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音乐系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系毕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系毕业论文

第1篇: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课题名称:

舞蹈艺术欣赏

—— 一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课程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人类生存方式、文化价值观念 、文学活动以及艺术文化等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

我之所以会选择《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我关注的问题,是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变化多彩的社会中,我们这些正处于毕业阶段的高师音乐系学生应多学习专业以外的多面知识,以不变应这万变的复杂社会。

虽然《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并不成为我们系的一门必修课程,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课程。“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对舞蹈中各种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音乐系不同专业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舞蹈艺术欣赏对学习舞蹈专业很有帮助,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反复领悟、探究、剖析形式美以及构成美的技法,不仅直接培养了舞蹈艺术欣赏能力,为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寻找到坐标,而且对舞蹈专业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是开阔眼界,学习并借鉴他人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变化万千的舞蹈世界中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还要多看、多听、多鉴赏,因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更要成为我们音乐系的一门核心课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一、开头

⒈由学习者在《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中的课堂表现引发我对学习者的调查;

⒉学习者的态度是由于《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本身的几大特殊性所导致,分别是:

① 学习者——本系各个专业学生;

② 课程时间的安排——大四的第一个学期;

③ 课程的性质——非必修(选修)的专业课程;

二、⒈ 舞蹈艺术欣赏的概念;

⒉ 分析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⒊ 特别提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⒋ 从感知方面来谈欣赏舞蹈的三个层面 :

①形象感觉 ②体验想像 ③探究领悟

⒌舞蹈艺术欣赏的审美价值;

三、结尾

呼吁全系学生要用更为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为什么《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得到重视?

2. 什么是舞蹈欣赏?

3. 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有没有关系?

4.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专业学习者有没有作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黄平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9月10日——10月30日 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11月1日——11月20日 选题,写开题报告;

3、11月24日——05年3月6日 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3月6日——3月20日 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3月20日——5月10日 修改论文阶段;

6、5月10日——5月15日 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田静主编 《中国舞蹈名作赏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490-1999

[2] 汪流 《艺术特征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6

[3] 科林伍德 《艺术原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4] 选自《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文集》中黄小明著《试论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 》

[5] 宗白华 《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6] 贾作光《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7] 于平著 《中外舞蹈思想教程》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4

[8] 王宏建主编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第2篇: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形成了“艰苦创业、敬业自强;严谨治学、争创一流;发挥特色、形成优势;面向地方、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以及充分反映民族与地域优势的“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创新性”的培养模式和“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特色。

概括起来主要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

目前中国朝鲜族专业音乐教育在硕士层次上有音乐学科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学科,主要研究民族音乐理论、民族乐器、民族声乐表演、作曲、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等方向;本科层次上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三个专业,包括键盘、美声、朝鲜民族声乐、西洋管弦乐与打击乐器、朝鲜民族器乐、音乐教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等7个专业方向。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用“创新”、“特色”的理念和“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总体思路,重视并突出多元文化融合,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又具有独特的中国朝鲜族特色。

课程特色:

为把“民族性”特色转化为培养人才,以朝鲜民族音乐为核心,包容中国音乐、西方音乐种类;教学环节上,构成中专、本科、研究生各层次;各层次又以课程内容的程序化、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和深入来强化其科学性,多类型主要涉及表演、创作、教育、研究等能力的提高来达到全面发展。

以 “20世纪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等成果为基础理论,从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到增设朝鲜音乐史、韩国音乐史、中国朝鲜族音乐史、民族音乐学概论,以整体的朝鲜民族音乐观为教学与研究的基本方法,构成朝鲜民族音乐的基本理论框架;从原有的主干课程只有朝鲜民族声乐到增设朝鲜族民歌、朝鲜民族器乐演奏(如伽琴、横笛、短笛、杖鼓、奚琴等)、朝鲜民族民俗音乐;从辅助课程只有民间音乐到增设了现代音乐制作、现代作曲技法、乐队组织与排练、民族管弦乐与打击乐、重奏与合奏、四物乐与打击乐,形成了融朝鲜、韩国、中国朝鲜族音乐于一体,融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文化特色于一身,文化多元、层次交叉、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民族音乐课程体系。

