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格林童话原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的同学喜欢看电视,有的同学喜欢上网、玩戏,有的同学喜欢体育运动……,我虽也喜欢运动,但我更爱好阅读!
我为什么喜欢阅读呢?这还要归功于我的妈妈,她为了让我爱上阅读,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每天晚上都给我读故事,那些好听的故事让我十分着迷!每天都盼着晚上快快地到来。等我上小学以后,会识字了,妈妈就让我自己看故事书,并给我准备了一个书柜,买了许许多多的书塞进去,让我尽情地阅读。
那时,我最喜欢看的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童话故事。那些精彩的故事吸引着我,我常常拿着一本书一看就是一整天,连妈妈叫我吃饭都听不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书已经不能再满足我的味口了,于是,我又迷上了历史故事书和四大名着,那里面更加复杂的情节和有趣的人物深深地吸引着我,后来,我又迷上了外国名着,如《鲁滨迅河流漂流记》、《汤姆?索菲亚历险记》《古希腊神话故事》等。对了,我还十分喜欢看《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为了满足我的看书欲望,妈妈特意给我买了一套原版《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于是,在那个寒假,我抱着这套书,睡前看、吃饭时看,就连上厕所也在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但由于我睡觉前看书太入神,怎么也不肯睡,妈妈就威胁我:如果我再这样,就再也不让我看书啦!这怎么能怪我呢?实在是因为书太好看了呀!
阅读不但让我增长知识,还是我的一种很享受的娱乐方式,实在比看电视玩游戏有趣得多,我想,如果哪一天不让我看书了,那我真不知道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六年级:苏靖尧
我作为在70年代初出生的人,小时候生活在偏僻的山村,那时连物质上的温饱都很难达到,当然没有什么书看,精神上的娱乐和知识就靠自然来解决了。我从小在田野和山林里长大,田野和山林是我最初阅读的自然绘本。
上了小学之后,在外工作的爸爸很重视对我的教育,从他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订阅了几本儿童杂志。我记得第一本是《小蜜蜂》杂志,还有《小猕猴智力画刊》《我们爱科学画报》等,这些杂志上面有很多图画,也有一些文字,也算是我看过的最早的绘本吧。我从这些杂志的图画中了解到城市里的公园是什么样子,还知道火车、飞机、轮船是什么样子,了解到山外世界的繁华,让我有了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知识,让我有了长大要去看山外世界的梦想。后来,我识字多了,我读了更多有图画的书和杂志。当年我看得最多的是一种很特别的绘本,上面是图画,下面是文字,那个时候叫小人书,也叫连环画。我从这些连环画中不仅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画。一直到上了初中,我还看了大量的连环画,走路上学也看,下课也看,偶尔上课也忍不住要看一看。不过,上了初中以后,因为我不是学美术的,有图画的书渐渐看得越来越少了。
成人后,再次看到一些有图画的书,是生了儿子以后。在儿子才几个月的时候,我发现儿子很喜欢看一些有图画的书,儿子最早看到的是他表姐以前看过的《婴儿画报》,里面有大大的图片,每个人物都是很大的脑袋,很大的身子,很可爱,文字也很大,故事很简单,但是很有趣。这才知道小孩子从小就很喜欢看图画书,也才知道还有适合很小的孩子看的图画杂志呀!我就抱着儿子去买《婴儿画报》,一拿到画报,儿子就一把抓在手里,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好像他能看懂什么似的。我就拿着《婴儿画报》给儿子讲故事,儿子每次都听得很入神。上个世纪末那个时候适合婴儿看的绘本很少,即使有,我也没那么多钱去买。我便找来了一些旧的幼儿图画杂志和儿子一起看,他也很喜欢看,也喜欢我给他讲故事。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几本图画杂志可以翻来覆去地看很多遍,他喜欢的故事就是讲一百遍他也不嫌烦。有的晚上,儿子让我给他讲故事,我上班太累了,讲着讲着就睡着了,儿子就自己拿着书,认真地看了起来。通过看图、讲故事,儿子慢慢地学会了说话,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字。
儿子大约3岁时就自己看图读故事了。每天我一下班,儿子就喜欢拿着一本图画杂志放在我面前,让我给他讲故事,其实他已经能认识杂志上面的一些字,并能通过图画看懂书上的故事了。我不知道是图画让儿子读懂了故事,还是图画帮助儿子认识了字而读懂了故事,我想这两种作用都有吧。儿子4岁时,我才送他去上幼儿园,本应该读中班的,老师让他看识字卡片,上面的字他全都认识了,又让他看大班的识字卡片,他也都认识,就直接读了大班。
2001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在职研究生,才有机会看到一些国外引进的绘本,才知道绘本其实又叫图画书,是专门为识字少的学龄前儿童创作的图书。有一天我在北师大上课,看到一个书摊前摆了很多花花绿绿的绘本,就走过去看,原来有一个叫“红泥巴村”的读书俱乐部在做宣传活动。我看到了很多国外原版的绘本,就走不动了,当时就买了几本绘本寄给儿子看,儿子很是喜欢看呢。后来我上网查到红泥巴村读书俱乐部是两个叫阿甲和萝卜探长的爸爸做的网站,他们一直在进行儿童绘本的阅读推广工作,他们的网站一直都是儿童绘本阅读者的乐园。阿甲还专门写过《儿童阅读推广手册》等著作。红泥巴村读书俱乐部最先推荐的都是一些国外引进的绘本,可惜那些绘本价格很贵,我也没有再买过。等我读完在职研究生从北京回来后,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他认识的字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上的识字量,他已经能独立阅读文字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了,我也很少给他买过绘本了,而且那个时候国内引进出版的绘本还很少,因此我儿子读的绘本也很少。
