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实验范文

数学实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实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实验

第1篇:数学实验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实验;自主探索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也是一个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数学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它是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特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下面通过几个不同领域的教学说说数学实验的应用。

一、空间图形的教学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章时,在第一堂课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教学中,由于教学用具的有限,我只是在讲台上进行了演示,由学生在下面观察,然后说明自己看到的物体形状。当观察物体的左面、右面、上面的时候,我也只是把那一面转向学生,以此让学生来观察说明的。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第一堂课的教学很不理想。于是,我对这次的课程进行了反思,并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第二天观察组合图形的教学中,我事先准备了数学学具——小正方体,规定每个小组5个小正方体,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摆放图形,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观察组合图形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观察时可以在课堂中走动,以此从不同方向来观察物体的形状。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来教学新知,学生纷纷动手操作,并不时就自己在操作和观察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连平时发言并不积极的学生在这次课堂里也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意的见解。课后,学生的作业完成得非常好。由此看来,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实验活动,整个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数与代数的教学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9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4根还余1根,从而引出有余数除法。在新课结束前,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余数小于除数?当学生难以回答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刚才的操作:把9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为什么只余1根,不余更多呢?学生通过回顾思考得出:如果余数比除数大,还可以再分,只有余数比除数小,才不能再分,从而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算理。

在认识几元几角时,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向自己的组长购买文具盒6元5角,水彩笔9元8角,提倡能想出更多的付钱金点子,而后指导学生有序地按号数在小组中买卖文具,并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说对了,大家才能允许组长给他记100分;说错了,再给他一次机会。这样让全组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评价中,还让学生从小养成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在学完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后,我创设“无人售货商店”的活动情境,指导学生文明有序地进行购物的模拟实践活动。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带着自己的购物白板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具,算算自己购物所用的人民币,检验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实践能力。

三、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在“游戏的公平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抛硬币的实验活动中体验、理解、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及数学家实验数据验证,使学生不仅体会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且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2篇:数学实验范文

【关键词】数学实验;直观;教学;操作

【中图分类号】G423.6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105-01

有人认为实验仅是自然科学的教学手段,这是一种误解,实验同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因为,从广义上说,数学教育也是一种科技活动,是科技工作的一部分。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应用数学实验,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层面。虽然,数学实验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CAI软件的普及,数学实验必将遍地开花。下面本人就“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谈几点自己的拙见。

一、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数学理念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反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了解它的变形和发展及与其它问题的联系。

例如,对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的存在性,初中教材中未加证明,学生作图稍有不准确,就难以得出符合要求的结论。教师就可通过实验――抓纸活动,使学生领悟其本质。

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如图,过A作一折叠使AB落在AC上,得折痕AD,则AD平分∠BAC。同样方法得出折痕BE、CF。这样,学生就直观地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一部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相似地,可以折出三角形的外心、重心,进一步启发学生,还可折出三角形垂心。

二、通过数学实验,突破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点,如不借助于一定的实验手段,就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初一数学“质量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时,由于学生缺乏自然科学中的有关知识,很难理解这点内容。这时,教师可借助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水杯和二份50g盐。教师在讲清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开始做实验。教师用量杯给每个学生倒200g水,然后让学生把50g盐加入水中,这样这杯盐水就有250g。那么盐水中盐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学生就自然地回答出:= 。让学生尝尝咸味,感受一下。然后再把剩下的50g盐加入盐水杯中,这时盐水的盐的质量分数双是多少?学生也能回答出 。再让学生尝尝咸味,学生发现盐水比原来咸多了(盐的质量分数增大)。

通过实验,学生获得了深刻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通过对实验分析、概括、推理、判断,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⑴盐的质量分数=盐的质量/盐水的质量⑵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这样处理,远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