为实现“厚基础、强专业、宽方向、重应用、倡研究、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增设了朝鲜族戏剧表演、朝鲜族舞蹈表演、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充分结合相关学科的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课程内容形成上,音乐理论与技能有机结合,音乐理论课程内容以丰富应用基础理论、民族传统基础资料为目标,力求贴近实践;技能课程力求融进民族音乐理论和方法成分,以便使实践课程和大脑思维相融合。

教材特色:

在充分反映中国、朝鲜、韩国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朝鲜民谣调式、朝鲜族杖鼓演奏法、朝鲜民族音乐教学法、朝鲜族横笛演奏法、朝鲜族声乐等教材,这些教材相继在国内出版,被朝鲜、韩国等高校朝鲜音乐专业采用,提高了本专业在此领域的国际知名度。新的教材在其内容上表现出了对朝鲜、韩国研究成就的包容性和对朝鲜民族音乐整体研究的创新性、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实践特色:

根据“强专业、重应用,求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上,注重教学与实践相衔接。主要以实践教学形态为主,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演出)、等课程形式共同组合成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把课堂实践环节的乐队组织与排练、四物乐与打击乐、重唱与合唱、重奏与合奏和创作实践、毕业(创作)演出、毕业论文纳入到计划内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的演出/作品发表、公演活动、个人演奏会、社会实践纳入到计划外实践环节,构成完整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够灵活地把计划内与计划外、校内与校外相衔接,成为联结课堂和舞台、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以便走向社会后尽快适应新的实践环境。

在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形成上,除了沿用期末进行乐队组织与排练、四物乐与打击乐、重唱与合唱、重奏与合奏汇报会或面向社会进行公演的形式之外,还在本专业教师的具体分工和指导下,发动学生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创作音乐作品和课堂排练,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比赛和评奖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激活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灵活机动的“特别讲座”及时补充教学计划的不足和未能反映学科前沿问题的不足,为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为课程体系的完善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通过学期、学年、毕业论文的写作实践,学生的选题、开题、研究、答辩能力不断提高,论文写作不断得到规范,论文水平不断提高;每学期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公演活动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下,毕业生的表演、创作、实践能力均比过去有明显提高。学生每年参加大、中型演出平均40场以上,仅近4年,组织各种大中型演出达160场,有些学生还获得“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银奖、“韩国全国西道民谣比赛”金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文华艺术院校第二届民族乐器演奏比赛”金奖、“韩国国乐大赛”最优秀奖、“韩国第五届世界文化艺术大会”民谣大奖、“第四届韩国首尔亚细亚国际音乐比赛”大提琴一等奖、“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最佳歌手奖、“韩国2005年世界韩民族文化展在外同胞传统艺术比赛”银奖、2004年“清逸佳雪杯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原生民歌独唱组金奖等。

2.民族音乐研究方面的特色

在中国,朝鲜民族音乐属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体系,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音乐系统内,由于其体系和理论框架的局限,朝鲜民族音乐不能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在世界音乐体系内,中国朝鲜族音乐、朝鲜音乐、韩国音乐属于同一个民族音乐,但朝鲜音乐薄古重今,缺乏对传统的继承;韩国音乐存在重古薄今和薄古重今两派,也难以形成完整的朝鲜音乐体系。朝鲜、韩国两国由于长期封闭分隔,不能够开展直接的交流,且又不能互相包容对方的研究成果。

中国朝鲜民族音乐研究人员利用地缘和亲缘优势,有直接参加朝鲜、韩国双边艺术交流和学术交流的便利,从客观的角度涉足中国以及周边国家的相关研究、教学与实践。中国朝鲜族音乐在中国多元文化背景下,把自身独立的朝鲜民族音乐系统与作为同民族的朝鲜―韩国相比较,较完整、系统地保存和发展了近现代朝鲜民族音乐最新成果,具有朝鲜民族音乐整体研究与比较研究的优势。

学科不仅拥有中国朝鲜族音乐领域专家学者队伍、丰富的资料中心和辐射国内外的广泛的信息交流网络,还设有“中国朝鲜族民族艺术研究所”“民族乐器研制中心”等研究机构。

近几年以引进专业人才为突破口,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培养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引进国外留学生14名、外校毕业生12名,选派11人次到平壤音乐舞蹈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韩国、朝鲜著名音乐学院进修学习,每年选派3名教师到国内音乐院校学习,以及时掌握朝鲜、韩国以及国内音乐学科专业改革的动向。