因为工作的关系,2005年,我在单位的阅览室看到了一些各种风格的国外原版绘本,还有一些国内已经引进的原版绘本和台湾引进的台版绘本图书,我自己也开始尝试着写绘本故事,可是写绘本故事并不是文配图这么简单,要在图画中表现故事和细节,需要懂一些构图知识,可我不会画图,所以还是无法写出很好的绘本故事来。只是我通过绘本的阅读和写作,开始对绘本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才知道写绘本实际上比写文字更难,绘本的图文结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图画其实能比文字表现出更多的内容,图画的技巧和艺术性并不比文字内容简单。
虽然我没有写出绘本故事来,可是我对绘本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听了一些儿童阅读指导课,听一些儿童阅读推广人介绍了很多国外优秀的绘本图书。曾经听过一个在国外生活过十年的母亲介绍过她和两个孩子阅读绘本的过程和体会。这个母亲对她推荐和介绍的每一本图书都非常熟悉,也讲了很多她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的故事,真是让我感动。我还认真阅读了她带过来的很多国外原版绘本,感觉国外绘本的绘画水平很高,每一种绘本的风格和表现手法都完全不一样,而且画面中有很多在文字中无法读到的小细节,通过画面也能给阅读者带来很多快乐和惊喜。这位母亲介绍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欧文的毛毯》《小房子》等图书都很棒,后来这些书我也都看到了国内引进的版本。我更喜欢一套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分级阅读的图书,据说是英国最好的幼儿阅读材料,内容设计很好,故事也很有趣。这套图书中图画和文字多少的比例是随着不同的年龄阶段而有所不同的。我虽然不认识图书中所有的英语单词,也能通过图画看懂故事。我感觉国外的绘本,无论是故事和图画,设计都很精巧,而且很有深意,值得一看再看,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
关键词: 大学德语 通识选修课 教学研究
一、高校通识选修课的现状分析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既承担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人才的任务,更担负起培养综合素质高、掌握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责任。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对其他领域的相关科学动向和前沿知识有一定的渴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开设通识选修课程,这类课程是对学生除专业学习外所感兴趣领域的补充。通识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强化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因此,通识选修课成为高校课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识选修课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设的课程是否符合时展和学生学习的需要;(2)课程设计能否完成教学任务;(3)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是否高;(4)课程考核机制是否完善等。现以笔者长期开设的“大学德语”通识选修课为例,对以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寻找解决方案。
二、湖州师范学院通识选修课“大学德语”的现状分析及意义
湖州师范学院自2010年以来每学期都开设通识选修课“大学德语”,主要针对全校学生,课程主要安排在晚上,一般一周2个课时,每学期开设16周~18周,以中小型课程为主。该课程一直以来受到学生的好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时量的问题。一个学期一般开设32个~36个课时,课时相对来说较少,要在一个学期内将“大学德语”课程的主要内容讲透,是一项较难的任务,因为一门语言除了发音之外,还有日常交际问题和语言国家文化背景问题等。(2)选课人数的问题。因为这门课是语言课程,所以会限定选课人数,但考虑到是全校性的选修课,所以在人数问题上作了相应的调整,一般课程人数定在30个~60人之间。(3)课程设计安排的问题。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因此课程的内容设计应顾及各学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这给教学计划制订增加了不少难度。“大学德语”课程教学首先反映在语言和语音教学上,因为选课学生的语言水平及学习能力差异,使得初期语音入门阶段尤为困难。为照顾各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在课程中相应加入文化教学内容,如何将语音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是这门课程教学中值得探索的地方。(4)学生参与度的问题。学生在专业学习压力之余,晚上参加通识选修课程的学习,对其来说,已是超负荷工作。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参与度是本文研究的重点。(5)考核机制的问题。此课程作为通识选修课,在教授德语的同时,介绍德语国家的文化,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及思辨的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德两国在政治合作、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德国是所有欧盟国家中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国家,德语也成为除英语和日语等外语外最多被学习的外语之一。德国在科技、哲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因此在高校课程中开设与德国德语相关的课程有其实际意义。高校教育应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相结合,因此本课程主要分为德语语言教学和德语国家国情知识介绍两大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会话能力后,在兼顾本国与德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情况下达到交际目的。目前在中国设立的德资企业及与德语国家有贸易往来的企业越来越多,具备一定的德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成为学生将来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之一。