三、通过数学实验,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否则强调应用意识就成为一句空话。

例如,学校每年要举行运动会,运动会场地可组织学生来画。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一般都有规定的标准,当100m、200m、400m、800m等跑步项目终点位置确定时,其起点位置如何确定?相应的每跑道的前伸数怎样确定?标枪、铅球、铁饼场地怎样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这些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简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领悟到跑道上也 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这样,通过学生的文体参与,使学生亲自体验到了思维加工的过程,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观察实验模拟过程中思考。当然在问题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仍可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新的“实验”设想,并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或由教师择优实验。

第3篇:数学实验范文

数学实验课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其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实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现实性原则。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实验,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

3.开放性原则。就是课堂实验教学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答案不唯一。

二、设计数学实验教学的几点要求

1.围绕教学目标。实验教学要针对课堂教学目标,有的放矢。问题内容的指向应是教学的重点,切入的角度应该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力集中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会因无关紧要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2.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故实验设计要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适时调整或修改实验方案,使其能充分适应学生学习的实际。

3.具有探究性。因为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创设实验应具有探究性,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探索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设计新颖,趣味性强。创设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而新颖、奇特、有趣的实验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应创设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问题情境。

三、数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几种方式

1.运用数学实验作为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菱形”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创设了动手实验的环境,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矩形纸片,对折两次,折出一个直角,剪一刀,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把所得的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到一个四边形,然后请同学观察所得四边形,它是怎样的四边形,引出“菱形”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菱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借助得到的菱形,探究新知:①观察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②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通过小组合作,集大家智慧,使学生能从线段、角、图形的形状、大小、面积方面得到更多的结论。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探究、精于思考的好习惯。另外,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的知识更易于理解、记忆。

2.在观察——尝试——体验的数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等方法来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想。经过讨论学生发现拼图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角的转化问题——找等角,这样就可以得出两个思路:①作等角,证平行。②作平行,证角相等。显然,为学生提供自由地看、想、说、做的条件,可促进学生多角度灵活思维,学得更为主动,也就促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

3.利用直观、熟悉的数学实验,归纳出抽象的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合情推理能力。在学习“三视图”时,我让学生自己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模型,学习中先根据课本的内容摆出具体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人用实物摆出具体图形,再让另一个同学画出它的三视图,老师在一旁巡视并适时加以指导。利用立方体来摆出老师所提供的三视图的实物图形学生解决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4.在数学实验中探求实际数学应用模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高于现实,因此又必须返回去服务于现实。数学实验与建立数学模型息息相关,通过走出课堂去实验,到大自然和社会去搜集实物和数据样本,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好奇心和渴望揭开奥妙的心理使他们兴趣盎然,从而达到探索与获取数学模型的目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进入课堂,数学实验的内容和方式也更加丰富重要起来。因此数学已经成为一门更具探索性、动态性的实验学科,而数学实验的教学价值也将更全面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马彪.对数学实验的探讨[J].数学通报.

第4篇:数学实验范文

1 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认识不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满足于定义、性质等方面的讲解,还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形成教学概念。

2 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猜想结论

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对数学原理的教学大都是直接展示给学生,而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淡化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因而,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感知与概括之间的思维断层。学生只是记着教师讲的公式、性质,然后简单套用,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谈不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想出数学知识中某一性质(或规律),从而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3 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实验教学活动是一种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过程,发现新知识、新信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学习。教师设计好教学过程,通过数学实验这一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自己探究、发现知识,使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时,教师首先给予探究性问题;多边形内角和与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从多边形内部任取一点并与各顶点连接,引导学生观察所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由此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是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一个周角,即n×180°-2×180°=(n-2)180°。

4 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验证数学知识正确与否

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遵循着学科的逻辑程序,学习的一般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因而对知识缺少体验。而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体验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动机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数学实验能提供给学生体验知识的机会,它是通过对知识结论的验证知道其或正或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5 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

现代教育观指出,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不应该是死水一潭,而是随时可激活的知识。因此,教师在练习的安排上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做一些开放型、拓展型的习题,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创新能力之目的。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原题进行变式,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能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而使所有的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是每个家庭的期盼、教师的希望、社会的需要。数学实验教学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玩自己手中的学具,看有什么发现。提到玩,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率。