多年来,民族音乐研究事业取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刮目相看的学术成果。其中,“20世纪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中国朝鲜民族艺术论”、“中国朝鲜民族艺术教育史”、“中国朝鲜民族儿童艺术”、“中国朝鲜民族音乐史”、“中国延边朝鲜族管乐发展研究”、“朝鲜族民谣调式等研究”等成果填补了领域空白。“金斗男的生平与东北地区的音乐活动考”、“中国朝鲜族民族音乐现状及对策研究”、“21世纪朝鲜族音乐研究”、“近现代中朝两国学校音乐教育史的比较研究”等国内外科研课题与横向课题,以及“传统音乐在中国(延边)和韩国的灵山会相之比较”、“《乐学轨范》的音乐思考”、“民谣中作曲技法研究――朝鲜民族的民谣为中心”、“中国朝鲜族音乐和传统的问题”、“朝鲜族民谣旋律特点”等科研成果为学科民族音乐研究在二十一世纪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50年的民族音乐人才培养和音乐研究方面我们始终把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主线,把我们的民族特色贯穿到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中。

3.音乐交流方面的特色

为了充分发挥“地域性”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影响,拓宽办学渠道,广泛引进各种办学资源,加快民族艺术教育与国际艺术教育接轨,逐步形成“开放式”办学特色与优势。几年来,先后与朝鲜、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文化艺术团体及知名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合作与交流关系,共同举办了50多次音乐作品及表演、教学、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不仅引进了资金、设备、图书资料等,而且获得大量的音乐教育信息,学到了宝贵的办学经验,为把音乐学科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民族音乐学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总之,我们把“民族的”、“地域的”、“传统的”贯穿到民族音乐发展思路当中,实施了一些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效:①“民族性”特色转化为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真正优势,加快民族音乐教育与国际音乐教育接轨,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开放式”办学特色与优势;②充分发挥“地域性”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影响、拓宽办学渠道、广泛引进各种办学资源,获得大量的艺术教育信息,学到了宝贵的办学经验。

但这些远远不够,一所高校是否具有优势、特色直接影响其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重要程度和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空间。所以,为提高生存发展能力,必须考虑发展特色。要高瞻远瞩、有战略眼光,要根据自身特色,找准定位,找准发展方向。

因此,我们把今后学科专业特色定位为:建立既具有中国朝鲜族特色,又借鉴朝、韩两国特点,且融合中西多元文化特点的学科。音乐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在整个中国音乐和世界朝鲜民族音乐两大坐标中,认清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前沿课题,充分吸收中国以及朝鲜、韩国教学研究成果,拿出具有前瞻性,并有利于培养21世纪民族音乐人才需要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为中国民间音乐的多元发展和世界朝鲜民族音乐的系统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①欧以克《民族高等教育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②北京大学朝鲜文化研究所编《中国朝鲜民族艺术类专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

③刘邦奇、齐平《现代教学管理系统》,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④查有梁《教育建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⑤田建国《大学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南宁: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3篇: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地方高校音乐系钢琴课程的教学评价,一般是进行技能考核。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大量扩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如果还是沿用以前的“一曲定乾坤”式的技能考核来对学生的钢琴学习进行评价,将会忽略学生的钢琴基础差异,导致钢琴基础差的学生,即使努力了,成绩也不好,从而打击了其自信心和积极性,而基础好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已经在班级里面是优异的了,也放松了自己的钢琴学习,不利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应该对地方高校钢琴课程的教学评价办法进行改革,改变这种“一曲定乾坤”的考核机制,形成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考核评价方式。传统教学评价在教学和课程系统中贯穿着这样一条逻辑:它以学科价值为本:以知识技能体系为目标参照:以教师为中心:重结果,求一律;用简单的数码符号去等量千差万别和活生生的人格面貌及其内在深刻、复杂的认知、行为、态度和价值,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状态。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应试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在逻辑上完全符合。然而,它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之间恰恰构成彻底的悖论[3]。而且,传统的评价系统中,评价是为了最终的成绩,而且是间断性的,评价的是不完整的知识以及专业能力,在这里教师扮演的是裁判员和检查员角色。由于教师的角色是检查或者总结工作,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排斥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使得评价优势在教师一方,主要强调了形成评价的客观性。真正有意义的教学评价是为了更好地督促教学、深化教学,通过考核使学生建立综合立体的知识结构,培养学习兴趣。同时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手段,端正教学态度,增强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因此,我们所建立起的评价体系要使评价的结果尽可能地让学生与任课教师心悦诚服,,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新的地方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契合这种发展。