三、“大学德语”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目的研究
该课程作为一门高校通识选修课,应符合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即他们对语言知识的渴求及利用语言知识达到一定交际目的或为科学研究服务等。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学会一门语言不再是唯一目的,而是学会如何很好地运用一门语言。学生在熟练运用英语的同时掌握第二门外语,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都是非常必要的。“德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西方日耳曼语支,这种亲缘关系决定了二者在字母、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相似性”,绝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外语是英语,因此通过英语基础学习德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交际过程中,除了语言运用外,还有一方面是需要关注的,那就是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单纯掌握一种语言是不够的,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在实际交往中才能得当得体。例如,德国人夸赞“您真好!”(Sie sind so net!),在中国人的文化中,应作答“哪里!哪里!”之类,这在德语国家的人看来就很难接受了,一般德语中只要回答“谢谢!”(Danke!)即可。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运用德语,与德语国家的人进行得当的交流,使学生们具备跨文化的敏感度。
四、“大学德语”通识选修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一)教学内容的研究。作为一门通识选修课,面对的是来自全校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需要花大功夫。首先,教学内容应是贴近生活的。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有实际意义,学习内容尽可能地在实际生活中展现,所以在这块应选择与日常生活较贴近的教学内容,例如,日常对话涉及问候、购物、问路、打电话、点餐等方面。其次,教学内容应是与时俱进的。在每次课程的开始,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适时调整上课内容。这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需要在备课时充分准备课程内容。例如,足球世界杯期间,准备相关德国球星资料及足球赛用语;圣诞节期间,介绍德国人如何度过圣诞节及圣诞祝福语和圣诞歌曲等。再次,教学内容应是富有趣味性的。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代,音乐和影视在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是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德文原版歌曲和电影是值得借鉴的,谢晓东在《把原版德语电影引入大学德语教学的方法》中提到“这提高了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也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感”。可将电影或歌词作为阅读及对话的主要素材,例如,在讲述《格林童话》时,将一些经典的德文童话电影片段展现给学生,既引起学生的共鸣,又唤起他们想要看懂原版童话故事的学习欲望。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通识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与专业教学相同,但对其教学任务是非常高的,在短短一个学期内,既要使学生初步了解这门学科的大概内容,又要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就“大学德语”这门课来说,在德语发展现状、德语国家历史、德语国家国情知识和德语运用等方面都要涉及,这就要依赖高效的教学方法完成。高校教育应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笔者在通识选修课“大学德语”的课堂教学中对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1.德语项目教学法。实用主义哲学派代表人物杜威(John Dewey)强调在学习和生活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学生进行自主创造的活动,从而真正获得知识。他认为,在教学中“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环境”,“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进而“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克伯屈(Wiliam H.Kilpatrick)于1918年正式提出“项目教学”的概念,他认为,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具有“现代、行动意义、在一个能够发现社会或自身问题的情境中、跨学科”等特征的教学法。在“大学德语”课程中尝试在学期初制定5个~10个研究主题,如,德国啤酒文化、德语的演变、二战中德国人的生活等,在学期过程中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在学期最后几次课中,小组分别展示研究成果,大家参与课堂讨论。