第5篇:数学实验范文

初识手持技术数学实验室

窗外的绿荫里,小鸟叽叽喳喳地在述说着往事,学生们却无心顾及这些老朋友,他们时而手握机器沉思静想,时而键盘频点,时而激动地指点自己机器的屏幕与同桌轻声细语,时而凝眉奋笔。教室前方的屏幕上,一排排一列列实时显示着每位学生的机器屏幕内容,教师时而走到这个学生面前讨论一下机器的操作细节,时而走到那位学生面前讨论操作流程的设计,或者与大家一起讨论问题结果。这就是我的课堂。

从教20年,历经幻灯片时代、PPT时代,以及现在的几何画板,中间还夹杂着不同版本的图形计算器的培训与研究,我感觉PPT及几何画板主要解决思维难点,学生理解后主要是记住结论,学生主动探究、形成思路的过程被教师替代很多,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前几代的图形计算器确实有把发现过程交给学生的意识,但是由于该图形计算器是英文界面、操作繁琐、课堂难于控制,教师既要讲课还要教机器操作,增加了难度,教学目标都难以达成,这也是我迟迟未把图形计算器引入课堂的主要原因。

初次拿到TI图形计算器,我欣喜地看到全中文的界面,操作方面简化了很多,鼠标板也很灵活。在人教版数学七下《统计》一章,将该图形计算器引入课堂,我发现学生对图形计算器的操作上手很快,问他们原因,学生指着屏幕说:“这不都写着吗?猜也能猜到。”学生用计算器做统计图比用纸作图要快很多,因此大大扩展了课堂容量。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监察屏幕观察每位学生的进展情况,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及时指点、及时解决问题,确实达到了全员落实的目的。让我更为欣喜的是,大屏幕在展示过程中不仅是教师在关注,学生也在关注,就像一场全员参与的比赛,谁做得快,谁的图颜色漂亮,学生边做图边议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评价氛围。

手持技术数学实验室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学生答题实时评价分析,省去了“课堂检测课下判,课间频频找学生,课堂落实效果判完试卷才知道”的漫长过程。它不仅实时给出整体测评结果,而且能显示每道题的正确率和每个学生的答案,教师能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追问和释疑,切实让课堂内容“落地”,延伸了课堂的时空,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应用图形计算器的教学案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案例1:《统计》这一章教学结束后,学生对于图形计算器的热情还意犹未尽,我给大家留了一道研学题目:“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收集数据,制作成统计图,分析结论。”结果三个组的学生所做的折线图是直线段,并在分析中阐明x、y的对应变化趋势,还用猜公式的想法找到了解析式。我很惊讶,这不就是一次函数的内容吗?面对学生渴望的目光,我“大肆”地表扬了学生一番:“你们真棒,这是我们八年级才会学到的一次函数的内容,大家现在已经揭开了它的面纱。”其余的学生都嚷嚷着:“我们也行!”面对着大家再次上交的研究报告,我感动了,短暂的犹豫之后,我打破章节限制,顺应学生的需求,研究一次函数的内容。下面附上一份学生的研究报告。

案例2:我们用给数组猜公式的形式,解决了一次函数定义。利用图形计算器绘制函数图象速度很快,学生杂乱无章地做了很多图像,我本想学生知道如何绘制一次函数图像就达到目的了,但有学生提出图像太乱了,能不能分一下类呢?大家都响应,利用那节自习课,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分类。“既然要分类,大家自己想办法吧,我可不知道!”“两类”、“四类”,学生们争论着,“我们先给k一个数,把它固定,再给b不同的数字,就是现在这个图像,他们经过——”,看着屏幕上红一条、黄一条、紫一条的图像,我发现自己太小看他们了,学生居然学会了物理里面常用的变量控制!