2.新的地方高校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教学必须与评价相匹配,评价应该伴随着教学进行。作为教师,我们的脑袋里要时刻想着真正伟大、有挑战性、相对公正的评价,学生参与其中,他们的学习就会得以深化。关于评价的要求必须是清楚的,原则上要被所有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就是说,没有秘密或惊奇,每个人都从一开始就准确知道被期望和要求什么。智能的认知过程比所谓的艺术能力或天赋更为重要。你的主要兴趣应是证明或表现他们的理解力。例如,他们绘制的一幅画是否被认为是“精美艺术”并不是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通过作品证明了理解力吗?”如果天赋也随之得到开发,那很好,但它不是主要目标[4]。要集中于对学生表现的反馈,并以帮助学生改进并达到更高表现水平为目的。要避免以打分来助长竞争的做法,而使之成为促进自我竞争和进步的动力。学生应该参与到整个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跟在学生后面通过评价来证实他们的学习。如果你得到这样的问题,“你给我打了多少分”或“我可得多少分”,这样的感觉就好像它是一次抽奖,那么,这样的评价肯定就出错了。所设计的评价是要鼓励学生在更高、更复杂的水平上表现自己。要让学生知道,在任何表现活动中,实践就是学习。锻炼学生对音乐功能的理解:学生在态度、价值和行为方面,对音乐的各种影响所获得的领悟;学生在他们的文化、亚文化和个人生活中,对音乐的多样功能知识和体验的习得:发展学生必要的能力,明智地运用对多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的辨别和抉择[5]。

3.对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

基于对地方高校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图建立一种新的钢琴教学评价体系。由于学生进校水平不一样,所以笔者认为在衡量的标准上不能一刀切,统一打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进校时一点基础都没有,但是学习非常努力,可是在学期末考核时,由于他所演奏的作品比较小,所以总是得不到很好的成绩,这样使得他有很强的挫败感,对以后学习不利。所以,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考虑到个体的差异。高等地方院校的钢琴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钢琴基础,将学生按钢琴水准,分为若干个组别,每个组别处于大致的水准。然后分别对这些组别档次设计具体的细化评分标准。这样,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弹性的空间,他们可以感觉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可以得到肯定。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所确定的目标任务越容易,完成的可能性和信心就越足,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这种弹性分档方法更具人性化和可行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钢琴主修生的评分中要增设钢琴教学法考核的项目,要开设钢琴教学法课程。我们必须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和技术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教育[6]。“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普通地方高校的钢琴主修生,毕业后大都从事钢琴教学。因此,钢琴教学法对学生将来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加钢琴教学法课程内容,同时将其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一曲定乾坤”的钢琴技能考核方式,另~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另外,学生既掌握了正确的演奏方法又学会怎样教别人学琴,也就能在这些教学理论的充实下“教学相长”。而且,就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

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增加演奏实践的考核。在主修学生中,为鼓励学生多上台,要在考试中加入10%的比例作为学生平时参加演出实践的分数。舞台实践是钢琴主修学生课程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舞台实践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能使学生具有舞台演出的实践经验,以表现和巩固提高所学的技能,展示学习成果。所以,新的钢琴教学,一方面要多举办各种形式的钢琴演奏会,让学生走上舞台,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将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进行量化,作为钢琴教育评价的一个指标,计入期末成绩。这样,一方面可改变钢琴教学中的死板、枯燥的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多样的实践中也获得不同的演奏体验和演奏经验;再者,也可以活跃所在地方高等院校的文艺生活,可谓一举多得。考试成绩以分数和指导性、鼓励性评语同时体现。采取打分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教师根据学生考核中所弹奏作品的情况,给予分数的同时,应给予相应的指导性的评语。这样使得我们的考核就不仅仅是单一的评分,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苏霍姆林斯基[7]说:“如果学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我从来不打不及格的分数。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疗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们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因此,应采取给予指导性的、鼓励性的语言(即扬长式的教育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使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使学习充满乐趣。笔者认为,这样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有两个学生同时得到79分,但是他们的缺点会完全不同,一个学生可能存在八度技巧掌握不够的问题,另一个学生可能是乐曲感情处理的问题,这样的分数单呈现出来后,一方面使学生认清他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同一个分数的不同含义。综上,笔者尝试提出以下考核标准,分为三个层面:普修生钢琴考核成绩的计算:包括平时成绩加上技巧考核的成绩。30%平时成绩+7O%技巧考核成绩主修生钢琴考核成绩的计算:包括平时成绩、技能考核、艺术实践、理论基础四个方面。30%平时成绩+5O%技能考核+10%艺术实践+1O%理论基础。毕业生钢琴考核成绩的计算:包括平时成绩、技能考核、艺术实践、理论基础以及钢琴毕业论文写作五个方面。15%平时成绩+l5%毕业论文十5o%技能考核+1o%艺术实践+10%理论基础。为了验证笔者提出的考核标准,笔者在自己所教授的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十名学生进行了教学实验。分为甲乙两组,每组五名学生。对甲组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考核标准,对乙组采用新的考核标准。经过半年的实践,笔者发现两组学生的差异逐渐的反应出来了:乙组的学生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热情。其主要表现是学生主动到琴房训练,等待教师上课指导。在课程当中,更多地向教师发问,更多地反馈自己的困惑。

