏省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结题材料专辑》,出刊了《春蕾》报,供老师们学习、领会、参考。

    5、撰写论文,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

    教科室组织教师参加了“教海探航”及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征文活动,为了能在征文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教科室专门召开了相关人员会议,并将通知发至各个级部与部门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任务要求,经过评委认真审阅,上网鉴定,笪月霞、冯  霞、张  彬、卜金英、贾春霞、左  洋、胡明瑶、卢爱青、邹雅雅、李  霞、陶莉莉、金德亮等12位同志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孙云、陈海燕、薛帆、吴六松、左美丽等15位同志获得二等奖。并已经上报参加县评比。

    四、踏实工作,积极宣传,努力提升科研层次

    1、提前策划“童诗引路,快乐作文”开题论证现场会暨中国儿童诗教学实验基地授牌仪式。为了推进我校作文教学改革,推动“童诗引路,快乐作文”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开展,进一步深化儿童诗教学的研究,并积极落实校长室提出的“打响品牌战略”,营造“书香校园、诗意校园、和谐校园”氛围,教科室先后与“快乐作文”总课题组齐福琴主任、中国儿童诗网、《中国童诗》主编雪野等专家多次联系,将论证会时间初定为4月中下旬,教科室及早地拿出了整个活动的方案,并在校长室的统一组织下召开了一次准备工作动员会,对各项工作做了具体的布置,各部门为此次活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因国家审计机关的检查时间冲突,现延期至下学期举行。

     2、为进一步完善各种课题的实施方案,并规范过程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制订阶段工作计划,明确阶段研究任务,并抓实三项常规活动:上课题研究课、小组研讨、撰写研究论文。也提出了“四个一”的具体要求,即:期初制定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每月记录好研究一得,每学期围绕承担的课题至少上好一节实验课并上交相关材料,期末撰写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相关论文。

为了做好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综合发展评价的研究”、市级课题“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结题准备工作,教科室提前计划,多次召开相关人员会议,两个课题组的同志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冯霞、刘曙光两位组长教科室的3位同志吃了很多苦,但从未叫苦叫累。

    3、积极将本部门组织的活动向教育网等网站投稿,有举行作文教学优质课研讨活动等5篇稿件在涟水政府网、涟水报、涟水教育网等发表。

    4、主动与有关杂志、报刊联系做好学校相关宣传工作,先后有《快乐作文》、《七彩语文》、《淮海经济》等杂志为我校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