案例3:有位学生问我一个问题,让我不得不把大家再次集合起来,让他来公布他的发现:“当k相等时,改变b的数值,所画出的函数图象是一组平行线!”我问:“那你怎么证明它们是平行的呢?”“我在两条函数图象之间,拉了几条竖直的线段,用图形计算器测量,它们长度都是相等的,我觉得它们一定平行!”孩子的目光很坚定。这个知识点,是讲完平行四边形后对一次函数的一个补充。学生们的发现不断驱动着我创新教学方式!

应用图形计算器的教学反思

1.接触图形计算器短短几个月,学生们已经把它当成上课的必备“武器”,我感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1)变“学”数学为“做”数学。学生不满足于等教师说出结论,再去做题,他们对教科书练习册的内容,总要自己实验一番,总结一遍,比一比谁的更精彩。这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的同时,同学和家长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许多,有的是思路方面的,有的是操作方面的,大家合作互助,相互激励,激发了内在潜能去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2)图形计算器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地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寻找答案,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超越!第7组学生在完成研究报告交给教师时激动地说:“为了赶研究报告,我熬夜很晚,总想把它做得更精彩一点,晚上做梦又想到报告,妈妈说我对这个研究着迷了。”学生领略到了科学家发明一样的满足与自豪。

(3)图形计算器可以开展的实验活动非常丰富,涉及数、理、化各科知识,甚至还搭配有各式探测传感器,其中尤其对数学知识探究的贡献比较大,这些内容对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都有重要的作用。

2.图形计算器促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相应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掌控着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讲,学生听”是普遍的模式,学生无需思考也无机会自主学习。而基于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学习,在领取了学习任务以后,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解决方案的选择与实施、解题思路的确定与调整等,这一切都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档次的问题,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不断帮其做出调整,尤其通过有效的追问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教师游走于学生中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提出表扬,成为了当下的基本模式。这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并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学相长,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自身专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3.图形计算器的教学催生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实验前,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做好组织策划的工作;实验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方案策略给予指导,对于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究,这时教师又成为了学生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实验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结论,提出有效追问,提升学生的认识层次。教师的身份又变为指导者。图形计算器的教学要求教师去做更好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6篇:数学实验范文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内容出发,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合理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资料、寻求思路、质疑探究、总结经验、形成结论,变教师被动地教为学生主动地学教师通过合理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活动、实验、操作、练习等实践活动中,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突出起来,使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蕴含着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好的实验习惯,技能更重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点本身更重要由于实验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再来一次又如何?”只有经历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才能让知识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才能让学生体味实验解决问题的妙处,这是让学生重视数学实验的最佳契机,从而爱上数学实验,养成自己遇到问题爱探索、实验、猜想、钻研等独立操作能力,进而掌握化归、类比、归纳、推广等数学思想方法,在团队里则具备讨论、研究、合作、交流等意识和协调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会让学生终身收益

当然,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实验中学生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或是半途而废,这就需要教师抓住适当的时机,正确地引导,“点穴”到位,用教师本身的魅力来唤起学生对数学实验的热情人们常说,天底下绝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各个学生在实验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的进度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不能翻来覆去总盯着几个“尖子生”,要面向全体,对学生一视同仁重在评价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自身的闪光点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形成积极[JP3]向上的人生态势,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JP]

二、细化实验步骤,加强教师的指导

数学实验不能流于形式,数学思维要清晰、要层层递进,不能为实验而实验,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会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实验教学要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要备足课、备好课设计出完美的实验流程方案,最好具体到实施步骤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问题内容上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性,最好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难度要适中提出的问题又应该留有余地,以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细化实验步骤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如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抛掷硬币的试验既典型又方便,但如果教师简单直叙说要抛掷硬币,难免让学生觉得被老师牵着走,兴趣不大在这里,我借助于学生具有的课外知识――对世界杯的了解,让学生先看到世界杯的冠军奖杯,再给一幅图,让学生猜想到这是在由抛掷硬币决定哪个队先开球然后,顺势提问:这种决定方法对比赛双方公平吗?为什么?这个问题,问到了学生的心坎上,直觉判断:公平可是,为什么呢?学生暂时答不上来怎么办?能否用试验来验证?学生颇感怀疑

无独有偶,历史上有几位着名的数学家都做过这样的试验,我们今天抛掷的结果会与他们一致吗?