上课过程中情绪更轻松愉快。相对来说,甲组的学生普遍比较沉闷,显得一板一眼。尽管到目前为止,两个组的平均技能水平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在上升的趋势上,乙组已经表现出了更强劲的势头。在艺术实践、理论基础等方面,乙组也表现出了更大的主动性。因此,笔者认为,随着时间的继续进行,这种差异将更加明显,而这种差异造成的教学效果上的反差将会得到体现。鉴于此,出于教师的职责,笔者已经决定停止对甲组的实验,对甲组采用和乙组同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得甲组的学生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发展。

第4篇: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作为国内第一位音乐心理学硕士、也是目前仅有的两名音乐心理学博导之一,周世斌教授多才多艺,爱好广泛,不仅在音乐教学理论领域建树颇丰,会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埙、箫、萨克斯等多种乐器,同时喜欢打太极拳、乒乓球、游泳、钓鱼等等运动。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他将具有7000年历史的民族乐器埙引入课堂。他还担任国家文化部“埙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将埙文化传播到了海外。

从小痴迷音乐

周世斌热爱音乐,也因音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从小喜欢唱歌跳舞的周世斌,不是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因此家里人对于他学习音乐并没有特别的建议,当他上初二时,哥哥向远在东北的姥姥要了50元钱,托人买了一把小提琴,他由此开始了与乐器相伴的成长历程。

那时,没有人督促周世斌学习,也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但他凭借对音乐的“痴”,勤奋练习,每天清晨5点钟就起床,到家附近的一所小学院子里拉琴,从初二开始不分寒暑地坚持到高中毕业,冬天手上长满了冻疮也全然不顾。

那个年代,专业的音乐教师并不多见,周世斌四处打听会拉小提琴的人,只要听说哪里来了一位会拉小提琴的人,就找上门去讨教拉琴技巧。有一次,他听一位小提琴爱好者说,要拉好小提琴,没有8年功夫是学不出来的,他告诉周世斌每天必须在每一根弦上拉800弓空弦。他按要求做了,但结果却是,没有一次能够在一根弦上拉满800弓,弦就断了。

“我当时怀疑是不是弦的质量有问题,所以又托人到外地去买,但还是不断地拉断。很久以后我才明白这个道理,总在一根弦上拉,金属弦当然会疲劳,到了一定程度它就承受不住了。”提到这段往事,周世斌笑了,他那时就是那样痴迷。

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小提琴还是一直伴随着他。“天蒙蒙亮我就出工和农民一起干活,天黑才回来点着煤油灯做饭。吃了饭以后,就到院子旁边的小溪边,在月光下对着小溪对岸的大山练习拉小提琴。”周世斌说,“小提琴是我那时惟一的寄托,也没想将来会怎么样,就是觉得喜欢。”

尽管周世斌没有对拉小提琴的未来有所憧憬,但这一痴迷的爱好终于有了回报。1977年12月,中国恢复高考招生。周世斌当年考了一次,但由于在农村信息闭塞,他不知要分文理科,也没有复习材料,手里只有一本《中国地图册》和一本《世界地图册》,结果只被第二批录取,可以选择上师范、水电等中专学校。那时,对很多人来说,能从农村的大山里走出来上学就已经是一件了不得的幸运事,但是周世斌不甘心,他要重新考大学。