2.情境交际德语教学法。这是情境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有机统一,情境教学法就是“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德语,把看到的情境和听到的内容自然地联系起来,在一定德语知识的基础上本能地做出反应”。交际教学法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概念发展而来的,在这种教学法中强调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即运用所学语言达到交际目的。情境交际德语教学法主要运用在对话教学,特别是在日常交际用语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一般会在开始教学时设定具体场景,给出交际意向,学习固定用语,完成交际任务。例如,以一首德文版生日快乐歌曲开始,列出可能使用到的日常交际用语,通过带读、跟读、反复练习、游戏的方式掌握具体句型和词汇,以小组情境表演的形式展示对话,达到掌握词汇句型和完成交际意向的目的。
3.网络互动式教学法。目前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运用广泛,手机更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教师可在课程开始前创办qq群、微信群、微博群和微信公众号等,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在交流群和公众号里推送课堂上无法详细讲述的知识和内容,而聊天群又成为课后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阵地。一些课堂上无法完整展示的对话及情景表演,可在多媒体交流平台上传供大家学习和改进。
五、考核机制的改革
“大学德语”通识选修课是一门侧重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播的课程,靠单纯的考试是达不到考核的预期目的的,所以应摒弃以往只看考试成绩的做法,将这门课的考核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和项目研究作业或期末小论文。
(一)出勤率的考核。虽然大学学习是相对宽松和自由的,但这种宽松和自由是体现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所以到课率也是评价这门课程的好坏及学习者热情是否高的标准之一。以往统计出勤率只是点名或签到,但这种方式比较浪费上课时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各高校利用电子设备点名的新闻层出不穷。笔者认为,一堂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课,应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个问题有探索欲望的。因此,尝试设计了一套出勤率考核的办法:每堂课结束前5分钟都会给出一个与这堂课相关问题,布置学生在课后半小时内在聊天群中发表相关看法并进行讨论,既可以对到课率进行统计,又可以发现学生对该问题的侧重点和本课程可以深化的地方。
(二)课堂参与度。对本门课程的课堂参与度考核方面,主要体现在学期过程中学生表演对话、小型情景剧、项目研究展示和参与课堂讨论等方面。前两者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是否掌握一定语言知识进行交流,同时可观察学生是否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后两者主要考查学生在科研能力和讨论及论证能力方面的能力及积极性。
(三)项目研究作业或期末小论文。一般由教师提前设计与课程相关的主题,以小组研究的形式进行和完成。这个环节主要考查学生相互合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这门课上学到的不仅是课堂知识,还有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方案可行性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结语
通识选修课“大学德语”是一门侧重语言知识学习和德语国家文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课程。通过以上改革研究,尝试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避免只讲德语发音和词汇,设定语言场景进行交际,使所学语言知识成为能用的知识。德语国家文化学习方面,避免教师一味地讲述,而翻转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相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语言知识进行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始终带有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和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侯宇晶.“情景交际德语教学法”在德语教学中的引入[A].华章,2013,25:19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06:2-8.
[4]卢立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5]辛红,姜超颖.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与管理,2013(1).
[6]于洋.外语教学中选修课现状分析与探究[J].经济管理者,2011(2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