第一步:分组试验

将全班分十组,要求每组掷一枚硬币60次,并把试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试验结果:

提问①:各小组正面朝上的频率一样吗?是否为05?

提问②:如果把全班十组结果进行累计,正面朝上的频率会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1:[JP3]引导学生认识到随机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JP]

通过提问2:引导学生发现在次数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频率数值渐趋稳定

第二步:比较试验

第三步:得出结果

三、优化数学实验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最终取决于有效学习 实验教学的效果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那种用“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的课堂绝对是失败的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时期,学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对学生全身心学习的参与度有很大影响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与平等、宽松与和谐、快乐与有趣、有适度竞争的课堂教学气氛

要把握好一节课的时间分配,教学节奏要“张弛有度”,对数学实验的流程要烂熟于心,情景处渲染,重点处引导,难点处强化设计的问题要突出以下特点:(1)循序渐进,科学合理;(2)激起动机,激发想象;(3)紧扣课标,开阔眼界;(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要充分运用课时“边角料”,把一些零碎的时间,比如情境回放、学生板演等时间组合起来也可以进行一些小的实验,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升华数学实验

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是指借助于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模拟再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数学活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活动提供并展示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抽象的数学思维提供了直观模型,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第7篇:数学实验范文

一、数学实验的必要性

数学的学习同样需要实验。现代的教学无论是从理念还是教育手段等方面都与以往大不相同了。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更加离不开信息技术。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有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种技术革新,对教育教学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更应该把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一起。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学生们可以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本质。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来完成一些以往很难展现出来的知识或知识的变化规律。鼓励学生们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学习中,提倡以数学实验的方式来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这里我们所说的数学实验与其他科目的实验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是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方式来更进一步地分析和理解知识,认清知识的本质。不同之处是实验用具不同,数学实验室的建立是以数学软件为基础的,也就是通过数学软件来进行实验。这是一种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方便、快捷的试验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和教育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多的数学软件可以运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软件的辅助来呈现一些语言文字无法完整呈现和表达出来的知识,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很多数学研究也是依靠数学软件的辅助来进行模拟实验的,通过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在平常遇到的数学难题。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有关这类的软件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来下载和安装一些实用的软件,常用的如《Mathematic》、《Matlab》、《GeoGebra》和《几何画板》等。这些软件不但可以辅助平时的数学画图,还可以对一些寻找规律的问题进行探究,在使用上方便快捷。以这些软件来建立一个数学实验室,是非常现实且有效的。

二、数学实验具体过程

通过软件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探究过一些数学问题,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实这也就是说明数学软件应用于探求数学问题是非常优势的。学生们通过软件的操作和实验,可以得到一些在平时很难感受到的思维过程。数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们经历整个过程,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知识的本质。是一种更加直观的教学。

第8篇:数学实验范文

一、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如我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设想在道北开一家“学生书店”,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书店,调查学生喜欢课外书的情况。在情境中让学生展开实验操作,现场写下自己喜欢的书籍的名称,小组合作统计出喜欢各类书的人数,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比较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画“正”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从而清晰地知道其各自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再如,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含义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然后比较文具盒的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再动口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充分动手的同时,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这样,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促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启迪、挖掘和发挥。

二、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是每个家庭的期盼,老师的希望,社会的需要。数学实验教学则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玩自己手中的学具,看你有什么发现,提到玩,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验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准备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从制作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是用废弃的硬纸被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纸做的等等。

选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做的精致、美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课堂上又通过自己的动手剪、拼,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废物废料,变“废”为“宝”,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实验过程中良好的实验常规,教师的严谨态度,正确示范,巧妙点拨,质疑解难等,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使学生明确教具、学具不是玩具,懂得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次,对学具的准备要认真,运用要准确,收拾要及时,管理要妥善。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认真主动,勤于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良好习惯,真正实现“省时、高效、低负”的教学目标。