1978年高考,周世斌复习了3个月,考上了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音乐系。直到现在,周世斌对于到绵阳进行专业考试的场景还记忆犹新:“我背着一个黄帆布书包,拿了一把小提琴,就只身去了绵阳。当时绵阳正下暴雨,街上的积水没过了膝盖,我一个人淌着水往考场上赶。”

音乐教师,一生的职业

大学毕业后,周世斌留校当老师。刚开始做系团总支书记和学生政治辅导员,然后从见习助教开始,从事音乐专业课教学。这一教就是26个春秋。

“我觉得自己非常适合当老师,我知道怎么和学生沟通,也熟悉教学的艺术。我喜欢这个职业。”周世斌觉得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而且,他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喜欢课堂,他笑着说:“这也许就是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的原因吧。”

学生们一方面觉得周世斌和蔼可亲,一方面又很尊重他。周世斌上课有一个特点,每门课的开头都会花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提建议和要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打断老师的讲授,进行提问。“现在的学生最大的不足是上课缺乏主动意识,习惯了被动地听,不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一个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艺术,讲究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早在1989年,周世斌所在的西南师范大学与美国圣约翰大学有一个交流项目,周世斌应学校外办的邀请给他们讲“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这一教学体验对他触动很大“讲的过程中不时有学生提问,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反过来看我们的学生,特别不喜欢提问,中国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老师在他们眼里就是权威,似乎学生对老师所讲的一切都应该全盘接受。”从此,周世斌开始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其实我也没有有意识地去钻研教学艺术,很多时候就是感性地领悟。教学过程中需要你的一种直觉、一种即兴,需要一种创造性,纯粹的理性不行,纯粹的感性又太随意,理性与感性的结合非常重要。”

周世斌说:“学生来学习主要学什么?学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知识可以自学,知识会老化,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学习,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这是学生可以受用终身的。”

一次,他给主修音乐心理学的本科生上课时,第一节课,学生一来就将笔记本翻开,准备作记录。可他却只是给她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她自己去跑图书馆、书店,就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流派的内容去收集一堆书目。第二次上课时,要这位学生讲述该部分的内容,然后比较哪本书这部分内容写得好,为什么好。学生当时就愣了,她没想到老师会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刚开始时,学生的讲述前言不搭后语,思维不连贯,语言也口语化。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位学生后来的课已经讲得有模有样了,毕业论文也写得很不错。

民族情结与世界胸怀

周世斌从接触西洋弦乐器开始迈入音乐的殿堂,但他同样能用具有7000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埙演绎出雄浑、悠远的天籁之音,在网上还能搜索到周世斌吹埙的视频。

埙在我国是一种极其古老的乐器,发展于商周时代,只在宋元明清沉寂了上千年,几近失传。埙重新回归,仅仅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如今,很多外国专家学者对于中国的埙乐文化非常感兴趣,他们不断地来中国学习和交流埙的演奏。

周世斌1995年开始学埙,那时他在四川音乐学院当教师,结识了一位吹埙的老教师,一下子就迷上了这种古老的乐器。他又拿出了当年练习小提琴的劲头,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吹埙,进步很快。有老师经过这里,听到他吹埙,刚开始还以为是广播里播放的教学录音带,这给他很大信心。

周世斌不仅自己学埙,更致力于将这种中国古老乐器传播到海外。1996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访问,研修、讲学时,就应邀到迈阿密大学、明尼苏达州的奥格斯堡学院、圣约翰大学等院校,甚至迈阿密的一些小学、国际文化节,向美国同行、学生们和公众介绍并现场演示埙。1997年7月4日,南佛罗里达州8个华人社团共同发起举办了迎大型庆典活动,周世斌作为庆典的艺术总监兼合唱指挥,同时在现场表演吹埙。这个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影响很大,迈阿密市政厅还因此把这一天定为中国日。

有感于埙乐的美妙以及埙文化的魅力,周世斌2004年把埙引入了大学课堂,开始教本科学生选学埙,同时也义务教他自己带的研究生吹埙。“也不收课时费,我的研究生几乎都在跟我学埙。每次我给他们上完专业大课,他们想学埙我就教他们。”周世斌觉得,只要学生想学他就非常乐意教。

第5篇: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生评教 高校内部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07-03

高校教师评价是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则是其中的难点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仅为教师的晋职、聘任、奖惩提供参考依据,也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发自内心的、自发的教师劳动,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评价应是全方位的,但要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工作量和操作难度都比较大,还有可能“劳民伤财”,适得其反。

目前,高校内部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一般包括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及教师自我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对象,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的、自始至终的参与者,对于所参与教学工作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因此,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理应成为评价主体之一。笔者通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以“发展性评价”和“奖惩性评价”理念为指导,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不设置条件,学生评教参评率达90%以上,此项工作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充分肯定。

一、学生评教的目的及意义

评教的最终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是为了加强绩效管理。这实际体现了“发展性评价”和“奖惩性评价”两种评价制度的目的。两种评价制度各有利弊,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但两者是有矛盾的,应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同时建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反馈机制及激励机制,可以达到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又加强绩效管理的目的。

(一)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通过学生评教,能够使教师真正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促使教师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激励,从而加大教学投入,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效果、教书育人等方面进行评价,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还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而且评价结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教师的竞争意识。教师的积极性被调动后,可以促使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观念上,教师还可能会调整教学观、学生观,更加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其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评教后,会认真对评价内容进行理解和思考,从上课的受体,变为评课的主体,角色的更换更能提高其主动性。学生的认真评价,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责任心。

(三)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会普遍重视与学生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实现教学双方的共同提高。通过评教,学生获得了一个与教师交流的平台。这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的思考,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激发师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四)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监控教学质量

学生评教是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学生评教能及时地从一个侧面掌握学校的教学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留言的审查,可以从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上课迟到、上课接听手机、提前下课、缺课等违规现象,从而加强教学管理。通过对评教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某个学院的教学情况,了解某一门课、某一位教师的教学情况,从而对整体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管理,避免管理和决策的盲目性,使学校的教学和改革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2]

二、学生评教工作的过程

(一)宣传发动

学生评教前的动员与宣传活动是做好学生评教工作的关键。动员与宣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层层召开评教动员会,发放评教宣传资料等。通过动员与宣传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评教的意义,积极地参与评价,客观并文明地进行评价。

学生评教原始数据的客观性是评教结果科学有效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对每个学生的宣传显得至关重要。学生评教的宣传可以向学生发放宣传资料,使每个学生认识评教的意义,掌握正确的评教方法。宣传资料可以分为春秋两个学期,因为秋季学期有新生入学,该学期的宣传可以侧重对学生评教的指导,春季学期可以侧重宣传学生评教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所起的重要作用。烟台大学学生自主上网评教参评率近几年稳定在90%以上,去掉前5%和后5%的数据,还有80%的数据,结果还是比较可信的。

(二)分类评价

不同类型的课程有不同的认识规律,也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多样化的教学应该有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才能实事求是,才有针对性。烟台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分为评价教师类、评价课程类和评价管理类指标。评价教师类指标分为:理论课、外语课、艺术课、体育课、技能技巧课(适用音乐系小班授课)、音乐专业理论课等;评价课程类指标分为:实验课、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评价管理类为学生对院(系、部)教学工作的评价指标。

(三)数据处理

学生评教结束后要对评教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主要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形式。定量的分析要利用统计学、运筹学、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等理论,对评价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统计。

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主观留言进行分析统计,要对学生的留言进行分类审核,过滤出涉及教师教学水平(听不懂)问题、教师违纪(上课迟到、早退、上课接听手机、抽烟等)问题、教学环境与设施(桌椅损坏、投影仪不清晰、窗玻璃破碎、走廊嘈杂等)问题及其他(教师讲课声音小、板书字体太小、板书乱、方言严重、题外话太多等)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反馈,以便及时解决问题。还可以过滤出一些学生并非恶意,但教师却难以接受的不文明评语,这部分不反馈给教师,以保证评教工作可持续发展。

看一位教师的评语,犹如看学生给该教师画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形象,个性鲜明,总体比较准确,管理人员看完了,也就对教师的教学有了深刻印象。这项工作量比较大,但很有意义。

(四)结果反馈及应用

评教结果的反馈是学生评教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督导,是教师了解自己优点与不足的重要方式。在结果的反馈中要体现“以教师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科学化信息手段。评教结果的反馈,可以使教师了解优点与不足,激励其从事教学的积极性,使其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1.反馈给教师本人。教师可以查看自己每个指标的得分及每个指标的全校平均得分,从而找出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也可以查看到学院(部)内的百分位成绩,了解自己在本院(部)的排名情况(百分位成绩),从而找准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目标。