四、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没有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小组,每组商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小组长分工,有的动手折,有的动笔记录折出的分数,然后共同探究商议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最后形成规范的数学术语。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宏观调空,耐心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评比表扬。创设积极竞争的实验情境,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协作精神,树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人生态度,克服独生子女的高傲独尊和对家长的依赖性强的弱点。

五、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9篇:数学实验范文

一、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实验教学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根据教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教学素养。和物理、化学实验相比,学生不仅需要动手,而且需要动脑,思考量大是数学实验的基本特征。结合平时的教学,笔者将其大体分为三类:操作性实验、思维性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这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既要充分体现它的内容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又必须重视数学发现、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面对目前的数学教学,教师更应关注后者。数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猜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与验证,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对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数学实验有了质的飞跃。数学实验正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二、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

数学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相比,学生不仅需要动手,而且需要动脑。思维量大是数学实验的基本特征。根据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探索,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

1.操作性数学实验教学

操作性数学实验教学是通过对一些工具、材料的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教学活动,这种实验常识用于几何图形相关的知识、定理、公式的探求或验证。

(1)立足课本,让学生在实验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爱因斯坦说:“我们对现实的一切认知均来自实验,并以实验告终。”数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新的实验教材提供了许多现成的实验素材,教师只要根据学生实际稍作整合,就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脑来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彻底改变以教代学的传统做法。

(2)挖掘教材,营造实验机会。如八年级(上)第十一章《平移与旋转》第2单元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教师可设计如下的实验:

①在作业纸上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在半透明的纸上画一个同样的圆。

②每人发一枚图钉,将图钉穿过两个圆心,在一个地方做记号后旋转,验证圆旋转任意角度后与自身重合。

③将圆二等分后绕圆心旋转多少度后可与自身重合?学生通过类似上述的试验方法,得出旋转180°后能与自身重合。

④将圆四等分后绕圆心旋转多少度后可与自身重合?学生通过动手能得出旋转90°、180°、270°后都与自身重合。

⑤八等分呢?学生通过动手能得出旋转45°、90°、135°、180°、270°后都与自身重合。

⑥你能对旋转对称图形下个定义吗?引导学生得出: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小于周角)后能与自身重合,这样的图形就称为旋转对称图形。

由于有了前面的实验做铺垫,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就容易多了。教师还可进一步延伸:将圆四等分后顺次连接四个等分点后是什么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吗?旋转多少度后与自身重合?五等分、六等分呢?学生容易发现正多边形是旋转对称图形,旋转中心是圆心,旋转360°/n可与自身重合。

(3)走出课堂,走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中去,适时地进行实验教学。在学了《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如在学完八年级(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测量和计算旗杆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思维性数学实验教学

思维实验是按真实实验方式展开的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思维数学实验教学是指通过对数学对象的不同形态的展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思维方式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教学活动。

如: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这是高中新教材(实验修订本)中安排的一个研究性课题。学生的分组探究活动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由特殊多面体观察归纳、猜想一般结论,这是思维实验常用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欧拉公式的发现过程,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把数学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彻底改变“只讲授结果”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把多面体想象为薄橡皮制成的空壳,并割去一面,创设空间图形平面化的思维情境,把多面体按照试验方式展开在一个平面里,其思维过程是想象与逻辑的统一,是最具典型的数学思维实验,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3.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

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指借助于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模拟再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教学活动。计算机多面体技术能为教学活动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图文资料,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抽象的教学思维提供直观模型,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七年级(下)《认识三角形》一节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或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教材中采用的方法是用直尺作出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再分别作出它们的三条高得出结论,让学生从三个特殊图形的观察得出对所有图形都适用的几何规律。这显然是十分抽象的。教师若运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功能,让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任意动起来,可使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这样学生必然会印象深刻,牢记不忘,提高学习几何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规划纲要(试行),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