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除了可以进行客观评价,还可以进行主观留言。学生留言是学生对教师表达心声的重要方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学生的留言或是对教师的肯定,或是对教师的建议。教师查看学生评教结果后,可以通过留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会被编辑在评教宣传资料中,让学生看到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看法,激励学生认真、客观、公正的评教,此即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教师看完学生评价后,有疑问或意见、建议,可以反馈给管理人员并留下电话号码或电子邮箱,管理人员会及时与教师联系,解答问题并改进评教工作,此即教师与管理人员的良性互动。

2.反馈给院(部)教学主管领导。每学期将每个教学单位教师的教学评价成绩汇总情况反馈给单位主管教学的领导,从而使教学主管领导能较全面地掌握本单位教师的教学情况,主动分析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对教师作出指导,以促进本单位教学质量的提高。

3.公布学生评教成绩位居前10%的教师名单。随着学生评教工作的不断完善,学生评教的结果也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为了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师的表率作用,烟台大学每学期通过校园网、简报、校报、教学通讯等形式公布学生评教成绩位居前10%的教师名单。

4.反馈学生评教中发现的问题。每学期评教结束后,由管理者对学生评教成绩进行汇总挖掘,对学生留言进行分类审核。通过对留言的审核,将学生反映的教师上课迟到、上课接听手机等违反教学纪律等现象的留言筛选出来,反馈给各院(部),由各院(部)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结果及处理意见上报学校。烟台大学每学期通过对此类问题的反馈、核实、处理,发现违纪现象越来越少,而且基本不具重复性。

5.作为职称评定等的参考。学生评教是教师教学评价必不可少的一个维度,可以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教学名师评选、优秀教学教师评选、优质课程建设评审等工作的参考。如在连续三年学生评教位居前10%的教师中,评选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等。实践证明,学生评价优秀的教师,大多数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喜爱,也得到同行教师赞赏;连续几年学生评价优秀的教师,教学质量一定很好。学生评价良好以下的教师尽管数量很少,但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学需要反思、改进和提高;连续几年学生评价在良好以下的教师,教学质量一定存在较多的问题。

三、学生评教的局限性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所以学生评教也具有局限性。从学生这个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但不全面。学生评教只是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一个维度,而且是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只有学生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自始至终的学习者。

1.学生可以通过“为人师表,对学生热情关怀,严格要求学生;对教学工作有热情,讲课认真,遵守教学纪律;认真辅导答疑,重视作业检查并及时解决问题”等评价指标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但学生的辨别力有限,只能凭个体感受。全面评价一个教师的师德风尚,仅从学生评价这个维度是不够的,但学生的评价也是其他评价不可替代的。

2.学生可以通过“讲课思路清晰,阐述准确,用普通话授课,语言生动;注意启发引导,师生相互沟通,学生积极性高;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板书清楚、有条理或课件简洁、实用;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等指标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但学生只能从个体在课堂上的感受进行评价,其判断能力是有限的,且每个学生心目中的标准与管理者期望的标准也不完全一致,所以这只能代表学生这个维度的评价结果。

3.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充实,讲授熟练,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教材选用合适,注重内容更新”等指标评价教师教学内容。这项指标学生评价局限性可能更大些,但也能从学生这个视角反映一定的问题。

4.学生可以通过“对该教师的总体评价”指标来给一个教师综合评价,因为教学是多元化的复杂过程,指标不可能面面俱到,总体评价反映了授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总体形象。

以上四点是以烟台大学理论课学生评价指标来阐释学生评价的内容及局限性,不同课类评价指标内容有所不同,评价指标是在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下制定的。我们不能期望把一个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评价一个教师的结果作为这个教师的全貌,但是缺少了学生的评价一定不是这个教师的全貌。实践证明,学生评教工作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是其他评教不可替代的。如果学生不参评,就设置“不评不能选课”或“不评不能查看成绩”等条件,逼着学生参评,势必造成学生不情愿,教师不满意的结果。

虽然当前对于学生评教的效果诟病较多,诸如“年年被吐槽,评教很浪费”、“吃力不讨好,教师也烦恼”、“苦学生,坑教师”、“学生评教存在偏向性、情感性、随意性、差异性”等,但是笔者认为,学生评教只是教学管理的一个手段,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如何用好这个手段,如何完善这项工作,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 注 释 ]